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童急诊医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血白细胞; 发热
Significance of Detection of Serum Procalcitonin in Diagnosis of Febrile Diseases/WANG Hai-lei, MA Na.//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28):059-061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level of procalcitonin (PCT) and peripheral blood white blood cells (WBC) and C-reactive protein (CRP) in the monitoring of febrile diseases and antibiotics. Method: The clinical data of 150 were divided into bacterial infection group (60 cases) and non-bacterial infection group (90 cases) at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2 to May 2013. 40 cases with non-infection were set as control group. Result: The WBC of the three groups was (16.37±4.60)×109/L, (11.62±5.13)×109/L, (7.09±1.88)×109/L. The date of CRP of the three groups was (18.07±10.67)mg/L, (8.23±2.49)mg/L, (5.01±2.84)mg/L. The date of PCT of the three groups was (2.54±2.24)μg/L, (0.11±0.05)μg/L, (0.09±0.05)μg/L. The serum PCT and CRP levels and WBC of the bacterial infection group were higher significantly than those of the non-bacterial infec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It is feasible that PCT, CRP and WBC can be as important markers for the febrile diseases and also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for the judgement of the infection.
【Key words】 Procalcitonin; C-reactive protein; White blood cells; Fever
First-author’s address: Huaihe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28.021
发热性疾病是儿童常见病,其鉴别诊断历来受儿科关注。其病因及病原学的早期鉴别对儿童的早期治疗及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感染与非感染疾病的鉴别、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或支原体感染的鉴别对于早期是否应用抗生素药物治疗,意义重大。炎性指标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外周血白细胞(WBC)的检测在儿童发热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引起了广泛重视。本试验针对150例发热儿童,进行这3项指标的检测,旨在探讨降钙素原在儿童发热性疾病中的诊断意义及抗生素药物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本科收治的发热患儿150例,其中男80例,女70例;年龄1~14岁;入院时发热时间1~10 d,平均4.5 d。入院时全部进行PCT、CRP及WBC检测。患儿分为两组:细菌感染组60例,包括细菌性肺炎34例,化脓性扁桃体炎18例,化脓性脑膜炎3例,败血症5例;非细菌感染组90例,包括毛细支气管炎50例,支原体感染12例,病毒性肠炎28例。抽取非发热性疾病患儿40例儿童的血样作为对照组进行PCT、CRP及WBC检测。其中发热患儿中入院即应用抗菌素者78例。
1.2 方法 受试对象在入院前均进行外周血WBC检测。入院当天抽取静脉血2 mL用于检测PCT及CRP。PCT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CRP采用免疫比浊法,均为定量指标。正常人血清PCT值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细菌感染组外周血WBC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三组炎性指标的检测结果比较(x±s)
组别 WBC
(×109/L) CRP
(mg/L) PCT
(μg/L)
细菌感染组(n=60) 16.37±4.60 18.07±10.67* 2.54±2.24*#
非细菌感染组(n=90) 11.62±5.13* 8.23±2.49 0.11±0.05
对照组(n=40) 7.09±1.88 5.01±2.84 0.09±0.05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在儿科临床中,发热是儿童最常见的症状,多数由感染引起,而病毒感染占据首位,细菌感染也不乏少数。因此,临床治疗中,细菌与病毒感染的早期鉴别对患儿意义重大。本研究中,150例发热患儿在入院时有78例患儿外周血WBC数明显升高,且中性粒细胞数也明显升高,入院时即用抗生素治疗。在回顾性分析中发现,只有60例患儿为细菌感染,抗生素使用率明显高于实际需要的应用频率。在研究中发现,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患儿外周血WBC数并无明显差异,因此,单纯外周血WBC数并不能用来准确判断是否为细菌感染。所以,快速、简便的方法来鉴别细菌与病毒的感染显得尤为重要。
CRP是急性时相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炎症反应的重要标志,主要由肝脏合成,具有激活补体系统和促进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参与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1]。CRP在全身细菌感染后8~12 h后升高,同时,因其检测方便,价格低廉,临床广泛应用CRP作为感染指标进行检测。本研究发现细菌感染组的CRP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非细菌感染组的CRP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是除细菌感染外,CRP升高亦见于非感染性、慢性炎症性疾病及急性排异反应等疾病,因此对感染缺乏特异性,而且在炎症刺激停止后,肝脏内CRP的合成仍可持续数日[2]。鉴于此,笔者联合血清PCT的检测,PCT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是降钙素前肽物质,生理情况下甲状腺C细胞可产生极少的PCT,健康人群血清中通常检测不到(
因此,在明确细菌感染后,需应用足量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在本资料中,笔者也发现,单纯通过外周血WBC及CRP检测,很难进行病原学的鉴别诊断。而通过联合PCT的检测能够大大提高细菌和病毒的鉴别诊断率,从而减少抗生素的滥用。有资料表明,PCT组抗生素处方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抗生素使用水平比对照组低25.7%~38.7%[11]。也有文献报道,由于目前临床症状、体征及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均无法分辨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因此约75%的患者仍接受抗生素的治疗。针对细菌感染,PCT是一个敏感性较高的生物学指标,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协助临床医师管理抗生素的使用[12]。
单纯的外周血WBC检测,很难进行病原学的判断,联合CRP和PCT的检测,有助于对儿童发热性疾病的诊断,能够进一步区分是否为细菌感染及感染的严重程度,大大提高细菌检测的阳性率,并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指导临床是否选用抗生素及应用时间,从而减少抗生素的滥用,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减少医学资源的浪费。综上所述,联合应用外周血WBC、血清PCT及CRP对儿童发热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抗生素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瑾,张蓉,邵肖梅.降钙素原在新生儿感染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儿科杂志,2005,23(2):105-107.
[2]苏卫东,徐克,瞿尔力,等.新生儿严重感染血清降钙素原监测的临床意义[J].临床医学,2006,26(4):66-67.
[3]谢文峰,严海燕.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国际检验学杂志,2011,32(13):1427-1428.
[4]胡可,刘文恩,辉.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中临床应用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30-33.
[5]任艳丽,杨长仪,陈涵强.降钙素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价值[J].中国儿科杂志,2009,24(6):335-338.
[6] Van Rossum AM. Procalcitonin as an early marker of infection in neonates and children[J]. Lancet Infection Dis,2004,4(1):620-630.
[7] Gendrel. PCT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bacterial and viral meningitis in children[J]. Clinical Infections Diseases,1997,2(2):720-725.
[8]陈巧彬,陈琅.炎性指标对儿童发热性疾病诊断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志,2013,28(3):224-225.
[9]崔利丹,宋春兰,金志鹏.降钙素原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1,6(6):37-38.
[10]冯震,邓历.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0,20(8):185.
