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保护海洋动物的重要性范文

保护海洋动物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护海洋动物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保护海洋动物的重要性

第1篇:保护海洋动物的重要性范文

香港海洋公园位于南海之滨。我们从海滨乐园坐上登山缆车,往左看是蔚蓝的海水,往右看是苍翠的山峰,景色美不胜收,令人陶醉。以前我可没有坐过这么远程的缆车,也没有在缆车上看过这么美丽的风景。苏州乐园的缆车不仅路程短而且票价贵,而香港海洋公园的缆车可从来都是免费的噢!

到了高峰乐园,我们先是在热带雨林天地坐上橡皮筏,参加了一趟惊心动魄的激流探险,接着又到海洋世界的海洋剧场,观看了一场非常精彩的合演的独幕剧。剧场里播放着优美的乐曲,海豚和海狮轮番登台表演,它们与驯兽员配合得十分默契。四头海豚的动作整齐划一,一会儿在水里齐头并进快速仰泳,一会儿从水下跳到半空跟头连连,一会儿爬上舞台彬彬有礼地向观众打招呼,一会儿又在水面上把斜射的喷泉当成跳高的横杆。海豚的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观众席上一位“观众”被驯兽员邀请到舞台上,他拒绝了海狮的亲吻,但准备接受海狮的拥抱。可是刚走到海狮跟前,却被“生气”的海狮一把推入水中,急得这位“观众”不停挣扎,大喊“救命”。在舞台边观看演出的海豚立刻下水救人,成了“见义勇为”的英雄。然而搭救上岸的“观众”奄奄一息,仰卧在舞台上一动不动。闯了大祸的海狮为了将功补过,急忙对落水的“观众”进行“人工呼吸”,终于使这位“观众”转危为安。

后来,我们又乘坐海洋列车从动感天地来到梦幻水都和亚洲动物天地。庞大的鲸鱼,可怕的鲨鱼,凶猛的鳄鱼,一鳞一爪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还有憨厚的大熊猫,敏捷的小熊猫,机灵的金丝猴,都在我们眼前展现出它们本来的面貌。

第2篇:保护海洋动物的重要性范文

盼望已久的秋游活动日终于到来了。同学们兴高采烈,像一只只活泼的小鸟。

当一辆辆大客车驶进校门的时候,同学们兴奋得完全忘记了郑老师的存在,迫不及待地冲出了教室。我的心情是那么地激动,因为我们将要去动物的乐园参观啦!

我们出发了!一路上,同学们在车上七嘴八舌地议论,话题都围绕着动物。到了动物园之后,同学们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冲向了动物园。

首先我们参观了梅花鹿园。梅花鹿好像一只只欢乐的精灵,我想,它要是圣诞老人的飞鹿就好了。之后我们还看到了“沙漠之舟”——骆驼、“老寿星”海龟,还有形态各异的小猴子在山上穿梭跳跃,互相抓痒,样子很滑稽、很调皮。还有呢,我们还看到了人类的近亲——狒狒……

海豚,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它是海洋的保护神。一提到海豚,同学们就会想起海豚表演,很可惜,我们没有看到表演,不过我们还是很高兴。

第3篇:保护海洋动物的重要性范文

过了几的小时,我们已经到达深圳小梅沙海洋世界。我们来到这儿后,便和组队一起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海洋之旅。

首先,我们来到了北极狐馆,瞧!北极狐睡意未醒,在那懒洋洋的躺着,可舒服了,突然,我看见有只北极狐在动,我便拿着“咔嚓”一声,拍了下来。

接着,我们和组队分开了,我还有我的两个同学一起走了。我们先来到了幻游海洋馆,乘着车进入海洋虚拟世界。我们坐着车,前面黑乎乎的,使人一看就害怕,我非常紧张,便紧紧的闭上了眼睛,当我慢慢打开眼睛时,发现一切没有我想的那么糟糕,我们进入了许多景点,有中世纪港码头、海底隧道、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哪吒闹海……使我印象最深的,要数“欢乐世界”了,里面有虚拟的人,一个个快乐的样子,使人心情开朗、心花怒放。

回到了原点后,我们跑到到了海洋剧场,发现这早已人山人海了,我们找了一个座位坐下来,开始看精彩的表演了。

有人豚握手、高空顶球、单手倒立、水上芭蕾……最紧张的表演是25米极限高空跳水,你们想一想,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他要面临一场生死关头的挑战,他吸了一口气,爬上了阶梯的25米。他又想了两分钟,背靠着我们观众,开始了他的跳水,“扑通”一声,他安全的跳到水中。我似乎看到了,看到了他高兴的样子。虽然说,他每天都要这样的极限高空跳水,但是他用乐观的精神对待了。是因为他用自己最独特的跳水技术展现得大家。这是我看到最精彩的跳水。

可最精彩的表演要数海豚算术,主持人出一道题2+3=几?让海豚来计算,主持人让海豚用摆动尾巴来回答问题,一声命令,海豚便开始答起来了,1下、2下……8下、9下……一会儿的时间,拍了十几下,主持人不仅没生气,还微笑的对我们说:“这是渲染气氛而已,精彩还在后头。”只见主持人随便叫了一位小同学,让她出一道题考考海豚,她脱口而出:10+10=几?海豚想也没想便用尾巴开始摆动起来1下、2下……19下、20下。我们都在心里数着,想不到海豚那么厉害。好一幅精彩的时刻,可惜,相机……

第4篇:保护海洋动物的重要性范文

    学生会作为一个团体,我身在其中,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不管是部门内部或是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让我懂得一座大厦不可能只由一根柱子建成,而一个优秀的团体不可能靠单方面的努力去完成各项任务的。所以在工作中,我学会了与别人进行合作,相互配合的去完成,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收获。

    再则,作为外联部的一员,让我也深深的明白对外联系的重要性。所以前段时间应××××学院的邀请,我们外联部前往进行了交流和学习,与到场的另5所高校代表互相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并达成了许多共识,大家都希望在以后的活动中能多多的联系与合作交流。积极开展校与校之间的各种联谊活动与比赛。从而更好的学习经验,达到双赢的效果。此后,我们又参加了他们的团学联换界大会,热情的工作人员,整齐的大会布置,有条不紊的大会程序,这些无不都是我们学习的范本。此次的同济之行,是我进入学生会后参加的第一个对外活动,使我收益匪浅。而也在其中认识到我们部门的一些不足和欠缺之处。 所以通过各种渠道努力的对外交流是部门成长的关键和必需。

    在前段时间,通过和××杂志联系,与6月22日,我院和××公司、××大学动物保护者协会的工作人员一起举行了以关爱和保护动物为主题的公益活动。活动主要是为了通过向广大学生和社会公民宣传动物环保教育知识,从而使保护的动物观念深入人心,构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自然环境。而作为外联部的第一个重要的对外活动,部门也十分的重视,提前召开会议并布置工作。 大家塌实肯干的工作精神, 弥补了经验上不足的缺点。在此次活动过程中,虽然出现了小小的风波,但后来还是通过沟通顺利解决了。这也让我明白了之前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增强处理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这样的对外活动为我院以后的对外工作增加了良好的经验。也使我们部门能够更有信心和能力去主动的与外界交流和沟通。

 在学生会工作,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部门自己的活动,还是学校安排和组织的。所以6月30日,我们院一行11人与食品学院、海洋学院的同学一同前往由我校协办的“健康从吃得安全开始”为主题的“食品药品安全宣传进社区”系列巡回宣传活动,而我作为其中的一名志愿者,为这样一个公益活动做出了自己一份绵薄之力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5篇:保护海洋动物的重要性范文

这是出现在IMO官方网站上的一则消息。消息中所提到的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正好把南海围了一圈。而他们所提到的在南海建立特别敏感海区,有了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越南,却没有中国的身影。

PSSA,你知道多少

PSSA,指的是这样一个区域,该区域由于公认的生态学、社会经济或科学的原因,可能容易受到国际航运行为的影响,需要特别的保护措施。一个海域只有满足特定的标准才能被IMO认定为特别敏感海区。

申请特别敏感海区时,该海域的特征必须至少满足下列三类准则中的一个,并应提供信息和支持文件,证实在提议的整个海区中均能得到满足。

这三类准则分别是:生态准则;社会、文化和经济准则;科学和教育准则。

――生态准则:生态的独特性或稀少性;某些鱼类的关键栖息地;具有生态代表性;具有生态多样性;具有很强的生态繁殖能力;生物的关键产卵地;生态结构的依赖性;生态的脆弱性;具有未受人类入侵的自然性;具有生物地理的重要性。

――社会文化和经济准则:具有特别的经济益处;具有娱乐旅游的重要性;对本地居民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和教育准则:具有科学重要性;具有生态和环境的研究意义;能展示特别的生态现象。

