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预警流程范文

财务预警流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预警流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预警流程

第1篇:财务预警流程范文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培养;深海探珠;精品课程;课程建设

随着经济全球化,劳动力的国际迁徙和劳动力的国内流动已成为21世纪不可避免的潮流,这向当前职业教育提出了一个共同的职业教育国际化课题。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在高等职业教育实践中作出了深刻的探索,形成了以“深海探珠”为核心内容的职教思想,这为本学院成功建设国家骨干和省示范院校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专家学者们已共同认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是今后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战略和方向;国际化人才是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素质的人才。高职教育国际化既是一种水平,更是一种教育方式和教育形态,它集中表现在开放式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教育模式上。笔者总结多年高职教育实践认为,精品课程建设在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和教学特色上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笔者主持了广东省“十一五”规划课题《珠三角地区高职高专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和中山市教育教育规划课题《中山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关于“高职高专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笔者旨在将研究成果具体应用到《物流经济学原理与实务》精品课程建设中进行深化和完善,以此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议题。

一、国内外对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教育模式与精品课程建设结合的研究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正成为各国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高等职业学校关注的课题。对于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来说,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就是一个国家面向世界发展本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以及与他国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过程。

在国内,1998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提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国家鼓励和支持高等教育事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最近,国务院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六章明确提出扩大教育开放。这里面包括了教育国际化的内容,许多专家和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叶传项提出了“加快改革步伐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辛镜敏从经济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薛光提出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国家化;王红悦、阳征对开放式办学内涵进行了探析;吴忠魁提出了国际化是时代对教育的选择;顾明远、孟繁华提出了国际教育新理念;钱颖一从培养一流的国际化人才要求上作了论述;等等。这些论述都是从本科教育及本科以上高层次教育提出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以及如何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对于高职高专国际化人才培养问题没有涉及,国内少数学者如万金保、李春红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同探讨,这些也不免脱离本科教育的思维定势。2010年9月召开的全国高职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提出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四个合作”为主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形成一批特色鲜明、水平较高、具有国际影响的高等职业院校,这为今后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在国外,早在1966年美国就制定了《国际教育法》,之后《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又强调教育国际化,明确提出采用“面貌新,与众不同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知识的世界级标准”。而日本在1987年就提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标,日本著名教育理论家喜多村和之教授提出衡量大学实现国际化的标准是“通用性”、“交流性”和“开放性”;德国、英国、法国等也纷纷开展了各式各样的国际教育。莫里斯・哈拉雷从高等教育国际化内容的历史发展,从学科普遍化――学科的全球适应性的推广与验证过程出发,提出“课程国际化”;韩国成立专门的“21世纪委员会”,提出教育国际化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一股世界职业技术教育的浪潮。这些也为我国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参考。

综观研究现状,国内专家学者的研究及相关高等教育政策重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的构建,就人才模式而研究模式,较少思考国际化人才培养教育模式一致的课程建设。国外的研究及相关高等教育政策又重在课程选择上,却没有明确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的构建。从我国高等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来看,2003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项目”,7年来已累计评选出国家级精品课程2467门,各个省也评选出众多省级精品课程,课程建设取得丰硕的成果。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也已经成为引导教学改革与建设方向的旗帜,引导学校重视教学内涵建设与教学品质的提升,引导广大教师投入教学建设,得到了政府、社会、学校的广泛关注。然而,这些精品课程以本科学校的基础学科为主,虽然近几年评选出一定数量的高职精品课程,也主要集中在一些实用操作上,但很难展现国际化人才培养教育模式与课程建设结合的一致性,形成不相关的“两张皮”。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从实践“深海探珠”职教思想出发,提出“国际化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在〈物流经济学原理与实务〉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以期较好地解决国际化人才培养教育模式与精品课程建设的不相容问题。

二、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在《物流经济学原理与实务》精品课程建设上探索实践的主要命题

笔者以“深海探珠”职教思想为指导,以“四个合作”为主线,坚持“从企业中来再到企业中去”的思路,将国际化人才培养教育模式与《物流经济学原理与实务》精品课程建设实践融合起来;依托《物流经济学原理与实务》精品课程建设,从实际出发构筑适应国际化人才培养教育的实践平台、创新平台、网络教育平台、职业文化和国际交流平台策略体系;发挥《物流经济学原理与实务》精品课程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教育模式中的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载体、实施教学评估的长效机制,为培养具有民族特色的国际化人才,不断推动学院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作贡献,重点解决以下命题:

1.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在《物流经济学原理与实务》精品课程建设中预期价值的命题

笔者从珠三角经济全球化对高职高专教育国际化人才需求出发,深化与学院所的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外资外贸企业对课程的共建,坚持“精品课程、国际化导向,人才培养、国际化模式”的理念,把高职高专课程建设纳入到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思考中来,把“深海探珠”职教思想落实到精品课程建设上。笔者认为在理论上能够填补高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国际化研究空白,为高等职业教育和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课程建设的内涵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在实践上,笔者认为通过把国际化人才培养教育模式融入到《物流经济学原理与实务》精品课程建设中和以《物流经济学原理与实务》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来完善发展国际化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提炼和总结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与国际化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结合的有效性,对本地区高职院校适应珠三角经济国际化发展需要有着非常重大的实际价值。

2.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在《物流经济学原理与实务》精品课程建设上总体目标的命题

笔者在《物流经济学原理与实务》精品课程建设上进行国际化人才培养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的总体目标就是,促进高职高专人才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国际化发展需要。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的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在人才社会需求调查研究中突出地对国际化人才需求给予了关注,特别了解并认识到了中山及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国际化问题的深层原因和巨大影响。高职院校要在充分认识人才需求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同时,对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问题有个正确认识:要深入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经管类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路径,在《物流经济学原理与实务》精品课程建设中探索和实践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为拓宽经济管理类的国际劳务就业,推进经管类教材的国际化,建立珠三角经管类的国际化职业教育标准,实施经管类学生跨国交流,加大经管类职业教育合作办学,加快本区域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持。

3.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在《物流经济学原理与实务》精品课程建设中选取内容的命题

主要是指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在《物流经济学原理与实务》精品课程建设中探索与实践主要研究解决的内容:一是提升《物流经济学原理与实务》精品课程建设的国际化程度与高职教育国际化的互动性。二是定位《物流经济学原理与实务》精品课程建设的国际化课程目标。要以国际化经济的人才需求为导向设计《物流经济学原理与实务》精品课程培养目标,这是教育的前提。三是构建《物流经济学原理与实务》精品课程内容。根据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有与之相对应的《物流经济学原理与实务》精品课程建设体系,这是高职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国际化的中心内容。这也是探索与实践中要研究和解决的重点内容和创新点。四是造就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国际化人才培养要有《物流经济学原理与实务》精品课程建设的国际化师资,这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五是建设国际化人才能力持续成长的实践岗位平台。《物流经济学原理与实务》国际化岗位实践技能培养,这是保障经济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充足技能供给的重要环节。

