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渔业监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行业协会;质量监管;路径优化
1 行业协会在质量监管中的重要地位
企业缺乏自我约束。企业存在的价值虽然不单单是追逐利润,但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细胞其本质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赢得利润毫无疑问是企业生存的前提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力的强弱突出的表现为其对利润的追逐能力。利润,是企业存在的理由和发展的根本动力。然而,企业作为社会这个活动中的重要组成要素,必然与整个社会的其他组织和个人发生大量互动。在这些互动过程中,由于外部性问题和信息不对称以及垄断等市场失灵的客观存在,使企业的逐利活动就会与社会的整体利益产生矛盾,其结果是企业缺乏必要的责任。企业趋利的本性决定了它可能会以损害社会利益的方式来实现企业的经济目的。企业为了获得利润,过度的降低生产成本,必然导致产品质量问题。而产品质量是关系到民生的社会问题。对产品质量控制的缺失,是企业自身责任意识淡薄的表现。企业的经济性质影响了其在承担产品质量上的责任,因而保证产品质量的履行不能单方面依靠企业的力量。
政府机构对产品质量责任履行的约束有限。我国的质量监督机构主要负责产品的质量检测,但质量监督机构也存在缺陷,并不是所有的质量问题质检机构都能很好的检测和控制。质检机构存在着一些缺陷,比如:机构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限,一些地方甚至没有用于监督抽查的专项经费,难以及时组织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专业技术知识不能满足执法要求,这不单是表现在一些执法人员专业知识缺乏,同时也是有碍于专业特点,执法人员不可能样样通晓;质量问题信息来源单一,大多数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信息来源于群众投诉,很少一部分是受损企业的举报;对某一行业生产企业的公共需求缺少了解等,都会影响对质量监管的理想切入。
抓好产品质量监管,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是全国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责任。在小政府大服务的前提下,面对产品质量监管的重任,质监部门通过对行业产品实行绝对全面监控确保不出现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徐小龙认为,行业协会通过制定行业规章制度,规定机构和人员的共同行为准则,惩处和排斥违规的咨询机构,提高咨询机构的行业风险。只有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在监管主体与监管相对人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方可有效解决在某些产品质量监管领域出现监管缺位的问题。
行业协会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社会力量。行业协会是具有统一、相近或相似市场地位的特殊部门的经济行为人组织起来的,界定和促进本部门公共利益的集体性组织。行业协会作为企业和政府机构之外的第三种参与主体,在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方面有着其他力量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主要通过行业协会自律在经济部门的治理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行业协会集中了同行业的大多数的企业,其服务职能、协调职能和参政职能的发挥能够代表同行业的大多数企业的心声、维护大多数企业的利益,同时也树立了行业协会在企业管理中的权威性,使其可以通过制定行业协会自律规则实现真正的行业自治。行业协会自律是介于政府干预和市场自由之间的第三条道路。由于通过企业之间自愿达成协议,能产生与各行业内竞争状况相适应的竞争制度,行业自律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行业协会通过制定行业自律规则达到对协会成员的约束和管理,在拥有潜在共同利益的人们之间,形成有效集体行动。行业自律虽然不具有类似法律的强制执行力,但对公平竞争有很强的有效性,是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保证产品质量不可替代的社会力量。
2 行业协会在质量监管中的优势地位
行政协会制定行业的章程,作为行业中的根本性大纲。能在行业所有成员中起着“宪法”作用。所有行业成员必须遵守协会章程。协会通过将国家有关行业产品质量的规定予以吸收作为行业成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并通过对违规成员进行处罚方式促使成员严格遵守行业章程,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协会为实现设立本协会的目的,按照协会章程对协会及有关组成人员进行组织管理的活动。协会自治可以充分发挥协会对成员行为规范和制约作用,也有利于降低了公共产品支出成本,解决政府监管缺位问题,提高监管效率,是一举多得之策。
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能包括:①代表职能。代表本行业全体企业的共同利益;②沟通职能。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向政府传达企业的共同要求,同时协助政府制定和实施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政法规和有关法律;③协调职能。制定并执行行规行约和各类标准,协调同行业之间的经营行为;④监督职能。对本行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竞争手段、经营作风进行严格监督,维护行业信誉,鼓励公平竞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⑤公正职能。政府委托,进行资格审查、签发证照、如市场准入资格认证,发放产地证、质量检验证、生产许可证和进出口许可证等等;⑥统计职能。对本行业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结果;⑦研究职能。开展对本国行业国内外发展情况的基础调查,研究本行业面临的问题,提出建议、出版刊物,供企业和政府参考;⑧狭义的服务职能。如信息服务、教育与培训服务、咨询服务、举办展览、组织会议等等。
行业协会组织在帮助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的作用发挥是由行业协会自身的性质特征和职能决定的。行业协会具有非营利性、经济群益性、自治性的特征。行业协会不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的,决定了其成立和运作的目的在于为其成员提供一些公共服务和促进行业内一定范围整体利益增加;行业协会是同行的企业在竞争的过程中寻求合作共赢的结果,行业协会的组建、运行的首要目标是为了协调同行业竞争关系,增进相互间的共同利益或降低个别成本,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行业协会能通过制定行业自律规则达到对协会成员的约束和管理,实现行业管理的自治性。行业协会的性质也决定了行业协会的职能主要是对成员的服务和利益协调,以及参与有关行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标准的制定和监督执行。
由质量监督部门牵头,按照产品的特点,划分出不同的行业,组建行业协会或小组。这些行业协会或小组的作用突出表现为:一是能有效地实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为企业服务的目的,通过行业协会或小组的活动,组织企业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向企业传达上级部门对行业的有关要求,企业之间出可通过协会或小组沟通信息,推广经验;二是能借此掌握和监控行业产品质量的总体状况,进入行业协会的企业应是当地生产条件完善,产品质量比较稳定的正规企业,他们的产品质量可以代表这个行业较高水平的一面,通过他们的参与,可以确定执法检查的目标和方向,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三是有利于打假扶优工作,通过行业协会,容易把打假治劣和扶优扶强结合起来,使之有力度;四是能促进企业间的团结交流,通过行业协会的活动,加强企业对自身的约束;同时也可以协调相互问的关系,避免恶性竞争。
3 行业协会保证产品质量的优化路径
(1)加强对企业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宣传。根据近年来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由于产品质量差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屡见不鲜,表明部分企业对于产品质量承担的社会责任没有真正的了解,并没有把产品质量差所带来的恶劣影响看作是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这说明在企业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宣传推动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行业协会组织正可当此大任。
行业协会组织通过办好行业内管理刊物,宣传企业积极承担产品质量责任,以国为先,以民为先,把产品质量看作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同时,规范企业诚实守法,公平、公正、接受质量检测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利用协会宣传阵地和各种场所,宣传监督会员依法经营,规范服务,遵守企业职业道德,推动职业道德建设。让产品质量责任意识深入到每个企业和企业管理者,使他们认识到企业以产品质量的存在而存在。
