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月亮的古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片,你们看――(出示:一组月亮的图片)关于月亮的古诗有很多,你能背出一两句吗?(生背《静夜思》)
师: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也有很多。你们听说过吗?谁能把故事的题目讲给大家听?
生:我知道“玉兔捣药”“吴刚伐木”的故事。
生:我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商隐写的一首古诗《嫦娥》,看老师写课题。
【点评】月亮图片美轮美奂,给学生无尽的遐想,图片静静地告诉学生,其实美就在身边,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教师激发学生在旧知的知识建构上,画上对新知跳跃的一笔。
师:中秋节的夜晚,我们抬头仰望天空,一轮圆圆的月亮,就像大玉盘。神话故事中的月宫中有亭台楼阁,有仙乐阵阵,有云雾缥缈,景色特别迷人。同学们,如果你住在这么美的地方,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我感到很幸福。
生:我感到很开心,我喜欢这个美丽的地方。
师:神话中的嫦娥就是住在这样的仙境里,她的感受和大家想象的一样吗?我们还是读读诗吧。
【点评】被唤起的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之情,吸引着学生走近嫦娥、认知嫦娥,期待着与嫦娥进行心灵的沟通,探知嫦娥心灵深处的不同。这给学生深入文本,探求诗中真情搭建了愿景台。
【教学片段2】
师: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一边读古诗,一边想象画面。
师:在你想象的画面中,有哪些景物?
生:有“云母屏风、烛影、长河、晓星”这几个景物。
师:同学们,云母屏风、烛影,这是哪里的景物?
生:这是室内的景物。
师:长河、晓星又是哪里的景色?
生:这是室外的景物。
师:银河渐渐隐没,启明星也不见了,你知道这又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呢?
生:这是拂晓的时候。
生:就是天亮的时候。
师:你知道它代表着什么?
生:说明天快要亮了,一夜又要过去了,嫦娥又是一夜没有睡。我觉得嫦娥很孤单,很不快乐。
师:这漫漫长夜,应该进入甜蜜的梦乡。可是嫦娥孤独地看着幽暗的烛光,在冰冷的云母屏风旁摇曳,她寂寞地看着银河和启明星渐渐隐没,度过了又一个无眠之夜。嫦娥因什么而夜夜睡不着觉?
生:后悔偷吃了灵药。
师:嫦娥偷吃了灵药,不是飞上月宫长生不老了吗?为什么还要后悔呢?
生:因为只有她一个人孤独地生活着,没有亲人陪伴着她。
师:小朋友想想看,每天傍晚时分,你放学回到家里,爸爸妈妈也下班了,你们一家人都在干什么呀?
生:围坐一桌,共进晚餐!
生:一起看书、做作业,遇到不会的,就一起动脑筋,一起商量,多快乐啊!
生:我会和家人一起看电视。
师:多温馨、多么幸福啊!
幼儿园中秋国庆活动方案一:
引言:中秋节快到了,给老师们发个关于中秋节的教案,希望用的上.
本主题的目标是体验中秋节美满团圆和喜庆丰收的快乐气氛,加深对父母和亲人的感情;在参与中秋节各种活动中能大胆自信地表现自己;在成人引导下,学习寻找、搜集资料,并学习交往、合作与分享;简单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祖国的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节日有很多,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月到中秋分外明”,大班幼儿对其有深厚的兴趣及探究欲望。由于幼儿对民间节日、习俗了解较少,开展这一主题活动时涉及到社会、语言、艺术、科学等领域,教师可采用参观、讨论、搜集资料、展示成果、动手操作、文艺联欢等活动形式来组织教育活动。
一. 幼儿发展目标与主要内容:
1、初步了解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感受体验传统文化。
2、知道教师节、国庆节、国际劳动节等重要节日的名称日期,进一步了解这些节日的社会意义。
3、积极参与各种节日的筹备及庆祝活动。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人交往、沟通、合作,共享集体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爱亲人的健康情感,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师指导建议:
(一)传统节日 中秋节
1、环境: 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反映中秋节的环境,如:用泥土或橡皮泥制作月饼、水果;制作各种灯笼;张贴有关中秋节的故事挂图、画有观赏月亮的图片等。
2、游戏:“月饼加工厂”。 教幼儿制作各种月饼,做好的月饼装在盒子里放在“超市”里卖,也可放在小吃店里供“客人”用餐。
3、教育活动:
(1)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传说,如:“嫦娥奔月”、“到月亮婆婆家做客”等,使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2)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创编表演童话剧由幼儿自己分配角色,制作道具并进行表演。
4、观察活动: 请幼儿在节前节后观察月亮的变化,并做月亮变化日记(从小月牙开始观察记录至八月十五),要求幼儿自己观察并将结果画在自己的表格上。
5、家园共育:
(1)指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大小变化。
(2)给幼儿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节的古诗。
(3)中秋节前夜,家长带幼儿来幼儿园进行“庆中秋晚会”。可做月亮变化日记展、表演节目(尽量让幼儿自己准备),将从家中带来的食物与大家分享,用望远镜观察中秋节的月亮等。
总结: 活动自始至终都应让幼儿直接参与,使每位幼儿有机会表现自己并获得愉快、自信的内心体验,让幼儿亲自感受和体验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家长可通过赏月、家人团聚、欣赏精彩的传统节目-----中秋之夜联欢晚会,给孤寡老人送月饼等形式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幼儿园中秋国庆活动方案二:
