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渔业品牌建设范文

渔业品牌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渔业品牌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渔业品牌建设

第1篇:渔业品牌建设范文

[关键词] 品牌关系 品牌维护 支持系统

在企业的品牌建设过程中,品牌维护是企业进行强势品牌建设的根本保证。企业持续不断的对品牌进行维护,对品牌的成功以及维持强势品牌的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品牌维护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从某种意义说,塑造一个品牌易,维护一个品牌难,要使品牌不被简单克隆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提升,不断更新,构建企业品牌建设的支持系统是企业强势品牌建设的重要环节。

一、品牌关系的基本理论

消费者――品牌关系(Customer-Brand Relationships)是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相互关系研究的崭新领域。品牌关系的提出顺应了关系营销理论和品牌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品牌关系的理论基础是人际关系交往理论,消费者与品牌通过互动可以形成亲密、持久、稳定的关系。

1.品牌关系产生背景

品牌关系理论是品牌研究的最新阶段,是关系营销理论在品牌层面上的应用。品牌关系理论的产生背景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1)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

交易营销视角下,企业仅关注自身利益和价值的满足,而关系营销将重点放在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利益的提高上。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消费者是利益实现的共同创造者,通过与其建立一种相互信任、依赖的合作关系可以提升价值,共同获利。

(2)顾客对品牌需求层次的提高

品牌不单是一个简单的标志符号,它具有更复杂的六个层次内涵。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对品牌的需求也有递进性。随着品牌竞争的加剧,顾客对品牌的需求不止局限于属性、利益层次,而是追求品牌所特有的价值、文化和个性,追求品牌的情感内涵。

2.品牌关系理论的实践意义

(1)重视品牌“软因素”,提高情感利益在品牌整体价值中的比重

不同的顾客对品牌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有的顾客注重品牌的属性、功能利益,有的顾客侧重于品牌的个性、文化及情感利益。对企业而言,为消费者提供情感利益,可以更好地实现企业和消费者的双赢。从成本利润理论角度分析,品牌为消费者提供情感利益是在没有增加企业成本的前提下,使消费者获得更多的利益价值。

(2)及时对可能出现的品牌分裂现象采取补救措施

当品牌关系发生危机时,企业需采取积极的公关策略,建立危机处理机制,对品牌实施监测和审查。品牌危机及时有效的处理会使品牌与消费者的品牌情感得到进一步强化。若危机处理不当,将有可能导致品牌关系进入“分裂”阶段。

(3)创建品牌与消费者互动的平台

通过创建互动平台,一方面可以加强企业与顾客的沟通,另一方面也可使核心消费者(品牌忠诚消费者)与潜在消费者(品牌认知消费者)充分接触,加速品牌的推广速度,在沟通过程中,消费者之间会形成以品牌为基础的联系纽带。通过互动平台的创建,品牌关系整体质量会得以提升,品牌忠诚度会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加强。

(4)品牌关系的塑造要与消费者、产品和企业形象相协调

品牌与消费者之间要建立关联。形成稳定的品牌关系,需在消费者与品牌接触过程中,建立与消费者态度相融合的品牌个性,建立消费者与品牌之间坚固的品牌情感。同时,企业形象要能容纳品牌个性,两者协调一致。

二、基于品牌关系的企业品牌建设支持系统构建

品牌维护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系统工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审视品牌的资产、对品牌进行监测,维护企业品牌的价值。

1.建立品牌与消费者互动机制

在所有的品牌关系中,品牌与顾客的关系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关系,这不仅因为品牌依存于顾客而存在,且顾客是品牌价值创造的真正的源泉。因此,本文尝试从品牌与消费者关系角度去探讨企业如何进行品牌维护。

(1)品牌与顾客之间的互动反应构成品牌关系

品牌关系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经历创建、维持、发展和结束等环节,其归宿点是实现品牌忠诚,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品牌与顾客关系的互动反应如何。这种互动反应包括两个方面:

①品牌对顾客的态度

品牌通过对顾客了解基础上进行“定位――个性――体验”的过程,即品牌通过塑造“身份”、形成品牌个性、利用品牌体验将品牌信息传递给顾客,其最终结果是倾向给顾客带来情感、心理或价值上的满足。

②顾客对品牌的态度

顾客对品牌态度的形成经历“认知――沟通――情感”的阶段,对顾客而言,品牌不单是产品的标志,更是顾客精神层面的需要。顾客通过了解品牌、信任品牌,从而选择品牌,并与品牌建立情感。将顾客与品牌紧密联结的基础就是顾客价值,顾客价值的获取主要表现在对自身个性和情感需要的满足上,而具有鲜明个性形象的品牌可以影响顾客的选择和偏好成为顾客价值获取的重要驱动因素。

品牌关系的维持和发展是企业塑造强势品牌的新范式,构建品牌关系可帮助企业与顾客建立起一对一的、亲密的、稳定的、长期的关系,并强化企业在营销、服务等方面的能力。

(2)通过缩小互动认知差异塑造强势品牌关系

企业在品牌建设中,需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加强和消费者的互动与沟通,将互动变成双方共同创造价值的场所。有些企业虽与消费者开展了一些互动,但与消费者在品牌互动认知上却存在着许多差异,影响了企业品牌建设的效果。为更好建立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缩小企业与消费者品牌互动认知的差异,需要从消费者和企业双方入手。

①从消费者角度出发

从消费者角度来说,要缩小企业与消费者品牌互动认知的差异,需要两个方面的必要条件,一是有赖于消费者自身素质和品牌意识的提高,二是消费者对企业关注度和参与度的加强。首先,消费者素质的提高使其对品牌有更多的诉求,并将品牌消费和自身需求密切联系,企业应利用品牌对消费观念进行引导,以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其次,消费者关注所消费品牌的价值观和自身价值观的统一,为此他们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积极参与品牌的建设,对品牌建设主动提出个人的建议,企业对之应充分重视和回应。消费者的忠诚度和参与度得到有效的改善,有利于缩小企业与消费者品牌互动认知的差异。

②从企业角度出发

首先,分析企业和消费者间的品牌关系,充分了解消费者的期望。时刻关注消费者的期望和需求是形成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紧密的品牌互动关系的基础。其次,建立顾客数据库,有针对性地进行互动关系管理。由于受到资源和成本的限制,企业很难与所有顾客开展全方位的互动。企业可以考虑分级管理的方式,根据顾客对企业互动行为的不同反应,将顾客按响应程度从强到弱分类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手段。

2.品牌审查

强势品牌要获得长足发展,需对品牌在市场中的表现进行监督、考量和评价。品牌审查是品牌维护过程中了解品牌的一个基本方法。在品牌审查过程中,关键是要做好品牌与消费者关系诊断。品牌与消费者关系诊断主要是针对消费者对于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满意度和品牌联想等方面的监测。企业可以尝试采取一些切实、具体的方法:

(1)品牌拟人化的联想

方法:通过将品牌拟人化,了解品牌作为一个人的性别、年龄、性格、气质等方面的情况。

目的:了解消费者接触到的该品牌的品牌个性。

(2)形容词联想法

方法:提到该品牌,消费者最先想到三个形容词是什么?为什么是这三个形容词?

目的:透过消费者的解释,可以知道他们对产品的直觉认知及认知的来源。

(3)图片反应法

方法:准备好正在播放的电视广告的图案或消费者正在使用产品的图案,并留下空白处让消费者用他们的语言来填写其反应。

目的:测试品牌的传播记忆及品牌在消费心目中的价值。

通过对消费者对品牌的感知监测,有利于品牌战略的决策者根据消费者感知来进行调整,以维护和促进品牌的价值。

品牌维护是强势品牌建设的一个坚强保证,是品牌发展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也是一个品牌长足发展的基础,它对于企业品牌建设有着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Philip Kotler.Marketing Management:Analysis、Planning、Implementation,and Control[M].Prentice Hall,2000.

[2]莫材友,莫材凤.品牌关系形成模型研究.[J].商业时代,2009,7.

[3]翟艳平,程凯.心理契约的品牌关系研究.[J].财经论丛,2010,5.

[4]李海廷,孔令一.品牌关系模型的分析及应用.[J].学术交流,2007,1.

[5]晋雪梅.构建基于顾客价值的品牌关系形成机理模型.[J].商业时代,2007,12.

