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科护理病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重症监护;心理问题;护理干预
由于儿童表达能力不及成人,为重症监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难,加上目前儿童多为独生子女,若住进重症监护病房,家长必然会产生焦虑情绪,心理情绪容易随着孩子病情的变化而改变。就目前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及家长的心理变化来看,心理方面的辅导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趋势,对患者病情的稳定与优化也起到一定作用。本文基于这一现象,对我院患者及家长展开对比研究,旨在发现心理护理的干预效果,提升临床治疗有效性。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患儿资料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重症儿童共88人,这些儿童年龄最大13岁,最小2岁。男性儿童52人,占总人数59.1%;女性儿童36人,占总人数40.9%。
1.1.2家长资料每位患儿只选取一名长期看守家长进行研究,家长共88人,男性32人,占总人数36.4%;女性56人,占总人数63.6%。这些家长最大年龄45岁,最小26岁;在文化长度方面,最高学历为硕士,最低初中毕业。所有患者及家长均为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1.2一般方法将这88名患者及其家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对。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式,即一般护理,不注重心理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方式,采取各项措施改善患儿及家长心理问题。在一段时间后,医院发放症状自评量表对患儿及家长心理状态展开调查评估。调查问卷全部收回并全部有效。具体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1.2.1焦虑心理的护理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表现为反复高频率的向医护人员询问孩子病情,并且不安心治疗,希望能够提前出院等。对于这类患儿及家长,医护人员应加强病情讲解力度,让患儿及家长清楚了解所患病症的注意事项以及治疗方式。另外,还可以通过与外界沟通来消除焦虑心理,让家长了解医院的环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患儿带到其它病房与同龄人多沟通。家长应将自己焦虑感的产生原因及时向医护人员表明,将焦虑表达出来是缓解的最有效方式。
1.2.2敌对心理的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环境不断挑剔,并且与其它医院硬件设施做出对比,严重时会要求更换主治医师以及情绪躁动。对于这类情况,医护人员应从自身行为上不断优化,树立健康良好的医护形象。面对家长的敌对情绪,医护人员应保持理解态度,不能影响到自身护理行为。要加强与患儿及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让患儿主动配合治疗。若硬件设施不及其它医院,可以通过高效的诊断与护理来弥补。
1.2.3恐惧心理的护理表现为情绪悲观,严重时会躲避检查治疗。这一行为会严重影响到患儿病情的稳定与康复。这种情况最有效的缓解方式就是如实告知家长治疗方案,并让家长做好相关心理准备。对于预后较差患儿,应多给予鼓励,并告知家长现代化医疗水平在此方面的成功案例,对恐惧心理起到宽慰作用。预后较好的患儿可以加大鼓励力度,让患儿及家长看倒痊愈的希望。
1.2.4敏感心理的护理常表现为行为上的小心翼翼与自责,多发生在家长身上,认为是自己照顾不当造成孩子受伤。心理上存在严重内疚感,对于孩子不合理要求也会尽量满足。对于这类家长,应及时指出行为上的不恰当方面,告知家长患儿需要在温度、饮食等方面注意事项,避免家长因自责与溺爱随意满足患儿要求造成护理的不良影响。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对比不难发现,观察组患者及家长在各项心理因子的测评方面都要优于对照组。在自评量表中,得分越高代表此症状越明显,具体评估分数,见表1。
3讨论
目前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一旦生病甚至住进重症监护病房,家长所表现出的通常是焦虑、敌对、恐惧与敏感。在这种情况下,对病情的描述往往会呈现出夸张现象,不利于医护人员了解患儿病情。同时,家长的紧张情绪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患儿情绪,严重时会让患儿对治疗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病情的缓解。
综上所述,对于重症监护病房的患儿及家长而言,心理护理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其紧张情绪,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家长在自我行为护理方面也能够得到更好帮助。本次研究发现,心理护理在心理素质的提升方面效果显著,对临床治疗的干预优化效果较强,让患儿及其家长看到治愈的希望并积极治疗,使护理方案得以顺利实施。另外,心理护理在医患关系的构建方面效果明显,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许艳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及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J].全科护理,2013(08):728-729.
[2]刘东梅,殷秀.层级式责任制管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3(03):361-363.
[3]李树军,赵丽,姚金华,等.儿科重症监护室内患儿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J].中国实用医药,2013(14):73-75.
[4]彭剑雄.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家长焦虑心理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07):13-14.