活动主题:
"中秋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佳节之一,每当"中秋节"来临之前,商场里的月饼、灯笼琳琅满目,孩子们对此变化也有所察觉,也有孩子会带灯笼来园玩,日常交谈中也开始涉及到"中秋节"的话题,为此,老师引导孩子开始了这一佳节的主题活动。
主题目标:
1、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的习俗,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
2、了解中秋节人们的活动,通过品尝月饼、观赏月亮、学习歌曲、欣赏中国结等活动来体验节日的快乐,感受中国人的文化习俗。
3、乐意参与活动,愿意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来感受中国民族文化的魅力。
4、通过观察、动手操做、品尝月饼活动,体验在集体活动中交往、合作、分享的快乐。
主题预知思考网络:
1、查一查,听一听:
来历--中秋节、团圆节、丰收节;习俗--各地习俗(如:北京地区"送兔爷")2、做一做,看一看:制作月饼;装饰"月亮";制作"月亮";给亲人祝福3、尝一尝,说一说:
品尝月饼--种类、味道、制作(外形、材料);茶--茶文化(来源、茶道)、种类(名称、颜色、外形)、作用--(保健、治疗、休闲、工业)、参观茶叶店4、讲一讲,唱一唱:
中秋节的祝福、中秋节的古诗、中秋节的故事(嫦娥奔月)、中秋节的音乐、赏月(月亮的秘密、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月圆、月缺)环境创设:
1、主题墙饰:
收集图片、幼儿作品布置"各种各样的月饼"、"月亮的变化"、"不同的茶具"、"各种各样的茶"、"茶道表演"等主题墙饰。
2、各活动区:
美工区:提供各种材质的纸、模具、牙签及各种基本材料等让幼儿进行"装饰月亮、茶壶"、"制作月饼、茶具"等活动。
阅读区:收集相关的图书、图片、广告画资料,供幼儿阅读与讲述。
益智区:各种月饼及月饼盒实物、各种茶叶实物、多种塑料刀叉等,可引导幼儿进行"茶的作用、形状"分类统计;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变化过程等。
角色区:收集各种茶具、茶叶、月饼盒等实物进行扮演。
家长工作:
1、与孩子一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秋节的来历,讲讲一些相关的传说;在过程中可与孩子介绍中国其他的传统节日。
幼儿园主题活动方案目标:
体验中秋节美满团圆和喜庆丰收的快乐气氛,加深对父母和亲人的感情;在参与中秋节各种活动中能大胆自信地表现自己;在成人引导下,学习寻找、搜集资料,并学习交往、合作与分享;简单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祖国的传统文化。
一.幼儿发展目标与主要内容:
1、初步了解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感受体验传统文化。
2、知道教师节、国庆节、国际劳动节等重要节日的名称日期,进一步了解这些节日的社会意义。
3、积极参与各种节日的筹备及庆祝活动。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人交往、沟通、合作,共享集体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爱亲人的健康情感,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师指导建议:
(一)传统节日 中秋节
1、环境: 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反映中秋节的环境,如:用泥土或橡皮泥制作月饼、水果;制作各种灯笼;张贴有关中秋节的故事挂图、画有观赏月亮的图片等。
2、游戏:“月饼加工厂”。 教幼儿制作各种月饼,做好的月饼装在盒子里放在“超市”里卖,也可放在小吃店里供“客人”用餐。
3、教育活动:
(1)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传说,如:“嫦娥奔月”、“到月亮婆婆家做客”等,使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2)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创编表演童话剧由幼儿自己分配角色,制作道具并进行表演。
4、观察活动: 请幼儿在节前节后观察月亮的变化,并做月亮变化日记(从小月牙开始观察记录至八月十五),要求幼儿自己观察并将结果画在自己的表格上。
5、家园共育:
(1)指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大小变化。
(2)给幼儿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节的古诗。
关于中秋囯庆的作文篇【1】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接爷爷。早上我六点就起床了,爸爸已经做好了早餐,我就吃了几口,就迫不及待地坐上汽车向老家奔去。
到了老家,我就急忙下了车,马上就要和爷爷见面了,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我一进家门,爷爷正在喝茶,我一下子就扑到了他的怀里。下午的时候,我和姐姐、爷爷还有妈妈一起包饺子,妈妈负责擀饺子皮,我和爷爷、姐姐一起包饺子。我包的饺子虽然不好看,可等下出来一吃还是很香很香的,爷爷夸奖我说皮没有破就很棒了。晚上我们坐在房顶的玉米堆上,一起赏月,一起吃月饼,还一起背古诗,这是我过得最难忘的一个中秋节。
我的老家在山东省章丘市相公镇十九郎村,那里有着名的百脉泉,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在老家的第二天,我和大妈一起去了猪圈,大妈家一共养了三十多头猪。刚进去的时候,我觉得很臭,但是一会就适应了。大妈给它们喂食吃,它们吃得很香,可是有六头猪让我很害怕,因为它们长得太大了,我走过去的时候,它们都站了起了,都要爬出围墙了。当时我都被吓呆了,可是大妈却说:“你不用怕它们,是它们怕你。”我不解地问:“为什么呢?它们那么大,怎么会怕我呢!”大妈笑着说:“难道你没有发现吗?它们见到你还不是一会就落荒而逃了呀!”
