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业素养的培养范文

职业素养的培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素养的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职业素养的培养

第1篇:职业素养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职业素养;培养;实践;反思

职业教育教学目的在于满足市场的需求,为此,职业教育立足于市场进行相关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有助于激发劳动者的职业兴趣,使其掌握特定职业的基础知识、职业技巧和其他实用知识。中职教育主要讲授内容包括文化课知识和专业课知识两个部分。中职语文教育作为文化课中的核心科目,对于训练中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对中职语文和职业素养培养之间关系的探讨,历来是一个热门的话题,许多学者从各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是纵观这些探讨却只是停留在了问题的表面,每层触及到问题根本。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进项相关的探讨,还应该回归到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现状,只有对这一现状进行基本的而分析,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住问题的核心。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没有针对性。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本专业的需求,进而导致学校不能培养出市场需要的人才。比如该专业需要培养的是地铁行业的服务型人才,教师在讲授语文课程中,要结合该专业的设置要求,使语文课程与所需求的专业技能想靠拢。但教师在具体授课时,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只是讲解了与语文课程相关的内容,针对于服务行业的普遍性知识,或与语文相结合相交叉的知识教师却没有涉及。

二、中职语文教学与职业素养培养的有效结合

前面笔者分析了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即语文教学中没有充分考虑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了更好的解决二者不相契合的客观事实,笔者进行了如下的尝试,试图通过根据市场及专业教学对人才提出的具体要求,来转变语文教学的具体模式,使二者达到真正的契合。而二者的完美结合。1.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在实际的实践性教学中,要根据市场及专业教学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语文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特定的能力。比如针对计算机专业的语文教学,教师要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混合式教学的方法,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在讲课之前对学生进行分组,并以组为单位建立若干小组QQ群或讨论组,然后教师要将授课的课件及相关学习资料、音频及影像等多种资源上传到群里,供学生参考及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差异化教学方法的运用,根据不同的分组,上传不同的学习内容,要考虑到学生的认识层次及实际水平。同时,教师还有上传相关试题及试卷,并采取线上考试的方式进行知识点掌握程度的考核,并制定考核规则及方法,如此便能在帮助同学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自我检测目标的完成,学生亦可以通过考试结果督促学生学习。2.根据专业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的实践性教学中,应该立足于结合专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进行相应的语文教学内容。中职语文知识的教学要能够充分的结合专业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讲解课本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预设的环境中,身临其境。在讲课文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形式,播放关于专业相关的电影片段,通过视频场景的有效还原,发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等多个器官,让学生较为真切的了解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课堂上变得活跃,思考问题或者回答问题变得积极踊跃,在不知不觉中便能学到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是高效的,因此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3.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中职语文教学。在实际的实践性教学中,要根据市场及专业教学的需求,安排相关相应的实践教学。因为专业的需求,实践教学在课程中是避免不了的,比如将来要从事地铁行业服务的中职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模拟地铁的场景,模拟在地铁行业服务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充分的认识到地铁服务行业的真谛。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努力寻找契合点带领学生去参加实践活动,在现实的地铁站中,让学生充当服务人员,在真实的环境中试着放手让学生与乘客打交道,自己处理在服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能够真正锻炼他们。

三、促进中职语文与职业素养培养融合的意义

中职语文教学与职业素养培养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因此,此二者的有效融合能够促进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提升。根据专业需求来安排语文教学,使得人才与就业相对口,这样,可以能够实现物尽其用,人各尽所能,为区域发展储备了人才,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职业素养培养,即尝试把语文教学嵌入在实际的专业学习中。这样能够促进两方面的发展,一方面,能够保持语文的独特个性,促进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能够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服务。另一方面,能够促进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之间的相互融合,又能在结合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而达到双赢。

作者:张红 单位:启东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

第2篇:职业素养的培养范文

一、职业素养的内容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它主要包含四个方面: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前三项是职业基本素养,职业基本素养具体体现在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意志品质、进取心和求知欲、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团队意识等方面。一个人从出生到退休或至死亡逐步形成,逐渐完善。而后一项,通过学习、培训比较容易获得,在实践运用中日渐成熟而成专家。美国学者莱尔.M.斯潘塞和塞尼.M斯潘塞从特征的角度提出的关于职业素质体系的“素质冰山模型”认为,个体的素质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的知识、技能仅仅代表表层的特征,不能区分绩效优劣;水下部分的动机、特质、态度、责任心才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关键因素,鉴别绩效优秀者和一般者。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可以看成是一座冰山: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只有1/8,它代表大学生的知识和职业技能等方面,是人们看得见的、显性的职业素养,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而隐藏在冰山水面以下的部分占整体的7/8,它代表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是人们看不见的、隐性的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共同构成了所应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素质冰山模型”理论告诉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不能仅局限于对技能和知识的考察,而应从应聘者的求职动机、个人品质、价值观、自我认知和角色定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如果没有良好的求职动机、品质、价值观等相关联的技术支撑,能力越强,知识越全面,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也会越大。一些企业,在初期可能比较注重技能知识,但后期则会更加关注在职业进程中的动机、品质、能力等职业素养因素。如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富有创新开拓的意识、高尚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交际能力、独立的工作能力和强烈的责任心等等。现在很多企业感觉招不到满意的毕业生,是因为企业的用人理念已有所改变,他们需要的是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高职毕业生,企业已经把职业素养作为人才评价的重要指标。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

