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污染的防治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防治措施;无公害:茶叶病虫
1 无公害茶叶的定义
无公害茶叶是指在特定没有公害的生产环境下生长,按特定的生产章程生产出来的成品茶叶,其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有害微生物以及污染物都符合指标,质量与卫生达到国家制定的标准与要求,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根据市场不一样,分为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内销按照国家规定标准生产制作,外销按国际标准进行生产制作。无公害茶叶的检验标准是根据其生长、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合成物的控制程度和茶叶成品中的化学合成物残留量多少而定的。对茶叶又分成绿色食品茶与有机茶,实行不同的标准进行管理,两者之间颁证机关不同,管理方法检验标准也不一样。
2 无公害茶叶的防治措施
2.1无公害茶叶的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方法是一项绿色低成本,对人的健康无影响,茶叶无农药残留不污染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首先,保持茶园周围的生态环境良好,利用自然法则,保护茶园中的益虫如草蛉、蜘蛛、瓢虫、捕食螨与寄生蜂等,不要进行人为的伤害。在对茶园进行耕作,对茶叶进行修剪的过程中,留出缓冲带,让益虫进行自动过度。修剪下的茶树枝以及人工采摘的各种虫卵,采取集中堆放的方式,在茶园附近统一存放,待益虫羽化后再集中处理。
其次,大力推广运用生物农药(白僵菌和苏云金杆菌等)和植物性农药(苦参碱和辣椒碱等)对茶叶的害虫进行防治。这些生物性农药与植物性农药对小绿叶蝉,茶尺蠖与茶黑刺粉虱等有良好防治功效,广泛运用植物生态制剂,预防与治疗茶叶纹叶枯病,茶炭疽病与茶赤星病等。
最后,严禁对茶树使用高毒性、高残留的农药。广泛应用生物农药与植物性农药,利用大自然的生物链相生相克的原理,在提高茶叶产量的同时还能改善茶叶品质,培养真正无公害茶叶。
2.2无公害茶叶的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是运用物理原理,对害虫进行诱捕。物理防治通常分2种,一是灯光诱杀,在茶园使用最多的是频振式的杀虫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对其进行灯光诱杀,频振式杀虫灯的有效使用面积为1.33hm2左右,对茶叶上的茶毛虫,卷叶蛾,茶尺蠖有明显的捕杀效果,使用频振杀虫灯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二是机械与人工防病虫,茶树上的茶丽纹象甲虫成虫具有假死性,一般假死的时间在6月中旬,可以在树冠下用塑料膜盛接,进行人工摇晃,可以将装死的成虫一次性集中消灭。茶树的病叶要进行人中采摘,对茶毛虫卵,蓑蛾,卷叶蛾虫苞也要施行人工捕捉。最后用竹刀去除茶树枝干上的苔藓以及蜡蚧类的害虫。
2.3无公害茶叶的化学防治措施
2.3.1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准则。依据农业部制定的茶园农药使用标准,防治指标,使用的适用期以及符合国家标准的药剂使用准则。按照主要害虫与次要害虫兼治的原则,推行一药多治或者农药合理混搭方法,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与农药用量。按国家制定的标准,控制好用药的间隔期。
2.3.2通过对茶树生长期的了解,对茶园实行病虫期预测与防治,掌握防治的关键期。按照茶叶的生长期,对各个不同时期出现的病虫类型与发生量对其进行提前预防。病虫出现过程对药剂都有敏感期,对其进行用药可以达到防治的最佳效果。
最后,合理选用农药,尽量使用低毒、高效、残留量小的农药制剂。把生态农药,植物性农药与啶虫脒,联苯菊酯,吡虫啉等化学农药结合使用。
2.4无公害茶叶的农业防治措施
加强茶园环境保护,增强自然调控能力,保护茶园的生态环境平衡,维护茶园生物的多样性,维护生物链的平衡。对于农业防治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采用冬季清园的方法,对茶园进行维护,在每年的10月到来年的2月是茶树的冬眠期,在这4~5个月的时间里也是茶园害虫的冬眠期,可以对茶园施行全面清理,集中烧毁茶园清理出的垃圾。(2)对茶树进行整枝,通过对树枝的修剪,优化树冠,使树势更壮。对病虫危害严重的茶树要进行清除处理。(3)合理施肥。将有机肥与化学肥料相结合,加大有机肥的推广力度,减少茶叶的污染源。对茶园的农业防治要做到采留结合,量质兼顾,达到减少病虫基数的目的。
关键词:茶园;病虫害;无公害技术
1 改善茶园生态环境
1.1 茶树选种及茶园选址
建立优质高产高效无公害茶园,首先要选用高产、优质、抗逆、适用性强的优质茶树作为种植品种。在茶园种植时要注意品种搭配,多品种搭配不仅可以丰富茶园生态结构、增加茶园的抵抗力,也有利于提高茶园的品质,提高茶园的市场竞争力,增加茶园的经济效益。
1.2 茶园生态环境的维护
在茶园四周及道路等地方种植一些和茶树生长条件相适宜的数木,这样可以增加茶园的生态结构,提高茶园的抵抗病虫害能力。树木可以种植在茶园的四周或道路两旁,也可以与茶树间作,使其形成一个坚固的防护林,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茶园的生态结构,也可以对茶园起到遮荫、防风抗寒等作用,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工业废气对茶园造成的污染。
2 农业防治
2.1 防治特点
农业防治主要是指茶园栽培管理方法,即指茶叶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管理和技术等措施。农业防治是防治病害虫的重要手段,它可以通过对茶树修剪、中耕、除草和灌溉等茶园管理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害虫赖以生存的茶园生态环境,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害虫的作用。
2.2 防治措施
采摘可以破坏害虫的生长环境,减少害虫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份,破坏害虫的繁殖场所。在采摘季节可进行分批多次采摘,为了防止害虫的传播应对含有害虫芽叶重点采摘;修剪可以通过改善茶园通风透光等条件,从而达到抑制喜湿怕光害虫的生长繁殖;中耕,通过该方法可以促进土壤通风透气性,这样不仅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增加抵抗力,还可以破坏害虫的地下栖息场所;其它茶园管理措施,如台刈、施肥、冬季深耕培土、灌溉、排水等管理方法也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
3生物防治
3.1 防治特点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自然界定生物与害虫之间的敌对关系控制病虫害的一种方法。它不仅包括传统的利用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也包括使用激素使害虫不育、死亡等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是茶园病害虫无公害防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方法无抗药性、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
3.2 防治措施
一是通过保护天敌。在茶园周围及道路两旁种植杉、棕、苦楝等树木,形成防护林,为害虫天敌形成良好的生长繁殖环境。在冬季可为害虫天敌准备适量的过冬粮食,帮助其生长繁殖。二是引种、释放害虫的天敌。主要是指引种对人体和茶树无害但对病虫有害的真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为微生物创造适宜的环境,使其大量的生长繁殖扩散,感染害虫,从而杀死害虫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三是利用昆虫性外激素防治害虫,主要为直接诱杀法,通过其诱杀雄性害虫,造成茶园中害虫雌雄比例失衡,从而预防病害虫。