【关键词】骨科;老年人;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450―01
由于老年人体弱,多数病人需要长时间卧床。这给护理老年人带来了很多的难度。尤其是骨科手术后的病人,多数丧失生活处理能力,如果得不到合适的护理,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以下是我院自2012年4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46例老年骨科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性21例,女性25例,年龄在60-70岁23例,71-80岁19例,81-83岁4例;其中髋部疾病占34.76%(股骨颈骨折4例,股骨粗隆问骨折1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2例),各种腰部疾病占36.95%(腰椎间盘突出10例,胸腰椎压缩骨折5例,椎体滑脱2例),关节疾病占28. 26%(膝关节各种疾病9例,骨与关节感染4例),其他骨科疾病占27.78%。平均住院天数为28d。
2 临床护理
2.1 心理护理:掌握骨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护理。当老年患人带着病痛就医时,面对的是医护人员和其他住院的病人,要等待各种检查、治疗、手术,加之大多数生活自理能力差或者已完全丧失,于是表现出烦躁、焦虑、恐惧、激动、多语、失眠等,这些心理状态都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为解除老年病人思想负担,使之积极配合治疗,最重要的是给病人心理上的安慰。我们要根据老年病人的经历、文化素质、生活习惯、业余爱好、家庭情况及经济状况等,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与老年病人进行亲切的交谈,护患之间相互沟通,使之信任我们并对自己的伤病有所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士对待老年病人一是要尊重他们,二是要理解他们,三是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要经常与老年病人进行思想沟通。处处体贴照顾。
2.2 营养护理:个别老年病人因生活不能自理,怕给我们增添麻烦,为减少大小便次数,而控制饮食。这样的老年病人应向其说明营养的重要性。鼓励其多饮水、多进食易消化食物。保持二便通畅。避免便秘。同时我们更应周到地做好生活护理,尽量满足其一切所需,不能表现出有任何厌烦的情绪,让病人依赖我们,使其精神上得到安慰,为进一步配合手术、药物治疗打好基础。
2.3 日常护理:每年有三分之一岁以上的老年人、二分之一岁以下的老年人都经历过跌倒事件。可以归咎于很多原因。如原有外伤、肢体退行性疾病、环境、年龄、神志状况、原发疾病、所服药物、住院时间等,仍是困扰护士的主要问题之一。绝大部分老年病人喜欢安静,应尽量安置单人小房间,护理要尽量适合老年人的特点,如减低环境中威胁的措施,减少床边的杂物、固定好床脚刹车,安置洗手间夜灯,对活动能力受限的患者除了接受行走体疗外,还要向家属重申病人活动能力的障碍,护士要指导病人缓慢起立、坐下、上、下床等,坐轮椅时使用轮椅安全带,选用合适和专用的老年轮椅,协助病人变换等。对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要加强生活上的护理,保持病人口腔、头发及皮肤的清洁,协助生活所需。
2.4 并发症预防护理:
2.4.1心、脑血管并发症预防护理。进入老年期循环系统发生明显的衰退,如心、脑血管硬化,心肌收缩相对减弱,心血管不通适应正常时的应激状态。加上创伤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有潜在发病的可能,导致并发症出现。此类病人。一经入院应引起重视,除进行各种检查外,应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神志等体征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4.2褥疮预防护理。长期卧床,截瘫或需牵引病人,由于全身血液循环差,皮肤抵抗力低下,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尤其是骶尾部、后枕部、踝关节、足跟部各骨突处容易发生褥疮,因此病人入院后给予气垫床或骶尾部垫褥疮垫,骨突处可垫海绵圈。不能自行翻身的隔2h协助翻身,并用50%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护理上一定要职责到人,每班检查交班。护士长不定时抽查,人人重视,使大家认识到,预防褥疮的发生,不是某个人的事,必须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努力。由于措施到位,责任到人,一年来无褥疮发生。
2.4.3泌尿系感染预防护理:保持会清洁卫生,每天用温水擦洗会2次,尿潴留病人在留置尿管期间,妥善固定导尿管及引流管的位中沉渣,经常变换,以便引流通畅,定时、训练膀胱肌肉收缩。
2.4.4呼吸道并发症预防护理:老年人由于呼吸相对减弱,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史,所以长期卧床及术后病人易发生肺部并发症。因此病人人院后要求戒烟、戒酒,鼓励病人多咳嗽、咳痰,做深呼吸,上肢能活动的做扩胸运动以增加肺活量;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利稀释痰液。
2.4.5防止骨延迟愈合护理:老年人运动量减少,骨细胞活动性降低,而钙吸收利用率低易发生骨质疏松,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或不愈合。可给病人服钙剂,进食高钙食物,并用适量维生素d增加钙的吸收利用。
3 讨论
由于老年骨折病人心理具有特殊性,所以针对老年人心理护理,提倡人性化服务,是至关重要的。在对老年骨折病人的护理中,要树立“安全第一,患者第一”的思想,杜绝或减少安全隐患。并且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责任心,病情观察细致,发现异常能够及时处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使其尽快恢复基本功能。在老年骨科患者护理中,如果能充分掌握好老年骨科病人的特殊性,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显著提高老年骨科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耳鼻喉科;常见疾病;患者;护理
一、耳鼻喉科临床资料: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11年1月~2012年3月住院患者12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75例,女性45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42岁。选取病例有:慢性鼻炎、慢性扁桃体炎、鼻息肉、顽固性鼻出血、化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喉炎、急慢性呼吸道梗阻。职业:学生35例,文员50例,务工人员30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原发病和职业等一般资料统计学分析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的必要性
