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市场经济范文

建筑市场经济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市场经济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市场经济

第1篇:建筑市场经济范文

关键词:市场经济;建筑经济;成本管理

0.引言

建筑产业是一个广泛的产业,没有那个地区这个产业会冷,所以建筑产业的问题就是我们所要面对的最大问题,我们要一起去发现这些问题,去解决问题,哪样我们的建筑产业才会更好。

1.建筑工程成本的基本概念

主要分为建筑工程成本和安装工程成本,其建筑工程成本简单的来说就是某一个工程项目在施工建设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就是建筑工程成本,建筑工程成本总体可以分为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利润,和税金,间接费用又可以分为规费和企业管理费,直接费用也分为直接工程费用,人工费用,材料费用,施工机械使用费和措施费,一个工程的所有得有之和就是我们一个建筑工程的成本。

2.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管理遇到的问题

对于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管理遇到的问题总计有为几点,

(1)成本管理观念有着错误的认识,在我国的经济管理的时,大多数的企业都会陷入一个误区,都会受到项目施工时材料消耗的控制,会为了一点点的小小利益就去减少成本,偷工减料,需要的材料只会从低价格的供应商去购买,而不知道去研究一下材料的质量是否达到了我们建筑的要求,就知道一味的去注重价格方面,而不去认真的考虑质量方面,这就会导致最后的建筑工程出现了豆腐渣工程,使用者处于一个不安全的环境中,经常这样下去,会让建筑公司失去了名誉度,从而失去了社会和国家的信任。

(2)建筑材料管理的不合格也会影响到建筑工程成本,比如浪费非常非常的严重,在建筑的成本管理和成本经济的管理中,二者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建筑材料不能胡管理好,那么建筑的成本经济就会非常的大,而且会非常的浪费,相反,如果如果我们能够管理好这部分材料,合理的利用这部分材料,那么我们就会减少成本经济,哪样的话建筑公式的老板会获得更好的利益,另外,还有一种情况,特别是在计件承包的建筑工程中,只包工不包料的情况下,也经常出现材料的严重浪费,还有一种情况也比较恶劣,那就是借出去没有还回来,在购买之前没有注意尺寸和型号,这样导致买来以后没什么用途,也会导致浪费,从而提高了建筑工程成本经济。

(3)然后就是市场经济的调动力度和市场的吸引力不够强,在建筑的宣传不够广泛,缺少有吸引力的东西,比如简单的传单宣传,当大多数人接到发的宣传时都不怎么看,然后直接扔掉,这就是吸引力的体现,还有就是建筑在建筑过程中的噪声污染和环境污染都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在建筑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污水坏水问题,这些都是我们要考虑的因素,因为这些方面都直接影响到了每一个公民的健康问题,这也是人们拒接的问题。同时一方面就是在我们选取的地方也要考虑这些因素,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他们对休息环境很严格,而这种环境不单单是住进去以后,在住进去之前也要考虑这些因素,哪样的他们才会喜欢这些建筑工程,同时我们在宣传介绍的时候我们在介绍价钱方面不要根据单位面积的总价钱来算,哪样会对价格叹为观止。从而逃避购房心里。

(4)最后一个方面,就是建筑过程中工人的运用方面,目前,我国的一些科学技术方面还有很多都有待提高,正是因为技术方面的落后,我们就需要更多的的工人做工,这样就加大了成本的投入,其中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建筑工程的老板的流动资金的强硬,如果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援,那么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待遇就会出现问题,只要出现问题,工人心里就会产生懒惰的心态,做工的速度就会快速下降,同样来说,就是加大了成本的投入,成本投入过高,经济利益就会变得很小,长期的恶性循环下去,那么就会影响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3.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管理问题解决

对于种种问题的解决,首先我们要有加强成本管理的意识,为了保证加强意识的有效性,我们应该从每一个人做起,从公司的内部基础做起来,从基础做好加强意识,确保每一个员工都能够认识到成本的重要性,让每一个员工都把这件事情牢牢的记在心里,同时也让每个员工知道如何去完成自己的意思学习,同时公司也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管理调理来帮助员工去认识,让每一个员工都知道自己在公司的地位,知道其地位在公司的影响,另外我们也要建立一个有威慑力的监督小组进行管理,特别是对一些特殊岗位,一定要严格要求岗位人员。例如,材料部门,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事例,我想每个人都知道材料的好坏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质量问题,而质量的问题将会影响到以后消费者的利息,所以,在材料采取的安全监督方面,我们要严格,严厉,严禁收取差质量的产品,还要对那些人进行严厉的处罚,对于厂家应给予举办,不能让他们为所欲为,哪样我们才能获得更好的材料。但是材料收好以后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材料的合理使用问题,也是我们重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如果有了好的东西,不知道合理的利用,那么这也是一种浪费,所以我们要合理利用,我们需要一个高技术的技术师来进行指导,那么我们就能更好的去使用它。对于材料购买,我们还要在购买之前进行多次计算及信息的核对,避免出现错误,导致买来的东西出现不能用的现象,哪样的话我们就同样的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成本,而我们是要降低建筑工程的成本,那我们就只有购买之前认真的计算尺寸,核实各种材料的信号,避免出错。杜绝浪费。其他问题解决了,那就只有一个问题了,那就是人员劳动力问题了,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只要我们前面问题都解决了,那么这个问题就不会太难了,我们可以通过把公司在其他方面所节约下来的钱用到这方面,用来给予工人的工钱以及适当的做出一些奖励政策,那么我想大多数工人的积极性就会得到非常大的提高,只要积极性得到了提高,那么工程的进度就会非常迅速,工作效率就可以得到了更好的提高了,最后,我们还有就是从分的利用政府的帮助政策,合理的利用好和政府的,注重好建筑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无时无刻都要想着安全第一的这个做事原则,哪样我们就会有很多人喜欢,还有就是要把工程过程中遇到的污染问题也通过政府来进行管理,哪样我们不仅获得了政府的支持,还降低了我们建筑工程的成本,双双都得到了自己想要获得好处,那就才是两全其美。同时政府也会给予最大的关心和帮助。

