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在职业院校推行“7S”管理的意义
学校“7S”管理是指以学校实训室、理论教室、学生宿舍为环境,以学生为管理对象,以“7S”要求为行为目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管理下,对学习、生活现场环境全局进行综合考虑,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一目了然的学习、生活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案例一:上课了,学生从工具箱翻腾到实训台,又从实训台翻腾到工具箱,满头大汗,终于在一堆工具中找到了本次实训课要用的工具。案例二:班级教室内,垃圾扔了一地,学生在教室内心浮气躁地听讲,教师也在课堂上烦躁地讲课,学生很快听不下去了,老师立即进行批评教育,语气比较粗暴,导致师生矛盾激化,整堂课被迫停止了十几分钟。案例三:一部分学生又在破坏环境卫生,刚刚清扫过的地面很快又脏了,负责清扫的学生还要注意维护环境卫生,用行动来影响破坏卫生的学生。案例四:下课铃响起,所有学生无秩序地跑出教室,在楼梯间挤在一起,相互推搡中致使学生受伤。案例五:教室内空无一人,日光灯、电风扇依然工作着。上面的案例说明职业院校的学生起点参差不齐,学生在学习、思想、行为习惯、修养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缺陷,如果不加以正确地引导和教育,将来学生毕业后很难满足企业对职工的素养需求,因此引进企业的“7S”管理理论,既具体落实了系部精细化管理,又能很自然地使学生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
二、“7S”管理实施步骤与办法
关键词:民办高校 二级院系 精细化 教学管理
民办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民办高校构成基础的二级院系则必须在基层力行改革教学管理方式,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实现教学管理精细化,才能够促进整个民办高校整体实现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实现民办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效益最大化和最优化。
一、民办高校二级院系精细化教学管理理论的研究
民办高校二级院系精细化教学管理需要有针对性的精细化教学理论来指导,也就是具有民办高校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民办高校精细化教学管理是围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精益求精的管理态度,高标准、严要求,规范管理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将管理责任具体化和明确化,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的成本,使教学管理走上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的轨道,从而提升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效益和水平,以期实现一种以严、精、细为代表的民办高校内涵建设。因而,民办高校二级院系精细化教学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旨在理论上厘清和丰富精细化教学管理的内涵、目标,进而建构民办高校精细化教学管理理论,便于对当前的民办高校二级院系精细化教学管理实施提供指导。建立民办高校二级院系精细化教学管理体系的核心是确定教学管理质量标准,旨在选择与二级院系自身拥有资源相匹配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实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推动教学管理的不断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二、民办高校二级院系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
民办高校二级院系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中必须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坚持开放性、适应性和标准化,强调以人为本,实施教学管理服务体系,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质量,严格管理程序,强化过程管理,注重教学管理质量评估,以保证教学管理持续改进。其构建过程主要包括高层教学管理过程、教育资源管理过程、教育服务实现过程和教学质量监测与测量过程四个过程,包含组织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过程管理系统和质量监测系统四个子系统。其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目标与过程结合,刚性与弹性相融也就是管理要素是刚性的,管理方式是弹性的。
首先编写精细化教学管理手册。手册是二级院系内部精细化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用以表明二级院系在精细化管理体系方面的承诺和责任。手册的内容应涵盖教学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并清晰明确的表述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及相互之间的接口,它是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依据和准则,也是完善教学管理精细化教学管理体系的文件化保证。
其次是编写程序文件。它由各相关职能部门编制,由最高精细化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审核,是在精细化教学管理理念的指导思想之下,更加详细,严谨地规定教学管理的每一项工作的工作流程以及具体有效的步骤,为下面各层文件提供了制定的依据。从而使教学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运行、控制以及监督管理。
再次是工作指导手册,由相关职能部门编写,它往往以图表、流程图或条款等形式描述一个教学管理程序的实施,如教学部门编写的以及各类教学培养计划等等,教学管理工作制定的各类文件往往都是这一层文件,这些文件的制定往往是根据领会上级部门文件精神或以往的工作经验总结而制定的,当由于人员变动或不及时归纳总结时,制定的文件往往缺少必要依据和规范,这在实施的过程中便可能出现较多的问题,甚至会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损失。因而,编写工作指导手册对于教学管理工作是重要的一环应得到高度重视。
最后是表格、记录的编写,它是整个精细化教学管理体系的最下层文件,表格是用于记录精细化教学管理体系所要求的信息的文件,当表格中填定了数据,表格就成为了记录。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在对通过精细化教学管理体系的二级院系进行内、外审核时,审查的重点就是对记录的检查。在对二级院系工作进行评估时,对教学管理审查的多个重点也是集中在出具当前或近年来的各类记录作为审核证据。
三、精细化管理的民办高校二级院系教学管理机制的运行
民办高校二级院系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在实践中要坚持以民办高校精细化管理理论为基础,贯彻持续改进与检验把关相结合的原则。作为执行运行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的监控部门在执行协调功能的同时,应该及时了解有关反馈信息,不断地对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并提供给教学管理决策系统,以提出新的教学管理质量目标,使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不断发展。实施基于精细化管理的民办高校二级院系教学管理模式也要实现四个融合即民办高校原有的教学管理制度与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有机融合,精细化教学管理体系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的融合,日常教学管理与检查工作、教学质量控制与精细化教学管理所要求的内部审核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融合,教学管理控制部门与精细化教学管理推动机构在职能上的融合。
精细化教学管理要求的是教学管理中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流程都要有明确的规定,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关键点都要有具体的规范。民办高校二级院系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和保持,二级院系以学年为一个大循环,每个学期为一个小循环,进行内部审核,循环周期,其中每个小循环安排三次内部审核:期初主要是教学准备检查,包括教学日历、教案等内容的检查,毕业选题、实习安排的检查;期中主要是教学过程的检查,包括校院两级督导组听课、教师互相听课,常规教学检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检查及进程检查;期末主要是教学结果检查,包括期末考试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情况、考试过程管理情况,教学资料归档检查,毕业论文答辩、成绩评定等。在内审过程中,对教学管理过程及绩效进行客观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限期整改,将质量监控活动始终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管理循环不停的运转,并在周期与周期之间实现连续不断性和循环上升性,以保证教学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