我们知道,耳鼻喉科涉及到的范围很广,当耳鼻咽喉科任何器官患病时,都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由此可见,对患有耳鼻咽喉科疾病病人的护理工作是多么的重要!医护人员所做的工作是一门高尚的科学技艺,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语言与交往,首先让病患愿意接受治疗并保持一个平和的治疗心态。因此,医院要更加重视对耳鼻喉科患者的护理。优质的护理,是对患者的尊重、理解、同情和关爱,在让患者感受到医院热情的同时也对患者疾病的治愈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1.3 护理结果
表1 护理结果图
组别 例数 耳疾治愈 鼻疾治愈 咽疾治愈 心理情绪改善率 并发症发生率 患者满意度
对照组 30 11 10 7 91.3% 23.3% 90.1%
观察组 90 33 27 27 93.3% 3.3% 95.6%
1.4由表1可以分析:
身患疾病会影响人们的心情并给人们的心理增加负担,这是不利于疾病的治疗的。因此,在此类患者进行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让患者思想顾虑,从而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协助治疗。护理者应该结合患者的病情,给患者安排好合理的饮食。
二、耳鼻喉科患者手术后的护理。
在患者进行手术后,护理者要对患者及时的手术后的护理工作,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着患者的健康恢复情况,必须引起我们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2.1对于耳源性颅内并发症者,护理者应该注意患者是否有面瘫的情况、眩晕的情况、头痛的情况以及颅内压增高的表现,一旦发现其中之一,就应该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救治。
2.2(1)对于鼻部或者咽喉部进行了手术的患者,我们应该对其伤口进行局部冷敷,并嘱咐患者如果有血液流入咽部应轻轻将血液吐出切勿咽下。这样有利于医护人员观察患者手术后的失血情况同时也避免了将血液吞咽对胃部产生刺激引起患者的不适。(2)对于患者伤口有敷料物的,护理者应该观察敷料是否松脱、移位或者渗血,一旦发现敷料物收到污染,我们应该进行及时的更换。(3)手术后,鼻腔有填充物的患者,护理者应该注意防止患者鼻腔内的填充物松动、脱落,我们还应该用湿纱布覆盖患者的口部,防止患者的口干现象。(4)患者的鼻腔填充物被取出以后,护理者应该观察患者的鼻腔内是否有出血的状况发生。并且要嘱咐患者尽量不要打喷嚏,不要用力擤鼻或者进行剧烈的运动,这样不利于伤口的愈合。同时,护理者还应该给患者配备麻黄素液滴鼻,防止鼻腔出血或者感染。
2.3对于进行了喉咙手术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给给患者进流质食物。如果不是口腔进路手术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给病人进食半流食或者是软食。因为做完手术后,患者的体质相对较差,消化能力不强。因此,这样的饮食能够增强患者对饮食的消化与吸收,对患者的身体恢复是很有好处的。对于进行了咽喉部手术的患者,我们应该让患者多卧床休息,尽量少讲话或者不讲话,这样有利于伤口部位的恢复。对于咽喉部气管切开的患者,要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并且要让患者按时的吸痰、翻身还要防止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我们的护理工作应该更加的仔细。
总之,患者做完手术之后,我们应该尽量的给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术后环境,这样更加有利于病人的恢复。手术后,护理者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状况、脉搏状况、呼吸状况以及血压变化状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的采取相关的治疗措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节患者的心情,使其舒适放松,促进患者的更好恢复。对于耳鼻喉科的患者,护理者还应该要求患者做好口腔的护理工作,给患者专门的漱口液进行漱口。
三、结论
耳部疾病通常包括了耳部形状异常、耳痛、耳漏、耳聋、耳鸣、眩晕等症状。患者的耳部性状异常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先天性畸形或者外伤所致。患者的耳痛症状主要表现为钝痛、刺痛以及抽痛,引起患者耳痛的原因是多方面,可能是炎症、外伤或者肿瘤。总之,导致人们耳部疾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做好预防工作。患者的鼻部疾病通常表现为鼻塞、鼻漏、鼻出血等症状。其中,鼻塞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鼻塞、间歇性鼻塞以及交替性鼻塞。鼻漏主要表现为水样性鼻漏、黏液性鼻漏、脓性鼻漏、血性鼻漏、脑脊液漏等。患者的咽喉疾病通常表现为咽喉痛、咽部感觉异常、吞咽困难、打鼾等症状。其中咽喉痛主要是由于咽喉内有炎症、溃疡或者是咽喉内有异物而造成的。打鼾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患者过于肥胖、内分泌紊乱、老年性等原因造成的。咽喉感觉有异常主要表现为感觉咽喉有异物、咽喉堵塞、有明显的贴附感、咽喉瘙痒以及咽喉干燥等症状。对患者进行护理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对患者护理工作进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以及患者的恢复状况,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患者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的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疾病的治愈几率。
参考文献
1,胡伶俐.耳鼻喉科患者诊疗中的对策及护理[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5)
2,周林琳.耳鼻喉科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26)
3,陈育花,林探花.耳鼻喉科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南方护理学报,2000年8月第7卷第4期:42-43.