4.设计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在《物流经济学原理与实务》精品课程建设上的技术路线

笔者从审视近几年本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建设入手,对比分析发达国家和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结合高职高专精品建设实际与区域经济国际化发展定位,按照“深海探珠”职教思想的要求,精心建设,精细运作,全面建设《物流经济学原理与实务》精品课程,多层梯队、多元团队、多方合作保障《物流经济学原理与实务》精品课程发展,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对接、合作、共赢”。探索与实践应该采用的技术路线是:①沉入国际化电商企业;②完成经济管理的岗位任务;③搜集《物流经济学原理与实务》精品课程资源;④分析原有《物流经济学原理与实务》精品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现状;⑤设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物流经济学原理与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方案;⑥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的《物流经济学原理与实务》精品课程建设;⑦《物流经济学原理与实务》精品课程建设评估与改进。探索与实践应该采用的实施步骤是:国际化教育思想的学习辅导――经济管理岗位工作――课程建设引领――突出重点培育――建立机制推进――累积资源建库――课程运行验证――修改持续提升。

三、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在《物流经济学原理与实务》精品课程建设上的设计实施

笔者对本人主持的广东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珠三角高职高专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已取得的重大成果进行了大胆推介和运用,对经管类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当前笔者通过调研、与企业专家研讨、教学团队论证,完成了《物流经济学原理与实务》课程建设国际化的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并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初步完成《物流经济学原理与实务》精品课程建设国际化的教学大纲的修订、校本教材、多媒体课件、网页及试题库的制作思路;同时,本课程团队进一步加强了与本地区相关的镇区国际化企业的合作,探索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特别是,学院创建了国际学院班,并每年招生在校学生近100人,制定了国际化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国际化教育的课程体系,国际学院与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及我国香港、澳门部分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办学的平台。以上这些为《物流经济学原理与实务》精品课程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提供了设计载体。主要应处理好三个问题:

1.创新设计《物流经济学原理与实务》精品课程建设国际化的教学模式

一是要针对国际化企业需求的特点,合理地设计国际化教学内容。二是要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国际化行业企业需求纳入教学评价体系。三是要有“国际化合作育人,情境化实践导学”的开放式国际人才培养教育理念。四是要构建国际化实战真实的学习情境,实施科学的情境教学。五是要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施项目导向的项目教学法,真正达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效果。六是要灵活运用国际化案例教学。七是要结合国际市场区域优势,整合国际化企业资源。针对现阶段的经济国际化现状,加强与区域国际化企业的联系。八是要立体式多媒教学。九是要借助全国各类商务大赛创业实践平台,开展实践性教学。

2.深化贯通《物流经济学原理与实务》精品课程建设国际化的实践教学环节

其一是引用国际化案例分析,教师在课堂上讲解。通过国际化企业经营管理应用分析,深刻理解国际化商务和商务系统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做到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后学习相结合。强化实际动手能力,强化主动国际化学习意识。其二是国际化经营管理的真实和模拟系统实训。教师在实验室指导。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能掌握各个平台的经济管理技术和流程,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其三是学生在国际化企业实习,联系国际化企业,让学生能一对一地实习(一个学生或两个学生对应一个企业)。国际化企业的经济管理引导学生承担,教师只起指导和咨询作用。完成国际化企业业务的项目教学,有助于他们了解国际化企业的经济管理的需求,并提高其独立运营和管理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全面管理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现代国际化商务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四是鼓励学生网上开店,让学生熟练掌握网络开店流程,熟悉国际化网络商务环境,通过国际化贯通管理,融合各种商务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誉,锻炼其动手能力和国际化商务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国际化自主创业能力。

3.省略.2010-03-01.

[2] 冯新广.开放办学是美国社区学院的活力之源[J].国际教育交流,2010,(18).

[3] 朱运利,虞未章.教育课程模式创新与实训基地的“概念重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8).

[4] 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 江伟.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新理念[EB/OL].省略/zong-he-293/2006-03-23.

[6] 黄尧,刘京辉.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EB/0L].http://WWW.省略/zong-he-293/2006-03-23.

[7] 吴雪萍.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及其启示[DB/0L].省略/2006-03-23.

[8] 薛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特点[J].上海教育,2006,7B,26-28.

第2篇:财务预警流程范文

财务风险预警是综合风险预警方法,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风险预警是指对单位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的经济活动进行提前的报警或提醒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通过分析单位的财务活动和财务环境的潜在财务风险预测活动监控财务风险的工具,如果发现危机信号可以准确及时地做出预警和做出相应的措施,减轻财务危机带来的损失。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监控离不开财务指标,因此,财务人员应该结合公立医院的情况,建立财务监控指标,并实施监控,如发现财务指标超出财务风险警戒线,应及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并报领导团队,以便领导团队做出准确的判断及决策,尽可能地减轻财务危机带来的损失。在我国,一部分的公立医院已经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一部分公立医院尚未建立。公立医院还没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于公立医院来说,面对千变万化的内外部环境,构建一个切实可行的财务预警系统,就如同构建一道有力的防风墙。构建一个切实可行的财务预警系统,关键的地方就是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流程以及财务预警指标临界点。因此,财务风险预警流程是否严谨、及时、有效,财务预警指标的是否可靠、相关、及时,直接影响着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操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下面对财务预警指标临界点以及财务预警系统流程进行介绍。

(一)根据自身情况设置财务预警临界点指标。

财务预警指标能够反映公立医院当前的财务状况,体现公立医院当前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以及经济效益能力,这些指标都能够反映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的质量。而财务预警指标临界点就是公立医院根据自身实际需要以及领导团队对风险的容忍程度,将上述财务预警指标设定一个临界值,一旦实际的财务预警指标超过这个临界值,就意味着存在财务风险的情况,应当做出应对措施。

(二)根据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流程。

财务预警系统流程主要包括财务预警指标临界点的设定,财务预警指标超出临界值时的应对措施,以及时反馈以及进一步修订。

2如何防范和管理财务风险

新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将逐步面对市场,面临着日趋复杂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无疑增加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因此,公立医院的全院上下都应当建立起财务风险意识,尽可能的降低财务风险给公立医院带来的损失。结合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增强领导团队的风险意识

公立医院的领导团队应当掌握国家的相关规章制度,及时掌握行业的相关信息,熟悉公立医院的内部情况,在这个基础上,增强财务风险的意识,把财务风险意识贯穿公立医院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同时,做到主次分明,对容易给公立医院带来财务风险的科室和业务应当重点管理和监督。

