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核心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社会思潮;社会意识
中图分类号:C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0)05-0041-03
中国的社会思潮在改革开放以后出现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生态主义、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潮,这些社会思潮对不同群体产生不同的影响。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必须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的社会思潮引导功能。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明确为“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一、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意识形态功能过程中与社会思潮的对应向度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社会思潮意识形态功能研究的方向。学术界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组成和实际作用进行研究。从价值角度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实际作用可分为内部功能和外部功能,从实际作用可分为导向功能、保证功能、育人功能、开发功能。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功能出发,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功能和非意识形态功能,意识形态引导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性概念是“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意识形态概念从历史演进的角度考察,有一个从纯粹的学科概念到被错误地赋予贬义的政治概念,又从政治概念转变为一个中性、肯定的概念的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意识形态的研究与理解,是基于人类历史发展的线索,以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思维方式把意识形态理解为历史性的存在,在历史过程中理解和把握意识形态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他们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它是“在阶级社会中,适合一定的经济基础以及竖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而形成起来的,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情感、表象和观念的总和”。以此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共性主要这样的体现。
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都具有固定、特指的阶级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明显阶级性、政治方向性和思想超越性,并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教育活动。它的本质之一就是阶级性,是为一定的统治阶级服务的。同样,意识形态的阶级性是指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总是代表一定阶级的根本利益,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都必须有自己的思想观念体系。阶级性作为意识形态最本质的特征,从实际作用看,为社会政治服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引导人们达成政治共识来为巩固社会政治制度、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服务。而作为“观念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其首要的功能就是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合法性作辩护。意识形态对于其社会成员所具有的凝聚作用、社会控制功能也都是服务于社会政治需要的。从社会政治价值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在其诸多社会功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传播政治意识、引导政治行为、造就政治人才、和谐政治关系等作用,起着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促进社会政治发展的作用。意识形态的政治价值也是其诸种价值中的首要价值。从上述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在本质、功能和价值上的一致性,对比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可以得出结论,即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意识形态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功能。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总是该社会经济关系和生产方式在观念上的表现,在阶级社会中,存在三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体现没落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体现统治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和体现先进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通常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因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上述三种意识形态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冲突与融合。当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时,统治阶级往往采用各种手段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民众进行意识形态教化传播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思想,从而使其得到广泛认同。思想政治教育一定意义上就是一种灌输主流意识形态、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实践活动,达到的效果是将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全社会的共同意志,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合法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引导功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引导社会思潮的根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社会思潮在社会意识形态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思潮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社会思潮的特点是:它是一种思想趋势或倾向,并反映了某种利益或要求;它属于群体意识的范畴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它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产生的,会随着环境的改变发生变化。所以,社会思潮属于社会意识领域,作为一种社会群体意识形式,它植根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是所属时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从思想层面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了对应阶级、阶层或群体的利益要求和价值取向等,对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产生影响。社会思潮是与社会结构变迁、社会阶段发展和社会生活演变相伴随的思想观念社会现象。当社会处于转型和变革时期,社会思潮的出现更是此起彼伏,从它们的演变过程以及影响中可以看到一定社会历史的现状和走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处于领导地位,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社会思潮,必须在了解社会概念和前提的基础上,分析出它在社会意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判断出社会思潮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
社会意识可以按照理论化和系统化程度划分为三个层次,与之相对应的分别是社会心理、社会思潮、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心理是一种相对较低层次的社会意识,它直接反映人们对于日常社会生活的态度和要求,具有不系统、易变化、自发性、直观性等特点。社会意识形态则属于高层次的社会意识,具有理论性、系统性、稳定性等特点,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比较理论化、
系统化,影响也更为深远。社会思潮相对于社会心理而言,理论化、系统化程度要更高一些,但与社会意识形态相比还处于理论的较低阶段。社会心理、社会思潮、社会意识形态作为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既各自与社会存在互动,同时相互之间又有互动,内部之间互动的联系纽带就是社会思潮。因为,社会思潮从社会心理产生,当一些共同的社会心理以一种较为系统的形式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思想倾向并开始流行起来的时候,就逐渐形成了社会思潮。社会思潮对社会意识形态有较大的影响,它变化的方向、规模、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社会意识形态发展变化的趋势。“社会思潮是由社会心理发展而来,它的进一步发展会形成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思潮不会停滞不前,它要么得不到更多的响应而回归为社会心理,要么得到更多的支持而上升为社会意识形态。因此,我们说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层次,在社会意识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中介地位。”牡会思潮逐步实现自身理论体系的完善,由此成为社会意识形态。并非所有社会思潮都能成为社会意识形态,只有那些被统治阶级所接受并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哲学、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中去的理论体系或思想观念才能成为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思潮对于社会意识形态具有方向上和程度上的不同作用,社会思潮在发展过程中,其指向都是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但并非所有的社会思潮都能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社会思潮会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的客观影响表现为,对主流意识形态形成某种冲击和威胁,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提供思想素材,使主流意识形态得以补充和完善。由于社会思潮在社会意识结构中的这种特殊地位和作用,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都对社会思潮保持高度警惕。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对各种社会思潮及其表现形式进行全面深刻的研究和正确的引导。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过程,就是主流意识形态与各种社会思潮进行交锋的过程。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思潮也有影响,当社会思潮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性质上不同的时候,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可以通过对社会思潮进行批判和限制,决定社会思潮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方向。这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主旨所在。
三、思想政治教育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途径
