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交通管理的概念范文

交通管理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交通管理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交通管理的概念

第1篇:交通管理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数据仓库技术;空中交通管理;数据仓库挖掘

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航空运输的客货流量骤增,而这一情况的出现使得我国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信息与类型变得更为庞大和复杂,极大的增加了我国空中交通管理的难度。而数据仓库技术不仅具有良好的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功能,还能够对收集来的数据信息自动进行分类与运算,为空中交通管理正确决策的下达提供有效的参考、优化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提高航空事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而本文将在对数据仓库技术进行分析与介绍的基础上对其在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中发挥出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空中交通管理概述

空中交通管理是民航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任务是有效地维护和促进空中交通安全,维护空中交通秩序,保障空中交通畅通。空中交通管理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空中交通服务、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和空域管理[1]。

二、数据仓库技术应用于空中交通管理理念的提出及这一技术的基本特征

随着航空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航空产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企业要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就需要不断的提升企业自身的服务质量与安全性。而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航空企业更好的对空中交通管理中的各种复杂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分析、运算与处理,而将数据仓库技术应用于这一系统中能够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

(一)数据仓库技术应用于空中交通管理理念的提出

数据仓库技术作为一种较为实用的数据信息管理技术,人们通常将其作为事物处理的手段。然而随着数据仓库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功能被研发出来,使其拥有了更强大的数据分析、运算与处理能力。而优化后的数据仓库技术对于数据信息超强的分析与处理能力使其能够有效的解决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中的各项问题,因此数据仓库技术开始被广泛的应用到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当中,并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2]。

(二)数据仓库技术应用于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基本特征

(1)面向主题

与传统数据库面向应用进行数据组织的特点相对应,数据仓库的数据是面向主题进行组织的。主题是数据归类的标准,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基本对应于一个宏观的分析领域。

(2)集成性特征

空中交通管理数据仓库系统具有超强的数据分析、加工和处理能力,它能够实现对各种复杂数据信息的加工和处理,使其变成能够被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应用的数据信息。而由于原始数据都是经过加工和处理后的,具有一定的统一性特征。因此我们说空中交通管理数据仓库系统具有集成性特征。

(3)不可更新性特征

空中交通管理数据仓库技术的不可更新性特征主要指的是,数据仓库中所收集来的信息的数量是十分庞大的,并包含着许多的历史数据,并且这些数据都是经过相关处理之后的,主要为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提供查询服务,而不为其提供更新数据的服务,而这一特性也正是由数据仓库技术的应用功能所决定的。

(4)动态性特征

由于航空任务是每天都会进行的,因此会产生大量的新的与空中交通管理有关的数据信息,为了为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料信息,空中交通管理数据仓库会时刻对各种新出现的数据信息进行输入和更新,同时也会相应的将没用的历史数据信息进行删除处理。现阶段我国航空交通管理系统的数据仓库能够保存5到10年的相关航空数据信息资料。

三、数据仓库技术在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一)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给数据的管理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能够对航空过程中生成的各种动态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分析与处理,形成一个综合性的空中交通管理的信息数据库。而这些已经经过分析和处理的信息能够为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正确指挥与决策的制定提供丰富的有效信息参考,同时还能够为飞机及管理系统的维护提供有用的资料。

(二)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对空中交通管理的数据进行挖掘

(1)挖掘的方式与途径

对有用的数据信息进行挖掘,能够为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的支持。数据挖掘技术主要是通过科学有效的对数字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统计学等技术进行利用来实现对数据的分析、归纳推理的,而这一目的的实现则能够对于空中交通管理潜在模式的挖掘与客户行为的预测起到重要的作用。现阶段,人们主要通过神经网络、决策树与遗传算法等手段对空中交通管理的数据进行挖掘[3]。

(2)挖掘的过程

图 1 空中交通管理数据仓库的挖掘过程示意图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的航空事业取得了十分显著的发展成就,不仅航空飞机的数量显著增多,而且航空路线及航空架次也明显的提升。然而,航空运输流量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空中交通运输管理的难度,而数据仓库技术在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则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难题。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数据仓库技术在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中应用的介绍,促进我国空中交通管理体统功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l] 崔德光,王哲鹏.基于改进BP网交通流动态时序预测算法的研究[J].交通与计算机,2011,22(5):46-53.

第2篇:交通管理的概念范文

我国交通管理工程技术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引入,开始主要以借鉴国外经验、开展大规模道路规划建设为主。进入20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交通工程学会,许多大专院校设立了交通工程专业,交通工程学科建设得到快速发展[6]。20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畅通工程”的实施,各大中城市引入了科学交通管理理念,城市交通组织规划得到了重视,各地对城市交通管理工程技术进行了初步应用[7]。在城市道路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城市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的初步应用推动了城市交通通行秩序的改善,较好地缓解了城市交通机动化初期的拥挤问题。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京、天津、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引进了英国SCOOT(Split,CycleandOffsetOptimizationTechnique)、澳大利亚SCATS(SydneyCoordinatedAdaptiveTrafficSystem)等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8]。20世纪90年代中期,ITS概念进入我国,ITS技术开始得到开发、应用。在城市交通管理中,注重交通信息采集设备和交通监控设备等科技设施的建设,各地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城市交通指挥中心建设。“十五”期间,科技部将“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作为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并随着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相继召开,实施了城市智能交通应用示范工程[9]。可以说,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已从探索阶段进入实际开发和应用阶段,特别是在硬件建设方面效果显著,提升了城市道路交通科技管控的效能(图2)。总体来看,我国城市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的发展早于城市“畅通工程”的实施。在“畅通工程”实施前期,交通管理工程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深化应用,许多大中城市还制定了交通组织规划。在“畅通工程”实施的中、后期,各地逐渐形成以科技设施投入和智能交通技术应用为核心的趋势或局面,但在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的精细化应用方面关注、投入很不够,导致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基础功能发挥有限,道路通行效率未能充分发挥。

