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范文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第1篇: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范文

一、符合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法规及上级的指示精神。把握这个精神,不是照抄照转,而是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或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准确地把握精神实质,自然而然地体现到讲稿中。

二、符合领导的意图。领导意图有的领导会明示。有的领导不明示,拟稿人要采取一些方法摸清楚。如可以搞一个详细一点的讲话提纲或讲话初稿呈送,这样就可以听到他们的反映。在起草提纲或初稿前,起草人应作换位思考,这样容易接近领导所想。

三、符合实际。领导讲话总是有具体对象,而且应给对象有所指导,所以领导讲话忌空而无物。一定要结合实际,有的放矢,言之有物。

第2篇: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范文

关键词:交互设计;逻辑;课程衔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3-0234-01

一、逻辑意识研究的必要性

人的思维方式主要有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与直觉思维三种形式。

那么在交互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又为什么要将逻辑意识导入到课程中呢?

艺术类大学生,在高考前基本都学习过素描、色彩、速写、设计,这样的几门课程,并且将这样的几门课程作为艺术类考生进入大学测试的标准。在四门课程中,其中,素描、色彩、速写,都是培养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而只有设计是培养的逻辑思维能力。然而在进入设计学院以后,我们主要培养的是设计方面的人才,而在设计中,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更好的进行形象思维的表达。通过研究表明,国外就连写作课原来都教学生逻辑思考,而非我们中国教的文采和套路!在新西兰的写作课上,学生的作文是关于一个大学生追求女生的经过,来描写各种不同的谬论和推理。同时否认和辩驳这些推理的不合理性。然而在中国,我们初中,高中的教育很多时候培养的是学生如何通过高考这个独木桥。特别是艺术类学生,很多时候本身对理性思维都是有一定排斥的。

二、逻辑进阶式教学上的体现

(一)授课时间的分层

首先在时间安排上,低年级的学生主要是认知上的培养,高年级学生主要是逻辑合理性上的培养。注意把握学生学生的年龄阶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由于学生在社会生存的环境下,随着时间的增长和社会经验的丰富,对逻辑思维都是有一定影响的。根据学生的年龄引导,来完善教学。低年级可以采用让学生操作。边说思路或教师先说出关键性指导词,然后由学生接着说的方法进行。中高年级教师讲完案例后可逐步让学生自己有根据有条理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并说明理由。

这样训练显然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叙述思考过程。当然,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过程是―个逐步提高的过程,不能一下要求学生说得有条有理。也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说得有条有理。但只要坚持训练。逐步地会有较多的学生能够进行有根据的思考和有条理地说明问题。

(二)知识点的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交互设计作为现代数字媒体类学生的专业模块课程,它包含的课程走向,其中在《设计思维》课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即发散思维、逻辑思维、逆向思维等,通过这些方法的介绍,让学生在理论上有一定的认识,而这些,学生基本还处在认知阶段,没有实际的操作经验。在《视觉传播》课程中,主要针对讲授传播学的理论知识,数字媒体课程中,传播学属于核心授课内容。要教会学生的是传播的方式,包含人与人的传播,人与机器的传播,机器与人的传播等。这门课程,同样是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对逻辑思维有一定的认知。

在《数字界面设计》课程中就进入到深一个层次的阶段,该门课程主要要教会学生简单的逻辑界面,更简单的说就是一个界面如何进入,如何退出,有一条比较正确的逻辑线。如果一个界面只有进入,再进入,而没有返回层级的设计,就是失败的。在《媒体交互设计》课程中,授课重点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人机工程学,很多时候,我们是在和机器打交道,而机器又是在和人打交道,人的逻辑行为和习惯是什么样的,这是需要我们进行计算和测量得出的。那么这两个阶段都可以称之为是判断阶段,判断这个逻辑线是否正确。这是对这个阶段学生逻辑的基本要求。