(2)制定行业产品质量标准。由于各行各业产品差异巨大和技术限制,质检机构并不能及时了解不同行业产品的质量检测技术和标准。这就要求行业协会根据行业特点,利用自身优势,及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质量检测标准和方法,辅助质检机构完成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各个行业可以根据行业特点和自我发展需要,在学习借鉴国际产品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各行业的产品质量标准,以此来约束企业的行为。
(3)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制度。凡是在企业质量安全方面走在前面的国内外企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企业社会责任的产品生产和质量监测制度比较完备,有专设的负责产品质量事务的部门机构。作为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事务的专门机构,可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及国际普遍作法,制定企业质量安全守则,并协调其他部门的活动,使在企业决策和执行的各方面形成合力,共同体现出对质量安全的关切。同时能够做到定期向社会披露在产品质量方面的相关信息。
(4)致力于诚信环境的建设。产品质量安全出现问题,以及对产品质量安全的隐瞒,更多的体现了企业的不诚信。在诚信环境的建设方面,行业协会组织也可以通过制定行业自律规则发挥相应的作用。比如建立企业信用档案信息系统;向全行业发出“诚信自律,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倡议;起草行业管理者、从业者遵守的执业品德、纪律、操守等行为规范;进行企业诚信的评级等。
现在各地大都已建立了质监协会,可以在协会下面直接设置相应的行业分会或小组,他们既是政府与企业交往的桥梁,也是企业间建立关系的纽带,同时也是规范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 徐小龙,邓念国.我国IS09000认证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5(10)
2 余晖,等.行业协会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理论与案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3 谢家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共同引领行业健康发展[J].中国物业管理,2007(4)
金沙公司金银台枢纽胡磊
近年来,国内水电行业都在开展智慧企业建设,推动传统能源企业管理革命性变革,以“智能自主、人机协同”为目标,在电站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上,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科技与电厂运营管理深度融合,通过整合运行管理历史和人工经验,构建“运行智能、巡检智能、操作自主、人机协同”的全新水电生产组织形态与管理模式。如何在我司全面应用,实现智慧水电智能自主运行管理方式,形成具有新时代特点的自主创新技术成果和实践经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是本文调研的主要方向。
一、智慧企业的概念
智慧企业是在企业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应用之后的新型管理模式和组织形态,是先进信息技术、工业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智慧企业建设不仅可以促进企业内部生产关系的转型升级,完成与"互联网+"社会生产力的和谐对接,还能进一步释放企业员工的创新创效活力,为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智慧水电站是在自动化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的技术和设备监控技术,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清楚掌握发电流程、提高发电过程的可控性、减少人工干预、及时正确地采集发电过程数据,从而科学地制定发电计划,构建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环境舒适的人性化工厂。智慧水电站把VR、大数据等运用到工业领域,方便监控现场、事故预报与诊断,实现了从数字化到智慧化的跨越,改变了以往的运行管理模式,实现了从人工决策到类机器决策的过程。
二、我国智慧水电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8 年 5 月 8 日至 9 日,在北京华北电力大学,联合举办了2018 年智慧电厂(第一期)论坛。论坛得到广大电力企业、科研院校和信息科技公司的积极响应,来自燃煤电厂、 燃气电厂、水电厂、核电站等基层电厂的代表,大唐集团公司和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公司参会都超过了 100 人。华能、华电、国电投、中广核、国投电力、华润电力、京能、中能建等,都有很多下属电厂派员参加。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电规总院、西安热工院,以及其他各电力集团公司科研院、电力设计院,华北电力大学、东南大学等都积极派人参会。通过两天的报告交流,论坛取得丰硕成果。其中大唐南京发电厂、大唐泰州热电公司、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公司、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神华国华(北京)燃气热电有限公司等单位就智能发电和探索建设智慧电厂的实践作了详细的介绍。
2019年12月17日,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的“2019中国智慧企业发展论坛”在浙江省德清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主题为“智能自主 全面赋能”。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涂扬举出席,并代表智慧企业推进委员会《智慧水电企业建设指南》,从此拉开了智慧水电企业建设新篇章。
目前,大渡河水电公司通过探索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与流域梯级电站群自主运行、远方操作、智能巡检等成套关键技术,建成了首个“自感知、自运行、自学习、自决策”的梯级电站群。2020年10月08日,由中国水利发电工程学会和中国大坝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水库大坝和水电站智能建造与运行学术交流会上,大渡河公司被授予梯级水电站群智能运行创新实践基地。
瀑布沟水电通过建立生产知识图谱,借助5G传输智能安全帽采集到的实时视频,运用现实感知模型计算人员精准位置,姿态动作及环境风险。并结合安全管理业务流程和认知图谱,实现人员、设备安全。借助环境感知辅助降低操作人员的精神压力,让云计算成为生产过程中的智慧大脑,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大岗山水电通过运维生产管理模型的建立,解决现行运维管理模式与智慧电厂建设的不平衡性,建立全面融合制度、机器、设备、人员的新型管理方案,提高运维管理的感知能力、分析能力、规划能力及自主决策能力。
猴子岩水电运用流失算法,通过机组振摆、水头、有功、导叶开度等数据进行建模,针对大量生产数据未得到有效利用、应急人员对机组运转特性存在盲区、智慧发电控制策略有死区、设备状态评估无前瞻等痛点进行水轮机运转特性在线辨识。
大渡河水电通过整合大渡河公司水文、水工专业领域现有技术及数据资源,结合流域各区域的降雨地灾预警需求特点,构建集多源气象信息融合预报、降雨地灾关联预测、预警信息功能为一体的降雨地灾预警模型。
大唐亭子口水电采用5G水下机器人搭载清淤和巡检作业设备,可以在不排水的条件下,替代人工水下作业,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诸如此类的给设备赋能、将大数据、物联网等应用至水电生产、管理中的案例比比皆是。目前我国智慧水电建设开展的热火朝天,智慧水电的建设日渐成熟,大渡河水电、大唐、华能、华电等水电企业已走在智慧企业建设道路的前端,推动智慧水电企业建设也将成为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三、我司在智慧水电企业建设中的现状
从嘉陵江流域水电企业目前情况来看,电厂的运行管理仍然在沿用传统的运营管理模式,电厂仍未能形成厂级的统一数据平台,实时数据与相关管理数据无论在存储管理还是应用方面都是割裂的。运行大多仍根据定值曲线自动调整,未进行优化,检修方面也仍在沿用定检定修。设备巡检工作采用人工巡视+工业电视巡视。水情调度采用人工预测,主观判断为主。从冷端优化、运行优化类到故障早期预警、设备可靠性评价等检修类应用仍处于分散应用状态。金沙公司初探了“联合调度”,提出了建设嘉陵江流域集控中心,其它大多数电站仍依靠提升自动化程度或信息化程度的形式推进,仍未能与实际生产相结合,距离实现智慧企业相距甚远。
四、传统生产运行中的不足
传统的水电生产运行采用人工巡视,多班组值班制度,检修方面沿用每年定检定修,管理采用多人分工管理模式,还是以水为天、靠水吃饭的调度模式,这些传统的水电运营已无法满足社会进步的要求,在实际生产中也体现出了多方面的不足,例如:
1、传统的检修工作缺乏针对性,导致检修并不彻底,安全隐患无法全面排除,还可能会反复停机、停电检修,检修期间弃水风险较大,检修工期较长,造成资源的浪费,检修成本的增加。
