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土地管理创新范文

土地管理创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土地管理创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土地管理创新

第1篇:土地管理创新范文

关键词:山东东营 土地经济管理 制度 创新

引言

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前沿和山东蓝色半岛经济区中心,城市化进程发展较快,未利用地面积广,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大,城市建设用地较多。为此,只有山东东营土地经济管理制度的适度创新才是对土地制度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优化农村土地要素配置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东营市在国土资源管理方面取得了骄人成绩,同时也发现在土地经济管理上存在问题,阻碍国土资源管理的良性发展态势。为此,山东东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增加多种多样的土地制度创新活动的方式,实现土地经济管理的制度创新。

一、山东东营土地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山东东营土地经济管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在相关的制度管理、质量监督、资金投入上仍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东营土地经济的有效管理。国家对农村改革和发展提供诸多的优惠政策,但从管理方面却遇到产权问题、主体问题、制度问题等障碍,土地经济管理的制度创新较为滞后,并没有体现出农民是土地管理的主体地位,没有满足到广大农民的需求和利益。同时目前东营土地制度管理上产权不清晰、信息不对称、缺乏流转机制等,造成农业投入成本高,农民的收入降低,影响了农民耕种的积极性,必然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东营市城市化进程较快,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前沿,在城市化建设用地上较多,但系统的规划设计并不健全。

二、山东东营土地经济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举措

面对以上山东东营在土地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山东东营必须积极推进土地整治,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步伐推动土地经济管理的制度创新,实施管理的新模式,主要体现在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质量管理、加强资金保障、发挥村集体和农民主体地位等方面。

(一)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领导重视

国土资源部门须加强对土地资源管理的高度重视,加强对土地经济管理的领导力度,完善工作机制,同时制度相关的土地经济管理的办法和制度,促进山东东营土地经济管理的顺利展开。要以政府为主导,相关部门协助,促进工作整体进行,将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新农村建设、耕地保护相结合,一并纳入政府效能考核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并把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与用地审批、计划指标管理等挂钩,并实行动态监测机制,和干部分片包干负责制。要根据当地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制度区域性土地制度,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实行统一规划家庭承包责任制,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股份合作,并建立和健全土地的流转机制。

(二)加强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监督力度

要加强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监督力度,要根据土地经济管理的相关制度,实施强化质量管理的措施,强化监管、狠抓落实,按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要求,严格规划设计审查,在源头把住工程质量。同时还要成立土地监督机制,让村干部担当质量监督的重任,责无旁贷。要把土地资源的开发工程报告进行严格核对,并对工程开发实施质量巡查制度,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

(三)实施土地产权的可分解性

要采用效率最高的产权制度形式,详细划分土地产权界定,人们就可以通过自愿交换的合约行为来达到土地资源配置的满意效果,这也是土地经济管理制度的一大变革。农民可以利用土地使用权进行入股,强化农户经营权并进而对平均分配的资源配置低效率进行修正,促进土地产权流转市场的发展,促进土地制度进一步变革。

(四)加大土地管理的资金投入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土地经济管理的顺利展开,同时还要规范资金的使用管理,确保资金使用能够落到实处。国土资源部门可以利用资金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整治,有效聚合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等相关涉农资金,共同投入项目建设,较好地发挥了资金的集聚和放大效应。在此基础上,还要有相关的部门对资金流向进行严格审计,降低资金投入的风险性。

(五)提高农民在土地管理方面的主体地位

土地是农民的根本,农民在土地管理方面既是土地的使用者,也是土地的监督管理者。要以土地综合整治为主体,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培育稳定的农村经济增长点,结合农村城镇化建设,推动农村集中社区建设。打造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城乡统筹发展平台,就要在项目建设中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体现出农民在土地管理方面的主体地位,改善了农民生活。

结语

通过以上对山东东营土地经济管理的制度创新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积极推进土地整治,创新管理方式和实施模式是山东东营土地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土地经济管理上,山东东营的土地管理部门就应该不断完善其工作机制,强化对土地资源的质量管理,要重视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意识,加大管理资金的投入,同时还要重视农民在土地经济管理的主体地位,让农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样才能促进山东东营土地经济的有效管理,促进社会的稳定,人们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邱继勤;邱道持;石永明.城乡建设用地挂钩指标的市场配置[J],《城市问题》,2010;(07):15-16

[2]张琦.我国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相关度的区域差异比较——以百强县区域分布为例[J],《青海社会科学》,2007;(01):33-34

第2篇:土地管理创新范文

[关键字]农村 土地管理 创新

[中图分类号] F302.3 [文献码] C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12-1

1 现阶段农村地区土地管理现存问题

近几年内土地经济对于中国经济的贡献占据了非常重要的比重,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尤其重要。因此在当今中国做好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工作,对于自然的保护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非常特殊的双重意义,中央政府也在这一方面给予了非常多的关注。

分析我国的基本国情便可以发现,一方面,相比较告诉发展的城市化,我国的农村地区集中了绝大部分的贫困人口,无论是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上还是适龄人口的入学率上,农村地区和城市相比都有着非常大的差距。我国农村地域广阔,我国的土地资源也绝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地区,因此对于农村地区社会、教育和经济大发展来说土地资源便是其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开发,长远保护土地资源能够对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长久的助力,从而减少贫困人口,缩短城乡差距。

另一方面,近年来由于对经济发展的盲目追求和人口的持续增加,土地开发在我国农村地区已经达到了极限,环境和生态系统也日渐脆弱。所以为了既满足当代经济发展的需求又满足后代人拥有一个良好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对维护农村的自然生态系统,土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便变得非常迫切。

2 关于农村土地管理方式的创新性

2.1 重视农地发展权

土地用途从农业用地变为建设用地从而附有了更多的不同的用途使用的权利便是所谓的农地发展权。简单来说农地发展权从另外一种形式上改变发展了农业用地,让农业用地不再局限于农业发展,农地发展之后的土地性质是一种从属于地权的能够单独处分的财产权,并与土地所有权并立。