在《消费心理学》课程中,培养学生通过假设思路,去进行人心理的预测,在这个阶段,它研究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通过从市场流通角度去观察的人的心理行为。从而使产品更容易被用户所欣赏和使用。在《媒体数字技术》课程中,要求学生将上个阶段的内容付诸于实际,能实际做出成品。

最后通过《媒体创意表现》和《专题设计》的课程,让学生的这套逻辑体系在市场上进行测试和检验。只有通过了市场的实际检验,才能发现不足,才能不断的进行修改,再检验,在修改,再完善的过程。

(三)进阶式的教学模式的体现

科学的训练是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的途径,那么交互设计课程从课程体系上将其分成了四个阶段。

在认知阶段,要求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培养,这时学生的思维是由点成面状的,可以没有一条十分清晰和明确的主线。在判断阶段,就要求学生能有基本简单的思维主线,一条即可,要求主线是通畅的。在合理阶段,就要求学生能有完整的思维主线,多条中可以自由出入的。在检验阶段,主要是市场的检验和实际的检验,看产品是否能受大众喜欢。通过进阶式教学模式的学习,为学生量身打造合理的教学方式。

第3篇: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范文

下面笔者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一、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课堂环境

“天才只有在自由的空气里才能自由自在地呼吸”,要让学生能很好的掌握知识,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在学生内心渴望获取的情况下,才会去思考,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形成数学学习的思维模式。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前提。

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将教材中的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相联系,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所在,以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将知识与实际结合运用的思维模式。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农场把收割100亩土地的任务分别交给了王伯伯和李伯伯,完成任务后要把8000元的收割费分给他们。结果王伯伯收割了40亩地,李伯伯收割了60亩地。这时把8000元的收割费平均分给他们合理吗?从而引发出学生探求合理分配方法的思维动机。通过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以及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当其认识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时,自然而然的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之中。除了将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将结合之外,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互动的学习环境,避免死板的概念性教学也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于教师的要求不仅仅是良师,还要成为学生的“益友”,使学生在宽松,互动的学习环境中更主动积极的学习。

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顺序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这就要求教师对于在教学中所涉及的每一个问题,既要使学生联想到其原有的与该问题有关的知识基础,又要使学生在明白该问题的基础上考虑到其所向后外延的知识内容。从而在激发学生逻辑思维的同时帮助其逐步形成有序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的逻辑思维顺序清晰化,层次化。而形成思维顺序的关键之处是要抓住逻辑思维的开端以及转折点。

(1)引导学生抓住逻辑思维的开端。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相扣的知识体系,而且其所顺应的“发生D发展D延伸”的自然规律决定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应该是如此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立某一事件的发生来引发学生思维,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设立的情景,无论是旧知识的引入,或者是已有经验的开始,都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否则就会使学生感到问题的解决无从下手,打消其学习积极性,那么可想而知,学生的思维也不会在有序的轨道上发展。只有把握住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从而逐步深入直至终点,才会为学生形成清晰的、富有层次的逻辑思维顺序打下良好基础。例如:在教授学生“平均数”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可以假设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比如糖果的分配问题,我们可以假设有20块糖果,要分给5位同学,要求每个人的糖果一样多,来让学生进行分配,当学生得出正确答案之后,加以引申,如将糖果块数加至30块,要怎么分?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朝着正确、生动的方向发展下去。

(2)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师应适时适当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发展。

三、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从认知的发展的三个过程:“同化”“顺化”及“平衡”不难看出,学习中重要的是学习者个体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树立这一观念,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本,真正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放在教学中的首位。在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下,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观点及个性,把学生看作一个发展的,能动的个体。而不是像传统的教学中那样,忽视对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意识的培养,这也是对传统教学的突破与超越。

第4篇: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范文

下面从充分备课、巧妙设疑、适时引导、加强互动四个方面,探讨在生物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充分备课,寻找启发点