(1)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现有的职业素养教育侧重于职业技能培养,而对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等基本职业素养的培养略显不足。职业素养由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共同构成。学生外在的形象、具备的知识和职业技能等属于显性职业素养,占据整体职业素养的极小部分;而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基本职业素养属于隐性职业素养,则占据很大部分。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教师往往更关注显性职业素养的投入,因为显性职业素养容易考核和体现。相反,隐性职业素养容易被忽视,比如,在多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专业技能课程占70%以上,而基本职业素养的课程不足30%。但隐性职业素养反而是决定学生就业竞争力高低的关键因素。(2)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时往往忽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主提升职业素养的能力。大多数高职学生是以高考失败者的心态进入高职院校的,多多少少存在着心态上的自卑和自暴自弃,在学习基础、行为习惯、学习动力上都比较欠缺。对自己所学专业以及以后要从事的职业并不了解,更谈不上喜欢自己的专业。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没有“职业”这个概念,许多学生都缺乏自主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的主观意识和良好习惯。这一情况使得学生对于未来职业的打算往往只局限于专业知识的渗透,以及课堂中教师所讲的就业信息等,远没有建立起职业素养的目标,更不用说要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加强自身职业素养的培养。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纳入学生培养的系统工程,全面培养学生的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并把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做为重点。

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培养途径探讨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关键因素。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思想开阔、业务精、教学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和指导作用,有效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为实现这个目标,学校应注重制度建设,完善制度体系,从教师聘任、教师培养、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工作评价、激励政策等各方面都应制订完善的制度,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多渠道多途径、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对教师进行强化和培训,激发教师提升业务能力的内在动力,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班主任、辅导员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为平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指导学生应对日常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

(二)注重专业教学,加强校企合作学校的专业教学是培养高职生职业素养的根本途径,校企合作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可以充分发挥专业教学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主导作用。通过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学习情境的设计,在具体的专业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导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在课堂学习中向学生传输职业思想,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团队意识等职业意识,将职业素养的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校企合作是高职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高职院校与企业实施联合培养,聘请酒店业务技术骨干、部门经理等专业人员参与课堂教学与修订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把学生课堂搬到酒店,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提前感受到酒店企业文化,提高了对酒店业的认同感,提前适应酒店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仅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一系列与培养职业素养有关的课外活动,例如:可以在新生入学之初,安排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到星级酒店进行实地参观,增加学生对酒店及今后工作内容的感性认识;也可以请酒店行业人士做有关酒店人才需求、发展现状、成功经验介绍及酒店行业状况的专题报告,使学生初步认识将要学习的专业,以确定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目的的活动,如开展专业服务技能大赛、酒店服务礼仪风采大赛、形体训练表演、演讲比赛,大学生辩论赛等一系列竞赛活动;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的社团活动、班级联谊活动、课外兼职、假期社会实践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相互沟通交流合作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

第3篇:职业素养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 职业素养 专业能力

引言

我国的高职教育在不断发展完善过程中,通过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逐步的规范和完善。在国家“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中,又明确提出人才培养结构要有新格局,一方面,要使职业院校和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特色更加适应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加强社会建设的要求,着重加强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加快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急需紧缺人才;另一方面,要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大胆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体制机制。要完成上述任务,高职教育中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

职业能力不同于职业素养,职业能力是指完成某项工作的能力,或是完成本职工作所具备的工作能力。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职业素养具体量化表现为职商(英文career quotient 简称CQ),体现一个社会人在职场中成功的素养及智慧。

简而言之,职业素养是职业人在从事职业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工作做好的素质和能力,它不是以这件事做了会对个人带来什么利益和造成什么影响为衡量标准的,而是以这件事与工作目标的关系为衡量标准的。更多时候,良好的职业素养应该是衡量一个职业人成熟度的重要指标。

1、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应该具有的职业素养

任何一个职业岗位都需要员工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为例来讲,主要培养的是从事计算机网络设计、安装、调试、管理的高技能应用人才,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中,职业素养在一定程度上比职业能力更为重要,它反应的是职业能力的一种升华和拓展。而作为从事计算机网络相关的职业人才来说,必须具备团队合作、高度的敬业精神、责任感、与人沟通能力,在此基础上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这些必须通过某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去培养。一个人的信心、专业能力、沟通、创造、合作等职业素养,对于企业来讲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教学中去培养这些职业素养,是值得每位职业教育人去思考的问题。

2、如何高职专业人才职业素养

2.1 职业素养培养机制的探索

职业素养不可能仅仅依靠几天、几星期的培训就能够养成,它更多的强调在整个职业能力学习过程中以及职业生涯过程中不断积累。因此,职业素养的培养强调在专业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始终将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合在一起,不去有意将二者分开来培养。如何利用高职教育的有限时间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机制至关重要。

传统的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更多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职业素养的培养,一般认为这些应该在工作过程中去培养,殊不知等到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才会发现这些能力不是依靠短期能力养成。在经历了十几年的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后,各高职院校开始逐步意识到职业素养对于学生今后工作的重要性,也更加注重在平时的专业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2.2 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职业素养培养

在传统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大多数老师更注重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到学生网络设计、安装、调试等看得着、能够测试的职业能力培养上,而忽视了职业素养的培养。

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可以通过如下机制来实现职业素养的培养:

(1)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

加强社会调研,充分了解企业对于人才职业素养的要求,重新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论证工作,将职业素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整体架构中,让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有限三年时间内更多的去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

(2)从课程体系入手,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

专业能力的培养依靠合理实用的专业课程体系来支撑,合理的课程体系是能力培养的基本条件,同样,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更多溶入职业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将职业素养的内容嵌入其中,通过课程学习来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3)从师资入手,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

培养高素养的教师队伍,通过一批拥有较高的职业素养的老师,让教师充分接触工作一线,甚至聘用更多来自生产一线的技师、工程师,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老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老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近接触实际工作环境,让他们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培养职业素养,更早去体会职业岗位所要求达到的能力。 转贴于

(4)从校企合作入手,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

职业教育离不开社会,离不开真实的企业环境。高等职业教育是为企业培养高端技能人才,因此,企业环境是学生最终的归属。如何让学生能够更多接触企业真实的环境,让他们到真实的环境中去学习,这就要求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尽可能将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距离最小化,通过接近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环境的无形约束力中提升职业素养。

3、具体的实施方案

首先,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出发点,认真调研,深入企业、行业一线,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及对人才职业素养的要求,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法重新构建课程体系。这一阶段更多应该注重培养目标的定位,目标的实现。职业素养是一个全方位的培养过程,因此只有在充分认证的基础上才能够做到更加科学合理。

其次,做好课程开发,课程是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培养的载体,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能力无从培养,更不说职业素养的培养。这一阶段应该将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课程进行统一考虑,仅仅考虑专业能力与课程的对应是不够的,还应该在课程设计中去充分考虑职业素养的培养。注重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组织,让课程教学更加贴近工作过程。

再者,加强师资培养,能力与素养离不开教师的言传身教,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应该从能力成长的角度、职业岗位的要求出发,课程教学不仅是课程内容的讲授,更多考虑职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教学做”一体化中去培养职业素养。这一阶段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应该更多引入企业能工巧匠,精心设计教学项目。

最后,企业参与必不可少。企业作为学生将来的工作环境,更早让学生进入企业,接受企业文化的教育,将更加有利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这一阶段可以通过分期、分阶段进入企业实习、顶岗,参与企业项目,让学生能力得到锻炼,同时,通过零距离接触企业,感受企业对人才职业素养的需求,从而让学生亲身体会职业素养对于他们职业生涯的影响力。

4、结束语

职业素养的养成不仅是学校工作,同样也是社会、企业、行业的工作,只有加强校企业合作,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入手,校企一家共同培养,高职培养的人才在能力、职业素养方面才会得到加强,才会为社会所认同。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0年

第4篇:职业素养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养途径

良好的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学习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也是影响其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明确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意义,立足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现实情况,探索一条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养路径,提升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十分必要。

一、职业素养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国内外研究概况。1.国外研究概况。美国学者莱尔斯潘塞提出著名的“冰山理论”,以漂浮在水中的冰山为例,将职业素养具体分成显性职业素养和隐形职业素养两部分。具体而言,显性职业素养恰如露出水面的部分,主要由职业意识、道德品质、职业作风、责任态度几个方面构成,是鉴别技校优秀者和一般者的主要指标。隐形职业素养影响显性职业素养的养成,高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隐形职业素养。美国一些学者从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途径展开实践研究,关注情商培养与职业成功的关系。通过一些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的绩效与员工的整体情商水平之间存在高度的正相关。美国高校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和自身特点,综合开设了不同类型的情商培养课程,主要有“独立设课”和“学科渗透”两种形态。例如,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将情商中的“人际关系处理”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本科生中开设,奎尼匹克大学商学院将情商元素融入到本科《管理学》。2.国内研究概况。国内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研究开始于2005年,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和高校扩招后带来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探寻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逐渐将研究视角投向大学生职业素养上。笔者主要以中国知网中文社会科学索引文献(CSSCI)为检索数据库,检索了从2005年至今的关于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论文四百余篇,其中针对本科院校的占比83%左右,高职院校占比17%左右。2017年我国高职院达1346所,与本科院校1533所不相上下,但研究的文献数量与院校数量不成正比。2005年至今,关于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以教育学学科为主,此外还涉及到秘书学、文学、电影学、心理学、经济学、哲学等学科门类,这些论文对大学职业素养的关注和研究呈现出各有侧重的状态。具体包括这几类研究:一是对当前大学生职业素养现状的调查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探索;二是以时代背景为研究视角,探寻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式,例如工匠精神、人工智能;三是以就业为导向研究大学职业素养培养方式,例如从企业需求、面试等。这些论文主要从课程设置、学校制度、校园文化等方面探求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大学生职业素养研究中,专家学者主要从理论研究上分析论证影响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是高职院校职业素养研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局限,包括研究规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具体表现为:一是研究规模的失衡,高职类的大学生职业素养研究文献仅占17%左右,与高职院校的数量在大学总数中的占比不成正比。二是研究的方法上,绝大部分的关于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采用定性逻辑论证的方法,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迫切需要我们采用科技手段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精确分析研究,因此,需要加大定量方法在职业素养研究中的运用,使大学生职业素养研究更加具有实践的可能性。

