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生物的教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转变教学观念
首先,物理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学会相关的理论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生活意识,从而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充分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创造能力。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内容,无论是运动学还是力学,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完全可以转变教学观念,使教学方法更加贴近生活。
其次,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从旁引导和讲解,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此外,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合作探究等,使学生真正爱上物理这门科目,全身心地投入物理的学习当中,从而提高物理学习成绩。
二、面向生活教学
1.让物理回到生活中
初中物理的学习,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通过学生的不同的个人生活经历和学习接受能力将理论知识消化吸收。比如,在学习汽化和液化内容的时候,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教学,还可以补充课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把煮好的鸡蛋从锅里拿出来,虽然直接用手接触会明显感觉热,可是过了一会等水干以后会让人感觉更加热,教师通过这种实验为学生亲身体验并解释汽化和液化章节的相关物理知识,使学生了解对蒸发的快慢产生影响的因素,然后再联系自己生活的情况联想到家里晒衣服、道路两旁的树枝树叶被修剪相关的物理现象,让物理知识回归到生活中去,从而加深了解。
2.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教师在讲解物理知识点的过程中,举出的事例尽量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这样能够让学生明白学好物理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关于分子运动理论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家里炒菜的过程中可以闻到很香的气味,一旦菜凉了香味也就减少甚至没有了,而将糖放在热水中溶解得非常快,但是放在凉水中溶解得相对会慢很多。又比如,在讲解运动相对性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列举大家乘坐的火车在开动时会看见树木房屋倒退情景的事例等,这些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生活化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更容易接受和掌握。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坚信物理学习的作用和好处,从而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3.物理实验的生活化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让物理实验充满生活气息,才能逐渐提高物理实验的实用价值。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讲解上或是教学策略的应用和制定上,都要让学生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实验加以验证,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学生保持对生活的热爱。比如,在学气压的内容时,知识理论在理解上的抽象决定了这个章节的学习更加需要物理实验的辅助,因此教师可以在备课的过程中为学生准备好水气压计,先为学生进行必要的演示和讲解,例如,在一个空矿泉水瓶中加入一些热水,将瓶盖拧紧,再用冷水洒在瓶子上,学生通过观察就会发现矿泉水瓶的形状变扁了。这样可以让学生感知到我们身边存在大气压,于是完成了对章节基本内容的理解。
4.物理练习的生活化
【关键词】初中物理;成绩;两极分化;学习方法
一、初中生物理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
(一)生理机制作用。初中二、三年级的学生大都在14-15岁年龄段,处于青春发育的初期,是幼稚向成熟发展的时期,因此在学习活动中还经常表现出幼稚、贪玩、好动、自制力差的一面,这样,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发生注意的转移,所学的知识内容出现了间断,使今后的学习不能较好地做好知识衔接,造成了物理难学的畏难情绪。
(二)学习基础程度不同。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知识较强的学科,对学生学习要求是较高的,一些数学和语文基础不好的学生,如果不注重对所学知识的补习,虽然一开始对学习物理很有兴趣,但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而掉队了。
(三)学习方法不得当。在初二加了物理和几何等内容,成为初中学习阶段学习科目多的一年。一些学生不知如何恰当地安排各科的学习时间,整天忙于应付作业,对所学内容,没有时间消化,顾此失彼,对所学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只停留在死记硬背程度上,未能准确地理解、科学地记忆,久而久之影响了下上步的学习。
(四)来自家庭和社会的不良影响。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部分独生子女缺乏学习的刻苦精神,有的学生家庭不和睦,家庭成员情绪不稳定,或不能有效的支持学生学习,网络的诱惑和拜金主义等社会不良现象的滋扰。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五)教学管理跟不上拍节。初中二、三年级的学生是幼稚性大于自觉性、依赖性大于独立性,他(她)们当中的一部分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学习有畏难情绪,只有在恰当地引导严格地管理下才能进行学习。而初中物理教师一般都是科任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相对少一些,加上一些物理教师认为自己上好课就算完成任务,很少与班主任及时沟通,从而带来了教学管理的松懈,或没有在一些学生成绩出现滑坡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后导致了物理成绩的两级分化。
(六)教师自身因素。除了上诉几个因素以外,笔者觉得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有些教学内容忽略,或问题解决的不够彻底,尤其是对重点、难点内容讲的不深不透,学生容易在这些问题上搁浅,以致影响进一步的学习,另外,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语言、教态、教法呆板,使学生渐渐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这些都易使学生的成绩拉开,促成了两极分化。
二、预防和改变初中物理成绩两极分化的措施
1、首先教师应端正教育思想,更正教学观念,把以少数尖子生为主转移到以提高中下等生为主的轨道上来,即以“针对全体,共同提高”为基本教育导向。
2、教师要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基础,设计搞好物理学科教学的开端,预防物理成绩分化。初二学年是很重要的一年,而物理学科教学的开端又是这里的关键,根据初二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加之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教师较容易使他(她)们一开始就对物理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把握好这一锲机,及时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对基础差的学生密切注意他(她)们的心理动态,并不失时机的给予相应的“关照”。防止他(她)们由于基础差而随着学习的深入造成成绩下降。