(二)严格的预算控制系统

随着2009年新医改方案的出台,确定了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前进方向,就是关于相关制度的完善以及预算管理的严格控制。医院应当加强对财务人员的预算管理的教育,使得预算管理从编制、执行、分析到考核有序的有效的进行。具体来说,在财务预算的编制上,应该采用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细化预算项目,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要,将医院的近年来就诊患者人数变化趋势、医疗市场行情、医院整体建设、科室发展规划、医疗设备的建设等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做出严谨评估。

(三)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控力度

每位职工和领导团队和财务管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将每位职工管理好,那么内部管控力度控制好了。建议公立医院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加强医院的内部管控:首先,完善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系统,充分利用先进的管理系统,将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以此为基础从而能更好地将财务管理活动顺利进行。其次,逐步提高公立医院的财务人员的素质,通过引进管理能力和工作能力强的新员工,以及对现任的职工进行在岗培训,增强财务风险意识,逐步健全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再次,改善决策机制,改变传统的领导决定制的决策方法,在投资之前,认真调查与分析投资环境,科学研究和预测财务风险,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可靠性、有效性。最后,在投资项目前,增加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程序,对项目的可行性和效益进行综合考虑,并且选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对项目进行评价,以降低投资带来的财务风险。

(四)强化流动资产的管理

第3篇:财务预警流程范文

[关键词]财务预警体系 构建与拓展

一、企业财务预警体系的概念、内容及方法

财务预警是根据企业经营和财务目标,分析资金流动运行规律,即时捕捉资金管理过程中的堵塞、浪费、过度滞留等影响财务收益的重大管理失误和管理波动信号,并对企业的资金使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及时发出警报,采取相应措施,建立免疫机制,不断提高企业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始终处于安全、可靠的运行状态,从而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

企业财务预警是在企业财务环境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对资金流动过程和效果的预警。企业资金流动过程主要是筹集、运用、投资和分配,其中分配环节风险因素较少,因此财务预警体系主要是对资金筹集、投资和运用的预警。其中,资金运用的预警又可根据企业的性质和价值链的组成细分为营销、生产、采购及基础管理活动等各个方面的预警。由于控股公司并不参与生产经营,其业务流程主要涉及投、融资活动和控股本部的管理活动,因此我们选择投资、筹资和管理费用控制三个方面来选择财务预警指标,构建财务预警体系。

建立财务预警体系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分析企业的资金管理业务流程,调查了解企业资金管理业务流程的薄弱环节,确定企业财务预警体系的指标构成、指标标准值、合理波动区间和临界点,规定预警指标的收集渠道、口径和报警规则。当指标发出警报信号时,企业就可以在分析警报原因的基础上建立决策反应机制,制定财务预警对策。

二、企业财务预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对财务指标的关注点不全面

传统的财务预警更多的是偏重对财务指标的分析与研究,再使用财务指标构建模型,而忽略了不易量化的但非常重要的非财务因素。这样就会导致因财务数据不符合事实而错误估计企业财务状况,或者在察觉财务状况有所恶化时,该企业早已发生严重的财务危机。

2.财务预警通过财务指标来反映,对于危机的过程缺乏关注

传统的财务预警方法一般只根据相关模型中相应的财务指标来反映,其利用的数据大多来源于会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损益表反映的是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而没有反映危机量变的过程及其产生危机的直接因素。也就是说只注重研究企业的经营结果即质变的问题,而忽视量变的问题研究,忽视对警义和警源的分析,从而对企业危机产生的本质特征缺乏深入了解,不利于内部管理者提出应对风险的防范措施。

3. 财务风险预警的时效性较差

传统的财务预警方法依赖会计报表数据,然而会计报表一般在当期结束以后一个月甚至三个月才能公布,时间比较滞后,财务预警分析的时效自然就较差了。而对于风险预警,时间就是生命,由于所采用的数据及方法限制,对于未来情形的变动,适应性较差。

三、完善企业财务预警体系的构建与拓展

1.完善企业财务预警体系基础工作

加强信息管理。财务预警系统必须以大量的信息为基础,这就要求强有力的信息管理向预警系统提供全面的 准确的 及时的信息 要建立信息管理组织机构,配备必要的专业人员,要明确信息收集、处理、贮存到反馈各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以及信息专业人员的职责,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协调好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财务预警系统应该与其他子系统保持和谐的合作关系 应当考虑不同子系统的数据传递和各个子系统对各种数据的不同要求,实现企业数据共享,使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财务预警系统向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包括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组织建设权责分明、交易处理程序适当、信息记录真实、披露及时等内容。

2.构建适合我国企业的财务预警模型

分析行业是处在朝阳行业还是夕阳行业,是处在竞争充分还是保护垄断的行业,是成熟规范的行业还是缺少必要监管的行业,是新业务层出不穷还是业务相对简单的行业,因为行业风险是企业无法回避的风险。一般而言,朝阳行业 保护垄断行业 缺少必要监管的行业新业务层出不穷的行业出现财务舞弊的风险较高。所以,应特别注意行业的风险如果行业出现危机,企业也必然受累。另外,还要注意产业政策的变动,市场 技术等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因素,综合分析行业环境因素对企业发展影响程度和范围。

看企业处在行业中的地位如何,企业产品是成熟产品还是刚研制出来的新产品,企业在消费者中的口碑如何,企业的内部管理是否完善,企业的产品受市场欢迎程度如何,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如何,企业管理层变更情况如何。在信息非常发达的今天,企业无法完全垄断信息,我们可以通过新闻、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体了解一家企业的经营状况一般而言,企业内部管理不健全、员工精神面貌差、管理层更换频繁等,都是企业出现失败的迹象。

一看战略目标,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二看企业投资策略,企业投资业务是否过于分散、金融投资业务比重是否过大、是否过度大规模扩张等。一般而言,企业战略目标如果制定得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投资过于分散,也会影响企业战略实施,分散企业管理的精力,不能及时解决企业所产生的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首先探讨了企业财务预警体系的基本管理观念,接着分析企业财务预警体系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完善企业财务预警体系的对策。在现实生活中,相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制度的健全,随着法律监督能力不断增强,企业财务预警体系会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薛菲:《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应用研究》,北方经济,2010.30

[2]钱光明:《浅论现代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构建》,财会通讯,2010.02

[3]张琼心:《浅谈如何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技术与市场,2009.18

[4]李俊秀:《财务风险管理的危机预警系统》, 科技与创业,2007.23

第4篇:财务预警流程范文

关键词:钢材 贸易企业 可视化风险 库存预警

1 前言

钢贸公司是全国大型钢铁销售企业之一,主要销售宝钢碳钢类产品,其销售量占宝钢国内市场销售份额的三分之一。钢贸公司依靠宝钢股份制造厂为后盾,在钢材贸易方面具有品种齐全、资源量丰富的优势,再加上良好的服务团队,很快在全国各地形成了广泛的客户群。目前客户已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直接客户达到1万余家。