南海符合“PSSA三准则”吗

就IMO申请特别敏感海区的三个准则来看,南海,特别是南海诸岛水域完全符合条件。即:生态准则;社会、文化和经济准则;科学和教育准则。

让我们看看南海水域情况――

南海平均深度是1212米,面积356万平方公里,约等于中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总面积的3倍,仅次于南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印度洋的阿拉伯海,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属于我国管辖范围的也就是九段线之内的有210万平方公里左右。

南海与亚洲多国接壤,在地理位置上具有敏感性。

为使其申请成为PSSA时更易通过,我们把南海,具体为特定的申请区域,即南海诸岛水域。

所谓“南海诸岛水域”,是指由海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曾母暗沙、南沙群岛和黄岩岛诸岛围成的水域。

这片水域为我国的管辖水域。我国作为这片水域的沿岸国,有责任也有义务维护其环境的可持续开发和生态平衡,可因地制宜提出特定的保护措施。

在国际上,通过申请建立特别敏感海区而达到保护海洋资源,加强海洋区域合作的例子比比皆是。如Wadden海域、波罗的海等特别敏感海区的建立,就为国际联手开展水域环境保护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核心!南海诸岛水域

由于南海地理位置重要、物产资源丰富,在南海诸岛水域建立特别敏感区域十分有必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从保护海洋资源的角度看,南海诸岛附近海域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等。

从维护国家航运利益的角度看,其航道每年大约有4万多艘船舶经过。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省和香港澳门地区,90%以上的石油输入要依赖南海航道;经过南海航道运输的液化天然气,占世界总贸易额的三分之二。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说,控制了南海诸岛水域便意味着控制了亚洲经济、能源的走廊。

从保护国家海洋环境的角度看,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南海诸岛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巨大环境压力。海洋捕捞和海岛开发出现的一些恶劣行为,给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海洋污染正从滨海向深海蔓延。我国作为亚洲大国,正积极寻求有效的、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来保护南海诸岛水域的生态环境。

从国家战略安全的角度看,南海是联系亚洲与世界各地非常重要的海上通道,同时也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走廊。控制了南海诸岛岛礁,就意味着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了从马六甲海峡到日本、从新加坡到香港、从中国广东到菲律宾马尼拉,甚至从东亚到西亚、非洲和欧洲的多数海上通道。

因此,若将该水域看成亚洲各国各自的分割水域,各国享有独立的排他管辖权,则问题的争端必定会影响统一的海上环境保护进程,不利于解决南海诸岛水域的环境生态问题;但若将该水域看成是国际水域,则世界各国,特别是亚洲沿海各国都有开发保护的责任和义务。那么,运用国际公约联手起来对该水域进行保护就显得更自然、直接和合理。

如果在南海诸岛水域建立特别敏感海区,我国可向国际海事组织申请更多更灵活和更严格的措施,如限制船舶含油污水、垃圾、生活污水等污染物的排放,采取强制报告、绕航、避航、强制引航、分道通航及实施VTS等更有利于这片海域环境保护的措施,从而有效防止船舶对南海诸岛水域环境的污染,减轻对这片海域的环境压力。

总而言之,将南海诸岛水域指定为特别敏感海区,对南海海域的环境综合整治以及海域生态的恢复和保护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PSSA!南海还有几道关

在南海诸岛水域建立特别敏感海区的条件已满足,程序也已明确,但仍在多方面具有很一定难度,主要表现在――

长期以来的争端使区域合作陷入困境,资源投入不足使水域保护问题缺乏物质支撑,申请环节缺乏经验技术支持。

虽然我国已参加多年的IMO会议,近年来在各种会议上也增加了发言次数和提案次数。但是提出的有质量的关键性提案和发言相对较少。

如何提出一个合理且易被通过的提案?通过符合程序的技术性推进需要更多的专家和技术支持。

我国在这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仍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的补充。

近年来,南海战略形势持续紧张,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周边各国纷纷通过系列海上活动宣示,究其原因是各国已看到南海重要的生态、经济、社会、军事价值,希望通过发展海洋综合实力提高世界话语权。

一直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南海资源的开发利用,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在海洋价值日益凸显的今天,保护南海海洋环境和开发南海资源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南海海域日趋频繁的航运活动和日益扩大的航行区域对南海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船舶的活动,尤其是船舶排放的污染物是造成该水域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这片海域的沿岸国,我国对保护南海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建立特别敏感海区对保护南海海洋环境、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越来越多国家保护领海,防止海洋污染的重要政策之一。

我们看到,在中国进行这项工作的时候,例如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已经把设立特别敏感海区列入了日程,并且向IMO提出了相关提案。

中国将在此事上如何发声?我们拭目以待。

延伸阅读

生态南海 亟需保护

南海是一个丰饶的渔场,富有海参、牡蛎、金枪鱼、大龙虾等热带名贵水产。这里的鱼类从不游往外国的海域,似乎恋着自己的家乡,因而有“中国家鱼”的美称。南海的金丝燕用海藻和唾液做巢,这种巢就是珍贵的滋补品燕窝。

在中沙群岛大部分岛屿上,林木茂盛,花草遍地,四时如夏。岛屿周围广阔的海面上有丰富的海洋食料,吸引着大批的鸟类在这里繁衍生长。分布在各个岛屿上的鸟类共计有六十多种,比较常见的有白鲣鸟、军舰鸟、海鸥、蓝翡翠鸟、绣眼鸟等等。

其中,白鲣鸟体形似鸭,成鸟重约二、三斤,周身洁白,当地人称为“鸟白”;两翼较长,颇善飞行,在海上觅食早出晚归,飞行很有规律,渔民们根据其飞行方向可确定航行路线和岛屿位置,故把这种鸟称为“导航鸟”。

由于白鲣鸟大部分聚集在西沙群岛的东岛,东岛也称“鸟岛”,与麻枫桐树相互依存。1981年东岛被划为白鲣鸟自然保护区,使鸟类及其生长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人们可以看到,东岛上空成千上万只白鲣鸟穿梭飞行,白茫茫一片,遮天蔽日,煞是壮观。

第6篇:保护海洋动物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海洋生物;天然产物;先导化合物

近代人类疾病谱的进化和改变给药物学家和药物化学家提出新的难题。随着中国进入WTO,中国医药界也面临着国际药业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在合成药,天然药和生物药的三大支柱药业中,最具有发展潜力并最可能形成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应首推天然药物。组合化学与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的结合为快速发现有新药开发潜力的先导化合物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但是从天然资源中寻找具有显着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仍然是发现新药先导化合物的主要途径。因此加强从天然药用资源中发现对治疗人类重大疾病高效低毒的创新药物研究,具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在天然药物资源中,海洋生物资源是保留最完整,来源最丰富,最具新药开发潜力的领域。由于海洋生态环境的特殊性(高盐度,高压,缺氧,避光),使得海洋生物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和酶反应系统与陆地生物相比有着巨大的差异,导致海洋生物往往能够产生一些化学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多样、显着的海洋药物先导化合物,为新药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大量的模式结构和药物前体。海洋生物资源是一个巨大的、潜在的、未来新药来源的宝库已成为一种共识。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是海洋药物研究的核心和基础。近30年来,科学家已从海洋植物、无脊椎动物等不同海洋生物中发现近万种海洋天然产物,其中结构新颖、具有显着生物活性和重要应用前景的化合物有数百种,如从海绵Luffariellavariabilis中得到的manolide具有选择性抑制与很多炎症疾病有关的磷酸酯酶A2的活性;而由海绵Halichondriaokadai中分得的okadaicacid则对蛋白磷酸酯酶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可用于探测细胞磷酸化过程,进而阐明炎症性疾病的发病机理。这两个海洋生物分子现已商品化正式生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癌症研究所(NCI)每年投于海洋药物研究的科研经费占全部天然药物研究经费的一半以上,他们的巨大投入已获得丰厚的回报。仅目前正在NCI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的海洋抗癌药物就至少有6个,例如Ecteinascidin743,Dolastatin10,HalichondrinB等。此外还有一些很有前景的海洋药物候选物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不仅是对治疗癌症,而且在治疗其他多种疾病方面亦具有巨大的潜力和美好的应用前景。例如加勒比海鞘Pseudopterogorgiaelisabethae中发现的活性成分Pseudopterosins具有很强抗炎活性而被用于皮肤过敏性疾病的治疗。

我国海域辽阔,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据初步统计,我国海洋生物经分类鉴定的有2万多种,其中,仅我国近海发现的具有药用价值的海洋生物就有700多种。许多具有免疫、抗炎、抗肿瘤、抗病毒以及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生物活性物质先后被分离、提纯,其中部分先导化合物已进入临床前研究,一些海洋新药已进入临床研究。

但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目前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新药仍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我国海洋先导化合物的应用基础研究力量薄弱,未能提供足够的结构新颖化合物供生物活性筛选,导致新药先导化合物发现的几率低。

故从海洋生物中发现大量结构新颖的先导化合物,建立与重大疾病相关的生物筛选模型,并以生物筛选为导向,是发现可供临床前及临床研究的海洋先导化合物,进而开发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海洋新药的关键。

