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措施范文

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措施

第1篇: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

住院;疾病;医院;学龄儿童

为全面地了解开封市学龄期儿童住院疾病种类及变化情况,以利采取相应的预防手段,降低严重影响学龄期儿童身体健康的疾病发生率,提高学龄期儿童健康水平,故进行了此次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开封市4家三级医院2001~2010年间学龄期8421份儿童住院病历,其中男生4401份、女生4020份,城市儿童3950份、农村儿童4471份。全部资料均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疾病种类 在前10位住院疾病中,呼吸系统疾病居首位(18.3%)、消化系统疾病(16.7%)居其次、意外损伤和中毒(15.6%)次之。对呼吸系统疾病进一步分析,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上呼吸道感染(51.3%)、支气管炎(29.7%)和肺炎(13.5%)。

2.2 学龄期儿童中男生和女生的住院疾病种类比较 男生和女生住院疾病前10位种类相同,疾病顺位有所不同。男生住院疾病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呼吸系统疾病(9.0%)、意外损伤和中毒(8.8%)、消化系统疾病(7.9%);女生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呼吸系统疾病(9.3%)、消化系统疾病(8.8%)、意外损伤和中毒(6.8%)。

2.3 城市和农村学龄期儿童的住院疾病种类比较 前3位住院疾病种类相同,疾病顺位有所不同。城市学生住院疾病

作者单位:475001开封,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呼吸系统疾病(9.9%)、消化系统疾病(8.8%)、意外损伤和中毒(6.5%);而农村学生住院疾病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意外损伤和中毒(9.1%)、呼吸系统疾病(8.4%)、消化系统疾病(7.9%)。

2.4 排在前3位的疾病种类近10年发病趋势分析 通过对2001-2010年学龄期儿童住院疾病种类的分析,发现在住院疾病构成顺位中,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意外损伤和中毒始终排在前3位,同时前3位住院疾病种类百分比近10年均呈上升趋势,应值得大家重视。

3 讨论

开封市学龄期儿童住院疾病种类以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意外损伤和中毒为主。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改善学龄期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近10年来呼吸系统疾病始终位居开封市学龄期儿童住院疾病种类首位。这与儿童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有主要关系,儿童呼吸道黏膜柔嫩而且富有血管和淋巴组织,一旦有病原菌侵入,极易发生感染[1]。其中仍主要为肺炎,同时喘息性疾病亦有明显增多,所以加强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管理,进行毛细支气管炎、哮喘发病机理以及预后随访的前瞻性研究,规范化的哮喘治疗,提高患病儿童的生活质量,是我们儿科全体医师今后从事研究和临床工作的重点。消化系统疾病位居开封市学龄期儿童住院疾病种类的第2位,其中胃肠炎和结肠炎的比例最大,一年中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主要原因为学龄期儿童的个人卫生自理能力差,没有养成进食前洗手等好的生活习惯,导致病从口入。随着小儿C13呼气试验和超细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发现Hp相关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消化道溃疡疾病儿童数量渐增,一般有家族聚集性。消化系统疾病有“病从口入”的特点,所以指导家长对小儿的喂养,改善环境卫生,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意外损伤和中毒位居开封市学龄儿童住院疾病的第3位,其中车祸伤、跌伤、异物吸入、中毒等为主,这与目前机动车数量剧增、公众遵守交通规则自觉性还还相对较差、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差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全球范围内,意外损伤已成为儿童、青少年的第一死因,中毒在儿童意外事故中占首位[2]。

学龄期儿童中男女生住院疾病中呼吸系统疾病均位居首位。男生意外损伤和中毒位居第二,发生伤害的常见原因为玩耍、骑车、运动、溺水及触电等,校园内外受伤机率明显高于家中,所以加强对学龄期儿童的安全教育,尽量避免意外伤害发生,开展以学校为主体的综合预防措施,对降低学龄期儿童的伤害发生率尤其重要。女生消化系统疾病位居第二,消化系统疾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多发的病种,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进食不洁食物,这与女生喜食零食、卫生意识较差有关,针对这一点在儿童中开展食品卫生知识教育、使她们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亦很重要。

农村学龄期儿童住院疾病位居前3位的依次是意外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意外损伤和中毒位居农村学龄期儿童住院疾病首位,因此提高农村学龄期儿童自我防范意识和安全知识教育非常重要。为了提高全民族儿童的健康水平,广大农村的卫生保健工作更不容忽视。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类疾病谱不断发生变化,儿科医学也从单纯诊治躯体疾病发展到关注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对于儿童疾病从注重治疗向注重预防保健转变,进而涉及社会-文化问题,成为现代儿科医学发展的必然方向。根据不同疾病的发展和变化趋势,不失时机地采取综合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高质量医学关注儿童,尽一切力量使儿童达到最佳的、最理想的健康状态[3]。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关注儿童的健康,为儿童创造一个和平、宁静、清新、活泼的生长环境是我们全体儿科医生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参 考 文 献

[1]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等. 实用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664-1669.