[11] Phillip Schuetz. Effect of Procalcitonin-Based Guidelines vs Standard Guidelines on antibiotic use in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J]. JAMA,2009,302(10):1059-1066.
作者单位:310009 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编辑部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SI)在1957年创办。50多年来,SCI数据库不断发展,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最具权威性的、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的重要评价体系[1-2]。它是评价一个国家、一个科学研究机构、一所高等学校、一本期刊,乃至一个研究人员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急诊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新兴边缘学科,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被SCI收录的期刊是国际公认的相关学科的核心期刊,而SCI收录的急诊医学期刊是世界上急诊医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主要与传播平台。2013年版SCI数据库共收录了25种急诊医学期刊,本研究拟对这25种期刊的出版语言、国家和地区分布、出版频率、年载文量、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等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并探讨SCI急诊医学期刊的可借鉴之处。
1 资料与方法
笔者登陆ISI Web of KnowledgeSM官方网站,选择“其他资源”进入“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在“Select a JCR edition and year”选择下选择“JCR edition and year 2013”,在“Select an option”选择下选择“view a group of journals by Subject Category”,然后提交。在给出的选项框中选择“emergency medicine”,然后提交。系统给出了2013年版SCIE数据库收录的25种急诊医学期刊的各类信息,包括出版语言、国家和地区分布、出版频率、年载文量、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等。
2 结果
2.1 出版语言分布
这25种期刊的出版语言共4种,其中英语期刊占有绝对优势,共20种(占80%);其次是德语期刊3种(占12%);西班牙语和土耳其语各有1种期刊。
2.2 国家分布
这25种期刊分布在10个国家和地区,位居前3位的分别是美国10种(40%),英国4种(16%),德国4种(16%);爱尔兰、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亚、土耳其、中国香港、克罗地亚各1种(各占4%)。
2.3 出版频率
期刊的出版频率指期刊每年出版的期数。在这25本期刊中,23种期刊给出了出版频率,2种期刊未给出。这25种期刊出版频率为每年12期、6期、4期的期刊位居前3位,分别有10种(40%)期刊、7种(28%)期刊、3种(12%)期刊;出版频率为每年2期、7期、8期的各有1种期刊。
2.4 载文量
载文量是衡量一种学术期刊吸收和传递情报能力的主要指标,有助于了解该学科特点和研究成果的层次水平,是掌握该学科在某一阶段研究趋势的有效方法,也是鉴定核心期刊的基本指标之一[3]。这25种期刊种有1种未标注年载文量(J Trauma),其余24种期刊共3332篇,其中年载文量最多的是Am J Emerg Med,466篇,最少为Notarzt,23篇。具体分布如下:0~50篇/年共5种(20%)期刊,51~100篇/年共10种(40%)期刊,101~200篇/年共5种(20%)期刊,201~300篇/年共2种(8%)期刊,>300篇/年共3种(12%)期刊。
2.5 总被引频次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4]。该指标可以客观地说明该期刊总体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这25种期刊总被引频次合计为74 932次,平均为2997.28次。总被引频率最高为J Trauma,23 277次,最低为Signa Vitae,仅16次。总被引频次>2000次的9种期刊及其文献计量指标见表1。
2.6 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是1972年由加菲尔德提出的,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5]。一般来说,影响因子越高,说明该刊的学术影响力也越大。这25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和为34.166,平均影响因子为1.366。影响因子最高为Ann Emerg Med,4.285,最低为Signa Vitae,0.067。影响因子>1的13种急诊医学期刊及其文献计量指标见表2。
2.7 即年指标
即年指标是一个表征期刊即时反应速率的指标,主要表述期刊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情况。这25种期刊即年指标最高位为1.392(Ann Emerg Med),最低为0(J Trauma)。即年指标1.000者2种。
2.8 被引半衰期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的时间跨度。在这25种期刊中,有3种期刊被引半衰期未见标注(Hong Kong J Emerg Med,Notarzt,Signa Vitae),被引半衰期8.0者3种。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全球化和国际化的浪潮日益高涨。当前,我国的科技期刊不仅面临着网络的巨大挑战,还受到具有国际水平、高影响力科技期刊的冲击,发展既有机遇又有压力。因此,了解当前SCIE收录急诊医学期刊的各项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基本情况,这对于国内急诊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出版者及国内急诊医学研究者都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出版者,有助于自身学习和借鉴SCIE收录期刊的先进办刊经验;对于国内急诊医学研究者,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国外优秀期刊信息和发表的研究成果。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科技和学术信息传播与交流过程中占据绝对的优势[6]。本研究也显示,绝大多数SCIE收录急诊医学期刊(80%)的出版语言为英语,因此,国内科技期刊想要实现期刊的国际化,应考虑出版语言为英语。这25种期刊分布在1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英国和德国的期刊达72%,这表明SCIE收录急诊医学期刊主要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同时也说明这些国家在国际上急诊医学研究方面的学术地位。这25种期刊出版频率比较灵活,除了2种期刊的出版频率未标注外,其余23种期刊的出版频率有每年出版2期、4期、6期、7期、8期、12期等。从中可以看出,出版频率并非是SCIE收录期刊的标准之一,因此,我们应根据稿源来灵活设置期刊的出版频率。总被引频次>2000次的9种期刊为美国(6种)、英国(2种)和爱尔兰(1种)出版的期刊,美国占67%,这说明美国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国家。从表1、表2可以看出,这9种被引频次>2000的期刊,其影响因子也相对较高。即年指标显示,这25种期刊论文被读者利用的速度很快,即年指标最高者为1.392。以上表明,国内急诊医学期刊想要提高国际影响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最好使用英语作为出版语言,便于期刊在国际上的交流与传播;提高总被引频次和期刊影响因子要双管齐下,从而提高刊物在本学科的地位,进而吸引更多的优秀稿源,进一步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7];加入更多的国际重要的数据库,提升期刊的显示度,让国际上更多的读者、作者知道我们的杂志。
参考文献
[1]龚放,曲铭峰.南京大学个案――SCI引入评价体系对中国大陆大学基础研究的影响[J]. 高等理科教育,2010,3:4-16.
[2] 高雪山,王晶,钟紫红,等. 六种与生物医学相关的国际著名检索系统的收录评价体系[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6):964-968.
[3] 彭艳.1999-2008年图情期刊儿童图书馆学发文量分析综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4:103-105.
[4] 应倩,夏庆民,戴丽琼,等. 医学期刊h指数与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2):232-234.
[5] 贾贤,黄冬华.学术期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学科期刊数量对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及其改进方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27(2): 39-43.
[6] Felix Moya-Anegon, Zaida Chinchilla-RodrIguez, Benjamin Vargas-Quesada, et al.Coverage analysis of Scopus: a journal metric approach[J]. Scientometrics, 2007, 73 (1): 53-78.
