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团队建设课程总结范文

团队建设课程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团队建设课程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团队建设课程总结

第1篇:团队建设课程总结范文

摘要:教学团队是当前高等院校教学革新和活动实施的重要载体,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总结了系统工程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基于系统工程思想,学以致用,以课程内容带动团队建设,以团队建设成果印证课程理论。实践证明,系统工程思维在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中,能够起到良好的助推和质量控制作用,可以帮助教学团队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系统工程;教学团队;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023-02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作为我国系统工程发展不可或缺的奠基人,曾经指出:系统工程是一门组织管理的技术,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自从系统工程学科产生以来,在许多工程及管理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将系统工程基本工作过程与教学团队建设结合起来,讨论如何将系统工程运用在教学团队的建设中来,并总结出在此过程中的应用经验,形成自己的思考。

一、系统工程

(一)基本含义

系统工程是从总体出发,合理开发、运行和革新一个大规模复杂系统所需思想、理论、方法论、方法与技术的总称,属于一门综合性的工程技术。基于系统工程学科特点,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可以应用在传统的工程控制领域,还在包括自然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管理系统等非结构化科学领域中有着同样广泛的用。

(二)系统工程思维与教学团队建设

系统工程强调工作程序及思路的整体性,强调对组成系统的元素进行适当的配置,以实现整体功能的优化。系统工程承认“人”和“信息”在系统整体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综合了系统分析、系统建模仿真、系统评价等关键技术方法,从系统整体层面出发认识问题,确定目标,寻找完成目标的最优计划、最优组织、最优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最优方案,使系统发挥出整体最优功能。

教学活动正是这样一种活动: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特定的人才培养活动。教学活动所表现出的以人为本、系统性强、影响因素复杂多变等特点,是一个典型的系统工程方法可以应用的对象。

在教学活动进行中,教师授课的质量是人才培养这个最终目标是否能够完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团队作为一种高效的工作组织方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教学中来。所谓团队,是指由少数具有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目的而设立业绩目标和工作方法、相互承担责任的人们组成的群体。据此定义可知,教学团队就是为了完成共同的教育目标,由一些担任相互联系、相互支持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所组成的群体。该群体中的教师,他们在教育教学手段、擅长领域或承担教学任务方面各有侧重,但最终目标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整合教育资源,取长补短,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教学质量高的教学团队,构建有效的教学合作机制,最终实现教学效果长期、有效地提升。

二、基于系统工程思维的教学团队建设方法

教学团队建设是指,在教学活动进行中有目标、有计划、分阶段、有层次地组织教学资源,安排教学培训,总结教学经验,修正教学手段,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学生与教师双重培养的目的。教学团队的建设遵循团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团队诞生之初到最后团队稳定、有效地发挥作用,其中包含规划设计阶段、分析研究阶段、教学实施阶段、更新改进阶段,这是一个典型的系统工程问题。

(一)规划设计阶段

该阶段为设立目标的阶段,要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进行调研,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团队建设目标。目标包括教学团队组建的周期、规模、教学目标等纲领性规则。

(二)分析研究阶段

该阶段为根据目标安排实施计划的阶段,主要包括具体人员和课程的安排、教学大纲的研究制定、教学活动的安排等。另外,包含教学研讨的频率、教学成果的检验标准、教学活动开展的一般要求等制度性规则的建立。

(三)教学实施阶段

该阶段为具体教学工作进行阶段。教学团队成员应根据第一、第二阶段所设立的纲领性、制度性规则有条不紊给予执行,注意在实施过程中收集信息、积极研讨,为第四阶段提供支持。

(四)更新改进阶段

该阶段为一个周期教学活动结束之后、下一个教学周期开始之前的教学总结阶段。教学团队成员对本次教学活动中的得失进行总结、交流,分析需要修正或改进的地方,并提出改进方案。

三、应用实例

基于以上教学团队的建设方法,本文以系统工程教学团队建设为例,简述整个过程。

(一)规划设计阶段

上海海洋大学工业系共设两个专业――工业工程和物流工程,共有教师14人。其中,物流工程专业于第四学期开设系统工程,工业工程专业于第五学期开设系统工程,并且都为专业核心课。基于系统工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2015年经申请,学校批准开展系统工程重点课程建设,第一阶段课程的建设周期为两年。

(二)分析研究阶段

以重点课程建设为契机,根据系统工程课程特点和学科相关性,学校组建了以系统工程课程群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团队共有5名教师,分别担任《管理学概论》、《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等主要课程。这些教师专业背景互补,职称和工作年限分布合理,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梯队。确定教师团队后,开始讨论确定相关课程的授课范围,以确保内容上的承继性;修正课程培养计划和课程大纲,确定了教材和教参的书目;制定详细的教学管理机制和课程考核机制;详细安排了教学资源的组织任务、教学课件的完善任务、教学案例的收集任务及教师个人的培训要求等。

(三)教学实施阶段

在教学实施阶段,本团队以系统工程课程为抓手,开展教学过程实践和教学成果的检查。在授课过程中,严格按照教学安排组织教学,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以确保教学成果,定期开展教学团队内部讨论会议。教学团队中的教师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多次参加相关课程的教学培训活动和教学科研研讨会,使系统工程教学团队无论是从授课还是学生满意度上都获得好评。

(四)更新改进阶段

截至目前,本年度的物流工程专业系统工程课程已完成授课任务,工业工程专业中该课程的讲授仍在继续。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实验实践课程的设置。基于课时量和课程内容,目前课程中实验课设置较少,而系统动力学等重要内容通过实验案例的训练可加强学生的理解,因此在课程修正时要着重考虑实验实践课程的恰当安排。

2.教学案例的总结与案例库的建立。系统工程授课过程中可能会涉及许多案例,通过本次课程建设与授课实践,今后我们将重点打造课程案例库,利用案例讲解和分析,将知识更清晰、明确地传授给学生,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前期支持类课程的督促与学习效果检查。系统工程的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前期支持课程的影响,如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因此,前期支持类课程的授课与学习效果也将纳入考查范围,以保证学习效果。

四、结语

教学团队作为一种创新、有效的教学组织管理模式,已经成为目前高等院校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个层次结构合理、目标明确的教学团队中,将会达成有效教师合作、促进教师成长、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满足教学要求、学生需求和学科发展的共同目标。基于系统工程思想的教学团队建设过程,注重团建的全过程控制,能够保证各个阶段性任务的有效完成,确保整个教学团队保持可持续、可发展的生命力与创新力。

参考文献:

[1]汪应洛.系统工程[M].第四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黄顺基,钱学森.社会工程思想和方法及其重要意义[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04):98-104.