关键词:管理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256-03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在校生人数和生源结构已经发展了很大的变化,加上互联网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也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长期性、层次性,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要及时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着精细化的要求。管理学中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强调的是工作中的“精、细、准、严”,力争实现工作过程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流程化,以各项管理措施的有效贯彻与系统执行为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值得在更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进行实践和推广。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的内涵与特征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的内涵。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高等教育中的系统育人工程,不仅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做到精益求精、方向清晰,而且要求科学化、细致化,因此,将管理学中的精细化概念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当中是非常有比要的。我们可以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的概念界定为:以精心的态度、精确的把握、精致的过程,突出工作重点,使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细致的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覆盖到每一个过程、细化到每一个环节、规范到每一个步骤、具体到每一个事件、落实到每一个大学生。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的特点。基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概念的界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的特点可以从“精、细、准、严”四个维度进行探讨。①精。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益求精,力争实现最完美的教育效果,教育细节和教学过程的精湛与精致,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质量,这就需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工作实践中树立精益求精的观念,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工作氛围。②细。即在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细致深入,要善于把握关键细节,注重管理细节,但也并不是事无巨细,而是要有重点、分主次的细,要紧紧抓住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和重点,提高深入、细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控性、可行性,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部门要重视内部的分工与合作,通过标准化、程序化、数据化等管理手段,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详细的调研、分析,制定科学、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计划,使组织管理的各单元精确、高效、协调和持续运行。③准。即准时、准确,主要包括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准确掌握,指令传递的准确;领导层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准确判断、合理安排和准确决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汇报的准确,工作时间、工作衔接时间的准确,工作业务的计量和数据提供的准确等。④严。即使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变为事实的关键条件,这主要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贯彻、执行和控制上,同时也包括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标准要严格,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各项教育措施的坚决而深入的贯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严格监督等。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细致化,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很强的育人工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细化管理虽然强调精益求精,但这并不意味着越细越好,忽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显然是不合理的。从一些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不难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总是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细致、具体和细化,甚至考虑到了方方面面,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大学生的接受能力、时间和个人精力也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加上当前日趋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摒弃“事无巨细”的错误理念,要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紧紧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时间与空间。
2.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成了单向性的教育活动,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确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激励学生、服务学生、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必然诉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以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但是有些高校在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管理的制度和执行措施时,基本都是以教育计划的执行为出发点的,忽略了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化需求,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了教育工作者的单行教育活动,未能保证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无从谈起,这显然不利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的有效贯彻与执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注重教育制度的刚性而忽略制度执行中的柔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细化管理,需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做保障,这是确保各项精细化管理措施得以有效贯彻与落实的基础和前提,但有些高校在强调精细化管理制度刚性建设的同时,忽略了制度建设的开放性和柔性,因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人,人与人之间就会具有差异性和选择性,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思想和想法,思想政治素质更是千差万变,因此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细化管理,更应当倾向于柔性管理,给学生更多的人性关怀,降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刚性要求,积极建设刚性管理与执行中柔性管理相结合的制度与措施,在开放、灵活、创新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向着更有效、更适宜、更和谐、更科学、更优质的目标不懈努力。
4.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很多高校不太重视对教育效果的考核与评价,很多考核指标的落实效果并不理想。由于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辅导员的工作通常都会造成相应的考核要求,但是由于受到高校扩招政策的影响,在校生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辅导员的数量却没有相应的增加,导致辅导员的工作量越来越大,能够针对每个学生开展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导致很多考核评价措施难以得到有效的贯彻与落实。例如,在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考核时,发现“三个贴近”方面的工作质量在整体上呈现出一定的下滑趋势,辅导员过多的量化工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学校、家庭、社会”的“三联动”教育格局还没有完全建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育人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环境规划与管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由此可见国家十分重视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对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学设计在高职教学中逐步开展起来,利用信息技术、数字化资源创设符合专业课程的信息化环境,更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环节,优化教W效果。文章选取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课程中人员培训这一知识点为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探索更科学的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效果。