听了大妈的劝说,我就装起胆子,直挺挺地走了过去,没想到真得没事。出了猪圈,大妈说:“咱们去摘几个小黄瓜吧。”我说:“太好了,可是哪里有啊?”大妈指了指左边的菜地说:“你看,那边就有。”我走过去一看黄瓜长在木条搭的架子上,我原来还以为是长在树上的,大妈家的黄瓜长得短短的、胖嘟嘟的,跟爷爷买的长长的黄瓜不一样,嘿嘿!我和大妈在身上蹭了蹭就咬了一大口,非常得清脆爽口,真是太好吃了。大妈还介绍说:“我们这里不仅有黄瓜,还有小西红柿、核桃……”我觉得,这一天过得非常开心也很有意义。
关于中秋囯庆的作文篇【2】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我怀着喜悦的心情,真希望晚上早点到来,我等着,盼着。爸爸妈妈回来了,天色已暗,我们一家坐在阳台上,边吃边赏月,看到的月亮又大又圆,好像一个大玉盘,古时候,俗话说得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爸爸问我说:儿子,你能说出关于气象的谚语吗?“能。”我肯定的说。“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阳红。”不错。“”那当然。“我说。妈妈问我:”能说出关于月亮的诗句吗?我依然肯定地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恩。“看着这洁白的”大玉盘“想起了一个传说,嫦娥因为偷吃了仙药,而永远不能与后羿见面了。嫦娥一直想念后羿,后悔自己偷吃了仙药,……说着说着我就进入了梦乡。妈妈把我抱回了房间。今年的中秋节最令人难忘的。
近大远小看风景
刘磐幕
宋・许元信
山悬翠幕几千丈,我疑山顶即天上。
扪萝蹑蹬到山巅,犹如平地上青天。
始知天高应无极,幕阜苍苍一卷石。
洞庭八百古所传,对此遥看一镜圆。
当此再上三千丈,那知天下有山川。
《刘磐幕》这首诗的作者叫许元信,我们只知道他是宋朝人,其他信息就不知道了。在《全宋诗》中收录了他的两首诗,这是其中之一,另一首题为《幕阜山》,也就是本诗提到的“幕阜”。幕阜山,在湖南省平江县南江镇东面,海拔1 596米,为湘、鄂、赣三省边界最高峰,风景秀丽。本诗题目说的“刘磐幕”中的刘磐是三国时代割据荆州的刺史刘表的侄子,他曾经率军攻打东吴,与吴军将领建昌都尉太史慈在此对峙。后人把刘磐立营之地称为“刘磐幕”,太史慈驻兵之处为“营幕坪”,“幕阜”之名也由此而来。
吐槽:其实“阜”就是山,估计后人忘了“阜”的意思,于是今天变成了“幕阜山”,幕山山。
作者览胜访古至幕阜山,登上山顶之后产生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想象。往上看,“天高应无极”,往下看,庞大的幕阜山成了小小的“一卷石”,远处方圆八百里的浩渺洞庭湖变成了“一镜圆”。作者非常准确地描写了视觉上“近大远小”的几何学规律。其实,这就是遥感技术的科学原理啊!在天文学上,同样也适用几何学规律,只不过由于天体离我们实在太远,以至于看起来都太小了,遥远的行星、恒星看起来都只是一个光点儿,只有太阳和月亮能够看出圆面。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中秋无月既望月甚佳二首
宋・杨万里
其一
中秋无月莫尤天,月入秋来夜夜妍。
且道今宵明月色,何曾减却半分圆。
其二
月到中秋故故无,今宵月好莫渠孤。
旧传月径圆千里,影落金杯只粒珠。
同样为宋朝人的杨万里,名气要比许元信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他号“诚斋”,是一代诗宗,光流传下来的诗作就有4 200首,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古人云“文章憎命达”,可杨万里诗文写得好,官儿也做得顺,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又受封庐陵郡开国侯。更难得的是,杨万里写的诗语言浅近明白,描写景物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号称“诚斋体”。我们最熟悉的一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两首描写中秋月色的诗词同样极具“诚斋体”的特点。在这一年的中秋节,八月十五当天没有见到月亮,第二天月色却甚好。夏历把每月初一称为“朔”,十五称“望”,十六称“既望”,月相变化周期因此称为“朔望月”。这首诗的题目让我们不禁想到有句俗话叫作“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虽然按照日子来算,十五是夏历一个月(29天或30天)的中间,但由于月亮最圆,也就是月亮、地球和太阳排成一条直线的时候,实际上大多数出现在十六。
“月入秋来夜夜妍”,秋季天高气爽,空气的透明度好,大气层对光线的吸收也少,所以秋季的月光显得格外皎洁,大概这也是为什么八月十五的月亮最适宜观赏的原因了。所以杨万里非常豁达地说,十五没有月亮也不要紧啊,“今宵月好莫渠孤”,今晚不要辜负它就好了。孤,通“辜”,渠,是方言“它”。
日月的大小
最后两句诗非常罕见地谈到了月亮的大小:“旧传月径圆千里,影落金杯只粒珠”,以前的传说认为月亮有千里之大,但是落到酒杯里看起来小得像是一粒珠子。这句诗其实揭示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月亮的大小应该怎么形容呢?
对于月亮的形容,常见的“玉盘”或“宝镜”,如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不过,如果我们真的拿一个盘子或拿个镜子来跟月亮作对比的话,会发现其实月亮并没有那么大。其实我们伸长手臂,一个手指头就可以把月亮挡住了,普通大小的盘子或镜子会比手指头大十倍以上。可见这个说法略带夸张,不过由于夜空里月亮最亮,我们感觉上会认为它挺大的。
在天文学上谈论月亮的视大小是用几何角度来描述的。我们伸长手臂,小指宽度约等于一度,而月亮大小其实只有半度。张衡在《灵宪》里谈到,(日、月)“其径当天周七百三十六分之一”(有现代学者认为应该是730分之一),也是半度。可见天文观测不能单凭印象去判断,一定要借助科学仪器来测量。
迎中秋活动策划书一
自古以来,中秋节不仅是小家团圆的日子,更是举国欢庆的时刻。从时令上看,中秋是秋收节。从渊源上看,我国古代就有春祭日、秋祭月的礼制,中秋又叫祭月节。祭月的风俗始于魏晋,盛于唐宋,甚至被定为国节,烧斗香、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中秋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起来。一个民族把宇宙天象最完美的时刻与农事巧妙结合,把月圆之夜作为举国同庆的节日,使得原本纯粹的自然现象有了丰富的人文寓意。
文化是月的魂。我们不但要让传统文化植根于市场沃土中,还要不断赋予中秋望月新的时代内涵,重新找回中秋望月的时代感觉。今年的中秋节,我院为在校师生打造了中秋望月的平台。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个活动方案。
内容如下:
1、活动主题:浓情中秋,情系火炬
2、活动目的:让全院的师生们都感受到节日的浓厚氛围,以及家庭的温暖。
3、活动时间:一三年 农历 八月十五 晚上( 7点30分到9点45分)
4、活动地点:院图书馆喷池广场
5、主承办单位:经济管理系 11级商务英语专业
6、参与对象:全院师生
7、活动的整体构思(活动的板块、各个板块的主题、基调等)
活动形式:聚会+自助餐
环境的布置:场地布置主要围着喷池进行,大致的布置情况如下:
聚会地点选在图书馆的喷池广场上进行,场地分为7个部分,分别是主席台(包括唱歌场地)、喷池、餐台a和餐台b(三米长)、工作后台和游戏场地橘子灯、猜灯谜和你信任我吗?。场地布置饰品有横幅、灯笼、气球、丝带。
看看我们以前做的酒吧鬼节活动策划
以图示意:
图书馆校门口主席台后台餐台a餐台b喷池橘子灯猜灯谜你信任我吗?