第2篇: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黄南州;民族;死因构成

死因分析是为了确定居民死亡模式, 分析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动趋势, 从而找出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 为制订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1]。为了解黄南州居民的主要死因构成及顺位,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死因构成差异,为相关部门制订针对性卫生策略和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对黄南州2010年死因构成及顺位与民族、地域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1 资料来源 数据资料来源于黄南州卫生局死亡网络直报卡。

1. 2 疾病分类 疾病分类按国际标准ICD-9 编码处理。

1. 3 统计指标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对居民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

2   结   果

2. 1   粗死亡率分析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黄南州人口数25.67万人,2010年黄南地区粗死亡率238.80/10 万。

2. 2  主要死因顺位 

    前5 位死因主要包括肿瘤、循环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

2. 3主要死因顺位性别、民族差异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州男性人口为130194人,女性人口为126522人,总人口性别比102.9:100。男性死亡率为147.24/10 万,占同性别290.76/10 万,女性性死亡率为91.79/10 万,占同性别185.77/10 万。

2. 4 主要死因顺位城乡、民族差异

2. 5主要死因疾病构成

恶性肿瘤中胃恶性肿瘤65 例,占恶性肿瘤死亡的48.14%,男46例,女 19 例;50岁以上男40例,女18例,50岁以下男6例,女1例;食道恶性肿瘤 5 例,占恶性肿瘤死亡的3.7% ,男3 例,女2  例,50岁以上男2例,女2例,50岁以下男1例,女0例;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28 例,占恶性肿瘤死亡的20.74%,男 19例,女 9 例,50岁以上男15例,女8例,50岁以下男4例,女1例;肺恶性肿瘤18 例,占恶性肿瘤死亡的13.33% ,男13 例,女5  例;均为50岁以上。血液系统肿瘤 3例,占恶性肿瘤死亡的2.2%,男2例,女1  例;50岁以上男2例,女0例,50岁以下男0例,女1例。脑血管病中主要是脑出血86例,其死亡率占脑血管死亡人数的96.6%;呼吸系统疾病中慢支8例,占呼吸系统死亡的9.6%,男3例,女5 例;肺气肿53  例,占呼吸系统死亡的62.85%,男 28例,女 25 例;加入肺心病16例占呼吸系统死亡的16.16%,男41例,女36例;高血压27例,心肌梗死 48例,占循环系统死亡的53.93%,肺心病16 例 ;损伤中主要是 车祸、溺水、意外伤害。共63例。

3、讨论

   从以上分析来看,黄南州死亡率与全国情况相同,首位已肿瘤为著,且已人群居住区为主,但呼吸系统死亡率位次低于全国水平,可能与此环境污染较少有关[ 2];脑血管疾病中主要还是以脑出血为著,从此来看高血压防护还任务艰巨, 黄南州属于多民族聚居区,藏族人口较多,从民族分析来看藏族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民族,回族死亡率最低,可能与其饮食习惯有关,卫生责任单位应该加强相关问题的调查。从主要死因疾病构成来看,恶性肿瘤以50岁以上多发,胃恶性肿瘤、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最多见,应该加强此类疾病的筛查和体检,在循环系统疾病要注意冠心病的预防。

参考文献;

[1] 杨树勤. 卫生统计学[ 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156.

第3篇: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 种猪疾病种类 临床症状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1-0272-01

猪肉是我国国民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其质量与人们的生命安全产生直接影响,然而,目前部分种猪养殖业经常会受到不同疾病的影响,出现重大经济损失,基于此,养殖业管理人员必须应用综合防治措施开展管理工作,提升养殖业的发展效率。

1 种猪常见疾病种类分析

种猪养殖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为肢蹄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与皮肤病等,难以提升种猪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甚至会出现一些严重的损失。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种猪肢蹄病

种猪肢体病,是种猪肢体病症的一种,主要症状就是肢体关节部位出现肿大的现象,严重的时候,种猪猪蹄甚至会出现破裂的现象,导致种猪无法正常行走与站立,种猪在感染此类疾病的时候,还会出现进食量减少、体重下降的现象,影响着种猪的重量与生长效率。

对于种猪肢蹄病而言,养殖人员必须要制定针对性防治方案。首先,要保证种猪生活环境的清洁性与干燥性,减少对种猪的刺激,利用隔离饲养的方式避免出现种猪打斗问题。其次,种猪养殖人员要减少猪舍中的尖锐物体,避免划伤种猪的蹄子部位。一旦发现种猪蹄子部位出现伤痕,就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最后,在治疗过程中,养殖人员需要对其注射醋酸可的松药物,剂量控制在7ml左右,连续注射五天。同时,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剂量控制在50000单位左右,再加上阿司匹林的内服,就可以有效缓解或是治疗种猪肢蹄病。

1.2 消化系统疾病

种猪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分为病毒性、细菌性腹泻疾病,养殖户可以通过观察种猪临床症状与粪便诊断疾病型。对于病毒性腹泻疾病而言,种猪会排泄水样粪便,严重的甚至会直接喷出粪便,颜色为偏绿色。在治疗期间,养殖人员可以对病猪注射肠毒痢克药物,一支液体药物与粉剂药物,可以治疗100kg的病猪,每天注射一次,连续注射两天,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细菌性腹泻疾病而言,种猪在感染细菌性腹泻疾病之后,会出现排便次数增多的现象,种猪肠道内的细菌逐渐增多,威胁着种猪的生命安全性,在治疗期间,养殖人员可以利用诺氟沙星药物与庆大霉素药物开展治疗活动,剂量控制在3ml左右,在病猪有所好转的时候,要对其进行乳酸环丙沙星的注射,剂量控制在5ml左右。