一、教学思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程选自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的管理学课程组织篇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结合参考教材、教学大纲、该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确定的课程标准、以及职业素养,将组织篇中复杂、琐碎的知识点,整理归类为组织结构、权力艺术、人员配备三大模块,以任务驱动开展项目化教学。其中人员配备分为以下四个项目:人力资源规划、人员的招聘、人员的培训与人员的考核。文章知识点的设计就选自项目三:人员的培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培养合格的“培训专员”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也为将来绩效考评的学习提供条件。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管理素养,拓展职业生涯的宽度和深度。
2、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接触了一年的专业课程训练,对于本专业的课程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这个年龄层次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作为信息时代的原住民,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及网络。在之前已经学习了计划、组织的基础知识,对组织结构设计和岗位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分析岗位职责的基本技能。但是学习主动性不强,不善于组织和利用信息化资源,对培训的认识片面,也缺乏实际操作的训练。
二、教学培养目标及重难点
1、培养目标分析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实现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基本素养三个方面的培养目标。
专业知识目标:能准确的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掌握培训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规范格式;开展培训的过程中应注意的各种问题。
职业能力目标:能灵活运用工作要领开展培训实务操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本素养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利用各种信息媒体,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2、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在进行员工培训时,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是前提,制作规范的培训方案是保障,灵活运用、有效的开展培训工作是学生应该掌握的重要技能。从而归纳出本课程的重点是制作科学、规范的培训方案,难点是灵活根据岗位的不同特点开展培训的实务操作。
三、教学策略设计
针对同学们没有进入企业观看企业的培训过程,学生的亲身感受性不强等问题,结合实际制定了以下教学策略。
1、教法与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翻转课堂、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行为习惯。
2、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针对学生喜欢玩手机、且方便携带的特点,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课程资源及布置课前任务,方便同学们随时查阅资料,依托世界大学城建设专题学习平台构建信息化网络学习环境;利用视频、flas、小游戏、QQ、微信等信息化工具,解决实际困难,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培训的知识要求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知识准备、课堂实施任务、课后拓展提升三个环节。具体安排如下图1所示:
(一)课前准备
课前引入翻转课堂,学生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号上领取课前任务:
第一,浏览老师建立的专题学习平台中的课程资料,预习新知识,同学也可以自己搜集资料上传学习平台,老师和学生共建课程资源库;
第二,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培训专员的工作职责。学生将收集回来的资料上传到小组QQ或微信学习群, 小组内交流讨论,尝试着总结出培训专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并将成果上传到学习平台。老师检查评价,选出优秀作品,准备上课展示。
(二)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根据以前的课程安排,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专业模拟创立了一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并在上一次课程学习中对岗位职责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样的知识架构基础上,学生们在学习平台上领取任务单:对公司新入职的企业环境监督员进行培训。
任务一:要有效的完成好这次培训工作,首先要确定培训内容。同学们可以在学习平台上点开教师课前准备的企业环境监督员岗位说明书,以及这次要参加培训的人员面试时提交的简历和面试评价单,各组依据这些材料展开开放式讨论,自行确定培训内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为了更好的达到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完成一个配对闯关小游戏,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对象,选择正确的培训内容。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下,自我检查对选择培训内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完成任务一的学习。
任务二:选择好培训内容之后,就应该据此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于是教师就可以顺势开展任务二的学习,制作培训方案。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自主学习一份完整的培训方案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组内讨论制作一份培训方案,并上传到学习平台,老师可以随机抽取一组制作的培训方案并将其展示出来,同时列出现实中企业对于该岗位的新入职人员所做的培训方案,大家一起分析之前在选择培训内容上的缺失,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探讨出一份合格的培训方案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以及格式要求。组与组之间相互评价打分,老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任务三:依据培训方案组织实施相关培训工作,是我们要完成的第三项任务。针对以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混淆培训经理、培训讲师、培训专员之间的岗位职责。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和讨论的结果,让课前选出的最优秀小组将自己的成果从资料库中调取出来进行讲解,从而确定培训专员的主要工作职责。老师将培训专员的主要工作职责进行分解,制作成一个个微视频,供学生们随时点开学习参考。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直观了解培训专员如何组织实施培训,并内化为自己的工作技能。
同时,老师引导学生代入角色,思考如果自己是培训专员会从哪些方面开展工作呢?学生以组为单位相互讨论,制作微脚本,老师随机抽取一组同学依据微脚本即兴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评价。
考虑到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上台表演并获得老师的现场点评,对于其他小组可以将自己编写的微脚本表演录制下来,上传到学习平台上,老师和同学都可以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从而选出最受欢迎的视频。让同学们在娱乐中了解培训专员的岗位职责,锻炼其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突破本课程的难点。
(三)课后拓展
课后学生们完成大学城空间的在线测试,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此外,借助学校承担的对企业事业单位提供培训服务的机会,鼓励学生分组与各位培训讲师配合,实践培训专员的工作职责。
(四)考核评价
借助信息化手段,老师能及时、全面的对学生课前、课堂、课后整个教学环节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考核评价。
通过三个教学环节工作任务的完成效率和质量,实现对学生技能的评价;通过小游戏和大学城在线测试自动记录的学习成果,实现对学生知识的评价;通过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实现对学生素养的评价。完成三方面的培养目标。
四、 教学反思
本课程借助微信公众号,帮助同学们将课余零散的时间整合起来,同学们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借助数字化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在课堂完成三项任务,在做中学、学中做,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采用视频和flas等信息化手段,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直观感受不强,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利用配对小游戏、在线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个性化辅导。利用QQ讨论群、微信等信息化工具保留的交流成果,老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将各种信息化资源融入教学中,信息化手段拉近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的距离,学生明确了岗位职责。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已经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学完后同学们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高,学习热情高涨、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加强、自主学习和高效利用时间的能力明显提高,提升了职业修养,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教育部网站,2011