3、严字当头,勤字开路。物理教学一开始,教师就对每一位学生的听课笔记、作业和纠错本等做出规范的要求,并勤检查勤督促,不是班主任的还应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做到双管齐下,对于检查中出现问题的学生应及时指出,让其马上改正过来,对多次出现的学生应及时查明原因,对症下药,耐心教育,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做到所学基本概念和知识经常练,重点知识突出练,易混易错的知识反复练,疑难知识有意练。对学生该掌握的物理知识不达目的不松手,达到目的也不放手。
4、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任何一门知识的学习都包括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有一定的认识过程,即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含有个性的意义倾向性,即动机、兴趣、情感、信心、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有关资料和教学实践表明,许多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在学习物理时,都存在由喜欢学到学不进去,最后厌学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跟不上教学过程的需要,这也是导致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根据初中生注意力以分散转移,缺乏毅力自制能力差等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培养学生有要注意,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动手动脑。如,探究“声音的音调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的关系”时,让学生把钢板尺的一端按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尺的另一端,观察钢板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的频率,再改变钢板尺伸出桌面长度重复上述实验,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们自己分析和总结出实验结论,这样,自始致终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们的兴趣被激发了,他(她)们的头脑展开了积极的思维,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和谐的“共振状态”。
关键词:物理教学;小实验;兴趣;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076
在我们平时的物理教学中,学生没有兴趣、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学生的理科逻辑思维差等等一些方面严重制约着我们的教学效果,本文所要谈的就是如何能够解决这些问题,那就是在物理教学中充分设计、利用“小实验”,笔者这里所讲的“小实验”除了课本上要求的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之外,更重要的是自己设计的课内、课外小实验。
一、用“小实验”引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药
在八年级开始学习物理的开学第一课上,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1. 让水重新沸腾实验:在烧瓶里放上适量的水,加热至沸腾后,晾一会儿,水不再沸腾,往烧瓶上浇凉水,水会重新沸腾。2. 漏斗吹乒乓球实验:让学生将乒乓球放在漏斗里,然后漏斗朝下,用力吹气,乒乓球不但不会掉下去,反而紧紧地吸在漏斗里。3. 火烧手绢实验:提前将手绢浸湿,再在手绢上洒一层酒精,讲课时用打火机点燃手绢,直到火熄灭后,手绢安然无恙。
以上只是笔者在开学第一课上做的其中几个实验,还有如大变活人(平面镜)、油锅取物(醋和油的混合物)、掉不下来的乒乓球(摩擦起电)等等,每一个实验都会引起学生一阵惊呼,笔者告诉他们这就是物理,从学生眼神中你会发现他们表现出对物理学习的极大兴趣。
当然,仅凭这一次课是不够的,笔者每节课都尽量设计与本节课相关小实验来引课,笔者以以下例子说明:
(1)在讲“分子热运动”这一课时,笔者首先拿了两个铅块,让学生检查没有任何特殊之处,然后笔者将两个铅块紧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便合二为一了(当然铅块底面要提前削平、保持干净),学生非常好奇既没有使用胶类物质,也没有其他特殊的东西,两块金属怎么会粘在一起,这样的引课使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就容易了很多。
(2)在讲“电压”这一课时,笔者首先拿了一块没有电池的表,和学生说这块表在路上把电池掉了,但教师想把握课堂时间,该怎么办呢?然后问有没有带水果的同学(班里每天有很多学生家长都给带着水果)。把几个水果用导线串联后接在表上,表针就开始转动了。这样的引课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所以在引课上我们设计“小实验”,会使学生对你的每一节课充满期待,那么课堂效果自然就会好,还可以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魅力。
二、“小实验”是突破课堂难点的法宝
物理课上有一些知识点学生感觉很难理解,如果利用所设计的“小实验”来突破,则轻松了很多,例如:
1. 在讲“杠杆平衡条件”这节课时讲到:杠杆平衡时,力臂越大对应的力就越小这一条规律时,笔者让两个学生用一根木棍抬起一桶水,不断去移动桶的位置,让学生感受所用力的大小,并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全部做一遍,这样对学生理解力和力臂的关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 在讲“影响滑动摩檫力大小的因素”时,笔者让一个学生先去推桌子,然后在桌子上坐一个人,然后再去推,感受摩擦力的大小变化。笔者让学生把一摞书放在不套桌套的桌面上去推动,然后套上桌套去推,感受摩擦力的大小变化,这样学生很容易得出滑动摩檫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3. 在初中物理电学部分中,电路故障判断是一个难点,学生理解很困难,所以笔者提前备课时总结了电路故障的各种类型,在课上让学生亲手连好电路,哪个用电器短路,就让学生用一根导线接在这个用电器两端,然后闭合开关观察电路出现的情况,哪个用电器断路,就让学生取下连接这个用电器的导线,然后闭合开关观察电路出现的情况,这样通过一节课的多次探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掌握了电路故障的判断。
所以,笔者认为在物理教学中,课本上有的实验必做,课本上没有的实验,要多动脑筋去设计,这样你的课堂效率会非常高,学生也愿意学。
三、课后作业布置成“小实验”
我们物理学习中几乎每节课都会留有课后作业,都是文字性的、计算性的题。可我们要想到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的本质,就是做多少道题也没用,所以笔者在很多课后作业布置时,就以完成一个小实验代替文字性的、计算性的题。例如:
1. 在讲完“电动机”这一节课时,笔者的作业是亲手制作一个电动机,当然要提出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亲手制作,可以查资料,第二天给笔者交的时候要对电动机的原理写一个详细的说明。第二天笔者会选几个进行演示,并将说明写得好的读给全班学生听。事实证明,这样的学习效果并不比常规的教学效果差。
