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董桥范文

董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董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董桥范文

沈从文一九三六年校注一九三四年初印本《边城》觉得很难受,“真像自己在那里守灵”。他说人事就是这样:

“自己造囚笼,关着自己;自己也做上帝,自己来崇拜”。还说生存真是可怜的事情,一个人记得事情太多真不幸,知道事情太多也不幸,体会太多的事情更不幸。我从前读沈先生的小说和散文觉得他记得那么多事情真好。现在我老了,读沈先生写唐代服饰,写团扇,写铜镜,觉得幸亏他知道和体会的事情够多,遭逢生存和思想都给关进囚笼的年代,聆听歌颂上帝歌颂太阳的喧哗,他终于勇于怀抱他的真知为他一生的操守和尊严淡然守灵。

这样恬静的读书人从来不多。读他的书看他的成就,我也从来不希望看到他走出他的著述疲于跟俗世的人与事周旋。从少年到老年,我一心静静摩挲他的细致,远远瞻仰他的博大,悄悄赞叹他的超逸。我甚至刻意错过了同他通信同他见面的几次机缘:沈从文是薛涛笺上的彩影墨痕,一张航空信纸的问候,一堂灯红茶绿的寒暄,终归是对那一叶风华的轻慢与冒渎。他的字我倒非常愿意集藏。有了他写给施蛰存先生的一封长信,有了他在张充和先生家里写的一幅斗方,我更想亲炙的是他一生常写的朱丝栏长条章草小字。

那样高挑那样苍茫的修竹墨影老早成了沈从文书艺的标志。汉元帝时代史游发明的这款书法纵然斑驳陆离,传到沈从文手中毕竟翩然复活了:秦代隶书的波磔还在,圆转方折的意态也在,不兴连写,字字独立,汉朝善书的人都可以凭这样的字入仕,沈先生写的这笔奏章体章草汉朝人看了一样倾倒!少年时身沅水流域一支部队充当文书抄写公文,沈从文练汉碑练隶书的生涯一练几十年:“差弁房中墙上挂满了大枪小枪,我房间里却贴满了自写的字。每个视线所及的角隅,我还贴了些小小字条,上面这样写着‘胜过钟王,压倒曾李’。因为那时节我知道写字出名的,死了的有钟王两人,活着的却有曾农髯和李梅庵”。

钟繇和王羲之又古又好不必多说,曾、李二位倒是张大千的书法诗词老师了,都是光绪进士。曾农髯的字是压扁了的干柿子,晚年在上海鬻书,身体很弱,求字的人一多,都让张大千应付,大千的字起初像他,越写柿子越丰盈,枝秀叶媚,终于比老师写得更生动了。李梅庵的字像勾描出来的古画,碑上的石花鼎上的破锈一一浮现,在上海卖字养活几十口的家,苦得要命。他食量奇大,台北书法家曾克先生说他能吃一百只螃蟹,吃完酒席还能吃四个肥鸭,不幸“食”字底下那个“色”字他一生无缘消受,原配道州何家小姐死了,他又娶小姨子作续弦太太,小姨子婚后偶尔对着闺阃知己痛哭,“这才把梅庵先生无法享受女人的隐事揭穿了”!

不是我偏心,沈从文的字其实早就“压倒曾李”了。我在上海嘉泰找到的这幅长条录了一百四十几个字,是六二年咏《赣州八境台》古风体长诗,送给“凌苹同志”,写明是“七六年六月中旬于北京之小作坊乱稿堆中”的“从文习字”。那年,沈先生七十四岁,十二年后的一九八八年他八十六岁辞世。求豪健,求纵肆,求古秀,沈先生晚年这幅作品真是顺笔顺心了。我近年尤其偏爱他字里这般自然的峭拔,偏爱他写了一辈子字而不觉得自己是书法家。那是最高华的气派,也是最动人的谦逊,跟他一生的著述一样稳练,甘心在暮气中读书静坐的老年人看了格外舒服。沈先生说他三十年代在北平写《边城》,院落里有槐树,有枣树,每天朝阳初上,他坐在小竹椅上据着红木小方桌静静地写,每星期只写一章。情致那样闲淡,难怪沈先生真是连写字都不屑“向世味上浓一番”了。