[2] 韩立福.“先教后学”“先学后教”和“先学后导”的教学思维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5)
[3] 张俊娟,穆卓辉,张朝辉.信息化教学手段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设计[J].继续教育,2015(10)
[4] 张莹莹,罗润来.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讨[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8)
[关键词]听力教学;文化背景;关系
对于我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口语和听力始终是比较薄弱的项目。的确,由于缺少相应的语言环境,这两个方面要想得到稳步的提高和实质的提升,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听力这一部分。很多英语教育工作者和英语学习者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过于注重浅表式的能力提升,忽视了国外文化背景知识的积淀,以及中西方迥异的思维模式的调整,以至于“会看不会说,能读不能听”成为我国很多学习外语学生的真实写照。其实,文化孕育语言, 语言发展文化, 两者息息相关。从语言教学角度看,根据语言的交际性原则,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应是一种密切结合语言实践的教学,它一般应与实践课同步进行,而不能脱离实践。语言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一、听力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之间的关系
1.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它承载着文化信息; 语言又受文化的制约,因此,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及语言习惯,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别人所说的话。如果忽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只注重语言学习,则非常不利于语言学习的进步,从而在实际使用中引起误解或矛盾。比如, blue 一词, 我们通常的翻译是“蓝色”。而英美人却常用这个词来表示沮丧、消沉或下流。例如,He looks blue. ( 他看上去很郁闷。) Things are looking bluer than ever. ( 情况越来越糟。) 、blue film ( 黄) 。由此可见,文化在交际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制约着人们的一切行为,包括人们的语言行为。离开对所学语言国家的社会和文化的了解,人们很难学到真正地道的英语。因此,对于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熟悉与否,以及是否懂得用西方思维方式理解英语语言,会给英语听力理解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2.文化背景知识与听力的关系相辅相成。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见过不少这样的学生,有着大量的词汇储备量,也很好地掌握了英语的语法结构,但其听力水平却是非常的一般。认真分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无非是学生缺乏文化背景知识而不能正确理解的语言想要表达的真实意境。例如,学生听到这么一句话:Vladimir Putin will stay in Kremlin for the second time。这里Kremlin是指the Presidential tenure 。听者如果不了解Kremlin指“俄罗斯联邦总统任期”这一背景,那么就很难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要想进一步提高听力水平,仅仅单纯地依靠扩大词汇量、延长练习听力的时间是不够的。教师应该树立新的语言观,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把文化教学引入到听力教学中去,引导学生了解英美文化,帮助学生克服文化障碍。
二、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途径
学习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培养英语思维能力,必须要根据学生年龄和听力教学内容需要,做到长期计划和课堂具体安排相结合,背景知识学习和语言知识学习相结合,英美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相结合,使学生内容的学习和语言能力的提高相结合,潜移默化,不断丰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文化现象的讲解与学习。目前, 我们所使用的听力教材, 或者用作教材的自录材料, 通常都含有浓厚的文化意义—— 概念意义、内涵意义、风格意义、情感意义以及联想意义。这许多种意义,如果仅仅从录音上、字面上来理解和诠释, 局限性很大, 不完整, 不达意。过去, 我们总认为文化现象的解读是精读课、阅读课和翻译课教师的专利, 与听力课教师关系不大, 所以, 在授课中对文化现象往往只作轻描淡写的说明, 分析学生错误的根源也通常从语法、语境角度考虑, 忽略文化因素的深层次影响, 导致同样的错误会反复出现。笔者亲身体会到, 在听力课教学中, 只要将遇到的文化现象讲活了, 讲好了, 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提高教学质量都很有帮助。实际上, 文化现象的讲解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所出现的, 还可以按形式、按类别适当地向课外扩展。美国密执安大学一位教授曾说过: “为了节省时间而只学语言, 忽略文化知识, 并不是明智的学习态度。”
2.真正解读清楚词语的文化内涵。由于文化上的差异, 英语与汉语之间的语义往往不是简单的直接对应。众多的词典告诉我们, 一个英语单词, 有的含有几个甚至十几个汉语含义, 而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通常只要求学生理解、记忆排列于第一、第二的意思, 总认为这是主要的, 其余的都是次要的。英美人却不那么认为, 他们更看重词的根源及其历史地位。因此, 在许多情况下, 我们的学生对句中的某些词的含义感到困惑, 一时找不到与他们在词典中学到的相对应的意思。实际上, 从许多英语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 英美人遣词用语, 并不完全按词典中词义的排列来分主次的。教师应注意做好词义辨析工作, 引导学生冲出词的表层意义的界限, 向深层意义方向探究, 防止英汉对应关系的过分强化。从学生角度而言, 应下工夫学好核心英语, 学会从文化、历史、宗教的角度去审视词语,学会从语篇结构、题旨、语境以及说话人的身份等角度去揣摩不同修饰方式的递嬗。如果我们望文生义或根据中国的文化传统加以理解,要么迷惑不解,要么闹出笑话。对那些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在听教材之前,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其字面意义,而且还要了解它们的文化内涵。例如,汉语中的“狗”和英语中的“dog”直接意义是相同的,但附着在这个词语中的民族文化、色彩却是不同的。在英语国家,dog这个词的使用充分体现了狗的习性(即,跟随,尾随主人)因此,英语中有These troubles have dogged me for decades(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数十年) 这样的用法; 而在中国,人们要么认为狗是我们的好朋友,要么以狗暗示那些替人卖命行事人,比如说某人是狗腿子。The big apple在英语里指的是“纽约城”,而非字面意义上的“大苹果”。再如,英语中有mushroom(蘑菇,也可隐喻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skyrocket(流星,也可隐喻为如昙花一现般转瞬即逝) 这样的单词。它们既具有与汉语相同的意义之外还可以作为隐喻,如果学生无法理解其中隐含的意义,往往就会造成误会,无法很好地理解稳重的含义。
3.恰当的学习材料和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接收能力及理解能力,决定文化知识的传授内容和传授方法; 要使用恰当的听力教材,由浅入深、日积月累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
4.结合影视作品强化文化认知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英语国家不同时期的影视作品,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语言和文化,体验原汁原味的英语。此外,教师可以适时地在课堂教学中插入相关的关于国际国内热点的视频音频,既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这有利于学生不断积累文化知识,培养语言学习的文化氛围。
5.开展课外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语感的产生是培养英语思维方式的开始,培养语感的方法主要是勤听多练,内容多样、范围广泛的听力练习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英语思维和分析的能力,而且能够扩展所学语言的社会文化知识,课堂上的听力训练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老师应该利用好各种文化导入手段,开展相关的学生活动,举办文化讲座,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英语读物,特别是关于英美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节日等方面的书籍,使他们在这过程中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熟悉英美国家的历史风情、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实现有效的文化交际。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精髓,语言解读和文化的理解具有同一性。只有深刻的理解所学语言背后蕴含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博大精深和其中内含的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胡文仲. 超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束定芳. 语言·文化·外语教学[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3]Ruben BD: Guidelines for Cross- Cultural Effectiveness. In Group andOrganizat ional Studies. 1997.