在启发式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备课,吃透课本,只有在准确把握住教材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对象特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有效地进行启发式教学.在备课过程中,除了要列出课本上所要求的知识点、制定学案之外,教师还应深入分析如何去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到“启发式”教学的转换.要想有效地进行启发式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有“启”的愿望,认识“启”的作用,了解“启”的对象,掌握“启”的时机.这也正是教师充分备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例如,在讲“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时,教师备课需要从教材中寻找启发点,为启发式教学作准备.教师可以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细胞膜中的知识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相结合,建立联系,比较分析“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胞吐与胞吞”的区别,以及为什么会有这些区别,这些都可以作为启发点.

二、巧妙设疑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增加课堂提问,巧妙设疑.在提问和设疑时,教师要注意问题是否具有一定的启迪性,是否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是否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问题的难度也应当适中,若过于简单则起不到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若难度过大,则往往会让学生无从下手,丧失学习信心.

例如,在讲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时,教师可以合理设疑: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其结构基础是什么?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它们的速度怎样?不论是在炎热的环境中,还是在寒冷的环境中,人的体温总是保持恒定的,这种恒定有什么意义?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什么调节和控制的呢?如何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适时引导

传统教学过分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曲解了学习的本质,变成了教师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忽视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启发式教学则强调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注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目标.启发式教学并不等同于“放鸭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合理地掌握引导的“度”.引导过多,则变成了“填鸭式”教学,无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过少,则变成了“放鸭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从下手.在引导过程中,教师要导思路、导方向、导应用.

例如,在讲“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时,教师讲解光合作用,可以逐步引导:初中时我们都学习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什么是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在绿色植物的什么地方进行的?光合作用中物质和能量都发生了转化.追根溯源,能量的最终源头是来自太阳的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首先要能够捕获光能,用什么捕获光能?让学生一步一步地理解知识点.

又如,在讲“细胞呼吸”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细胞呼吸分为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两个步骤去理解记忆,并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的不同点,糖酵解的反应物是什么,产物是什么,三羧酸循环的反应物是什么,产物是什么,从而让学生去总结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是怎样的过程,做到引导性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四、加强互动

第5篇: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范文

【关键词】地理教学 学科能力 综合能力 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040

地理学科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显著特点之一,地理学科综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地理学科综合了空间分布,时间的变化。同时综合了数学学科的计算和分析,物理学科的逻辑思维,语文学科的阅读与审美,历史学科的演变与变迁,化学学科的实验。因此,对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我们要立足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不要只局限于地理课程的教学手段,全面的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

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科的基本理念: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新教材的改置也是有利于地理教育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展;有利于引导学生改变陈旧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有利于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地理学科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立足于帮助引导学生构建和掌握学科思维基本模式,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理解地理事物,发展过程的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技能培养充分用图,训练空间思维与定位,变式处理训练,信息提取和拟定,适度运量训练地理计算与分析,这都是地理学科的能力要求。

任何一学科能力,不仅体现在学生有某学科一定的特殊能力,而且有着学科能力结构不同学科能力的建构存在着明显的思维或认知的特殊性。理科的学科能力更多地要与抽象逻辑思维与认知联系;文科的学科能力更多地反映形象逻辑思维与社会认知联系。而地理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更具有其特殊性,更多地体现了抽象与形象逻辑思维相联系。

例:09年高考:甲市2008年出生户籍人口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3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

问甲市可能是:

A.西宁 B.延安 C.上海 D.广州

解法一:通过出生人9.67万人,死亡人10.7万人,可知:出生人不少于死亡人数,而这种增长态势已14年。可知该市人口处于负增长,而选项只有上海人口的增长率是负增工。故选:上海

解法二:出生口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利用数学做法:

9.67÷0.699%=1383万人

可知甲户籍人口有1383万人,而选项中只有上海的户籍人口超过了一千万人,故选上海。

这就是,我们平时培训学生的学科能力,同时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通过这个例题,启发我们改变单一的思维模式,而从多角度去考虑问题,改变以往陈旧的学习方式就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一例题也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也体现了学科之间的渗透功能。

