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建造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建筑能耗;绿色建筑;BIM技术;环境友好
1 建筑能耗概况
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重较大,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能源生产可能增长的速度,尤其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能耗比重一直趋于上升,高达30%左右,如图1所示。我国的能源形势相当严峻,在今后较长时间内也难以缓解。如此巨大的能源消耗,使得建筑节能迫在眉睫。而从整个建筑生命周期来看,建筑能耗包括建筑材料制造用能、建筑施工过程能耗、采暖通风能耗、生活照明能耗、办公空调能耗等等。因此,建筑节能覆盖面广、实用性高、可实施性强。
2 绿色建筑
对建筑来讲,人们希望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更加健康环保、舒适、安全;同时,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从材料开采、加工运输,建造,使用维修,更新改造直至最后拆除),能够高效节约资源、能源、土地、水、材料,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即建筑与环境相统一,这就是绿色建筑[1]。绿色建筑完美的诠释了可持续发展观念,促成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节约能约,即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同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设计建筑布局;节约资源,即在建筑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合理选择建材材料、精准进行施工概预算、尽量使资源能够循环使用、一物多用;环境友好,即建筑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建筑内部安全舒适,使居住者身心愉悦。
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绿色建筑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我国也顺应时代潮流,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总之,发展绿色建筑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丰富、充善、更新、拓展传统建筑学学科的内容的需要,具有旺盛的生命力[2]。
3 BIM技术的发展
CAD技术被人们比作工程设计领域的“第一次革命”,那么BIM技术必将成为工程设计领域的“第”。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做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BIM系列软件多种多样,为BIM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4 BIM系列软件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BIM技术的应用,省去了二维设计的繁琐过程,施工图纸也从二维过渡到三维,直观立体地展现三维建筑模型。对建筑应用BIM技术,使得绿色、节能的理念贯穿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BIM技术的优势远不止如此,在建造绿色高层住宅时,可以利用组和链接的概念来绘制,这样一来减少了在二维图纸中存在的大量重复性工作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效率。在设计最后阶段,可利用BIM技术完成建筑施工图的精确绘制以及水暖电设备的管路综合设计[3]。例如,在进行某高校行政楼节能分析过程中,通过revit软件进行建模,得到一个完整的三维模型,此三维模型能够直接导出成GDXML格式,再将其导入Ecotect软件中,进行建筑方案的优化。通过软件的模拟,可进行建筑热工与节能、建筑日照、建筑采光与房间声学等多种物理性能参数的分析,从而分析该建筑是否达到绿色节能的指标。由于BIM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在建筑初期就可以存储大量信息,因此在建造施工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模拟,来进行能耗分析、采光节能分析等等,通过不断的优化设计建造施工方案,从而实现建筑节能。
5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建筑和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了国际上广泛关注。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大背景下,建筑节能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筑节能工作复杂而艰巨,是关系到我国建设低碳经济、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符合全球发展趋势。同时,与BIM技术的巧妙结合,槁躺建筑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新方案,大大加快了绿色建筑的发展进程。相信BIM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必将引领着建筑行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转变,必将成为工程设计领域的发展潮流。
参考文献
[1]卢军.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概论.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绿色建筑;生态城区;规划设计;策略;实践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绿色建筑专项规划重要性及问题分析
“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中要求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应制定生态战略,开发指标体系,实行绿色规划,推动绿色建造,加强监管评价。由此可见,实现绿色生态城区目标,首要的是做好规划,在具有低碳绿色理念的总体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开展相关低碳生态专项规划。根据要求,专项规划应包含建筑、能源、交通及市政等相关专项。其中,能源、交通、市政等专项规划由一级开发商负责落实,其实施有一定的保障。绿色建筑专项规划主要用以指导二级开发商进行相关规划设计,其操作难度较大,实施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在绿色生态城区的立项、规划、土地出让阶段,将绿色技术相关要求作为项目批复的前置条件,以此来对二级开发地块进行相应约束。因此,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对于实现绿色建筑的科学化、合理化及规模化发展非常重要。
那么,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应该包含什么内容、如何做、怎样实施?目前业内尚未有统一的说法。由于无统一编写依据、规范可循,导致编制内容深浅不一、涵盖内容各不相同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空泛。有些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着眼于宏观星级目标,一味迎合官方规划要求,缺乏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无地块空间落实目标与规划,停留于概念规划层面;(2)针对性差。没有结合地块提出具体目标和空间布局,或只有星级布局,但没有地块控制引导的措施,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3)无全局观。编制内容不连贯,跨越规划范畴,直接进入建筑单体实施层面。
二、绿色建筑规划实现路径
鉴于上述剖析,笔者以为,绿色建筑规划应是可以引导项目从规划到落地,全部的、体系的规划。内容上不应只有微观的绿色建筑方针需要,还应有宏观的空间布点需要;深度上应有地块的技术需要与引导措施,以及便于后续实施的引导措施与保证措施。笔者认为一套合适的绿色建筑规划应有“生态碳链”有机四步法,经过"项目解读――方案设计――专项设计――实施保障”简单四步,将规划内容像碳分子一样有机、有序的联系在其构造链中。
第一步,项目解读。这一步作为对项目的根本理解与开始想象,包含上位规划、资本剖析及规划愿景三个首要因素。经过对总规、控规及其他相关规划的深化解读,对气候、资本、环境等自然条件进行绿色生态剖析,为下一步进行建筑技术策划供给前提条件,最终提出规划定位与理念。
第二步,方案设计。基于第一步的剖析,包含规划目标与规划布局两方面内容。联系国家十二五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方针需要,依据项目根本情况、技术经济可行性剖析,测算绿色建筑星级份额及方针,基于项目定位、用地性质与建筑功能等特征细化绿色建筑星级及其散布,断定地块绿色建筑星级特点。
第三步,专项设计。相对与第二步的规划,方针规划更深化、细化。将整体方针体系中适宜于落入地块的方针获取出来,作为建筑要点控制方针,依据地块建造量及绿色建筑星级规划对获取的要点方针进行相应分化量化,根据规划要求与二级开发地块出让需要,编制地块绿色技术图则与操控引导及奖励制度。
第四步,实施保障。第四步是帮忙绿色建筑规划得以顺畅施行的重要环节,包含技术扶引、保证措施与施行规划三个方面。依据地域特征,量体裁衣给出不一样绿色建筑星级与用地性质的相应技术措施与建造需要,继而从办理、建造、财务等方面为本规划的执行供给方针保证,最终制定切实可行的绿色建筑建造进展规划与施行过程规划,保证绿色建筑规划的展开与执行。
经过上述四步的施行,一个绿色建筑规划已经开始形成,联系项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应能满足绿色生态规划的根本需要。
三、应用案例分析
现以杭州临平新城项目为例,进一步论述“生态碳链”有机四步法在实践项目中的运用。
(一)项目解读
该项目规划面积约6.7平方公里,交通区位优越。规划倡导紧凑城市、活力城市、山水生态新城理念,以“便捷-智慧-低碳-文化-宜居”为主题,倡导金融商务、生态居住、特色商贸、旅游休闲等多种功能的复合与便捷,突出杭州-上海枢纽节点形象,创造高度集聚、功能复合的副城中心区,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山水生态新城
建设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现代居住社区。
(二)专项规划
参考国内绿色生态演示城区的申报需求及调研效果,联系生态城区本身建造现状,思考未来绿色建筑开展的前瞻性与先进性等因素,断定绿色建筑规划方针为坚持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为价值取向,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实现城市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同时在空间尺度上实现临平新城区域的协同发展与和谐共生,从而实现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高效运转。
临平新城低碳城区建设专项规划以建立低碳城区建设指标体系为规划的主要控制指标,以各地块的规划设计图则作为实施的主要落实手段,以重点区域的环境模拟优化为规划辅助技术,以低碳建设模式下的减碳量为评价指标,是将低碳规划由概念层面推进到可操作层面的一项专项规划。
预计在低碳模式下临平新城碳排放减量比例可以达到40%-45%,符合了打造低碳城市的建设目标。
(三)指标体系
依据当地特征、地块关联性、绿色建筑相关性及目标可量化的准则,分析项目生态建造目标体系、绿色建筑评价规范等,建立“宜居环境、城市设计与建筑控制、低碳交通、公共配套与社会和谐、能源资源利用和可持续性经济”等六项具有代表性的要点指标体系,同时明确指标的控制性与引导性,并落入地块进行相应规划。依据要点目标分解成果,构成地块绿色技术图则,有力地合作绿色建筑规划的建造执行,以及确保绿色建筑规划总方针的完成。
(四)保证措施
技术保证,针对住宅、公建与工业建筑不一样功能特色,拟定绿色建筑技术扶引,引导地块的绿色开发。政策保证,从组织机构、政策鼓励、渠道建造、人才机制、招商引资等八个方面编制生态城区办理措施与方针措施,确保生态城区的绿色办理机制执行。实施保证,联系国家第一批绿色生态演示城区及其他生态城区绿色建造经历,经过以下三个层面加以操控,构成生态城区“规划-招商-建造”的全过程绿色建筑完成形式。1)规划操控:将绿色目标归入控规,从规划途径进行操控;2)招商操控:将绿色目标归入土地招拍挂程序,将其作为前置条件附于土地投标条件中;3)建造操控:以土地开发方式的不一样别离进行操控,有自建土地、代建土地、批租土地等,不一样的土地类型有不一样的绿色建筑操控与操作形式。
“生态碳链”有机四步法仅仅是笔者初步构成的一套规划思路与措施,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琢磨。它不能代表规划的全部内容,各地生态城区仍需要依据实践情况,量体裁衣的进行个性化调整与弥补。
结语
总归,绿色建筑规划是执行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落实完成绿色生态城区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通过我们不断的探究与努力,才干使其愈加科学、合理、可行,使国内日益增多的绿色生态城区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朝着可施行、可操作的方向大步前行。
参考文献
[1]. 关于印发“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的通知[J]. 建筑节能,2013,05:1-4.