4物理技术防治
4.1 防治特点
物理防治是利用害虫对光的趋性、群居性等生活习性,通过激素、光源、颜色等对害虫进行诱杀或机械捕捉防治病虫害。目前,常采用诱虫灯进行病虫防治,诱虫灯不仅适用害虫种类广、杀伤力大,而对害虫天敌无害,对环境无污染,且效果快、明显。
4.2防治措施
一是灯光诱杀法。该方法主要是针对趋光性强的茶尺蠖、茶毛虫等害虫。目前,应用最多的是东方红电子灭蛾灯和黑光灯,结合茶园的面积和实际情况在害虫发生期安装适量的灭蛾灯可有效杀死害虫,防治病虫害。二是嗜杀法。主要根据害虫对颜色喜爱不同的特性。对其进行诱杀,可在茶园中放置适量的各种颜色的纸片,并对附着在纸片上的害虫及时杀死,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5 化学防治
5.1 防治特点
化学防治是指通过涂抹、包扎、喷施等手段,将农药等化学药品散布在茶园中,达到控制、消灭茶园中害虫,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化学防治具有高效、速效等优点,但由于化学防治对环境有污染,且易造成农药残留影响茶叶品质等缺点,该方法只能在病虫害严重的情况下使用。
5.2 防治措施
原则上减少或不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茶树病虫害,但当茶园爆发大规模的病虫害时可使用该方法。化学防治在选择农药时,要以高效、选择性强、水中溶解度低等为参考标准选择农药品种;同时要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自我保护,防止中毒,在防治过程中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关键词:裘皮加工;地下水;污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6-0034-02
1 鞣制过程工艺简述
裘皮是以獭兔皮、狐狸皮、貉子皮等为原料经过浸水、去肉、脱脂、浸酸、鞣制等工艺制成。鞣制工艺流程见图1,主要工艺叙述如下。
原料选取:把有鞣制加工价值的皮子,按皮板的薄厚、有无残伤、皮板的新陈分类组成生产批号。再把皮张上没有经济价值的去掉,以节省化料。
浸水:毛皮投入水槽后,首先除去皮表上的泥沙、血污、盐和防腐剂等无机和有机物,然后加食盐、甲酸进行浸水,使原料皮的水分恢复到鲜皮状态,除去皮内部分可溶性非纤维蛋白,球蛋白和黏蛋白等球状蛋白,为以后工序材料的渗透作用打下基础。浸水结束后排水,然后再加入食盐、甲酸进行复浸水,使原料皮充分均匀充水,复浸水后皮板各部分均有较好的延伸性。
去肉:将浸水后的皮张控水后,用去肉机或铲刀手工去除皮上的烂肉与油脂。
脱脂:脱脂的目的是除去毛皮上的污物、血迹及油脂等,脱脂在温水中进行,并加入纯碱、脱脂剂等搓洗1~2h。
浸酸:加入食盐、元明粉、酸性酶、硫酸等化学药剂开始浸酸。目的是松散生皮连接成束的胶原纤维,使成品柔软,高档皮毛如狐皮应选择酸性弱、松散胶原纤维能力强的有机酸如甲酸和乙酸混合浸酸。为鞣制工序创造合适的pH值。
鞣制:浸酸结束后,加食盐、纯碱、元明粉、甲醛进行鞣制。鞣制对皮张的多项性能指标均有影响,是毛皮加工最关键的工序之一,让皮板充分吸收鞣剂,使皮板变的松散、柔软、有收缩力、毛板结合牢度高。
洗毛:通过较快的水洗,加漂毛粉和脱脂剂,洗去皮板中和毛中多余的化工材料。
中和:鞣制结束后,调节pH值为后续工序创造有利环境,水洗后即可进行中和,主要工艺参数pH值5。并且根据不同动物毛皮选择不同化学药剂如食盐、矾、甲酸、元明粉。
加脂:人工向毛皮上涂抹少量促进皮板伸展又不会侵蚀皮板的加脂剂,目的是使皮板柔软。
整理工序:将皮晾至8成千后,喷少量水回潮,通过产软、转笼、抻平等工作,把皮张整理好,打捆入库。
2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2.1 防治原则
裘皮加工对地下水影响主要体现在废水事故池、集排水设施有废水渗漏时对附近地下水产生的污染影响,按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提出的“源头控制、末端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的地下水污染防治要求,提出以下防治原则。
2.1.1 主动控制原则
主动控制,即从源头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在工艺、管道、集水、排水设施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和防止污染物跑、冒、滴、漏,将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程度。防渗层的防渗性能不应低于1.5 m厚渗透系数为1.0×10-7cm/s的粘土层的防渗性能。其中地面防渗层可采用粘土、抗渗混凝土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采用粘土防渗层时防渗层顶面宜采用混凝土地面或设置厚度不小于200 mm的砂石层;采用混凝土防渗层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抗渗等级不应低于P6,厚度不应小于100 mm。
2.1.2 被动控制原则
被动控制,即末端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污染区地面的防渗措施和泄漏、渗漏污染物收集措施,即在污染区地面进行防渗处理,防止洒落地面的污染物渗入地下,并把滞留在地面的污染物收集起来,集中送至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2.1.3 坚持“可视化”原则
坚持“可视化”原则,在满足工程和防渗层结构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在地表面实施防渗措施,便于泄漏物质就地收集和及时发现破损的防渗层。
2.1.4 工程措施与污染监控相结合的原则
采用先进的防渗材料、技术和实施手段,最大限度的强化防渗防污能力;同时实施覆盖生产区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地下水污染监控系统,包括建立完善的监测报告制度,配备先进的检漏检测分析仪器设备,科学合理布设地下水污染监控井,及时发现污染,及时采取措施,及早消除不良影响。
2.2 地下水污染分区防治措施
根据各生产装置、辅助设施及公用工程设施的布置,参照《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GB/T 50934-2013)》,根据生产装置、辅助设施及公用工程可能泄漏特殊的性质将项目区分为一般污染防治区、重点污染防治区。分别采取不同等级的防渗方案。
2.2.1 一般污染防治区
一般污染防治区是对地下水环境有污染的物料或污染物泄漏后,可及时发现和处理的区域。一般污染防治区:生产车间、库房。
一般污染防治区防渗层的防渗性能不应低于1.5m厚渗透系数为1.0×10-7cm/s的粘土层的防渗性能。其中地面防渗层可采用粘土、抗渗混凝土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采用粘土防渗层时防渗层顶面宜采用混凝土地面或设置厚度不小于200 mm的砂石层;采用混凝土防渗层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抗渗等级不应低于P6,厚度不应小于100 mm。
2.2.2 重点污染防治区
重点污染区是对地下水环境有污染的物料或污染物泄漏后,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的区域,重点污染防治区:固废暂存处、事故池、中水回用池。
重点污染防治区防渗层的防渗性能不应低于6.0m厚渗透系数为1.0×10-7cm/s的粘土层的防渗性能。采用混凝土化粪池,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不应低于P8;地下管道应采用钢制管道,采用非钢制金属管道时宜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防渗层(厚度不宜小于1.5 mm),也可以采用抗渗钢筋混凝土管沟或套管。
