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护理的相关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综合评估护理模式;老年冠心病;生活质量;影响
冠心病主要产生的原因和冠状动脉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血管狭窄、阻塞有关,进而导致患者冠状动脉功能降低引发病症[1]。冠心病,也可以叫做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属于心内科的多发病、常见病,主要发病的人群为老年。临床主要症状为心绞痛,且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情况[2]。为此,临床方面对待为急重症患者的处理,应更加谨慎、小心,防止发生不良事件。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为患者提供综合评估护理模式服务、常规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护理模式下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我院2015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病症的诊断标准。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男32例,女19例;年龄66~82岁,平均(74.6±4.5)岁;病程5~7年,平均(6.4±0.7)年。对照组男34例,女17例;年龄64~80岁,平均(72.1±4.3)岁;病程4~6年,平均(5.7±0.5)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实行常规护理干预,按照医生叮嘱服药,并做好生命体征的检测,如心率、血压、脉搏等。
1.2.2观察组 实行综合评估模式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2.1心理综合疏导,加强日常和患者间的沟通,为其讲解病症基础知识,并告知其治疗的方法、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此,稳定患者的情绪和心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1.2.2.2综合健康宣教,为患者讲解病症产生的原因和需要配合和注意的事项,进而使得患者对自身病症有基本的了解和认知,及早做好预防工作,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和护理工作。
1.2.2.3用药综合指导,叮嘱患者、患者家属,按照医生叮嘱服药,严格遵守服药的时间、次数和剂量等,防止产生延误用药和停药的情况。
1.2.2.4饮食综合指导,叮嘱患者平时多以清淡食物为主,多进食一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于消化等食物,禁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1.2.2.5自我综合监管的方法,护理人员需教会患者自我检测的方法,确保患者定期能够实行自我心率、水电解质、尿量等的检测。结合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加强康复训练指导,如慢走、散步和打太极等。每次活动的时间不可过长,且活动的强度需循序渐进,避免发生不良事件。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实行观察。
1.4生活质量评分标准 按照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的量表,对患者生活健康、心理健康、社会交往能力实行评分,评分的范围为0~1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护理满意度,按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护理服务质量、健康宣教等,经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进行调查。
1.5统计学处理 本文中的数据均经过SPSS 13.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t检验分析计量数据,P
2 结果
2.1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 两组生活健康、心理健康、社会交往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08%、74.51%,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3 讨论
冠心病,属于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在心血管类病症的范畴。当前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3]。临床主要症状:胸闷、心悸、乏力等。冠心病使患者易于产生不良的心理和情绪,这对于患者的病情恢复非常不利。主要发病的人群为老年,病症易于反复,长时间住院治疗,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4]。而病症的发生易于导致患者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进而对患者的预后、临床效果均会构成影响。还会对患者的精神构成刺激,产生严重的不良心理、如不安、焦虑、抑郁等[5]。为此,本次研究,为老年冠心病患者提供综合评估模式护理,临床效果较好。主要经心理疏导、健康宣教、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自我综合监管等,开展综合评估模式护理工作。实行心理的疏导,能够帮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可帮助患者正确的认识冠心病,并了解病症产生的原因,进而树立治疗的自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用药指导,旨在促使患者按照医生叮嘱服药,严格遵循服药时间、服药次数、服药剂量等,避免产生严重不良发应情况,还能促使患者及早获得恢复;饮食指导,告知患者、患者家属平时多以清淡和易于消化食物、高营养食物为主,禁食辛辣刺激性等食物;教会患者自我监管的方法,主要的目的为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医护人员,以及早实行处理,不会对病情和临床效果构成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生活健康评分、心理健康评分、社会交往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这与曹婷的报道基本一致。由此能够看出,老年冠心病患者实行综合评估护理模式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而促使患者及早获得康复。
综上所述,综合评估模式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护理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并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因病症所承受的痛苦,促使患者及早恢复生理、心理、社会交往能力,值得临床方面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董银梅.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安徽医学,2013,34(7):1020-1022.
[2]丽.综合评估护理模式在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9):57-58.