【关键词:】绿色建筑;内涵;设计理念; 存在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人们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都相应的有了较大的提高。在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人类的活动也给地球生态环境健康造成了诸如全球性气候变异、环境污染等不利影响,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给地球造成沉重的负担,这些都将对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正视残酷的现实,人们开始认识到, 人类自身就是自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相关。建筑物在被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要消耗甚至浪费大量的自然资源、能源,已经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力量”之一。因此,我们在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 并将其置于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上,绿色建筑这种新的建筑形式与理念就应运而生,并且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与发展。
二、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整个寿命周期中,通过最大限度地追求资源节约(主要包括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等)、生态环境保护、污染减少,来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而又高效的使用空间,它是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从概念上看,绿色建筑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它在关注建筑自身内部环境的质量的同时,又综合衡量建筑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在重视建筑物本身物理性能的同时,也综合考虑到相关社会与人文因素的影响。
三、绿色建筑的基本特征
(一)健康的人居环境。
绿色建筑是生态、环保建筑,它追求人居和谐,讲求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着力创造一个健康的人居环境。绿色建筑的设计从建设健康人居环境的角度入手,强调通过居住条件、生态环境质量、设施服务水平等硬环境的改善,来促进住区生活的舒适程度、信息交流与沟通、社会秩序软件设施等软环境的提高和改善,最终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以促进人际交往,增强社会和谐。
(二)提倡节能。
绿色建筑的理念之一就是通过尽量使用天然与再生能源(太阳能、地热、风能、生物能等),来最大限度的降低对传统能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并提倡节能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与常规建筑相比较,绿色建筑可将能耗降至70% ~75% ,最高能够降低 80% 。
(三)节约资源特征。
绿色建筑强调节能、节水、节材以及材料的循环再利用。例如,在使用建筑材料时不仅尽量减少浪费,还尽可能做到对废弃料进行回收再利用;在利用水资源时既强调节约用水,又注重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将废水、废液等进行处理后循环利用。
(四)追求环保。
绿色建筑在建造过程中采用无污染并可拆卸的材料,追求合理用地,减少土地资源浪费。绿色建筑强调从整个建造过程(包括原材料的开采、加工、建造等),建筑物的使用、直至建筑物被废弃、拆除的整个周期都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四)减排特征。
绿色建筑的特征之一就是在建造过程中尽量避免或减少向周围排放有毒害物质。要因地制宜,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严格控制建筑物在建造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放量。因此,绿色建筑通过尽量的污染物零排放,来达到人与自然可持续、和谐发展。
四、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主要有以下四项:
(一)绿色建筑在设计时追求节能。
绿色建筑在选料上应尽可能的选用可降解、能循环利用的原料,并且确保建材的无害化,严格选用没有污染与辐射的建材,同时选择科技先进的节能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原料要尽量就地选取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浪费,并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采用环境成本低的材料与设备。在施工方法选择上尽量采用可拆除和重装的方式。在技术选择上,依靠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能源自给自足率,这样一来建筑物就可以实现由高能耗向低能耗的方向逐渐转化,降低对传统能源的过度依赖。
(二)讲究生态和谐。
绿色建筑认为建筑物自身并未孤立存在,而是与周边环境交叉相连、相互融合,,即强调建筑物周边的动植物、微生物与人和建筑物之间的关系,注重研究各种物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和谐统一的关系。因此,在建造过程中,绿色建筑通过植被的丰富多样化、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化学污染的降低与消除等多种手段,来营造一个和谐共生、更好的周边环境质量。
(三)追求环保。
绿色建筑强调首先要尊重当地的文化特色、自然条件与气候变化,减少废水、废弃物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尽量改善室内环境质量,在建筑内部不使用对环境、人体有害的建筑与装修材料,努力实现环境零污染,给居住者提供一个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的生活环境,使居住者感觉舒适,身心健康。
(四)讲究因地制宜。
一是绿色建筑强调根据建造地实际情况出发,不能盲从、复制。我国的绿色建筑设计中很多设计师喜欢复制西方现成的设计,而忽视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在建设模式上存在重大差异。
二是绿色建筑的设计也注重区域特色。建筑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其他区域特点,最大限度地在建筑中利用自然采光与自然通风,采用被动式集热和制冷技术,以降低采光、通风、空调等造成的污染与能源消耗。
五、发展绿色建筑问题的几点思考
相比西方国家而言,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起步比较晚,观念和技术实践与国际标准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虽然在政策和法规、行业标准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国众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相继启动了绿色建筑技术研究,各地也出现了一些示范项目,发展势头良好,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实践经验, 许多相关的技术研究领域还是空白,并且地域发展差距大、总量规模小,目前的绿色建筑项目还主要分布在沿海经济发达区和少数大城市。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社会得到认同, 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也逐渐受到了重视,但要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仍存在很多障碍。
(一)对绿色建筑理念的理解比较局限。
一是许多地方没有把发展绿色建筑放到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没有紧迫感与主动意识,并且从政府部门到投资商、开发商和多数从业人员、物业管理人员以至广大群众均缺乏有关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和意识,因此绿色建筑的理念在建设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难以得到贯彻和执行。
二是社会对绿色建筑的内涵在认知上存在分歧与误解,绿色建筑的含义经常被简单和片面的解释。例如有人将绿色建筑看作是高科技建筑,成本高,要想在我国大面积推广就要增加大量投资,实际操作上难以实行等等。
(二)法规标准不健全。
长久以来, 我国对能源的管理偏重工业与交通节能, 对绿色建筑的发展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扶植,并且绿色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晚,存在着政策法规不完善、评价体系不健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健全完善。
目前,在法律层面上,强制利益相关者必须积极参与节约能源、水、土地与环保的法律法规比较欠缺,与之相关的奖惩措施也比较缺乏。绿色建筑设计必须充分的考虑区域气候与经济条件,我国疆域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和生活习俗都各具特色,现有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没有充分的把这些差异考虑进去,因此,就需要尽快制定建立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的绿色建筑体系与规范。
(三)激励政策发展滞后。
尽管各种绿色建筑法规、规范不断的出台、完善,但相配套的激励优惠政策发展滞后。虽然国家已经针对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大量应用出台了财政补贴政策,但还没有建立起支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的长效机制,企业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的主动性、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
要推进绿色建筑的长久发展,明确有效的激励政策必不可少。所以,当前要尽快完善各种财政税收激励政策。借鉴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政府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来刺激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通过经济补贴、减税、降息等多种方式,激励投资者与消费者选择绿色建筑,以推动绿色建筑的长远发展。
在全球能源危机问题凸显、环境污染的大背景下,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对发展低碳经济,推进建筑节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庄迎春.论绿色建筑与地源热泵系统[J].建筑学报,2004,(3):48-50.
