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休闲渔业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休闲经济 休闲旅游 休闲城市
一、休闲经济概念
休闲经济是指建立在休闲的大众化基础之上,由休闲消费需求和休闲产品供给构筑的经济。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大众普遍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和剩余财富的社会时代,产生的经济现象。休闲经济一方面体现为人们在闲暇时间的休闲消费活动,另一方面,也体现着休闲产业对于休闲消费品的生产活动。休闲经济是一种体现着以人为本内涵的人性化经济形态,又称之谓“休闲型经济”。
休闲经济是建立在物质文明基础上的经济,可以说“休闲型经济”是“劳动型经济”的一种变异性转型;休闲经济不仅是消费活动,本身也包括生产活动。在多数情况之下,休闲经济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休闲经济是一种体验经济,同时也是一种创意经济。
二、发展休闲经济的意义
发展休闲经济,可以促进调整经济结构和经济升级换代,优化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休闲产业作为一种集资金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高附加值、高整合性等特性于一体的产业,其发展有助于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另一方面,由于产业间的连带关系作用,休闲产业的带动几乎会涉及所有产业。以旅游业为例,旅游业带动了酒店、航空、铁路、出租车、餐饮、银行、保险、电信、旅游纪念品等产业的大发展。而且,休闲产业最终会辐射到产业的各个领域。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休闲产业的比重越来越大,辐射到其他产业的力量也越来越强。因此,休闲经济应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牵引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发展休闲经济,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伴随着休闲时间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人们会更多地把收入和时间用于旅游、健身、娱乐、游戏、艺术、影视文化、教育等休闲活动,休闲消费在消费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通过发展休闲经济,满足国民高层次需求,促进国民自身的全面发展,这对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国民素质以及人力资本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
发展休闲经济能够使劳动者恢复体力,精神上得到放松,使得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生产率。
发展休闲经济,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对缓解就业压力也具有积极意义。休闲产业是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另一方面,我国又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大力发展休闲产业则是缓解就业压力的现实选择。
此外,休闲能够缓解生活压力,减少不稳定情绪,因此,发展休闲经济对于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从旅游业看休闲经济
从改革开放以后,旅游产业一路高歌猛进,无论是国际、国内旅游的人次和收入,都实现了一个快速的发展,而且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号旅游目的地国,我们也成为世界上旅游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现在全国有28000多个景区,1万多个星级酒店,13000多个旅行社,开办旅游教育的院校也有1000多所。旅游的总量也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大的规模。发展休闲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设休闲城市。要成为休闲城市,核心是提高城市的休闲功能。一般来说,休闲城市的功能表现在旺盛的居民休闲消费能力、浓厚的城市休闲文化、优秀的休闲资源、公共的休闲设施环境和完善的休闲服务与管理等五大基本要素。城市的休闲功能建设,认识上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城市的休闲功能建设除了面向旅游者以外,更大的面对是市民,市民的消费量比旅游者的消费量更大。城市的休闲功能建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与城市建筑设施等密切联系,要充分考虑公共休闲设施环境的建设,考虑当地市民的休闲消费及其休闲方式的兴起,为城市的旅游者提供服务,同时为当地市民提供服务。二是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和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展,城市休闲不断地呈现出向城市扩散的趋势,城市工作郊区居住、郊区转化为城市,城乡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城乡功能进一步互补,休闲城市的建设将在更加广泛的地域空间上统筹规划。
四、挑战与机遇
综合来说,中国休闲经济产业面临着最主要的有四个方面的挑战:第一,总体上人们对休闲的理解、观念和意识都还是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导向、规划和意识都是非常短缺的;第二,整个旅游休闲的供给是处于一种战略性的短缺;第三,学术界的研究也是非常缺乏的;第四对于大多数的老百姓来说,对于休闲也还是有很多的认识上和理解上的误区。
为此,第一,要推行积极的休闲经济发展策略,要从国家的战略层面上来重视休闲经济的发展。第二,制定并实施国家休闲发展战略规划;第三,加强政府的宏观引导;第四,制定国家休闲产业政策;第五,竖立全新的休闲观念;第六,重视休闲的研究与教育;第七,优化我们的假日经济;第八,完善支持系统的建设。
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带来了系列的新需求。我们这样一个市场和经济的发展,也要顺应这样一个发展的趋势,当前最迫切需要的就是要对休闲经济这一新的领域从多维角度进行研究,要树立全新的休闲观念,营造多元的休闲文化,发展多元的休闲经济,加强必要的休闲教育,制定合宜的休闲政策,全面提高休闲质量,迎接未来的休闲社会。
参考文献:
[1]王琪延.关于我国休闲经济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中国信
息报,2008.
[2]姚昆遗.发展休闲经济建设休闲城市.第二届中国休闲产
业经济论坛,2008.
关键词:垂钓旅游业;现状;问题;对策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用于旅游度假上的消费支出大幅度增加。而垂钓业因其休闲娱乐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成为人们休闲度假重要方式的同时,也成为渔民致富的一种重要途径。但是,在垂钓业的发展中竞争也日益加剧,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例如同仁卫星水库垂钓点位于重庆市渝北区华融山镇,属于重庆市的郊区,从主城区到那里大约1-2小时。此垂钓点分为大库垂钓和小池垂钓,大库垂钓一般是每人每天20元(含午饭),钓到的鱼自己带走;而小池垂钓是不收垂钓费,但是钓到的鱼,不论品种,一律16元/公斤。该垂钓点垂钓业还处于粗放经营阶段,钓客最多的时候也不过100多人。因此在垂钓业的经营中,必须看清垂钓市场发展的新趋势,找准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一、垂钓旅游业的概念
中国台湾经济学家江荣吉教授认为:“休闲渔业就是利用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的场地、渔法渔具、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渔业自然环境及渔村人文资源、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渔业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国人对渔村与渔业之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渔民收益,促进渔村发展。”休闲渔业就是利用人们的休闲时间、空间来充实渔业的内容和发展空间的产业。休闲渔业(Leisure Fishery)是把游钓业、旅游观光、水族观赏等休闲活动与现代渔业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配置,以提高渔民收入,发展渔区经济为最终目的的一种新型渔业。“休闲渔业”不仅仅限于钓鱼一项,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钓、采、捕、观赏、品尝以及交通、旅馆、餐饮相结合的新兴产业。其休闲性、娱乐性、生态性和文化性,令越来越多的都市人着迷。
垂钓旅游业是休闲渔业的一个分支,是指利用水体渔业资源、渔业设施、渔业生产器具、渔产品,结合当地的生产环境和人文环境而规划设计相关活动和休闲空间,体验垂钓艺术,并集旅游、休闲、娱乐功能为一体的一种产业;是人们劳逸结合的长产业链式的渔业生产方式。垂钓旅游业把休闲、娱乐、旅游、餐饮等行业与渔业结合为一体,提高了渔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并逐步成为现代渔业的一个支柱产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二、垂钓旅游业发展现状
