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保护珍惜动物的措施范文

保护珍惜动物的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护珍惜动物的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保护珍惜动物的措施

第1篇:保护珍惜动物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问题;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大众旅游对湿地生态带来威胁

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本地区重要的旅游风景区都分布在湿地区域。景区等都是以湿地景观为主体。

2.森林老化生态功能下降

一方面多年来卓有成效的防火工作使大量成、过熟林保持完好并进一步增多,另一方面过度放牧使林内幼苗难以生长,导致森林天然更新受阻的生态危机,加速了森林的老化。根据森林调查资料来看,本区森林资源表现出明显的衰退迹象。森林资源龄组结构比例严重失调,森林的生态功能下降。

3.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由于不当的开发利用,水体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湿地植被遭到破坏。使多种水禽和依赖湿地生活的河狸、水獭等珍惜动物和鲟鳇鱼、细鳞鱼、哲罗鲑、北极茴等珍惜鱼类失去栖息地,河水泥沙含量大增,湿地物种繁殖受到严重影响。动物数量大幅度减少。严重影响着湿地的生态平衡。威胁着生物物种的安全。

4.法制体系不完善,没有湿地保护资金来源

在我国三大生态系统中,森林和海洋均已通过立法得到保护,唯独湿地无法可依。这是导致湿地问题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制约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造成了湿地保护与管理在具体操作中的困难。

二、规范化管理措施

1.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措施

逐步建立适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的管理机构、人力资源、内部管理、规划编制、区界勘定、资源管护、建设项目及资源开发、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社区共管等规范化管理体系。

(1)管理机构建设

保护区管理机构建设是保护区的首要任务,只有建设好保护区管理机构,才能有效的管理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导则》规定。自然保护区应设置独立的管理机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尽可能由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直接管理。

(2)合理配置人员,强化专业培训

通过优化内部职能科室设置,细化职能和责任。主要强化对保护站、科研监测、宣教培训及社区共管专业人员的配置。每个保护站配备专门人员,长期驻守;设置科研监测小组,专门从事科研监测工作,对保护区自然地理、地质环境、生物多样性和人文资源等背景情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强化宣教培训及社区共管工作,设置职能科室,工作日常化、规范化。

(3)强化内部规章制度,做好档案管理

进一步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强化落实措施。主要包括岗位责任、人事聘用、财务、宣教、培训、巡护、监察执法、社区共管、信息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4)进一步做好保护区规划和边界划定

按照国家环保部核定的范围进一步做好边界勘定和功能区划工作。准确掌握自然保护区的边界和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的界限范围。绘制具有准确经纬度坐标网格的功能区划图、水域使用现状图等图件,进一步明确保护区水域使用权。

(5)强化资源管护

保护区要继续完善资源管护网络体系建设。优化管理方案,实施举报奖励制度,增强激励机制。建立一支以保护区辐射辖区乡镇、保护站、林场、村组和协管员齐抓共管的网络体系,强化管护队伍。

(6)科研监测

目前,保护区的科研监测十分脆弱,要制定科研监测发展计划,加强与相关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积极参与和支持有关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工作,积极在国内外期刊杂志上发表科学研究论文、参加各类学术会议。

(7)宣传教育

制定宣传教育计划,推动宣传教育工作日常化、规范化。

(8)社区共管

自然保护区与保护区所在乡村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社区共管活动。积极争取资金,用于生态补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规范化设施体系建设措施

建立适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的管护、科研监测、宣传教育、办公及后勤保障规范化设施体系。

(1)管护设施建设

保护站建设。在现有基础上。规划建设保护管理站,配备办公、消防、野外调查、日常巡护、执法、通讯、交通及必要的生活设施设备和动物救护、病虫害检疫防治等设备。巡护和执法设备应能够满足巡护、执法和应急反应的需要。

(2)科研监测设施建设

科研中心建设。与有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合作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中心,包括实验室、科技资料室,并配备各种调查、试验、科研辅助设备,配备相应的野外调查设备及动物监控设备,满足保护区常规监测的需要。定位监测站建设。建立自然保护区定位监测站,以监测自然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种群、生态环境及自然遗迹的动态变化。

(3)宣传教育设施建设

宣教中心建设。设置宣教场馆,宣教场馆可设置陈列展览室、多媒体放映室、图书资料室等,并配备宣教、通风、除湿、防火防盗等设施设备。网站建设。建立自然保护区网站,使其成为保护区对外宣传交流的窗口。

第2篇:保护珍惜动物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野生动物;资源状况;保护措施;浙江景宁

中图分类号:S81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232070

1 基本情况

1.1 县域概括

景宁畲族自治县属浙南中山区,地形复杂,海拔高低悬殊,地势呈西南向东北斜,境内谷深坡陡,源短流急;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县土地总面积194665.40hm2,其中林业用的面积161598.67 hm2,竹林面积16210.87 hm2,森林覆盖率78.2%。现设4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15个乡,2个自然保护区,2个国营林场,1个省级森林公园,254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为1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8万人,非农业人口1.7万人。县域出境水一类、二类水质的占比达100%,境内没有不可游泳的河流,县域空气质量稳居全省前列。景宁县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浙江省9个重点产材县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集体林区。

1.2 野生动物概括

据《浙江动物志》、《浙江林业自然资源・野生动物卷》、《丽水市志》、《景宁畲族自治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报告》等文献资料检索整理,境内有陆生野生动物274种,隶属26目84科。其中兽类8目18科43种;鸟类13目47科162种;爬行类3目11科40种;两栖类2目8科29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61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黑麂、云豹、金钱豹、金雕、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白鹳、中华秋沙鸭;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短尾猴 、穿山甲 、黑熊、水獭、金猫 、鬣羚、天鹅、白鹇、鸳鸯、勺鸡、锦鸡、大鲵;省级重点保护动物有:毛冠鹿 、 豪猪、豹猫、狐、大白鹭、中白鹭、白鹭、戴胜、斑啄木鸟、凤头Gf、喜鹊、眼镜蛇、眼镜王蛇、五步蛇、大树蛙等。