[7] 肖唐华,吴克力,王丽芳,等.提高科技期刊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6): 947-94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3月至4月,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以《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为标准,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468名南京某高校二年级大学生进行调查(选择题),调查内容包括:性别、专业、是否愿意参加急救知识培训、对CPR知识的知晓率和掌握率等。
2013年5月至9月,从被调查大学生中随机抽取137名学生,按培训方式不同分为A组69人和B组68人。两组平均年龄、性别比例、掌握急救知识程度均无显著差别。
1.2 培训内容
参考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基础生命支持(BLS)教师手册[4], 包括CPR理论、成人/儿童一人和二人CPR操作技术,婴儿一人和二人CPR操作技术,操作模型为心肺复苏模拟人(美国挪度公司)。
1.3 培训方式
1.3.1 传统授课培训
传统授课模式培训包括集中式理论授课(2 h)和分组练习(1 h)。首先由指导教师介绍心肺复苏基础知识,应用多媒体讲解心肺复苏操作步骤,理论授课结束后,学生在复苏模拟人上充分练习,练习期间研究对象与指导教师互动。
1.3.2 边看视频边练习(practice with watching,PWW)+教师指导培训
培训前将学生分组,学员与模型的配备比例3∶1,培训课程总学时为3 h。培训视频光碟由美国心脏协会提供,视频内容有BLS课程总介绍、成人、儿童、婴儿CPR操作技术以及模拟心肺复苏场景,心脏按压、气道开放与患者评估等重要步骤的分解动作演示。培训中要求学员观看视频讲解,一段讲解后仔细观看视频演示,然后跟着视频演示进行操作,几组人员轮流操作后再进入下一阶段内容的学习,指导教师在学员操作的过程中对关键内容予以指导或对操作手法问题进行纠正。
1.3.3 评价标准
培训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和技能测试。理论测试内容包括CPR基础知识、成人、儿童、婴儿CPR的操作以及模拟抢救场景的应对,题型为25道单项选择,满分100分;技能测试内容为成人单人CPR技能操作,包括12个操作手法,满分100分。理论测试和技能测试内容以及评分标准均依据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5],自行设计,经急诊医学专家反复修改而成。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两人核对后采用Excel表格录入,由一人核对无误后,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大学生CPR培训现状见表1。CPR培训两组分别采用PWW+教师指导模式(A组)、传统教学模式(B组),考核后的成绩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2)。技能考核中比较两组模式的扣分情况见表3。不同性别的得分情况分析见表4。
3 讨论
3.1 普遍缺乏急救知识的大学生是CPR培训的重点人群
王一镗教授早已呼吁“必须大力提高现场救护的水准”,并着重强调现场救护的重要性[6]。然而,我国CPR的普及培训与国外有较大差距,近年来国内对于各级人员的心肺复苏培训有一些研究和探索[7],但缺乏针对参与心肺复苏人员的继续教育和重复技能培训与定期考核的相应制度或机制[8],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
大学生对急救技能的需求与兴趣都非常高,但根据研究数据表明(表1),目前大学生急救普及现状处于高需求、低受训、低掌握水平的状况。大学生作为普及急救知识的切入点,不仅可成为“第一目击者”中有效的施救者,还能对其周围人群起间接影响作用。
3.2 应用最佳培训模式是CPR培训的关键
传统的CPR培训方式是我们教学中最常采取的方式,在不断探索和总结中我们发现传统的培训方式并不是最适合大学生CPR培训的方式。第一,课程设置和教师的培训常无法很好地与学生的需求相吻合,在教学中,教师常偏离课程内容的计划,而且对学生的监管不力、未提供有效的反馈;第二,传统方法用于理论授课的时间较长,实际操作时间较少,且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而忽视了学员的自主参与性和个体差异,故对培养学员的临床操作技能不利,无法保证每一位学员都有充足的练习时间。因此传统方法培训后的技能熟练度和技能保留情况均处于较差的状况。
从本研究可以看出,显示PWW+教师指导方式的培训效果远高于传统教学方式(表2)。该方式的优势如下:①传统培训方式中理论扣分多为对心肺复苏基本知识的理解,尤其心肺复苏中最为强调的按压深度、按压频率、按压位置判断以及人工吹气的手法往往会出现概念性的错误,而PWW+教师指导方式在基础知识方面掌握较好。PWW集图、文、声、像为一体,将教学内容赋予生动形象、直观的效果,所获信息量大,不但加深了理解且极大提高了学习兴趣。②技能扣分最多的为胸外按压、人工呼吸方面,传统培训方式与PWW+教师指导方式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3),除了和理论知识不够扎实以外,还和技能操作时教师监督、指导、纠正不及时有关,后者要求教师对心肺复苏中关注的重点问题予以强调和提醒,及时纠正错误操作手法,由于该培训方法使用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因此避免了因指导教师的差异而影响培训质量[9];③在研究中,还发现性别差异对传统培训方式培训结果有所影响(表4),男生的技能成绩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而PWW+教师指导方式无性别差异影响。心肺复苏为一体能要求较高的抢救手法,对身体素质有一定要求,我们在培训中发现女生在胸外按压方面,按压深度和频率往往不能达到要求,在操练中若缺乏指导,女生容易放弃从而减少练习机会。而PWW+教师指导的方式可以避免这方面的问题,模型和学员按照比例分配,保障每一个学员都有操作机会。
为了进一步加强急救发展,需要规范培训课程,促进中国急救培训的发展[10]。本研究显示,PWW+教师指导方式的培训内容更通俗化、步骤更标准化、记忆更高效化,是高效率、科学的培训模式,建议可以运用于高校CPR培训中。但是,本研究尚有不足之处,样本主要面向高校大学生,对象选择较为局限,且样本量较少。
参考文献
[1]Gazmuri RJ, Nadkarni VM, Nolan JP,et al. Scientific knowledge gaps and clinical research priorities for CPR and ECC identified during the 2005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conference on ECC and CPR science with treatment recommendations[J]. Circulation,2007,116(21):2501-2512.
[2] Shrestha R,Batajoo KH, Piryani RM, et al.Basic life support: knowledge and attitude of medical/paramedical professionals [J].World J Emerg Med,2012,3(2):141-145.
[3]聂雷霞,张敏.在读大学生心肺复苏培训的效果及分析[J].护理杂志,2012,29(1):67-69.
[4] Hazinski MF, Doto F,O’Neill L. et al. BLS for healthcare providers instructor’s manual[M]. Dallas, Texas: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2006:3-37.
[5]沈洪.释读:2010年AHA CPR-ECC指南的实用简化流程[J].中国急救医学,2010,30(11):961-964.
[6] 王一镗.必须大力提高现场救护的水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17(4):341-342.