[3]刘闯,邱秀伟,张亚卿.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0,(10):34-35.

[4]江新,张巍,李琦.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J].华章,2013,(27):213,246.

[5]刘凤春,陈希有,王林,等.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3(1):5-8.

[6]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40-42.

收稿日期:2016-11-24

第2篇:团队建设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 高等农业院校;中药学教学团队;质量工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4(a)-0167-02

The practice and think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CM teaching team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using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inese material medicine as example

LI Wei1 WANG Zi2 ZHANG Jing1 BAO Haiying1

1.College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ine,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130118, China;

2.College of Development,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130600, China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quality project in universities, is to improve teaching and explore teaching resource. In addition, it can drive combination of old, mid-age and young teachers for teaching work, and enhance cultivation of young teachers. Increase of teaching quality is another function of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discussing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TCM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Key words] High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CM teaching team; Quality project; Teaching reform

2007年初,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的意见》,“教学团队建设”被作为高等院校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1-3]。高等院校实施质量工程建设,促进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已有3年。吉林农业大学“中药学教学团队”(以下简称“团队”)被评为首批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在多年的团队建设实践中,作者深深的认识到,团队建设离不开多年的专业积累、良好的学缘结构、合理的梯队层次、深厚的专业文化内涵。本文就团队建设的探索与思考进行总结,进一步提升本团队和相关课程的教学水平。

1 深入挖掘学科内涵,发挥学科优势与特色,建设优秀教学团队

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中药学专业是于1998年国家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时,把原药用植物专业调整为中药学专业,在农业院校中属首创专业,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重点学科。团队建设的基础可以追溯到1958年的药用植物专业。在原有特色基础上,外延有所扩大,为本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弥补了原“药用植物专业”的局限性,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能从事药用植物与利用、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中药生物技术的研究、中药炮制的研究,而且还能从事中药制药研究、中药药理与应用研究及中药新制剂的研究,并逐步形成了以药用植物、药用菌物、药用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中药专业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团队根据农业院校办学的实际情况及多年的人才培养经验,深入挖掘学科内涵、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特色,制订了明确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备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及其相关知识和能力,在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领域中从事中药制药高级技术与生产管理型人才;培养药品质量控制、检验和安全用药的药师型人才;培养医药经营管理型人才;培养中药学基础研究与中药新药开发应用的高级研究型人才。

团队建设依托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团队带头人负责制订团队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制订团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组织各课组(以教研室为单位)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各课组长负责制订本组的建设内容和发展规划,本组团队成员的学习、交流及讨论等日常工作;团队成员个人完成自己的本职教学工作同时,积极参与团队建设,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逐步建立一支相对稳定、水平较高、具有较强学术创新能力的教学队伍。

2 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确保团队建设的长远发展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团队建设的重要基础,能够确保团队建设的长远发展[4-5]。团队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水平,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团队建设的关键。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助教1人,其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专任教师专业交叉明显,老中青相结合,在教学和科研上体现了传帮代。

团队组建以来,一直坚持“人才立足,师资第一”的建设理念,确立了“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思路,紧紧围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中心任务,坚定不移地培养教师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切实加强团队的师资队伍建设。到目前为止,团队的师资队伍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团队积极改善师资结构,努力形成合理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从2004年开始,团队接收毕业生从事教学工作必须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对具有硕士学位继续深造的教师,团队鼓励到知名院校攻读博士学位;近3年来,团队接收毕业生均具有博士学位,且外校毕业生比例高达85%以上;再者,团队以专业建设为契机,强化学科建设,构建不同师资队伍培养体系,鼓励骨干教师积极争取省部级教改课题,促使年轻教师在校级教改课题立项,总结教学经验,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团队中的专任教师的授课水准。团队新近教师,不受学历和年龄限制,授课前均需接受省教育厅组织的岗前培训和实践教学考核,成绩合格者方能正式上岗授课。多年来,团队一直探索双语教学,将重点放在教师的外语培训与继续教育上。每年组织团队教师到国内相关研究机构、 重点大学进修学习。

通过上述措施,使团队师资队伍不断强化,整体结构趋于合理,基本满足了教学的需求。

3 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并重,体现农业院校团队建设特色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基本规格及人才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农业院校“中药学”特色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的建立是团队建设的又一重要内容[3-7]。

吉林农业大学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首创中药学专业。中药学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在最初药用植物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随着中医药学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结合农业院校优势与特色进行了多次修订和完善,现已形成了较稳定的、具有特色的、科学的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创办50多年来,培养的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很多已在国内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团队及时掌握毕业生反馈回来的信息,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使所讲授的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社会实践。此外,传统的中药学高等教育以四年学制本科为主,专业教学计划侧重于活性物质化学分离,加工炮制,制剂分析及配伍应用,对中药采收,种植(养殖)非常欠缺。团队结合农业院校课程开设的先决条件,在前期基础课程中,融入了《农业气象学》、《土壤学》、《遗传学》、《植物与植物生理》等农业院校课程强化中药种植(养殖)的重要性,在课程后期继而开设《药用植物生物技术》、《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药用植物育种》、《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等课程,上述课程的开设体现了农业院校中药学人才培养的优势,从而构建出完整的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

多年来,团队一直完善课程体系的建立。首先,开设公共课、基础课同时,增设一些服务于专业课,且有专业针对性的课程(如药用植物学、药用菌物学、药用动物学)以及有关生命科学的课程(如生命科学导论、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生理学)。继而完成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制剂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等课程的教学,这能够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具有前沿的生命科学知识,与丰富的中医药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相融合,团队的课程体系能够给予本专业学生不同于其他中医院校学生的知识结构。其次,选修课程辅助专业课程设置,团队尝试开设“中药养生与食疗”、“中药药膳”、“药用植物高产理论”、“中药安全生产”等选修课程,形成了完备的教学课程体系。围绕中药种植(养殖)、研究与生产、开发与利用,将新近的研究成果补充道选修课、讲座课。最后,团队成员积极参与教材建设,近年来专业教师主编了《中药学》、《中药鉴定学》和《中药化学》等3部“农业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更加提高了中药学教学团队在国内的影响力。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实现了《中药学》省级精品课,《中药鉴定学》省级优秀课,《中药制剂分析》校级优秀课。

