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范文

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

第1篇: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范文

加入WTO后,随着国际经济往来的增加,大量的外资将涌入我国市场,国内也将有更多的和资金走出国门,实现与国际接轨。在这种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种新的会计业务也将涌现出来,这对我国会计人才的业务素质、知识结构、工作技能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相当水平的相关知识和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参与管理和决策的能力等,还要求会计人员也要懂外语、熟悉国际惯例,具有较广的国际文化背景知识等等。这些都是对我国以前单一的专业型会计人才的挑战,也是对我国会计教育的挑战。

加入WTO后,我国会计教育如何应对各种挑战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一、调整教育目标,从培养核算型会计人才转向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

以前,我国会计教育的目标大多停留在培养核算型会计人才方面,倾向于低、中层次会计人才的培养,这些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一般从事记账、算账、报账等基本会计技能的操作,很少或基本不参与决策和企业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后,在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模式下,要求会计除了具有反映功能外,更多地是要于企业管理;而且随着的发展和信息处理技术的高速化、化,会计人员将逐渐从过去繁琐的数据处理工作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参与预测、决策、分析等企业管理工作。这就要求会计人员除了能完成一般核算业务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分析与判断的能力和参与管理的能力;此外,加入WTO后,要求会计人员还要具备处理跨国公司会计业务的能力和参与跨国经济管理的能力。所以,加入WTO后,会计教育应根据教育目标的需要,适时地调整不同会计人才的培养比例,培养出更多复合型的会计人才,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调整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1.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应更加系统化、全面化。

以前,我国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偏重于纯专业课方面的内容,其他相关课程和一些基础课的设置较少,而且要求掌握的程度也不高。比如外语,除了一些国际会计专业对此要求较高外,一般会计专业都对学生的外语水平要求较低,这样的学生毕业后就很难适应跨国经济业务的需要。因此,加入WTO后,会计教学的课程除了要保留必要的基础课和会计专业类课程以外,应适当地减少纯会计课程,相应地加大相关课程的设置比例,包括经济、财政、管理、市场、、投资、、决策分析等等;此外,在基础课程上还要加大对机、信息处理、外语能力等方面的教学,增设有关跨国经济、国际文化及国际惯例等方面的内容。对基础课、专业课和相关课程的课时比例加以适当调整,使会计教育内容尽可能地满足在全球化经济形势下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要求。

2.选用高质量的教材。

现阶段,我国会计专业教材五花八门,水平层次不一。2001年6月,《财经报》曾对我国会计教育状况作过一次调查,从对全国十四所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们对所使用的教材是不满意的,学生们渴望使用高质量的教材,总体倾向于选择西方原版教材和名牌高校教材。因此,在我国加入WTO后,作为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也应逐步与国际接轨。在会计教材的选用上,也应尽可能地按照国际会计的要求,或者与国际会计保持一致,使培养出的学生在会计基础知识及相关基础知识上更好地满足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3.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

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可以弥补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上的不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具备多元化知识结构和相应的高能力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提高我国会计人才在全球中的竞争力。

三、改革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适应化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

1.改革教学方式。

首先,改革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探索和采用各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判断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思维能动性,适应对具有反应迅速、思维敏捷、决策果断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求。

其次,强化模拟实习和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的能力。以前的会计教学多采用封闭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很少接触实际业务,大学毕业生不会做凭证,不会写简单的财务分析的情况屡见不鲜,很难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加入WTO后已对会计人才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模拟实习和案例教学。根据实际材料设计一些模拟练习,通过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同时对会计业务及其处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另外,在案例教学中,可以选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综合性的国内外案例加以分析、讲解;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案例分析,使他们加深理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充分做到把与实务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次,鼓励学生参与实际业务处理。学校可以和部分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给学生创造一些参与企业实际业务处理的机会;或者鼓励学生自己联系一些单位,积极参与实际业务的处理。这样通过实际业务的亲身参与,进一步提高学生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和适应能力。

2.改进教学手段。

改变过去单一的“黑板式”教学手段,多采用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教学等,使学生在教学中充分体会现代先进技术的优越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接受新事物、接受新知识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适应现代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另外,为了适应加入WTO后对国际会计人才的需要,在教学手段上可改变过去单一的汉语教学模式,而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

3.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办学。

第2篇: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范文

探究学习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实施模式和学习方式,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它往往以“动手做”学习模式和“情境探索”学习模式为依托,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自主探究,进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愿望和能力。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操作性较强的是以“情境探索”学习模式为依托进行探究学习。因此,笔者着重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探究学习。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展探究学习。