本文根据作者几年来从事海洋天然产物研究的体会,认为我国海洋动植物作为药物开发需要考虑如下几点:

1海洋生物资源的选择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但可供新药开发的药用资源却十分有限。因此,在选择药用资源时应考虑资源的群落分布和滋养采集的可持续性,包括资源的可培养和可种植。此外,海洋生物的传统药学用途和民间药用的调查是开发海洋药物的重要捷径。其中,海洋中药在我国传统中药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根据中药理论对其药性、药味及其物质基础进行研究,可快速开发出海洋中药的新药产品。

此外,我国民间海洋用药如红树林植物具有多种疾病治疗作用,我国红树植物有12科15属27种,广布于我国东南沿海海岸线。据对民间红树植物的药用考证,我国民间具有长期药用红树植物的历史,如正红树为治疗肾结核,尿路结石等的特效药;红茄冬用于治疗血尿病;木榄果治疗糖尿病;老鼠勒根具有抗白血病和抗乙肝活性,海莲树皮提取物具有抑制肉瘤S180和Lewis肺癌活性。在“全国中草药汇编”(1978)中记载3种红树植物(老鼠勒,海芒果和黄槿)及其药用功效。据统计,我国近一半的红树植物对多种疾病具有治疗用途。然而,对红树药用植物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在国内少见报道。而国际上,特别是东南亚国家近年在国际杂志相继发表与红树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论文,表明国际上对红树植物的化学成分多样性及其生物活性已引起高度重视。该类药用资源具有可种植再生的优点,一方面可作为陆地保护植物,另一方面可作为药用资源,并可充分利用我国盐碱地和滩涂资源。近年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丰富的藻类资源具有各种药学功效包括抗糖尿病和抗病毒,由于藻类资源可作为大规模仿生养殖培养,对资源的可持续性应用存在巨大潜力。

2海洋药用天然产物的快速分离和鉴定系统的建立

现代色谱和波谱技术及其联机技术如HPLC2MS/MS,HPLC2NMR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改变了传统植物化学技术研究海洋天然产物的方法,加快了结构新颖天然化合物的发现速度。因此,建立快速分离和鉴定系统是开发海洋药物和快速发现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关键瓶颈。

3靶向药物筛选体系的建立

引进新的筛选技术,如高内涵筛选(HighContentScreening,HCS)是指在保持细胞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前提下,同时检测被筛样品对细胞形态、生长、分化、迁移、凋亡、代谢途径及信号转导各个环节的影响,在单一实验中获取大量相关信息,确定其生物活性和潜在毒性。经典的高通量筛选(HighThroughputScreening,HTS)对创新药物的研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其结果较为准确,易于评价,但其检测模型均建立在单个药物作用靶分子的基础上,无法全面反映被筛样品的生物活性特征,只得到有限的数据,初筛得到的阳性结果需要进一步确认。而HCS是基于个体细胞对细胞表型的多次测量,有更多的生物学信息和多个终点的定量资料,可用于筛选和确认先导化合物。通过同步应用报告基因、荧光标记、酶学反应和细胞可视化等高内涵筛选常规检测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在新药研究的早期阶段获得活性化合物对细胞产生的多重效应的详细数据,包括细胞毒性、代谢调节和对其他靶点的非特异性作用等,从而显着提高发现先导化合物的速率,减少开发后期的失败率。因此,HCS将成为HTS的发展方向。显微荧光标记、数码影像分析以及图象数据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以高通量方式对细胞的多个生理环节进行检测成为可能,有力推动了药物筛选技术由高通量筛选向高内涵筛选方向的革命化转变。

4针对重大疾病的创新海洋药物研究

411海洋抗肿瘤活性物质从海洋生物中寻找海洋抗肿瘤活性化合物一直是海洋天然产物研究的重点之一。从海洋动物中获得的次生代谢产物10%具有抗种瘤活性,从海洋植物中获得的化合物315%具有抗肿瘤或细胞毒活性。目前已从海绵,海鞘,珊瑚,海洋软体动物,海洋红树植物等海洋生物中获得数百种具有明显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结构类型包括核苷类、酰胺类、聚醚类、萜类、大环内酯类、多肽类等。目前至少已有15个海洋抗癌药物进入临床或临床前研究阶段。

已进入Ⅱ期临床研究的抗肿瘤海洋活性化合物如从加勒比海鞘中分离的didemninB,ecteinascidin743,用于治疗肺癌和皮肤癌,具有显着的疗效;从总合草苔虫中分离的草苔虫素bryostatins和从海兔中分离的海兔毒素dolastatin对白血病、乳腺癌等多种肿瘤有很好的疗效;膜海鞘素didemninB是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的抗癌海洋药物;从被囊动物Tri2didemnum中分离出来的环肽化合物aplidine,dehydrodidemninB,curacinA,discoclermolide,eleutherobin,halichondrinB,具有强烈的抗白血病和黑色素瘤活性。目前应用最广的抗癌药氟尿嘧啶,是隐南瓜海绵中的海绵核苷的结构修饰产物。最近,科学家从海绵Aplysiasp1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抗癌活性物质aplyronineA,体外实验结果对P338白血病细胞,肺癌细胞在低浓度下具有显着的抑制活性,T/C为544%,显示出显着的延长生命的效果,是具临床应用前景的药物先导化合物。从海绵获得的callystatinA对KB细胞显示出极强的活性(IC50=0101ng·kg-1)。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acid)为聚醚衍生物,能抑制致癌基因,使它逆转为正常表现型,现已成为研究生命科学的重要工具药。

此外,已在临床应用的鲨鱼软骨制剂(Scatp)可克服放化疗引起的副作用,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昆布多糖、海带多糖等8种多糖制成的复方海藻多糖是抗癌中药制剂;从海洋昆布和麒麟菜中提取的多糖类药物海力特,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乙肝和各种肿瘤有一定的疗效。

目前我国研究开发的抗肿瘤海洋药物,已进入临床研究或批准生产应用于临床的有62硫酸软骨素、脱溴海兔毒素、海鞘素A、B、C,膜海鞘素B、扭曲肉芝酯、刺参多糖钾注射液、海王金牡蛎、909胶囊、海洋宝胶囊、长棘海星苷、三环半萜C2Ⅱ,大田软海绵酸制剂、Hs272片、海兔毒素10、海力特、羊栖菜多糖制剂、海福康之侣等近30种。

412抗病毒活性物质病毒感染性疾病近年无论是在发病率上、还是在病种上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然而,长期以来病毒性疾病的相关治疗药物却发展缓慢,迄今为止,仅有为数不多的几种药物如泛昔洛韦、齐多夫定、阿糖腺苷、六环鸟苷、干扰素等限制性地应用于临床。迄今已从海绵,海鞘,海藻等海洋生物中获得核苷类、生物碱类、萜类、多糖类、杂环类,多肽和蛋白类等抗病毒活性化合物。其中阿糖胞苷是从加勒比海生活的隐瓜海绵中获得第一个海洋抗病毒药物。

从同种海绵中还分离到对病毒L2G多聚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阿糖胸腺嘧啶。NCI发现了抗HIV蛋白化合物cyanovirin2N,并已成功完成了基因表达。我国近期开发的“PV2911”、珍珠贝壳酸性提取物等具有抗病毒感染功效。

另外,从地中海贪婪倔海绵中分离到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对NO+逆转录酶的活性有强抑制作用,无细胞毒性,是一种十分理想的抗病毒先导化合物。从山海绵中分离的对单纯疱疹病毒、疱疹性口炎病毒在低浓度下即有显着抑制效果。这些海绵产生的活性物质主要是生物碱类、萜类、大环内酯类、核苷类、甾醇类、肽类和脂肪酸类化合物。

从藻类中发现的抗病毒活性物质主要是多糖类,多糖类物质能强烈干扰病毒的初始侵染过程,并最终与病毒颗粒形成无感染力的多糖病毒复合物,对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和包装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藻类多糖能够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或改善机体的生物应答功能,从而与保护正常细胞,提高整体免疫力有关。从加勒比海被囊动物三膜海鞘中分离到的一组环缩醛酸多肽,在抗肿瘤、抗病毒、抗感染等方面都表现出很强的药理活性,并在体外实验中发现该化合物对骨髓细胞病毒的逆转录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通过分离编码抗病毒活性物质的基因,将该基因转入高效表达体系,是大规模生产海洋肽类药物的一新的研究方向。通过克隆基因在载体上的表达,还可以产生系列酶合成的同系物,为新药筛选提供新的候选化合物。这方面工作目前正在我国开展,如利用自建的海带遗传转化模型,在海带中稳定表达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转基因海带,其蛋白的平均表达量高,且表达产物具有天然表位。