1一般资料
38份护理病历均来自儿科病房。患儿年龄6~11岁。其中急性肾小球肾炎9份。肾病综合缸12龄一支气管肺炎6份,风湿性心脏病3份,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份。急性白血病3份,上消化道出血2份,病史由家长和患儿共同陈述书写病历者为率系大专学生f高中毕业经考试入学。修业3年),已见习过内、外科护理学。
2评定内容与标准
21病历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简要病史、护理体检、日常生活自理程度、心理社会因素、护理诊断、预期结果、护理措施等(因学生见习时对病人观察护理缺乏连续性,故不要求学生对其做出评价及达标情况)。
2.2评定标准参阅国内外文献.结合我系I临床护理教学具体情况而制定评分标准,分好、中、差3个等级好(90~100分):护理病历记录准确,系统完整,医学术语确切,重点突出,计划制定合理、有序,完全符合护理病历书写要求。中(70~89分):病历记录基本准确、完整,医学术语较确切,基本能突出重点,计划制定基本合理有序,基本符合护理病历的书写要求。
差(<70分):病历书写潦草、凌乱,病历记录和体检与实际不相符,表达不准确,计划制定不合理,不符合护理病历的书写要求评定等级为“差”者,属于不合格病历,要求学生重新书写
3评定结果
38份儿科护理病历中,“好”8份,占21.05:“中”25份,占65.79:“差”5份,占13.16.
4存在的问题
4.1护理用语不规范:38份病历中有l2份,占31.58。护理用文的基本要求是语言简练,准确、清晰,应用医学术语。但在护理病历中常出现语言不够简练,如将“发热”写成“发烧”,“腹泻”写成“拉肚子”。
4.2收集资料不完整:38份病历中有9份,占23.68。学生在收集资料时,缺乏整体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1例8岁肾病患儿,激素治疗后出现了满月脸,向心性肥胖,因性格内向,孤独,她怕被小朋友讥笑,常一个^偷偷地流泪,学生在收集资料时只重视患儿生理方面的问题,忽视了患儿的心理需求。
4.3护理诊断不恰当:38份病历中有7份,占18.42.
护理诊断书写不规范:根据NANDA(北美护理诊断协会)制订的148个护理诊断,如将“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写成“营养不良:低于机体需要量”,“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写成“潜在的皮肤完整性受损”等。
②护理诊断顺序排列不合理:在确定护理诊断时,应把威胁病人生命安全,需要立即采取护理措施的周题放在首位,分轻、重、缓、急,提出护理诊断如“肺炎”患儿出现咳嗽、痰多时,首先考虑的护理诊断为“清理呼吸道无效”,而不是“焦虑”。
将护理诊断和医疗诊断相混淆:把“脑出血”、“心衰”这些医疗诊断当作护理诊断。
4.4预期结果不具体:38份病历中有10份,占26.32.预期结果是通过护理手段使病人应达到的预期目标,而不是护理行动本身,如体温过高“所定的预期结果为:
①找出使体温升高的原因。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14-01
Wernicke脑病(Wernicke’s encephalopathy,WE)是1881年由Carl Wernicke首先发现的一种维生素B1(硫胺)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的急性代谢性脑病,临床上典型表现为眼肌麻痹、共济失调和意识障碍,称为Wernicke脑病三联征[1],若患者同时存在周围神经病的表现,则称Wernicke脑病四联征。本病最常见于慢性酒精中毒和妊娠剧吐患者。近年来,各种原因引起的营养不良和白血病、艾滋病等恶性疾病患者的发生率有所增高。我科于2013年2月收治慢性酒精中毒所致Wernicke脑病1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54岁,因突发视物成双、行走不稳5+天,加重伴反应迟钝2+天入院。入院查体:神清,精神差,反应迟钝,表情淡漠,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轻度下降。双瞳等大等圆,直径3.5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轻度内收位,双眼外展受限,双眼水平眼震(+),余颅神经(-);颈软,脑膜刺激征(-),四肢肌张力降低,肌力Ⅴ-级,四肢腱反射对称减弱(+),四肢末端痛温觉减退,双侧病理征(-),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完成差,昂伯征(+),行走时步基增宽、左右摇摆。既往酗酒史10+年,每日饮白酒400g左右,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等病史。入院后给予维生素B1 100mg肌注,每天2次,同时给予维生素B12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脑保护等治疗并加强护理,2天后患者意识状态好转,治疗3周左右复视消失,共济失调改善,可独立行走,出院后随访患者恢复良好。
2 护 理
2.1 病情观察 本例患者入住我科时神清,精神差,反应迟钝,表情淡漠,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的改变,瞳孔大小有无改变等征象。同时予以心电监护,注意心律,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各项监测。且患者有复视、走路不稳、共济失调等症状。所以,我们设专人24h陪伴,加强防范,床栏保护,清除环境内的障碍物,保持病区安静,病房地面干燥,渐近性评估患者跌倒危险系数。并对病人做好宣教,使其了解自身的活动能力,提高安全的意识。
2.2 用药指导 Wernicke脑病确诊后应立即给予足量的维生素B1治疗,剂量为200-400mg/d,以防止疾病的进展,逆转结构变化脑损伤。在急性期最好是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以尽快补充体内维生素B1,使用该药前应做过敏试验。维生素B1溶液因遇热后失效,故应现配现用。维生素B1注射时刺激性较大,在肌内注射时应深部注射,为了减轻患者痛苦,注射时应遵循两快一慢的原则,即进针快,拔针快,推药慢,另外,为了防止局部产生硬结,还要每日热敷两次。在补充维生素B1前禁用葡萄糖和激素。因前者可使丙酮酸脱氢酶反应减慢,维生素B1耗尽,后者可使丙酮酸氧化使意识加重[2]。