论文摘要:教学档案在成人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利用价值,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信息化、数字化的社会,服务于成人高等教育,通过优化信息化资源建设、界定教学档案内容的范围、严格遵循建档原则、提升档案管理者的档案素养、注重教学档案编研五个层面,浅谈成人教育教学档案实施信息化管理的途径。
一、优化信息化资源建设
根据国家档案局《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有关精神,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资源建设,主要包括现有教学档案目录数据库和部分全文数据库建设,用于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等方面,从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要实现成人教育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必不可缺的条件,同时已经成为教学档案管理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成人教育教学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通过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处理和保存档案信息,进一步挖掘教学档案的利用价值,提高其服务水平,使成人教育教学档案以更快捷、更生动、更形象的方式为成人教育整体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为成人教育的教学改革服务。优化信息化资源建设必须把成人教学管理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建设放在同等地位加以研究和开发,加强对成人教育教学档案管理现代化设备、设施的投入,保证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譬如,开发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建立档案信息网站;利用成熟的数据库技术分类建立教学档案目录数据库,把各类教学档案的目录信息数字化,等等。为利用计算机技术更好地管理维护和开发利用教学档案奠定基础。
二、界定教学档案内容的范围
1.招生方面的信息,主要包括招生工作文件、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专业、招生简章、招生宣传、招生工作总结、录取名册、入学考试成绩等录取材料、入学安排表、入学登记表及有关招生活动的记录等。
2.日常教学方面的信息,主要包括教学工作计划、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学期教学进度表、课程表、授课教师个人信息、教学检查、教学考勤、各专业课程考试安排、试题库、试卷、试场记录表、试卷分析表、记分册、汉语普通话水平测试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组织情况等及其各项教学活动记录。
3.学籍方面的信息,要求新生入校后认真填写有关学籍卡片和学生卡片上的个人信息,注明某届、某专业,为今后查找利用、验证学历真伪提供最真实准确的凭证。另外,还包括在校学生学籍材料、学生的学籍卡、成绩册、学籍变更材料(即留级、转学、退学等)、学生奖惩材料。
4.学位方面的信息,主要包括上级有关成人教育学位工作的文件、学位申报名单、学位考试安排、学位论文及评审意见、学位授予通知等、学位证书的办理等。
5.毕业方面的信息,包括毕业生名单、成果性的毕业论文设计、毕业生成绩总册、毕业照、毕业学员通讯录、毕业证领取签收册、优秀毕业生评选材料、毕业生去向资料、供需计划及合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资料、信息反馈材料等。
6.教学文书方面的信息,主要包括上级下达的有关成人教育工作的文件,教学改革、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学制等方面的文件,成人教育规划、实施计划、规章制度、会议记录、调研报告、简报、总结,成人教学检查、评估及反馈材料,各级优秀教学质量评奖材料,对成人教育工作的请示和批复、各类统计报表等。
三、严格遵循建档原则
第一,规范性原则。建立健全收集整理、检查核对、鉴别归档、保管保密、转递送交和管理职责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照章办事。建立各级档案网络组织,落实各级管理工作者的岗位职责,在收集、整理、移交、归档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严格遵循归档制度和规范的归档程序,对所有应归档的材料,按照严格的归档程序及分类方法进行归档。
第二,科学性原则。严格按国家标准准确提示档案文件的外形特征和内容特征,并在案卷目录、卷内目录、全引目录、文件字号目录、专题目录等方面实行计算机编制,案卷封面、备考表及脊背均按国家标准填写。要根据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的特点进行科学归类,设置的类目要尽量准确,以便对来“料”及时接纳,对号入座。教学档案类目排列、档号结构的确定要符合档案学基础理论和逻辑原则。
第三,真实性原则。教学档案的内容一定要真实地反映教学活动的情况,以其特有的原始性,真实性记录所发生的事实、人员的情况及教学的过程,要维护档案的历史原貌,避免私自删改、涂写,绝不可以各种需要为由对记录掺杂某些不真实的内容。
第四,实用性原则。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管理手段,对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实物进行归档整理时,要求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可将电子文件加工、整理,转化为电子档案,为利用者提供远程服务,使其可以在不同的区间享受到优质、便捷的信息服务。
第五,保密性原则。由于档案信息的特殊性,在教学档案管理中,无论是纸质档案还是电子档案,都应该对档案信息进行严格的保密。凡涉及个人秘密的档案信息,或不能公开的档案信息,因其合法的权益受到法律保护,均属于限制利用的范围。尤其是在档案信息直接进入网络系统的条件下,应按保密法,严格对用户界定使用权限。另外,每学年要定期归档,减少移交档案材料在时间上的随意性,杜绝档案材料长时间积压甚至于散落流失,确保材料能够及时接收、立卷、归档、录入。
四、提升档案管理者的档案素养
档案管理工作既是一项基础性、服务性的工作,又是一项业务性强、程序复杂、质量要求高的工作。这就要求档案管理者要提升档案素养,包括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规范意识、收集意识、整理意识、保密意识和价值意识等。首先要注重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使之能够热爱档案管理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其次,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通过学历再教育、学术讲座和会议交流、岗位培训和专业培训等方式,不断为其提供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来更新、扩充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档案专业知识,提高其信息技术能力,使之在专业的深度与广度上都有较大的提高。第三,档案管理者自身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运用先进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借助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加大对信息资源的开发,为成人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提供高效能的档案信息支持。第四,要建立切实可行的人才管理制度和奖惩规章制度。选派那些有过硬的信息化业务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协作精神好、吃苦精神强、具备扎实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知识、档案管理的政策理论要求、基本专业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人充实到教学档案管理岗位,以保证教学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的正常进行。把年度考评与工作实绩结合起来,对认真、负责、有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应实施奖励,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成人教育教学档案管理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