[3]杨立娜,王小琳.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7):2563-2564.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82例老年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护理干预主要通过饮食指导、心理干预、运动指导、用药指导等进行。出院后一个月进行随访,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血压正常值知晓率、规律服药率和血压值。结果:通过我们的护理干预,可以看出血压正常值知晓率、服药规律、血压控制水平都较护理干预前有了显著性提高。结论:通过我们的护理干预行为,可以让患者对老年性原发性高血压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同时认识到服药规律和血压控制的重要性,从而最终达到稳定血压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老年性原发性高血压;护理干预;效果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常见疾病,其会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结构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是诱发多种心脑疾病基本的危险因素和重要因素[1]。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的加大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已经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患者约有50%[2]。而老年患者又有主观或者客观的依从性差的特点。所以做好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的护理干预,提高他们的依从性,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是我们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之一。我科对老年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82例老年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2001年WHO标准[3]。病例入选标准①年龄>65岁[4];②血压水平2级以上,合并靶器官损害或并发症;③排除高血压急症,继发性高血压,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男性53例,女性29例,年龄65-89岁,平均76.4岁;合并冠心病58例,糖尿病46例;2级高血压64例,3级高血压18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1例,高中及中专16例,大专及大学以上15例。排除老年痴呆、严重听觉障碍、语言交流障碍、神经与精神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情志清楚,能自行回答相关问题。
2.护理干预方法及内容
2.1 护理干预方法:①将高血压相关知识编印成小册子,住院病人人手一份进行阅读;②每周进行高血压知识讲座,对住院病人及病人家属进行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指导;③利用在护理病人时讲解高血压相关知识,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
2.2 护理干预内容
2.2.1 饮食指导:给患者讲述不良的饮食习惯带来的危害,让患者的食盐量控制在5g/日以内,并嘱戒烟、限酒、避免喝浓茶。
2.2.2 心理干预:热情诚恳接待病人,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殊心理,给予个体化的心理支持,使其树立信心,缓解心理压力,从而提高顺从性,以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5]。
2.2. 3 运动指导:制定适合老年患者进行的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家庭打扫卫生等。让患者在适度的运动中达到全身放松的效果。
2.2.4 用药指导:按照药物的起效时间与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的结果,正确指导患者用药,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药物的名称、剂量、用药时间、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观察及简要的紧急处理方法等。
2.3 评价方法:通过对入院时询问血压正常值知晓、服药情况及血压情况,与出院后一个月的随访对比,评价患者的血压正常值知晓率、服药规律、高血压控制情况。
2.3.1 血压正常值知晓率:通过对患者本人的具体询问确定其对血压正常值的知晓情况。评价标准:能准确回答出正常上限范围和正常下限范围,即为完全掌握;只能回答正常上限范围或正常下限范围,或者只能回答具体正常数值,不能回答出范围的为了解;完全不了解正常血压范围的为不知道。
2.3.2 服药规律:通过每月一次的门诊或电话随访了解服药规律情况。评价标准:根据患者本人的回答判断其服药规律情况。完全遵医嘱服药的为良好服药规律;2次及以内不能遵医嘱服药的为合格服药规律;2次以上不能遵医嘱服药的为不合格服药规律。
2.3.3 高血压控制率:由我科专业护理人员使用统一的水银柱血压测量仪,在病人同侧上臂测量。
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
3. 结果
3.1护理干预前后血压正常值知晓率比较 护理干预前82例中,完全掌握9例,了解33例,不知道40例,知晓率51.2%;护理干预后82例中,完全掌握27例,了解46例,不知道9例,知晓率89.0%。两组知晓率差异有显著性(P
4. 讨论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人口老龄化,体力锻炼的减少,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6]。而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高血压的治疗是长期性的,所以需要患者有正确的态度和较高的服药依从性。老年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其特殊性:1、对疾病相关知识认识不足,对血压不稳定或者持续维持在高水平的危害没有足够的重视;2、有焦躁、抑郁、易激动等心理特点,对待疾病,常有极端的心理包袱,认为“都活了这么大年纪了,大不了一死,就不用这样整天吃药了”等悲观思想[7]。3、自身体质问题。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长期服药,或者常有其他基础性疾病,所以药物的不良反应常会对患者的规律服药造成影响。而通过我们的护理干预行为,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指导合作参与型的护患关系,在护理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交流和指导,使患者对老年性原发性高血压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同时认识到服药规律和血压控制的重要性,从而最终达到稳定血压的目的。通过我们的护理干预,可以看出血压正常值知晓率、服药规律、血压控制水平都较护理干预前有了显著性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力生,王文,姚崇华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J].中华高压杂志,2010,18(1):11-30.
[2]黄晓波,胡蓉.高血压病流行状况及预防策略[J].重庆医学,2006,11(2):172-174.
[3]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51.
[4]张廷杰.老年人高血压的几个问题[J].高血压杂志,2006,14(3):162-164.
[5]陈雪芹,刘茜,杨君.老年高血压病人心理干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04,18(5):877.
[关键词] 护理干预; 乳腺疾病; 认知率
[中图分类号] R737.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203-01
近年来,乳腺疾病尤其是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的健康。老年女性由于受到文化程度、外在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对乳腺疾病的认知率普遍偏低,很少甚至从未主动进行过乳腺检查。当前乳腺癌防治工作的重点着眼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由于老年人对乳腺癌的低认知率,往往会使她们错过疾病的最佳治疗和康复时机,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为了提高老年女性对乳腺疾病的认知率,我院对查体中心统计的2010年未进行乳腺普查的166名老年女性进行了护理干预,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查体中心统计的2010年未参加乳腺普查的166例老年女性进行了随机分类,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3人。其中观察组年龄在55-78岁,平均年龄(66.5±11.5)岁,对照组年龄在56-75岁,平均年龄(65.2±8.8)岁。2组老年女性的文化背景、接触乳腺疾病知识相关教育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首先对2组老年女性进行电话调查,了解到未进行乳腺检查的原因。对于对照组的老年女性按照常规模式进行电话回访;而对于观察组的老年女性,在常规电话回访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2.1 健康教育干预 告知老年女性乳腺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中年以后,由于卵巢分泌的激素开始减少,缺乏雌激素的刺激逐渐萎缩,腺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体积变小,但并不意味着患乳腺疾病的几率也在减小,相反此时疾病发生率增高,应该定期做专业检查。对突然出现的异常感觉、体积形态的改变、溢液等异常情况,要立即就诊。在日常生活中要引起重视,学会自我检查,每年至少参加一次乳腺普查。