2.3 心理护理 要做好有关WE的知识宣传工作。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复视、共济失调及精神症状,家属及患者一时不能理解,对其提出的问题要给予耐心解释,宣传有关WE的知识,使患者和家属树立信心,消除不良情绪,减轻心理压力,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2.4 饮食护理 做好饮食护理是使病人早日康复的关键,对于酗酒者,要讲解饮酒对个人健康家庭的危害以及戒酒方面知识,坚定戒酒的信心,逐渐戒酒。嘱病人进食含维生素B1丰富食物,如酵母、谷类、瘦肉类、糙米类、豆类等,因为高糖食物会增加维生素B1的消耗,所以应避免高糖类食物。
2.5 康复护理 Wernicke脑病患者在进行对因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康复锻炼。对四肢肌力低下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予以关节松动训练;对共济失调、步态不稳患者,应训练平衡功能;对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障碍者,多与患者交流,采取多种方法帮助患者记忆、回忆,提高其谈话的兴趣。
2.6 出院指导 首先让患者了解本病的有关知识,嘱患者戒酒,进食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制剂,少食多餐,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还要注意平时有规律地生活,加强康复锻炼。做好监护工作,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留给家属联系电话,有情况随时联系,及早就诊。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细节管理;心理护理;儿科疾病;护理管理效果
儿科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同时,人们对于医疗护理质量也提出的更好的要求,临床上如何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医院“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等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1]。儿科作为医院特殊的科室,由于患儿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再加上家属对于孩子过于关爱等,使得护理工作难度显著增加。因此,临床上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降低患儿治疗过程中误差发生率,改善患儿心理状况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细节管理联合心理护理在儿科疾病患儿中使用较多,并取得阶段性进展[2]。为了探讨细节管理联合心理护理在儿科疾病患儿中的临床护理管理效果。对2014年8月至2015年4月来笔者医院诊断、治疗的60例儿科疾病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来笔者医院诊断、治疗的60例儿科疾病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有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2~11)岁,平均年龄为(6.5±0.8)岁,患儿病程为(1~6)天,平均病程为(3.5±1.4)天;对照组有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患儿年龄为(3~10)岁,平均年龄为(6.1±0.9)岁,患儿病程为(1.2~6.5)天,平均病程为(4.2±1.1)天。患儿对其治疗方案、护理方法等完全知情,患儿年龄、病程等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精神支持:入院后为患儿安置一间病房,并保持空气新鲜,让患儿保持愉悦的心情。治疗过程中护师可以通过将故事、幽默等方式和患儿沟通,既能够分散患儿注意同时还能够减轻患儿激进反应,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心理疏导:患儿确诊后,护师要告知患儿家属相关疾病知识,并详细解答患儿提出的问题,让患儿家属对相关疾病有一个了解,使得患儿家属能够全力配合治疗。同时,患儿治疗过程中还应该加强患儿心理护理,减少和避免心理应激。放松训练。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患儿恢复情况进行锻炼,让患儿保持放松,帮助患儿缓解负性心理[3]。
1.2.2 实验组护理方法
实验组联合细节管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强化护师风险意识。儿科护理和成人护理相比风险更高,并且患儿在护理过程中家属情绪波动通常比较大,很容易在护理过程中产生护患纠纷。此时,护师应该多注意护理细节,多考虑患儿家属的心情,通过合理的安排以及加强细节管理等建设护理纠纷。在护理过程中做好患儿心理护理以及细节管理,以“人文关怀”的服务意识去照顾患儿。(2)提高护理质量。针对患儿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细节管理过程中应该规范护理程序,保证细节管理能够有效的实施。(3)完善规章制度。给和本院儿科护理工作实际情况,护师对“儿科护理管理手册”、“儿科护理文书书写标准”“儿科护理质量标准”等多个标准进行细节化,为护理质量管理以及控制提供依据。同时,护师在相关制度和标准基础性进一步加强护理质量监控程序,对患儿护理质量进行动态监控,对护理过程中的疏漏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1.3 观察指标
通过我院自拟问卷调查标准对患儿护理前后医院感染、护理差错、护患纠纷以及患儿家属满意度进行评价和统计;采用SDS、SAS 评分量表对患儿护理前后SDS、SAS 评分进行评定。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对相关资料进行SPSS16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方差表示,并行t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n(%)形式表示,并行卡方检验,P