2. 在讲完电能表相关知识后,用电能表计算一个用电器的电功率则成为学生头疼的一类型考题,所以笔者布置的作业为:放学回到家后,将你们家的用电器只开一个(最好时功率相对大一些的电热水器等),其他的都关闭。然后到门口电能表上观察在10分钟内电能表转多少转(其他类型的电能表按照其他规则),再观察电能表铭牌上的数据,然后计算这个用电器的电功率。这个做法虽然算法上没有减小难度,但却激发了学生很大的兴趣。第二天教师讲的时候,那些不会的同学听得特别认真,他们急于想知道他们所测的用电器功率到底是多大。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在中学课程教学系统中,生物教学占有重要位置,可以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正好符合了我国倡导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实际提高而生物课程中的实验室课程部分既作为初中生物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又是提高初中生物学习效果的条件,实验室教学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能够直接、生动地体现生物教学的趣味性,寓教于乐,可以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促进教学创新所以,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在既定的教学任务和计划下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安排好生物实验课程,合理地开展实验教学,真正实现初中生物教学的综合化发展
一、当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HTK]1用多媒体与黑板代替实验教学
现阶段,有许多初中生物老师没有意识到生物实验课程的重要程度,这与国内长久以来应试教育体制有关,教师们往往会只注重教学计划和目标的完成程度,同时由于课业任务繁多,不少教师采取削减生物实验课程的办法,有的还利用其他非实验形式取代实验教学,一些要求学生们实际操作的课程都变成了老师示范或者看实验视频,进而僵化了教学实践,降低了学生们学习生物的兴趣,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导致整体生物教学效果不佳
[HTK]2实验教学过程程式化、形式化
目前,有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还处于较为僵化的模式当中,实验课程徒具其表,走形式的现象严重,进行实验时,教师为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通常将所有正确的实验步骤以及器材的使用方法一一演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循规蹈矩进行实际操作,因此,学生们可以很容易地得到课本的正确答案和结果整个实验过程没有师生互动,学生也不用自己去思考、提问,实验结果虽然令教师满意,学生们却只是走走形式,有的都不明白为何要按这样的步骤进行这种保险的实验方式并未让学生得到锻炼让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走向程式化,完全歪曲了素质教育的初衷
[HTK]3实验教学重点不突出
为方便教学,迅速提升学习成绩,教师们通常在实验结束,把考试预计要考的知识编辑成册,给学生们复习,这样一来,不仅不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还会给学生带来包袱,渐渐让学生出现抵制的心态,这必将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实验教学同时,大部分教师对于实验的结果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仅仅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实验结果,造成了学生不能理解实验内容,即使是考试能得高分,但是所掌握的知识并没有得到提高,仍旧处于懵懂无知的状态
二、改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措施
[HTK]1加速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进程
改革教学理念,既是加速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素质化发展进程的有效方式,也是也是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方式在改革教学理念中,普遍强调学生技术与智力发展,注重发掘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实际情况,合理正确地促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进步,增强学生的生物修养比如,可以在“动物的运行与行为”这节课程中,利用小组教学形式,建议小组学生在课外观察飞行类(麻雀)、游泳(蝌蚪)类、爬行类(壁虎)动物的行为方式、觅食活动、防御活动状态,获得观察记录,教师可以让小组间展开比赛活动,这样不但检验了学习效果,增强了实验趣味,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积极求索生物知识,进入早期的科学探索的素质,从而为学生自身建立起一种满意的生物实验学习方式
[HTK]2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与学习热情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体系复杂多样,其项目种类繁多,任务较重,教师应该充分为学生提供主动展现的机会,对学生的建议加以重视和理解,扭转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被动局面,让学生主动学习例如“生物的生殖与发育”这节课里,教师应该让学生们参与和观察实例,安排学生养蚕,让学生观察并记录蚕的生长特点,记录各个时期的变化,这样就开拓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视角,让生物实验教学生机勃勃,学生们卓有兴致地参与进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HTK]3强化生物实验教学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初中 生物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方法
在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法的落后性不断突显。讲授式与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新课标的提出,要将传统“教师教,学生学”的授课方法进行改变,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种从被动变成主动的教学方式,更加适应新时代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逐渐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其中心地位被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进行了肯定。在初中生物课堂上,需要营造出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来帮助提高课堂效率,更需要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消化知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只有课堂效率提高了,当代初中学生的生物开发能力才会有所提高。在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下,作为一名合作的初中生物教师,应当摆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做好每一个授课环节,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由此可见,笔者选择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
1、积极做好授课前的准备
