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差异;联系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1
一、引言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是现在财经领域的主要应用学科,在日常生活中它们各有侧重,但是又时常存在着彼此密切的交差。比如说,在成本会计中的成本预算、成本决策、标准成本、成本决策、作业成本、责任成本等方面,就与管理会计理论中的很多地方存在着重复。而在管理财会中,投资决策分析、销售预测、资金需求预测、存货管理的方面的知识又与财会管理学科存在一定的重复。并且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经济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优秀的财会人员优势会同时用到这四门学科。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我们越来越需要对这四门学科进行整合,但是又要保持其原有的独立性。
二、四门学科的独立性分析
(1)从定义上来说,财务会计就是通过对企业的资金运动进行系统的监督与核算,以求得对企业相关人和相关组织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收入盈利能力等重要经济相关信息的财务活动。它是现代企业财务的重要一项工作,也是一个企业良好运转的基础工作。通过对财务的整理分析,得到企业运转情况的信息,进而可以更好地进行管理决策,提高效益。它的作用是有助于提供企业的管理信息,提高企业管理的透明度和科学性。
(2)管理会计,它又经常被称为“内部报告会计”,它是以企业目前和将来的资金运转为对象,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为相关企业的管理层提供科学依据,最终能够促进企业获得更好效益的财务活动和管理活动。它更加侧重于财务分析对企业管理上的影响和作用,它可以是企业的资金管理更加科学更加缜密,能够加强资金周转能力促进企业发展,规范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
(3)成本计算通常是指为了得到产品的总成本进对全部生产费用进行核对计算的会计活动。成本会计的重要内容是对成本进行核算,它的主要作用有及时地、正确地进行成本的计算核实,这是企业的管理经营的重要信息,可以加强在成本方面的预测,可以预先知道大概的生产成本,进而能够更好地进行资金规划,能够使成本决策更加有效;还可以针对获得的成本信息进行成本的计划,进而进行成本控制。
(4)财务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目标下,对投资、筹资、资金运行、利润分配进行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可以根据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管理,按照财务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组织企业的相关财务活动。它把投资、筹资、营运资金各个环节整合到一个整体中,从整体的财务上做到优化结构、科学布局。简单地说,财务管理就是管理企业中的各项财务有关的事物。
这四门学科,在定义上说存在基本的差异,它们的基本目标不同,导致了它们的基本作用不同。尤其是在现在社会中,越来越专一的工作导致了工作的专业化和细化。并且这三门学科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分别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三、四门学科的联系性分析
这四门学科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同室同宗,它们就是财务管理方面的全部内容和会计方面的全部内容的总和。就是说,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原来都属于会计学科,开始时它们彼此并不分离,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需要更加系统的详细的知识,去针对更加细致的分工。而财务管理在本质上和对象上都与会计有着相当的差别,属于更深一步的运作。
从根源上来说,管理会计是在成本会计集合现代的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形成之初只强调了各自的重要性和差异性,而没有进行良好的衔接与界定,从而造成现在两门学科的大量重复。在我国改革后,为了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弥补相关企业的理论上的不足才开始发展。但是由于我国这方面相关工作开展较晚,还不是很成熟,所以在学科建设方面还是处于借鉴阶段,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而为了健全两门学科的功能,只能一味地增加内容。从而造成了现在学科间缺乏整体思路,重复较多的现象。而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又都是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最初他们就是一个整体,后来由于需要才逐渐分离。而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为财务管理提高理论依据和信息材料,财务管理是对这三门学科的整合的基础上做出的工作。可以说这三门学科是手段,财务管理是目的。
四、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在实践中的有效整合
虽然这四门学科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也存在着很大的联系性,在实践中可不能泾渭分明。在实践中,要注意这四门学科间的整合问题。企业的目标就是追求价值与价格间的相互转换,只有依据价值的增长规律,良好的规划价值目标和管理方法,整合各种财务手段,才能更好地整合各种价值驱动因素和管理技术、梳理管理与业务过程的财会管理模式。
首先,在实践中,要建立强调一体化整合,完善财务系统功能。要结合这四门学科的知识,进行良好的分工和协调,使得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在财务处理的不同阶段良好衔接和发挥作用。要保证它们之间的相互借鉴,在进行一种会计工作时,兼顾另一种财会处理。进而实现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有机的结合起来,为财务管理提供更加有利的资料。
其次,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为进一步优化财会工作服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财务分析和管理将会更加快速和科学。要根据不同的财务管理需求来调整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的结构,使企业能够更好地进行相关的财会处理。进而实现财会和财务管理上的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五、结论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间的专业差异,本文针对“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四门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探讨,并对这四门学科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整理,主要讨论了它们的分解和整合的相关问题。找出了它们之间存在差异与联系的原因,并且正对它们的整合问题提出了建议。可以说,这四门学科在实践指导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只有明确地相互区分彼此功能,又紧密结合相关学科,才能在实践中产生巨大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国强,吴树畅.成本管理会计公路交通科技[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甘永生.21世纪管理会计的发展模式[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3.