第2篇:渔业品牌建设范文

关键词:企业品牌;营销;企业文化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对于企业品牌建设来说,首先必须明确的是要先造就一个品牌,并赋予这个品牌与其他企业相区别的内涵,从而使顾客从品牌中获得独特的价值。然而,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容易把品牌与名牌混为一谈, 其实品牌和名牌是有区别的。名牌就是是被消费者接受并认可的,在市场发展过程中已经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的品牌。它与消费者之间已经构建了一种信任关系,这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竞争对手无法比拟的。

品牌比名牌的内涵要宽泛得多,品牌包含三类。第一类是自有品牌, 是企业自创的品牌。它包括商标和商号,商标是附着在商品上的企业标记;商号是企业的名称。这是传统意义上的品牌,也就是产品的名字和企业的名字。第二类是公用品牌, 这类品牌不是一个产品所独有的,也不是一个企业所特有的,而是若干个产品甚至若干个企业所共享,如中国CCTV所做的金方溯源就具这一特点。一般而言, 公用品牌要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产品或企业形象,消费者联想较为抽象, 延伸能力强,可以同时使用在多种产品上,起到推动产品销售的作用同时能够节约企业的成本。第三类是中间商品牌,例如, 耐克是享誉全球的著名品牌,也是世界500强的大企业,年营业额达几百亿美元。如此辉煌的耐克竟然没有自己的生产工厂,那么耐克究竟凭什么制胜呢?中间商品牌策略,是耐克的核心竞争力。耐克集中精力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将其他的事情外包。既规避了传统制造业的周期风险,又全力倾注于产品的研究、开发以及营销传播,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品牌建设现状

1.品牌定位的类似性

品牌定位不准确是现代企业在品牌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品牌定位是实施品牌战略的关键之一。什么是品牌定位?简单的说,品牌定位是指为某个特定品牌确定一个适当的市场位置,使商品在消费者的心中占领一个特殊的位置。在现实生活中,企业的品牌定位存在着严重的类似性,缺乏品牌个性是品牌定位最为凸显的问题。这种定位的类似性导致其难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正是由于品牌定位的类似性,面向消费者的针对性不强,造成消费者对其品牌特点感到困惑,因而导致企业品牌的市场份额很低。

2.品牌定而无位

品牌定而无位是指即对品牌进行了定位,却没有获得一个真正的、有利的、实用的“位子”,如浮萍般漂泊不定、颠沛流离。如本土桶装水品牌定位大多存在定位假、大、空、全等问题。

不少桶装水品牌的定位开口闭口就是“第一品牌”、“ 领导品牌”、“ 国际化品牌”……。但究竟如何是第一、如何是国际化、如何表现为领导品牌、用什么去支撑这些概念时却没有清晰的思路。事实上,并不是在包装上做点文章就是国际化品牌的,也不是你说自己是第一就是第一。如果品牌从自身出发,不注重市场,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内涵,其品牌定位就会显得空洞,所定的这个“位子”就是虚无的、没有实际用途的、甚至难以获得消费者真正认可的。

3.忽略了品牌的生命力——质量

质量不光是企业的生命也是品牌的生命,是品牌的基本立足点。古今中外,能够享誉世界的知名品牌无一不是高品质的象征。然而,至今仍有很多企业认为做品牌就是做销量,只要销量上来了,品牌价值自然会得到提升。所以,在企业的营销计划中,常常把产品销量的最大化作为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还有些企业,在创业初期非常注重质量求生存,但随着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他们的注意力就脱离了质量这一核心。

4.品牌在营销管理中的缺位

很多企业在营销管理中常常认为做产品就是做品牌,只要把产品生产出来加以名称或是符号就可以了,在营销实践中,重产品而轻品牌,将品牌仅视作一句对外宣传口号而已。但在市场中,产品竞争与品牌竞争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企业只是考虑生存问题,不重视长期品牌运营,企业的品牌效益最终将难以实现。品牌在营销管理中的缺位还表现在企业品牌管理人才的匮乏, 绝大部分的企业由于没有专门的品牌管理机构与人才,这样一来,必然会引致缺乏打造企业品牌的理论和经验,导致品牌建设受阻。

三、品牌建设策略

1.准确的品牌定位

企业品牌定位明确并具有属于自己的特色定位。一个让人一见钟情的好品牌必定是一个一句话能说清楚的品牌、一个有独特记忆点的品牌。在激烈的品牌战中,谁能占领消费者的心智资源、谁就掌握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而准确的品牌定位的无疑是占领消费者心智的灵丹妙药。

2. 品牌建设需要与中间商共同打造

很多企业认为品牌建设是企业自已的事。中间商作为企业经营链上的重要一环,在企业的品牌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时甚至能够起到关键作用。一个好品牌除了企业自身进行打造外,也需要中间商的关心与奉献。若中间商能把品牌视为己出,就能与企业同荣辱、共命运,企业也就能越做越好。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和中间商之间由于利益及立场等原因,一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企业希望中间商更加忠诚,中间商则希望厂家提供更多的利益。事实是只有双方彼此忠诚,互惠互利,才能达到合作、共筑品牌!

3.品牌建立策略

品牌策略是指企业如何合理有效的使用品牌,充分发挥品牌作用的方法。品牌策略选择适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品牌策略有统一品牌策略、多品牌战略、分类品牌战略、品牌质量策略、品牌归属策略等等。每种品牌策略都各有其利弊,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权衡利弊,确定合适自身发展的品牌策略。

4.树立品牌全球化战略意识。

品牌全球化是企业在进行跨国营销活动中推出全球化的品牌,并占领世界市场的过程。即企业在全球性的营销活动中,树立自己的品牌定位形象,达到一个全球化的目标。不仅要利用本国的资源条件和市场,还必须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进行跨国经营,即在国外投资、生产、组织和策划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企业的首先条件是树立全球化品牌战略意识.建立清晰的品牌战略规划,企业在发展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品牌定位,这样才能很明确知道到底要做成什么样的企业。

总之,品牌建设是企业一项至关重要的长期战略,企业在这方面只要坚定信念,采取科学的手段,就一定能将品牌做好,从而赢得市场,进而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王其中.产业集群背景下民营企业品牌建设的策略研究.中国集体经济.2010

[2]魏农建.从丰田召回看企业品牌建设.管理与文化.2010

[3]王萍.二线城市中小企业品牌建设问题探究.产业研究.2010

第3篇:渔业品牌建设范文

1借力体育营销提升品牌价值

赞助商、体育项目和体育活动参与者构成体育活动的铁三角。体育营销的核心是通过体育活动来推广产品、品牌。各项体育活动为企业提供了营销平台,全方位展示企业品牌。体育营销结合纸媒、电视、广播、社交媒体等多方位报道,同时企业品牌借此不断“刷脸”,在增加了品牌曝光率,提高知名度的同时也促进了产品的销售。而企业的基本诉求正是进行品牌宣传、提升产品销量。通过体育活动,企业可以最大化地利用营销,发挥体育营销的增值效应。由于体育活动涉及人群广,有助于企业的品牌宣传,扩大市场规模。无论对于国内品牌走向世界,还是国外的品牌进入中国,企业与体育活动相结合,都是一种很好的文化输出方式。此外,体育活动能够跨越文化、信仰和种族等障碍,为跨地域的营销活动打开通路。当一个企业关注到长远发展、品牌文化建设时,必然要为企业铸魂,为企业融入精神层面的理念,向外界传达自身文化。体育活动无疑是健康、积极的象征。把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注入到企业文化中,可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此外,参与体育活动还能体现企业的人文情怀。体育营销是无可替代的一种营销方式。体育营销帮助企业树立专业、权威的形象,提升品牌价值。

2挖掘消费者需求注重口碑传播

除了体育活动固有的经济价值之外,体育活动的参与群体对企业而言也是一大宝藏。一些体育活动因为全民参与度高,则能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商业价值。例如智美控股集团运营的马拉松赛事适合老少中青参与,为企业品牌传播辐射更广泛的人群。智美控股集团原创主题路跑项目“四季跑”定位于大众化娱乐,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同样助推企业品牌的传播。在消费者主导市场的时代,企业闭门造车难以把握消费者的精准需求,企业需要分析消费者的心理,打造符合社会潮流的产品。企业通过体育营销与客户群互动,直接收集消费者的反馈,针对性地改造产品、改善服务。面对集中的消费者、潜在消费者,可以分析大数据,挖掘消费者的需求。经分析,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具有消费能力高、知识水平高等特点。目前看来,体育活动参与者的年龄偏于年轻化,中青年居多,这一部分人不吝花钱享受生活,这不仅体现在运动装备上的花费,在其他方面的消费他们也是主力军。商家若能摸清这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则能为企业营销品牌锦上添花。此外,体育活动的参与者也是企业口碑的最佳传播者,企业如果将体育营销中的体验营销运用得好,拓展出粉丝经济链,则事半功倍。不过,目前国内众多企业在体育营销方面缺乏系统的营销策略,只是简单地采用单一的宣传和推广手段,缺少品牌导入、形象推广、产品植入等系统化的营销整合策略,而作为体育文化产业的培育者,智美控股集团凭借多年经验,善于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体育营销整合服务。中国体育赛事由竞技体育转向全民体育,助推体育营销的发展,体育赛事娱乐化、全民化。体育产业喷薄而出,随着体育产业支持政策的出台,不断激发体育产业的活力。预计到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细化的体育政策将持续落地,体育资源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将会大大提升体育活动的商业价值,更加密集的体育活动将会为企业进行体育营销、品牌传播提供更多的机会。