董桥印象

陈少荃

余秋雨说过,香港因为有饶宗颐所以才不是文化沙漠。还可以这么说,香港因为有了董桥,普及文化里才会出现优雅的语言和贵气的文字。董桥自己就这么说过:“时代要有生机,语文要有新意,否则山水人文转眼都老得优雅不起来了” (〈一点说明〉《留住文字的绿意》)

在香港,董先生的《英华沉浮录》一共出了十卷,前后由三位编辑负责。我只有幸编了其中的一卷《留住文字的绿意》,因为其他编务繁忙,兼顾不暇,只好在心不甘,情不愿的情况下转让给另一位同事负责了。

第一次接触董先生的文章,心里很触动,好舒服,直觉上根本没有把他当作香港作家。他的文字很优雅,很文人,很有绅士之风,而且古今中外人文逸事皆能穿梭其中,来去自如,中英两种语文的底子又那么地好。我对他的背景产生了好奇,也有了一些了解。

及后有机会编到他的书,跟他有了电话联系,他尔雅的气质能穿过电话筒,使人忽地精神一抖。编他的书是一种享受,视觉感觉都能在宁静中感动。多少次想约董先生见面,一睹他的风采,都因为大家工作忙碌而将时间一改再改;后来又因为他转换工作机构,身居要职,要约见就更加困难了。如果不是远流出版社的主编林皎宏先生来港商谈《英华沉浮录》在台北出版的细节,我跟董先生的约会可能一直胎死腹中。谢谢林哥,是沾了他的光,我才能如愿以偿。

(作者系香港明报出版社特约编辑)

想做中国文化的“关窗人”

―《东方早报》于2007年06月11日与董桥访谈记录

真正写出一种风格是很难的事

《东方早报》:内地读者对你的印象似乎有些片面,包括这次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专谈收藏的《故事》,或许让不少读者都加深对你固有的印象――那就是认为董桥遗老气太重。你的另一面,比如那些时评的文字,其实并未被内地读者了解。

董桥(以下简称董):我比较倾向传统一面――传统当然有西方的传统,我的教育一半是英文一半是中文,英文教育受得久了,对人生、政治、国家的看法,自然会倾向于西方个人主义,这免不了,我也不想改。

我从小在殖民地长大,小时候在南洋,说荷兰话,后来到台湾读书,再后来到香港,这里有个好处――放任,但还是有一个框框在那里,比如《香港基本法》。英国人定下来后,文本不会动,一些东西你可以稍微松动一些,当然英国人也没有给香港人真正的民主。我觉得内地对回归后的香港是比较宽松的。有些东西过去写时评时说得很多了,现在再讲也没什么意思,像我这样的读书人能做什么呢?我已经老了,我就等明年退休以后,收藏、写写字画、写写小说,做自己想做的事,有很多东西我看不顺眼,但时代在变,比如现在到处用电脑,但其实看一本书与看电脑是两回事,书会让人守得住,书有书香,所以我看到黄裳先生、杨绛先生,这些都是我很尊敬的,这样的老人现在很少了。

我以前想不通沈从文文章那么好,为什么要放弃写作研究古代服装?现在似乎有些想通了。

《东方早报》:其实沈从文放弃写作内心也是无可奈何的。

董:对,现在香港的情况也是这样。朋友太多,讲得多了也不好。

《东方早报》:现在还写时评吗?

董:不写了,报纸读者群越来越中产,媒体变了,要让年轻人去做,我和他们说:“你们去闯吧,我只定大的方向。”从人生到工作,再到写作,自己的心态其实是一贯的。

《东方早报》:换句话说,就是你不太在意大陆读者对你的评价?

董:是的,文章写出来作者就“死”掉了,写出来人家评那是人家的权利,但自己不用太认真,除了做学问、写文章要认真。我想做的就是遵从自己的内心,你的内心世界可以不受任何人干扰,内心需要培养得越来越好。

《东方早报》:这些观点的形成与现在年龄有没有关系?