二、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

(一)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2018年12月,我们对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分为学生版、教师版和企业版,其中,291名毕业生有效参与了学生版问卷调查,40名教师有效参与了教师版问卷调查,25家企业有效参与了问卷调查。此外,我们还对5家校企合作企业进行调研访谈。通过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状况呈现出以下特点:1.学生、企业管理人员对学生职业。素养水平认知基本一致学生在“你认为你哪项职业素养较强”问卷调查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思维、沟通能力”“敬业”和“学习”能力。教师认为学生职业素养能力水平排名前三的为“思维、沟通能力”“敬业”和“创新”。从对企业调研结果看,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沟通能力、敬业和团队合作等比较满意。2.校内职业素养培育的手段有待加强。在“你认为培养职业素养的主要场所是哪里?”的调查中,学生和教师都认为职场是职业素养培育的主要场所,远远超过了“学校”选项。从调查结果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和教师认为目前校内职业素养培育手段有一定的局限,高职院校在职业素养培育上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校内职业素养的培育手段还有待加强。3.社团活动等实践平台是校内职业素养培育的主要途径。在职业素养培育途径调查中,学生选择前三的为“社团活动”“班干部经历”和“职业拓展训练”。而教师在此项问题上,则呈现出与学生不同的选择,教师认为职业素养主要培养途径是“实习实训”“社团”和“课程教学”。调查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师都很注重实践平台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但学生认为课外实践活动对职业素养帮助更大,而教师更倾向于课堂教学。(二)存在的问题。1.课程教学功能还未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学生与职场衔接的桥梁,担负着育人和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任。学校是学生迈向社会最后的“淬炼场”,需要对学生从专业技能到职业素养全方面进行塑造,课程教学则是培养学生的主要途径。但从调查结果看,更多的学生把课程教学简单地视为知识技能的获得渠道,职业素质的养成在课程教学中的成效较差。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中,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设置相对单一,过多注重技能知识目标的实现,轻视职业素养目标。同时,专业教师对职业素养培养的意识不够,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他掌握一个课堂的方向。教师未能很好树立职业素养渗透意识,细化课堂的职业素养培养目标,以言传身教和课堂活动等方式,有目的地推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2.欠缺职业拓展训练。调查表明,学生十分认可职业拓展训练对职业素养的培养,目前的高职院校多是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课程中,利用少量的职业拓展训练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但由于其量少且未成系统,并未能在全面系统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上发挥作用。目前,大多职业院校在大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大二下学期或大三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中间欠缺连贯两门课程的职业拓展训练,导致两门课程在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上存在断层。此外,丰富的职业素养课程,以选修课方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设置培养学生情商、逆商的慕课、微课,整合学生的零碎时间系统提升职业素养。3.校企合作有待深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要产业的引领,校企之间联动密切顺畅才能保障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从日常的企业走访结果看,无论企业还是高校,对校企合作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65.79%的企业表示愿意保持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但从目前校企合作的程度上看,校企合作仅停留在实训等部分的人才培养环节中,并未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热情未能有效转化为教学成果。未来的校企合作不仅需要拓展合作的广度,还需在深度上不断探索新的形式。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教学内容选择、师资队伍建设上全方位加深合作,企业应参与人才培育全过程共建人才培养体系。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

第5篇:职业素养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实践训练;中职教育;职业素质培养;职业道德教育

由于职业技术学校培养人才以市场为导向,即为市场培养应用型人才,以至于在现今职业教育领域出现了技术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倾向,片面强调中职学生的职业技术水平,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适应能力、职业道德以及与其相关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然而这些职业素养是用人单位越来越关注的,同时也是每一个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能力。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所谓职业素养是指人们在从事某种工作、专门业务或在完成某一特定职业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和实践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总和。它是一个人在工作时应该具备的素质与修养,包括职业语言、职业知识、职业思维、职业技术、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等几个方面。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一般来说,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具备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越高,其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与其他学生相比,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求短时间内有针对性地掌握一种劳动技能,虽然社会上不同职业的行规业律各有不同,但各个行业对不同层次劳动者的基本职业素养的要求是一致的。就个人而言,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在职场上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天地;对企业而言,只有员工具备了较高水平的职业素养,企业的发展才有不竭动力。

二、在实训教学中培养职业素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在实训教学中培养职业素养的必要性

中职教育顾名思义是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中心的教育类型,其教育目标决定了在学生教育过程中,要坚持实践性原则,即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坚持以实训为主体。而这种特殊的教育目标与教育方式导致了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里,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完成职业素养的教育。学生在实训中的受教育时间要明显多于在课堂中的受教育时间,所以对于职业素养的教育就应该放在实训中进行。

(二)在实训教学中培养职业素养的可行性

在实训中,学生可以自然而然地从学生身份过渡到劳动者身份,身份、环境、任务的转变可以使学生设身处地地在情境中感受所从事职业的优点与缺点,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所以在实训教学中进行职业素养的教育,不再停留于“纸上谈兵”,而更具有实际意义,同时也更具操作性。

三、实训教学中职业素养培训的策略探索

(一)开展实训前教育,明确实训目的与意图

要想在实训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我们就应该帮助学生在其进入实训岗位之前,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有所了解,对用人单位的员工要求有所认识,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去体会,去感悟。就我校旅游管理专业而言,在学生进行导游实训前,教师就应该有预见性和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实训前教育,在实训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都需要学生在实训前有所掌握。例如,对旅游公司的用人要求介绍(导游的形象、能力以及其他要求)、对不同团体游客特点的介绍(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游客的习惯、爱好,旅游价位与客人要求的关系等)、对旅游景点特色的介绍(历史文化景点、自然风光景点)以及对导游工作性质的讲解等。当学生对所从事的职业有所了解后才能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以实训案例为原型进行职业素养教育

