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

第1篇: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范文

关键词 病人自控镇痛 硬膜外 并发症 护理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ASA-Ⅱ级,年龄20~72岁,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手术的病人80例,其中男37例,女43例。手术种类:剖宫产术25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12例,前列腺摘除术15例,子宫全切术12例,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6例。

方法:所有病人均选择连续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术毕将镇痛泵排净空气,与硬膜外导管连接,并开始给药,采用负荷剂量+持续剂量+PCA模式。PCA配方:吗啡6mg+0.75%布比卡因20ml加入0.9%生理盐水至100ml注入PCA泵药袋内,负荷剂量5ml,单次追加剂量2ml/次,背景剂量2ml/分,锁定时间为20分钟,镇痛维持时间为48小时左右。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常规留置导尿。

观察项目:①镇痛效果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定;即0分为无痛,<3分为优,3~5分为良,>5分为差,10分为最痛[1]。②观察所有病人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③观察所有病人出现的并发症。每4小时观察记录1次,连续观察48小时,然后分析总结。

预防及护理:①恶心呕吐的预防及护理:术前严格禁食,术后做好饮食指导,术后6小时内禁饮食,6小时后可渐给少量饮水,后给予流质半流质饮食,逐渐过渡至普通饮食。②皮肤瘙痒的预防与护理:皮肤瘙痒是PCEA病人常见且较难处理的并发症之一。地塞米松5~10mg加入镇痛液中预防性用药可降低皮肤瘙痒的发生率。③腹胀的预防与护理:术后加强腹部体征的监测,观察腹胀及排气情况,经常用听诊器听诊有无肠鸣音,了解患者饮水、进食情况,活动量大小、有无影响肠蠕动恢复的其他因素存在。④低血压的预防与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有条件者要用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护。术后每0.5小时测量血压1次,直至血压平稳,方可改为每2小时监测1次,间隔时间随病情好转而延长。

结果

80例病人除2例因硬膜外导管脱出外,其余78例病人大多数术后镇痛效果评分在5分以下,取得较满意的镇痛效果。经观察发现有30例出现并发症,以恶心呕吐常见,其中恶心呕吐24例,皮肤瘙痒14例,腹胀10例,低血压1例,无呼吸抑制发生。因所有病人均常规留置导尿管,所以无法对尿潴留进行统计。

讨论

PCEA具有镇痛效果好,药物剂量小,镇痛时间长,血药浓度维持恒定,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临床护理工作,用药个体化和有的放矢等优点[2],不仅能减轻术后病人的疼痛,还有利于调整病人的心态,增强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提高病人生活质量[3]。

通过对本组病例的观察研究,使我们总结出了初步经验,针对施行PCEA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的潜在因素,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积极的手术准备,改进镇痛药液配方,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并发症,给予有效的针对性护理,作好健康宣教,可大大降低各种并发症造成的不良影响,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罗爱伦.病人自控镇痛-镇痛治疗新概念.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275.

第2篇: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范文

【关键词】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负性情绪;心绞痛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089-01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常见病,我国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趋势逐渐升高。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与年龄、饮食、生活方式、社会因素、疾病控制等有关。帮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有效地防止病情发展、降低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发生率。

1对急性心梗的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

包括:(1)由医生、责任护士组成急性心肌梗死健康教育小组,健康教育小组根据患者的社会及家庭情况,制订干预计划和内容,明确干预目的,使患者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2)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根据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具有可干预性、可预防性等特点,注重体现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思想,制订教育计划,根据不同的患者设计出个性化的健康指导、预防保健内容。教育内容包括与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关的基础知识,饮食原则、运动方式的选择、预防措施及其重要性。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相关知识,每天20~30 min,并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有关问题,让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认识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对该病的影响。(3)心理护理。在做好疾病有关知识介绍的基础上耐心听取患者诉说,与家属配合给患者以关心、支持及鼓励,并根据患者心理特点做好心理护理,尽量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帮助患者较好地应对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社会问题,增强适应能力。(4)放松疗法。每天早晚做深呼吸运动,每次10min,以扩大肺活量,增加血氧含量,鼓励患者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合适的音乐曲目定时欣赏。(5)用药指导。告知患者用药常识和注意事项,在住院期问如何配合以利康复,如何寻求医生和护士的帮助,出院后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及救心丸,提高防治疾病效果。

2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已跃居首位,而急性心肌梗死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有研究证明,心血管系统功能在人体中最易受精神因素的影响,因而有关心血管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互关系早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研究证明,行为模式、应激、情绪等因素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很大关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反应是极其复杂的,常合并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产生的原因可能与疾病所致的身心痛苦、经济负担、社会支持程度、患者对疾病缺乏信心及担心病情恶化、复发等有关。