董:应当有的,年轻时不一定有平和,现在平和多了。你说旧书,上海还可以买到,施蛰存留下很多,我收的是西方的古书,黄裳先生收藏的中国古籍多,他那时的机遇好。

《东方早报》:我觉得你的文字与张大千相品,温润。与齐白石的路子不同,整个风格与大千的风格可能较为相契些。

董:是啊,与大千小品,个性决定一切,溥儒你留意过吗?也很好。

《东方早报》:是的,溥儒在宋元画方面下的工夫太深了。对于书画收藏的喜爱,与你练习书法有没有关系?

董:应当有关系,我从小就开始练书法,那时写何绍基的字,不过书法太难。上海书画界中,我最好的朋友是刘旦宅,他画的红楼人物真是一绝,书法也好,刘旦宅和大多画家不一样的地方是他用功读书,像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大陆每天出那么多新书,我真正看得下去的很少。

《东方早报》:是啊,现在出版界急功近利的还是居多。余秋雨你觉得怎么样?

董:早期挺好的,但后来似乎沉静气少了一些,我觉得他今后减少在各种媒体亮相可能会更好一些。

余先生与我很好,也许是有一些误解的东西在里面,他名气大了以后,对各种活动其实可以稍微选择一下,比如跑到电视公司写游记,你说欧洲要有太多东西要挖,我在英国那么多年,都不敢说自己懂多少的。

《东方早报》:还是再说说你的收藏吧,什么时候开始收藏的?

董:我在台湾念完书就结婚了,1966年来香港,当时大陆的文物大多涌向香港,比我老的收藏家那时收藏了很多东西。1973年我离开这里,全家去英国,生了一儿一女,住到1980年才回来,当时做《明报月刊》,我这种经历与在大陆、或是从南洋回大陆读书的知识分子完全不同,他们的遭际与我完全不同,在英国那么长时间我发奋读书,在英国八年时间,那时真是很用功,从头想自己该读什么写什么。

要写好英文太难,要写好中文也很难,真正写出一种风格是很难的事。

《东方早报》:刚到香港时主要写闲情类还是时政类的文章?

董:1960年代来香港很苦的,那时报屁股文章要写,每天看外国杂志把文章译成中文,需要两三份工作才可以养家,不过当时也是一种力量――那个时候的香港很可爱,单纯,像小渔村一样,吃一碗面都开心,想想现在,太富裕了,但还是有很多不开心的东西。你看大陆经济发展后百姓的心态可能也差不多。

《东方早报》:说说内地刚出版的专门写收藏的《故事》吧,以前看你写过藏书票,不过这本书里更多的却是和文化名人相关的收藏。

董:我在英国收藏旧书、藏书票,那时在英国的中国古董很多,但我个人真正在英国买东西很少,直到1980年代到香港才买了不少。1960年代陪老先生看到很多东西,他们劝我们买。看中的时候,古董商收起来说:“小董,我先帮你收起来,等你有了钱再买。”慢慢就这样收,有一阵子古玉也收,还有砚台、竹刻,还有木的,黄花梨,都是文人喜欢的东西。前年开始,我开始收雕漆,是剔红的,这个最早是英国人欧洲人收,中国的古董市场新一代收藏家还没有充分发现,我看以后会热起来,这个东西艺术性很高,是还没有被发掘的艺术门类。1970年代我在英国看到很多山人、董其昌的字画,那时可能都是真的,但当时没有闲钱买――现在到哪里找?现在市面上的山人的画、董其昌的字画都是假的。有一阵子收上海画家的东西,主要是从民国初年到解放时的画作,但也难。真的好东西贵,应酬之作你也不想要。

张大千也是那时收的,张大千(好的作品)要到台湾去找,我专收张大千在1950年代的东西,1960年代都不太好了,1950年代字也好画也好。

《东方早报》:看你收藏这么多名人字画,想到那句话,写文章和书法绘画一样,其实只是写出自己。

董:我觉得自己的风格还没有形成,因为“我还可以写得更好”,写风景其实最难写,你看沈从文那些写山水的文字,多好。

《东方早报》:想想有意思,你在英国呆那么久,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那么大,怎么会那么迷恋中国传统呢?