作者:张晗单位:智美控股集团

第4篇:渔业品牌建设范文

一、企业品牌建设离不开科技创新

作为全国建筑大省,江苏目前有4.3万个建筑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多达840万;其中建筑安装业10076个,从业人员54万。在强手如林的建筑市场,江苏启安自2009年起,连续6年获评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统计局、省商务厅三部门联合组织的江苏省建筑业百强企业评比机电安装类第一名,成为江苏建筑业唯一的“六连冠”企业。并且自2003年以来,江苏启安连续12年荣膺全国优秀施工企业,成为一支业内闻名的建筑安装劲旅。目前,启安已发展成为国家机电安装总承包、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同时拥有机电设备安装、化工石油设备管道安装、石化设备安装以及钢结构、消防设施、管道工程专业质等多项专业承包一级资质;旗下拥有北京、上海、天津、南京、苏州、重庆、南通7个区域公司,员工总数达10000余人。机电安装市场涉足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同时,在美国、东欧、非洲等国家和地区驻有工程建设项目部。启安承建了南京紫峰大厦、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海虹桥枢纽、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天津诺合诺德制药、沈阳奥体中心、上海世博会展馆等各类高精尖安装项目,成为全国著名的品牌工程,先后创下85项省部级优质工程、2项鲁班奖、4项国家优质工程银奖、6项国家安装之星;连续10年获评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中国建筑业成长性百强企业、江苏省建筑业竞争力百强企业。启安品牌在省内领先、全国知名。其奥秘究竟在哪里?有人归因于启安建筑总产值连年攀升,2010年20亿、2012年30亿、2013年50亿、2014年超过60亿,2015年可望逆势再创新高,超过70亿。有人归因于启安国企底子,也有人归因于文化建设,还有人认为得益于企业改制。其实,答案十分简明:科技创新。这几年,启安创新成果不断,影响日益提升。仅2014年,启安就创省级以上优质工程14项,其中国家优质工程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省部国家级QC成果5项。2015年上半年又有2个项目双双申报鲁班奖,2项工法获得省部级成果,多项施工学术论文获省部级奖励,承担了省级焊工培训教材编写;科技成果获国家级奖励。可以说,江苏启安成为建筑安装行业的一个知名品牌,主要得益于科技创新的贡献份额,可为中国中小安装企业成长与发展提供实践样本。

二、企业品牌形成需要历史积淀

企业品牌的形成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培育、历史积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启安在市场搏击中逐渐成长,铸实品牌。1959年5月,作为启安的前身—启东县建筑公司油罐安装队创建。1982年3月,随着改革开放迭起,启东县安装公司在南通地区率先挂牌成立。创业的全部家当只有20多万元,人员不足200人,全凭最简陋的设备和一腔热血,开赴省城南京,走进西部戈壁。经营范围也由原来主要承接民用建筑水电安装,发展到工业厂房、通风设备和市话通讯线路安装等新的领域,一批成套设备安装等工程被载入启安发展史册。1993年,跻身全国建筑业二级资质企业经营规模500强、全国安装行业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100强行列。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成熟,“老国企”的痼疾日益显露。到世纪之交前的90年代后期,企业经营下滑,亏损严重,人心涣散。2001年7月,在启东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公司顺利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国有资产全部退出,成立民营企业—启东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翌年,又在全省率先晋升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并在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转换经营机制、用工机制和分配机制,激活企业活力。2003年,施工总产值达到3.6亿元。为寻求更为宽广坚实的发展平台,2006年9月,成立江苏启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启安品牌的影响力、美誉度随着企业发展得到不断提升。

三、企业品牌需要核心技术作支撑

品牌就是企业的灵魂,产业的基石,团队的精神。一个知名企业的专业品牌一定有它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强项。江苏启安经过50多年的砥砺,形成了机电安装、石化储罐、外资项目等优势和强项。这些强项成为启安征战市场的“利器”。2015年,我们集团石化公司施工的朗盛(宁波)7万吨/年无机颜料项目,是公司继朗盛(常州)后的又一个中标朗盛公司的项目。朗盛公司是一家德国化工企业,而德国企业对于工程质量的严苛程度世界有名,这个项目的成功中标,正是朗盛公司对启安先前总承包施工的朗盛(常州)项目在质量、技术、安全、进度以及服务等各方面的充分肯定。针对该项目,我们采用了业内领先的WNS焊接与材料管理系统,对焊接材料、焊接施工、焊接检测进行全过程施工质量控制。焊接质量管理更是从源头抓起,从焊接材料的烘烤、发放、回收,现场焊接施工环境认定,焊接工艺确定,焊接标识管理,通过一系列的过程控制,使管道焊接检测一次合格率达到97%以上,令管理严苛的德商叹服。张家港保税区化工罐区工程是启安承接的又一个重大油罐项目,其中储罐焊接是一个重要技术难点。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QC小组,设立《降低储罐T型接头热裂纹一次发生率》课题,开展质量攻关。2015年8月,项目拍片5809张,返修仅154张,储罐拍片合格率高达97%。其QC课题及活动小组获中国建筑施工企业协会二等奖。今年上半年,集团科技成果《大中型石油化工工程管道安装信息化管理软件新技术研发及应用(PIMS)又获得2014-2015年度中国安装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专家鉴定认为该科技成果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大中型石化管道施工建造管理新技术,提高了石油化工项目管理效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正是依靠这些核心技术,启安在石化储罐安装上独领。2015年5月25日,一个值得铭记的历史性时刻。考察了舟山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亲切慰问了工地建设者,并表示:“石油战略储备对国家意义重大。舟山储备基地已经建成,前景很好。要发挥优势,继续开发建设,为国家石油储备打好基础”。视察的舟山储备基地位于舟山岙山,其8座10万立方储油罐出自江苏启安人之手。2011年1月,启安在江苏最早成立BIM设计团队,成为业内开展研究施工行业BIM技术深入应用的施工企业,随后又专门成立了江苏启安建设集团贝姆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历经5年多努力,启安BIM技术开始成长成熟,在应用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较大提升,形成了自己统一的规范建模标准,为公司的推广应用创建可行的标准文件。实现了服务对象由内而外延伸,服务内涵由表及内深化,由服务招投标向指导施工拓展、技术由3D向4D和5D方向发展,特别是石化管道专业BIM技术应用中尝试导入焊接管理软件,在行业内打响启安BIM设计品牌。2013年,江阴海澜财富中心工程荣获上海安装行业协会“申新杯”BIM机电安装应用创新大赛运用奖;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项目荣获上海安装行业协会“申新杯”BIM机电安装应用创新大赛二等奖。BIM成为启安创新发展的又一核心“利器”。企业专业品牌建设之路从来都是风雨兼程的,它是多因的结果;而且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两者都涉及建筑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政策支持、人才力量、体制机制……从启安专业品牌建设曾经趟过的路径来看,至少有“三个支持”值得我们总结和思考。

1.人才支持。

首先,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企业人才观。所谓人才观,就是指企业对于人才的本质及其发展成长规律的基本观点。企业在进行人才培养、教育、使用、考核、引进等方面工作中,都受到企业人才观的影响。它对人才在企业所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我们启安的人才观是“赛马不相马”,建立公平的人才竞争机制,所有岗位必须在实践工作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你有多少能耐,就给你多大舞台,能者上,庸者下。其次,积极实践人本理念。人本的内涵表现在人性思考上,就是尊重员工,满足员工需求;采取的是人本管理,就其职能而言就是科学地运用各种激励手段,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发挥人的内在潜力;人本注重人的价值,注重内协外争效应,注重人的精神因素和物质因素并举。为此,我们专门制定了《人才录用、使用和管理办法》,设置人力资源部专司人才管理工作;鼓励和培育青年才俊茁壮成长,每年引进新大学生加盟启安,鼓励岗位成才,其中一大批人才锻炼成长为公司技术骨干、项目经理、部室负责人、区域经理,有的甚至进入公司高管层。目前启安拥有一级建造师96人、二级建造师170人。这是我们集团多年培养的结果,也为我们开展科技创新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2.政策支持。

科技创新铸就企业品牌既需要各级政府的大政策支持,也需要公司自身政策的支持。而且大政策支持只是一个外部环境,量身定制的企业政策才起决定作用。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完善,我们启安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直接指向科技创新和企业品牌建设。主要有《员工培训管理及奖励办法》《科技创新管理制度》《优质工程奖励办法》等等。特别是专门建立了公司科技奖励统筹基金,对“四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组织实施推广国内先进科技成果与管理成果、研制新型的并产生显著经济效益的建筑机械设备与机具、技术改造、技术革新、专利技术和合理化建议成果、省级以上工法、编制企业技术标准和施工工法、获得QC小组成果、各类交流论文等,都提出了详细的奖励细则与标准。同时,注意将科技成果奖励与员工职称申报、职务升迁、荣誉评选、工资奖金等挂钩,有效发挥政策的导向功能、激励作用。当前,我们计划紧紧抓住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企业科技创新具体措施,不断推动企业品牌建设,迎接国家“创时代”的到来。