早在20世纪7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日本、韩国,为了保证本国渔业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即开始开发海洋垂钓业。20世纪90年代初,休闲渔业在西方迅速兴起,对各国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1993年日本游钓人数已达3729万人,游钓导游2.4万名,海洋垂钓已形成产业化。在美国,休闲渔业已成为现代渔业的支柱性产业。餐饮、旅馆、商场、娱乐场所等为垂钓者提供服务的设施应有尽有,美国的游钓爱好者已超过8000万人;游钓船(艇)1800万艘,游钓渔业的渔获量占到渔业总产量的20%,为12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近年来,中国垂钓旅游业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一行列,目前中国已拥有钓鱼爱好者9000多万人,休闲渔业已成为中国渔业发展中的一个新亮点。在经济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休闲渔业以海洋渔业为基础,开展海上游钓、渔船观光、海鲜品尝、渔村风俗文化展示等活动;或兴建专业休闲渔业场所,集垂钓、旅游、观赏、餐饮和度假为一体。内陆地区,如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利用原有发达的城郊水产养殖基础条件,吸引了大批社会投资,形成了“住在水边、食有水鲜、观景垂钓、观光游玩”的特色休闲渔业,创造出了池塘养鱼无法相比的经济效益。休闲渔业的蓬勃兴起,不仅解决了渔农增收和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的出路问题,也为城镇越来越多的休闲旅游人群提供了新的项目。
三、发展前景
(一)潜在钓客多
首先,度假娱乐拓宽了垂钓空间。现在中国每年节假日110多天,几乎占了一年的1/3,这为人们提供了充足的休闲时间,不少城镇居民把垂钓娱乐作为日常休闲的重要内容,使垂钓业日益看好,垂钓市场不断拓宽。其次,收入提高,拉动了垂钓消费。随着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民收入显著增加,在全国各地掀起垂钓热,同时异地垂钓也变得相当普遍。
(二)市场前景好
作为渔业发展中的新领域,垂钓旅游业产值为常规渔业产值3倍以上,显示出迷人的“钱”景。垂钓旅游业把休闲、娱乐、旅游、餐饮等行业与渔业结合为一体,提高了渔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并逐步成为现代渔业的一个支柱产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一些地方还准备建设国际垂钓中心和豪华游钓场、适合普通游客的休闲垂钓中心、垂钓俱乐部、娱乐广场等项目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垂钓旅游业必将是渔民致富的新路。
(三)社会发展和环保的需要
垂钓旅游业是渔业现代化、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环境宜人、丰富无污染的水利资源,是大力发展垂钓旅游业的基础。在渔业资源日趋衰退,渔民收入下降的情况下,发展垂钓旅游业可以有效地保护渔业资源,保证生态平衡,满足人们旅游观光娱乐需求,增加渔民收入,提高渔业经济效益,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渔业经济发展新思路。
四、存在问题
中国拥有丰富的可供发展垂钓旅游业的渔业资源,尤其在5大河流域和东部沿海地区,但是中国渔业发展过程中仍有很多缺陷与不足,如同仁卫星水库钓客最多的时候也不过100多人,规模太小,经营粗放。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垂钓鱼类品种单一
目前用于垂钓的成鱼品种还比较单一,只限于传统的鲫鱼、鲤鱼、鲶鱼等,已经不能满足垂钓者的品味和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果还是以前的单一的品种,对垂钓者来说就没有吸引力。
(二)垂钓场所环境较差
垂钓旅游业引发生态污染不容忽视,每到垂钓旺季,大量游客蜂拥而至,进行水上餐饮、娱乐等活动,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形象。与闲情雅致很不协调的是,每天钓鱼者在满载而归、尽兴离去时,垂钓场环境却变得脏乱不堪,尤其在钓鱼旺季,随处可见被丢弃的各种垃圾:塑料布、空的啤酒饮料瓶子、废报纸、脏纸巾、烟盒烟蒂以及水中漂浮的塑料袋等。这些垃圾不仅影响人们的心情,更重要的是影响水质和鱼类的生存。
(三)垂钓旅游业的场所少、规模小
在中国的城市里可供垂钓的场所太少,且多集中在远郊,近郊设施齐全的垂钓场所很少(不包括公园内的垂钓点),不能满足广大钓客的需求;而且普遍存在着规模太小,一到垂钓高峰期就会出现钓客无处可钓的现象,不少钓客只能去远郊和农村找地方垂钓,既费时,又费钱。现代社会,天然水域的可钓之鱼日见稀少,而随着垂钓功能的扩张、需求的增加,为钓而养作为一种产业来开发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大型具有竞技功能的垂钓场所少,且主要分布在远郊地区;中型垂钓场所要近一些,只适合有车一族;近郊的垂钓场规模较小。
(四)管理混乱,专业管理人才缺乏
整体管理水平差。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对休闲垂钓业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和优惠。水产主管部门要主动联合工商、税务、卫生等部门,对休闲垂钓基地的品种、质量、价格、餐饮、娱乐、住宿等经营项目,根据其不同特点制订出整套相应的经营管理规章制度,使之有章可循,有序地开展经营活动。乡镇政府也应从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为发展当地休闲垂钓业加强宏观管理,做好服务工作。
五、发展对策或建议
(一)增加成鱼的花色品种,打造垂钓品牌
垂钓品种是垂钓的核心。适合于垂钓的品种很多,如北方有鲫鱼、鲤鱼、草鱼、鲶鱼、怀头鲶、团头鲂、青鱼、锦鲤、红鲫等,南方有草鱼、花连、白连、清泊、大口连、黄蜡丁、鳜鱼、团鱼、江团、麻鱼、重口等均适合选用。同时,要根据垂钓者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大小成鱼,做到品种齐全,才能吸引众多垂钓爱好者的光顾,提高垂钓的效益。因此,增加成鱼的花色品种已是当务之急,是吸引垂钓爱好者光顾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还应注意成鱼的个体规格的合理搭配。
打好垂钓品牌,逐渐形成特色优势,满足不同垂钓爱好者的需求。通过对垂钓鱼种和垂钓场的考察,进行合理的垂钓场规划,选择与众不同的垂钓鱼种,加强宣传,吸引顾客,形成独特垂钓品牌。作为垂钓经营者,只有放养品种优良独特,价格公道,才能形成好的信誉,吸引垂钓者。
(二)养殖场与钓场分离
垂钓经营者多采用外来鱼作为垂钓成鱼,风险较大。如果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自己养殖用于垂钓的成鱼,效果会更好,并能降低成本。养殖场要与垂钓场分离,养殖场较大,从而可以大量养殖不同的鱼,而垂钓场较小,这样既可以满足不同的钓客对不同鱼种的需求和稳定的鱼类供应,还可以控制垂钓场合理的放养密度,避免导致鱼类因缺氧或脱钩受伤而引起食欲不振,影响上钩率。
(三)垂钓旅游与其他相关旅游相结合
垂钓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休闲游乐活动,既可让人们享受休闲的愉悦,又可满足人们运动的需求。通过垂钓与游乐相结合,全面提高垂钓业的品位,拓宽垂钓业发展的空间,从而实现垂钓业的提档升级。如在垂钓区建立相关展览馆、鱼类科普展览厅、幻灯室等,介绍中国乃至世界鱼类特点、分布、特色观赏、鱼类的生长生活习性等基本常识,可以使人们在获得垂钓乐趣的同时,丰富人们的渔业知识,增加人们的垂钓兴趣。
各地应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灵活打好游乐牌,带动垂钓业的提速发展。既可将垂钓业与当地特色旅游业相结合,如重庆可以和农家乐、乡村生态游相结合;也可将垂钓业与水上运动相结合;还可举办各种形式的垂钓比赛,以比赛促钓业发展;或开办多种形式的“住渔村,钓渔村”特色旅游项目,提高与垂钓业相关服务业的效益。逐渐形成以钓业带百业,以百业促钓业的综合发展态势。
(四)创造垂钓发展的良好环境
垂钓业效益的好坏与垂钓环境的优劣是分不开的。垂钓环境具体包括垂钓池水体状况、鱼类品种及其周边环境的状况,如树林、草坪、垂钓设施,钓具、餐饮服务、娱乐服务等相关内容。在建设垂钓旅游业项目时,要统筹考虑环境保护问题,建立必要的配套设施,坚决打击污染水体和破坏生态的行为,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用于发展垂钓的池塘要有良好的环境条件,要突出野外休闲乐趣,可在池塘边搭建小草棚、走廊或亭台,作为垂钓者的遮阳避雨处,池塘四周种植无公害蔬菜、水果,养殖禽类、鸟类,极力营造回归自然的气氛,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垂钓者。
(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从业人员队伍
垂钓旅游业是集多种行业为一体的综合性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为全面的素质,因此要广泛吸纳社会人才,鼓励企业家、私营老板、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投资经营垂钓旅游业。另外邀请休闲渔业专家开设讲座,开展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要组建训练有素的专业垂钓队伍,向人们传播钓鱼文化,并加大对垂钓基地宣传力度,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休闲垂钓文化。
参考文献:
1、江荣吉.休闲渔业经营管理[J].中国水产,1992(7).
2、查南冕,戴明华.我国的休闲渔业[J].水产科技情报,2001(2).