2 有些野生动物数量逐步减少的原因分析

2.1 环境的恶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工业垃圾也越来越多,所以人们只能把垃圾倾倒在野外。久而久之,动物们赖以生存的那片青山绿水,就变成了臭气熏天的垃圾场;从而导致了动物们失去食物、失去家园。还有,人们不太注重植树造林,肆意乱砍乱伐,导致绿地沙漠化,使动物没有了栖身之地。

2.2 人类的贪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为了美食,对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商家为了利益,而大量四处捕杀野生动物,供人们食用、制作皮具、装饰品,毫无怜悯之心,用极其残忍的方法捕杀,然后再将其杀害。

2.3 人类无节的杀戮

如果我们杀尽了兔子、鸡、牛、羊等等这些食物链最底层的动物们,那么,可以想像一个这种连锁反应――它们灭绝,吃它们的鹰、老虎这些动物怎么活?最终还是因为没有食物供它们食用而灭绝。

3 保护措施

3.1 宣传教育

3.1.1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群众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

充分发挥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规,加强林业宣传,提高农民的保护意识,增强农民爱林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意识,调动农民发展林业产业的积极性。

3.1.2 加强环保意识

广泛的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自觉保护野生动物,同时要加强环保意识,为野生动物提供适宜的繁殖和生存条件。

3.1.3 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景宁畲族自治县引进工商资本,有多处人工繁殖和养殖野生动物基地,若大均乡伏叶村和梅歧乡鹤崇村人工养殖娃娃鱼,东坑镇白鹤村人工养殖梅花鹿,东坑镇深洋村人工养殖竹鸡,鹤溪街道三枝树村人工养殖石蛙,澄照乡张山村人工养殖野猪等等。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与监测,建立长期定位监测点,并进一步抓好野生动物驯养繁育工作。在自然保护区安装了摄像头全天360°无死角监控保护区动态,以更好地自然保护区内生态安全。给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配备了先进的林管通系统,随时定位工作人员的地理位置,配备巡护车辆,方便工作人员在区内的巡护工作。给工作人员配备数码相机,以便他们拍摄区内随时出现的野生动物,同时,在景宁中学建立生物馆,加强学生专业课实践教学、普及生物学知识以及在育人方面的作用,使人们在学生时代接受保护野生动物知识。

3.1.4 抵击不规范行为

抵击不规范行为,若乱砍伐林木,穿珍惜动物毛皮做的服装,滥捕滥杀野生动物,保护湿地资源和水质,参与非法买卖野生动物,见随意堆放垃圾,滥用农药和杀虫剂,购买野生动物宠物,比如野生的鸟类,去野外游玩时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和巢穴,迷信那些昂贵的动物类中药补品等等。

3.1.5 开展爱护野生动物活动

自从1984年10月成立景宁畲族自治县, 该县经常性开展保护野生动物活动,每年均在县城石印山广场、府前桥桥头、林业局办公大楼门口等繁华地段,开展以“关注保护野生动物、守护绿色家园”为主题的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活动。展示野生鸟类动物标本19种,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图片38张,并发放介绍野生动物的文字资料手册21700余册,现场解答市民提出的各类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问题数千个。

3.2 森林资源保护

3.2.1 实行“封、管、造、改”四措并举

景宁畲族自治县重视生态林业的建设,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的建设目标,强化领导,合理规划,实行“封、管、造、改”四措并举,扩大绿化造林面积,大力改善生态环境,以采伐管理为重点,完善源头管理的工作机制,以防控、消防和保护、开发为重点,保护了森林资源;同时,切实抓好“五水共治”、“六边三化三美”等重点工作,该县正在践行“两山理论”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被浙江省列为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区建设,浙江省也不再考核景宁县的工业经济和地区生产总值指标,而实行以生态为先、民生为重的单列考核。使得景宁畲族自治县的森林资源得到不断丰富,给野生动物创造了一片生存乐土。

3.2.2 生态移民

景宁畲族自治县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实施生态移民工程,若红星街道新华村,2009年整村移民下山到双坑口,涉及81户、238人口、林地面积417.27hm2,将这些森林成为野生动物繁殖、活动、栖息好地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野生动物生长繁殖。

3.2.3 严惩处罚力度

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采取有力措施制止偷猎行为,坚决查处和打击各种偷猎、走私和贩运国家保护动物的犯罪分子,实行对野生动物动物的重点保护。县森林公安局每年积极开展“亮剑一号”等专项行动,还实施“固本强基”和“高压态势”工作,从严从快从重,若县森林公安接班群众举报,有人在黄水坑地带捕杀野生动物,立刻组织警力,快速侦破了陈某某、吴某某等4人在2012年期间,利用猎枪杀害珍贵野生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颈长尾雉”2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20只。县森林公安侦办结束后,到县人民检察院, 县人民检察院对陈某某、吴某某等4人分别以非法持有枪支罪、非法猎捕、杀害珍贵野生动物罪提起公诉,县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并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报道,影响力大,教育深刻,有力打击破坏野生动物犯罪分子,确保野生动物安全;同时,县森林公安联合工商、林政等部门,经常性对菜市场、餐饮店、酒楼巡查机制,若发现有野生动物销售或者经营,一律予以没收,并对销售者或者经营者,进行处罚。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县野生动物资源逐步得到丰富起来。

3.3 野生动物种群保护

3.3.1 栖息地的保护

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取食区域、繁殖条件、求偶或迁徙通道,是恢复野生动物种群的重点工作。景宁畲族自治县已经建立了保护对象为野生动物的自然保护区2处即望东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区、大仰湖湿地群省级自然保护区;同时,划定禁止区和缓冲区,并建立固定保护野生动物宣传牌几百块,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3.3.2 投放动物物种

要实现生物多样性,必须要有一定数量动物资源,近年来,若素有山区名贵“山珍”之称的石蛙,却招致大肆捕杀,野生资源急剧衰退,有一段时期石蛙数量聚集下降,于2010年开始,增殖放流石蛙活动,在大均乡、梧桐乡、秋兰乡、鸬鹚乡4个乡段小溪山涧增殖放流共1.3万只野生石蛙苗种。石蛙的踪迹几乎遍布该县山涧小溪,石蛙增殖放流活动是对石蛙资源的修复和增长,将景宁的山涧资源转变为“金山银山”。