2现阶段我国城市交通管理工程技术应用的反思

ITS的概念和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城市交通管理技术的发展。但是由于对ITS产生、发展的理解和研究不够深入、全面,在推广其应用的同时,忽视了基础的交通管理工程技术应用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甚至可以说对城市交通管理工程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尊重不够,导致城市道路的基础通行能力未得到有效、充分的发挥。当前我国城市面临的交通拥堵问题,固然有城市化进程快、机动车发展迅速、城市规划和路网规划不合理、公交体系不完善等重要因素作用,但也需要在交通管理工程技术应用上进行深刻的反思。1)交通管理工程技术应用缺少规划引导。纵观近十年来城市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的应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基本上还是技术引导需求,技术应用经历起伏较大:先是引进国外的交通工程科学与技术,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工程技术初步应用;然后,跟随国外的信息技术发展,转向了科技设施建设和智能化技术。结果导致我国许多大城市在交通硬件建设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却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能,道路通行效率未得到有效提升。其根本原因在于,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的发展缺少纲领性文件和长远规划,导致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缺乏前瞻性,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只是盲目追踪国外的发展脚步,尚未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应用体系。2)道路时空资源可挖掘空间较大。城市“畅通工程”的实施改变了许多传统的城市交通管理理念,城市交通精细化管理越来越受重视。单向交通、可变车道、禁止左转等管理措施逐步实施,待转区、导流线、渠化岛等渠化方法普遍应用,线协调控制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但是,一些问题仍然较普遍地存在:路口渠化不精细,交通标志和标线不规范、不协调、不连续;信号配时未根据交通流量和流向变化及时调整,盲目使用多相位,感应控制鲜有应用,非机动车和行人控制考虑得少,造成区域、干线、节点的通行效率低下。究其原因在于,交通管理工程技术应用时缺乏专门、细致的设计,交通管理工程技术应用精细化不够;在路口时空资源挖掘技术上还处于粗放式应用阶段,道路时空资源还未得到充分挖掘,并没有真正做到“寸土必争、寸秒必争”的精细程度,有待于进一步优化。3)交通管控系统功能未得到有效发挥。各地纷纷建设由交通信息采集设备和各种管控设备构成的信息采集终端,以及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诱导系统、交通指挥调度系统等,这些系统对于交通管理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重建设、轻应用”的倾向较为突出,由于采集设备种类多样,数据格式和接入不规范,导致数据难以融合处理,交通流运行态势无法准确获取;各种管控系统各自独立,接入标准不统一,导致信号控制系统无法互联互通,动态交通诱导缺少实时信息支持,实时指挥调度无法实现。上述问题的内在原因在于,信息采集终端和管控系统还未实现标准化;缺少对系统的功能要求和测试验证;在平台架构设计时,没有根据管控需求而盲目设置系统,导致出现系统不兼容、无法进行协控等问题,影响系统功能的发挥。4)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缺少深入的研究和相应的专业人才支撑。近年来,有关城市交通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程技术研究较多,成果也颇为丰富,特别是随着“畅通工程”的开展,各地也涌现了一些应用案例。但是,现有大部分研究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对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的应用条件、范围及不同类型路口的实际应用方案等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开发,仍未真正形成能指导一线交通管理人员的实用技术规范,缺少典型示范工程的引领和适合我国交通流特性的指导手册。而且,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匮乏,实践中还大多依靠经验式管理的传统手段。国外“工程案例+指导手册+专业人才”的模式值得借鉴,我们需要典型示范工程的引领,同时也需要制定指导手册,开发辅助软件,并配套大量的交警培训服务,吸引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交通管理队伍中,提高实战能力。5)交通管理工程技术咨询行业发展有待规范。国外在城市交通管理工程技术应用的实践中,培育了交通咨询设计行业,城市总体规划、路网交通规划和城市交通咨询同时平行地进行,而且往往交通技术咨询公司与城市规划咨询公司及其他咨询公司,共同组成项目“联合体”进行合作,为政府开展研究、编制方案、制定战略和提出策略建议。近年来国内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划的发展有目共睹,据统计,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合同额已由10年前的3.72亿元增长到现在的93.2亿元,10年间增长了25倍[10]。但是,与国内外城市总体规划和路网交通规划咨询行业相比,目前国内的交通管理工程技术咨询行业仍然处于无序的发展状态,做规划的多,做设计的少,宏观规划与微观设计不匹配、不协调;缺少配套环境和行业规范,咨询收费也缺少统一标准;未能与城市总体规划和路网交通规划同步发展,结合也不紧密。城市交通管理工程技术咨询行业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亟待进一步规范。

3对我国城市交通管理工程技术下一步发展的思考

第3篇:交通管理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数据仓库技术;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系统开发

1数据仓库技术和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概念

1.1数据仓库技术

数据仓库专家W.H.Inmon对于数据仓库进行了以下叙述:数据仓库具有主题性,运行相对稳定,能够反映历史变化,并且可以对不提供数据库进行集成的系统,主要作用是支持管理者进行决策,为其提供数据依据,由多个异构的数据源组成,存放在其中的数据一般不会进行二次修改。其组织形式以星型和雪花型为主,用户可以通过数据仓库取得针对主题的有效信息[1]。主要构成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访问者三个基本部分。整个数据库包含数据源、数据存储管理、OLAP服务器、前端工具这四个部分,每一部分又具有不定数量的子部分。

1.2空中交通管理

空中交通管理是新航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航行系统指的是以星基为主的全球通信、监控、导航、自动化的空中交通管理体系。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以用户需求和先进的科技为基础,以满足飞行剖面、提高交通效率、安全的运转为目标,由空中流量管理、空中交通服务、空域管理着三个部分构成,能够提供交通管制、航情报告服务、气相信息、警告服务等。可以保证飞行器之间的间隔、提供可以促进飞行有效性和安全的信息,如机场中状态、导航、天气状况、空域限制等方面的情况。必要时,还可以提供航空器的搜救信息。

2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空中交通管理

2.1构成

整个数据仓库技术在空中管理中的构成如图2。数据定义指的是在运行中可以对仓库中的数据库模式、数据源、提取数据的规则和模型、数据仓库的结构进行定义;提取指的是对在数据库中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符合统一的格式和语义,包括误差修正和提炼、数据整理、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和相容性、数据类型的转换;数据管理指的是对数据进行维护、使用、访问。技术目录指的是数据源、变换规则、数据提取等,维护人员可通过技术目录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库进行优化、重构。业务目录指的是数据描述程序,可以对数据进行定义、分类和命名。信息导航目录是复制业务目录系统,能够提取、访问不同语义的数据;数据支持指的是可进行常用数据表示和分析,可在客户端用分析软件进行分析[2]。