五、注重教学档案编研
1.要做好编研的选题。要结合成人教育发展趋势,选取成教工作急需的、可以为现实工作服务的有利用价值的题目为编研对象。要有明确的目的,必须围绕成教工作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编研出有利于成人教育发展的、系列性的、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切忌编研工作与实际需求相脱节,只有这样,才能选择出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完成条件的题目作为编研目标,编研成果才能服务于我们的工作。
2.编研内容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要立足于本单位工作实际,一方面认真研究成人教育档案的规律和特点,另一方面全面了解本校成人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轨迹、实际现状、存在的优势与不足等。在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既要突出成人教育综合管理方面的研究,又要兼顾诸如教学计划等专题性方面的研究;既要重视成人学历教育,又要重视成人非学历教育;既要研究成人面授教学工作,更要加强学生自学管理的研究;既要突出主管部门的领导作用,又要兼顾地方单位的作用;既要研究经济因素制约办学的方面,更要研究教学质量与科学管理在办学中的主导地位。
3.编研应关注学生信息。不仅要把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信息收集、归档,还要拓宽信息来源,多调查走访,搜集与学员有关的材料,力求全面真实反映成人教育学生的学习、品行、能力等。
参考文献
[1]于立华.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成人教育,2006年第1期总第228期.
[2]何郁群.成人教育学籍档案规范化管理浅谈,档案时空,2006年第6期.
[3]栗惠芳.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探讨,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6月第20卷第3期.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独立学院;学生工作
中图分类号:G811.11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中国精细化管理第一人”——汪中求,提出精细化以专业化为前提、技术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把服务者的焦点聚集到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上,以获得更高效率、更高效益和更强竞争力。作为一种企业文化理念被引入高校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具有其特定的内涵和意义。把精细化管理引入独立学院学生工作,为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管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管理模式的借鉴,是破解独立学院学生工作难题的重要思路。
1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精细化的必然性1.1生源特殊按照目前的招生计划,独立学院大多数在本二、本三批次招生,且以本三批次为主。学生入学的平均分数远低于校本部,大多数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缺乏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进取精神。但也存在部分学生因高考发挥失常或填报志愿失误而被独立学院录取。这些学生基础较好,学习目的明确,求知欲望强,表现出很强的进取心。因此学生分化明显、目标不一,学生管理广度难以企及。由于独立学院实行的是办学成本的独立核算,学生入学后需交纳更昂贵的学费,因此一方面,他们对教育投资获取“良好收益”的期望值高,另一方面高昂的学费和独立学院社会认可度的强烈落差又加重他们的心理压力,易产生自卑情绪,这使得管理工作的深度难以把握。1.2学生工作队伍不稳定目前独立学院的辅导员大多来自高校的研究生,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必要的管理学、心理健康咨询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职业技能。同时又缺乏上岗前的培训通常是以老百姓临战上前线的感觉,高强度、超负荷的学生管理,使得辅导员疲于应付各种日常工作,业务水平较难提升。作为三本院校,注定就要求我们学生工作者就象是学生的“保姆”一样。什么事都要管、都要问。在学生工作中,需要做大事的机会非常少。多数人,多数时间下只能做一些琐碎、单调的事情。或平淡,或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这就是生活,每一个个体成为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中往往因一件小事而导致全盘否定,就会出现100-1=0的现象。加之独立学院合同管理的聘用制度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使得辅导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造成独立学院学生工作开展缺乏有效性和连续性。
2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与方法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以精、细为代表的大学文化建设,提倡“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属性,强调以数据化、科学化的手段为基础,开展细致的工作、落实细节管理,实现学生工作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它本质上是学生工作思想的创新和发展。其内涵包括: 1)管理思维:侧重科学。当今科学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总量与日俱增、专业技能不断细化,学生所产生的各种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传统经验式管理的管理思维,已难以解决。故学生工作者必须摒弃经验管理的思维方式,不断更新观念和知识结构,提高思想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化程度。
2)管理理念:以教育性为核心,深入学生体现人文关怀。高校与一般企事业不同,管理的目的不是在追求物的价值,而是提升和完善人的价值,我一直认为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教育的老师,专业教师只能传授学生专业技能,就像有些国画大师讲究招收关门弟子,如何从老师那里学习到他绘画艺术的精髓光听听他讲课看看他的作品是不够的,要长期与老师生活在一起感受到他平时做人、做事的态度才能真正理解他的艺术世界,得到他的真传。所以要求辅导员下宿舍、和学生谈话是让学生熟悉你,并不是处理问题才去找学生。在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上,可以搭建了院长对话会、系主任见面会、辅导员谈心日、家长恳谈会等面对面的对话平台;创设了院长信箱、各部门咨询在线(含在校生家长咨询在线)、职业生涯规划等各类QQ群等网络沟通平台。通过课内课外互补,网上网下对接,突破日常交流的时空条件和交互者身份地位的限制,全方位为学生答疑解惑。
3)管理效能:务实、高效、创新:高校学生工作千头万绪,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手续的办理,从课堂到宿舍,从学生个体问题的解决到班团的集体建设等,工作强度大、内容庞杂,工作效果短期之内难以显现,学生工作的开展主体容易形成职业怠倦感。因此,在管理的效能上,必须强化“务实、高效、创新”的工作理念。
“务实”是学生工作精细化开展的基础,要求执行者不折不扣执行,它解决的是学生工作精细化执行主体“以什么态度”去做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辅导员;人性化管理;必要性;对策
进入21世纪,信息网络化、知识大爆炸、经济全球化等一系列的社会新变化对当代的大学生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当代的大学生更加强调个性,自主意识也越来越强,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无法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发展。大学辅导员作为第一线的学生管理和教育的人员,其工作对于大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辅导员不应该知识管理者,更应该转变角色成为学生的服务者。在工作过程中,要树立人性化教育的教育理念,加强自身理论的学习,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学生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并帮助其解决困难,让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大学生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