传统认为,“战略”是指重大的、带全局性和决定性的谋划;财务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职能管理,只是企业管理的一个侧面,不具有全局性特征,因而无战略成分可言。然而,随着企业组织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因融资结构等重大财务安排不当而导致财务危机的诸多教训越发清楚地告诉我们,财务管理并非仅限于“策略”和“战术”层面,也有着事关企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内容。这就是说,财务战略应该有其相对独立的存在意义。
二、财务战略的相对独立性:企业战略角度的考察
企业战略也常被称作“企业经营战略”或简称为“经营战略”。企业战略问题的提出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有其一定的历史背景。从西方的情况(以美国为例)来看,企业战略的产生大约是50 年代之后的事情。在此之前,亦即20 世纪30 年代至50 年代初这段时间,虽然由于基本消费品的需要正逐步趋于饱和而使企业意识到了以销定产的道理,这种道理也逐步为越来越多的企业付诸实践,因此,企业不再仅仅依靠内部控制式的传统管理,而是更多地根据环境从需求的变化来规划未来发展,并在实践中采用了诸如预算管理和长期计划等具体做法。但是,那时的计划和预算都是主要地以历史实绩为基础,采取简单的趋势推断办法加以确定的,而比较缺乏对未来环境的深入细致的分析和预测。显然,这样的计划或预算离以“谋划未来”为基本特征的“战略”尚有较大距离。
20 世纪50 年代,西方社会进入了所谓的后工业时代,社会需求由“量”转向“质”,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推动生产工艺和技术的革新,大大加剧了市场竞争。与此同时,资源短缺(如石油危机等)问题也时有发生。此外,由于通货膨胀及垄断行为等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地破坏着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正常秩序,政府对经济生活及企业活动的干预因此而不断增加。所有这些都决定了企业发展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日益深重。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唯有切切实实地根据环境及其可能变化谋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及相应的实现途径,方能求得长期稳定的发展。企业战略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应运而生的。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企业战略的产生是进入80年代之后的事情。在1978 年开始进行的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企业以国有企业为绝对主导,而国有企业又在国家计划的统一控制之下。所以,严格说来,当时的国有企业事实上都只是承担国家计划所指定的生产任务的“工厂”而已,它们基本不具备“筹划事业”这一职能。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由于企业改革主要围绕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的权力与利益分配作一定的调整,而并未从根本上触及国有企业的机制改造;与此同时,非国有企业也尚处于初步成长阶段,对国有企业带来的竞争压力不够显着。而到了8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进入90 年代后,一方面国有企业的机制改造已基本做到了“政企分开,两权分离”,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得以展现;另一方面非国有企业的成长壮大使得市场竞争趋于激化。加之,在经历了80 年代末的“抢购风”之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渐趋理性,社会需求也发生着由“量”到“质”的深刻转变;与此同时,科技进步加剧了市场竞争,国际市场也日益影响乃至冲击着国内市场。这些都给我国企业提出了警示:企业唯有根据环境及其可能的未来变化规划其发展之路,才有可能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关于企业战略管理内容的构成和战略管理的程序,美国着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与西里尔•奥唐奈认为:“虽然一般在使用‘战略’这个术语时意味着为企业或其它事业单位的经营和计划工作规定基本和总的方向,但也不应该忽略它存在着几种基本类型。最重要的当然是全面的总体的战略和政策,另外有一些辅助的或派生的战略和政策,还有些较次要的战略和政策。但大多数企业实行的是战略和政策的混合物。此外,考虑到执行计划的预期环境有可能发生变化,所以有些战略和政策要具有随机制宜的特性。”在孔茨与奥唐奈看来,重大的战略和政策就是指能使企业达到目标的基本战略和政策。他们认为,企业主要的战略和政策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销售、新产品开发、财务资源、人力资源和基本建设等。而且,这些战略往往是需要相互配合的。因此,大多数企业的战略和政策,多为许多战略和政策的混合物。
由上可见,企业战略具有多元结构特征。也就是说,企业战略不仅包括企业整体意义上的战略,且也应该包括事业部层次和/或职能层次上的战略。财务战略是企业诸方面职能战略之一。然而,财务战略与其他职能战略的区分往往并不那么绝对。从企业战略的角度看,财务战略的相对独立性取决于以下两个基本事实。
第一,财务管理从而财务战略具有相对独立的内容。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不再只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附属职能,而是有其自身特定的内容。之所以这样,其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货币的独立存在。财务活动之所以成为现代企业活动的一项相对独立的内容,首先就是以货币的独立存在为基础的。货币独立存在的初始意义只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但是,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货币运动就逐步地独立于商品的运动,并最终形成自己的运动规律。于是,商业社会就出现了专门经营货币的金融资本家。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分离,从根本上决定了主要从事产业资本营运的工商企业对金融市场的依赖,尽管金融资本和金融市场的存在和发展本质上也不能脱离产业资本。这就决定了企业资金的筹集与运用及由此派生的其他财务活动的管理,都必须以满足资金提供者的利益要求为基本准则。
( 2)资金的有限性。资金的有限性是财务活动从而财务管理独立存在的又一重要原因。所谓资金的有限性,具体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从全社会来看,任何特定时点上金融市场所能提供的资金总量总是有限的。其二是,相对于一个特定的企业而言,企业现状(如规模、获利水平、财务结构等)和企业环境(如经济成长速度、产业生命周期、有关法律和政策等)既定的情况下,其可能获得的资金总量也必然是有限的。由于资金的有限性,企业活动过程中资金的需要与资金的供给永远是一对需要谨慎处理的矛盾。企业既需要确保各项业务活动(如营销、研究开发、技术改造、基本建设等)的资金需要,又必须讲究资金分配和使用的合理性,尽可能节约资金占用。
(3)企业对现金流状况的关注。从一个长期的过程来讲,赚取利润于任何企业无疑都是必要和重要的。一个企业倘若获得不了利润,就没有长期存在的可能。然而,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现金满足企业发展和/或生产经营的需要,即便有利可图,也可能会因财务状况尤其是现金状况陷于困境而发生危机。所以,现代企业不仅需要有获取利润的能力,而且必须确保赚取利润过程资金流转的顺畅和财务结构的合理与安全。
( 4)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带来的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及由此而引起的委托关系的出现。委托人与人之间需要处理的关系虽然包括多个方面,但从委托人的角度看,最重要的莫过于其财务利益的实现。为此,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确保委托人财务利益的实现,自然就成了人所承担的诸任务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企业来自委托人亦即所有者的压力完全市场化了。除了融资和投资,股利分派也成为企业财务中的一个十分敏感的领域。
第二,财务战略与其他职能战略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关系特征。由于资金的筹集取决于企业发展和生产经营的需要,资金的投放和使用更是与企业再生产过程不可分割,即便是股利分派,也决不是单一、纯粹的财务问题,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内部的需要。所以,企业财务活动的实际过程总是与企业活动的其它方面相互联系的,财务战略与企业战略其它方面的关系亦然。诚如前述,尽管企业战略指的首先是那些全局和长远的方面,但因全局与局部总是相对而言的,某些“局部”的职能活动往往事关“全局”且具有长远的特征,也就同样地成为企业某一“局部”的战略问题。财务活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具有这种特性;财务战略作为一种“局部”战略而存在。然而,由于诸如购并等企业活动的许多方面都具有多重属性,我们很难将它们简单地划归于财务活动或非财务活动。它们事实上需要人们从多个职能角度予以考虑。有鉴于此,本文所采用的财务战略概念,虽然主要是指对企业总体的长远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财务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但又不完全限于此。一些与财务密切相关但具有多重属性的企业活动的财务指导思想和原则也包含于其中。
三、财务战略的相对独立性:财务管理角度的考察
根据现有的一般认识,现代企业的财务活动与财务管理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财务活动的核心内容是资金的筹集与运用; (2)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对企业资金的筹集与运用等财务活动进行管理; (3)财务活动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决定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牵涉面甚广的职能管理工作,财务管理部门乃至财务总管(财务副总经理)往往是组织而非完全独立地承担企业的财务管理任务,许多重要的财务事项都需要由企业最高决策层行使最终决策权。
从财务管理角度考察财务战略的相对独立性,亦即财务战略问题能否相对地区别于一般财务问题。换句话说,哪些财务活动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哪些财务活动不具有战略意义而只是策略或战术问题。笔者认为,恰当地作出这种区分的关键仍在于如何把握战略与策略及战术之间的联系及差异。遵循“战略总是带有全局性和长期性的特征,而策略和战术则是指为达到战略目标而采取的行动”这一基本观点,那些属于财务战略范畴的企业财务活动必须具有“对企业全局尤其是指企业总体财务状况的长期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特征;而那些一般财务问题,亦即所谓的财务策略及战术问题,其本身通常不具有“全局”和“长期”的特征,尽管它们也是实现企业财务战略目标所必须做的工作。