在实施心理干预中应注意:①做好心理沟通。通过语言交流,了解患者的需要,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开导和帮助;用表情、眼神、姿势、动作等进行交流。后者对于医护人员更为重要,因为医护人员的言行都对患者有较大的影响。②理解与支持。心身疾病大多为慢性疾病,病情波动性大,患者顾虑多,特别希望得到医护人员和亲属的理解。因此,心理护理不能只停留在帮助解除不良心理,更重要是能理解其痛苦与烦恼、顾虑,用同情心去帮助、支持他们,使其改善心境。 ③体贴和帮助。心身疾病患者通常表现出心理应激水平较低,依靠单纯的说理方法难以奏效。一旦出现心理问题时,医护人员特别是亲属应了解患者内心矛盾,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消除后顾之忧才能解除心理问题。

第3篇: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范文

重庆市医学科研计划项目资助(项目号2012-2-148)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to the application of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model in the center of the medical care management effect. Methods select our hospital physical examination center of 34 nursing research management staff as the research object,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method to a medical center in nursing management work, observation group adopts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mode to carry out the nursing management of physical examination center, observe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personnel of nursing management, job satisfaction, two groups of research object for the management of nursing error rate and average number of checkup every day.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no nursing staff in the medical work error, error rate is 0, the control group a total of three (5.88%) of nursing management staff went wrong; A month time, 17 workers on an average d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ed medical personnel is controlled in 72 cases, control group is controlled in 56 cases, work efficiency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Medical personnel to observe group medical work satisfaction rate of 99%,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91%, more than two sets of comparison difference to be markedly,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model in the center of the medical care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levant personnel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make them more clear responsibility, at the same time for different work experience of the nursing managers are promoted, and thus a medical error rat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eck-up crowd's satisfaction with the work.

Keywords: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mode; Efficiency; Physical examination; nursing

临床多学科工作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1-6]是两个以上的相关学科组成固定的工作组,针对某种疾病进行定期定时的临床讨论会,提出临床治疗方案。MDT在建立多科联合诊疗医护团队的基础上,打破内外科分离的旧格局,按系统疾病分配医疗空间,把同一系统疾病的相关内科和外科从空间上布局到一个病区,缩减同一系统疾病内外科的空间距离。MDT医疗服务模式要求护士对疾病有更广泛和多学科认识,要求护士对病人更深入、细致和全面的护理。

目前国内主流医院采用的护理工作模式是整体责任包干、小组负责制工作模式。整体责任包干的方式是:根据护理工作量的不同,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5~8名患者;或者根据患者病情和护理难度进行分组[7-9]。在多学科工作团队医疗服务模式下,这种整体责任包干的方式存在一个缺陷:责任护士通常要面对不同的专科疾病和不同的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知识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责任护士与主管医生的沟通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在MDT这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下,采取何种护理工作模式才能与之适应,促进其发展,是临床护理学亟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我院在以系统疾病为中心的多学科融合病区护理管理中应用医护一体式整体责任包干模式,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详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我院消化中心的住院的2032名住院患者和24名护理人员为实验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16名。对照组中,男性患者598例,女性患者418例,年龄11~86岁,平均年龄48.35±12.56例;文化程度:中学及以下578例,中学及以上438例。研究组中,男性患者604例,女性患者412例,年龄9~83岁,平均年龄43.57±13.42例;文化程度:中学及以下592例,中学及以上42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种类及危重程度等一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P>0.05)。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24名护理人员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2名护理人员。其中观察组年龄在22-36岁,平均(28.9±3.2)岁。工作时间在1-8年之间,平均工作年限为(4.1±0.7)年。对照组年龄在23-37岁,平均(29.6±3.4)岁。工作时间在1-9年之间,平均工作年限为(4.2±0.6)年。两组护理人员在年龄、性别、学历及职称等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一名主管医生配备一名固定的责任护士的“一体式”整体责任包干的护理模式:首先按照护理人员资历的不同进行分层,共分为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以及助理护士这三个不同的层次,责任组长主要负责本组总体协调工作。责任护士主要负责患者的护理。助理护士则予以协助,承担非侵入性护理工作内容[10]。多学科融合病区的消化中心,将收治患者由消化内科和消化外科医生组成的医生团队共同管理,并指定一名主管医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责任护士分管数个病房但不与具体医生搭配的“分体式”整体责任包干的护理模式,观察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的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的的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平均住院日。