4 着力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团队建设的核心内容

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的中药学复合型人才。首先,通过入学专业教育及基础课理论教学,强化课程的基本技能训练,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技能打好基础。其次,强化专业基础课技能培训,团队担任的重要专业课程,如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制剂分析及中药药理学等,通过改进实验课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使学生掌握牢固的专业基础课实验技能,最终采取过筛式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强化技能训练。再者,完成理论教学的同时,重视实践教学,通过药用植物分类实习、中药鉴定与中药学实习、中药炮制学实习、中药药剂学实习及中药药理学的综合性实验等,不断强化学生识别药材、加工药材、中药制药与开发等能力。本团队培养的毕业生生能够熟练掌握近300种中药的来源、产地、鉴别特征和功效,学生头脑中对重点的药材形成了从资源、栽培、采收、加工炮制、鉴别、功效、药理作用到制剂完整的立体的知识体系。最后,专业课实验教学中设置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这对复习、巩固和灵活利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同时,团队结合学校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及早进入开放性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

综上所述,多年来,“中药学教学团队”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以期为农业院校开展药学团队建设提供一定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8(11):10-12.

[2] 汪维伟,王亚平.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10, 9(6):774-776.

[3] 翟华强,张冰,闫永红,等.国家级中药学教学团队运行机制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5):878-879.

[4] 李玉梅.高校合作型教学团队建设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5(7):166-167.

[5] 李晓菁,刘小丹,李卫东.高校教师队伍国际化建设的改革[J].药学教育,2011,27(4):10-13.

[6] 薛俊,刘会,林志东,等.注重学术团队与教学团队融合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药学教育论坛,2010,12(30):93-94.

第3篇:团队建设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 目标教学 教学团队 321N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Study and Practice of the Teaching Team Framework Based on

Work Process Working Goal Teaching Framework

HUANG Yutian

(Sha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302)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one of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based teaching team working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he target framework" project results. As a research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ideas, methods and research results highly summarized. The concept of teaching goals and objectives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teaching team to build teaching methods ("321N" mode), and summed up its systematic, logical, scientific, practical as well as universal.

Key words goal teaching; teaching team; 321N; mode

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本世纪初,教育部陆续了[2000]2号文件、[2004]1号文件、[2004]12号文件、[2006]14号文件、[2006]16号文件。提出全面开展职业教育改革;特别是[2006]16号文件,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改革内容和改革要点,包括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办学形式等。(2)2008年我校被确定为陕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本校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展开,师资队伍、教学团队建设作为一项主要的建设任务,摆在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面前。(3)2009年,第一批国家级示范性院校建设单位已初步建成且卓有成效。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道路,其实核心的问题还是体制和人。师资队伍建设尤为重要。传统的行政化的学科体系和以专业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截然不同。体现在教学团队的建设方面显得矛盾很突出,或多或少会形成改革阻力。(4)教育教学的核心是教师,职业教育教学的核心是双师教师队伍的建设,因此,国家级示范院校建设的核心应该是以专业、以课程体系为主线的教学团队的建设,且能够与传统教学团队结构相契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

2 课题研究的思路

(1)指导思想:以教育部[2006]1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学校省级示范院校建设项目为契机,以机械制造与自动专业示范建设为抓手,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改革、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着重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探索专业化教学团队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为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团队组建走出一条新路。(2)研究思路: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改革为主线,抓住专业职业岗位定位、能力需求、课程体系建设,选定特色目标产品(项目任务),以本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与课程体系一致、与产品生产过程一致的专业教学团队,即基于工作过程目标教学框架下的教学团队建构。(3)研究内容: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职业岗位、任务能力需求和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进行研究提炼,确定专业课程体系;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工作对象进行分析,遴选典型工作任务(目标产品)作为载体,研究实际工作过程,确定工作岗位;对照工作过程岗位需求,确定学习过程,研究教学团队的结构,建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研究教学团队运行、激励、管理平台的建立,确立专业教学团队运行管理的有效机制。(4)研究方法: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调查分析、论证假设、实践对比的方法。对于课程体系的研究主要采用调查分析的方法,深入企业,通过下发调查问卷和集中座谈的方法;典型工作任务、目标产品的确定,通过总结职业教育先进经验,结合本校实践教学条件特点,与校企合作单位联手,采用调查论证的方法;专业教学团队的构建管理等,主要采用实践、分析、对比、渐进的方法,不断总结和调整。

3 课题研究与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目标教学框架下的教学团队的架构研究与实践”概括为“321N”模式实践。具体内涵是:基于专业(职业)、基于工作过程、基于目标产品的3个基于,兼顾工作过程岗位特点、兼顾课程体系设置的2个兼顾,明确一个共同的工作(教学)目标的1个目标,组建N(多)个教学小组(团队)。

第4篇:团队建设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公共英语;教学团队;教学质量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我国对外开放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向纵深发展,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和国际工作语言的重要性愈发得到突显,在各种不同的工作领域及职场环境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相适应,各用人单位对所需人才规格做出了相应的规范,一定的英语语言素质及应用能力成为各类专门人才必备的能力要件,成为现代社会人才之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特殊类型,致力于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一线所需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公共英语是高职院校各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旨在使W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够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及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显然,该课程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切实满足当今时代对人才的现实需求,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并充分发挥公共英语课程的语言教学功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生英语语言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教学团队是高职院校教学组织形式的重要体现,是高职教师队伍的功能性组织,其以交流互助、团结协作、整体提升为特色,倡导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强调成员间的相互支持和技能互补,有助于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聪明才智,产生智慧增值效应,极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公共英语教学团队是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承担公共英语教学的主体力量,团队以课程教学为主线,以教学改革与研究为重要抓手,注重团队成员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致力于公共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一、加强日常管理,规范团队运作

加强管理、规范运作是贯穿公共英语教学团队建设始终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发挥团队效能、确保教学质量提高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首先,必须切实明确团队建设目标,将提高公共英语教学质量摆在首要位置,突出其重要性、必要性及紧迫性;同时,引导成员立足自己的教学实际,将团队教学质量提升的总体建设目标分解并具体化为个人的自我奋斗目标,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制定自己的工作计划。其次,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注重其科学化、合理化及长效化,确保团队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可依,积极营造高效、有序、健康的工作环境。其中,要尤其注重建立稳定长效、公平合理的评价机制及奖励机制,客观评价成员的工作业绩,保护他们的工作热情。再者,要注重培养团队成员的合作意识和服务意识,强调一切以团队工作大局为重,讲奉献,重服务,引导成员加强团结协作,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围绕团队建设目标,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此外,要重视充分发挥团队带头人及团队中优秀骨干教师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注重以榜样的力量去感染和影响团队成员,尤其要重视团队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二、注重教学研讨。深化教学改革