1.2.2 心理疗法干预 采用一对一的干预方式,针对不同的个体分析原因,制订对应的处理方案。通过与老年女性的真心交谈,了解她们的真实想法,帮助她们打消顾虑,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加以解决,既要帮她们树立起正确的早查早治的观念,还要打消其惧怕检查,惧怕得病的想法,使她们对乳腺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2.3 饮食与锻炼指导干预 鼓励她们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及社会活动,保持愉快、乐观健康的心态,同时少喝酒,勿吸烟,多吃水果、蔬菜,摄取足够的叶酸、维生素D和钙,少吃脂肪,以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
1.2.4 进行个性化的干预 由于老年女性年龄偏大,交流沟通能力欠缺,文化水平偏低,大多不识字,我们采取播放宣传片,专家讲座,上门示范讲解,手把手的教会自我检查的方法,还鼓励家属参与,呼吁社会重视等形式,宣传乳腺疾病的相关知识,引起社会、家庭、个人的高度重视。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制的调查表对2组老年女性护理干预后乳腺疾病知晓情况进行比较。从五方面进行综合评定:1)会正确进行乳腺自我检查;2)每月至少进行一次乳腺自我检查;3)每年至少参加一次乳腺普查;4)了解乳腺疾病的相关知识;5)乳腺有不适时能够及时就诊。每一项为9分,分为可以(5分)、基本可以(3分)、不可以(1分)三个选项,满分为45分,最后得分20分以上为合格,低于20分为不合格。
1.4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所有数据采用x2检验处理,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22组乳腺疾病知晓率评分比较
注: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00p<0.01。
3 讨论 全球每年乳腺癌发病人数超过100万,全球每年约有40万人死于乳腺癌。而早期乳腺癌经过合理治疗,术后10年的生存率能够到达96%,但是晚期10年生存率仅为5%左右,因此乳腺癌的防治关键就是“早诊断,早治疗”,老年女性是乳腺癌的发病高位人群,我国老年女性由于文化水平低,知识缺乏,思想陈旧,沟通领悟能力差,不懂得乳腺疾病的相关知识,害怕乳腺疾病,不能正确对待乳腺疾病;因此提高老年女性乳腺疾病的知晓率尤为重要,采取正确的乳腺疾病处理方式,就能够使她们得到最佳的治疗时间,改善她们的生活质量,真正地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
[1] 唐基芳,陈润钿,刘可见等.护理干预对提高乳腺增生患者疾病认知水平的研究[J].当代护士,2009,01.
【关键词】艾滋病;依从性;护理对策
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病毒侵犯辅T淋巴细胞,使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最后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目前AIDS主要采用HAART疗法进行治疗,大大降低了发病率和病死率[1]。研究表明AIDS患者至少需要95%的用药依从性,漏服几天的药物也可能产生病毒耐药性[2]。近年来老年AIDS患者呈上升趋势,而老年AIDS患者服药依从性普遍较差,因此,提高老年AIDS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是抗艾一线护理人员的艰巨任务。通过对本院105例老年AIDS患者依从性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院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HIV确认实验阳性,CD4T淋巴细胞
2依从性差的原因分析
2.1药物不良反应
文献资料[3]显示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首位因素。研究表明[4],HAART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如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使许多患者因耐受不了而漏服,甚至停服。EFV治疗前三个月,胃肠道反应较严重;NVP易引起皮疹,特别是颜面部出现皮疹,红肿,让患者不敢出门,影响形象,担心隐私被暴露。AZT导致的贫血后头昏,软困等症状让患者感觉治疗效果不佳,失去信心。由于HAART是采用三联或四联抗病毒药,治疗方案相对复杂,这也是导致患者依从性差的重要原因。
2.2心理因素和文化程度
目前AIDS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加上合并各种机会性感染,所以患者的心理负担重,易出现焦虑、恐惧、孤僻、自责、羞愧等心理,这种心理反应与依从性的好坏密切相关。疾病本身不可治愈,亲眼目睹病友的不幸去世,都成为一种恶性刺激,使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甚至绝望自杀。老年人服药的依从性与文化程度有一定的关系,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 忽视疾病的严重性与治疗的重要性。
2.3社会家庭因素
由于AIDS患者担心遭受社会甚至家人歧视,多数患者不敢告诉家人朋友真实情况, 常常躲避他人服药,甚至放弃治疗。加上机会性感染反复发生,患者多次住院治疗,医疗费用高,老年患者收入低,有些患者甚至没有经济来源,又得不到家庭的支持,常使患者陷入经济困境。患者家属对AIDS认识不足,谈艾色变,歧视孤立老人,使老年患者产生巨大心理压力,更加悲观绝望,失去治疗信心,从而依从性差。
2.4医患关系
护理人员的行为、专业知识、服务态度、沟通技巧亦是影响服药依从性的因素之一,护患沟通好,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高,会增强其依从性。如果与患者沟通不好,患者对医务人员信任度不够均可对依从性产生不利影响。
3护理
3.1服药依从性教育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依从性教育,介绍AIDS的相关知识,抗病毒药物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遵医嘱服药、不能随意更改服药的时间、剂量,更不能中断服药,抗病毒治疗要终生进行,停服或者漏服会影响治疗效果或出现耐药。指导患者根据自身的作息规律合理安排服药时间,养成按时按量服药的良好习惯。服药依从性教育要反复进行,贯穿于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本组病人经过反复的依从性教育,有100例患者能按时按量服药,按照我们预约的时间定期随访,依从性达到95%以上。
3.2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
耐心地向患者解释各种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及处理、依从性与耐药性的关系等,使患者充分了解坚持遵从医嘱的意义,并承诺长期配合治疗。告知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时,坚持服药,如不良反应严重就要及时就诊。胃肠道反应是HAART后最为常见的副反应,故减轻胃肠道反应对增强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至关重要。皮疹也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轻微皮疹经过抗过敏治疗可以消除,严重皮疹可以更换药物治疗。本组病例有85例出现胃肠道反应,20例出现轻微皮疹,通过治疗和护理,症状好转,能配合坚持治疗,只有1例出现严重肝损而停止抗病毒治疗。
3.3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掌握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患者的心理、家庭成员、经济情况以及家属对本病的看法和重视程度,帮助患者调整社会角色、情绪、缓解心理社会应激及增强适应能力,让患者意识到只有积极配合治疗才有生存的希望,同时尊重其人格,注意保密等[5]。要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心理护理,让病友间相互倾诉,相互鼓励,也可使他们心理上得到支持和帮助,从而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3.4营造支持性社会环境
动员患者家庭和朋友支持其治疗计划,如让家庭成员和朋友协助或监督给药;调动医护人员、同伴教育者、志愿者、病案管理者、药剂咨询师等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及家人提供相关帮助,提高家庭成员的支持力度, 消除社会歧视,为患者保密,使患者不会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本组有9例患者,被家属遗弃,经过我们耐心、反复地跟家属讲解有关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列举一些治疗好转后的病例,使家属重拾信心,坚持治疗。
3.5加强护患沟通
与患者沟通最好采用面对面的访谈方式,也可以采用电话咨询的方式。沟通时态度要和蔼,语言要通俗易懂,使患者感到被重视,被尊重,被理解和支持,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切不可表现出不耐烦,使患者感到心情舒畅,心理得到最大的满足,从而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有利于增强依从性。