另外,发展海洋生物技术,对药源生物进行人工培养是保护自然资源、解决样品短缺和采样重复性差的重要途径。

413海洋抗心血管疾病活性化合物对具有抗心血管疾病活性化合物的研究是海洋天然产物研究的另一重点。目前已对数千种海洋生物的代谢产物进行了活性筛选,发现一批具有显着活性的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类型包括萜类、多糖类、高不饱和脂肪酸类、喹啉酮类、生物碱类、肽类和核苷类等。但目前进入临床应用的抗心血管海洋药物仍然较少,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有藻酸双酯钠(PSS),甘糖酯等。

在软体动物麝香蛸中分离出麝香蛸毒素,具有持续的降压作用,是迄今所知活性最强的降压物质,其效应比硝酸甘油强数千倍。另有50多种海洋生物毒素在心血管系统具有相当的活性,如海葵素thalassin和congestin,海葵毒素具有强心作用,对心率却无影响,可望开发成一种取代洋地黄毒苷的生化药物。海兔毒素不仅有强心作用而且有很强的降压作用。河豚毒素(TTX)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目前研究较多。海星酸性粘多糖有明显降低胆固醇及温和的抗凝血作用。从中国南海棘皮动物多棘海盘车分离获得海星甾醇(3β2羟基雄甾252烯2172酮)具有增强记忆及抗氧化作用,海星甾醇经结构修饰得化合物CO1,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从中国南海短指多型软珊瑚分离出的一种喹啉酮具有明显的心血管活性,作为抗心律失常药物开发是很有前途的。从中国南海小棒短指软珊瑚中分离到的柳珊瑚甾醇(gorgosterol)具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肌缺血作用,能舒张血管、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及减少心肌耗氧量作用,有望开发成心血管疾病药物。以牡蛎为主要原料的“东海三豪”等保健品具有降血脂、软化血管和改善微循环作用。利用海藻加工成的“脉怡康”、“必索”及螺旋藻制剂等对高脂血、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以合浦珠母贝提取物制成的珍珠精母注射液,治疗子宫出血疗效显着,已被国家计生委推荐为计划生育用药。

以上实例使人们看到海洋药物产业化的希望。

414海洋生物抗菌、抗炎活性化合物从海洋生物中提取分离的抗菌、抗炎化合物有脂肪酸类、糖酯类、丙烯酸类、苯酚类、溴苯酚类、吲哚类、酮类、多糖类、多肽类、N2糖苷类和β2胡萝卜素类等。最早一批海洋药物是抗菌药物,如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早已用于临床。

我国在开发海洋抗菌抗炎药物方面取得较显着成就,已开发了系列头孢菌素、玉足海参素渗透剂等海洋抗菌药物,海参中提取的海参皂苷抗真菌有效率达8815%,是人类历史上从动物界找到的第一种抗真菌皂苷。从刺参中分离得皂苷毒素holotoxinA,B已用于治疗脚癣和白癣菌感染。

从环节动物毛乳蛰虫中分离到的含溴化合物结构与灰黄霉素相似,已用于临床,商品名为平。国外临床使用氨基葡萄糖硫酸酯盐(glucosaminesulfate)治疗骨关节炎,能显着减轻患者的炎症和疼痛,毒副作用少。另外作为传统的民间药用植物—半红树药用植物杨叶肖槿中的man2sonones类化合物是高度氧化的倍半萜醌类化合物,和其树皮中提取到一种含棉酚(gossypol)具有很强的消炎作用,证实其在伤口治疗上有效。

从多棘海盘车中分离的海星皂苷能治疗胃溃疡,商品名为“胃可安”,及其配合中药制成的“海洋胃药”已应用于临床。褐藻多糖硫酸酯(FPS)在国内首先用于治疗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现已按国家二类新药获准进入临床,商品名为“肾海康”。海螵蛸具有止血、涩经止带、制酸吞酸、剑疮等功效。

壳聚糖对格兰氏阳性菌的敏感性高于格兰氏阴性菌。

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壳聚糖均显示出快速而显着的杀菌作用。壳聚糖的抗菌活性随分子量的下降而增强,并随脱乙酰度的增加而增大。且抗细菌活性比抗真菌活性更强,而水溶性壳聚糖的抗真菌活性要强于其抗细菌活性。从泥鳅中分离到一个21肽Misgurin,具有较强的体外广谱抗菌活性,且没有明显的溶血作用,其抗菌活性是蛙皮素的2~6倍。鲶(Parasilurusasotus)受伤后上皮粘膜细胞层分泌一种分子量为200014Da的抗菌肽parasinI,具有广谱抗菌性,其抗菌活性是蛙皮22的12~100倍。从虹鳟鱼皮中分离得到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白肽,在抵御胞内或胞外病毒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该肽对B1subtilis,P1citreus及E1coli等细菌的抑制作用非常强,远远超过昆虫抗菌肽的抑菌作用。研究表明,海绵中存在的环肽Diso2derminA具有抑菌活性,在浓度为3~116μg·mL-1时可分别抑制枯草杆菌和奇异型杆菌;加勒比海棉Discodermiasp1中分离得到的环肽PolydiscamideA也具有显着的抑菌活性,它对枯草杆菌的MIC为3μg·mL-1。海藻类中存在许多有抗菌活性的物质,如琼脂低聚糖、海藻糖等。

5海洋生物大分子的药学用途

海洋生物大分子指海洋生物中的多糖类、多肽类和蛋白类化合物。多数海洋生物能够产生多糖类聚合物,海洋多糖已证明具有各种各样的生理调节功能。目前国内外已从多种海洋动物中分离到活性多糖成分,如甲壳类动物的甲壳素;软骨鱼骨中的硫酸软骨素;多孔动物海绵,棘皮动物海参、海星中的硫酸多糖,软体动物扇贝、文蛤、鲍鱼、海兔等中的糖蛋白或糖胺聚糖等。另外,多糖在海藻中含量丰富,约占干重50%以上,是海洋多糖药物开发的重要资源。从海藻中还可分离到含微量元素多糖,如碘多糖、硒多糖、锌多糖等。微量元素多糖既可发挥微量元素有机态的营养作用、减少毒性,又可发挥多糖本身的生理活性,因此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如硒多糖能清除自由基、防治肿瘤;碘多糖能促进神经末梢细胞生长,具有增智作用;锌多糖能调节血液物质平衡,防止皮肤病等。目前有关海洋微生物活性多糖的研究报道很少。从海洋生物中分离的多糖往往具有高度硫酸化的特点,是开发抗病毒特别是抗HIV的重要资源,如从海藻中提取分离的硫酸多糖911和PS2870具有显着的抗HIV作用。硫酸多糖911能通过抑制逆转录酶活性、干扰吸附,来抑制HIV21对MT4细胞的急性感染和对H9细胞的慢性感染。

由于海洋生物生存的特定环境,导致海洋生物中存在的肽类化合物的结构和组成与陆生动植物有很大不同。

很多海洋肽类具有抗肿瘤、抗艾滋病、抗真菌、抗病毒及免疫调节等生理活性。其中抗癌多肽具有活性高、稳定性好等特点。如从海兔中分离到的小分子肽dolastatins,其抑制癌细胞的活性显着,是目前已知来源的抗肿瘤制剂中活性最强的一类;我国科学家从海葵中获得多种强心活性多肽物质和神经调节肽。肽类毒素研究是海洋活性物质研究中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之一。海洋动物肽类毒素作为一种攻击或防卫的武器,往往含多种神经、心血管和细胞毒素,一般以神经毒素为主,具有很强的麻醉、强心,抗癌、抗菌和抗病毒作用,是开发研制用于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特效药物的重要来源。海洋生物肽类毒素具有毒性作用强、药效高、作用剂量小等特点,而且分子量相对较小,容易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大批量生产。目前已知的肽类毒素有40余种。海洋抗菌肽是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研究热点。

抗菌肽具有广谱抗细菌、真菌、病毒、原虫和抗肿瘤功能及独特的作用机理,极有可能成为抗菌、抗病毒以及抗肿瘤药物的新来源。日本学者Nakamura等从亚洲鲎(Tachypleustridentatus)纯化出鲎素(tachyplesin),这是首次从海洋生物中发现的抗菌肽,能显着抑制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生长。从对虾(Penaeusvannamei)中分离得到对虾肽pe2naeidins,该类肽由富含脯氨酸N端和3个分子内二硫键的C端结构域组成。它们对革兰氏阳性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MIC为016~215μmol·L-1,对革兰氏阴性菌抑制活性较弱,对真菌也表现出抑制作用。

目前许多海洋抗菌肽的基因结构已被确定。用异源大量表达载体(酵母系统)成功重组表达了P2和P32A两种对虾肽。重组肽有显着的抗真菌活性,抗细菌的活性主要集中于革兰氏阳性菌。从鲎血细胞中分离含小颗粒的血细胞与系统应答有关。当用微生物产生物质(如LPS)刺激时,这些血细胞会自发脱颗粒,将抗菌肽(如defensins)释放到胞外体液中。

