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消费者的心理学范文

消费者的心理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消费者的心理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消费者的心理学

第1篇:消费者的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设计市场学 消费者心理 产品设计 商品设计 市场

《设计市场学原理》认为:产品与商品的联系体现在——商品是用来交换的产品,商品的生产是为了交换。二者的区别则在于——产品强调的是具有功能与价值,需要通过设计与生产的流程产生;而商品强调的是交易和消费,不一定经过设计与生产的流程。①市场是商品流通领域一切商品交换活动的总和,“交换”是以市场为背景存在的。产品经过交换转变为商品,这个“交换”过程,有很多因素制约,从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营销学角度分析,它是一个“6P组合论”问题。②透过消费者心理研究设计,是设计市场学的学科研究特色之一。

一、产品设计与消费者心理

产品设计通常强调的是具有实际使用功能、舒适性以及审美价值。设计者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应考虑产品生命周期、③产品造型设计、产品功能设计与消费者心理等诸多要素。④

设计市场学需要把消费者心理与产品生命周期结合分析,并重点研究产品在各个时期所具有的不同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消费者心理产生的规律性影响,同时还强调消费者心理对产品设计的反馈。产品在各个时期的特征规律体现为:1.导入期的产品具有新颖性、独创性、不稳定性等特点,而消费者对新产品的反应也会有助于产品进一步完善。2.成长期的产品特点表现为质量较可靠、稳定、种类增加、消费者已经熟知。3.成熟期产品已十分完善,工艺结构均已定型、同质化严重。4.衰退期往往会出现新产品,使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改变,则又开始新的一轮循环。

例如,设计史上著名的菲利普斯塔克设计的榨汁机体现出消费者对产品的复杂心理。英国设计评论家Terence Conran这样说:“它是这样的奇特诡异,令人心动,即使在榨汁的时候会喷得衣服满是果汁,但还是相当有趣。”当今消费者越来越挑剔,并追求个性化,优秀的设计能满足消费者物质、心理等多种需求。好的设计可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并在不需说明的情况下,让消费者看到产品就知道如何操作,使人机交互更简易便捷。⑤

(一)消费者心理“召唤出”产品设计

人的需要具有多样性,一般可分为两类,即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前者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而后者的范围则难以界定。在这个“心理符号”部分取代“现实物质”的消费时代,产品不能仅具有使用功能,只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要,还需要去满足那些与某种情感体验相关的精神层面的需要。

以此来看,设计可分三个维度,即生物本能设计、社会行为设计、精神升华设计。精神升华设计包含有情感化设计特征,体现出消费者心理对设计的召唤。“需求”与“动机”往往是心理行为的动力因素,在心理过程中表现为驱使个体心理行为的动力,即“心理过程的意动”。佛洛伊德将意识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层面,他认为“潜意识”是人类意识中被压抑的部分,“前意识”就像一个门卫,起检查作用。当潜意识想变成意识的时候,前意识就会以社会文明为尺度,检查它是否合乎现实要求,并决定它是否外化为意识。“消费者动机激发”需要结合生理、情绪、情感、认知等要素,唤醒其潜意识需求,并深入结合消费者心理需求“召唤出”产品设计创新。⑥见图1。

(二)产品设计与市场

优秀设计具有强大的“说服力”,这种说服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深入、切实的前期市场调研。在设计市场学中,市场调研是指:为了解决现实问题、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销售而进行系统客观的辨识、收集、整理、归纳、提炼、统计、分析相关市场信息的工作。市场调研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剖析消费者需求信息,以把握市场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制定产品设计创新计划和企业决策提供正确依据。

二、商品设计与消费者心理

从产品到商品的过程与“6P”组合密切相关,从产品促销设计来分析,促销设计包括广告设计、商标设计、包装设计等方面内容。市场作为产品到商品这个“交换”过程的背景存在,以消费者心理研究为支撑对商品进行需求设计。

通常人类知觉会随外界环境的呈现而认知。⑦“情感”同人的社会性需要紧密联系,为人类所特有。消费者情感丰富而复杂,包括:社会情感、自我情感、审美情感等。表现为消费者情绪、兴趣、爱好、经验、知识、态度、需要等千差万别。在设计中要注意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情感,从而有针对性地满足消费者心理需要。

(一)商品设计与市场

商品设计更具有市场性,优秀设计是能适应市场并经受市场考验的设计。新产品是否能成功转变成商品,需要市场来检验。市场检验可通过调研、试销等实验性方法进行。商品在市场上促销也往往涉及广告设计、商标设计、包装设计等多方面设计要素,其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诱发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

(二)消费者购买行为与决策

消费者购买行为一般包括:需求动机、心理暗示、思维决策、行为实施。设计的“说服力”体现在:产品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网页设计的核心都是在于试图对潜在消费者产生正面引导,使其产生积极的态度并最终引导可能的购买行为。

消费决策是购买行为中最重要的一步。决策就是在备选项中做判断,“消费决策”指消费者对商品化的产品以一定的方式做出反应,进行心理评价,并产生试用或购买的行为。在消费者决策过程中,消费者对商品的评价构成对市场的反馈,从而促进商品设计趋于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购买商品的选择机会增加,于是造成了决策方式的多元化。不同的决策方式对应不同的消费者心理状况,消费者需要经过决策信息整合、分析评价,然后做出判断来完成决策过程。常见的决策方式包括:主动型决策、被动型决策、功能型决策、经济型决策、审美型决策、情感型决策、冲动型决策等。如邮轮、游艇类大型交通工具类产品的购买决策则是一种复合型决策。⑧见图2。