2 项目背景研究

随着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内外部经营环境的严峻及诸多不确定因素给公司的经营带来极大地挑战,加强风险管理刻不容缓。针对上述情况及公司的自身发展需要,公司提出了从销售合同签订开始进行库存控制的管理思路,大力推行定金合同定时提货管理,合理控制定金合同订货比例,加快定金库存的周转速度,实现库存规模的合理、有效控制。通过控制与降低商定金合同比例、加快存货周转效率、加强库存账龄比例控制等管理要求的提升,实现对库存总量、总额、账龄的事前、事中及事后管理,降低库存风险、减少库存资金占用。如何直观的反映库存现状及风险情况,不能光靠拉数据,需要建立一个标准化直观的系统,尽可能在风险发生前进行事先预警,为公司的总体业务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使库存量经常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减少库存空间占用,降低库存总费用;控制库存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基于上述考虑,建立一个可视化的库存预警分析系统势在必行。

3 项目主要内容

3.1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公司从开业至今已经积累了海量客户交易数据。现有ERP数据库中,销售合同有超过41万条记录,库存信息有超过440万余记录, 客户资金帐更是超过1650万条记录;并且,客户交易涉及的付款方式与提货方式多种多样。如此庞大的数据规模和错综复杂的各类交易,如何准确将实物库存与财务库存的最小单位统一是后续对库存风险分类的基础。在实际的业务中,我们发现,公司经营的最小单位是钢卷对应的捆包,任何一个捆包都会关联合同信息,货款收付,发票结算等业务环节。因此,能够建立基于捆包的业务流程对照体系,是我们创新的方向。通过分析发现,公司的实物管理是基于实捆包的,但是公司的财务管理是基于资源,而非捆包管理,因此,能够实现财务数据的捆包化是关键。要实现财务数据的捆包化跟踪,又不能改变现有财务核算规则,给财务管理体系带来冲击,是我们一大难题。最后通过反复讨论提出了将财务结算数据反写到捆包表的设想。经过验证,这一方法可行。因此库存可视化预警系统需解决如下关键问题:

①直发捆包――为了消除捆包数据差异,规范直发操作流程,以股份三单结齐为依据,系统定时自动按照实捆包生成出入库, 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错误。

②发货环节--直发提单生成支持手工与自动并存,并允许欠款直发。

③资金环节―为了能跟踪到捆包的资金情况,系统支撑提单按捆包补欠款功能。

3.2具体实施方式

①根据考核目标及公司自身管理要求,库存主要分为三大类:业务库存、实物库存、财务库存,最常用的是实物库存及财务库存的差异分析。根据实物库存及财务库存的定义,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业务点,库存预警从实物、发票、资金三个方面进行排列组合,分析出可能发生的风险情况,并最终关联到捆包明细上。

②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三部分:采购、库存和销售,而在这三个业务操作过程主要涉及三个流的处理:物流(货物)、信息流(发票)和资金流(资金),将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三个流进行整合提炼出风控九宫图(见表1)。每份采购合同都涉及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而其经过的业务流程主要是采购流程和库存流程,当这三个流全部进入库存流程,则表示该合同已执行完毕,若其中某项或某两项处于采购流程,则表示这一项或这两项还未执行完成。而供货合同与采购合同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经过的业务流程是库存流程和销售流程,当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全部进入销售流程时表示该销售合同已执行完毕,若其中一项或者两项合同处于库存流程,则表示这一项或这两项还未执行完成。根据不同情况可选择组合不同的控制风险点,通过Google地图可视化的展现出各个供应商及客户的风险情况,并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出来,详细的展示每批货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流转情况。

表1 风控九宫图

③根据已知的风险分类,设置合理的KPI值,区分风险的程度。引导管理者聚焦红色的“高风险”,关注黄色的“风险”;系统呈现,一目了然。

3.3跟踪处理手段

对于已经提示风险的数据,只预警不处理,这个项目的意义就减少了很多。建立以风险责任人为管理纬度的预警报告推送,通过ERP操作系统的工作流平台,将各类风险预警信息以数据报告的形式,定时推送给风险责任人;系统流转,及时准确; 在系统发出预警报告的同时,通过短信平台以手机短信方式提醒接受人关注,确保风险预警报告责任人及时接收到预警信息。对于系统推送的数据限期反馈,无法划分责任部门的数据由专人统一协调跟踪处理。系统对于所有数据将做留存。

4 项目成果及意义

4.1项目成果

①确立了以捆包为最小单位的可视化库存预警系统。

②实现了风险类型、风险级别的可视化。

③建立了风险识别9宫格的逻辑图 。

④根据实物、发票、资金的排列组合归纳出基于捆包为单位的库存风险种类。

⑤建立了基于时间纬度面向全业务流程的库存评价指标体系。

4.2项目创新点

①建立基于捆包的业务流程对照体系根据钢铁行业的特点,将各风险要素分解到最小单元―捆包,可以更加精密的控制库存。

②可视化库存预警系统为公司的差异化营销服务提供有效依据。根据系统提供的每日库存数据变化图,可以反映不同客户对市场行情波动的反应,并可据此适当调整营销策略,使库存量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数值上。

③可视化库存预警系统可以反映市场的变化,根据系统提供的库存变化数据,可以一目了然的反映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及使用情况,便于公司做为调整战略的依据之一。

④将GOOGLE地图和客户风险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业务经营风险的可视化。

4.3项目意义

①通过构建基于库存的全流程风险管理,加强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将内控自查变成常态化的日常管理,通过系统预警,提高对风险的关注,从而干预风险的积聚,有效控制和避免风险从量变到质变,规避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②提升库存周转,减少库存资金占用,有效降低库存风险。可视化库存预警系统通过对库存情况的可视化展示,使各类库存风险一目了然,为更好的开展库存管理提供了有效地依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a、库存周转加快

通过对库存全流程各阶段预警信息的持续关注和处理,在途库存周期从去年年初的4.6天降低到目前的2.5天,定金库存周转天数也有所下降,平均总库存周转天数下降4.3天;

b、库存资金占用降低

通过加强库存全流程的关注,库存的总体水平有效下降,在今年较去年同期钢材总体价格基本持平的基础上,库存资金占用减少近10亿元,全年库存资金日均占用额减少超过3亿元;

c、由库存周转加快及库存资金占用降低带来的间接效益

通过加快库存的周转、库存资金占用减少,提高了资金的周转效率;按同期资金平台贷款利率5.04%测算,资金占用减少带来间接收益:

=(2012年月资金占用-2013年月资金占用)×库存周转下降天数×贷款利率/12

=(18.68亿-15.59亿)×4.3 天×5.04%/12

= 3.09亿×4.3天×4.2‰

= 557.7万元

③通过对风险数据的反复确认,对系统中的滚动库存数据实现了全面的清理,避免了数据垃圾的持续影响。大大提高了风险的识别率,加速了风险的处理效率。实现了降本增效的效果。