2.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护理后4例发生医院感染,3.57%患儿护理出现差错,2例出现护患纠纷,护理差错发生率为7.86%,低于对照组(15.7%)(P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2.2 两组护理前后 SDS、SAS 评分比较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儿护理前SDS、S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护理后SDS评分为(31.58±8.29)分、SAS评分为(31.89±7.72)分,低于对照组(P
表2 两组护理前后 SDS、SAS 评分比较
3.讨论
儿科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机制复杂,疾病类型也比较多,多数患儿发病后容易产生哭闹、烦躁等心理,给医师诊治带来很大的不便。同时,部分患儿治疗过程中由于缺乏理想的护理方法使得患儿治疗预后欠佳,治疗依从性较差[4]。因此,临床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加强患儿护理显得至关重要。
近年来,细节管理联合心理护理在儿科疾病患儿中在儿科疾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阶段性进展。心理护理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护理方法,这种护理方法更加重视对患儿的心理护理,通过加强患儿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儿消极心理,使患儿能够更好的接受治疗、配合护理、治疗,从而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同时,心理护理的实施还能够有效的稳定患儿家属的情绪,能够让患儿家属和护士之间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减少了由于患儿过度痛苦引起的家属应激反应等。而细节管理也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一种护理方法,它主张每一位护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加注重细节,力求完美。细节管理的实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患儿护理质量,增加护师服务意识,并将细节管理的观念、思想等融入到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使得我院的护理模式从传统的被动接受护理模式转变为主动护理,使得护理人员能够在护理过程中积极寻找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避免了护师护理过程中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护理缺陷,从而能够降低患儿护理过程中的差错。临床上,将两组护理方法联合起来效果理想,能够发挥不同护理方式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既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减少患儿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波动,从而使患儿能够更好的配合护理、治疗[6]。本次研究中,两组患儿护理前SDS、S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护理后SDS评分为(31.58±8.29)分、SAS评分为(31.89±7.72)分,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儿科疾病发病率较高,疾病类型也比较复杂,患儿治疗过程中在心理护理基础上联合细节管理效果理想,能够改善患儿心理波动,减少护理差错,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霞.小组术前访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儿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6):1920-1922.
[2]徐素彬,宋芹,彭,等.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病房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2):154-155.
[3]石晓萍.细节管理融入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8):105-106.
[4]周秀红,黄水英,张伟珍.鼓励患儿及家属参与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J].护理学报,2012,19(7A):32-33.
[5]郭志芬.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4):1131-1132.
五官科医生用间接喉镜检查后,发现梁老师患有声带息肉,需行手术治疗。其发病原因可能与感冒后长时间疲劳用嗓有关。梁老师接受了手术,不久又恢复了清亮的声音。复诊时,她向医生咨询声音异常常见于哪些疾病,医生列举了以下疾病:
1 急性喉炎:说话时声音粗糙、低沉,发音费力,晨起较严重。伴有喉内发热、刺痒和干燥不适的感觉。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声嘶或完全失音。发病前都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喉部分泌物多,常有咳嗽等症状。治疗上要及时抗炎,对症处理,多饮水少发声。
2 慢性喉炎:说话时声音低沉,粗糙发硬。早晨较轻,午后加重,说话前常需清一下嗓子。多为急性喉炎未能治愈迁延而成。经常反复的化学气体或粉尘的刺激,过度吸烟饮酒,不适当的发音,鼻腔、口腔、咽腔内的炎症。剧烈咳嗽等,均可导致本病。喉内有骚痒、干燥等感觉。病人常借咳嗽暂时减轻喉部不适感。应戒除烟酒陋习,治疗鼻、口、咽腔等疾病。还可配合雾化治疗。
3 声带小结或息肉:说话时声音嘶哑。开始时发低音无变化。但发高音破裂(发“毛”)无力,用声易疲劳,不能持久,以后逐渐加重,出现沙哑,声嘶呈同歇性逐渐发展,最后出现持续性声嘶。病程缓慢,可持续数年,多见于教师、歌唱者、售货员。治疗上注意用声练习,莫长时间压低嗓子讲话。可配合药物及雾化治疗。息肉者则可手术摘除。