绿色建筑并不意指简单的立体绿化,而是指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居住空间,同时又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建筑。
方案提交人:台达集团
台达集团是一家提供电源管理与散热管理解决方案的厂商,业务范畴覆盖电源及元器件、能源管理以及智能绿生活三大部分,同时也是国内较早开始关注绿色建筑的企业之一。
从2006年开始,台达集团开始建设自有绿色厂办。位于台南科学园区的台南分公司是其最早进行改造的厂办,采用了内凹遮阳、自然采光、高效率空调系统、太阳能光电系统等节能技术,厂办落成启用后获得了台湾绿建筑EEWH“黄金级”评级。根据台达集团提供的数据,2013年,该厂房比台湾传统办公大楼节能约22%。到目前为止,台达共有7座绿建筑厂办,5座对外捐赠的绿色建筑,比如台湾成功大学台达大楼、四川地震后捐建的杨家镇台达阳光小学等。
除了建造绿色厂房之外,为了推广传播绿色建筑理念,从2006年起,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赞助举办“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每一届竞赛主题不同,鼓励高校学生提出创新性的建筑设计方案,优秀获奖方案将被落实建成。此外,台达还发起“绿领建筑师培训工作坊”,培养具备绿建筑理念的人才;招募台达能源教育志愿者传播能源概念;设立台达环境奖学金,资助部分学生赴海外进行环境研究等。
方案点点看
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属于竞赛组委会单位之一,建筑师鞠晓磊告诉《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称《21CBR》)记者,目前建筑能耗约占中国社会总能耗的29%~30%,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未来十年这一数据有可能提高至33%~ 35%。
绿色建筑和普通建筑的能耗差别有多大?据鞠晓磊介绍,在中国主要包括“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几个核心维度,国家也在2006年颁布了首个版本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目前建筑能耗计量方式还不够完善,以碳排放来说,主要在建筑的建造过程、运行过程中产生,但生产、运输期间产生的碳排放就难以量化计算,差别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定,甚至可能相差60%以上。 1. 台达上海浦东研发大楼(LEED黄金级)。 2.四川杨家镇台达阳光小学。3.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右一)、台达中国区执行副总裁暨总经理廖庆龙(右二)实地参观“风土再生”实施方案中符合当地特色的夯土墙结构。
今年“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的主题是“阳光与美丽乡村”,农牧民定居青海低能耗住房项目是赛题之一,其一等奖获奖作品名为“风土再生”。此方案主要对“庄廓”(青海的特色建筑形态,由高大的土筑围墙、厚实的大门组成的四合院)进行研究与改建,包括保留并加强传统院落,增设适应农牧民的牲畜物院,取消采光不好的房间以及置入过渡空间等。
“这个方案最大的亮点在于运用了现代夯土技术,在当地土质基础上加入秸秆等纤维材料,满足墙体的保温性能,同时应用了钢结构,可以有效增加房屋稳定性。而且造价压得比较低,还采用了太阳能技术。”鞠晓磊告诉记者,绿色建筑优先从设计建造方面来解决问题,模拟的时候发现数据不能达标,再用主动方式来进行补充,比如,热水功能无法通过设计很好地满足时,再加装太阳能热水器。
谈及绿色建筑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的难处,鞠晓磊认为,如何通过技术来保证节能效果需要花较多心思,有时设计不能实现满意的效果,但又要兼顾主动式装置的经济成本。此外,因绿色建筑的工艺与传统工艺有别,施工工人对图纸的理解有偏差,会对最终效果造成影响。
除了新建绿色建筑之外,台达集团也对现有的自有厂办进行节能改造。台达中国区执行副总裁暨总经理廖庆龙表示,建筑需要从最初的设计阶段就全面考虑能耗问题,如果对现有建筑进行改造,因为其建筑结构难以改动,会有很多限制。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中国区副代表陈奕祥补充说:“改造现有厂办仍然要保证施工期间员工能正常办公,通常是在电梯系统、玻璃、照明系统等方面着手,这些投入带来的节能效果非常明显,总体来说,台达12栋经过认证的绿色建筑在2014年就节省了1300万度电。”
在这种形势下,绿色建筑应运而生,绿色建筑对建筑行业和地产行业而言是个崭新的概念。所谓“绿色建筑”,并不是指字面意义上的立体绿化、花园或绿色的建筑,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在满足人们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与自然资源,不对环境和生态平衡产生破坏,且在不会危害人类健康的条件下建造的建筑。绿色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节约资源(如节约能源、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建材等)、保护环境及减少污染,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以“绿色建筑”又常被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2、绿色建筑的特点
安全舒适性是指绿色建筑在选址上应注意避免周边洪涝灾害、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威胁,建筑场地应远离电磁辐射污染源和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选择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应符合环保标准,不危害人体健康。同时绿色建筑在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不应只关注建筑本身,还应重视建筑周围人文环境、视觉环境及景观环境的建设,将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增进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和力,实现人与建筑、自然的和谐共处。绿色建筑的先进性是指采用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建造智能化大楼,将建筑的“智能”和“绿色”融为一体。
3、我国绿色建筑的现状
随着全社会对建筑舒适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建筑也越来越多地吸引着开发商和设计师的目光。虽然从前文叙述中可以看出绿色建筑具有显而易见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效益,但这毕竟是针对长远效益来说的。而实际上绿色建筑前期投入较大,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回收成本,这些缺点降低了很多投资者的积极性。同时由于绿色建筑识别技术尚不完善,致使很多人对绿色建筑的概念存在误解,以为绿色建筑就是先进的、智能的、高成本的建筑,如此盲目的追求“高、精、尖”的建筑,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
绿色建筑的节能节材设计,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重大,并呈逐渐上升趋势。若不解决建筑耗能高的缺点,绿色建筑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必须做好建筑的节能节材设计。绿色能源的利用,绿色建筑应优先考虑使用无污染、可再生,取材范围广的清洁能源。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分布广泛,而且几乎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是绿色建筑能源的最佳选择。若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不仅可以减少能耗,降低污染物排放,从而保护环境,还能避免过度开发不可再生能源。通过采取建筑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土壤蓄热蓄冷等措施都能有效地减少建筑制冷、采暖和照明的能耗量。绿色建材的选用,传统建材工业的生产加工过程需要消费大量资源能源,并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这一现象是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悖的,所以建筑的“绿色”程度很大程度上是由选用的建筑材料决定的。绿色建筑对建材行业的要求就是要大力推进建材生产和加工的绿色化进程,即所谓的“绿色建材”。应选择高效经济的建筑结构和材料,如用钢结构,高强预应力混凝土体系,尽量减少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和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产生污染的材料,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尽量采用可循环、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优先采用高性能绿色建筑材料,如利用工业废渣研制出来的高性能水泥便是一项性能优良的备选材料。绿色建筑的节水设计首先表现在应该大力倡导使用节水型器具;除此之外还可采取以下措施:设置合理、完善的室内给水系统;合理利用市政管网余压;按照使用用途分别设置水表,并提高水表计量的准确;合理设计热水和开水供应系统;设置分质供水系统,开发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传统水;园林绿地节水灌溉设施等。
5、结束语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房屋设计;应用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设计模式和设计思维,它可以给人们提供健康的生活居住环境,同时也实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周围的环境,并较少能源的消耗。而在我国,由于原材料、土地、能源资源存在短缺的情况,而且在实际中对这些能源的利用率还比较低,因此有必要坚持推广绿色环保发展观,发展绿色建筑无疑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可以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实现节能环保。因此,对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绿色建筑概念及特征