宣传形式:1)校园海报宣传; 2)校园播音宣传; 3)校园各人流密集处以传单方式宣传 。
餐点样式:
1)水果类:苹果、葡萄、哈密瓜、橘子、橙子、香蕉、西瓜、火龙果、山竹、柚子、柿子、李子
2)饮品类:可乐、雪碧、绿茶、橙汁、奶茶、葡萄酒、矿泉水
3)小吃类:月饼、栗子、牛角、叶仔糕、寿司、骨肉相连、鱿鱼丝、薯片、花生、棉花糖、瓜子、饼干、鸡翅、开心果、牛肉干
活动节目:小橘灯、猜灯谜、你信任我吗?、交际舞、赏月吃月饼、我爱记歌词、许愿船
节目内容:
1)小橘灯:把线穿在吃完的橘子皮的瓣儿上,相互串接,然后把所有的线统一绑在一根小木棒上,在橘子里点上一条蜡烛,就可以做成一个小橘灯。材料有橘子、丝线、15厘米长的小木棒、一条小蜡烛、打火机
2)许愿船:你,是否有几多心愿,那么让许愿船带着你五彩的梦,遨游大海。扬起许愿船,冉起希望,让我们心想事成,美梦成真!把自己的愿望写在彩纸上,然后折成小船,放到喷池中,随波逐流。材料有彩纸、马克笔
3)猜灯谜:在排好的已贴好谜题的灯笼上,选择自己感兴趣也会解的谜语,猜中就有精美奖品。材料:线、灯笼、谜题、奖品
4)你信任我吗?一对情侣或朋友站在相隔2米远的地方,前面的人站在约50cm高的地方上,然后毫无预警地往后倒,看看后面的人能否及时接住她/他。主要考大家彼此之间的信任度及灵敏度。材料:软垫、凳子、桌子
5)我爱记歌词:先给选手放一段音乐前奏,音乐一停,选手必须马上接唱,而且歌词一字不能错,唱错要受罚,把气球绑在身上,其他人用尖锐的东西刺破气球。而最后胜出的人将获得一份神秘大礼品。
6)交际舞:在广场上放一段华尔兹音乐,让在场的师生自由组合,跳舞放松心情。
7)赏月吃月饼:月亮高挂于空,最圆最亮的时候,大家团团坐,边赏月边聊天吃月饼。
8、活动议程安排(详细议程安排表,包括时间、地点、节目、参与人员)
聚会开始之前,准备好一切招待师生工作,并分发荧光棒和小灯笼。一切准备完毕,聚会仪式开始:
1)领导致词并宣布晚会开始 7点30分
2)猜灯谜、小橘灯、你信任我吗? 7点45分8点15分(自助餐在游戏结束后正式开始)
3)我爱记歌词 8点20分8点50分
4)交际舞 8点55分9点05分
5)赏月吃月饼 9点059点30分
6)许愿船 9点30分结束
9、经费预算(详细的餐费、礼品、环境的布置、道具、海报、横幅等其它活动用品费用等)
宣传费:100元(横幅、传单、海报)
餐饮费:400元(批发价格)
奖品费:200元(学习用具、毛公仔、体育用品、精品)
其他杂费:100元(丝带、灯笼、气球、节目材料费)
总金额:800元
10、经费的筹措(主管单位拨款、自筹、赞助、捐赠等)
学院拨款***
11、应急措施(停电、防火、急病、其他突发事件)
如果遇到停电-点蜡烛或启用发电机;如果遇到火灾-附近有消防栓可灭火;如果遇到有人发生急病-我们会立刻将她或他送往校医室;一旦遇到地震、台风、暴雨等紧急情况-大家帮忙散场。
12、其他要求:
1)对工作人员的到会时间、筹备人员分组与分工等要求:准时到位、认真
2)对环境布置的要求:简单即可
3)对活动议程安排的要求:紧凑有序
4)对活动内容的要求:尽兴就好
5)其他要求:随便
13、其他情况说明:随机应变
以上内容为我组的策划方案,为全面的实施这一计划,我们将齐心协力,做到最好。同时希望大家能大力支持和配合我们的活动。最后,我们组全体成员预祝大家有个欢乐的中秋节!
迎中秋活动策划书二
一、背景分析: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是孩子们观赏月亮、品尝月饼、学习分享的大好时机。这一主题活动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儿童所熟悉、感兴趣的,又是具有教育价值的。以中秋节为主题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感受花好月圆和合家团圆的美好氛围。而环境作为一种隐性教育课程,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为了更好的完成中秋节主题,就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在环境创设上要突出幼儿的主体性,也就是从设计到布置再到评价整个过程均让幼儿积极参与。在环境创设内容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保证幼儿对环境的选择和自由支配。
二、活动主题目标:
1. 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让幼儿通过品尝月饼、观赏月亮、学习和欣赏歌曲、制作水果拼盘等活动来体验节日的快乐,分享美好的情感。
2. 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3.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整理资料,提高幼儿的自我学习能力。
三、环境创设:
(一)主题环境创设:
主题墙作为促进幼儿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已成为当前幼儿园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主题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主题墙,让墙由静变动,融入到主题教学中,让幼儿与环境进行有效地对话,成为我们主题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幼儿学习的互动平台。在创设前,先和幼儿讨论,多关注幼儿,观察幼儿的兴趣点和需求,确定环境创设内容,并激发他们创设主题墙饰的积极性,倾听幼儿创设墙饰环境的所思、所想,为幼儿提供适度的支持。其实创设环境的过程也是幼儿的学习过程。经过与幼儿讨论决定了墙饰内容后,教师应和幼儿一起设计、准备材料和制作。
1.奇妙的月亮关于月亮的图片(由教师、幼儿、家长共同收集整理)如:嫦娥奔月图片、月宫照片、神舟飞天照片、月球图片等(下面配上简单的文字说明)。丰富幼儿关于月亮的经验。
2.中秋风俗关于中秋节各地风俗的照片。通常中秋节与国庆节在同一时间段,可以布置中国地图,然后将共同收集的各地庆祝中秋节的照片按照地域布置在地图上。如:中秋团圆、赏月、吃月饼、登高望月等。由师幼共同完成。目的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3.中秋来历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图片。目的在于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相关传说。
4.团圆乐幼儿全家福照片,体现中秋是团圆的日子。
5.欢欢喜喜过中秋幼儿亲子手抄报。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手抄报,体现中秋来历、中秋风俗、中秋儿歌、古诗等,图文并茂。增进幼儿对国家的传统文化的认识,接受中华文化和美德的教育。
6.中秋祝福教师为幼儿准备一幅长卷,让幼儿用画笔在长幅画卷上表达了自己对中秋的感悟。月桂树下的玉兔、会飞的嫦娥、月亮的变化、团圆的心愿所有关于月亮的梦想都跃然纸上。
(二)区域活动创设
区域活动是课程内容的延伸或拓展,因此本主题的区域内容来园与中秋节的相关内容,根据幼儿的不同能力和个别差异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区域中的内容都是与课程和近阶段的活动内容紧密联系的,幼儿通过区域游戏,主题活动中获得的经验会进一步得到巩固、迁移和提升,
1.团圆超市:
幼儿和搜集各种月饼外包装盒、手提袋、月饼盒、饮料瓶、各种水果等,开展超市购物游戏
2.美工区