根据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从农地保护角度看,土地因为农业发展和维持耕作的需要从而无法变更为建设用地的错失了土地最佳的利用方向,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农地发展权的主体则应给予一定的补偿措施,具体方法可以在全国农村范围内推广设立可抵押的农地发展权或者普遍的农地发展权来鼓励那些保护土地作为农业用地的农民。

从土地用途角度看,农业用地用途转变方式的不同,农地发展权又包含两种,即许可转移农地发展权和限制转移农地发展权,或者是可转移的农地发展权和虚拟的农地发展权。

2.2 正视土地管理中农民与政府的关系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首要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来,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农民自主意识的提高和政府对耕地保护的愈加重视,为农民参与到土地管理决策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一,我国经济的开放和发展也带来了我国乡村社会的转型和转型的逐渐深入,改变了农民长期以来固有的思想观念,历史计划经济模式遗留下来的的对于政府的崇拜和认为政府万能的心理被逐渐地打破和消退,相反的是农民参与到政府管理中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对于自身事务和自身合法权益的关注,对土地管理决策的参与,让农业用地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第二,农民参与土地管理决策的权利得到保障。《土地管理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逐渐得到完善和补充,同时民主制度的改革也在大力地推广当中,这些都能够为保障农民参与土地管理决策的权利提供制度上和原则上的保障。除此此外,国内媒体对农业用地的关注和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讨论也为农民参与土地管理决策权力提供了舆论上的支持。

第三,部分参与途径得到开放。地方政府尤其是一些基层政府正逐渐地为农民参与到土地管理当中开放了部分途径,比如决策前政府向媒体和农民公开部分信息,决策时农民代表参与到整个决策过程中,决策后农民和媒体进行双重监督等。

2.3 强化土地利用中的分类

根据分类学的要求和管理的需要,《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对土地利用现状类型进行了整合和划分。

一是按照“区域”和“类型”进行区分,划分标准则只按照类型的唯一性,并不按照“区域”来划分“类型”。

二是根据四个主要指标来进行分类,分别为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土地用途、覆盖特征。按土地用途划分一级类,二级类的划分主要依据剩下的其他三个指标。

三是遵照城乡一体化原则。城乡划分土地时不应经济和地域的区别统一按照共同指标进行划分,全面覆盖所有土地分类。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避免因政府职能部门职责交叉导致土地分类不同而引起的数据重复,统计矛盾,分析困难等问题,同时对于真正掌握可靠准确的土地相关数据,实现全国农村地区的土地改造、管理和保护及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科学的划分都具有特殊意义。

3 结语

虽然通过改变原有的土地管理模式可以鼓励和保护农民参与到土地管理决策中来,但是在当前和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之内,由于受到农民自身素质、地区条件和行政体制的限制,土地管理决策对农民的全面开放仍然是需要努力的一个目标。这是一个逐渐成熟和改进的过程,政府需要不断地改正自己在土地管理决策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创新体制和规章制度,提高农民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农民的民主意识,欢迎农民参与进来,让土地管理决策的农民参与度更高。

参考文献

[1]叶剑平,吴正红.正确理解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J].中国发展观察,2006(11).

第3篇:土地管理创新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管理;原则;创新途径

房地产项目的建设和开发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建设的周期较长,工程量大,涉及到很多行业和很多方面的内容,所以进行房地产项目的管理是一项重难点问题。房地产项目管理包括了一系列的内容,工程项目的成本、质量、进度、资料、技术、设备、合同、安全等各个方面。

1 房地产项目管理原则分析

要实现房地产项目管理的目标,保证项目组织高效有序的进行,在房地产项目系统复杂和时效性等的影响下,项目管理必须要保证一般的原则来配合房地产的正常运行。

1、目标统一的原则。使房地产项目管理有效的实施和运行需要各个参与者要能够有明确统一的目标,这是项目管理的首要保证。在项目的设置和运行的时候需要采用统一的政策和方针,是参与者有着共同的目标,是设计、施工、组织、合同等规范性文件能够贯彻实施到位,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2、责任权平衡原则。房地产项目管理过程中需要能够明确设置各方的责任范围,是参与者能够明确自身的职责和权益,在参与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将有关问题和文件严格的执行到位,确保项目责任明确到各方。

3、适用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在管理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多样化的,项目的大小和环境以及业主的要求都是有着很多的变化的,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变化空间和灵活性,针对于不同的项目和业主要有相适应的解决办法。项目的管理办法是有很多种的,即使是一个项目的管理,由于过程是有很多的程序的所以也可以有很多灵活的变化,这样可以保证管理的过程中更加的具有适应性和合理性。

4、组织制衡原则。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于不同的组织之间制定一定的制约关系,各方应该有自身的管理原则和范畴,保持一定的平衡原则。这样可以避免在管理的过程中遇到一些由于管理的范畴或者是制度问题出现的矛盾,沟通的障碍等,管理的工作实施起来更加的流畅,有着较好的工作氛围,实现了高效的管理模式。

5、管理人员责任连续性的原则。在管理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会遇到由于责任性不强而出现的问题,在项目众多的管理问题中出现了矛盾交叉、找不到责任人的状况。在这样不明确的责任体系中,房地产项目的管理将会出现很多的漏洞,工作人员也会出现责任的推卸问题,管理的难度加大,责任无从承担。这些都是工作人员的责任不连续性导致的,在管理的时候要注意做好工作人员管理衔接工作。

2 房地产项目管理问题分析

1、没有进行相关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分析。

在进行房地产项目的开发时,开发商只是讲究一味的拿下土地,以“招拍挂”形式进行土地的开发,没有在前期进行土地状况的可行性研究分析,盲目的进行投资和建设,对于市场的前景没有准确的把握的情况下就已经开始了策划、研究和设计,这样的模式是具有很大的市场风险的,政府的要求和政策的变化等会造成更大的风险问题。

2、方案和施工图的设计没有全面专业的设计理论指导。

在进行房地长项目的设计和施工的时候,应该是具有专业的设计指导的,在设计的时候要结合地形进行前期的规划和设计,而后才能开始进行房屋设计和施工图的绘制。很多的项目在实施的时候就忽视了设计和施工图纸的问题,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很多的变更和漏洞,造成了规划的失误,施工质量等问题,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导致工期加长,设计方案不合适等严重问题。