1.3 观察指标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不同模式下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观察组患者共收回965份问卷,对照组患者共收回961份问卷。另外对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统计,统计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以此评价医护一体式整体责任包干模式在我院以系统疾病为中心的多学科融合病区护理工作中的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和处理研究所得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取(X+S)形式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向两组医生发放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从表3可以看出,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0%,同对照组19.00%比较,明显较低,有统计学意义(P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5.6±1.2)d,同对照组(7.3±1.6)d对比,明显较低,有统计学意义(t=5.145,P

3 讨论

责任制整体护理让所有护理人员都明确自己的分内职责,提供更加全面以及高质量的服务[11]。而医护一体式整体责任包干模式在此基础上,将护理工作与医生的工作模式进行融合,其优势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地方:责任护士与主管医生共同管理一定数量的患者,缩短了的沟通距离、增加了个沟通效率、减少了沟通频次、提高了默切程度,改善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情况,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缩短平均住院日。

第4篇: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范文

关键词:重症患者;肠外营养策略;护理满意度;急性期

重症患者在入院初期病情危急,机体的多项功能受到损害,机体代谢消耗明显增高,并且许多器脏功能也有一定的受损。患者往往还会伴有胃肠功能紊乱现象,影响了患者的营养吸收。部分患者甚至完全不能进食,所以在临床上需要对患者实施肠外营养技术来维持患者的生理营养需要[1]。重症患者在患病初期以及后期的机体应激状态不同,营养的代谢也不相同,所以在患者的不同阶段应该给予不同的肠外营养策略[2]。为研究重症病人急性期不同肠外营养策略的护理要点的临床效果,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重症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自2013年10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重症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高氮高热量营养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低氮低热量法进行护理。

对照组患者50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46~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28±1.42)岁,患者质量在45~75 kg之间,平均体质量为(56.77±8.79)kg,消化道穿孔合并弥漫性腹膜炎患者15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1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10例,胃癌术后患者10例。

实验组患者50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45~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8±1.52)岁,患者质量在44~77 kg之间,平均体质量为(57.29±8.61)kg,消化道穿孔合并弥漫性腹膜炎患者13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1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10例,胃癌术后患者10例。

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具有良好可比性。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均自愿参与该研究,患者以及家属对于该研究具有知情权。

1.2 一般方法

实验组患者给予高氮高热量营养法,每天给予静脉营养3升袋氨基酸和葡萄糖混合液,持续7 d,后续每天氮量控制在0.20 g/(kg?d),非蛋白热量控制在125 KJ/(kg?d)。再给予常规的护理。综合护理具体做法如下:①心理护理,对于神志清醒的患者需要给予心理护理,患者可能会伴有疼痛、焦虑、忧愁、紧张等各种不良情绪,不良的心态会影响患者的健康。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告诉患者病情在逐渐好转,排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并保持阳光积极的心态[3]。②生活护理,重症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的原因,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因此限制了患者躯体的活动。护理人员需要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以及擦浴,确保患者的整洁舒适,避免发生褥疮以及各种感染现象。病房内需要定期通风、消毒,床单被套等要常换洗,保持床单元干净整洁。室内可以放置一些绿色植物让患者身心愉悦。③静脉导管护理,3M胶布每3 d更换一次,如有异常情况随时更换。穿刺点按要求消毒防止感染,每班要核对中心静脉导管的体外长度,做好标记,严格交接班,避免脱管现象发生。可以在患者的病房内安装输液泵报警器,可以监测滴管内液面的高度是否正常,导管是否发生堵塞以及滴速是否在正常范围内等等。④血糖以及静脉压监测,对重症患者需要定时监测血糖水平,在给患者配制静脉营养液时,常规加入6克葡萄糖后需要加入1U胰岛素,根据患者血糖的水平含量可以酌情加减胰岛素皮下注射,尽量将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6.70~8.85 mmol/L水平。不仅需要对患者血糖进行监控,还需要定时对患者的中心静脉压进行测定,防止患者出现急性左心衰等不良事件[4-5]。

对照组患者给予低氮低热量营养法,每天给予静脉营养3升袋氨基酸和葡萄糖混合液,持续7 d,后续每天氮量控制在0.10 g/(kg·d),非蛋白热量控制在83.2 KJ/(kg·d)。

1.3 观察指标

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差异,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

1.4 统计方法

实验研究结束后,将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结果数据情况均准确地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和(%)表示,用χ2检验,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研究结果中95%作为可信区间,并且结果中P

二、结果

2.1 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差异

从研究结果可得,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后的血糖水平情况显着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着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第5篇: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范文