[关键词]海洋 渔业 港口 旅游 前景
一、引言
宁波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悠久的海洋开发历史,形成以海洋旅游业、海洋渔业和沿海港口业三足鼎立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市不断加大海洋开发的力度,海洋经济发展很快,不仅主要海洋产业快速增长,也改变了传统的海洋产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了海洋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
二、宁波海洋经济的现状
下面主要从渔业、港航运输、滨海旅游三个产业来分析宁波海洋经济的现状。
1.渔民收入增加,海洋渔业结构不断优化
从上图可以看出,从2007年至2010年,宁波市海洋渔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海洋捕捞面积基本上保持了稳定,还略有增长;海洋养殖产量和海水养殖面积基本上没有变化;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改变了仅靠海洋捕捞的海洋渔业发展局面,这个变化有利于渔业资源的恢复和渔业产量的稳定,同时也改善了海洋渔业的构成比例,从而使海洋渔业结构不断优化。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宁波渔民收入自2008年开始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2009年,因为气候和禁渔期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渔民收入出现了小幅的下降,但是总体来说渔民的收入是逐渐增长的。
休闲渔业是集渔业与游钓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新兴产业。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休闲渔业已成为渔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作为海洋大市的宁波,渔业经济占农业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但休闲渔业还只是刚刚起步,且大多仅以垂钓为主,海钓发展也很缓慢。为了实现 宁波渔民的收入的持续增长,休闲渔业是重中之重。
2.海洋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港口吞吐量急剧上升
2010年,宁波港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4亿吨,完成4.1亿吨,比上年增长7.4%,集装箱吞吐量连跨3个百万台阶,突破1300万TEU,同比增长24.8%,增幅位居我国8大港口和全球30大港口之首,集装箱吞吐量排名打破了连续6年位居大陆港口第四的格局,首次跃居第三位,并进入世界港口前6强。在集疏方面,宁波港已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和江海联运、水水中转等全方位立体型的集疏运网络。2010年航线航班数量创新高,全年净增航线12条,航线总数达到228条。在港口建设方面,2010年宁波港梅山集装箱码头1#2#泊位顺利投入试生产;大榭实华二期45万吨原油码头已具备试生产条件。宁波-舟山港甬舟集装箱码头1#2#泊位顺利投入试生产,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按计划推进。
3.滨海旅游规模扩大,旅游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宁波滨海旅游的总收入逐年递增,并且一直保持在20%左右的年增长率,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广阔。近年宁波市不断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投入,投资领域不断扩展,加强度假旅游、观光旅游、海上旅游、文化旅游、商务旅游等系列产品的建设,并逐步由东海滨海向象山港、杭州湾、三门湾等陆海兼备的区域推进,增强了产业竞争力。
三、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模式
宁波的海洋经济应该遵循以港口建设为中心,以滨海旅游和海洋渔业为发展重点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
在港口建设方面:加快海铁联运建设,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等战略的实施,我国内陆地区的经济将获得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必将带动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贸易离不开对外商品的运输,这为宁波港发展集装箱铁路联运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加快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宁波现货即期交易市场方面,主要经营品种为塑料原料、液体化工、煤炭、钢材、金属材料等,基本上覆盖了大宗生产资料商品,具有典型意义的交易平台主要有余姚中国塑料城、镇海液体化工交易市场、镍金属交易市场、镇海煤炭市场、镇海钢材市场等。建立一体化物流信息服务体系,推进第四方物流市场与港口物流信息平台、交易市场电子商务网站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无缝对接与共享合作,提供网上查询、网上交易、网上订舱、仓储管理、商管理、运输方案咨询、电子支付等功能一体化的服务。
在滨海旅游方面,以象山县的滨海旅游为发展重点。促进海岛旅游、观光农业、生态影视、开渔节等特色旅游,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形成以重大项目支撑、精品特色主导、乡村旅游配套的滨海休闲产业产品体系。
在渔业发展方面,调整捕捞发展战略,积极拓展远洋渔业。在发展远洋渔业中,要以公海大洋性渔业为主,过洋性远洋渔业为辅,加大保护和恢复近海资源的力度。积极调整捕捞生产布局,巩固完善休渔制度,根据捕捞强度研究进一步制定出近海海域年度捕捞量和配额制度,恢复海洋生物的自然再生产能力,以达到近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终实现近海渔场农牧化。
四、宁波海洋经济发展中政府的定位与作用
日本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同时与包括宁波在内的东南沿海相隔较近,因此在很多方面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日本在发展海洋经济过程中, 其任何一项具体实践都有前期的相关立法和规划做指导。宁波海洋发展应该借鉴此经验加快统一标准的制定。我们在借鉴日本发展经验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政策制定的可操作性及灵活性,及时修正法律法规以形成指导反馈调节这样一个行之有效的海洋经济发展机制。
在宁波港的建设中政府目前的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2009年,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宁波列为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承担打造以上海、南京、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区域的重任。
2.2010年5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明确提出,作为长三角五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宁波要发挥产业和沿海港口资源优势,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国际港口城市。
作为宁波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港口的发展必须依靠政策导向,同时要抓住时机,加快把宁波建设成为一个世界性大港。同时政府在制定政策目标是要积极干预,防止因近海资源而形成垄断,将“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结合起来。同时在一些海洋经济发展项目的投资方式上尽可能的采用官民合股的方式,通过吸引民间资本减少垄断,提高竞争,提高国有资本的运用效率。
五、总结
海洋经济是未来宁波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而经济增长的模式必须结合自身实际,不能生搬硬套,因此任何发展模式的执行都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良,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宁波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宁波日报,2001―02―20
[2]脒新军,周应棋.关于如何实施近海捕捞产量“零增长”的建议[J].中国渔业经济研究,1999,(6):28
[3]扬宁生.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我国渔业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J].中国渔业经济研究,1999,(6):12
[4]赵世养,於粜奋.宁波渔业产业化现状及对策[J].中国渔业经济研究,1998,(2):19
所谓生态渔业是以生物学、生态学、水化学、生态经济学、环境科学和鱼类及特种水生动物养殖学为基础,应用渔业现代科学技术,吸取传统渔业精华,通过调整优化鱼类养殖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挖掘渔业资源利用潜力,实现水域生态系统能量物质的良性循环,从而使渔业生产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因此,生态渔业仍是属于单纯的物质生产体系。
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则是融合现代高新技术、信息、经济、休闲娱乐、环保、城建城管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为一体的渔业活动。它通过对渔业生态资源、渔业生产资源和社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把渔业
生产与休闲、旅游、观光、度假、娱乐与渔业生产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第一产业的延伸和发展。它既是旅游业中的重要内容,又是为旅游服务的物质产品,是一种充分展示渔业自身魅力的复合式渔业,是旅游家庭中的“新贵”,是当今世界旅游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能让旅游者在充满浪漫色彩的旅游观赏过程中,增长见识,陶冶心性,获得灵感,沉醉于大自然美妙的旋律中,从而焕发出崇尚科学、热爱自然、赞叹自然的情感。因此,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是推动现代社会文明和旅游经济的主动力,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纵观世界各国现代旅游业和国内旅游热门城市,主要是在“美、险、奇、特”四个字上下功夫。而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则是在“水”字上做文章,在“鱼”字上寻情趣,在“吃”字上图口福。因此,在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中,游钓渔业、观赏渔业、科技渔业和庭院渔业,便是这“三字曲”的乐谱。
2.1游钓、休闲渔业
住水边,玩水面,食水鲜。近年来,休闲、观赏渔业的兴起不仅增加了养殖户的收益,还拉动了餐饮、住宿、娱乐等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其显著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受到专家和生产者看好。据有关资料报道,美国和新加坡是游钓渔业相当发达的国家,大多数旅游城市兴建了人工湖或水上乐园,繁殖增殖优质经济鱼类,专供旅游者和城市市民垂钓。美国每年游钓渔业收入占其渔业总收入17%以上,游钓者每年消费300多亿美元。