4.结束语

国家的发展带动了人民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大大的提高了生活中各种经济的快速提高,人们要求也就提高,这样就带动了建筑工程的产业更加热门,更加畅销,我们要想提高建筑工程的利益收入。那我们就把市场经济管理合理的与建筑经济相互结合起来,从而去实现低成本高收入,同时也让更多的人能够去消费得起这些舒服的环境,让更多更多的人去认识一下新的世界,去更多的让自己的身体得到更好的享受。

参考文献

[1]王天芝,章军海,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分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

[2]吴合武,提高房屋建筑项目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中国城市经济,2011

[3]崔馨元,浅谈经济评价分析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2014

第2篇:建筑市场经济范文

关键词:市场经济;建筑企业;成本管理

一、我国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思想理念较为落后

管理思想理念方面较为落后,不仅会影响到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效率,还会影响到建筑经济本身所获去的经济效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缺乏前瞻性,通常情况下,都是在问题出现以后才能够采取行动,对于已经造成的后果却无法挽回。其次,我国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具有固定的管理模式,却缺乏贯穿全程的动态化管理模式,因此,我国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的重点往往知识体现在建筑施工的阶段,全程的控制管理理念较为薄弱,控制手段较为简单,缺少全面性。最后,我国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在精细化与协调性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对建筑项目的经济成本效率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二)成本核算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多数企业从事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利润与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能否获利,获利多少成为了企业发展过程中考虑的重点问题。而成本的核算与管理则难以得到有效的重视。事实证明,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极有可能导致企业施工过程中产生许多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从而导致企业所获经济效益下降。

(三)缺少一支优秀的建筑施工企业队伍

从过往的案例上来看,建筑企业项目经济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建筑施工企业队伍的素质较低所导致的,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中,既懂成本管理又懂得建筑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极少,专业人才也不多,多数员工都属于兼职人员或者是转业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无法满足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岗位的基本要求,因此,导致了我国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水平严重不足。

二、加强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增强相关项目管理人的责任意识

建筑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各个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各司其职,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合作,从而实现建筑经济成本的科学化管理。因此,必须要增强相关项目管理人的责任意识及整体素质,加强对其专业技能的培养,挖掘其内在的潜力,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树立其管理的责任心。此外,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在开展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典型的案例及宝贵的管理经验,在不断学习外国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也要充分的考虑到建筑企业自身的局限性与实际情况,将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与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逐渐摸索出一条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向。

(二)增强建筑企业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

若要提高建筑企业员工的成本管理水平,必先增强建筑企业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从实践的情况来看,缺乏管理意识,是我国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科学性的企业管理理念不仅可以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还能增强企业员工的科学发展意识。因此,在建筑企业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强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建筑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的管控,并制定相应的鼓励与激励措施,通过奖励来提高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最终实现建筑企业全员参与成本管控的局面。

(三)完善建筑经济成本的管理构架与体系

在强化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完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构架与体系,在明确管理人员各自分工与职责的同时,可以专门设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部门。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与核算方法,对建筑企业的成本进行科学的核算及有效的监管,进一步明确监督的主体与方式,切实提高监督管理的时效性。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质量,还能有效的建立企业的成本管理构架,对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对建筑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结构体系下,解释提高建筑企业的成本管控能力,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企业成本开销,增加建筑企业所获的经济利益,实现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长丹.试论建筑经济管理中关于成本控制的创新思考[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2)

第3篇:建筑市场经济范文

关键词:市场经济;建筑经济;成本管理

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能力,可以使建筑企业有效控制工程建设成本,进一步提升建筑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竞争能力。建筑企业在工程建设的准备阶段,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市场经济环境发展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成本管理方案,依照方案开展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价值。但是建筑企业会出现管理意识薄弱、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等问题,导致建筑企业出现经济成本管理问题。

一、制约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

(一)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意识较为薄弱现阶段参与建筑工程建设的企业,尤其是建筑企业在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将工作的重点关注获得更多的利益等方面,从而忽视建筑工程其它工作,如资源未能有效利用、未能建立完善成本管理机制等,上述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建筑企业缺乏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意识。由于建筑企业缺乏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意识,一方面为降低工程成本,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使建筑结构未能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建筑存在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另一方面建筑企业沿用传统的经济成本管理理念,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管理需求,在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出现许多缺陷,最终导致建筑企业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意识较为薄弱,致使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观念较为落后,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筑企业缺乏对经济成本动态控制管理;其次,未能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出现变更项目,会打乱建筑企业正常的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再次,建筑企业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限制建筑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的技术经济评估为有效提高经济成本管理效率,建筑企业应做好科学性的技术经济评估工作,在工作中积极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使建筑经济成本得以有效的控制。但是建筑企业主要具备经济成本控制能力,无法在建筑工程的准备阶段,对工程的经济成本管理工作进行科学性的技术经济评估,致使企业无法全面掌握工程的经济状态。由于建筑企业缺乏对建筑工程经济情况全面的掌握,制定的经济成本管理方案无法满足工程建设需求,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效率不断降低。

(三)建筑企业没有良好的采购习惯在建筑工程建设的准备阶段,采购材料、设备等,是经济成本管理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采购适合的材料和设备,在满足工程建设需求的同时,还能有效工程成本。但是许多建筑企业未能养成良好的采购习惯,一方面建筑企业未能对工程进行全面的勘察,由于未能掌握工程实际情况,采购的材料、设备等缺乏实际应用价值,另一方面未能对材料、设备等供应企业的生产资质进行检查,盲目签订采购合同,一旦供应企业提供的材料、设备等存在问题,会影响到工程建设质量,并造成建筑企业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此外在采购中,建筑企业未能全面检测材料的质量或者设备的性能,如果进入到施工现场,材料存在质量问题,更换存在质量问题的材料,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影响到工程的建设进度。