[7]张劲松,张芹,吴昊,等.大学本科五年制急诊医学专业CPCR课程设置及探讨[J].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2004, 24 (12 ): 896-897.
[8]沈洪,王一镗.中国心肺复苏的发展[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 (1): 13-14.
通讯作者:王玉美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现场系统救治的可行性,比较长托宁与阿托品院前急救小儿AOPP的疗效。方法 39例小儿AOPP病例,其中长托宁治疗组19例,阿托品对照组20例,两组均联合使用氯磷定。观察两组生存率;存活儿童ChE恢复时间、平均用药次数、平均住院日、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生存率分别为94.7%、90%;两组存活儿童出汗、流涎、肺部音、瞳孔缩小等症状消失时间,口干、高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ChE恢复时间、平均用药次数、平均住院日、昏迷持续时间、心动过速及躁动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儿童;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院前急救
Pre-hospital systematic treatment for children with 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 WANG Yu-mei,CAO Rong-hua,LIU Hong-sheng,SHI Feng.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Taixing,Taixing 2254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on-spot systematic treatment for children with 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AOPP) and to compa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enehyclidine hydrochloride with atropine in pre-hospital treatm-ent for children with AOPP.Methods 39 AOPP children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20) and treatment group(n19).Atropine was used in control group and was replaced by penehyclidine hydrochloride in treatment group,both groups were given the joint use of phosphorus chloride.To investigate the survival rate in two groups and the recovery time of ChE,mean time of drug use,hospital days,poisoning symptoms disappeared time,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alive children were also observed.Results The survival rate in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 94.7%,90% respectively. In surviving children of two groups,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sweating、salivation、pulmonary rales、miosis and the incidence of dry mouth、high fever had no differernce(P>0.05), however, the recovery time of ChE、mean times of drug use、hospital days、stun duration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remarkable shorter compared with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of tachycardia,restlessness we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 Children; Pre-hospital systematic treatment
儿童因服毒或意外导致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AOPP)仍是基层医院常见急症。为有效提高患儿抢救成功率,第一时间必须得到紧急救治,并可采取急救车内边抢救边转运的策略[1]。在常规急救处理的基础上,阻止毒物继续吸收,早期联合使用快速、有效的解毒药物则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本科自2008年1月起采用新型抗胆碱药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替代阿托品,并联合应用胆碱酯酶复能剂院前救治小儿AOPP,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院前急救的19例AOPP患儿作为治疗组,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3~13岁。中毒原因:误服有机磷农药9例、误食农药污染食物引起中毒7例、农药杀虫时经皮肤吸收中毒3例;中毒药物种类:甲胺磷14例、敌敌畏2例、乐果3例。以本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院前急救的20例AOPP患儿作为对照组,男14例,女6例,年龄3~14岁。中毒原因:误服有机磷农药8例、误食农药污染食物引起中毒8例、田间玩耍经皮肤吸收中毒4例;中毒药物种类:甲胺磷12例、敌敌畏3例、乐果5例。中毒程度依据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活力及临床表现分级,轻度:ChE活力50%~70%;中度:ChE活力30%~50%;重度:ChE活力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
1.2 院前急救处理 接到求救后医疗小组乘救护车立即出发,车上配备电动洗胃机、吸引器、气管插管、简易呼吸机、心电监护等急救器材及药品。到达现场后根据症状及全血ChE活力测定(胆碱酯酶快速测定盒,成都力思特制药提供)确定中毒程度。对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就地抢救措施具体如下:(1)除去被污染衣物,彻底清洗皮肤毛发。(2)患儿侧卧位,头略低,予30 ℃~37 ℃清水反复洗胃至胃液清晰,无蒜臭味。(3)使用解毒药。治疗组长托宁用量(成都力思特制药),轻度:0.02~0.03 mg/kg;中度:0.03~0.05 mg/kg;重度:0.05~0.10 mg/kg肌注。首剂0.5 h后如中毒症状未完全消失,全血ChE活力测定60%时停药观察。对照组予阿托品解毒,轻度:0.02~0.03 mg/kg;中度:0.03~0.05 mg/kg;重度:0.05~0.10 mg/kg静脉滴注,以后根据症状及ChE活力间隔10~120 min半量重复,出现阿托品化后减量维持并延长给药间隔时间。两组氯磷定使用方法相同,轻、中、重度分别予15 mg/kg、15~30 mg/kg、30 mg/kg静注,首剂0.5 h后必要时追加半量,中毒症状基本消失、ChE活力>60%时停药观察。(4)综合措施: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如出现休克、脑水肿、肺水肿等,予激素、脱水、利尿等相应处理,确保患儿安全转运至医院继续后期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主要中毒症状消失时间、ChE恢复时间、平均用药次数、平均住院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行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率的比较采用四格表Fisher确切概率法。P
2 结果
治疗组1例死亡,治愈率94.7%;对照组2例死亡,治愈率90%,两组死亡原因均为口服中毒,服药量大,引起急性呼吸衰竭。因此,本文重点比较存活患儿治疗后反应。
2.1 两组存活患儿治疗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存活患儿治疗情况比较
2.2 存活患儿主要中毒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见表3。
表3 存活患儿主要中毒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min)
2.3 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见表4。
表4 存活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3 讨论