注重教学研讨、深化教学改革是提高公共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团队必须高度重视各种教学研讨活动,增强计划性,提升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充分发挥其对公共英语教学的反思、梳理、总结与提炼效能。同时,团队必须切实树立改革创新意识,推动并深化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其对教学的改进、优化及完善功能。首先,要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确保团队成员之间及时交流教学心得,相互探讨教学问题,共同提升教学能力与水平。为确保教学研讨真正落到实处,团队必须要在深入总结公共英语教学实际、广泛听取成员意见的基础上,合理设计教研活动的主题和内容,要求成员研讨前找问题、查不足,研讨中谈想法、提建议,研讨后明思路、有实践。其次,要引导成员切实明确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就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大胆尝试,不断突破,推陈出新。要引领成员以《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指导,严格遵照“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的具体要求,明确公共英语教改方向,强调实用性,重视能力培养。

三、重视过程管理。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重视教学过程管理,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是公共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确保教学质量有效提高的必要手段。首先,要合理开展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其“将集体智慧与个人特长有机结合”的优势,在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加强管理与监控。为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团队必须科学安排备课时间与备课内容。可以依据每个时期的教学实际与教学要求,将备课时间主要安排在学期前、中、后(期末复习前)三大时间节点,以有效覆盖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在备课内容选择上,要涵盖新课、练习课及复习课等各类异质课程,并在同质课程的备课数量方面做出适当调整。其次,合理开展听课、评课,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监管。为帮助成员互通有无,共同提高,听课活动要尽可能涉及团队中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职称水平、不同教学资历的教师,以使所有成员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特色,接受大家的批评指正。在听课安排上,要注重覆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授课类型,以最大程度丰富听课活动,提高团队成员的信息输入量。此外,要确保听课主体的多元化,既注重团队成员之间彼此互听,也注重经常性地邀请团队外的相关专家、领导进行听课,以使团队成员的英语教学得到多角度、全方位的检测与评判。听课是评课的前提和基础,评课则是对听课的深化和升华,必须将两者有机结合,以评促教,以评促改。要围绕教学目标、教材使用、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对授课情况予以评定,既肯定优点和长处,又要客观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于被听课教师,团队要注重引导其加强总结与反思,在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作出适时的调整和改进。

四、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充分整合并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充分整合并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是公共英语教学团队建设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团队必须密切贴合社会发展,引导成员高度重视“互联网+”时代为英语教学所提供的全新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资源,充分整合并利用互联网、校园网以及微博、微信平台,学习资源,布置学习任务,提供交流平台。其次,要立足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爱好倾向,建立基于互联网与现代通信技术的“英语移动学习模式”,努力开发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打破时空局限,以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随时、随地与之交流互动,提供英语学习指导。再者,要进一步改进并提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利用实效,充分发挥校园英语发射台的教学辅助功能,加强音频、视频的介入,全面丰富教学手段,全方位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改进教学效果。

五、树立科学的考核评价观。全面考量学生的公共英语学习

第5篇:团队建设课程总结范文

【摘 要】面对新时期的挑战与机遇,为保证教育质量,高职思政教育应在专业设置与调整、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更新、实践教学条件与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充分体现自身特色,其中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起关键性作用。文章阐述教学团队的内涵、思政教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和路径。

【关键词】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一、教学团队的内涵

对于教学团队,教育部《关于组织2007年国家级教学团队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36号]中对于教学团队的组成是这样界定的:“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

二、思政教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

在国外,专业教学团队被认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工作方式,强调教师专业的同伴互助和合作文化。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在教学团队建设上有着近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探讨思政教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若干问题,提升办学能力和水平,建设好学校思政教师的专业教学平台、教师团队和课程团队,提升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水平,实现对系统内教师资源的整合,更好地推动专业教学改革与科研创新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这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既要有思想政治素质的过硬,也要有业务功底的深厚,同时要在教学效果上真正实现让学生入脑、入心,就必须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不断改革。要实现这一效果,不能仅举个人之力,必须建设团队合作机制,形成高绩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

三、思政教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路径

(一)举办人文社会科学讲座,提升教师团队意识

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构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在高职院校中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高低,会在理想追求、价值取向、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体现出来。近年来高职学校的连续扩招、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以及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造成了青年学生人文精神的失落、人文素养缺失。开展积极有效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宣传教育工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许多高校也通过让思政课教师为大学生举办哲学社会科学类的专题讲座的形式,加强大学生的人文修养,坚定政治信念。然而,如何选题,如何保障讲座的质量,如何组织完成这项工作,大都落在“思政”部。要使这项工作真正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欢迎,就必须借助骨干力量,依靠思政教师集体的智慧,才能达到最优效果。实践证明,思政部举办高质量的人文社会科学类专题讲座,必须建立团队工作机制,依靠团队的智慧才能到达最佳效果。同时,以承担人文社会科学讲座为契机,可以建立起有效的团队建设机制,从而也能教师的团队工作意识。

(二)打造精品课程,提升团队实力

建立精品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工作目标。尤其是教育部组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彩教案”、“精彩课件”、“精彩一课”评比活动根据高职现代远程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的要求,加快建成一批适应学生自主学习和个别化学习需要的多种媒体资源。在资源建设中,要发挥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优势,在已建的各种资源的基础上,按照“建设精品资源”,“建出水平,建出特色,建出效益”的要求,每年选择1~2门课程,进行教学总体规划设计和资源建设一体化系统方案设计,达到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一流教学效果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形成品牌,使其他高职学校在实施同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借鉴、使用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提高高职学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积淀和反复实践的过程,要力求达到一种至善至美的境界。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不断补充和完善网上教学资源,便于学生更好地选择和使用。

(三)营造专业教学团队合作的和谐氛围

首先,在专业教学工作中明确课程目标定位和任课分工,不随意更换课程,不互相抢课或推托课务,要形成相对稳定的课程教学关系。要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探讨教学心得、学术前沿动态、教改项目、课程建设及专业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努力营造教学团队的和谐的协作氛围。其次,要引导教师发扬互助友爱的精神,摒弃以往那种“跑单帮,搞单干”的形式,以团队为单位申报科研项目,努力发挥团队的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合力。

(四)开展对青年教师的业务培训

要进行教学改革,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对青年教师的业务培训十分重要。因此,本专业教学团队要根据我校教学工作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对本专业的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内容包括:教学业务培训、计算机知识培训、课件制作技能培训等,使他们在较短时间内能胜任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工作。同时要开展听课活动,新老教师互听,取长补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五)建立客观有效的业绩考核制度