2、传统的巡视工作,主要采用人工巡视,每天有3次固定路线和多次临时机动巡检任务。每次巡视耗时1-3个小时,人均步行2万多步,巡检人员的责任心差异、技能水平高低、巡检范围与频率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巡检质量。人工巡视也只能看到设备外表,来主观的判断设备运行状况。对设备掌握有很多不确定性,同时人工巡视效率不高且存在漏巡风险、巡视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安全因数等。
3、传统的班组值班、多人分工分散式管理模式,需要大量人员,造成人工成本的增加,管理成本的增加,信息传递不及时等现象。这种管理模式工作效率低,还受管理人员个人情绪及管理水平的影响。
4、传统的水情调度,依靠收集上游电站放水计划进行粗狂式调度,未能精确考虑气候变化引起的水情变化、用电负荷变化等诸多因数。在降低耗水率,增加发电效益上略显不足。
五、建设智慧水电企业的优势
智慧水电企业,以“智能自主、人机协同”为目标,在电站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上,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科技与电厂运营管理深度融合,通过整合运行管理历史和人工经验,构建“运行智能、巡检智能、操作自主、人机协同”的全新电力生产组织形态与管理模式。
面对传统水电生产的不足,智慧水电企业的建设能解决传统水电生产运行中的诸多问题,例如:
1、建立集控中心,进行集控管理。集控管理是一种全自动智能化管理方式,转变了以往的多人分工班值管理方式,实现了无人值守管理,降低人力资源的投入,简化了运行管理内容,提高了工作效率。
2、采用“无人机+巡检机器人+工业电视”相结合的模式,辅以智能传感器系统,实现在厂房各区域精准可靠地移动、跟踪、定位,并根据探测的可见光、红外光及气体、声音、振动、温湿度来识别和分析异动故障。机器人智能巡回取代传统水电站人员走动式巡回,由机器人完成一系列自动化定向操作,完成对生产现场数据的采集、传输、分析及结果处理等全过程,减少人员工作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全面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管理,强化现场智慧安全管理。采用智能钥匙等管理手段,实现现场权限管理精细化,给正常操作带来便利,提高事故操作及时性,减少运行操作失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4、实现智慧检修:以状态监测、故障诊断、智能决策为要素,由数据中心、算法中心、应用中心和服务管理系统等构成。数据中心对设备状态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形成设备特定状态的变化曲线,提供判定参数。算法中心对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进行比较挖掘和处理,对设备各个状态作出状态评判,及时作出趋势预警,实现风险自动识别。应用中心根据算法中心的预警,对故障点进行精准定位定性,结合趋势变化,提出检修策略,有效避免设备过修或漏修。服务支持系统依托精益检修标准体系,自动完成检修方案、物资材料准备、过程管理,进一步提升标准化作业水平。
5、实现智慧调度:传统的水电站以水为天、靠水吃饭,这也是几代水电人难以突破的行业技术瓶颈。在创新技术的支撑下,智慧电站可以采用流域多源数据融合分析技术,建立了高精度水情预测预报及电力调控体系,构建基于降雨、径流、大气环流指数时空场的多因子集,创建大数据驱动的高精度水情气象耦合洪水概率预报技术,结合多时空尺度流域汇流耦合预报模型,提高预报水平分辨率。同时,基于多层控制模型簇的梯级电站实时负荷自动分配的方法,建立自适应复杂洪水情势的流域泄洪闸门智能调控系统,实现流域调度由单机直调向多电站“一键调”的转变,实现嘉陵江流域全年负荷调节零干预。通过调节拦蓄洪水,成功应对汛情,调蓄大洪水,确保上下游沿河两岸地方防汛安全。通过定量降水预报、洪水资源化利用、智能调度决策支持、经济调度控制等先进研究成果的应用,实现增效目的。
六、我司应当如何开展智慧水电企业建设
智慧水电企业建设主要实现业务量化、统一平台、集成集中、智能协同四部分。一、业务量化:通过科学设定标准、量化工作任务,实现精益化企业管理;运用智能设备和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各类信息数据,实现对企业各种要素的动态感知。二、统一平台:运用无边界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技术,创建员工协同工作、数据实时交换、信息实时处理的信息化基础平台。三、集成集中:通过整体规划、系统整合、数据集中、集成运行等策略,消除业务系统分类建设、条块分割、数据孤岛的现象,构筑企业级统一服务平台。四、智能协同:在相关数据、平台、应用的支撑下,实现人、系统、设备之间的高效协作;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实现自动风险识别和智能决策管理。
1、智慧水电平台框架
(一)、智慧水电平台框架组建思路
更安全、更经济、更环保、更先进、更高效是智慧水电发展的必然需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5G应用等技术赋能电力企业,智慧水电建设必然离不开这些技术,其中物联网构建人机交互的新环境,特别是移动边缘计算。
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来说,水电站的智慧水电平台重点是要以设备的智能巡检,故障精准定位排查,系统协同联动来确定主要目标,以自动化控制为基本点,以数据的共融共通为核心点,依托大数据分析或者是智能化分析等技术手段来引导水电站整个管理模式的自我演进,形成更加科学的新型管理模式。由此智慧水电平台,要从水电站的生产过程、业务流程、物理对象、环境条件等方面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将水电站的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业务进行量化,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以及高速的传输网络来完成海量数据的互联互通,这些都是构建的物理环境,进一步在物理环境上要达到多维分析、态势感知、趋势预测、远程控制、风险预警等集成的统一平台,再将其与云端的智能电厂平台对接,实现监测、数据、运检、调度、算法等于一体,实现云端的智能协同。
(二)、智慧水电平台框架组成
可以将智慧水电平台划分为三个层级,包括云端智能协同层,数据集成层以及水电站物理层。
云端智能协同层应当是一个综合分析平台,要集成数据、算法、监控、运检、调度等功能,并通过接口兼容集中管控的管理大屏、移动设备、数字化门户等。它是一个典型的云服务架构层,包括资源层、中间层、共享服务层以及接口层,资源层包括物理资源和虚拟资源池,属于底层,主要包括各种硬件设备,如计算机、网络、服务器、数据库等,物理资源层之上还有虚拟资源池,用虚拟化技术将硬件当中存储的资源汇聚的一个虚拟的资源池当中即云端,中间层为系统开发和测试提供接口,共享服务层主要提供应用软件,接口层则主要提供不同权限用户访问云端的接口。
数据集成层,核心是数据库,它属于云服务架构当中的虚拟资源层,统辖地图数据、安全数据、检修数据、设备数据、运行数据、水文检测数据等等,实现方法也比较简单,可以采取网格技术来实现数据集成。在数据集成上描述模型提供聚合形式,这个模型是一个数据空间加上它的聚合空间。解释模型将描述模型揭示的信息之间的关系进行定义,然后预测模型利用已知的关系推测出更多的描述信息。在数据的集成当中相互关联的数据库实际上可以很容易被归纳在一起,创建一个单一的虚拟数据库,或者称为异构数据库系统,而实际上每个数据库在加入异构数据库系统之前本身就拥有自己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这种数据库方案并不需要改变原来的数据结构,可以使数据整合方案更简单经济。而该技术下的关键是中间件层,中间件层和每一个后台数据库用其自带的接口连接,将分布的数据库映射为一种统一的虚拟数据库模型,应用就可以利用该虚拟数据库去访问需要的信息。
水电站物理层主要是依托物联网技术在水电站布置各种智能化前端设备,包括传感器、监控视频终端、自动化控制装备等等,通过这些设备以及网络来实现水电站水工建筑、水利机械设备、发电设备、输配电设备等的智慧互联。
2、智慧水电平台建设思考
智慧水电系统平台符合我国城市大脑和大数据战略布局和整体规划要求,实现对水电站的基础信息管理,实现生态流量的实时监测与分析;整合行业信息资源,整合水电站基础信息、现场图片、基础地理、地形数据、遥感数据、全景图等,实现多源、多维、多态水电数据支撑;利用移动端和手机APP 实现对电站信息的动态反馈。
从技术层面来说,现阶段有很多技术可以实现智慧水电平台的建设,目前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丽水市投运的智慧水电系统平台,该系统主要包括数据支撑平台、智慧水电信息系统、移动端APP。又比如浙江宇丰水电集团有限公司投运的水库工程标准化运行管理平台、智慧水电标准化运行管理平台实现了大屏幕切换显示,实现了状态监控、视频监控、水位监控等大屏幕显示。实现了电气主接线、状态监控界面、报警光字牌、视频监控画面、油气水画面、水位波动和报警画面、水电站文化风景图、安全运行时间等通过手机界面随时随地查看,提高了整个电站的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了水电站安全云巡检、水库大坝安全云巡检,手机终端查看巡检记录、巡检报告、设备异常情况等。
可以看到数据已经成为水电站管理当中非常重要的资产,未来智慧水电必定会大量依靠专业数据中心来进行管理,电厂职工角色必定要逐步转向大数据开发、维护与应用,而大数据的应用最关键的是给管理和决策做支撑,因此要实现数据采集的统一性和标准化,打通水电站各业务子系统、应用子系统,形成数据的网络集成,为不同场景提供所需数据,从实时以及历史数据当中进行可视化的大数据分析,其中关键点是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数据分析的基础,为了推动智能化分析,可以使用机器学习的方法,现阶段机器学习有很多种实现方法,比如自适应增强方法。采用全数据链闭环反馈自适应模式,对水电系统的核心要素、重点目标、线上线下位置、状态、数据、关联、分析等数据进行全面挖掘分析和智能化分析应用。
七、我司建设智慧水电存在的问题
1、智慧水电投资建设方向及预期效益评估。在港投集团层面上,关于在智慧电厂怎么投资,在哪个电站投资以及预期的投资回报是什么的决策,仍然缺乏这种类型的评估。