巧手吧:幼儿利用月饼盒、手提袋等,借助教师提供的辅助材料(剪刀、双面胶、彩纸、丝带等)对包装盒进行装饰,组合制作立体化的作品。生活中随处可取的废旧材料在孩子们富有创造性的小手中就会变成宝贝,汽车、家具等。当孩子们体验创造的快乐时更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月饼店:幼儿利用橡皮泥,借助模具制作月饼。
说明:为了体现幼儿互动,几个区域可以合作游戏。泥工区幼儿制作好的月饼可以送到巧手吧进行包装,由司机送到超市里出售。这些可以在老师的提示下,由幼儿表达出合作游戏的愿望。
3.益智区:结合科学领域活动,在节前节后让幼儿观察月亮,进行对比,绘制出月亮变化册等。
4.音乐区:快乐音乐会。准备各种打击乐器:圆舞板、三角铁、碰铃等,音乐图谱,进行节奏乐练习,尝试为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音乐《彩云追月》,用不同的打击乐器合作演奏,体验快乐, 尝试用乐器独立演奏。幼儿接触打击乐,能够发展幼儿对音乐的节奏感、感受力和理解力,培养幼儿耐心倾听与相互合作的习惯。
5.表演区:为幼儿提供表演的头饰、道具,引导幼儿举办中秋联欢会,鼓励幼儿大胆表演、展示自我,激发幼儿的自信心。
6.阅读区:投放关于月亮、中秋节的故事书、图片、识字卡片、图文并茂的古诗、儿歌,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三)走廊环境创设:
走廊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室外场地和室内环境的通道,是幼儿每天都必须接触和经过的场所,它同样肩负教育功能的职责。
(四)家园联系栏
关键词:意象翻译 认知语言学 隐喻 翻译方法
诗歌翻译一直以来都是翻译中较为复杂的领域。由于中西方诗歌在文化、诗歌结构、诗歌韵律上的不同,诗歌翻译往往难度比较大。而在诗歌翻译中,诗歌意象的翻译则更是如此。传统的翻译原则注重诗歌结构或是韵律上的对等,但是本文希望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审视诗歌意象的翻译。
认知语言学认为诗歌的意象是一种隐喻,是以人的认知经验为基础的一种思维方式。过去对于诗歌的意象曾有一些学者做过研究,例如张保红就在其《汉英诗歌翻译与比较研究》中对诗歌的意象进行了分类,还提出了意象与意境是不可分割的概念。而对于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王晓农、张福勇和刘世贵在《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语篇翻译研究》一书中也提出了他们的观点,他们认为“语言和文化存在着一定的相对性”,并提出了翻译中的翻译补偿的概念。本文希望可以将认知语言学与翻译学相结合,从认知的角度看待翻译,以许渊冲《枫桥夜泊》的英文译本为例,分析在诗歌意象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其他的翻译措施。
一、关于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诗歌意象翻译
诗歌意象在诗歌翻译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不同语言文化中认知的不同,意象翻译往往是诗歌翻译中的难点。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中,诗歌的意象不再仅限于解释为简单的情景交融,而被认为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体现。
(一)关于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诗歌写作中的一项重要手法。传统的概念中,意象是一种物象,用以寄托诗人的情愫,抒感,是一种较为具体的实物情感寄托,也是构造诗歌意境的一种手段。但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意象是一种隐喻,是一种看待世界、认知世界的一种体现。
那么什么是隐喻?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在有生理的基础上的一种心理机制的运作,是从源域向目标域的一种映射,是与经验认知相关的。诗歌意象其实就是一种隐喻。在诗歌意象中有许多分类,张保红在其《汉英诗歌翻译与比较研究》一书中,就将诗歌的意象分为以下几类:视觉意象、听觉意象、肤觉意象、味觉意象、嗅觉意象、动觉意象和意觉意象。以视觉意象为例,视觉意象是一种以意象为基础的视觉形象,是以人的视觉经验为基础的。例如:《诗经》采薇中的一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中的“杨柳”就是一种视觉意象,中国人对于杨柳飘飘的印象往往觉得是悲伤的情绪,因此在这样的认知经验背景下,作者就是把“杨柳”作为源域名,把“离别之情”作为目的域名,以大家共有的对于杨柳的认知印象为基础,将“杨柳”映射到“离别之情”的概念中去。让读者在读诗的过程中能自然通过已有的认知经验获得形象意识,故而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关于认知语言学下的翻译目的
简单地说,翻译其实就是把一种语言文字中的信息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中,认为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文字的转换,它更是一种将一种语言中的认知方式以另一种语言的形式进行传递的过程。因此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翻译往往是以尽可能传递不同文化的认知方式,减少文化缺失为主要目的的。
在诗歌的意象翻译中,这一目的的体现则尤为明显。诗歌意象本身就是一种隐喻,是以人的认知经验为基础的。然而,由于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认知经验和体验方式,因此想要向目的语文化传递源语言的认知方式是存在一定难度的。而在诗歌意象的翻译中,我们不仅要保持原有的隐喻特征,同时也要传递出其意象中所含有的文化内涵,在此二者的前提下进行翻译以传递出原诗的整体韵味,这也为翻译本身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许渊冲《枫桥夜泊》英译版本的意象翻译
许渊冲是著名的翻译学家,在中国古诗的英译领域享有盛名。许渊冲先生认为诗歌翻译是一种美的创造,在诗歌的翻译中,要在以能传达诗歌意美的基础上追求诗歌的音律以及形态结构的相似,因此许渊冲的诗歌翻译还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在许渊冲《枫桥夜泊》的译本中,我们可以发现许渊冲先生十分注重诗歌的韵律,但是从认知的角度而言,由于中西方文化的认知经验存在许多不同之处,他在翻译中采用的一些传统的直译和省译的翻译方法导致了他在诗歌意象的英译上存在意象认知的不对等和意象缺失两大问题。
(一)直译造成的意象认知不对等
中国古诗歌的意象蕴含着中国文化的认知和体验,若想较为完整地传递出,普通的直译是无法达到的。在张继的《枫桥夜泊》中有六大意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以及钟声,每个意象在诗中都有着其文化蕴涵和认知体验。然而在许渊冲的英文翻译中,由于他大多使用的是直译的手法,因此意象的含义无法完全传递出。以下是《枫桥夜泊》的原诗及其译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
At moonset cry the crow, streaking the frosty sky;
Dimly lit fishing boats, neath maples sadly lie.