小儿AOPP病情危急,发展迅速,因此应争取在黄金1 h、甚至白金10 min内做好急救[2]。要想进一步降低死亡率,在保持现有院内抢救成功率的基础上,必须把急救重点放在院外[3]。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它彻底改变了在急诊室被动等候患者的传统模式,对维持患者生命,最大限度减少患者“无治疗期”具有重要意义。Rahman[4]报道43例小儿AOPP从现场到入住监护室的平均时间为2.4 h,死亡率8.3%,认为及时的院前急救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阿托品作为抢救AOPP的传统药物,可阻断乙酰胆碱对副交感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毒蕈碱受体的作用,缓解毒蕈样症状,但对抗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作用较差或无明显作用。阿托品生物半衰期短,需反复多次给药,给药剂量及时间很难掌握,而且随着中毒程度加深,患儿对阿托品的耐受性也大大提高,盲目追求“阿托品化”,致使阿托品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此外,过量应用后可因负反馈调节作用受到抑制或阻断造成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进一步增多,Ach毒性反应加重[5]。
长托宁作为新型抗胆碱能药物,与阿托品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能迅速控制毒蕈样症状。本研究发现,长托宁对出汗、流涎、肺部音、瞳孔缩小等症状的控制与阿托品疗效相当,而ChE活力恢复时间明显缩短;(2)能拮抗横纹肌神经肌肉接头处Ach蓄积而导致的肌纤维颤动和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较好地控制烟碱样症状,而阿托品无抗N受体作用;(3)阿托品只有中枢抗M受体作用,而长托宁能透过血脑屏障拮抗中枢M、N受体,发挥中枢抗胆碱作用,迅速控制AOPP引起的惊厥、呼吸中枢衰竭。本研究表明,在消除中枢神经症状方面长托宁明显优于阿托品,患者昏迷时间缩短;(4)长托宁主要作用于M1、M3受体,对神经突触前膜和心脏M2受体的亲和力低,对心率影响小。此外,长托宁对AOPP引起的心肌损害还具有保护作用[6]。本研究证实,治疗组患儿心动过速发生率仅为16.6%,长托宁可有效避免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发生,降低心肌耗氧量;(5)半衰期长,用药次数少,降低工作量。此外,使用长托宁后,皮肤发热不明显,过量后精神异常现象突出且出现较早[7],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长托宁治疗小儿AOPP应注意个体化用药,并以口干、皮肤干燥、分泌物消失等症状来判断是否足量。目前临床给药普遍采用肌注,但对出现呼吸抑制或急性肺水肿的重症患者,静脉注射更有意义[8]。
氯磷定与磷酰化胆碱酯酶发生重活化反应,使乙酰胆碱酯酶恢复活性,水溶性高、药效稳定、作用快、使用方便,目前已成为胆碱酯酶复能剂的首选。氯磷定与聚积的Ach竞争受体,减少其对N受体的失敏作用,并通过变构效应促进失敏N受体恢复状态;对损伤的膈肌纤维也有治疗作用并能预防其损伤,从而有效防治呼吸麻痹[9]。中毒后2 h内是中毒酶复能的“黄金时间”,因此,氯磷定的使用应早期、足量、足疗程,与长托宁联用可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较好地控制临床症状。
院前救治AOPP摒弃了既往认为院外不能洗胃的旧观点,并配备了能熟练气管插管的医师,可有效防治毒物吸收引起的呼吸衰竭。在上述基础上联合使用长托宁和氯磷定更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转运途中要根据患儿病情随时调整药物剂量。本研究证实,院前急救切实可行,早期使用上述解毒药物,可明显提高AOPP抢救成功率。当然,由于院前急救设备和条件的局限性,本研究主要适用于偏远农村地区,切勿一味追求院前救治而贻误抢救时机。
参考文献
[1] Cahit Ozer,Guven Kuvandik,Yuksel Gokel,et al.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Laboratory Findings of Organic Phosphorus Poisoning.Advances in Therapy,2007,24(6):1321-1329.
[2] 何忠杰.白金十分钟-论现代抢救时问新观念与临床研究.中国急救医学,2004,24(10):745-746.
[3] 周进科,刘翠萍,林溪,等.院前急救阿托品应用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预后的影响.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9,18(1):98-100.
[4] Rahman El,Mohammed Shehata Abdalla,Sayed M,et al.Clinical findings and cholinesterase levels in children of organophosphates and carbam-ates poisoning.Eur J Pediatr,2009,168:951-956.
[5] 蔡火权,曾迎胜,曹建安.长效托宁治疗小儿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17(8):876-877.
[6] 夏红,董均树,孙亚芹,等.盐酸戊乙奎醚对氧化乐果中毒大鼠的作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1):38-41.
[7] 李玉萍,李建领,吴鸿雁.长托宁救治小儿急性有机磷中毒的疗效观察.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9,16(3):278-279.
[8] 邓立普,符秋红,王桥生.长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应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17(2):216-218.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同时对健康的需求也不断增强,因此急诊医学和重症医学在最近10年得到了高度重视,其在广度和深度上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急诊和重症医学人才也不断聚集,但是儿科急诊医师还非常匮乏,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尤为突出。作为省级妇女儿童医院,肩负着维护全省妇女儿童健康的重任,而且在全省范围内普及国际统一标准的儿科急诊抢救技术是降低新生儿和儿童病死率和致残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在许多发达国家已将通过PALS培训考核作为岗前培训及资质考核标准。由美国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儿科协会联合推荐专为从事儿科急诊和儿科重症医学的医护人员创办的培训课程,发展至今已有20年历史,并且定期更新技术指南。该课程采用“启发讨论式”教学方式,通过前期理论授课,分组分模块提问-讨论-演示-回示-总结-考试-再总结的方式让学员在轻松的环境中自由发挥,接受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总结自己的失误与不足,达到统一规范抢救技术的目的。国内在北京、上海等地已开展PALS培训近10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统计,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于2008年始开办PALS培训班以来,培训前有61.3%的学员从未见过这些抢救设备,经过8个模拟工作站的反复培训,93%的学员掌握了各种抢救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通过对培训合格学员进行电话回访,有97家医疗保健机构新配置了抢救设备或仪器;有7家医疗保健机构共36例患儿成功运用骨髓输液及时纠正休克;有7例患儿被及时诊断出严重心律失常,进行了有效的电除颤及心肺复苏术;有15例头部外伤患儿采取了保护颈椎的措施;有78名学员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112例危重患儿成功实施了气管插管术。可见,儿科高级生命支持培训能够普及国际统一规范的儿科急救技能,提高儿科医生和护士对危重症患儿的救治能力。
PALS课程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向儿科急诊和重症医学医护人员普及统一的抢救技能的课程,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我省人口多,处于偏远落后西部地区,在边远山区还有较多的儿童不能得到很好的急救医疗服务,因此在我省开展PALS培训,使规范统一的儿科急救抢救技能培训成为切实降低我省新生儿和儿童病死率和致残率的有效保障之一。
培训所使用的理论课本是由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组织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翻译的《儿科高级生命支持》。概述以美国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儿科协会联合推荐的PALS培训课程学员手册(1997-1999年版)为蓝本并结合《2005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的最新观点,图文并茂,条理清晰的讲述了儿科急诊医疗服务、呼吸衰竭和休克的识别、儿科基础生命支持、气道与通气、血管通路、液体治疗和药物应用、心律失常、儿童创伤复苏、新生儿复苏、复苏后的稳定与转运、儿童心肺复苏的道德与法律问题等11个方面的内容。
培训教具为PALS课程专用模具,主要包括心肺复苏模拟人、气道异物阻塞模型、气管插管模型、喉镜及气管导管、新生儿窒息复苏模型、带储气囊的自动充气球囊活瓣面罩复苏器、各种面罩、心电监护仪、心律失常模拟器、除颤仪、儿童骨髓穿刺模型、新鲜公鸡大腿(用于骨髓输液的穿刺练习)、骨髓穿刺针、深静脉置管套件、胸腔闭式引流管及引流瓶等。
