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的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绩效考核;优质护理;基础护理;患者满意度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820-02
绩效考核作为国家卫生部“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提出以来得到了各医院的积极响应。当前,各医院为提高护理质量,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力度不断加大,但尚缺乏系统化的考核办法[1]。我院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形成了一整套的绩效考核体系,且实施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3年12月接收的住院患者400例,男性患者273例,女性患者127例;年龄为19-73岁,平均年龄为(42.1±5.3)岁;住院时间为3-27d,平均住院时间为(12.6±3.4)d。按照随机分组法,将400例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层次、住院时间、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编制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参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的护理工作量、护理人员数以及护理风险系数等,确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每个单元的绩效总额,采取梯度排名的方式对测算结果进行排序;各单元责任人按照护理部下发的绩效分配总则[2],在结合本单元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遵循标准统一、效率优先以及兼顾公平的原则,编制出二次绩效分配方案,从而依据护理人员的岗位系数、奖惩制度以及绩效考评结果对护理人员进行奖金分配。
1.2.2具体流程
可按照考核周期的长短分为年度考核、季度考核以及月度考核。(a)月度考核:考核对象为病区护理部主任、护士长以及护理人员,考评方式包括自评、互评、领导点评以及综合考评,①自评占5%,由护理人员基于工作完成度、岗位角度、不足之处以及下月打算进行评分;②互评占5%,基于团队合作能力评分;③领导点评占10%,客观对待护理人员自评与互评,得分当场公布;④综合考评占80%,参照质量检查标准进行评分。(b)季度考核:涵盖临时工作考核与岗位责任内工作考核,在全院人员共同监督下,由院长考核。(c)年度考核:考核对象为病区护理部主任、护士长以及护理人员,评估内容包括科室内与医院两方面,其中,科室内评分占60%,从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工作态度、工作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等做出考核;医院评分占40%,从职业道德、科研论文、安全医疗、投诉情况以及奖惩等方面考核。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由护士长参照护理部下发的基础护理评价标准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与较差,前三纳入统计[3])与患者满意度(我院自制,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与不满意,前二纳入统计)。
1.4统计学方法 3 讨论
医院总体服务质量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质量水平的良莠,绩效考核的全面实施,通过对主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以及护理人员进行月度、季度、年度综合考核,可有效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维护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此外,绩效考核可将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直接与其晋升晋级、薪酬发放有机结合,一来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优化护理人力资源;二来可体改医院的总体护理质量,且整个过程均做到了公正、严谨、科学、公平,凸显了患者的核心地位,可谓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4]。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行绩效考核后护理干预的结果显示,基础护理合格率以95%明显高于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的79%,患者满意度以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充分说明了绩效考核强调工作质量、技术含量以及工作量后,有利于激励中合理差距的形成,分配档次一经拉开,可彻底打破以往的“平均主义”,实现了劳动中的“等价交换”,从而激发出护理人员积极性,促使其端正工作态度[5]。
综上所述,护理绩效考核有利于提高基础护理合格率与患者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海燕.优质示范试点病区临床护士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与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15(05):579-580.
[2] 陈月治,施丽丽,林一秀.量化绩效考核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1,13(20):1406-1408.
[3] 盛桂兰.护理绩效考核在优质护理试点病区的应用[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8):3370-3372.