董:在外国住久了,就会发现你到底是一个陌生人,就想到自己的文化身份,加上从小家中就有传统文化的环境,我的父亲、舅舅啊,都喜欢书画古董,所以我自己喜爱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

第2篇:董桥范文

山东东营慧文语言学校(胜利二十三中四年级)

张啸林

冬青是大家都熟悉的植物,生长在马路边,或是院子里。

冬青属常绿乔木,枝叶茂密,树形整齐,历来被作为城乡绿化和庭院观赏的重要植物。

冬青的枝干长得枝枝丫丫的,非常密,每一个枝都斜着向上生长。它的枝表面是灰黑色的,而且也很粗糙,但冬青刚长出来的枝却是绿色的,很光滑。

冬青的叶子长在枝的顶端,所以在远处看,冬青的表面好像披了一层绿色的被子。冬青刚长出来的叶子是草绿色的,慢慢的就变成深绿色的了。它的叶子是椭圆形,边缘有锯齿,但并不扎人,叶子的正面光滑,颜色较深,而反面颜色就浅了很多,冬青树的叶子摸起来很是厚实。

冬青树开花,一般的花都是红色或黄色的,而冬青的花却是黄绿色的,有4个花瓣,花落了以后就会结种子,慢慢地种子就会变成红色,不过,并不是每一株冬青都能结果的,因为它是雌雄异株的植物。

第3篇:董桥范文

1、东江大桥(Dongjiang Bridge)是中国广东省东莞市境内一座连接东城街道与石碣镇的桥梁,位于东江南支流之上,为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东环段(原莞深高速公路东莞段)和环莞快速路东环段的组成部分。

2、东江大桥于2004年规划设计;2006年8月8日动工建设;于2009年9月28日竣工运营。

3、东江大桥南起莞龙立交桥,上跨东江南支流,北至石碣立交桥;主桥全长432米, 桥面为上下层双向十四车道高等级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董桥范文

世人都钟爱威名远播、名垂千古的赵州桥和卢沟桥。而我,独爱我家乡的东江大桥。

家乡的东江大桥是位于莞深高速公路北端的石碣段跨越东江南支流处的一座大桥。从远处望去,像个正在起伏的波澜;又像一个大大的“M”字形:又像两座缩小版的小雄峰。东江大桥工程是在2006年8月8日开工,2009年9月28日才正式通车,历时三年建成的。最厉害的是她国内的第一座双层公路桥,采用国内首创的刚性悬索加劲连续钢桁梁结构形式,也就是打破钢丝悬索的传统,采用钢箱梁以直代弯代替钢丝悬索。是继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之后的又一座三片主桁钢结构桥梁。全长432米,采用了首创的桥梁结构形式,上层的莞深高速为双向六车道,下层的北五环路为双向八车道,全桥共14个车道,而桥宽仅36米。这为发展交通与节约国土资源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采用了有曲线加劲弦的的全新结构,兼有悬索桥的建筑景观,丰富了桥梁的结构形式。

大桥建成,不但东莞市拥有了一座与众不同的景观桥梁。而且对加强东莞对外联系,推进城市升级有着重要意义。使两岸居民方便了好多。让莞惠两地中心区本来来往一次也不易的。变成现在的交往密切了。也更为方便,石碣、东城、寮步等镇街的市民去广州市区或白云机场更便捷,比走广深高速还要省半个小时。可见东江大桥的作用重大啊!家乡的东江大桥,虽然没有威名远播、名垂千古。但我依然爱他。

石碣中学初二:钟凯程

第5篇:董桥范文

“张充和先生是华夏传统文人精致文化最后一幅动人的刺绣:绵密的锦心经天纬地织满个人多少悲欣,家国多少阴晴。……她牵挂的又何啻落花时节几个江南旧相识。”恰如代序里自己为《张充和诗画书选》写的这几句感言,《记得》的主调是董先生在自己收藏的故园刺绣上再添饰几朵幽香粉润的玉兰,念念不忘的还是桨声乃中那一缕淡淡的乡愁。