3 污染防治措施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分析
裘皮加工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无防渗措施条件下的泄漏,在采取合理有效防渗措施的条件下,对地下水体不会产生明显影响。针对可能出现的事故风险,提出了防渗、监测等措施,均为成熟技术。防治措施实施后,在降低或防止地下水污染所带来的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要远远大于该部分的工程投资。因此,措施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关键词:隧道施工;城市环境;影响因素;防治措施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major domestic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more frequent, in order to fully satisfy city in space, transportation, and other requirements, and further intensify the tunnel project quantity, scale. However, in the actual city tunnel construction is building, the specific production operation, all machine operation can cause certain environmental damage, pollution, directly affecting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This pape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unnel city environmental impact factor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the analysis, the paper briefly.
Keywords: tunnel construction; The urban environment; Influencing factor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U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隧道工程的施工建设,其主要是为满足城市的交通流量需求、解决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但由于具体的施工需要进行爆破、搭设临时设施、大型机械设备的运行以及施工现场的排水,这些生产活动将产生大量的粉尘、废水、化学液体、有害气体以及振动、噪音,从而直接影响到了项目周边居民的生活秩序、既有构造物的质量安全,或是直接破坏自然环境。为保证隧道项目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就必须加强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控、治理,保证实体隧道与城市环境的和谐、共存。以下本文就城市隧道施工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具体的防治措施。
一、城市隧道施工中的环境影响因素
(一)现场排水造成的污染:
长期以来,国内多数城市隧道项目的施工,均会采用各种由各种化学材料制备而成的浆液进行施工,而钻机、挖掘机等大型生产机械的使用,也难免存在漏油的现象,这些带有化学成分的液体将流入、深入地下水中,进而导致城市水资源的污染。此外,施工现场各班组的生活营地,也将直接排放大量的生活废水、污水,加上一些工序操作所产生的泥沙、浑浊水,也将影响、污染到工程周边水资源与植物。
(二)爆破施工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由于隧道工程的施工多为地下作业,从而通常需要以爆破的方式开辟空间、通道,而实际的爆破施工所释放的能量、空气波将引发地面震动,一旦地面振动的频率与项目周边既有构造物的固有频率相等,将引起共振现象,进而危害到构造物的质量安全,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目前,虽然我国多数城市隧道项目所采用的爆破技术只会生成较小的能量、引发共振的几率较小,但却会造成隧道工程周边地表的凸起、位移,在一定的范围内,地面上的构造物受爆破震动的影响,虽然不会出现过大的损坏,但极易发生变形,大幅缩减构筑物的使用寿命与耐久性。此外,倘若爆破场地的周边区域存有精密的仪器设备、机械设施,爆破所引发的震动将对其造成一定的破坏、影响。
(三)施工造成的大气污染:
如前所述,城市隧道的施工建设需要进行多次爆破,这样产生一定浓度的炮烟,其中含有氮氧化物、硫化氢、一氧化碳、亚硫酐等有毒气体,其不仅会直接危害到施工现场的在岗工作人员,同时也将扩散、污染至项目周边区域的大气中,一旦人体吸入过量的有害气体,将引发呕吐、头痛、痉挛等异常生理现象,严重影响了项目的生产与社会环境的稳定、安全。与此同时,隧道施工中的喷射作业、混凝土拌和、机械运行、车辆运输等工序、活动,将直接生成或扬起大量的无机粉尘,而机械、车辆的运行也将排放还有一定有害成分的尾气,极易扩散、污染到项目周边区域的土壤、大气。
(四)水土流失问题:
城市隧道的施工建设,通常需要占地、挖方,从而极易破坏原有地表的水土保持功能,倘若没能及时加以治理,在隧道后期的施工、使用中,受振动、降雨等多种因素影响,最终将造成地表土体松动、抗蚀性不足。此外,一些临时工程、挖方施工,不仅会产生大量的废弃土、渣,同时也会影响、破坏其周边区域内的林草、植被,进一步加剧了原有地表的水土流失。
(五)生产操作产生的噪音污染:
在实际进行城市隧道的施工中,混凝土的泵送、电钻的使用、空气压缩机的运行、凿岩机作业等机械化操作,均会产生一定的噪音,一旦一次性同步运行多个设备,这种噪音也将被叠加、放大,从而形成噪音污染,以至于影响、干扰到在岗工作人员与项目周边社会百姓的心理状态、神经系统、听觉感应,虽然我国有关标准、规范中列有明确的噪音限定值,但受机械、设备的出厂配置所限,实际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二、城市隧道施工中的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一)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城市隧道的施工在现场布置排水设施的基础上,倘若需要将废水排放至下水道、公共水域,则需要增设沉淀池、沉淀砂等过滤净化设施,而对于漂浮在水面上的油污,则需要以吸附的方式去除、分离。此外,对于化学注浆材料的选择,应综合考虑隧道项目的施工设计与实际需要,尽可能的采用绿色环保产品,倘若仍无法解决污染问题,则需考虑改变设计与施工工艺。
(二)爆破施工中的防治措施:
对于爆破污染的防治,首先需要合理选择、确定爆破时差,为避免爆炸所产生的振动波形出现重叠、加大,具体的爆破设计应综合考虑各个雷管所用的炸药量、爆破震速,保证每段雷管具备一定的起爆时差。其次,对于同段雷管的爆破设计,应尽可能的减少炸药用量,以短进尺的方式布置,而对于掏槽眼则需要采用分层结构。再次,为有效控制爆破规模,应选用台阶法以人工操作的方式进行挖掘施工。最后,应在施工现场组织进行爆破测试,以得出相关的数据、参数,确定循环爆破可采用的最大装药量,并对总体的爆破设计进行调正,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监测机构来执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监测。此外,城市隧道的爆破施工,应事先将相关的时间、规范、地点等信息情况,以书面的形式上报至有关部门,并通报至项目周边的社会百姓,由公安部门负责协助、监督。