绿色建筑中的“绿色”,指的不是通常意义的绿化,而是一种概念和象征,是指在建筑可以满足居民使用需求的前提下,不会破坏生态环境的基本平衡,而且对人体健康无害。
(一)绿色建筑概念
所谓的绿色建筑指的是在建筑全寿命周期里,尽可能最大地节约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减少污染,给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高效的空间,和自然和谐共存的建筑。绿色建筑对环境没有破坏性,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不会影响生态平衡。
(二)绿色建筑特征
与传统的建筑相比较,绿色建筑本身的耗能大大减少了。绿色建筑遵循当地的自然、人文和气候,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所以在建筑时没有明确的规则、模式。绿色建筑对自然进行充分地利用,比如阳光、空气、绿地,有效地联通内部和外部,布局十分开放,这跟传统封建式建筑布局是有很大差别的。在建设绿色建筑过程之中要时刻注重环保。
1.节约环保。节约环保指的是人们在建造、使用建筑的时候,尽可能地节省资源利用,保护周围环境,呵护生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把由于人类对建筑建造与使用活动造成的对环境和资源的负荷与影响减到最小程度和生态再创造能力的范围内。
2.健康舒适。建立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是人们建造、使用建筑的基本要求。要给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空间。
3.自然和谐。自然和谐就是人们在建造、使用建筑的过程里,爱护、亲近所处的自然环境,使人、自然、建筑三者和谐共存。只有如此才可以兼顾协调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可以实现人类社会、生态环境、国民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二、传统房屋设计的弊端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经济收入水平也在不断增长,工业企业的规划和发展也朝多样性、多元化、多方向进行。但目前我国的房屋建筑设计方案中仍然不能满足工业建筑设计的要求,存在着以下几点较为突出的问题:
1.房屋的质量问题
质量的问题是建筑设计中的第一大问题,工业建筑或者房屋建设的设计阶段就要进行合理的评估和考量,为建筑物的质量做保证。传统的房屋设计,仅仅是为了居民用户满足居住的空间,没有太多的关注设计方案存在的质量问题,这就为日后施工过程中的重建和返工埋下了伏笔,不但会提高建筑房屋的成本,而且也会加重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2.房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一直在提倡节能减排理念,当然也要求房屋建筑朝着节能的方向发展,以促进整个房屋产业的优化改造。在房屋的建筑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污染问题,且这些问题有的对环境产生了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设计人员没有充分考虑到绿色建筑理念的应用,对建筑的防污处理也不是很合理,效果不理想,这就给生态环境加重了负担,影响了建筑物周围人们的生活质量。
3.房屋建造的成本问题
任何一个企业要想获得盈利,都得关注成本问题,房屋的建筑也是一样,而且房建项目需要注入大量的资金,如果对成本不进行管控,就会血本无归,影响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房屋建筑设计阶段就关系到了成本耗资的问题,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对成本控制的意识要足够强,对整个项目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全盘考量,才能把资金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然而,目前有很多的设计师对材料分配不合理,对房屋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工程的返工和返修,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三、在房屋设计中绿色设计理念的体现
正因为时代对房屋设计的要求,根据房建中的问题将绿色的设计理念导入房屋设计之中,给整体建筑发挥其良好性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这一理念在房屋设计中的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改造房屋设计工艺
在绿色设计理念的指引下,设计方要优化改进房屋建筑的建造工艺,这样不仅可以确保后期建设与建筑设计要求相符,还可以提升建筑的现代气息。其中最常见到的改造手段是简化工艺,即确保建筑设计质量前提下,调整那些比较粗陋的工艺,使房屋建设可以与节能降耗的要求相符合,与此同时还可以在短期之内完成预定工作量。
(二)改良房屋建设所使用的原料
只有对房屋建设使用原料进行不断地更新,才能与建筑业对环保的要求相符合,使用、普及大量绿色材料,实现了建筑节能,也体现出现代建筑的特点、风格。在房建时改造混凝土材料,除满足基本建设需求,设计人员还添加了绿色设计,让它们成本更低、材质更好、性能更强。
(三)在房屋设计中安装除污系统
在房屋设计中除了要进行环保节能设计以外,还应安设除污系统,结合居民使用实际情况和出现的污染问题,安装专业除污控制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和污水正常排放。有时房屋建设也会用在工业方面,这就需要安装专业的给排水系统和排烟系统,确保生产过程里空气和水质量良好,及时地处理、净化,避免产生严重的污染。
(四)设计的时候优化结构
从目前的房建来看,建筑的结构主要有单层建筑与多层建筑两种,如果引入绿色设计的理念,能全面优化每种形式的建筑,既确保满足建筑性能需求,同时还能升级整体结构形式。特别是居民住宅,设计者更要重视结构空间使用,把层高调节到合适的高度,不要影响居民视线和居住舒适度,还要在规定范围高度上合理设置房屋层数,降低结构的承载,强化结构构件,加强房屋抗震能力和抗病害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发展绿色节能建筑不仅可以提高建筑居住环境的舒适度,而且还可以极大地节省能源和其它资源,并且在实际中还可以保护环境。因此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下发展绿色建筑,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可以促进我国绿色环保意识发展,促进建筑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华东.关于绿色建筑设计的初探[J].安徽新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2009
摘 要 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环境的快速恶化和能源的进一步枯竭,全球环境问题的治理势在必行!建筑业作为资源与能源消耗的重要产业,建筑中的节能减排,备受社会关注,而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其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城镇化建设道路上的必然选择。但由于绿色建筑的特殊性,其建造比普通建筑具有更大的风险,而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对项目的风险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在绿色建筑的大课题之下,着重针对国外施工企业在中国的跨国项目中的风险评估进行探讨研究。在阐述绿色建筑与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以及对比了国内外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发展态势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综述、专家商磋和数学建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评估对企业影响较大的重要风险因素。希望能激发更多对相关课题和领域的探索,又能够为跨国项目中的企业提供一些风险评估的相关参考。
关键词 国外施工企业 绿色建筑 风险评估 层次分析法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全球城市化发展的高速进程下,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全球性影响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开始关注自身的生存环境状况,并进行深刻反思: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能源为特征的粗放式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忽视自然资源的限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高速的经济发展,遭到众多的质疑?在此背景下,“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等论点被相继提出。
中国能源整体消费状况显示,建筑业、工业、交通三大高能耗领域占碳排放总量的90%以上。其中建筑业几乎占到50%,远高于运输业和工业领域。据住建部预测,受我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影响,2005到2020年的15年间,中国的城市建筑新增面积将达到150-200亿m2。[1]基于建筑业高能耗、高排放的特点,以及当前建筑业的发展前景,建造、推广绿色建筑成为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的必然要求。它能够缓解建筑业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矛盾,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纷纷登陆中国,带来成功的建造经验,促进绿色建筑领域的管理机制和体系完善,进一步增强和推动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依据我国的国情,必须对绿色建筑项目进行正确评估,当然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会遇到种种未能及时预见的阻碍,影响绿色建筑项目的顺利建造。本文意在对比国内外的绿色建筑发展情况,对国外企业在中国的绿色建筑项目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提出一些看法建议,督促施工企业能够对中国的绿色建筑有更加准确的风险评估,并尽快转换角色,投入到中国城市建设的浪潮之中。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1.绿色建筑的相关研究。