4 结语

景宁畲族自治县通过宣传教育、森林资源保护、野生动物种群保护等多措并举,推动该县森林生态系统不断完善,尤其是近年来,该县加强绿化造林、生态公益林建设、“六边三化三美”、“五水共治”、“美丽乡村”、“生态移民”等措施,实施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取得显著成效,使全县森林覆盖率从2008年的77.9%增加至78.2%,生态环境取得了有效改善和巩固,森林生态和野生动物栖息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很适合野生动物生长繁衍,同时民众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得到大大提高,执法人员加大巡查力度,促进该县野生动物越来越多,若景南乡的上标、忠溪、程田等村陆续发现“小娃娃鱼”,经专家初步鉴定这种“小娃娃鱼”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细痣疣螈;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东方白鹳从2015年9月初景驻入景宁鹤溪河;梅歧乡桂远村、大均乡洋坑村、澄照乡米岩山村、英川镇香炉山等,经常有上百只猕猴活动;白鹇经常出现景宁的河、水库、港、溪、坑等;家地乡家地村发现野生紫背苇Z;标溪港、毛洋港、西坑港及炉西坑、黄水坑、毛师坑等地石蛙越来越多等等,促进了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实现民众与野生动物共享景宁的绿水青山蓝天的环境,野生动物资源得到保护,也促进景宁旅游业发展,推动景宁社会经济建设。可以说,野生动物保护和发展,为深入实施“三县并举”发展战略,确定“五个发展”举措,加快推进“四个新区”建设,着力打造“中国畲乡、小县名城”的宏伟蓝图,贡献正能量。

参考文献

[1]景宁畲族自治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报告[R]. 2009,3.

[2]县林业志[M].2001-2015.

[3]县林业局年度工作总结[R]. 2013,2014.

第3篇:保护珍惜动物的措施范文

1.1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研素质

药理学是高等医药院校的一门主干课程,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人文精神培养,如果只注重传授专业知识,则很难培养出道德高尚的高素质医药人才。实验是药理学的基本实践和药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因此实验教学是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加深知识理解,提高操作技能和培养科学思维。[1]药理学实验的特点是活体动物实验,因此有必要在实验教学中贯穿并强化动物实验伦理学教育,培养学生的伦理观念,让学生了解和遵守动物实验的伦理学原则,善待实验动物,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进一步加强医学生医德培养,使学生深刻领悟“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重要意义。[2]在教学实践中,教育学生尊重和珍惜实验动物,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各学科研究的基础,为科学研究和人类健康无私奉献,对动物的尊重实际上意味着对人的尊重。通过生命伦理观教育不断深化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伦理道德修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高尚的人格品质和良好的科研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1.2促进医药研究与生命伦理观的良性互动

随着动物实验在生命科学相关医药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实验动物的伦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在进行生物医药研究的临床试验前,必须首先要在动物体内完成临床前的试验研究,比如药理学研究中涉及新药研发过程中的临床前药效学研究、安全性评价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等,都需要在实验动物的体内完成。对于动物实验,我们既要认识到实验研究本身有利于生命科学发展,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动物保护有利于生态平衡和社会发展,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体现。在动物实验过程中强化生命伦理观教育,创造良好的伦理环境和氛围,遵守特定的伦理准则,在获得研究成果的同时,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质量,避免不必要的动物实验和动物伤害,在不影响研究结果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实验动物的数量,在实验过程中尽最大可能降低动物的痛苦。[3]通过早期深入实践生命伦理观教育,增强学生关爱、善待动物的人文情怀,促进医药科学研究与人文精神的良性互动。

2实验动物伦理学教育的基本内容

2.1动物福利

1976年,Hughs提出“动物福利”的概念,是指农场饲养中的动物与它的环境协调一致,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的状态。[4]目前国际上普遍承认的动物福利是1992年英国农场动物福利委员会提出的动物享有“五项自由”的基本福利,即动物应享有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免受疼痛、伤害和疾病的自由;表达行为天性的自由;免受恐惧和不安的自由。简言之,动物福利就是要让动物活的舒适,死的安乐。[5]动物福利的对象包括农场动物、实验动物、伴侣动物、工作动物、娱乐动物和野生动物。实验动物和其他动物一样,是有感觉和感情的生命实体,也具有感知快乐、悲伤、恐惧和痛苦的能力,和人类一样有着基本的生存需求和高层次的心理需求,但它们从出生之日就注定要贡献于人类,作为替身为人类健康而献身。虽然实验动物推动生命科学进步,但当人类将其用于科学研究中时,其前提是已经剥夺了动物的个体自由权利,它们在人类面前没有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力,因此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更应该尊重和善待实验动物,维护它们应享有的福利。维护实验动物福利并不是反对进行动物实验,而是要最大限度的保证实验动物享有生命的基本乐趣,而避免在痛苦和悲惨的遭遇中死亡。只有充分维护和保障实验动物福利,使它们免受各种额外的痛苦,保持身心健康,实验动物才能真正标准化,实验结果才能准确可靠。

2.2“3R”原则

1959年,Russell和Burch在研究动物实验人道主义的基础上撰写了《人道主义的实验技术原理》,首次系统地提出了科学研究中的“3R”原则:即减少(Re-duction)、替代(Replacement)和优化(Refinement)。减少(Reduction)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减少使用动物的数量,不应盲目增大动物样品数,而应着重提高实验的精确性;替代(Replacement)是指采用其他方法替代动物实验,如采用离体实验代替整体动物实验,用低等动物代替高等动物进行实验;优化(Refinement)是指通过改进实验技术和手段等方法优化实验过程,减少实验动物的痛苦,如合理使用麻醉剂、镇静剂或镇痛剂等,减轻动物在实验过程中的不安、不适和疼痛等。[6]为使动物权益得到保护,目前该原则已成为国际上广泛采用和遵循的动物实验指导原则,也是科学研究过程中使用实验动物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要求在实验动物使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3R原则。