2.2应用

在空中交通系统中,数据仓库的创建具有重要作用,集建立、应用、修改、扩展于一体。首先要设计数据仓库的模型,完善空中交通管理的描述信息,建立面向应用的数据源集成标准。这一模型主要包括航空交通的主题域、主题域之间的关系、描述主题的码和属性值。然后筛选空中交通管理记录中的历史数据,转换到数据仓库之中。需要删除纯操作数据,增加信息描述,以人工关系代替参照完整性。根据生成的数据库,进行数据的物理模型设计,建立搜索策略、贮存结构,规范数据存放的位置和储存的分配。并建立空中管理记录系统和数据仓库的对接,防止数据的老化[3]。建立主题域,进行主题域的调整。可选用少量数据建立主题域,加快完善的速度,然后不断进行改建和扩展。对于主题的扩展和应用,应该建立数据库挖掘体系,提供有效的数据。数据仓库决策体系的应用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分散式,先建立一种内部关联的数据仓库,各单位选取其中与自己有关的部分建立局部数据仓库。一种是集成式,各单位建立先建立局部数据仓库,形成数据集市,以此建立全部的数据仓库。以空中交通管理的业务特性来说,选择第二种方案是可行的,可以直接汇总各子单位的数据,进行统一监控。对于空中交通的特性来说,安全是放在首要的,所以,分析历史事故趋势、事故原因、事故原因变化趋势、历史流量发展趋势、流量管制原因、管制原因变化趋势是主要的工作。进行历史数据的发掘就应该以此为框架,采集流量管理和事故发生的原始信息,按照筛选规则进行数据的过滤和采集,进行二者关联的分析,并进行蕴含式、规则的显示,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在应用过程中,应涵盖浏览器端、服务器端,能够进行相关数据的访问和交互。

2.3参数输入

首先计算航路容量,基本公式如下:C=NT其中,C表示航线的容量;N表示航空器的架次;T总服务时间。然后进行到达航班排序的计算,尾流量最小间隔标准如下(表1)。进行系统参数的设置,包括航空器的平均速度、管制时间参数。不同的空域管制时间也是不同的,所以最好进行管制时间裕度和管制时间间隔的设置。通过以上设置基本上能够实现空中交通流量的预测,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数据仓库系统可以对以下方面进行预测,包括飞行计划的修正、每天收到的领航计划报、次日进出港的飞越情况以及某一时间段的飞行器数量[4]。在整个空中管理数据仓库的建设中,数据模型、数据挖掘框架、集成模式是研究的重点,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结束语

文章介绍了空中交通管理和数据仓库的概念,并着重分析了数据仓库在空中管理数据仓库技术的应用,并浅略的分析数据仓库建立所需要的数据。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空中交通管控的压力越来越大。总体上来说,航空事故是所有交通事故中发生概率最低的,但是,所造成的损失却是最大的。所以,我们应该把航空事故的概率降到最低,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黄文华.基于数据仓库的空管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0.

[2]陈伟青.民航华东航班信息一体化系统数据接口与协同交换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复旦大学,2012.

[3]姜晶,张菁.基于数据仓库和OLAP技术的交通管理系统设计[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组委会,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2006,5.

第4篇:交通管理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航空;人为因素;交通管理;规范;对策

【分类号】:V355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航的事业发展迅猛,地空硬件设备的改良提高了安全保障系数,而相对于保障安全系数中的人为因素,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人为因素就是人的主观动能性对生产活动产生的影响的内在联系,在管制工作中,人为原因是造成影响飞行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管制工作中,管制员是保障安全中起着决定作用的主体,下面就来谈谈人为因素在工作中对飞行的影响。

一、空中交通管理中的人为因素的概念

空中交通管理中人为因素(Human Factors in ATM)定义为:通过了解人的能力与限制,使人与系统的设计及要求相匹配,指导人与系统在相互矛盾时如何处置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改善系统的安全性,防范可能出现的事故(Hopink,1995)。在空中交通管理“人-机-环境”复杂系统中,人是首要因素。空管设备的可靠程度不断的提高,特别是在空管自动化越来越高的条件下,在不安全时间中人为因素所占的比例愈来愈高。

对于空管人为因素的界定,研究者大都体现了两个基本观点:偏离某种规范或标准和操作者的无意行为,即人为因素是操作人员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无意中出现的某种偏离(预定目标、准确性等)。在某些情况下,操作者也可能会有意违反某种规范或标准,称之为违章(violation)。一场空管事件发生之后如果与人有关,随之总会引起对责任人不可避免的追究。只是,对于空管事件的责任人和人为因素的确定具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务必要明确的是与重大人为因素存在关联的人员中,没有哪一个人是愚蠢的或者不考虑后果的。即使这些人认真的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了。假如我们能够分析空管人为因素发生的内部原因并彻底的了解空管人为因素。这样,以后对于类似的事件发生我们就能够更好的应对。

二、影响空中交通管理的人为因素分析

1空中交通管理者工作经验

空中交通管理者的工作经验,直接影响着其实际工作质量。每一位一线工作的空中交通管理者都应当在实践中积极学习,不断获取空中交通管理的经验,于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只有积累足够的工作经验,才能成为优秀的空中交通管理工作者。但是,在空中交通管理工作实践中,一些空中交通管理工作者过于相信自己的工作经验,一切实践活动都围绕自己的经验转,不积极创新,使交通管理工作过于死板。部分空中交通管理者忽视了管理中的细节,只依据自己的个人经验实施工作,会让工作行为产生念头,影响航空公司的正常运转。

2空中交通管理者精神状态

空中交通管理者的个人精神状态,对于其工作质量有一定影响。在工作过程中,空中交通管理者的精神状态不好,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无法准确、理智、冷静地处理,极易造成空中交通事故的发生。空中交通管理工作是一项精细的工作,只有精神高度集中,将所有精力都放在管理工作中,才能保证工作质量。但是,长时间的紧张工作,会让空中交通管理人员的精力与体力透支。大部分空中交通管理者很难一直保持最初良好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不佳,工作过程中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下降,直接影响工作质量。

3空中交通管理者心理素质

空中交通工作是一项消耗体力,同时也消耗脑力的工作,在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工作量大,风险高。只有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能胜任空中交通管理工作,灵活应用工作中的突发事件。飞机飞行安全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空中交通管理者经常会遇到一些紧急情况,这些紧急情况的处理对于空中交通管理者的心理素质来讲都是一种考验。但一些空中交通管理者缺少果断与沉稳等良好心理素质,工作水平有限。

三、空中交通管理人为影响因素控制对策

1加强空中交通管理者思想教育力度

航空公司要重视空中交通管理工作,并且让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认识到空中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空中交通管理者只有认识到个人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建立正确的工作态度,认真落实每一个管理细节。

首先,航空公司要引导交通管理工作者重视工作的严谨性。重视空中交通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落实精细化管理工作,认识到个人工作情况与精神态度直接影响空中交通管理结果,才能提高空中交通管理工作的安全性。