3、建设施工的阶段项目管理出现问题。

在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现场的管理问题是重要的,而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现场,很多时候由于管理机制的问题,造成了责任方混乱不明确或者是权限问题,导致施工的进度受到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资金问题都遭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工程中出现了变更就会影响到施工的各个方面,施工的进度和费用都会超出预期的标准。

4、项目管理中存在管理的漏洞和弱点。

在进行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管理的弱点,由于复杂性对于一些问题没有重视,如项目的前期

划和市场的调研、客户的服务和销售控制以及融资问题。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出现此类问题造成了项目开发成本加大,管理出现纠纷等问题。

5、物业服务没有得到重视,服务不到位。

房地产项目开发的过程中,物业服务就是其售后服务,是项目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这是客户和企业保持联系的方式,是企业品牌树立的标志。在管理的过程中物业公司会由于管理的懒惰或者是自身赢利等关系没有对于双方的售卖关系进行及时的处理,维修设施等处理不到位等,这样对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将会导致企业信誉下降,品牌下降等问题。

6、项目管理与相关职能部门缺乏协调性。

项目管理的部门需要与相关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将问题实施下去,在管理的时候由于两部门各司其职,管理部门在对自身工作负责的情况下对于其他的问题却没有相应的责任心,导致问题出现后相互之间出现责任的推诿,整体的管理水平都受到影响。

3 房地产项目管理的创新途径分析

房地产项目管理的创新途径,主要表现为以下的几个方面

1、实现房地产开发企业信息化。这是现代化企业在经营和作出决策时的重要依据,对企业的战略发展起到很大的参考,同时保障企业的资源都发挥出有效的效用。同时房地产信息反映出了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和企业内部的状况,对于房地产方面的信息更新有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房地产项目管理的时候需要对于信息进行及时的分类和收集,进行相关专业的分析和评价,作出决策。引进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及时准确的获取房地产信息,保证企业的良好运转,实现信息化加强对于房地产信息系统的建设。

2、做好房地产策划。投资者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做好房地产的策划和开发,规范化操作,将品牌化观念来占领市场。减少在策划中的失误,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增强企业和项目的竞争力。社会资源、人力资源、概念资源、物力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前所未有的优势。

特别是在营销策划中要结合市场对于楼盘的消费层次和消费人群、价格和户型等进行决策,以销售的情况来进行楼盘的再建设,这是一种长远的销售眼光,培养出客户区域市场,主动去创造效益而且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品牌的塑造有很好的作用。

3、培养高素质的房地产管理人才。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对于企业的发展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人才的竞争才是市场竞争的根本。提高管理者自身的水平,完善奖励机制,同时建立一定的员工培训体系。

4、加强企业管理的文化建设,营造出良好的企业氛围。企业的管理文化决定了全体员工的核心价值观,对于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很好的规范和调节作用。在进行房地产项目管理的时候需要对于核心的管理对象的管理意识和水平进行一定的培训和提高,在企业的实践过程中塑造出以人为本的核心文化体系,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和培养人,在企业文化氛围中聚集人才,使房地产企业成为竞争中的赢家。

4 小结

本文从房地产项目管理的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由于其工作的复杂性,在管理的时候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的同时兼顾各方,统筹全局的同时抓住细节。在实践的过程对于管理问题不断学习和提高是做好房地产项目管理工作的最根本办法。

参考文献

[1]阳数.中国房地产项目阶段规划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7.03

第4篇:土地管理创新范文

摘要: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的“三多三少”问题,文章在充分重视理论教学和强化常规实践环节的基础上,着重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新途径,构建了院校引导下学生自主管理的土木工程创新管理模式,创建了土木工程创新实践基地并取得了显著运行效果。

关键词:实践教学;创新思维;实践基地;学生自主管理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2)01-0127-03

随着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视[1-2],各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但现阶段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即:学生创新想法多,动手实践少;活动简单重复多,创新创造少;临时组织多,长效运行少。2011年以

来,学院在充分重视理论教学和强化常规实践环节的基础上,着重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新途径,构建了院校引导下学生自主管理的土木工程创新管理模式,创建了土木工程创新实践基地并取得了显著运行效果。

一、创建了设施精良、学生专用的土木工程创新实践基地

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塑造良好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为学生参与科研和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提供必要的设备和技术支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科技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校教务处、资产处、团委和土木工程学院达成合作共建的协议,建立了南京工业大学首个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基地以土木名校为标杆,经过5年建设,建成了设施精良、管理有序、学生专用的土木工程创新实践基地,为学生开展自主研究性学习、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优质的活动平台。

(一)院校支持设立土木工程创新实践基地

在校教务处、资产处、团委的大力支持下,土木工程学院签署了合作共建创新实践基地的协议,创建了学校土木工程创新实践基地,专门开辟了近300平米、相对固定的创新实践活动

基地。在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费的支持下,投入近百万元对基地进行建设。基地设有机械加工室、设计工作室、模型制作工作室、材料测试室、CAD工作室、加载试验区、作品展示区,并配有计算机、100 kN万能试验机、应变测试仪、数字信号采集系统等先进仪器和开发工具,以及自行研制的多套用于桥梁、体育场、高层建筑等模型的加载和测试装置。基地主要为学生自主创新和结构设计大赛、挑战杯、数学建模、CAD等多项赛事服务。目前创新基地拥有学生会员300多人,3年来共累计开放5 000多人次。基地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热心创新引导的指导教师队伍。基地还专门建立了网络互动平台,方便了会员与指导教师的交流。