一、情境选择要精当

探究学习能否顺利开展,情境的选择是否精当是关键。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探究的情境,吸引学生进入课堂佳境,激励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和探究的欲望。而探究情境的选择一般要考虑当下的时政热点、时尚元素、学生的关注点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如在《面对经济全球化》一课中,笔者以iPhone 4为情境素材统领整课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其中以iPhone 4由多国共同生产、全球销售的情境来探究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以苹果公司的简介来认识跨国公司的相关知识;以报价399美元的iPhone 4产品中中国的组装环节仅获得6.50美元,而美、德、日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则攫取了绝大部分的利润为例,让学生深刻领悟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由于iPhone 4情境的选择做到了热点、时尚点、关注点的高度统一,因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灵动,促成了学生心灵的震撼与共鸣。

二、课堂气氛要和谐

和谐是一种美,可以让我们身心愉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政治课堂,自然应该以和谐的理念贯穿其中。打造和谐课堂首先要求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要用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学生、引导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思想的火花真实迸发。其次,打造和谐课堂,教师要“包容”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一枝独秀”的课堂自然可以使极少数学生熠熠发光,但这不是真正和谐的课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真正和谐的课堂应该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课堂不仅是活跃的,更是科学、民主、平等的。为此,教师应充分研究学情,用心关注课堂,注意容易“遗忘的角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学生的探究热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探究的机会,都能有所得。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真正地习惯探究学习,真正地享受探究学习。

如在《面对经济全球化》一课中,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跨国公司等知识的探究比较容易,可以多找一些处于“发展阶段”的学生来探究。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实质和应对措施,教师则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多个问题,循序渐进,让处于“发展阶段”和“上升阶段”的学生都有尝试的机会。

只有打造真正和谐的课堂,才能使探究过程成为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才能真正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三、探究生成要拓展

探究学习赋予学生主体地位,要求学生能够自主、自控地展开求索知识的活动。但是,作为政治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能仅仅停留在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层面上,更重要的还要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弘扬学生的独特个性,帮助他们树立更加美好的人格。

如在《面对经济全球化》一课中,在对iPhone 4的相关情境进行探究后,可以让学生全面认识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前CEO乔布斯这个被认为是计算机业界与娱乐业界的标志性人物。乔布斯刚上任时,苹果公司的亏损高达10亿美元,一年后却奇迹般地盈利3.09亿美元。拓展探究:乔布斯的成功给我们什么启示?通过拓展探究,学生感悟到正是因为乔布斯勇于创新,对改变世界有相当大的自信,所以才能成为“美国最伟大的创新家之一”(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各界大人物对乔布斯的悼念词中对其的评价)。他的成功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再一次改变一切”的iPhone 4,他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创新的力量和价值,感受到了乔布斯人格的无限魅力。更重要的是他让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无限的期盼和美好的憧憬。

第3篇: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范文

构建知识体系的好处

有利于避免思维混乱、知识混淆 比如:《政治生活》第四单元“走进国际社会”,与《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容易混淆;《政治生活》中,关于我国政府的知识,与《经济生活》政府的相关知识点等,都容易混淆。

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主观题的能力例题:“电视剧《大国工匠》的故事告诉我们,具备工匠精神――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勇于革新,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结合工匠精神,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我国弘扬和坚守工匠精神的社会价值。”看到这个问题,学生有大海捞针无从下手的感觉,但找准知识范围“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体系,带着体系理论点,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①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提升产品与服务的品质,更好地满足需求,实现全面小康。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企业创造品牌,改善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②弘扬勇于革新的工匠精神,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对冲经济转速放缓,实现经济提质增效。③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开放型水平。

如何构建知识体系

主体串联法 即以不同的主w(国家、企业、政府、党、公民、民族、国际社会等)为界限来整理、归纳知识。首先是找准主体,如《经济生活》涉及的主体有国家(政府)、企业(公司)、个人;其次是要吃透主体内容,从《经济生活》的四个单元分别找出它们相关联的知识点;最后进行整理归纳。

以国家(政府)为例。从国家发展战略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从国家制度上看: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及社会保障制度等。从政策上看: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引导消费,促进生产发展;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机制,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综合利用财政、货币政策,打好“组合拳”,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坚持对外开放,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手段上看:把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与科学宏观调控相结合,综合利用经济、法律和必要行政等手段,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以企业(公司)为例。从企业经营策略看:企业制订正确的经营策略;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形成自己的市场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与形象;通过兼并、强强联合形成企业的规模效益。从与劳动者关系看: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并自觉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从市场经济角度看:企业要遵循市场规律,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商品。企业要自觉遵守市场的交易规则,并学会利用国家宏观调控的优惠政策赢得发展的机遇。从科学发展看:企业要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从对外开放角度看:企业要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坚持多元化的市场发展方向;培育国际知名品牌和自主品牌,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风险意识与规则意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优化出口结构,以质取胜。