首先,对专业教师团队实施目标责任制考核及业绩点考核,要求其在完成一定工作量的同时,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其次对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专门建立业绩评价体系,可分为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督导评价、领导评价等若干个方面。通过考核把专业教师的水平和业绩分为不同等级,让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同时,将考核结果与校内津贴(诸如课时、职称、学位津贴等)及岗位聘任制挂钩,以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激励机制。

第6篇:团队建设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 “双师型”教师 教学团队

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学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培养技能型人才质量的重要保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研究并实施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途径和模式,对于实现职业教育宗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双师型”教师的教学团队建设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学团队,是指某一具有共同服务对象的群体,在这个群体内,各个成员之间实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理论知识传授、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企业生产经营实践职能和功效的优势互补与统一。实现这样一个目标,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要有有效地途径,要探求其规律性,进而形成可以借鉴和效仿的模式。

“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重点要提高两类教师共同培养人才所需的能力。一是学校专职教师从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二是企业兼职教师从事学校教育教学的能力,三是将学校教育教学能力与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统一起来集于教学团队一身。

二、“双师型”教师的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历程

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表明,“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经历包括:

1.培养“双师型”教师

职业教育的实践表明,在“双师型”教师概念提出以后,职业学校致力于把学校专任教师中的专业课教师培养成具有“双师”特质和能力的人。在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初期,职业学校大多致力于培养专任教师,使其具有“双师”能力或“双师”素质,其标志就是学校专任教师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双师”资格证书。如考取国家非教师职业资格证书、获得国家专项技能等级证书以及获得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培训证书。但事实证明,获得各种证书对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帮助是十分有限的,甚至出现未获得“双师”资格而获得“双师”资格的现象。尽管如此,学校着力培养自身教师队伍的做法和途径,对日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起到了奠基作用。

2.聘请兼职教师

当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成为中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基本制度之后,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单单靠学校及学校专任教师已经很难胜任。尽管学校专任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上,具有良好的教育基础和良好的系统性,但在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和在完成具体生产经营任务上的缺欠,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此,在职业学校中,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业务骨干和能工巧匠来学校做兼职教师,使其承担与其职业工作关系密切的专业课程教学。这一做法,给学校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使学校专任教师看到了自己在职业实践能力上的不足和差距。极大的提升了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和水平。与此同时,在教学中也显露出理论教学功力不足的弊端。

3.“专兼”结合授课

为了改变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独立授课带来的缺欠,学校开始探索由学校专任教师和外聘兼职教师共同完成同一课程教学任务做法。初期,以学校改革后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为基础,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两个人的教学团队,专任教师侧重完成工作任务的理论基础准备、讲解和引导,兼职教师侧重完成工作任务的实践操作示范、训练和指导。这一做法,改变了由专任教师或兼职教师独立授课所带来的弊端,并为真正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奠定了基础。

三、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模式初探

根据学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途径、做法和经历,初步总结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包括:

1.基地模式

依托地方支柱产业、行业、企业及学校,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培训基地,按照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要求,着力培养具有“双师素质”、“双师能力”和“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在这个团队中,不强求每个成员的个体“优势”,着重强调组合后的整体优势,使团队组合优势大于个体又是简单相加之和。既可以在校外的行业企业建立教师培训基地,着力培养学校专任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也可以在校内建立兼职教师培训基地,着力培养兼职教师的教学方法能力;还可以通过引进和外联等形式建立教学团队培训中心方式,使学校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培训一体化。无论哪种方式,都采用“学做一体”“实践提高”的方式方法。

2.“要约”模式

学校或专业根据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对特殊教学人员的需求,通过与行业企业协商“要约”形式,由学校提出具体的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在既定的计划内,通过下企业实践、到学校教学多次循环方法,实现对“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培养和训练。“要约”模式,具有“双师型”教学团队能力提高方向明确、目标清晰、方法有效、标准适度等特性。

3.示范模式

各个专业乃至各个课程教学团队,无论是在整体上还是在个体上,总是存在差异的。以整体教学效果好、人才培养质量高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带动、影响、帮助其他教学团队共同进步和提高,增强其示范和辐射作用,使学校整体教学团队职业素养、实践能力能方面得以全面提高,达到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和能力的目的,进而提高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示范模式最好是在相关专业群的教学团队中进行,因为其教学工作具有相通性和关联性,这样示范的效果更好。具体做法是通过对课程教学“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具体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来影响和帮助其他教学团队在合作教学、团队教学能力的提升,使其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应该说,在通过何种途径与何种方式培养和建设具有现代职业教育意义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探索和实践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深入和细化的东西,正是这些方面的存在,使这一工作更具前景和价值。学校将着力对此进行研究、探索和实践,使其日臻完善和成熟,为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参考资料:

1.《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原则意见》(职教[1995]15号)

2. 余群英: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模式及其转型,《高教探索》,2006(4)

3. 张斌: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中国成人教育》2004(4)

作者简介:

第7篇:团队建设课程总结范文

摘 要:包头师范学院中国古代史课程群教学团队自治区级教学团队自立项建设以来,一方面,积极进行团队建设理论研究,对教学团队的概念、主要特征,建设教学团队的意义及建设教学团队需要开展的工作,形成了一致的认识;另一方面,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在同类院校的R到萄团队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关键词:中国古代史课程群;教学团队;质量工程;研究;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7-0214-03

教学团队建设是高等学校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进行改革的一种实践,同时也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自2007年以来教育部、财政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在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这说明了加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在实施质量工程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如何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已成为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包头师范学院中国古代史课程群教学团队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努力,已经成为包头师范学院的校级教学团队。2013年9月,教育厅正式发文通知,包头师范学院中国古代史课程群教学团队被授予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团队”,这标志着本教学团队已跻身名牌教学团队行列,其教学水平得到社会同行的肯定。我们在建设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此为例,希望能与学界同仁共勉,为更好地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献一份绵薄之力。

一、高等学校教学团队的内涵和特征

(一)高等学校教学团队的内涵

我国学界对教学团队进行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人们对教学团队的内涵有过多种表述,至今尚有分歧存在,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我们赞同这样的观点:所谓教学团队就是“为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建设目标,由教学任务相近的教师组成,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授领衔与负责,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与年龄结构,有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机制,有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的途径,经常性地开展教学内容与教学改革的教研,经常性地开展教学经验交流,经常性地开展学术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实现携手前进的教师群体”[1]。