土木工程创新实践基地自建成3年以来,累计开放近800天,累计进入基地开展创新活动5 000多人次,举办了4届南京工业大学创新大赛。

(二)构架学生亲手操作大型精密仪器的途径

通过国家和学校的长期建设,学院已经拥有一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如地震模拟振动台、大型三轴实验仪、拟动力实验系统等,10万元以上设备80多台套,价值接近4 000万元。长期以来,由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实行专人管理使用,学生接触和使用较少。针对此项问题,在学校和学院的组织下,确定了大型精密仪器“专管共用”的原则,积极向校内外开放,做到资源共享。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围绕学院现有高科技设备,设立专门的开放实验课题,使学生能亲手操作使用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这样,学生的自主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一批学生通过开放实验获得的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部分成果获得了江苏省土木工程结构创新竞赛的奖励。

二、构筑学生自主管理和发展的创新实践基地运行模式

针对师生实际,创新基地管理模式,形成了学校支持、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的土木工程创新实践基地运行模式,基地形成了日常运行顺畅、师生参与积极、活动成果丰硕的局面。

(一)组织学生科协负责创新基地日常运转

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是由对科技创新活动有一定兴趣和爱好,并热心参与其中的由学生组成的从事科技活动组织与管理的学生团体。协会的宗旨和任务是:引导学生把勤奋学习、热爱真理、提高素质和培养能力作为在校期间主要兴趣和热点,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扩大他们的知识面。通过举办各类科技活动及自主创新实验,增强广大学生的科技意识,浓厚学校科技氛围,营造一个从事科技活动的良好环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推进科技活动的开展。

大学生科协制定了《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章程》,规定了协会的性质、组成方法、组织机构及各部门权力和义务,并通过《会员管理制度》实施管理,采用入会时签订《会员安全协议》保障实验的安全性。创新基地日常运行和管理完全由学院大学生科协负责,制定了《值班制度》保障基地的规范顺畅运行。

科协根据学习课程进展制定本年度学生创新活动计划和各项活动预算,科协自行组织和开展了多届“禁断迷塔”“迷你屋”等比赛,全校学生参赛踊跃。基地坚持日常开放制度,学生自我服务和管理,基地运行顺畅,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了一个固定的场所。

(二)校、院多方积极支持创新基地发展

基地建立了由学院、教务处、资产处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谋划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聘请学科刘伟庆、孙伟民等教授担任专家评委,对创新工作进行技术指导;由学生工作办公室和分团委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宣传和动员工作;学院设立专项经费,由基地副主任教师负责提供创新用材料、工具准备、材料试验等保障工作。校院为基地配置了50多万元的万能试验机等先进加载、量测设备,每年投入5~10万元用于基地材料和工具的购置;基地的经费来源除校院拨款外,还接受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捐赠等。

三、形成以创新基地为平台、结构设计竞赛为核心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以创新基地为平台,建立并完善了结构创新大赛组织机构及规章制度,营造了师生踊跃参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实践了丰富多彩的结构创新竞赛内容,取得了显著的创新能力培养效果。

通过在广大学生中开展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大学生土木工程结构创新竞赛,促进土木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增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术氛围以及在校外的影响力。竞赛提高了学生的学术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学术底蕴,提高了他们的科研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土木工程事业的繁荣发展积蓄了力量。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发挥学生潜能,调动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热情,加深对土木工程学科的了解,深化土木工程系列的教学改革,促进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设。

建立健全了结构设计创新竞赛组织机构及规章制度,营造出师生踊跃参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采用了丰富多彩的结构创新竞赛内容和形式,5年来涉及高层、大跨、桥梁等结构形式和铝合金、木材、纸张、有机玻璃等材料种类。2006年在国内首次采用地震模拟振动台举办了结构设计竞赛,至今已举行采用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大赛3届,2 500余名学生踊跃参与了各类结构设计竞赛,普遍感到受益匪浅。2010年第七届华东地区高校结构邀请赛由南京工业大学承办,采用振动成了“高层建筑抗震性能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向学生开放先进设备——地震模拟振动台进行加载试验,受到参赛学校的一致好评。积极参与结构设计创新竞赛的学生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一)广泛动员,精心指导,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

结构设计创新竞赛由学校主办、土木工程学院承办。为使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学院于2003年制定了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创新竞赛章程,成立了大赛组委会,由相关专业的教授及专家组成竞赛评审委员会,负责参赛作品的各项评审和推优工作。在每次大赛前都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动员工作,力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

(二)竞赛内容多样,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结构设计创新竞赛内容是学院组织专家精心设置的,几年来,大赛题目涉及了高层建筑、大跨结构、桥梁结构等,采用的材料涉及铝合金、木材、纸张、有机玻璃等,结构创新大赛内容表现出较大的广泛性,有利于从不同侧面和层次挖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三)举各方之力,为结构设计创新竞赛提供保障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创新竞赛作为学生创新活动的平台,参加的学生越多越好。如果参加的学生数量众多,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能真正体会到创新的乐趣,组织保障成为重要的环节。笔者所在学院取的措施是:由学院领导和教务处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整个大赛的组织和策划;聘请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分管学科的副校长以及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院长担任顾问,对大赛工作进行具体技术指导;由学生工作办公室和分团委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宣传和动员工作;组织各相关学科的教授、副教授分组对学生进行指导;由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提供材料准备、工具准备、材料试验等保障。参赛的学生表示,在比赛中从理解规则、结构选型到计算、制作,以前学过的内力分析、刚度分析、稳定性分析等知识都得到了全面综合运用和系统强化,培养了全局思考的意识,进一步拓展了创新能力,感到受益匪浅。学校为竞赛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指导教师全程参与,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到学校和教师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

四、结语

通过上述工作,南京工业大学创建了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探索了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新途径,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创建设施精良、学生专用的土木工程创新实践基地,形成校院支持、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的土木工程创新实践基地运行模式,构筑以创新基地为平台的土木工程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新体系,通过基地的开放开辟了自主研究性学习的新途径,为进一步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

[1]李曼丽.工程师与工程教育新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56-59.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civil engineering innovation base based on studentself-management

LU Wei-dong, SUN Wei-ming, DONG Jun, HAN Ai-ming, XU Xun, XIONG Zhong-hong, ZHU Ting-ting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816, P. R. China)

Abstract:

第5篇:土地管理创新范文

近日,国土资源部向全国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分配下达了2014年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下简称增减挂钩)指标。在今年的指标分配工作中,国土资源部明确将“扶贫开发”作为分配比例的重要依据,不仅在增量上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倾斜力度,还针对连片特困地区制定特惠政策。

增减挂钩,指的是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为进一步发挥增减挂钩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国土资源部在对有关省(区、市)增减挂钩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扶贫开发等情况,研究确定了2014年增减挂钩指标。在下发文件中,明确提出加大增减挂钩对扶贫开发和生态搬迁的支持力度,对《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的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以及纳入国家相关规划的生态移民搬迁地区,在优先保障本县域范围内农民安置和生产发展用地的前提下,可将部分节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内挂钩使用。

土地和资金是扶贫移民搬迁工作中最为突出的两大矛盾。国土资源部创新土地管理模式,将增加挂钩作为激励政策,率先在陕南地区(汉中、安康、商洛三市)开展了“生态扶贫避灾移民搬迁土地综合利用试点工作”,其基本思路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及移民搬迁规划,在保证耕地不减少、建设用地规模不增加的前提下,允许陕南三市跨县在市域内使用节约建设用地指标,将腾退节约的农村建设用地在市域内安排使用,并将土地增值收益全额返还搬迁区,用于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促进地灾防治和生态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一年来,统筹破解移民搬迁用地和资金缺口两大难题,陕南地区的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得到明显优化,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显著提高,并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得到了副总理的充分肯定。

下一步,国土资源部将紧密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立足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以严格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为前提,把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加强和改进组织实施管理,并进一步加强对实施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部署严格规范推进。

第6篇:土地管理创新范文

1 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土地流转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市、县两级均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协调小组。2009年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了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现场会议,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市、县农业部门在坚持农民自愿原则的前提下,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书考核内容,每年进行目标责任考核。

2 制定政策措施,推动土地流转

近年来,天水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扶持政策,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09年以来,市政府出台了《天水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实施办法》、《关于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法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对流转行为、扶持政策等进一步进行明确和细化。麦积区政府出台了《三新阳片区高效农田和畜禽规模养殖建设奖励扶持暂行办法》,对集中连片流转土地五百亩以上的,由区财政按照退耕还林标准连续补助3年。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实现土地集约化、适度规模化经营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3 健全服务体系,促进土地流转

天水市把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作为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的关键,组建机构,健全制度,确定人员,明确职责,初步形成了市、县有服务中心,乡镇有服务站,村有服务点的四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重点开展土地流转的管理指导、供求登记、合同签定及鉴证、咨询评估、纠纷调处等服务。截至目前,市级及7个县区均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全市有65个乡镇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站,525个村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点,分别占全市乡镇和村数的57.50 %和21.10 %。麦积区于2008年率先成立了全省首家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以此为依托建立了土地流转交易市场,为土地流转提供周到服务和规范管理。

4 开展试点示范,带动土地流转

天水市坚持先行试点、树立典型、示范带动、群众自愿的方式推进全市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市上首先在麦积区进行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通过培育经营主体、制定优惠政策、完善管理服务等一系列有效措施,鼓励和扶持了一大批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合作社和农户参与到土地流转中,探索和总结出了以山东威龙集团、沃丰果品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拉动、合作社推动、专业大户带动、股份合作等多种土地流转模式并在全市进行推广。2011年全市又以土地流转规范化建设为重点,选择秦州区为全市土地流转试点县,其他县区确定2~5个乡镇开展了试点工作,为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结经验,探索做法。

5 强化管理服务,规范土地流转

天水市不断强化管理与服务,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规范,指导各县区建立健全信息、备案登记、政策咨询、合同管理、合同鉴证、档案管理等6项工作制度。全面推行了省上统一规范的流转合同文本,严把土地流转对象核实、合同签订程序、合同内容完备“三关”,形成了流转双方有合同、村有台账、乡有档案、县区有备案登记的“四有”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了流转行为和程序。

6 构建调处机制,助推土地流转

第7篇:土地管理创新范文

(一)农民对土地“集体产权”的认识不够

在我国《宪法》中明确的规定了“农村和城市近郊的土地在法律的规定下属于政府所有,在此之外也属于集体所有;在农村的宅基地、自留地以及自留山等都属于集体所有”。在农村土地的利用中一直处于集体主义的观念,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实行,将集体的土地进行分田到户的下放。在农村集体土地资源的下放承包关系中规定了农村的土地关系30年不变[1]。在农民的承包土地中不能将土地进行回收和调整,在这种政策的诱导下让农民误以为土地的产权在人民手中,以至于出现了集体土地资源的非法买卖现象。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农村集体土地资源的集体所有意识已经逐渐的在淡化,农民的土地资源私有化现象非常严重。

(二)宅基地管理制度有待提升

在改革开放之后,农村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人们都迫切的希望改善住宅环境,于是在农村兴起了建房的。但是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情况下,出现了农村的宅基地建设秩序混乱化现象。在宅基地的建设上出现了违法乱建情况,农民在没有相关土地办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就私自的进行用地。另外在农村的宅基地使用中实行宅基地的无限期无偿使用制度,这就使得一部分农民开始钻法律的空子,将宅基地建设成小型的工厂以及小型的养殖场等,对农村集体土地的使用破坏严重。

(三)在土地产权的经营流转上认识不够明确

在现在的农村集体土地资源的经营流转存在着转让、转包以及互换和租赁等形式,在进行土地资源的经营流转中由于没有专门的管理制度导致了农村的土地资源经营流转现象混乱,对农村集体土地资源的经营和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另外由于在农村集体土地资源的经营流转中相关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健全,导致了土地的经营流转没有相关的政策保护和政策支持。

二、提升农村集体土地资源经营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土地管理机构,强化农村用地教育

在农村集体土地资源经营管理中加快对农村集体土地资源经营管理机构的建设,在建设机构的同时对专门的土地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要保障在农村的每一块土地的归属权都有明确的记录。政府部门应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加强对农村集体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实行农村科学用地的宣传,完善相关的土地管理制度建设。杜绝在农村集体土地上乱建房屋,强行用地等现象的发生。在强化农村用地的宣传中要将新的土地管理制度向农民进行宣传教育,加强对土地管理制度的管理创新,做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实行土地转让的有偿使用制度,改善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