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引导原则上应坚持一元指导与多层次性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集中体现党的主张,必须将传播和灌输主流意识形态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中国存在多种意识形态,但统治阶级的指导思想只能是一元的,即使是资本主义多党制国家,它的思想政治教育所灌输和传播的意识形态也是一元的,而不可能同时传播多种不同的甚至相互冲突的主流意识形态。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以此来规范思想和凝聚共识。也应注意意识形态功能的多层次性,需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的需要和利益并兼顾社会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这种差异性和不平衡并要服从和服务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并且在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下,满足不同层次社会成员的接受需要。以和而不同的态度对待各种社会思潮,善于容纳不同的思想,倡导学术自由,鼓励人们大胆地进行思想探索和自由讨论,以此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保持社会思想的活力。
【关键词】文化多元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及应对
一、文化多元化的内涵和实质
(一)文化多元化的内涵
多元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文化多元化是指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具体表现为构成人类群体和各社会的独特性及其全部独特性所构成的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对此学术界有不同的解释。它不仅仅是指在全球范围内不同民族文化的共存共荣,而且它也意味着在某一单一民族国家中的传统文化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宽容以及必要时的吸收。尤为重要的是,文化多元化是一种新思维,它要求人们从传统的一元式思想方法转变到多元式思想方法,从绝对论转变到相对论。因此,一些学者认为,文化多元化指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共存的一种状态,即在同一时间,国家或民族、同一个社会中存在多种文化,它们之间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处于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状态。并指出,文化多元化按照不同的划分方法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一些学者认为,文化多元化是指各民族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生活方式,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类型。有形的包括饮食、建筑与民族文化相联系的历史文献。无形的包括传统习惯、生活方式、信仰意识和思维、行为模式、价值观念等。
(二)新时期文化多元化的实质
文化是个整体性概念,它由表层结构与文化核心(即深层结构)构成,二者在文化整体结构中的作用与地位是不同的。构成文化核心结构的是在全球性范围内将不同国家、民族、社会文化区别开来的文化的根本特质,即涌动在每个国家、民族的心中、体现着不同国家、民族特性的东西。它既是一种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同时包括价值倾向、民族信仰等。文化核心隐藏在表层文化的背后,体现着国家、民族特性,具有一定超意识形态的特质和稳定性。
我们可以看出,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每个国家、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而每个国家、民族文化的核心是蕴涵在文化深层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正是国家、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养成了不同国家、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风俗习惯、行为模式以及生活方式等,从而使各国家、民族文化保持稳定性、独特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化多元化的实质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多元化。
二、文化多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
文化的多元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文化的多元化导致了价值观形成的多元化,部分大学生出现了意识形态逐渐淡化、信仰的迷茫疑惑、道德失范等等状态,因此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一)文化多元化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
理念是人们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以及所持的思想观念,而教育理念指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只要有教育行为发生,便有一定教育理念在起作用。而教育理念一旦形成,便会成为相对稳定的精神力量。新时期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师主导以及强调师生统一性的教育理念。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随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个性的不断发展,高校原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人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存在的物质基础和根据,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归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然而,多年来,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社会本位的教育理念,突出其社会意义和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代表和灌输社会整体意志和需要,学生处在被塑造、被灌输的客体地位,难以获得主动、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种失去了主体支撑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适应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日益彰显的主体性发展要求,难以获得长远、坚实的发展,随着文化多元化和价值观多样化的不断发展,以社会为本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面临着严峻挑战,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高。
(二)文化多元化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文化环境是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校园文化毋庸置疑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相对稳定和独特的文化环境系统,即高校文化环境。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是指高校校园中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场所。如学校、班级、校园组织、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等。校园环境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环境的要素包括校园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制度环境、人际环境和虚拟环境等五个部分。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由于不同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的冲击和影响,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环境。文化多元化背景下,不同民族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融入校园,相互之间发生着的碰撞、交流和交汇,这影响着高校的育人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一个极为广泛、复杂的系统,它是由不同层次的环境因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体。为此高校校园环境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而高校是意识形态斗争最为激烈的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进而关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兴衰,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探索、研究,从而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措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真正效果。
(三)文化多元化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我国明确指出,新时期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大学生时期是个体逐步从依赖走向独立的重要期,也是个人价值观形成、发展,个人走向社会的关键期。我们必须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重新纳入高等教育计划、加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一致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多元化背景下,价值观趋于多样化,这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必然受到巨大影响。文化多元化使得价值观的多样化,给予高校大学生较多的自由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价值取向和选择的机会。文化多元化给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大学生可以吸收各种文化之精华来丰富和完善自我;同时,西方文化中关于个人主义、抽象的民主、自由思想、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等不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思想观念的养成。
三、文化多元化背景下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探讨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体现,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奋斗的思想基础,是大学生的主心骨,同样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使发展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前进方向,并提供了发展动力。高校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地融人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当中,关键的是在启发和促进青年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展以图文并茂和实物场景配套的见识实训教育,使青年大学生达到一见便知,一看便明,一接触便清楚的教育效果。
(二)不断巩固在大学生思想阵地的指导地位
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是我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提供了科学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巩固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高校大学生思想。只有坚持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支流与主流,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并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透过现象看本质。坚持用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高校大学生,充分发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的作用,使真正成为高校大学生行动的指南。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理论就是。之所以要坚持为指导,一方面是因为理论可以为多元文化背景下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南;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理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和主导思想。只有以为指导,才能保证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发展方向。