对于初中生物课堂来讲,能够利用的时间只有短短的40分钟,教师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为学生传递出课本大纲中一定量的生物知识,那么就需要在课前进行精心的准备,好的备课是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之一,是能否讲好一堂课的关键。如果一名教师没有准备充足的备课,那么在讲课时,便无法抓住知识的重难点,从而造成时间的浪费。教师在进行讲课之前,不仅自己要进行准备工作,也要督促学生有条理地完成预习工作。学生通过预习,可以提前准备出有疑问的知识,在课堂上便可以重点进行学习和提问,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知识的吸收。在课前,教师要对课本内容进行认真的钻研,将课本中的内容与新课程标准对于生物学科的教学要求进行结合,充分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要要求学生每节课进行充足的课前预习,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进行课堂教学计划的设置,大力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另外,为了使学生找到课前预习的动力,生物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生物课堂相关的素材进行收集,比如利用生物知识相关的视频与图片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在提前用自然界中的生物奇观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可以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在进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的讲解之时,教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简单了解身边的生物,了解生物的基本范畴,明确本学科的大体学习内容。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特性,将平面的、抽象的课本内容,转化为立体的、具象的影像内容,为学生展示出不同类型的生物图片与视频,让学生了解生物世界的广阔和神秘。另外,教师更要引导学生在课外自主搜集与生物相关的文字与图片,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其积极自主了解,从而能够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完美的配合,把授课方式变成合作方式,从根本上提高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
2、加强对备课的重视
备课是教学的一项重要环节,只有备课工作的质量得到了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课本是初中生物教师备课的重要依据,教师要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研究,把握好教学目标的要求。按照教学大纲的计划,教师需要将课本中的教学计划分散在每一节的生物课上,如果教师的备课工作存在些许失误,则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效率,影响生物课堂的整体效率。要做好备课工作,需要教师花费较多的精力与时间。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等资源,对优秀的教案进行阅读、学习和借鉴,但不能进行完全的抄袭,要以本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学习水平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等条件作为前提,对教案进行分析与整理,把枯燥无味的生物课堂变得生动起来,使生物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分享知识的乐园。调动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是当代初中生物教师进行备课的重点,同样也是难点。教师在钻研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把这些知识与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联系,使学生可能利用这些生物知识开发自己的思维,转换思考的方式,从而大大提高备课的有效性,增强了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进行《种子的萌发》这一课的备课之时,教师可以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具体的生活现象进行联系,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真实的例子。教师可以在学习其它章节的时候,让学生回家种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植物,并且每天观察它的变化,用本子进行记录。在讲《种子的萌发》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种的植物与种植记录带到课堂上来,与大家进行分享和交流。在学生的记录当中,肯定会有种子萌发的一这阶段,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引入生物知识。在这样的课堂之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知识的发现,都来源于问题的提出。在开展初中生物教学之时,教师可以利用有效的提问来引导学生思维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生物知识。另外,教师要用自己提问的行为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提问观念与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的生物探究精神。我国的许多教育学家都认为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开发与学习能力提高都有重要作用。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思想与教学体制的影响,我国的许多初中教师过多地控制课堂,一味地向学生“供给”知识,缺乏“设疑”问题的提出,追求过于“和谐”的课堂。这就使得初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比如在进行《空气质量与健康》的讲解之时,在导入阶段,教师可以用问题进行课堂的导入。比如说“同学们了解空气的作用吗?”或者“空气质量对于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教师可以利用这两个问题与学生就空气问题进行讨论,活跃课堂氛围。在学生的讨论中,可以还会有新的问题产生,比如说“空气成分是什么?”“空气质量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空气与人类的健康有哪些直接关系”“近年的雾霾比较多,它是怎样形成的”等等。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思考问题,更学会了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这样的初中生物课堂才是新时代下高效率的有效课堂。
4、使用规范化的生物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进行授课时的一种重要手段。生动、准确、独特的教学语言对于学生进行知识的了解、提升教学质量起到优化的作用,可以大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生物课是一门自然的学科,它具有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内容较多等特点,所以如何将生物语言和教学语言进行有机结合将是新课标下的初中生物教学老师所面临的新难题。规范的生物教学语言将能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课堂知识的吸收率,进而达到提升学习效率的目的。同时这也就要求初中生物老师对生物教学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趣味性等有着很高的要求,以免对学生造成误导,产生对知识的错误理解。