Shen Minghui
(China Merchants Chongqing Communication Research & Design Institute Co.,Ltd.,Chongqing 400067,China)
摘要: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和价值形态的管理,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结果。面对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建立起良好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最终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
Abstract: The management object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are enterprise capital movement and the form of value.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is throughout every section of enterprises’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Taking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as the center is not only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but also the objective inevitable result of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Facing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at home and abroad, enterprises must strengthen enterprises’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establish good financial risk prevention system, at last, obtain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n future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关键词:财务管理 创新 研究 理论
Key words: financial management;innovation;research;theory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9-0134-02
0引言
面对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找到一种合适的财务管理模式,是时代赋予会计人员的使命。企业必须站在国家利益和全球经济的高度上,努力通过对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的剖析,健全市场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财务管理体系,进一步探索财务管理的新模式、新办法,加强企业管理,改善企业管理状况,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1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概念
1.1 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财务管理理论是一种概念体系,它是以财务管理假设而进行的科学推理及财务管理实践的科学总结为依据从而建立起来的,这一体系就是为了对财务管理实践加以解释、评价、指导、完善及开拓。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指的是财务管理理论各组成部分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排列关系。本文构建由财务管理的基本与应用理论组成的理论结构,它的起点是财务管理环境,前提是财务管理假设,它的导向是财务管理目标。这一理论结构中的基本理论又包括了财务管理的内容、原则及方法等问题;应用理论又包括了两个方面:财务管理的通用业务理论与特殊业务理论。
1.2 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意义科学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建立,是对财务管理研究中的空白的填补,财务管理理论的正确研究需要有科学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对财务管理实践的有效指导也需要科学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所有学科的理论,均需以一个概念框架来作为统一推理,对财务管理来说也是一样。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是利用对财务管理理论的每个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构建,使得财务管理的理论研究就有了依据。近些年,我国财务管理实践有较快的发展,然而理论研究却跟不上,这和科学的理论结构的缺失关系很大。要想把复杂的客观事物抽象化,以对其有更深刻的了解,就必须有合理理论体系的建立。只有对财务管理实践的解释、评价与指导得以实现,财务管理理论才能有真正的落脚点。
2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起点
2.1 对现有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起点观点的评价
2.1.1 财务本质起点论在我国,财务管理的理论研究长久以来的起点基本上为“财务的本质”,以这一点为出发点,对财务的概念及财务管理的对象、原则、任务及方法等理论问题逐步进行阐述。我国著名财务学家郭复初教授认为,这一观点是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一些学者系统论证这一观点,他们指出财务质的规定性对财务的独立性其决定性作用,财务的各种独特性态,为财务的独立存在奠定客观基础。个人认为,把财务的本质作为起点来进行理论研究,只能解决一些纯理论的问题,而不能解决和财务管理实践有密切关系的问题,且不可能对财务管理实践进行有效指导。
2.1.2 假设起点论假设起点论观点认为:凡是独立的学科,它的形成与发展的逻辑起点都是进行假设,但是在财务学中,却将这一点忽略掉了。在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中,财务管理假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必须对其进行认真研究。然而在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中以财务管理假设作为起点仍然有一些问题存在。原因就是:财务管理假设是不可以凭空捏造出来的,它也不是本来就有,它是以财务管理环境与内在规律为依据从而概括出来的。很明显,假设是由环境决定的;即使是以往把假设作为理论起点的会计学,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假设为理论起点的观点逐渐改变了观点,起点改为了其他范畴。
2.1.3 郭复初教授近些年提出了本金起点论的观点郭复初教授认为:“本金是指为进行商品生产和流通活动而垫支的货币性资金,具有流动性与增值性等特点”。在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中,把本金当做起点,实质上仍是对财务的本质问题的探讨,这和本质起点论实质是一样的。
2.2 以财务管理环境为起点来构建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在20世纪,财务管理有了很大的大发展,这一时期中,财务管理有过五次阶段性的改变:①筹资管理理财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对公司资金的需要量的预测以及对公司所需要的资金的筹集是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②资产管理理财阶段。该阶段,财务管理人员对现金、固定资产、存货、应收账款等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科目重视度很高。③投资管理理财阶段。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企业经营有了不断改变与发展,在资金的运用方面也越来越复杂,同时引起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样就不断的加大了资风险,投资管理受极大重视,重视度是前所未有的。这主要表现为:合理投资决策程序的确定,科学投资决策指标与方法的建立,投资组合理论的创立与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的创立。④通货膨胀理财阶段。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及80年代早期,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在西方国家就有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出现了,为抵制通货膨胀,西方财务管理提出了很多的办法来对付通货膨胀,依据通货膨胀的情况,企业对筹资、投资、资金日常调度、股利分配等决策等都做了相应的调整。⑤国际经营理财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因为运输与通讯技术的发展,还有加剧的市场竞争,企业跨国经营有了很快的发展,国际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国际财务管理的理论与采取管理方法发展迅速,并且在财务管理实务中,广泛的应用了这些理论与方法。
3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构建
3.1 在财务管理的理论研究中,是把财务管理环境作为逻辑起点的在财务管理中,所有的理论问题的展开均是以此为中心,财务管理的理论研究是以财务管理假设为前提的,财务管理假设包含财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有效市场假设、资金增值假设及理性理财假设等。在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及通用业务理论方面,均应把财务管理假设作为基础然后展开论述。作为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的导向,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以对财务管理环境的认真研究及已确立的财务管理假设为基础,财务管理目标不仅对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如财务管理的内容、原则及方法等起导向作用,同时对财务管理的通用业务理论与特殊业务理论也起导向作用。财务管理目标在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应用理论也会受到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笔者认为,相关利益最大化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的目标。