【关键词】心理护理;呼吸系统;应用

心理护理是通过各种方法调整患者的情绪,优化其情绪来维持中枢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功能的平衡与协调,更好地配合治疗。对患者发自内心的关心与爱护就能将心理护理工作做得更好。[1]患者知道自己患病,入院后在心理上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心理活动。疾病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呼吸系统疾病又大多为慢性复发性疾病,患者面临病情恶化及并发症的威胁,其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入院后多少都有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情绪,有些人独自消愁、不言不语,有些人故意装作满不在乎,有些人自暴自弃,放弃治疗,甚至抵触情绪严重。[2]合理全面地对此类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对提高疗效和生命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1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

忧虑、烦躁入院后,由于疾病影响,自觉症状明显,对预后情况不了解,往往会产生忧虑及紧张;有些患者病情重,自理能力下降,担心疾病恶化,表现出烦躁情绪。部分患者对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耐心,甚至产生抵触心理,会对医护人员的态度生硬粗暴。

恐惧、悲观患者对进行的必要诊断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不了解,在接受不熟悉的医疗操作中会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部分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患者,由于症状重,生活质量下降,不能感受到病情的明显控制,会对疾病的预后感到悲观。

丧失信心呼吸系统疾病病程长、病情反复,药物疗效差。在反复治疗过程中,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均不同程度的了解,对疾病的恢复缺乏信心。

2心理护理在呼吸系统疾病护理中的策略

2.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信心和谐的护患交往能激励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信心,改善对疾病的消极心理,增强向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因此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自始至终对患者保持尊重、理解、同情、鼓励、关心和支持的态度,尊重患者,了解患者的需要,并尽可能给予满足。[3]治疗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经常和患者谈心,多关心体贴患者,使其掌握疾病的发生规律。对优虑、烦躁、焦急的病人,要工作热情、服务周到,使患者感到亲切可靠.同时要善于控制感情,尽力理解病人,切忌与病人发生口角和冲突.要容忍和谅解病人变态心理引起的异常行为如出言不逊,故意挑刺等。医护人员举止稳重,谈吐适度,使病人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2.2掌握心理特点,加强沟通心理护理目的性明确,由于身份、病种、病情的不同,每个患者的心理特点也各有差异,在心理护理中,要通过沟通,了解患者主要心理情况,做到有的放矢。住院患者中焦虑发生率较高,通常表现为紧张和忧虑的心境,易激惹,其严重程度与疾病本身性质有关。针对焦虑情绪的患者,应多给予疏导,鼓励患者发泄诉说,等患者情绪稳定、心情平静时,再帮助其分析病情及预后,提出当前如何配合治疗,启发和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保持良好的情绪,解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2.3做好家属工作,协调社会支持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由于病程长,非常需要医护人员、家属、朋友、单位和社会的关心体贴和安抚,而家属因长期服侍患者,也感到身心疲惫,甚至一些病情严重患者的家属有放弃治疗的想法,家属的言行会对患者心理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医护人员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要向家属作好解释工作,鼓励克服困难,为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每一名护理工作者,不但应有精湛的业务技术,更要在工作中经常深入病房,善于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深入分析、精心护理、不断探索,以适应患者的需要,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4]

2.4增强信心、激发勇气对那些痛苦、绝望、紧张、恐惧、忧郁孤独的病人,除了精心的护理,周到的服务,精神上的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针对不同情绪进行解释、开导、安慰,稳定病人情绪,并将该疾病的医疗技术进展加以宣传,以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病情严重,面临死亡威胁的病人,要创造良好的休养治疗环境,病室清洁、安静、舒适、整齐,使病人的精神和物质得到满足,以提高病人的情绪,产生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美感,增加其生命活力。同时要有充分的应急准备,准确观察病情,迅速敏捷、熟练地进行救治[5]。通过医护人员的态度、语言、行为等有意识地影响患者的感受,使其乐于接受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

3结束语

总之,我们护士经常接触服务于患者,举止言谈,都时时刻刻印在患者的脑海里。多去关心病人,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性格特点、因人而异,因情而施,把思想工作做到病人心理活动之前,把握住院治疗心病这一关。配合临床治疗,加速病人身体健康的恢复,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康伟;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18期。

[2]刘晓萍;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J].黑龙江医学2008年04期。

[3]王冰;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04期。

[4]杨云慧;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意义[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年05期。

第6篇: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范文

【关键词】全面护理;鼻饲;呼吸RICU;并发症

在呼吸ICU住院患者中,大多数为年老体弱、意识不清和(或)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上述原因导致其通常不能够正常经口进食,临床上常通过鼻饲饮食方式配合治疗,对患者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护理措施实施不当,可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从而使疾病进一步恶化[1]。本次研究对接受鼻饲的呼吸ICU患者在治疗期间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实施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现对整个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抽取60例接受鼻饲的呼吸ICU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患者年龄24-93岁,平均年龄(54.8±1.5)岁;患呼吸系统疾病时间6个月-14年,平均患病时间(4.2±0.7)年;观察组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患者年龄26-92岁,平均年龄(54.6±1.4)岁;患呼吸系统疾病时间8个月-13年,平均患病时间(4.4±0.6)年。抽样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几项自然资料方面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一步进行科学比较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式采用常规鼻饲护理模式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