(四)建筑企业经济管理体制很难适用于当前企业的发展建筑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未能成立成本管理部门,或者成立管理部门后,未能安排专业人员开展管理工作,缺乏责任主体,一旦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出现问题,无法追究相关管理人员。此外建筑企业尽管制定成本管理制度,但是未能在工作中贯彻和落实管理制度,同时缺乏奖惩机制,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出现散漫等情况,经济成本管理工作无法有效的开展,并且在计算和复核经济成本数据时,会出现较大的偏差。

(五)成本管理工作的任职员工工作能力急需加强现阶段工程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全部由工作人员完成,但是建筑企业未能安排专业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工作能力,导致经济成本管理工作质量不断下降。

二、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实现科学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企业要强化项目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职能责任感建筑企业在开展经济成本管理工作2021年9期(3月)的准备阶段,应根据工程建设情况,聘用专业的经济成本管理人员,组建经济成本管理部门。或者建筑企业采用培训的方式,通过培训向工作人员讲解经济成本管理知识,结合实际案例锻炼工作人员的管理技能。此外在培训过程中,建筑企业应重视人员专业素质与职能责任感的培养,要求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贯彻和落实管理制度,保证管理工作有序的进行。工作人员完成培训后,必须经过上岗考试,通过考试获得上岗证书,才能进入到具体的工作岗位。建筑企业应实施奖惩措施,建立约束机制,有效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为经济管理工作正常的进行提供保障。

(二)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监督工作在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中,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到自然环境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建筑工程在建设期间,会出现质量问题,存在的质量问题需要建筑企业进行返工等工作进行修补,在返工过程中,会影响工程进度,并且工程成本会不断增加。所以加强质量管理尤为重要,建筑企业应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实施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措施,包括定期检查、质量抽检等方式,有效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三)建筑企业要对采购工作内容不断地加以规范建筑企业应加强采购工作的管理,材料采购资金在建筑成本中占据较大的比重,控制材料采购成本,可以有效控制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现阶段建筑企业应对采购工作内部不断加以规范,具体规范内容如下:1.建筑企业应建立采购制度,要求采购制度必须符合工程建设要求,并且采购制度更加科学合理。在工程的准备阶段,依据采购制度制定材料采购方案,在方案内详细标注各种材料的数量、价格等,使材料采购工作可以按照方案进行;2.建筑企业制定的采购方案,可以明确企业采购目标,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压低材料价格,有效控制采购成本;3.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建筑企业应按照流程开展采购工作,一方面与具备生产资质的企业签订采购合同,另一方面做好材料质量的检查工作,如果发现材料出现问题,可以与供应企业及时更换,防止工程进度受到影响。

(四)对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进行健全在工程建设的准备阶段,建筑企业应全面勘察工程实际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经济成本管理体系,在体系中加入经济成本管理评估机制,可以对准备阶段制定的经济成本管理方案进行评估,在评估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可以实施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使经济成本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在制定的成本管理体系中,建筑企业应明确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责任,使每名管理人员可以明确工作目标,在工作中将管理制度有效的贯彻和落实,企业可以根据工作获得的效果,给予工作人员相应的奖励,有效调动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同时,还能提高管理工作质量。

(五)及时更新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理念在市场经济环境背景下,建筑企业应根据市场经济环境发展趋势,不断更新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理念,通过理念的转变,使建筑企业认识到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包括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经济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根本依据、成本管理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保障以及有利于企业内部机制的健全等。通过更新经济成本管理理念,在工程建设的每个阶段,建筑企业可以将经济成本管理作为控制工程建设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将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动态化的管理模式,在动态监管过程中,及时发现经济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筑企业可以快速实施解决措施,将出现的问题造成的影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建筑企业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失。

三、工程案例

以某公路工程经济成本管理为例,该公路工程作为路桥连接的基础工程,公路全长为2.8公里,工程总投资金额为1.2亿元。参与工程建设的企业,十分重视项目成本管理工作,通过培养工作人员成本管理意识,以及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保障机制,为经济成本管理工作有效的进行提供保障。在培养工作人员成本管理意识过程中,建筑企业选派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组成经济成本管理部门,在工作开展的准备阶段,部门领导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成本管理意识培训,在培训中将工程经济管理目标、管理理念等内容讲解给人员,同时详细介绍工作内容,使工作人员在日常管理中,可以依照目标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保证经济成本管理工作正常的进行。建筑企业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保障体系,在体系中建立完整高效的组织机构,并明确各个部门及职员的职责分工。在建立组织机构过程中,将项目经理作为组织机构的核心,要求项目经理与其它部门进行有效的交流,建立相互协作的关系,有助于经济成本管理制度贯彻和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该工程建筑企业在经济成本管理工作中,管理部门对工程所处的环境以及现有的施工条件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分析找出影响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的不利因素,通过融入管理理念以及制定管理方案,防止存在的不利因素影响工程建设。在该工程中,以路基土方经济成本管理工作为例,路基土方量为35.83万立方米,其中人工费设定的预算成本目标为104.8万元,控制成本目标为99.8万元。基于成本管理目标,管理部门参与施工预算以及施工组织方案的设计工作,将工程施工时间设定为18个月,在每个月设定分项成本管理目标,要求管理人员必须按照每个月设定的目标开展管理工作,在工作中详细记录每个阶段的施工进度、质量以及成本等数据,以便根据工程的变化,加强经济成本管理,最终实现经济成本管理目标。