再如,我们在讲地理公转意义时,知道地球在近日点公转速度快,而位于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慢,而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我们许多教师在处理时,只是要求同学掌握记忆结论,而没有进一步解释,其实在这个现象的解释我们用开普勒定律:

行星与恒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同。

这样,我想同学们一下子就豁然明白了这个问题。

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力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综合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系统的整体的把握,运用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给学生留有思维空间和发挥的余地,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和兴趣。新课程指出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我们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就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只有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地理教学才能够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学生的地理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我们课堂效益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否则,我们的地理课程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学生就会厌倦地理这门课程,地理课程就无法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需求,更无法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

第6篇: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范文

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我认为,在小学数学几何形体教学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非常重要,对培养学生形成科学、高效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识图能力、动手能力等有极大的帮助。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众所周知,几何形体教学,不论是图形还是概念拓展变化,对学生都是难点,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不易建立空间概念,难以形成较为准确、直观的几何模型。空间想象能力是一种物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能力,如果学生缺乏想象能力,对于掌握和理解某些知识就会碰到困难。如教学“在空间中两直线同时垂直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怎样?”此时,在二维面上无法表示出这三条直线的形象,如果形成的表象不清晰,教师则可以借助于三支铅笔或粉笔来展现三直线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以获取正确解答。可见,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对解决几何形体问题是很重要的。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性思维是教学思维的核心,培养学生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逻辑思维是以概念为基础,以语言为载体,每前进一步都有充分依据的思维过程。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指抽象、比较、概括和分析、判断、推理的综合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掌握概念的基础上,脱离概念,就谈不上提高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强化概念的教学,在教学掌握概念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我在教学环形面积计算时,提示学生从表面看,环形的面积计算可以用外圆面积减去内圆面积得到,即πR2-πr2。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发现用这种方法太繁了,而且计算上不方便。因此我引导学生研究一下环形面积的内涵,分析乘法分配律的反馈,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外延,根据圆面积的平方所得的差,再乘以圆周率,即S环形=π(R2-r2)。这样,计算起来就较为简便了。这时,学生恍然大悟,连连点头。因此,在教学上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既能增长学生才干,拓宽学生视野,又能发展学生智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视识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建立空间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掌握空间形式的最基本要求。我认为在识图能力的教学中,应强化几何形体本质性的认识,注意处理好标准图形和变式图形的关系。变式图形是相对于标准图形而言的。标准图形一般是指放在标准位置上的几何图形。当几何图形的本质属性始终保持时,而几何图形的非本质属性时有时无,时隐时现,这样的图形叫做变式图形。如三角形的外心同是三角形三边的中垂线的交点,锐角三角形的在内部,钝角三角形的在外部,直角三角形的却在直角顶点。了解这些图形的差异,就可以更加深入地掌握三角形类型的差异及实质。又如两圆位置关系不同,其内公切线、外公切线的位置、条数也不尽相同。通过比较分析它们的图形,就会发现与0、1、2、3、4数字规律相对应的图形特点,这样顺证逆推,上升到理论,就可以让学全面掌握好这部分内容。所以利用图形的差异来处理概念或定理的教学,是理清概念和定理、深化认识的有效途径。