针对农村集体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土地经营流转现象严重的问题,应该实行农村集体土地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在有偿转让制度的要求下,无论是政府用地还是农民转地都应该得到土地转让的赔偿金,在土地的转让中要具有相关合法的土地转让手续,防治土地资源的随意转让[2]。在土地的流转问题上要实行农村集体土地资源经营性流转,也就是说土地的所有权还是农民,但是土地的经营权可以是其他人。在土地资源的流转管理中,要着实的保障农民的权益,健全土地转让的管理制度,实行农村集体土地的经营流转管理监督制度。政府在集体土地资源的管理中要实行有效的监督,改革不合理的土地管理制度,创建良好的土地经营管理制度。

(三)实行科学合理的用地,提升集体土地的经营能力

在农村集体土地的经营管理中应该事项科学合理的用地,政府部门应该强化农村用地的科学合理性宣传。在农村的集体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用地表现为对农作物的生产培育科学合理化。在偏远的农村要定期的为农民进行科学育种的普及,要按时的将先进的耕种方式向农民传授,要注重的提升农村集体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要尽量的实现一地多用政策,例如在农村的集体土地资源使用上实行两用制度,在前期进行土豆的种植,土豆收割结束后对土地进行翻整进行白菜的种植,从而实现农村土地的两用制度,着实的提升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也提升了农村集体土地资源的经营管理能力。

第8篇:土地管理创新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行业;管理创新;分析与探究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信息技术应用于各行各业已经宣告着信息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支柱,房地产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就目前经济发展与科学的进步来看,对房地产行业进行管理的创新与变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其发展的必经之路。要进行管理创新就需要对管理思想理论、制度、具体技术方法进行变革,使得房地产行业能够以更加良好的态势在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

1、管理的概念

管理,就是有关部门为了高效高质的实现预期目标,以人为主体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主要有以下个方面的含义:1)管理主要的目的就是保证组织制定的目标与计划得以实现。2)管理的工作本质就是对各个方面、环节进行协调工作。3)管理的进行时以人为主体,以组织为基础的。4)管理工作的目标重点就是人。管理就是将制定、执行、监管、改进这一系列的工作有序的科学的连贯在一起。制定指的就是制定计划、规章、工作条例等。执行就是根据制定的计划进行具体的实施。监管就是对实施计划的过程进行各个方面的监督管理。改进就是将监管、检查过程中所出现问题进行再加工,从而形成更为科学的规定与规范。

2、管理创新

在1912年,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创新”概念。所谓创新,就是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将各种思维或者在各类思维之间建立起一种未曾出现过的联系的一种能力。不断进行创新的组织,就能够不停的研究出工作的新模式与解决问题的新措施。这些措施与模式通常都是更为科学与有效的。

管理创新(Management Innovation),就是使得社会组织能够将某种创造性思维具体的转换为具有实际用途的产品、服务、或者某种模式的工作过程。简单的说,具有强大创造力的组织能够将其创造性思维不断的转换为实际的结果。当组织要成为一个更加具有创造力的组织时,主要指的就是要将创新性思维进行充分的激发,从而为管理服务。管理创新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1)管理思想理论上的创新。2)管理制度制定上的创新。3)管理具体实施方式上的创新。这三个方面呈现一定的阶梯状,其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1]。

3、房地产管理创新

针对我国目前房地产交易市场逐渐出现信息化、市场化、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传统的房地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其日益发展的需要,那么房地产管理的改革与创新的必须性已经日益凸显,国家针对目前房地产发展的现状,总结出一套科学的、合理的、先进的、规范化的房地产管理模式。

3.1 国家信贷政策

针对我国房地产发展的现状,国务院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来对住房信贷进行调整。有关政策中规定,对于采用贷款方式还付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对其房屋首付比例做出了一定要求,首付的比例需要高于60%,而贷款的利率也要高于基准利率的一成;国内的商业银行停止对家庭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进行贷款。一系列政策都是针对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走向所指定的[2]。其有效的控制了一部分投机购房行为的滋长,同时规避了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的风险与危机。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国内的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等房价上涨速度过快,房价相对较高的城市应该对这一系列进行严格的执行并且进行有效的监管。从而让住房限购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房价上涨过快。

3.2 土地市场管理创新

国家针对我国房地产开发行业的现状,在对土地进行供应的方式上进行了一定的管理创新。将“招拍挂”土地供应方式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革与创新,完善其制度,并且着重处理闲置土地,将存量的建设用地进行盘活,避免土资源的浪费。在2010年底时,京沪等地区的土地交易市场局面异常火爆,对“招拍挂”方式进行改革后的几个月内,土地交易市场已经出现了冷静的趋势。据有关专家预测,如果这种现状得到进一步延续,我国一线城市的土地出让金的收入将对去年进行大幅度的下跌。在2012年,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国家国土资源部表示,保障性住房的土地确认是必保的项目。国务院批准用地城市需要在针对保障性住房进行单独申报,在4月底之前完成用地指标的审批。

3.3 房地产税收管理的创新

近段时间,国务院已经对个人转让住房营业收税政策进行了调整。在个人购房不到5年就实行转手交易的,统一按照销售收入全额征税。相对于传统执行差额缴纳营业税的情况,按照销售收入全额征税的税额让购买5年内转手的房源交易成本明显上升,对抑制炒作房产的现象有着明显的效果。例如在2008年,用100万元购入了一套住房,现在以200万元对其进行出售,以往的征税方式只需要缴纳5.5万元税款,在实行新的办法之后则需要缴纳11万元。相对之前增加了一倍。在对税收进行严查堵漏的基础上,一部分二手房的交易的税收翻番,会导致其成本大幅上升[3]。国家在深入房地产税制改革中,除了要对税收政策需要根据市场变化的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改进之外,还要强化房地产税收的征管措施,从而保证房地产税收改革的政策能够得到切实的推广与实施。另外,国务院还将对个人转让房地产所得税征收政策进行严格的监管,主要针对定价过高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对其土地的增值税进行清算与检查。