(二)高等学校教学团队的特征

第一,具有明确的共同目标。只有确立明确的目标,团队才能有前进的动力和努力的方向。作为高等学校的教学团队,其目标的建构必须立足于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基地建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逐步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各级各类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和优秀教材建设的活动中,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

第二,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教学团队要有带头人,其作为本专业的专家,既要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创新教育思想,还要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良好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教学团队成员在年龄、职称、知识结构上要科学合理,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有效发挥名师的“传、帮、带”作用,使团队成员之间取长补短,从而达到知识、技能共同提高之目的。

第三,具有鲜明的团队精神。高等学校教学团队的团队精神就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完成共同设定的目标,而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团结协作的作风。它集中体现了团队成员的共同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是教学团队长期积淀、凝聚和升华而成的集体魂魄和文化内核。团队精神是一种群体内驱力,体现着教师团队的协作精神和战斗力,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它主要包括团队内部成员奉献精神、合作精神、进取精神、信任感、反思精神、刻苦钻研精神等”[2]。通过团队精神形成的凝聚力,使团队成员在工作中能够团结互助,积极参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和更大的效益。

第四,具有突出的教学建设成果。突出的教学成果是评价教学团队建设是否有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果一个教学团队在建设期内没有取得一些有代表性的成果,那么,就意味着这个教学团队的建设是不成功的。主要在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来体现教学团队的建设成果。“在具体教学建设项目中应取得校级、省级或国家级的标志性成果,如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特色或示范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或者显示出取得优秀成果的良好趋势。”[3]

二、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

作为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组成部分之一,教学团队建设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还能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促进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并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第一,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这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单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有赖于教师间的合作。特别是高等教育为了适应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在专业的教学内容上日益走向综合化,这就使得高等学校的教师,在传授知识和研究学术时,越来越离不开教师间的紧密合作。而教学团队的建立,则为教师的密切合作提供了一个平台。“通过教师之间的互相启发、补充和激励,不仅可以直接形成更高的个人工作效能,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团队成员间更积极的人际关系,创造一种尊重人、充满生气和活力的工作环境。此外,对于参与团队的教师来讲,教学团队还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培训和提升素质方式,通过团队例行的交流活动和成员的共同工作,彼此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特别利于培养教师团结协作的能力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显然,这一切都有助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改善。”[4]

第二,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指教师由新手逐步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学团队的建立有助于这一过程的实现。在教学团队中,具有不同学科来源和知识背景的教师,为了共同的目标,通过共同参与观摩课堂教学、精品课程建设、教学竞赛、教改课题和编写新教材等方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青年教师在有经验的老教师传授、帮助和带动下,会极大地提升其教学与科研水平,缩短其成长成才的周期。青年教师的一大特点是接受新知识、新观念快,动手能力强,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这方面老教师在与青年教师的交流、合作中,可以向青年教师学习,以使自己的教学与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这种双向的学习和交流,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教师在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上都可以有一个提高。

第三,有利于促进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团队可以对高校人力资源进行整合。教学团队是由一定数量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校教师组成的,其成员的教育背景、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团队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教师可以发现自身教学内容的不合理之处,对其加以更新、改造,从而促进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师通过在教学团队中互相交流教学方法与技巧,可以学习到更高水平的教学技术,从而使教学技术在每个团队成员身上得到优化整合。

第四,有利于促进学科专业的发展。教学团队建设特别注重“团队成员在知识共享、合作、交流等基础上的发展、提高和成长,同时再经过对年轻教师的培训和专业指导,各层次的教师成员素质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为本学科、本专业积聚了优质的师资力量。这些优质的师资力量必将促进本学科、本专业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使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更上一个水平,对学科专业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4]

三、中国古代史课程群教学团队的实践探索

包头师范学院中国古代史课程群教学团队是以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为基础形成的,于2013年被批准为级教学团队。团队自立项建设以来,团队成员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不断探索中国古代史教学规律,开展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团队课程建设情况

团队重视进行课程建设,《中华文明史》《中国古代史》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中华文明史》还被评为自治区级优质精品课程。《中国文化符号解读》《中国典籍与文化》《中华文明史》被批准为校级通识课程,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授课。重视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开通了“中国古代史”“中华文明史”精品课程网站,积极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的广泛性、互动性、随时性等特点进行教学。通过教学平台,教师制作了多媒w教学课件,以及多媒体影像资料,供学生下载;通过课程论坛,师生进行网络解答、讨论问题、提交与批阅作业;通过网络,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随时进行讨论,达到课内课外良性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历史学专业的特色在于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重实用、求创新”的人才,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培养目标,团队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以下探索。

1.创新性教学改革。教学团队提倡研究型学习,积极推进教学方式的改革,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思维。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启发式教学。课前安排预习内容,并增加课堂提问及讨论的时间。每学期至少要进行2-3次课堂讨论,每次讨论前两周确定一个讨论主题,主讲教师先开列需要查阅的参考书目,让学生充分准备,然后再组织课堂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指出讨论的优点与需要进一步讨论、注意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二,专题讲授,以点带面。选择中国历史上有相当影响以及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问题、有争议问题,开展专题讲授。帮助学生了解学术研究动态,培养问题意识。其三,学生练习撰写的小型学术论文,要求由教师提供针对性指导,写出详细评语。其四,通过本科生导师制,鼓励本科生参与课题研究、提前选修硕士核心课程,并利用名家讲座等方式培养学生学术兴趣、增加前沿知识、开拓专业视野。

2.探索和构建实践教学新模式。我们正在构建两个层次的实践教学新模式:第一个层次是课堂模拟实践教学,或称为角色扮演教学,主要在学校的微格教室进行。第二个层次是以短期见习、专业考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为主要内容的集中性实践教学。其中教育实践环节分为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两个部分。其中教育见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安排在一、二年级,每年两周时间,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深入中学实地考察,了解中学常规的教学活动的内容,增强对未来职业的认可度。第二阶段安排在三年级,时间为两周。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教学法课程,进入教育实践基地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见习,目的是为上课做准备。主要包括以下环节:听课―备课―修改―试讲―评价―再修改―再试讲―再评价―总结。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时间为16周。实习内容包括: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教育调查等,要求学生完成课堂教学(总课时不少于12节),学会处理班队日常事务、独立举办1次班队活动和学习做好个别学生转化工作,在对中学课程改革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完成教育调查报告。