4讨论
病人的服药依从性与治疗效果息息相关,因此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对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药物不良反应多、自责、羞愧等心理、对AIDS的认知不足、社会的歧视以及家庭的遗弃、经济情况差等原因,引起依从性差。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加强依从性教育,使其了解AIDS的相关知识,加强护患沟通,做好家属思想工作,争取得到家属精神上、经济上的支持,消除致其依从性差的一切不良因素,使患者能长期配合医务人员治疗,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及存活率。
参考文献
[1] 王克荣.艾滋病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9):718-719.
[2]屈文妍,李春梅,闫会文,等.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2):1078-1080.
[3]李宏,王哲,崔卫国,等.艾滋病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的服药依从性及其双关因素的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57):507-510.
[4]Fong OW,CE,Fung LY,et al Detem inants of adherence to highly actiretroviral therapy in Chinese HIV/AIDS patients [J],HIV Med,2003,4:133-138.
潘丽然
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广西南宁 530021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对老年患者进行髋部骨折手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接收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并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观察老年患者在接受髋部骨折手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对对照组的患者只进行常规的术后护理。首先,考察实验组患者对功能锻炼知识的理解情况,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其次将功能锻炼包括的术后进行足背或足趾运动等的依从性5个共条目,按照功能锻炼的时间分为1~5分五个评定等级,总的得分范围为5~25分。最后对于心理疏导的影响,可以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对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减轻程度和缓解率进行测量。将实验组的评定标准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首先,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后,其对髋部骨折手术后功能锻炼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有24例患者的问卷得分等级为优,优秀率为60%,有11例患者的问卷得分等级为良好,良好率为27.5%,有5例患者的问卷得分为及格。所有患者都达到了及格的标准。对照组患者中,有13例患者的问卷得分等级为优秀,优秀率为32.5%,有11例患者的问卷得分为良好,良好率为27.5%,有8例患者的问卷得分等级为及格,及格率为20%,还有8例患者对功能锻炼的相关知识不了解,得分等级为不及格,不及格率为20%。其次,实验组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得分为12~25分,而对照组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得分为8~18分。再次,最后,实验组患者的GDS检测平均得分为7.2分,对照组患者的GDS检测平均得分为8.9分,可见对照组患者的抑郁程度较高。结论 经过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的老年患者,对功能锻炼的相关知识理解较为深度,同时抑郁程度明显降低,并且对从能锻炼的依从性情况较好,所以术后恢复情况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的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
关键词 ] 心理疏导;健康教育;老年;髋部骨折;功能锻炼;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68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a)-0130-03
髋部骨折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也是困扰老年人正常生活的严重性损伤疾病。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多以股骨颈骨折及粗隆间骨折为多。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后由于医疗费用、伤残、心理困扰等原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问题,目前临床对采用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但骨折治疗的目标是使骨折愈合,使患者可以在最短时间最大限度的恢复正常生活。因此,在术后对患者进行及时全面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1]。医学界长期以来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进行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了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的功能锻炼效果,本文作者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接收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接收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排除老年痴呆、膝关节病变等,有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分布在64~8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1.3)岁。骨折发生部位:股骨颈骨折4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35例。手术方式:内固定43例,全髋置换37例。文化程度:文盲30例,小学32例,初中9例,高中及以上9例。根据患者意愿,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部位、手术方式等无明显差异。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的髋部骨折术后护理方法。常规护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记录,术后并发症如泌尿系统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的预防护理,术后功能锻炼等。对实验组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首先,向患者解释并普及髋部骨折手术后进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鼓励患者要坚持进行不要间断,并通过随访、电话访问等方式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监督,对患者在锻炼中遇到的问题,要耐心的进行解释和解决。其次,及时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心理状态不好或有抑郁倾向的患者,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排查患者出现抑郁的原因,鼓励家属参与到患者的功能锻炼中来,最大限度的为患者提高物力和心理支持,免除患者的后顾之忧。再次,向患者介绍通过功能锻炼取得良好恢复效果的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鼓励患者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加以改正。最后,鼓励患者之间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互相勉励,患者家属要做好坚强的后盾工作,让患者有良好的功能锻炼环境。当发现患者有进步或成功之处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患者坚持下去。需要注意的是,在患者的功能锻炼康复过程中,要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工作,一方面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所在。另一方面可以用于后期的研究。
1.3观察指标
我们所选择的观察指标主要有三个。
