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标准化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学校概况
逊克县民族小学成立于2011年9月,是一所六年制寄宿制小学。学校是整合两个鄂伦春族乡和一个俄罗斯族村以及周边8个村级小学建立起来的。学区覆盖县城西部大部分区域并辐射周边农村。校园占地21000㎡,总建筑面积7137.26㎡。现有76名教职工,在校生1110人,教学班22个。专任教师55人,学历达标率为100%。现有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49人、初级职称24人、高工1人;省骨干教师1人、市骨干教师8人、县骨干教师13人。
二、办学成效
(一)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教育教学的物质基础,县委、县政府按照“标准化先进学校”的目标要求,本着“够用、实用、管用、耐用”的原则,先后为我校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于是一个崭新的标准化民族小学应运而生。一是学校教学楼和食堂宿舍楼及附属用房建设到位。目前,学校有一栋教学楼,一栋食堂宿舍楼,普通教室24个,音乐室、体育室、美术室、多媒体室、科学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卫生室、心理咨询室、档案室、少先队活动室、图书室等专用教室19个,生活辅助用房做到了数量充足、面积合理、符合标准。宿舍可容纳160人住宿,食堂可容纳250人同时就餐。二是各教室、专用室设施器材配套安装到位。当前室内装备基本到位,各教室安装了电子白板及附属设备,音体美教室、微机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少先队活动室、卫生室、心理咨询室、档案室、图书室中的设备基本齐全。微机室铺设了防静电地板。教师办公室购置了办公桌椅、资料柜,还安装了计算机及打印机。阅览室配置了桌椅,可同时容纳45人读书,图书总量17336册,生均接近16册。三是校园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到位。按照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要求,装修教学楼墙壁,制作文化宣传板、制度板,每个窗台都摆放盆花,教室、专用室都安装了窗帘。校园里有两个足球场、两个篮球场、1个排球场、1个羽毛球场,一套健身路径。在教学楼两侧和校门外显著位置,设置了文化橱窗和宣传板。领操台、旗杆等都符合高标准要求。四是后勤及安全保障设施设备建设到位。学校食堂的灶具、厨具、餐具、桌柜台架及学生宿舍的床铺、洗漱、饮水、卫生等设施设备配备齐全,达到标准。消防泵房设施设备齐全。在教学楼内外共35个点安装了监控装置和程控铃声。光纤网络分布于每个教室和办公室,实现了教学教研网络化。
(二)队伍建设
1.领导班子建设
要建设一支好的队伍,班子是关键。经过一段时间交流磨合,我校现已形成分工明确,相互包容,能共事、能干事、有作为的班子队伍,把“纸上写的,嘴上说的”真正落到实处。
2.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师德引导。带领教师努力学习各种师德材料,观看师德英模的影像资料。二是制度约束。学校制定了《教师岗位责任制》、《班主任考核细则》、《教师量化考核方案》、《教职工考勤制度》等,并发挥好班子的辐射带动作用。三是搭建平台。实施“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创造条件。学校工会还组织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娱乐活动,教师的归属感、凝聚力逐步增强。
(三)校园文化建设
1.精心打造校园文化氛围
我校结合自身实际,我们按“一楼一式,一廊一品”要求,投资10多万元,精心设计了主题鲜明的文化楼厅,凸显了学校的办学理念,突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精心设计文化橱窗的内容。推行“一班一品”的特色班级建设。
2.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一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每天早晨利用20分钟时间,在各班开展以《三字经》、《弟子规》、古诗词为主要内容的“读诗书,诵经典”活动。目前,包括一年级在内,所有学生都有了一定的诗词积累。这种传统文化教育,不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使学生思想上受到了熏陶和影响。二是开展学校大型活动。9月10日开展“教师--浇灌花蕾的雨露”主题队会;10月1日开展“颂歌献给党”演讲比赛;11月开展“弘扬中华美德”讲故事比赛;12月9日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与逊克同发展”征文演讲比赛;我们还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军营一日游”、大型书画展、主题手抄报比赛、义务劳动(清雪、清垃圾、清小广告)等主题实践活动。学生们在参与中经受锻炼,在快乐、健康、和谐的氛围中深受教育。
(四)学校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制度建设是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举措。一是明确办学方向和思路。在建校初一个月内,征求专家及教师意见,确定了“用勤奋经营事业,用爱心呵护学生,用沟通取信家长,用业绩回报社会”的办学理念,“办品牌学校,当名优教师,育阳光少年”的办学宗旨,“办条件一流,队伍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的现代标准化先进学校”的办学目标。明确了“团结合作,开拓进取”的校风,“学而不厌,教而不倦”的教风,“文明守纪,乐学多思”的学风,“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校训。二是制定人员职责和各项管理制度。我校制度汇编,覆盖了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校务公开,实现了学校办学法制化、民主化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五)办学特色建设
学校特色建设是体现学校内涵发展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方面我校着重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确定办学特色。民族特色为我校的主导特色。我校有20个少数民族教师、138个少数民族学生,同时,民族学校的属性也决定了我们要发展民族特色。二是选择特色课题。我校参与了教育部“十二·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的研究工作,并被指定开展《鄂伦春族歌舞校园传承研究》课题研究,还选择了一些适合我校特色的市级研究课题。三是建设特色课程。我们把鄂伦春歌舞课、少数民族礼仪教育课、外教英语课、书法课、桦树皮手工艺制作课确定为校本课程,努力打造学校的办学特色。
(六)教育教学工作
1.坚持德育为先,确保德育实效
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处于形成初期,“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因此,我校的德育工作从“树德”入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与方法,注重培养习惯,力求德育实效。此外,在学科教学中也努力创设良好的德育情境,体现育人价值。
2.加强教学教研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用正确的评价方法引领教学工作。树立正确的学生发展观、教师教育观和教育质量观。按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办事。在教学评价上既要重视终结性评价,又要重视过程性评价,二者并重。弱化分数评价,坚持运用多元评价方法引领教学工作。二是强化课堂教学管理,优化教学过程。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着力落实三维目标。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注重教学情景中合作探究模式的构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确保这些理念的有效实施,我校制定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从备课、上课、课后辅导、到作业的批改与反馈等环节都有制度约束。教导处投入主要精力监控教学过程,评价教学过程与效果,反馈教学建议,保证教学过程的规范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三是搞好教研工作,提升教学水平。我校相继选派班主任、语文、数学教师外出学习,派美术和音乐教师参加国培3个月。学校领导分工包教研组,下班级,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参加活动。开展“我教我学,我思我悟”观课议课活动,给所有任课教师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课标测试人人参加,业务学习每周一次,教学反思每堂课都要写,每月都要查,这些措施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七) 体育工作