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真实的案例,各种问题都会出现。旅游专业的学生可能会遇到要求刁钻的客人;护理专业的学生可能会遇到无法精准地给儿童打针的问题,甚至是病人的抱怨;从事珠宝鉴定工作的学生还可能遇到无法判断珠宝等级甚至出现珠宝丢失的问题;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的学生在实训中也可能会遇到找不到正确维修方法等难题……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将实训中真实发生的案例记录下来,通过共同探讨找出正确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方法。我们以护理专业学生为儿童打针这一案例进行分析:首先给儿童打针是极有难度的,因为处在幼年时期的人血管细小且天动,对打针又充满恐惧感,不愿主动配合打针,面对儿童的哭闹,护理人员特别是缺乏工作经验的护理工作人员就会出现手忙脚乱的工作表现,而这种表现更会刺痛心疼子女的家长的内心。针对这样的案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想进而提高其专业的职业素养,如增强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业务能力是解决棘手问题的关键,也就是说护理人员要勤于练习,提高打针的精准性,面对病人特别是儿童患者要有耐心、爱心和同情心,面对棘手问题做到临危不乱。

(三)模拟实际工作环境,灌输标准化理念,缩短就业适应期

从目前就业的中职学生反馈信息中我们发现,普遍存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工作中所需的知识衔接不当,造成脱轨的现象,这就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产生很大困扰,并且需要很长的时间去适应所从事的职业。而用人单位恰恰需要学生能迅速进入工作岗位,独立承担相应工作。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用构建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教学方式来解决,从学生在学校实训学习的过程中开始灌输标准化理论,使之掌握真实的工作流程,缩短就业适应期。如针对质量检验专业的学生,我们可以按照目前质量检验机构实验室的标准建设我们的教学实训室,实验室的类别也同真实工作内容相同,学生在进入相应实验室的时候完全执行严格的检验标准,从进入实验室、前期准备、检验检测过程、报告出具等方面进行完整的实训操作,这样可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习到足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工作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标准意识、流程意识。让学生清楚一次完整的检验工作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操作,更多的还有技术外的工作内容,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这样就可以大大缩短就业适应期。在走向岗位后“,二次学习”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同时“二次学习”的时间也会大大缩短。

(四)建立健全实训评价机制,坚持素养教育科学化

职业素养是一个抽象的课题,如何能够更生动形象地将职业素养展示给学生,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如果我们将各专业的职业素养进行量化处理,即通过建立职业素养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实训表现做出评价,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认识到哪些职业素养是必不可少的,哪些职业素养又是可以让其变得出众的等。同时,建立健全的实训评价机制也是与用人单位对员工要求接轨的一种教育方式,既然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就为市场提供技术型、服务型人才,就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出发点,所以一些成熟的企业员工评价机制都可以借鉴到中职学校的实训评价机制中来。本文以在实训教学中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出发点,探讨了在实训过程中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训的方向与策略:开展实训前教育,使学生带着正确的目的和方法进行实训演习;在实训中转变身份,实现角色认知,在认识自身身份的基础上进行职业素养训练;以实训案例为原型,在真实场景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用标准化理念缩短就业适应期以及参照成熟企业的员工评价机制来建立健全实训评价机制,坚持素养教育科学化。希望以上在实训教学中培养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方法与策略能够对中职教育者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卞化梅,崔亚超“.精雕”订单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第6篇:职业素养的培养范文

通过对《“90后”大学生职业素养现状的调查》和对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及用人单位进行的《毕业生需求、用人企业需求调查问卷》的调查,发现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不容乐观。1)职业素养对大学生仅是一个概念。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大多对职业素养的认识还停留在概念上。有70%以上认为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不清楚将来在找工作时企业最看重的是哪些职业素养。74%的大学生认为在大学时应该尽早制定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使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但不知如何进行职业规划。6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缺少创新创业的素质以及能力,要增加实践的机会才能使自己更强大。2)现有的职业素养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在对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和用人企业的调查中,“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都排在第一位,其次是专业能力和组织、沟通能力。用人企业认为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是事业发展的基础,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要想成为一个好的设计师,对各种设计软件的熟练操作,扎实的手绘能力等基本功都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些恰恰是大学生缺少的或不够重视的。