四、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路

经过我们几年来建设中国古代史课程群教学团队的实践,我们认为要建设好高校的教学团队,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开展工作。

(一)注重选拔德才兼备的团队带头人

教学团队带头人是团队的核心和灵魂,是团队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能否选拔出合适的带头人,直接关乎团队能否形成合力以及取得好的成绩。因此,选拔团队带头人就成为教学团队建设中最重要的环节。应建立平等竞争的激励机制,通过公开条件、公开程序、公开考核标准、公开业绩成果等方式来选拔出合适的团队带头人。作为团队带头人首先要有良好的品质,如诚信、亲和力等,此外,“还要具备较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更要有超强的业务能力、较强的改革意识,有明确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思路与目标,能有效地组织和协调有关各方完成教学团队承担的教学任务,采取得力的措施,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3]。

(二)精心打造合理的团队结构

结构合理的团队,就是指团队成员在年龄、知识技能、职称、学历、个性等方面要有较强的互补性,这既有助于每个团队成员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又能使他们通过互相沟通和密切合作来保证团队目标的顺利实现。团队应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特别要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采取多种手段,促进他们的快速成长。要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历层次,如攻读博士学位、进行博士后研究等。要大力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交流活动,以便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扩大他们的学术影响,最终建设一支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教学梯队。

(三)明确教学团队的任务

教学团队建立以后,要确定团队应完成的任务,以便使全体成员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教学团队的主要任务,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内容:一是课程建设。教学团队要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建立优化的课程体系,不断丰富课程资源,以提高所承担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抓手,力争在各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上有所收获。二是教材建设。教学团队要积极选用高质量的国家级规划教材,同时要鼓励团队成员编写新教材,把最新研究成果与学术前言写进教材,使教材富有特色,以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度,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三是教学研究。教学团队要积极地开展有关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申报国家级、自治区级教学改革项目,以便通过这些教学研究活动来提高教学质量。四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建设。目前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异常丰富,教学团队要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如制作多媒体课件,丰富课堂内容,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利用微信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等等。五是实践教学建设。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从而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学团队要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建构起合适的实践教学体系,特别是要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要建成仿真实验室、模拟实验室,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地体验实践活动。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要与社会相关单位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机制,使这些实践基地能够长期向实习生敞开大门,从而为学生成才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和条件。

(四)提供物质和政策支持

建设教学团队离不开必要的物质条件的支持。学校要为教学团队提供专项经费,以保证其能开展教学改革、交流和研究等活动。学校还要为教学团队提供开展教研活动需要的场所和设施设备。在政策方面,学校也要给教学团队专门的支持。目前高校在对教师的考核与职称评定上,科研所占的比重远远大于教学,原因就在于科研成果的考核标准容易量化,而教学评价的标准难以量化。这种情况致使许多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在经过个人努力,就能取得明显成效的科研上,而不愿也无法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提高教学水平。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机制严重地打击了教师投身于教学工作的热情,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不利于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学校要对教学团队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要像重科学研究成果一样对教学成果进行奖励,对于取得突出教学成绩的教学团队组成人员在晋升职称、物质待遇、评聘研究生导师资格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从而为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参考文献:

[1]俞祖华,赵慧峰,刘兰昌.本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鲁东大学学报,2008(2).

[2]翟春光.基于过程管理的高校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研究――以江西师范大学E教学团队为例[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2.

第8篇:团队建设课程总结范文

(2)通过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自我成长能力,提高全体员工的参与意识、发现问题和纠正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发展潜力。

(3)通过重建信息交流平台,搞好公司网站建设和企业内部通讯的编写工作,以此扩大企业宣传和交流渠道,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1、网站升级工作:

目的在于提高公司网站的内部使用率、外部点击率和信息量,加强作为交流平台的作用。

方法:可引进杭州慧泉软件公司协助进行网站升级和建设工作。

具体负责部门:综合部。

具体费用预算,另行确定。

内部刊物是员工交流的平台,也是企业文化工作的一个重要媒介。

计划半年出一期。

组织方法:在公司高管领导下,由行政部牵头,组成编辑部,负责运作。

每期排版印刷费用,预计3500元。

3、企业内部诊断工作:

企业诊断和内部管理改革工作,完全采取公司内部自行组织的方式,不引进外部专业咨询机构。由公司高管牵头指导,按照计划分步组织实施。培训主讲讲师由公司高管担任,公司内部有关人员辅助或者协助授课。

与员工培训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引进美国最流行的企业诊断工具,通过全体员工的参与,以培训的形式,借用各种调查问卷和测试表格,在培训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和梳理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企业文化特征和员工自身存在的问题。

培训和诊断相结合的的过程,既是学习,又是寻找差距;既是提出问题,又是寻求解决方法。最终提出企业管理改革措施。

在培训过程中,对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深层特征的认识、学习、解析、诊断,不是由一个人或几个人完成,也不是由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路主导,而是由全体参与人员共同进行。

利用这样的工具进行企业诊断的过程,实际上是课题研究的过程。利用诊断工具,设计多个课题,通过培训的形式,在全体人员参与的过程中,共同探讨每一个研究课题,而不是由一个人或几个人在课题研究中唱主角。

所有诊断结果,都是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由全体参与者共同探讨出来的。因此,大家对诊断结果会有高度一致的认同。同时,这样的培训和企业诊断会产生难得的企业文化效果:可以达到统一认识,提高参与意识,提高凝聚力的明显效果。员工通过培训,不但学习了最前沿的管理知识,而且对企业的发展现状产生了深刻的认识;不但参与了企业的诊断全过程,而且为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定新的目标做出了贡献。

与培训相结合的企业诊断工作,由两大部分工作组成。一部分,是培训、讨论、交流、学习和解析案例。另一部分,是测评、测验、填表、统计、整理。其中,统计和整理工作有很大的工作量。这一工作需要组织人在培训课后完成。

每一次培训或集体课题研讨结束后,需要专门安排人完成统计和整理工作。整理结果,作为下一次课题素材,用以共同学习、分析、研究、讨论。

4、内部诊断和培训的组织方式:

组织工作:由高管负责组织领导,由行政部负责协调与配合。

培训期间,需要分小组,各个组需要指定负责人。

研讨培训周期:每月2个半天,每半天研究一个课题。一共约10个课题。具体时间表另行确定。

参加人员:公司全体员工。

研讨培训形式:(1)授课、(2)讨论、(3)发言、(4)案例分析、(5)测评、(6)资料整理、(7)总结。

研讨培训预算:1.05万元。

5、培训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和效果

本次培训的核心主题是团队建设。要达到的目的是:理解团队角色、团队价值、团队要素,学习团队建设方法、步骤、原则,形成团队意识,提高团队凝聚力,最终在公司范围内产生学习型团队的企业文化氛围。