(三)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对于大气污染的防治,城市隧道的施工建设,可采用湿式凿岩机、湿喷法等湿作业工艺来实施具体操作,能够大幅减少粉尘的生成量。与此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可采用水幕降尘器来控制施工现场的大气环境,利用水滴吸附空气中的粉尘。对于生产机械、运输,应尽可能的采用轨道运输方式、选用电动机械,并保证机械、车辆的通风效果、净化处理,而为减少尾气污染的排放,可针对生产机械的内、外结构,分别采用各种高效添加剂、净化系统进行过滤处理。此外,对于爆破所产生的大气污染,可采用水封爆破技术加以防范。
(四)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弃渣应遵循“少占农田,不占好田,尽量复垦”的原则进行设计,一般除用作路基填料外,利用荒坡、荒沟弃置。弃渣顶应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土质隧道弃渣,渣顶应整平复垦。石质隧道弃渣,将弃渣顶部整平后,当附近有土源时,要移土复垦,当附近无土源时,要在渣顶上覆以易风化的小岩石,并播撒草籽进行绿化。
(五)嗓音污染的防治措施:
在进行城市隧道工程的设计与布置时,应将运行噪音较大的机械、设备安排在远离噪音敏感区的位置。施工过程中,可采用减震、小声、隔振多种手段、技术来降低噪音,或是在声波的传送途径中增设隔离、吸纳设施,而在岗工作人员应配备齐全、完好的防护用具。对于机械、设备以及车辆,应加强质量检查与维护,以保证运行使用期间的最佳状态,最大限度的降低噪音、振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相较于野外、山区的隧道项目,城市隧道工程的施工对于环境的影响较大,应尽可能的在设计中充分考虑项目周边的自然、社会环境,而实际的生产操作不仅需要采取各种防治措施,同时还需加强对施工班组的教育培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从根本上减少、避免环境污染的产生。
【关键词】退耕还林;幼林地;兔害;防治;探讨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幼林兔害可持续控制已经成为一项系统化的综合工程,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提高幼林防治的自控能力,逐步加强对幼林兔害的生态管理,坚持“以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等进行控制。此外,近年来陕北地区的幼林兔害,严重的影响了生态平衡,必须加大力度对其进行综合治理,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以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正常进行。
近几年,幼林兔害的实例发生越来越多,幼林破坏面积在不断扩大。加上近年来,退耕还林面积的增大,幼林兔害现象加剧。兔害不仅对幼林危害甚大,而且直至目前都未曾发现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造成幼林资源被严重破坏。对于此类危害性较大的野兔,虽然国家在保证不对幼林资源造成破坏的情况下,已经采取措施极力控制,但是兔害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必须深入研究,制定新的防治措进行防御方可。
1、幼林兔害产生的原因
1.1陕北地区虽然进行大量的退耕还林,营造植物环境,但是其结构简单,可塑造性比较大。再者,退耕还林稳定性比较差,生态平衡的能力相对也比较弱,退耕还林种植的某些植物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相对较弱,极易被伤害,导致兔害的数量增多。
1.2近年来我国政府有禁止猎杀野生动物的明文规定,并且对猎枪进行收缴,人类捕杀野兔的数量大大减少。再加上野兔的繁殖能力比较强,一年四季均可产仔,并且每次产仔均有3~6只【1】,因此造成了野兔的数量和种群密度急剧增加和上升。
1.3防治野兔的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药物不准确,药物比例调和出现问题,加上农药使用的时机不当,以盲目的“高药量、高浓度”【2】认识进行防治兔害,结果防治未果,反而增强了野兔的抗药性,加剧对幼林资源的危害。除此之外,如采取的防治措施不当,缺乏技术性等都是造成兔害产生的原因。
2、幼林资源兔害防护措施探讨
近年来,我国针对兔害防治问题进行多次讨论、研究,同时也不断加强了对幼林兔害的预测管理力度。针对幼林兔害进行侦查,以“快、狠、准”的方式对幼林兔害进行定位,根据不同的兔害种类选择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防御,以免增大幼林破坏范围。预测兔害种类不明,切勿盲目用药,尽量采取措施将野兔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待专业人员对野兔进行过研究之后,再利用相关措施进行野兔整治。因此,为了使幼林兔害得到更好的防治效果,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防治方法:
2.1兔害的化学防治法。针对幼林兔害防治采用正确的,合理的高效化学药物。化学药物是治理兔害最快最方便的一种高效方法。针对幼林兔害进行防治时,可选取高效、毒性小及无残留的化学药剂、农药及生物药剂。农药在幼林兔害防治过程中,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杀死野兔,并且季节和地区等客观条件对农药没有特别影响,而且化学防治还可以应用于病虫生长的不同阶段。因此,兔害化学防治法具有良好的防治成果。由于农药具有不同的特性,同时也决定农药不可乱用,必须对农药进行详细的了解,例如农药的种类、功能、危害等方面的知识,农药内含对身体有害的化学药剂,合理施药,避免伤害到自己。
2.2兔害综合防治法。加强幼林防治宣传,加深人们防治幼林兔害的观念。幼林兔害本身是一种长期性且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帮助,增强人们对兔害的危害意识,促使他们积极参加兔害生物防治活动中去。另外,幼林具有多样性,根据幼林区域的不同、树种的不同以及气候环境的不同,所采取生物治理方法也不同,在药物的使用上,一定要选择无公害药剂,避免扩大生态防治的范围。
2.3幼林兔害的生物防治法。生物防治是一种利用有益生物消灭有害物质的方法。此防治法主要是利用自然学中生物物种间的亲密关系进行相互制约。(1)自然界中,野兔的第一天敌无疑是捕食性动物,比如猫头鹰、老鹰、雕隼等等【3】。这类防护措施不仅能够有效防止幼林兔害,还可以维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2)微生物防治兔害。常见的有真菌、细菌及抗生菌一类的病毒。目前,在我国微生物防治方法是最受欢迎的一种兔害防治法,不仅能减低兔害数量的增加,还能够避免化学药剂使用给自然环境带来的污染,更不会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是其他兔害防治方法所不能比较的。
2.4兔害的物理机械防治法。物理机械防治法主要采用物理因子在兔子生长、繁殖时期对其进行干扰、阻挠,同时也可以选择机械作用。无论选择两种中的哪一种,都可以较好的防治兔害。物理因子通过光、电、温度以及红外线辐射等方式阻挠兔害;机械作用主要是运用生物技术、放射能等,在兔害发生前进行使用,最适合兔害大量产生的阶段。
2.5兔害植物检疫防治法。植物检疫防治法是最传统的幼林兔害防治法,与其他幼林兔害防治法具有一定的差别。植物检疫防治法主要涉及到植物保护预防、免疫及铲除等多个方面,通过对植物进行检疫发现兔害,趁没有扩散、传播之前采取措施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将兔害一网打尽,避免造成更大的危害,此方法是一种既有效又经济的幼林兔害防治法,被大家所提倡。不过,在实施这项方法的时候,必须要综合生态环境、生态安全及经济等方面考虑,促进生态平衡的持续发展。植物检疫防治法的优势有【4】:遵循了自然规律、有助于保证自然的生态平衡、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可以有效的控制野兔数量,保护植物安全,节省了经济资源,起到了保护幼林资源的生态结构的作用,有效提高了森林兔害综合防治措施的能力。