3.4 城市发展模式

就我国城市发展脚步来看,城市化程度不断的加深,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一些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将我国城市化过程完成到新型城市、城镇、农村的需求,简单的说就是在大城市周围不断的建设小城镇。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规划不断加深的基础上,城市外来人口以及消化就业能力也随之加强。更加合理的满足人民群众的居民住宅需求、抑制房价上涨是城市化发展进程中需要着重注意的环节与部分。2010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退,有关房地产企业就提出了要将房地产业进行资源整合型城市运营商的定位。

4、结束语

对房地产进行管理创新是一项综合型的系统工程,不单单需要国家颁布有关政策,还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这样才能够切实的提高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水平,从而保证其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更加良好的势态生存与发展。另外,在对房地产进行管理中,还是重视思想教育手段的运用,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切实的提高国家有关部门的管理水平、房地产经营者的企业信誉。从整体角度出发,按照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对房地产管理的创新措施,进而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增长。

参考文献:

[1]栾培达.《浅议房地产企业的创新管理》[J]. 山东房地产,2010(01).10—12

第9篇:土地管理创新范文

关键词:实验室;功能最大化;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2-136-04

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要求新时期的大学生必须是不断创新且能推动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的当代青年。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传统大学教育在思想上依然囿于书本理论灌输,并且在实践中依然是随身一个多年不变PPT(骗骗他)优盘充斥着现代多功能实验室,价格不菲的开发软件被束之高阁直至在更新换代中无人问津而“寿终正寝”,创新模式的实验实践教学由此成为一句空话,一个幌子。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被窒息在经济社会新常态的真空中,当代青年的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方面的能力被,这一现状直接导致学生毕业之后为实现学校社会“软着陆”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如何破解这一“瓶颈”,成为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探索的现实问题。

笔者通过海南大学实验室动态中的“破”与“立”的经验及实验实践教学点出:积极拓展新常态下高校实验室功能最大化是解决上述症结的途径所在,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验室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成功范例。

1 高校实验室管理现状与本性回归

1.1 高校实验室管理现状 囿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多科任教师甚至是学校主管领导在思想意识上,依然把实验室作为理论课堂的衍生物,把实验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一个可有可无部分。他们在潜意识中认为: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长出来,学生在大学校园断了试验实践这条“尾巴”,将来在步入社会中也可以自然而然的长出了。殊不知,也正是由于这种思想认识的存在,使我们当代大学生在步入社会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实验室等同于理论教学的教室,使当代大学生失去发展的平台与场所,抑制了大学生自我探索疑问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对实验室本质的错误解读。另一方面,也限制了高校实验室在管理模式多样化、功能最大化的探究与发展。大学实验室常常是“铁将军”把门,剥夺了当代大学生实验实践及解决心中疑问的场所与平台,而这一境况是高校管理者与教育工作者对实验室功能的。

1.2 高校实验室本性回归 中科院院士冯端教授曾经讲过:“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实现大学的心脏”。由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讲: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理论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资源自我超越能力的场所与平台。当代大学生只有在这一拓展实验室实验实践教学功能最大化现实的平台上,才能真正实现高校青年从学校到社会的“软着陆”。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验室各位任课教师及实验室管理人员正是在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中认清了这一点,即高校实验室在积极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实现自我功能最大化的起点和基础上,使得实验实践教学中硕果累累:就业率名列前茅;保研人数每年增加且全部为985高校(2/3者为硕博连读)。据用人单位及保研学生就读高校信息反馈: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富有创新思维、勤于积累与动手,在自我管理自我提高方面尤为突出。这些成效的取得应该说是与其在大学四年中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实现实验室功能最大化分不开的。

2 海南大学土地资源管理实验室在新常态下的探究与实践

2.1 实验室实验实践教学是专业教育的一大亮点 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源于华南热带作物学院1993年成立的两年制土地资源管理专科专业。其经过几代专业师生的不断努力,现已成为海南省唯一由国家控制布点的特色专业。2010年,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社会市场需求,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细分为3个方向:土地资源管理与规划方向、房地产经营管理方向和土地信息系统方向。多年来,海南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紧扣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内涵与外延这一主干,利用实验室实验实践教学这一平台,把学生融合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实验实践能力已成为海南大学专业课程学习与社会就业需求有力结合的一大特色。从近5a毕业生走向(随机)调查中发现: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实验室已经成为本专业教育的一大亮点(如图1):

用人单位在海南大学招收专业毕业生人数增加,说明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不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接轨,海南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步入社会后能很快找到符合自已专业优势的职业。同时在工作岗位上显示出自己踏实肯干与勤奋创新能力,专业毕业生进入用人单位后,统计数据中的90%从初期的文职工作到器材技术操作再到技术专利研发管理职位或从初期的器材技术操作到技术专利研发管理职位。在对此现象进一步地调查和梳理中,我们不难发现,本专业毕业生其自主创新和综合实践能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专业实验室在大学四年内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宽广平台。

2.2 与实验室平台对应的科学合理的设计措施

2.2.1 专业课程教师坚持科学合理地使用实验室理念 搭建科学合理的实验室平台,专业课程教师是关键。每个学年,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及土地资源管理系不仅按照管理对年轻教师进行实验室综合利用平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评判,更会对专业毕业生工作境况及遇到的现实问题进行剖析,使专业课程教师在思想上和现实的教学中坚决摒弃那种把实验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一个可有可无的错误认识和行为。经过近几年来的不断努力,专业课程教师已经认识到实验室实验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提升和拓展,是理论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