3.2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的构建由财务管理内容、原则及方法所构建的概念体系就是所谓的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对财务管理内容的研究要把财务管理环境与财务本质作为人手点。财务管理的内容有四个方面:企业筹资、投资、营运资金与企业分配管理。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要遵循财务管理原则,这一基本准则是由财务管理实践从而概括出来的,它是财务活动规律行为规范的体现。在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中,财务管理原则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以财务管理环境的要求、财务管理目标的要求及财务管理内容的要求为依据从而建立起来的,然而它在建立财务管理方法体系时又指导作用,财务管理目标在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财务管理原则,那么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内容及财务管理方法之间就不能形成连接,就不能构成健全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为了使财务管理目标与财务管理任务能够实现,在理财的时侯财务管理人员就会采取一些技术与手段,从而就形成了财务管理方法。有了财务管理方法,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就有了归宿,若没有财务管理方法,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就显得不切实际,也就不能够对财务管理实践进行有效指导。财务管理方法作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组成部分,它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对其进行认真进行研究。在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中,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是基础,西方财务管理学家很少对这方面进行研究,我国对基本理论问题方面的研究比较重视,很多财务管理学家均深入的探讨过这方面的问题。然而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需要研究的新的问题还有很多。在进行财务管理学科体系构建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方面的问题纳入到初级财务管理过程中,然后再进行探讨。
3.3 财务管理的通用业务理论的构建所有企业均有的财务管理业务就是财务管理的通用业务。根据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有:企业的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与分配管理。然而对于企业营运管理,以操作方法问题居多,所以对于财务管理的通用业务的理论,我们只对企业的筹资管理理论、投资管理理论及分配理论进行研究即可。财务管理环境对这些理论均会产生影响,且这些理论的前提均是财务管理的基本假设,导向均是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筹资管理理论应对企业资金结构问题作主要研究。传统的资金结构理论通常只是对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之间的比例关系问题进行研究,在现今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中,有重要贡献,但是还有待完善。笔者提出了包含权益资金及负债资金的内部结构的一种广义资金结构的概念,且试图对这一结构的基本框架进行构建。企业投资管理理论应对资金的投入问题及运用问题作主要研究,传统的投资理论主要是对固定资产投资问题与证券投资问题进行研究。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是企业投资管理理论所必须包含的两方面内容。企业分配理论主要对企业一定的分配生产成果问题进行研究,传统的分配理论通常只是对分配税后利润或分配利润总额问题作主要研究。为使相关利益者最大化,财务上的分配理论不仅要研究对企业资金提供者的分配问题,还要研究对企业劳动提供者的分配问题。依据财务管理实践,该两种分配都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理论框架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是一个财务管理大发展的世纪,财务管理先后经历了筹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财务管理、投资财务管理和绿色财务管理等发展阶段。现代财务理论研究的对象从对企业资金筹集和资金的周转、控制等微观层次问题的描述性探讨,转向企业价值与投融资决策关系问题的定量分析。公司价值创造的基础通常是经济资本,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投融资决策实现最优配置,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
事实上,经济系统在不断与生态系统发生交换活动,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促进了绿色财务的提出。但是仅仅强调环境保护是不够的,环境的保护必须伴随着节约资源、综合利用资源等举措,因此,一种以“3R”为原则的新型经济形态——循环经济应运而生。“3R”原则,即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原则、产品生产的再利用原则和废弃物的再循环原则。可再利用的副产品和废弃物都可以认为是可回收资源;减量化利用的自然资源,可以视为企业进行生产的原始资源。对原始资源使用的减少和可回收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够带来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并成为企业市场竞争力。可回收的资源、原始资源和生态环境质量资源构成了循环经济生产企业的生态资产。
企业价值创造所需要的关键资源已经从物质资产和金融资产为主的有形资产以及无形资产转变为可循环再利用的生态资产。公司价值创造驱动因素的变化意味着资本概念的泛化,企业价值的概念成为一个多维价值属性的价值体系,企业价值最大化问题转变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价值均衡过程。虽然绿色财务也越来越关注生态资源在公司价值创造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由于价值驱动因素变化造成的资本多元性,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研究。
二、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理论本质、研究维度的分析
(一)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本质
关于财务本质的认识,财务学界的观点很多,归纳起来有“活动论”、“关系论”与“活动+关系论”三种主要观点。“活动+关系论”吸收了活动论和关系论有益的内核,全面概括了财务的本质特征。循环经济理念实际上是对可回收资源、进入生产领域的原始资源的一种时空上的优化配置,循环经济下财务管理的基本矛盾是生态资本与经济资本的错置。因此,生态资本的投入和收益与经济资本的投入和收益往往是在投资者之间合作的情况下进行的,并形成了投资者之间的经济责任、权利和利益关系。所以,笔者认为,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本质是投资者基于未来合理跨期配置生态资本和经济资本,以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活动及其利益关系。资本配置的主体是投资者,资本配置的特点是跨期配置,资本配置主体、配置对象以及配置活动都存在于由利益相关者所编制的价值网络内。
(二)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研究维度
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本质所考量的是企业价值、生态资本与经济资本的跨期配置活动及形成的利益关系。“跨期配置资本的论断表明……财务研究的三维视角包括时间、空间和行为,财务的时间坐标、空间坐标和行为坐标决定了财务的立体结构。”可以描绘出这样一个蓝图,如图1所示,以生态资本和经济资本构成的平面式财务研究结果为基础,放宽条件,进一步研究财务行为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建立立体式研究视角。任何一个生态资本坐标点R和任何一个经济资本坐标点C决定了一个确定的财务状态S(C,R)。任何一个财务状态S(C,R)都对应着一个最佳的财务行为方案B。财务行为B,经济资本C和生态资本R决定了企业价值V。在平面OSVB中可以看到,如果财务状态一定,财务行为将决定企业价值,并且所有小于价值V下的财务行为都不是最佳行为。所以,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核心是研究财务状态,根据财务状态选择最佳的财务行为。
三、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理论框架的构建
循环经济财务管理是在以生态资产和经济资产为企业价值创造主要驱动因素的背景下,运用公司财务理论,借助于价值网络分析,通过核心资本的价值创造模型对企业财务状态进行评析,规划并评价企业财务行为,以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的一系列方法的集合。根据这一定义,笔者可以构建出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理论框架,如图2所示。其中,生态资本和经济资本的涵义、财务本质、目标、假设、原则、职能和内容构成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结构,财务状态评析、财务行为选择和财务评价构成了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应用理论结构。
根据循环经济财务本质的要求和机制原理设计财务系统,首先要界定循环经济财务目标;其次,财务目标确定财务职能与内容。财务系统运行的环境是复杂的,必须根据财务环境、目标要求和财务系统运行的规律提炼财务运行的基本前提,即相机财务假设与原则,由此构造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结构。
根据循环经济财务基本理论结构顺次,应当进一步从技术的角度研究财务状态评析、投资行为选择和融资行为选择。其中,财务状态评析是财务行为选择、财务评价的基本前提。企业价值网络的变动导致资本系统发生变动,由于生态资本和经济资本本身存在资本转换规律,资本系统发生变动必然影响生态资本和经济资本价值的创造,因此,循环经济财务状态评析就是要对企业价值网络、生态资本和经济资本价值创造模型加以评判和分析。财务状态评析指导财务行为的选择,不同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循环经济财务评价是提供反馈信息、保证财务系统良好运行的有效方法,由此构造了循环经济财务应用理论结构。
【主要参考文献】
[1]茅宁.软财务理论初探.会计之友,2007(2).
[2]李心合.财务管理学的困境与出路.会计研究,2006(7).