(一)人性化管理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当代的大学生人格更加独立,对很多事务都有自己独立的立场和见解。在传统的行政化管理方式之下很容易使得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其逆反心理的形成有着很多方面的因素,客观上来看,有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传统的教育体制以及文化观念适应不了当代学生发展的需要等;主观上来看,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压力造成其心理发展的失衡、学生自身的理想与社会的现实落差太大等。当代学生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传统的程式化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学生的发展。因此,必须建立起全新的教育体制,转变教育的观念,实行人性化管理的新模式。
(二)人性化管理是培养大学生优秀品质的需要
当代的教学理念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流传几千年的儒家教育的思想,强调老师要为人师表,学生要尊师重教。儒家的教育理念注重对人们的道德教育,注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对当代的大学教育来说,知识教育只是促使学生更好发展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更重要的应该是对学生的人性教育。对学生的人性化管理是进行人性化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学生品质的培养和品格的熏陶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人性化管理是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在如今商品经济盛行的条件下,实行依法治校已经成为未来大学管理的发展方向。实行人性化管理对于推动依法治校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文明的发展缺失不能离开法治的约束,但是法治的建设的进程也不排斥人文的关怀。最近十几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等教育由原来的精英化教育逐渐转变为了大众化教育。学生的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使得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趋向于人性化管理。同时,实行人性化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紧张气氛,化解学生与学校的管理制度之间的矛盾,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对和谐校园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大学辅导员人性化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工作理念
当今教育领域不断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教育模式也由原来的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进行转变。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大学生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学生工作时要充分了解当今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对学生各种合理的需要要有准确的把握。积极引导学生在人性化管理的体系下更加注重与他人和睦的相处,同时,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的模范,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学生的工作中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争取实现学生工作效益的最大化。
(二)实现以德治校与法治管理的统一
当今大学生的思想独立,学生的自主性十分强,但是,大学生虽然在年龄上已经成为成年人,但是很多在心理上还不十分成熟。当前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等一系列新形势的影响下,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一些人思想中开始出现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对于大学辅导员来讲,如何帮助学生摒除思想中的消极因素已经成为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工作中要抓住德育这一重点,做到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个性教育与共性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国家大力实行依法治国,大学生思想中的法制观念与法律意识越来越强。新时期的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不仅要坚持以德管理,还要注重依法管理。在大学辅导员进行学生工作时,要结合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来有针对性的进行法制教育,可以利用一些法制讲座等活动来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并结合自身的具体工作内容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使其对法制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积极引导学生以积极正确的态度来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
(三)注重大学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培养
在当今大学生自主意识高度发展的大背景下,辅导员的素质要求也进一步提高。首先辅导员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体系和一定的工作能力,利用教育学的原理针对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来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其次,辅导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在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中要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积极探索学生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用专业的理论、先进的思想、丰富的知识来培养人才;最后,辅导员应当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辅导员首先要有坚强的品质,在工作中勇于克服困难,还要做到心胸开阔,对于学生之间的问题要以包容的胸怀来对待,尤其是在与学生发生矛盾时更要以豁达的胸怀来引导学生知道并改正错误。
当今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独立意识的增强给高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线实施者,做好学生的人性化管理工作,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推动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卫成,王华玲.论新时期如何加强大学辅导员的人性化教育管理工作[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3:60-63.