3.文化支持。

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实现科技与品牌建设的深度融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还需要企业文化的滋养。因为文化是企业发展的软实力,一个企业没有文化支撑,员工就没有归属感,创新就缺乏原动力,品牌建设就会失去内生力。历史证明,启安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得益于企业文化建设。我们最早在业内办起报纸、建设网站、举办新春团拜会、唱响《启安之歌》,形成了启安十大核心理念。应该指出的是,在企业泛文化的当今,一些企业的文化支持外表很华美,但实质很骨感,什么“拼搏”“创新”“一流”等等,文化成为那些企业的装饰物、附庸品。事实上,文化的本质就是以“文”化“人”。企业文化必须做到文化和经济交相辉映、传统与现代密切契合、共性和个性完美组织。唯如此,才能以“文”化“人”,使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获得滋养。今年元月,启安在业内第一家制订了《拜师带徒考核奖励办法》。该办法不仅明确了拜师带徒的传统形式,规定了徒弟向师傅敬酒献茶等礼仪要求,还提出了带徒的步骤、期限以及师徒双方的职责并见证备案,同时实施分等量化考核,以此充分调动师傅带徒的积极性。从数年前开始,我们还每年举办规模不等的大学生集体拜师仪式,各方面反映良好,达到了理想的人才培育效果。在新常态、治理年背景下,建筑业分化已始,建筑黄金期已过。2015年上半年,全国建筑业总增速自2013年以来持续下滑,成为国家公布建筑业总产值数据24年最低增幅。这种断崖式下跌,充分说明了建筑市场总量下降,建筑业分化已近开始,建筑企业发展模式面临挑战。我们中小建筑企业又寒又栗,出现遭遇洗牌出局的危机。企业如何获得生存?这是我们每一个企业“掌舵人”必须思考的一个严峻课题。我们的解决之道有三:

(1)科学确立企业发展方略,保持发展决胜力。

清代有个红顶商人,叫胡雪岩,他讲过一句话,生意越来越难做,但是越难越有机会,关键看眼光,你的眼光看到哪里就做哪里生意。面对新常态,我们提出“稳中求进”。所谓“稳”,就是保持企业经营稳中有升,保持集团运作健康安全;所谓“进”,就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治理年提供的调整期、修养期,抓紧自我体检、自我保健,在发挥优势上有新进展、在市场拓展上有新突破、在提升自身素质上有新成效;所谓“存”,就是保持生存、守护品牌。坚持这一总基调,就要落实“有所为有所不为”经营策略。“有所为”,就是要积极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集团公司的品牌优势、专业安装优势,从中寻觅商机,主动拓展市场;“有所不为”就是防止急躁冒进,饥不择食,时刻保持警醒头脑,拒绝那些全垫资、带资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项目;拒绝与失信单位的合作。

(2)抓住技术变革契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众所周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爆发,大概花了50年时间,英国才迅速崛起。任何一场技术革命一般都需要50年,第二次技术革命,美国的能源革命也是花了50年时间,美国才崛起。第一次工业革命诞生无数的富豪,第二次技术革命诞生无数成功的企业。这一次互联网信息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三次技术革命。目前,互联网已经对绝大多数行业进行了革命,建筑业只是因复杂度高,对其革命较晚。但随着BIM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建筑业信息化瓶颈终将被突破,建筑业必然因互联网和BIM技术而加快变革。据此,我们将一方面继续用互联网+的思维,推进信息化建设,在行业内继续保持超前;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进信息模型技术向深度拓展,抓住行业革命的到来,引进技术人才、参与行业交流、增强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可否认,中小企业与著名大企业相比,无论在产品上还是制造技术上,差距都是相当大,所以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引进创新则是一条捷径。要舍得把财力投资于研究和创新,把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综合起来,着力增强自主开发能力,努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这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关键。我们计划在石化管道专业BIM技术应用中尝试导入焊接管理软件,在行业内继续打响启安BIM设计品牌。

(3)坚持专业做精做优,继续提升品牌影响力。

企业要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尽管我们启安连续6年摘获江苏百强企业机电安装类冠军,但永不能自满,应当做得更靓,走得更远。因此必须对企业品牌进行精心呵护,实现品牌向名牌的蝶变,否则再强的品牌也会很快衰落,消失在汹涌澎湃的商潮之中。特别是专业安装企业只有专注在自己领域发展,以技术创新作为先导,做专做精做优,在细分领域做到领先、创新,市场前景才会不断被看好。金螳螂、江河幕墙、延华智能等专业公司风生水起,就是给予我们最好的启示。今年8月27日,启安集团应邀出席了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江苏南京召开的全国建筑业改革发展调研会,易军副部长对江苏启安也鼓励有加,也希望启安进一步在专业上做精做专做好。

结论

第5篇:渔业品牌建设范文

关键词:产业集群;区域品牌

一、 区域品牌的内涵、要素构成及特点

近些年来,我国的“一镇一业”、 “一乡一品”发展比较迅猛,部分地区早已经形成了某些特定的区域品牌,如端砚、汾酒、宣纸都是以某一地区再加上某一行业作为特定名称的区域品牌。它们对当地地区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加深对区域品牌的认识。

(一)区域品牌的内涵

区域品牌是指在某区域范围内(通常指行政或地理范围)形成的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拥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并在该区域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能够一定程度上代表该区域的某行业或产品。更简单地说,区域品牌,就是以一个区域为品牌的载体,依托这个区域的特色形成的足以代表该区域的品牌。通常区域品牌是本区域特色和优势的产业、产品的品牌,随着这种产业、产品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人们便将其与本区域联系起来,成为该区域的代名词,最终形成区域品牌。

(二) 区域品牌的要素构成

区域品牌包涵以下三个要素:品牌的载体(区域本身)、品牌的依托(区域特色)、品牌的功能(区域代表)。罗海成,王秉安(2002)指出“区域品牌通常以区域所在地的某一特殊地理区位、人文内涵及其他有关特色为标志,能够在市场中得到广泛的认同”。

(三)区域品牌的特点

区域品牌主要包括以下特点:公共性;产权的模糊性;影响的广泛性;利益的共享性;群体性;综合性等。

二、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之间的互动关系

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具体关系如下:

(一)产业集群对区域品牌的作用

1.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壮大是区域品牌得以形成的基础。由于历史偶然或政府主导等因素, 会在特定的区域内聚集一些相关企业,形成最初的产业集群。由于产业集群具有自我加强、自我累积的作用,一定时间后,区域内的企业越来越多, 分工越来越细, 生产规模越来越大, 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导致区域内企业的生产成本普遍下降。因此,该区域内的产品相比于其他区域在价格和数量上更具优势,从而能够迅速占领市场,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较强的市场影响力,最终, 该区域成为某些产品主要的供应地, 从而形成了区域产业品牌。

2.产业集群是区域品牌的载体。区域品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该区域产业的形象和地位,提高区域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但这并不代表区域品牌能够脱离产业集群而独立存在。一方面,区域品牌的产生以产业集群为基础,没有产业集群就无法形成区域品牌;另一方面,即使区域品牌形成了, 其日后能否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更有赖于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壮大。因此,作为区域品牌的载体, 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壮大直接制约着区域品牌发展。

(二)区域品牌对产业集群的作用

1.区域品牌能够推动产业集群的升级发展。区域品牌的发展是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依靠充裕的劳动力、大量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及时的市场信息等要素,而区域品牌一旦形成, 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将促使更多的相关企业向该区域靠拢,从而带来大量的要素流入,特别是人才的流入,这些条件为产业集群的升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区域品牌建设可以提升集群的整体形象。区域品牌的形成可以提高区域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投资者,更多的相关企业愿意在该区域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要求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共同维护区域品牌,提升区域的整体形象,扩大影响。

综上所诉,区域品牌和产业集群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密切关系。接下来,我们以晋江为例,分析产业集群视角下晋江区域品牌的建设情况。

三、“晋江模式”及其区域品牌的演进

(一)“晋江模式”

从“三闲”起步(闲人、闲房、闲散资金)到“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晋江人充分发挥“敢拼会赢”的拼搏精神,走出了一条依靠民营经济和家族企业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化道路,以发展产业集群提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这种模式在当时被誉为“晋江模式”。

目前,晋江一小小的县级市,在其64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经聚集起一批较为典型的产业集群,其中大部分是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包括鞋业制造、纺织服装、化纤工业、建筑陶瓷、食品饮料、伞具、玩具等,同时还拥有精细化工、机械设备、家私、制药等一批具有集群趋势的产业。正是由于这些集群的存在,晋江被授予“中国鞋都”、“中国纺织工业基地”、“中国食品工业强县”等区域品牌,英林、东石、磁灶等富有特色的产业集聚区被授予“中国休闲服装名镇”“中国伞都”、“中国建陶重镇”等称号。从仿样加工到贴牌生产再到自有品牌,晋江逐步打造出“品牌之都”的雏形,成为民族工业品牌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二)晋江区域品牌的演进

以体育品牌为例,来看晋江区域品牌的发展过程。晋江体育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的以模仿加工、贴牌生产开始,到后来的以制造和销售为核心,逐渐发展为具有规模效应和鲜明特色的体育产业集群区。近年来,晋江市提出了以体育制造产业带动体育服务业发展、打造现代化体育品牌城市的战略构想,进入围绕区域品牌建设和产业升级的阶段。可以看出,晋江体育产业呈阶段式的发展特点,其区域品牌基本遵循了以下发展路径:贴牌生产阶段企业产品品牌阶段产业品牌阶段区域品牌阶段。