1.3 呼吸系统疾病

种猪在感染呼吸系统疾病之后,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进食量减少等临床症状,在感染呼吸系统疾病后期,会出现体温升高、肺炎等现象,难以提升其发展效率,对于种猪呼吸系统疾病而言,养殖户应该对猪舍进行清洁与消毒,避免出现细菌滋生与细菌感染的现象,同时,还要应用现代化的养殖技术,保证温度与湿度符合相关规定,利用药物对其进行防治。

在对种猪呼吸系统疾病进行治疗的时候,养殖人员可以利用土霉素药物开展治疗工作,剂量控制在3ml左右,同时,可以应用强力霉素与金霉素等开展治疗工作,提升种猪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效率,减少养殖业的经济损失。

1.4 皮肤病

种猪皮肤病的发病原因就是种猪的生活环境差,养殖人员不能对猪舍进行清洁与消毒,导致种猪皮肤受到感染。在种猪感染皮肤病之后,会出现局部皮肤结节的现象,结节大小与黄豆相似,种猪会因为皮肤瘙痒在猪舍的各个角落中蹭痒,如果养殖人员不能及时治疗,将会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在对种猪皮肤病进行治疗的时候,养殖人员必须先对猪舍进行全面的消毒与情节,避免残留细菌。在清洁猪舍之后,养殖人员要先应用高锰酸钾粉剂与水混合对种猪皮肤结痂部位进行清洗,剂量控制在20ml/头,然后对种猪进行链霉素的注射,剂量控制在2ml左右。

2 种猪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陕西省子洲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种猪养殖业中种猪常见疾病种类的分析,提出综合控制方式措施,减少养殖业的经济损失。

第一,制定完善的种猪疫苗接种制度。种猪养殖业管理部门需要制定完善的疫苗接种制度,要求养殖人员阶段性的对种猪进行疫苗的注射。在畜牧业向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细菌与病毒逐渐增多,种猪疾病的防疫难度逐渐增加,因此,管理部门必须健全种猪疾病的防治制度。同时,养殖人员还要根据当地季节特点等,提前预防各类疾病,减少养殖业的经济损失。

第二,建设安全卫生养殖猪舍。种猪养殖业必须为种猪提供安全与干净的养殖场所,建设完善的防治体系,避免出现种植疾病感染现象。首先,要保证猪舍的通风性,提升猪舍的阳光照射效率,保证温度与湿度符合相关规定。其次,养殖户必须严格开展消毒工作,减少各类养殖问题,保证饮食的可靠性与清洁性。最后,对于感染传染病死亡的种猪,必须采取无公害化处理手段开展相关工作,避免出现污染环境的问题。

第三,寄生虫防治工作。种猪养殖户在防治寄生虫疾病的时候,必须制度完善的防治制度,定期对猪舍进行清虫处理,并为种猪猪舍寄生虫疫苗,同时,还要定期检测种猪粪便,一旦发现有幼虫与虫卵,养殖人员不可以利用敌百虫药物,避免出现中毒现象,可以应用伊维菌素与阿笨哒唑粉剂添加到种猪饲料中,控制好剂量,连续对种猪进行喂食,提升种猪的养殖效率。

结语

种猪养殖业必须根据对疾病种类的分析,制度完善的疾病防治制度,积极应用各类预防方式与疾病治疗药物开展防治工作,减少种猪养殖业的经济损失,提升种猪的养殖效率与质量,增强其发展效果。

参考文献

第4篇: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常规护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状况的逐步改善,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很普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各种老年疾病的发病率和患病人数逐渐增多,尤其是呼吸疾病,呈明显的上升态势。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在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以老年人居多,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详细了解老年人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特点,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以满足老年人群的健康需求,提高老年护理的质量。

1 针对日益趋增的老年呼吸疾病,规范性的护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爱心和细心,这是对一个护理人员最起码的要求:由于患者年龄较大,甚至多年受疾病缠绕,可能会出现焦躁不安、脾气无常、容易发火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理解患者的心情,给予患者最大的宽容,始终以微笑来对待患者。要细心观察患者的生活起居,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并做好交流和沟通。

1.2  一定要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护理人员要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患者每天的饮水量不得低于1.5 L,并补充一定量的蛋白质,增加Vit C和Vit E的摄入。帮助患者做好腹式呼吸训练,尽可能地提高他们的通气量。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要及时提供低流量持续吸氧,并迅速报告给医师。

1.3  严格控制感染:在入院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而患者都伴有感染,所以,在没使用抗生素之前,一定要及时留取痰液,同时要注意留取的痰液必须是从深部咳出的,然后立即送去检验,不得拖延。在应用抗生素时切忌过早溶解,要留心药物的半衰期。用药期间应仔细观察痰量及痰液性状的变化,以验证和确定抗生素的效果。如果患者痰量过多,护理人员应及时记录每天痰量。留取痰液时一定要按常规操作,比如,标本容器应清洁干燥,取样一定要新鲜,送检一定要及时,等等[1]。