此外,想要幼林兔害得到更好的综合防治,必须加强对幼林兔害防治工作的规划,在幼林植物栽培时,不能单单只考虑美化,还应注意要防治兔害的产生。随着近年来我国林业的迅速发展,伴随着许多外来野兔侵入,造成生态严重的不平衡,给我国林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必须加强幼林综合防治措施的实行力度,将幼林兔害根除。
3、结语
综上所述,幼林兔害防治工作为维护陕北地区幼林生态平衡作出巨大的贡献,保证幼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近年来,我国林业发展迅速,幼林兔害近年来已经成为国家的减灾工程中的重点,为了能够有效的保护幼林资源不被破坏,必须加强幼林兔害的防护工作,利用综合防治措施从本质上遏制野兔的侵入。此外,加强人们对幼林兔害的防护意识,做好幼林兔害综合防治的辅助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保护方针,避免对幼林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从而威胁生态平衡的发展等。
【参考文献】:
[1] 宋晓斌,韩恩贤,薄颖生,韩 刚. 兔害对退耕还林的危害调查与防治对策[J]. 陕西林业科技. 2002(01):55-57
[2] 任王民,杨国强.新造中幼林地兔害防治技术初探[J]. 陕西林业. 2009(03):40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汞污染;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 A
汞污染是一种对人体的危害非常严重的污染,在大气、水体、土壤中都有分布,而环境监测实验室由于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含汞试剂,所以是汞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这些汞污染不仅会危害实验人员自身的健康,而且各种含汞污染物一旦流入外部环境,更会令污染进一步扩大,危害整个环境。因此针对环境监测实验中产生的汞污染进行治理一直是环境科学的重要课题。
一、汞污染的常见危害和特征
(一)金属态汞的危害和特征
作为唯一的常温液态金属,金属态的汞会挥发成气态,经由呼吸系统累积在人的脑部,导致慢性的汞中毒。不过环境监测实验室使用和接触的汞以汞的化合物为主,汞的单质金属状态并不多见。
(二)无机类汞化合物的危害和特征
这种汞化合物主要包括各种汞盐,常见的有汞的硫化物、氯化物等。这些化合物中的汞通常以离子态存在,可以被呼吸道与胃肠道吸收进而危害脑部或内脏,不过因为可以排出,所以只要不是大量摄入,危害就较小。
(三)有机类汞化合物的危害和特征
有机类的汞化合物分两种:烷基汞的特点是不易排出,因此积累性极强,会引起慢性中毒;烷氧基汞与苯基汞的特点则是易降解,因为会降解成为汞离子,所以毒理作用和上述无机类汞化合物极其类似。
二、汞污染在环境监测实验室中的产生机理
(一)针对水体中化学需氧量测定的重铬酸钾法
该种测定方法的一大特征是会被氯离子的含量所影响,因此一旦需测定水体中包含的氯离子含量达到每升30毫克以上,就要以掩蔽剂――硫酸汞进行掩蔽。通常情况下,硫酸汞的使用量为每单位水样400毫克,以这个用量来说,实验后每单位的废水至少要以5.4立方米的清水进行稀释,否则无法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
(二)针对水体中氨氮量测定的纳氏试剂比色法
该种测定方法所用的显色剂――纳氏试剂有两种不同的配方,第一种配方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钾、碘化钾、二氯化汞,第二种配方的主要成分是碘化钾、碘化汞。二种配方的共同特点是都含有无机类汞化合物,而且含量很高。以第一种配方为例,100毫升的试剂中,氯化汞含量为2.5克,即每升试剂汞含量高达18.46克。单位样品中,纳氏试剂的使用量为1.5毫升,换算可知,汞含量为27.7毫克。
(三)针对大气中氨含量测定的纳氏试剂比色法
虽然同样使用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氨类含量,但是由于测定的样品并非水体而是大气,所以用作显色剂的纳氏试剂在配方上与测定水体所用的试剂有所区别。以前述第一种配方为例,同样是100毫升的纳氏试剂,仅需1.7克的氯化汞即可,每升试剂的含汞量也仅有12.6克,比水体用试剂的汞含量要低,而且每单位样品所用的纳氏试剂也仅为水体检测的三分之一,即0.5毫升,换算后的含汞量为6.28毫克左右,所以该类测定引起的汞污染比同类试剂的水体测定要轻得多。
(四)针对大气中二氧化硫含量测定的四氯汞盐-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
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一直是环境监测实验的主要测定内容,其测定方法需要使用吸收液。通常情况下,吸收液是实验室自行配制的四氯汞钾溶液,配制指标是每1000毫升溶液中四氯汞钾量浓度0.04,其中包括0.07克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6克的氯化钾、10.9克的二氯化汞,每升含汞量8.05克。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法所用的气体样品通常不是采取到实验室中,而是在室外选定采样点,每个采样点准备5毫升吸收液,直接采取10升到20升的流态气体。
(五)针对土壤中总汞测定的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该方法需要使用汞的标准溶液,其配制过程分三步:最初使用的主原料是二氯化汞,配制得到的是标准贮备溶液;之后以标准贮备溶液为原料配出标准中间溶液,需要注意的是,该溶液的保存期限有限,通常仅为三个月左右,因此配制要定期进行,以对溶液加以补充;最后在实际使用之前,取未过期的标准中间溶液配制出标准使用溶液。
三、汞污染在环境监测实验室中的防治措施。
(一)从理念上加强汞污染防治的认识
环境监测实验室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人来管理的,因此凡是会参与环境监测实验的人员,无论是专业实验员还是学生或老师,都应认识到汞污染的巨大危害,这样才能自动自觉地贯彻各项汞污染的防治措施。实验人员不只要对汞污染的危害有所了解,更要了解环境监测实验中会产生汞污染的各项实验机理,这样才能做到有效控制、妥善处理,并为未来进一步优化汞污染的防治技术打下基础。
(二)从技术上强化汞污染防治的手段
技术层面上对汞污染的防治思路有两种,一种是优化环境监测技术本身,从根源上抑制汞污染的产生,另一种是优化汞污染废液的处理技术,尽可能降低汞污染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具体来说,前者的具体措施包括选择含汞量尽可能低的试剂,如果必须选用高含汞量的试剂,则选择毒性相对较低的试剂;开发和引进更先进的测试仪器,令试剂的使用量和使用频率都尽可能减少;应用不同于传统监测方式的新方法,避免含汞试剂的使用。
例如,在测定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时,可以不使用重铬酸钾,用其他氧化剂代替,目前有尝试使用的氧化剂包括羟基、臭氧、高锰酸钾等,使用这些氧化剂进行的水体化学需氧量测定实验,废水中不含汞,而且铬含量也得以大大降低。后者的具体措施主要是提高各种废液的处理率和回收率,目前最常用的手段是以硫化物将废液中的汞处理为硫化汞沉淀,以硫化铁吸收沉淀物后再排出清液,此外,电解法、金属还原法等也是较为常用的方法。
(三)从制度上优化汞污染防治的策略
目前许多环境监测实验室对含汞试剂有滥用的倾向,这从源头上对汞污染的防治产生了不利影响。以高校的环境监测实验室为例,部分高校对要用到汞试剂的实验安排不合理,导致实验次数被迫增加,而且部分教师在实验演示时所用汞试剂过多,既对当堂学生的健康不利,又为事后的汞污染处理造成困难。因此高校建立的环境监测实验室需要更合理地安排实验课程,提升课程效率,降低汞试剂的使用频率,同时引入微实验的理念,减少实验试剂用量,以减轻汞污染的危害。以环境监测机构的环境监测实验室为例,实验监测人员要提高汞试剂的使用效率,只要不对监测数据的准确程度造成影响,汞试剂的使用量越少越好,为此需要与上文的技术优化相结合。
结语:
目前建有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机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开设相关专业的高校,另一种是专门的环境监测站。前者的汞污染防治需要校方予以重视,由实验室的管理人员与教师为主导,制定严格的汞污染防治措施;后者的汞污染防治则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予以资金、政策等各方面的协助,令环境监测实验室能真正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而不是沦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
参考文献:
[1]王俊荣,苏爱梅,赵荣芹.环境监测实验室存在的污染及处理方法[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5(1).
[2]惠秀娟.环境毒理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唐宁,柴立元,闵小波.含汞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04(8).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措施
1.1品种选择
对尚无有效防治方法的病害发生较严重的蔬菜种类,必须选用抗病品种;在育种方向上,培育高产优质抗病虫品种,增强植物的抗性,从而减少施药次数,降低成本,减少污染。
1.2种子处理,苗床消毒
1.2.1温汤浸种。将种子放入50~55℃(即2份开水对1份冷水)的水中浸种,边浸边搅拌,随时补充热水保持温度10~15min,然后加水降低温度。
1.2.2药剂处理。①用40%福尔马林50~100倍液浸种20~30mm,取出种子密闭熏蒸2~3h,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可预防炭疽病和枯萎病;②用硫酸铜100倍液浸种10~15min,取出用清水冲干净药液,可预防炭疽病;③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然后用水冲洗到中心为止,可预防番茄病毒病[1]。
1.2.3苗床消毒。用40%福尔马林50~100倍液于播种前3周用喷雾器均匀喷洒苗床土,用塑料薄膜盖严密闭5d,然后除去薄膜2周,待药性挥发后播种。
1.3适时播种
合理掌握播种期,以避开害虫为害的高峰期,实行轮作,避免同科蔬菜连作,减少残留的病菌及虫卵[2]。合理轮作、间作,采用植物亲缘关系较远的菜种实行轮作换茬,葱蒜类与十字花科蔬菜间作,以减轻害虫种群数量。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虫害植株、病残株,以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1.4精耕细作
进行深耕,加厚耕作层,深沟高畦,利于灌排水,灌水最好采用喷灌或滴灌,雨天要防积水。
1.5测土配方,科学施肥
合理施肥能改善植物的营养条件,要重视有机肥的合理施用,实行不同作物氮磷钾的合理搭配,降低土壤中硝酸盐的浓度。
2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的天敌、昆虫致病菌、农用抗生素及其他生防制剂等控制蔬菜病虫的有效措施,是无公害蔬菜生产中重要的防治手段,可以取代部分化学农药的应用,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且不污染蔬菜和环境,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
2.1保护利用天敌
利用菜田害虫的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控制蔬菜害虫。创造有利于天敌繁育、生存的环境,充分发掘利用自然资源的控害作用防治蔬菜害虫,是一种最经济有效的生物防治途径。寄生性天敌有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和赤眼蜂(防治菜青虫、棉铃虫);捕食性天敌有瓢虫、草蛉、蜘蛛、捕食螨等。
2.2生物制剂防治
使用细菌、病毒、抗生素等生物制剂防治蔬菜病虫害,是目前最常用的生物防治技术,如苏云金杆菌(Bt)、阿维菌素(虫螨克)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等鳞翅目害虫的幼虫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蔬菜安全。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对多种蔬菜软腐病、角斑病等细菌性病害有较好的防效。生物农药有杀螟杆菌粉剂、青虫菌粉、Bt菜农2号300~400倍液、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灭虫丁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24.5%阿虫螨丁乳油3 000倍液、青虫菌颗粒体病毒及强力311、312等药剂,既能有效杀灭害虫,保护天敌,又不污染蔬菜[3]。
摘要近年来,由于蔬菜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种类多、危害大,菜农防治病虫害大多以喷施化学农药为主,而且农药使用剂量越来越高,导致蔬菜农药残留量增大。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器械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无公害蔬菜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无公害的蔬菜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措施
1.1品种选择
对尚无有效防治方法的病害发生较严重的蔬菜种类,必须选用抗病品种;在育种方向上,培育高产优质抗病虫品种,增强植物的抗性,从而减少施药次数,降低成本,减少污染。
1.2种子处理,苗床消毒
1.2.1温汤浸种。将种子放入50~55℃(即2份开水对1份冷水)的水中浸种,边浸边搅拌,随时补充热水保持温度10~15min,然后加水降低温度。
1.2.2药剂处理。①用40%福尔马林50~100倍液浸种20~30mm,取出种子密闭熏蒸2~3h,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可预防炭疽病和枯萎病;②用硫酸铜100倍液浸种10~15min,取出用清水冲干净药液,可预防炭疽病;③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然后用水冲洗到中心为止,可预防番茄病毒病[1]。
1.2.3苗床消毒。用40%福尔马林50~100倍液于播种前3周用喷雾器均匀喷洒苗床土,用塑料薄膜盖严密闭5d,然后除去薄膜2周,待药性挥发后播种。
1.3适时播种
合理掌握播种期,以避开害虫为害的高峰期,实行轮作,避免同科蔬菜连作,减少残留的病菌及虫卵[2]。合理轮作、间作,采用植物亲缘关系较远的菜种实行轮作换茬,葱蒜类与十字花科蔬菜间作,以减轻害虫种群数量。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虫害植株、病残株,以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1.4精耕细作
进行深耕,加厚耕作层,深沟高畦,利于灌排水,灌水最好采用喷灌或滴灌,雨天要防积水。
1.5测土配方,科学施肥
合理施肥能改善植物的营养条件,要重视有机肥的合理施用,实行不同作物氮磷钾的合理搭配,降低土壤中硝酸盐的浓度。
2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的天敌、昆虫致病菌、农用抗生素及其他生防制剂等控制蔬菜病虫的有效措施,是无公害蔬菜生产中重要的防治手段,可以取代部分化学农药的应用,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且不污染蔬菜和环境,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
2.1保护利用天敌