培训要达到的具体效果,体现在三个层次中:

第一,在全体员工的范围内,形成团队意识、配合意识、沟通意识、服务意识、角色意识,培养主动学习、自我提高、融入企业的习惯和风气,促进员工整体素质的逐步提高。

第二,在骨干管理人员中,通过学习团队建设方法、步骤、原则,培养改善团队建设的能力、带队伍的能力、发现和培养骨干的能力,从而提高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

第三,在公司决策层,通过培训和诊断工作的开展,了解公司团队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分析产生不足的各种原因,进而形成改进团队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具体对策,最终实现提高全体员工的团队意识,提高团队凝聚力,在公司范围内产生学习型团队的企业文化氛围。

6、培训的考核与评价

(1)本次培训,是全体员工的必修课。每一个员工必须参加课程表安排应该参加的课程。

第9篇:团队建设课程总结范文

(2)通过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自我成长能力,提高全体员工的参与意识、发现问题和纠正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发展潜力。

    (3)通过重建信息交流平台,搞好公司网站建设和企业内部通讯的编写工作,以此扩大企业宣传和交流渠道,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1、 网站升级工作:

目的在于提高公司网站的内部使用率、外部点击率和信息量,加强作为交流平台的作用。

方法:可引进杭州慧泉软件公司协助进行网站升级和建设工作。

具体负责部门:综合部。

具体费用预算,另行确定。

2、 内部通讯编辑工作:

内部刊物是员工交流的平台,也是企业文化工作的一个重要媒介。

计划半年出一期。

组织方法:在公司高管领导下,由行政部牵头,组成编辑部,负责运作。

每期排版印刷费用,预计3500元。

3、 企业内部诊断工作:

企业诊断和内部管理改革工作,完全采取公司内部自行组织的方式,不引进外部专业咨询机构。由公司高管牵头指导,按照计划分步组织实施。培训主讲讲师由

公司高管担任,公司内部有关人员辅助或者协助授课。

与员工培训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引进美国最流行的企业诊断工具,通过全体员工的参与,以培训的形式,借用各种调查问卷和测试表格,在培训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和梳理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企业文化特征和员工自身存在的问题。

培训和诊断相结合的的过程,既是学习,又是寻找差距;既是提出问题,又是寻求解决方法。最终提出企业管理改革措施。

在培训过程中,对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深层特征的认识、学习、解析、诊断,不是由一个人或几个人完成,也不是由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路主导,而是由全体参与人员共同进行。

利用这样的工具进行企业诊断的过程,实际上是课题研究的过程。利用诊断工具,设计多个课题,通过培训的形式,在全体人员参与的过程中,共同探讨每一个研究课题,而不是由一个人或几个人在课题研究中唱主角。

所有诊断结果,都是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由全体参与者共同探讨出来的。因此,大家对诊断结果会有高度一致的认同。同时,这样的培训和企业诊断会产生难得的企业文化效果:可以达到统一认识,提高参与意识,提高凝聚力的明显效果。员工通过培训,不但学习了最前沿的管理知识,而且对企

业的发展现状产生了深刻的认识;不但参与了企业的诊断全过程,而且为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定新的目标做出了贡献。

与培训相结合的企业诊断工作,由两大部分工作组成。一部分,是培训、讨论、交流、学习和解析案例。另一部分,是测评、测验、填表、统计、整理。其中,统计和整理工作有很大的工作量。这一工作需要组织人在培训课后完成。

每一次培训或集体课题研讨结束后,需要专门安排人完成统计和整理工作。整理结果,作为下一次课题素材,用以共同学习、分析、研究、讨论。

4、 内部诊断和培训的组织方式:

    组织工作:由高管负责组织领导,由行政部负责协调与配合。

    培训期间,需要分小组,各个组需要指定负责人。

    研讨培训周期:每月2个半天,每半天研究一个课题。一共约10个课题。具体时间表另行确定。

    参加人员:公司全体员工。

    研讨培训形式:(1)授课、(2)讨论、(3)发言、(4)案例分析、(5)测评、(6)资料整理、(7)总结。

    研讨培训预算:1.05万元(lenovo thinkpad 7675h4c 笔记本)。

5、培训要达到

的具体目标和效果

本次培训的核心主题是团队建设。要达到的目的是:理解团队角色、团队价值、团队要素,学习团队建设方法、步骤、原则,形成团队意识,提高团队凝聚力,最终在公司范围内产生学习型团队的企业文化氛围。

培训要达到的具体效果,体现在三个层次中:

第一, 在全体员工的范围内,形成团队意识、配合意识、沟通意识、服务意识、角色意识,培养主动学习、自我提高、融入企业的习惯和风气,促进员工整体素质的逐步提高。

第二, 在骨干管理人员中,通过学习团队建设方法、步骤、原则,培养改善团队建设的能力、带队伍的能力、发现和培养骨干的能力,从而提高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

第三, 在公司决策层,通过培训和诊断工作的开展,了解公司团队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分析产生不足的各种原因,进而形成改进团队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具体对策,最终实现提高全体员工的团队意识,提高团队凝聚力,在公司范围内产生学习型团队的企业文化氛围。

6、培训的考核与评价

(1) 本次培训,是全体员工的必修课。每一个员工必须参加课程表安排应该参加的课程。

(2) 每一次培训,课前10分钟为员工签到时

间。签到表作为培训考核的依据之一。

(3) 在培训课上,要求大家遵守纪律,认真参与,积极讨论。每一次培训中,要记录在讨论过程中每一个人的主动发言次数。记录结果作为培训考核的依据之一。共2页,当前第1页1

(4) 参加每一次培训课程,原则上不可以请假,如果遇到不可克服的原因不能够参加的,须直接向总经理请假。请假后,须通过抄笔记、阅读并交书面作业的形式补课。

(5) 培训期间,将根据需要,广泛收集大家的意见,进行阶段性效果评价、问题分析和总结。

(6) 培训结束时的最后考核方式,另行确定。

(7) 培训结束后,将对全体培训参加人员进行最终综合培训成绩考核。考核结果将根据签到表、主动发言记录、课堂参与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培训结束时的最后考核结果等综合在一起产生。

(8) 每一个人的综合培训成绩考核,将和本人当年的绩效直接挂钩。挂钩方法另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