结语

设计是为了解决问题,造福人们生活的活动,往往需要围绕着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而进行。研究消费主体——消费者的心理及其与设计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今这个时代,生活方式蕴涵了个性化、自我表达以及自我风格意识;消费文化已渐趋发展成“无规则,唯选择”的模式;张扬个性,追求特立独行已经成为新时代的特征。在此环境下,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因人、因物、因事、因时、因地而异,设计者需通过消费者心理研究消费行为,并通过观察、记述、说明和预测消费者行为得出规律,以此指导产品设计的正确进行。通过设计市场学的研究找到需求规律并应用到设计中,通过循环反馈,螺旋式提升,可演化出更加完美的设计。

(注:本文受设计学研究获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编号:2012M511687;教育部社科艺术学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0—3991;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项目编号:2011B090400156;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123;“武汉市船舶工业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学研平台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13010705010323;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资助)

注释:

①郑刚强.设计市场学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②“6P组合”是市场营销学的重要概念之一,“6P”是指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ve)、公关(public relation)、政治(policical power)。

③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投放市场开始,到它失去竞争能力,在市场上被淘汰为止的整个运行过程,一般包括: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到衰退期

④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⑤卢润德.产品附加值论[J].生产力研究,2003.

⑥罗子明.消费者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⑦人的认知是指感官和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集中感知。

第2篇:消费者的心理学范文

消费者心理学是从广告心理学发展而来的。早期的消费研究主要是从消费者收集信息,以便制作更有效的广告。后来,重点转向研究产品设计前后消费者的意见和态度。这样一来,消费者心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到1960年,美国心理学会正式组建了消费者心理学分支。中国的消费者心理学研究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

自从消费者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来,研究重点有所改变,从着重研究消费者购买活动转向于更一般更全面地研究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决策观就是一例。这种观点认为,购买只是购买过程的一个阶段,消费者心理学还应当研究购买前后的事件。

要全面研究消费者的行为,研究影响这个行为的一系列社会、个人和体制变量。不仅要研究说服消费者购买已有产品的问题,还要研究消费者需求什么以及消费者福利等问题,进一步还要研究消费行为的两个方面,即社会对消费者的责任和消费者对社会的责任,前者包括卫生和文化娱乐系统的责任,后者包括消费者保护公共卫生、防止污染的责任。

产品测验是一类课题,它研究产品的特点和消费者对产品特点的反应。这种研究诵常采用蒙目测验来确定产品的非视觉特点是否是该产品特有的,如饮料的味道产品的改进和新产品的开发主要依赖于通过产品测验从消费者收集到的信息。

另一类课题是消费者调查,主要是了解消费者的态度和意见。这种调查既包括消费者对现有产品和劳务的意见,也包括有助于新产品设计的一般意见。所采用的方法既有一般人格测验法,也有为研究某一产品市场特制的测验法,既可用客观量表,也可用投射量表。

第3篇:消费者的心理学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空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追求功能的多样化,对于心理需求也向着更高层次发展,已不是简单的追求表面荣华和使用功能。如何把消费者的心理和需求表现在设计中,懂得如何设计可以使客户满意和认可,这都属于设计心理学范畴。笔者就设计心理学在居住空间设计中起到怎样的作用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

设计心理学;居住空间;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空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追求功能的多样化,对于心理需求也向着更高层次发展,已不是简单的追求表面荣华和使用功能。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人们接触信息的途径和信息量都比较多,现代各种思想和艺术形式都会对不同的群体产生影响,就会使不同的个体对于居住空间的认识和要求不同,而居住空间是具有私属性质的,每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是不同的,也决定着其设计不能具有模板化设计,要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设计出符合居住空间使用者需求的、个性化的效果。如何达到符合设计服务对象的要求,就要揣摩和把握服务对象的心理,如何把消费者的心理和需求表现在设计中,懂得怎样的设计可以使其满意和认可,这都属于设计心理学范畴,所以掌握设计心理学是室内设计师必修的课程,在居住空间环境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是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解决设计艺术领域与人的“行为”和“意识”有关的设计研究问题。设计心理学是艺术设计学

与心理学交叉的边缘科学,它研究设计艺术领域中的设计主体(设计师)和设计目标(用户)的心理现象,以及影响心理现象的各个相关因素的科学。设计心理学具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它包含以实证研究为特点的研究,如感性工学,可用性研究及人机工程学等领域的相关研究,这些研究基于客观的,可量化的,可控制的科学实验来获得结论,另一方面,设计艺术作品在满足目的性需要的基础上,还具有审美,鉴赏,象征等更加微妙,主观的功能,对艺术设计活动中的心理现象的研究和分析必须重视主体的主观体验。

二、设计心理学在居住空间设计中的作用

当前的社会是消费性社会,消费不能简单的理解就是使用价值,人们的关注点逐步从商品的使用价值转移到商品的文化意味,审美价值,符号属性,关注商品提供给人们的是情感,体验和梦想。作为与人关系最为密切的居住空间设计,更需把握客户的设计心理。

1、设计心理学是居住空间环境设计的重要依据设计的意义是围绕着人展开的,其目的是服务于人,得到人的认可,成功与否取决与人。与人最为密切相关的居住空间设计,其设计的目的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使用功能需求,还有更高层次的心理、情感、文化品位、审美等等需求,如何做到这些需求的平衡和协调,符合消费者的要求,就必须研究消费者的心理,了解他们的需求,并付诸到设计实践中去,才能设计出消费者认可和满意的设计方案。所以,居住空间的设计要以设计心理学为依据,研究人与空间、环境、情感等之间的关系,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