④通过系统,识别出频繁出现在高风险库存类别的客户,公司将通过调整对其的付款政策等的营销策略,降低库存风险。对于某类客户群及数量比较集中的风险,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流程或营销方案。

5 结束语

第5篇:财务预警流程范文

一、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近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的防范作了大量工作,但形势仍然严峻,特别是不良资产,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面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形势,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必然加剧。同时随着业务,操作风险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形势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城市商业银行具有全面风险管理的体系。

的城市商业银行缺乏全面风险管理的思想观念,目前实行的是部门分散管理的风险管理方式。各个部门从上到下制定了不少的规章制度,但这些制度很多变成了墙上贴着的制度和书本上写着的制度,而不是实际运行中的制度。构筑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就是要克服目前的这种混乱状态,将风险管理变成流程管理和系统管理。

二、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一)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与层次

按照监管部门的风险层次划分,商业银行的风险可以分为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或债务不能正常履型合约或信用品质发生变化而导致交易另一方或债权人遭受损失的潜在可能性,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

市场风险又称价格风险,是指由于被用于交易的资产或可交易的资产的价值发生变化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可以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市风险、商品价格风险(期货风险)。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市场风险主要是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失灵的内部控制、人为的错误、制度失灵以及外部事件给银行带来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操作风险包括诸如控制风险、信息技术风险、欺诈风险以及和商誉风险等。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相比,操作风险有显著不同支出:操作风险大多是在银行可控范围内的内生风险,与收益无关;而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更多表现为外生风险,与收益相关。

就当前来说,信用风险是最主要的风险,直接表现就是不良贷款上升,业务指标恶化。按照新的监管标准,不良贷款率不得高于5%.操作风险则主要取决于日常管理的效率。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改革的推进,市场风险离城市商业银行越来越近。

(二)全面风险管理下的内部控制

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构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来落实风险管理的要求。在构筑内控体系时,要运用现代金融工程的成果,创造性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策略解决金融财务问题。

城市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标准应达到:风险内控有标准、部门有制约、操作有制度、岗位有职责、过程有监控、风险有监测、工作有评价、事后有考核。在这样的标准下设计的风险内控体系,要做到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各个风险管理关键环节。这也是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风险内控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未来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侧重点应放在事前预测与事中控制方面,决不会在事后风险处置上。风险管理落脚点是在于建立相应的内控体系方面,一个完整的内控体系包括:内部控制组织体系、内部控制岗责体系、内部控制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体系、内部控制工具体系和内部控制考评体系。

三、构筑符合全面风险管理要求的内控体系

(一)内部控制体系的总体思路

1、基本要素。一个完整的内控包括五项要素: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措施、信息交流与反馈、监督评价与纠正。

2、基本框架。按照以上基本要素要求,设计的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具体,应按如下路径展开:内部控制组织体系、内控岗责体系、内控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体系、内部控制工具体系、内部控制考评体系。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考虑按总行、分支行两个层次展开,并始终保证与巴塞尔协议和银监会的要求一致,力求体现绩效考核、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管三者的一致性。

(二)业务流程、管理流程与风险点

无论是业务流程的风险控制平台,还是管理流程的风险控制平台,都必须依赖岗位责任的设置来实施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的控制。作用在于,提示管理者根据风险预警信号设计和实施风险拦截的对策。

建立并不断优化流程,目的就是在于建立一个有效有效控制风险的平台。按照这一思路,业务流程的建立应按照产品线来设计,并贯彻以下几个原则:1、品种完全覆盖。2、内控操作完整独立。3、可计量并有预警功能。目前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运行体系基本上按照这一思路设计并运行,需要强化的是评价与预警功能。

管理流程建立在业务流程之上。管理流程设计按照管理部门层面特征,按管理级次设计。城市商业银行按照总行和基层行两个层面设计,并结合业务流程。分领导班子管理流程、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计划财务管理流程、信贷审批流程、与核算管理流程、法规管理流程、安全保卫管理流程、稽核监察管理流程、机管理流程、公司业务管理流程、个人银行业务管理流程、房地产业务管理流程、国际业务管理流程、中间业务管理流程、资产保全业务管理流程。各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合并设计。

在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的设计中,通过文字图表来明示风险点。内部控制的关键就在于管理行为覆盖全部风险点,从而控制风险。比如,银监会关于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的通知中提到的“13条”,就是13个风险管理的关键风险点。风险管理说到底,就是要贯彻“全面覆盖、重点监控”的思想。

(三)内部控制与岗责体系

岗责体系存在于一定的组织结构下,岗责体系的设计必须服从于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体系。它是风险管理信息传递和全面风险管理具体的实现途径。

1、岗责体系设计原则。根据城市商业银行岗责体系现状,结合银行业趋势,主要遵循全面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与业务管理平行作业原则、矩阵式报告制度原则、精简效率原则、相互牵制原则、协调配合原则、程式定位原则等7条原则。

2、岗责体系分层设计。根据管理级次,分总行和分行(支行)两个或三个级次设置。与常规设置不同的是,总行层面的风险管理岗位设置,除了设置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部之外,为了将全面风险管理思想贯彻于全部业务活动中,必须在所有业务职能部门设置风险管理科室或岗位,明确负责对部门所负责业务的风险的监测、记录、报告、考核等工作。各分支行的风险管理,主张仅设立风险管理部统一实行风险控制与管理,只有业务规模较大支行在各业务职能部门内设立风险管理岗位。

3、风险管理职责必须明确。之所以考虑通过组织体系来管控风险,主要是通过组织与人力保证管理责任的落实。风险管理职责的明确,主要通过岗位职责描述和授信授权书进行,授权范围内事项分别由风险管理岗和风险管理部负责,风险管理委员会则主要是制定规则和处理例外事项。风险管理的关键则是,一是所有业务必须进行风险监控,绝对不能有游离于管理之外的业务;二是符合重要性要求的业务必须贯彻集体决策的原则,集体决策的规则必须有效。

(四)内控体系的衡量与评价

1、风险管理技术与工具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管理技术包括风险识别、度量、管理策略等多个方面。传统信用风险度量技术包括:专家评定制度、信用评分、信用评级和贷款风险度测算。,城市商业银行主要采取上述方法一种或多种组合。这些方法尽管具有简便明了,易于理解,对实践操作环境要求不高的优点,但缺点也十分显著:一是主要以会计账面价值为基础,但会计数据并不能全面反映公司的实际状况和前景,因而难以发现借款人经营状况中更细微、更快速的变化;二是主要借助定性,主观随意性较大,在防范道德风险上有缺陷;三是效率较低,耗费人力时间过多。因此国际银行业开始采取开发数学模型来度量信用风险,《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了相应的内部评级法。目前国际金融界较流行的内部信用风险模型有:KMV公司的信用监控模型、JP摩根的信用度量术模型、麦肯锡公司的信贷组合观点模型等。