以个人(消费者、劳动者、投资者)为例。从消费者角度看: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和正确的金钱观,做理智的消费者;要遵守市场规则和交易规则,做诚信市场交易者,要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从劳动者的角度看:要提高职业技能和素养,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做光荣的劳动者;要有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维护劳动责合法权益。从投资者角度看:要强化风险意识,学会多元化的投资理财,做明智的投资者;自觉纳税,做守法的纳税人。

以单元为单位串联法 以单元为单位串联法,要求我们能有效运用课本目录,形成知识框架体系。例如:《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师可以利用几级知识体系展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该单元题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面包括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三框。在记牢这些目录后,我们就能很轻松地界定这个知识范围中所包含的知识考点:第一框主要包含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和科学的宏观调控;第二框包含科学发展观的意义、要求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三框包含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影响和对外开放的有关知识。

第4篇: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澳大利亚;TAFE;国际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0-0172-03

相较于北美(美国、加拿大)、欧洲(德国、英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澳大利亚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但由于政府高度重视,锐意改革,随着技术经济社会的发展,澳大利亚构建了独特而完备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其本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0世纪末,澳大利亚就致力于推进教育国际化,其高职教育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在全球享有声誉。

澳大利亚TAFE学院的国际化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技术移民的涌入,澳大利亚TAFE学院承担了对移民的英语培训和技能认证,同时也开始招收海外留学生和开放办学,主动进行国际合作办学,鼓励师生的国际交流互动,开发交流项目,建立国际校园,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远程教育课程,使留学生规模迅速扩大。

根据澳大利亚教育就业劳资关系部2011年9月的统计,持学生签证全额付费的留学生达519025人,其中接受高等教育的约为23.78万人,接受TAFE教育的有15.57万人,TAFE留学生人数仅次于高等教育,居第二位。据国际教育与交流洽谈咨询公司(ICEF)的数据显示,澳大利亚2007年在世界职业教育最佳目的国中排名全球第三,2008年排名全球第一。

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高职教育,在短短二十多年时间里,在国际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从大的方面看,得益于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全球化背景,但从澳大利亚的具体实践看,政府的高度重视,TAFE学院的积极主动参与,极具灵活性、针对性、实用性的职教框架体系,与时俱进的政策调整跟进及配套保障措施无疑起到了主要作用。

澳大利亚TAFE学院国际化策略

(一)创建了一套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体系

经过多年改革,澳大利亚由政府牵头,联合11个行业与学校共同建立了全国统一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框架体系,即国家培训框架,包括澳大利亚质量培训框架(QATA,Australia Quality Training Framework)、职业培训包(TP,Training Package)、资格框架(AQF,Australia Qualification Framework)等,该体系将全国各种不同类型的教育联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TAFE学院既自成体系,又与中学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互相沟通、紧密联系,构成了各类型教育之间互通的立交桥。

TAFE学院根据地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行业要求、学生愿望,并按照全国统一的职业教育标准与要求创设专业培训包并开发课程。目前,全国共开设了12大类、200余个专业,提供一千多门课程的教学,基本囊括了各行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充分满足了学生的愿望。已有工作或实践经验及相关知识的成年人,如想进入TAFE学院学习,只要递交一份申请并经相关专业委员会进行测试,即可进入TAFE学院学习。而TAFE学院在读学生经申请也可到大学修课,其考试获得的学分也为其他大学认可。获得TAFE证书或文凭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行业企业或劳动力市场就业。而对希望进入普通高校继续深造的学生,TAFE的文凭及高级文凭为全国的大学所承认,可转换成一定的学分。

显然,这种可灵活选择、通道多样的立交桥教育体系不仅满足了各类学生的需要,也有利于他们的职业发展,为不同学习目的的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为TAFE学院的国际化起到了基础作用。

(二)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推动高职教育国际化

作为市场经济国家,澳大利亚政府敏锐地感受到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冲击,同时也面临着保持和增强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巨大压力。澳大利亚部长会议原则通过的2004~2010年国家发展战略提出的四大目标,第一条就是使国民胜任全球性的工作,在国家层面形成了“技能强国”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TAFE学院应为澳大利亚企业适应全球化服务,使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为促进高职教育国际化,教育部门专门成立了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开发署(IDP Education Australia)和其他专门机构,在全球设有一百多个办公室,联邦和州政府对TAFE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同时,也适时地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

1992年成立了澳大利亚培训局ANTA(Australia National Training Authority),1995年颁布了澳大利亚资格框架AQF,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1997年,澳大利亚国家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第一个《国家职业教育培训研究与评估策略1997~2000》出台;接着又出台了《澳大利亚国家职业教育培训策略1998~2003:通向未来的桥梁》;1998年开发的国家培训包TP是澳大利亚TAFE成功的结晶,同时推行了新学徒制(New Apprenticeship System);2002年实施了澳大利亚培训质量框架AQTF;2004年出台了《澳大利亚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策略2004~2010:打造我们的未来》,还有专门针对教育国际化和海外留学生的相关法规,如《教育无国界:教育领域的国际贸易》,针对海外留学生的“学费保障计划”以及《海外学生教育服务法》等等。上述文件都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国际化提供了保障。