其次,航空公司要引导交通管理工作者劳逸结合。在思想教育过程中,航空公司不能只重视空中交通管理者的工作,也要关注他们的休息情况。休息质量好,才能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应对高压工作。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定期做体育锻炼,才能给高质工作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本。鼓励员工重视劳逸结合,在工作中积极积累,在工作之余努力锻炼,提高个人身体素质。

2加强空中交通管理者职业培训力度

具有专业素质的人员,才能胜任空中交通管理工作。在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空中交通管理者是整个工作体系的核心,专业的空中交通管理者是空中管制工作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合格的空中交通管理者应当具有灵活的思维、较强的想象能力、高超的技术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这些能力需要大量的实践练习与专项训练,做好空中交通管理者职业培训工作,是降低人为因素对空中交通管理工作影响的重要方法。航空公司应当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在入岗前让空中交通管理者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责任与工作内容,做好应对高压工作的准备。也可以通过与其它航空公司的协作,利用相互交流与分享,共同培养空中交通管理人员,提高飞行安全性。

3规范空中交通管理工作流程与标准

空中交通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严密性与准确性,因此,每一个细节都十分重要。明确工作流程,建立细致的工作标准。每一位空中交通管理工作者应当严格按照工作标准实施工作,不能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做流程之外的事情。科学的工作流程,规范了空中交通管理者的工作行为,限制了极端经验主义行为的产生,也有利于个人因素对空中交通管理工作负面影响的抵制。除此之外,航空公司要提出团队合作工作的要求,用团队的约束作用来限制每一位空中交通管理工作者的个人工作行为。几个部门之间的合作或者几个人之间的合作,是抵制人为因素不良影响的重要手段。同为航空系统人,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监督作用营造良好的空中交通管理氛围,能够极大降低人为因素对空中交通管理工作的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影响空中交通管理工作的人为因素是不可完全避免的,但鉴于空中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采取积极的措施将损失降到最小,是每一位航空人的职责。在最大限度上减小人为错误,通过提高空中交通管理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来推动空中交通管理质量,有利机的安全运行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唐虎.对空中交通管理中人为因素影响进行分析[J].电子制作,2015(02) :277.

[2]赵勇.当前空中交通管制服务中人为因素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3(12) :287.

[3]张晶,李映红,魏东.减少人为差错保证飞行安全DDD基于人因工程学的飞行安全中的人为因素研究[J].科技信息,2010(05):214.

[4]刘继新.人为因素与空中交通管制员素质优化[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65-68.

第5篇:交通管理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应用型课程;思维导图;课程设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6.159

[中图分类号]U4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6-0-02

1 应用型课程建设的意义

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是交通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特征主要表现为政策性、群众性和技术性强,实践性、综合性和权变性强等方面。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既要培养学生高水准的道德素养、传授理论知识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向题。应用型课程是指在教学环节中更侧重知识实践性,更加强调理论的实际运用的课程。在其课程安排上要面向需求、面向市场、面向就业,从而培养出具有大学层次的知识与技能,又具有从事某一专业的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应用型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可以总结为以下3点:①应用型课程建设是推进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②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应用型课程建设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③“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应用型课程建设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交通工程专业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2 应用型课程的知识体系构建

为满足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应用型课程建设既要注重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能忽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因此,构建完整的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知识体系是应用型课程建设的重要基础。

2.1 明确的逻辑关系是应用型课程知识体系构建的基本前提

明确的逻辑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与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二是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中各主要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

在交通工程学科领域中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与交通规划、交通设计等概念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交通规划是指确定交通目标与设计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或行动的过程,交通规划与土地使用、社会经济条件、运行模式及其时间变化等因素有关。交通设计是运用交通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以交通安全、通畅、效率、便利及其与环境的协调为目的,优化现有和未来的交通系统及其设施。交通规划是基础,是实施交通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的指导思想。通过交通设计可将交通规划的目的和要求得以具体实施。交通管理是交通工程各环节中的最后一环,交通规划概念、设计理念、建设想法都将在交通管理过程中得以体现。交通控制作为交通管理的具体措施主要以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等方式体现。而在交通管理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将通过动态反馈的机制反馈到交通规划中,并在下一轮规划时进行改进。因此,交通管理是交通工程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这门课程知识点繁多,主要分为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两部分内容。其中交通管理包含交通管理法规、行政管理、运行管理、需求管理、系统管理、优先通行管理等知识点;交通控制主要包括单个交叉口的信号控制、干线交叉口信号联控、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等内容。因此,学生只有将这些繁多的知识点通过一条主线有效地串联起来,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才能从真正意义上理解、掌握这门课程。思维导图,能够将那些看似杂乱的知识点通过一定的归纳总结方法进行梳理,并通过极为直观鲜明的方式得以展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较为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

2.2 “Y”型教学是构建应用型课程知识体系的重要方法

“Y”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科学知识、职业技能、发展能力3线融合。首先,“Y”型教学更加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能够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产、生活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其次,“Y”型教学可充分兼顾到学科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与逻辑性;再次,“Y”型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

3 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

应用型课程与理论性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是以问题为中心,以知识为基础,以主讲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以基于问题的PBL教学模式为指导思想,结合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的课程特点通过以下3种途径来进行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

(1)注重交通现场调查,拓宽学生视野。交通现场调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交通现象、发现交通问题、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还可以获取交通流量、信号灯相位、信号灯配时等基础数据,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加工处理,为实验环节提供基础数据。

(2)开设课程设计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托实践基地、实际工程项目中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的同时会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了解各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与具体项目接轨可以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与职业技能。

(3)增加实验课学时,以问题为中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在教学安排上增设24学时的实验课程,结合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由浅入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平面交叉口不同控制方法比较分析”“平面交叉口不同控制方法比较分析”“快速道路入口匝道控制方法分析”3个实验内容。运用交通仿真软件,对交通环境进行模拟、仿真,解决实际交通问题。

(4)鼓励引导学生进行交通创新项目训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交通工程方面的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激发专业创新灵感,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是以大学生为主体参与者的全国性、学术型的交通科技创新竞赛项目。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校内选拔赛,扩大学生参与比例,同时对学生的创新科研能力进行培养与指导。

4 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设置

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是以一次期末考试成绩为评判标准,这就造成了学生不注重平时知识的掌握与积累,陷入只靠考前“突击”的学习误区。而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应用型课程的评价体系综合了课堂讨论、课外作业、交通调查能力、课程设计、课程实验以及课程考试5部分,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这5部分考核内容所占的比例。该考核体系中每一环节都与课程中的核心内容息息相关、环环相扣,学生在完成考核项目的同时也是对所学知识的梳理与综合运用。同时,该考核体系也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更为全面地把握,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5 结 语

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是交通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本文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目的、知识体系的特殊性,借助“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并对交通调查、课程设计、实验课程等实践环节进行改革、完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设置多元化的课程评价考核体系,可以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综合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兵,李林波,李晔,等.《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30).