(2)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的变化,可能导致的资产的回报率变得更低或负债变得更为巨大。这种风险针对利率敏感型资产和敏感型负债而言,它直接利差,从而影响盈利。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当商业银行经营外汇业务时,汇率变化可能导致银行相关资产变低或负债变大,从而对银行形成亏损。市场风险的综合度量技术主要有风险状况图、VaR方法、压力测试法、情景分析法等。

(3)操作风险。对操作风险的度量,国际上一些银行开始对风险因素进行跟踪,但多数银行的跟踪还处于初级阶段。只有少数银行采用程度不同的统计技术来评估风险,方法主要有基本指标法、标准化方法、内部衡量法、损失分布法等。但关注操作风险的度量及管理无疑对城市商业银行具有特别重要的前瞻意义。

第6篇:财务预警流程范文

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预算编制不细的问题,也有预算执行不力的问题。部分项目经费缺乏使用细则,随意性开支过大;也有一些项目经费的管理办法或细则得不到有效落实,致使已经制定好的预算成了一纸空文。

二、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做法

(一)再造财务制度及工作流程

学校财务虽然有很多制度,但不够细,难于实施,也没有相应明确的工作流程。为了使财务制度容易实施,对学校财务制度进行重新再造,主要是制订实施细则及明确工作流程。每条制度都配工作流程,有的制度配一个工作流程,有的制度配多个工作流程。

(二)建立100个经济控制点

根据学校经济业务和管理的特点,将学校的费用支出分成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项目支出和其他支出四大经济控制点,每一大类经济控制点又分成若干小项的经济控制点,共建立100个经济控制点。这100个经济控制点落实到学校各主管副校长及其管辖各部门上,也就是说学校每一个主管副校长及各部门均按这100个经济控制点来进行控制费用开支。

(三)实行部门预算

实行部门预算,主要是为了将100个经济控制点落实到每一个部门,让每一个部门负责人参与学校的财务管理,充分发挥其当家做主的主人翁精神,使学校财务管理公开化、民主化,树立节约意识。主要做法是将100个经济控制点列入预算中,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方法,各部门根据学年度本部门工作计划等情况,预计本学年度可能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进行编制。编好后上交财务部,由财务部汇总,财务部根据学校资金情况、费用支出的轻重缓急,提出预算建议方案,然后召开预算编制说明会议,各部门根据本部门编制的预算和预算建议方案对各项费用支出进行辩论说明。学校领导听取辩论说明后再根据学校收入情况平衡各部门预算,交教代会通过后下达预算指标。财务部按部门预算严格控制支出,无预算、超预算不开支。

(四)成立预算委员会

成立预算委员会,主要是强化我校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和财务决策参谋,更好地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预算委员会主要负责学校预算的审议和修改。学校部门多,每个部门都按100个经济控制点来编制预算并以此控制支出,财务人员由于没有参与其业务开展,难免无法全面了解其支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通过预算委员会来审议,可以充分发挥预算的监督作用,使预算编制更合理、更科学。预算委员会由学校领导、中层干部代表和教职工代表组成。预算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审议预算。年度预算至少每年召开一次,月份预算每月召开一次。

(五)建立财务支出预警控制系统

为了更好地落实部门预算,使各部门做到支出心中有数,防止超支,建立财务支出预警控制系统。财务支出预警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一是制定《部门预算实施办法》,对预算内支出、预算外支出和超预算支出的执行做出了规定,特别是对超预算支出进行严格控制,要求超预算的支出由部门填写《追加预算审批表》,交财务部汇总,由校长会议研究批准后方可执行;二是制定《控制点财务控制和分析制度》,对部门的各项支出编制《部门支出预警分析表》,按月发送给各部门负责人及其主管副校长,使各部门负责人及其主管副校长对支出进行有效控制。

三、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取得的效果

(一)学校财务管理流程化和科学化

通过再造财务制度及工作流程,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扫除了财务管理盲区,并将财务制度及工作流程上墙张贴和挂网供教职工学习,使每一个教职工都清楚报账的流程,任何财务人员在财务的任何岗位都明白该岗位的工作方法及流程,使得财务管理清晰化和科学化。

(二)预算编制和控制更加精细化

将学校收支大项目,通过预算分解细化指标,并落实到学校各主管副校长及其管辖各部门上,通过明细的预算编制和执行的控制点,使预算编制和控制更加精细化,更具操作性。

(三)预算编制和支出更加合理化、科学化,费用开支降低效果明显

实行部门预算,不仅让部门负责人参与学校的财务管理,树立节约意识,同时也使预算编制和支出更加合理化、科学化,通过层层控制预算,费用开支浪费现象大大降低,有效降低成本。

(四)财务管理更加民主化、公开化

学校成立了预算委员会,预算委员会成员参与学校财务管理,对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和财务决策起到参谋作用,使财务管理更加民主化、公开化。

(五)大大加强了学校财务风险控制

第7篇:财务预警流程范文

摘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压力越来越大,粗放的财务管理方式逐渐不能适应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单纯进行规模扩大化无法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得有利机会。本文简单分析财务精细管理的意义与财务精细化管理内容,最后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 :财务;精细化管理;施工企业;预算;成本

精细化管理的概念最早形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经过多年的完善、总结,目前已成为企业广泛运用的管理手法。“精细”即通过精确细致的管理,将目标、任务、标准、流程、实施进行细分。“天下难事始于易,天下大事始于细”,这句话对精细化管理进行了最好的诠释。结合知名企业总结出的经验,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导入精细化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水平与企业竞争力。为企业提供精确、有效的财务信息,最大限度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一、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所谓精细化财务管理,以细为起点,对每一项流程与业务都做到“零死角”管理。在经营决策、人力资源、生产加工、产品服务、质量监督各流程中都有体现。精细化财务管理以精益求精、准确无误、强调细节、严格执行为管理理念。对财务管理过程进行细化、标准化、程序化,在施工企业各项工作中贯穿执行。施工企业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能为企业经营者提供真实、有效、详细的财务状况。利于经营者及时发现问题,对企业结构、经营方式做出调整。通过不断改善和提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

其次,经营管理者带动全体员工参与到财务管理过程中,通过精细化管理落实企业管理行为,为财务目标的实现发挥重要作用。现阶段,一些施工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机会而低价投标,对企业运营资金、成本费用、投资效益等产生巨大压力与风险。企业只有不断对管理理念进行优化,创新经营模式才能突破局限取得发展。财务管理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职能部门,要起到全面预算、控制成本、促进收入的作用,为企业发展与进步提供重要保障。

二、施工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内容

1.进行全面预算、健全财务机制

全面预算作为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以战略化、系统化及人文本化理念为一体。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通过整合信息、业务流程对资金进行合理、明确的分配。施工企业通过投标后,根据标书对人力、物力和财力各方面资金分配进行费用评估,预算出工程利润。财务部门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准备,并提出调控措施。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预算资金执行情况进行合理管控,与财务部门配合一起对预算计划的实施进行调整。