与近几年的董桥文集相仿,文玩和名流的趣闻掌故占了《记得》的大半篇幅,不过我喜欢的倒是遗墨轶事背后的那个梁任公――人事狷介情事固执,团扇笔墨勾勒渲染的任伯年性情也迥异常人――生活放浪却作画勤谨,溥靖秋注重分寸的蛱蝶画和启功先生不失智慧的直脾气则相映成趣。《记得》又似一幅画卷,在工笔重彩的叙论之外尚点缀几段淡紫的友情:做事细致稳妥的沈茵算是董先生的平辈知己;学重史林的余英时是他的忘年至交;而只留一个姓氏的无名老辈同样是他记忆里的一杯红茶一盏风灯,就像儿时的玩伴和同桌,他们和你一起度过的日子或许屈指可数,个性呢?或仗义,或内敛,或狡黠,或顽劣,成年后你可能再也遇不到他们了,但闲时回想,嘴角总会漾起一丝幸福惬意的微笑。

《记得》讲述的旧交多为“旧文化人”,余英时和董桥即属这样的士人。对于陈寅恪、王观堂、钱宾四诸先贤,余先生直言自己望尘莫及,董先生更说一想到此就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我相信他们说的不是谦词,但我猜想余先生常会在梦里与恩师促膝对谈,董先生自也不会“忘却”前世杏花烟雨中与诗友月下唱酬的逸情雅兴。其实怀旧不单纯是历史感的脉动,她毋宁是嘈杂社会守护我们魂魄的一瓣心香――禳除执迷和邪妄,驱走不安和躁动,再再让我们回到那段轻盈丰润的青葱岁月。

第6篇:董桥范文

收藏小提示

最好赶在初春时收藏冬装,别等杨花柳絮飘起来。

各类冬衣晾晒后,要等余热散尽才能入柜收藏。要是在封闭的衣柜内散发热量产生水汽,很容易发霉。

防虫蛀除了用樟脑、卫生球、还可用防虫剂、花椒等刺激性气味大的东西,或在小瓶里装点干花或熏香和冬衣放在一起,既驱虫又飘香。

用塑料袋装的冬衣不宜放卫生球,因为卫生球中萘容易和塑料袋产生化学反应,使塑料膨胀变形或粘连,损伤衣服。

步入3月,天气逐渐转暖,厚实的冬衣该“退居二线”了,你在为如何收纳它们发愁吗?

羽绒服:挂藏

巧洗

羽绒服不太脏可以不洗,直接用棉球蘸点汽油擦领口 袖口、下摆等易脏的地方,再用工业酒精擦干净。

洗涤时要先在30℃左右的洗衣粉水中泡10~15分钟,最好用手洗。洗完后别拧,而要挤压排出水分。记得给羽绒服“蒙”一层布再晾,省得尼龙或化纤面料褪色。晾干后用小木棍轻轻一拍,羽绒自然就蓬松了。

Tips

别用碱性大的肥皂搓洗,更不能用火烘烤或熨烫,否则会破坏羽绒。

巧藏

把羽绒服拉好拉链,用透气性好的包装袋套封起来,挂在干燥洁净的衣柜里。

羽绒服上如果有金属电镀纽扣,收藏时不妨涂一层蜡,保持纽扣的光泽。

可以在衣服兜里放一小包樟脑丸,但要记得时常拿出来检查。把羽绒服倒过来,拍打一下看有无粉屑掉出,能判断是否被虫蛀。

在柜子里放两包防潮粉,防止受潮影响绒质,就能延长它的寿命啦。

毛呢大衣:内露外藏

巧洗

和臃肿的羽绒服相比,呢子、毛皮等毛料冬装更轻便时尚,但也更“娇气”,一定得享受“干洗”待遇。

毛皮大衣最好拿去洗衣店,呢子衣服自己搞定。先让它晒太阳,拍去上面尘土,把汽油均匀喷洒在呢面上,再用毛巾擦一遍。而后晾在通风处让汽油挥发掉,再铺上一层湿毛巾,用熨斗烫平。