我校把体育工作看成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彰显我校特色的重要工作。2012年,举全校之力参加全县运动会,获得三项大奖:儿童团体总分第一名、体育道德风尚奖和团体操优秀表演奖。举行四次大型校内体育赛事(秋季越野赛、拔河比赛、鄂伦春舞大赛、跳绳比赛),“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已深入学生心中。
(八)安全工作
学校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方针。实行安全工作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一是抓教育。学校与学生家长、派出所一道抓好法制教育,建立“警校共建”机制,从校外聘请法制副校长,邀请司法宣传员到校进行法制教育专题讲座,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二是强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用火、用电、用水管理;严格备品、仪器、设备、图书管理;严格校门通管理。校门口的停车站点有人值守,保证师生上学、放学和乘车安全。三是重防范。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防震减灾、突发事件的安全疏散演练,同时做好各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杜绝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今后努力方向
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美化工作,不断改善办学环境与条件。
2.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强化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一、进一步健全完善三项职责体系
1、职责体系:
总体原则:按照综治工作属地管理原则
二级政府职责:学校所在地乡镇政府
县市区人民政府
职能部门职责: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学校自身职责:对学校内部安全负有直接管理职责
2、责任体系:
县市区行政主管部门责任
与各级各类学校签订安全责任状
各级各类学校第——责任人责任
与分管综治安全校领导、综治安全办主任签订安全责任状
各级各类学校分管责任人责任
与各班主任、门卫、寝室管理员、保卫科签订安全责任状
3、工作机制:
(一)综治安全工作定期上会制度。行政会议定期对本辖区、校内学校综治工作进行研究、分析、部署,确保综治安全工作领导重视。要求:有相关制度、有详细的会议纪录
(二)安全知识教育制度。学校要有文本资料,安全知识教育计划、教育形式、内容以及课时,各班要有安全知识教育课授课内容、授课时间、授课人纪录,安全知识教育需纳入学校总体课时。乡镇以上学校每学期需进行一次防火、防震、防地质灾害的突发事件紧急应急演练,此项活动作为安全知识教育重要内容。原则上初中以上学校要没立学生心理咨询室,省市重点以上学校必须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室,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三)综治安全组织机构。学校需有专门的综治安全组织机构,行安全综治领导小组、综治安全办公室、专职安全保卫工作人员(按生均150:1配置)、宿管员、门卫。
二、工作运作机制
1、行政领导值班制度,有住校生的学校需安排24小时值班。
2、安全检查工作制度,学校每周需对学校用水、用电、消防设施、食堂卫生、寝室状况、防盗、校舍等进行一次检查,填写安全检查纪录表,并填写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报告单,能整改的立即整改,无力整改的需急报所在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
3、安全巡查制度。有住校生的学校需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两小时记录一次巡查状况,学生就寝后一小时巡查一次并作纪录。
4、食堂管理制度,分卫生、采购、留样、规范化操作间、工作人员规范上岗等几大块。
5、学生寝室管理制度分卫生、设施管理、安全教育几大块。
6、晨检制度。
7、用水用电管理制度
8、督查督办制度
9、危险品管理制度
10、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要张贴示意图)
11、安全预警制度,对暴雨、雷雨、高温低寒等自然地质灾害对学生的人身安全的威胁进行预警通报。
12、告知义务。学生无故旷学、旷课或生病、发热学校应及时告知家长并采取措施及时援助。
三、安全设施
1、严格按标准配备消防设施(灭火器、应急灯、紧急通道标识、消防栓、水压增压器)
2、紧急疏散通道需通畅
3、重点部位设置视频监控设备(学校大门、寝室通道、危险品保管室)
4、乡镇以上学校有住校生需在寝室安装无线烟雾探测器
四、标准化台账
1、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分工名单;
2、学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3、学校安全工作责任状;
4、学校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5、学校安全检查记录表(每周一次,装订成册)
6、学校安全隐患报告单(报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门)
7、年度学校安全隐患自查登记表
8、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会议记录(专门记录本)
9、安全月查情况
10、安全隐患整改情况(要有详细的记录)
11、上级部门下发的有关安全综治的文件资料:
为进一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力度,下一步将结合我市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实际,大力推行
“三三体系”,体系标准和内容如下:
三个平台:
1、安全综治信息管理平台,逐步实现校县、市县联网互通,进—步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动态管理。
2、综治安全干部动态管理平台。加强对各级学校综治安全干部的动态管理,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待遇,增强工作合力。
3、应急反应平台。进一步推进双线巡查回访、三级预警等工作,提高学校综治安全工作应急反应速度和工作运行效率。
三个体系:
1、工作职责体系。进一步明确学校、所在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责任体系。进一步理清各级责任人责任,确保将责任落实贯穿到综治安全工作全过程。
3、台账体系。加强学校综治安全标准化台账建设,确保综治安全工作规范有序,常抓不懈。
三种机制
1、督查机制。
2、问责机制。
1 标准化建设,使学校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更加优化
2010年校舍危房改造和加固工程的实施,使农村学校校舍告别了破、陋、旧,薄弱学校改造与标准化建设,远程教育工程推动实现了网络班班通,音体美卫、理化生实验室的标准化建设,药品与器材的配套工程,使学校的校容校貌、设施设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师生可以便捷地利用网络优质资源服务教学,拓展视野;音、体、美、卫以前由于器材短缺无法进行的课程、活动,现在有了开展的条件,理化生等学科师生有了标准的设施,开展学科探究与实验,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标准化建设同时也为教学和学科管理奠定了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的坚实基础。过去不少学科因没器材、药品少、无场地、条件差等,教学活动开展很不正常,甚至音乐课成了放录音放CD听歌的课;体育课成了学生自由活动课;理化生实验课,本来应操作、观察、探究、理解的内容变为看黑板听老师说,写实验、背实验。标准化建设工程的实施,使这一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变,同时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素质的提高,为学校办学育人插上腾飞的翅膀。