国外对绿色建筑领域的探索和研究起步较早,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了“生态建筑学”的新理念;1969年美国风景建筑师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一书,提出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应协调发展并探索了建造生态建筑的有效途径与设计方案,它标志着生态建筑理论的确立。
上世纪90年代之后,绿色建筑理论研究开始走入正轨。1993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18次大会发表《芝加哥宣言》,号召全世界建筑师把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列入建筑师职业及其责任的核心内容;1999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的《北京》,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工程师在新世纪中的工作准则。[2]目前,国外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成本节约、技术科研、市场推广等诸多方面。
我国对绿色建筑的研究起步较晚,绿色建筑的概念于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引入我国。1996年,我国在“九五”发展计划中正式将“绿色建筑体系”作为重点研究;建设部于2001年正式启动关于绿色建筑的研究;2002年底,国家科技部立项,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对绿色奥运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进行研究,推出《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GOBAS(Green Olympic Building Assessment System)》;2004年设立的“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标志着我国真正地进入绿色建筑的推广阶段。
2006年3月,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同年10月,建设部和科技部共同颁布《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此后,相继出台一系列规范,逐步完善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
目前,国内对绿色建筑的研究还停留在绿色建筑的内涵、相关政策和评价标准等问题上,相对于国外的研究方向,国内的绿色建筑研究还有相当多的领域有待进一步的探索与完善。
2.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
国外关于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由美国学者布莱克及蒙顿率先建立一个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的包括互相不信任的行为、员工间的冲突行为等各种可能引起风险的行为进行研究。“风险管理”一词是在美国学者格拉尔的调查报告《风险管理,成本控制的新阶段》(1952年)中被首次提出。1955至1964年间,现代学术性和职业化的风险管理正式诞生,风险管理也逐渐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1984年,Tyebjee & Brun率先在定性阐述评价准则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和因素分析法得出美国第一个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模型。此后,许多学者通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为建设项目成功识别、规避许多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不安风险因素。
在风险管理方面,我国研究起步依然较国际晚,对于风险问题的研究是始于风险决策。80年代初,周士富教授首次在论文中提出使用“风险”一词。1987年,清华大学郭仲伟教授的《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风险管理研究的开始,其理论体系的确立,为后续学者、专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风险管理日趋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和研究。
二、绿色建筑风险管理概念
(一)绿色建筑
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内涵。
《大且绿――走向21世纪的可持续性建筑》一书,将绿色建筑定义为:通过节约资源和关注使用者的健康,把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的建筑,其特点是有舒适和优美的环境。[3]我国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则明确定义绿色建筑: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4]
“绿色”概念即3R 概念:①减少环境污染(Reducing environment pollution);②减少资源消耗(Reducing resource use);③减少能源消耗(Reducing energy source use)。绿色建筑区别于普通建筑的内涵,即保证建筑物的性能、质量、寿命、成本,兼顾建筑物本身的坚固、实用、美观要求的同时,又要求建筑物本身及其建造过程具有高资源利用率、低能耗、污染少等特点。这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建筑领域内的延伸,综合考虑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绿色建筑的基础思想是以人为本,极力提倡人、自然、建筑三者的和谐发展,为人们创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
2.绿色建筑的特点。
绿色建筑的概念贯穿全寿命周期,具有周期长、成本高、阶段工作复杂等特点。区别于一般建筑主要在施工以及使用阶段需考虑其社会影响,绿色建筑从项目的决策、规划设计,到施工、运营,再到项目的回收利用,这整个寿命周期都与人类、自然和社会有密切关系,不可避免地在建造中应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绿色建筑的建造对绿色技术有较大依赖,必须有先进的绿色技术提供支撑,其最终的效益良莠不齐,也由权威的评价体系进行鉴定检验,区别于普通的建筑项目建造。可引入绿色专项咨询机构,由绿色专项咨询工程师负责绿色目标方面的监理实施。
绿色建筑收益主要来源于建筑后期使用中的成本节约,以及不可估量的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伯克利实验室的研究表明绿色设计可带来的财政收益――节省能源、促进就业以及国内生产力增益――在建筑物的有效生命期内(50年)大概每年每平方英尺可节省50至70美元,这将是兴建绿色建筑所需额外费用的10倍。[5]随着科技的进步,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正与普通建筑逐步拉近,绿色建筑的未来价值潜力无限。
(二)风险
风险是指发生某种损失的不确定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可能存在的经济损失种类不确定;二是这种损失是否存在是不确定的。
风险具有客观性、突发性、多变性和无形性等,总是客观存在于工程项目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其不确定性给风险的防范增加多重难度。风险一旦发生,所造成的损失又是事先难以准确估量的,不可轻易忽视。加之,绿色建筑在理论及其应用实践上,未形成成熟的建造体系。全生命周期来看,从前期的规划决策到最终的资源回收,环节越多,不可控因素也就越复杂,其风险相对普通建筑要大得多、难的多,风险识别评估环节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风险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和破坏,努力防范、减少、转移和分散风险,最终实现消除或减少风险的存在,顺利实现工程项目的目标。美国系统工程研究所把风险管理的过程主要分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计划、风险跟踪、风险控制、风险管理沟通。本文着重风险的分析评估方法。项目风险评价的方法一般分为定性、定量分析,较为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决策树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蒙特卡罗模拟法等等。
三、绿色建筑行业概况
(一)国外绿色建筑行业发展
自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发生以后,各国纷纷开始重视推动降低能源消耗的决策。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过程中,各国普遍采取的措施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制定节能的法律法规、制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推行经济激励政策。列举美、英、日三国关于发展绿色建筑的普遍做法。
1.美国。