在我国,钓鱼业有悠久历史,其中“姜太公钓鱼”这个典故尽人皆知。近几年来,伴随着“农家乐”(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旅游的发展,“渔家乐”(住渔家屋、吃渔家饭、干渔家活)旅游也开始发展起来,“休闲渔业”已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据统计,我国垂钓爱好者共有9000万人。就北京而言,全市拥有大规模垂钓园143个,垂钓大棚212亩,经营垂钓单位439家,每年接待垂钓者300万人次,垂钓收入亿元以上。2004年4月28日,广西北海爱浪休闲渔业旅游有限公司在北海银滩隆重举行了首航庆典仪式,100多名游客参与了此次“休闲渔业”旅游项目的首航体验之旅。“休闲渔业”作为北海新兴的一种旅游方式,为北海旅游和沿海渔民托起了新的希望。它为游客提供了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增强了趣味性和参与性[4]。游客乘上渔船,与渔民一同出海捕鱼,体验渔家生活的乐趣。活动内容包括出海前的祈祷仪式、下海撒网拖鱼、停船垂钓、收网拣鱼、品尝鲜鱼等,让游客完完全全下海当“渔民”,享受海上渔家风情。对于这种旅游方式,感触最多的还是咸田镇的居民,由于北部湾渔业资源已日渐萎缩,沿海渔民在近海已较难捕到鱼,“休闲渔业”旅游,为渔民解决了转产转业问题,同时也为北海增加了有特色的旅游项目。正如一位渔家大姐所说,这个项目给渔民指引了一条出路,带来了致富的希望。而北海碧雅度假村也正努力向客人推荐这个新颖的旅游项目,以赢得更多更广的客户群体。洞庭湖畔,湘江之滨,也兴起游钓渔业。但在发展旅游业中,将游钓渔业纳入旅游范畴,供游人垂钓、野炊,以享口福;供市民垂钓,消除工作后的劳累,在绝大多数旅游城市,尚未进行有效开发。今后要更深层次地挖掘它的文化内涵,有更多的创新,可以增加一些更富渔家风情的节目来吸引游客的眼球。随着国内外旅游者与日俱增,垂钓、野炊爱好者兴起,游钓渔业将会日益兴旺发达,成为旅游业的热门项目。
2.2观赏渔业
据有关资料统计,日本每年仅是出口金鱼一项就获利上亿美元;英国有14%的家庭饲养观赏鱼,每年需要1.4亿尾以上。我国观赏鱼类品种繁多,资源丰富,既有适宜家庭养殖的品种,又有适宜池养的品种。在我国历代宫殿式、园林式建筑群中,都建有观赏鱼饲养池,饲养着各种观赏鱼类,以装饰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我国也是观赏鱼出口大国,传统的创汇渔业,是世界各国观赏金鱼的“娘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迈入小康之门,不少家庭利用水族箱养殖了观赏鱼,以美化家庭生活,陶冶情操。据了解,我国部分城市家庭养殖观赏鱼类,已形成一种时尚。因此,当前是发展观赏渔业的有利时机,必将获得丰厚利润。
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兴建的海底世界多姿多彩,游客趋之若鹜。我国大连、成都、长沙等地兴建的海底世界,也是门庭若市。游客置身其中,与鱼同乐,其乐无穷。每到黄金假日,总是赚得盆满钵满。我国拥有水族馆38个,年销售金鱼5亿尾。北京市去年共生产观赏鱼1.85亿尾,产值达1亿元,出口创汇483万美元。江苏南京、苏州、扬州、徐州较早地发展观赏鱼,品种有锦鲤、热带鱼、金鱼,除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每年还有大量的出口、外销。江苏铜山县2005年观赏渔业创产值6500万元,户均盈利2500多元。
2.3科技渔业
发展科技渔业的目的,一是满足国内市场对名、特、优水产品的需求,抑制对野生资源的滥捕,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二是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渔业养殖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发展创汇渔业,赚洋人的钱,肥中国人的腰包[3]。发展科技渔业主要是养殖名、优、特、珍、稀有的鱼类品种和水生动物。据有关资料报道:泥鳅、鳝鱼、鳜鱼、河蟹、南方鲶、乌鳢、龟、鳖、虾等品种,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经济价值高。出口一吨泥鳅或黄鳝、河蟹等鲜活产品,可赚取外汇2—8万美元以上,或换取优质钢材20—100吨以上。江苏盱眙县依靠本地旅游资源,兴建大型龙虾城,每天消费龙虾1000多公斤,全县年消费龙虾5000吨以上;阳澄湖水产资源十分丰富,阳澄湖盛产七十种淡水产品,桂鱼、甲鱼、白鱼、鳗鱼、清水虾、大闸蟹为“湖中六宝”,其中素有“蟹中之王”美称的阳澄湖清水大闸蟹更是驰名中外。当地就有着“不是阳澄湖蟹好,今生何必住苏州”的感叹[7]。
“鱼米之乡”焕发新活力,洞庭蟹不逊阳澄湖。面积9000余亩的鹤龙湖(洞庭湖流域)是湘阴县最大的内陆天然湖泊,通过引进外资合作开发大湖养殖基地,项目总投资280万元。在湖中心圈定河蟹养殖面积1500亩,其余面积进行芡食种植,预计今年芡食产值可达400万元,河蟹产值100万元以上。鹤龙湖大湖养殖基地的河蟹产品品质可与阳澄湖大闸蟹媲美,目前远销上海、武汉、长沙等地,打响了“洞庭湖螃蟹”或“鹤龙湖螃蟹”的名号,夯实了湘菜产业链下游产业的基础。湖南浏阳是重要的渔业基地,全市拥有各类渔业水域近10,000平方公顷,其中适宜开发成休闲渔业基地的水而有3000平方公顷,休闲渔业利润率是传统养殖渔业的3倍以上[2]。
我们再以福建东山岛为例来欣赏科技渔业的无穷魅力。东海、南海交汇的独特海流,温和的亚热带气候,孕育着一座美丽富饶的东山岛:曲折的海岸线、漫长的金沙滩、星罗棋布的岛礁、多姿多彩的珊瑚、全国规模最大的海上网箱养殖基地和现代化鲍养殖基地……这些独特的“素材”使观光型渔业成为东山岛旅游的新亮点。碧波万倾,碧光普照,在鱼跃人欢的“海上田园”上,若你有幸乘水上“的士”,灵巧地穿梭于连绵数十里的“大街小巷”,或看海鸥飞翔,观碧波荡漾,听涛声阵阵;或登上小巧玲珑、色彩各异的浮筑木屋,体验“耕海牧渔”生活;或品尝“闽南功夫茶”,聆听优美渔歌,那份轻松与惬意,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只能留给如织的游人去遐想。绵延在银滩外、掩映在绿林中,万亩虾池实行“蟹、虾、鱼、藻”生态混养模式后,重现无限生机与活力。亲驾扁舟,划行于生态虾池上,采收龙须菜,网起鱼蟹虾,劳动的伟大尽在不言中。现代化的陆上鲍鱼养殖场环境优雅、设施先进、亦园亦场两相宜。游人在尽享养鲍、赏鲍、抓鲍的乐趣之后,再品尝一道道鲍鱼佳肴,那番情趣自然引人入胜,回味无穷。时间与空间的巧妙配合,造就了东山岛奇特的海底世界,锯齿刺星、盾形陀螺、澄黄滨等8种珊瑚形态各异,色彩丰富。东山岛人立足于此开设了潜水观光游,让你在欣赏多姿多彩的珊瑚的同时,与海草共舞,与鱼虾同乐,实现海底揭秘、龙宫探宝的梦想。此外,利用岛礁众多、鱼虾繁多、海岸曲折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海钓大赛,让你迎海风,伴涛声,尽享悠然垂钓之乐……十足的海韵,独特的风光,无穷的乐趣,每年都有10多万五湖四海嘉宾来到东山岛与“鱼”同游。
可见,发展科技渔业是大有作为的。但是,由于科技渔业知识含量高,是一项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须实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科学管理,才能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效应。
2.4庭院渔业
庭院渔业是一项立足千家万户、分散型的生态渔业工程。主要是利用农户庭院的空坪隙地、河溪边荒间地和低产稻田,建标准化小鱼池,发展养鱼生产。它既可养殖观赏鱼类,又可养殖经济鱼类,供家庭食用或家庭经济收入的一部分,若每户家庭兴建面积100M2的水池,以饲养泥鳅或鳝鱼为例,按每M2产鱼1公斤,则每户可产鱼100公斤。若每个村发展庭院养鱼50户,则年产鱼5吨。通过外贸部门建立长期出口日本及东南亚市场,每年可赚取外汇10万美元以上[3]。由此可见,大力发展庭院渔业是农村致富的好门路。
3.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是一项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是发展旅游业的新课题。如何将生态渔业与旅游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美雅共赏,独领的文化艺术品牌,必须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3.1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的规划布局问题
要根据各地旅游城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的不同特点,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调整优化旅游景区景点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旅游经济和渔业经济效益为核心,做好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建设的规划布局,建立旅游渔业景观、休闲娱乐、鱼肴美味品尝服务一体化的经营管理机制与格局,充分展示“渔文化”的精华[1]。
以休闲、观赏渔业为例,它们是作为渔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新鲜事物,目前尚处在初级阶段。专家建议,发展休闲渔业在规划布局上应与旅游景点的建设相结合,与现代化渔业、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相结合,与三产等服务业的建设相结合[1]。游钓休闲渔业应在风景旅游区和大中城市近郊展开。在各大中城市周边旅游风景区利用现有水面资源建成集游览、垂钓、休闲于一体的休闲景区;在水库、湖泊地区,可开展网箱垂钓、驾船、滑艇、渔家乐等项目;在近郊水产养殖基地,可发展垂钓、捕捉体验等休闲渔业。在经营上应打破单一生产、单一垂钓的简单模式,以渔业吸引客源,以三产服务创造效益;实施长短结合,养钓结合的方式,发展初期以养为主;近郊以钓为主,以养为辅;远郊以钓为辅,以养为主,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增加效益。
观赏渔业应以观赏鱼传统养殖区为重点,以温室余热水养殖和市郊庭院养殖为基础,发展金鱼、热带鱼、锦鲤等观赏性鱼类。提高观赏鱼养殖的科技含量,不断引进、培育新品种。在城市中现有花鸟虫鱼市场基础上建设观赏鱼批发交易市场,同时带动与观赏鱼相关的产业,如水族器皿、饲料、药品、水草等。
3.2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水利工程设施建设问题
水是一切生命物质的源泉,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核心。鱼儿离不开水,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水是命根子。其解决水源途径:一是充分挖掘现有水利设施的潜力,完善现有设施的维修配套;二是从大型湖库引水,修建引水渠道;三是选择水源充足场地,兴建蓄水工程。做好渔业用水无污染,排灌自如。
3.3科技渔业基地开发建设问题
科技渔业知识含量高,技术难度大,须实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生产经营模式,才能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效应。根本问题是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科技渔业基地。突出重点,一地一品。可采取“股份”制,“民办公助”制和引进外贸等多种形式建设开发科技渔业基地[5]。
3.4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苗种繁育体系建设问题
鱼苗鱼种是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的物质基础。要根据渔业生产规模,抓好苗种繁育体系建设。要以繁育中档优质鱼类鳜、鲶、青、鳅、鳝、蟹、虾等品种为主,同时加速繁育观赏鱼和特种水生动物龟、鳖、蛙、鲵等品种,满足科技渔业基地及庭院渔业养殖的需要。
3.5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景区景点建设问题
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的景区景点,一是观赏鱼类与游钓渔业公园,其建筑风格为古风古色、以园林式、宫殿式建筑艺术来表现“美、静、舒、雅”的情趣。配套建设工程水土乐园、水下龙宫,则应采取现代建筑艺术与古代建筑艺术相结合,使旅游渔业景区,成为人们怡神养性,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3.6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品牌建设问题
打好信息牌,强化品牌建设,加强品牌效益。提高生态休闲型渔业知名度应着手建立休闲渔业协会,让这个社团组织成为休闲渔业的中介力量和信息中心,通过建设相应的网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全面推介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独到、特有的产品与服务,传播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生态休闲型渔业文化信息,形成定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平瑛.休闲渔业的规划设计[J].渔业现代化,2004,2.