2.精细化管理预算资金

可以把施工企业正在进行的业务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财务指标,把业务目标分解为施工企业管理的财务预算计划,分配各部门对企业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实行精细化的资金预算,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同时,财务预算管理注重合理、有效、真实。通过总结当月或当季度的资金情况,合理调整下月、下季度的资金指标,同时,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与挑战进行合理评估。通过动态资金管理,为管理者的运营决策提供依据。

3.各岗位实行成本精细化管理

降低成本费用是企业营利的基础,成本费用管理是一项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管理过程,需要全公司各岗位对成本控制进行精细化管理。施工企业在项目中标后,项目部首先应对工程清单、工程情况进行施工预算编制。预算中的材料费、机械费、人工成本等尽量精细化进行分项编制。对预算指标进行责任分层,并与员工绩效考核挂钩。结合施工预算,建立成本控制、核算、分析、考核记录。财务部门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负责审核控制费用支出,平衡资金调度,对工程成本进行精准记录,及时反馈给项目管理层,使项目成本偏差控制在最小。

三、施工企业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1.企业实际管理工作与财务精细化管理与检查紧密联系。施工企业进行财务精细化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实施。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与规范。并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把管理方式固定,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2.加强资金管理,降低资金风险,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企业内部应建立以会计核算为基础、资金流动为支线的资金保障体系,使资金管理工作标准化、精细化。首先,在公司全面预算框架下,加强资金计划审批,对业务行为过程加强控制。其次,对资金管理的风险控制力与管理效率进行提升。实现企业内部各层级、各部门之间信息反馈与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并通过与银行之间进行结算系统互联,使企业内部与外部资金合理流通。

资金运转受到实时监控,资金效益实现最大化,风险才会得到有效控制。

3.对资金计划管理进行监督。施工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应建立一套细致、严格、符合实际的考核与监督机制。对资金支出过程进行控制,对超预算计划行为进行预警。各部门之间实现数据共享,并严格审批流程,实现资金计划能够实时有效查询,有利于提高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提升财务工作效率,同时使管理层简易直观的进行业务审批与数据查询,实现业务流程规范化。

4.财务信息精细化。财务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应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完整、精细的财务信息反映平台。对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处理应做到精细化,并与企业内部其它系统协同运行,使企业财务信息实现数据化、共享化。用精细的财务信息为管理层进行科学、有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建立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种财务风险、金融风险以及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逐渐浮现,对施工企业的经营运转造成负面影响。要保证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安全生产施工,必须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预警指标的设置以企业赔偿能力与盈利能力为基础,综合现状,考虑系统的可操作性,划分主要与辅助指标。资产负债率、资金流动、收益率等为主要指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为辅助指标。财务风险控制可通过市场情况与行业平均水平,制定各单位财务风险预警区间。各部门定期制订财务风险控制指标,并编制风险预警报告。

6.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保障措施。首先,营造与企业精细化管理相符合的企业文化氛围。其次,公司管理层与各部门领导重视与协调。再次,建立监控、责任、考核机制,全方位把控精细化管理过程。最后,增强企业信息化水平,提高技术支持与保障。

施工企业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全面预算、成本控制、资金运转进行有效管理,能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推动企业财务管理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贺育锋,刘银.实施资金精细管理实现企业财务目标[J].北京:交通财会,2008(9).

[2]陶薇薇.浅析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实现途径[J].江苏:商情,2012(52).

第8篇:财务预警流程范文

做好全面财务决算工作是当前各损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全年各项经营指标的稳定增长,保证收入既定指标的高效实现,保障企业的稳健运营是财务决算的主导精神,扎实做好会计基础工作,保证经济业务真实、合理、有效是做好财务决算、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任务,各单位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做好日常会计基础工作

要求各核算单位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准确地做好日常账务处理,对全年已经处理完的会计业务要进行全面自查,对前期账务处理有瑕疵的业务,要在年终结账前及时进行账务调整,全年各类内外部管理票据、会计凭证及账簿等要及时打印并装订成册,全年发生的各项费用要进行配比测试,超市费用、运储费用要进行准确预提,要确保收入、成本、费用及利润指标记录准确、依据充分。

二、做好收入的确认和复核工作

从各方审计过程中所掌握的情况来看,会计师审计会重点关注各单位收入确认的真实性、合理性。因此,要求各核算单位要审慎对待,拓展收入要严格把握风险、完善配套手续,做到“四流看一线”,即资金流、票据流、物流和信息流最终构成收入的主线,要完整的业务流程,完善的购销手续,充分保障资金和存货的安全完整,各环节的账务处理要经得起推敲和检验,对于公司下达的收入指标,各核算单位应在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快速行动,快速周转,确保指标超额完成。

三、做好存货的计量和盘点工作

从各核算单位目前存货资产占用情况来看,存货资产已成为各核算单位比重最大,管理难度较高的一项资产,要求各核算单位要在年底前对本单位的各项存货资产进行全面盘点,对在发出商品科目中核算的各类产品要及时周转和确认,对于存货质、量、价格等情况变动要准确把握、充分估计,避免潜在损失的进一步放大。

四、做好各项往来核对和询证对账工作

各核算单位与集团公司内部单位之间的往来要及时核对,定期清理,对有争议的产品和货物要及时与公司相关主管部门沟通,划分责任,准确落实;对与购销客户之间发生的往来业务,各单位要及时对清账务,并取得合法的对账手续。

五、防控风险,确保企业稳健运营

防控风险将作为公司今后发展不变的主题,企业只有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才能保证企业稳健经营,这一经验的总结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内部控制机制,要层层把关,全程管控,确保企业稳健高效运行。

(一)防患未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l.做好应收款风险预警工作,对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等三项应收款应进行全面、细致梳理,积极主动与客户沟通对账,对于违反合同约定,超账期的欠款要及时提示预警,对于存在潜在风险款项要及时上报公司备案,必要时公司可以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和决策,将损失降至最低点。

2.做好存货资产的预警工作,对于存货数量、价格和质量等信息要定期检查盘点,尤其是高端产品,沉淀时间较长,周转速度偏慢,产品品质降低的存货资产要提前预警。

3.做好税务风险的评估预警工作,随着购销业务的不断加大,税务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各单位应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对潜在的税务风险及时提示预警,将风险扼杀在萌芽之中。

(二)优化流程,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从各核算单位本年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各单位在内部流程建设和内部风险控制方面普遍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物流的周转、应收款的回收,资金的快速回笼,原始单据不完整,账务不清晰等现象依然存在,现在看是某些管控点上或者管理流程上有问题,但如果不及时解决和梳理,将来有可能衍变成。系统性风险,鉴于此,公司要求各核算单位要尽快完善并优化业务流程,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节点管理、明确权责,防控风险,强化流程制约力,强化管控执行力,为下一步全面推进承包体制和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经营环境。