2、如何为港投集团和嘉陵江流域打造智慧电站。在单个发电厂中建设智慧水电项目会影响较少的历史数据样本,单独的设计和设计差异以及模型选择的差异。准确实现数据驱动型业务的智能场景非常困难。依靠现有的数据平台无法实现,需要更大数据样本的支持。
3、在港航公司及港投集团层面,智慧电厂的建设不能成为新的数据岛。为了进行规范化,集约化的管控,建设智慧电站项目,必须做好管理和数据共享。
八、结语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价制度;质量保障;特色质量观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是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相关主体(主要指政府、社会和高校),通过运用质量管理、质量监督、质量控制、质量审计、质量认证和质量评估等手段所进行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持续促进活动。长期以来,政府一直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主导者,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政府的质量需求已不能代表社会的质量需求,政府的质量标准也不能代表社会的质量标准。为了有效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必须建立以社会评价制度为主导的质量保障体系。
特色质量观是建立高职教育社会评价制度的内在根据
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产品和服务在满足社会和学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系统自身有序运转方面要求的程度,具体表现为高等教育的功效性、人文性和调适性。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既具有行业性和区域性,直接为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服务;又具有职业技能性,直接为人的就业服务;还具有市场适应性,与劳动力市场联系密切。因此,对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其功效性是为特定的行业、岗位或岗位群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其人文性是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职业准备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其调适性是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不断提高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吻合程度。
由此可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在于它的针对性和适应性。针对性指高等职业教育以职业价值为主要追求目标,着重掌握职业应用型知识与技术,努力满足特定社会行业和社会职业的专门人才需求;适应性指高等职业教育能及时反映市场需求,敏锐捕捉市场信息,并根据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出的人才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这就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源于特色,以特色求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之道。
但在实践中,我国高职的发展却存在不可忽视的质量困境,不少高职院校仍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普通高等教育,把自己变成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这些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才培养目标模糊;特色不鲜明,人才质量不高;传统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专业设置模仿本科院校,专业划分过细;教育质量定位不准确,有向学术偏移的倾向。这些状况的彻底改变,必须依赖于社会评价制度的建立。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评价制度,才能使高职院校逐步意识到自身发展的真正依托是社会,绝不仅仅是政府;教育质量不仅需要政府认可,更需要社会认可;不仅需要政府评价,更需要社会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促使高职院校真正树立特色质量观,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质量。
社会评价是建立高职教育
社会评价制度的客观要求
社会评价是高职教育社会化的有效途径高职教育社会化过程是指通过内部健全的运行机制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获得自我发展,赢得社会承认和支持的过程。高职院校办的是社会化的大教育,其实质就是社会化办学。社会化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途径。这种社会化表现在:一方面,高职院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内部运行机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满足教育投资者个人以及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能为社会所接受,在整个高教市场中正常竞争、自主发展。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高职院校内部有效的运营机制尚待激活和完善,社会声誉、品牌形象尚未建立,社会认可度较低。因此,高职院校在面向社会办学过程中,迫切需要了解社会需求,也迫切需要社会的了解。而社会评价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途径:一方面,社会可以通过对高职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评价为市场选择高职教育提供依据,扩大高职教育的社会影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可以通过社会评价为自身发展获取信息和资源,以利于在竞争中形成自律机制,规范办学行为,促进自身发展。在我国,政府评价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与发展把握得不够及时和准确,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对高职教育的引导作用。而高职院校本身发展历程短,经验积累少,其自我规范、自我发展能力也较弱,因而其自评行为往往也不能真实反映其自身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因此,高职院校要真正做到面向社会办学,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其质量评价就不能局限于自我评价和政府评价,还应该建立有效的社会评价制度,使高职院校能及时了解社会需求,调整发展方向,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走社会化发展之路。
社会评价在高职质量保障中具有独特的作用首先,社会评价有利于高职院校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贴近社会需求。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处于政府的直接管理和控制之下,以政府为中心,体现政府意志,反映政府需求,为政府服务。而社会作为职业教育成果的最终使用者,消费者的地位长期被忽略,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适应社会需求的状况。而建立高职社会评价制度,可以有效沟通培养单位与社会的联系,促使培养单位主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办学的自主权,按照社会需求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其次,社会评价可以加强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与社会共生。服务社会是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也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高职院校的价值目标不是“象牙塔”,而是着眼于建立本地区的知识经济中心、科学文化辐射中心和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为推进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价制度,以提高高职院校社会参与的积极性。高职院校既可以为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培训各类高级人才,也可以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结合生产领域的技术难题,开展科学研究,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为本地区社会发展提供各种直接服务,在促进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再次,社会评价有利于形成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监督,防止教育寻租现象的出现。