首先对词汇的发音要求准确,如“栖”这个字的发音有的教学老师就会因为发音不清或口语习惯读“xi”,这就很容易对学生进行误导,从生物教学中来说,这是一种极不应该的现象,不但对教师的形象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也让学生对知识产生了错误的吸收。再者它的科学性也不容忽视,要放弃用一些口头语来表达生物学的专业术语,因为只有科学的用词才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真实、确切的理解和接受。同时规范的生物教学语言又要具有趣味性,将知识与实际的例子相结合,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如“克隆技术”,“无土栽培”等一些科学性很强的实验,用规范化的生物教学语言将其趣味化,这将会极大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做到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吸收,从而提升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相互影响的一个过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对于教师业务能力提高与学生学习质量提高都有积极重要的作用。只有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和生物素质的提升才能得以保证,生物教学的成绩才能得以提高。所以,对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参考文献】
[1]王永华.新课改下的初中生物教学[J].吉林教育.2010(02)
[2]王冬雷.运用有效教学策略让生物课堂展现魅力[J].学苑教育.2010(23)
摘 要:初中生物虽然学习的是生物学的基础内容,但是它对于学生未来学习生物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初中生物知识,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合理地创设教学情景,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对初中生物进行探究学习,还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生物;情景教学;学习兴趣;教学质量
为了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性,教师应当在课前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能够促进教学目的达成的教学场景,使学生在有趣的学习氛围下集中注意力,从而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探究。将课堂情景巧妙地应用在初中生物学习中,可以使枯燥乏味的生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高效。
一、初中生物创设情景的重要性
初中生物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生物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不仅抽象而且枯燥,然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创设情景就是利用学生的情感体验来调动课堂气氛的一种新教学方式。它不仅能够激起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在这种真实的即视场景下得到发散,对教学内容理解得更透彻,从而达到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生物,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成果的目的,这也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
二、创设情景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1.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是保障学生学好课程内容的主要因素。因此,将多媒体、模型、标本等客观资源合理地应用到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够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形象、直观的感受,还能激起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生物学习活动,主动思考探究生物,更加透彻地理解生物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培养,提高理解水平
良好的观察能力对于生物学习不仅重要而且必要,可以说,
学生只有对事物观察得透彻,才能对其有正确的分析。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这样不仅能利用这些资源构建情景课堂,还能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生物体的存在与特征,进而通过对生物体的细致观察达到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目的。
3.使生物教学更加生活化
我们的世界缤纷多彩,生物现象无处不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可以看到初中生物中所讲到的教学内容,可以说,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创设更为生活化的情景。比如,讲述“环境与生物”的教学内容时,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可以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生活中的一些环境污染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存在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还能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创设初中生物情景的方法
1.通过实验来创设生物教学情景
实验是初中生物学习的基本内容,一般学生对实验都会有较浓厚的兴趣,不可否认,学生通过实验更能激起求知欲和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置实验,实验往往会给学生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学生通过实验对生物体进行更加直观、形象的观察,从而在实验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引发思考,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2.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合理设置问题情景
初中生物教学内容大多贴近生活,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通过设置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情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想要主动去探索了解教学内容,进而实现从“理解问题”到“提出问题”的转变。合理地设置问题情景不仅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还能对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3.创设能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的教学情景
好奇是学生的特征,初中阶段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想象力也非常强。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为了突出体现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应当创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的教学情景,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比如说在教学“环境保护”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环境污染对地球造成破坏的图像和视频,让学生在此情景下讨论交流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改善这种现状,引导他们充分展开想象,这样不仅能够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能使他们对环境保护知识产生浓厚的