利用菜田害虫的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控制蔬菜害虫。创造有利于天敌繁育、生存的环境,充分发掘利用自然资源的控害作用防治蔬菜害虫,是一种最经济有效的生物防治途径。寄生性天敌有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和赤眼蜂(防治菜青虫、棉铃虫);捕食性天敌有瓢虫、草蛉、蜘蛛、捕食螨等。
关键词:生态防护 环境保护 施工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近年来,伴随着高速公路不断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污染对周边环境影响问题也变得尤为突出。如何面对高速公路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减少或杜绝公路建设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路域生态的损失,已经是摆在我们广大公路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如今的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必须控制各种对于环境有破坏的因素,如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止或者减少施工对水源、植被、景观等自然环璋的破坏,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和恢复施工场地周围的环境,使高速公路工程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工作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本文首先讲述高速公路的施工对于环境的影响因素,然后在表述如何在高速公路施工的时候保护好自然环境。
一、对于环境的影响因素
高速公路对于环境的影响因素有社会环境,人民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主要存在以下的几点影响:在生态环境方面是对于植被的破坏以及水土流失;在水环境的方面,主要是挖泥、取砂、材料冲洗引起水质混浊,施工机械的含油污水及油料泄漏造成油污染;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垃圾直接排入水体;沥青、油料、化学品等因保管不善造成进入水体;在社会环境的方面,临时占地及施工作业对周边农田的损坏;对沿线河道、人工渠道的施工干扰、加重了地区道路的负荷;在大气环境方面,灰土拌合、扬尘、沥青烟、废气。
二、高速公路的环境保护施工
1、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高速公路施工中产生的扬尘、车辆尾气及沥青混凝土的烟气会影响空气质量产生空气污染,影响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农作物的生长。
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灰土尽量采用集中拌和方法,合理安排沥青混凝土拌和场,采用先进的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拌和装置,并配备除尘设备、沥青烟气净化和排放设施。拌和场不得选在环境敏感点上风向,宜选在下风向且距离应在300m以上。水泥、石灰、矿粉要有指定地点堆置,并且应采取密封存放的方式,控制其扬尘,存放点地面应作硬化处理。回收粉尘若不能使用,应制定相应处理措施,不得随意倾倒。要充分考虑沥青烟气的有害性,避开人类活动密集区、养殖场及敏感植物群类。沥青拌和设备、导热油、燃油贮存罐及连接管道应确保密封、防止泄漏。运输扬尘防治应科学选择运输路线,加强运输管理,保证汽车安全、文明、按规定车速行驶;运输道路应定时洒水。土、水泥、石灰等材料运输时禁止超载,并盖篷布,如有撒落,应派人立即清除。水泥和混凝土运输应采用密封罐车,采用敞篷车运输时,应将车上物料用篷布遮盖严密尤其多风天气。
2、施工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
施工人员生活区、大型施工场院地以及水泥混凝土拌和场、沥青混凝土拌和场、碎石场的选址时,应尽可能远离学校、医院、幼儿园、敬老院、居民集中区等环境敏感点,最好在300m以上,如果达不到此要求,可对强噪声源采取消声、隔声、减振等措施;施工尽可能选用低噪声、低振动的施工工艺。学校、医院、幼儿园、敬老院、居民集中区等环境敏感点附近施工时应采取在施工场界设置临时隔声围护;高噪声作业避开学校的上课时段、医院及敬老院的午间休息时段;夜间停止包括打桩在内的高噪声(高振动)作业,确需连续作业的,应报当地环保部门批准,并公告居民;利用学校的固定节假日、寒暑假进行某些特定的高噪声作业;夜间不准开山放炮。
3、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公路施工对水环境的污染物主要是施工排放的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为防治施工中水污染,材料仓库和临时材料堆放场要防止物料散漏污染,仓库四周应有疏水沟系,防止雨水浸湿,水流引起物料流失;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污水汇集后沉淀处理,不得直接排放;钻孔灌注桩泥浆其悬浮物含量大,需建沉降池,悬浮物进行沉淀合格后排放;混凝土搅拌车应定点清洗,设置临时沉淀池对清洗沉淀处理后方能外排,有条件者也可采取水回收处理后循环使用;在防渗漏和加固地层所采用的化学浆料,尽量选用毒性小、污染少的注浆材料,尽量避免浆液流入地面水系和人畜饮用水源;污水处理后如排入市政管网的及附近水体。
4、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高速公路施工应尽量减少水土流失的产生,水土保持应与高速公路建设相结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以防为主,开发建设与防治并重,边开发边防治,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重点治理与一般防护相结合的原则治理水土流失。使新增水土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区原有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减少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首先,根据实际填挖土质,合理的设置边坡坡度;合理的设置土石方填挖施工现场临时排水系统,及时疏导雨水,以减少雨水对挖填土坡坡面的冲蚀;然后应集中取土场取料,切忌随意布置小料场,对山坡及植被任意破坏,既影响环境面貌,也容易产生方滑坡;最后还要注意临时施工道路的开辟会破坏地表植被,包括耕地、园林、林地以及牧草地等,要在建设的过程中就注意对于生态的保护。
总而言之,在高速公路施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样问题相互交错,涉及面广,想要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保证与自然的和谐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情,因此,对于高速公路的环境保护施工的任务十分艰巨。只有做到高速公路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才能促进公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最终实现高速公路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满足人民便捷、安全出行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谭少华,汪益敏;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研究进展与思考[J];水土保持研究;2004年03期.