1.2.2观察组护理方式采用全面护理模式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具体内容为:①保证无菌操作,每天对注射器及纱布进行更换,餐具保持干净;②对鼻饲管进行固定,防脱出或松动;③食物温度控制在36℃左右;④及时清除口腔残留物,使口腔保持清洁;⑤每7天更换一次胃管,但硅胶管留置时间可达到20d以上,更适合长期鼻饲患者应用[2]。

1.3观察指标将两组研究对象的病情控制效果、ICU观察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并发症等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4治疗效果评价方法基本治愈:症状表现得到彻底控制,呼吸功能和相关指标完全恢复正常;有效:症状表现基本得到控制,呼吸功能和相关指标有大幅度改善;无效:症状表现没有得到控制,呼吸功能和相关指标仍然存在明显异常,或患者死亡[3]。

1.5数据处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资料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以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χ±s)表示计量资料,对计数资料和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检验和X2检验,当P

2结果

2.1呼吸系统疾病控制效果对照组经常规鼻饲护理后有8例患者呼吸系统疾病达到基本治愈效果,有12例患者治疗有效,有10例患者治疗无效,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有效率66.7%;观察组经全面护理后有12例患者呼吸系统疾病达到基本治愈效果,有16例患者治疗有效,有2例患者治疗无效,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有效率93.3%。两组患者呼吸系统疾病控制效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ICU观察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对照组经(5.25±1.08)d呼吸ICU观察后转入普通病房,共计住院治疗(12.28±1.32)d;观察组经(3.17±0.75)d呼吸ICU观察后转入普通病房,共计住院治疗(9.04±1.28)d。两组患者ICU观察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P值

2.3并发症有7例对照组患者在呼吸ICU治疗期间出现鼻饲并发症,该组并发症率为23.3%;有1例观察组患者在呼吸ICU治疗期间出现鼻饲并发症,该组并发症率为3.3%。两组患者鼻饲并发症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体会

对于不能够正常经口进食的患者在临床上通常采取鼻饲方式保证其治疗期间的营养供给,使机体代谢过程中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素保证充足,配合胃肠道用药,使机体的免疫力增强,对机体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可使静脉输液量适当减少,使医疗费用降低。因此,做好胃管及其鼻饲并发症的护理,对于配合治疗,促进康复,都有积极促进作用[4]。

参考文献

[1]张瞿璐,吕键,戴芳德.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鼻饲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9,35(13):1641-1642.

[2]田小京.高龄患者胃镜引导下空肠置胃管支持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36(18):159-160.

第7篇: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范文

1.1临床资料

将我科2012年8月~2013年2月共56例经口气管插管的病人,随机抽取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试验组男9例,女19例。平均年龄在(46.45±19.45)岁。呼吸系统疾病15例,神经系统疾病10例,循环系统疾病3例。平均插管时间(122.00±12.97)h。对照组男12例,女16例。平均年龄(44.51±14.11)岁。呼吸系统疾病14例,神经系统疾病12例,循环系统疾病2例。平均插管时间(124.00±12.53)h。入选标准:(1)经口气管插管24h内的首次口腔涂片为阴性并无口臭及口腔黏膜完整者。(2)插管时间5~10d的病人。(3)排除已有口腔疾病。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种、插管时间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口腔护理

两组病例均由两名护士共同操作,试验组在检查气囊压力正常,避免导管移位的基础上吸尽气道分泌物,解除固定胶布,抬高床头,由1名护士固定导管,并用注射器从口角缓慢注入银离子抗菌液,冲洗口腔各个部位,另1位护士在旁边用吸引器吸引,边注入边吸引然后再用银离子抗菌液棉球擦洗口腔,即先冲洗再擦洗。对照组采用2.5%碳酸氢钠生理盐水溶液同法先冲洗再擦洗。两组均每日3次口腔护理,连续5d后观察结果。

1.2.2资料收集方法

口腔护理的第5天,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在口腔护理2h后,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口臭、牙菌斑、口腔溃疡的评估,同时用咽拭子采集口咽深部分泌物送检,用玻片直接在高倍镜下检查念珠菌和假丝酵母菌,并进行对比分析。