2 标准化建设促进了学校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育观念的改变
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有效地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均等,从根本上改变了薄弱学校设施设备差,师资力量差的局面。如远教资源班班通,不仅开阔了师生的眼界,而且实现了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弥补了农村教学条件的不足,带动和促进了农村学校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客观上满足了师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和农村地区社会民众对教育资源均等的要求。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音体美卫活动室,配备的药品与器材不仅使农村学校的薄弱学科得到了教育教学资源的加强,而且促进了从领导到教师,从学校到社会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育观念的改变,人本教育、全面教育、均衡教育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缩小了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使学校可以更多地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审视教师教的角色和学生学的意义,以人文精神承载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育方式,推进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
3 标准化建设,促进了师生教与学行为方式的变革
学校的标准化建设,给学校带来了“标准化”的新风,在硬件设施设备标准化的基础上,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以及人文环境、人本思想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教学不再是仅仅依赖于粉笔、黑板,网络资源、媒体资源、图书资源与社会实践大大丰富了教师的教学选择,实验与操作也越来越细化为具体学科探究的内容。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纸质教材,还可以通过网络与媒体进行学习,图书资料的丰富,也拓展了学生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途径。
过去教师的教,主要依靠个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借鉴他人经验也是特定时空的观摩研讨,间接多、周期长,可学习、模仿的优秀教师少,模式单一。教师的成长所需周期长、速度慢,教师的进步与发展主要取决于个体素质、敬业精神、事业追求。不少传帮带、师徒结对的办法结果多半是近亲影响大于推陈出新。教师由于固定的工作环境,多年不变的硬件设施等因素,很容易故步自封,教学方法、教育观念在半僵化状态下失去了专业化成长、个性化创新的后劲。特别是对于农村学校的教师而言,硬件与诸多资源因素决定再发展也很难超越城市教师。标准化建设带来了现代化、信息化、专业化的“新风”,给教师以教学工具、手段使用的冲击,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挑战,带动了教师教学手段、方法、观念等行为方式的变革,也给教师的提高与发展以前所未有的机遇。教师的成长不再是封闭的多年自我修炼,而是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借鉴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名校名师的成长发展经验,各种方法、诸多模式、百家思想,教师可以跨越老一代教师几年甚至十几年走过的路而重新设计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教师的成长更加迅速,教师发展更加开放。
4 问题与思考
实施标准化建设促进了学校现代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但要使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教学优势,促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相应提高,还需要解决好以下问题: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成为发挥资源优势的制约因素。虽然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专业化发展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理念的变革,但农村地区教师本身年龄、学历、素质的参差不齐,使不少设施设备的资源优势还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不少教师存在守旧不愿学习新东西,或学习运用停于浅层深入不下去,或者把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专业化简单理解为教学过程的媒体化的情况,课堂教学过度依赖媒体现成的资源,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尝试的实践环节与时间被忽视,也存在一些设备如音、体、美器材,老师用不了、不会用的问题,影响了设施设备作用的发挥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设施设备的管理与使用水平直接关系着资源优势的发挥。要发挥资源设备,特别是音体美卫器材、理化生实验操作在教学中的作用,一方面需要认真学习新知识,转变观念;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教师培训、管理与考核检查,建立常规性的使用与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坚持经常性地开展学科常规性、专题性竞赛、展示、交流活动,以人文思想、科学精神与学科知识相融合,使各个学科的课堂呈现出应有的学科味道、专业特点和不同风格,进而达到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中小学图书馆;图书馆网站;数字化建设;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8-0118-03
随着信息载体的多元化和信息需求的多元化,21世纪的图书馆正在成为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当前大力开发教育信息资源,强化图书馆网站的教育功能、宣传功能,充分发挥文献信息的功能,把中小学图书馆网站尽快办成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的网上教育基地,是中小学图书馆的重要任务。
一、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总体目标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建立一个公共数字信息管理体系,搭建知识获得环境,向中小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知识服务,使学生能够跨越时空限制,从数字图书馆体系中快捷、准确地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与知识,从而实现保存文化遗产、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科教兴国的宏伟目标。
二、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 DL)是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产生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数字图书馆被定义为:以组织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进入图书馆并提供有效服务。几乎图书馆的所有载体的信息均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包括所有联机采购、编目、公共查询;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检索,通过网络组织读者访问外界数字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如电子杂志、电子图书、声像资料、动画片、影视片、多媒体资料等;用计算机系统管理图书、期刊等的读者服务;图书馆利用网络连接到全球各个角落,让人们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方便、快捷地共享资源。