2.2.2 实验室细分实现社会需求和学生兴趣倾向二者的统一 海南大学土地资源管理实验室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获取社会信息,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突出海南省特色专业亮点:以课程教学为依托,以社会需求(也包括土地管理领域内的热点问题)为指向,进行实验室精准细分为: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土地利用规划实验室和房地产项目营销与策划实验室。以此鼓励专业教师积极探索课程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鼓励专业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实践,学校提供相关学生创新性学习资金支持。这里尤其要指出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内部实行双向选择模式:当专业学生进入大二即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验室精准细分为地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规划和房地产项目营销与策划3个方向的基础上再一次细分,3个方向有专业科任教师负责,特别是对实验室一些实验实践教学操作性强且产品更新换代快的仪器或软件,如RTK、全站仪等,院校会和相关公司(绝大多数建有专业实验实践校外实践基地)结对,让学生在实验室中就可以提前接触社会经济发展中最前沿的技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主要通过下表进行精准细化细分:

模块式课程细分教学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内部实行双向选择模式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大一大二学年的学习,学生在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公共基础模块、信息技术模块、土地管理模块及资源经济模块的学习与掌握,特别是在专业科任教师指导引领下,学生在结合自己及社会实际情况,开始在专业内部进行兴趣倾向分流,由此也就引出实验室学生自主管理创新模式。

2.3 积极开创实验室大学生自主管理的管理创新模式 海南大学土地资源管理实验室实行实验室主任+实验室教辅人员+学生助理的日常管理模式。为了给专业学生学习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能真正实现学生自我实验实践的独立性,实验室在开放时间上实行定时、预约及无限时3种开放形式。定时就是以每个学期专业课程教师所授课程实验课时为依托,专业课程师生必须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相应的课程工作量,以此提高实验室实验实践教学时效性。预约模式就是要求向土地资源管理实验室办公室提前提出实验室使用申请,经实验室管理人员协调并通知实验室学生助理备案后,预约学生在学生助理的配合下进入实验室,此实验室预约模式可以分层拓展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疑问探索推进和自主实验实践能力的提高。无限时实验室管理模式是本专业学生对所学已学等相关内容进行课前预习、课后练习,特别是专业器材,如全仗义、RTC等测量器材的练习等,学生可以在提前预约的基础上,经学生助理记录备案后无限时的进入实验室进行仪器操作和相关实验,如节假日等,学生可以全天候的呆在实验室,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验实践。

2.3.1 以“2+1”带动模式来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理念操守 模式一:专业课程教师(包括教师科研项目引领)与学生科研助理的勤工+培养训练模式,这里尤其要讲的就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行的双向促进(促进教师申报科研和促进学生加入教师科研团队),通过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验室这个现实平台,增进师生之间的进一步了解和团队内部默契的团结协作感情,以此真正实现教学相长(见图2)。

模式二:兴趣小组(高年级带动低年级),配以土地资源管理学生联合会+专业性强的比赛项目模式,专业实验室这个平台搭建后需要具体的内容来丰满,除了教师科研外,专业性强的校内外比赛赛事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冲击点,在这个过程中能让在校学生看到自己、看清自己,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真正有反思,有奋起(见图3)。

2.3.2 多方位规章守则下学生自主管理的行为控制 海南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验室采用过程量化与结果质化相结合的指标模式。每个学期开始,院校教务部门就会对各个专业实验室进行量化式的常规检查考核。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验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精准细化考核方式,由学院主管实验室副院长、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系主任、实验室负责教师及高年级专业学生组成自查小组,制定可细节量化规章守则125条,专人检查、专人登记、专人反馈,以此确保学生自主管理规范性、安全性、科学性、高效性。

2.3.3 分层循环互动模式提高学生自主管理实验室效率和利用效率 学生自主管理实验室管理创模式是双向选择模式的前提和基础,更是检验双向选择模式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也可总结为:分层循环互动模式就是大学生自主管理实验室管理创新模式的动力源,这个分层包括2个层次:层次一就是大二大三学年为一个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实验室层次,上述已有论述;这里主要论述的是层次二,即在大四学年(主要是下学期)学生陆陆续续实习返校后,针对他们对实习过程中自己知识技能方面的欠缺,进行再一次(校内最后一次,也是效果最好的一次)实验室实验实践教学培训。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通过再一次的实验实践教学学习,进一步缩短自己技能和社会需求的差距。与此同时,专业科任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室实验实践教学这一平台实现上述2个层次的有效沟通。

3 前进中的海南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验室

3.1 在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中推进实验室循环效率 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验室在合理利用学校实验室专项基金的同时,积极多方位的开拓校友优势,获得多项已毕业且在社会上做出成绩的校友人力物力财力的赞助,并聘请其作为校外指导教师,积极利用实验室这个实验实践教学平台,指导在校生成长,校友的经历是在校学弟学妹憧憬社会的“回音壁”。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在校专业学生呆在实验室,静得下心、刻苦地学,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循环使用效率。

3.2 科学理性得面对实验室实验实践教学推进过程 好钢要用到刀刃上。土管人特别是专业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当前国家加大对中西部高校(海南省也属于中西部地区)实验室资助力度中,改变过去那种眉毛胡子一把抓、重购置轻利用效率的做法,突出专业特色,对专业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提炼和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积极呼吁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实验室管理创新模式,这种模式是积极应对实验室器材时间折旧,提高使用率及使用价值的有效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验实验教学中实现实验室功能最大化,才能在实验室实验实践教学中真正实现教育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英俊,孙淑琴,于世钧,等.多种模式开放实验室,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3):121-124.

[2]栾乔林,谷秀兰.土地资源管理特色专业建设与实践---以海南大学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4(23):150-154.

[3]王兴邦.实验室开放的内涵与机制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5):11-13.

[4]左铁镛.高校实验室的地位是无法替代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3.

[5].实验改革和实施开放实验模式的创新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17-19.

[6]杨凤珍,谢蓉,高欣,等.开放式研究型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8):23-25.

[7]李鸣华,李欣.高校实验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8(3):8-10.

[8]李艳华.新时期如何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8(3):94-96.

[9]徐辉,魏莹,侯海鸽,等.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1,14(2):148-151.

[10]初汉芳,李锋.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0,13(6):139-141.

[11]张彩红,虞春生,吴晓晨,等.创新是高校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334-337.

[12]刘冬英.实验室工作之我见[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8,4: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