我国是海洋大国,开发和利用海洋动物抗菌肽资源,将为研制肽类新药提供理想分子设计骨架和模板,为发展新的抗感染药物奠定重要基础。

6海洋极端生物的开发

极端生物的开发利用是海洋生物技术应用的又一个重要领域。具有耐高温、低温、抗压、耐盐碱等功能的极端生物是筛选和分离不同酶类、生物活性物质及次级代谢产物的重要资源。这些极端生物的开发利用将会形成很大的产业。日本计划在未来几年,在极端微生物开发利用上的产值将达到30多亿美元。另外,很值得一提的是海洋生物技术在新能源开发方面的应用。我国目前正在开展海洋极端微生物药学应用的相关研究。

7海洋生物产生的基因药物

海洋生物技术研究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基础生命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全基因组测序与结构基因的分析及生物技术应用、DNA提取纯化和分子分析的自动化等无疑大大提高和扩展了海洋生物技术的研究水平和应用范围。

要缩短与国际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发展的差距,一项重要的措施是加大基础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先进技术的发展,加大与水产养殖、天然产物、海洋环境保护、甚至与生物氢研发等应用领域密切相关的海洋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在当前选择1~2种有代表性的海洋生物(包括微生物)开展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同时,应用基因工程手段研制能替代海水养殖业中广为应用的抗生素的绿色生物药物也是非常急需的。另外,还应进一步扩展海洋生物技术在我国的应用领域,例如加强生物技术在海洋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研究,以便真正能够利用高新技术手段解决日益增多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

海洋药物基因工程主要是指将来自陆地的药物基因转入海洋生物中进行表达,或将海洋药物基因转入陆地微生物、植物或动物中表达,或将海洋药物基因转入海水养殖生物中表达。如海葵多肽毒素具有显着的强心作用,并有降血脂、抗血凝、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活性强于毒毛旋花苷,临床前景十分看好。但由于海葵中的多肽毒素含量极微,难以满足临床前及临床试验用药的需要。故科学家们将人工合成的Ap2B基因与E1coli噬菌体基因构建成融合基因,在T49E1coli中表达,得到了融合蛋白,经过分离纯化、蛋白酶切等技术处理,获得高表达,其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与天然Ap2B肽毒素完全一致。

8加强海洋生物毒素研究

海洋生物毒素是海洋天然产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中研究进展最迅速的领域,它们具有结构特异、活性广泛且活性强等特点。许多高毒性海洋毒素对生物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具有高特异性作用,可发展成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药物的重要先导化合物,有的已被FDA批准为正式药物,如多肽类海葵毒素已作为强心药物的重要先导化合物。芋螺毒素在临床上用作特异诊断试剂,作为镇痛药疗效确切,不成瘾;ω2芋螺毒素用于癌症、艾滋病晚期的顽痛治疗,成本比鸦片类止痛剂大大降低,它比常用强万倍以上;α2芋螺毒素在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显示极好的应用前景。河豚毒素亦是一种较强的镇痛剂,可代替吗啡、杜冷丁等治疗神经痛。聚醚类毒素PTX(岩沙海葵毒素)、CTX(西加毒素)、MTX(刺尾鱼毒素)等分别具有强抑癌、高强心等作用,已成为新药开发的特殊模式结构。水母毒素有望研制成独特心血管药及神经分子生物学工具药,头足毒素(也称章鱼毒素)可望开发成抗心绞痛药物,海胆毒素和海蛇毒素在心血管、抗血栓药方面将大有作为。

9海洋中药现代化研究

近年,我国海洋生物研究的另一侧重点为海洋中药的现代化研究。海洋中药系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的传统海洋药物。我国最早的医学文献《黄帝内经》中就有“乌贼骨作丸,饮以鲍鱼汁治血枯”的记载。我国的《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收载的海洋药物已达百余种。《中药大辞典》收载海洋中药134种;《海洋药物与效方》收载我国常见海洋药物208种,海药效方1197首;《中华本草》亦收载了海洋药物802种。海洋中药传统药材如昆布、海带、紫菜、乌贼骨(海螵蛸)、海马、海龙等涉及的海洋生物包括绿藻、褐藻、红藻等藻类以及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脊索动物等。以海洋生物制成的单方药物有22种,以海洋生物配伍其他药物制成的复方中成药有152种。我国对海洋中药的研发已逐渐形成产业。如应用于临床的双海止咳膏、复方褐藻酸胶囊、海力特、复方全牡蛎胶囊、海珍玉液、珍珠精母口服液、海蛇祛风湿灵胶囊、海蛇海龙口服液等,在临床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海洋中药的制剂涉及传统剂型和新制剂的各剂型。新晨

我国从藻类中提取得到具有抗艾滋病活性的一类药物聚甘古酯,可认为是海洋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实例之一。

10结语

近十几年来,我国海洋药物的研究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发现了数百种新化合物,开发了数种海洋新药,有些已达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我国政府和少数地方政府对中国海洋药物事业高度重视,正在开展“科技兴海技术”的海洋药物专题研究,尤其是各种基金给予大力资助,以海洋药物为中心的专业化药业逐渐形成。

第7篇:保护海洋动物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湿地保护;生态景观;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

一、湿地与生物多样性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因此,湿地被誉为“自然之肾”、“地球之肺”。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并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根据《湿地公约》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湿地生态系统是三大生态系统(海洋、陆地和湿地)中唯一的一个四圈(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交会的生态系统,其与人类生存关系的密切程度更令人吃惊。

湿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处于关键位置。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政府首脑们签署的《生物多样性公约》,反映了在这一领域达成的共识。就是在这样一个永恒的环境与发展热点问题上,湿地以其丰富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其遗传多样性的特点,占据着无可替代的位置,保护湿地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在调节水分循环维持湿地特有的动植物,特别是水禽栖息地上有它特有的生态功能,保护湿地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美国生态学会在生态学研究纲要中指出: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大部分存在于半自然的森林,放牧地,河流积沼泽之中。沼泽,河流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这也体现在湿地生境类型的多样性和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湿地生态系统所处的独特的水文、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所形成的独特的生态位为丰富多彩动植物群落提供了复杂而完备的特殊生境。湿地生活的动物群落包括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以及无脊椎类等。湿地特殊生境的重要性特别体现在它是许多濒危野生动物(如丹顶鹤、天鹅、扬子鳄、云石斑鸭、河马等)的独特生境,因而,湿地石天然的基因库,它和热带雨林一样,在保存物种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湿地蕴含着多样性的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证湿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一项全球性的任务,是协调环境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湿地的特殊生境为各种徙禽、游禽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营造了避敌的良好条件。保护湿地生物的多样性,保证湿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是我们的重要职责,也是协调环境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湿地的国际保护

1.保护湿地的国际公约――《拉姆萨尔公约》

湿地确实是国际财富,各国政府协作对之进行保护是必要的。良好的湿地生境依赖供给它的水的质量和数量来维持的。湿地是脆弱的,极易受到影响。在湿地内生存的动物种类是迁徙种类,它们需要国际上协作起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拉姆萨尔公约》是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订的。该公约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全球各国政府间的共同合作,以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特别是水禽和它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公约宗旨就是承认我们人类同其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协调一致的国际行动,确保全球范围内的各种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得到良好的保护并加以充分利用其资源。目前,《湿地公约》已从最初的十几个缔约国发展到现在的80多个国家,各国列入《湿地公约》名录的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区已达到648个,总面积4300多万公顷。该公约规定的保护范围也从起初单一保护水禽及其栖息地扩大到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并大力提倡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因此,《湿地公约》作为一个国际间的由各国政府缔结的组织,正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拉姆萨尔公约》是旨在全世界参与的第一个保护条约,也是第一个只涉及生境的条约。非洲公约和西半球公约等早期条约,尽管也包含了保护生境的规定,但它们的重点仍在物种保护上。《拉姆萨尔公约》倾向于“合理利用”的政策,因此,它非常符合现代社会持续发展概念,这比绝对保护概念更容易接受。为此《拉姆萨尔公约》要求成员国履行为了合理利用本国湿地资源而制定的计划。湿地合理利用,即不仅是保护自然,而且还包括持续开发利用。在某些开发规划中,公开承认保护湿地生物学特征的重要性,与传统相比,无疑是重大的进展。