2.3AAALAC认证

1965年,在美国成立了国际实验动物评估和认证管理委员会(AssociationforAssessmentandAccreditati-onofLaboratoryAnimalCare,缩写为AAALAC),是一个非政府非营利性的组织机构,它通过自愿的评估和认证计划,促进在科学研究领域执行仁慈和负责的动物管理、动物使用和动物福利,以提高科研、教育和试验质量。AAALAC坚持有限目标原则,为善待实验动物提出了行为规范和行动参考,为实验动物饲养和使用提供了国际标准,在此基础上获得的实验数据可得到广泛认可,减少了实验重复的次数,增强了实验数据的共享。在新药研发过程中,为了确保动物实验的质量,增强实验数据的可信度,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盟药品审评局(EMEA)均推荐在有AAA-LAC认证的实验室中开展动物实验。[7]世界500强医药巨头也联合申明它们的医药产品的相关动物实验都必须在AAALAC认证的研究机构内完成,这表明AAALAC认证已经成为进军国际生物医药研究领域的基本要求。只有通过AAALAC认证,我国创新药物临床前研究及评价技术平台才有机会实现与国际接轨。

2.4实验动物福利立法状况

英国作为动物福利立法的“鼻祖”,率先建立了世界上最为完备的动物福利法律体系。美国在动物福利保护这方面也走在前沿,1966年,美国颁布了《动物福利法》,这是最早的一部与实验动物管理有关的法律,对猫、狗、兔、鱼类、猿类等动物实验方面的要求做出了规定,并在1970年、1976年、1985年和1990年先后进行了四次大规模修订,不断地完善,对于动物的保护范围是逐步扩大的,1985年又通过了《改善实验动物福利标准法》修订案,新法规增加了大量针对动物实验和实验动物管理中关于动物福利方面的内容。此外,德国、荷兰、加拿大等国家也相继出台相关法律,实验动物福利的保障在这些法规的实施中得以具体落实。在亚洲,日本、韩国等也先后制定了动物福利法和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我国在1988年颁布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是我国实验动物法规体系中最重要的文件,对实验动物的饲养、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并在2001年进行了修订,首次引入生物安全和动物福利的相关内容,鼓励开展替代方法研究。虽然我国引入动物福利的概念相对较晚,与国际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实验动物管理尚未在全国范围内立法,动物福利制度建设并不十分完善,但我们仍在继续努力。

3关于我校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动物伦理学教育的问题与思考

对于刚刚走进实验室的学生而言,由于自身的性格、家庭、环境等存在差异,导致他们对待实验动物的态度和方式良莠不齐。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部分学生忽视动物生命需要,不善待动物甚至虐待动物的行为,因此有必要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强化动物伦理观教育,提高学生的动物保护意识,改变实验操作只为实验目的服务的传统观念。

3.1强化动物实验过程中的生命伦理观认知,使学生具有爱护实验动物的伦理意识

我校药理学实验教学的授课对象主要针对医学生,药学专业学生是在近两年新增了药理实验课。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除了讲解实验步骤及操作技术外,可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及教学内容适时融入实验动物伦理教育,向学生讲解动物福利的合理性及相关知识,教育学生树立尊重生命的理念;同时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遵循实验动物伦理原则,满足动物的福利需求,在实验过程中善待动物,尽可能操作仔细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伦理意识;实验结束时,要求学生对实验动物实施“安乐死”,尽可能减少动物的痛苦,并对动物尸体进行分类和统一处理,维护生命的基本尊严。此外,动物也是有感觉的生命体,在实验过程中还应注意维持课堂秩序,避免大声喧哗刺激动物;对于在实验中因操作不熟练而意外死亡的动物,一定要注意与存活动物的隔离,避免引起动物的恐惧和应激状态,进而影响实验结果。

3.2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遵循使用实验动物的“3R”原则,科学合理地进行动物实验

我校医学生的药理学实验目前整合在基础医学综合实验中,这种课程设计就是在符合科学原则的情况下,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的相关动物实验进行整合后设计实施,这种模式也是遵循“减少、替代和优化”3R原则的产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现有动物资源,注重了不同实验课之间的相互关联和衔接,使得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下将操作利益最大化;此外,还通过PPT动态演示、模拟示范教学、微课教学等多种模式尽可能减少活体动物实验。对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核心技术和重要环节进行现场示教,将实验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解,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尽可能减少实验动物用量、减轻实验动物的痛苦,比如麻醉意外所导致的动物死亡。尽可能避免因实验而造成动物不安,减少因操作失误而对实验动物造成的痛苦和伤害,比如动脉插管过程中的操作失误导致动物失血过多等,进而避免因实验失败而增加受试动物的数量。

3.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教导学生践行动物伦理学原则

实验教学是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作为授课者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身作则,自觉在实验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中遵循动物伦理学原则,注重言传身教,强化并提高学生在动物实验过程中的责任意识。这种责任心不仅体现在对动物福利的保护方面,也体现在对动物实验过程中实验计划的执行力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在实验教学中处处体现出负责的实验态度是对学生最好的言传身教。在授课前对每一批实验药品进行认真核对和检查,同时观察并了解每一只受试动物的状态。由于实验教学是小班教学,每一位学生都需要参与实践,因此教师要对实验全过程进行跟踪和观察,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既避免对实验动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也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一定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感,领悟到责任心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障,任何一个简单的动物实验都需要参与其中的实验者具有很强的责任心。

3.4加强动物实验的实施管理,尽可能避免学生因实验失败浪费动物

第4篇:保护珍惜动物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功能优势 现代城市公园 建设管理 研究分析

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高度的层次水平,人们对生活内容以及生活品质的关注就逐渐由物质生活转移到精神文化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背景之下,各个省市地区的城市公园就需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消费大众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改革与升级。因此,相关的行业管理人员就非常有必要对我国现代城市公园的建设管理现状做一个简单而系统的研究分析活动。本文主要是以河北省石家庄市动物园为研究对象,来进行阐述与分析相关概况。