[关键词]化工 环境监理 环境风险
[中图分类号] X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2-287-1
自2010年以来江苏省逐步推行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并先后了《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技术指南(试行)》、《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方案编写大纲(试行)》、以及各阶段环境监理报告编写大纲等规范性文件。通过近几年的试点,环境监理在落实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防止施工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帮助企业实现环境保护目标以及协助环境主管部门做好建设项目管理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化工类项目由于其自身工艺复杂、产污节点多,污染物排放量大,污染因子多,污染防治措施工艺复杂、投资大,对环境的影响较大且具有一定的环境风险等特征,往往是环境监理的重点行业。而在化工类环境监理中,环境风险、应急措施等方面的监理也是环境监理工作的重点之一。下面笔者就对化工项目环境监理过程中环境风险、应急方面的关注点发表点个人的观点。
1化工项目及涉及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环境风险特征
(1)化工项目及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企业管线、设备发生泄漏,导致有毒物质泄漏可能对环境空气、地表水、土壤以及地下水造成影响 ;(2)涉及到危险化学品的管线、设备、装置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危险化学品、伴生有毒污染物质扩散可能对环境空气造成影响,污染的消防水外流可能对地表水造成影响,事故废水、污染物质渗漏可能对土壤、地下水造成影响 ;(3)生产的非正常情况、废水、废气等污染防治措施发生故障,导致处理效果降低、超标排放的污染物可能对环境大气、地表水、土壤、地下水照成影响。(4)化工企业易发生事故连锁效应和重叠事故,引发更大的环境风险。
2环境监理的定义及阶段划分
环境监理是指环境监理机构受建设单位的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以及环境监理合同等,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进行监督管理的专业化服务活动,同时配合环境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根据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所处的不同阶段,可将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划分为三个阶段:设计阶段环境监理、施工阶段环境监理、试生产阶段环境监理。
3环境监理过程中各阶段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应急措施的关注点
3.1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是三个监理时段中最关键的一个时段,在此阶段将着重核查工程设计是否按环评及环评批复的要求、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落实了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应急措施的设计,主要关注如下几点:(1)工艺设计中是否落实了环评及批复中提出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比如紧急停车装置、切换阀等);(2)设计中是否有事故池相关设计,该事故池的容积、防腐、防渗、建设位置是否满足环评及批复的要求;(3)关注设计文件中关于事故状态下各类废水、雨水等的收集、切换措施;(4)对环评中要求做防腐防渗的区域进行设计文件审查,是否落实了环评文件提出的防腐防渗要求;(5)环评及批复提出的罐区围堤、装置区围堰是否在设计文件有所体现;(6)对厂区供电系统进行审查,一般化工企业均需要双向供电或备有应急电源,核查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中是否落实了该要求;(7)对于环评文件中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备用措施进行设计审查;(8)对环评文件中提出的有毒有害、可燃气体等探测装置、报警系统进行设计文件审查;(9)是否按消防相关规范进行消防设计,报消防主管部门审核;(10)其他环评要求的风险防范措施、应急措施进行设计文件核查。
3.2施工阶段
针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应急措施的监理,施工阶段主要监督检查是否按设计进行施工,记录其施工时间、内容;与建设单位、施工方、工程监理收集相关施工质量证明材料,参与环保相关工程的质量验收等,主要关注如下几点:(1)关注风险防范措施、应急措施是否同时施工;(2)土建施工中事故池是否按设计要求建设、对其长度、宽度、深度进行检查;(3)各类清污管网及其附件是否按设计要求铺设,对其走向进行核实,对地下管网进行影像资料记录;(4)各区域围堰是否按设计要求进行建设,对其建设过程进行记录;(5)对防腐防渗区域的施工进行影像资料记录;(6)设备安装、工艺配管时核查设计中的风险防范措施、应急措施进行同时施工落实并形成记录(包括紧急停车装置、切换阀、有毒、可燃气体探测装置、报警系统等);(7)事故池、清污管网是否进行试漏试压实验,是否通过工程监理的验收等;(8)对环评文件中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备用措施进行施工监理、核实建设过程中配备了双向供电或备有应急电源以及对环评中提出的其他风险防范、应急要求进行监理;(9)施工过程中静电接地、埋地进行关注和记录;(10)提醒建设方按照环评及批复的要求启动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11)关注建设方施工过程中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的风险(特别是改扩建企业),如发现建设项目土壤和地下水存在污染情况应进行相应的处置和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
3.3试生产阶段
(1)对于环评及批复要求配备的以及应急预案中要求配备的风险应急物资(比如沙土、堵漏材料、物料收容桶、麻袋、吸油毡、人员防护用品等)是否配置到位;(2)建议并协助建设方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用以检查各类应急设施、措施的有效和可靠性;(3)发生非正常情况、环境紧急事件,及时汇报环境主管部门和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记录试生产期的环境事件(如果有的话);(4)提醒和协助企业制定应急监测制度等相关管理文件。
环境监理是贯穿于项目的整个设计、建设、试生产阶段的,根据化工类项目的本身特点,在不同的阶段针对各关注点重点开展环境监理工作,才能最大的发挥环境监理的作用,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朱京海.典型行业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2]华凤林、成杰.江苏省环境监理从业人员岗位培训教材[M].南京:江苏省环境工程咨询中心,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