2、设计心理学在居住空间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居住空间环境设计要满足消费者心理和生理双重需求,以“人”为出发点,最终达到为人使用的目的。居住空间环境设计是以客户为中心,满足消费者全方位需求的设计活动,所以研究和熟悉消费者心理活动和需求是设计前必做的课题。1)可用性设计可用性设计是设计的基本属性,是提高产品的可用性为核心的设计要求。所以,在设计之初要了解消费者需要的使用功能要求,并以此为依据合理设计功能布局,符合使用者的生理和行为习惯。居住空间环境设计的可用性设计是以人为核心,将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工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运用于设计行为上,设计出使用功能完善和贴近消费者需求的设计效果。2)情感化设计情感化设计是设计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是设计人性化体现。设计师要能够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让设计产品在谋合消费者心理上欲望,满足情感上需求。情感是复杂的心理活动,即使面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背景、环境等因素影响下,同一人也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人的情感复杂多变的,情感化设计必须是多元化的,要研究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性别,不同消费需求的消费者的心理特征,要遵循人的情感活动规律,使消费者能够找到情感寄托。被赋予情感的设计必须是让消费者找到他能理解的情感语言,当他处于为他专门设计的居住空间环境时会有特别的感受和不一样的情怀。3)个性化设计当前,信息化社会彻底地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也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使得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城市同质化,生活城市化,”整齐划一”现象使人们渐渐失去了求新求变的激情。生活需要激情,设计需要个性。创新和个性是设计追寻的目标,个性化是居住空间环境设计的灵魂,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的最佳演绎。

居住空间环境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层次的消费者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层次多方面需求,在设计中更加兼顾、平衡地实现人们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双重需求,设计更趋向人性化、智能化和生态化。总之,设计心理学在居住空间环境设计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是设计师能够设计出让消费者满意的和充满生活情趣的设计作品的必备知识。

参考文献

[1]保罗.贝尔,托马斯格林,杰佛瑞.费希尔,安德鲁.鲍姆.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胡正凡.设计心理学与环境——行为的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李丽婷.色彩•构成•设计[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1999.

[4]邹广天.建筑和生活方式,建筑的文化与技术[M].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3.

第4篇:消费者的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色彩;图形;文字;艺术心理学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设计出符合消费者心理并刺激其购买的饼干外包装让饼干包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艺术心理学方法在设计上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艺术心理学方法就是从心灵事实的角度去研究文学艺术。在饼干包装的设计上就是以消费者心理为出发点进行人性化的设计。

二、艺术心理学方法在国内饼干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一)艺术心理学方法在饼干包装设计中色彩的应用

人的审美活动首先是一种心理活动。审美的第一视觉以色彩为主,色彩与人反应的某种固定联系使其具有倾向性,不同的颜色对人的心理有不同的暗示,能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波动。红,黄,橙这些暖色调,一般给人以热烈,兴奋的情感,表示热情,温暖;而青,蓝,绿这些冷色调,则给人以清爽,冷静的情感,比如,康师傅3+2饼干的包装设计以红色为主,给人幸福,欢快的感觉。而且红色很具有中国本土风味,中国人过节日都会有红色相伴。迎合了消费者的心理。

(二)艺术心理学方法在饼干包装设计中图形的应用

图形的设计能够直接的传达产品信息,艺术心理学方法中格式塔心理学能够很好的指导图形设计。为了充分发挥饼干外包装的情感作用,饼干包装中图形创意应从“美味”与“爱心”处着手,增强情感诉求的震撼力和冲击力。例如我们众所周知的旺旺雪饼。深入人心的旺旺卡通图形的创意设计。可爱,呆萌。其永远合不拢嘴的大嘴巴的设计更是让消费者爱不释手。

(三)艺术心理学方法在饼干包装设计中文字的应用

情感的设计在很大一部分上是依靠文字的排版。其与色彩与图形一样重要,文字设计在饼干包装设计中发挥的作用的也不可忽视。达利园旗下的好吃点饼干包装,“好吃点”这个名字就已经赢得市场了。第一,“好吃点”这三个字比较口语化,消费者比较容易记住。第二,“好吃点”三个字比较接地气,通俗易懂,也传达出该产品好吃的广告语。第三,“好吃点”的字体设计简单大方,黑色的字体上点缀了两点绿色和两点红色,红绿对比使字体看起来比较鲜活,尽管是红绿对比色,不仅没跳出画面,而且在整个包装中也格外的和谐,使该饼干包装富有灵气。

三、艺术心理学方法在国外饼干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国外饼干以众所周知的卡夫品牌为例。奥利奥饼干包装从色彩上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其经典的蓝色包装在消费者的心里已根深蒂固,蓝色的主导色给人带来一种清爽的感觉,加上白色的“奥利奥”字样使整个包装显得异常鲜活。给消费者带来清爽,活力之感。在图形的创意设计上。我发现在奥利奥饼干的周围总是流淌着白色的牛奶,而且这种白色正与“奥利奥”的白色字体呼应,形成视觉上的美感。在文字设计上,“奥利奥”三个字体运用了三层叠加法,即最上层为白色的“奥利奥”字样,第二层为蓝色的背景,最后一层为白色的背景,这样的字体设计不仅仅传达了夹心饼干的信息,而且字体设计看上去清新可爱,富有节奏感。闲趣饼干也是卡夫旗下销售较好的一款饼干。在色彩设计上,以黄色为主,当消费者饥饿在购买的时候,看到了醒目的黄色,就会产生兴奋的心理。另外,清新的黄色与醒目的八边形的蓝色形成鲜明对比,抢夺消费者眼球。在黄色带来的兴奋背后,一点蓝色的点缀又给人带来冷静的心理。在图形的设计上,经典的蓝色八边形的图形设计,具有趣味性。这种带有棱角的八边形让消费者联想到包装内装的饼干造型,也是八边的形状,加深了消费者对该饼干的印象。在文字的设计上,闲趣饼干本身想传达的情感就是休闲与趣味。通过闲趣字体的设计,就将这种情感体现出来了,闲趣字体的笔锋就有轻松自在之感。加上“闲”字头上一颗麦穗的设计,仿佛带领消费者走进了金灿灿的麦田,感受休闲自在的田园风光。将消费者内心所有的烦杂琐事,统统抛在脑后,享受此时的静谧与愉悦。消费者每次看到闲趣饼干都会产生亲近感。

四、结语

运用艺术心理学方法恰当处理饼干外包装在色彩、图形、文字这三方面的视觉语言,拉进饼干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使饼干包装更加具有亲切感与感染力。这样的饼干包装定会在市场站稳脚跟,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李彬彬.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32-33.