第4篇:建筑市场经济范文

企业的财务状况与许多因素有关,按照导致财务风险产生的主题不同,把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一)主观因素企业内部财务人员自身专业素质低,对财务风险没有一个具体的、客观的认识,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盛行将致使财务决策失误,不可避免地产生财务风险。另外,企业财务风险意识淡薄、缺乏健全的财务风险预测和评价体系、对高层监督力度不足、产权结构不明晰等都将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二)客观因素合理的负债对企业财务的正常运行有一定的帮助,但若负债过多,企业因负债而支付的利息增加,企业所得利润大部分用于偿还利息,将导致企业利润减少、负担过重、竞争力下降,严重时会导致企业因资不抵债而破产。外部条件变化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建筑企业,其财务指标对外部条件的变化更为敏感,建筑材料价格水平、人工成本及市场利率的变化都会对工程的施工成本产生重大的影响,进而对企业的财务指标产生影响。

二、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措施

防范财务风险的形成,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并能够可靠地预测未来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内部与外部相结合,应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司制度是实现企业科学、独立、高效运行的前提条件。坚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首先必须制度上建立一套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相关的财务风险分析、评价和预测机构,明确机构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和职责,分工负责,各司其职,使之能够根据企业现今的财务状况,分析、评价和预测企业近期及长期内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并能够可靠、及时地化解财务风险。

(二)强化企业管理者及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与计划经济时代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有着非常激烈的竞争,企业的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要强化风险意识,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提升应变能力,针对外部环境变化和企业内部财务状况,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

(三)组织行之有效投标的策略有效的投标策略是建筑企业获得工程建设合同的可靠保证,只有获得工程建设合同企业才能够正常的运营并取得客观、稳定的利润,保障企业财务的正常运行。因此企业在投标前,必须进行建设工程招标项目进行可靠、细致地调查研究,参加标前会议和现场勘查,对工程量进行复核,并对分包和生产要素进行询价,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工程项目的投标。

(四)加强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建设工程实践证明,加强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有效处理索赔及降低施工成本,增加财务收入的有效措施。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与激励机制科学合理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领域已经建立并运用了激励机制。在建筑企业中,引入了价值工程的模式,以最终要实现的功能即目标为目的,建立评价与激励机制,管理从事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人员,激励他们努力工作,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企业效益。

三、结束语

第5篇:建筑市场经济范文

1.1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理念落后

许多建筑企业在进行内部建筑经济成本的管理工作当中,缺乏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使得管理意识落后而导致成本观念出现了一定的问题。首先,企业缺乏对风险的防御意识和前瞻性的成本管理理念,往往是在问题出现时才进行解决与处理,而不是具有前瞻性质的预防。滞后性使得企业不能够很好地控制问题的发生,陷入了成本管理的被动局面。此外,在进行经济成本的管理过程当中,企业管理者缺乏动态性变化性的管理意识,只是对建筑施工的具体阶段进行成本控制与管理,而对于全程性的成本管理却缺乏应当具有的意识,没有在建筑项目的整个过程当中进行成本管理理念的贯彻。同时,在进行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工作中,往往只是局限于目前的现象进行具体的分析,缺乏对工程进度以及全局动态性变化因素的考虑,进而使得成本管理控制与工程发展状态不相适应。此外,建筑企业往往还会由于缺乏全面客观的经济成本管理意识而导致问题的出现,有些建筑企业对表面上的成本管理工作具有足够的意识,例如人员以及材料成本管理,而隐性存在的建筑成本问题却得不到有效的关注,例如设计的变更所导致的成本增加问题等。忽略建筑工程的全面管理却仅仅注重眼前的经济效益会导致企业由于缺乏全面规划而导致成本管理存在问题,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理念的落后性将限制其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1.2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体系与制度不完善

首先,部分企业存在着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组织得不到有效保障的问题。其并不进行专门成本管理部门的建立和建设,往往由财务部门进行兼职。而有些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成本管理控制的工作部门过多,导致分工不明以及职责划分不明确的问题出现,职能交叉与工作重叠都会使得其工作人员在进行成本管理时互相推诿,不能够进行责任的有效追究和落实。其次,部分建筑施工部门缺乏完善的奖惩制度,缺乏对奖励和处罚制度的重视和落实,不能够对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以及激励,使其在工作时缺乏热情和动力,无法增强其责任心,进而导致成本管理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此外,还存在着经济成本核算监督机制并不健全和完善的问题,许多建筑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存在着例如核算方法错误、核算结果缺乏审查的问题。企业还缺乏对于成本管理的监督执行者,现有的监督机制缺乏主动性和有效性,不能够有超前性的对问题进行监督和管理,影响了建筑企业的建筑经济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开展。

1.3工作人员素质建设有待加强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工作人员不仅仅包括建筑管理人员,还包括具体的施工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对于企业的项目建设和成本管理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需要企业进行关注和对其的素质建设培养。首先,素质不足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会导致对建筑的管理不到位。在建筑管理工作人员中,企业往往会缺乏既掌握建筑管理知识、又熟知成本管理内容的复合型人才,缺乏专业的建筑管理人员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成本管理,还有可能对建筑效果产生负面影响,不能与市场经济下的建筑行业发展现状相适应。同时,企业还存在着具体施工人员素质有待加强的现状和问题,在对建筑工程进行经济成本的控制与管理时,企业往往将这一项重要工作交由财务人员进行,没有将其与具体的施工人员利益进行有效的联系,使施工人员缺乏足够的责任意识。此外,施工水平参差不齐的工作人员可能会出现偷工减料等重大问题,使企业的成本管理遭受巨大的挑战,影响企业的良好发展。