4 喉部恶性肿瘤:说话时声音嘶哑呈进行性加重。最后完全失音。伴有喉部异物感、喉部不适、吞咽疼痛、咳嗽、呼吸困难、颈部肿块等。40岁以上的男子(尤其是长期吸烟者)突然出现声哑,持续3~4周无好转时,应警惕喉癌,须详细检查,对新生物行活体组织检查,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5 喉结检:除有声嘶症状外,病人常伴有下午、夜间发低烧、盗汗,喉痛明显。多有肺结核病史。治疗上以控制原发病为主。
6 功能性发声障碍:多见于老年人,人到老年后,由于生理上的变化,音高、音强和音长都逐渐下降,且常常颤抖,形成特殊的“老人声”。还可见于精神紧张、性格内向者。
此外,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心功能不全等发作时,常可导致声音发生特殊变化。声音嘶哑还见于用声不当、发声过度、急慢性咽炎、血管神经性喉头水肿、癔病,以及手术或外伤引起的喉返神经麻痹或损伤等。
“噢!原来引起声音嘶哑的毛病还真不少。”梁老师若有所思地说。
头痛剧烈:警惕蛛网膜下隙出血
于志渊
老李今年53岁,在一所中学当语文教师。一天,他正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突然一阵剧烈的头痛使他失去了知觉。醒来时他发现自己已被同事们送进了医院的急诊室。经过头颅CT扫描,他被诊断为蛛网膜下隙出血。急诊室里各科医生会诊的意见是:老李需要立即接受脑血管造影,以确诊出血的原因,而且还要尽快接受脑外科手术治疗。老李的家属起初对做脑血管造影检查很紧张,但看到他这种迷迷糊糊的样子,预感到病情十分危险,便听从了医生的劝告,忐忑不安地将他送进了造影室。
蛛网膜下隙出血,俗称“蛛血”,好发于40~50岁的中年人。其主要的也是惟一的症状就是突发的、极其剧烈的头痛。病人往往主诉是一种“十分可怕的”头痛。如果病人意识清醒的话,还会感到颈部疼痛,活动受到限制。至少有80%以上的蛛血起因于颅内的脑动脉瘤破裂,很容易在短期内再次发生更为严重的破裂,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即使在一些医疗水平非常发达的西方国家,这种脑动脉瘤破裂所引起的蛛血也会导致近一半的病人死亡或严重残废。
对于脑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血,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尽快的手术。用一种特制的金属夹子夹住动脉瘤的颈部,排除定时炸弹的“引爆装置”,彻底消除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的隐患。如果手术顺利的话,病人完全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普及应用,目前脑动脉瘤手术的直接致死和致残率一般在10%以内。有不少技术精良的脑外科医生手术的成功率已达到了95%以上。
目前已出现一些先进的诊断技术,如CT、核磁共振等,创伤性小且无危险,蛛血也能在早期通过头颅CT扫描得到明确诊断。但是,要确诊颅内动脉瘤的部位、大小、瘤颈与供血动脉的关系等,就非脑动脉造影莫属了。脑动脉造影虽然是一种有创伤性的诊断技术,但是随着造影技术的进步,创伤性已减小到很低的程度,即使昏迷的病人也能够承受这种检查。其危险性也远远小于蛛血本身给患者带来的威胁。
【摘要】 目的 探讨人性化服务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我院儿科几年来人性化服务所带来的效果。结果 采用人性化护理,患儿及家长对护理人员表示满意。结论 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取得非常满意的临床效果,获得较高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 人性化 护理 儿科 应用
由于儿科病房的特殊,其管理难度相对比成人科室要难。为了使儿科病房管理能适应病情千差万别的患儿及家属不同的住院需求,为体现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自2004年始我科试行了人性化护理管理。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营造人性化管理的氛围
在院里的支持下,儿科地砖及病室的墙壁上都印有动物图案、认图识字表等,使病区气氛活泼、充满童趣[1]。护理人员身穿粉红色的服装,护士站对面就是具有特色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和问候语及科室的联系电话,使病房的气氛变得自然活泼,一走进病房就感觉到病房的整洁舒适与温馨,病房内备有干净松软的被褥,温度适宜的中央空调,每个病室都装有电视机,病房设有六人间、三人间、二人间、单间,供不同经济状况的患儿选用,为患儿家长提供了方便舒适的就医环境,听着舒缓高雅的背景音乐,看到护理人员整洁的服装、温馨的笑容,均使人赏心悦目,倍感家庭的温馨、亲切、舒适,全面体现了人性化管理,消除了儿童住院的恐惧心理,营造了一个轻松、祥和的就医环境。
2 制定人本服务流程
科室全面开展了“六个一“温馨服务活动: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壶开水、一张一日清单、一张整洁的床铺、一张爱心联系卡。从患儿入院起各班护士对其层层负责。新入院患者除危重外一般在半小时内由分管护士及时完成入院宣教及治疗护理。根据不同年龄的患儿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护士长及时向患者做自我介绍并行双向承诺书签字。将亲情化服务贯穿于患儿住院的始终。科室要求每一位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健康宣教能力和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3 护士整体素质建设
加强专科理论知识的学习,养成阅读药物说明书的好习惯,明确药理作用、用法、用量及毒副作用,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做到心中有数;对专科护理知识,应带着问题反复学习,反复实践,不断从临床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从理论知识中获取临床经验,通过这种循环式的积累,提高护理专业技能。
4 严格遵守操作规范,进一步加强基本功训练