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个别高职院校出现了一些违规行为,如教学管理不规范、教学培养不到位以及招生寻租等,致使部分社会公众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低、学生能力弱。这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损害。社会评价则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监督和社会参与提供了保障,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有序竞争和良性发展。同时,社会评价也能减轻政府负担,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在我国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中,政府作为单一的保障主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仅耗费巨大,而且效率低下。而社会评价能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使政府把一部分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务通过委托或让渡等方式转交给其他社会组织,这样既能减轻政府负担,又能提高政府效率。
转贴于
总之,社会评价是我国高职质量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着政府评估与高职院校自评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国外质量保障的经验是建立高职教育社会评价制度的重要参照
美国美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由社区学院承担,其质量保障体系隶属于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由单位认证和专业认证两部分组成,具有鲜明的民间色彩。单位认证由院校联合会下设的专门委员会实施。美国的大学和学院按照地区归属组成六个院校联合会,分别简称为NEASC、MSA、SACS、NCA、NWA、WASC。其中NEASC设置2个委员会,分别负责普通高等学校和技术与职业学院的认证;NCA设置2个委员会,分别负责对颁授学位的高等学校和社区及初级学院进行认证;WASC设置3个委员会,分别负责对社区和初级学院、高级学院和大学以及对不颁授学位的成人教育和中学后教育进行认证。专业认证由美国教育部认可的专业认证机构实施。专业认证机构所开展的认证活动绝大多数都是学士学位以下层次和非学位项目。被美国教育部认可并公布的50家认证机构中,仅有5~6家认证机构的认证项目涉及博士或硕士层次,大多数认证机构认证的学位类型主要为职业型学位,如医学护理、家政服务、商业管理等。此外,大众媒体(Yahoo网站、美国商业周刊等)也积极组织大学的排行,以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英国英国有着重视高等教育质量的优良传统,其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被纳入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英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主要由内外两大系统组成:一是由政府主导的内部系统,包括大学校长委员会、学术审计处、商业与技术教育协会、各高校内部自我评价制度等,主要职责是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二是由民间机构组成的外部系统,包括大学基金委员会、女王巡视团、高等教育协会、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QAA)、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和英国工业联盟等,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法律和政府政策对高等学校的质量进行评价和审计,对多科技术学院、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等专科院校的质量进行监督。除此之外,英国还有一个由民间组织和新闻机构构成的独立的民间监督与评价系统,包括《泰晤士报》、《金融时报》、商业企业、专业团体等,它一方面从民间立场直接组织专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专科教育进行评价,另一方面也为政府、大众以及国际社会提供质量评判的依据。
法国法国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质量保障模式,但近年来也开始放松政府管制,社会力量参与质量保障的程度不断提高。其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全国教育评价系统中的一部分,具有以下鲜明的法国特色:以整个教育系统为评价对象,把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纳入全国教育系统评价中,评价内容包括教育管理、教学、专业学科、课程建设、教师、学生、学校发展目标、改革规划等;1986年成立国家评价委员会,直接对总统负责,政府无权干涉。保证了评价的独立性、公正性、客观性和权威性;评价方式多样化,包括自评、现场访问、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委员会的报告是保密的,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并由评价委员会负责解释。政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评价结果考虑对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专科教育的拨款。
共性分析通过对以上几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模式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其中一些共同点:第一,家长、社区、实业界广泛参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保障。家长可以通过具有审议性质的家长委员会、学校董事会将自己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传达给校方。学校为了取得家长的支持,采取多种措施积极主动与家长保持联系,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提供条件,对家长的意见予以认真考虑,并给予满意的答复。社区成员代表、实业界以及其他社会利益团体代表不仅可以选择学校董事会成员,还可在公众集会发表对于教育的意见,向学校提出要求以维护自己集团的利益。第二,许多学术团体、私人机构积极开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评价活动。如美国的教育评价标准联合委员会、斯坦福评价协会、西密执安大学评价中心等,这些学术团体、研究机构的评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专业规范,不仅对教育评价的模式、方法、内容、效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而且在联系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著名的评价观点,发表了许多研究报告和专题论文;二是具体深入,不仅涉及学生的成绩评价、学校的效能评价,而且还深入到每门课程的阅读、写作、科学素养、动手能力等各个方面。第三,高等教育鉴定机构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质量保障的中坚力量。高等教育鉴定机构的特点是:机构独立、权威性强;服务宗旨明确;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以行业自律为主。它的主要职责是:服务;指导;监督。它的人员组成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一般为成员学校的校长、教授、各方面专家、研究机构的学者、社区及企事业单位的代表等。它的鉴定标准、方式和结果一般不受政府的干预,以保持客观公正。高等教育鉴定机构以“促进学校的不断改进”为目的,以为各成员学校提供真诚的服务为宗旨,并以其在评价活动中的自愿、合作、公正等基本信条而获得极高的声誉,其鉴定结果被政府各部门、奖学金委员会、基金会、咨询顾问委员会、雇主、学生或家长等广泛认可和运用。一所学校能否成功地筹集经费和获得生源,通过严格的鉴定认可程序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只有通过鉴定,才能得到同行或社会的认可,才能得到政府或团体的经费资助。
总之,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高等职业教育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动力,它的规模与质量决定着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而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又依赖于成熟完善的社会评价制度。因此,我国应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价制度,这已成为实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余小波.高等教育质量概念:内涵与外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6).