Tipe

千万别手洗或用洗衣机洗,否则容易起毛,还会在衣服表面结成很多绒球。

巧藏

毛皮大衣一定要挂在衣柜里,而且要留出一点空间,不要让其他衣服压伤毛面。和羽绒服不同,毛皮衣服外面不要罩塑料套,因为失去空气毛皮会变干的。

呢子大衣如果不挂存,也可以用布包好放在衣柜上层。特别要把衣服反过来放,让呢子面在内,把“瓤”露在外面。这样一来能防止风化褪色,二来还防潮防虫。

羊绒衫:加热虫不吃

巧洗

羊绒衫中含有动物的高蛋白纤维,沾到汗渍就极易受腐蚀和虫蛀。所以,哪怕只穿了一次,也要洗后才能收存。

洗羊绒衫最好用中性洗涤剂,而不要用强力、浓缩、加酶的洗涤剂,水温控制在30℃左右。洗净后或甩干,或平铺在干毛巾上晾干,而后用手抚平,再用熨斗熨整齐。

Tipe

晾羊绒衫时千万别用衣架,悬挂在阳光下曝晒。

巧藏

收藏时更不能用衣架挂否则会使衣服变形,一定要整平叠好放在衣柜内。

避光收藏,而且要装入塑料袋中,别和其它面料衣服混放。

羊绒衫是虫子最喜欢的“美食”,所以,把羊绒衫洗净之后,不妨把它放人微波炉里加热几分钟。这招不但能杀灭霉菌,更能防虫蛀呢!

为防万一,可以放一小包樟脑片在衣服里,再用胶带把塑料袋封好。

3类冬装收藏要决

皮衣。收前先擦皮衣油,切记不能擦鞋油;使用衣架挂存放,以防折叠出褶皱;别放封闭袋子里,罩层单衣好透气;樟脑放在皮衣旁,切莫接触保质量。

丝织品。清洗送去洗衣店,别用手搓或机洗;丝织衣服最“娇贵”,为防变形别挂藏;叠好放柜最上层,樟脑切勿贴身旁。

化纤冬装。化纤清洗用温水,避免搓洗热水烫;人造成分含量高,不可挂藏免走样;衣服叠平防虫蛀,卫生球比樟脑强。

毛衣:“冰镇”好收藏

巧洗

毛衣等编织类的冬衣收存前的清洗,最好在40℃的洗衣粉水中进行。用手洗但别用力搓,记得放适量的衣物柔顺剂,让衣服浸泡几分钟,再用双手挤掉水分,挂在衣架上或用网兜兜起来晾干。

Tipe

别用肥皂洗织物,更不能用搓板搓洗,特别是纯毛毛衣,否则容易变形、变硬。

巧藏

毛衣类织物不能随意放,也不要和其他类衣服混放更不能挂藏,以防悬垂变形。而要叠好装在袋里或用透气的薄纸装起来,平放在衣柜里。

最好用挂钓式的防虫剂或樟脑片,不要直接接触毛衣避免损伤。

第7篇:董桥范文

没和我们说再见。

但是留给我们的欢乐,

依然可以听得见。

冬天悄悄地走了,

夜晚公园里的冰灯雪景,

在五光十色的灯光映照下,

依然吸引各地游客。

冬天悄悄地走了,

亚布力滑雪场上白雪皑皑,

滑雪勇士穿越雪道,

依然英姿飒爽。

冬天悄悄地走了,

带着许多留恋,

第8篇:董桥范文

1957年,著名剧作家吴祖光被打成“”,放逐到北大荒劳动改造。家庭生活捉襟见肘,迫于生活压力,吴祖光的妻子新凤霞将丈夫收藏的齐白石所画《七雄图》和《玉兰》卖掉来填补家用。两年后,吴祖光归来,新凤霞向丈夫道歉,说没有保住他最心爱的字画。吴祖光反过来安慰妻子:“再重要的画也没有人重要。”

一日,吴祖光和新凤霞到王府井,途中偶遇老舍。老舍紧紧握住吴祖光的手:“祖光,我正要找你,快,快,到我家去。”到了老舍家,老舍拿出一幅画递给吴祖光:“祖光,这是你的画,现在还给你。”吴祖光接过来一看,愣住了,这正是新凤霞卖掉的那副《玉兰》。原来,也酷好字画收藏的老舍一次逛画店时,发现了这幅画上有吴祖光的题字,就价也没有还,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

视画如命的吴祖光无比激动,追问老舍花了多少钱,说日后一定要还钱给老舍。但不管吴祖光怎么问,老舍终究不肯说,只叹息道:“只可惜没有办法把凤霞卖掉的画,全部给你买回来。”老舍在还给吴祖光画作《玉兰》的留白处,题了一行小楷:“还赠祖光,物归原主,心愿了矣!”