(三)依托网络资源占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
随着科技发展、社会的进步,网络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立足实际、实事求是、充分发挥和利用信息网络优势,开辟、拓宽、净化和占领网络阵地,以取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面对新形势,与时俱进,建设一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革命红色网站,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切实维护网络安全。要网络媒介的研究,充分利用网络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从理论上、实践上解决大学生思想观念、思维意识、生活、学习的矛盾和问题,积极利用网络手段开展相关理论工作,占领网上阵地。
参考文献
[1] 李涛.“80后”思想政治教育反思[D].暨南大学,2010.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
中图分类号:G647?摇?摇?摇?摇?摇文献标志码:A?摇?摇?摇?摇?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206-02
精细化概念的提出最早源于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他以自己的工作经历总结了一套适合工人的工作方法与原理,进而提出精细化概念。二战以后,这一管理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与发展。台湾学者最早将其引入教育学理论,提出了精细化教育的理念,将追求精细化的过程以及效果确定为当代教育管理的目标之一。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的内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做精、做细、做实”的原则,真正瞄准大学生各方面的需求,以精心的态度、精确的把握、精致的过程,对大学生进行细心的教育、细心的辅导、细心的服务,真正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具体、做扎实、做出成效。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包含以下几个内涵。
1.精细化是一种工作理念。精细化倡导“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关注人的思想、人的心灵,需要体现“人本”和“人文”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就是要充分发挥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不因循守旧,充分尊重被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教育,充分尊重被教育者的精神生活。可以说结合了科学管理和人本管理的优势,形成一种以文化为特征的管理理念,其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内在价值。
2.精细化是一种工作方法。精细化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微观操作等具体的执行层面。它将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坚持从细节入手,不仅强调育人的效果,也注重育人的过程,强调教育的针对性、艺术性和有效性,强调对育人过程的精雕细刻和周到细致。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注重各种教育资源的协同配合,注重各种教育手段和途径的综合运用,通过对各种工作任务和过程的规范化和细化,通过有效的手段,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
3.精细化是一种工作态度。精细化倡导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的工作境界和价值追求。它要求教育者坚持创新思维,不断完善工作过程和内容,努力改进工作方法,与时俱进地综合运用各种先进的现代化教育手段,不断提高工作层次、工作方法和能力素质,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精细化就如同安装在身上的一台“发动机”,激励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
4.精细化是一种工作评价。精细化管理要求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要有相应的制度来制约和考核。制度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精细化管理的结果,是实施精细化管理最核心,也是最大的难点所在。当然,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思想的工作,它不同于通常的精细化管理。那种希望用不断细化的规章制度来控制学生工作、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把学生当成流水线上的一个个零件和等待组装的产品,甚至认为精细化管理就是量化管理的做法显然是片面的。但它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期望和要求,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认真、细致程度进行评价的一种表现。
二、精细化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1.精细化是当代大学生群体自身特点所决定的。面对当今中国社会的激烈转型与大学生自身情况的显著变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然要面对多种冲突与挑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以及需求呈现个性化、多元化、复杂化等特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确定的培养可靠接班人的目标必须要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教育过程才能达到。精细化所倡导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与管理氛围,以及与此相关的管理绩效评价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2.精细化是当前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以粗放型、经验型为主,还缺乏让大学生愉快接受的管理方式;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偏重于简单的形式和理论的灌输,缺乏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务虚、整体的动员教育多,务实、“打动人心”的内容少,偏离了学生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这些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然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展开精细化的工作。
三、精细化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努力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声的巨大力量,能以深刻微妙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并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精神是引导、鼓舞、激励学生人生理想的一面旗帜,极大塑造着学生的人生态度和精神气质,是影响大学生行为方式的内在动力之一。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大学精神的培育和建设,做好大学精神在校园文化中的顶层设计,寓无形的大学精神于有形之中,渗透到每个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和评价体系,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
2.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作用,利用专业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和影响,使专业教育中也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目前各高校实行的“两课”情况上看,通过课堂这个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灌输,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在专业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就可以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更能为学生所接受,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有效。
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要顺应信息化趋势,充分发挥QQ、微博、飞信、短信等新媒体和新手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高校要不断完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生工作短信平台系统、校园网络化办公系统,提高工作信息化、专业化、科学化的管理水平,有效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校园稳定大局。
4.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能力和业务有相当高的要求。当前,首要任务还是通过高质量的培训,提高各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现在各个相关部门和机构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的各类培训,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政策宣讲、理论解读和经验交流等形式,培训效果不够明显。从精细化的视角出发,培训一定要针对不同工作层次、不同工作职责、不同工作方向来开展分门别类的培训工作,重视和增加技能性的培训项目,从而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要在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潜能和能力方面,应多安排些互动性、体验性强、技能性强的培训活动,多安排些操作性强的实践培训活动,从而提高培训的效果。
5.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结构。(1)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配备比例要适当。目前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现状是大到学生的理想信念,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纪律,事无巨细,无所不管,致使其陷入大量繁琐的日常行政管理事务之中,而这类事务往往又是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载体,因此,如果没有适当的人数比例,很难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精细化。(2)教育者的专业结构应该多元。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遵循人的思想活动规律,综合运用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审美教育、艺术熏陶等方式或方法来疏通人的思想,净化、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觉悟。
6.重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精细化工作必然要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精细进行“制度化”、“指标化”,并以适当的方式对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考核和评价。因此,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细化就必须重构合理的评价体系或考核体系。这一体系的构建应当注意以下两点。(1)应注重过程评价。要根据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工作评价体系,着重从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手段、方法、投入、成效等来进行动态考核和过程评价,从而得出完整准确的评价结论。(2)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工作的考核过程中,必须力戒繁琐哲学,防止盲目追求“细致入微”和“巨细无遗”,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参考文献:
[1]林林,铁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致化发展的思考与探索[J].北京教育,2010,(4).
[2]王筱棠.基于精致化管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兰州学刊,2010,(7).