培训授课的专家组由北京儿童医院、香港中文大学附属威尔斯亲王医院、美国“心连心”国际组织推荐的美国医师、我院参加全国PALS师资培训班并获得资格证的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儿科重症专业医师组成,定期承担每年的PALS培训。
培训方法:每期学员30-40人,分为4个小组,培训时间为三天。
第一天为理论授课,理论授课每期都使用标准的PPT课件,内容包括呼吸衰竭和休克的早期确诊与心跳呼吸骤停的预防、心律失常与心脏除颤、产房外新生儿急救、儿科创伤急救、液体疗法及药物治疗、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后患儿的稳定与转运、儿科病例分析。
第二天为操作实践课,分组轮转进行培训、每组7-10人,先由教员对各种设备仪器的使用方法进行讲解并根据不同的病例进行演示,而后再由每位学员进行回示。
第三天考试,上午进行操作考试,学员根据不同病例和场景模拟完成患儿的救治,教员根据学员的思维和操作能力、团队协作性等对每位学员进行评分。下午参加理论考试,考试内容根据《儿科高级生命支持》制定,主要涉及对呼吸衰竭、各种原因导致的休克、创伤急救等地早期认识和基本处理原则,并调查学员对各种抢救设备的熟悉程度。为保证评价培训效果的客观性,考试的试题及评判标准完全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儿科学会联合推荐的PALS培训课程教员手册(1997-1999年版)进行,集中发放,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统一收回,以成绩>=75分为合格,理论及操作考试均合格者颁发唯一编号的合格证书。
每期培训结束后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授课内容、实际操作指导、课程安排的满意度和培训课程对临床各种帮助程度等。
[关键词] 赖氨匹林;小儿高热;退热;急诊
[中图分类号] R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8(a)-061-02
Application observation of aspisol in the treatment of febrile disease in pediatric emergency department
Siergeling, Asiya Pa-taer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Children′s Hospital of Urumqi,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s, Urumqi 83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ntipyretic effect of aspisol on children with high fever. Methods: 200 children with high fever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spisol and Alidine were intramuscularly injected for each group. The changes of temperature were observed and the clinical effec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changes of temperature for both groups were observed 30 minutes and 1 hour after dosing, the effective rate of Aspisol group and Alidine group were 84.7%, 98.0% and 40.0%, 86.0% respectively. The cooling effect of Aspisol group was better than Alidine group, and no adverse effect was occurred 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 Conclusion: Aspisol has a rapid onset and positive effect, no adverse effect, which make it an effective drug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high fever.
[Key words] Aspisol; Children with high fever; Antipyretic; Emergency treatment
高热是急诊儿科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多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体温的调节能力有限。持续的高热能引起机体调节功能紊乱外,极易引起高热惊厥,将给患儿身体带来一定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对发热的患儿除了及时查找原因、病因治疗外,更应积极给予快速有效、安全持久的退热处理。本院急诊儿科于2010年1~3月应用赖氨匹林治疗小儿高热,并与安痛定作为对照观察其体温变化、退热时间、疗效加以比较,观察期间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现将取得的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自本院急诊儿科高热患儿,共200例,年龄5个月~12岁,体温波动在38.5~41.0℃,其中,男105例,女95例。病种上呼吸道感染103例,下呼吸道感染88例,感染性腹泻9例。将200例患儿随机分两组,赖氨匹林肌注组150例,安痛定肌注组50例。
1.2 用药剂量与方法
赖氨匹林系海南皇隆制药厂生产,规格0.25 g/支,剂量15~20 mg/(kg・次),肌注用NS配制成2 ml。安痛定肌注组用量,6个月~1岁0.50~0.75 ml/次,2~3岁0.80~1.25 ml/次,4~7岁1.3~1.5 ml/次,8~12岁1.50~1.75 ml/次,>12岁2 ml/次。两组分别用药后30 min、1 h测量体温。
1.3 疗效判断标准
完全有效:T≤37℃,有效37.1~38.0℃,轻度有效38.1~38.4℃,无效T≥38.5℃。
2 结果
2.1 用药30 min后两组测量体温结果
见表1。
2.3 不良反应
观察期间,无一例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心悸、胸闷、气促、出汗过多、体温过低、虚脱及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高热是儿科常见症状,需要紧急退热处理。如不及时治疗,极易引起高热惊厥,将给患儿身体带来一定损害。临床退热药物品种多,成分有单一制剂,也有复方制剂,但主要有效成分却是相同或相似的。因此,临床上尽量选择一种退热药物来进行退热。退热药物的作用是暂时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病理性兴奋,使皮肤血管扩张和出汗,散热增加,以使体温得到暂时下降,从而达到退热目的。
在小儿发热时,绝大部分家长心情紧张、焦急,要求医生在短时间内快速退热而以此达到家长们的心愿。部分患儿有烦躁、哭闹、服药困难及不配合服药等特点,因此,本文选择了200例患儿应用赖氨匹林和安痛定肌注退热作为比较来观察其疗效,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其解热镇痛作用强而迅速,同时,还具有抗感染,抗风湿,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但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甚至可引起胃溃疡和胃出血,对肝肾功能也有损害,儿童应用可引起瑞氏综合征。因其药理作用弊多于利,世界卫生组织主张小儿不应使用阿司匹林,目前临床基本废弃应用其退热。
赖氨匹林是阿司匹林与赖氨酸结合的产物,毒性低,无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刺激作用及其他诸多不良反应,短时间内缓解了患儿的症状,极大地满足及安抚了患儿家长,不同程度地减轻及分担了家长的担忧,也解除了患儿的痛苦。又因其退热效果好、见效快,从而达到了治疗的目的。该药既可肌内注射也可静脉注射给药。注射给药起效快,疗效显著而肯定,作用强大而持久,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医患矛盾及医疗纠纷的发生。笔者在临床观察中未发现有任何不良反应的发生,是目前可谓理想的、安全的、可靠的退热药物,值得作为首选退热药物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周金梅,周沈融.赖氨匹林治疗小儿高热疗效观察[J].小儿急救医学,2004,11(2):104.
[2]陈爱欢,陈慧中,陈志敏,等.儿童呼吸安全用药专家共识:感冒和退热用药[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6):442-445.
[3]飞豹.赖氨匹林在儿童发热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学,2009,4(17):143-144.
[4]刘霄.布洛芬、赖氨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4):33-34.
[5]赵祥文.儿科急诊医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7-83.
[6]朱春根.赖氨匹林、安乃近与安基比林退热效果比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3):3728-3729.