第7篇: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63-02

新课程改革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对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素质教育得到全面推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则应该分析现代教学理论的基本要求,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工作给予重视。教学方法不改革,学生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本文通过分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进行全面探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教学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主要是为了通过良好的环境对学生进行教育,确保学生能够以愉悦的心情学习数学知识。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而数学知识本身是枯燥和抽象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符合学生自身的特点,通过分析教学内容的具体特征,设置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故事情境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顺利开展教学奠定基础。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情境创设的教学活动,创造实践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构建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情境,以生活化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师通过播放动画片、做游戏、猜谜语、讲故事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同时可以通过自制学具、教具,展示生活常见物体等方式,为实现教学目标提供服务。例如,在《认识钟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从家中带来闹钟,让学生在对课文基本知识进行了解过后,学会读懂时针、分针、秒针后,教师依次在黑板上写出具体的时间,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通过调整时针、分针等方式调出互相对应的时间。另外,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早上起床的具体时间,让学生在下课之前根据自己的起床时间调好闹钟。由于闹钟、钟表等等物体在学生生活中是常见的,因此,教师通过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全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通过分析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培养思维能力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主要是将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进行过渡。由于年龄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特点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分析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基本要求,对学生思维逻辑能力进行全面培养。例如,学生在学习数字计算时,教师可以进行合理的举例:明明到菜市场购买大白菜,用6元钱买了3公斤的大白菜,那么购买15公斤的大白菜要花多少钱?通过常规计算的方式,则是将大白菜的单价求出。但是,由于小学生无法理解分数的相关知识,要想准确地计算单价有着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3公斤大白菜以及15公斤大白菜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学生通常会知道15公斤整除3公斤得出的数值为5,那么则会联想到有着5倍的总钱数,通过列出算式的方式,能够以成倍比的方式转化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合理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自我突破,将重要的知识点紧紧抓住,分别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指导学生解题思路,使学生综合解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学生处于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学习,能够有效开发智力,明显提高思维能力。

三、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教师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均是通过灌输式为主,无法实现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主置。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数学教学时主要是为了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置,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具体是以“自主性学习”作为要点,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自主性学习观念得到培养,从根本上使学生学习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对原有计算方式全面了解的前提下,运用“先进行乘除,后进行加减”等方式进行直接运算,学生处于这样的方式下,接受知识较快。由于教学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会存在一定的实施障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应该对教学方式基本要点进行掌握,使教学方法能够与现代化教学要求互相符合。另外,设计教学方法时教师应重视学生掌握学习技能以及学习知识的实际情况,重视生成知识的具体过程。小学生学习数学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又是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必要工具。所以,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四、合理评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著名心理家杰姆士说:人心灵深处尤其渴望受到外人的赞扬以及欣赏。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实际的学习中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赞许以及信任。教师在小学数学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应该采用积极的语言给予学生肯定,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有疑问的情况下,即使是较为简单的问题,教师都应该给予合理的讲解以及鼓励,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合理性,那么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根据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由于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有些问题不是唯一的答案,学生的解题思路以多元化方式呈现时,教师应给予肯定,合理进行评价。

总而言之,要想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不仅需要对教材进行改革,同时还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确保小学数学基础教育与时代的需求相符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雪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11,(20).

第8篇: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也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这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在诸多能力中,我们认为思维能力是核心。我们过去的教学方式,只片面地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却没有充分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学生处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思维的局限性,也就无形中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而要学好数学,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使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本文结合小学数学特点,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学习小学数学的重要性

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的学科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以下是我对学习数学重要性的几点理解。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2、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具体措施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

2、在教学关键点上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时,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教学。对每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3、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思维。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应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讲些生活与数学联系紧密的例子,让数学理论知识从课本走进生活,使得理论知识更具体生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增强,从而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在于学习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在学习数学时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是小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第9篇: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范文

论文摘 要: 目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基本任务。思维具有广泛的内容,关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就成了一个焦点问题。为了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从认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以及找出培养数学思维的解决办法等方面着手。本文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小学教学中数学的意义

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的学科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以下是我对学习数学重要性的几点看法。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2.开发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转贴于

3.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

2.在教学关键点上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时,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教学。对每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思维。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应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讲些生活与数学联系紧密的例子,让数学理论知识从课本走进生活,使得理论知识更具体生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增强,从而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在于学习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在学习数学时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是小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韦志初.发挥例题习题功效培养数学思维品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