[3]王铁军.精致化:学校管理的新理念、新策略[J].江苏教育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关系;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52-0229-01
1 心理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并行不悖的两种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政治观念即政治观点、信念、世界观和道德观的社会活动。思想观念是人对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及其内部联系的认识,是人脑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后而形成的理性认识。正如马克思所说:“观念的东西不外乎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由此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在教育内容上不是彼此排斥和对立的,而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的。
2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的关系
2.1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区别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塑造个人完善的道德品行,心理素质教育旨在塑造个人的完善人格。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培养人的基本道德观与良好品行,对社会及其文化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增强社会正义感和抵抗不良诱因的能力。而心理素质教育强调引导、培养健康人格,提高人的心理素质。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人生观的问题,而心理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个人的成长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力求使受教育者分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心理教育不是是非的较量,而是得失的探讨,其所关心的是从个人的挫折、困难经历中感悟出生活的哲理。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在于提高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而心理教育教育旨在提高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涉及个人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培养,也涉及个人的历史观和民族观的培养,有鲜明的价值导向。
2.2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联系
第一,心理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工作者要提高其工作实效,必须重视受教育者的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目标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个体的思想品质,通过受教育者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心理过程,内化为受教育者的道德行为。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入,可以提高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效果。学习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是近年人们在心理咨询中涉及的几个主要的问题,不难发现产生心理障碍的深层原因往往涉及品德修养、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的问题。消除人们心理疏导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和引导。
3 实现心理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3.1 认清心理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的关系存在的偏差
认为“心理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不大”。其理由是:①心理素质教育的对象是极个别“脑子有毛病”的或“心理有问题的人”,心理素质教育是医生的事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关。②没有心理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照样有效。第一点理由是对心理素质教育的认识欠全面。从整体上看,教育系统犹如一座金字塔,其最底层是普遍开展的面向全体人群的心理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是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内的所有教育者的职责。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019-02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推进高职德育创新,是当前高职德育必须重点研究和解决的课题。笔者就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内涵与特点以及二者相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进行分析,并结合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在高职德育方面的做法与经验,对如何促进高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进行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同其他普通高校一样,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思想政治方面的影响,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及其开展的一系列与思想政治素质养成有关的教育实践活动。它以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为根本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为实施主体。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是:第一,政治性,即意识形态属性。它直接反映社会主义制度对教育的要求,直接体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第二,时代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随着党的理论创新和时展,与时俱进。第三,导向性。它对其他教育活动具有价值引导和评判作用,为综合素质教育提供方向保障。第四,文化性。在教育过程中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引入文化元素,对大学生实施人文素养教育,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特性。第五,普遍性。即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是针对所有高校,对各类高校各专业学生是统一适用的。
(二)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是指遵循职业发展规律和职业素质养成规律,通过教育、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在未来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方式的教育实践活动。职业素养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帮助高职大学生适应并胜任未来的岗位工作,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特点是:第一,个体性。职业素养是职业岗位要求在从业人员身上的内化和行动体现,职业素养教育直接是为高职学生个人职业素质和职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第二,实践性。职业素养教育是一种实践教育和过程教育,它让学生在职业体验和实践过程中感受职业发展和事业发展的要求。第三,差异性。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岗位职责、工作要求和职业规范,因而,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必然表现出鲜明的行业差异性和职业差异性。
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融合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结合起来,对于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创新高职德育,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素质,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企业岗位业务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说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即人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既要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国家、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合格的“职业人”。
形成教育合力,提高高职德育实效 开展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相关课程培训、主题教育活动项目和实践锻炼等。在上述途径中,实现职业素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融合,将有利于促进高职德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促进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各种教学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
把握职教目标,凸显高职德育特色 高职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这都是其区别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的鲜明特色。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只有把个人品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起来,才能更多地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走上高职德育的创新之路。
(二)融合的可能性
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内涵不同、自成体系、各具特点,分属于不同的教育学科和教育领域,彼此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但是,它们也具有很多的共性特征。这些共性特征,就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提供了广阔的可能空间。
教育主体的一体性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都是高职德育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德育队伍,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辅导员,既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体,也是职业素养教育的实施主体。
教育对象的同一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对象都是在校高职大学生。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必须根据当代高职大学生的认知特点、行为特点,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设计合理的教育模式。
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尽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具体目标不尽相同,但二者都是服务于高职学生的成才需求,在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培养成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这一点上,二者是完全一致的。
教育内容的共通性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在内容上是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等内容;职业素养教育主要包含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情感教育、职业习惯教育和职业能力教育等内容,其中,职业道德教育居于核心地位。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在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这个核心内容上是相通和相互渗透的。