第5篇: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母公司;海外子公司;控制权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背景下,知识分散与技术更新速度加快,一方面,在跨国公司外部,跨国公司要想保持竞争优势地位,必须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搜寻新资源,特别是知识资源,以创造并保持新的竞争条件和优势,跨国公司在获取全球优质资源过程中,海外子公司至关重要,其已具备一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目前母公司在跨国公司内部的管理能力和资源优势地位不断下降,海外子公司的自治能力水平和资源优势逐渐上升。母公司对全球范围内的海外子公司适度地分散控制权,可以鼓励和促进海外子公司获取东道国有价值的资源,形成资源共享,从而实现跨国公司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二、母公司分散控制权的动因

(一)跨国公司规模不断扩张

跨国公司的重要战略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实现全球范围资源的有效配置,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市场和合理的生产布局,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空间和规模的逐步扩张可以提高跨国公司资源配置效率,也对母公司的全球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跨国公司母公司而言,各东道国在市场竞争程度、生产和贸易成本、投资和税收政策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单纯依靠母公司管理各东道国分支机构的成本和难度较大。同时,随着海外分支机构的数目不断增加,并伴随着跨国公司股权逐步分散,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也变得日益复杂,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也越来越多。因此,需要母公司分散控制权,令子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经营的领域和不同特点开展决策活动。

(二)东道国技术和管理水平存在差异

跨国公司往往能给东道国带来相对领先的生产设备、产品研发与制造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一般都严格控制着关键的核心技术。随着世界范围的技术更新速度加快,跨国公司必须紧跟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始终坚持技术创新,由于地域不同、信息传递成本过高以及文化差异等因素,不同分公司及分支机构所在东道国的技术和产业发展水平又存在较大差异,技术更新并不同步,这就要求母公司分散控制权,使各分公司根据不同的环境进行技术更新,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公司决策,整合内部的经营活动,以达到资源配置最优化。

(三)资源供给和管理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跨国公司组织结构越来越复杂,对母公司全球管理的需求有所提升,对母公司的管理水平也提出更高要求;同时,跨国公司海外扩张过程也是向海外转移母公司原有资源的过程,母公司中的管理资源供给会出现相对不足。随着经济全球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当母公司的资源供给小于管理需求时,母公司现有资源无法满足管理需求,必然出现控制权分散。

(四)海外子公司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且战略角色动态变化

在跨国公司一体化和当地化程度加深的情况下,母公司不再赋予海外子公司附属品的地位,海外子公司地位也随之提升,并开始承担一定的战略角色。Bartlett & Ghoshal(1989)将海外子公司分为战略领导者、战略贡献者、战略执行者和战略黑洞,主要依据海外子公司现有的能力和当地市场的战略重要性。认为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设立海外子公司时,在不同地区他们的职能以及所发挥的作用都不一样,每个地区海外子公司都扮演某种角色,承担某种战略任务。

并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跨国公司的东道国战略角色是动态变化的。Julian Birkinshaw(1999)认为用一个半自治实体来形容海外子公司是恰当的,能力大小、特许能力强弱以及当地环境因素好坏决定海外子公司发展的一般模式通过母公司分散控制权,可以使海外子公司积累更多有价值的资源,提升自治能力,进而显著提高海外子公司对整个跨国公司的发展促进作用。

(五)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存在管理能力临界点

随着母公司全面管理全球范围内海外子公司的难度加大,全球管理能力相对下降,母公司无法满足全球管理需求,而子公司积累的有价值资源也越来越多,其自治能力也随之提高。当海外子公司自治能力与母公司全球管理能力相等时就出现临界点。当海外子公司自治能力超过了母公司全球管理能力,即超过临界点时,最好的公司治理选择就是母公司向海外子公司分散控制权。

三、对中国跨国公司母公司分散控制权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集中股权与分散控制权并存

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中国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应坚持集中股权与分散控制权共同存在。原因有:第一,集中股权有降低分散控制权的风险作用。中国跨国企业的母公司主要依靠资源优势来达到控制海外子公司的目的,为了获取东道国资源,而对海外子公司完全实行分散控制权的管理方式风险较大。对于这类母公司来说,集中股权可以从某种程度上降低海外子公司违背中国跨国公司的组织利益和权利的风险。第二,集中股权可以从一定意义上保证我国跨国公司实现战略目标。通过海外子公司,跨国公司可以在获取技术和资源后向母公司转移,从而使得母公司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得以提升。集中股权的过程能够在实现战略目标的同时,保证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的有效控制。而分散控制权可以缓解跨国公司的母公司管理资源短缺问题,坚持集中股权与分散控制权并存可以实现共赢。