1.4  做好口腔清洁工作:口腔清洁对患有呼吸系统病变的患者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样既能消除口臭,又能防止粘膜发生糜烂,并能有效预防霉菌感染的发生。如出现溃疡或口唇泡疹等症状,可用1%龙胆紫涂抹;涂抹1 h以内,不宜进食或喝水。口唇干燥可以涂上液体石腊油,以湿润口唇。

1.5  患者的痰液要及时排出体外:对一些痰量较多而自己又无力咳出的患者,一定要警惕出现痰液窒息的现象,护理人员要准备好吸引器等各种设备以保证及时排痰。要保证患者时刻有充足的水分,这样不仅能保证呼吸道黏膜湿润与黏膜病变修复,还有利于痰液的排出。一般情况下,患者每天饮水要在1 500 ml以上。水很容易透过细胞膜而被人体吸收,使人体器官中乳酸脱氢酶的活力增强。指导患者注意日常生活饮食,应给以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并鼓励患者经常锻炼身体,从而有效地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2]。

1.6  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随时关注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等体征的变化:观察咳痰、咯血的量、性质,呼吸困难的类型,胸闷气短的程度。注意咳嗽、胸痛的性质,咯痰、咯血的性质和量,气急、喘鸣等,并需熟悉酸碱失衡时患者的临床表现。尤其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情况,由于老年患者年老体衰肝肾功能下降,对药物耐受性差易造成药物蓄积中毒等不良反应。输液患者应控制输液速度,过多、过快都可能会引起肺水肿现象,甚至会导致心衰。特别注意静脉注射氨茶碱时应缓慢。总之一旦发现患者存在异常病情,护理人员应及时通知医师。

1.7  按医嘱应用药物治疗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患者呼吸衰竭时要慎用镇静剂,出现昏迷或者烦躁不安情况的患者一般禁用吗啡、巴比妥等药物,但在机械通气中需要患者主动抑制呼吸时例外。

1.8  在使用机械通气来辅助呼吸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8.1 看患者呼吸是否合拍。在通气量足够的情况下,患者呼吸应和呼吸器一致。如果通气量出现不足,就要考虑是否有痰液阻塞或肺内有严重并发症。

1.8.2 要按时给患者翻身、吸痰、拍背,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如呼吸不畅,一般原因是连接管道出现了漏气,或者痰流收到阻塞,以至于气道阻力增大。

1.8.3 要定时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送气的压力及机器的运转情况,防止连接的管道漏气及脱落。

1.8.4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参数,观察患者的意识神志变化,并做下详细的记录。患者如果出现烦躁、恶心、面色苍白、进行性呼吸困难等状况,则应考虑是否患者存在氧中毒的可能,以及有否存在呼酸、呼碱中毒等现象[3]。

1.9 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老年患者由于年老体弱,容易产生悲观情绪,应加强心理护理。安排患者进行适当的文体活动,如适宜老年患者的活动有太极拳、户外散步等。适宜的锻炼将有助于增强老年人的机体免疫能力,使患者形成有利于治疗、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1.10 治疗后期,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多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加强膈肌的活动,以增加患者的有效通气量。同时做好卫生宣教工作,积极向患者宣传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知识。针对抽烟的患者,要科学地指导患者坚决戒烟。

2 参考文献

[1] 张  晶,刘向敏.老年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8,4(12):134.

第5篇: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措施范文

1 猪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病因分析

1.1 环境因素

任何刺激性物质如饲料或空气中的尘埃与霉菌孢子、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硫及靠近工厂区的含饱和碳与重金属微粒的空气;季节的交替,气温骤变,受寒感冒,湿度过大,通风不良,局部风强度过大,饲养密度过大等。

1.2 机体的抗病能力

呼吸系统与外界直接相通,空气中的各种颗粒和分子不间断地与肺脏接触,如果呼吸器官不具备完整的防御能力就不足以抵抗有害因素的侵袭。猪呼吸系统由鼻腔、气管和支气管、肺泡三道防线组成,它们各自有一系列完整的组织结构和各自特异的防御机能,但这三道防线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相互保护和促进,一旦某一道防线受到破坏则往往波及到其他防线,致使病情加重。

1.3 传染性病因

病毒性病原:主要有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流感病毒(SIV)、猪圆环病毒(PCV)、猪瘟野毒(HCV)等。

细菌性病原:主要有猪肺炎霉形体(M.Hyo)、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副猪嗜血杆菌(HPS)、多杀性巴氏杆菌(P.M)、猪衣原体(S.C)、猪链球菌(S.S)、猪萎缩性鼻炎(AR)等。

寄生虫病原:主要有猪蛔虫、猪肺线虫、弓形虫、猪囊尾蚴、附红细胞体等。

1.4 其他因素

(1)营养代谢性疾病及中毒性疾病:如亚硝酸盐中毒、氰化氢中毒、黑斑病甘薯中毒等。

(2)应激因素:如防疫、去势、转群等。

(3)免疫抑制性因素:产生免疫抑制的病原体。

2 解决方案

2.1 圈舍管理方面

(1)隔绝有毒空气对猪呼吸道的刺激。养猪场要建立在离化工厂较远的无空气污染的地方。地势高燥,向阳背风,有一定缓坡,以利于光照、通风和排水。

(2)猪圈要定期清扫,执行严格的消毒制度。

(3)猪圈的饲养密度、温度、湿度都要适宜,通风良好。

(4)季节交替气温骤降时,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以防感冒。

2.2 饲养管理方面

(1)实行“全进全出”式生产,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消灭场内病原体,防止各种传染病的循环感染,接种疫苗时,猪群易于获得较为一致的免疫力。