教育途径的共享性 由于教育目标一致,教育内容共通,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的途径完全可以实现共享。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也创造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平台,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职业素养教育完全可以借鉴和利用这些工作机制和工作平台,在其各个环节上嵌入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实现职业素养教育的目标。职业素养教育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寻找新的突破口,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教育功能的互补性 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功能互补,不可偏废。离开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就难免迷失方向,甚至走向功利化;离开职业素养教育,思想政治素养的政治性、导向性也难以发挥其作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强化职业素养教育的政治和价值导向性;通过职业素养教育,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找到新的途径和载体,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融合的基本途径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确立职业素养教育目标理念
高职德育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必须渗透在职业素养教育之中,成为职业素养教育的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确立既体现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一般要求,又符合特定行业、职业特点的职业素养教育目标理念,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有机融合的基本前提。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是一所面向首都服务业、以商务贸易类专业为主体的高等职业院校,有金融与证券、会计税务、连锁经营与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与信息技术、艺术设计、旅游管理、语言文化等七大专业群。商务贸易类职业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为人们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有较高的要求。根据商务贸易类职业的特点,我院把“爱心、诚信、责任、严谨、创新”确立为商贸职业素养的核心目标理念,并用“财贸素养”概念来总括这一目标理念。“爱心、责任、诚信、严谨、创新”五个要素组成的财贸素养核心目标体系,是根据时展对财贸职业素养的要求提出的,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又具有鲜明的职业针对性。
(二)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互相贯通,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
人的内在素养,都是一个由知、情、意、行诸要素构成的系统。通过正式的、课程化的方式,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理性认知,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必要方式。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在坚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基础上,创新探索了财贸素养教育课程化模式。财贸素养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正式教学计划,连续开设五个学期,每个学期开设24课时,按照“爱心、责任、诚信、严谨、创新”五个主题设计每学期的教学内容。每个学期的课程实施分为三个阶段,即理性认识、自我行动和总结交流。在理性认识阶段,我们根据不同教育主题,主要依托学院财贸素养教育基地,通过中国古代商业、中国十大商帮、京商、中华老字号等商业历史文化专题教学,使学生理解财贸职业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理解财贸素养的重要性。自我行动阶段,即财贸素养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我们主要依托宿舍建设、班级建设、社团活动和重大节庆四个平台,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结合在一起进行,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职业品格的养成。财贸素养教育课程由学生辅导员具体实施。
我们也十分注重发挥职业素养教育隐性课程的作用。我院开设了财贸大讲堂,定期邀请知名企业家和职场成功人士开设专题讲座,使学生不断加深对职业的理解。在专业知识和技能课、实训课的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渗透职业精神、职业伦理的教育内容,使学生确立“做人先于做事、正确的价值观重于娴熟的职业技能”的职业素养意识。
(三)以行业文化、企业文化为纽带,创造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相融合的校园文化环境
先进的行业文化、企业文化,既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好素材,也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好载体。行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充分发挥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育人功能,是促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融合的特色之路。我们除了通过课堂学习向学生传授中华商业历史文化,进行财贸素养教育之外,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着重表现“财”“贸”行业历史文化,突出“财”“贸”行业特色。以古代布币和刀币为主题造型的学院大门,以“钱币发展史”为主题的青铜铸雕,以“丝绸之路”、“茶马古道”、“郑和下西洋”、“京杭大运河”为主题的“商苑”石雕园,以“北京地图”、“中国地图”、“世界地图”为主题的“算盘”金属雕塑,共同构建了有“财贸元素”的特色校园文化体系,展示了我院的财贸办学特色,加深了全院师生对财贸文化的理解,激发了其对财贸职业的热爱。
(四)实施职业素养证书制度,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融合的评价机制
我们制定了财贸素养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并实施了财贸素养证书制度,作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进行综合评价的主要方式。根据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以及财贸素养课程的学习情况、学习成果的综合评价,达到标准的学生在毕业时获得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也可获得财贸素养证书。现在,我们的财贸素养证书制度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王府井集团、菜市口百货等首都知名企业都会优先录用获得财贸素养证书的学生。
(五)以胜任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为标准,建设专家化的德育教师队伍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建设专家化的高职德育教师队伍是关键。无论具体工作岗位如何,高职德育工作者都必须具备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必备的理论功底和教育能力,必须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和职业素养教育方面的专家,缺少其中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合格的高职德育工作者。我院要求所有的德育教师(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和辅导员),既要熟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善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成长,又必须熟悉相关专业和职业岗位的工作业务和素养要求,以指导学生为适应未来岗位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李世闻.关注与创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关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3).
[2]马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品牌创建、基地拓展与实效检验[J].江苏教育,2011(18).
[3]马金岭.创新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6).
[4]孙建明,刘先莉.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9(5).
[5]叶菊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实施的途径与方法[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关键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独立学院以新机制、新模式激活办学资源。近年来,其红红火火的发展势头成为高教战线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何使其长久不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课题。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如何让每一位学生留得住、学得进,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概念及作用
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以当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为背景,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特征,利用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和作用机制,通过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系统的理论灌输等形式来研究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形成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并在这一规律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导向,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
我们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高校运作系统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保证高校运作正常的必要条件,也是引导学生成才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实现社会主义高校办学性质和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条件,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需要,还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保证。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只能改进和加强,不能削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公办院校也存在着差别,只有针对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才能提出合理的建设机制。
1. 队伍建设问题是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
队伍建设问题是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保证独立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高校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队伍建设问题在独立学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独立学院在人事管理上普遍采用的是聘用制,实行人事,教师、管理人员的稳定性相对较差,这就凸显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期性、连续性与人员流动性之间的矛盾。
第二,独立学院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独立学院由于办学体制所限,加之办学历史较短,普遍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不够。
2. 学生素质问题是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核心问题