关键词:继电保护装置;评价;故障维护;处理措施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人们用电的需求增大,电力的负荷程高压的趋势,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 微机型保护,与故障录波装置在系统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大,而继电保护又是电力系统中的基本设备, 能够很好的实现了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影响运行时,将完整的保护装置动作报告和录波报告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送到省调及相关继电保护部门,通知工作人员进行故障排除或自动的对故障进行切除或降低危害,以降低设备的损害程度,而给周围地区带来用电的不便及影响。继电保护是为了对电力系统或电力系统的组成元件进行保护,包括对发电机,变压器和电路等电设备进行,防止它受到电力系统在遇到故障的时候引起的异常运行情况所引起的损害,尤其是对该情况产生的原因和产生对策的探讨。
一、继电保护装置的评价指标要求
继电保护装置作为一种常用的保护电力系统的装置,基本性能要求必须做到:一是保护装置动作时应该做好选择,不能一出故障全部停止的情况,只需要把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目的是达到使停电范围尽量减小,才能更好的保证系统中非故障部分继续安全运行。二是要求在保护装置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它应该反应的故障时,保护装置应可靠地动作,对于不需要保护动作的其他任何情况下就不应该误动。三是保护装置对其保护范围内的故障或者是对于不正常运行状态进行快速的反应能力,尽可能快的速度断开故障元件。使得故障设备的损坏程度降低。那么就需要做好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评价指标,才能用评价指标来衡量继电保护装置的性能。
首先,继电保护装置的评价指标需要有可靠性的状态,继电保护装置组成元件基本上都是可修复的,通常继电保护装置的状态包括:一是正常运行的状态,这是我们所要求的最佳状态。
二是正常运作状态,处于这个状态的装置虽然发生了故障,但是仍然能够动作与跳闸状态。三是检修状态,这种状态是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日常使用进行必要的检查,以保证它的正常运行。四是错误运行状态,在这一状态时,继电保护装置应该处于停止运行的状态,但是它仍然是运作的状态,所以称之为错误运行状态。五是维修状态,对发生故障的继电保护装置进行维修时所处的状态。六是拒动状态,它与错误运行状态相反,应该运行而拒绝运动。上面六种状态是继电保护装置常见的状态,利用每种状态的特定而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工作性能评价只是最基本的评价指标。
另外除了状态进行评价外,还有以下几种指标作为继电保护装置的评价指标,一是可用率,就是在初始时间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继电保护装置正常工作的概率,它与可靠率不同的是可靠率是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的概率,而可用率并不需要这个条件。二是用继电保护装置在在一定的时间内,用正常运作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来衡量,我们称之为正确运作率。通过正确运作率可以对继电保护装置在一定时期内的运作变化趋势进行观测,同时也可用来对不同类型的装置进行比较。三是装置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被修复的概率。四是对修复时间求期望所得到的数值,五是在记录时间开始时正常运行的组件在一段时间内不发生故障而正常运行的概率。这些指标别量化,将会更具科学性。
二、做好继电保护的日常维护工作
一是安装微机装置的接地设置,原因是微机装潢的内部电路受到外部磁场电场的干扰的概率极大,而且让微机装置的外壳与地面接触可以提高微机运行环境,而且,微机装置极易容易受到干扰,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对干扰源进行抑制,由微机自动发挥出的检测功能对自身进行自我保护,然后有转移人员来提高微机保护装置的抗干扰性。二是安排专业人员对继电装置进行检查,才能保证它的日常正常运行。如保证继电保护装置的日常卫生,有专业人员对其安装所在地进行清扫,当时在清扫的时候不要误碰到装置。亦如为了保证微机装置的自动保护功能,要对它的一些参数进行设定,其中对保证微机的电流,电压的正常值,还需要做好对他们进行记录。而且对其进行操作是要由专业人员凭借密码进行,同时对操作人员的姓名等信息进行记录。并且对每个岗位都要设置人员,保证人人在岗等方面的要求。
三、继电保护装置故障维护处理措施