(2)根据猪的日龄选择合适的饲料,注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增强猪的抗应激能力和抗病力。

(3)重视饲料管理,及时清除霉变饲料,严防有毒物质进入饲料中。杜绝中毒性疾病的发生。

(4)提倡对猪进行人性化管理,目的就是尽量减少应激。如防疫去势手法轻柔,减少转群次数等。

2.3 疫病预防方面

(1)定期驱虫,杀灭或控制猪体内外的寄生虫。

(2)根据国家规定和本地区疫病流行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流程。

(3)药物预防。饲料添加药物对某些疫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收到显著的预防效果。

2.4 疫病治疗方面

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基本相同,一般为通过飞沫及尘埃经呼吸道感染,还有通过污染饲料和饮水经消化道感染。传染源一般为病猪和隐形感染猪。发现有疫病发生时首先要将病猪隔离,然后对猪舍进行彻底消毒。再对疫病进行分析,确定产生疫病的病原微生物后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案,才能对疫病进行科学的控制。因此发病后分析病原就显得尤为重要。

2.4.1 病毒性病原和细菌性病原分析 病毒性病原和细菌性病原的流行特点:①不分猪的日龄、品种和性别均易感(HPS除外,该菌一般只对2周龄至4月龄猪易感)。②对于小猪来讲,一般日龄越小,易感性越强,发病越严重(APP以架子猪多发)。③四季均可发生,一般以寒冬时多发(HCV是以春秋季较严重)。

从临床症状上看:①有些病原对仔猪表现呼吸系统症状,而对孕期猪则表现流产、死胎等症状。如HCV、PRRSV、PRV、HPS、S.C和S.S等。②一般感染后猪只体温升高(M.Hyo和AR对猪的体温无变化),其中HCV会引起猪较典型的稽留热。③呼吸困难(AR病的病原体可诱发鼻炎引起鼻道狭小或阻塞,使猪吸气困难,而下呼吸道无异常)。④呼吸方式异常。引起腹式呼吸的如SIV、M.Hyo、PRV;引发犬坐呼吸姿式的如P.M、APP。⑤引发咳嗽的如PRRSV、PRV、SIV、M.Hyo、APP、HPS、P.M、S.C。其中诱发痉挛性干咳的如M.Hyo、P.M。⑥引发鼻流黏性液体的如SIV、S.C。⑦兼有神经症状的如PRRSV、PRV、S.S、HPS。⑧皮肤发绀或有出血、败血症的如HCV、APP、P.M、HPS、PRRSV。而PCV可引起黄疸、贫血。

从呼吸系统的病理变化看,也各有特色。如APP、P.M、S.S可引发大叶性肺炎;感染AR的猪在肺部无异常病变;M.Hyo引发支气管炎;PCV引发多灶性黏液脓性支气管炎;PRRSV引发弥漫性间质性肺炎;PRV引发小叶性间质性肺炎;其他病原体也均会引发肺部炎症。另外有些病原体会使其他系统的一些实质器官发生特征性病变。

根据上述的分析可做些初步诊断,要确诊可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实验(PCR)。而对HCV、PRRSV、SIV等RNA病毒,可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进行诊断。

在规模化猪场中,涉及病毒、细菌的复杂感染要远比简单感染常见。可见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呼吸道病原体同时或先后作用于猪只,它们之间可产生致病的协同效果,使其比单一病原体所致疾病严重得多。由于是多病因引起的综合征,要注意不能漏诊。

有些免疫抑制性病原体尤其是PRRSV、PCV等会产生很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同样也会使呼吸道疾病变得更严重。

治疗:病毒性疾病须以预防为主,治疗只能以对症疗法为主,辅以注射免疫球蛋白或黄芪多糖类药以增强其抗病能力,再用相应的血清或单抗注射可达到一定的疗效。细菌性疾病在大型猪场可直接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最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

2.4.2 寄生虫性病原分析 从临床症状上看一般会有消瘦、贫血、可视黏膜苍白等症状。蛔虫、肺丝虫、囊尾蚴是通过口腔经消化道后移行至呼吸系统,从而引发呼吸系统病变。弓形虫属原虫寄生于血液或淋巴液中的有核细胞的胞浆里,除引发猪的呼吸困难外,对于孕猪易致其流产和死胎。附红细胞体也属血液原虫类(也有学者将其归为立克氏体),附着于红细胞,破坏红细胞后产生大量红色素,引起黄疸,红细胞大量减少,引发呼吸困难。