1 河北省石家庄市动物园概述

1.1 河北省石家庄市动物园简介 石家庄市动物园位于河北省鹿泉市境内,地处太行山系的余脉与华北平原的交接地带,整体西高东低,于2006年5月1日正式开园,全园规划占地面积为266.68hm2,目前建成区为186.68hm2,园区根据地形分为门区、火烈鸟区、人工湿地涉禽区、餐饮中心、场馆区、田园风光区、登山健身区等18功能区,场馆区主要有长颈鹿馆、大象馆、两栖爬行馆、熊猫馆等12大展馆,园内所饲养的动物主要有火烈鸟、金丝猴、东北虎、亚洲象、黑猩猩、长颈鹿以及跳羚等多达230多种3000余只(头)国内外的珍禽名兽,是集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动物科学研究和繁殖及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也是目前在整个河北省内地理面积最大、饲养动物种类最多的一个动物园。

1.2 现代动物园功能简介 在当今这个现代化高科技社会中,动物园不再仅仅是供游客前来观赏动物的场所,它的现代服务功能还包括对动物以及动物生存环境的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对珍贵动物进行饲养保护、野生动物移地保护、动物生存、繁衍方面的科学研究以及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娱乐休闲场所等等。由此可见,现代社会中的动物园与过去的动物园所具有的功能和所存在的价值是完全不一样的,都有着在功能上大幅度的提高与在价值上增加的变化发展趋势。

2 石家庄市动物园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园内展出的动物品种、数量及种群有待增加 据统计,我国约有脊椎动物6266种,占世界种数的10%以上。其中兽类500种,鸟类1258种,爬行类412种,两栖类295种,鱼类3862种。在目前的石家庄市动物园内,尽管有230多个品种3000多只(头)的动物在展出,但是作为河北省乃至华北地区最大的动物园,在动物的品种和只数上还有待于增加。

2.2 动物的饲养、繁殖率有待提高 据了解,石家庄市动物园内饲养的动物在饲养员的精心饲养下,每年都有一些动物繁殖成功,尤其是双胞胎长颈鹿的诞生,在同行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但是也有一些动物品种的只数在下降,亟待采取措施予以保护。

2.3 导览图缺少及部分说明牌、标识不清 由于石家庄市动物园面积较大,部分地区缺少导览图致使游客不清楚自己的位置,参观不到部分展馆,影响了现代动物园的公众教育功能的实现。在石家庄市动物园内有一部分的说明牌字迹不清、破损,这对于动物园的科普教育活动是非常不利的。

2.4 园内的清洁卫生和环境保护意识亟待加强 园内保洁问题是包括石家庄市动物园在内的我国很多现代城市公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动物园内,由于饲养展出的是动物,如果对园内环境保护和管理不到位,动物的排泄物、生活垃圾清扫、外运不及时,环境污染和脏乱就更为严重,不及时清扫、外运的垃圾还会散发出异味,这样不仅会影响到游客游玩的兴致和心情,还会对广大游客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动物园内动物的健康状态以及动物园的社会地位形象。

2.5 园内的娱乐游乐设施场所还没有完善和健全 石家庄市动物园内,相对于动物展览馆、餐饮场所以及休息场所而言,游乐场所与娱乐休闲场所还处于没有建成或者没有投放使用的状态。为满足游客的需求,石家庄市动物园的相关管理者一定要加快本园内娱乐、游乐设施场所的规划、建设和投入使用的进度,尽快完善石家庄市动物园一直欠缺的娱乐功能。

3 石家庄市动物园建设管理的改进对策

第5篇:保护珍惜动物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施工;生态影响;措施

0引言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往往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很大程度上的破坏,具体为水土流失、空气污染、噪声污染以及周围景观破坏等,同时会对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造成非常深远的影响。高速公路的建设区域,由于施工的影响,生态环境急剧下降,因此,工程建设和环境影响的矛盾愈来愈凸出。为了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降低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深入分析高速公路路基施工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同时就具体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1项目概况

该施工项目位于江西省境内,主线全长101.81km,采用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标准修建。其中,从起点至规划二秦高速枢纽互通处的设计时速为80km/h,路基宽度24.5m,规划二秦高速枢纽互通至张承界设计时速为100km/h,路基宽度26m。

2路基施工对整个高速公路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2.1对自然植被的影响

(1)施工过程中,必然要进行填筑或者挖掘沟渠,此外还需要建设工作居住区、运输车道、存放料场等临时活动区域。因此,在施工开始前必须要对这些区域的表层进行处理,将表层土地去除,致使整个依附表层生存的植被遭到破坏。如果施工方式不合理,必然会造成这些植被的死亡,更为严重者会对降低整个区域的植物多样性[1]。

(2)在对山体进行开挖的过程中,必然会破坏原表面附着的植被,开挖完成后,原生植物生存环境荡然无存。

(3)施工阶段必然会使用大量的建筑材料,从而对整个区域的土壤环境造成较大程度的破坏,造成该区域土壤中的有害金属物质的增加,Ca、Mg等矿物质离子的减少,使土壤中矿物质平衡被打破,导致植物的生长环境被彻底破坏,严重者会造成大量植物的死亡现象,给自然环境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4)取土厂经过大量的取土之后,地表会变得非常的松动,使施工周边区域的植被根系都会遭破坏,原山体的稳定性也会大不如前,在外力的作用下,极易产生水土流失的现象,原来存在的一些植被也会被雨水冲刷,造成植被损失惨重,从而造成整个生态环境的破坏。

2.2对动物及其栖息地的影响

对一些生活在低空或者是地表的动物来说,公路路基的施工会造成整个生存环境的破坏,甚至会将大片分割生存区域,适宜生存的环境被急剧缩小,使得一些适应能力差的动物生活能力直线下降,优势性逐渐减小,会造成大部分动物的迁徙或者死亡,生存环境堪忧。

2.3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虽然在确定设计方案以及施工时,工程单位都会以最少使用耕地为基本原则,但是往往在实际施工中,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而大量使用耕地进行建设。如果在土质很好的农田上进行工程建设,路基的设计高度往往高于普通水平,以免动物和人跨越。按照设计要求,必须要填筑更多的土石方才能保证整个路基的结构坚固。如此一来,取土厂的生态环境就会被大量的破坏。此外,在耕地上进行施工时,施工单位的生活区域也将会设置在耕地上,从而造成整个耕地面积越来越小[2]。