[2]刘宗庆.浏阳休闲渔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内陆水产,2004,10.
[3]平瑛.休闲渔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用发展对策[J].生态经济,2007,9.
[4]蔡学廉.我国休闲渔业的现状与前景[J].渔业现代化,2005,1.
[5]江明芳.当前休闲渔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改革对策[J].中国渔业经济,2005,1.
[6]顾树信.浅析科技创新在推进沿江特色渔业产业带建设中的作用[J].北京水产,2007,5.
[7]薛菁.休闲渔业:社会主义新渔村建设中的新兴产业[J].福州党校学报,2007,3.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和2013年国务院现代渔业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促进渔业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渔业行业主管部门的政策指导与组织优势、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的网点优势与资金优势,实现金融服务与渔业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推动渔业产业转型升级,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与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近日联合制定了《关于创新现代渔业金融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实施方案,邮储银行将依托小额贷款、个人商务贷款、小企业法人贷款等融资产品,设计开发“邮储・渔业通”专属金融方案、探索创新担保方式,2015-2018年为现代渔业累计提供200亿元意向授信规模,重点解决渔业生产大户、渔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水产原良种场、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渔业龙头企业及其上下游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为其提供更为便捷、优惠的金融服务。渔业主管部门将积极支持、配合,为邮储银行金融支渔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共同推进现代渔业建设。
具体实施办法:
1.支持对象
重点支持现代水产养殖业、捕捞业、种业、远洋渔业、休闲渔业、冷链物流和水产品加工等渔业产业经营实体;加大对渔民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渔业经营主体,渔业龙头企业和渔业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
2.贷款产品
以邮储银行设计开发的“邮储・渔业通”专属金融方案为主,符合邮储银行小额贷款、个人商务贷款、小企业贷款及其他产品有关条件的,可拓展到相关产品线。
3.贷款额度
贷款额度最高为3000万元。实际贷款额度由借贷双方根据情况共同商定。
4.贷款期限、利率
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5年。各地分支行根据客户资质,探索制定相应的利率优惠政策。
5.贷款方式
(1)渔业抵(质)押类贷款。借款人提供符合邮储银行要求的国内渔船、南沙生产渔船、近海渔船、远洋渔船、船网工具指标、水域滩涂养殖权(证)、三网(网箱、网围、网栏)养殖经营权、渔业专业市场商铺使用权、水产品等抵(质)押物,为贷款提供担保。
(2)法人担保类贷款。由邮储银行认可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或渔业专业市场管理方等法人机构为贷款提供担保。
(3)保证保险贷款。借款人购买邮储银行指定的保险机构涉农保险,以保险为主要增信措施的贷款。
(4)信用贷款。在提供符合邮储银行授信标准的经营流水信息后,发放不需要抵押担保的流水贷等信用贷款。各地分支行将本着“方便渔民(企)、灵活多样、覆盖风险”的原则,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创新符合渔民(企)实际需求、可操作性强的其它贷款方式。
6.贷款程序
关键词:淡水渔业;发展现状;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9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0183-1
我国地域辽阔,水资源丰富,拥有众多的水库、河道、湖泊等适合淡水渔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所以我国一直在世界淡水养殖业和出口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近年来对水体污染的加剧和过度捕捞等问题,给我国的淡水渔业养殖带来了很多破坏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在对渔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的基础上,积极探讨世界淡水渔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并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增加淡水渔业发展投入等措施,促进我国淡水渔业发展的生态化、绿色化和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我国淡水渔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2009年,我国的淡水鱼类养殖总产量达到1957万吨,占我国鱼类总产量的65%以上,2010年我国水产养殖的总量为3800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72%以上,其中出口量为333.88万吨,金额达到了128.28亿美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贸易国。在淡水渔业的养殖方面,2010年我国淡水养殖的总产量为2346.5万吨,加上2011年的初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我国淡水渔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形势。但是由于受到环境污染、消费观念、市场需求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淡水渔业在现阶段的发展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没有形成规模效益,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长期以来,我国的淡水养殖业都处于分散经营、各自为站的局面,政府缺乏有效的引导,养殖户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和配合,不注重对市场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很难准确把握市场上的变化趋势,一旦遭遇市场风险,往往缺乏必要的风险应对能力,这与我国的淡水养殖相对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效益有很大的关系。
1.2 科学水平相对低下,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
从整体上看,我国淡水渔业对养殖机械和先进养殖技术的普及率相对较低,养殖与生产的方式相对落后,很多养殖用户以及企业对养殖业的经济投入和科技投入远远不够,使得淡水渔业养殖的现代化、自动化程度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加上很多养殖人员的综合文化素质水平不高,限制了淡水渔业养殖生产效率的提升。
1.3 生态破坏严重,养殖环境日益恶化
由于受到我国经济发展和水利工程建设等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使我国的很多河流和湖泊遭受了污染,养殖水域富营养化的问题比较严重;另一方,使得我国的很多河流出现断流,湖泊的面积在不断萎缩。这不仅造成淡水养殖面积的减少,还会造成水产养殖病害的增加,严重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有时甚至还会对食品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1.4 深加工水平低,附加值不高
淡水渔业初级鱼产品的销售利润比较低,提高淡水渔业的深加工水平是延伸淡水渔业产业链、提高行业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但是,我国淡水鱼产品的加工技术不高,深加工水平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很多企业仍旧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最低端,导致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2 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趋势
2.1 科技化水平越来越高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淡水渔业的发展也必然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尤其是随着我国生物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渔业设施新材料以及新工艺的发展,我国淡水渔业的科技化水平必然会越来越高,会促进淡水渔业设施的不断完善,带动整个产业的不断升级。
2.2 休闲渔业会越来越受欢迎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旅游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为我国休闲渔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如饮食、垂钓、观光、观赏鱼开发等都可以作为我国休闲渔业的发展方向,会进一步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和精神需求,休闲渔业的发展道路也会越来越宽阔。
2.3 生态渔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绿色生态渔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传统生态渔业的基础上,现代化的生态渔业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尤其是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实行农牧渔多种经营、提升综合效益的生态渔业的发展思路将会越来越清晰,绿色健康、无公害产品的市场潜力也将会逐渐被挖掘出来,会促进我国生态渔业的更好发展。
2.4 规模化和深加工的程度会进一步提高
在市场和国家调控的双重作用下,中国的淡水渔业的发展将会越来越趋向于规模化、自动化和现代化,渔业生产的效率会不断提升。同时,为了进一步优化淡水渔业的产品结构,提高整个行业产业链上的附加值,淡水渔业的深加工水平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 结语
总之,在发展绿色经济的背景下,我国的淡水渔业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不断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就需要不断转变发展观念,提高淡水渔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和深加工程度,加大在生态渔业、休闲渔业发展上的投入力度,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淡水渔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辛琰.我国淡水渔业发展现状的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30):217.