美国大部分州目前执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能源与环境设计先导(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由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SGBC)建立并推广至今。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建筑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LEED是目前被认为是最完善、最有影响力的评估标准。LEED强调建筑在整体、综合性能方面达到建筑的绿色化要求,很少设置硬性指标,各指标间可通过调整形成相互补充,它考虑各地的实际差异。[6]其评估体系大框架由五大方面构成:可持续建筑场址、水资源利用、建筑节能与大气、资源与材料、室内空气质量;将通过评估的建筑分为铂金级、金级、银级和认证级四个认证等级。由于采用的是第三方认证机制,增加了这一体系的信誉度和权威性。
美国除出台相关强制性的法律以外,也强调自愿性的项目。比如,美国在1998年启动的“能源之星”项目,激励节约能源方面做出的贡献。它作为一种节能的认证标识,包括建筑物的节能和运行管理两个方面。“能源之星”解决了消费者与开发商间的信息不对等,帮助消费者更好地认识绿色建筑。
2.英国。
英国作为较早发展绿色建筑的国家之一,其推广手段是以强制性为主。《建筑研究组织环境评价法(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作为全球首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由英国建筑研究中心(BRE)于1990年提出。BREEAM采取“因地制宜、平衡效益”的核心理念,它是全球唯一兼具“国际化”和“本地化”特色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6]BREEAM涉及9个方面的内容:管理、健康和舒适、能源、交通、水、材料、土地利用含生态、垃圾、污染,由至少要有两位注册评估师对绿色建筑项目出具评估报告,并根据总体综合打分和评级(通过、良好、优秀、优异或杰出)。
3.日本。
2002年,日本国内由政府、企业和学者联合成立的“建筑物综合环境评价研究委员会”,创建亚洲第一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估体系(CASBEE,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for Building Enviromental Efficiency)》。改评价体系以各种用途、规模的建筑物作为评价对象,试图评价建筑物在限定的环境性能下,通过措施降低环境负荷的效果。分为“建筑环境性能、质量”与“建筑环境负荷的减少”两个主要部分,采用5分评价制,满足最低要求评为1分,达到一般水平评为3分。
与“能源之星”相类似的,日本政府施行了环保积分政策。两者都是自愿性政策,不同之处在于:“能源之星”是针对节能产品与建筑的标识,而住宅环保积分是在民众修建改造环保住宅时获得,积分可用于兑换购买券,是一项激励民众消费的政策。
(二)国内绿色建筑行业发展
国内目前并没有形成像LEED这样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绿色建筑评估主要依据的是建设部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该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包括以下六大指标: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其中具体指标由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三部分构成,将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是我国学者首次提出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这套体系对绿色建筑进行全程监督管理,涉及项目招标、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行管理等环节,并分别从环境、能源、水资源、材料、室内环境等方面进行详细评估。但这一体系仅针对奥运建筑进行评估,还不能推广至所有类型绿色建筑。
实际的运行中对法律标准解读因人而异,名为达标的绿色建筑实则不能完全达到绿色节能减排效益的建筑难免存在。绿色建筑不能够准确评估,缺少政策保障,在极大程度上增加了项目建设的风险。除此之外,有关政府和部门还未出台一些对开发商和消费者行之有效的激励政策。
(三)国内外行情对比
国内绿色建筑发展仍处在一个摸索前进的阶段,目前实行的法律法规从数量、涵盖范围看急缺广度,且完整性、系统性看更缺深度。这一国情给中国绿色建筑建造项目的实施带来不可忽视的风险,对于刚刚进军中国市场的外国企业来说,还不能够掌握中国的市场,一时难以实现由原本外国建造背景下的认知向中国市场大环境下的绿色建筑行情认识的大转弯。
由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尚未被提出,目前国内绿色建筑认证仍较多的采用美国的LEED认证体系。虽然国内绿色建筑起步较晚,但年均的认证建筑增长数量还是不容小觑的。据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4月,中国大陆通过美国认证注册的项目总数已达到个1638个,累计9622万平方米,去年增长数在除美国的海外国家之中位列第二。[7]
中国大陆与其他国家地区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绿色建筑市场蕴含的巨大潜力,而这一庞大的市场将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促使世界各国的优秀绿色建筑建造企业来中国进行投资建设。再看时间上的纵向发展,近十多年中,中国大陆地区绿色建筑注册认证数呈现指数级增长的态势。绿色建筑在中国的行情不仅仅是前景展现,关键论证了其续航力十足。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扩大,在接下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有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吸引到这一领域中来。
四、绿色建筑项目风险清单
绿色建筑除了一般项目所具有的普通风险因素以外,还有着特殊的绿色风险因素。本文主要是针对国外施工企业承包商的角度,探讨绿色建筑项目相关的风险因素评估方法。
(一)项目建设阶段风险因素
提出影响承包商在绿色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重要风险。根据本文关于绿色建筑以及风险管理相关概念的阐述,以及对于国内外绿色建筑行业概况对比,针对国外施工企业的特殊条件,对一些可能被忽略的重要因素进行强调。
本文将着重分析承包商的风险与外部风险,按风险内容分成:政治法律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万欣、秦旋在其《基于实证研究的绿色建筑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8]一文中通过专家访谈,识别出影响我国绿色建筑项目的62项风险因素构建风险清单。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手段得出风险重要性排名前15的关键因素。文中与承包商有关重要风险如:承包商管理能力差、缺乏有绿色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法律、法规不完善等等,不仅适用于普通绿色建筑项目中的承包商,也同样适用于外国的施工企业。这些因素与两者分别的关联性差异也不尽相同,将被纳入清单之中。
诸如“缺乏与设计单位沟通、配合”风险,虽对普通企业的影响不大,但国外施工企业的施工模式、管理模式不同于国内的企业,不能和各相关方顺利沟通、配合,将可能对绿色建筑的项目建设带来极大的负面风险。综合考虑将其纳入到风险清单。
绿色建筑具有周期长、成本高、阶段工作复杂等特点,对企业自身的资金储备与周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资金风险”列风险清单之中。同时增加“绿色建筑专项咨询工程师”相关的风险等未涉及的风险因素。
自然风险的适用范围较广,包括绿色建筑项目与其他的普通建筑项目。因此,这类风险在本文中将不予讨论,突出针对外企与绿色建筑项目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为主。
(二)项目风险清单的制定
提出风险清单,将以此进行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估。本文综合三种类型共13个风险因素建立评价模型。三大类型为:管理技术风险因素、政策法律风险因素和经济市场风险因素。
管理技术风险包含有7个风险因素:绿色施工技术和现场管理能力有限、成本估计偏差、工期风险、安全风险、缺少绿色建筑专项咨询工程师等经验人员、对业主的绿色要求理解偏差、与设计单位/分包商/监理单位协调不到位。
政策法律风险包含3个风险因素:法律法规不完善、政策变化、缺乏绿色建筑保障制度。
经济市场风险包含3个风险因素:外汇风险、企业资金风险、建材、设备价格风险。
五、绿色建筑开发项目的风险评价模型
(一)层次分析法概述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最早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提出的。先后被应用于多方面研究领域,成为现今重要的决策分析方法之一。层次分析法将与决策有较大关联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具体层次,属于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一种决策方法,广泛运用于多目标、多准则、多要素、多层次的非结构化的复杂决策的问题。
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层次分析法把研究问题所含的要素进行分组,每一组为一个层次,按照:最高层(目标层)、若干中间层(准则层)、最低层(措施层)的次序排列起来。
最关键的步骤是构造判断矩阵,即针对上一层次中的某元素而言,评定该层次中各有关元素相对重要性程度的判断,矩阵形式为:
根据“1~9比率标度方法”(如表5-1),对各个元素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赋值,完善判断矩阵。一般而言,表中赋值是根据数据资料、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认识,三者加以平衡后给出的。
表5-1 判断矩阵标度及其含义
标度 含义
1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3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因素稍微重要
5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因素明显重要
7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因素强烈重要
9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因素极端重要
2、4、6、8 上述两相邻判断的中值,如2属于同样重要和稍微重要之间