[3]王化成.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一、专题教育法在成教《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1.分析《财务管理》课程特点。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要研究筹集资金、应用资金、分配资金的一门实务性很强的学科。财务管理除了基本理论、基本观念以外,还有在实务工作中的热点问题,如纳税管理投资决策和资本运作等,因而笔者一般把财务原理学分成:①基本理论与基本环节,②基本理论与基本工具,③参与日常管理,④降低资金成本率,⑤降低综合纳税率,⑥优化投资决策,⑦财务分析,⑧资本运作,等等,以使学生理解财务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在确保企业安全的前提下追求资本金利润率最大化。
2.分析学生特征,确定专题。在教学实务中,一般根据成教学生的层次、类型、课时多少和其他特点对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进行灵活的组合。例如:专科层次可能会更加侧重于基础部分,而对层次更高的资本运作进行删除。本科层次则更多对第三至第七专题进行关注,适当介绍第八专题。工程硕士层次则会把第一专题和第二专题进行合并,而将重点转向第八专题。又如对函授学生因为课时较少,一般会在合并第一、第二专题的同时,适度减少练习和讨论的时间,而把很多基本工具和基本理论贯穿到其他专题中去。
3.根据各专题特征,寻找讲授的切入点,激发学习兴趣,是实施专题教学的起点。在教学实践中,寻找切入点,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笔者根据成人的特征在讲授投资决策时往往会以目前社会理财热点如“股市、楼市”入手。而在讲授企业税务管理时则会从企业目标盈利的重要性和企业所得税率33%即“1/3”作为切入点。对于资本运作因为较为难懂,一般会以“一个27岁亿万富翁的经历”,亦即资本运作的玩家原深圳明伦集团董事长周益明发迹史入手。让他们很快进入角色和状态。
4.概括专题中的基本原理形成提纲是专题教学的重要步骤。根据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一般会先由大的理论来指导更小的理论或者实践,因而把课本中相关章节的基本原理进行提炼形成简炼的提纲式的结论,会使学生迅速关注重要知识点。如在一般的财务管理教材中筹资金管理的内容很繁杂,学生理解起来很难。但如果把这些内容串起来,用个别资金成本率、综合资金成本率和边际资金率的关系和作用形成:①个别资金成本用于比较和评价各种筹资好坏,综合资金成本用于资本结构决策,而边际资金成本则用于追加筹资决策;②筹资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在确保财务安全的前提下,追求综合资金成本率的最小化;③达到终极目标的主要手段通过选择最低的边际成本。这样就会使学生明晰专题的主要教学目的。
5.案例教学是专题的重要手段。学生要理解较为理性的结论,通过感性的案例较为容易达到目的。同样以上述资金成本为例:设某企业于2006年成立,以A、B、C三种筹资方式筹资1000万元,A、B、C的个别资金成本率分别是8%、9%和12%,A:B:C的比例是5:3:2。2008年初甲、乙两个增资200万元可行方案,甲、乙方案中A:B:C的比例是4:2:1和3:1:1。
从本案中学生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几个信息:一是A、B、C三种筹资方式中A成本最低,C成本最高;二是A、B、C的比例是由财务安全和筹资渠道等因素决定的;三是现行的综合资金成本率为9.1%,即8%×[5÷(5+3+2)+9%×[3÷(5+3+2)]+12%×[2÷(5+3+2)];四是在追加投资中,甲、乙方案的边际资金成本率(甲为8%×[4÷(4+2+1)]+9%×[2÷(4+2+1)]+12%×[1÷(4+2+1)]=8.85%乙为8%×[3÷(3+1+1)]+9%×[1÷(3+1+1)]+12%×[1÷(3+1+1)]=9%)不同,而会导致新的资金成本率不同;五是要使2008年新的综合资金成本率最低,必须选取边际资金成本率较低的甲方案。通过这些信息,会使课本中大量的繁杂的描述迅速浓缩成最重要信息进入学生的大脑。
6.讨论、练习和总结相结合是专题教学中最显著的特征。专题教学能使原来教师从花大量时间去讲授一般性内容中解脱出来,而使学生有时间去思考关联、实用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进行良性互动,以达到更加主动学习的目的。例如在企业纳税的管理专题中,用“多纳税是否爱国”为议题进行讨论,使学生更加主动去学习税收相关的知识,引发了对现行税制的大讨论,效果超出了预期。
练习是训练基本技能的好方法,在企业纳税管理中可以利用一个企业所得税的典型案例进行训练,使提纲中的知识点更加细化和感性化。专题教学的总结是有特色的一环,一般教学中在理论上讲授,而且一般难于重复,而专题教学则在讲授提纲式的原理后,又组织了讨论、练习后进行高层次的理论升华。总结着重于启发,而不是简单的重复提纲性的结论。笔者在教学中尽量联系实际,提出几种可行方案,并分析各种方案的可能过程,而对结果则留给学生更大的空间。
专题教学方法用于成人教育挤出讲授书本上一般知识点时间,用于讨论和总结,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对重点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合理的本学科的知识架构。
二、专题教学法在成教中应注意的问题
1.成人教育中原本课程计划课时较少,专题教学中又加入了讨论、总结等环节,自然就压缩了讲授的时间,因而时间分配是教学中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否则会造成教学目标难于达到的可能。
2.专题教学要求教师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关键环节。
首先是如何划分专题,划分成几个专题,如何使这些专题既能突出重点和难点,又能基本概括本课程的知识点,并可依照学生特点进行弹性划分。
其次是讨论题目的设计和组织。讨论的题目应当体现课程中的关键内容,又要与实务关系密切,更要覆盖专题内容乃至于广和高于课本内容,以利于启发学生。组织讨论则要预先公布题目,做好主辩手、辩手及维持场面等人员的安排,以利讨论顺利进行。
最后,要重视总结,总结要在讲授、讨论、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要重视思路、方法和视野,不要给出标准的答案,而要给出事实、思维路径和可能的多种结果。
1.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科角度而言
据我们对多所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查发展,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以及管理学是作为其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开设,我院自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开设以来也一直是这样开设的。就经济学本身而言,经济学理论不仅直接产生于现实经济生活,而且指导反作用于现实经济生活。学习的目的首先在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懂得从多角度、多范围、多层面来分析社会经济问题,能从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中把握经济问题的本质。而现有的微观经济学内容主要是需求、供给、均衡价格、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等以个体为研究对象展开阐述。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国民收入的相关内容、失业、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济增长等。主要着眼于经济总量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了解国家的总体经济运行以及政府相关政策对这种经济运行的影响。从而达到提高经济资源整体运用效率的目的。通过对这两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要经济学的理论知识,更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增强学生运用基本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基本经济理论和模型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管理学的主要内容是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活动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课程,是一门实用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目的是通过管理学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企业管理的一些基本理论。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这课程对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从西方经济学中学到货币政策,利率政策,才能在后面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中深刻了解到其对我们的企业的融资成本是有影响的。而且教育部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里面也要求掌握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内容。但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而言,只是作为专业基础课程,而不是专业课程。
2.应用型本科专业基础课程的定位
专业基础课程是指某一专业的学生学习该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其作用是为学生掌握后续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及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应用型本科的特点是以应用能力为主,因此其专业基础课程也应该是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相互融合,以用能力为主。因此专业基础课程应该由由专业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理论课程两类构成。而现有的财务管理专业专业基础课程将经济学分成理论性很强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来进行开设和讲解。以及仅将就涉及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原理的管理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开设。我院的财务管理专业自2009年设立以来也一直是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管理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而对应用型本科的学生而言,仅掌握其管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是不够的,更需要去了解企业运行的一些管理知识。