(二)培育“学习型”企业

应加强培养跨国公司的“学习”能力。一是敦促子公司提高学习东道国相关知识的能力。让海外子公司尽快融入到东道国的市场经济社会环境中,并加快海外子公司当地化的进程,与东道国的政府、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以及顾客等建立良好稳固的关系,有效开展业务活动。二是提高母公司学习子公司与子公司对母公司的知识反向转移能力。由于我国跨国公司的母公司自身优势资源相对比较匮乏,母公司需要从海外子公司汲取最新的信息和知识等。应在跨国公司内部建立健全反向学习机制,海外子公司及时向母公司进行知识的反向转移,母公司在此基础上迅速对知识进行整合、吸收、充分应用并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 陶厚永,刘洪,吕鸿江. 组织管理的集权—分权模式与组织绩效的关系[J]. 中国工业经济, 2008(4).

[2] 陈福添. 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定位研究—从科层范式到网络范式的演化[J]. 中国工业经济, 2006(1).

[3] 邢建国. 治理伦理与公司治理:二维治理结构的建立[J]. 中国工业经济, 2005(10).

[4] 杨灿龙. 对跨国海外子公司经营权配置的研究[J]. 国际经济合作, 2007(3).

第6篇: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考试复习;基础知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B?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093-03

一、注重对基础知识复习的必要性

1.从试卷命制的思路来看,必须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从近几年中考试卷命制的思路来看,一般有两种命题思路。思路一:先定热点—查找材料—根据材料来选择考点—命制试题;思路二:先定考点—查找材料—根据考点来编制材料—命制试题。无论以上哪种试卷命制的方式,其实都要求我们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复习。

2.从试卷的参考答案看,必须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开卷考试虽然淡化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但是基本的概念、原理还是需要理解和运用的。因为开卷考试的“开”是相对于课本或一定资料的形式上的“开”,以及答题表述多元化上的“开”,但答题结构规则和参考答案语言组织上都还是“闭”的。无论题目多么新颖,评分标准多么宽泛,但答案最终还是通过教材的相关原理或学科语言体现出来,正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如果没有储备知识,基础不扎实,在考试中用大量的时间来查找、消化并组织语言,势必导致时间上的匆忙甚至做不完试题。

3.从学生学业考试存在的问题来看,必须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复习。①答错知识。这部分学生往往认为开卷考试就是从书上照搬照抄,思想上较为轻视,在学习中不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因而在考试中往往会盲目抄书,答非所问。②答不全知识点。这部分学生能准确地回答出问题的一部分,但总是不能把答案回答完整,他们往往在答综合性问题时,不能把相互联系的知识点答完整,想到一点算一点,其实是复习时没有构建好知识网络的原因形成的。③分析能力的欠缺。一部分学生不能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的具体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学生阅读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不能灵活应用知识,只会死记硬背,不能很好地把考点与材料进行匹配。

二、基础知识复习的策略

基础知识的复习要贯穿整个复习过程,但在每个阶段又需要有不同的侧重点,这就要求我们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复习基础知识。在三轮复习中,我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提出不同要求。第一轮复习主要是“落点”——依照考点要求,落实基本知识;第二轮复习主要是“织网”——寻找多种方法,整合相关知识;第三轮复习主要是“活用”——联系考试习题,强化知识应用。

1.落点:依照考点要求,落实基本知识。在第一轮复习中要注重对每一个知识点的落实和积累,将全部知识点进行总体的全面的复习,这是学业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和关键。第一轮复习中要落实基本知识必须做到以下三点:①“落实”最基本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往往只需学生自己诵读就能做到一目了然,因此教师要敢于“放手”,给学生一定的自由读书时间,学业考试中有很多的题目是对课本上现成知识点的考查。②“突破”重难点。对于学生一知半解的难点知识和一些经常考试的重点知识,老师要通过各种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从而突破这些重难点。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会从初中学生的特点出发,用直观的方法来突破学生认知困难的一些考点。如,在复习七年级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时,我给学生呈现一张等高线地形图如何绘制的简图,然后让学生从图上得出结论:①等高线稀疏的表示地势平坦,等高线密集的表示地势陡峭。②中间高四周低表示的是山峰。③“点中”考点要害。纵观近几年来中考考点说明可以发现:大的“手术”没有,但“微改”却是年年有。虽是“微改”,但不可小觑。因为中考肯定会在这里面做文章。我每年拿到《学业评价指导用书》以后,就会仔细比对考点的变化情况。以《历史与社会》部分的主题一《我们生活的世界》为例,我发现与去年相比,今年新增考点1个,有变化的考点4个,不变的考点8个。