[2]尹定邦.图形与意义[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4-36.

第5篇:消费者的心理学范文

摘要:广告与心理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个科学的广告往往是依据心理学法则制作出来的。广告欲达到最佳的效果,必须运用心理学的原理、策略来指导广告活动,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注意。只有充分运用心理学知识,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效应,才能使广告取得成功,使企业从中获益。旨在介绍心理学在广告学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巨大作用,以及各种心理策略在广告创作中的运用。

关键词:广告历史;心理效应;广告创作

1广告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广告心理学,萌芽于本世纪初,从本世纪六十年代起便发展迅速。1900年,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盖尔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写成《广告心理学》一书。1901年1月,美国西北大学校长、社会心理学家斯科特最早提出心理学的原理可以应用于广告与销售技术;1903年,他出版《广告论》,试图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广告宣传。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对广告学的理论背景起到了支持的作用。1912年,德国心理学家敏斯特伯格出版《心理学与经济生活》一书,研究了工业心理学的诸多问题。其中,明确提出了广告效果、橱窗陈列等因素与消费心理紧密相关的问题。

20世纪50年代动机研究的兴起又为广告学提供了新的思想动力。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广告心理的研究,把广告心理学视为一种“说服大众购买商品和劳务,为促使其采取购买行为而研究其心理与行动的学问”,或当作一种“为促使大众购买而将所研究的心理与行为的结论付诸实施的技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广告的实际运用中大量使用了心理学原理和模型,为了解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提供了值得信赖的理论依据。

2心理学策略

2.1注意理论

根据引起注意时目的明确性与努力的程度。可将注意分为随意注意与不随意注意两类。

不随意注意是指既无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比如,商场中大大小小的招贴海报,由于鲜艳的色彩,巨大的版面等原因从而引起了顾客的注意,导致了顾客的购买行为。另外,在电视节目中突然插播某条广告,也可以引发消费者的不随意注意。

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当一个消费者决定购买某种商品后,他就会有意关注相关的广告,进行学习,对于出售此类商品的卖场、商店也会表现出更加积极的关注。

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广告心理策略中的重要问题,是广告产生效应的首要环节。广告以声音、文字、色彩、图画等刺激引人注意,可以从增加刺激物的强度,充分利用对比关系,增加刺激物的新颖性等方面来唤起消费者注意。总之,只有充分运用好注意的心理功效,才能让消费者对商品有所了解。并产生积极的认同。

2.2记忆理论

记忆,就是指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是对于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对于广告信息的记忆,是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在人们接触广告与日后产生的购买行为之间可能有相当长的时间间隔,这就要求强化广告在消费者心中的记忆。

与记忆相反,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回忆或者提取时有困难。遗忘的主要原因是干扰,次要原因包括衰退、压抑以及提取失败等等。在广告学习中,干扰是指消费者在广告学习和回忆的这段时间内受到了其它刺激的影响。

因此,如何避免遗忘,排除干扰,迅速并长期记住广告,就成了广告创作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具体做法有:广告制作要简洁明了,减少广告材料的识记数量-广告信息要适当重复,便于消费者巩固并加强记忆;设置鲜明特征,完善广告内容等等。

2.3思维联想理论

在想象的心理范畴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联想。它反映了人脑对于不同事物间的联系。例如。某个钟表厂商将自己标榜为“时间”的生产者,而并非是“钟表”的生产者,就是运用了钟表与时间之间的关系,让消费者产生浪漫、高雅的产品联想。

因此,在广告宣传中,必须有意识地运用联想这种重要的心理活动,充分利用事物间的联系,形成各种联想,方能起到增加广告创意,引起消费者注意,提高广告记忆效果的作用。3消费者的心理效应

3.1曝光效应

曝光效应是指人们往往会喜欢那些经常出现的事物。如果刺激频频呈现并因此越发受人喜爱,被人接受,曝光效应就产生了。如果某一个商品在广告中经常出现,那么消费者常常会对该商品做出不假思索的、自动化的偏爱反应。即使人们对某一种商品没有特别强烈的感情,但仅仅通过简单的重复,也可以使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产生积极的正性情绪,从而增加商品的销量。

3.2移情效应

移情效应是把对于特定对象的某种情感迁移到与该对象相关的人或事物上来,通常表现为“人情效应”、“物情效应”和“事物效应”。这些效应在生活中是相当普遍的。人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就是这个道理。利用歌星、影星、体坛名将等社会名人代言其公司的产品,就是利用“名人效应”,设法把公众对名人的情感迁移到自己的产品上来或者迁移到自己组织的知名度上来,这是公共关系活动常用的手段,也是一种典型的移情效应。

3.3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人们看问题时,就像日晕一样,由一个中心点逐步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是一种在突出特征这一晕轮或光环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社会心理效应。很多广告在宣传自己的产品时,都强调是自己是“中国名牌”、“质量免检”,为的就是标榜自己的产品质量上乘。从而提升品牌形象。

3.4紫格尼克效应

紫格尼克效应是指人们对已完成的工作比较健忘,而对未完成的工作则在脑海里萦绕不已。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类有一种自然倾向去完成一个行为单位,如去解答一个谜语,学习一本书等,即“心理张力”。被唤起但未得到满足的心理需要产生一个张力系统,决定着个人行为的倾向、心理的基调和特点。如果中断了满足需要的过程或解决某项任务的进程而产生了张力系统,就可以使一个人采取达到目标的行动。例如,旁氏七日净白的广告就采用了类似于剧集的方式先后播出。分七集讲述了一个故事,并将产品融入其中。当消费者观看到第一集广告片之后,尚未结束的故事就驱使着消费者以后更加关注这个广告,因此带动了该产品的销售。