2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存在的问题

1)专业基本功不够扎实。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熟练的电脑操作,是步入社会、进入企业的最低门槛。现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客户要求交稿的期限一般非常短,所以要求员工要能高效地操作电脑。但根据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现在的学生对于软件的操作基本是“会”,谈不上熟练,这就和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差甚远。手绘能力也是每一位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基本功。手绘图有着电脑图不能替代的作用:快捷、简洁。在与客户交流时,用手绘图比较直观,也比较方便;其次手绘的过程是一个方案的思考过程,也是一个思考的积累过程。这个过程很重要,往往闪光的思维就在纸与笔之间的磨擦过程中产生。但是现在许多在校学生并不重视手绘能力,认为手绘在这个电脑时代已经不是很重要了。2)职业规划没有引起真正的重视。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来看,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探索阶段,也是职业生涯明确、细化、实施阶段。这一阶段对一个人未来职业的选择,甚至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之前的学习生活相比,大学里无论是时间还是各种选择都有了更大的自由度、更多的自主性,尤其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由于实践性课程较多,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更多,但是他们缺乏独立自主与深入思考的能力,没有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以至于延误了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的最佳时间[1]。3)非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根据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调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良好的人格品质,特别是缺少肯吃苦、讲诚信的品质。有一部分毕业生,面对现实与理想间的差距(如工作环境、薪资等因素的落差)时不能正确对待,而是选择不断地辞职跳槽。这是一种不明智的选择。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不具备跳槽的实力,况且每一个工作都必须经历最初的艰难阶段,才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赢得转机。所以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讲,最初的工作不仅仅是赢得工作经验的机会,更是培养一个人意志力的重要途径。二是学生普遍自信心不足,缺乏与人交流、团队协作的能力。以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学生毕业后很快就能在电脑艺术设计师助理岗位上顶岗就业,而从助理设计师升级到设计师岗位就很难了。因为这一步的提升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专业设计能力,更多的是需要有独立接单、谈单的能力。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自信心、勇气和智慧,还要有与人沟通的能力和技巧,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有些专业技术很优秀的设计师助理正是缺乏这些素质与能力,转型困难,不能抓住客户的心,难以把自己的设计方案推销出去,最终只能放弃。三是文化素养有待提高。一个优秀的设计师除了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掌握如美学、材料学、物理学、人机工程学、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史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学识修养能帮助设计师提高创作的境界,突出设计的表现力。而现在好多高职院校的艺术生就缺少这方面的积累,缺少这种文化底蕴,设计的作品显得苍白无力、单薄又单调。此外文案写作能力也是艺术类学生严重缺乏的。有些学生的文案说明经常是词不达意,云里雾里。一个好的设计师有了一个好的方案,必须用好的方法把他推销出去,那么怎样对方案进行最好的阐释,使其更有说服力,这就需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了。所以写好文案也是一个合格的设计师必备的素养。

3强化艺术类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1)优化课程设置,将职业素养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学校在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时应设置职业素养的课程。在调查中发现许多高职院校已经把职业素养课程列入教学安排中,开设如公关礼仪、沟通技巧、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通识类课程。在专业技能方面,根据不同阶段培养任务,设置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以室内设计为例,素描、色彩构成、平面构成、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家居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等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创意创新思想、表达能力等综合应用能力。但还应该系统地增加合同法规、礼仪知识、接单谈判技巧等职业素养与能力的课程,全力提升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共同来实施职业素养教育。2)改革教学模式,增强校企合作,共同完成人才培养。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大多是实践性课程,所以不能采用传统“讲授”的上课形式。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培养的学生要能面向社会、适应市场,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以及与市场的对接,加强实践教学和实训环节,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参加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可以把平时的教学过程、教学环境与工作过程、工作环境相对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的“双轨并行”项目教学模式值得推广,这种教学模式特别适合应用在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双轨(A、B)并行就是指A轨由来自企业的项目负责人和设计师组成兼职教师团队,B轨由专职教师带领学生组成。在进行一个项目设计时,先是两轨“并行”,A轨由富有行业经验的设计师设计研发真实产品,B轨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仿真和真实项目设计。在交互环节,A轨设计师和B轨教师分别从行业和教学的角度,以“讲解”、“示范”、“点评”、“问答”等方法指导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与A轨同期完成工作任务,B轨学生有价值的设计方法对A轨设计师同样有启发作用。在互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感染到设计师的审美能力,感受设计师肯吃苦、讲诚信的良好人格,同时也能提高文案写作能力[2]。3)组建参与专业社团、工作室,多方位培养职业素养。学生对于参加社团组织是非常有积极性的,艺术类的社团吸引力更大。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学生社团组织多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社团可以邀请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或者校外的培训师、企业家来为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方面的讲座,与学生沟通、交流和探讨,使学生尽早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这些活动对组织者来说可以培养他们的组织策划协调能力,对参与者来说,在活动中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特别是给一些平时比较胆小、腼腆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自己的平台。工作室主要是吸收一些专业比较突出或者某一方面有专长的学生,在指导教师的训练下可以参加各类设计比赛,在大赛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也可以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主动为企业承担一些设计任务,真题真做,达到双赢的目的[3]。4)拓宽人才评价途径,利用网络平台展示作品实现多赢。艺术类专业课程的考核很多是完成一项作品,而不是一份试卷,所以考核方式、评价标准有别于传统的考试、阅卷。设计类课程的考核可以由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两部分组成。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与一些网络平台、论坛等合作,或者建立微信群、QQ群等交流平台,让学生把作品上传,由更多的人参与点评,根据点评来评定等级。在交流互动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与人沟通的技巧,运用文字表达的能力等,同时专业水平也会大大提高。有些好的作品甚至还会被公司看中转化为实际制作而获得收益。对于网站来说也可以增加点击量,同时也可以扩大论坛的影响力,有了一定的积累后,还可以更好地反哺学生,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平台成熟以后甚至可以把学生每次的作业都进行上传,逐步形成一种新的评价方式。

4结束语

第7篇:职业素养的培养范文

职业素养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心态、职业技能和职业行为等。其中,心态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好的心态如爱岗、奉献、公平、乐观、自信、欣赏等,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职业技能是体现一个教师专业水平的标志,如学科专业、语言、书法、情感、评价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教师在学生、家长、社会中的形象体现。教师的心态、技能、个体行为的综合构成了教师的职业素养。所以,职业素养成了一个教师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呢?