1.3评价指标

1.3.1口腔异味评价方法

采用鼻闻法检测口臭值,由专业检查者与病人面对面距离大约10cm,检查者感觉病人呼气口臭程度:0为没有口臭;1为几乎闻不到;2为口臭很轻但能清楚闻到;3为中等程度的口臭;4为强烈的口臭;5为恶臭。0~2为无口腔气味,3~5为有口腔气味。

1.3.2菌斑指数记分方法

该指数主要体现口腔卫生状况,观察病人使用漱口液后抗菌斑的效果。采用目测加探查的方法,主要记录牙龈缘附近菌斑的厚度及量,避免单纯看菌斑的分布范围,因厚度分级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要求所有患者都由同1位经过专业培训的检查者完成。记分标准:0=龈缘区无菌斑;1=龈缘区的牙面有薄的菌斑,但视诊不可见,若用探针尖的侧面可刮出菌斑;2=在龈缘或邻面可见中等量菌斑;3=龈沟内或龈缘区及邻面有大量软垢。两组菌斑指数比较,两组治疗前指数评分均在1分以上,治疗后评价以指数减少1分或不变为有效,增加1分为无效。两组进行差异比较。

1.3.3口腔溃疡分型

(1)轻型。口腔黏膜出现局灶性充血水肿,呈粟粒状红点,灼痛明显,继而形成浅表溃疡,一般无明显症状和体征。(2)重型。溃疡大而深,深达黏膜下层腺体,直径可>1cm,溃疡周围组织红肿微隆起,可伴全身不适,局部淋巴结肿痛。(3)疱疹样溃疡。溃疡直径小约2mm,数目多,黏膜充血发红,疼痛最重可伴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3.1软件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二、讨论

2.1气管插管增加了细菌繁殖和感染的机会

在急诊抢救室大多数病人需要呼吸机进行呼吸功能支持,由于气管插管等侵袭性操作主要破坏上呼吸道屏障,降低上呼吸道防御机制,使鼻咽、口腔细菌随着导管气囊周围潴留的分泌物淤积和下移,易造成呼吸道感染。有研究显示,气管插管病人由于大量抗生素的应用会造成口腔内菌群失调而致口腔感染,细菌作用于组织和血液,分解糖原,释放吲哚引起口臭。气管插管与牙垫摩擦易引起口腔黏膜局部溃疡糜烂,另外牙菌斑也是导致机械通气病人发生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气管插管病人而言,口腔护理极为重要。

2.2两种抗菌液的比较

2.2.1银离子抗菌液的作用

银离子及其化合物的抗菌作用早为人们所知,并广泛运用。银离子抗菌剂缓慢释放出Ag+,因Ag+能破坏细菌细胞膜或强烈的吸引细菌体中酶蛋白的巯基,并迅速结合在一起,降低细菌中酶的活性,从根本上杀灭这些微生物。银离子抗菌液的主要成分是活性银,其能够促进纤维细胞低分化,加快上皮细胞再生,促进组织修复,从而促进各类溃疡面愈合,由于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极易滋生细菌,且气管插管与口腔的摩擦以及吸痰时负压造成的口腔黏膜破损,因而可将银离子运用到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中,防治口腔溃疡和感染。

2.2.22.5%碳酸氢钠生理盐水溶液

2.5%碳酸氢钠生理盐水溶液为常用的口腔护理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具有一定的抗菌、保持口腔清洁的作用。有学者指出2.5%碳酸氢钠虽可调节口腔酸碱平衡,预防口腔真菌感染,但生理盐水对口腔只有清洁作用,无杀菌、抑菌作用。因此2.5%碳酸氢钠生理盐水溶液对口腔的作用有局限性。由于气管插管病人抵抗力低下,细菌繁殖迅速难以杀灭,因而使用该溶液难以彻底清除感染较重病人的口腔内细菌。

三、结语

第8篇: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范文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效果及意义。方法: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病毒、抗生素等治疗,采取生活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对症及用药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本组96例,经正规抗病毒、抗感染及中医药治疗,所有病例全部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加强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及护理,对于降低整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025-0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是细菌。其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差异。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有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1]。特别是在冬春季节,其发病率增多。在气候突变时较易引起流行,如,SARS,甲流感干等。2011年2月-2012年1月,我院共诊治护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96人,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96例,男46例,女50例;年龄5-76岁,平均36.6岁;普通感冒34例,急性病毒性咽喉炎12例,急性疱疹性咽峡炎8例,急性咽结膜热16例,急性咽-扁桃体炎26例;临床表现:普通感冒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伴有发热流清水样鼻涕,3天后鼻涕变稠,可伴有咽痛、咽鼓管发炎使听力减退。急性咽喉炎临床特征为发热、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咽部疼痛;急性咽结膜炎表现为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结膜充血;咽-扁桃体炎起病较急,咽痛明显,畏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C以上。检查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下颌淋巴结肿大,压痛等,肺部无明显异常。并发症:急性鼻窦炎3例,中耳炎3例,气管-支气管炎2例。实验室检查:咽-扁桃体炎26例,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其他70例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1.2治疗方法:利巴韦林片,2片,tid.Po。对于白细胞计数升高及伴有并发症者给予地红霉素肠溶片0.25g,qd.po。较重者0.25.bid.po。清温莲花胶囊2粒,bid。Po。双黄连口服液10ml,bid.Po。对于有并发症者给予静脉应用抗生素。