[2]王中云.21世纪高校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建构论略[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6).

[3]戴冀峰,马健宵.交通工程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4]吴兵,李晔.交通管理与控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5]陈欣,蓝国兴,段枫,等.基于思维导图的仿真实验方法研究[J].兵工学报,2013(3).

[6]刘丽梅,张英良.建设应用型课程 实现新建本科院校转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7]孙逢春.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大力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5(3).

第6篇:交通管理的概念范文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问题也日益突出,例如交通堵塞,车流不畅通,都对人们的出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如何解决城市拥堵问题成为我国现发展阶段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智能交通现状及问题的分析,就如何实现城市只能交通管理系统提出了相关系统方案的设计思路与流程。

关键词: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城市交通;ITMS

一、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概念及组成系统

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概念。当前社会,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国际上管理城市交通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它充分利用当今先进技术即电子传感、计算机应用技术与控制技术,将三者结合起来构建的城市管理交通的现代模式。

1.智能交通监控系统

从各项报道中,我们得知,智能交通监控系统普遍应用于管理城市交通中,它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交通顺畅,具体过程是通过查看指挥中心从监视区域传回的图像,根据实际情况派专人去实地进行实时疏导,调整信号来疏散交通拥堵,引导人们改变行驶路线。

2.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

在城市智能公交的调动方面,城市交通诱导系统是重中之重,它先对车辆进行定位,采集交通信息,然后对行驶车辆路线进行引导和为其规划路线,来适时的解决重要路段及交叉通拥挤,让各类行车人可以获得一种既方便又快捷的交通路线,提高交通效率。

3.电子警察系统

电子警察系统不是一项简单的监管系统,它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对监控区域内的全部行驶车辆实行每时每刻的记录。这些技术包括为,信息网络通信、远程数据监控、检测视频等,人们也称这种系统为“闯红灯记录系统”。

4.智能公交管理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为了可以智能调动公交,高效准确进行排班,从而使公交车的利用率提高,提高车辆运行速度,减轻道路拥堵现状,主要是使用3G通信技术进行通信指挥、GIS技术以及GPS进行实时实地定位以更好保证交通正常秩序。

5.突发事件响应系统

除上面几项先进技术之外,还有针对于交通意外突发状况使用的突发事件响应系统,主要是为了防止交通事故、道路拥堵和混通治安等事件发生,从而使相关部门可以迅速解决紧急事件,以减轻道路拥堵,保证社会秩序稳定。

二、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发展现状

伴随着各项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信息系统越来越来越健全,我国各级政府会越来越重视现阶段还年轻且不成熟的智能交通系统,同时现在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在交通与道路的控制和规划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此同时,国家政府的相关部门,例如科技委等组织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交通管理系统也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专门开发研究,此现象也表明了我国政府对于此项管理系统技术的重视程度。对于交通智能化的研究步伐自1998年ISO/TC204设立以来就从未停过,同时多次参加此类技术系统方面的国际交流活动。

(二)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发展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私家车的出现,交通问题也渐渐提上议程。由于交通系统设计的不合理导致道路使用效率低,众多资源配置浪费,无法满足当今需要。我们在对我国众多城市进行调查后发现,交通压力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越来越严重,且道路规划不合理的现象也逐渐显现,管理秩序混乱,使得出行困难,公交效率低等问题。

三、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方案设计

(一)建立ITMS框架体系

设计ITMS框架的原则。智能交通管理框架的有效设计还要遵循以下原则:

1.精简性

设计框架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其功能的有效性,在这个前提下就要考虑用户的感受,方便使用和操作,尽量使设计不繁琐冗长,保证其精简性。

2.完整性

ITMS的设计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子系统是一个任务,同时为子系统设置出显示其未来变化的系统也是一个任务。

3.实用性和延展性:

ITMS这样一个为了管理交通而设置出的体系,首先要具备可用性,能在现实生活发挥其有效性,同时还要能预测到未来的变化,始终保持与时俱进。

4.灵活性和可发展性

灵活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设计出的系统能适应外在情况变化,使用上具备灵活性,另一方面设计方案也要能适应环境变化,可供调整。延伸性更具前瞻性,可以在有效利用现时系统的同时,探索出新系统,完善ITMS。

(二)合理设计ITMS的方式

智能交通管理框架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框架体系,因为要应用到公众的日常生活中,还要利用信息化提高其应用效率,显现其先进性和科学性,所以设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要进行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运用各种学科知识,尤其是要在系统工程的指导下,将信息学、运筹学、管理学等融入实践中。系统工程设计在科学理论和有效实践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实现。这两个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同时又各具特点,首先系统分析是在把握全局的眼光下对问题进行解决,在整个设计环节中避免不了各种的问题,所以工作人员就要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化整体为若干个子目标,有效实现子目标的任务,进而实现系统任务,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框架。框架建立后,工作人员还要对其进行完善,这就涉及到了系统设计环节,通过设计可以对框架进行整体规划和具体细节完善,最终形成实体框架。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交通工具的多样性以及汽车购买力的增强,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促使有关人士不断探索有效管理城市交通的方法。影响交通最大的问题就是拥堵性,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加快信息的传播,把握交通的控制力,不能使其出现失控的局面。可见信息在交通管理中的作用非常明显,按照信息的特点,可以将ITMS系统分成以下四个层次:

1.基础层

对于发挥信息的影响力方面,基础层主要负责获取有效信息进而形成通信网络的搭建。一方面,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可以方便通信网络的搭建;另一方面,通信网络的有效运用可以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为了便利交通管理而设置的基础设施属于信息中的静态方面,比如说道路、路牌等,由于道路周围的标志性建筑也能影响交通管理的有效性,所以也属于静态信息。动态信息的获取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人工采集获取的,工作人员利用相关通信设备进行动态信息采集;第二种是机器采集,利用交通检测设备如电子眼等,主要用检测的方法获取信息。信息获取后要建立通信网络,目前通信网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公众信息服务平台,信息分析总平台和子平台间,整体路面状况与单元状况间,局域网、广域网等。