关键词:创伤;高级创伤护理;常规护理
创伤就是由于机械因素而造成的人体组织或器官的破坏。随着社会的发展,创伤已经成为人群的第一死因,严重影响了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如何提高创伤护理的治愈成功率和救治水平,是我们面对的艰巨任务。下面就我院2011年9月~2012年4月的创伤急救科所接受高级创伤护理和常规护理的100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1年9月~2012年4月的创伤急救科所接受高级创伤护理和常规护理的10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高级护理组50例和常规护理组50例[1]。
1.2 高级护理组
对这50例患者接诊后进行首次评估即“ ABCDE”。首次评估分类中应该注意特殊人群的优先处理,儿童:所需输血量、输液量、药物剂量小,相对表面积大;孕妇:存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改变;老人:生理功能的储备减少,存在DM、CHF、CAD、限制性或阻塞性肺病、肝病、出凝血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及合并用药史。(A、维持气道和颈椎保护:判断气道是否通畅,查明呼吸道有无阻塞;假设骨复合、昏迷患者、锁骨以上钝器伤患者存在颈椎损伤。B、呼吸与通气支持:通过视、触、叩、听发现,张力性气胸、连枷胸、肺挫伤、大量血胸、开放性气胸。C、循环与止血:失血是创伤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应该注意患者的意识形态、皮肤颜色、脉搏,对于活动性外出血采用局部加压包扎止血,不用止血带、止血钳等。D、功能残疾:观察瞳孔大小、观光反射、肢体有无瘫痪,神经系统的功能评价可以用A、V、P、U或GCS。E、暴露与保温:彻底暴露有利于对患者的全面检查,环境、输血、输液是导致患者低体温的常见因素,低温也能导致创伤病死,所以应该采取措施保温。)
在首次评估结束,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第二次评估。先进行局部检查并详细记录:注意局部形态改变、解剖差异、机能丧失等情况,确定损伤部位、性质程度和范围;对闭合伤要查明深部重要组织器官有无损伤;对开放伤要了解伤口形状、大小、深度、出血情况、污染程度、有无异物存留以及深层重要组织器官损伤情况。
1.3 常规护理组
对50例急诊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病例分析,发现医护人员都是首先对患者进行检查,再根据他们的症状进行诊断分类:钝性创伤、穿通伤、烧伤和低温、环境因素的创伤机制;头部,颈部与颈椎,胸部,腹部,会阴、直肠、阴道,骨骼、肌肉,神经系统部位的创伤。最后根据症状分送到各个科室进行手术治疗。
2 结果
高级创伤护理组的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均显著优先于常规护理组,见表1。
3 结论
通过结果可以看出对于创伤患者应该及早护理,创伤后死亡一般有三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创伤后数秒至数分钟内,主要见于脑、脑干、高位脊髓、心脏、主动脉和大血管损伤;第二个高峰期:创伤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多见于硬膜外、硬膜下血肿、血气胸、肝脾破裂、骨盆骨折、大量失血;第三个高峰期:创伤后数天至数周,死亡原因是创伤后感染、器官功能衰竭、MDDS等严重并发症[2]。总结出创伤手的抢救黄金时间是创伤后的数分钟至数小时内,与第二个死亡高峰期重合。这就强调了急诊治疗的重要性,在创伤后的数小时内成功处理患者,可以使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降至最低。
在治疗过程中同样应该注意,如首次评估时,气道治疗抬起下颌清除呼吸道异物时,手法固定颈椎与一个合适的位置是十分必要的;呼吸和通气时,胸导管需要经常检查,应该让患者进行胸部X光片检查;循环和出血控制时对于出现的低血压,必须在得到其他方面的证明后才能被认为是原发性低血容量;功能残疾检查时,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情况不稳定的时候禁忌CT检查,并且因首先排出低氧血症和低血容量;应该完全脱掉患者的衣服并防止体温过低。同样还要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这种高级创伤护理的流程强调了时间性、有序性、特殊性,还要求护士在缩短就诊时间、简化就诊程序的同时,将人性的关怀细化扩展,并与患者的心理护理相结合[3]。在为患者抢救、治疗、陪检的过程中与医生、患者及患者家属多询问、多交流,注意病史的采集和对患者心理状况的掌握,积极主动地获取患者潜在的服务需求信息,做到多方信息互得,资源共享,以便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个体差异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支援和预见性护理。是患者在进入急诊科的第一时间起,既感受到预期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配合,以及与医生信息资源的掌握,并将时间计算在基础抢救时间段内,充分体现流程的优势。
缩短创伤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急救护理新模式已经慢慢成为国内综合性医院的一个迫切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方惠霞;朱宁;潘燕珍;656例交通事故伤的特点与急救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4年08期
专家简介
樊民胜 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学伦理学教研室教授,国内最早涉足医学伦理学和性医学领域的学者之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常委,中国性学会理事,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性教育协会副会长。
潘曙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急救中心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急诊医学专科分会中青年学组组长。致力于急救、儿童和青少年意外伤害预防研究。
盛晓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与青少年保健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卫生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微量元素学会理事,上海市优生优育科学协会理事。致力于儿童营养和儿童保健的研究,擅长儿童营养不良、生长不良、微量营养素缺乏等的诊治。
徐秀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儿科专科分会儿保学组副组长。擅长儿童早期发展、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学习困难、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营养及饮食行为等儿童营养与发育行为问题的诊治。
姚国英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主任医师,上海市儿童保健所常务副所长。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妇幼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儿科专科分会儿保学组副组长。擅长儿童性早熟、儿童生长发育异常、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儿童糖尿病等的诊治。
章依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疾病预防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儿保学组委员。在儿童语音和语言障碍、行为问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学习困难的诊治以及儿童发育评估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老观念:母乳6个月后就没营养了
生活故事
孙小姐在宝宝刚满4个月时,考虑到上班问题,加上周围的朋友都说6个月后母乳就没什么营养了,于是就采用传统方式给女儿强制断了母乳,以配方奶粉喂养。为了安全,孙小姐专门拜托亲戚朋友从国外带回进口奶粉,希望给宝贝女儿足够安全的营养。不料,断母乳后很多问题接踵而至:刚开始,孩子以拒吃、少吃、哭闹等方式强烈拒绝奶粉,渴望母乳;紧接着,孩子开始接二连三地感冒咳嗽、拉肚子,三天两头跑医院。这一来二去,宝贝的体重和身高增速明显减缓了,如今,看着已7个月宝贝女儿消瘦的脸庞,孙小姐非常心痛。她开始反思:断母乳到底对不对?