3.从应用型本科的学生角度而言
应用型本科学生的特点由于应用型本科的学生大多数是三本院校分数录取的学生,其文化素养本身低于一本,二本分数线录取的学生。并且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一般是录取的是文科出生的学生,其数学基本功底比较薄弱,综合抽象能力也不如一本、二本等院校的学生。但是现有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材,一般多是复杂和模型的推理和深奥的理论分析,并且在理论的分析和阐述中,大多是将理论逻辑分析与数学推理相结合,即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研究。同时还有抽象的概念和形象的图标,贾县民,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民办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甚至有些还涉及到复杂的概率统计等数学方面的知识。而管理学但是该课程市面上已经出版的教材里面,大多是抽象的语言阐述和一些形象的图表进行论述。
二、专业基础课程整合的方法以及整合的内容
1.专业基础课程整合的方法
专业基础课程体系设置的首要原则,笔者认为所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就是结合专业设置的原则,构成对专业的知识基础内容体系。因此所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必须符合几个基本要求:一是所设置的某一通识课程必须能够给予学生最必备的某一方面专业基础知识或专业基本训练:二是所设置的某一通识课程必须是内容覆盖面较广的,能够大致体现某个专业知识体系的课程;三是所设置的所有通识课程必须能够构该专业学生最基本的,同时又相对完整的专业基础知识体系框架。而对于专业基础课程的每一门课程的课程内容的确定对于应用型的本科学生而言,作为其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只需要掌握经济学当中的一些基本结论,懂得如何去应用这些基本结论就行即可,知道如何应用这些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去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从而形成一个区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同时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对那些对经济学感兴趣的同学提供一个基础。因此需要将较为抽象的基础理论和理解较具体的形象的专业理论知识,按照应用型本科的“以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要求来进行.要针对课程整合的功能、结构和内容综合程度、课程整合方案的效果进行全方位的虑将多门学科整合成一门专业基础课。既要考虑学生对专业技能课学习的特殊性又要能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从而渗透到各个相关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程。
2.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
根据上述基本要求,我院在2014级级的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专业基础课程按照上述原则进行了修订,取消了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将线性代数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作为放回学校统一经管类开设的公共课程;将原来作为专业课程的财务管理概论和基础会计学作为专业基础课课程开设,取消原来的统计学,改成经济统计学,增加34课时的EXCEL在财会中的应用,保留原来的经济法课程,课时由原来的68课时变为51课时。将管理学改为企业管理学,将国家税收作为专业课程开设。对于各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的确定中,根据上述的原则和要求,我院重点对经济学和管理学做了很大的调整。以下就这两门课程进行阐我院对2014级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的课程内容的改革。
2.1取消管理课程
将管理学和企业管理学内容整合在企业管理学课程中开设。根据应用型本科对专业基础课程的定位可知,对于管理学,学生不仅需要了解管理学的一般理论,更需要了解企业经营的管理活动。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建立相应的知识框架,以便学生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逐渐把握企业管理的内在规律。因此需要将管理的基本原理、企业管理实务和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融会到一起。目的是通过计划、组织、领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理论学习,了解企业的资源如何进行优化配置、合理利用、以便顺利实现企业的目标。因此我院在2014级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进行了改革由原来的管理学课程改为企业管理学,课程内容即课程教学大纲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管理学原理和企业管理学,其中管理学原理占40%,企业管理学内容占60%。另外,我们还开设了企业设立和运行这门选修课程进行强化对企业运行的相关的知识进行强化。
2.2取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门课程
[关键词]财务管理理论;逻辑起点;构建
[DOI]10.13939/ki.zgsc.2015.01.100
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以财务管理实践为基础,并对所有组成该理论系统的要素、要素的组合方式进行界定。其中涉及范围主要为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特殊业务和通用业务理论以及所有关于财务管理的理论。而逻辑起点则是学科体系构建的出发点。也就是说,对于财务管理理论结构,逻辑起点是研究该理论的最基本范畴和构成过程。只有确定财务管理的逻辑起点,才能确定该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1 财务管理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回顾和评价
(1)本质起点论。本质起点论将财务管理的本质定义为财务管理相关实践,并将其作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分析的基础。本质起点论满足了日常思维习惯,有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理论体系。但对于本质这一概念的界定,存在一定的难度。
(2)假设起点论。将假设作为逻辑起点符合人们的思维方式。从这个角度,假设起点论具有可行性。假设起点论的提出意味着财务管理假设起点论初见端倪。当然,假设起点论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对客观实际进行调研。并且要求家和理论随环境发生变化。假设理论是将财务管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重要手段。
(3)环境起点论。环境起点论是在假设起点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财务管理理论。环境起点论尊重环境对财务管理实践的影响。这一理论的缺陷在于环境只是外在影响因素,并且具有不稳定性,因此无法将其定义为完整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而仅仅可以作为研究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基本条件。
(4)目标起点论。目标起点论将财务管理的目标定义为综合企业运行风险和投资报酬获得两种目标的平衡。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但从逻辑起点角度出发,目标起点论则存在明显的不合理因素,因此目标起点论不能作为财务逻辑起点确定的条件。
(5)本金起点论。本金起点论认为,以本金为起点便于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和运行,并且能够按照从小到大、层层展开的方式进行展示。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逻辑起点的基本要求。但这一理论取决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对财务管理的内容和作用发挥具有制约作用。
(6)产权结构起点论。产权结构起点论则认为,产权结构影响甚至决定财务管理模式,因此研究财务管理要从产权结构入手。但通过分析和实践,产权结构对财务管理具有较深的影响,但应将其划分到经济学范畴,也就是该理论并非属于财务管理范畴,因此将其作为逻辑起点显然是不合适的。
2 财务管理理论体系逻辑起点应满足的标准
基于逻辑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确定原则和上述理论,我们将其应满足的标准分析如下:
(1)逻辑起点从属于财务管理范畴,并且能够作为该理论体系的主要组成要素。也就是说,逻辑起点的确立要基于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并与其组成有机的整体。其起点不能偏离本学科而将其他学科作为主导。
(2)逻辑起点要具有统领整个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功能。作为基本出发点,逻辑起点应说明理论体系的研究流程和研究方案。实现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研究的层层递进。根据逻辑起点来推导其他理论要素,确保其内在逻辑性,从而有利于整个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3)逻辑起点要有稳定性与唯一性。一个持久受用理论体系的构建,要具有稳定性。基于此要求逻辑起点的构建尽量少发生变化,即降低环境对逻辑起点确定的影响。当然,逻辑起点必须是唯一的,以确保整个管理体系的清晰、明了,确保逻辑起点的积极作用发挥。
3 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确立
通过对我国目前财务管理逻辑体系的分析和评价,我们可以得出其逻辑起点的确立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现将其具体分析如下:
(1)本质是事物的本源。本质即事物本身固有的根本属性。在财务管理范畴内,其本质就是关于财务管理工作实践具有根本规定性的范畴,也就是财务管理问题如何解决。遵循本质是事物的本源这一理论,逻辑起点的研究和确立就变得简单明了。