[2] 林建华,吴林坤,沈振华,等.保护生态 科学发展 全面构建太湖渔业管理的新体系——太湖渔业管理现状及发展[J].中国水产,2008,(12):26-28.
[3] 安红伟.河南省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河南科技:乡村版,2009,(3):4.
关键词 大水面;开发利用;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291-01
1 我国大水面开发利用的现状
现阶段,由于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水面先后进行了渔业、水产养殖业、旅游业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工作,并且在逐步加大对大水面综合开发利用程度的基础上,政府逐渐引导人民科学利用水资源,使得在进行防洪抗灾工作的同时,综合开发利用大水面资源来提振我国经济。因而近年来,在充分利用大水面资源进行水产养殖的同时,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市场供应逐渐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局面。而随着我国各地人民生活经济水平的提高,水产养殖的种类日益增多;并且随着我国各地政府对大水面开发利用程度的加深,各地兴起了发展休闲农业,这对于政府加强对大水面的开发与利用大有裨益。
2 当前我国大水面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我国大水面开发与利用程度来看,往往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就需要各地政府在加大对大水面开发与利用程度的基础上,有效解决当地大水面开发与利用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当地大水面开发与利用效率。当前我国大水面开发与利用过程具体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由于各地经济的发展进程加快,造成对生态水环境资源污染与破坏日益严重,同时因为渔民非法对大水面渔业资源进行电、毒、炸等违法捕捞工作,我国大水面水生生物资源逐渐减少。二是水产养殖技术的不规范,使得大水面中水产资源与珍稀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继而使得水产资源与珍稀水生生物逐渐减少,由于水产养殖结构以及渔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使我国休闲渔业的发展呈现出很大的滞后性,从而严重制约了大水面开发与利用效果,并且大大降低了人们对大水面开发与利用的积极性[1-2]。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大水面开发与利用工作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因而政府在进行大水面开发与利用的过程当中需要采取恰当的手段予以有效解决。
3 大水面开发利用对策
3.1 提高人们生态意识,规范渔民捕捞作业
在当前滥捕滥捞屡禁不止的情况下,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为,依法查处违法渔具,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切实提高人们对渔业自然增殖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政府要通过立法规范渔民对水生生物资源的捕捞作业,以保证水体的质量以及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3-4]。这对于保证水生生物种类多样化亦是有很大的帮助。
3.2 发展相关产业,转变发展方式
在综合开发利用大水面的过程中,政府要规范立法来促进诸如休闲渔业、餐饮行业、渔具、饲料、加工运输行业等服务行业的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当前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当中,需要有效转变发展方式,而综合利用大水面资源亦需要将传统的生产供应发展方式转变为以服务为主体的发展方式,这对于改变产业格局、发展多元化经济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
3.3 有效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大水面开发与利用效率
从另一层面上来讲,在综合开发利用大水面资源的同时,要协调好渔业养殖、加工运输、休闲服务等多种产业之间的发展[5],这对于带动相关服务行业发展,提升产业经济有很大帮助的。同时,各地政府要对当前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能够在改变生产格局的基础上实现多元化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为国内外市场提供优质产品。
3.4 加强渔港建设,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构
对于综合开发利用大水面而言,政府需要加强渔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以及渔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渔港监督管理机构综合执法水平,对贯彻渔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依法及时查处违法违规渔船,加强休渔期船舶管理,促进渔业资源养护及可持续利用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构来规范人们对大水面资源的利用程度,继而在实现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将国家对大水面开发与利用的政策普及、落实到基层产业当中去,在最大程度上有效规范人们对大水面资源的开发,提高利用效率[6-8]。
4 参考文献
[1] 周鹏飞.大水面养殖发展前景探讨——水府庙水库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J].当代水产,2011(11):40-43.
[2] 荣仕屿.河池市大水面渔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11,29(2):38-41.
[3] 九江市全面推进大水面开发的十项措施[J].江西农业经济,1996(3):36-37.
[4] 汪应林.宿松县大水面渔业长效管理机制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 2010(10):370,372.
[5] 彭本初.大中水面资源利用现状及今后渔业发展思路[J].华北农学报,2004,19(S1):134-136.
[6] 徐承旭.专家认为大水面渔业开发不宜形成大产业[J].渔业致富指南,2002(17):9.