2.拉美国家对湿地的保护

美国是一个十分重视湿地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管理和对公众进行环境教育的国家。无论在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避难所),还是在城市的市区、郊野公园、海边等地,野生动物随处可见,天鹅、野鸭、大雁、骨顶鸡、白鹭等水禽成群取食、求偶、繁殖;数以百计的海豹集聚海边岩石,使我们感触更深的是在城市居民院内、人工湖中、绿地上松鼠、野鸭、大雁、鹿等“旁若无人”,自由活动。在美国,国家有若干个保护湿地和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各州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自己的法律法规,公民的法律意识很强,绝大多数人都能自觉遵守。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不能打猎、不能钓鱼的规定对他们都有强大的约束力。对野生动物及其环境的保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国各地自觉自愿、大量涌现的群众志愿者组织。他们积极参与本地区的湿地和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工作,定期开会,提供有关湿地和野生动物的情况,研究保护对策,商讨环境教育问题,制订工作方案等等。对湿地和野生动物进行检测管理,实行宏观控制。通过卫星图来确定湿地方位和面积,并辅以地面和飞机调查,三者结合,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图,输入电脑。从绘制的图中和统计的数据很容易看出湿地面积的变化,动植物数量的消长情况,为制定湿地和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美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教育。他们把环境教育视为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生命线。同其它一些发达国家一样,他们曾在搞经济建设时,忽略环境保护,开发和利用了大片的湿地和野生动物栖息繁殖地,导致了环境恶化。经过很长时间的保护,花费很多人力、物力和资金,使已遭到破坏的湿地又重新得以恢复。美国和其它一些发达国家走过的弯路,占用、开发破坏、认识、恢复、保护是值得我们深思借鉴的。现在,美国环境教育重要的是从儿童做起。在全美七个地区、五十个州和每一个湿地及野生动物管理机构、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都无一例外地把环境教育作为自己工作的中心和重点。不管是什么人,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区和国家公园是来者不拒,一概竭诚欢迎,热情接待,并进可能提供方便,分文不取。

美国与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等国共同签订了保护侯鸟协议,还同墨西哥、加拿大共同制订了《北美湿地管理和水禽保护计划》。各个协议都有若干项目,根据这些内容在国内外寻找合作伙伴保护湿地。

三、我国的湿地保护

1.保护现状

据《中国湿地》介绍,我国大约有湿地2500万公顷,包括1100万公顷沼泽、1200万公顷湖泊和210万公顷滩涂、盐沼地。湿地在全国各省均有分布,面积较多的有黑龙江占25.06%新疆占20.9%、占14.2%、江苏占7.49%、青海占4.31%内蒙古占4.19%。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少,耕地负荷中,不少易于开发的低洼湿地经过历代广大农民的努力,已经开发改造成耕地。据最近全国土壤普查分析,全国耕地约有756万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30.2%。这些湿耕地的分布特点:以长江中下游和东北区为主,分别占湿地面积的30.7%和24.5%,其它如华北区占21.6%,西南区占9.1%,华南区占6.5%,黄土高原区占3.9%,西北旱区占3.7%;中国湿地以平原湿耕地为主,占74.3%,丘陵山地占25.55%,高原占0.02%;季节性积涝湿耕地占71.8%,常年积涝占28.18%。我国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已经增加到260处,总面积达1600多万公顷。目前,青海湖的鸟岛、湖南省东洞庭湖和香港米浦等7处湿地己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我国湿地类型多,面积大,虽然已经建立各种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30余处,但长期以来我国湿地保护方面力量薄弱,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研究水平低下,部门之间缺乏配合,资金严重不足,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在沿海一带,经济发展迅速,盲目开发和占用湿地和野生动物栖息地。致使大片湿地在短短时间失去了,野生动物特别是大量水禽丧失了栖息环境,数量下降,甚至有些鸟呈濒危状态。这种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顾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中国政府在保护湿地及其动植物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包括建立机构,划分自然保护区,制订各种自然保护法规和条例,我国政府先后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植树造林,控制水土流失,开展湿地研究和湿地动植物的考察,取得显著的效果,如建立重点湿地保护区37个,土地24万公顷。我国与WWF、AWB、UNEP、IUCN、ICF等国际组织在湿地野生动物保护、湿地调查、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合作。认真执行了中日和中澳侯鸟保护协定,进一步强化了侯鸟及其栖息地保护,并在重要水禽自然保护区内对中日、中澳共同保护的侯鸟进行了科学研究和保护。我国湿地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已为许多国际组织所赞许,有效第推动了我国的湿地保护事业。

总之,湿地生态系统,湿地多样的动植物群落。濒危物种等,在科研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们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对象,材料鹤实验基地。从湿地生态系统,湿地作为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的角度看,中国湿地在世界湿地及全球生物多样性、全球生态环境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2.存在不足及对策

中国现阶段对湿地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对一些濒危的有价值的物种进行了研究,如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扬子鳄,目前以在安徽省人工饲养繁殖成功。又如中国培育高产杂交水稻,就是利用湿地的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而成。湿地保护还存在问题:(1)民众对湿地的各种功能和价值尚未缺乏全面了解,对湿地保护意义认识不足,意识不强。(2)立法不足,执法不严。就全国而言,国家尚没有一部专门的湿地保护方面的法规或条例。对已颁布的法规,由于认识管理等原因,有些地方也未能很好地执行。(3)由于经费的严重不足,许多急需开展的湿地保护工作尚未展开。已建的湿地保护区也由于经费等原因,管理工作仍处于较低水平,人员不足,素质较低,缺乏培训。(4)全国湿地资源家底不清。目前,尚未完成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湿地现状不清,给湿地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盲目性。

湿地资源要开发,因为不开发就不能创造新的价值。这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尤其重要,单纯保护的观点不符合国情,行不通,开发资源发展经济是硬道理。开发和保护要相结合,因此,必须尽快制订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全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合理利用湿地。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保护我国现有的湿地和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繁殖地。

根据我国湿地和生物资源及其管理状况,制定具有方针政策和法律效力的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行动计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计划组织实施。特别失对那些不能建立自然保护区但又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湿地,不论其面积大小,要以法律的形式作出规定,确保在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前提下,不再减少其面积。因此建议: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尽快编制一部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增加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湿地保护属外部效益的工作,需要列入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责,制订相应的法规和政策,以法保护湿地。当前,我国自然保护法规中还没有一项关于湿地保护的法规,因此,在湿地保护管理中无法可循,一些国家或地方批准的保护区由于产权或管理权限不清,经常受到侵犯而难于解决。另外,也要制订湿地保护的方针政策,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调动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保护湿地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赵魁义.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2]《中国湿地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湿地百科全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国家林业局《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湿地公约履约指南[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第8篇:保护海洋动物的重要性范文

湿地、森林和海洋并称为地球3大生态系统[14],湿地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体系[16]。由于其在地球环境健康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及在生物多样性和食物提供方面的巨大贡献而被誉为“地球之肾”、“生物超市”和“基因库”等[22]。通常,自然湿地可分为内陆湿地和海岸湿地2大类。海岸湿地受海陆共同作用,是脆弱的生态敏感区。范围包括陆缘为含60%以上湿生植物的植被区、水缘为海平面以下6m的近海区域,包括江河流域中自然的或人工的、咸水的或淡水的所有富水区域(枯水期水深2m以上的水域除外),不论区域内的水是流动的还是静止的、间歇的还是永久的[12]。国外海岸湿地的研究较早,成果较多[22],我国过去对湿地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内陆沼泽及河湖湿地,对海岸湿地的研究则相对薄弱[1]。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的新一轮开发热潮,对海岸湿地的研究日渐重视。

南中国海是一个具有全球生物多样性重要意义的地区,同时也是世界重要的渔场,对沿岸国家的环境、经济、食物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其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将影响这些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的安全与稳定[20]。中国南中国海湿地是中国各类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近年来随着沿海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加速进行,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致使海岸湿地过度开发,污染加剧,湿地生境严重破坏,造成了该区海岸湿地的严重退化,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在深入分析中国南中国海湿地资源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可行的保护和管理对策,以促进南中国海湿地资源的保护、恢复和合理开发利用。

2 中国南中国海海岸湿地概况

2. 1 类型和面积

中国南中国海地区范围包括我国的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近海及海岸湿地。地理位置为18°05′~23°50′N,107°59′~111°00′E。该区湿地资源十分丰富、类型多样。湿地公约中的所有海岸湿地类型在该区都有分布。按各种海岸湿地类型的地理相似性将其分为5种类型,即河口水域(河口盐水舌至河流上游零潮界)、潮间带(包括高至低低潮界的潮间淤泥滩、潮间沼泽、潮间红树林等森林湿地)、泻湖(包括一个或多个狭窄水道与海相通的海湾、湖泊)、浅海水域(低低潮界至6m水深的水域,包括海草与珊瑚礁)、基岩海岸(包括基岩海岸及岸下狭窄的砂石滩)。根据2002年的调查[13],该区海岸湿地总面积约为1.54×10[4]km[2],各类型湿地分布见表1。

表1 中国南中国海不同类型海岸湿地面积(km[2])

Tab. 1 Area of different coastal wetland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广东

香港

澳门

广西

海南

合计

河口水域

3974.56

28.08

11.97

403.31

160.28

4578.20

潮间带

1582.03

11.10

0.00

853.72

392.73

2839.57

泻湖

119.67

20.25

0.00

0.00

245.29

385.21

浅海水域

4502.66

20.25

61.24 1390.87

933.13

7183.49

基岩海岸

374.63 295.59

0.00

2.30

12.98

407.29

合计

10553.55 372.39

73.21 2650.20 1744.40

15393.75

2. 2 湿地生物多样性

中国南中国海海岸湿地生境多样性复杂,主要类型可分为11大类,即海草滩涂生态系统、河口湾生态系统、海岸湿地生态系统、潮间带砂质海岸生态系统、潮间带淤泥质海岸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海岛生态系统、海洋性泻湖生态系统、港口生态系统和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等[13]。