一、加强新经济组织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新经济组织企业职工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最大限度地把新经济组织企业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维护其合法权益,是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的具体体现,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客观需要。加强新经济组织企业工会组织建设,有利于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提高职工队伍的技能素质,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促进企业和职工取得“双赢”。
为此,我们以石化社区(街道)党工委、石化街道办事处名义下发了《关于加强新经济组织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意见》文件,将组建工会组织与评选先进相结合。有关部门在开展评选先进企业、先进经营者活动时,应当事先听取街道总工会的意见。将新经济组织企业是否建立工会组织,是否支持工会开展工作,劳动关系是否稳定,作为评选的重要条件之一,促进新经济组织企业工会组织建设不断发展。
二、大力推进新经济组织企业工会组建工作
《石化社区(街道)党工委、石化街道办事处关于加强新经济组织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凡依法注册登记,并已开业投产的新经济组织企业及公益服务等组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都必须依法建立工会组织。基本做到“企业组建的同时筹备成立工会组织,企业开业的同时工会开展工作,职工入厂的同时加入工会组织”。新经济组织(含公益服务等组织)企业职工在25人以上的,要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不足25人的,可以建立基层工会,选举主席主持工作。也可按区域、行业建立联合基层工会。企业女职工较多的,要建立工会女职工委员会。暂不具备网成立基层工会委员会的新经济组织企业,应成立工会小组,待条件成熟后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石化街道经济小区联合工会原则上覆盖20人以上的新经济组织工会小组;各居民区联合工会原则上覆盖20人以下的新经济组织工会小组。石化街道公益服务联合工会原则上覆盖20人以上的公益服务组织工会小组。通过建立宽领域、多层次的组织平台,实现新经济组织企业工会组建的全覆盖。
关键词:胜利油田;改制企业;社保保险;业务管理
近年来, 各地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实行企业改制。 这两年也是胜利油田改制分流最关键的时期。主辅分离、改制分流是油田推进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 是胜利油田的一项重点工作。但企业不论如何改制, 都应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 这是不可改变的。 然而, 有少数企业改制后, 不正常参加社会保险, 从而引发一些社会问题, 同时也为我们提出了如何对改制企业的社会保险进行管理的问题。
一、胜利油田改制企业社会保险的现状
胜利油田企业改制是最近两年才开始的, 改制企业都是委托胜利油田社会保险管理中心为其代办社会保险业务, 同时指定某个保险事务所为业务代办点, 对其社会保险业务进行管理和服务。改制企业员工与胜利油田其他企业职工一样享有相同的社会保险待遇, 也承担相同的保险义务。总的来说, 在胜利油田社会保险中心的管理和服务下, 在各改制企业的共同努力下, 改制企业的各项社会保险业务都正常开展起来了。
二、胜利油田改制企业社会保险中存在的问题
胜利油田改制企业的社会保险业务虽然都正常开展起来了,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
1、改制企业领导对社会保险不够重视。 在改制企业中, 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 就是“重效益, 轻社保, 重眼前, 轻长远”。 大多数改制企业的经营者认为:“在自己的经营期间, 只要将眼前的效益搞上去, 让员工拿到更多的现钱, 就可以了,而不必管员工社会保险待遇的高低以及员工退休后的情况如何”。
2、改制企业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业务不精。在改制企业中, 由于把经济效益放在了第一位, 就导致了社会保险岗位及工作人员的定编偏低, 且多为兼职。人员少, 工作量大, 且经常更换人员, 难以避免地影响正常的社会保险工作。
3、对改制企业社会保险的监管力度不到位。改制企业员工参保手续的审核、缴费基数的核定、岗位工种的界定以及人事档案和养老保险手册的保管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
4、对改制企业社会保险业务的管理难度正在增加。改制企业的员工流动性更强、岗位更不固定、收入差距更大、就业形式更加灵活, 这就对社会保险I务的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保险中心与改制企业之间协调、沟通不够, 保险信息不畅通。社会保险涉及范围广, 情况复杂, 及时将社会保险新的政策、文件和各种信息, 传达到改制企业是顺利实施社会保险的重要条件和关键环节。目前, 这些做得还都不到位。
三、对加强胜利油田改制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的建议
笔者通过对胜利油田改制企业社会保险特点的分析, 在反复学习上级文件, 研究相关保险政策的基础上, 对改制企业社会的管理与服务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1、协调好保险中心与改制企业之间的关系, 创造和谐社会保险环境。社会保险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保险部门与改制企业密切配合, 形成合力。通过协调, 确保各改制企业社会保险岗位明确、人员稳定、责任落实。其中领导重视是关键。
2、加大对改制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 对改制企业的监督管理主要是严把改制企业参保中的五关: 一是严把人数关, 认真审查新参加工作员工的投保资格, 按规定严格办理员工退休的手续, 确保参保人数的准确无误;二是严把缴费基数关, 改制企业员工严格按照上年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不得随意增大或减小;三是严把保险基金关, 确保保险基金及时、足额到位;四是严把岗位关, 规范改制企业员工管理岗位、操作岗位的界定以及特殊工种的确定;五是严把档案资料关, 对改制企业的人事档案和养老保险手册等资料要严格检查, 确保保险档案资料的安全、完整、准确。
3、深入研究新的保险政策, 更好地为改制企业服务。社会保险业务专业性很强,新的政策不断出台, 在社会保险工作中要有深谋远虑的思想, 对新的政策进行认真研究,充分利用上级政策, 最大限度的为改制企业服好务。切实起到为改制企业保驾护航的作用。
4、认真学习理论, 强化业务培训, 提高业务人员的综合质量。社会保险工作政策性、专业性非常强, 要干好这项工作, 人员培训是关键。应尽最大可能为改制企业的社会保险工作人员提供培训机会, 要通过学习、培训使工作人员理论精通, 业务熟练。
5、建立沟通机制,建全信息反馈网络。要在保险中心与改制企业之间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指定专门的信息沟通人员, 制定相关的沟通管理制度, 保证双方的保险信息畅通, 确保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双方的决策层。
6、对于经济效益好的改制企业, 应引导企业参加补充保险或实行企业年薪制,以便引进或留住企业急需的人才。同时, 鼓励职工自愿参加商业保险, 进一步提高改制企业员工的保障水平。
参考文献
ICU是一个无陪护,危重患者密集的场所,患者病情变化快、突发事件多,护理工作劳动强度大。尤其是夜间护理人员少,又无人监督,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从而影响夜间护理质量。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我科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现介绍如下。