教学方法,满足了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精细化管理本身是存在于企业管理当中为了更多的节省生产成本而进行的最有效能的管理手段,在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管理当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本文探讨了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措施,为今后农村小学管理方式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农村;小规模学校;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039-01
引言:精细化管理,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通过精耕细作的方式来实现管理成本的最小化,进而达到提升管理水平和效果的管理方式。该种管理方法最典型的特点就是注重细节和过程,看重在管理当中的措施落实和效果。要求管理人员用心做好每一个细节,力求达到管理当中的精益求精,得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当前的农村小规模学校经过整改和学习,在其中也运用了精细化管理的思路。帮助现阶段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处理其中的教学资源规划不合理和教学规划纰漏的问题,帮助农村小规模学校改善浪费教育资源的现状。因此,在农村学校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有着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1.因地制宜,创建有地方特色的精细化管理
在农村小学的教学当中,常常发现,农村小规模学校不仅生源方面较为稀少,并且师资力量也相对不足。这样的实际情况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当中不能生搬硬套,将其他学校的管理手段完全复制过来。要学习扬长避短,根据自身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特点进行精细化管理手段的改革和变化,因地制宜的发展符合地方特色的精细化管理。要求立足于现有农村特有的教育文化资源,建立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精细化管理制度。
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精细化管理不能照搬他人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要立足于自身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建立和建设,这样才能将精细化管理当中的理念和成效成功转移为发展自身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动力。创设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校园文化环境。
2.管理规范到位,优化各个管理的细节
在进行农村小规模学校精细化改革管理之前,农村小学教师常常认为自己在教授完相关的课程之后就已经没有责任需要履行。但精细化管理的手段要求农村小规模学校规范各项工作的流程,并且在实施教学工作的过程当中要制定简明扼要的工作规则,让农村小规模学校其中的教职工都能够履行其中的规定和准则。教职工只有在明确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职责和规范之后,才能更好的在农村小规模学校精细化管理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保证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管理井然有序。
但需要注意的是,规范的制定不能脱离实际,要显现出现代精细化管理的人文性和合理性,以此才能让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广大教职工在管理环节发挥自己的作用。
3.责任分摊,实现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全面细化管理
学校管理涉及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要想实现全面细化管理,我们就要责任到人,落实"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这样才能让人人有分工,处处有职责,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广大教职工的管理主观能动性。
4.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
4.1 精细化管理从精神激起。一所学校要有一种精神!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要求管理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要让积极向上的这种意识、这种文化成为每一个成员的自觉行动。作为学校这就需要用学校精神来维系、来支撑,让各个管理层面都围绕这种精神制规划、定措施,将这种理念渗透于管理的方方面面,渗透于管理的全过程,这样精细化管理才有保证,才有灵魂,才匠心独具,整个学校管理才会有高度,上层次,上水平。
4.2 精细管理要从责任做起。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有三个层次:一次规范化,二是精细化,三是人性化。其中精细化是建立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并将规范管理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每一个岗位责任人做到"九有"即:有目标、有责任、有信心、有思路、有步骤、有重点、有考核、有反馈、有特色,简单地说就是每一名管理者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知识自己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什么时间完成。
4.3 精细管理要从制度抓起。制度分为职能性制度和操作性制度,前者是解决每个岗位责任人应当"怎样做"的问题,后者是解决"不那样做怎么办"的问题。去前者是标准,后者是标尺。要实现学校管理精细化目标,首先要对学校的所有工作制定标准和选择测量(考核)标尺。其次要落实标准和标尺,将标准逐步内化成教师的个体行为,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管"的目标。最后是根据学校工作的进展,适时地进行标准的修订完善和标尺的精确化程度提高,推进学校工作持续发展进程。
4.4 精细管理要从考核抓起。精细化管理说到底就是人的管理。精细化与人性化的辩证统一才能挖掘人的潜力,才能激发人的工作热情。没有制度为基础的人性化是没有底线的人性化,无异于放任自流,听之任之。没有人性化的精细管理是缺乏生命力的管理,它必将限制人的创造性,也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细化管理。没有考核评估的工作就像死水一潭,不会有生机与活动力,必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推动工作的开展与创新。我们的策略是"靠精细创造公平,靠公平激发活动力,靠情感赢得信赖,靠信赖激发热情"。学校的工作安排到哪里,考核奖励就跟到哪里,将教师的工作与考核直接挂钩,在公平、公正、公开的阳光操作的考核制度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向业绩倾斜,向正气倾斜,让德才兼备、业务精湛、师德高尚、成绩突出的教师干得气顺,让年轻有为、积极上进的教师有施展的空间,让"有作为就有地位"的意识深入人心。
5.结论
综上所述是现阶段农村小鬼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实践措施和方法。总而言之,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切实的管理手段能够帮助学校落实现代教育教学要求当中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本方针。在农村小规模学校中实施精细化管理需要注意从实际出发,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据农村小规模学校实际的情况进行精细化管理。挖掘农村小规模学校自身的教育资源和教学优势,将学校中的各个责任分摊给个人,进行精细化管理,成为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要求的优秀学校。
参考文献:
[1] 张晓丽. 农村小规模学校精细化管理策略[J]. 新课程学习(上),2014,12:215.
[2] 程晋宽. 影响学校管理效能的因素分析[J]. 教育科学研究. 2008(01)
[3] 李庆平,魏山金. 让我们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得更精彩――学校执行力的提升研究[J]. 当代教育科学. 2007(16)
[4] 杨毅敏. 浅谈高校管理中的执行文化[J]. 中国电力教育. 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