2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有效策略

2.1及时更新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理念

首先需要企业管理者树立起具有前瞻性的成本管理理念,意识到建筑企业加强经济成本管理控制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尽早地进行问题的预防,并且对于成本的预算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控制。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进行建筑经济成本的管理,使成本管理工作能够有完善的体制和制度作为依据。同时,还要树立起动态化全程化的经济成本管理理念,关注建筑工程的每一个具体的细节,从项目的投资与决策、设计一直到工程竣工以及复核审查,使经济成本管理工作能够渗透到每一个建筑施工的细节当中。建立动态化的成本管理意识需要企业监督部门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审查,进而有利于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此外,企业不仅要关注存在于表面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项目,对于隐性的经济问题内容也要进行严格的监督,综合进行长远经济利益发展的策略制定,在树立统筹兼顾的管理意识同时,加强各个部门的工作配合,使成本管理能够科学有效,责任清楚明确。

2.2完善健全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体系与制度

企业首先要确保经济成本管理部门能够得到有效的组织保障,设置和建设专门进行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职能部门,合理地进行责任的明确与具体工作的分工,避免出现工作重叠的现象,使各个工作部门都能够进行有效的配合与协调,完善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工作。其次,建筑企业务必要加强对成本管理的奖惩制度建设,激发和鼓励工作人员进行成本管理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增强责任意识与工作水平。此外还要进行成本核算制度的建设和完善,采取准确的成本核算方法,避免误差和问题的出现,强化经济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2.3强化工作人员素质与队伍建设

企业务必要进行专业性人才的引进,采取招聘以及高校引进等方式不断的吸纳专业性建筑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的建筑经济管理水平,降低问题出现的可能性,确保企业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和保障。同时,还要加强对企业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技能的培训,综合多种专业培训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与工作技能,确保培训能够为企业的人才建设提供动力。建筑企业还应当以进行成本管理为主要任务进行人才的择优选拔,提高有能力者的待遇,促进其工作技能的发挥,推动建筑企业的建设和经济成本的管理。

3结论

第6篇:建筑市场经济范文

【关键词】建筑行业;建筑工程造价;造价师;市场竞争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我国建筑市场在面临国内激烈竞争的同时,还要面临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这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当前,国外的工程造价机构已经作为建筑市场中的中介机构获得了广泛的发展空间,并且以其先进的观念和思想促进了国外工程造价行业的不断发展。而在我国当前的建筑造价行业发展中,对于国外的工程造价机构的入住是有着一定的限制,所以在造价行业我国建筑领域面临的压力相对较小。但是,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如果一味的安于现状,势必会受到来自国外造价机构的冲击,甚至是淘汰。因此,我国造价师应当不断的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的建设,以此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1.不断更新思想观念

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通常都使用承包计价以及定价等方式作为工程预算定额的主要依据,这种定价方式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对我国的工程造价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体现出了其自身所具有的科学性和时效性等特点。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这种制度的弊端也日渐的明显,主要表现为:第一,量价合一。在这种模式下,形成了活市场和死单价的鲜明对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法及时和准确的将建筑单位的价格进行全面的反应;第二,预算定额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一般情况下对于工程的实物消耗措施无法进行详细的分辨,无法发挥施工企业的竞争优势;第三,定额计价通常都是施工图纸来计算工程量,进而套用定额项目,实质上是使用政府定价的方式来进行造价的管理,无法进行动态管理。

在新时期,造价师应当在认真吸取国外工程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将传统的造价管理理念进行不断的更新,通过组织人员编制企业自己的定额,来作为工程造价的基础,同时对施工现场的信息进行科学的收集和研究,为建设项目提供相关的依据,也为我国建筑工程逐步完善,形成适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的造价机制。建立完善“企业自主定价、市场形成价格、政府间接调控、社会全面监督”的价格运行机制。

2.更新知识体系

造价师的工作职责就是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因此,造价师应当是在精通造价管理的基础上,更加具备综合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对于造价师的要求,应当是出了工曾造价与工程技术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更应当具备工程管理、法律等知识。与此同时,还要将造价师的知识扩展到工程财务、投资经济等方面,这些也都是工程造价师应当掌握的知识。从工程造价师自身来讲,其工作内容涉及到编写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投资分析等,这些基本性的知识对造价师的知识就有着较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在具有一定的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更多的实践经验,而对于造价师个人来讲,应当具备能够使自身立足于社会的根本,这对于他们的自身的知识体系就有着更高的要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论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还是行业之间的竞争,其根本都可以归纳为人才的竞争,具有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在市场竞争中具有很大的优势。而造价行业的竞争,主要是来自建筑市场的竞争,由于工程造价专业门类广泛,技术性强、一个人不可能精通所有专业。但笔者认为,一些通用知识是每个造价工程师必须熟悉掌握,诸如法律法规知识、建筑经济知识等。对于各种专业,则必须精通二门,粗通几门,相关知识要经常不断的更新。

3.加强技术更新

在新时期,造价师的工作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造价师的职能也在不断的扩展,一方面要充当项目经理的角色,而另一方面也需要承担起业主投资顾问的角色。面对这种职能和角色的转变,造价师不仅仅要加强自身的知识体系建设,更要掌握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手段,以此来为更好的投入到造价工作中提供技术职称。而主要的技术学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文字沟底的增强,另一方面则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

3.1增强文字功底

这里说讲的文字功底,主要是指造价师的文字组织能力和书写能力。通常情况下,造价师较为擅长的是计算,而在造价行业中,文字能力也是当前造价师不能缺少的一项技术。近年来,随着造价师的业务范围在不断地拓宽,单一的核算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工作的需要,比如造价师在起草合同时,如果由于书写失误或者是语言表达不清,则容易为人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如果在编制招标文件时书写失误,则会引起投标人的误解,造成招标工作的失败。这些现象在实际的工作中也是十分常见的,因此,造价师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文字功底,以此来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3.2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也将越来越广泛,而在造价咨询业务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十分的普遍,比如利用计算机进行报价、项目管理以及信息的远程等等。在工程造价咨询中,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随时为业主提供需要的信息资源,实现对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甚至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造价控制的形象分析。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更体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因此,造价师应当不断加强自身的信息素养,不断学习新的、先进的信息技术,才能够更好的为造价行业提供服务,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4.结束语