(2)本质所特有的属性。本质也可以理解为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根本属性。对于财务管理领域,其本质是将其与其他学科进行分离,从而确立专业研究财务管理范畴。从这个角度看,财务管理的理论体系构建应以财务管理的本质为逻辑起点,从而确保其独特性和专业性。
(3)本质的稳定性。本质具有稳定性,不易改变等特点。并且本质的作用贯穿始终,一旦事物的本质发生变化,则说明该事物或理论体系发生了质变。也就是由原来的事物转化为另一个事物,这对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影响在于,基于本质理论,财务管理体系的目标、操作流程都应在该理论范畴下进行。
(4)本质从整体上规定了事物的发展方向。从这一点上,要把握事物的正确发展方向,就要抓住事物的本质。本质对事物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而正确认识财务管理的本质则是把握财务管理发展方向的重要途径。
4 财务管理理论结构逻辑起点之最终选择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综合得出结论,在财务管理中,应将财务管理对象作为其结构体系的逻辑起点。这一观念的确立具有针对性,能够发挥理论的实际意义。首先,将财务管理对象作为逻辑起点可以实现财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结合,满足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分析的目标。财务管理对象即财务管理活动对象,因此只有将财务管理对象作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才能对该理论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指导财务管理实践。实践证明,将财务管理对象作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具有可行性,这是因为财务管理对象是基于财务管理实践的规定性的理论认识,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最抽象、最一般的理论要素。基于此,我们不仅要将财务管理逻辑起点定位财务管理对象,并不断发挥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5 结 论
财务管理理论机构逻辑起点的确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构建的主要目的就是指导财务管理实践,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财务管理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构建经历了本质起点论、本金起点论等基本理论。本文根据专家总结和财务管理实践需求提出了将财务管理对象作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逻辑起点这一观点。事实证明,这一观点的确定具有合理性,只有将财务管理对象作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才能对该理论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指导财务管理实践。但无论如何,财务管理理论机构逻辑起点在确立过程中必须遵守财务管理理论的基本原则。目前,我国务管理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确定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
参考文献:
[1]毛玉萍.关于财务管理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5).
[2]张文娟.浅析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J].东方企业文化,2012(9).
[3]杨会会.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J].商,2013(5).
[4]孙莉丽.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4(38).
[5]肖晗.浅议本科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改进[J].中国市场,2014(14).
[6]郝光辉. 浅析21世纪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思路[J].中国市场,2011(5).
中图分类号:F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09-0108-02
摘要:我国经济与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财务管理特别是高级财务管理的地位日趋重要。高级财务管理的课程内容体系构建在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现状梳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并从理论、专题和综合案例三个方面构建了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体系。
关键词:高级财务管理 课程内容体系 综合案例
一、引言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构成企业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财务管理专业在各高等财经院校普遍开设,一些综合性大学的商学院或者管理学院等也以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为时尚。会计学专业普遍开设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与高级财务会计。与之对照,财务管理专业在财务管理课程的开设方面差异较大,大多数院校开设了财务管理学、高级财务管理,还有少数院校开设了三门财务管理课程即财务管理学、中级财务管理与高级财务管理。可以看出不同的高等院校在财务管理课程特别是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开设方面存在分歧,在课程内容与体系方面存在交叉重叠的现象。不仅如此,有些高等院校开设的管理会计、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理论与方法、财务理论与案例等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在内容方面也存在较多的重叠。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对高级财务管理课题体系设计与构建在高级财务管理教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现状与分析
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理念差异较大,从而造成了教材内容安排的差异也非常大。例如,陆正飞教授等编著的《高级财务管理》以介绍财务理论、经验证据以及购并专题为主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重点介绍和讨论财务管理的核心理论和实务问题,主要内容包括:风险报酬原理与资本成本、资本结构、融资行为与融资战略、股利理论与政策、资本预算与投资战略、内部财务理论与营运资金战略、内部资本市场与集团企业财务管控。下篇重点介绍和讨论公司购并和重组中的财务问题,主要内容包括:购并的基本理论、购并的财务战略、购并的价值评估、购并的交易结构设计、杠杆收购、公司重组与反购并。
王化成教授等编著的《高级财务管理学》从财务管理假设入手,通过财务管理假设将高级财务管理同初级财务管理和中级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划分。凡是符合财务管理假设内容的都放入初级与中级财务管理中,凡是对财务管理假设有突破的内容,都放入高级财务管理中。因此,本书主要讲述一些专门性的问题,内容包括:企业并购财务管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以及企业破产、重组与清算等内容。
汤谷良教授等编著的《高级财务管理学》的内容设计吸收了作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体现了财务理论发展和实际创新。刘志远教授编著的《高级财务管理》以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流程与企业的生命周期为线索,即按照“基本理论投资管理融资管理价值管理与财务风险管理扩张与重组”安排章节。同时,每一主要问题都讲述其理论基础、相关实证(经验)研究成果和政策涵义,并且,围绕我国财务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作深入的剖析与探讨。张先治教授等编著的《高级财务管理》定位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即培养财务总监;突出了基于价值的资本经营与管理控制的主线,明确了治理与财务战略是高级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要构建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体系,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对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高级性如何界定。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看看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开设的主要内容,国内高等学校开设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是对原有财务会计内容进行横向补充与纵向延伸的一种以新出现的特殊业务为主的财务会计,主要内容包括合并会计、租赁会计、外币业务会计、物价变动会计、生物资产会计、油气开采会计、保险合同会计、重组清算会计、股利支付会计、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等。那么高级财务管理是否也按照上述思路进行特殊业务与专门问题罗列的体系建设呢?我们的观点是,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课程内容有本质的区别,财务会计本质是为投资者、债券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会计信息的对外报告会计,其工作核心是编制财务报告,而财务管理本质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经济管理工作;财务会计应用性强,而财务管理不仅应用性强,而且理论性也强,因此,在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上不能也不应该相同。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体系既要体现出理论性,又要体现出实务性;既要体现出系统性,又要体现出专题性。
三、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体系构建