兴趣。
虽然我国的教育体系在不断地进行变革,但是生物课程在初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初中生物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还能提高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情景化教学对于生物教学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情景教学的创设问题上,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⒖嘉南祝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基本授课方式,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书本知识,很少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如果继续采用这种旧式的教学模式,虽然学生的考试成绩会有所提高,但是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兴趣将会减弱,这种模式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对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高层次的要求: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还要致力于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浓厚兴趣,提升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一、初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弊端
1.教师没有充分接受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体制改革,要求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增设更多的实验操作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然而,受到旧式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初中生物教师还没有做到领会新课程体系的改革精神,没有掌握以实验操作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仍旧沿用着单方讲授的方法来教学。这就容易人为分离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在讲解“细胞内部的结构”一课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利用显微镜等设施,来观察洋葱等物质的表皮细胞,这样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关于“细胞”的生动形象。如果教师为了节约课堂时间,不让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只是单纯讲解细胞的构成,那么就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师生之间欠缺有效沟通
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被限制在课堂提问和回答问题上。除此之外,师生之间没有更深层次的沟通。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就很难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也就做不到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例如,在学习“自然界中的生物链”一课时,学生可能会产生许多疑问:生物链是没有尽头的吗?自然界中的细菌也能参加到生物链中去吗?如果教师不注意倾听学生的疑问,那么课堂效果就会打折扣,学生也就很难真正理解生物链的含义。
二、初中生物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
1.教师要认真备课,准备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案
教师要熟练掌握生物教学重点,以课程改革的目标为指向,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实际需求,设计出形式丰富、内涵多样的教学计划。
例如,在讲授“生物圈内部生物的相互作用”一课之前,教师可以搜索一些与自然界生物圈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在上课时为学生放映。这样既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充分重视生物实验环节,切实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将多种授课方式融合起来,带领学生进行多样的实验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动手和观察的过程中深化理解。教师不要将自己的授课行为限定在书本的范围内,而是要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例如,要想让学生透彻理解植物的内部组织,教师就要指导学生亲自观察某些植物的表皮组织、营养组织等。如果教师只是为学生提供挂图,或者让学生观看教科书上的图片,那么学生就难以对植物的组织形成深刻印象。
3.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
学生只有在对所学知识非常感兴趣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进一步探求知识。因此,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知识需求的基础上,从多种角度出发,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乐趣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卸掉思想包袱,轻松探索生物知识。教师可以适当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小组讨论和其他互动环节,使学生能够自由发表对知识点的看法,鼓励学生质疑书本知识,并倡导自主学习的精神。
例如,生态平衡一节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关系紧密。教师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有关生态平衡的实例,使得学生体会到生物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产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强烈兴趣。
初中课程体系改革,客观上要求教师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求精神,并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初中生物教学,一项系统性和灵活性较强的教学活动,具有特殊的培养目标。要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生物实验的开展,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求知的能力。优化初中生物教学的设计方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在生物课堂上充满热情、愉快高效地吸收知识。
参考文献:
[1]陈鹏.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效率探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
课前先展示一些幻灯片,如机器人足球赛,人机交流对话活动等,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感受知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能生长的是生物,能自主运动的是生物,那树木花草不能运动就不是生物吗?那么,有什么样的特征才算是生物呢?