随着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造价工程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地位也愈加的重要。作为建筑造价师,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并且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造价师更好的适应建筑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今天,造价工程师只有具备综合的、全面的素质,才能够为我国工程造价行业带来生机,进而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建筑市场经济范文

关键词: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政府职能 转变

党的十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求政治体制改革相配套,需要转变政府职能,以适应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方面存在着缺位现象

所谓缺位是指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主导型的政府未能随着市场的发育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及时地向公共服务型的政府转型,政府未能真正做政府应该做而且可以做、市场却无法做到的事。当前,我国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仍然比较薄弱,政府应当承担的一些公共职能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长期滞后,教育投资少,教育经费短缺,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广大的农村地区的孩子上学难,城市孩子上学贵的问题日益凸显。第二,医疗保障方面步伐缓慢。医疗保障属于政府应尽的职能,政府在这方面也存在着职能缺位。比如,群众反响比较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频频出现。第三,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对失业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愈来愈扩大的贫富差距问题的出现。第四,政府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虽然我国的立法进程进一步加快,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律框架已基本建立起来。但是,政府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造成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使法律缺少了应有的威严。

2、政府实行经济管理职能方面存在着越位现象

所谓越位是指一个政府主导型的经济体制,未能随市场的发育向市场主导型的经济体制转型,政府依然在做市场应该做而且可以做的事。当前,政府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现象依然存在,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现象屡禁不止。企业没有真正的投融资自,政府对投融资风险问题管得过多,政府对企业的投融资项目要经过层层审批,导致企业立项困难,因而失去很多市场机会。同时,由政府许可证制度、地方保护主义等形成的行政性垄断阻碍了资金、技术、产品、劳动力在各产业和地区间的自由流动,阻碍了全国统一市场和一般均衡价格的形成,市场运行紊乱,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的对策

1、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首先,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中国政府必须从中国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在反思总结、借鉴与创新的基础上,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市场经济的运行提供公平稳定的竞争环境,要建立健全经济安全防范体系,提高承担风险的意识和能力,确保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其次,针对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的职能缺位问题,中国政府必须从中国自身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将政府职能转移到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上来。要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就业问题方面多下功夫,努力缩小贫富差距。

2、弱化政府微观管理职能,还企业自

中国政府对企业,特别是对国有企业的行政垄断现象依然普遍存在,缺乏对企业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适度的弱化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管理职能,从根本上改变由政府统一计划、配置各种资源的模式,将这种职能交给市场,使政府权力从“无限”变成“有限”。要弱化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功能,转变直接参与微观经济活动的做法,还企业以自主经营权,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3、健全行政审批制度,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首先,要建立行政审批法,确保行政审批的规范化。其次要改革行政审批体制,建立行政审批听证制度,实行政务公开。最后要建立行政审批的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审批内部和外部的监督监管机制,完善审批追责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科学、合理、高效、廉洁、公正、透明、便利的审批制度,将政府行政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进一步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

4、完善规范政府行为的法律体系建设

政府职能是国家实现社会控制、确立规范化社会秩序的主要手段和途径,而法律是保证政府行为的有效手段。在健全有关市场主体和市场秩序法律法规的同时,努力完善政府行政方面的法律法规,将政府行为和对政府行为的监督、约束全面纳入法制轨道。能够用法律法规确定下来的,就把它用法律法规确定下来。各级政府要遵循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原则,依法行政,减少政府职能缺位和越位的情况,尽可能避免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现象发生。

转变政府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其客观的必然性,同时也是一个既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而这一过程需要在总结经验,借鉴创新的基础上,在多方努力与协作的前提下共同完成。

参考文献:

[1]刘军.经济转型国家的基本经济特征分析[J].财贸经济,2000(8)

[2]梁文群,张永红.转型经济中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探讨[J].经济师,2005(5)

[3]于立,刘妍,宫长亮.经济全球化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J].科技与管理,2005(2)

[4]郭隽萍.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2)

第8篇:建筑市场经济范文

论文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劳动价值论,应对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加以发展,对商品范畴的外延加以扩大,对价值的源泉做出新的说明,对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分配制度做出合理的解释。

马克思以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为研究对象,运用劳动价值论以及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石的政治经济学,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方式与马克思当时所面对的情况有本质不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能直接解释和回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全部经济问题。因此,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展劳动价值论的思考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劳动价值论,应对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加以发展

劳动价值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是“生产劳动”,生产劳动是生产新增价值的劳动,界定好了“生产劳动”,也就界定好了新增价值的源泉。所以从理论上界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是研究社会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首要任务。

马克思在研究生产劳动时,从两个角度界定了两对概念。一是从是否生产出物质产品的角度将劳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一类是不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前一种劳动称为物质生产劳动,后一种劳动称为非物质生产劳动。二是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角度界定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认为只有与资本相联系、能够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否则是非生产劳动。马克思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界定无疑是科学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对于马克思时生了很

大变化,而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关系与马克思时代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更有本质上的差别,加上对生产关系具有决定作用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带来了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与换代,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各行各业的广泛运用,改变了生产劳动方式。在这些情况下,马克思对生产劳动的界定已不能反映现阶段生产关系的新特征。因而有必要对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加以发展。