准确把握考点,要求我们在解读考点时既不要随意扩大,也不要随意缩小范围。随意扩大会无谓增加学生的负担,而随意缩小范围容易遗漏知识,从而会导致学生在考试中不必要的失分。准确把握考点能提高复习的效率,能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

2.织网:寻找多种方法,整合相关知识。第二轮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应在理解的基础上,把第一轮复习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使学生熟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这样在考试时才能快速查找所需要的知识点,对症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确定核心知识,然后梳理主干知识,最后找出知识关系。在具体整合的过程中既可以针对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单位,也可以是完整的多块知识的整合。知识网络的表达可以自己构建,以自己喜欢和习惯的方式来呈现。在知识整合中,我经常采用以下方法:

(1)归类式:在教学中,把相同、相近的知识归为一类,或者在讲解时能用同一种方法的归为一类。如在复习中我把知识归为“国策战略类”、“核心类”、“分界线类”、“最”类等等。“国策战略类”包括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外开放四项基本国策。

(2)对比式:把相反的或者易错易混淆的知识归纳到一起加以联系对比,并进而形成易错易混淆知识群,从而使学生加深印象。如: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依法治国的中心——有法必依;依法治国的关键——执法必严;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违法必究。

(3)框架式:我们往往对几块知识进行整合时往往会用框架结构,这样我们会更容易从整体上把握几块知识之间的关系。框架式既适宜于对一节课知识的整合,也可以对几块知识进行整合,甚至是一册教材的知识的整合。

我想以《经济全球化》为例来说明框架式整合知识的方法。以下框架是对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对策四块知识的整合,对应的是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第一课《经济全球化》中《天涯若比邻》、《“国籍”模糊的生产与消费》、《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的3课时内容,对3课时内容进行了整合。

(4)线索式:以某一核心词语或核心知识为线索把相互对应的知识串联在一起。如以“社会变革”为线索把初中阶段的几册教材之间的知识。我以“社会变革”为线索把它分为中国历史上的变革和世界历史上的变革。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变革分古代的秦始皇、汉武帝、隋朝、唐太宗、北魏孝文帝改革等;近代分、、和;当代突出于改革开放。

3.活用:联系考试习题,强化知识应用。活用即借用典型的练习,强化知识的应用和可操作性。在第三轮复习时要设计针对性强的试题,帮助学生练习巩固,即教会学生能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之间紧密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这部分时间里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同时通过模拟练习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指导学生查清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欠缺的地方,抓紧时间查遗补漏。在这一轮的复习中我往往会选择以下一些针对性强的练习:

(1)针对时政热点设计一些练习。在考试范围内发生的时政热点中选择一些热点,然后自己命制一些题目让学生来操练。

(2)针对某一类题型设计一些练习。如在复习中会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几类题型,针对同一种题型设计不同练习。如:对“原因”类题目的复习。最常见的设问形式:“为什么……”、“理由”、“原因”、“必要性”、“重要性”、“合理性”、“必要性”、“正确性”等。答题形式和思路:①理论依据(相关知识点的重要性或地位);②现实依据(材料中概括或相关国情+影响);③结论(态度+意义)。

(3)针对考察同一个知识设计不同问题。把考察同一个知识的不同习题放在一起训练,能让学生对知识更加熟悉。如:同样针对“判方向”的知识,我在复习的时候设计了以下习题。

(4)限时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这种练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从而使学生在中考中从容应战。基础知识始终是学业考试考查的依据,在学业考试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这样才能提高复习的效率,学生才能在学业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资料:

[1]朱家存.教育学[N].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第7篇: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范文

在不可阻挡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顺应历史潮流,纷纷迈出脚步,走向世界。然而不少中国企业在迈向国际化的时候,纷纷陷入知识产权纠纷,俨然知识产权问题已成为他们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为此,本文通过对此现状进行精确分析,进而为中国企业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提供相应建设性意见。

在西方经济体系中,无形资产主导着企业价值,而这种无形资产主要是指以知识为核心的资产或者说是知识产权财产。根据数项研究表明企业的无形资产的平均价值明显高于其市值的80%,其中也包括来自颇具影响力的布鲁斯学会的研究。全球无形资产累计数额达数万亿美元。这些无形资产的部分可以得到保护,而最佳的保护手段就是通过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尤其是通过对专利的保护来实现这一目的。也正因为如此,在过去这几年,西方通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公司高度重视并极尽充实其知识产权库。尤其是我们发现谷歌,苹果,微软等公司对先前由北电网络,摩托罗拉,I BM,诺基亚等拥有的数额达数十亿美元的专利库进行了购买。2012年,媒体也频频爆料苹果与三星的知识产权大战。但是仅有少数的IP权利作为诉讼案件依据。其中大部分都是当竞争者发起挑战或者当形式不明朗时作为谈判依据或谈判基础。此种方法实际上是非常有效的,因此必将延至其他行业。