中国南中国海地区(不包括香港和澳门,下同)的湿地植物共有179科593属829种。其中广东108科251属381种,广西118科298属449种,海南99科267属338种(表2)。高等植物物种多样性相差不多,算是比较均匀。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3大类中,被子植物的科、属、种数目最多,蕨类植物次之,裸子植物最少。在广东、广西和海南3省区中,禾本科(Graminae)、桑科(Moraceae)、茜草科(Rubiaceae)、菊科(Compositae)、大戟科(Euphorbiaceae)、含羞草科(Mimosaceae)、锦葵科(Malvaceae)均为种类比较多且数量较均匀的科。该区域内的珍稀保护种类有Ⅰ级保护植物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苏铁(Cycas revoluta)等3种;Ⅱ级保护植物有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樟树(Cinnamommum camphora)、半枫荷(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野生稻(Oryza sativa)、莲(Nelumbo nucifera)、野菱(Trapa incisa)、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紫萁(Osmunda japonica)、苏铁蕨(Brainea insignis)等9种。Ⅰ级保护植物水松、水杉分布于广东珠江三角洲;苏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沿海城镇或公园的风景植物;Ⅱ级保护植物紫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海岸岩石岸段;金毛狗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岸低山沟谷湿地;苏铁蕨分布广东东莞、番禺的海岸低山沟谷;土沉香分布于广东小漠港和惠阳的大亚湾沿岸,广西的各地以及海南的东寨港;半枫荷分布于广东小漠港、广西各地;野生稻分布广东湛江的鉴江流域;莲分布广东各地;野菱分布广东珠江三角洲河网地带;樟树分布于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各地。该区湿地高等植物中国特有种有海桑科的拟海桑(Sonneratia paracaseolaris)、海南海桑(S. hainanensis)、卵叶海桑(S. ovata)、杯萼海桑(S. alba)、红树科的尖瓣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 var. rhynchopetala)。

表2 中国南中国海海岸湿地的植物物种多样性

Tab. 2 Species persity of wetland plants in coastal reg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总数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省份

广东 108 251 381

24

26

31

3

3

3

83 222 347

广西 118 298 449

20

28

40

2

2

4

96 268 400

海南 99 267 338

9

9

10

1

1

1

89 257 327

合计 179 593 829

31

48

50

4

4

7 144 541 772

中国南中国海海岸湿地共有浮游动物490种、大型底栖动物649种、鱼类332种、两栖动物29种、爬行动物有43种、鸟类有238种、哺乳动物有35种。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动物红皮书》,该区的濒危和受威胁动物物种有33种[6~9],其中爬行动物9种,鸟类18种,哺乳动物6种;广东28种,海南23种,广西19种(表3)。

中国南中国海海岸湿地是候鸟重要的越冬地和停歇站,也是古北界东亚地区通过中国沿海的3大水禽迁徙路线的必经之路。包括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北、华北地区繁殖的候鸟,在南中国海湿地越冬,有些甚至在南中国海停歇后继续迁飞到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及澳大利亚等国越冬。我国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的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议中,所确定保护的227种候鸟,以及与澳大利亚政府签订的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议中,所确定保护的81种候鸟,绝大多数都与该区海岸湿地越冬或停歇的鸟类有关[13]。据2000年全国湿地调查表明,在南中国海湿地越冬或停栖的候鸟,主要是鸭形目、雁形目、鹳形目、鸥形目的鸟类最多,秋冬季占全部鸟类总数的80%以上,反映了南中国海湿地在古北区至东洋区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性。保护南中国海湿地对于鸟类资源起着区域性和全球性的重要作用。

3 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

3. 1 对湿地的盲目开垦和改造

随着中国南中国海沿海地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对土地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为解决土地不足,沿海各地相继开展了不同规模的围海造地工程。20世纪60年代,中国南中国海沿海地区进行的围海造田曾造成了该区海岸湿地的大规模破坏;80年代后期,在中国南中国海沿海兴起的海水养殖热,再次造成该区沿海湿地大面积的毁坏。近十几年来,随着沿海城乡的发展,城镇建设、修建公路、港口、机场等一系列活动,都在不断地侵吞着沿海的湿地资源,致使该区海岸湿地面积一再减少[15]。例如广东省红树林湿地是中国红树林最多省份之一,沿海各市都曾有红树林分布。20世纪50年代全省有红树林4×10[4]hm[2],90年代只剩下1.43×10[4]hm[2];1980年以来被损毁和占用的红树林面积达7911.2hm[2]。其中绝大部分被挖塘养殖所用,面积7767.5hm[2],占98.2%;其次为工程建设占用面积139.4hm[2],占1.8%;造盐田等占用了5.3hm[2],达0.1%[10]。许多地方的围垦造陆,未经科学论证,只顾短期经济利益,缺乏长远规划,结果造成掠夺性开发,破坏了湿地原有的生态环境,使沿海地区失去了大面积的水产动物天然栖息地、产卵场、索饵场,引起物种种群和数量的减少。在沿海湿地的围垦过程中,由于对基础条件缺少周密分析和考虑,盲目性很大,使部分围垦湿地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例如在广西沿海围垦的1.44×10[4]hm[2]海岸湿地中,除了2401.2hm[2]辟为盐田用地外,其余1.2×10[4]hm[2]垦区土地大都是砍伐红树林围成的,长期闲置,至今无法垦殖利用,成为重大包袱,既没有经济效益,又破坏了沿岸的生态环境[4]。

3. 2 湿地污染加剧

污染是中国南中国海湿地面临的最严重威胁之一,湿地污染不仅使水质恶化,也对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目前许多天然湿地已成为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承泄区。近年来,近岸海域水体污染严重,总体呈继续恶化趋势。因水质污染和过度捕捞,近海生物资源量下降,近海海水养殖自身污染日趋严重。其中,尤以无机氮和无机磷营养盐污染最为严重,超标面很广。由于受陆源污染物影响,河口、海湾、浅海水域富营养化严重,造成中国南中国海地区赤潮频繁发生,对近海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经济损失惨重。广东沿海遭受赤潮侵害最严重的海域依次

为:珠江口、大鹏湾、大亚湾、湛江沿海。局部海域油类污染也较为严重,不仅破坏了海滨景观,也直接造成了生物多样性丧失。

3. 3 生物资源过度利用

中国南中国海区,酷渔滥捕的现象十分严重。捕捞强度过大,捕捞方式不合理,捕鱼船只迅速增长,许多渔船由小船改用机轮,且马力不断加大,渔民为了增加渔获量,采用密目网具,甚至采取非法捕鱼手段,如炸鱼、电鱼等,母鱼子鱼被一网打尽,造成经济鱼类资源日趋衰退,渔业捕捞量逐年减少,捕获个体日益变小,如主要的捕捞鱼种带鱼(Trichiurus janponicus)等鱼体长不及原捕获个体的1/3,有些鱼类几近绝迹。据调查,1997年广东省海洋底拖网作业渔获率比1987年下降了60%,渔获物中低值鱼和幼鱼的比例高60%~70%。1997年海洋捕捞生产直接亏损面在70%以上,部分渔船被迫停产,近年来南海北部大陆架渔场渔业资源密度仅为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1/7[5]。目前,海洋捕捞业已进入了捕捞强度增大导致渔业资源衰退的恶性循环局面。

3. 4 海岸侵蚀不断扩展

海岸侵蚀在中国南中国海区域是较普遍的问题。海浪、潮流、飓风、植被破坏、开采矿物和砂石是造成海岸侵蚀的主要因素。例如在海南由于当地居民长期以红树为生活燃料,大量砍伐红树,造成红树林毁坏,导致当地海岸大范围被侵蚀。在文昌县建华乡有6km的海岸已经后退100m。在沙质海岸区,由于采挖建筑用沙,已使许多良好的沙质海岸遭受破坏,海岸侵蚀加剧。一些沿海湿地的破坏,使许多沿海城镇受到海水严重的侵蚀和渗透,海水对淡水系统的影响直接威胁着当地的淡水资源供应[4]。

4 保护管理对策

4. 1 建立和完善湿地保护政策、法制体系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关于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专门法律、法规[3]。我国的资源立法以部门立法为主导,各部门的立法受到其管理权限、协调能力和部门利益的局限性,使得资源难以获得统一的管理,这和资源的生态属性是不相符的。建议加强立法协调,尽快根据国家立法,进行法规、规章的立、改、废活动。我国湿地资源立法急需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并统一湿地资源的概念及管理目标,制定适于规范湿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行为的法律法规,在立法过程中注意相关的法律法规间职能的协调,调整中国湿地资源现行管理体制和产权关系,加强湿地资源管理中法律措施的力度。同时,应根据本省的省情,制定地方性的有关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或条例。现行的与湿地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是针对候鸟的保护,还应制定一些包括湿地其他功能保护在内的全国性或地方性的法律法规,使湿地保护工作走上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与国际湿地保护相接轨。