1 夜间护理现状分析
ICU夜间护理工作繁琐辛苦、责任重、风险大、思想上不稳定导致不能按规章制度办事,加之病人多数为意思不清者,感情交流疏远等行为改变,严重影响了夜间护理质量,加之病房的特殊性。(1)危重病人多。(2)病情常发生突然变化。(3)急诊手术多。(4)病人意识不清、偏瘫、失语、大小便失禁等。(5)常规治疗工作和基础护理多。护理任务十分繁重,护理中随时可能发生突变都要独立思考、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处理。
2 方法
2.1合理的排班,突现人性化管理
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护士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的最有效方式[1]。根据病人的病情、人数适当增加护士的人数,减轻工作负担,按护士年龄职级来合理安排班次,尤其应加强夜班护理队伍的力量,使护士们感受到领导的关心和尊重,有利于心态平衡,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
2.2提高夜班护士的技术水平,加强业务能力培训
护理部建立各项考核制度对护士进行定期考核,科内根据护士的资龄建立不同层次的培训计划进行培训学习,每月进行危重病人的护理查房,讲解护理要点,对新进科护士要制定培训计划,并定期进行考核,让其了解及掌握,努力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专科理论知识,以便更好的进行夜间护理工作。
2.3严格的交接班制度
包括物品交接和病情交接。物品交接主要是指抢救设施和急救药品,尤其是急救用品应交点清楚,以防抢救时手忙脚乱而延误时机。更重要的是病情交接,必须床头交接班,仔细查看病人,认真听取患者的病情、用药治疗和手术情况;仔细查看患者的皮肤、管道,床单位、生命体征、监护仪,呼吸机使用情况。明确病人病情,做到心中有数。
2.4严密巡视病情
夜间加强床边观察巡视、做到眼勤,手勤、脚勤,仔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根据观察到的病情变化进行分析,以提高抢救工作中的主动权,认真及时完成护理记录。
2.5保证充沛的精力
人类正常的生物钟是白天精力充沛,夜晚倦怠,所以大部分人类活动规律是白天工作、夜晚休息[2],而因ICU工作的特殊性,护士夜班轮换频繁,如果休息不好,值班时易出现感觉不灵敏,反应迟钝及分辨能力下降的现象,即影响护理质量又不利于身体健康。保证充沛的精力,上岗后进入角色,对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工作才能得心应手。
我院ICU成立以来,由于领导的人性化合理管理,使的各项护理措施及时、准确、落实到位,科内同事的良好团队协作精神,使得我科在建科以来度过了一个个“平安夜”。
总之,由于ICU的患者是个特殊的群体,我们在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工作中做到细小慎微,这样才能保证夜间护理质量的安全。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在会计工作中为维护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业务经营的有效性和财产的安全完整而制定的各项规章、管理方法等的总称,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原始数据操作准确性问题
在会计电算化中,计算机输出的数据是在程序控制之下,对输入的数据源自动进行加工处理,并储存于磁性介质上,所有记账、分析及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均在计算机程序的控制下自动进行。然而,计算机中的原始数据必须由人工事先进行审核和输入计算机,一旦原始数据在输入的过程中发生错误,计算机便无法识别,只会将错就错的进行各种计算工作。因而,自动处理数据的准确性完全依赖于原始数据输入的准确性。会计电算化的这一固有弱点对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一切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过程都必须规范化,并保持准确性和相对的稳定性,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 权限控制的重要性增强
在手工会计系统下,从经济业务发生或取得凭证、登记帐簿、编制财务报告,每一个环节都要求有相应管理权限的人员签字盖章,而且所形成的纸质数据若被修改可容易辨认,通过岗位分工,笔记识别能有效防止差错与舞弊的发生,而在会计电算花系统下,原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部分转变为人与计算机的联系,会计人员的职能开始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移,原由的部分控制程序在新的环境下已经失去作用,相应产生了一些新的控制程序,原来核算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变为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生由记录于纸上转变为以文件形式储存的磁盘或光盘上,而直接记录在磁盘或光盘上的电子数据若被非法修改则不会留下篡改的痕迹,因此对操作者的身份识别和授权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就很难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性。
三、 会计档案无纸化和电脑操作无形化的问题
在手工方式下,信息以账、证、表等形式储存在不同的纸质上,增、删、修改了的会计凭证或会计帐册都可以从各自的笔迹和印章上分清责任。但实行电算化会计后,有形记录较之传统手工会计系统大为减少,凭证、经济业务事项的说明和帐簿等大多要依赖计算机录入、阅读或查询。此外,数据的载体也不同了,信息来源于数据和程序,并且从一开始就储存在各种磁性介质上。有些业务或处理结果可能不能被打印出来,只有依靠计算机才能阅读这些数据。如果缺乏适当的内部控制,那么未经批准擅自改动数据的可能性就会明显增加,并且数据改动后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电磁介质受损坏,有丢失或毁损的危险。所以,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档案的管理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保存纸质介质会计核算资料,而且还要保存,保管好以磁性介质方式储存的各种会计数据和计算机程序,以及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和其他会计资料。因此,需要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以保证会计电算化的进程。 转贴于
四、 会计数据的安全隐患问题突出
由于电算化会计相当多的工作都要通过计算机系统完成,现有的会计软件系统在设计,开发阶段普遍存在需求少,软件设计重功能轻安全的现象,软件设计选用的语言和数据库的安全性能低,以至软件投入运行后暴露诸多安全隐患,如数据库呈开放状态,易于打开,应用系统软件存在安全问题等,这类问题目前还尚未彻底地解决。同时,许多安全设施并为配置齐全,特别是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存在物理易损坏性,一旦硬件系统出现故障或停电等其他非人为原因,就将导致数据不能被处理。同时,数据处理的准确高效主要依赖于财务软件的质量和性能,如果软件质量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数据处理的准确和速度,一旦程序中出现严重的病毒或遭受“黑客”袭击,就将严重危害系统的安全。若不能及时排除病毒,则有可能扩大损失。另外,会计数据主要保存在计算机的磁盘或者外在软盘、光盘中,如果磁性介质由于受热、受潮、折损等原因出现损坏,保存的会计数据将丢失;若数据被人为恶意篡改、复制、伪造、销毁,又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到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计算机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从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发现计算机舞弊和犯罪的难度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大。
五、 财务网络化带来的新问题