首先,必须把“生产劳动”和“物质生产劳动”区分开来。我国理论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把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等同于物质生产劳动,这种界定既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又撇开了特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这样的所谓“生产劳动”可以套用于所有的社会形态,从而失去了界定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意义。马克思在界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时,不是从劳动成果的物质规定性来界定,而是从劳动过程能否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来界定。只要劳动过程能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不管该劳动是物质生产劳动还是非物质生产劳动,它们都是生产劳动。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十四章说过:“如果可以在物质生产领域以外举一个例子,那么,一个教员只有当他不仅训练孩子的头脑,而且还为校董的发财致富劳碌时,他才是生产工人。校董不把他的资本投人香肠工厂,而投入教育工厂,这并不使事情有任何改变。”马克思还说:“例如一个演员,哪怕是丑角,只要他被资本家(剧院老板)雇佣,他偿还给资本家的劳动,多于他以工资形式从资本家那里取得的劳动,那么他就是生产劳动者。”可见,马克思把不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教员和演员的劳动也算作是生产劳动,这说明,马克思已将资本主义生产劳动与物质生产劳动明确区分开来了。我们在界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时,虽然不能完全照搬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劳动范畴的具体界定,但可以运用马克思的界定方法。对应马克思在界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时是从劳动过程能否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来界定,我们在界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时,就应当使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也能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从而也将社会主义“生产劳动”与“物质生产劳动”区分开来,将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范畴在“物质生产劳动”的基础上加以扩大。

其次,必须使“生产劳动”与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相吻合。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十四章指出:“资本主义生产不仅是商品的生产。它实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工人不是为自己生产,而是为资本生产。因此。工人单是进行生产已经不够了。他必须生产剩余价值。只有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或者为资本的自行增殖服务的工人,才是生产工人。”马克思还说:”一个自行卖唱的歌女,是非生产劳动者。但同一个歌女,如果她是由一个企业家雇佣,在企业家的指挥下卖唱,而以赚钱为目的的她便是一个生产劳动者。因为她生产资本。”这两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榨取剩余价值,马克思把只有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者才算作生产劳动者,这就使资本主义的“生产劳动”与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相吻合了。我们认为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也必须与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相吻合,这样才能使前后两个“生产”一致起来。就是说,进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来达到。我们知道,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这里有两种需要,一种是物质生活需要,一种是文化生活需要,物质生活需要只能由物质生产劳动来满足,文化生活需要只能由精神生产劳动来满足。所以,从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来考察可以发现,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必须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两个部分,如果把生产劳动仅仅说成是物质生产劳动,那么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只能说成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需要了,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不能算作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反过来说,如果你要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算作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一个方面,那么你就必须把精神生产劳动也算作是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范畴,因为仅仅只有物质生产劳动是不能满足文化生活需要的。虽然电视机、收音机、计算机等行业的劳动是物质生产劳动,其劳动成果也能满足人们一部分文化生活需要,但这并不是电视机、收音机、计算机等产品本身直接满足的,而是由文学艺术工作者、各种理论工作者生产的精神产品满足的,电视机、收音机、计算机等产品不过是人们消费精神产品的工具或媒介。总之,如果仅把社会主义生产劳动说成是物资生产劳动,就无法回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由什么劳动来满足。

根据前面的论述,我们将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定义如下: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就是能直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劳动,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中工人、农民及管理者的劳动;商业部门中的包装、保管劳动;运输部门的货运劳动;教育部门教员的劳动;科学家、文学家、各种理论工作者、各种艺术工作者的劳动;旅游、医疗卫生、美容美发、与生活或生产有关的修理服务等部门劳动。

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劳动价值论,需要对商品范畴的外延加以扩大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考察的商品属于物质产品,考察的价值是凝结在物质产品中的价值,考察的价值创造也就是物质产品生产部门(马克思区分为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包含三次产业中的第一、二产业)的价值创造,而将非物质生产部门(第三产业)获得的价值归结为价值让渡和再分配。这在马克思生活时代,第三产业不发达且所占比重不大的情况下做这样的处理有一定合理性。但是在当今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提高,我国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已越过40%,一些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已超过第一、二产业总和的情况下,再不承认第三产业的价值创造,已无法解释现代社会价值的来源,也会使我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失去理论依据。 承认了第三产业的价值创造,就需要从理论上将第三产业的成果纳人商品的范畴,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商品区分为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也可以在将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区分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的基础上,将商品区分为物质商品和精神商品。

工业、农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商品是传统意义上的商品,属于有形商品,商业部门中的包装、保管和运输部门的货运劳动生产的商品是一部分有可能被损坏而因为商业部门的包装、保管和运输部门的及时运输而没有被损坏的产品,这部分产品如果失去了包装、保管和运输劳动,其使用价值就会消失,从而其价值也就不能实现,所以这部分产品应当算作包装、保管和运输劳动生产的商品。教师、科学家、文学家、各种理论工作者、各种艺术工作者生产的商品属于无形商品或精神商品。旅游、医疗卫生、美容美发、与生活或生产有关的修理服务等部门生产的商品属于无形商品。

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劳动价值论,应对价值的源泉做出新的说明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就意味着进人交换领域的商品都是劳动产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非劳动产品进人交换领域成了商品,使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这里遇到了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如农贸市场的野生动植物、旅游市场的自然风光、矿产开发市场的各类矿产资源等等,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些自然资源都不是劳动产品(将这些自然资源变成商品需要付出的开采、运输等劳动相对于其实际应有的价值小得可以忽略不计),都没有价值,没有价值就不能成为商品,因为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可见,大量非劳动产品成为商品的事实使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必须对“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和“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两个判断的一个做出修改,要么改变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的判断,要么认为商品可以只具有使用价值一个因素。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改变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的判断,承认自然资源等非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否则,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的判断又会遇到矛盾:如果自然资源等非劳动产品不具有价值,那么自然资源等非劳动产品在交换中事实上获得的巨大的交换价值又是什么的表现形式呢?