(三)锁定风险、高度重视、认真整改

公司对制米厂基础核算、资金管理、成本控制、预算执行、涉税风险及拓展经营等方面进行了重点检查,检查过程中发现,我们的基础管理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我们风险控制意识和方法措施还不够严密,检查存在的问题突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基础票据使用不清晰,项目登记不完整,票据流转不规范,基础账簿登记不完整,个别单位还存在管理不用的票据、账簿未启用的现象,从而导致基础工作混乱,基础核算不到位的问题。

二是原始凭证不完整,入账依据不充分,账务处理不科学,科目使用不正确,不利于整个集团核算口径一致性的管理需要。

三是资金管理不到位,资金闲置、滞留和无效占用情况严重,造成集团公司整体资金成本居高不下,产品价格对接困难,资金回笼速度减慢等一系列不良影响。

四是收购成本超标,整理费用超标,有些单位未能按公司成本控制原则严格控制收购成本及整理费用,存在请款报告与收粮实际严重偏离的现象,造成公司信息采集和合理定价偏离,不利于公司准确定位。

五是涉税风险严重,留底进项税严重与存货不配比,个别单位已经被税务机构予以重点关注,涉税问题各单位应提前预警,时刻关注和把握企业风险。

第9篇:财务预警流程范文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指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依赖和制约的预警体系。通过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将风险预警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管理,形成风险承担和管理制度。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主要包括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财务预警分析组织机制,财务风险分析机制和财务风险处理机制。预警组织机构是财务预警的核心部门,主要由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和管理咨询专家组成。良好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需要信息传递收集技术,将财务信息及时传递到相关分析系统,进行数据分析。财务预警分析系统是核心,主要将财务数据信息进行核实和比对分析,通过环比和横比的分析,发现财务风险问题,及时评估相关损失。财务分析机制应该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做到不偏不倚,客观真实。财务风险处理机制是关键,不怕出现问题和风险,要在出现问题和风险之后及时处理和应对,尽可能降低风险所带了的影响。

二、施工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施工企业债务风险较大

施工企业施工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回报率低。部分施工企业需要垫付资金,资金缺口较大,财务风险较高。在举债过多的同时,容易造成流动性过低,偿债压力较大,施工企业的项目部和事业部一般都是非独立法人,不可从金融机构贷款,一旦自有资金周转不开,就要向银行筹借新债偿还旧债,本金利息较高。

(二)施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高于利润的增长,施工企业获利能力较差

项目工程竞争力不强,最近几年,劳务价格和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总成本过高,项目存在亏损风险。

(三)资金周转效率较低

尤其是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较低,营运能力不够高,应收账款转为坏账的风险较大,企业存货库存较高,企业财务风险加大。施工企业管理不善,粗放式管理,导致公司生产开支较高,施工成本居高不下,还未竣工就已经亏损严重。

(四)现金流量偏低

部分生产经营设施老化,银行资金需求量大。由于盲目扩张,摊子较大,施工企业效益较低。

(五)筹资风险和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

主要涉及财务风险中的利率风险、负债结构风险、决策风险和监督管理风险,投资风险涉及投资周期风险、投资回报风险,施工企业往往陷入经济纠纷和意外事故,涉及的金额都较大,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因招投标风险的存在,在经营过程中很容易形成一定的财务风险。

三、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方面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形成的风险。国家节能减排、扩内需措施的不断实施,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施工企业的业务量较大,涉及资金较多。与此同时,施工企业人员较多,人员和企业相对过剩。我国施工企业在进入国际施工市场的同时,国外施工企业也进入国内市场,加大了国内施工市场的竞争,后金融危机时代,建筑市场萎缩,施工企业较多,部分企业为中标不惜以低价竞标,财务风险较大。金融危机对施工企业产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导致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财务风险较为凸显。另一方面,由建设合同、法律形式形成的风险。施工企业涉及的法律合同较多,期间涉及众多法律法规,包括施工合同、物业合同、资金管理合同、资金垫付合同以及安全施工、廉政合同等等。部分施工企业可能有时需要变更临时合同,导致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在结算账款和合同履行上引一系列的纠纷,合同金额一般较大,形成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较大。

四、施工企业财务预警管理体系的建立

(一)建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充分发挥财务风险预警作用的关键。施工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目标是建立完善的预警指标体系,快速、准确识别和评估相关财务风险,为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财务基础。财务风险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主要有重要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风险零容忍原则。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首先要识别和评估施工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对关键财务风险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筛选出关键的财务预警指标,合理确定关键财务预警指标的阀值。及时发现新的风险点,将财务风险指标动态管理。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主要包括盈利性预警指标、偿债预警指标、周转速度指标和持续发展指标。

(二)建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责任机制

为应对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责任制度,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构,使风险预警的功能得到正常发挥。要成立财务预警组织管理委员会,成员可以为兼职人员,由技术骨干、专职财务人员、审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同时,要积极吸纳一定的外部专家学者,制定风险管理机制,落实相关风险责任,搭建风险管理平台,研究相关预警方案,将财务预警相关责任考核落实到位。要进一步加强施工企业财务预警风险的监测和预报工作。要逐步建立财务风险预警责任层级,明确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确定不同的预警等级和责任岗位,遇到财务风险预警能够及时反馈和应对。要区别设置财务预警级别,一般财务预警由一般工作人员处理,中度财务预警由中层管理人员负责,高度财务预警由高级管理人员负责处理。

(三)建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处理机制

1、要严格规范财务预警信息的审核和警报

及时有效地预测可能发生的财务预警信息,要加大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系统分析,抓住相关财务风险关键审核点,对比相关内部数据和外部市场、行业数据,从市场、原材料、人工成本等方面系统分析,排除由于人为原因产生的相关偏差,确保财务预警信息的准确真实有效。相关责任人要根据已审核的相关财务数据,确定预警等级,将相关信息及时发送到责任岗位。

2、加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分析

通过分析财务预警指标的各组成要素,及时评估风险大小和敏感性,确定预警产生的原因,评估相关损失。将控制重点放在重大风险的防控上。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因素分析法、敏感性分析和趋势分析法。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3、建立财务风险应对机制

预测出相关风险后,风险相关责任人要根据风险预测结果,制定风险防范和处理方案,报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批,采取转化、化解和处理等措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要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工作,明确分工,制定详细的处理流程,明确处理时限和阶段性目标,严格督导相关方案的执行情况,处理相关责任人员,出具风险防控报告。

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报告制度

通过相关处理程序之后,要使全体员工明确相关处理流程,及时了解企业整体的财务风险指标。财务预警报告主要包括财务预警体系的运转情况、重大财务风险的处理和应对情况、针对重大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风险造成的损失、重大财务风险对施工企业的影响分析等。

5、建立财务风险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