2.4对水资源的影响

以地表水为例,施工过程中往往会改变其整个流向。如果是顺坡向下流动的水流,路基会混合所有水量,流速和流量都会大大增加,会对整个区域水土进行较大程度的冲刷,加速了水土流失。如遇特大暴雨,会出现非常严重的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现象。对流向道路边线的地表水,会改变水流的方向,造成与地下水不能进行合理的交换。整个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现象必须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同时,对周边环境进行必要的加固措施,以免造成严重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现象,其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3]。

2.5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路基施工过程中,会对大气产生如下污染:一是会产生大量的扬尘;二是施工机械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山体的开挖、路面压实处理以及对坚硬实体的撞击,都会产生大量的扬尘;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对路面的碾压也会产生大量的扬尘。这些过程中形成的大量扬尘会随着风力等自然条件吹响远方,覆盖在大面积区域的植被上,同时对周边的水资源造成污染,特别是一些带有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源,对环境有害的物质会对整个土壤、水资源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并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坏的影响。

2.6对声环境的影响

噪声是一种能引起人的心情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这些声音会对人们正常的休息、学习和工作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很显然,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机械设备和运输设备会产生非常不规律的噪音,且分贝较大,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破坏整个环境的平衡性,严重的会造成动物的大迁徙,尤其是一些处在繁殖期的动物,会对其造成非常严重的情绪波动现象,造成整个生态环境失去平衡。

3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3.1沿线植被生态保护措施

(1)施工区域内造成的环境影响,必须要在施工完毕后,对其进行自然环境恢复。需将所有设施进行拆除,尽量保证生态环境的原始风貌。

(2)对一些生态环境要求较高的区域,施工前,必须对所有员工进行环保知识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将环保作为施工首要满足的条件,才可进行施工建设。

(3)如果施工区域有珍惜植物,需将植物的照片发放到施工人员手中,发现珍稀植物必须进行合理的保护。

(4)山体挖掘时,必须严格控制,避免过度挖掘;如果必须使用爆破手段进行处理,应该适当使用炸药,以减少对岩体的破坏,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5)施工完毕后,对区域内的植被进行恢复时,尽量不要引进带有病虫害的植物。同时,需根据路基边坡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保护措施,提高边坡的整体生态环境。

3.2沿线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施工区域内,应该尽量降低噪声污染,选择低噪音的施工设备。根据区域内动物的特性采取适当措施,如增设栅栏、围墙等设施防止动物擅自进入施工区域,以免对其造成危害。如果施工区域内必须要使用灯光照射,则要采取一定的设施避免灯光照射到施工区域外,对动物生活造成影响[4]。

3.3施工期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是临河施工,应做好水污染防护措施,避免将施工中产生的废渣废水排放到河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废水、废渣,必须经过收集后进行统一处理,尤其是一些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成分,严格禁止排放到大自然中。建筑材料的存放区域,需要对材料进行覆盖处理,防止雨水冲刷造成材料质量下降或者损耗。此外,生活垃圾也要进行分类处理,定期运送到指定处理厂。最后,在工程施工结束后,要做好场地清洁工作,将所有废弃物处理干净[5]。

3.4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工程所必须的预制场和灰土拌和站,要选择在人员稀少的区域,如果周围存在居民区,应该设置在距离居民区至少300m外的下风向处。对施工材料中一些粉状原料要加强管理,如果环境条件非常恶劣,则要尽量少囤放,同时要设置围墙或者围栏,还要进行除尘处理。为了防止这些存放区域出现二次扬尘现象,应该定期使用洒水车进行洒水。

4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针对路基施工可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提出切实可行的施工管理方式,以降低施工时对环境的影响。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要深入分析路基施工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来促进施工环境的改善以及施工技术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万虹.路基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04):203-204.

[2]陈仲辉.公路扩建工程中新旧路基差异沉降分析[J].福建交通科技,2010(05):147-148.

[3]龙永贵.路基施工技术存在的若干问题思考[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04):49-52.

[4]沈艳红.鱼塘密集区软基路基处理技术探讨[J].福建交通科技,2016(03):120-121.

第6篇:保护珍惜动物的措施范文

此时此刻,我十分感动,并万分感谢你们三年来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给我今天的这个机会。我是潘炳军,是高寨管护站一名管护员,中专毕业,学林出身。作为在猫儿山脚下长大的孩子,本身应肩负着保护好猫儿山森林资源的责任。故今天我更加坚定信念,更加珍惜这次机会,怀着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的理念来参加管理局各管护站站长、副站长的竞岗演讲。

结合我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三年来的工作经验,要把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好,我认为只有扎扎实实,勤勤恳恳。作为一个管护队伍,首先要自我完善。作为一个站长,应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只有懂了法,才能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才能做到公正执法、严格执法。其次,一个集体,没有一个岗位制度,没有一个目标,自身的工作积极性是很难发挥出来的。再之,要搞好工作,必须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只有搞好了管护站辖区群众的关系,与群众心连心,让辖区群众也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那么我们的保护工作就事半功倍了。要做好上述几项工作,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必须自身尽快进入角色,对辖区环境、巡护线路、界石要做到熟悉,对辖区周边有违法行为和倾向的人进行摸底,对巡护线路易发路段做到尽快掌握,并加强巡视,经常了解一下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巡山护林工作是各站的主要工作之一,过去我们巡护,纯粹是上山走走,看看,辖区无情况发生了事。其实我认为我们应该在这基础上,在巡护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多留心一下身边的植物和动物。猫儿山动植物种类繁多,受国家和地方保护的也很多,其分布情况我们不十分清楚。我们在巡护当中把它们记录下来,给搞科研的留下一些材料,这样巡护不是更好吗。自己的知识也得到了加强,辖区动植物分布情况我们也得到大致了解。

二、日常生活及工作的管理上。作为站长,首先以身作责,坚决与管理局步调一致,服从安排,听从指挥,做到上班不脱岗、不缺岗。其次,在日常工作中,做好考勤,目标管理制度,经常组织学习法律、法规,提高管护员素质,加强执法水平。做到以制度管理,以知法而执法。在巡山管理上,为提高效率,采取轮巡制度,即把管护员分组成二队巡护,由正,副站长每周交叉领队巡护,并做好标志,进行交叉检查。通过这种措施,可使站长在日常巡护当中,了解管护员在工作中思想情况和责任态度情况,快速采取措施。