观察指标之一:问卷调查。在患者进行了三个月的功能锻炼之后,通过问卷的形式,考察所有患者对功能锻炼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问卷调查可以是患者进行自我评定,也可以由家属代为评定,对于无自我评定能力的患者,要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评定。问卷的制定,要有相关的专业人员,如护理专家、一线工作人员等合作设计,问卷应该包括两个部分,即:一般资料和功能锻炼的相关知识。一般资料应该包括如患者的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发病部位、手术方式等;功能锻炼的相关知识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专业文献制定。可以设定为单选或多选题,按照难易程度设定计分,设定的评分的等级为:<60为不及格,<75分为及格,<85分为良好,<100分为优秀[2]。
观察指标之二:功能锻炼依从性情况。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所包括的五个因素,即每天坚持按计划完成足背、足趾运动,每天坚持按计划完成踝关节的运动,每天坚持按计划完成股四头肌的运动,每天坚持按计划完成床边功能锻炼,每天坚持按计划完成使用拐杖下床行走。每个锻炼内容为5分,患者按照完成的程度,即从来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等分配5分,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总得分进行比较。
观察指标之三:GDS检测。采用老年抑郁量表测量所有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之前进行的GDS值,然后经过三个月的功能锻炼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测量。量表共设有25个问题,包括患者是否出现情绪低落、活动减少、脾气暴躁、易动怒、喜怒无常等。GDS量表的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抑郁程度越严重,记录两组患者的得分情况并进行比较[3]。
1.4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 12.0对两组患者所得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比较采用检验,保证P<0.05,从而保证统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问卷调查结果
对所有患者均发放与功能锻炼相关的问卷,患者可以通过自我评定或代评定的方法进行答卷。经统计,实验组患者中,有24例患者的问卷得分等级为优,优秀率为60%,有11例患者的问卷得分等级为良好,良好率为27.5%,有5例患者的问卷得分为及格。所有患者都达到了及格的标准。对照组患者中,有13例患者的问卷得分等级为优秀,优秀率为32.5%,有11例患者的问卷得分为良好,良好率为27.5%,有8例患者的问卷得分等级为及格,及格率为20%,还有8例患者对功能锻炼的相关知识不了解,得分等级为不及格,不及格率为20%。其对比结果如表1。
经过对比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后,其对髋部骨折手术后功能锻炼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2.2 功能锻炼依从性情况结果
本次调查了功能锻炼的五个相关内容,即足背、足趾、踝关节等,根据患者的功能锻炼情况,合理分配5个分值。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得分为12~25分,而对照组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得分为8~18分。其具体分布如下:实验组患者中,有超过50%的患者按照总是可以按照计划完成所有的相关功能锻炼,有超过61.6%的患者可以经常性的按照计划完成四个及以上相关功能锻炼,有超过70.4%的患者可以“有时性”的按照计划完成三个及以上的相关功能锻炼,有超过82.1%的患者可以偶尔完成两个及以上的相关功能锻炼。而对照组患者中,有超过35%的患者按照总是可以按照计划完成所有的相关功能锻炼,有超过40%的患者可以经常性的按照计划完成四个及以上相关功能锻炼,有超过47%的患者可以“有时性”的按照计划完成三个及以上的相关功能锻炼,有超过55%的患者可以偶尔完成两个及以上的相关功能锻炼。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可以更好的完成功能锻炼,其依从性情况要明显好于对照组。
2.3 GDS检测结果
在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之前,对所有患者进行GDS检测,在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一个月、两个月和三个月的时候,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GDS检测,以第三次检测结果为例:实验组患者的GDS检测平均得分为7.2,对照组患者的GDS检测平均得分为8.9。详见表2。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抑郁程度要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的抑郁程度。
3讨论
老年患者发生髋部骨折后,其生活会变得很不方便,很多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会由于恢复较慢或恢复程度不良等情况,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会严重影响老年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在本次调查中,老年患者多为农民或者单位退休员工,由于时代的影响,其本身的文化程度不高,对功能锻炼等相关知识的了解较少,加上老年人的记忆力减退,理解能力等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常常忘记进行功能锻炼,或者不能正确的进行功能锻炼,对于某些家庭条件不好的患者来说,可能就不会进行功能锻炼。因此,当前老年患者在接受手术后的恢复情况并不理想,其恢复情况较差又会引起患者出现某些心理问题,如此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4]。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要素有很多,如害怕疼痛、懒惰无督导、条件不具备等,这些影响因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恢复情况。如在随访中发现,有60%的患者因为惧怕疼痛不愿进行功能锻炼。其实,术后疼痛不仅是身体机理的反应,更是一种心理反应,不少患者害怕疼痛又不愿使用止疼药物,在复杂的心态中产生对疼痛的恐惧感。又如,某些患者因为身体虚弱、体力不够等难以进行功能锻炼,这部分患者多是由于年纪较大,难以适应手术带来的巨大创伤,或者身体存在其他合并症,使得患者的身体在手术后变得脆弱难当,无法进行功能锻炼。另外,对医学知识的缺乏,担心进行锻炼导致骨折移位等不良情况的患者也会拒绝进行功能锻炼。
苏敏[5]在《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认知和依从性的调查及对策》的研究中对100例患者从功能锻炼的认知、依从方面进行分析,讨论了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结论。该研究并没有对患者心理方面的指导进行相关研究,忽略了老年患者在接收治疗以及后续的恢复中会有一定的心理波动。本次研究中就从心理方面也加以分析,对于患者拒绝或不愿进行功能锻炼的原因,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首先,要对患者做好疼痛教育,鼓励患者正确的使用止痛药、止痛方法等,开始锻炼时要采取小幅度、小范围,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锻炼。其次,要提高患者对康复的正确认识,给患者讲解成功的案例,及时发现患者心中的不良情绪并加以疏导。再次,家庭成员要做好坚强的后盾工作。老年人由于体力有限或记忆力较差等原因,在进行功能锻炼时,需要家庭成员给予及时的帮助,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最后,相关部门要做好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帮组患者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了解足够的知识,愿意并自觉进行功能锻炼。
通过本文的对比试验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在经过适当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后,心理抑郁程度得到了缓解,患者可以自动进行功能锻炼,并且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情况良好。通过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功能锻炼,使得肢体的恢复速度加快,大大缩短了康复的时间,同时患者的不良情绪和消极心理等得到了及时的排解。因此,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患者要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早日康复的信心,提升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帮助患者更快恢复健康[6]。
综上所诉,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需要得到医生、护士和家庭成员的帮助,通过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积极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提升患者锻炼的依从性,使患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健康。
[
参考文献]
[1] 方汉萍,杜杏利.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新进展[J].中国卫生产业,2012(2):126-127.