在张昌华所著《百年风度》中,讲过这样一段轶事。1949年,爱收藏的黄裳托友人向精通书画的张充和求字。那时,恰好张充和与傅思汉新婚燕尔,准备赴美,百忙中,遂将此事忘却。34年后的1981年,张充和翻出当年信札,发现漏掉曾答允黄裳的一幅字。素以诚信闻名的张充和于这年6月23日为黄裳书写东晋陶渊明的词赋名作《归去来辞》,并附信一封:“想来你已忘却此事,因1949年的信尚在,我非了此心愿不可……”收到信的黄裳由字度人,百感交集。

1991年,黄裳因家中有难,万般无奈之下,将包括《归去来辞》在内的心爱藏品易手。事后,黄裳为此惴惴数年,深感不安。13年后的2004年,几经转手的《归去来辞》被醉心于“旧时月色”的香港著名作家董桥收藏,视为至爱。但当董桥听说这幅《归去来辞》曾是黄裳的藏品,并且黄裳一直在为当年此画的无奈易主而神伤、自责时,毅然忍痛割爱,将《归去来辞》归还给黄裳。心存感激的黄裳在《万象》杂志发表长信答谢董桥,让自己了却了一桩心愿。

第9篇:董桥范文

“主题式”联动

“主题式”联动就是教师引导幼儿围绕一个游戏主题开展游戏,在游戏过程中使不同区域的游戏材料、游戏人员发生互动。

案例:小熊过生日

小(一)班有3个娃娃家。通常。幼儿进入娃娃家后就各玩各的,游戏角色之间极少有互动。一天,教师拿着一辆玩具车走进小熊家:“熊妈妈,我是熊外婆。今天是小熊的生日,我买了一辆汽车送给他当生日礼物。”熊爸、熊妈听了外婆的话,都表示要为小熊庆祝生日,便带小熊去游乐场玩,到商场买礼物,到超市买蛋糕,最后还邀请两家邻居为小熊开生日Party。

“主题”是幼儿角色游戏的一个核心要素,它决定了游戏的任务、角色、情节、动作和材料等。当游戏中的幼儿缺少互动时,教师以提供“主题”的方式干预幼儿的游戏是有效的。案例中,教师以外婆的身份。以“给小熊过生日”为由,引发角色之间(娃娃家中各个角色之间、娃娃家角色和其他区域角色之间)、区域之间(3个娃娃家之间、娃娃家和超市、游乐场之间)的互动。教师使用“主题式”联动策略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主题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兴趣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经验的一种游戏。只有贴近幼儿的生活,他们才能借助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大量想象素材,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开展角色游戏。只有游戏内容符合幼儿的兴趣,幼儿才有玩的兴趣和积极性。小班幼儿对生活中“过生日”事件的印象较为深刻,经验较为丰富,同伴之间常常谈论自己过生日的活动和情景,这一主题的选择符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兴趣。

2.主题展开有多层次互动的可能性

案例中,“过生日”主题游戏随着游戏的进行发生了多层次的互动:首先是小熊一家人(熊爸、熊妈、熊外婆)的互动;其次是小熊一家和另外两个娃娃家之间的互动;再次是小熊家外出的成员和其他游戏区域(超市、游乐场等)角色之间的互动:最后是三个娃娃家的所有成员一起互动。多层次的互动能带给幼儿更多的游戏经验,更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在“过生日”主题游戏的基础上,我们还尝试了以“过新年”“六一儿童节”为主题引发的区区联动游戏,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教师任游戏角色推动游戏发展

教师以游戏角色的身份参与幼儿游戏,既可以保证幼儿的游戏主体性,又能对游戏进行隐性的指导。案例中,教师以“外婆”的身份进入游戏,通过和幼儿对话的方式,引发幼儿对原有生活经验的回忆:如生日要送礼物、要吃蛋糕,还可以邀请邻居朋友到家中来开生日会,从而引发娃娃家中各种角色之间的互动,以及娃娃家角色与商场、游乐场、超市等区域中不同角色的互动。

“任务式”联动

“任务式”联动是指区域内的角色去完成一项规定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不同区域的角色、材料发生互动。