如今,中国的研发与产品的质量已经大为增强,中国企业所展示的十足竞争力也给予了充分证明。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也做的很好,尤其是考虑到该行业在中国短暂的发展历史,再加之随着IP质量的提高和IP海外效率的提高,他们必会更加重视。然而鉴于专利寿命最长期限为20年,稍欠重要的专利平均寿命为12-14年,过去在 IP方面又存在欠缺的中国企业仅在前几年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原来的已有IP权利的持有者就成了拦路虎,当他们进入国际市场时,就遭遇到已有专利权利的西方竞争者的,而那些已有的专利库所覆盖的基础技术远比新IP所覆盖的基础更广。

结果是针对中国企业非常严重的知识产权诉讼在增加,而且随着日益加剧的竞争,诉讼案件量也更为急剧地增长。西方企业在面对这样的诉讼时,可用这些IP权利进行辩论,而中国企业却无此可能。

对于这一问题,有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购买外国的知识产权,以便中国的博弈方能够适应外国市场,并且更为主动地应对IP诉讼,予以回避或辩护。苹果与谷歌的事例便是一个最好的解释。

这是相当有效的操作,但是需要采用新的方法来面对成熟的积极的IP战略。也就是说不仅仅依靠简单数据分析,更需要明智的方法去分析IP市场前景,制定清晰地发展战略,独立筛选大量的有效信息,弄清发展趋势,预测机遇与风险,并使目标与情报与今后有关产品的情报保持一致。然后与技术或者IP的持有者商谈,最终达成转让或者许可协议。一些关键,但又确实有效的知识产权应该足够用来形成强大的知识产权库以应付各种谈判与威胁,以及帮助问题的解决。对于大型或者大部分中小型的博弈方,可就有关市场实现共享专利池,以便更广泛的获取相关知识产权。时刻铭记直接获取外国IP权利远比自己开发IP权利来的更快,更具有针对性。

第8篇: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人力资源;知识管理;企业绩效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及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国际市场间的相互交流达到空前的深入。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把握住人才、知识、信息等关键要素,不断实现企业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涵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指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并根据相关经济学和社会学理论,在招聘过程中选择符合实际工作岗位的人才,同时对已经进入公司的员工进行业务操作的培训等,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1]。因此,为了能够搞清人才管理对企业绩效及企业竞争力的相关关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

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及时更新企业的相关技术知识,以提高自身硬件的市场竞争力,在此过程中,企业也需要不断引进和吸引高质量的技术人才,以正好的掌握和运用企业技术中的新知识。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创造符合其发展需要的良好企业氛围,以不断促进人才与知识管理机制的完善。

(二)知识与人力资源的相互作用

知识与人力资源管理相互之前有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因此,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两者的统一性,以促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为企业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以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完成以知识为导向的管理模式

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决定着整个企业的整体能力及价值体现。相关管理部门需要根据以知识及人才管理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加强优质人才的选拔,同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人才,以保障企业能够良好的运作和发展,也让企业的知识资源的到了更好的传承和保障。

二、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一)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根据相关实际工作经验,一般情况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在进行员工招聘和员工培训时的水平高低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招聘工作水平高低对企业绩效主要表现为间接性的影响,即如果招聘到技术能力符合岗位要求、个人综合素质较高的员工,可以通过其较高的工作效率为企业发展起到较为积极的作用。但是,大规模的企业员工培训将可以对企业绩效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内部员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专业培训,能够定点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加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将员工们的自身发展与企业发展相统一[2]。此外,培训过程还能通过某些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自身的工作潜能,以更高效的完成工作,共同促进企业发展。二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对员工的奖惩制度。在这些制度的建立时,应当注重与企业实际情况相匹配,选择更为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针对工作成果突出、工作态度优异的员工,要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及精神奖励,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不断发挥这种带头作用,不断激励着更多员工为自身发展与企业发展做出贡献。另一方面,相应的惩罚机制对于控制员工的犯错概率也具有十分有效的作用。

(二)知识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当前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对于知识和信息的需求急剧增加,因此,形成以知识管理为主要导向的企业管理将对企业绩效的提高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企业应当充分尊重信息技术与相关知识体系的发展,并选择与企业自身相符合的知识资源进行相应的拓展和创新。同时,相关管理部门还要为企业员工提供更多知识学习的机会和平台,以不断鼓励促进他们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素质能力。这样一来,不断的将新兴的知识体系注入企业中,也为企业带来了充足的新鲜活力,同时提高企业整体的创新能力及创新氛围,以能够让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仅仅只依靠人才资源管理来提升企自身的竞争力是远远不够的,与人才管理同等重要的管理因素是对企业的知识管理。因此,将人力资源及知识管理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的管理模式将对企业绩效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企业对于相关知识体系及知识资源的开发拓展程度,也决定着企业对人力资源配置的水平,因此,企业良好的人才管理及知识管理对于协调统一企业的基本知识框架结构,以及提升和改善企业综合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也是让企业能够积极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最有效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元红,张玖梅,闫治江.试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知识管理导向与企业绩效[J].经济管理:全文版,2016(8):00015-00015.