(2)主要用于传播公布消息的平台上,如调频播音机、移动通讯设备、广播等。

(3)主要为了方便更好更快的查到信息,利用有线设备如电话、电视等。

(4)完善数字通信平台建立,如光纤、卫星等。

2.功能层

功能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实际应用领域,在大量有效的交通信息获取后,为智能交通管理提供大量的功能型设备,简化人工管理的繁琐性。功能层的作用主要是利用智能设备进行交通管理,为公众设计出合理有效的出行路线等,其中包括电子监控、自适应信号控制系统、交通信息管理与系统等内容。自适应信号控制系统最能适应智能化的管理,主要优势体现在其自我适应力上,比如在交叉路口处,可以自行调控,适应周围实际环境,能有效管理动态的情况。交通信息管理与系统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其对信息的利用能力上,首先通过高效的途径获取具有有效性、实时性的交通信息,然后通过传送到分析机构,通过专业人士的分析获得最佳路线图或者出行方案,为需要出行的各行各业提供专业化建议。因为无线通信的广泛利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路线转变,在遇到突况下,可以更有效的选择最快的路线。

3.共享信息层

共享信息层主要体现在其信息的共享力上,同样建立在上一层——功能层的基础上的,这一层次主要通过获取功能层传输过来的信息,进行更为专业化的利用,设计出最佳交通方案,这个层次需要更多的利用各类信息处理平台,将信息转化成资源,对规划出行路线、有效管理交通运输意义重大。

4.服务层

服务层是智能交通管理设计的最终目标,与使用者联系最为紧密。首先对出行者来说,出行者可以通过服务层收到最及时有效的信息,方便出行者自己制定出行方案,也可以给出行者具体的方案建议;其次对于交通管理者来说,管理者可以通过信息了解到自己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能够提高对管理重点的把握,使管理更加有效。当然服务层与出行者和管理者的关系都是相互的,服务层不仅要为他们提供信息指导,还要从他们处获取信息,了解出行者和管理者最想要的服务,尽量为他们提供可行的并且符合他们要求的方案,提高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效率。

四、智能交通管理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方案

RFID技术因为其独特的优势,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来说,此技术的应用也能为其带来更为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它的物理性能高,作为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存储空间大、可对其进行加密处理,而且具有防水性,能有效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其次是该技术的识别能力强,对于一切动态信息它都可以进行精确的处理和消化,不管是从个体方面还是整体方面都能给出参考。由此可见,按照目前情况来看,该项技术的应用有着其他技术的不可替代性,并且和智能交通管理的流程最为匹配,优势最为明显。

1.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

RFID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改进,使得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得以建立并广泛使用,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ETC的使用,不管是在高速公路收费站,还是在过江隧道等收费站,我们都能很容易的发现“ETC”的标志,主要原因在于其明显的优势上。首先,运用这项系统有效解决道路拥堵问题,司机不需要停车缴费,收费人员也不需要进行人工的收费流程,大大缩短了司机过收费站的时间,尤其是在车流量大的时候,该项技术的运用作用非常明显;其次,使用该项技术可以大大降低交通管理成本,传统的人工收费被电子收费系统代替,不再需要花钱购买用于人工收费的相关设施,同时不需要像工作人员支付更多的工资,交通管理成本得到有效降低;最后一大优势体现在其公平公正性上,人工收费难以避免工作人员公平公正对待所有的过路车辆,有时候遇到熟人或者亲戚,难以避免会免收相关费用,但是电子设备是没有感情的,只要有车经过,它就会在程序的驱使下直接对过路车辆进行自动扣费。所以,ETC这项技术在国内外运用都比价广泛,我国也在加大此项技术的投入使用,在智能交通管理方面又进了一步。

2.城市交通调度管理系统(TMS)

RFID技术的另一大应用体现在TMS上,为了加强对车辆的管理,进而提高智能交通管理效率。交通主要就是由道路和车辆等组成,所以要想管理好交通问题,首要任务就是管理好车辆问题。TMS同样运用了先进的技术对信息进行搜集和处理,实现获取信息与分析信息集于一体的作用,可以更加直观有效得对车辆进行管理,充分考量路线的可实用性以及车辆出行的最优路径,缓解了交通压力的同时也节约了资源。

3.电子注册管理(EVR)

EVR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交通部门的管理难题,主要原因是它能有效对车辆进行追踪和智能化管理。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能力购买汽车,所以注册登记和再检查的工作强度不断在加大,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利用EVR技术来实现。首先,由于智能技术的运用,车辆在登记的时候可以缩短时间,并且每辆车都可以有一个“身份证”,只要是对车辆植入一个ID码,这个号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被追踪,并且每一个号码都是不同的,甚至不能被修改,这样就可以实现两个好处,一是偷车的人很容易被追踪,假的车牌照因为不含此技术也很容易被查出,由此方便了公安机关打击罪犯,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犯罪率;二是交通管理部门不需要开展流动检查就可以进行对车辆的管理,有效提高了管理部门的效率。当然这项技术目前还未被广泛应用,只利用到军用设备上,但是其应用效果显著,带来的的利益非常明显。

参考文献:

[1]兰岚.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方案研究与设计[D].长安大学,2010:55.

[2]张宏正,马腾.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方案研究与设计[J].中国信息化,2012(12):105.

第7篇:交通管理的概念范文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交通多元化进程加快,私人汽车不断膨胀,出租车大量增加。机动车的快速增长给城市道路交通和停车带来巨大压力,造成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发,交通环境恶化。尽管相关部门投入大量资金对城市道路及其配套设施进行改造和扩建,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交通的压力。但实践表明不断的拓宽路面用来适应交通发展需要并不是长久之计。交管部门已认识到在城市建成区难以通过大幅度扩大道路提高通行能力的现实条件下,运用ITS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不失为一个有效手段。

系统设计

系统建设目标从交通管理工作的整体出发,建成以一套基于网络的、实时性的、可视化的交通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综合集成现有的流量检测、电视监控、交通控制信号、122接处警、事故分析、警车GPS系统,可以对警力分布、交通标志、停车场位置等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实现图形化信息的编辑、查询、统计、分析功能,为各级交通指挥人员提供交通决策信息,实现交通地理数据的共享,也为交通地理数据的更新提供一个平台。开发方式选取目前GIS系统开发与实现一般采取以下三种方式:1)独立开发:指不依赖任何GIS工具软件,独立进行应用系统的开发。2)单纯的二次开发:指完全借助于GIS工具软件提供的开发语言进行应用系统的开发。3)集成二次开发:指利用GIS工具软件实现GIS基本功能,以通用编程软件尤其是面向对象的可视化开发工具为开发平台,进行两者的集成二次开发。下面通过图表对三种开发方式进行比较,如表1。通过比较,我们选用集成二次开发的方式进行系统的开发,尽管前期购买GIS工具软件和可视化编程软件投入较大,但对整个开发而言还是值得的。系统结构城市交通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是基于交通地图(电子地图)建立的交通道路、设施、信号等及其相关指标建立的多媒体信息系统,主要是为交通指挥、交通规划、交通建设、交通疏导管理的组织与指挥等提供直观的准确的信息,为指挥者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是交通信号控制、电视监控、交通诱导等系统的集成平台。根据系统的建设目标及对用户需求的分析,将整个系统分为5大功能子系统,系统管理、系统维护、图形操作、查询统计、决策支持。系统功能组成图如图1。具体我们可以将系统划分为四大部分(前端采集、信息通讯、决策支撑、系统输出),各部分互为联系、相互作用。图2给出了系统构建的框架。