一、职业心态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职业态度是职业素养的核心。那么良好的职业素养包涵哪些职业心态呢?大体概括为良好的职业道德、正面积极的职业心态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意识等,这些是一个成功职业教师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注意提高自身修养,要从精处、细处入手,做好各个环节。一个成熟的职业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做支撑,对自己该做的工作负责,对自己的决策负责,就要具备强烈的职业心,忠诚于自己的职业,努力工作,为自己创造价值;要虚心学习、尊重别人;要有积极的心态,勇往直前,那么工作会越做越好,越做越顺手。

二、职业知识技能

职业知识技能是做好一个职业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俗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没有精湛的职业技能,就无法把一件事情做好,更不可能成为“状元”了。教师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就必须坚持不断地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及未来的趋势,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潇洒的书法、合理的教学方法、恰当的评价、丰富的情感、民主的管理、和谐的沟通、美丽的形象、敏捷的头脑、深刻的理论等,从而做到事半功倍。有研究证明,一个学生的成功40%靠教师的教育,50%靠自身的努力,只有10%的其他因素,如天赋等。可见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我们教师学习提升职业知识技能,就是为了把教育事业做得更好。

三、教师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

教师要提升职业素养就应该学会自我培养。

(1)培养职业意识。很多教师以为跨进学校之时就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可以在生活里尽情地“享受”了。这正是他们在教学时感到有压力的根源。在教学中,每个教师应明确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能做什么、我应该怎样做;明确自己的个性倾向,包括兴趣、动机、需要、价值观等。据此来确定自己的个性是否与理想的职业相符: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结合教学环境和社会需要等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明确职业目标。

(2)结合学校工作完成知识、技能等职业素养的培养。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可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学校的教学及各专业的培养方案是针对社会需要和专业需要所制订的,旨在使学生获得系统化的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知识的运用,并使学生获得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等工作计划,积极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尽可能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包括高级教师、图书馆等获得知识和技能,作为自己的后盾。

(3)有意识地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职业素养是教师职业的核心内容。职业素养体现在很多方面,如独立性、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职业操守等。因此教师要通过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经验交流等,有意识地主动培养独立性,学会分享、感恩,勇于承担责任,不要把错误和责任都归咎于他人,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应在思想、情操、意志、体魄等方面进行自我锻炼,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善于从逆境中寻找转机。

(4)社会应成立相关的职能部门协助教师培养职业素养。如成立教师职业素养培养中心、教师教育技能培训远程教育等,并开设相应的课程,定期向教师提供职业教育和实际的职业指导,最好是要配合提供相关的社会资源。

(5)学会迅速适应环境。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今社会,不能够迅速去适应环境已经成了个人素质中的一块短板,这也是无法顺利工作的一种表现。相反,善于适应环境却是一种能力的象征,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手中也握有了一个可以纵横职场的筹码。善于适应是一种能力,适应有时不啻于一场严峻的考验,做职场中的“变色龙”能成为取得巨大成就的兴奋剂。

(6)善于表现自己。在教学中,默默无闻是一种缺乏竞争力的表现,而善于表现自己的教师却能够获得更多的自我展示机会。那些善于表现自己的教师是最具竞争力的教师,他们往往能够迅速脱颖而出。善于表现的人才有竞争力,但善于表现而非刻意表现。

(7)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工作中,学会低调做人,你将一次比一次稳健;善于高调做事,你将一次比一次优秀。在“低调做人”中修炼自己,在“高调做事”中展示自己,这种恰到好处的低调与高调,可以说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实则高深的处世谋略。低调做人,赢得好人缘;做事适当高调,将军必起于卒任。

第8篇:职业素养的培养范文

就目前来看,我国高职学校的体育教学重点还是主要在体育技能的培养上,还处于传统模式的教学目标上,和其它的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培养没有太大的差距,不具备突出性。目前的高职体育教学没有足够重视高职学校的主要特色,高职学校注重实用性,高职学生今后的工作性质大多数是在企事业单位进行基层的工作,工作强度和工作要求逗比较大,因此对于学生的体能和整体的身体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我国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普遍面临类型专业和工作岗位少,不能满足对学生体能的要求。所以说先前的体育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已无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体育学习,对未来的职业需求非常不利。我们借助了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部门相关人员进行了解,结果显示有93.2%的学校认为有必要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而仅有34.7%的学校在近3年间进行过与学生职业素养相关的改革;在申报教学改革课题的级别上看,在省部级和厅级层面,与职业素养相关的课题仍未取得突破,而在学校层面,仅有12.4%的学校在近3年间获得过相关的改革课题;教材是反映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没有好的教材就不能交出品学兼优的学生,因此我们调查了高职院校的教材使用情况。通过调查发现,其中有2所院校组织从事教学的教学人员自行编写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教材,其它的高职院校只是简单地挪用国家教材。可见当前高职院校进行职业素养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教师进行与职业素养相关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