四、晋江产业集群特点及其区域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晋江产业集群的特点

1、 民营企业成为产业集群的主体

晋江走的是以民营企业来实现工业化和带动城市化的产业集群化道路,是一种民营企业集群模式。民营企业产业集群的优势在于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内可以节约成本,并有利于相互学习。但也存在弊端:容易导致集群内的过度和恶性竞争、企业间合作度低、集群创新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差、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2 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以民营企业为主题的产业集群能够吸收大量的劳动力,晋江现在仅鞋业生产经营企业就有3000多家, 从业人员超过35万人,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3、 产品外向度高

泉州市充分发挥侨乡优势, 依托广大华人华侨在国外的市场网络和营销力量, 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 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

(二)产业集群视角下晋江区域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晋江市政府相继提出了了“质量立市”、“品牌立市”、“打造品牌之都”等战略,大力倡导企业以优质品牌抢占市场制高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晋江企业品牌能否进一步提升,最终发展为国际品牌,还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区域品牌的建设仍任重道远,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集群内企业建立区域品牌的意识还不够强。许多企业只注重自身利益, 而没有真正意识到建设区域品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导致了各企业间的协作水平不高,缺乏长远的整体发展规划, 造成企业间恶性竞争, 相互压价,各企业以量求存, 以价取胜,企业利润空间日益减少。

2、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创新能力弱,产品同质化严重。集群内各企业只注重产品生产, 而不愿意进行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 从而导致产品技术含量低,同质化严重。晋江产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和加工贸易为主,虽然出口量大, 但技术含量低,附加价值小,企业盈利水平不容乐观。再加上,目前越南等一些东南亚国家, 劳动力成本相对我们更占优势,已抢走了大量定单,这就对我们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也凸显了建设区域品牌和加快产业集群升级的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3、产业集群的中介组织还不够完善,没能发挥应有的职能和作用。区域品牌具有公共性,需要集群内的企业共同维护,而行业协会、商会等作为中介组织是各企业之间得以协调发展的剂,是市场经济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它能够为交易双方提供服务, 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集群的竞争优势。但就晋江市而言,目前仍缺乏较为有效的中介机构,来对区域品牌进行推广和维护,加强区域内各企业之间的协作意识。

4、区域品牌的产权不清晰,搭便车”现象严重,且相关职能部门对已建立的区域品牌监管和保护力度不够。对于区际间,区域品牌能够区分本区域产品和其他区域的产品,具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但在集群内区域品牌属于公共物品, 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任何属于该特定区域的厂商都可以打着区域品牌的名号,而不需花任何成本,这就导致区域品牌产权不清, 搭便车”现象严重。个别企业为了私利,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以此赚取短期的巨额利润,致使区域品牌名声受损,价值贬值。再加上一些相关的政府部门为了追求地方财政收入和经济利益的短期最大化,纵容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牺牲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区域品牌,最终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出现逆向选择现象,上演“公地的悲剧”。

五、产业集群视角下的区域品牌建设策略

1.转变集群内企业的竞合理念,使其充分认识到区域品牌正的外部性和利益共享性,树立区域品牌整体意识。集群内企业竞争和合作理念的转变是区域品牌建立的基础,利于提高区域经济的综合实力。无论是合作还是竞争都是基于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 合作是借助区域品牌,共同对外,一起把“蛋糕”做大;竞争是各企业间对既定“蛋糕”的争夺。只有先把蛋糕做大,每个企业才能分得越多。因此,各企业应该将区域品牌的建设和维护看作是自身发展的重要保障,深刻认识到区域品牌的内涵和作用,相互协作,共同发展,不能只顾自身和眼前利益,而损害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

2、不断提高区域内企业的创新和研发能力,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知名度。质量第一,是任何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但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还需要不断增强企业的创新和研发能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实现由“数量经济”向“质量经济”再到“品牌经济”的转变。品牌的竞争最终归结为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求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

3.建立和完善区域品牌的中介服务体系。中介组织是各企业间得以协调发展的剂,是市场经济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中介组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区域品牌的建设, 协作有关部门对假冒伪劣产品进行治理,维护区域品牌在市场上的整体形象,强化区域品牌的意识。而且,通过中介组织可以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提高区域的知名度。

4.积极发挥地方政府在区域品牌建设中的作用,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减少“搭便车”行为,增强企业对区域品牌建设的意识。在区域品牌建设过程中, 政府不仅起着引导的作用,还为区域品牌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制度创新, 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为区域品牌的创建和发展提供支持。更重要的是,政府应该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从观念上,使企业意识到建设区域品牌的重要性,做到自觉维护区域品牌。(作者单位: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吕涛,聂锐.区域品牌的形成和维护-[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5.(06)

[2]马瑞华.中国城市品牌发展模式比较[J].商业时代,2006( 12) : 4-5.

[3]陈雪梅.区域核心竞争力:企业集群与地方品牌[J].学术研究.2003.(03)

[4]梁文玲. 基于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品牌效应探究[J].经济经纬,2007( 3)

[5]黄江松. 塑造我国城市品牌的思考[J]. 湖北社会科学,2004( 9) : 61-63.

[6]蓝光喜,侯可.对我国区域品牌建设的探讨[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6.(10)

[7]蒋建业. 优化产业集群,创建区域品牌[J]广东经济.2005.(07)

[8]李永刚.企业品牌,区域品牌与地方产业集群发展[J] 财经论从2005.(01)

[9]方智勇" 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09)

第6篇:渔业品牌建设范文

关键词:品牌驱动创新(BDI);设计创新;品牌价值

设计的创新就像任何其它的创新一样,既是自发的又是战略导向的,既是概念的也是感觉的,既是解析的又是整体的。它为公司定义自身、消费者和投资者。设计的独到之处和能使设计有更多的功能以及称为品牌驱动创新中重要的因素,是因为它能将愿景转化为价值。

一、作为工具和方法的设计

设计作为一个创造过程,遵循不同的过程阶段。设计首先意味着确实有问题需要解决。无论设计学科或设计项目是什么,这些创造阶段都是相同的。这些阶段与其他文化领域中的创造阶段类似,但设计过程有其独特性,即每个阶段的最终结果都要产生一个视觉输出。(图1-设计过程)(Brigitte,2003)设计作为工具有很多种可能的功能,完成很多可能的目标。设计在将计划转变为现实的过程中能单独将抽象转化为具体。企业中的设计整合作为一个过程,它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图2-4C组合)(Walsh,1992)设计是能够增加价值的创新,它可以使公司在影响消费者偏好中居于领先地位,并获得利润(Carpenter&Nakamoto,1990)在使用设计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制定一个设计战略。以沃尔沃品牌为例,企业的品牌承诺是生产的汽车就是为了生活。发自于品牌愿景的创新战略着重于在移动的环境内改善和保护生命。这引导了企业在安全性、可持续性和齿轮装置方向的努力创新,以满足不同年龄段用户的使用需求。

沃尔沃的设计目标是“为了生活”这种愿景和源自这种愿景的创新转变为能为其用户产生信任、舒适和愉悦感的整体体验,从而使这种移动设计激发用户对生活积极的向往,而不是脱离生活。它通过不同的设计功能的使用来实现这一目标。从外观角度,通过车内人体工学和性能相关联的美学,侧面防撞击保护系统的车翼,以及不同接触点上的一致体验,如经销商、网页、手册和广告。(Marty,2003)作为创造过程的设计不仅能够帮助组织运用品牌来鼓励创新,而且能将它们的创新实践变为有意义的用户体验。设计作为工具和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把设计人员、商业开发者、决策者和消费者等组织参与到一个统一的思维流程里,帮助企业或研究人员进行产品开发或者评估,服务设计和商业体验。

二、创新和品牌构建之间的共生关系

正确的描述创新是一回事,而做到创新则是另一码事。只要人的精神和市场存在,人还将继续发明和创新。创新是推动发明和发现的商业因素。变化对于发明和发现来说是个巨大的推动力。我们周围的世界在不断变化中,于是,我们发现了新事物;观察到了变化,进而我们发明新事物来应对这种变化。从品牌、设计和创新的角度看,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是谁及我们将前往何方,设计规划和布局是一个合适的手段。

因为创新的本质已经由新技术的应用转换到了价值的交付,在市场领先的产品和服务开发中,品牌和设计成为了关键资源,并互相配合。现如今,品牌在与环境的关系中,已经升华为定位组织的愿景和战略。作为文化、知识和愿景的代表,而文化、知识和愿景给作品以灵感,并在战略上指导着产品。品牌,以其最成熟的形式,已经成为企业的战略资产,它可以激发构思和行动,并且帮助企业在愈发复杂的世界中进行决策以及塑造未来。

创新可以是围绕具体的新方案或创新的一次性努力,或者成为更大的全面战略的一部分。设计创新是一个涉及多个创新努力的策略,它是被规划用来维持和发展更广阔的业务基础。创新是为了实现持久的品牌和市场领导力。把设计思维的看做一种适应力,达到品牌驱动创新的战略工具。如图3所示,这三种主要类型的创新,识别了维持和发展品牌领导力的机遇。维持和发展品牌领导力是通过交付良好的,不间断的业绩来现实的。