三、中小学图书馆数字建设的意义与功能
数字化图书馆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到底应怎样去理解它,笔者认为:
1.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应该是一个数字文化平台,其中包含各种各样的内容,如网上阅读、网上馆藏检索、网上视频点播中心、网上文化中心等。
2.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还应该是一个数字教育平台,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自学、查阅课外知识、下载所需信息资料等。
3.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也应该是数字资源中心。目前我们的各种资料(如网上资料、自己学校所产生的电子数字资源)都是分散保存在各个部门及部门内的各个中心,不能统一进行调度和处理,使这些资源的使用效益大大降低,不能客观发挥作用。而利用数字图书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并使其资源发挥实现最大化、最优化。
由此可见,数字图书馆绝不仅仅是数字化的图书馆,它应该是文化的传播媒体,是文化交流的平台。
四、中小学图书馆网站的数字化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通信、声像技术正在融为一体,更多的信息媒体形式将被多种多样的数据库所补充或取代。信息只有首先被数据化,才能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可以说数据库化是信息管理现代化的第一步。中小学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主要是指利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对校园内的各种信息进行组织、收藏、存贮、传输、保护和开发,它包括图书馆馆藏信息、教学活动信息、国家课题信息、学生交流信息等。
1.建设馆藏书目数据。中小学图书馆在收藏传统文献信息资料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基于标准的专用软件平台,整理加工馆藏书目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使中小学生能够在学校内外的任何一台计算机上进行书目检索和文献信息查询。而建立全面、标准的馆藏书目数据库,是进行联机检索的重要保证。
通过开展校园保安室标准化建设,以“三到位”——重视到位、投入到位、规整到位,促进学校安全工作“三提升”——设施提升、环境提升、管理提升”,建立学校及周边安全的长效机制,实现“三第一”——即校园保安室真正成为“学校安全的第一道关口、校园稳定的第一道卡口、安全文化的第一道窗口”,使校园及周边秩序明显好转,师生安全感明显增强,切实维护校园长期安全稳定。
二、工作机构
为扎实推进校园保安室标准化建设工作,切实解决好推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市教育局成立“市校园保安室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安全股,任办公室主任,任副主任,具体负责组织协调、联络沟通、情况汇总和督查考评等工作。
三、工作安排
1.征求意见阶段(6月5日—6月22日)。由市教育局制订出《市校园保安室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确定2所学校保安室先行试点建设,确保建设标准的可操作性。
2.制订标准阶段(6月23日—6月25日)。在广泛征求意见、试点建设的基础上,市教育局对《市校园保安室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完善,制订出《市校园保安室建设标准》并下发。
3.规范建设阶段(6月26日—8月31日)。各校围绕市教育局制定的保安室标准化建设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落实专人,制定方案,并按标准建设。各中小学(含村完小)、幼儿园(含农村中心园)、职业中专保安室于2014年8月底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民办幼儿园力争到2015年底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4.检查考评阶段(9月1日—9月30日)。由校园保安室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组织人员,对各校保安室建设实际情况进行检查考评。
5.总结表彰阶段(10月1日—10月31日)。根据检查考评结果,评选出一批示范、达标、基本达标校园保安室。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校要充分认识校园保安室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认真研究部署,落实责任人,确保按标准、按时限完成建设任务。
2.落实工作责任。各中小学、幼儿园、职业中专负责人为校园保安室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乡镇中心校还要负责辖区的村完小及中心园保安室建设工作。各校要加大人、财、物的投入,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完成。
3.加大宣传力度。各校要深入宣传校园保安室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发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平安先行学校创建活动,积极营造共创和谐的良好氛围,工作中好的做法要及时进行总结并上报。
基本概况
全县现有中小学校402所,在校生近26万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小学355所,2 824个教学班,在校生17万人;初中45所,865个教学班,在校生6.5万人。全县现有教职工1.1万人,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为122万平方米。
建、管、用统筹安排,加强实验室建设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实验室建设是学校三大基本建设之一,是反映学校办学条件的重要标志。开展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大力开展实验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服务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上蔡县十分重视,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工作,县教体局明确了一名副局长分管该项工作,各中小学校也明确一名副职分管,县勤教站全面负责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的规划、实施、评估等具体工作,县督导室也把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纳入中小学校督导评估范围。在全县召开中心学校校长会时要详细介绍实验室标准化建设进度,分管副局长在检查工作时,要亲自了解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及实验教学开展情况。
集中财力,大力开展实验室标准化建设
上蔡县经济落后,中小学校教学用房、实验用房紧张,基础条件差,怎样改善学校用房、增加实验用房,是建设标准化实验室的一大难题。为此,我们多方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共建初中实验楼3幢,新建中小学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500余间,新增实验用房面积1万余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全县中小学校实验用房条件。
缓解实验用房紧张状况后,上蔡县还为中小学补充了大量实验仪器设备,仅2007、2008两年时间,就为全县补充了33 000多件仪器设备,价值130多万元,购置了600多个仪器柜,价值30多万元。
另外,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学校公用经费的8%要用于购置补充仪器设备,上蔡县积极推动落实此项政策,鼓励学校按照上级要求认真执行,并利用财务审计的机会,专门核查学校每学期经费支出情况,查看学校是否足额完成了购置教学仪器的计划,对达到购置经费比例的学校给予表扬,对没有达到购置经费比例的学校提出批评。据统计,近两年,上蔡县中小学校利用公用经费补充仪器价值约80多万元,共购置仪器柜568个、实验台凳450套。为督促全县实验室标准化建设,上蔡县经常抽调有关部门组成检查组对学校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工作进行检查督导;2009年,县教体局还拿出15万元对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以奖代补,激发了各中小学校对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热情。