不承认自然资源等非劳动产品具有价值,除了使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理论上产生上述矛盾,还会在实践上促使人们不加约束地掠夺自然资源,破坏水生态环境,阻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要承认自然资源等非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就必须对价值的源泉做出新的说明。本文认为,可将特定时期社会总商品的价值区分为自然资源等非劳动产品的价值、物化劳动的价值、活劳动创造的新增价值三部分,将“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的判断,改为“劳动是新增价值的唯一源泉”。自然资源等非劳动产品的价值的大小可以通过假定人类活劳动生产与进人交换领域的自然资源等非劳动产品等量的相同使用价值所需消耗的一般人类劳动来换算。于是,我们在这里得出一个新的判断:劳动始终是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依据。

第9篇:建筑市场经济范文

【关键词】火电厂;节能减排;问题;措施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十二五”规划颁布以来,节能减排就已经被提上了日程。因为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过度关注经济建设而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给我们周边的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的伤害,尤其是能源紧缺已经成为人们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而作为能源消耗大户―火电厂,我们务必要想方设法进行科学合理的节能减排而且刻不容缓。

1 火电厂节能的现实情况

电力工业已经成当前社会发展的关键性行业之一,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电力工业在发展中有着巨大的机遇,但是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保证电力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如今已经有多家火电厂采取各项措施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并目其中一些企业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电力发展与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虽然我国的电力供应大致上处于平衡状态,但事实证明这种平衡是低水平的平衡,要实现电力行业真正节能减排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其中存在着一些亟需的重要问题,具体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没有充分发挥我国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就目前而言,我国部署节能减工作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时候仍然是单纯依靠法律的强制性手段,市场激励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通常而言,政府部门的强制性文件往往具有数量多、针对性差、内容繁杂的特点,外加在实施的时候会经常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也同样需要耗费很高的成本投入。市场作为一只无形的手,其目前在节能减排中的力度不足,久而久之就会直接导致火电厂节能减排工作纯粹就是按章办事,效率非常低下;

(2)火电厂的节能设计不够合理。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火电厂的节能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一般地说,火电厂管理层面对于与节能管理的意识都比较缺乏,他们往往不是特别重视节能的作用所在,火电厂在考核与评价的过程中并没有有效结合节能减徘和环境保护二者的关系,结果造成员工对节能减排认识不充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火电厂的人才结构不合理,经过调查显示,当前众多火电厂的高级技工和专业知识人员普遍比较缺乏,在生产运行的时候仅仅去重视安全生产而忽略了节能生产。

2 火电厂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

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2.1 加强节能减排的管理工作。

为了做好这份工作首先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树立节能减排意识。具体地说,需要火电厂领导层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专门的节能管理部门,并且制定出一些奖惩制度来规范以及激励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其次是要统一部署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具体地说,就是需要根据火电厂的实际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节能减排考核标准,并且安排专业人士定期进行节能减排考核。除此之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生产能源消耗的监督与管理,如果一旦遇到问题要立即指出并且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另外,企业自身要想方设法提高整个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节能意识。为了做到这一点,火电厂应当大力宣传节能减排,鼓励相关工作员工参与各种节能工作。比方说办公室要最大限度的采用自然采光、采购节能产品、生产现场人走灯灭等等,通过这种方式让工作人员体会到节约

能源对人体健康以及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提升广大员工的节能意识。

2.2 创造良好的运行条件。

大量的实践结果表明,火电厂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运行条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能源消耗。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采取措施使锅炉内燃烧状况保持稳定。一般地说,就是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想方设法合理控制过剩空气的系数。实践结果表明,如果过剩空气系数太小的情况下,会导致没有充足的空气与燃料颗粒产生物理反应或者化学反应,会造成燃料燃烧的不完全而带来浪费。但是如果过剩空气系数太大的话,由于空气过于充足也会造成风速过大,锅炉内气流速度比往常要高出许多,从而迅速带离锅炉中的燃料。鉴于此,工作人员应当选用过剩空气系数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以此来保证燃料能够充分燃烧,从而释放出足够的热量;

(2)定期处理炉内结垢。众所周知,锅炉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必然会产生一定量的结垢。因此工作人员应当定期清理凝结在受热面上的灰垢,并且根据规律制定合理的清灰周期并严格执行,以此来防止降低受热面的传热性能,从而保证锅炉的正常运转;

(3)合理控制锅炉气压。具体地说,当蒸汽压力太大的话必然会直接威胁到整个锅炉系统的安全,如果任其不管的话时间久了极有可能会因为压力超过额定范围而导致受热面爆裂,并且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但是,如果蒸汽压力过低太低的话,虽然能够保证整个锅炉系统安然无恙,但锅炉的运行效率在很多时候并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这对节能减排是极为不利的。

2.3 科学管理燃料。

这需要工作人员在进行燃料采购的过程中在合理的前提下选用经济实用的燃料供应商,同时做好燃料的分析以及检验工作,通过这种方式防止出现工作上发生不必要的失误。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于入场的燃料进行检查并且仔细分类后,尽可能的分开堆放,另外对每批进场燃料建立详细完整的资料档案。可以根据实际工作情

况来确定各种类型煤炭的比例分配,并且严格按照所制定出来的正确比例进行科学配煤,通过这种方式保证燃料能够实现混合的均匀,提高燃料的利用效率。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如今存在众多的火电厂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鉴于此,火电厂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跟随时展的潮流进一步推行节能减排的工作理念,而且真正将其落到实处,最终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代刚.火电厂节能减排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J].低碳世界.2013(08).

[2]孙林旺,王灵梅,武卫红,郭红龙.火电厂节能减排绩效考核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电站系统工程.2010(02).

[3]董鹏.火电厂节能减排措施探究[J].科技风.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