第6篇:消费者的心理学范文

笔者认为,实训教学的设计必须围绕三个目标,即“消费心理学”的专业目标、方法能力目标和社会能力目标,根据“消费心理学”课程特点及其在专业知识结构中的地位来设计。通过实训力图做到:学会从消费者视角去思考企业的生产、经营问题;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活动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能就具体企业的产品特征或服务制定符合消费者心理的营销组合方案;提高学生在营销和销售实践中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营销能力,学会辨识影响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因素并学会通过对消费者心理分析以提高营销技巧与技能的方法。实训的内容围绕两方面内容展开:一是组织各种以体验与强化消费者行为分析理论的理解为目的的实训;二是提高学生实际消费者行为分析的技能的实训。着重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对消费者行为分析和引导能力的训练,实训形式以典型案例分析讨论、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实地观察与实地调研、游戏体验等为主,根据具体的实训项目安排在课堂、校外现场进行,努力创造机会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二、改革“消费心理学”教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

(一)增加教学方法

1.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的实质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它依据教学内容选定主题,设定模拟情景,再安排学生扮演某些角色。例如,在讲授消费者气质与购买行为时,学生对气质类型这部分知识已经掌握得比较牢固,对自身气质也有所认知,但对消费领域中的具体表现还比较陌生。因而,在讲授时笔者做法是:5人一组,学生分小组自主设计售卖的商品和销售情景,然后让学生在情境中分别扮演不同气质类型的营销人员和购买者,探讨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设计沟通场景、具体语言表述。这样学生就在销售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主动探索不同消费气质角色的人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并找出应对的技巧。这种方法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探索所扮演角色的心理和行为表现,进而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中,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案例分析教学法。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景中,使学生获得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特别是针对较为抽象的概念如“消费心理的差别阈限”时,设计某个企业成本上涨,急需降低成本的情景,通过集体讨论获得缩减产品大小的程度应控制在消费者可觉察的范围(即差别阈限)之内的结论,帮助学生理解。案例的选取直接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笔者经过多年实践,认为案例选取取决以下条件:一是案例要来源于实际生活。如在讲解消费者的需要动机时,可选取“大学生对游戏的沉迷”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讲到分析消费者情感时,在教室开展一次活动,名为“讲出你的品牌故事”,加深学生对消费者情感这一心理活动要素的理解。二是突出本地性。这样学生能够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提高讨论兴趣和热情。三是案例选择要有新颖性和时效性。尽量选取最近发生的热点、焦点事件,比如将近来滴滴打车软件和快的打车软件之间的竞争冲突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便学生分析理解,引导学生分析消费者在消费时的购买心理。四是案例选择要突出品牌性。诸如小米手机的饥饿营销策略,日本本田和丰田的汽车召回事件等,从而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这样的案例教学可以将本理论知识与实际消费领域的具体案例充分联系,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在营销和销售实践中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达到方法能力目标。

(二)改变教学场所实地观察

消费心理发生的地点是在经营活动场所,因此学习的最佳地点也应该是在经营活动场所中。观察法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在自然状态获得最直接、最生动的资料。因为动机是假设性的构建———它们无法被看到或触摸、听到,无法从消费者行为中很容易地被推断出来,识别和“测量”消费者动机的有效方法———观察与推断。所以在学习消费者购买动机这部分内容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北京华联、亨特国际、星力购物观察、国贸、永辉超市等,任意选择两个购物区,有针对性地跟踪观察消费者购买活动,并和营业人员交流,进一步了解消费者不同的购物动机和购买表现。考察结束后各小组成员通过结合PPT展示,畅谈考察体会。把学生带到企业现场,在现场调查、考察能很好地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市场调查。其具有客观、高效的优点,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市场中某一主题下的大量信息。同时也可以将实地观察与市场调查相结合,这样更有助于了解经营者和消费者行为表现下的真实动机。

(三)根据学生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培训

1.增强科研训练。由于每个人都是消费者,天天时时与消费行为和消费者打交道。消费心理学的教学内容中,涉及了大量消费理论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生动的例子,生活也给我们提供了各种消费现象或问题,学生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就地取材。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游戏训练、实地观察与调查等,让学生就生产经营的产品自主选题,制定研究方案,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修正。通过这些训练,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科研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就业与创业意识。消费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融合心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广告学、管理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等,在教授过程中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心理学、市场运营、经济、营销技巧等的了解,还可以为将来就业与创业做好良好基础知识储备。例如,笔者在第一节课上,就将学生5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创立一个实体企业。然后结合接下来的课程内容,丰富实体企业的内容,讨论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诸如市场调查、消费者分析、营销策划、广告等的各类问题。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就业、创业的感性认识和兴趣,而且也降低了学生未来走向社会时遇到困难的风险。同时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发展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为培养一名高素质的从业者奠定基础。四、课程考核的改革———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核过去一贯以结果性方式进行评价,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这种单纯的考核制度已不能满足对学生实践能力衡量的要求。笔者强调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并且缩减结果性评价所占的比重,增加过程性评价的比重。例如,过程性评价占70%,结果性评价占30%。在过程性评价中,强调课程参与情况,即课堂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实地观察、调研等的参与情况。

三、总结

第7篇:消费者的心理学范文

一、品牌广告

自有了商品,商品的品牌建设也在不经意间悄然而生。早期的品牌并未形成规模或者体系,只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实物陈列、口头叫卖等广告的初期形式,随着文字的产生,旗帜、招牌等宣传形式开始盛行。这时,品牌的雏形已经出现,比如今天的各种老字号品牌,如瑞蚨祥、同仁堂等等已经形成成熟品牌的商家,就是在激烈的竞争中保留下来的品牌的代表。时至时期,近代报纸的出现,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广告,从此,品牌营销也开始了现代化的步伐。由此可见,广告在品牌建设当中始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意义,是品牌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到了近现代,甚至出现了广告的力量超出商品本身价值的非正常现象,也出现了不少昙花一现的产品和品牌。从90年代以来历届央视广告招标大战中的“标王”沉浮记录中窥得一斑:孔府宴酒命运多舛,最终被零价转让给山东联大集团;秦池在1996年竞得央视黄金段“标王”,销量一度猛增,而今只能维持生产;爱多VCD来去匆匆,被汕头南安拍下;步步高VCD由于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广告策略改变为“能够不投尽量不投”;熊猫手机最终掉进了债务的无底洞。