强化队伍建设,实行科学管理
对实验室设备、教学仪器的管理,需要有一支责任心强、素质过硬的实验室管理队伍。按照省、市有关规定,中学实验室至少配备3个专职人员、1~2个兼职人员,小学配备1个专职人员、1~2个兼职人员。为此,上蔡县专门召开会议安排这项工作,要求各学校把配备的专兼职管理人员名单上报县勤教站,便于统筹管理。近两年来,县勤教站利用暑假期间,召开实验室管理员培训会,聘请有经验的专家讲解仪器管理知识,传授管理经验,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为促进实验室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我们印发了《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制度》,要求各中小学校制度上墙,上课时严格按章办事、按程序操作。各中小学校实验室设备、教学仪器都要登记造册,建立实物台账,使用中要有往来手续和账目,对于损坏、消耗、老化的仪器设备也要设立报损账。对新购进的实验仪器设备,要求学校必须把说明书、保修单等资料装订成册,保管完好。仪器设备分科分类存放,摆放整齐,保持整洁,仪器柜要有柜卡。学校还要设立危险药品室,专门储存危险药品,严防意外事故发生。
开展实验教学,推动素质教育
实验室建设是基础,管理是核心,使用是目的。为了促使学校真正用好实验设备,服务于新课改,上蔡县要求各中小学校每学期都要制定详细的实验教学计划和具体实验安排,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计划对学生施教,让学生“动手做”“动脑学”“做中学”“学中做”“手脑并用”,充分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推动新课改工作进程。目前,全县各中小学的演示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分组实验开出率达95%。
为考察学校实验教学情况,县教体局委托县勤教站成立了理化生实验教学教研组,经常组织实验教学教研活动,定期到学校检查实验教学开展情况,开展实验优质课评比活动,充分发挥了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投入的效益,促进了上蔡县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图书室按标准化要求,配置图书资源和设备
加大投入,加强图书室建设
根据驻马店市有关文件精神,国家下达教科书资金,由县级财政部门清算,结余资金全额用于集中采购教科书循环使用需要的储存和消毒设备,集中采购并向学生免费提供与国家课程教科书相关的辅助学习资料(练习册、图册、外语磁带等),集中采购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图书。近年来,经县教体局认真研究,并报请县政府批准,财政部门、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共投入资金约400万元,为82所中小学校图书室装备了25万册图书。
认真做好图书配套设备购置配备工作。经过县勤教站的努力协调,为全县各中小学校配备了图书架1 800组、图书柜200个,价值120余万元,大大推进了全县图书室标准化建设工作。
强化管理,促进使用
按照要求配齐管理人员和相关设施。图书室内配备有防潮、防鼠、防晒、防尘、防火等设施;图书上架造册,分类排放,建立实物台账。为方便学生借用,要求各学校对学生办理借书证,有条件的学校还要设立阅览室,向学生全面开放图书室,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图书的作用。
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当前,全县中小学实验室、图书室标准化建设工作总体水平还不高,实验用房、仪器设备、图书数量和质量与实际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存在不同程度的管理不规范问题,专职人员不足,小学自然课实验开出率较低。这些问题对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一定影响,对素质教育推进和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具有一定负面影响。
一、进一步提高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认识水平
1.学校要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实验室规程》,正确理解实验室和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的内涵。实验室包括:中学理科实验室、通用技术实验室、小学科学实验室、艺术专用教室、历史地理专用教室、实践活动室和开设其他课程需要的专用教室等。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是一项内涵非常丰富的工作,概括来说,包括硬件、软件两个方面的标准化、规范化。硬件方面包括实验器材、设备、实验用房等;软件方面则包括仪器设备的合理配置、规范化的管理、教师的队伍建设、实验教学资源、课堂应用等。
2.学校要组织实验室管理与应用人员认真学习《省规范化学校建设与管理办法》和《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等文件,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准确把握实验室“建、配、管、用、研”五个方面的标准要求。
3.学校要认真落实实验室管理与应用人员的培训上岗制度,有计划开展专业化培训,没有经过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网管员必须持证上岗。要落实各类管理人员的相应待遇,保护并促进实验室管理与应用人员的积极性。
二、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合理化调配
4.各学校要将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应用工作列入学校管理目标,充分体现出“建设”是基础,“配备”是条件,“管理”是关键,“使用”是目的的工作理念。成立实验室管理与使用领导和考评小组,建立实验室管理与使用督查制度,安排一名校级领导具体分管学校实验室的管理与考评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及时解决实验室建设、管理与使用及实验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计算机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到科学分工,职责到人。
5.学校要按照规定配齐、配好各室管理人员,合理安排实验室管理与应用人员的工作量,特别是要保障好专职实验员、网络管理员、专兼职图书管理员的配备。要稳定实验室管理与应用人员队伍,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技术管理。
6.学校要设立实验室管理员岗位。实验室管理员必须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并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以上相应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实验室管理员的编制在学校教职工总编制内解决,可根据从事实验室管理的工作量进行设定。
三、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硬件设施的标准化配置
7.学校要根据《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的总体要求,本着“实用、适用、够用”的原则配齐各类实验室。
8.区教育局将依据《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的总体要求,统一招标采购音体美、卫生、综合实践活动、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器材,确保全区学校按照《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的要求配齐、配好各类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
9.学校要将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费用、实验室日常维护经费、开展实验教学、计算机教学、音体美教学以及综合实践活动所必要添置的耗材费用纳入学校公用经费预算中,保证年度经费落实到位。