系统实现

数据组织与管理交通信息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资源,也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的基础。如何合理的组织与管理交通信息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交通信息种类繁多,如:道路网信息、交通管制信息、警力分布信息、路口及信号灯分布信息、电视监控分布信息、诱导屏分布信息、电子警察分布信息、公交线路信息、紧急救援部门分布信息、大型交通流集散场地分布信息等;且信息来源广泛,获取手段丰富,如:交通控制系统、电视监控系统、诱导系统等等;此外由于交通本身所具有的动态性、复杂性使得交通数据管理与其他GIS应用有很大的差异。本系统通过引入基于特征的城市交通网络非平面数据模型。把道路等作为有特征的对象;引入了车道的概念,以车道作为道路组成的基本单位;引入高程z,使对道路的描述不再是平面的,很好的解决了基于专题地理分层的空间数据模型和基于平面强化的空间数据模型存在的不足。同时采用线性量测系统,引入动态分段的概念,对交通特征和交通事件进行描述。在数据存储上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分开,通过关键字段建立两者之间的关联,从而为系统管理提供更大的灵活性,更好的发挥两者各自的特点。系统安全系统安全是GIS建设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一般由物理安全、逻辑安全和安全管理三个方面组成。物理安全主要涉及关键硬件设备的安全和信息储存地点的安全等内容;逻辑安全主要指访问控制和数据完整性方面的问题;而安全管理则包括人员安全管理政策和组织安全管理制度等问题。从逻辑安全角度来说,系统从两方面入手,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首先从数据输入来看,系统采用严格的数据检查机制,保证输入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其次从系统访问来看,系统将用户权限细分为功能访问权限和数据访问权限,就是说特定的权限只能访问特定的功能和操作特定的数据。系统集成城市交通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是以系统工程原理为基础,以GIS为支撑,以监控系统为驱动的信息集成平台。这种集成不是简单的连接或数据交换,而是在经过统一规划设计,分析原单元系统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并进行优化重组后实现的。系统利用GIS技术将电视监控、交通控制信号、122接处警、警车GPS定位等的实时动态信息、警力分布、交通标志等数据采集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后,为交管部门快速有效的提供辅助决策并可通过信息的方式,向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交通信息服务。区域控制和诱导系统与GIS集成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城市交通指挥中心建设的核心,它采用西班牙的MOT系统,由中心控制主机、区域控制器、路口设备三级构成,对汉口中心城区129个路口进行计算机联网协调控制,可对控制范围内的交通参数进行采集、分析和显示,同时对控制路口的周期、绿信比、相位差进行优化,实现子区域的协调控制或绿波控制。交通诱导系统是智能运输系统ITS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目的是通过引导车辆选择正确的路径,从而缓解交通拥挤,使道路网的交通流量均匀,最大限度地提高道路网的通行能力。区域控制系统获取路网交通流量数据,将堵塞信息发送给诱导系统,诱导系统将信息对外。GIS则可以获取诱导屏上的动态显示信息和路网交通流量信息,为交通决策提供辅助。图3为三者的集成框架。CCTV和区域控制与GIS集成交通视频监控系统是了解全市交通状况和治安状况的窗口,是公安交通指挥系统不可缺少的子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三者集成,我们可以在GIS地图中确定任意CCTV摄像机的位置,同时可以通过这些选中设备观看它们的视频图像;同时区域控制系统可以将拥堵警报发送到视频矩阵并将摄像机自动定位指向拥堵位置,在选中的监视器中进行显示。集成原理如图4。

交通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武汉市交通管理监控地理信息系统

武汉市交通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是交通信号控制、电视监控、交通诱导等系统的集成平台。通过交通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各系统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同时为各系统提供了显示、控制和查询的专用图层。系统还包含了城市交通管理所需的各种基础信息,并提供了这些信息的查询、分析、显示、输出等功能。系统主界面武汉市交通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按照由低到高的原则将用户权限分为四种:普通用户,数据管理员,系统维护员,系统管理员。高级用户兼有低级用户的功能,同一级别用户由于管理员分配不同功能上也可能存在差异,管理员具有系统所有功能,且只有一个。图5显示的是普通用户权限下的操作主界面。图6是数据管理员权限下的操作界面。系统输出研究交通事故多发地点(黑点、黑段),对于加强交通管理、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图7给出了交通事故黑点的操作界面。城市交通的信息化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广大市民,因此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不仅是为政府和管理者提供信息决策支持和管理规划,同时也应该具有为广大市民提供交通信息、出行指导的功能。乘公共交通系统工具出行的市民可以通过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了解如何乘车才能最快或最经济地到达目的地;自己驾车的市民在出行前知道当时的路面交通状况如何,从而选择一条节省时间的最佳路线。图8显示了如何通过获取两点间的最短路径。

第8篇:交通管理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交通运输管理;思政工作;创新策略

在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同时,“唯GDP”观念影响着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思政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影响着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有效稳定的发挥服务社会经济的功能。及时稳定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建设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是当前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思政工作的重要任务。

1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思政工作现状

(一)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领导干部对思政工作认识不足。事实上,有两个对概念的误解导致执行人员的思想和政治活动出现失误,分别是意识形态和政治活动的理解不够。对于一些关键的管理人员来说,注重意识形态和政治活动是其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态度的根本,另一方面在于执行人员对政治活动的理解需要达到一定的水平,管理人员和工人需要有很强的社会意识。

(二)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思政工作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唯GDP”的心态是导致交通管理部门热情异常提高的重要原因,但是工作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年龄大的工作人员缺乏创新思维的意识,组织人员缺乏组织的能力和才干,对于高学历人员来说,他们需要向政治理论水平高、管理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学习才能将其才能得到有效发挥。在会议室不具有接受意识形态训练和进行政治活动的客观条件,应通过让思政工作人员更多地外出实地工作,使其具有更多的开放的知识,使思维更加活跃。

(三)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思政工作缺乏针对性。有针对性的思政工作是交通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模式,应该运行一个有个性化、因材施教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而目前大多数交通运输部门的思政工作在这一点上显然做得还不到位。