诊断:做组织涂片或血涂片即可确诊。

预防:加强日常管理,如驱猫可防弓形虫病(猫是其终末宿主),灭蚊可防附红细胞体病,猪舍远离厕所可防囊尾蚴,灭蚯蚓可防肺丝虫病(蚯蚓是其第二宿主)。

治疗:对于蛔虫、肺丝虫可用左旋咪唑或丙硫咪唑来治疗;对于囊尾蚴用灭绦灵效果较好;弓形虫可用磺胺类药;附红细胞体可用抗原虫药如阿卡普林、贝尼尔等。

2.4.3 中毒性疾病分析 对于大型猪场中毒性疾病是极少发生的,只要加强饲料管理和进出猪舍人员的管理是不太可能发生中毒性疾病的。

中毒性疾病发病突然,一般是群体发病,但也各有特点。如亚硝酸盐中毒会出现流涎、皮肤黏膜发绀、肌肉震颤等症状;氢氰酸中毒会出现肌肉震颤、惊厥、组织中毒性缺氧等症状;黑斑病甘薯中毒会出现气喘,并有神经症状。一般只要发现猪舍里与猪接触的饲料或其他物品中所含毒物即可确诊。

第6篇: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措施范文

三因制宜,减少复发

所谓三因制宜,就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总体来说,保暖防寒是冬季预防的原则,但在每年11月到次年3月这段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内,并不意味着只是保暖防寒。比如秋末冬初,可以不必急于添衣,民间“春捂秋冻”的道理就在于此,以增强身体对寒冷的适应性。深冬时节,则应避免晨起的户外活动,以减少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但南方患者不必像北方那样深居简出,可以适当开展户外运动。有条件的北方患者可以选择到南方过冬,提倡的“孔雀东南飞”正是基于此理。

在冬季,由于空气干燥和大气污染,更多的阴霾天空笼罩下越发使得呼吸道疾病患者度日如年。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变大,粉尘更多,这些因素直接刺激患者呼吸道有如雪上加霜。因此,要尽量减少外出,尤其避免去公众场所如商场、影院等。必须外出时应戴口罩、帽子和围巾。另外还要注意勤洗手,热水泡脚,避免劳累。

这些做法的核心目的就是避免感冒和肺部感染。因为感冒和肺部感染是肺心病最常见的诱发与加重因素。寒冷气候时,人通过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损失,而交感神经兴奋可使血压升高。一旦发生肺部感染,会加重本已虚弱的心脏负担,导致心力衰竭。

坚持治疗,未雨绸缪

临床发现许多老病人自以为“久病成医”,经有效治疗达到稳定期,便自行停止治疗,结果导致疾病的复发。而每次复发都会对患者的心肺功能造成叠加式的难以逆转的损害!所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延续性意义重大。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意义在于巩固疗效、减少发作、减轻痛苦、节省成本。其中,有条件者应坚持家庭长程氧疗(16~17小时/天),这不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肺动脉压,提高运动耐量,减少发作次数,还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由于慢性肺心病患者多为老年人(高峰年龄为60~70岁),普遍存在发病隐匿的临床特点。如发生呼吸道感染时,多不表现出典型的发热和白细胞升高,而是以精神不振、乏力纳差与痰的性状改变为多见。所以,肺心病患者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增强意识,提倡“三早”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越来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带给患者与家庭的痛苦、社会的经济负担均是十分惊人的。我国慢性肺心病的患病率为0.46%。从肺部基础疾病发展为肺心病,一般需要10~20年。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在个体无力改变某些因素(如空气污染)的情况下,“三早”――早检查,早确诊,早干预,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肺心病发展过程中许多环节是可逆的,如能早期发现、适当治疗,患者的心肺功能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恢复。对于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与被动吸烟的人,长期暴露于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的人(如教师、厨师等),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环境中的人,应提高防范意识。及时检查肺功能、心电图等,做到早确诊,早干预,将身体的、经济的痛苦和危害降到最低。

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并根据这一观点衍生出“冬病夏治”的理论和方法。长期临床实践已证明了这种治法的便利性和有效性,值得推广。总之,坚持稳定期的治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轻松呼吸,贵在坚持

第7篇: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内科急危重症;病因;死因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上环境污染逐渐加剧,人们的免疫力也随之下降了,这就导致内科急危重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1]。内科急危重症疾病的病情通常比较复杂、严重,而且发病迅速,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很可能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本文对我院内科急危重症患者的发病原因和死亡原因进行了总结分析,先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内科急危重症治疗的300例患者,男121例,女179例,年龄17岁~96岁,平均年龄(50.4±3.2)岁。其中18例患者死亡,有3例患者猝死,2例患者因肺心病致死,2例患者因冠心病致死,2例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致死,2例患者因肺内感染致死,2例患者因高血压脑卒中致死,2例患者因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致死,1例患者因肝昏迷致死,1例患者因糖尿病致死,1例患者因窒息致死。

1.2方法

方法:分别按不同年龄组、发病季节等对急危重患者的病因及死因进

行综合分析。年龄分组:青年组(16~39岁),中年组(40~59岁),老年组(60~79岁)和高龄组(80~95岁)。

2、结果

内科急危重症患者中中年人最多,占比39.33%;其次为老年人,占比30.67%;青年人有25.33%。内科急危重症死亡率以高领老年人最多,占比21.43%;其次为老年人,占比6.52%。由此可以看出,内科急危重症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且中老年的病死率较高。见表1.