四、进一步强化实验室标准化制度建设的落实
10.学校要依据《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手册》,建立健全各类实验室管理与使用的制度与规则。要加强各类器材、设备的管理,建好《教学仪器明细账》《教学仪器总账》,并进行信息化管理,做到帐帐、帐物相符,遇有变动随时填明。要加强各类器材、设备的技术管理,建立器材、设备的技术管理档案,将设备的说明书、配套资料等建立两份档案,一份存入学校档案室,一份存入器材室,以方便使用与管理人员查阅。
11.学校要加强教学设施的维护、维修、保养,管理与使用人员要认真填写《领用借还登记簿》《损坏记录簿》《维修保养记录簿》等各项管理记录,确保器材与设备的完好率达98%以上,并要熟悉设备的性能及使用,实现管理与使用的科学化、规范化。
12.要建立健全实验教学、计算机教学、音体美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档案,并逐步实现网上管理。学校各实验室使用记录要与配档、相关的学科教学活动记录、综合实践活动记录相对应。综合实践活动要做到有教学计划、有教学设计、有辅导教师;教学设计应详实,有活动内容、活动人员、活动场地;各类活动要有配档、有记录、有效果、有反思。各学校要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二周将各实验室活动配档报教育局普教科、教研培训中心电化教育研究室各一份。
13.学校要加强实验室各类仪器、设备、器材的使用技术指导。安排相关管理人员指导任课教师和学生掌握相关设备的操作流程及使用方法,使之规范操作。实验室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相关问题,任课教师要及时告知相关管理人员,由管理人员与相关领导协商解决。如问题解决有困难,应及时以书面形式上报上级监管部门;如因拖延而发生事件,要追究实验室管理人员及使用人员的责任。
五、进一步提高标准化建设实验室的使用率
14.学校要抓应用促效益,提高实验室应用水平。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学习和实践的具体过程中,亲自动手,自主思考,亲身体验。实验器材的配备、实验室管理的完备等都是以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服务为目的,要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方便学生学习,方便学生使用。
15.学校要重视各实验室的文化建设,实验室文化要符合实验室功能及操作流程,创设良好实验室文化氛围,积淀实验室管理与应用成果。
16.学校要使实验室充满生机与活力,成为学生心目中充满神奇和创造神奇的地方,成为学生最喜欢去、能够经常去的地方。充分发挥教学仪器的作用,保证新课程教学中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的开出率达100%。学校可根据校情、校本课程设置创新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17.学校要充分利用实验室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特长发展。学校教务处每学期要对各实验室的使用做统一安排,做到实验室的配档合理,确保每天的上课时间实验室内都有学生活动,保证实验室的使用率达100%。
18.学校的实验室要全方位向师生开放,要合理安排好开放的时间、指导教师等。鼓励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进行科学探究、发明创造、艺术鉴赏、心理咨询、手工制作、资料查找等活动,要对师生研究成果及时总结和推广。
六、进一步加强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考核力度
一、工作目标
(一)学校布局调整和新校园建设总体目标
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目标:在年全市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的基础上加大校点撤并力度,争取到年底,撤并所有一师一校点个,撤并办学规模小、办学效益差的中小学所。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目标:在年已完成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程建设力度,从年起至年,加固改造中小学B、C级危房万平方米,拆除重建中小学D级危房万平方米,完全排除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完成平安校园建设任务。
学校标准化建设目标:从年起,按计划逐步启动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争取到年完成新征学校用地、校舍建设和图书、计算机、学生课桌椅、学生用床、教学仪器采购等实施工作;同时,同步启动必要的学校体育场、围墙、护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所有学校实行标准化管理。
(二)阶段性工作目标
年工作目标(年-年):完成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完成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安全实施工作。
年工作目标(年-年):累计完成万平方米(年已完成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启动学校准化建设工程,同步完成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设施设备采购工作。
年工作目标(年至年):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工作,全面完成所有长期保留学校的硬、软件设施建设,实现学校配置标准化。
二、实施步骤
新校园建设工程分三步走。第一步,从年开始加快学校区域布局调整步伐,到年全面完成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第二步,在实施学校布局调整的同时,加快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从年开始到年,全面完成校安工程建设任务,建设平安校园;第三步,从年开始,全面启动学校标准化建设,到年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一)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年)
布局调整的原则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以县(区)为单位进行规划。规划综合考虑城镇化发展、人口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地域特点、教育发展水平实际,与县(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相结合,与正在实施的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教育项目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尤其要与当前全市正在推进的农村危旧房改造规划相结合,充分发挥教育的引领作用和聚集效益,促进农村危旧房改造的顺利实施,确保调整工作“一盘棋”,充分体现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和务实性。在调整工作中,不搞“一刀切”,对条件相对成熟的先撤并,条件还未成熟的待条件成熟后再撤并。
合理布局,高效利用。按照小学就近入学,适当集中,中学相对集中、方便学生就学的要求,撤并办学规模小、质量低、效益差、达不到抗震设防和综合防灾避险安全要求校舍面积比例高的学校。按照小学集中到乡(镇)或行政村、初中集中到县城或乡镇、高中集中到市或县城的要求,做好布局调整的实施工作。各县(区)根据实际需要,综合考虑乡镇幼儿园、小学、初中和化技术学校等布局,整合现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综合高效利用,统一管理。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以集中办学为方向,宜并则并,需增则增,撤建并举,综合考虑调整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确定学校的布局、数量和规模。
先建后撤,确保教学。撤并工作坚持在并入学校校舍建设好后实施,确保不因调整而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对不具备撤并条件的学校,不强行撤并。
布局调整规划的实施
小学和初中布局调整规划:通过年努力,逐步并最终撤并全部“一师一校”教学点,到年底,撤并一师一校点个,撤并中小学所,每个乡镇集中办好一所初级中学、一所寄宿制中心完小和若干村完小,逐步实现小学校均规模达到人以上、初中校均规模在人以上,逐步提高办学集中度和办学规模。