继电保护装置故障是一个技术性的工作,需要技术人员经过专业的培训,按照一定的方法程序进行操作,才能更好的应付日常继电保护装置存在的问题。同常中故障处理又三种方法,包括直接法,转换法,逐项检测法。具体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方法,我们将据一些具体问题来说明。假设电压互感器的熔丝被熔断,在回路中会出现短路或电压互串的现象,这时可以将电压互感器的总引出处的段子进行分离,就会将故障排除,然后将分离项进行恢复,在按照逐项检测法进行故障检查。逐项检测法就是将出现故障的并联在一起的回路进行拆除,逐项检测,然后在一次装回。只要发现故障,就会确定出项故障的回路。然后在其他回路中进行相同的检测,就会准确而快速的找到故障点。
假设继电保护装置出现了直流接地的故障,首先要拉路法检测,然后根据负荷的情况对直流屏所供的直流负荷进行切断,但是时间应控制在三秒之内,这时可以采用逐项检测法进行故障处理。切除一部分回路,如果故障随之消失,那么说明故障存在于该段回路中,然后对拉路法进行第二次使用,确定支路中是否存在故障,最后再将接地的电源断开,反复进行到检测到故障处为止。
假设整套继电保护装置的电源开关合不上,可以用转换法将插件进行拔插排除,通过此种方法来缩小故障范围,这里采用的就是转换法。用相同的元件对有怀疑的元件进行替换,看装置是否继续运行的情况可以判断出该元件是否发生故障,如果未发生故障就将其排除,进行下一项检测。这是一种常用的方式,方便而且简单易行。
参考文献
[1] 周兰,李福健. 试析继电保护故障分析系统的探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2)
[2] 王景春.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干扰原因及其防护措施[J]. 民营科技. 2011(12)
[3] 苏楚源. 浅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检修和维护[J]. 工业设计. 2011(04)
放射治疗
护理
食道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食道癌喷门癌的高发区,每年因食道癌喷门癌死亡者约15万人,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总数近四分之一。而放射治疗是食道癌三大治疗手段之一,它是利用放射线照射在肿瘤组织上,使生物体内能量传递,引起肿瘤细胞活性损伤,以至将肿瘤细胞杀灭,但其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所以,对放射治疗的患者要做好放疗前中后的护理。
1、 放疗前护理
1.1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 放疗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治疗的目的,优越性,疗程,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与处理方法等。针对不同年龄患者存在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对疾病和治疗的恐惧心理。
1.2基础护理 指导患者或家属协助患者在定位前整理患者个人卫生,告知患者定位前后的注意事项,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嘱患者戒烟酒,控制感染等。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了解患者身体状况,改善全身情况。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如;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饮食对放疗的影响和食道癌有关的一般知识,保持个人卫生的方法和目的,以及入院后各项检查的必要性。
2、放疗中护理
2.1治疗中的心理护理 任何一种疾病的护理都离不开心理护理,特别是恶性肿瘤患者,他们的心理负担相对来说更为沉重,因此解除其心理负担对疾病的康复与痊愈是非常有益的。所以必须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对病期早、预期效果好、期望值较高的患者,要做好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可以向他们讲解一些治疗成功的病例,使他们对放射治疗有足够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以免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时丧失信心。对病期晚、疗效可能差、丧失信心的患者,应根据其心理承受及理解能力,使用保护性语言,解释相关知识,尽可能的帮助患者减轻 身体不适,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轻松愉快地接受并配合治疗
2.2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不暴饮暴食,戒烟酒忌食辛辣、硬、烫、煎、炸及酸性刺激性食物以防病变部位出血和梗阻。
应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少食甜食,每次进食后均应喝少量水,以冲洗附着于病变部位的食物,增加放疗的敏感性。