让学生自主学习15分钟,分析总结生物有哪些特征?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用表格的形式在黑板上写出生物的特征,然后进行详细的讲解。第一特征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二是生物能进行呼吸,三是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四是生物对外界刺激性能作出反应,五是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六是生物都是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学生看完书后,再做详细地讲述。第一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活中可有很多的例子,如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无机盐等,没有阳光植物就会生长不良,甚至不能生存。展示一些生活的例子,如大棚种植蔬菜,为什么要盖上薄膜?花很多的钱做成温室,营造一个很好的环境,比如恒温,保持一定的水分,施以足量的氮肥、磷肥、钾肥和一些有机肥,让植物首先有一个很好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有足够的叶子,这样才能为植物更好的生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再如人每天要吃各种营养物质,用来补充能量。如果没有水,人最多只能活七天左右就会死亡。由此可见,生物的生活是必须需要营养来维持的。
第二就是生物要进行呼吸,而呼吸需要氧气,没有氧气生物不能生存。对于生物生活为什么需要氧气,可以作一个简单的了解。对于人来说,每个运动,哪怕就是动一下眼睛,心脏跳动一下,每一个肌肉动一下,都是需要能量的,而这些能量,就是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有机物在人体的一种特殊的催化剂的作用下氧气的被氧化所释放的能量。
第三就是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比如动物出汗、排尿等行为都是为排出体内的废物,有利于生长。为什么动物会出汗,这有什么作用呢?其实出汗直接的作用就是散热,其次是排出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所以人体排出的汗是咸的就是这个原因。人体的盐的浓度保持百分之零点九是最适合的,高了或低了都会影响到人的正常功能,所以当体内盐的浓度高于百分之零点九时就会表现口渴,于是人就想到补充水分。再比如体内钾肥浓度高了或低了就会影响到心脏的正常跳动,所以人体内的水或无机含量多了少了都会影响到人的正常生命活动,人是这样其他生物也是这样,只是排出废物的方式不一样。
第四是生物对外界的刺激能作出反应。如远离敌人,就连植物都有反应,如食人花、痒痒树对外界的轻微刺激都会有反应,这实际上是生物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对于人类而言,这种表现是最高级的,人类有了区别于其他生物特殊语言中枢,能够以语言来进行交流。对种种刺激作出反应也是一种保护,比如针刺到你的手。别人踩到你,你也会作出保护的反应。人在做手术时打麻药,其实就是对痛觉暂时失去功能,才能在让你不知痛的情况下为你做手术,否
则就会让非常的痛,虽然历史上有关公骨疗毒故事传说,但那毕竟是特殊的情况。自然界中有很多的这样的例子,所以说生物对外界的刺激是能作出反应的。
第五是生物能生长和繁殖,任何生物都有这项功能,这是一种生物能存在的必然行为。只是有的方式很复杂,有的简单,有管怎样都要生长和繁殖。任何生物都是由小到大的生长过程,而种族的延缓是必须的。如破壳而出的幼鸡长成大鸡,蘑菇的生长都是由小到大的过程。
第六是生物都是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的。每种生物种族的延续,就是生物的普遍有的遗传现象;而生物总是不断的进化,物种的优胜劣汰,又是生物的变异现象。有了变异,生物界才有不断的更新,也才有更大的活力。如水稻品种的不断进化,有了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人民吃饭的问题,有了进化才能不断地有新品种的出
现,才有了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再看看珊瑚幻灯片,珊瑚虫体积非常小,口周围有很多的小触手,用来捕食海洋中的微小生物,他们大多是群居生活,死后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日积月累,形成珊瑚进而形成珊瑚礁,珊瑚虫与藻类植物生活在一起,其排出的废物成为藻类植物的肥料,藻类植物为珊瑚虫提供营养,这一系列活动中生物就只有珊瑚虫与藻类植物,珊瑚则不是生物。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在整个生物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重要研究手段,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手段。随着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对生物实验更关注。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生物教学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以实验为契机,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理解,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生物知识。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实验教学进行论述。
一、充分认识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实验是生物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缺少实验部分,生物教学是不能顺利进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让他们对教学内容真正产生兴趣,就是实验的重要性。知行要合一,而“行”却是核心。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立体的感觉,才能打破对生物的抽象感。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最容易将实验内容联系到生活实践中。也是学生为什么更容易接受实验,而不太容易接受教材内容的原因。而且生物实验的重要作用不仅体现在提高学生对生物的认识和学习上,而且体现在他们的动手和独立思考能力对其他学科学习产生重要的作用。如生物实验对物理学习会产生重要影响。实验教学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关键的是他们学会如何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二、积极改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1.培养学生遵守实验规则,重视实验纪律的加强。