二、基于职业素养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2.1设置“专项+职业”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专项+职业”课程主要在低年级(一年级)传授基础体育教程,基础体育教程包括操类、田径类、球类等。一年级体育教程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入门体育课,完成过渡,对新同学的身体进行锻炼,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二年级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执业技术,在体育项目的技巧、学生的兴趣上多下功夫,表现出学生的不同爱好、兴趣,根据学生的兴趣或者天赋有针对性的开发,重点培养优势项目。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不同的专业有所不同,对于装饰、营销、旅游等专业,可以辅修三大球、武术、游泳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添学生的自动环节,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竞赛活动,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专业技能。

2.2改革教学组织形式与评价方法

我们应该提倡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传统体育课程的死板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不仅要将文化课成绩提高,还要张扬高职学生个性;不仅要占有多方位、多思路教学模式,还要发掘高职学生潜能。新的组织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组学习能力,一改常态,以启发为主,硬性教育为辅,让学生创造性地完成技术动作。以往的评价方法是以考试的形式开展,用成绩来说问题,这种方式不能全面的评价高职学生的自身素质,是不科学、不可取的。现阶段应开发新的评价方法,全面、综合的完成高职学生的评价。新评价方法应突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考核重点放在集体协作情况、项目完成过程以及完成情况。

2.3创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取不仅与校方有关系,很大程度上还与高校的教师有关系。在体育课程教学中,选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案如何实施、开展,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教学要求选择适合的教学组织方法。职业技能包括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等,如何在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中培养出高水平的职业技能,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解完基础知识技能后留有时间供学生消化、吸收。学生遇到问题首先自己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教师可以适当调节教学方法,灵活掌握,进而增强学生主动意识与参与意识。不仅要培养高职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我肯定的心理素质、展现自我的个性。

三、结语

第9篇:职业素养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

当前,中职学校的教育多以教师讲授为主,且主要集中于知识和技能讲授上,教师的授课多围绕教材进行,实践教学不足,且教学与企业实际相脱离,难以满足现代企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使得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矛盾突出。对此,中职学校需加快教学改革,探索更好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促其学会做人做事,成长成才。

一、职业素养概述

职业素养,即个体行为的总和,指的是人通过某种学习及锻炼,具备从事某项工作或某种职业的专业技能以及道德素养。[1]由此可见,职业素养既包括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包括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职业素养包含三方面的核心内容:一是敬业精神,即个人视企业与自己为一体,认真对待工作,发挥自身所长,努力为企业服务;二是职业态度,即对待工作的态度,包括责任心、自信心、主动性、团队协作等积极的态度;三是职业技能,即做好相关工作的知识和能力,主要是指专业技能。职业素养通过个体行为得以表现,是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关键。此外,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更高了,除上述几方面内容外,当前的职业素养还强调人的创新能力以及适应能力,其中创新能力要求人才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新的观点,进行创造性研究,具备开拓进取之精神;而适应能力则要求人才能迅速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环境,尽快形成与环境相符的稳定素养,以更快更好地投入工作。

二、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引入实训式培养模式,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社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强调教学要以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为导向,这就要求中职学校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建立实训式培养模式,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具体而言,在中职教学工作中,一方面,教师需采用案例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来开展体验式或互动式的教学,以使学生自觉将理论知识与现实案例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中职学校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构建校外实训基地,引导学生加强实践学习,提高实操能力;此外,学校还可建立一些与相关工作相似的模拟场地或模拟情境,实施高仿真教学,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知识,加强体验,以便在入职之后能迅速投入工作。值得注意的是,现行企业更注重专业对口人才的引进,中职学校可深入了解企业需求,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2],适当调整人才培养计划、教学模式和课程结构,以更好地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企业输送合适人才。

(二)指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针对性培养职业素养

职业规划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中职学生也不例外。中职学生属于专业技能型人才,更需充分了解自身,从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来加以考虑进行合理的业规划,确定奋斗目标,从而更好地开启自己的职业人生。就目前情况而言,许多中职学生还未形成自己的职业规划,对于未来较为迷茫,致使其在学习和生活中较为盲目,碌碌无为,难以真正掌握技能和本领,形成良好职业素养。对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引导其做好职业规划,进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一方面,教师可为学生分析所学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及专业要求,让学生对专业发展及职业发展有充分了解;另一方面,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自我分析,深入了解自我性格及能力,介绍专业行业的特点,让学生逐步确立自身职业发展目标,并进行阶段性规划;此外,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规划,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和相关素养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助力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逐步实现职业目标。

(三)加强企业文化渗透,增强学生职业意识

于中职学生而言,其在校学习时间较多,对于社会发展和行业情况了解较少,这不利于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对此,教师可通过在教学或学生活动中进行企业文化渗透,使学生于潜移默化中了解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增强学生职业意识,全面提高职业素养。例如,在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讲授汽修企业的企业文化,让学生了解汽修企业品质领先、优质高效的服务理念,了解相关企业管理与经营方针,以使学生能充分明确专业和工作如何对接转换,增强学生职业意识。此外,教师还可按照一般的企业规范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学生,包括整齐规范地摆放生活及学习用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待人接物要有礼貌、遵守各项秩序等等,这些行为规范既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亦是一般企业文化对员工的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时刻提醒和教导能使学生更好地融入企业文化生活。

总之,中职学校应重视人才培养,更应重视人才的职业素养培养,不仅要提高人才的技能素质,还应发展人才的职业道德品质,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使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