三、品牌驱动创新下的设计思考

设计在品牌驱动创新的作用巨大,使用设计并不是只有一种正确方法,它包含很多方面,能实现很多目标。在品牌驱动创新中,品牌被看做是组织和用户之间的关联所在。这种关联提供创新过程,因此双方在创新中有着共同的利益。实际上,这意味着一方面品牌和创新源于组织的愿景、信念、价值观和资源的融合,另一方面还来源于用户的需求和渴望。因此,在讨论如何为品牌驱动创新发展品牌、创新和设计战略时,我们把用户这一方考虑进来,同时阐明了在品牌驱动创新中不是用户而是企业的愿景和远见来引导创新。从这一角度来看,只有让用户参与到尽可能多的品牌构建、创新和设计发展中才是合理的,这样参与这些发展的人员才能从他们跟用户的互动中得到洞察,激发灵感,并且形成引导企业的方向。

对于将打造品牌实现的所有三个方面汇总到一起,在思考将设计作为主要的创新触发点时能够提供可信度,这个创新触发点的目的时为了创建切实可行的业务平台。设想一下,现在商业产品是在品牌背景下表现的,且品牌需要含义,需要定义好的表达形式,然后假如取得一些成功后,需要一个计划来挖掘后续的商机,以维持和发展业务。设计扮演的角色就是:含义、表达、愿景。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指的是顾客、消费者或终端用户、客户或销售商。依据相关者作出体验原型,并且与利益相关者就体验原型进行测试,然后将这些体验原型交给客户复查,这些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构思过程保证了创意原型制作、创意测试和对创意的有效性验证。原型经常被看做是产品的物理原型;然而,如果这些原型不是品牌、产品、服务体验整体的一部分,这些原型将部符合标准。一个强大的体验原型,需要在每一个机会中得到体现,需要与目标群体交互。

一旦创意通过有效性验证,它们就进入了商业化流程。有两个主要的商业化切入点:品牌和设计。有时,创意是在给定的品牌或商务背景下形成的,是为销售而设计的。有时,创意也要求发展特定的品牌含义和品牌策略要优于发展设计表达。商业社会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之中,在创新的方法论中,核心的能力是被实践所检验过的。在为构思而设置的稳健流程并且创意激发和评估的整体原理。为丰富创意创建多方位多角度的机会和可能。在对原型制作和体验的方法和能力的不断提高。多角度的趋势评估和激活技能并快速研究和创意的有效性验证的机制以丰富体验。

履行品牌承诺已经成为企业内所有人的任务,同时完成这种任务的极好途径是创新以及新产品、新服务的开发与设计。简而言之,品牌离不开创新。如同品牌一样,组织中创新的作用和意义也在发生着变化。创新经常被描述为难于管理且风险大的流程,但是对于想要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组织来说,创新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市场中万物都处在始终不断变动中,无论是用户需求还是法规,无论是技术还是竞争对手的行为。

四、设计在品牌驱动创新中的作用

品牌驱动创新是一种以品牌价值为导向的创新战略。利用新技术或保持商业竞争力亦或激发市场细分潜力,把品牌作为一种输入,把实现品牌承诺作为目标的设计战略。创新中设计的角色在发生变化,由在后期使创新看起来更漂亮,到成为新增长方向的由价值的源头。设计的职能中包括将创新流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各样的学科汇合成协作的整体,将有远见的灵感和想法与有形的具体方案结合起来。创新的关注点正在从新技术的应用向价值交付转化。

总之,这些变化孕育着巨大的商机。正在发展创新的学科都关注在为价值的交互创造机遇上。这个价值依据于强烈的嵌入式愿景和方向感,设计起到了主导作用,并作为有价值创意的源头,衔接各个学科。显而易见的,品牌领域和创新领域需要相互依靠而繁荣兴旺;并以各种方式相互受益。同样也很清楚的是,设计在这个集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品牌如果想发挥最大的效果,需要创新来履行他们的承诺;创新如果想发挥最大的效果,需要品牌提供愿景、关注点和方向。如果将品牌和创新的这种交互比做跳舞,那么设计便是音乐,它使前二者结合,相互理解,共享目标。

参考文献:

[1]Aaker.DA,BuildingStrongBrands,FreePressBusiness,2002.

[2]NigelCross,DesignThinking,2011.

[3]Bruce,M.&Bessart,JDesigninBusinessFTPrenticeHal,2001.

[4]凯文・菜恩・凯勒,卢泰宏,吴水龙译.《战略品牌管理》(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9.

[5]刘国余.《设计管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第7篇:渔业品牌建设范文

出版企业品牌内涵解析

出版品牌是出版企业长期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宗旨方针、文化含量、标志特色的综合体现,具有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和延伸性。杰出的出版社是由杰出的书所造就的,这些书又是杰出的作者写的、杰出的编辑编的,而且设计是有特色的,生产是优质高效的,销售是积极努力而且得到广泛发行的。笔者认为,出版品牌主要由品牌编辑、品牌作者、品牌图书和品牌出版社构成。四者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有了品牌编辑和品牌作者,出版社才能推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品牌图书;有了品牌编辑、品牌作者和品牌图书,品牌出版社的建立也就水到渠成了;反过来,出版社的品牌效应又会吸引一批新的品牌编辑、品牌作者,从而产生新的品牌图书。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读者和社会正是通过品牌图书来了解、认识出版社的,许多消费者常常把名社品牌、名出版物品牌、名人品牌作为购买出版物的选择依据,品牌一旦在读者心目中扎根,就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每一个出版社都要有品牌意识,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和扩大自己的品牌。具体来讲,出版企业品牌的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经过多年改革,我国境内出版社基本都已完成或者正在进行着企业化改制,其目的在于使出版机构能够从市场的需求出发,主动适应市场经济,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如果出版企业能够持续地满足大众传媒或者社会公众对出版物的内心诉求,使其能都熟知该企业的出版目标,就能为其创立品牌提供一个必备的前提条件。相反,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与读者“相距甚远”,甚至不为公众所知的出版企业是难以建立起品牌效应的。可见,对出版企业来说,品牌的框架下不可避免地要包括“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成分。对于后者,指的是出版企业要在出版市场上具有很好的“名声”。而这种“名声”的出现并非由于出版企业出色的经营管理手段,而是要借助出色的出版物才能实现,只有在出版过程的每一环节够能够体现“精益求精”和“诚实守信”,才能使出版企业最终受到读者的喜爱,其品牌建设也就水到渠成。

2.合适的市场定位和较高的文化品位

大量的出版经验表明,只有那些长期按照市场规则和行业规则进行出版操作、遵纪守法的出版企业,才能不断向读者提供喜闻乐见的出版物,才能在社会公众中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才能受到读者的一致赞誉,也只有如此,才能创造出自己的品牌。而为了实现这一点,首先需要的便是对出版企业进行明确的、合适的市场定位。对出版企业来说,就是以市场、读者的需求为指引,以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为基础,确定出来的出版物的主攻方向、特色以及目标读者群的确定和市场的细分等,这些出版要素的界定与选择,最终决定了出版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品牌的认知度与依存度。相反,如果出版企业未能确定在市场中的位置(现在的或者将来的),将会失去发展的方向,最终陷入到盲目发展与低效率的重复之中。而为了进行明确的市场定位,就要对企业的人文环境、以往的出书方向,企业的知识结构与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权衡,以便以此为基础,构建和强化出版企业的选题驾驭能力、编辑活动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以及综合竞争能力等。而以此为基础,还应该进一步提升出版物的品位,使出版物的选题、内容能够体现时代的主旋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读者阅读之后,能够从中获得“正能量”。相反,如果出版物的文化品位处于降低水平,在短时间内可能会为其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从出版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转来看,这种舍本逐末、缘木求鱼的做法一定会受到读者的耻笑和后人的谴责,不但无法体现出版物的美誉度,其知名度也会在相反的方向不断放大。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过高的文化品位可能会因曲高和寡难以聚集更多的读者,这对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应该以市场为基础,合理选题,将那些有益于读者、适合企业发展的文化符号融入到出版物之中。

我国出版企业品牌建设的瓶颈与突围的方向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我国出版行业已经经过了全方位的改组和改制,各项资源在市场竞争关系中不断完成着重组和重置。到目前为止,我国出版行业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一些出版企业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品牌建设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实力,在做大、做强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将其触角伸向了国际市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与国外出版传媒集团相比,我国出版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品牌战略规划、品牌意识和品牌维护等方面还显得经验和能力不足。