独立学院大多都是三本院校,其录取的分数比较低,相对其他公办院校来说,学生的整体素质要低于公办院校,这种客观因素无疑加大了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因此,在独立学院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第一,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由于独立学院收费的影响,学生中部分人认为花钱就可以什么都能买到,我花钱你服务,没有认识到自己也是受教育的对象,因而读书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学习缺乏明确的目的性。
第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缺乏动力。独立学院的学生,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缺乏学习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
三、加强和改进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针对目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应加强和改进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机制,促成独立学院“以学生为本”的工作作风局面的形成。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 重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稳定师资队伍
独立学院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其经费来源主要是收取的学费,资金来源有限,因此在办学体制上独立学院比公办高校更加注重办学的效益。再加上独立学院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办学体制特殊,导致教师成分的多元化,总体上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稳定性差。又由于条件的限制,独立学院引进师资时主要是从经济因素考虑,大量聘用兼职教师或离退休教师,出现年龄、职称分布两极分化的现象。针对这一现实状况,独立学院要尽快建立自己的教师队伍,尽量减少对兼职教师的依赖。
2. 制定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细则
独立学院由于其生源、师资、机制、管理等方面有着与一般公办高校不同的特殊性,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第一,针对性原则。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对象由于具有许多特殊的特征,因此,应侧重于以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为主渠道,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职业道德为核心内容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的教育,通过运用包括理论教学、业务培训、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党团工作、日常管理等途径,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功效。
第二,层次性原则。要根据独立学院学生不同的思想情况和觉悟水平,将针对性与广泛性、先进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起来,注意教育对象的层次性、教育实施的层次性和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同时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正确选择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必须坚决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均主义或放弃导向、放任自流的倾向。
第三,长期性原则。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期望学生经过一、两次教育就会发生质的飞跃。所以,独立学院的教育者要克服浮躁情绪,要通过不断地、反复地组织不同内容和形式的耐心细致的教育活动,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灌输、诱导、说服,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3. 优化措施,创新制度,进一步加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牵涉到学校、家庭、社会的方方面面,应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优势互补、各行其职、各尽其能,建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形成综合育人运行机制。
第一,提倡“爱心”教育。高校的灵魂是教师,教师的心态直接支配其教育行为,教育行为的优劣又同学校的兴衰直接相关。独立学院部分学生各方面素质普遍较低,有些学生在原学校受老师冷遇、同学轻视、缺乏关爱。因此,调整教师心态,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弱化教师的“打工心理”,是独立学院教师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和关键的环节。
第二,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构筑全员共建的校园文化体系。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独立学院必须十分关注学校的凝聚力与团体精神,充分发挥师生员工敬业精神;要以学风建设为核心,加强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培育 “校魂”为目标,提升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内涵。
第三,加强对独立学院学生学习指导,发掘其自我潜能。独立学院不少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缺乏自信。学校和教师在培养学生成才的理念实践上都必须有大的提升和跨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要培养学生最擅长的技艺和张扬个性的才智及能力,使学生在现实生存发展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使学生始终能站在自己人生的制高点来审视自己。
第四,加强职业引导,明确职业定位。独立学院要始终给学生强烈而全面的职业人目标定向,即高超的技术能力、尽职敬业的精神、组织和个人生涯发展的理念,从把紧入学门坎、感受示范精神、重视职业人生的导向作用等各个环节上加强职业人目标定向培养和培育工作,培养学生的职业自主性和进取心。
最后,由于每所独立学院在办学标式、运行机制上都有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发展规模也有所差距,独立学院本身的办学模式和办学思路是多样化的。因此,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也应与之相适应,根据自身所处的情况来寻求最适合的模式和思路。但都必须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意义和归宿价值为目标,把独立学院大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又具有专业技能的德才兼备的现代社会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程伟.时期的理论教育及其当代价值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3]高桂英.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思考[J].学生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年,第3期
一、尼采思想的核心内容
面对十九世纪末腐朽堕落的传统基督教道德观念,尼采对西方传统文化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并在其基础上提出了要“重估一切价值”,“权力意志”和“超人”学说。
(一)重估一切价值
尼采把“重估一切价值”作为其哲学活动的出发点,批判传统的理性主义以及与之相关的道德、宗教和科学。他从“生命”出发,重估我们生命存在的条件,认为只有人的生命本身才是评估一切的价值标准。为此,他提出了自己的道德标准:“什么是善?凡是增强我们人类力量感的东西,力量意志、力量本身,都是善;什么是恶?凡是来自柔弱的东西都是恶。”
尼采否定传统的一切东西,重估一切价值,首先否定的就是基督教的道德价值观念。在尼采看来,这些基督教的道德观念――主张谦卑、驯服、怜悯慈悲、忍耐和懦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会使人格被机械化,限制了人格的发展,扼杀了人的生命本能的创造性。而“重估一切价值”就是要把被颠倒的价值观念重新翻转过来,以人自己的生命为尺度重新评估一切事物的价值。对“科学的批判”是尼采“重估一切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尼采认为科学理性不能揭示世界的本质,科学只是就事论事,不可能接触世界的整体。他用非理性主义来批判科学理性,弘扬生命的意义,要恢复健全的自我,发挥其生命潜能,在创造中彰显人类的价值。
(二)权力意志
权力意志论是尼采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尼采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是理解尼采“重估一切价值”和“超人学说”的基础。权力意志可以理解为“求强大力量的意志”。作为尼采思想的重要哲学范畴,它表示的是一种强大的力量。生命必须是不断自我超越的东西,它不能满足于自身,要不断从高于自身的东西那里去寻找自身的意义和目的。
强力意志是衡量一切道德观念和真理的标准,在尼采看来,传统的真善美不过是强力意志的手段和工具,凡是对人有用的,能增强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东西都可以称为真善美。
(三)超人学说
“超人”概念是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的。所谓超人就是指能够拥有较高权力意志的人,是最具有旺盛创造力的人,是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不断地超越自己的人。超人的本质特征就在于超越,尼采认为人是“尚未定型的动物”,即人究竟可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一定永远没有确定性,因此,人总要为自己的生命寻求一种高于生命本身的意义。但是,上帝已死,不可能依靠上帝来赋予人以人生的意义,只能依靠自己,自己赋予自己的生命以意义。
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一些成绩,努力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新途径和新方法,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道德观念的变化,当前思想政治工作还面临许多问题。
(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新时期发展要求的冲突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改造物质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人们自身的主观世界。在改革的浪潮下,多元化的经济有人随之产生了多元化的思想道德观念,给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1.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性的研究过于公式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诸要素、诸成分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但是,目前我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认识还仅限于描叙性的,而这种现象则有可能造成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认识不太规范,不仅缺乏实证材料和实践检验的基础,而且缺乏深入全面的思辨水准。一些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逐步脱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没有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总结出普遍适应的规律,而仅仅是运用逻辑思维将哲学以及教育学方面的知识进行推演出来的。
2.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没有与时俱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是科学,没有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没有科学理论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就不可能取得成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应与时俱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科学发展观”等内容亟需写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思想政治教育增添新的活力。此外,很多理论脱离了现实生活,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与现实联系不紧密,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从而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大的降低。