Beyond the city wall, from Temple of Cold Hill.
Bells break the ship-borne roamer's dream and midnight still. (许渊冲)
在《枫桥夜泊》的六大意象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意象,即“月落”,也就是月亮。月亮是诗中常用的诗歌意象。月亮在中国人的认知中往往给予人一种清冷之感,而月亮的阴晴圆缺更是会让人想到世间的悲欢离合,因此月亮在中国古诗的意象中往往映射的是诗人的思乡忧愁的情绪。而《枫桥夜泊》中的月亮意象也正是表达诗人在旅途中的孤寂和思乡的情意。然而由于中西方在月亮意象上的认知不同,单纯的直译只会造成诗歌意象在认知上的不对等。在许渊冲的英译中将“月落”简单地直译成“moonset”,这样的翻译无法给西方人传递出原诗本来的意象。此外,在西方文化中,对于“月亮”的认知与中方很不相同。在西方文化中,月亮代表的是一种妒忌、病态甚至是死亡。就比如在雪莱的《下弦月》中曾经这样描写月亮:“And like a dying lady, lean and pale.”在雪莱的诗中,他把月亮形容成一个苍白将死的女人,这样的形容正折射出了西方对月亮的认知。由此可看出中西方在“月亮”这一意象上存在着认知经验的不同。而许渊冲《枫桥夜泊》的英译版中所使用的直译方法无法将其意象背后的文化蕴涵和认知思想传递给目的语的一方,从而导致了在诗歌翻译上的认知不对等。
(二)省译造成的意象缺失
省译在翻译中是一种常见的翻译方法,即删去一些与目的语不相符的或与原文无关紧要的内容,以避免译文的繁复。但是在省译的过程中,十分容易出现由于译者并没有完全理解原文从而导致的意象缺失,而意象的缺失则会导致目的语读者对诗歌理解的误读。这一问题也出现在了许渊冲《枫桥夜泊》的英译本中。
例如在许渊冲《枫桥夜泊》的英译本中对于《枫桥夜泊》的第一和第二句的翻译: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
At moonset cry the crow, streaking the frosty sky;
Dimly lit fishing boats, neath maples sadly lie.(许渊冲)
在这两句诗中译者省译了两个非常重要的词,一是“霜满天”中的“满”字,二是“对愁眠”中的“对”字。这两个字看似简单却是对其意象的重要形容。首先是“霜满天”中的“满”字,在许渊冲先生的英译中并没有翻译这个“满”字,只是直译了其“霜”的物象。然而这个“满”字其实是极为重要的。“霜满天”给予人一种大雪漫天覆盖了整座姑苏城的景象,这种漫天布满雪的场景给予人一种无法逃避的寒冷与孤寂之感,而在译文中,这种感觉就要淡漠许多。其次,是“对愁眠”中的“对”字,“对”字用在“江枫”和“渔火”中的相对而眠中多了一丝拟人之感,然而在许渊冲的译文中则没有体现出这一点。
这就是在诗歌翻译中省译的缺点,它会造成诗歌意象含义甚至是意境的缺失,从而使得目的语的读者无法准确地获得原诗的意象映射。
三、诗歌意象翻译的策略
由于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是以传递不同文化的认知方式为主要目的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单纯的直译是无法达到传递不同文化认知方式这一目标的。所以,在诗歌的意象翻译中,需要探索其他的翻译策略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解释性的直译
由于中西方文化认知经验的不同,对于同一个意象中西方也会有不同的认知方式。就如同在《枫桥夜泊》中的“月亮”意象,中国人将“月亮”视为思乡,而西方则将“月亮”视为死亡,在这样的情况下,单纯的直译就不能解决认知不对等的问题,因此就需要直译与解释并用。
这样的翻译策略其实早已在林语堂对《水调歌头》的翻译中有所显现。《水调歌头》有很多的翻译版本,其中以林语堂和许渊冲的译本最为典型。对于《水调歌头》的第一句“明月几时有”,林语堂和许渊冲使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许渊冲的译本为:“How long will the full moon appear?”这是对这句诗的直译,然而在林语堂的译本中则不是如此,他的译本中将此句翻译为:“How rare the moon, so round and clear!”林语堂在翻译此句的过程中,不仅把月亮这一物象直译出来,同时在直译之后加以解释,说明这月亮是轮明亮的满月。在林语堂的解释翻译的辅助下,月亮这个意象就显得更为饱满了,而且这样的翻译在原有意象翻译的基础上还对这个意象加以解释。这样,目的语的读者在读译文时也就不容易产生误解,并且这样的译文也能较好地将原文中的中国人对月亮意象的认知方式传递给了目的语中的西方人。
(二)意象的转变
由于中西文化在许多事物上的体验和经验有所差异,因此在对待同一事物的意象上也有所不同,若想让目的语读者更好地接受源语言中的文化,那么意象的转变则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意象的转变指的就是用目的语中的文化意象来解释源语言中的文化意象。其实这样的意象转变在诗歌中并不常见,但在文章特别是成语的翻译中是十分常用的。比如中国成语中的“爱屋及乌”,其意思是喜欢一个人就要连带爱上他屋顶上的乌鸦。但是在英文的翻译中则成了“Love me, love my dog”。在这里,中文成语中的乌鸦被替换成了狗,这是由于中西方认知观念上的不同。对于中国人而言,爱一人就要爱他的全部,哪怕是他屋顶上表示不吉利的乌鸦也要喜爱。但是对于西方人而言,乌鸦不仅代表不吉利,它更是死亡的象征,是死神的使者。而且,西方人相对于中国人而言他们更加注重个人,他们认为狗是人类的朋友,那么爱一个人自然要连同他的朋友一起喜爱才行。这样的对于爱情和食物的认知差异导致了普通的翻译方式的不足,因而就需要意象上的转变了,这样的方法不仅仅在成语翻译中可行,在诗歌中的意象翻译中也可行。
仅以白居易《黑潭龙》中的“黑潭水深黑如墨,传有神龙人不识”一句为例,在翻译这句话时就要十分注意意象“龙”。龙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是神兽,在诗中是象征着权威的一面。然而在西方人的认知中,龙是邪恶的象征,因此在翻译这一意象时就不能单纯地直译为“dragon”,而是要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认知特点,将其转变为目的语读者心目中的神兽,在这里我认为翻译为“unicorn”更好,更为符合西方人的认知方式,同时也较好地传递了源语言中的意象映射。