由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特殊性,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可以从理论、专题和综合案例三个层面入手。在理论与专题篇里面既有理论及分析、又有实证研究以及相对应的小型案例与中型案例,在综合案例篇中的案例要有跨章节内容的综合性案例。
(一)理论篇内容设计
众所周知,财务管理理论博大精深。1958年,美国的两位教授Modigliani和Miller合作发表了《资本成本、公司价值和投资理论》的文章,开创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同时也奠定了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的基础。两位学者也分别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从此以后,学者们在以上两位教授的研究基础上,展开了对公司融资、投资等理论的研究,使得财务管理理论日益成熟、系统与完善。
财务管理理论涵盖的内容很丰富,笔者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构建了财务管理理论篇。理论篇的内容包括融资与资本结构理论、资本预算与投资理论、营运资本与内部财务理论、股利理论、并购与反并购理论、行为公司财务理论、资产定价与组合理论、期权定价理论、有效资本市场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对于理论篇中的每一种理论都进行阐述其基本思想和内容,并对其进行评价。每一章的内容包括理论的基本观点、理论发展、实证研究、贡献与不足之处、中型案例与分析。另外,小型案例嵌入章节之中与其相关的知识点对应。理论发展与实证研究内容包括中外专家与学者对理论深入与拓展的研究,以及包括专家学者与笔者最新的研究成果。
(二)专题篇内容设计
财务管理不仅理论博大精深,而且实践性也非常强。专题篇的内容借鉴王化成教授的观点,从财务管理假设入手,凡是对财务管理假设有突破的内容,都放入高级财务管理专题篇中进行论述。专题篇的内容包括企业并购运作与估值、内部资本市场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公司清算与重组、国际财务管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财务预警与风险管理、财务造假与甄别。对于每个专题的知识点和相应内容进行阐述,并配备小型案例;每章结尾配有中型案例及其分析。
(三)综合案例篇内容设计
案例分析法,是由哈佛大学于1880年首先提出并开发,用于哈佛大学商学院培养企业高层管理者。案例分析法后来被许多公司借鉴用于培养企业的员工,明显地提高了员工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案例分析法结合文献资料对单一或者多个对象进行分析,得出一般性和普遍性规律的方法。案例分析法具有系统性,把研究对象视作一个系统,或者是系统的一部分,来发现其中的因果关系;案例分析法能够给研究者提供系统的观点,通过对研究对象尽可能地完全直接地考察与思考,从而能够建立起比较深入和全面的理解。现在被普遍应用到财务管理的教学与研究之中,在高级财务管理的教学中也得到了较多的应用。
在理论篇和专题篇中的每一章都配有与章节内容对应的小型案例和中型案例。但是,这里的综合案例是跨章节内容的大型案例,例如案例内容涉及企业融资、企业投资与公司治理等综合型的案例。综合大型案例综合性强、知识点多,可以把理论篇与专题篇中的内容整合起来,方便学生进行前后知识点的贯通学习,提高其综合运用能力。
本文将理论、专题和综合案例的内容结合起来,构建的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体系如下图所示。
财务管理及其相关理论是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基础。我们构建的内容体系中,既包括经典的财务管理理论,也包括与财务管理相关的金融理论。在此基础上,对财务管理的各个专题进行阐述。最后,综合案例贯穿理论篇与专题篇的相关内容。Z
参考文献:
[1]陆正飞,朱凯,童盼.高级财务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王化成,程小可,刘亭立,裘益政.高级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汤谷良,韩慧博.高级财务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刘志远.高级财务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依据目标管理基本理论和我国推行目标管理的经验,所谓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从事财务管理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对企业财务活动实行目标管理是一种先进而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和现代激励制度。它的核心是企业财务主管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作为管理企业整个财务活动的基本出发点,使企业的一切财务管理行为和活动都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作为行动指南,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开始于确定财务管理目标,实施以目标作为指针,工作完成以目标来评价考核。依据目标管理确定目标的基本理论和我国国有企业推行目标管理的基本经验,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具备如下五个特征:(1)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经济规律性。(2)统一性。所谓统一性是指作为社会主义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该能使制约企业发展的与目标有关的几个主要矛盾达到高度的统一。(3)货币性。所谓货币性是指所命名或确定的反映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指标,必须能够以货币度量。企业财务管理是运用经济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它的研究对象是企业财产物资的价值形态资金,反映经济价值必须能以货币度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具有货币性是它区别于企业内其他不同性质管理目标的显著性特征。(4)明晰性。所谓明晰性是指所命名或确定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概念清楚、措词准确、内容明确。在财务管理目标中,企业所确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理财工作的奋斗方向,是落实企业经济责任的条件和手段,是检查考核企业经济责任执行情况的标准,目标具有明晰性就可使目标管理方向明确、便于分解落实、有利于目标完成和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总之,目标具有明晰性是目标具有可操作的前提。(5)可控性。所谓可控性是指所命名或确定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与企业的财务管理内容密切相关,企业的理财人员对其能够进行控制。目标具有可控性是目标管理对目标确定的基本要求。以上概括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具备的五大基本特征,这五大特征分别是从五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它们互相补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比较科学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评价标准。
二、对当前几个有代表性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观点的评价
运用所概括的中国特色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具备的五个基本特征,对当前几个有代表性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观点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予以评价。
1、利润最大化目标。目标应具有的体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性、统一性和明晰性三个特征不太相符。作为目标缺少了这三个特征,就不利于建立企业的内部利益的制衡机制,目标的激励鼓动作用也就不十分明显,这是该目标的重大缺陷。后来我国实行利润承包制的国有企业所出现的大面积亏损也证实了这一点。由于该目标缺少统一性特征,所以它未能正确处理收益和风险的矛盾。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导致企业出现了严重的短期行为。所以把利润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在现在是不太恰当的。
2、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所谓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产出和投入的比例关系,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典型指标是企业的总资产利润率。将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与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比较,它的最大优点是剔除了企业规模因素,能够直接了解企业的获利水平。但是它同样具有与科学目标应具备的前三个特征不太相符的缺点,所以它并不能克服利润最大化目标所存在的致命弱点。
3、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在利润最大化目标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受到严重挑战时,有的就借用西方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来作为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在股分制或公司制企业,用股东最大化目标替代利润最大化或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确实有利于克服企业的严重短期行为,有利于正确处理企业的收益和风险的关系、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4、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近几年来,有些学者为了克服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忽略经营者、企业职工利益目标的片面性,提出了以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