3. 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一,针对性不强。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目前我国许多高校过分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科学文化知识,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具体表现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原则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成员的素质亟待加强等。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大都是通过开会、办讲座、听报告等有限的形式来进行。仍然沿用单纯的“灌输”的方式来进行教育,这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很难被学生所接受,相当多的学生对这种思想政治教育课产生厌烦、排斥的情绪。这种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生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势必会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
(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片面化问题严重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取向上过于强调社会价值,片面地给学生灌输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重社会价值而忽视了个人价值的实现。许多孩子的童年压力越来越大,孩子们被强迫去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学习,这种强迫性的学习方式使他们感到很厌烦,甚至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孩子们没有了童年的欢乐,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生活和世界,因此他们的自主性也被无情的扼杀,没有了自主也就没有了创造精神。这种家长式的教育方式没有真正做到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以及个性潜能的发挥,忽视受教育者内心深处多样化的个体需求与感受,不注重解决受教育者的实际问题,缺乏为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人文关怀意识。
(三)对生命教育重视不够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这必须是以生命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展开的前提是人的生命存在。人没有了生命,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和意义。因此,生命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具有本体论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中促进学生生命的发展占有重要成分。当代的学生几乎没有遭受过重大的挫折,心里承受能力比较差,一旦遭遇挫折,首先想到的不是积极面对,而是退缩、沮丧,更严重的还会产生种种心理问题,甚至自杀或暴力活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生命的关注还远远不够,没有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没有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没有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与死亡。
三、尼采思想对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通过对尼采思想的分析,结合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我们可以从尼采思想中得到许多启示。
(一)颠覆传统,挑战权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查拉图斯特拉教导他的学生不要盲目地追随他,学生必须打破对老师的依赖性,进行自我思考、自我认同,只有这样才不会在教育过程中迷失自我。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要具备尼采“重估一切价值”学说的精神,敢于颠覆传统,挑战权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让人的自由意志和独特个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得到体现,要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打破和摆脱传统教育观念和制度的束缚,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我们不仅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更要把创新理念灌输给学生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意识,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的学习氛围,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和尊重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客观规律,尊重人的独特个性和自主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本”,真正回到“人”的轨道上来
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还是以教育者为主体,始终认为学生只需要被动的接受,在教育教学中并没有完全尊重个人的特性,没有以人为本,真正把人当作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人”在尼采的思想里始终是核心。尼采认为,我们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如果在教育过程中不仅没有发现自我的价值,反而在教育中迷失了自己,那么教育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人们通过学习不只是为了获得知识和技能,更是为了增长智慧,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就是要培养独特个性和自我创造的人。尼采认为,人的本质就是超越,人不应该永远满足于现状要有长远的眼光。作为教育者,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的独特个性,充分挖掘其潜能,引导他们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营造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使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展示自我的个性,使学生体验到自由思想的乐趣,这样才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独特个性,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三)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激发受教育者自我价值的实现
教育的意义在于生命个体充分认识和把握生命的可能性,培养个体生命不断向人性深处发展,富有创造精神,因此,教育就是不断促使人类走向生命深处,不断超越的教育。认识自我需要勇气,要付出代价。真实对人生是一种折磨,人们总是喜欢让自己生活在欺骗之中,用自己设定的虚幻的影子来掩饰真实的自己,只有少数人才能勇敢面对真实的自我,最终走向伟大。尼采主张学生不要对老师过分依赖,要学会独立的生活和思考,只有这样才不会在教育过程中迷失自我。“发现自己”、“成为自己”对当代教育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真正的教育不是简单的模仿、复制,教育的意义在于创造和超越,创造自我,超越自我。教育的过程就是不断认识自我,成为自我的过程,在权力意志的作用下,把握生命的可能性,在不断的自我否定进而肯定自我的过程中进行自我确证,并赋予人生积极的意义,实现人生的自我超越。
(四)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思想教育 企业文化建设 作用
企业文化,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的企业建设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质从以往的重物轻人转变为现在的重视企业人员的管理,以先进文化为中心的理念。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往的企业思想政治理念已经不适合现在新形势的发展,与现代的企业制度要求不符合,因此,企业文化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一、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所谓企业文化,指的是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映企业自身的个性特点的一些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企业精神以及企业形象等方面相互融合的理念,对于企业的员工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企业文化的主要方面在于提高对人的价值观的重视程度,是企业发展的潜力。
思想政治教育,指的是通过运用教育、师范和疏导的方式,对企业内部的员工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以及集体主义方面的思想教育,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素质,使企业文化朝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
二、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加强思想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加强员工的思想文化教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性:
1.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文化在自身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阻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在建设企业文化时,企业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文化教育,通过开办各种形式的活动,使思想文化教育渗入到员工的思想、行动中,有效地提高企业文化的快速建设。
2.为企业提供一个优良的文化氛围
一个事物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一个优良的氛围。企业是员工日常工作、活动的场所,因此,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为员工提供一个适宜的、适合员工活动和学习的环境氛围是非常有必要的。建立一个优良的企业环境氛围,有利于使员工保持愉快的心情,激发员工的主动创造性,并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企业文化的发展建设中来。
3.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其实质是隐藏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背后,以体现企业个性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加强员工思想教育的规范,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业绩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对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思想文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规律进行研究分析后,来调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员工的积极创造性。通过对一些建设企业文化并最终取得良好效果的企业实例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建设企业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把握着企业文化的前进方向,决定着企业的企业精神和发展理念。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精神和价值观为核心的,它是企业员工的工作的精神支撑,是企业员工的活力源泉,是一个企业中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一个企业的企业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是企业的广大员工和领导者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下来的,以口号、理念的形式向员工们传达,被员工广泛接受,并在员工的心理上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企业的价值目标,指的是企业在固定的时期内所追求的物质和精神目标,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另外,企业的价值目标,要使其成为企业员工共同奋斗的目标,就需要通过不断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其有一个统一的前进目标。从而使企业的价值目标,成为员工前进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员工努力实现目标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最终企业顺利完成各个阶段的不同目标。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转变员工观念、解放思想