2.3照射野皮肤护理 放疗中皮肤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可指导患者放疗期间以卧床休息为主,保持体力,放疗时首先准备皮肤清洁干燥,医师根据模拟机模拟定位,用红色药水在患者皮肤上划出明显标记。护士应向患者说明这个标记的重要性,一直保持至疗程结束[1]。衣服宜柔软、棉质、宽松,予低领无领衣服,局部避免摩擦,清洗时可用温水和柔软毛巾轻轻擦拭,禁用肥皂,避免冷热刺激,禁用碘酒、乙醇、氧化锌软膏局部消毒,不可贴胶布,避免金属饰品带入照光区,如项链、耳环、钥匙扣等。剪短指甲,不宜搔抓,脱屑切忌用手撕剥。放射性皮肤反应一般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A干性皮肤反应表现为皮肤轻度红斑、瘙痒、色素沉着及脱皮,但无渗出物,并能产生持久性浅褐斑。此时应给予保护性措施,切忌撕剥脱皮,避免理化刺激,一般不做特殊处理。B湿性皮肤反应表现为照射野皮肤出现湿疹、水泡,严重者可造成糜烂、破溃。对有少量渗出液的湿性皮肤反应,可采取暴露疗法,局部涂喜疗妥乳膏、庆大霉素、维斯克、康复新等。对已发生局部溃烂继发感染者应暂停放疗,局部换药,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促进愈合。
2.4放疗性食管炎护理 食管癌放疗1-2周后可出现食管粘膜充血、水肿,局部疼痛,吞咽困难。粘液增多,嘱病人每次进食后饮适量温开水以冲洗食道,含服维斯克或普庆合剂以减轻炎症和水肿。遵医嘱给予抗感染及保护胃粘膜治疗。
2.5观察血常规变化 放疗可引起骨髓抑制,常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免疫功能降低。应密切观察血常规变化。白细胞减少到4.0乘109/L,血小板下降至8.0×104/L,体温超过38℃,应暂停放疗,给予相应处理。白细胞下降者尽量避免到公共场所,监测体温变化,多摄入海带、紫菜、黑木耳、红枣、猪肝等食物。口服利血生、参芪片,以提升白细胞。予地塞米5mg静脉注射,连续三天。或里亚金150微克皮下注射,每天一次,持续三天后复查血常规。食疗、药疗相结合效果佳。过低者应予保护性隔离。血小板下降者,输液、肌肉注射结束拔针后延长压迫时间,关节避免扭伤,防水肿。
3、放疗后的护理
放疗结束后,在患者离院前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出院后的健康宣教,放疗后的皮肤要保持清洁,避免物理和化学刺激,不要让治疗局部受到过分摩擦。患者内衣应柔软,衣领不要过硬。照射后的部位易继发感染,要加以保护。出院后宜进软食,忌干、硬、辛辣刺激食物,营养要丰富。注意休息,避免疲劳。应定期到 医院复查,以评估放疗效果。
【关键字】: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补偿
Abstract
Because the PT secondary loop voltage drop directly affects energy measurement. After consulting the PT secondary loop voltage drop a great amount of materials
the accuracy of the electric,the best method to reduce was put forward based on analyzing the cause of which.
Keywords: voltage transformer, secondary voltage drop, compensation
一、绪论
随着电力市场的改革,电能计量关系到直接的经济利益,做好PT二次回路压降的管理与改造工作,对保证电能计费的公正合理意义较大。正确的电能计量对核算发、供电电能,综合平衡及考核电力系统经济技术指标,节约能源,合理收取电费等都有重要意义。在电力系统中开展电能计量的综合误差测试是实现电能正确计量的基本技术措施之一。电能计量的综合误差包括电能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计量误差以及电压互感器到电能表的二次回路线路压降。当电能表、互感器的计量误差符合国家有关规程规定时,由电压互感器二次侧到电能表端子之间二次回路线路的电压降(简称为PT二次电压降),将导致电压量测量产生偏差。
PT二次压降问题是电力发、输、变、配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使系统电压量测量产生偏差,不仅影响电力系统运行质量,而且直接导致电能计量误差,这种计量误差直接归算到电能计量综合误差之中。
几年来,经常发生电压互感器二次接线故障,直接影响二次回路的安全运行,给厂家经济造成一定的损失。电压互感器是一次和二次回路的重要元件,向测量仪表、继电器的线圈等供电,能正确反映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故障现象:35kV母线电压互感器大部分采用的型号3XJDJJ-35,电压比是: (请参考参考文献 )。每年当春秋阴雨季节或天气潮湿、有大雾时,中控室就会经常发出单相接地或电压降低信号,经值班人员切换电压表,有一相或两相电压指示下降,另两相或一相电压指示值不变,报告梯调请电气二次班前来处理。电气二次人员对二次回路及继电保护触点进行了打磨,对保护的继电器进行了整定,均未发现异常。经多方查找,发现3 5 K V母线电压互感器的二次接线的线头长年老化,有放电的痕迹。