1.品牌规划缺位

当前,由于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趋势的影响,现代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优势,已经将市场经济带入到了品牌制胜的时代中。实践不断证明,那些始终坚持品牌战略规划、始终服务于读者的出版企业长期占有市场主动权。在我国,一些出版企业的发展模式还停留在西方国家半个世纪前的企业经营理念之中――对扩大出版规模、实现规模经济过分热衷,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不是社会效益过分看重,甚至在资金的驱使下,一味地为提高产值动用大量资源,甚至在原有专业基础上,过多地将出版领域之外的产业纳入经营范围,这种过多、过杂的发展模式严重削弱了企业的品牌建设和品牌战略规划,使出版企业长期处于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和模糊的品牌定位之中,这对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事实上,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经济体系中,任何缺乏战略规划的品牌都无法获得长期发展的动力。不但如此,其品牌资产无法累计,品牌价值也无法得到全面提升,而这种在低水平上“重复劳动”的企业,也必将被“边缘化”。

2.品牌管理观念落后

国际上一些品牌良好的出版企业除了对企业的发展做出连续性的品牌战略规划外,还在品牌意识和品牌管理观念方面不断更新,通过发挥创新研发团队的作用,使之在特定的区域内或者全球范围内具有品牌领导力。而对我国部分出版企业来说,在技术创新、意识和观念等方面都显得薄弱,在参与市场竞争时便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与活力。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我国出版业的发展历程十分漫长,在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出版机构就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机制的转变,而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年代,全国出版社的出版领域有着严格的区分,市场竞争十分畸形,品牌建设无从谈起,即便一些出版社对此问题进行过认真的思考,但基本都是在自发、无序的状态下完成的,成果十分有限。而即便经过了几十年的产业改革和优化,并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其中,部分出版企业的市场知名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可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出版企业的品牌意识还处在缺位的状态,甚至将品牌建设与经济建设、制度建设、管理创新混为一谈,这对出版企业的市场化、国际化造成了严重阻碍。

3.品牌维护意识欠缺

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出版行业对知识产权最为敏感。但是,我国现阶段,一些出版企业在进行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只注重品牌的构建和实践,而在品牌维护意识方面还存在明显的欠缺。比如,一些良好的、市场上知名的图书品牌没能得到必要的维护,在注册商标以及及时跟进等方面都显得滞后,在进行系列化选题策划、形成集群化优势之前,就已经被竞争对手同质化了(此行为便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柠檬市场”或者“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竞争优势也无法构建起来。还有一些出版企业在全球品牌经营方面出现了短板,不但忽略了当地社会的文化传统和读者的阅读习惯,还疏于国内商标的注册和维护,这些都为出版企业的品牌建设和品牌创新造成了明显的阻碍。

我国出版企业品牌建设的创新策略

随着出版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竞争态势的不断转化,我国出版企业除了要内化其生产方式,在权衡投入―产出比例的同时,要同步进行外延式的发展,而品牌建设就是其中的典型行为。笔者认为,需要在品牌理念、品牌管理、品牌整合与协同等方面进行创新,以此实现出版企业品牌的构建和竞争力的提升。

1.创新品牌理念

在当今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的特征越来越明显,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也越来越理性和成熟。对出版企业的“用户”――读者来说,他们对出版企业的品牌也有了较高的要求。另外,在对品牌的体验方面,也可以借助即时通讯工具等实现。因此,出版企业要在品牌理念方面进行创新,要对传统出版物的载体――文字、色彩、图形等符号,进行全面的整合,使之能够释放出出版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并且,要在企业品牌中融合进价值追求和经营理念,并将其与读者的价值观保持一致。只有这样,出版企业才能够构建起自身独特的出版理念,为其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2.创新品牌管理

当前,广告宣传媒介不断增多,对产品和客观事物诠释的创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出版企业要想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只有不断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才能赢得他们的长期关注。为此,需要在创新品牌理念的基础上,创新品牌管理。为了实现这一点,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同时做出努力:(1)加强出版队伍建设,通过对市场需求的和企业自身资源与能力的权衡,制定营销和品牌维护制度;(2)以品牌管理制度的完善为基础,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出版经营活动,并从出版企业战略的高度实施“CI战略”,以便对企业的整体利益进行把握,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3)在读者原有品牌诉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企业的形象标识进行系统的策划与规范,并借助“新媒体”手段――微博、微信等,对外进行统一传播,以此塑造出出版企业的独特、积极、健康的形象;(4)出版企业要在品牌管理上解放思路,按照价值链管理的思维制订、实施企业的品牌管理计划,在全面整合内外部资源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对品牌加以推广和拓展;(5)借助当前广泛使用的信息技术(比如数据挖掘),将大数据管理策略应用到出版企业的品牌管理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更为准确地对读者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偏好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优化出版物的内容与结构,使之与市场和读者的诉求相适应。

3.创新品牌整合和品牌协同

从营销学的角度看,品牌整合要求将出版企业的一切营销和品牌建设活动综合在一起,通过各种手段的搭配和优化,实现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的协调。为了实现这一点,需要对出版企业不同部门间的功能进行协调和优化,在现有资源的约束下,使企业的品牌得到整体性的推广。比如,借助微信、微博、飞信等新媒体平台,第一时间将有关出版物的信息出去,使读者和企业之间能够完成互动,增强读者对企业品牌的认知度。此外,在出版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过程中,要不断识别和抓住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之间的协同机会,对两者的培育与建设过程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发挥品牌整合和品牌协同的作用。

4.借助多元化经营打造品牌效应

多元经营是出版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战略选择,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出版企业,往往都先经历先做强再做大的过程。国外出版企业基本遵循了这一规律。因为出版企业只有做强之后,才有雄厚的实力和坚实的基础进入其他领域把企业做大,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也才能得到必要的支持。到目前为止,我国出版企业的规模经营态势已经显现,我国出版业发展迅速。因此,在这种发展态势下,需要借助行政力量与市场的双重力量,在出版企业品牌化的同时,涉足多元化经营,这样会给出版企业经营带来更多的机遇。

5.借助“大数据”平台构建出版品牌优势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突破式发展,一个“出版大数据”时代正在加速到来。传统图书出版企业应使传统业务服务电子化,以满足数字化时代对出版物的需求。因此,我国出版企业应强烈感受到这一时代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将压力当成改变出版企业服务模式、推动出版业务转型的重要机会,重新确定发展战略,并在多个新兴出版服务领域进行积极探索,以数字化内容作为载体,通过资源的集成,实现服务模式和业务模式的转型。在图书、期刊、数据库和文献等方面,实现资源的集成与增值,以此满足国内各类用户对出版资源的多样化需求。

结束语

第8篇:渔业品牌建设范文

[关键词] 设计师品牌个性商业设计师消费者

一、国内外的设计师品牌

简单来说,设计师品牌就是由设计师创办或主导设计,以设计师的理念为核心,并持续保持统一风格的品牌。大多数情况下,设计师进行单个或系列的设计,而没有长期持续统一的风格,就只能称为设计师作品,而不能称为设计师品牌。

现有的设计师品牌,多以服装类为主,这是因为服装品牌多能延续统一的设计风格,形成品牌固定的风貌和特征。国外一些著名的服装品牌许多都是设计师品牌,像迪奥、夏奈尔、三宅一生、范思哲、皮尔・卡丹、CK、D&G等等。

产品类设计师品牌,例如:日本著名设计师深泽直人的“±0”,范围从雨伞到电器,以生产家用产品为主,品牌实现设计师上下公差为±0的设计理念。再如:芬兰阿尔泰克(Artek)公司的家具产品,因其一直保持建筑大师阿尔托(Alvar Aalto)的设计风格,也属于设计师品牌。

国内的服装设计师品牌有马可的“例外”、杨紫明的“卡宾”、姚峰的“洁”、谢峰的“吉芬”等等。另外,现在国内的创意市集中还有许多新兴的设计师品牌,例如:浅山旗品、山林、+Dteam、陈幸福、异禾团、IC客、绿校、伽蓝等,更是涉及产品、平面、玩具、杂货、民间工艺等多种门类。

国外许多成熟的设计师品牌在保有个性设计的同时,还有配套的商业运作机制,或由成熟大集团公司的经营。许多品牌设计师既是艺术家又是商人,他们活跃在市场第一线,了解市场需求和商业运作机制。

而国内的品牌设计师缺乏对企业商业运作和品牌营销方面的经验,同时资助机制和产业链条的不完善,也制约着国内设计师品牌的发展。

二、设计师品牌的发展既要个性又要商业

自有品牌设计师有些不同于公司设计师,公司设计师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做多种类型的设计,而品牌设计师大多只做自己感兴趣的少数几种设计类型。他们一方面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设计,一方面又希望设计产品在市场上有广泛的接受度。

要实现个人理想,就要面对严酷现实。我们所见到的许多设计师品牌往往坚持个性化的发展,但他们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品牌能够被相应的消费者长久喜欢吗?能够被消费者购买吗?能实现企业的盈利,维系企业的生存吗?等等问题非常现实的摆在眼前。