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并制定符合企业内部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因此,企业的工作人员要更新自己的观念、解放思想,在企业的经营上做到诚信经营、公平公正,尽到对社会和客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建立完善企业经济体制,转变人们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员工的创新意识,树立市场、竞争、效益以及人才观念,给企业的良好形象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结语:
总而言之,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促进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建设,要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将思想政治教育渗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使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互相结合,最终促进企业的蓬勃快速发展。因此,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企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永红.浅析思想政治教育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大众科技.2008,01(2):78-79
[2]王美君.浅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J].科教文汇.2010,10(31):95-96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就业能力;核心价值观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的过程中,随着招生人数不断增加,能否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脱颖而出、能否被社会和用人单位接受,取决于就业能力的高低。就业能力译自英文(Employability),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学者贝弗里奇(Beveridge)提出,其研究随后盛行于英、美等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已成为就业能力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而独特的领域。
关于就业能力这一概念的定义,目前中外学者尚未形成统一定论。笔者认为,我国毕业生就业能力主要包括毕业生具备符合工作岗位需求、能充分发挥自身才能并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即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思想道德、身心素质、信息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团队精神、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学校条件、家庭条件和社会条件等等。
一、中外促进就业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
美国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不像我国有一个统一的名称,但可以说是“无其名而有其实”,按美国教育部国际研究学院院长的说法:“我们学校的任务就是教学生政治社会化技术,或者公民技术,中国叫德育或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叫公民教育,叫做政治社会化。”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石,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是由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指导的。
个人主义在美国几乎是深入人心,笔者认为美国的个人主义大体包括:自我救赎,个人尊严,个人价值,自由竞争等。上述思想促使美国大学生在就业中积极主动寻找机会,先养活自己,再逐步实现个人价值,通过主动出击在激烈竞争中适者生存。美国的本科教育强调通识教育,其直接导致了不少大学生毕业后学非所用,但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推崇的实用主义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大部分毕业生会选择先就业再择业,在初次就业时不完全局限于专业限制。
与此同时,美国高校非常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认为做人必须要有健全的人格。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公民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用的、让人满意的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积极进取的一员”,从做一个好公民开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根据市场需求来修正自己的价值观念,这也是包含着实用主义的教育。
我国指导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不同于欧美推崇的个人主义,我国强调集体主义精神,培养目标是要让学生成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良好的个人道德品质、具有社会责任感、工作中敬业、生活中诚信、对人友善、具有团队协作意识的人。在求职过程中信守协议、讲究道德。
在调查中发现,不少用人单位将求职者良好的道德品质摆在招聘条件的第一位,因我国传统观念“先做人,后做事”,不少企业认为,专业技能,动手能力、沟通能力等等,还可以在工作中慢慢培养,而人的道德品质是难以改变的。因此我国在就业指导中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集体主义、敬业精神作为重点。
二、中美就业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差异
美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历史悠久,已形成一个理论体系。美国高校就业服务注重大学生的潜能开发、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服务。其教育观念非常注重实践教育,通过实践将学生习得的社会价值观贯彻到行动中并加以内化,由于美国的德育教育以及社会价值观教育所带来的影响,美国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比较能适应市场的社会需求,美国大学生的基础文明也能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美国注重创业教育,美国高校理念是将大学办成“创业者的熔炉”,因而大学生中形成了浓厚的创业氛围。在“美国梦”的文化价值背景下,有很大比例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学校也为此开设了相关课程指导,并日趋完善,形成了创业教育体系,大大提高学生创业的激情和能力。
我国指导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不同于欧美推崇的个人主义,我国强调集体主义精神,培养目标是要让学生成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良好的个人道德品质、具有社会责任感、工作中敬业、生活中诚信、对人友善、具有团队协作意识的人,在求职过程中信守协议、讲究道德。
通过调查发现,不少用人单位将求职者良好的道德品质摆在招聘条件的第一位,因我国传统观念“先做人,后做事”,不少企业认为,专业技能,动手能力、沟通能力等等,还可以在工作中慢慢培养,而人的道德品质是难以改变的。因此我国在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集体主义、敬业精神作为重点。
三、对策和建议
(一)以德育为抓手,以礼育人,抓素质教育,充实教育内容
我国开展素质教育已有一段时间,但不少大学生仍只习惯于一味学习书本知识,缺乏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导致在就业过程中不能适应市场需要。市场不但需要有技能、懂知识的劳动者,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所谓德育,也就是素质教育,注重全方位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素质和心理素质。
新形势下,市场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德才兼备,还要求有礼有节。当前90后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中往往缺少“礼”的教育,更有不少家长对学生的要求是有求必应,使学生养成自我中心的性格,对父母、对老师都缺乏尊重,与同学也难以换位思考,因此,以礼育人显得迫切而重要。在对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加强社会学、礼仪学等课程,让学生尽早学会沟通的技巧、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和学会做人的道理。
(二)全方位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素质与专业素养
思政工作者对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中应对学生及时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培养健康的就业心理,注重学生人格教育,培养健全的人格,以培养符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学生为目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根据市场需求来修正自己的价值观念,从而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引导学生正视自我,正视挫折,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
在指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时,应加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理念的养成,刺激创业精神,创造就业岗位;激励大学生到艰苦的地区与艰苦的行业从事艰苦的职业;提升大学生的就业适应性与灵活性;加强职业匹配服务,改进大学生就业的效率。加强创业实践指导,不少高校在大学生创业实践方面已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例如笔者所在高校设立的创业孵化园即是促进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新突破。
(三)加强价值观、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树立与时展相适应的就业理念,转变一味追求在大城市工作、盲目追求公务员岗位、不愿意到基层工作的观念,认清形势,从实际出发,调整好心态,合理定位。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指导学生坚定职业理想,鼓励和支持学生把个人发展同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才能减少就业过程中盲目追求“大城市、大企业、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造成的“有业不就”现象,珍惜工作岗位,从基层做起。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学生中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本质上要求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应当加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教育,全面提高道德素质。首先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毕业生就业的价值取向,转变传统就业观念,其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分析解决学生成长和就业中遇到的思想困惑与现实难题,增强价值认同,养成良好职业习惯。教育学生讲职业道德,注重诚信择业,在就业中注重职业道德,引导学生干一行爱一行。
总之,我们在进行就业指导过程中,应当合理安排和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从现实出发,在充分借鉴西方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快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不断“与时俱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励骅,房利.英、美国家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7):64
[2]魏晓红,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双重性研究,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92-95
[3]楼锡锦,周树红,吴丽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教育发展研究[J].2005(7):49-52
[4]吴锦旗.当代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之维[J].学术论坛,2005(11):52
[5]李湘.美国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