经分析,这种户外式电压互感器的二次接线引出端比较短,二次配线时所留线头端子比较短。一般正常运行时,由于北方气候干燥,常年少雨、灰尘大,空气中的污物比较多。当天气是阴雨或潮湿时,就会在电压互感器的二次接线表面形成一个导电层构成回路,致使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发生单相接地或电压降低。但这不是真正线路上的接地和短路,只是二次回路保护误发信号,造成故障,影响了二次回路的稳定运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有文献指出,电压互感器装置在变电设备现场,二次电压需要通过几十米至几百米的电缆及各种辅助接点接到控制室,供继电保护、自动装置、测量仪表的电压线圈及电压回路。这些负载的大小,决定了二次回路电流的大小。由于二次回路电缆导线和各种辅助接点直流电阻的存在,在电缆两端产生了电压降,使负载端电压低于PT端电压 U伏,产生了幅值(变比)和相角误差。其误差大小决定于二次回路直流电阻大小,负载大小(二次电流大小)、性质(负载功率因数)及其连接方式。
有文献指出,某省网年售电100亿度,PT二次压降平均为1伏,按PT二次额定电压为100伏计算,漏计电能为1亿度,按0.2元/度计算,损失电费2000万元。
文献指出,某发电厂110 kVI段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为0.62%。110kVI段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超标,直接影响到3号发电机关口电能表计量装置的准确计量。3号机每年平均上网电量为2亿千瓦时,丢失电量W=W * 0.62%=1240000kWh,即年损失电量达124万度。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PT二次压降直接影响电能量计量的准确度,由于PT二次压降的单向性,致使电力企业漏计电能,导致巨额经济损失;同时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也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二、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的接线形式
现场运行中按照电压等级的不同,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采用了不同的接线形
式。
1.10kV至35kV电压互感器二次接线
电压互感器一次侧(高压侧)有熔丝,二次不设熔丝和任何其他保护设施,以减小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从电压互感器与电能表距离的远近进行如下分析。
电压互感器与电能表相距较远(一般大于10m)。为了在测量电压互感器压降
时,不断其一次侧刀闸进行试验接线,采用图一所示接线形式。电压互感器二次出线进专用接线盒A,由于一般情况下电压互感器二次端子与接线盒A之间的距离小于0. 5 m,可不考虑两者之间的电压降。测量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时,二次电缆线从接线盒A接至电能表专用接线盒B,即可测出其间的电压降。采用这种接线方式开展测试工作安全、方便。
当电压互感器与电能表相距较近时,在实际电力客户接线时又分为两种情况。
(1)电能表直接装在电压互感器柜上(如手车柜),电压互感器二次电缆直接进入电能表接线盒B,二次导线截面积大于4mm 如图二所示。电能表与电压互感器二次端子之间连线距离小于lm,一般不考虑电压降误差,但至少应每2年1次在停电的情况下检查和处理电压互感器二次端子接头生锈、腐蚀等情况。
(2)电压互感器二次通过插件接至电能表接线盒,如图三所示。这种接线方式一般是电压互感器装在手车柜上,用上电后就不再管理,压降不易侧试。实际这类“插件”操作频繁,接触电阻不能忽略。
2.110kV及以上电压互感器二次接线
电压互感器一次侧没有熔丝,电压互感器二次侧必须装设保护设备(熔丝或快速空气开关),防止电压互感器二次短路。对于进线供电的情况,为了保证计量准确,便于加封,在电压互感器杆下装设专用电压互感器端子箱,接线方式如图四所示。将接线盒A和快速开关ZKK装于电压互感器二次箱内,二次电缆从快速开关ZKK直接接到电能表接线盒B,可测量出从接线盒A到电能表之间的电压降,同样电压互感器二次端子接头应至少2年1次检查和处理锈腐等情况。ZKK应使用单相的快速空气开关,便于对电压互感器进行一相一相的测量,同时测量时应有足够的操作距离,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电压互感器电缆首端、中端和末端保护层金属部分一定要可靠接地,以屏蔽外磁场感生的电势,保证电压降测量的准确性。
三、降低二次压降的措施
由于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直接影响电能计量的准确性,甚至对系统稳定运行产生不良影响,为此人们在改善二次压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归结起来可以分为降低回路阻抗、减小回路电流和增加补偿装置等三大类降低二次压降的措施。下面就这三种降低二次压降措施进行细致分析。
1.降低回路阻抗