近几年武隆县委、政府相继研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武隆县特色效益农业产业扶持政策》、《武隆县关于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明确了以特色效益农业为核心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思路,明析了产业选择、目标定位和区域布局;扶持政策按照“公开、透明、稳定”的基本原则制定,从2013年起每年财政投入3000万元以上用于扶持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并保持逐年增长,着力引导产业向区域性特色产业集中、向现代农业园区集聚、向规模化经营转变。按照重点发展高山蔬菜、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草食牲畜三大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林果、渔业、茶叶三大特色产业的方向,着力建设特色高效农产品产业带,目前武隆特色效益农业已经初具雏形。
1.1蔬菜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2014年实现蔬菜播种面积2.38万hm2,产量48.6万t,同比增涨3%和7.3%,建成以双河、黄莺为代表的优质蔬菜示范片333.33hm2。
1.2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势头强劲
2015年4月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公布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名单,武隆县被命名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目前,武隆县有26个乡镇共60个行政村启动实施了乡村旅游开发,特色农(林)家乐、渔家乐、家庭公寓近1500家,避暑休闲农家达700余家,涉旅农户达1.9万户,乡村旅游接待床位达2.8万张。2014年,武隆县新发展乡村旅游接待户110户,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到300万人次。
1.3特色渔业方面不断突破
近年来,武隆县充分利用武陵山区资源优势,进行冷水鱼养殖,并开发裂腹鱼、大鲵、棘腹娃等特色养殖品种,产品销往北京和东北等地,带动了当地农户实现增收。
1.4特色林果步伐加快
加快以猪腰枣、甜柿为重点,以乡村旅游带林果采摘园为补充的特色林果业发展。2014年武隆县新增猪腰枣、甜柿、脆桃等特色林果333.33hm2,改造管护林果333.33hm2。
1.5草食性牲畜迅猛发展
2014年,武隆县实现畜牧业产值7.5亿元,草食性牲畜实现迅猛发展,其中全年牛出栏量2.9万头、山羊出栏量13.9万只。武隆县有规模畜禽养殖户8542户,畜禽养殖及加工、流通企业42个,畜禽专业合作社125个,专业从业人员598人。建成了仙女山县级草食牲畜示范带,双河乡木根山羊示范点;建成畜禽养殖示范园150余个。
2武隆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优势
2.1自然资源优势明显
近年来,武隆县紧紧围绕“绿色崛起、富民强县”战略,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并举”,坚持以生态环保为“底线”的科学发展,不断优化产业布局,造就了武隆基本无污染型的产业发展现状。基本无污染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接近60%的森林覆盖率、多变的亚热带气候条件和明显的山地立体气候条使得武隆县具备了发展以无公害、绿色、有机和高附加值为主要特点的特色效益农业的基础条件。
2.2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近年来,武隆县坚持以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围绕以双河蔬菜基地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区、以白马天池坪为重点的高山有机茶叶园区、以火炉梦冲塘为重点的特色渔业园区、以黄莺复兴为重点的出口蔬菜园区、以鸭平片区为重点的立体循环农业园区等五大农业园区建设,整合农业、扶贫、交通等政策和资金资源,通过实施内部路网改造、土地整治、配套设施建设等项目不断完善农业生产配套基础设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双河木根村蔬菜基地核心示范区,现已拥有“路通畅、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进、土肥沃”的标准化基础设施,并配套建有高山蔬菜研究所、示范园、品种试验园、冷链物流交易中心等。日趋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彻底改变了过去生产资料拉不进来、农副产品出运不去的落后状况,为武隆县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提供了基础保障。
2.3品牌效益日益凸显
近年来,武隆县结合重庆市委、市政府对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功能定位,确立了“突出生态优势,做足旅游文章,坚持走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精品农业路子,培育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建设生态产业公园”的产业发展思路。重点培育商品率高、比较效益好、品牌打造有基础、易升级为旅游产品的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围绕全国知名高山蔬菜基地县、体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建设,重庆市“山羊之乡”、“枣柿之乡”、“冷水鱼”之乡等建设项目,狠抓农业品牌建设,成功打造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其中,“羊角猪腰枣”获“2012年中国枣业展销会金奖”,并入选2013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仙女红”红茶获得“重庆市名牌农产品”称号;“双河高山蔬菜”、“凤来鳅田稻”、“沧沟西瓜”、“文复甜柿”等一大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已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优质品牌。日益突出的品牌效益为武隆县发展特色效益农业赢得了品牌优势。
2.4市场前景广阔良好
近年来,随着武隆县旅游市场的持续升温,以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武隆县高山蔬菜、特色林果、有机红茶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现场采摘、菜品佳肴、旅游产品以及市场销售等形式不断呈现在游客面前,得到了广大游客和市民的一致好评。这也为武隆县以绿色、有机、环保等为主要特点的特色效益农业产品赢得了不错的市场口碑,为武隆县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和升级成旅游产品等提供了广阔的开发空间,为武隆县发展特色效益农业赢得了广阔和良好的市场前景。
3武隆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自然地理环境差、生产条件先天不足
由于武隆县地处渝东南武陵山区,地势陡峭、沟壑纵横,地形基本都是山地,耕地面积坡度在25度以上高达77.5%。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格局依然没有改变。
3.2市场激励机制尚未成熟,对特色效益农业重视程度不够
武隆县在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中虽然成功打造了“高山反季节蔬菜”、“羊角猪腰枣”等品牌,但大多数还处于出卖农产品初级阶段,缺乏深加工,导致产品的附加值低,市场状况不稳定。
3.3有效劳动力的缺乏,增加了特色效益农业的实施难度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特别是特困村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出外打工挣钱,家里剩下的就主要是老人、妇女和小孩,劳力严重匮乏。这不但削弱了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劳动力投入,而且限制了农户参与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能力。
3.4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还没有改变,特色效益农业还不突出
虽然近年来,武隆县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取得了一定成效,并成为重庆主城区秋淡蔬菜四大保供重点基地县之一,同时也是重庆市唯一的市级重点高山蔬菜基地县,以羊、肉牛为主的草食性牲畜得到快速发展,但长期以来形成的“粮猪型”种养结构格局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特色效益农业在农村经济中的份额还偏小,在农户增收中的贡献率不高。
4武隆县加快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对策
4.1规划为先导,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围绕“三化同步”的总要求,以建设“生态产业公园”为统揽,重点发展高山蔬菜、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草食牲畜三大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林果、渔业、茶叶三大特色产业。建设特色高效农产品产业带,仙女山、白马山、桐梓山、弹子山区域重点布局高山蔬菜、有机茶叶基地,仙女山环线、白马山环线、石桥湖环线和万峰林海环线重点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乌江、大溪河河谷地带和局部拓展区重点布局猪腰枣、甜柿等特色林果,乌江、芙蓉江库区及木棕河、大溪河流域大力发展特色渔业。以林(草)地资源富集的中高山区为重点,推进草食牲畜基地县建设。各乡镇要按照特色效益农业的内涵和各自区域的优势,根据产业定位,编制项目规划,以项目为载体,推进特色效益农业发展。
4.2优化品种结构,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
武隆县耕地资源紧缺,要让有限的耕地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突破农业产值低、效益不高的现状,必须加快结构调整,立足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名特优产业。按照“一乡一业”模式,围绕渔业、林果、茶叶、草食牲畜和粮油等方向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园。
4.3完善基础配套,增添发展后劲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特色效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要紧紧围绕特色效益农业的规划布局,按照产业发展到哪里、基础设施就配套建设到哪里的要求,以“五小水利”为重点,大力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按照“村村通公路,户户通便道”的要求,科学规划农村公路网络并加快建设,推进田间机耕道、石板路、水泥路和出行便道建设。
4.4培育经营主体,转变经营方式
按照“围绕产业建基地,围绕基地强龙头,通过龙头带农户”的思路,重点引进、培育、扶持一批机制活、效益好、潜力大、带动强的骨干龙头企业,形成大企业、小业主和散农户互相并存、优势互补的格局。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要给予重点扶持,不断壮大龙头企业队伍,增强龙头企业经营实力,培养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经营能力和水平。引导大型超市、餐饮企业、加工企业等到农村建基地,发展订单农业,全面推进“农超对接”、“集团消费对接”等新模式。加强农产品网上信息,扩大宣传范围。
4.5推进技术集成化,切实增强农业科技支撑
4.5.1加快农业科技支撑平台建设
实施院地、校地合作计划,不断优化重庆市畜科院武隆分院、重庆市农科院武隆高山蔬菜研究所等现有院地合作平台管理运行机制,推进渔业、林果、中药材等农业科技平台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在每个重点产业领域建立首席专家与技术骨干组成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团队。
4.5.2强化基层农业服务
全面完成乡镇推广机构条件建设,启动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建设。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特岗计划试点,确保5年内涉农专业技术人员达到60%以上。推进“双十百千”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行动,推行专家大院服务模式,培育农村科技示范户。
4.5.3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加快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办好一批农业中职学校和农民培训阵地。建设农民“田间学校”。深入推进“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培训。深入推进全国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项目,努力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合作的新型职业农民。持续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农民就业创业。
4.6拓展思路,跳出农业抓效益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淡水养殖;适宜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 S965.9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6.016
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地带,北依燕山,东临渤海,与北京市和河北省相接壤,区位优势明显。天津市平原辽阔,河流纵横,坑、塘、洼淀星罗棋布,素有“九河下梢”之称,是海河五大支流南运河、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的汇合处和入海口。流经本市的一级河道就有19条,二级河道79条,还有6条人工河道,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12座、小型水库60座、水系干流闸坝13座。