第9篇: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范文

1.对成本会计的认知

成本会计工作的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的发生变化,其职能范围不断扩大。

1.1成本会计与其它学科内容交叉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中的一种与其它的会计之间存在很大的交叉,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当中往往涉及到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也离不开财务会计的支持,因此成本会计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

1.2混淆成本会计与成本管理

成本会计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成本核算工作来开展的,通过成本核算能够对相关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掌握,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从而使企业能够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当前很多成本会计知识单纯的进行成本核算工作,而对于成本管理方面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1.3生产成本比重下降

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走向成熟,当前在生产领域的成本在不断的降低,而相应的营销以及仓储等环节的成本却不断提升。当前成本会计将核算的重点放在生产成本的控制之上,而对于营销以及其它环节的一些成本却缺乏足够的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失真的情况。

2.新经济环境和管理方式对成本会计的冲击和影响

2.1知识经济带来的冲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在生产过程当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竞争的成败。而传统的成本会计在成本核算的过程当中往往只能够看到有形的资产消耗,而对于知识的消耗却常常视而不见。这给成本会计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

2.2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

在现代化的制造环境当中,各种先进的机械设备的采用,极大的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模式,使生产效率得到极大的飞跃,也使生产过程当中的成本不断降低,生产效率不断提高,造成成本下降。在现代化的制造环境之下,制造费用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而直接的人工成本则在不断缩水,只有制造成本的1/3 .如果成本会计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当中不去进行改革,而是将制造费用由人工工时去进行分配。势必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2.3竞争加剧使管理者更希望得到准确成本信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外大量公司涌入国内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激化了市场上的竞争。当前我国市场上的企业面临着激励的竞争环境,为了能够在激励的竞争当中不断的发展壮大,各个企业都十分重视对自身成本的控制,从而使自己的产品更具有优势。

2.4企业生产组织特点将发生变化

知识经济社会中,人们的需求丰富多样,企业在生产组织与安排上必须体现出适应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技术的进步,使产品生产周期大大缩短,生产周期与成本计算期可能始终一致,分步法和品种法的核算显得必要性不大。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更需要成本精确计算,公司没有时间做出成本计算调整,迫切需要企业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3.解决对策及建议

面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挑战,我国的成本会计工作如何结合国情,引进、吸收、消化各种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值得我们深思。

3.1完善我国成本会计的理论体系

完善成本会计理时,随着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不断成熟,注册会计师的队伍将逐渐壮大。这批高素质人才在经过实践的历练后,他们不会选择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墨守套路,做一个核算机器。而更倾向于积极运用会计准则的灵活性特征,依照企业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决策来选择适合的会计政策去处理会计实务问题,从而进一步达到并实现理论创新的目标。

3.2会计行为客体的要求

企业进行会计行为,主要是为内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服务。日前,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逐渐促使这些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特别是那些具有可比性的信息的相关需求大幅度增加。在这一情况下,会计准则也就应运而生并充当规范体系内的合理补充。特别是那些多个利益主体并存的大型的会计主体而言,由于各个利益主体的对信息的需求各异,有些甚至是相悖的,为满足各自的信息要求,企业更加会倾向于作为公认会计规范的会计准则去很好的去解决这一难题。

3.3会计环境的要求

随着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和改革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也逐渐被提上议程。而这一日益完善的系统机制会使得制定出来的会计准则更加的规范合理。因此,在多部门同一协作下制定出来的会计准则将会更好的为服务并规范会计核算工作,而逐步完善的准则体系也使其有朝一日取代会计制度成为必然趋势。

此外,由于会计准则取代会计制度工作涉及面及其广泛,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了大量相关的大力宣传,强化培训以及贯彻实施工作。财政部会计司作为主管部门将这一改革的重要性及具体内容纳入了会计人员继续

教育范围;并且提出要搞好师资培训,层层开展培训工作;组织会计知识大赛,广泛学习宣传新准则。另外,对于全国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注册会计师们,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也对他们进行了大规模的培训工作。因此,这些措施的实施,将加快促进会计从业人员及相关单位机构对企业会计准则的理解和充分吸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