倒数 因素i与j比较判为bij,则因素j比i比较判为bji=1/bij
层次单排序可归结为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和特征根问题,即对判断矩阵Ak,计算满足
(5.1)
的特征向量和特征根。
(5.2)
层次单排序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本层次与上层次中的某元素有联系的各元素重要性次序的权重值。这一求解过程可借助YAAHP软件进行辅助计算以减少计算量。
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检查各因素的权重之间是否存在矛盾:
(1)由上述求得的特征根求CI:
(5.3)
在上述(5.3)式中,当CI=0时,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反之,CI愈大,就表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就越差。
(2)引入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对于1~9阶判断矩阵,RI值见表5-2。
表5-2 矩阵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
阶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RI 0 0 0.58 0.9 1.12 1.24 1.32 1.41 1.45 1.49 1.52 1.54 1.56 1.58 1.59
(3)当阶数大于2时,求随机一致性比率CR,当
(5.4)
则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需调整判断矩阵。
最后进行多层次的排序,利用同一层次中所有层次单排序的结果,计算出针对上一层次而言的本层次所有元素的重要性权重值。
传统的层次分析法中,还有层次总排序,是针对具体的方案层而言的,即判断各方案在这些措施层面下的效益总和,从而进一步进行方案的优选决策。本次的模型构建,没有涉及具体的方案选择,故不需要用到层次总排序,具体的排序方法不再赘述。
(二)绿色建筑项目风险评价模型
1.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并构造判断矩阵。
以评估国外施工企业在中国绿色建筑项目风险为决策目标,前文列出的风险因素清单建立准则层与措施层。层次结构模型如图5.1。
图5.1 层次结构模型示意图
分别对三个准则层要素建立判断矩阵。
2.专家确定风险因素相对重要程度标度。
考虑到问卷调查法的调查结果具有较好的普遍性,对于调查对象的身份及其权威性难以把控。为避免各种偏差数据影响到最终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故在此处改用专家的方式,缩小调查对象人群分布,提高权威性。
通过对数位专家的,综合多方意见,获得影响绿色建筑各风险因素相对重要程度的标度,如表5-3、表5-4、表5-5和表5-6。
表5-3 措施层风险因素相对重要程度标度表1
管理技术类 技术管理 成本 工期 安全 经验人员 业主要求 单位协调
技术管理 1 4 9 8 3 5 7
成本 1/4 1 6 5 1/3 2 3
工期 1/9 1/6 1 1/2 1/8 1/6 1/4
安全 1/8 1/5 2 1 1/7 1/5 1/3
经验人员 1/3 3 8 7 1 4 5
业主要求 1/5 1/2 6 5 1/4 1 3
单位协调 1/7 1/3 4 3 1/5 1/3 1
表5-4 措施层风险因素相对重要程度标度表2
政策法律类 法律法规 政策变化 保障制度
法律法规 1 3 7
政策变化 1/3 1 5
保障制度 1/7 1/5 1
表5-5 措施层风险因素相对重要程度标度表3
经济市场类 外汇 资金 建材设备
外汇 1 1/5 4
资金 5 1 8
建材设备 1/4 1/8 1
表5-6 准则层要素相对重要程度标度表
管理与技术风险 政策与法律风险 经济与市场风险
管理与技术风险 1 7 6
政策与法律风险 1/7 1 1/2
经济与市场风险 1/6 2 1
3.层次单排序。
(1)计算表5-3的特征向量和特征根,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特征向量 (5.5)
特征根 (5.6)
(5.7)
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即管理技术类风险下各因素的权重为:
风险因素 技术管理 成本 工期 安全 经验人员 业主要求 单位协调
权重 0.401 0.135 0.022 0.031 0.250 0.103 0.058
(2)计算表5-4的特征向量和特征根,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特征向量 (5.8)
特征根 (5.9)
(5.10)
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即管理技术类风险下各因素的权重为:
风险因素 法律法规 政策变化 保障制度
权重 0.649 0.279 0.072
(3)计算表5-5的特征向量和特征根,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特征向量 (5.11)
特征根 (5.12)
(5.13)
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即经济市场类风险下各因素的权重为:
风险因素 外汇 资金 建材设备
权重 0.199 0.733 0.068
(4)计算表5-6的特征向量和特征根,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特征向量 (5.14)
特征根 (5.15)
(5.16)
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即准则层各因素的权重为:
风险要素 管理与技术风险 政策与法律风险 经济与市场风险
权重 0.758 0.091 0.151
4.多层次排序。
综合准则层与措施层的权重,进行多层次间的排序,计算最终权重,获得总风险排名如表5-7。
表5-7 风险因素总排名
名次 风险因素 分类 权重 名次 风险因素 分类 权重
1 技术管理 管理技术 0.304 2 经验人员 管理技术 0.190
3 资金 经济市场 0.111 4 成本 管理技术 0.103
5 业主要求 管理技术 0.078 6 法律法规 政策法律 0.059
7 单位协调 管理技术 0.044 8 外汇 经济市场 0.030
9 政策变化 政策法律 0.025 10 安全 管理技术 0.023
11 工期 管理技术 0.017 12 建材设备 经济市场 0.010
13 保障制度 政策法律 0.007
由表5-7可知,企业自身“绿色施工技术和现场管理能力有限”、“缺少绿色建筑专项咨询工程师等经验人员”、及“资金风险”三个风险因素分别位列风险因素排名的前三位。政策法律方面,“法律法规不完善”这一风险排在第六位。由此可见,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技术与经验人员对绿色建筑项目的影响较大,如建材、设备价格和保障制度这类外部因素则相对影响较小。因而,国外企业在中国绿色建筑项目中应更多地重视绿色施工技术方面的风险,及时制定规避风险的相关措施。
六、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
一般项目的风险管理应对措施主要有:风险规避、风险防范、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四种方法,而这些方法同样适用于绿色建筑项目的风险管理。
(一)管理技术风险的对策建议
企业在管理与技术上的风险是众多风险之中相对重要的风险类型。对这一类型的风险防范要求企业应重视与绿色建筑相关经验人员的聘用和专业培养,提升企业整体业务水平。或是可以采用风险转移的方式,在具体的绿色建筑项目中,与有资质的绿色建筑专项咨询公司协作,指导项目中与绿色施工技术相关的建造工艺。企业还应注意对工程质量的标准、工程款结算的方式和时间、工程量清单等的核实进度,对施工成本应进行详细认真的核算,避免陷于被动。
(二)政策法律风险的对策建议
外国企业刚接触中国绿色建筑项目时,就应对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政策、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总体上把握。在合同签订与管理过程中,应注意核实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绿色建筑项目建设周期较长,企业应关注政府政策决策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三)经济市场风险的对策建议
由于工程项目风险中存在着不少不可控风险,可通过合理利用一些金融工具,即通过增加承担项目风险的相关利益人,实现降低工程项目中单位个体风险的目的来分解风险、降低风险;在资金储备等方面,应充分考虑各种市场价格等因素的波动,提前预留出必要备用的资金,从容应对突如其来的风险与损失。
七、结论
1.通过对绿色建筑发展的研究背景及意义,说明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性和研究的必要性。针对国内外绿色建筑发展与行情的对比,总结出我国绿色建筑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与研究。
2.结合绿色建筑特色,通过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将影响国外施工企业在中国绿色建筑项目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层次的权重赋值,计算其最终权重,得出影响外国企业在中国绿色建筑项目中的三项关键影响因素:“绿色施工技术和现场管理能力有限”、“缺少绿色建筑专项咨询工程师等经验人员”和“企业资金风险”。
3.在风险因素评估的基础上,对风险的防范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希望企业在绿色建筑项目中重视风险的规避,保障绿色建筑项目的顺利建造。
参考文献:
[1] 世界银行.2009世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概况[N].中国建设报,2006.3.29(1).
[3] 戴维・纪森著.大且绿(走向21世纪的可持续性建筑).林耕,刘宪,姚小琴译.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5.
[4] 建设部.GB/T 50378-2006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 美国重推绿色建筑.中国房地产报,2006.11.30.
[6] 谢福泉,黄丽华.国外绿色建筑发展经验及启示[J].绿色科技,2013.1:261-263.
[7] Jacob Kriss. 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Releases Ranking of Top 10 Countries for LEED Outside the U.S.[EB/OL]. USGBC:1 May 2014.