生物实验需要运用很多实验仪器和实验器材,由于初中生现阶段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当拿到这些用具时就会好奇地玩耍和研究,不但使学生迷失实验的真正目的,还有可能损坏这些仪器。因此生物实验课中,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学生的纪律性,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实验规则,有效克制自己的好奇心,顺利完成实验操作的过程,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确保生物实验课程顺利开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师必须时刻向学生强调实验室的守则,以及遵守实验规则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要向学生清楚地讲明道理,通过反复教育方式让学生明白操作实验应该坚持的原则,从而让学生自主遵守,积极保持实验室内良好的环境,促进生物实验顺利开展。如生物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及时完成实验,下课前没有教师的允许不许擅自离开自己的位置,更不能离开实验室。或在实验结束之后必须将自己的实验器材收拾起来,自己小组的实验桌上必须收拾干净,等等。
2.优选实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案,强化生物实验教学的实际效果。
为了进一步强化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实际效果,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教师必须精心选择实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案,使实验教学重点更突出。除在“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蒜苗的生长观察”实验教学计划,将班级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把植物分别放置在朝阳、背阴、潮湿、干燥四个不同环境中,要求学生每天观察,并尝试总结蒜苗的习性与适应的生长环境。这样的实验限制条件较少、极易观察,教师选择这样的实验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同时在班级中形成积极求知、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氛围。
3.积极开展探究实验,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
所谓探究性实验就是学生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识活动。由于这种实验条条框框少,不限制学生思维,因此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大有好处。新的教材恰恰增加探索性实验,使教师有机会进行教学实践。具体做法是在学习新知识前,先围绕新知识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然后让学生根据讨论结果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看法。这样一来,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学生就有不同的实验方法。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实验只能按其中一种方法来做。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通过逻辑思维、分析、研究,最终真正找到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探究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当前教育的需要,教师要义不容辞,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发挥自身优势,合理开展探究实验,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4.拓展实验,关注社会问题,扩展学生视野。
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促进人的发展,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关注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反过来促进人的发展。生物实验教学探究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建构科学的探究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环境等方面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在讲到软体动物时,有学生问道:蜗牛是不是“害虫”呢?这时,教师可鼓励学生成立兴趣小组,指导他们探究蜗牛的食性,从而得出蜗牛喜欢食生菜等农作物,对庄稼有一定危害的结论。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在探究中提出新问题:发现特别大型蜗牛。这时教师可引导其上网查资料,探讨这一蜗牛是变异,还是原有物种;如果是变异,与污染、农药等有无关系。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就自己的探究过程写下一系列过程和看法,形成小论文。在谈到无土栽培时,教师可组织学生研究培养液,并利用这项活动改善教学楼顶夏天过热的环境问题。最终学生研究出楼顶安装PVC管道种绿萝等植物,虽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正如斯迈尔斯说的:我们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比在成功中学到的东西多得多。学生在这次活动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开阔了眼界,建构了独特的学习基础,是人生中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总之,只要每位教师都对生物实验教学予以高度重视。从教与学实际出发,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找到最佳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基本生物实验技能,为他们学好生物学,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爱娣.任在刚试论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开展实验教学.中国校外教育,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