四、结束语
诗歌的意象是诗歌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对于诗歌本身而言,意象能够传递出诗人的情感。例如视觉意象一般体现为风景的描写,可以借景抒情,而听觉意象往往给予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像是黄莺的鸣叫声就是在告诉人们春光逝去。而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意象是一种隐喻,代表的是人的一种认知方式,映射的是文化的体验和内涵。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注重的并不是量上或结构上的对等关系,而是注重传递不同文化的认知方式的过程。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在认知体验上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意象可能也会存在不同的认知体验。所以在诗歌意象的翻译中,单纯的直译可能无法传递出意象所映射的体验认知,而译者在翻译中会用到的省译方式更有可能会对原诗的意象造成破坏或缺失。为了能尽可能地传递意象所映射的文化体验,为了使目的语读者能更好地理解意象,可以使用解释性的直译或者是转变意象的翻译方法。这样的翻译可以使译文更好地传递意象中的映射,也更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认知方式。
参考文献
[1] Tan,Yesheng.Construal across Language―A Cognitive Ling-
uistic Approach to Translation[M].China: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9.
[2] 刘法功.谈汉英隐喻翻译中的喻体意象转换[J].中国翻译,
2007(6):47-96.
[3] 刘世贵,王晓农,张福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语篇翻译研究
[M].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4] 许渊冲.中国古诗词六百首中英对照[M].北京:新世界出
版社,1994.
[5] 杨燕荣.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谈汉语隐喻研究[J].咸宁学
院学报,2009(29):72-73.
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教育技术装备资源越来越丰富,尤其是电子书包的问世,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学生积极情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优化了教学方式,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追月之旅》,谈一下教育技术装备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 确定主题,科学设定教学目标
在上课前,教师利用QQ群向学生《追月之旅》的自主阅读任务,从三个维度向学生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词、文章,了解相关的优美歌曲、美好传说,知道与月亮相关的科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使学生掌握收集、整理、积累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对古诗词的积累感悟能力,在相互交流中培养认真倾听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激起学生探究月球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确定教学重难点,明确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要根据课题确定好教学重难点,确定哪个环节是教学的关键点,是教学的亮点,科学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阅读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积累有关诗词,获得相关知识;掌握收集整理、积累资料的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整理资料,理解一些与月球相关的科技知识。
3)突破方法:情境教学法、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互动交流。
3 课前准备
1)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自由结组,利用三周时间阅读《宇宙之谜》《唐诗宋词三百首》《大众科学》《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借助电视、广播、网络等途径搜索与月亮相关的资料,小组合作整理,确定汇报内容。
2)教师:搜集相关资料的文本和图片,电子书包,准备音乐等课件。
4 教学过程
课前,师生共同搜集和阅读有关“月”的资源,小组进行科学整理,形成知识结构,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在课上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通过交流与互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4.1 成语激趣——寻月
上课之前,师生先来做个游戏:快速说出带有“月”字的成语或四字词语。学生自由回答,说出很多的成语或四字词语。教师及时激励:“这么多词语你们脱口而出,说明你们是一群会学习、善积累的孩子。我相信:历时三周的‘追月之旅’主题阅读,大家也一定收获很多。接下来就让我们尽情地交流一下自己的收获吧!”