第7篇:保护珍惜动物的措施范文

森林资源管护与培育加强森林管护的责任制度,订立《森林资源管护责任书》与《森林资源管护合同》。按照高级指示完成林业任务。面对森林覆盖率降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问题,提出要建造非自然园林和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贯彻落实关于林业的“六定、两落实”,并组织人员对每一季度的林业的防护作业并进行监督。进行对林业资源的修复建设,将林区发展成为木材的生产基地,防风护林进一步实现东北地区林业的快速发展。在针对林业资源上要始终坚持保护与发展并存的政策。在发挥东北地区的特色优势,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并且不断增强林地的经济价值,强化林地的作用。相关部门要加强管理,严格看守禁止违法采伐树木,想要进入林区就要出示证件,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加大民用材管理。开展林业转型,将原有的木材生产向营林转移。充分利用东北地区林业特点加强林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行综合改革。

2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强化自然林业地区建设,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推动林区其他行业的发展。东北的林区是原生与次生相结合的生态环境。在这种环境下野生动植物的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大兴安岭北部是寒温带针叶林动物群,平原地区为草原动物群,还有温带针阔混生林和阔叶林动物群。这些丰富的生态环境为东北地区带来了丰富的动植物。据统计黑龙江省拥有鸟类有320种以上,哺乳类87种、鱼类105种。并拥有超过2000种高等植物、并拥有大量珍贵的中草药约20亿千克。许多植物已经被开发利用,像是可以直接食用的为野菜、野果、食用真菌等。这么多种类的植物也为东北人民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一步。采集栽培植物也是东北林区的一大副业。

3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在现代社会中,大家已经普遍认可了合理适用原则,并且由于林业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因此我们需要更加珍惜。面对随时可能枯竭的林业资源我们要将森林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并入法律程序。我们要积极提倡在节约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木材进行有效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与此同时,加强社会的号召力,鼓励全民保护林业资源,例如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频率。同时,我们还要同时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针对违规野外用火引发山林火灾、违规放牧导、采石挖沙取土、毁林开垦、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等毁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要给予严格惩罚,全民都要进行对林业资源的合理应用。我们可以明确管理模式、发挥最大化效益、合理利用资源确以此来保护林业资源,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强化集约化经营建设提高相关产品的生产质量。并邀请农林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4加强森林风景资源保护和管理

第8篇:保护珍惜动物的措施范文

公园发展史

1885年,加拿大政府在一处含有硫黄的天然温泉遗址设立了一个小小的保护区,只有26平方千米。两年后,这个保护区被扩大到674平方千米,并且命名为“落基山脉公园”。加拿大的太平洋铁路集团看到商机,在里面修建了酒店和铁路,吸引了不少游客。还有人成立了登山俱乐部,组织在公园中登山和露营活动。

公园逐渐名声在外,通往这里的各条旅游公路也陆续修建起来。公园的面积也在不断调整,1930年,公园的面积确定在了6697平方千米,同时也更名为“班夫国家公园”,这个名字来源于铁路车站的名称,沿用至今。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很多欧洲国家的移民被送到了班夫,当然,他们不是去旅游的,而是被送到位于班夫的集中营强制劳动。这些劳工在里面修建了新的浴场和游泳池,包括公园里的道路,周边的建筑,还有通往公园的高速公路。今天美丽的班夫国家公园曾经竟然是监狱,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吧!

地质情况

班夫国家公园是“加拿大落基山脉自然公园群”的一部分,毫无疑问,它是其中一颗最耀眼的明珠。

公园中有湖泊、冰原、草原、温泉等景观,有人说在整个北美大陆,都找不出比它更美的地方了。公园中有多处冰川湖泊,湖水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幻着颜色,就像一块块藏在山中的翡翠,把群山装点得华丽耀眼。山间的山地针叶林、花旗松、白云杉等树木如同挺拔的哨兵,静静守护着这片宁静之地。

落基山脉由沉积岩组成,是由浅陆内海沉积而成。在过去的8000万年里,侵蚀作用一直在改变山的形状,由于石头沉积,断层,班夫群山呈现出了多种不同的形状。你可以在公园里看到背斜的、犬齿和锯齿形的、城堡形的等多种多样不规则的山,仿佛各种山都在这里展示着他们雄伟的体态。

班夫国家公园还拥有数量众多的冰川和冰原,其中多数是小型的冰斗冰川,有专门的冰原公路可供游人亲密接触冰川。不过近年来因地球气候变化,不少冰川正在消融。而冰原也处于消融的危险之中,科学家称公园里的沛托冰原在未来30年内会完全消失。如何保护公园里这些独特的风景,是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环境保护

班夫国家公园逐渐成为了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公园之一,知名度的提高,游人的增加,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

19世纪以来,人们引入了外来物种,过度开发河谷都影响了公园的生态。曾经有大量的野牛生活在班夫的山谷中,由于人类的猎杀,1858年该物种已经在班夫绝迹。加拿大公园管理局曾经从美国引入了麋鹿,然后控制公园中狼的数量,这一自作聪明的做法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引起多个物种数量的减少。另外,公路的开发破坏了山区的结构,让喜欢在山区里栖息的灰熊无处容身……温泉蜗牛、北美驯鹿、长吻鲦等动物已经被列入了近危物种的名单。

第9篇:保护珍惜动物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 生态环境;恶化原因;治理对策;青海海晏

中图分类号 X1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276-01

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加强环境与资源的保护,是推进我国经济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艰巨性、繁重性的过程,涉及众多领域,受制条件复杂,依赖条件多样。因此,在具体的规划建设中,应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针对生态环境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治理[1]。

但是由于主观和客观多方面的原因,海晏县的生态环境建设不容乐观,制约农牧生产及地方经济的发展。面对严峻的形势,做好海晏县的生态环境建设,对于改善全县及青海湖北岸的生态环境,实现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 海晏县生态环境现状