1.3护理方法:

1.3.1生活护理:保持室内适宜温度在20度左右,湿度在60%,环境安静、舒适,保持空气流通,以休息为主。避免到不良环境中去,如粉尘,花粉等刺激性气体环境。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1.3.2饮食护理:给予清淡、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食物。鼓励患者每天保持足够的饮水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保证足够睡眠时间。

1.3.3心理护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由于咽喉部疼痛,发热等,往往容易急躁,产生焦虑、忧郁、恐惧等不良情绪,特别是伴有下颌淋巴结肿大者,会产生更大的心理负担,认为自己是否患有肿瘤等,护士应该给予安稳,讲解有关上呼吸道感染的基本症状和自然转归,给予关怀,鼓励患者乐观向上,保持情绪稳定,促使疾病早日康复。

1.3.4防治交叉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一般具有传染性。注意隔离病人,减少探视。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避免对着他人,注意使用纸巾等物品,包裹痰液和喷嚏粉末,并放置于预消毒垃圾袋内。

1.3.5对症护理,预防并发症:口渴时给于饮水,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2],注意保暖,咽痛,痰液粘稠时,可给于雾化吸入(雾化液组成庆大霉素8万单位,溴己新30mg,利多卡因50mg加生理盐水至20ml),有利于止痛、排痰,防止痰液淤积。如听力减退、外耳道流脓或头痛加重、脓涕、鼻窦有压痛等,应警惕中耳炎和鼻窦炎,应积极预防性治疗,避免转为慢性疾病[3]。

1.3.6用药护理:上呼吸道感染多数为病毒感染,在给于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常规给予中成药清热解毒治疗。如清热解毒抗病毒口服液,板蓝根冲剂,双黄连口服液等。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使用开水送服,不宜用饭及饮料送服药物。对于发热、头痛者可给于解热镇痛药如扑热息痛,鼻塞严重者,可用佛麻滴鼻液等,以解除鼻塞症状。

1.3.7健康教育:避免诱发因素: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诱因,避免受凉,雨淋,注意保暖。避免劳累过度,加强营养,合理膳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戒酒,保持大便通畅。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在高发季节,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增强免疫力:注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活动,提高机体抵抗力,科学使用疫苗接种。预防并发展:上呼吸道感染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心肌炎,肾小球肾炎等,而中耳炎、鼻窦炎、风湿热也是常见并发症,告诉患者及家属这些常见并发症的前兆症状,如治疗后症状不缓解,或出现耳鸣、耳痛、外耳道流脓等提示并发中耳炎;病后1-3周出现胸闷、心悸、无力等注意心肌炎等发生。如出现眼睑浮肿、血尿,蛋白尿等提示有并发肾炎的可能[4]。2.结果

本组96例,经正规抗病毒、抗感染及中医药治疗,所有病例全部治愈,无并发症发生。3.讨论

3.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及防治意义。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据2006年全国部分城市及农村前十位主要疾病死亡原因的统计数,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在城市中占第四位(13.1%),在农村占第三位(16.4%)。而上呼吸道是整个呼吸系统的门户,特别是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绝大多数是通过上呼吸道感染的,因此,加强上呼吸道的预防、治疗及护理对于降低整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3.2加强护理及健康教育,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积极治疗、护理上呼吸道感染,不仅仅是对症治疗,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预防心肌炎,肾小球肾炎,风湿热,鼻窦炎等并发症。本组96例上呼吸道感染病例,包括合并有急性鼻窦炎3由于例,中耳炎3例,气管-支气管炎2例经科学治疗、精心护理均达到有效根治。这些并发症多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迁延,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负担。因此,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则更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14.

[2]陈希萍,等.高热患儿不同温度乙醇擦浴降温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5,20(15):31-32.