在所有关于二次压降及降压措施的文献中,当分析二次压降的成因时,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阻抗是第一个被关注的参量。根据前面分析的结果,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阻抗包括:导线阻抗、接插元件内阻和接触电阻等三个组成部分。
1.1导线阻抗
由于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的长度达100米至500米之间,而且导线截面积过小,因而二次回路导线电阻成为回路阻抗中最被关注的因素。为此在《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 L / T 448-2000中,对计量用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的侧试作出了相关的规定:互感器二次回路的连接导线应采用铜质单芯绝缘线。对电压二次回路,连接导线
的截面积应按允许的电压降计算确定,至少应不小于2.5mm 。在实际工作中,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线路的截面积一般选在6mm 。但无论若何选取导线截面积,导线阻抗是存在的,只是量值的大小而已。
1.2接插元件内阻
考虑到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中存在刀闸、保险、转接端子和电压插件等接插元件,在不考虑接触电阻的前提下,各元件的自阻和可以认为是一个定值,该值很小,并且不易减小。
1.3接触电阻
许多文献指出,在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阻抗中,接触电阻占很大的比重,其阻值是不稳定的,受接触点状态和压力以及接触表面氧化等因素的影响,阻值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且这种变化是随机的,又是不可预测的。接触电阻的阻值在不利情况下,将比二次导线本身的电阻还大,有时甚至大到几倍。测试中,二次线压降通常都比计算值大许多,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估计到接触电阻有如此大的变化。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清楚看到,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阻抗的三个组成部分中,可以通过增加导线截面积降低导线阻抗;接插元件内阻基本不变;接触电阻占主导地位,且其阻抗变化具有随机性。于是得到降低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阻抗的具体方案为:
(1)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更换更大截面积导线;
(2)定期打磨接插元件、导线的接头,尽量减小接触阻抗。
但无论采取何种处理手段,都只能将二次回路阻抗减小到一个数值,不能减小到零。
2.减小回路电流
一般情况下,电压互感器二次计量绕组与保护绕组是分开的,计量绕组负载为电能表等,负载电流小于200mA,因而现场测试若发现电压互感器一次回路电流大于200mA时,可采取以下措施减小电流:
(1)采用专用计量回路
目前电压互感器二次一般有多个绕组,且计量绕组与保护绕组各自独立。否则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流较大。
(2)单独引出电能表
专用电缆对于计量绕组表计较多的情况,即使该绕组负载电流较大,但通过专用电缆的电流因只有电能表计的负载而减小,因而电能表计回路的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也较小。
(3)选用多绕组的电压互感器
对于新建或改造电压互感器的情况,有的电压互感器有两个二次主绕组和1个辅助绕组,可取主绕组中的1个作为电能计量专用二次绕组,这样该回路因只接有电能表而使电流较小,从而压降也较小。
(4)电能表计端并接补偿电容
由于感应式电能表电压回路为电压线圈,电抗值较大,使得流过电压线圈的电流即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流无功分量较大,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负载功率因数较低。采用在电能表电压端子间并接补偿电容的方法,可以降低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流的无功分量,从而降低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流,达到降低压降的目的。实际并接电容时,应选好电容值,一般以压降的角差最小为最佳选值。还应注意电容的耐压,以保证可靠性。但是此措施由于未被有关部门完全认可,所以并未被广泛采用,建议慎重使用。
2.5装设电子电能表
电子电能表功能全,往往1只表可代替有功、无功,最大需量及复费率等表,因而可减小电能表计数量,同时电子电能表输入阻抗高,单只表负载电流只有30mA左右,因而使得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流大大降低,压降也就较小。