一、境外上市预选企业的上报程序
申请在境外发行股票并上市的企业,应当向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提出申请,或者同时向上述两者提出申请。
企业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下述原则和条件,对申请在境外发行股票并上市的企业进行初选后,以正式文件向中国证监会推荐。由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同时推荐的企业将优先考虑。
二、境外上市预选企业须满足的条件
1.属于优先扶持1000家重点国有企业、120家试点企业集团和100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企业,适当考虑其他类型的企业。
2.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农业、基础工业、基础设施、支柱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适当考虑其他行业。
3.符合国家外商投资政策以及募股后符合国家对国有股控股政策要求的企业。
4.企业发行股票所募资金应有明确用途。主要用于基建、技改项目(其中加工工业应主要用于技改项目)和收购兼并,也可用于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等。属于基建、技改项目建设的,须取得国家有关部门的正式批准。
5.企业规模较大,经济效益较好。拟上市公司应连续三年盈利。除基本满足上市地关于企业规模和效益的要求外,考虑到企业筹资成本、上市后表现和运作的合理性,预选企业须达到如下规模要求:原则上企业改组后投入上市公司部分的净资产规模一般不少于4亿元人民币,前一年未经审计的税后利润规模一般应达到6000万元人民币以上。能源、基础设施和基础原材料企业的资产、利润规模应稍高。
对国家需要支持发展的基建和矿业项目,境外市场有业绩豁免的,可以不需要连续盈利业绩,但应提供项目未来的现金流量预测及储量预测报告。
6.筹资须达到一定规模。按合理市盈率计算,预计筹资额应在5000万美元以上。
7.企业有一定的创汇能力,创汇水平一般须达到净利润额的10%,上市后分红派息有可靠的外汇来源。属于基础设施等行业的可适当放宽,但应得到外汇管理部门的初步承诺。
8.企业有良好的经营机制和较好的经营管理水平。主营业务突出,主要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连续三年内有比较稳定的市场占有率;企业主要管理人员应有较好的专业水平和管理经验,企业管理层基本保持稳定。
9.在资产重组过程中没有体制或法律上的障碍。
10.中国证监会要求的其他条件。
三、推荐境外上市预选企业应附送下列文件
1.省级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推荐文件。
2.公司的申请文件,含公司决策机构同意境外上市的文件、主要发起人和拟组建公司基本概况及财务状况(最近连续三年的财务概要)、初步改组方案(包括公司改组前、后的结构框架图)、筹资用途、外汇来源等内容。
3.公司符合境外发行股票与上市条件的说明材料和有关文件。
4.所募资金运用的可行性报告及有关批准文件。
5.拟上市公司前三个会计年度的财务报表,其中最近一年须经有资格的会计师审阅。
6.拟上市公司当年及下一年度税后利润预测及依据,其中当年利润预测应经有资格的会计师审阅。
7.两家以上境外证券经营机构或财务顾问对公司发行所作的分析报告。
8.中国证监会需要的其他文件。
9.申请企业简表(见附件)。
10.公司筹备小组联系方法。
作者认为,建筑企业之所以在税改中受到的冲击较大,既有当时税收政策不完善的原因,也有行业自身管理不规范的原因。故作者从三个维度构建了建筑企业增值税管理新思维,即价税分离理念、空间管理观念和时间管理观念。
第一,切实贯彻“价税分离”理念。也就是说,在全业务流程管理中均需考虑增值税的价外税特性,自觉把增值税作为企业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普遍意义上讲,价税分离的对象是“损益”,即包括收益和费用的两大方面,其中的费用概念是广义的,既包括会计上的成本和期间费用,也包括尚未转化为成本费用的购进资产。价税分离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在投标管理上,务必在投标阶段就高度重视增值税的因素。建筑企业应该认真研判业主的招标文件,结合所在省份的计价规则和本企业的实际,根据价税分离的原则,选择适当的计税方法进行报价,确保税金的足额计取;在招标管理上,招标工作是建筑企业生产要素配置的关键环节,是建筑企业作为招标方对分包商、供应商的选择,核心的问题是在满足生产所需的前提下,如何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企业的采购成本;在会计核算上,价税分离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四类事项,一是如何反映收入侧现实的纳税义务和未来的纳税义务,二是如何反映成本侧现实的抵扣权利和未来的抵扣权利。
第二,把增值税管理的空间由单一企业拓展至整个价值链条。也就是说,增值税的管理既需要考虑本企业的税收政策,也需要关注上游纳税人和下游纳税人的税收政策。站在建筑企业的角度,材料设备供应商、建筑分包企业以及其他企业共同构成了建筑企业的上游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其他建设单位构成了建筑企业的下游企业;它们与建筑企业一道构成了建筑企业的增值税价值链。内部增值税价值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增值税的纳税主体与建筑企业商家的分级管理体制之间的关系。
第三,树立时间管理观念,重视增值税的时间管理。科学把控与增值税相关的各个时间节点,通过合理规划涉税的各个时间点,向时间要税收利益。建筑企业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会对销项税额以及预缴税款产生直接影响,纳税义务发生了,就需要确认销项税额,涉及跨地级行政区施工的,还要在建筑服务发生地预缴增值税及其附加。触发建筑企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因素有四个,即收工程款、开具发票、书面合同约定和工程竣工。其中,工程收款对建筑企业而言,越早越好,而工程竣工则属于重要履约目标,因此,这两个因素均不存在管理和规划的空间。
一直以来,建筑业普遍存在企业竞争白热化、毛利率较低的问题,而“营改增”的实施又使建筑企业面临一定的税务风险和管理问题。为规避税务风险,建筑企业应做到:
第一,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模式。建筑企业应结合自身管理特点和税务风险点,沿着“防患于未然、提质增效、节约成本”的思路,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模式。在风险识别上,应重视信息化管理,当企业在内部环境或经营环节出现税务风险点时,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快速接到预警,对风险来源进行识别;在风险分析上,企业要判断出风险点出现在内部环境、经营环节、还是投资过程,在此基础上全面调取涉税风险点相关信息,为风险应对提供有力保障;在风险应对上,企业总部需要根据风险点整体信息制定应对策略,对相关项目部提出原则性建议,也可以将风险点告知到项目部,要求引发风险的对应层级进行针对性应对;在风险监督上,应将风险监督贯穿于整个管理流程,以保障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模式的长效运作。
第二,强化企业内部环境税务管理。首先要进行业务模式调整及组织结构优化,自管工程项目,调整好合同、发票、资金的关系,理顺各业务主体的增值税抵扣链条,从而避免现有业务模式的税务风险。针对分公司代管的项目,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在“改变项目部财务数据的归集主体”和“变分公司为内部管理部门”两个方案中进行选择,前者的优势在于调整幅度小,仅需改变会计报表和归集主体的汇总路径,缺点在于分公司产生的进项税不能完全抵扣,后者的优势是从源头上解决了纳税主体和核算主体不一的问题,不会进行独立核算,缺点是注销分公司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难度大。其次是发票管理,必须遵循合法合规、分级管理、风险可控原则。再次是合同管理,在合同签订上,建筑企业应仔细审核对方资质、纳税资格,对客户信息进行归档,并确定合同模版,签订时应明确税款承担方、适用税率等条款;在合同执行上,要派专人监督,避免实物流、资金流、发票流、合同流的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