二、广告心理学

随着大众消费的理性回归,一支广告打响一个产品的故事越来越难以为续,广告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然而品牌建设却因此进入了一个更为科学、系统、完善的研究领域,也由此出现了对广告各个方面的研究,其中广告心理学就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广告心理学作为应用心理学在广告学方面的一个分支,研究广告对于潜在消费者的作用和普遍意义上的购买决策的动机,常被视为研究广告效果提升的市场调研的一个分支领域。随着买方市场的到来,消费者对漫天的广告已经有了日趋理性的区别和选择,如何抓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做出促进消费的广告是当代策划人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所以我们把广告心理学与消费者心理学交织在一起,来达到广告宣传的最好效果。一般广告心理学几乎涉及心理学的所有研究专题,如注意、知觉、联想、理解、记忆乃至情绪、动机、需要、个性等。

三、广告心理策略

(一)广告心理策略之一———感官刺激

从广告出现到今天,最重要的宣传途径就是感官宣传。我们都知道,要想使信息进入“大脑皮层”,即产生记忆,就必须将其重复至少七次。所以在品牌构建上,策划者会采取增加出现次数,提高出现频率来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记忆。门店的牌匾、酒家的旗帜、卖家的吆喝等等,都是从感官上重复吸引消费者。时至今日,我们平时看的报纸、电视、柜台、展厅,甚至街头的小广告、小店门口震耳欲聋的音响等等,也都异曲同工。这些视觉和听觉上的不断刺激旨在吸引消费者注意,提高购买机会。但是在今天这样一个广告无处不在的环境下,消费者对广告的认知程度已经有一定的水平,不再被单纯的重复性广告所打动,所以要打造一个有销售力的广告,策划人或设计师首先想到的是创新,也就是与众不同,这样才能让品牌在众多竞品中脱颖而出,利于记忆。我们所熟知的脑白金动画版广告算是业内外争议比较大的一支广告,有人戏称之为“土广告打下大市场”。脑白金的市场定位是“健康礼品”,最经典的广告同时也是播放时间最长的广告就是三维老头的动画版,广告词也较为单一: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但是就是这一个换汤不换药的土广告愣是创造了月销售一个亿的奇迹。在这个案例中,脑白金的市场定位和线下的操作固然重要,但是却是这支“今年过节不收礼”的广告让全国人民认识了脑白金。策划者把创新和重复糅合在一起:一成不变的广告词和两位主角———三维的老头老太太,不断变换的谱曲和两位主角的衣着和动作,就在这些广告不断重复的播放、强化记忆的时候,脑白金传遍了大街小巷,成为一支成功的“土广告”。

(二)广告心理策略之二———共情

共情,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又译作移情、同感、同理心、投情等。在广告传播过程中,策划人也利用“共情”的原理,用消费者的眼光看世界,找出消费者最迫切需求的东西与自己的产品结合起来,力求与消费者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达成一种共鸣,让消费者看到广告之后对品牌产生好感,并对比切身感受而产生购买欲望。在药品广告中,康泰克的广告充分表达了对患者的理解和支持,针对感冒中经常出现的“打喷嚏、鼻塞、流鼻涕”等症状,打出了“不给感冒留机会”这种积极向上,充满信心,具有极强感染力的广告语,并奠定了品牌基础和市场基础;而白加黑则用“白天吃白片,不瞌睡,夜晚吃黑片,睡的香”一个卖点形成了巨大的市场冲击。仅半年就分割了全国15%的感冒药市场,在几乎是合资品牌垄断的感冒药市场上取得了一席之地。两支主打方向不同的广告,都抓住了患者所亟待解决的感冒问题,从而打造了两支具有销售力和影响力的广告,并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打下坚实基础。在各种宣传手段中,平面软文也是共情在广告宣传上的体现。软文宣传较之于视频广告其视觉冲击力差,但是软文却更容易发挥“润物细无声”的特点,以内容来打动消费者。仍以脑白金为例,脑白金在市场预热阶段就是以软文为突破口,用“世纪末的重大发现”、“美国人疯了”、“人类可以长生不老”等抓人眼球的软文以新闻形式在报纸上,抓住中老年人渴望健康长寿的心理,引起了消费者极大的兴趣,于是市场预热后,报纸上一出现脑白金的咨询电话,进线量猛增,为以后的热销局面奠定了深厚的市场基础。

(三)广告心理策略之三———体验

第8篇:消费者的心理学范文

1.1设计心理学的定义及实践意义

美国知名的心理学家赫伯特•西蒙在他的著作中主张设计可以“作为一门人技科学的心理学。”设计是作为解决问题方式之一的心理学;国内著名学者柳莎曾对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做了一个总结:设计心理学是设计艺术学与心理学交叉的一个边缘学科。它是心理学中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设计艺术学科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设计主体心理、目标主体心理以及影响这些心理的相关因素的学科。简单来说,设计心理学实际上是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将受众的心理,特别是受众对于作品需求的心理融入设计并指导设计的一门学科。因而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它不仅研究设计主体在设计作品时的心态,同时也研究受众在接触作品时会产生的心理反应,即研究人的感知、思维和意向心理,并运用这些研究成果,来指导产品设计,使新产品的设计更好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心理学就实践方面来说,其一,设计心理学为设计主体提供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人与产品的互动关系,增加产品的实用性与观赏性。其二,能够帮助设计主体来加深对产品设计中的本质、意义的理解,从而提高艺术评价、理解、鉴赏能力。最后,通过对用户的心理研究,设计主体可以对产品进行完善,使其符合用户的心理需求,并制定符合用户心理需求的营销方式,从而能够更好地迎接市场竞争的挑战,提高个人或者企业的竞争力。