内科急危重症疾病多为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本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共108例,占36.00%;心血管疾病患者共116例,占38.67%,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共76例,占25.33%。内科急危重症疾病冬季发病率最高,占29.00%;其次为秋季,发病率占24.67%;春季发病率为24.00%;夏季发病率最低,占22.33%。见表2。

3、讨论

内科危急重症患者较为特殊,其病情有别于一般患者,脑血管疾病、休克等内科疾病可以使患者丧失机体功能,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加之大气污染、环境污染等多种致病因素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大,中老年人面临着家庭、生活的巨大压力,且因自身脏器功能逐渐退化,机体对各种致病因素的抵抗力不断减弱,免疫功能降低,机体易患多种疾病。有研究显示,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年龄相关疾病引起的死亡已成为导致老年人死亡的直接原因[2]。因此临床治疗中应充分重视中老年人的生理病理变化情况,采取积极措施防控急危重症的诱发因素。有研究显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肺部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类主要疾病,有效控制住这三类疾病可以增加平均寿命[3]。老年人中男性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的发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女性患者因绝经年龄不断延后,女性患者的寿命普遍高于男性患者,因此老年高龄女性患者的数量明显多于男性患者。

第8篇: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  死亡; 流行病学

analysis on the main causes of death and potential years loss of life of residents in kunshan city in 2006

xu hanbing

为了解昆山市疾病谱和死亡谱的特点,找出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评价人群健康水平和社会卫生服务状况,为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对昆山市2010年户籍居民的死因资料进行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和收集  居民死亡资料来自各医疗单位上报的昆山市各镇“死亡医学证明书”,定期与公安部门和殡仪馆核对,剔除重卡和非户籍的死亡卡。人口资料来自昆山市公安局统计年鉴,标准人口构成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0岁组的新生儿和婴儿死亡资料来源于昆山市妇幼保健所的全市新生儿、婴儿死亡报告系统。粗率以昆山市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计算,标化率以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性别年龄结构计算。

1.2  统计指标和方法  死因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进行。采用deathreg 2002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期望寿命的计算采用简略寿命表的编制方法。潜在寿命损失年(potential years loss of life,pyll)的计算只对1~69岁组的人群[1],并剔除死因不明的个案。

   

pyll的计算方法:pyll=σai×di(ai:各年龄组剩余生存年数;di:各年龄组死亡数;i:年龄组);相对比的计算方法:相对比是指平均每个死者的寿命损失年数;相对比=pyll/死亡数。

2  结果

2.1  出生和死亡情况  昆山市2010人口数为660 706人,出生4 359人,年平均出生率659.75/10万;死亡3 652人,死亡率为552.74/10万;自然增长率为1.07‰。男性死亡率为611.49/10万,女性死亡率为494.22/10万。平均期望寿命全人口为80.26岁,男性78.35岁,女性82.35岁。

2.2  分病种死亡率及死因顺位  由表1可见,男性全死因总死亡率高于女性。分病种总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肿瘤、循环系疾病、呼吸系疾病、损伤和中毒、其他疾病;男性死因顺位前5位与总死因顺位一致;女性略有不同,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疾病、肿瘤、呼吸系疾病、其他疾病、损伤和中毒。在各病种的死亡率中男性高于女性的病种有传染病、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及损伤和中毒。在总死亡个案中,死因诊断不明的占5.28%。

2.3  主要死因的构成分析

2.3.1  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死亡1 243人,全人口的前3位死因为肺癌、胃癌、肝癌,合计死亡725人,占58.33%;男性前3位死因与全人口死因相同,占男性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65.93%;女性前3位死因为胃癌、肝癌、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46.12%。见表2。

2.3.2  心脏病  心脏病死亡553人,全人口的前3位死因为肺原性心脏病、其他心脏病、其他冠心病,合计死亡507人, 占心脏病死亡总数的91.68%;男性前3位死因为肺原性心脏病、其他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占男性心脏病死亡总数的91.17%;女性前3位死因与全人口相同,占女性心脏病死亡总数的94.07%。见表3。

2.3.3  意外伤害  意外伤害死亡208人,全人口的前3位死因为交通事故、溺水、意外跌落,合计死亡174人,占83.65%;男性前3位死因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溺水,占男性意外伤害死亡总数的85.19%;女性前3位死因为与全人口相同,占女性意外伤害死亡总数的78.08%。见表4。

表1  昆山市2006年户籍居民分病种死亡率(1/10万)及死因顺位(略)

table 1  mortality rate according to disease types and deathcause sequence in the registered residents of kunshan in 2006(1/100 000)

表2  昆山市2006年户籍居民主要恶性肿瘤死亡情况(略)

table 2  death situation caused by main malignant tumors in the registered residents in kunshan in 2006

表3  昆山市2006年户籍居民主要心脏病死亡情况(略)

table 3  death situation caused by main heart disease in the registered residents in kunshan in 2006

2.4  分性别、年龄组死亡率  各年龄别死亡率除15岁组和85岁以上组外,其余各年龄组均为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死亡率快速上升的年龄段均从40岁组开始,但男性死亡率上升幅度大于女性。见表5。

表4  昆山市2006年户籍居民主要意外伤害死亡情况(略)

table 4  death situation caused by main accident injuries in the registered residents in kunshan in 2006

表5  昆山市2006年户籍居民分性别、年龄组死亡率(1/10万)(略)

table 5  mortality rate of registered residents in different and age group in kunshan in 2006(1/100 000)