4.2 合作交流——论月
学生分组交流汇报阅读收获,教师及时点拨释疑,升华情感,指导学法。
4.3 诗风词韵——品月
学生自由交流与月有关的唐诗、宋词、现代名篇等。学生介绍唐诗宋词中的代表作品,如李白的《月下独酌》、张九龄的《望月怀远》、王维的《山居秋暝》、王昌龄的《出塞》、苏轼的《水调歌头》、辛弃疾的《满江红·中秋寄远》等。介绍有关作者、背景及表情达意等知识。
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调出电子书包的内容,播放相关诗文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诵读诗词,感悟诗词含义及写法,体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师提示学生:“朗读是学习诗词的好方法,一读正其音,二读知其意,三读悟其情!让我们一起来用心诵读吧!”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引领学生配乐朗读《荷塘月色》的精彩片段。之后,师生一起谈感受。教师要提醒学生:“同一轮明月,因为作者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所代表的意义不同、传达的情意不同,给读者的感受自然也不同,这就是情由境生、言为心声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示自己的“百草集”,同时,教师给予方法的指导:“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自己喜欢的诗词写下来,配图插画,图文共赏,这是积累资料的好方法!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仰望苍穹、凝视明月,或抒思乡之情,或表凌云之志,或展人情冷暖,或诉悲欢离合,写下了浩如烟海、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美景、美文、美读,怎能不给人以美的享受啊!而一些书法家、画家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抒发着对月亮的喜爱之情,给人以另一种美的享受。”
4.4 书香画境——赏月
教师播放相关课件,学生汇报与月亮相关的书法、绘画作品,有的学生还把自己家里真实的绘画作品拿来,和大家一起欣赏。有效盘活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赏月能力。
4.5 经典旋律——怀月
教师播放《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还谱上曲,更引人低低吟唱,欲罢不能。播放完毕,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与月亮有关的歌曲?”学生积极发言。在视频的帮助下,深刻地表达了对月的情怀,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素养。
4.6 故事传说——咏月
教师引导:“从古至今,人们对月亮寄托了无限遐想,也因此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和传说,和大家分享一下吧!”学生自由汇报中、外不同国家关于月亮的传说,或不同民族与月亮相关的习俗,不同时代月亮的不同称号,等等。“在李白眼中,月亮是圆圆的玉盘;在苏轼眼中,月亮是美丽的婵娟。在你眼中,月亮又是什么呢?”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探究式学习,对月亮的理解达到了很深的程度,体会了作者当时“咏月”的情怀。
4.7 科技博览——探月
教师引导:“一轮明月,或阴或晴,或圆或缺,人们用动人的故事传颂它,用隽永的诗词描绘它,用悠扬的旋律吟唱它。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月亮已经有了全新的认识,探月小组的同学赶快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收获吧!”
1)学生自由汇报与月球相关的科学知识,包括月球的年龄、构造、环境、重力等,教师引导其他小组学生向本组学生自由提问,进行月球知识抢答赛。
2)学生介绍我国探月工程,探月工程标识的图案及意义,借助网络展示搜索过程,介绍比较好的网址等。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渗透阅读途径及方法的指导。
3)“勇于探索,放飞梦想。因为有梦想,所以一路追寻;因为一路追寻,所以不断前进。让我们再来一起回顾那具有历史意义的精彩瞬间吧!”教师播放嫦娥和神舟系列火箭发射的相关视频资料,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勇于探索,积淀文化素养,提升科学知识底蕴,为将来实现梦想奠定基础。
4.7 笔吐心声——问月
“我国探月工程的飞速发展,令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对月亮,我们怀着深深的情感,也有许多的疑惑,更怀着美好的梦想。面对这一轮明月,让我们尽情地写下自己的心声吧!”教师出示一模型,提示学生这是一艘“神舟n号”飞船:“就让它带着我们的疑问与梦想一飞冲天。相信,随着你们的不断探索,我们的疑惑会迎刃而解,我们的梦想会美梦成真。甚至可能有一天,我们中的某一位也能在月球上留下自己的那对脚印。”让学生自由书写心中疑问或美好梦想,之后用展台展示自己的梦想,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新能力。
4.8 八仙过海——赞月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的追月之旅才刚刚开始。希望大家继续阅读有关资料,发挥自己的才智,利用图书,网络等课程资源,整理信息、积累资料,并把搜集、阅读和整理的信息做成手抄报、自编文集、电子相册,甚至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构建一个小型的追月网站,以便实现阅读成果的共享。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定能对‘月’有个全新的理解,大大丰富大家的情感,提高大家的阅读感悟能力。”
一、《咏柳》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关于作者:贺知章 字季真,号四明狂客,主要擅长写绝句。另外一首《回乡偶书》也广为流传。
2、这首《咏柳》是一首咏物的诗,通过对于柳树的描写,赞美了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
3、相关考题
(1)本诗中妆的意思是_________(打扮),丝绦________(用丝编成的绳带)
(2)本诗中运用了(拟人,比喻,设问)的修辞方法。
(3)诗人把(春风)比作一把剪刀,形象,富有美感。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二、《古朗月行》 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1、《古朗月行》:朗月行是一个乐府古题。李白用了这个题目所以叫“古朗月行”,但李白并没有袭旧,而是自成以风格。尤其是前四句,通过简单的文字写出了儿童对于月亮懵懂的认识。
2、李白是我国历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同样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的巧妙结合,表现了一个神奇而又合乎情理的艺术意境。
3、相关考题。
(1) “又疑瑶台镜”中的“疑”和“疑是地上霜”的“疑”都是(怀疑)的意思,这两句诗分别出自李白写的(古朗月行)和(静夜思)
(2)李白的这首小诗写得是他小时候对月亮的看法,诗人把月亮比作(白玉盘)和(瑶台镜),十分幼稚而可爱,语言质朴,比喻有趣。
(3)诗中(又疑瑶台镜)这一句借助神话传说,表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
三、《锄禾》 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这首诗又叫《悯农》,作者唐代诗人李绅。《悯农》共两首,这是其一。诗的重点是写农民的辛苦,并告诫人们要爱惜粮食。
2、相关考题
(1)这首诗当中的名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告诫人们要(珍惜粮食,不要浪费)。
(2)诗的开头描写了烈日当头(农民)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歌表达了对农民(敬重与同情),诗人范仲淹《江上渔者》中也有两句诗写出了劳动人民的饥苦,这两句诗是(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3)请说说你读完这首诗的感受。
四、《悯农》其二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译文:春天中下一粒种子,秋季能收万颗粮食,全国都没有闲置的土地,但仍然有农民饿死。
很多学生,直译这首诗是没有问题的。但农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遭遇呢?既然收了那么多粮食,为什么还会有农民饿死呢?这实际上是封建社会的剥削制度造成的悲剧。
2、相关考题
(1)《悯农》二比《悯农》一更加深刻,对农民的辛劳及悲惨命运做了真实的描写,你有什么感想请说一说。
(2)诗中第(1)句写春种,第(2)句写秋收。春华秋实概括了(农民)生产粮食的(辛苦)。“一粒粟” 和“万颗子”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农民劳动(创造的巨大财富)。
五、《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作者:王之涣 字季凌。是盛唐时期的诗人。
2、重点词语解释:
(1)鹳雀楼:是在现在山西省永济市西南,因为经常有一种叫鹳雀的鸟在上面栖息而得名。
(2)依:傍着 尽:消失 穷:达到极点 更:再。
3、相关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