设计要满足的是社会人的需求,它不能独立于社会和市场而存在。品牌设计师也要认识到商业化运作的重要性,要理解市场、学会管理与资本运作,要有融合个性与商业的能力。

因此,设计师品牌的发展既要有对设计的独特坚持,又要有对商业的准确把握,需要个性与商业的完美结合。

三、设计师品牌秉承个性化的设计

设计师品牌往往坚持个性化的设计,这是由品牌的个性化设计师和品牌特定的个性化消费者所决定的。

1.个性化的设计师

设计师品牌的风格走向主要由设计师决定,设计师本身许多的个人因素,例如:经历、爱好、修养、知识结构、专业能力等等,影响着设计的风格和设计的品位。

设计师品牌偏个性风格的居多,这是因为第一,设计师将创新视为设计的灵魂,而创新则根生于个性。人越有个性,越少社会化,就越能用自己独到的眼光来解悟周围的世界;第二,由于他们从事的专业,是艺术与技术兼具的,让其同时拥有较高的艺术品位与娴熟的设计技能,也让他们有了更高的事业起点和定位;第三,设计师建立自己的品牌许多是想要追求自我理想和自我喜爱的设计风格,三宅一生曾说过:“做我喜欢的东西,让别人去接受”。事实证明,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设计方向,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因此,这些因素都决定了设计师本身具有较高的艺术和设计品位,其作品也不是一般普通大众都能够接受的,因此设计师品牌多定位在个性化的风格之上。

个性化成为设计师品牌的重要特征之一,但这个个性不是绝对的,也要了解个性建立背后的共性条件,诸如:消费者的共性需求、品牌的共性经营策略等等。

2.个性化的消费者

品牌要良好发展,就要与消费者建立沟通,如果缺少了与消费者的沟通,没有了他们的支持,品牌则注定走向衰亡。这也是许多设计师容易忽略的地方,他们有些只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设计,而很少考虑消费者的想法,这样的产品不能与消费者产生共鸣,自然成为卖不出去的“艺术品”。因此,要在坚持品牌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了解目标消费者的具体需求和心理特征,才能达到创意销售两不误。

认同和欣赏个性设计的人成为设计师品牌的消费者。喜爱设计师品牌的消费者,多是前卫的年轻人、有品位的知识分子、独立自信的白领、或者高鉴赏力的艺术工作者等等。他们独立、超前、有见解、有品位,敢于突破,多有个性化的需求。要做许多深入细致的工作,包括对他们性格、喜好、事业、家庭、价值观等等的调查分析,了解他们的共性和差异都在哪里,才能够真正了解他们。而后则可以通过选择利用,甚至引导消费者信息,获得灵感展开创意。

本人认为设计师品牌不能只是一味迎合消费者,因其不同于普通大众品牌,设计师本身的艺术设计能力高于普通大众,完全可以带动潮流、引导消费。一味地迎合消费者口味,只能降低艺术品位,使设计贬值。所以,即使是个性的消费者也需要设计师的认识与引导,这样才能提升到更高的艺术欣赏层次,领略到独具个性的艺术魅力。清醒而不盲从使设计师品牌独具魅力。

个性化的消费者,虽然目前在国内依然只是少数,但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对精神和个性的需求会越来越重视。相信在未来的社会,在更加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下,个性化需求会倍受青睐,最终必将上升为社会的重要需求之一。

四、设计师品牌需要商业化的经营

设计师品牌经营的重点在于个性化的设计,需要不断开发出新鲜的创意,这虽是设计师重视的,但想要将设计真正做强做大,仍然需要设计师相当用心,花费大力气,不断壮大设计的力量,才能将精彩不断呈现,才能创造出独具魅力的成功品牌。

设计师品牌的经营的难点往往在设计师不擅长的管理和营销上,如果能有有效管理和营销团队的协助,设计师品牌可以做的非常成功。建立品牌的设计师往往一人承担多项事务,被采购、制作、财务、营销、管理等各类事务纠缠,精力被牵制不能全身心投入设计之中,以至于设计质量下降,设计创新停滞不前,这也往往是导致品牌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这时,其实可以考虑将设计师不擅长的部分,交给别人去做,例如通过与合伙人、投资商、经销商等的合作。再如以和外包的形式,把流通环节交给物流公司、把财务管理交给财务公司、把营销交给营销策划公司、把售卖交给销售公司等等。设计师应想方设法与其他领域达成协同合作,这样各自发挥所长,企业才能更有效率地长久经营。

设计师品牌要根据其个性化的设计,选择相适应的营销模式。设计师品牌的发展可大可小,小的品牌经营,比如开设小的精品店、网店、专卖店,如能长久稳固的经营其中一种,也不失为一种成功。例如:一家精品店,如果用心经营、巧思创意、与消费者充分沟通、提供及时到位的产品与服务,同样可以获得生存空间,拥有一批忠实的顾客。如果经营得法,还能够逐步壮大,例如稳固一家店面后可连锁经营,也可壮大分销的力量,通过增加销售网点扩大销售面积等方式增加销售业绩。

想要将品牌做得更大更强,也可以在经营中结合多种营销模式。像结合实体店与网店的模式,可以形成营销模式的互动,通过网络订单,可以减少库存,增加资金流动量,将更有利于经营。另外,还有连锁经营、会员制营销、直复营销等模式可以结合,这些复合的营销模式则更为灵活,可以综合所长,减少缺陷,形成内在新的联系与良性循环,是卓有成效的经营创新之路。

五、结论

设计师品牌想要成功,需要设计师大力培养自己品牌独到的个性,拥有品牌自身独特的魅力。并且确定相应的消费者及市场,进行相应的品牌策略,要有完善的品牌经营策略,要对品牌进行长期不懈的维护和投入。只有将个性与商业融合,艺术与科学融合,才能最终实现品牌的成功。

参考文献:

[1]范小春:浅析设计师个性对艺术设计创新的影响[J].包装世界,2008(3)

第9篇:渔业品牌建设范文

关键词:天津市品牌专业建设;评价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2―0095―02

2010年天津市教委启动了天津市品牌专业建设项目(津教委〔2010〕52号),我校认真组织相关专业参与了项目申报工作,2011年10月,我校有11个专业被评为天津市品牌专业并成为天津市高等学校“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学科建设项目。

一、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市品牌专业基本情况介绍

我校目前的11个品牌专业分别为国际经济与贸易、热能与动力工程、金融学、旅游管理、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包装工程、工商管理、生物工程,理工科专业为6个,文史类专业为5个,基本达到了专业分布的平衡。其中热能与动力工程、金融学、财务管理、旅游管理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二、鲜明的办学特色使品牌专业区别于一般专业

每个专业在其自身的建设中都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但是特色明显与否存在很大差距。以我校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该专业涉及的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是市重点学科。天津市作为北方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特别是滨海新区的建设与发展,低温物流将成为一个重要行业。本专业以物流冷链为主要教学研究方向,已为全国和本市的冷链设备、装置制造及工艺贡献了为数不少的研究成果和技术。目前在冷库设计与制造、果蔬的预冷与保鲜、冰温储藏、食品速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金融学专业的特色是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方面主要采取的是运用校内校外两种教育资源共同育人,与社会一线企事业单位共同培养人才的方式。

三、品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以金融学专业来说,金融学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备较高的思想修养、文化素养、商学素养和专业素质,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金融学专业理论知识,具备从事金融业务活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金融实务操作能力,能够在银行、证券、期货、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企业从事实际工作,在非金融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从事金融、财务、经济管理、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四、品牌专业都具备较强的师资队伍,其中专业负责人对专业发展发挥着引领作用

在专业建设中,师资队伍是专业的建设者,是最重要的软件项目。专业负责人是专业建设中的引导者和重要协调者。品牌专业建设要重视负责人的遴选。专业负责人应该在教学与科研中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以我校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专业负责人申江教授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负责人;《制冷装置设计》市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制冷装置设计》课程市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天津市制冷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天津市重点学科负责人。丰富的阅历使他对本科教学、专业建设、学科发展动向有深刻的理解,对打造品牌专业十分重要。他领导的专业建设团队,通过几年不懈的努力,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效应,带动了学校热能类专业的发展。

五、品牌专业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好,就业率高

评价专业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能否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其突出优势在于,结合专业特点,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同时,重点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为此,我们为学生专门开设了国际贸易实务综合实验课。通过该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在询盘、报价、出货、单证、谈判、物流等各个环节的实际操作能力。经济学院优越的实验条件也为达到理想的综合实验课效果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六、品牌专业建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完善学生和社会结合度的重要一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深化,社会对人才标准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看中并追求“理论+实践+能力”的成熟型人才。从而使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特别是应用性极强的管理类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的直接就业变得越来越困难。以我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来说,在天津市红桥区委组织部、天津市红桥区人事局、天津天保冈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等地设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学生将在这些实习基地完成毕业综合实习环节。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与实验实习实训项目以及基地建设等捆绑到一起,使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落到实处。

七、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是品牌专业建设的保障

天津市品牌专业的建设内容和评价体系在“十二五”期间以一年度为阶段有明确的任务安排,评价指标主要涉及右边列表中的几个方面。

天津市教委分别于2012年7月与2013年7月对我校品牌专业进行了中期检查工作,到目前为止,我校品牌专业建设进展顺利,成果颇丰。相信我校的品牌专业在五年的建设期中会严格对照评价体系,不断完善自身的建设内容,提高专业内涵,认真完成年度计划,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积极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玉香.品牌专业建设探索[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11).

[2]徐精明,刘朝臣.高校特色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22).

[3]刘彬让.试论高等学校的特色专业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