[2] 陈梅,陈晓文.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出院后家庭访视与康复指导[J].中华护理杂志,2013(3):683-686.
[3] 刘素林.心理疏导配合康复训练在老年人髋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09(3):892-893.
[4] 靳学芬, 蒲容.健康教育在老年髋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1(7):22-25.
[5] 苏敏.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认知和依从性的调查及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2):2044-2045.
【关键词】循证护理模式;支气管哮喘;效果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0.041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指有多种细胞(如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本病能够引起反复发作的咳嗽、胸闷、气促、喘息等症状[2]。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即“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 指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用科学证据制定个体化、科学地护理程序从而对患者实施有效护理[3]。此方式由传统的经验护理模式转变为依靠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的护理模式,是目前最新的护理实践标准,是发展护理研究实践的重要方法[4]。为了推广循证护理模式在临床应用,总结其护理作用效果,笔者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选取其中40例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效果显著,现将经验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 21.5~76岁,平均(43.6±10.5)岁;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19~73.5岁,平均(40.4±9.7)岁;诊断标准参照由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2002年制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5]。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长短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统一治疗方法。此外,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模式而对照组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
1.2.1循证问题评估患者情况,根据临床特点在尽量满足患者和家属要求基础上,确定循证问题, 如避免诱发因素,指导饮食起居,增加对疾病相关知识认识,改善症状情况、了解雾化吸入、锻炼问题、心理护理问题、药物服用时间问题等。
1.2.2循证支持依据循证问题,寻找循证支持,进行系统文献检索, 并组织人员对证据进行科学地、有效实用地评价, 将最终取得的证据结合专业知识和患者需求,制定具体合理的实施计划,并进行人员统一培训,最后实施循证护理措施。
1.2.3实施循证护理措施依照循证护理思维模式,制定可行有效科学的护理方式促进其在护理工作中综合运用,它的主要内容有:(1)进行知识宣教,帮助患者了解掌握支气管哮喘的相关知识,如常见的诱发因素、如何避免诱因、避免方法等,主要的临床表现及和治疗措施。(2)运用心理学方法、技巧,采用关心、爱护、热情、开朗的沟通方式,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建立医患互动机制,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克服消极心理,培养自我调节等技能。(3)实行患者的个体化护理,记录患者个体的诱发因素,掌握相应的规避措施。(4)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吸入止喘药及激素类药物,帮助其掌握控制、缓解支气管哮喘药物的使用方法,增强治疗依从性,令患者认识到持续用药的重要性。(5)做好病情的自动检测,如使用峰速仪测定呼气峰流速,并根据所得结果调整用药剂量,通过监测手段和结果掌握患者的具体情况。(6)帮助患者制定合理、个体化的锻炼方案,循序渐进,逐渐增强体质,注意部分患者会在运动后出现症状加重,要调整运动量,避免诱发哮喘发作。(7)帮助患者采用舒服的半卧位或者坐位,仔细观察详细记录患者的呼吸、哮鸣音和血气分析等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请患者家属、同事、朋友等协助参与对患者的管理,及时提供所需的帮助,进行全面照顾和支持
1.3评价指标对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症状改善情况、雾化吸入掌握情况和住院天数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应用 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单因素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资料,结果所示,观察组在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症状改善情况、雾化吸入掌握情况所得数据均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细胞介入和参与的气道炎症,常在年青时发病,容易在春秋季发作,是种较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以呼气性困难为特点,症状停止后同常人无异,反复发作,无法缓解,可能会逐渐发展成为肺心病、肺气肿[6-8]。循证护理主要由科学合理并且拥有实用价值的护理研究依据,实施循证护理的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患者的相关疾病和问题等因素共同构成,其目的是充分运用科学证据,制定合理治疗方法措施达到治病救人的目标[9]。在医学日常工作中不能仅凭临床经验、惯例和一般理论就实施治疗,而应当遵循科学证据和原则办事,这是循证的意义所在。循证护理主要有5个步骤构成[10],(1)发现临床实践中问题,并将其简单化、具体化,提出方便实施解决的提问。(2)通过检索和浏览文献找出具体提问的理论证据。(3)结合实际操作通过科学方法评价证据的有效性以及可操作性。(4)把获得的证据和循证人员所拥有的临床专业知识、经验及患者需求结合,制定科学、具体、个体化护理计划。(5)实施循证护理措施,通过各种反馈来评估效果。实行循证护理的相关人员应具有不断学习、自我教育的素质,应当自觉接受专题讲座等继续教育,熟练掌握循证护理知识以及护理的实践方式,方便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为患者提供服务。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实施循证护理措施后其在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症状改善情况、雾化吸入掌握情况所得数据均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充分显示了循证护理在临床应用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对支气管哮喘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模式有助于增加患者掌握防治哮喘知识,提高症状缓解率,减少住院天数,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林秀兰,张小吉.循证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2(3):21-23.