高中阶段布局调整规划: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规划到年,改扩建所,搬迁重建所,建成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所,省级重点职业学校所,省级示范性职业学校所;到年建成个市级职业教育集团,个县级职业教育集团,年,建立一个高等职业学院。普通高中布局基本稳定,逐步整合高中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在校生规模,提升办学质量和效益,撤并高中所。
到年,全市中小学在校生约万人,其中高中阶段约万人,基本达到普及高中教育的目标;初中在校生约万人,高质量巩固“普九”成果,小学在校生约万人。
(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年-年)
规划范围
校舍安全工程规划的范围包括:全市城市和农村、公立和民办、教育系统和非教育统的所有中小学(含特殊教育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现有存量校舍的抗震加固、综合防灾建设。根据全面排查鉴定结果,对辖区内城乡各级各类中小学校舍进行加固、重建、迁移避险。
规划原则
远近结合、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布局调整,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分类别、分步骤、分年度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推进辖区内教育资源均衡和优化配置。
突出重点、发挥效益的原则。根据教育发展的要求和财政的承受力,相对集中使用好资金,突出重点,把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七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各级各类中小学作为工程建设的重点,优先改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重点安排危房数量多、师生规模大、安全隐患突出的中小学校。
抗震为主、综合防灾的原则。在重点考虑抗震加固的同时,加强相关学校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优先考虑将中小学建成应急避险场所。
限期拆除、确保安全的原则。在对中小学校舍进行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对被具有相应资质单位鉴定为D级Ⅰ类危房的校舍予以全部拆除,确保人身财产安全。
建设目标
根据我市中小学校舍安全排查鉴定结果,按照当前撤并(—年内)、短期保留(—年)、中期保留(—年)、长期保留(年以上)的分阶段的目标任务要求,全市校安工程建设总体规划的目标任务是:在年已完成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加固改造校舍万平方米,重建万平方米,完成项目学校的附属设施建设,实现平安校园建设。
在工程建设中,统筹安排各项防灾避险措施,提高中小学校舍的综合防灾能力,对中长期保留学校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对受地震及其他灾害威胁的学校进行迁移避险,使校安工程全部达到综合防灾避险要求和抗震设防要求。同时建立全市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监控校舍安全状况,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安全管理提供服务。
资金需求
测算标准:D级危房拆除重建按每平方米元造价测算;B、C级危房加固改造按每平方米元造价测算。
测算依据:参照《市危房改造造价测算表》中的相关指标进行测算。按照表中的标准实施工程建设,B级危房加固后的使用年限为年,C级危房加固后的使用年限为年,重建校舍的使用年限为年。根据国家、省关于工程的实施必须达到“两个要求”的硬性规定,我市以结构类型为“框架”的指标进行工程建设资金测算。
资金需求:规划资金万元,其中加固改造资金万元,重建资金万元。
资金筹措:争取请中央、省级补助和市、县(区)自筹等办法解决。
分年度实施计划
年:在全面完成省校安办提出的“在年内消除年月底锁定的D级危房”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年内力争完成万平方米中小学D级危房拆除重建任务。
年:加固改造B、C级危房万平方米,拆除重建D级危房.万平方米;
年,加固改造B、C级危房万平方米,拆除重建D级危房.万平方米;
年,加固改造B、C级危房万平方米,拆除重建D级危房.万平方米。
(三)学校标准化建设(-年)
规划范围
在布局调整规划中,规划长期保留(到年以后)的全市城市和农村所有中小学(含高中阶段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
规划原则
合理布局原则。充分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条件。做到教学楼、运动场等主要教学设施的布置区域分开、功能明显。
科学规范原则。项目建设各个分部的设计技术指标、主要建材用量、建筑层数、疏散通道、采光通风、电气照明、给排水、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指标达到国家规范要求。
适用够用原则。标准化建设严格按照国家颁发的《普通农村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号)和《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建标〔〕号)进行测算,具体建设规模以规模指标进行测算,最小不得低于基本指标。规划设计规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适当兼顾学校发展,结合需求与可能,正确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关系,做到安全、适用、够用,严禁铺张浪费。
因地制宜原则。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设计,结合学校所处区域民族风俗特点、城乡规划要求,充分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人文景观。
建设目标
从年开始,全面启动学校标准化建设。到年,在规划长期保留的学校中,按规划全面完成各级各类学校新征用地、新建校舍和其他附属设施建设;同时,分步做好图书、计算机、课桌凳、学生用床和教学仪器等采购工作,全面完成新校园建设的全部实施工作,各级各类学校学校均达到标准化配置,每所学校基本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办学。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确保新校园建设行动顺利实施,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分管教育副市长为常务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中小学新校园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各项工程的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相关工作机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其他各工作机构设在相关职能局,相应的负责人由各局主要领导兼任,做到各尽其责,整体联动,合力攻坚。
(二)多方融资,加大投入。为解决资金问题,确保新校园建设工作顺利实施,各部门要努力争取中央和省对我市中小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支持,以减轻市、县(区)财政压力。同时,采取以下措施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缓解资金压力。一是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市、县两级财政对新校园建设项目资金投入力度;二是利用政府信用平台,积极争取银行贷款支持。三是创新工程建设投资方式,积极探索代建制。要大胆创新建设投资模式,以县为单位积极探索校安工程代建制,把即将启动实施的校安工程打包,在全省范围内统一公开招标,确定代建单位和建设规模。在公开选择代建单位前,要按照节约成本的原则,对工程成本进行认真测算,有效降低校安工程建设成本。市发改、财政、建设、审计、教育等部门在推行代建制过程中,各自的职能职责不变,要全力支持配合各县(区)做好项目审批、资金筹措、成本核算、工程监管、工程审计等相关工作。特别是临翔区,要按照市委第次常委会议的要求,率先示范,开展好校安工程代建制试点工作,为其他县提供学习借鉴的经验,为创新校安工程建设投资方式开创先河。同时,多渠道融资,积极争取社会资金支持,切实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力度,确保我市新校园建设顺利实施。