2.5  主要死因潜在寿命损失及相对比  由表6可见,pyll顺位前6位依次为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男性pyll顺位为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和消化系疾病;女性pyll顺位与全人口相同。相对比与pyll的顺位有所不同,前5位依次为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消化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从分性别的顺位可以看出,男性和女性的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对相对比顺位的贡献均很大。

表6  昆山市2006年户籍居民(1~69岁)主要死因潜在寿命损失及相对比(略)

table 6  main cause of death pyll and relative ratio for the registered residents in kunshan

注:括号中数字显示男、女之比的数值

3  讨论

   

昆山市2006年户籍居民总死亡率为552.74/10万,男性611.49/10万,女性494.22/10万,总死亡率低于国内报道的平均水平[2]。由于昆山近年来有大量的外来人口迁入,人口年龄结构相对年轻,自然死亡率低,加上经济发达,医疗卫生条件较好,可能是居民因病死亡率较低的原因。

   

由死因构成及顺位等指标可以看出威胁昆山市居民健康主要是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发达国家的死因谱和死因顺位类似。随着昆山市经济近20年来的飞速发展,卫生事业也不断前进,卫生防病工作得到重视和落实,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皆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可见由传染病引起的死亡是非常少的。经济收入的提高使居民的膳食结构由过去单一的谷类、蔬菜类过度到以肉、禽、蛋、奶为主,而循环系疾病的高发与膳食中高胆固醇水平相关[3];昆山市作为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兴城市,工作负荷重,生活节奏快,社会、精神压力大,人群普遍缺乏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精力。以上种种因素可能是造成慢性非传染病死亡居高的原因。

   

潜在寿命损失年是表明每种死因的死亡者总共损失的绝对生存年数,该指标有助于了解某种死因给整个人群的生存和工作时间带来的损失。从pyll结果来看,顺位前5位为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疾病、呼吸系疾病和消化系疾病,与国内有关报道一致。男性和女性pyll顺位与总顺位基本一致,仅脑血管病和心脏病位置互换。pyll顺位与死因顺位略有差异,考虑是疾病所造成死亡人群的年龄分布不同,因而其寿命损失也有所不同。

   

每种死因导致每个死者的平均寿命损失年即在某死因下每个死者减少的生存时间,该相对比值越大表明这种死因的影响开始越早[4]。相对比男女排首位的均为损伤和中毒,而在死因顺位中排位靠前的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则分别退至2、4、5位。由此可以看出造成居民早死的主要原因是意外伤害,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退行性疾病的死亡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的预防将成为今后卫生防治工作的重点。因此,开展对意外伤害的研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减少早死的发生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寿命损失和社会经济损失,提高居民生命质量和期望寿命,是昆山市预防医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洪荣涛,祝国英,曹卫华,等. pyll及其在劳动力人口健康评价中的应用 [j]. 中国公共卫生, 1997,13(1):5455.

[2] 赵素萍,毛嘉文,胡建平. 我国部分城市和农村地区人口死亡率及死亡原因分析 [j]. 中国卫生统计, 1999,16(5):276281.

第9篇: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措施范文

及时就诊

支气管痉挛是一种症状,在春夏交替和秋冬交替的季节最容易发生。

支气管痉挛属于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病理性改变,病毒细菌感染、吸烟、接触某些过敏源、强烈的神经刺激等因素都有可能诱发这种病症。这种病症有比较明显的季节特征,尤其是春秋季节花粉等过敏物质较多的时候和温差变化较大的时节,患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哮喘、缺氧,严重时可以窒息死亡。

哮喘患者、过敏体质人群、受凉及过度劳累者是支气管痉挛的高发人群。由于很多人并不了解支气管痉挛,容易误判延误最佳治疗时间。医生提醒大家,出现上呼吸道症状且感觉胸闷、呼吸不畅等症状的患者要第一时间到医院呼吸内科就诊,以免错过最佳的诊疗时间。哮喘、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外出尤其是独自外出的时候注意携带,以备不时之需。

预防措施

预防支气管痉挛是非常重要的,建议患者在严格按医嘱治疗基础性疾病的前提下,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预防。

1.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且有一定湿度。

2. 远离烟草,花粉等过敏物质增多的季节外出最好戴上口罩。

3.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耐寒能力和机体抵抗力。

4. 气温多变的季节,注意及时添减衣服,避免受凉感冒。

5.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保健方法

中医对于呼吸系统的保健有很多方法,比如推拿和食疗都有一定功效。

推拿保健 临床上最常出现支气管痉挛的疾病就是支气管哮喘,因此一些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穴位要注意掌握。常用的两个穴位是手太阴肺经的中府穴和云门穴。云门穴位于胸前正中线旁开6寸,锁骨下缘处,当双手叉腰时,在锁骨外端下缘出现一个三角形的凹陷,其中心即是云门穴。云门穴的主要作用是传输肺经的气血物质;调节输入肺经及输入肺经以外部分的物质比例。能肃降肺气,清肺理气,泻四肢热,治疗咳嗽,气喘,胸痛。云门穴下一寸便是中府穴,中府穴为肺经募穴,其功能是募集其他脏腑传来的气血物质再输送给肺经,能肃降肺气,和胃利水,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健脾补气,治疗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等。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