1.2平面设计的主要研究领域

设计一词来源于英文的“design”,分为很多种类别:环境、工艺、装潢、园林以及平面设计等。平面设计主要有图形、文字、色彩等元素构成,平面设计是以信息的表达和交流传播为研究对象,以信息准确表达和高效的传播为目的,对信息进行视觉化的加工和设计,从而满足人们对信息交流的需要。平面设计是一项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一个优秀的设计应该是设计主体与设计用户之间的交流。它具有实用和审美的双重属性,从这两方面来说,设计学中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如何使设计变得简单易用,充分发挥它的实用价值。这主要是解决“实用”问题,是建立在用户的使用习惯、使用方式,使用途径,安全保障等方面考虑。二是如何能够使设计在满足用户基本的使用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其能够满足用户在消费过程中的多样性需求,这样便能够提高竞争力。最重要的是如何能够提高设计者的创造力,围绕实践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与影响要素,为设计提供素材、设计方法和灵感来源,从而提高设计者的创造力。

1.3平面设计中的设计心理学

平面设计既是一门专业性学科,需要专业的设计功底才能够发挥其作用,同时它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可以细化为很多具体的种类:广告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这些设计通过物质化载体呈现给用户,设计师通过这些设计与用户进行交流,所以在设计师设计作品到用户选择作品的过程中无不体现着设计心理学的存在。设计是具有极强目的性的创造活动,设计师的每次设计都有具体的方向,在把握这个方向后就需要构思通过怎样的形式来呈现这个主题,这个内在的思考构思过程就是设计心理学在设计过程中的内在体现,不同的心理将影响甚至决定着最终的设计结果。设计心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很多基本的组成部分,包括设计理念,设计情感和灵感体现等。设计理念是指设计师将系统的理论学习具体应用到设计中的思维方式,是设计师基础功底最基本的体现,是作品的框架。设计理念可以通过阅读、借鉴、吸取优秀的设计师的理念不断提高。设计情感是由设计师的主观感情世界决定的,是由设计师的喜怒哀乐以及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空间的心境决定。灵感则是最神奇的设计心理体现,它可以使普通乏味的作品变得让人耳目一新,灵感虽然不受设计师的主观控制,不可能随便出现,却可以通过一定方式增加其出现的可能性。1.4设计作品是设计心理的有效体现设计心理学作为一门指导性学科,始终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每个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性化设计越向前发展,就越需要设计心理学的支持。作品是设计师和用户沟通的桥梁,在平面设计中,主要体现在作品的外观,如产品的包装和网页的界面。平面设计是一种视觉性语言,通过视觉对用户的心理产生影响,会直接给消费者一种直观的印象。因此,在现代产品设计中,设计者会通过粗壮高大的结构来体现宏伟气派的感觉,通过稀疏纤细流畅的结构来体现优雅柔美的感觉。例如:大型货车、起重机、挖掘机等比较重型机械的结构都趋于结实紧凑,能体现其自身的力量感;飞机、跑车等产品的结构通常趋于光顺流畅,所体现的则是灵动感与速度感。用户在观看产品的同时,会在心中产生直观的反应,颜色是否合适,线条是否匀称以及整体看起来协调性如何,然后会形成一个综合性判断:喜欢还是排斥。

2设计心理学与平面设计有机结合

是推动平面设计转型的途径好的作品应该是有血有肉的,如果只是简单的进行线条勾勒颜色涂抹,最终完成的只是一具空壳,黯淡无光。平面设计也是一样,应当注入设计师和用户的情感作为作品的灵魂。当前平面设计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处于实用方面的成熟期,但与此同时,其发展已经愈加缓慢,将设计心理学与平面设计的有机结合将能够作出有效的突破。

2.1人性化的理念为前提

设计的核心是“人”,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讲就是解决“设计”与“人”的关系问题。“人”是评价设计成果的唯一主体,所以设计应当符合“人”的评价标准,这个标准是由很多方面构成的,包括审美、价值取向、思维习惯和欣赏方式等。在产品造型的人性化设计中,当这些因素反映到消费者心理层面上,消费者表现出的就不仅仅是对产品表面特质的反应,而更多是升华为心理上的体验,或者是喜爱或者是厌恶。设计心理学正是基于这一点,深入剖析消费者的内心世界,抓住人们情感变化的规律用以指导产品造型设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自然方面,人性化设计要研究诸如人体形态特征、心理特征等。在社会方面包括: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价值观念、社会行为等,目的是解决产品如何适应人的各方面特征,为使用者创造安全、舒适、高效的工作环境。此外人性化设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特定的人群,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等,这就要求设计师以适当的设计表现手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2.2巧妙使用文字设计

文字的作用已经不只是作为直观的阅读和传递信息的工具,已逐渐发展为视觉设计中的情感载体,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看到把文字应用在设计中表现出的突出的视觉效果。在设计中,应注重文字的排列方式、字体及大小以及和颜色的搭配,使其成为平面设计的一部分,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增强视觉传达的效果。将文字应用于设计中可以更直观地突出设计的主题,方便用户在接触商品时不用过于思考就可以了解商品的性能、构造等。另外,适当的在设计中添加流行性语言可以让用户耳目一新、兴趣盎然,可以引起用户对这个语言其他方面的联想,从而增加了商品吸引客户的效果,提高用户选择的可能性。