[2] 张旦娇,贺尚平.循证护理在老年性哮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9,5(05):137-138.
[3] 郑东英,王丽娟,何杏兰,等.循证护理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9,7(32):65-66.
[4] 程玲.循证护理在老年哮喘病人饮食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9(11):57-59.
[5] 谢晓铿.循证护理的理论在老年哮喘患者饮食护理教学中的探讨[J].医学文选,2006,11(3):498-499.
[6] 朱凌云,陆佳红,张静华.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实践[J].齐鲁护理杂志,2006,5(11):1062-1063.
[7] 周文琦,高彦阳,雷建华,等.中西医结合循证护理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效果研究[J].河北医药,2011,2(10):1576-1577.
[8] 闫玲,闫辉,闫秀杰.吸入普米克联用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1,2(2):43-44.
[9] 牟玉兰,朱鑫华,霍婷婷,等.循证护理哮喘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08,6(S1):56-58.
老年糖尿病典型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即为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严重时可伴有高脂血症、冠心病及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1]。在老年糖尿病治疗上,除了采用药物进行控制外,还必须要提升患者糖尿病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加强日常饮食行为控制。本文选取我院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全面综合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平日治疗中的运用,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118例。常规组患者男性63例,女性55例,年龄58-79岁,平均年龄(67.3±8.2)岁,其中1-型糖尿病36例,2-型糖尿病82例;观察组患者男性57例,女性61例,年龄59-81岁,平均年龄(64.5±6.8)岁,其中1-型糖尿病31例,2-型糖尿病8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降糖药物进行常规药物控制,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综合护理,具体内容包括:
①饮食护理:科学正确的饮食方案是控制糖尿病的重要前提。护理人员可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和病情进展制定合理饮食方案,确保患者摄入量和能源消耗量之间的平衡。在饮食上遵循清淡、均衡的原则,同时培养健康饮食习惯,每日总摄入量均衡分配,碳水化合物50%、蛋白质15%、脂肪25%。另外,在饮食上不挑食,多摄入五谷、蔬菜、钙奶类物质,尽量少吃或不吃甜食。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告知患者烟酒对身体的危害,劝诫患者戒烟戒酒。
②运动指导:适当的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必不可少。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导老年糖尿病患者每周应进行至少三次有氧运动,且每日运动达到中等强度,每日运动时间不少于半小时,增强运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血糖控制。但需注意的是避免过度运动对老年人骨骼造成伤害。
③心理护理:首先是在患者住院期间向患者详细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及该病注意事项,调动患者治疗信心。其次是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加强与患者之间沟通,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和积极性。最后,护理人员还应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避免精神因素造成患者血糖出现变动。
④血糖监测:为了加强患者对血糖的控制,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学会使用简便血糖监测仪进行自我监测。由于老年人理解能力较差,护理人员在指导过程中可以采用手把手演示的方法并向患者详细讲解测量步骤,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⑤药物应用指导: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常用血糖控制药物相关知识,让他们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使用剂量、注射部位、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等。另外,教育患者切忌不可随便乱服降糖药物,在服用其它药物时,必须要向医师进行详细询问,确保药物之间无影响。
1.3 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随访一年期间的日常行为控制情况,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自我血糖监测行为。另外,在随访期间监测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并做好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数据运用均值±标准差( )表示,并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各项遵义行为依从性和血糖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为了使老年糖尿病患者得到最佳治疗和护理,有效控制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仅仅进行普通的卫生宣传效果不佳,必须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和家属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我们对4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04年1月~2005年6月入院的年龄在6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93例,按1985年WHO的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
1.2 方法
1.2.1 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将93例患者分为实验组46例,对照组47例,两组性别、年龄和职业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2 教育内容: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进行传统的糖尿病知识宣传教育,发给糖尿病宣传资料,以自学为主并可向医护人员咨询,宣传资料包括糖尿病的基本知识、运动和饮食治疗,药物治疗、自我监测;实验组在诊疗基础上予健康教育,患者定期参加糖尿病知识学习,由医务人员以讲课方式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每月1次,每次半小时,课后进行有关问题咨询解答,内容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识,急慢性并发症,饮食及运动治疗,口服药物及胰岛素治疗,低血糖防治及病情监测等,还可以通过个别指导,包括咨询、定期回访等形式进行跟踪指导,患者理解能力有限,医务人员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1.2.3 问卷内容设计:1年后进行1次糖尿病相关知识测试调查,调查表内容自行设计。
2.2 实验组自我监测血糖情况、对急慢性并发症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都比对照组要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见表1、2。