4. 2 完善湿地管理机构,强化部门间的协调

湿地处于水陆交错地带,决定了湿地管理使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管理,容易造成管理界线不清,责任不明的问题。湿地保护涉及部门多、社会性强、协调难度大,需要社会各阶层的广泛理解支持和参与。目前与华南海岸湿地保护有关的部门较多,如林业、海洋、农业、渔业、环保和水利等,各部门在湿地保护方面都有一些好的方法和措施,但由于缺乏湿地保护和综合管理的协调机制和工作网络,不利于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统一协调和管理。建议建立国家林业局组织协调湿地保护与国家机构间在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领域共同合作的有效协调机制。成立中国华南沿海湿地保护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下组建由相关主管部门湿地保护管理人员组成的工作组,建立联席工作制度,组织实施相应的与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有关的工作,协调各部门的相关工作。地方政府的管理机构,也应明确职责,配置相应管理人员,建立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管理协调机制。

4. 3 制定中国南中国海地区统一的海岸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和海岸湿地利用总体规划

湿地的开发利用应是科学的利用。在查清地区的湿地资源分布、开发现状、生态特征的基础上,制订出切合实际的湿地保护计划和总体规划,在制定沿海湿地管理与保护的长远规划和行动计划中,应进一步协调沿海城乡发展、土地利用、港通建设、渔业与盐业发展的关系,停止一切不合理的沿海湿地转向利用活动,防止湿地资源的进一步遭受破坏。同时,沿海城乡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港通规划、渔业发展规划和盐业发展规划等都应充分考虑沿海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确实做到维护和保护沿海湿地生态系统和资源。

4. 4 加强中国南中国海海岸湿地的环境治理

中国南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工业、养殖业和居民生活等污水几乎都排入湿地,部分大气污染物通过降水也流入湿地,使湿地污染大大超标。环境保护部门应加强对污染排放的监测管理,污染企业不能随便批准建立。有污染的企业应该建设环境治理配套设备和措施。各县级市以上城市要有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真正处理达标后才能排入江河。生活垃圾要统一收集,统一填埋或焚烧处理,不能随便倾倒,污染环境。所有工厂烟囱所排烟气要进行处理,烧的煤要脱硫,防治酸雨对湿地环境的污染。同时对已有的污染进行积极的生态治理,防止中国南中国海湿地生态环境恶化和海上赤潮的发生。

4. 5 加强对现有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

在湿地保护政策、法制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建立各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最为有效的办法。在调查的基础上,新建湿地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湿地的生态和水文功能、湿地类型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目前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已建立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的海岸湿地自然保护区,但当前保护区的面积与整个中国华南沿海海岸带相比还远远不够,有必要加大保护区建设力度,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条例,使湿地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并得到有效保护。同时对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要健全管理机构、配备相关人员编制,加大经费投入,使保护区真正进入保护、管理和必要的科研、科普宣传教育以至珍稀动植物资源的繁育等正常的运转轨道。

4. 6 建立中国南中国海地区海岸湿地动态监测与评价系统

目前在中国南中国海区域虽然有海洋、渔业和气象等部门建有各自的观测站点对湿地进行监测,但没有针对海岸湿地变化系统的监测网络,各部门所采取的观测和研究方法也不一致,对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系列分析比较困难。建议结合国土资源监测,建立由中国南中国海湿地监测中心、湿地资源定位监测站、点构成的中国南中国海湿地资源监测网络。编制湿地监测规划,建立湿地监测制度;采用统一的监测指标和先进技术、方法,并注重监测网站的合理布局等,实行湿地监测站、点的规范化建设;为湿地监测以及相关管理工作人员编制湿地监测工作指南。迄今为止,尚未对中国南中国海海岸湿地做出有效的环境影响评价,即使有的地方对海岸湿地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由于缺乏科学统一的湿地评价体系和指标体系,未能达到评价的目的,满足不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对湿地的效益进行全面、系统、科学和准确评价的要求,极大地影响了对该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因此应致力于建立并不断完善海岸湿地的评价指标及体系,建立有效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4. 7 建立中国南中国海地区共享的资源数据库

南中国海区域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信息是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南中国海的重要基础。科学的管理需要准确、翔实的数据信息资源作为基础。然而南中国海地区由于基础信息源不足,数据信息分散在不同国家的不同部门,且资料和产品的格式不规范不统一,使数据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无法实现南中国海地区的数据共享。因此南中国海周边的国家应加强对基础数据的收集和调查,建立全面、详细的南中国海信息元数据库并配备结构完整、容量大的基础信息交换网络平台,及时元数据信息、数据。

4. 8 加强对南中国海湿地的科学研究

加强湿地的科学研究是认识和了解湿地的主要途径,也是促进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对中国湿地类型、特征、功能、价值、动态变化等有较为全面、深入、系统的了解,为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奠定科学基础。对海岸湿地的研究包括:海岸湿地资源的专项调查与湿地编目、海岸湿地概念和分类系统的研究、海岸湿地的退化机制与恢复研究、海岸湿地与全球变化研究、海岸湿地评价研究、海岸湿地生态实验站和模拟试验场的建设、海岸湿地资源管理和保护的立法研究等[11]。

4. 9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海岸湿地许多资源是共有的,湿地资源的生态联系和由此产生的经济联系已超出了国界。海岸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造成的影响将大于单个国家的范围,只有通过国际和区域性的合作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护。当前,湿地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我们应该重视在湿地生态系统管理领域里的国际合作。北美和西欧的许多国家很早就开始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进行研究[2,17~19,21,22],在这方面他们有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因此,在我国应积极开展国际或区域性合作,通过双边、多边、政府、民间等合作形式,全方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与资金,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好我们南中国海湿地资源。

4. 10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社区参与

第9篇:保护海洋动物的重要性范文

在中学生物教材中,有许多供教师进行生态观教育的素材。在教学中我们应紧扣教材进行宣传、讲解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形成和建立生态观。这不仅是素质培养的一个方面,同时也关系到这一代人以后在生活中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教师如何紧扣具体教材进行生态观教育?例如

(1)植物绪论中讲到什么是生物?可结合花木丛生的秀丽山川,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张挂图说明人类生存和发展依靠自然资源、自然环境。

(2)讲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时应给学生讲明植物对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植物为人类提供了食品、能源、氧气;植物的根可固土防沙防风等。

(3)在讲授《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时,可渗透到重金属污染物随植物水分和无机盐吸收进入植物体,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4)动物教材中海洋鱼类一节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困境:近海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生态破坏已经比较严重。由于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沿海、近海海洋生物物种减少,渔业资源衰退,质量下降。

(5)在《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内容中,让学生探讨“生物圈2号”失败的原因,使学生意识到进行环境保护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生物教师,应不断挖掘教材中涉及的环保内容,进行扩充,适时的渗透环保意识,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

二、剖析我国环境保护现状

我国以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著称于世。我国土地面积约等于40个英国,17个法国,26个日本,位居世界第三。然而我们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3亩。为了生活,我们与植物争夺地皮,与动物争夺食物,使我国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为了生存大力发展工业,使淡水、海水污染,使土壤、大气污染。结果,当今地球雨林正以每年175公里的速度消失,40多种鱼类因污染和过度捕捞濒临灭绝,每年约有2.8亿人沦为生活在空气混浊的城市。环境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条件,人们在深受自然生态破坏带来的苦难之后认识到:只有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才能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对环境保护日趋注重,1992年我国就出席了首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把每年6月5日定为环保日,并在每年的这一天以一定主题宣传人与自然。通过对环境现状的分析和环境保护的措施介绍,使学生懂得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是怎样一个环境,同时要让学生明白我们国家关于环境治理,环境保护的决心和举措。

三、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我们周围环境现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调查生活周围生态环境,在调查基础上,撰写“环境保护小论文”,“调查报告”或在学校内设立“环境宣传专栏”。通过这些活动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进一步思考。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实际确定“环境保护小论文”、“调查报告”等主题,确定调查的地点、时间、要求,让学生实地调查,把调查结果和调查中自己的认识、体会以“环境保护小论文”、“调查报告”形式书写出来。调查中可以请家长参与,一方面帮助学生完成调查,另一方面达到环境保护宣传目的。例如在耿马县,可对糖厂等进行调查,了解污染物、污染源对水质、土壤、植被、农业的破坏和影响,并访问环境保护局,了解我县主要环境问题,防污措施及执行情况,从而写出有据有理的小论文和调查报告,在小论文和调查报告中提出合理化建议,呼吁全县人民重视环境保护。通过环保主题的各种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增长见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在接受生态观教育中,热爱我们的大自然,在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生态意识。

四、联系生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