2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创新思政工作的必要性

(一)创新思政工作有利于提高单位的业务工作水平。创新将有助于提高个人学习管理技能水平。事实上,意识形态和政治活动的业务工作是整个工作的一部分,需要工作人员加强彼此在思想上的团结性和一致性。思想政治工作是第一位的,需要避免用错误的方式来学习,要在正确的方向前进,万一走错了方向,还可以通过一个良好的思想政治基础来改正它。我们应以可持续的配置理念来审度我国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建设难题,最关键的是要处理交通运输管理的供需不平衡。在任何时期,一个国家的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一直存在着多种可能情况:在经济方面,有些部门处于合理的收支范围,交通运输管理财务能够得到有效和及时保障,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国民经济合理发展的影响非常小,但有时候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经济收入低于该区域的临界值,交通运输管理构建会因投资的变少而受到不好的影响。

(二)创新思政工作有利于稳定职工思想。有利于思想的创新,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管理人员在运输部门、评估部门和其他系统可以有着长足的进步,工作带来的紧迫感也带动着工作人员、干部们以积极的思想和政治活动来工作,以便应对经济和环境形成的压力,从而稳定思想、提高工作能力,最终使得工作竞争环境良性发展。交通管理部门内部的制度需要各个交通管理部门的思想政治机构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基于法律法规与自身的发展情况来设置,尤其是维护与更新方面,必须根据交通管理部门的目标与计划来作出调整。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思想政治部门的法律法规,交通管理部门必须对国家规定进行适合本交通管理部门条件的具体化工作的创新,这也将更好地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的实施。同时也可以迅速获取交通管理部门的思想政治部门资料或者情报,以避免产生腐败或者人事、管理方面的内耗。

(三)创新思政工作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创新思政是推进和谐社会关系和谐建设的政治活动。和谐是交通部门管理的重要原则,也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3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思政工作创新策略思考

(一)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提高对思政工作的认识,健全思政工作机制。领导干部要改变自身的思想观念,将思政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实现思政与业务工作相辅相成。应杜绝官本位思想,注重员工之间的情感交流。为了确保思想政治活动的有效性,要通过量化指标评价,建立意识形态和政治活动的分析体制,细化责任,开展合适的活动,明确任务目的,对整个交通管理系统来进行监测和评价。

(二)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提高政工队伍的工作水平和整体素质。首先,我们必须继续把新鲜的力量吸收到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交通管理部门需要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吸纳思维活跃的年轻工作人员,并且要以促进思想政治活动的发展来开拓思想政治活动的新形势,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其次,我们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团队的投资。交通管理部门需要增加有趣味性和感染力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活动,以提高成员的思想和政治活动能力,增加必要的思想和政治活动来鼓励成员的创新活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活动,使其对自己的工作有着强烈的改进欲望,同时也对管理工作有着更好地认识。

(三)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加强思政工作的针对性。意识形态与政治活动对于交通管理部门和员工来说,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发展的时代相结合并应与业务功能来进行有机组合。实际情况在于需要建立一个信息网络平台,采取创新思维,利用网络技术来进行政治活动的模式来进行思想教育,这是交通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方式。为了开发有内容针对性的工作,要制定创新多元化、差别化的思政工作策略,发展有针对性的工作内容,带给职工更多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

参考文献

[1] 赵秋丽. 公路运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D]. 吉林大学 2011

[2] 王百峰.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08

第9篇:交通管理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交通;管理;智能

引 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增长,汽车已经被看作是现代社会的标志,但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便是交通环境的恶劣,交通事故不断发生,交通压力不断增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另外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可用于交通使用的土地变得越来越少。在此环境下开始注重智能交通系统的研发显得十分重要。

1、智能交通系统概念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指的是利用现如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和数据传输技术等对交通进行科学的管理,在管理之中将人与路和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从而达到科学有效的交通管理效果,进而建立一类具有范围广、作用强并且运行高效的交通管理系统。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其主要由六部分组成,即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能信息系统、智能公共交通系统、车辆管理系统、电子收费系统与应急管理系统。

2、计算机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总结来看主要为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车辆导航、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交通监控以及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交通管理。在导航中计算机技术主要应用于对交通路况的识别以及对交通线路中的障碍物检测等。交通监控主要是在对交通中行驶车辆、车辆跟踪以及闯红灯等方面应用。交通管理中主要在收费系统以及车辆牌照识别等方面应用。

所谓的云计算指的是利用网络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对所需处理的数据进行拆分,经过拆分后形成数量较多的子程序,并由多个服务器进行处理而汇聚成的一种系统,系统经过数据处理后将结果进行反馈。

目前我国智能交通系统需要面临大量的数据需要处理,如何对数据进行及时的处理以及挖掘是交通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引进云计算,通过虚拟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提升交通管理的灵活性。交通云系统是一项较为开放的平台,主要包含云端、管道以及云基础。其中云基础是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而管道则包含提供信息传递的有线以及无线网络。云端指的则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所有参与者。

作为交通部门的管理单位,其为交通部门的管理以及群众的交通提供服务,具有一定的混合特点,针对需要具有一定保密性的交通管理,可运用私有云的方式实现,对于需要对外交通管理状况信息,提供交通状况可运用公共云的技术实现。

3、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交通监控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交通监控主要是通过将射频设备放置于道路上方以及道路两边等,进而获取交通状况的远程图像,通过运用计算机中的图像处理技术,从而对交通车辆以及车辆跟踪等进行监控。其通过计算机获取的信息可用于交通事故的认定以及疏通路况等行为。

3.1 车辆监控

利用计算机的图像处理系统对运动的物体进行监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可运用图像分差法对车辆进行动态与静态监控,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视频图像中序列的差分法用于检测图像序列中的车辆的目标有无运动,该方法运算量小,容易软件实现,实际效果较好。因此,也是实时交通监控系统的首选方法,差分图像法有两种:一种是当前帧与背景帧之间的差;另一种是相邻帧之间的差。

3.2 事故检测

在众多交通事故中,一些事故主要是由于交通堵塞所造成的,所以对交通事故进行预警以及发现是很有必要的。在智能交通系统之中,通过摄像设备与计算机相连,运用射频设备对运动车辆进行视频跟踪并且对序列图像进行分析研究,计算出运动目标在连续帧图像中的位移,给出运动目标速度等运动参数。当目标处于长时间静止状态时,利用图像捕捉进行长时间静止跟踪,并进行图像反馈,达到对事故检测的目的。从而尽快对交通事故进行处理,避免发生其他交通事故。

4、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智能交通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