科室下大力度提高新护士的穿刺技能,科室利用模型对新护士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培训,由老护士将多年积累的穿刺经验传授给新护士,帮助新护士提高穿刺水平。为减轻患儿痛苦,我科于2005年始开展了头皮留置针及温馨静脉输液,使患儿在不知痛苦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静脉穿刺,减轻了患儿对静脉穿刺的恐惧感,深得患儿家属的好评。大大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了工作效率,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5 及时进行健康宣教工作
护理人员在患儿入院后,要及时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为患儿制定一套健康计划,通过精美的板报、宣传手册及定期召开座谈会和学习讲座的形式,来宣传防病治病、饮食要求、用药指导、体育锻炼等相关知识,消除了患儿家长心中的疑虑,同时尽量使患儿家长保持良好的情绪,以免影响患儿的治疗,对于即将出院的患儿也要跟踪健康宣教,以减少疾病的复发。还可以通过定期随访,了解患儿的需求及病情变化,必要时做出药物调整,使患儿在出院后仍能感受医院的优质服务。
6 转变服务理念
打破以往一人一个班的工作制度,不以岗定责,而是因人设岗,使其在自己合适的岗位上发挥责任效能。改变旧的排班方式,实行弹性排班和双岗制。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激发护士们的工作热情,使护理服务由被动变主动,缩短了护患距离,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于2004、2005连续两年取得全员护理质量第一名的好成绩。
7 讨论
针对儿科的人性化服务,必须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一方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准确把握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年龄、流行季节、主要临床表现和体征,以及母乳喂养等常识,能较满意地解答家长提出的疑问,增加家长对护士的信任,另一方面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根据患儿的具体性格特点、饮食习惯、经济条件等来制定人性化的护理计划[2]。使患儿及家长得到优质、高效的服务,进而减少护患纠纷,提高儿科整体护理质量。
参 考 文 献
1陪护率上升的原因
1.1 患者方面的原因 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自然而然地也就成了家庭的重心。住院后孩子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对父母的依赖性增强,希望亲人留下陪在身边,而做父母的也不愿离开孩子,希望一步不离地陪护在孩子身边,这样他们才会放心,往往是一家几个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有的家属对护理人员存在猜疑或不信任,对护理、治疗操作不放心而陪护。冯建华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3.4%的患儿认为没有陪护生活不方便,其中一部分人认为护工、护士提供护理时不象家属那么方便和具有亲情。
1.2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 护理人员相对不足,我国目前床位数和病床护士比例不足1:0.4,与发达国家相差5~6倍。护理人力不足难以满足患儿对陪护的需求,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很多医院采取各种措施把护士的时间还给患儿,但护理工作仍不能满足患儿的实际生活需求,尤其是儿童。陪护人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2 陪护对病区工作的影响
2.1 降低了工作质量 所有患儿均有陪护,这些人承担了患儿的生活护理,起到了部分安慰、照顾工作,还起到了输液的监护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护理工作质量。护理人员过分依赖于家属,只重视治疗操作,而忽略了某些基础护理。
2.2 造成病区空气污染 现在许多病区均是两人间,房间面积比较小,一个患儿按两个陪护计算,一个房间就会增加4个陪护,使原来就不宽敞的房间空气更加污浊,加上一些人文化素质较低,自己不讲卫生,自己不洗脚,还让患儿随地大小便,更加重了空气的污染。尿布和尿片乱搭、乱挂,影响了病区的整洁卫生。
3 管理措施及体会
3.1认真做好入院宣教 患儿入院时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对每位家属均应认真做好入院宣教,详细讲解入院须知及医院规章制度,提供一般公共卫生知识。教育患儿不乱串病房,不在病房吸烟,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等;宣传预防医院内感染及保持病室内安静对疾病的重要性,尽可能少留陪护和探视。普遍认为,减少探视和陪护人员,使病区内人员流动量下降、陪护率降低,可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3.2 增强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 做好晨晚间护理,多观察病情,加强巡视病房,指导家属正确护理患儿,如服退烧药后应及时擦干汗液,住暖箱的患儿应多喂水等,把各项治疗操作及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加强自身业务素质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术水平,认真细致地做好每项操作,头皮静脉穿刺尽可能一次成功,并向家属讲明每项操作的目的,以取得家属的信任、理解与配合,建立良好的护患互动关系,让患者自觉减少陪护。
3.3 加强护士与患儿及家属沟通能力 重视患儿的心理需求,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主动服务,做患儿的知心朋友。理解陪护的心理,对陪护过激的语言给予谅解,对陪护提出的疑问耐心解释,消除陪护的顾虑,满足其心理需求。要有扎实的业务技术和理论知识,并通过护理措施的落实,使患儿信服,从而促进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