案例:超市促销活动

我园的“大型超市”(为全园各班幼儿共享的游戏区域)开业一段时间后,“顾客”量连续下降。总经理(教师)和员工(幼儿)都很着急,于是总经理组织大家讨论:“怎样吸引更多的顾客呢?”谈论的结果是进行商品促销。中班幼儿提出的商品促销的方法是:“到广播中吆喝‘超市有优惠活动’:购物满6元送爱心兑换券一张。”大班幼儿提出的方法是印发广告单。明确了促销任务后,超市员工中有的到广播站吆喝,有的制作广告单,有的外出到娃娃家、小吃店、医院等处派发广告单。超市还根据顾客的意见和需要,增减超市的商品。不久,超市又顾客盈门。

在这个案例中,超市的员工一改以往只在超市内部工作的游戏规则,主动外出到其他区域,与不同游戏角色互动,实现了这些区域之间的联动,而这些不同区域的联动是南超市员工的任务引发的。

1.任务产生要基于游戏开展的需要

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教师不能为了区域间的互动而成为游戏的导演,如向游戏角色布置任务、指挥幼儿游戏的言行,等等。上述案例中,游戏中的“任务”是幼儿为了满足自己游戏需要自然而然产生的,而不是教师为了引发区域间的互动强加的。案例中,在超市生意清淡的背景下,幼儿根据自己日常生活经验自然产生了“促销”任务,促销的方法也是来自幼儿的生活经验,如吆喝、制作广告单和派送广告单等。教师只是为幼儿搭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平台——总经理组织员工开会,共同解决“顾客太少的问题”,也就是在这个“会议”中产生了促销的任务和方法。

2.任务内容由游戏成员讨论决定

幼儿完成游戏任务的行为就是游戏展开的过程,所以,“促销”任务的内容要具体化,方便幼儿的完成。不同年龄和游戏水平的幼儿承担游戏任务的能力不同,每个游戏任务的具体内容,应该由参与该游戏的全体幼儿讨论决定。就如上述案例中,在明确了“促销”任务后,促销的具体内容是由超市全体员工讨论决定。其中,中班幼儿提出外出“吆喝”的促销方法,并根据自己的能力承担了这一任务:大班幼儿提出了散发广告单的促销方法,并根据自己的能力承担了编写广告词、制作促销广告单和到广播室播送促销广告、外出派送促销广告单的任务。全体游戏成员共同讨论决定任务的内容,尊重了幼儿的个性差异,培养了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订单式”联动

“订单式”联动就是通过一个游戏区域为另一个游戏区域长期提供某 项服务的方式,使不同游戏区域间建立一种游戏互动关系。实现区区联动。

案例:演艺吧的合作商

演艺吧演员依依想表演白雪公主,可是化妆室里没有她需要的白色公主裙和金黄色的假发。于是,她就跑到服装店要求借穿白色的公主裙。店员要求付钱,依依没有钱,就跑回演艺吧向经理(教师)诉说自己的需求。在经理的协调下,服装店和演艺吧达成了合作的关系,演员可以用填写订单的方法,获取演出服装。一段时间后,由演艺吧的经理去服装店统一结账付款。依依有了服装,还希望有金色的头发,于是她又跑到理发店,用同样的方法为自己“染”上了金色的卷发,最终打造出白雪公主的样子。从此,演艺吧与服装店、理发店有了固定的“订单”关系。

游戏就是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互动才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案例中的依依在无意中引发了这种“订单式”的区域联动,既解决了演艺吧演出服饰单一的问题,又为服装店、理发店带来了生意,有效实现了三个区域之间的幼儿互动。

1.“订单”关系要与现实生活相一致

在游戏中,幼儿会自然而然地把真实生活中的一些商业关系迁移到游戏中来,如案例中先消费后付款的消费方式,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消费方式(考虑到幼儿的理解水平,我们将其命名为订单式)。案例中把演艺吧和服装店、理发店形成“订单”关系,符合幼儿的经验水平,三个区域里的角色都很容易理解这种关系,在游戏中角色间的交往互动非常顺畅、自然。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订单”式游戏方式,有助于丰富幼儿关于现实生活中丰富多样商业关系的经验。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