海晏县地处青海湖北畔,平均海拔在3 000 m以上,高寒缺氧,气侯多变,春季干旱多风,夏季凉爽,秋季短暂,冬季漫长,全县年平均气温1.4 ℃左右,日照时间长,年降雨量在400 mm左右,平均干霜期为40 d左右。辐射强。冰雹、霜冻、干旱、风沙灾害频繁,地温偏低,全年牧草生长缓慢,树木成活率低,生态极易破坏且难以恢复,属典型的青藏高原大陆型气候,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极为脆弱[2]。土壤以栗钙土和黑钙土为主,土层厚度35~40 cm,剖面内植物根系密集。植被以苔草为主,平均覆盖度为65%,灌木树种主要有山生柳,平均覆盖度17%。

2 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分析

2.1 生态系统退化

在生态环境的逆向变化带来的诸多生态问题的综合作用下,生态系统退化严重,表现在“土地草场严重沙化,并以每年约5 m的速度向外持续扩展蔓延。”土地沙化导致草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和草地质量严重下降,进而引发优良牧草渐趋消失,劣质牧草增加,草群结构矮化、疏化,毒、杂草大肆蔓延,单位面积的草地产草量、载畜量下降,牲畜单位活体重降低,严重影响了牧业生产[3]。森林植被稀少,覆盖率低,分布不均,且不连片,植物种类少,结构单纯,纯林多,混交林少。林木稀疏,灌木林分布较多,因而小面积的森林难以发挥森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的功能。

2.2 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

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导致许多野生动植物无法在其特有的环境中生存,物种多样性急剧减少。部分民众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不惜危害环境,大肆偷捕滥猎野生动物资源,乱挖滥采植物资源。近几年调查发现,由于猎杀过度,当地分布广泛的普氏原羚、雪豹等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由于民众大范围的采挖,大黄、麻黄草、柴胡、秦荒等珍稀植物已近濒危状态[4]。境内受威胁的生物物种占总数的15%~20%,尤其以高原珍稀鱼类资源青海湖裸鲤破坏最为严重。

2.3 生态建设投资不足

当地治理工业生产的污染力度不够。海晏县自1986年开始营造沙棘防风固沙林,截至2007年,先后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和国家一、二期生态林工程,累计人工造林2 453.33 hm2,其中已成林面积266.67 hm2,未完成林面积2 186.66 hm2,成活率85%,但与土地沙漠化速度相比是远远不够的。

3 生态环境的治理对策

近几年,海晏县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实施“两区一线”战略,即在农业区重点抓好坡耕地改造,对荒山荒坡实行退耕还林(草);在牧业区重点搞好封山育林育草、人工种草和在“三化”草地进行围栏封育补播;在环青海湖一线重点实施封沙育林、植树造林和建立优质牧草繁育基地。同时,继续实行青海湖封湖育鱼工作,加大对湖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防止湖区生态环境再遭到人为破坏[5]。要实现以上目标,必须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落实。

3.1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生态危机意识

能否搞好海晏县生态环境建设,不仅关系到全县经济的发展和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全州、全省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由此可见,发展海晏县林业生产,治理水土流失,建设良好生态环境,任重道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高度,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广大农牧民的长远利益出发,充分认识搞好生态环境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3.2 全面推进以草定畜,实现畜草平衡

要遏制草地退化,为草地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首要任务就是全面实行以草定畜,合理利用草原[5]。划区轮牧是实施以草定畜的根本措施,也是草地合理利用、提高草地(下转第282页)

(上接第276页)

生产能力的一种较先进的草地管理方式。

3.3 实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

严格抓好“封、护、育、造”4个环节,落实规则建设的各项措施,加大天然林的保护和恢复力度,兼顾林区群众的利益,建立长效的保护机制,并按照“总结经验、搞好规划、完善政策、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总体要求,完成退耕还林任务,搞好退耕还林地的成活率、补植补造工作以及确权发证工作,巩固退耕还林生态效益成果,把治理和控制环湖风沙作为重点,加快沙化治理和绿化,控制风沙及水土流失扩大趋势。

3.4 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环保工作

以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野生植物原生地为重点积极探索、保护,按照培育和利用相结合的途径,加强湿地资源保护,积极协调好青海湖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特别是加大对被列为国家珍惜濒危动物普氏原羚的保护工作。

3.5 强化法制观念,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

森林资源管理、草原建设和野生动物保护,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水资源法》《水土资源法》《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及省州政府的有关规章,提高全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和法制观念,努力保护好现有天然林资源,进一步强化树林资源、林政管理和草原管理[6]。坚决执行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凭证采伐制度,使用林地许可证制度,严格控制林木资源消耗,依法保护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严格控制有林地逆转。积极开展濒临物种拯救工作和保护工程,从根本上解决森林、草原鼠害问题。要逐步加大无公害农药的应用比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培养少年儿童的环保意识,加强环保教育,引导其养成良好的习惯,鼓励大众参与环保、创新环保,培养出更多的环保后备力量。同时,要加强管理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使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走上法制化道路。

3.6 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生态环境建设与治理的质量

要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建设与治理的科技含量,认真抓好抗旱树种选育、汇集径流整地、育苗造林、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等实用技术的推广及相关技术的集成,组装配套,加大适宜地区的推广力度。当前,全县的林业总体技术水平不高,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为中心,大力普及及种树种草、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旱作林业、草原建设、城市园林绿化、暖棚养殖、划区轮牧、人工种草等方面的科技知识势在必行[7]。依靠科技支撑,不断提高海晏县的生态环境建设及治理力度。

4 参考文献

[1] 董春山,赵福洋,刘玉琴,等.生态建设创优对策浅论[J].中国西部科技,2010,9(30):61-62.

[2] 嫚科.海晏县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7):328-329.

[3] 林联盛,刘木生,钱海燕,等.资溪县生态功能区划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4):111-113.

[4] 李秀莲.浅析海晏县环湖北岸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建议[J].青海农林科技,2010(4):74-76.

[5] 张宗花.海晏县环湖北岸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建设调研[J].青海草业,2009,18(1):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