第9篇: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范文

后鼻孔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病,既是鼻腔疾病常见症状之一,也是某些全自性疾病或鼻腔邻近结构病变的症状之一,老年性鼻出血除具有一般鼻出血的特征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患者发病急,出血量多,出血部位不易找到,多合并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给止血带来一定困难,患者可因出血过多而发生贫血及失血性休克,采用纱球进行后鼻孔填塞止血,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并引起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危险性大。我科2005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49例老年性后鼻孔出血的病人,采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效果良好。针对老年患者的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其中男36例,女13例;年龄55~87岁,平均69.8岁;单侧出血者44例,双侧出血者4例;其中合并高血压等心脏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37例;出血2小时~7天,出血总量50~1000ml,平均250ml。

方法:患者平卧,吸净鼻腔内积血,2%丁卡因20ml加0.1%的盐酸肾上腺素3ml混合溶液浸湿棉片进行鼻黏膜表面麻醉3次,导入鼻内镜,详细查找出血点,将微波治疗仪功率控制在60W,时间3~7秒,辐射天线在鼻内镜直视下导入鼻腔插入出血黏膜处,踩动脚踏开关,输入微波,使出血点热凝呈白色凝斑;若为片状糜烂出血,则于创面上行滑动热凝至黏膜呈白色,治疗后鼻腔内涂抹抗菌素眼膏。每日1次。

结 果

49例1次止血成功。均未采用纱球进行后鼻孔填塞止血,住院3~7天,痊愈出院。

护 理

心理护理:因出血本身是一种应激,可引起病人不同程度的恐慌,而导致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紧张等,故应根据其不同的病理及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护理。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讲解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的优点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消除其恐惧心理,取得患者配合。

治疗前护理:病人一般取坐位或半卧位,疑有休克者应取平卧头低位。护理要迅速备止血用品和器械,并迅速熟练建立静脉通道,掌握有关程序,积极配合医生止血。以达到有效止血目的。因老年其疾病具有多病性、不典型性、发病快、病程短、易有意识障碍,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以及易发生全身衰竭,易出现心脏血管并发症等特点[1]。老年人对鼻出血失血的耐受能力差,容易发生休克或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生命。老年患者行动较迟缓,对事物反应较慢,记忆力差,语言表达能力欠佳,并常伴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慢性气管炎、便秘等疾病。因此,应密切观察病性变化,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的变化情况。如发现面色苍白、脉快、血压下降、大汗淋漓、严重出血者,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抢救。

治疗中护理:将鼻内镜镜进行清洁消毒,插上电源,调节好光线的强度,接微波治疗仪电源。将其功率控制在60W,时间3~7秒,检查脚踏开关,连接负压吸引器等,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感疼痛或出现呛咳等严重不适,可暂停操作、休息片刻,或再行麻醉后操作,严密观察呼吸、脉搏、面色、神志变化;注意有无心慌、烦躁不安等现象,出现异常,立即做好相应的处理,老年患者出血部位多发于鼻腔后部吴氏鼻-鼻咽静脉丛或鼻后外侧动脉,此处的鼻黏膜与血管易发生退行性变,出血量大,且常呈阵发性反复出血。故其临床表现亦多种多样[2]。多为单侧出血,双侧较少见;可表现为间歇性反复出血,亦可呈持续性出血,应麻醉后仔细查找出血点,在鼻内镜直视下微波热凝,使出血点热凝呈白色凝斑。

治疗后护理:患者半卧位休息,禁食2小时。待吞咽自如后方可进食,以免误吸,发生呛咳。导致创面破裂引发再度出血;嘱患者做弯腰、低头动作,勿用力咳嗽、擤鼻、挖鼻,油性滴鼻液滴鼻,4次,1次/日,防止鼻黏膜干燥;观察鼻部止血后有无渗血,注意有无软腭水肿或血块脱落阻塞,以免引起窒息;嘱病人口腔有血应吐出,不要咽下,避免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呕吐进而虚脱;老年人牙齿松动,咀嚼者勿食过热、粗硬及有刺激性的食物,禁烟酒,尽可能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观察体湿、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对症治疗。体温及血压的上升是鼻出血的诱因,如处理不及时,会导致再度出血;对合并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注意神经系统症癍的改变及血压变化。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老年性鼻出血的病人大多由全身性疾病所引起,常伴随各种原发病。因此,对于老年鼻出血的病人,密切注意原发病的病情变化至关重要。对全身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应进行内科的全面治疗,加强巡视,注意输液速度不宜过快,对合并有高血压的老年性鼻出血病人,除按鼻出血常规护理外,重点观察和控制血压,及时发现病人的血压变化并作出相应处理。心肺功能不全病人有呼吸困难、脉搏短促等症状时,应持续吸氧,测血压、脉搏、呼吸,心率每1~2小时1次,以了解患者心肺功能情况,尽量减少身体活动;老年人皮肤弹性差,局部血液循环差,易发生褥疮,应加强护理。每2~3小时按摩身体受压部位1次;防止患者受凉感冒。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