2.3色彩的搭配

色彩有冷暖、轻重、膨胀、进退与收缩等特性,当人们看到不同的色彩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所以设计师在创作作品时,调配作品应立足于用户的心理反应。用户的心理反应是概括性的,需要通过商品、时间、地点等元素的具体形式体现出来。著名的美国包装设计师帕维斯认为“一件商品的包装色彩不但要华美艳丽,引人注目,而且更要重视其颜色的选择,要与包装内容相匹配。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甚至采取错误的包装颜色,将会铸成大错,从而削弱以至丧失买主的购买兴趣。”人们在生活中往往对颜色形成定性思维,例如,红色接近于火,代表着温暖和热量,绿色代表着生命和希望,黑色代表着庄重,灰色代表着伤心,所以设计师在设计商品时应该针对不同的商品进行颜色的选择。橙色使人联想起清甜的水果,美味可口,因此,在饮料和食品中应用橙色能够刺激消费者的食欲,从而激起消费者的购物欲望。消费者对颜色的心理反映同时也受到季节的影响。夏季,天气炎热,酷暑难耐,如果此时看到一个红色包装的商品,消费者一定会却之千里、冷眼相望的,因为红色本身就代表着火和热量。相反,如果将颜色换为蓝色等冷色调,刨去味道等方面的因素,其一定会成为最受欢迎的商品。与之同理,冬季,消费者需要的是温暖而不是温度的继续降低,所以此时冷冰冰的冷色调包装相比较而言肯定没有暖色调受欢迎。

2.4设计中应注重构图层次

在设计中构图的层次感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层次感主要是指在一个作品中一定要轻重有别分清主次,次要部分去点缀主要部分,切记不可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所以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图形与元素之间的层次感,突出元素视觉效果吸引眼球的同时,更加鲜明地突出作品主题,才能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5突出主题的时代风格

设计应当符合时代的潮流,符合当代消费主体的审美观,适当的将潮流元素应用于设计中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信息更新不断加速的今天,会有很多时尚的元素产生,然而这种时尚是短暂的,被消费者宠爱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所以作为设计师若要设计一个优秀产品,应当立足于潮流前线,有一双前卫的眼光,充分把握潮流在消费者心理的影响作用,巧妙地利用新颖的元素提高设计的水平。

3结束语

当代设计师应当立足于设计心理学与平面设计的结合,坚守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准,满足特定的需求,从而推动平面设计的转型和突破。一个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应是极具力量的,它可以通过文字图片等感动用户,可以向用户传达其设计背后的信息。什么样的文字或者图片可以触动用户的心灵,如何设计可以向用户有效的传达信息,这是对设计师能力的一个考验,也是对其设计水平的检测。

作者:崔寅 赵文浩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柳莎.设计艺术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美.赫伯特.A.西蒙.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M].杨砾,译.北京:出版社,1987.

[3]谢洁.浅谈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构建[J].现代装饰理论,2012(4):185-186.

[4]吴珊.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对平面设计的启示[J].吉林艺术设计,2008(4):3-21.

[5]张帅.设计心理学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

[6]毛选波.平面艺术的设计心理学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09.

[7]李妙兰.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配色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6(4):131.

[8]杨纯.视知觉原理在平面设计创意中的探索与应用[D].郑州:郑州大学,2013.

第9篇:消费者的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药品营销心理学;教学方法;教学研究

药品营销心理学是研究如何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技术解决医药营销实践活动中心理问题的学科,该课程对适应现在市场的需求,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医药营销专业人员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药品营销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以理论讲授为主,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使教学内容达不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无法满足医药企业对营销人才的能力要求,导致培养具有优良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的营销人员有一定的障碍。因此改革药品营销心理学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对于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应用型的营销人才迫在眉睫。

一、高职院校药品营销心理学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单调

随着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深化改革,高职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但是,目前药品营销心理学课程依然是以理论讲述和案例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也就导致了理论与实践脱离,教学质量下降,学生学习兴趣低迷,从而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二)缺乏实践教学

长期以来,药品营销心理学的教学采用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模式,从而缺乏实训操作和实践锻炼,这就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只能纸上谈兵,从而与我们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的目标相违背。

(三)教师缺乏营销实践经验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均是受过高等教育学习,理论知识丰富,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但这些教师大多缺乏医药营销市场的实践经验,没有企业或医院任职的经历,也就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甚至医药营销观点落后,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药品营销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丰富教学方法

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充分体会自我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独立的任务交给学生完成,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思考的能力。例如在讲授“药品展示中的心理学原则”这一内容时,通过分组,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对药店招牌、门店、橱窗、商品陈列、购物环境等方面进行设计,以更好的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也可以更好的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又能够调动积极性,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以经典案例为基本素材,结合理论知识,通过组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思考和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例如,在讲述“消费者的需要和购买决策”内容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认识到药品能够成功营销,必须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以白加黑感冒药和荣昌肛泰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白加黑感冒药与消费者的生活形态相符合,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荣昌肛泰采用贴肚脐治痔疮,避免了栓剂、膏剂直接给药的弊端———容易被排泄而产生药物浪费。用药方便,随时随地可用药,一天贴一片,24小时持续有效地治疗。通过对案例分析讲解,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角色扮演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能够更好的诠释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消费者的个性”这一章的内容时,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设计药店中的相关角色,如药店销售人员、店长、消费者、消费者同伴等,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进行模拟营销游戏。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可以进一步巩固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等。

(二)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走出课堂,深入一线,到医院或药品生产企业参与实践锻炼,从而增强实践能力,打破纸上谈兵的尴尬局面,将营销理论与现实业务进行有效结合,丰富教学素材,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校企合作

在理论教学之外,组织学生参观医药公司、零售药店等,让学生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实践知识,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还可以邀请一些成功医药营销人员到校开展讲座,与学生面对面地交谈,介绍他们的营销经验和营销策略,加强同学们探索未知的兴趣,激发内心不断求知的欲望。

三、结语

《药品营销心理学》是一门以心理学、营销心理学和医学伦理学为理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学科,旨在提高学生在医药营销工作中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根据学生特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应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营销的能力,从而培养出符合药品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丛媛.药品营销心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刘刚."药品营销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3]郑美娟.药品营销学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4]吴小苹.高职院校《营销心理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