健康教育有待解决的问题是开展健康教育要求医务人员知识面广(尤其是医学专业知识),沟通能力强,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能力强。此外,与患者保持持久的合作,还需要有更强的责任心与更好的耐心。开展健康教育,要以人为本,医务人员要有充足的时间来做任务以外的工作,因此需要增加医务人员的数量,就现在医务人员数量不充足的条件下,对医务人员的压力较大,同时,医务人员还必须加强医学知识及社会知识的学习,不断“充电”,目标是做一个全科的医务人员,满足开展健康教育的需要。总之,增加医务人员的数量,提高其业务能力,增加知识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当务之急,另外,要根据不同的文化层次、职业类别进行强化教育,尤其是针对文盲患者,教育内容要简洁明了、直观,最好以科普类内容为主,采用图片、录像、食物模型直观教学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对于文化层次高的老年患者可根据疾病的诱发因素、生理和病理等方面向其讲解,对疾病的不同时期,交谈的侧重点也应有所区别,还要发放一些糖尿病的小册子,强化记忆,从而增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防护。
3.2 护理及健康教育要点:(1)定期召集老年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参加有关老年糖尿病相关知识讲座,不定期不定时通过电话、信件、面对面的方式指导正确处理与疾病相关问题。(2)根据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掌握现阶段病情,进行分类登记,为以后进行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提供依据。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护理干预;健康指导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常见于老年人群, 咳痰、咳嗽、呼吸困难、气喘是该病症患者的主要症状[1]。为COPD患者进行有效护理, 可改善预后, 本文将研究护理干预及健康指导用于COPD的实际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1年6月~2013年1月COPD患者68例, 年龄63~76岁, 平均年龄69.23岁, 全部患者符合COPD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 其中11例患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 10例患者合并呼吸衰竭, 将68例COPD分成A组与B组, 各34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经两组患者同意, 给予B组健康指导(制定健康教育表, 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干预3个月后, 以提问的形式统计两组COPD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在此基础上为A组进行临床护理(排痰护理、环境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
1. 3 疗效评价标准 护理前后, 向患者提出慢性阻塞性肺病相关的问题, 比如“什么是COPD?、“你清楚COPD的发病机制吗?”、“你了解引发COPD的危险因素吗?”、“COPD日常生活中护理要点都有什么?”根据患者的回答为患者评分, 满分为100分, 得分越高提示相关知识掌握水平越高(≥85分为优, 60~85分为良,
1. 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 1 两组COPD相关知识掌握水平对比 A组掌握水平(17例优、15例良、2例差)高于B组(8例优、14例良、12例差),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 A组满意度高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4.12% VS 70.59%, P
3 护理措施
3. 1 排痰护理 受微生物感染, COPD患者的痰量及气道分泌物显著多于常人, 呼吸道炎症反复发作, 会降低体质, 减弱气道黏膜纤维的运动能力[3];对神志清醒的患者, 应协助其保持舒适, 协助其有效咳痰, 咳嗽时张口、头颈屈曲, 身体前倾;部分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 无力将痰咳出, 护理人员应定时为患者翻身(翻身时动作应缓慢), 为患者拍背, 促进痰液有效排出, 必要时, 给予患者雾化吸入, 2~3次/d[4]。
3. 2 环境护理 COPD患者体质弱, 对外部的抵抗能力差, 为防止病情加重, 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每日通风2次, 调整好病室温度及湿度, 保持病区安静, 保持床单整洁, 减少医源性噪音。
3. 3 饮食及心理护理 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 鼓励患者进食高营养物质, 鼓励患者多饮水, 多食用营养丰富的水果及蔬菜, 不食用脂肪食物, 对于病情严重者, 可静脉输入维生素、氨基酸、血白蛋白等营养物质[5];COPD病程长, 患者家庭需承担沉重的经济负担, 因此, 此病症患者常伴有悲观、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护理工作者应以平和的语气与其交流, 给予心理上的理解、安慰、支持, 缓解其压力, 消除患者心理问题。
3. 4 并发症预防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若其嗜睡、神志恍惚、面色苍白, 应及时报告医师, 防止其出现肺性脑病;为防止口腔感染, 应为其进行细菌培养基药敏试验, 根据培养及试验结果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漱口液;为防止患者出现褥疮, 应加强皮肤护理, 定时翻身, 1~2 h 1次, 用温水按摩患者骨隆突处, 3次/d。本研究中, 经护理人员精心护理与监护, 出院前患者体重平均增加1~3 kg不等, 无一例出现肺性脑病、口腔感染、褥疮等并发症。
3. 5 健康指导 采用多种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指导前应充分了解每个患者的接受能力及文化程度, 文化水平较高的, 可发放资料, 文化水平较低的, 可利用多媒体进行宣教, 让患者了解与COPD相关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以及远期预后。出院前, 叮嘱患者戒烟, 限制饮酒量, 若出现咽痒、鼻塞、咳嗽等症状时, 应及时就诊;为预防感冒, 叮嘱患者不在感冒流行期间出入工作场所, 气温变化时增减衣物;指导患者进行呼吸操及缩唇式呼吸, 通过练气功、散步等形式加强肺功能。
4 讨论
COPD是气道黏膜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是由吸烟、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COPD病程长, 易反复发作,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临床上尚无根治COPD的方法, 调查数据显示, 老年人群COPD的发病率>20%[3]。COPD若控制不及时, 易并发肺心病、呼吸衰竭, 进而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及身体健康造成更严重的影响。本研究中, 护理前共有11例患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 10例患者合并呼吸衰竭, 除临床治疗外, 为COPD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及健康宣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往研究者曾对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排痰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 取得了较佳的临床护理效果, 无一例患者发生褥疮。本文研究了护理干预及健康指导用于COPD患者的实际效果, 给予B组健康指导, 在此基础上为A组进行临床护理, 干预后, A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水平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在健康宣教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梁丽, 潘娅娜, 王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护理体会.西南军医, 2010, 2(10):381-382.
[2] 冯术燕.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护理体会.当代医学, 2010, 16(10):125-126.
[3] 赵海梅.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 工企医刊, 2012, 6(10):65-66.
[4] 余娅娅.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海峡药学, 2013, 5(10):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