(三)减免规费,降低成本。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号)有关减免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服务性收费等优惠政策,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减免基础教育工程建设项目规费的通知》(云政办发〔〕号)的要求,本着安全、经济、实用的原则组织实施,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部门间的协调,最大限度地减免规费,降低成本,按时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四)严格管理,规范运作。一是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按照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工程档案归档等程序组织项目实施。要严格工程招投标管理制和教学设施设备政府采购制、工程质量与资金管理责任追究制、合同管理制、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二是严格项目资金管理。按照国家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设置资金专户,做到专款专用,确保项目资金安全。三是加强工程进度管理。严格执行进度报送制度,确保各类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四是严格政府采购制度,确保各类教学设施设备采购合法合规。五是加强监督。要全面接受社会监督,技术标准、实施方案、工程进展和实施结果等向社会公布,所有项目公开招投标、建设、验收等各个环节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监督。同时,将新校园建设实施情况作为对县(区)主要领导业绩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六是所有工程必须设立竣工标志牌。标志牌的内容在省校安办要求的基础上,必须有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设计人、施工负责人、监理人员、质量监督人员、甲方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名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为义务教育战略性任务的高度,要求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由此可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党和国家确立的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高度重视。而要保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具体来讲:
第一,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义务教育”又称“免费教育”、“强迫教育”或普及教育,是指国家权力机关通过法律的形式,规定所有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并要求国家、社会和家长必须予以保障。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最低标准的合格规范教育,是要为每一个现代社会的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一条公平的起跑线。义务教育的基本作用是促进人的发展,是一个扩大向个人提供可能性的过程。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义务教育必须由政府向社会提供,不能在市场上随意进行买卖。因此,要保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政府在对义务教育资源进行分配过程中,必须遵循公平原则,即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间教育差距。特别是老、少、边、山、穷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财政十分拮据,老百姓的生活十分困难,对这样的地区,不仅应当完全免收学生的学杂费,而且还应免费给学生提供教科书、伙食、校服、交通补助费等,促进其均衡发展,以保障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与权利。
第二,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所谓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就是使学校在师资、用地、校舍、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设施、教学仪器设备、图书室、音体美器材、学生生活服务设施和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基本达到区域间、校际间的均衡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都能进入符合办学条件标准的学校就读,从而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的目标。因此,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是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尽管全国各地都在认真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建设项目,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但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对照国家中小学建设标准,一些地方原有的义务教育办学标准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的需要,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不高、功能不全、设施陈旧等问题还相当突出,满足不了教育教学的正常需要,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发展水平的提升,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要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缩小区域内学校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必须全力推进城乡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使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合格学校,落实新的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把学校建成当地安全、坚固、让群众放心的场所,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第三,加强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均衡发展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公平地配置教育资源,达到教育供给和教育需求的相对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学校的均衡,学校均衡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均衡。可以说,义务教育能否均衡发展关键看教师。没有一支数量充足和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就谈不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从现状来看,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远远不能适应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因此可以说,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是保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所在。为此:第一,应建立义务教育教师保障制度;第二,建立义务教育教师激励制度;第三,建立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制度;第四,完善义务教育教师管理与培训制度;第五,改善义务教育教师的教学与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