传统的过早给宝宝采取骤然断离母乳的方式,会给孩子带来非常大的不适应,尤其是有些妈妈在断乳母的同时还会离开宝宝几天,这会给宝宝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打击。于是,宝宝拒奶、哭闹,营养和睡眠都受到影响,最终发生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不得不频频出入医院,搞得家人身心疲惫,正常的生活被完全打破。其实,就营养价值而言,6个月以后的母乳同样有营养,分娩后1~10个月期间的母乳,被称为成熟乳,是宝宝的最佳营养来源。
母乳喂养,不仅对孩子有很多好处,对哺乳妈妈来说也益处多多。
宝宝:更健康、更聪明、更有爱
对小宝宝来说,母乳的各种营养不但品种齐全、搭配合理,且容易消化吸收。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提高机体免疫力的物质,如免疫球蛋白、补体、溶菌素及抗发炎与免疫调节因子等,可以保护小宝宝免于各种病菌的感染,同时还可以降低宝宝过敏反应的发生率,降低成长后发胖的概率。
母乳中还含有大脑发育所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如DHA(二十二碳六烯酸,俗称“脑黄金”)、核苷酸、氨基酸与乳糖等物质,能促进脑细胞发育,有利于宝宝的智力发展。
同时,哺乳的过程中,婴儿和母亲有皮肤对皮肤、眼神对眼神的接触,满足了婴儿对温暖、安全及爱的需求,增进了母子感情,更与婴儿的人格发展有着极密切的关系。此外,母乳为直接喂哺,温度适宜,不易被污染,经济、实惠又安全。
妈妈:更快乐、更健康、更苗条
母乳喂养不仅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使新妈妈更容易享受到为人母的心理满足,而且可以促进子宫恢复,同时排卵会暂停,可达到自然避孕的效果。
哺乳还可以减少患卵巢癌、乳腺癌的危险,降低以后发生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风险,保护母亲健康。
对关心身材的“潮”妈来说,哺乳还有个好处,那就是能有效消耗怀孕时累积的脂肪,促进身材恢复,避免产后肥胖。
“潮爸潮妈”看过来――
“潮行动”:母乳喂养可至2岁
母乳喂养多长时间为好?建议没有特殊疾病的妈妈最好哺乳至宝宝10个月~1岁,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延长或缩短哺乳时间,将断奶安排在宝宝8个月~1岁半都是合理的。其中,建议纯母乳喂养4~6个月,给宝宝添加辅食后,继续母乳喂养可至宝宝2岁甚至更久。
关键词 小儿 中毒种类途径 原因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4.083
小儿急性中毒是基层医院儿科急诊的常见疾病,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如不及时诊治可危及患儿生命。2008~2011年收治中毒患儿117例,现对种类、途径及原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2011年收治中毒患儿117例,男63例,女54例;0~1岁7例,1~3岁41例,3~7岁49例,7~14岁20例。
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小儿中毒的种类、途径、人群结构、年龄结构、原因分析等。
结 果
中毒种类及途径:117例患儿中农药中毒49例(4188%),其中有机磷中毒30例、溴氰菊酯中毒8例、氯氟氰菊酯4例、百草枯中毒3例、农用消毒药2例、月苄三甲氯铵溶液2例;药物中毒22例(1880%),精神类药物6例(氯氮平片2例、氯硝西泮2例、卡马西平片1例、氯丙嗪1例),非精神类药物16例(以克感敏、水杨酸、沙丁胺醇片、甲氧氯普胺、颅痛定、异烟肼片居多);鼠药中毒10例(855%),其中(溴敌隆8例、氟乙酰胺2例);植物中毒16例(1368%),其中(毒蕈中毒10例、蓖麻子中毒2例、桐子中毒2例,山萝卜中毒1例);有毒动物中毒蜂刺中毒7例(598%);食物中毒5例(427%),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3例,亚硝酸盐中毒2例;另外8例为酒精中毒3例,樟脑丸中毒2例,高锰酸钾中毒1例,煤油中毒1例,盐酸中毒1例。口服后经消化道吸收中毒101例,皮肤接触13例,医源性3例。
中毒人群结构及危险因素,见表1。
危险因素与年龄结构,见表2。
临床症状与体征:小儿中毒症状多样,但恶心、呕吐、腹泻、惊厥、昏迷、多器官功能受累为儿科中毒的常见表现。一般中毒起病迅速。在农村地区农药中毒为主,表现为头痛、呕吐、多汗、瞳孔缩小、抽搐、昏迷等。灭鼠药中毒以呕吐、紫绀、呼吸抑制、抽搐、昏迷为主。药物中毒多表现为呕吐、腹痛、腹部不适。婴幼儿以惊厥为主要表现。镇静剂中毒表现为头晕、嗜睡、共济失调、昏迷等。食物中毒以等消化道症状为主。植物中毒以消化道和神经系统表现为主。蜂刺伤疼痛、红肿,全身症状恶心、呕吐、呼吸困难、休克等表现。并发症可见脑水肿、肾功能不全、肺水肿、中毒性心肌炎等。
转归:108例痊愈出院,2例死亡(其中1例为有机磷中毒、1例为鼠药中毒),7例并发器官衰竭,3例有不同程度的伤残,其中1例为有机磷中毒,鼠药1例,氯氮平片中毒1例。
讨 论
小儿中毒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常为急性中毒[1]。
药物中毒:是家庭中有服用此类药物患者,对药品放置不当,非精神类药物中毒:多为家长治病心切,自行增加剂量甚至盲目地在短时间内喂入超正常量几倍的药物,人为导致中毒。鼠药中毒:多见于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主要是该年龄段小儿对鼠药无辨别力,且易受鼠药的颜色、气味以及好奇心而将有灭鼠药的毒饵捡食而导致中毒,因此在灭鼠季节,投放鼠药的区域应有专人负责管理,要严加防范,定时检查及时清理,应提醒鼠药使用部门和个人应将其妥善存放,安全施用[2]。食物中毒:亚硝酸盐中毒,仍是危及小儿生命的高危因素,应注意食品添加剂的存放和使用。植物中毒是人们缺乏对有毒植物的鉴别能力而误食中毒。有毒动物中毒,黄蜂属的毒汁成分主要有组胺、5-羟色胺、胡蜂激肽等。这些毒汁成分可引起局部刺激,并引起溶血、出血及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严重溶血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3]。因此,蜂刺中毒严重地威胁着儿童的健康及生命,一旦中毒要及早抢救治疗,同时应注意安全防范。
本文表明,小儿急性中毒是威胁农村儿童生命和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以误服为主99例(8462%),主要是农药、鼠药、药物等,加强农药、药品管理及小儿防护意识,同时提醒家长要妥善保管和安全使用农药,以减少小儿急性中毒的发生。在集体统一灭鼠工作中要严格毒饵管理制度,正确进行投药操作,广泛宣传,家喻户晓,做到不发生中毒事件。其次,家长无知导致小儿被动中毒大多数为农村人口13例(11.11%),这与农村家长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农活繁忙,疏于照管小孩有关,应注重卫生宣教。医务人员误注3例,因此各级医药卫生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诊所、药店的管理严禁药物滥用,做到合理用药。故意服用为学龄儿童,加强青少年心理、安全教育,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杜绝服药轻生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王卫平,等.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