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天津市水产养殖业发展由来已久。尤其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和近年来的调整整顿,水产养殖业已成为天津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业经济增长点。然而,随着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天津市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新时期,水产养殖业如何发展,还有多少发展空间,急需进行科学的规划研究。
本研究采用了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1-4]这一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突破传统的水产养殖用地评估依靠经验和人为主观方式进行,缺少科学定量分析的模式,着重对天津市淡水养殖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资源进行适宜性评价,并将其结果划分出等级,帮助水产管理部门制定科学的水产养殖发展规划,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天津市水产养殖资源的生产潜力,更合理地配置和利用全市资源,以保持我市水产养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 GIS技术在渔业领域的应用
GIS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5-6]。GIS技术的最重要特征是具有集成管理大量多专题的空间与属性数据的能力,其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不仅可以成功地支持整个评价过程、实现指标的空间分布可视化,还可以获得评价目标的深层次的信息。
目前,GI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尤其在农业土地、林牧业土地、城市土地等土地资源规划、评价上的应用研究已日趋成熟。在渔业领域中的应用则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用于内陆水域渔业管理和养殖场的选择,20世纪80年代末期,GIS逐步运用到海洋渔业中。发展到今天,GIS在渔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科研人员及国际组织的重视。1999 年,第一届渔业 GIS 国际专题讨论会在美国西雅图举行,之后每3年举办1次,目前已举办了4届。综合目前国内外 GIS 技术在渔业中的应用,更多的还是在海洋渔业领域,通常涉及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渔海况数据采集与分析,渔业资源与海洋环境关系,水产养殖选址,渔业资源评估与分析,标志放流,海洋生态系统以及渔情预报等[7]。
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将GIS技术引入渔业领域,与国外相比发展较缓慢,但近几年我国在渔业信息收集和数据库建立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目前已建立实用性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如渔业科技文献、科研成果管理、全国渔业区划、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使用养殖技术、渔业统计、海洋渔业生物资源、基建项目与财务管理、海洋捕捞许可证与船籍证管理、远洋信息、管理系统等,为渔业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海洋管理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主要是将数据资料整理后进行统计,建立相关数据库,如南海海洋渔业GIS管理系统、渤海生物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环境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及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生物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等项目[8]。在大量的研究中也有开展渔业养殖区域规划方面的,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综合信息研究中心同世界渔业中心(FishCenter)合作开展了河南省渔业养殖区规划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建立天津市淡水养殖影响因子评价指标体系
2.1 指标筛选
适宜性评价过程需要自然科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方面的力量,只有全面、综合地分析研究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才能客观地对土地做出评估,增强区域评价成果的科学性和运用价值。影响水产养殖生产的因子很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所有因素都一一进行评估。通常,只选那些与当地水产养殖生产密切相关的因素作为评估因子[9]。各地条件不同,不可能采用统一的影响因子指标。为了获得科学、系统和符合实际的评价结果,本研究主要遵循以下三方面原则。
(1)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结合原则。水产养殖评价体系构建中,既要注意客观构成要素的科学测定,也要充分考虑主观评价的感受,既要利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如召开专家会,对各指标的重要性做出判断,又需要定量数据作为评价支撑,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资料,尽量选择可以量化、直接的指标,如年鉴和问卷调查,即我们通过相对客观的手段获取指标值。
(2)主导性与差异性相结合原则。在全面分析每一个质量因子的基础上,既需要选取对研究区水产养殖生产力长期起主导作用的质量因子作为适宜性评估影响大的因素,又需要体现空间分布差异性的因子,对于那些对水产养殖适宜性有重要影响,但在评估区内基本一致的因素应视为背景因素。
(3)可操作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原则。指标体系不宜求全、求细,否则将会因指标群过于庞大而减弱可操作性,甚至导致无法应用。这就需要尽可能简化,只保留核心指标,将指标内部之间有因果关系或关联程度大的指标删减。尽可能采用现行的国家和天津市统计口径,便于收集和计算分析,避免或减少调查项目与工作量。
2.2 确定指标权重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通常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两大类,但两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主观赋权法客观性较差,容易受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客观赋权法可以减轻主观因素的影响,但确定的权重缺少稳定性,不能充分体现指标本身的相对重要程度,有时与指标的实际重要程度相悖,解释性较差[10-12]。同时,学者认为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时必须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特征来进行,且在农业相关指标评价中,除了定量分析外,还存在有一些定性的判断[9,13-14]。
因此,本研究考虑到水产养殖评价的特殊性,选用了能够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相结合、对非定量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的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天津市淡水养殖发展影响因子指标的权重。
结果表明,在影响天津市淡水养殖发展的因素中,自然资源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权重高达63.39%,其次是市场前景,权重为23.19%,最后是发展基础条件13.42%。在自然资源方面,水资源对淡水养殖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权重超过了97%,其中地表水资源量和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发挥较大的作用,而地表水接近程度的作用较小;在土壤资源方面,由于天津市土壤pH值和坡度较为相近,因此观测指标只选取了土壤质地类型。在市场前景方面,产品竞争力起主导性作用,权重为67.45%,其次是产品销售模式,而产品消费能力的作用较小;在产品竞争力方面,注册商标数量、名特优水产品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和有无出口水产品都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在产品销售模式中,销售方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发展基础条件方面,从业人员水平和养殖技术水平共同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权重为49.23%和42.73%;其中养殖总体投入产出比、渔业专业从业人员管理水面情况、乡镇渔民人均纯收入的作用较为突出。
3 天津市淡水养殖适宜性分析评价
3.1 建立淡水养殖适宜性分析模型
本研究利用IDRISI作为适宜性分析软件,这一软件集地理信息系统和图像处理功能于一身,为众多相关应用研究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与开发工具[15]。水产养殖适宜性分析就是将影响水产养殖的各种因素数据栅格化,在IDRISI中利用各分析工具,依据专家赋予的权重,建立层次分析模型,最终得到客观计算结果的过程。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指标数据准备过程,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将表格、矢量等多种格式的指标数据转换为统一标准的栅格数据;二是在IDRISI软件中,利用各种分析功能对栅格数据进行叠加运算和分类。
3.2 淡水养殖区域适宜性评价结果
天津市淡水养殖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全市淡水养殖可以规划区域为7.258 2万hm2。非常适宜养殖的区域仅为391 hm2,占可规划面积的0.55%,分布在宝坻区;比较适宜区域为29 945 hm2,占可规划面积的41.25%,分布在宁河县、武清区、滨海新区、宝坻区和蓟县;一般适宜区域最大,为41 969 hm2,占可规划面积的57.82%,所有区县均有分布,以滨海新区、武清区、西青区的面积较大;不适宜区域最少,为277 hm2,仅占0.38%,分布在东丽区、北辰区和西青区3个近郊区。经综合分析,更加适合淡水养殖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滨海新区、宁河县、武清区和宝坻区。比较而言,本研究得出的可规划养殖区域高出2010年天津市实际养殖面积的近1倍,这一结果有利于未来的天津市淡水养殖规划布局。研究结果中条件较好的规划区域与天津市淡水养殖现状较为吻合,说明本研究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相信GIS技术的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功能将更加强大。在水产养殖适宜性分析、实时监测、管理和预警等方面,GIS的研究与应用将显示其不可比拟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
参考文献:
[1] 吕雄杰,贾宝红,宋治文,等.中国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现状以及对天津的启示[J].天津农业科学,2010(5):76-79.
[2] 栾青,马雅丽,李伟伟,等.GIS支持下的临汾市冬小麦动态估产模型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2(5):563-539.
[3] 腊贵晓,刘国顺,曹杰,等.基于地统计学和GIS的喀斯特烟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J].河南农业科学,2012(4):63-68.
[4] 李翔,杨宝祝,郭天财,等.基于WebGIS和ES集成技术的农作物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3(2):106-109.
[5] 吕雄杰,陆文龙,宋治文,等.GPS和GIS支持下的田间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试验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06(1):8-11.
[6] 赵俊英,刘晨璇.GIS软件在农村土地调查中的应用[J].山西农业科学,2011(9):1012-1213,1016.
[7] 龚彩霞,陈新军,高峰,等. 地理信息系统在海洋渔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1,20(6):902-909.
[8] 郑晶予. 地理信息系统在渔业中的应用[J]. 河北渔业,2011(11):44-45,50,61.
[9] 杨宁生,欧阳海鹰,杜宁. 利用GIS评估地区水产养殖发展潜力的研究[C]∥中国农业信息科技创新与学科发展大会论文汇编.北京,2007:92-101.
[10] 周鑫,刘志斌.模糊模式识别理论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山西农业科学,2012(3):252-256.
[11] 郑海霞,秦烟辰.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评价——以河南省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2(2):5-6.
[12] 贾凤伶,李瑾,李树德,等.农业科研机构自立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09,15(1):77-82.
[13] 钟甫宁,孙江明.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J]. 现代农业,2007(1):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