关键词:低碳环保概念;建筑设计;现状与优势;设计策略
1.引言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所考虑的是如何能降低环境污染状况,做到可持续性发展。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低碳环保的提出得到了许多国家的认同,也正慢慢地向每个行业普及。在建筑行业中,我们所关注的重点在于建造时所造成的污染状况以及对资源的利用情况,为了做到可持续性发展和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环保,我们应将低碳概念植入到建筑设计中。
2.有关建筑领域中低碳环保概念的阐释
随着建筑行业不断的繁荣和发展,追求一种新的建筑理念成为了建筑业内人士探索的主要目标。如何在这高度繁荣的经济体制下,摸索出一条高环保、低消耗的路子,这需相关的研究人员不断地进行摸索。而此时,低碳环保式建筑理念的提出,为建筑行业带来了福音,并且很快获得了业内人士的欢迎和采纳。这项理念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出发,不但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包括可再生和非可再生能源),对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加强了人们重视能源的意识。如今的这个时代是一个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将低碳环保这一理念运用到建筑行业当中才是最明智的举措,它所获取的效益不一定是最高的,但却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大众意愿的最有效形式。
3.对当前低碳环保式建筑的现状及优势的分析
3.1当前低碳环保式建筑的现状
(1)对低碳环保理念的认识不到位。目前,虽然人们对宣传环保、发展低碳经济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初步上接受了低碳式建筑的设计理念,但对它的认识还不到位,理解得还不够彻底和全面。主要表现在部分建筑设计师往往只在表面添加一些环保色彩的设计,较少考虑长远的影响,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够强烈等等。
(2)处理低碳技术的水平还比较低。我国在经济的发展方面,主要还是以高耗能为主,对石油等能源的依赖性还比较大,尽管出现了一些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但毕竟占少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总体上还较为落后,所以在进行低碳技术的处理时水平比较低,主要表现在科技创新与技术创新方面的能力还不够强。
(3)计划建筑的资金较匮乏。低碳理念上的建筑是一种高新的科技产业,这不同于传统建筑业。它具有需投入高额资金,承担的市场风险较大,且回报的周期较长等特点,这些都使得有关企业很难筹集到融资。
3.2有关低碳节能建筑设计优势的分析
(1)设计采用低碳环保的建筑明显降低了能量的消耗。经调查研究表明,一般的建筑物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能够消耗大量的能源,还会产生许多的污染物;而采用低碳环保的方式建造建筑物能够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如有关数据显示,低碳环保型建筑能够将一般的建筑物所消耗的能源降低70%左右。由此看来,采用这种模式来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是对大自然资源的一种节省。
(2)低碳环保型建筑能够很好地再现新型建筑之美。与传统的建筑有所不同,传统建筑在设计及建造过程中强调的是商品化的生产技术;而现代的低碳节能型建筑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融入了当地文化及风气,讲求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出一种含有当地风格的新型建筑之美。
4.建筑设计中低碳环保的设计策略
4.1从建筑环境角度考虑建筑低碳设计
运用低碳环保的理念而建成的一所建筑,究竟是否满足这项理念的标准和要求,我们只需要观察其建成后周围的环境状况,这就有别于传统的建筑。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环境因素通常不会是设计工作者们所考虑的重点对象,而在现代新型建筑中,除了完成其自身的建造外,还要考虑到是否与大自然相和谐。具体表现在它对大自然环境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反过来还与大自然相辅相成、和谐共处,成为彼此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除了考虑自然环境之外,建筑设计师也在考虑创造出一种与其所建造的环境相独立,但又不凌驾于自然环境之上的标志性建筑。依据地形的相对优势从而减少工程量,有效地利用风向和光线的作用来减少在使用建筑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4.2从建筑形体角度考虑建筑低碳设计
如果将建筑物的形体设计得充分、合理,不但能减少建造时所要消耗的材料和能源,而且还有利于空气的自然流通,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环保。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环境,所要建造的层数及体形也会不同,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它们在具体施工中对低碳概念的影响,尽量设计符合地形环境的建筑物形态。
4.3从建筑选材角度考虑建筑低碳设计
从建筑材料的使用来看,如果使用不妥当,将会对建筑的使用和维护等造成许多隐患,而且建筑材料是否合格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心健康,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建筑材料更是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例如不合格的油漆中会挥发有害物质甲醛等。因此,在选用建筑材料时尽量多选择可再利用的绿色建材,避免使用一些能源消耗高、污染指数大的材料,以减少空气中CO?的排放量,同时,在应用新材料时候还要兼顾保持原材料的地域性、生态性等特点,例如对选用的一些木材要尽量地保留其色泽性与纹理性特色等等。
4.4从水体利用角度考虑建筑低碳设计
就目前水资源状况而言,全球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应更加地重视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缓解问题的进一步恶化。所以对于建筑设计人员来说,在进行设计工作时,要注重将节约用水的观念与设计概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设计出一套完整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例如,在设计时应考虑对水采取分类使用的方法,加强对水体的处理工作,合理地分配其在绿化景观方面的灌溉状况,以减少城市的耗水量与废水的排放量,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要充分将水体的循环、蒸发、吸收等作用应用于室外铺装,以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利用一些非传统的水源,可以实现将污水“变废为宝”的目的。天津市在实施公馆项目上,就提出了一项“污水源热泵空调处理系统”,并且将其成功运用在了建筑公馆上,在生活热水使用方面实现了冷暖的三联供,而且这项系统的环保效益十分显著,它不会产生任何的废渣、废水及烟尘等,有效地保障了城市的空气质量。
此外,对水体进行重复再利用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契合了国家所倡导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政策。
4.5从自然采光角度考虑建筑低碳设计
当建造一座建筑物时应考虑到自然采光的效果,我们说这是至关重要的。除了要考虑建筑物之间的间距、朝向、当地的气候以及潜在的障碍物对光线采集的影响之外,如何将光线引入到室内、如何将建筑物当中电力照明的设备与室内设计相配合、如何运行这些设备才能更加地有效都是属于考虑的范围之内。
具体说来,应采用一种主动式的采光技术。这种技术它是利用镜面来进行反射采光,导光管、光纤等进行导光,棱镜等进行传光,并使用卫星反射镜来进行采光等方法和技术来开展采光工作的。而且这些方法可以适用于一些地下建筑或无窗、建筑朝北坐落的房间。这种设计的运用不但能改善室内光照的环境质量,使人们在光线很少的房间内也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而且还可以节约能源,减少人工的用电量,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自然环境。
4.6从建筑空间利用角度考虑建筑低碳设计
充分合理地利用空间资源可以在整体上降低对土地面积的需求,从而实现对土地资源的节省。在大量地建造居住房屋时,要注重高效利用空间资源,合理地控制房屋的面积及标准,这样才能实现降低建造能耗的目的。例如日本,它是一个土地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因而在对空间的利用方面也较为重视。在他们的住宅设计当中,会充分利用活动较为频繁的空间资源,将其作为中心枢纽合理地安排其他部分空间,这不仅达到了减少交通长度的目的,而且更有利于空间的节省。
除此,适当地减少建造也能很有效地实现能源的节省。实现建筑空间的再利用不仅能使建筑的发展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还能为城市的发展与进步带来新的契机。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空间的灵活多变性,考虑建造的功能在随时间的变化所能变更的可能性,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又能减少建造所需的费用以及垃圾的产生,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5.结束语
尽管当前我们国家乃至企业对低碳理念式建筑设计的认识还只是处于认识初级阶段,但已有的探索和应用成果不容忽视。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建筑设计师也不会止步于自己的步伐,而是充分发挥自主创新能力,以研究出一套完整的低碳理念下的建筑设计系统,为人们创造更为舒适和谐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任乃鑫,蒋文杰,许佳.低碳建筑设计理念与技术[J].2010.
已经完成的:活树家具
其实,这种将一棵正在生长的大树改装成为实用物品的概念并非首次出现,只不过此前一些人将其称之为“活树成形”、“活树雕刻”、“生活艺术”或是“生态建筑”。但是,现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工程师和植物科学家们又将这种概念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推出了他们自己的“活树成形”作品。这些作品比以往的作品更实用、更好玩,层次更高。特拉雏夫大学研究人员阿姆拉姆・爱舍尔介绍说:“我们不但利用可弯曲的树枝,还利用可塑性很强的树根,那些本身就喜欢弯来扭去的藤本植物自然也是我们的选择目标,我们将它们改造成为户内或户外实用的家具。”
“活树成形”使用的是园艺编织嫁接技术,将树枝、树根或藤编织成自己想要的家具,造型可以自己设计。树木在金属框架的引导下,自动生长为室内的小型家具或室外的大型园林家具。爱舍尔正在与园艺公司加强合作,致力于将这种“活树家具”推向市场。目前,以色列研究人员分别在美国、澳大利亚和以色列开展推广工作,人们十分欢迎这些新奇漂亮的绿色家具。
设想之中的:绿色树宅
由植物长成的这些家具不仅让你的生活变得更环保,而且让你的家居环境变得生机盎然,满眼都是令人赏心悦目的绿色。
不过,研究人员目前已经不满足于“小打小闹”,他们有更宏伟的目标,那就是建造出完全由植物长成的住宅――树宅。
树宅的创意来自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设师米切尔・乔亚奇姆。树宅的建造也是基于园艺的嫁接编织技术,用树干作为房屋的梁柱,使用新生的树枝或藤本植物编织成诸如拱门、窗格、屏风等形状,无须人工建造,让这些植物生长几年即能形成这种住宅的雏型。
要完成树宅的框架,在热带地区中需要几年,在温带地区则需要几十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