在上述5种减小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流的方法中,采用专用计量回路和装设电子电能表的效果明显,而且易于实现。但使用上述方法减小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流方案,只能有效降低回路中电流到一定值,因为该值是由仪表数量和仪表阻抗性质决定的,一旦接线形式和连接仪表数量确定了,二次回路电流的大小就基本确定了,即由于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接线特点决定了二次回路电流,无论采用何种方法,电压互感器二次电流不可能等于零。
3.增加补偿装置(虽然是不提倡,但是在方法是却是可行的,许多文献上都有这个方法)
目前补偿器种类较多,从原理上分,主要有3种:定值补偿式、电流跟踪式、
电压跟踪式。
3.1定值补偿式
定值补偿式补偿器根据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有源定值补偿器和无源定值补偿器。无源定值补偿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自祸变压器补偿比差,利用移相器补偿角差。利用此补偿器可以将电能表计端电压与电压互感器二次端电压幅值与相位调至相等,从而达到补偿的目的。这种补偿器可以对回路阻抗和回路电流一定的线路调节补偿电压,使二次压降为零。但如果二次回路阻抗或电流发生变化,例如熔体电阻或端子接触电阻增大或电压互感器二次负载电流发生改变,这种补偿器就不能适应了。采用无源定值补偿装置,可靠性相对较高。
有源定值补偿器的工作原理是在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中计量仪表接入端口处串入一个定值的电压源,达到提高计量仪表的入口电势以抵消二次压降影响的目的。当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阻抗和回路电流一定时,调节补偿电压,使二次压降接近于零,但二次回路阻抗或电流发生变化时,这种补偿器就不适应了。
总之,定值补偿器在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阻抗和回路电流不变的前提下,能够对二次压降进行有效补偿,由于不能跟踪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阻抗和回路电流发生变化而引起二次压降的变化,因此不可避免地引起电压互感器二次综合压降欠补偿或过补偿现象发生。由此可以说,定值补偿装置(无论是有源的,还是无源的)在设计时就存在缺陷,是绝对禁止用于二次压降补偿的。
3.2电流跟踪式
电流跟踪式补偿器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子线路通过对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流的跟踪产生一个与二次回路阻抗大小相等的负阻抗,最终使二次回路总阻抗等效为零。这样,即使有PT二次回路电流的存在,由于回路阻抗为零,压降也为零。这种补偿器对于二次线路较长的,可补偿线阻。对于PT二次负载不稳定、二次电流变化的回路,由于二次回路总阻抗等效为零,可以保持压降为零。但对于二次回路阻抗变化的情况,则不能自动跟踪,也就是说,如果熔体电阻或接点接触电阻发生改变,则回路等效阻抗就不为零了,这是该补偿器的局限性。
换句话就是说,电流跟踪式补偿器的设计前提是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阻抗不变,只要跟踪二次回路变化的电流就可以达到补偿二次压降的目的。从前面对二次回路阻抗的特性分析可以看出,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阻抗是变化的,且具有一定随机性,显然电流跟踪式补偿器同样存在设计缺陷,可能造成过补偿或欠补偿现象的发生,因而也是绝对禁止用于二次压降补偿的。
3.3电压跟踪式
电压跟踪式补偿器的原理是通过一取样电缆,将电压互感器二次端电压信号与电能表计端电压信号进行比较,以产生1个与二次回路压降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压叠加于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使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压降等效为零。当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流或阻抗改变导致回路电压改变时,补偿器自动跟踪压降的变化并产生相应变化的补偿电压叠加于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以保持回路压降始终为零。因而这种补偿器几乎适用于所有场合,唯一不足的是需同时敷设一条从电压互感器二次端电压信号取样的电缆。
3.4目前应用较多,效率较高的二次压降自动补偿装置
3.4.1自动补偿装置的原理
PT二次压降自动跟踪补偿器的原理如图五所示,图五中:
U为PT二次绕组出口a点电压,U1为二次回路末端电能表端子c点电压:
U为PT二次回路综合电阻R (导线电阻和接触电阻之和)上的压降,即PT二次回路压降;
U1为PT二次压降自动跟踪补偿器的输出电压。
当调整电路参数得当,使 U= U1,则下式成立:
U1=U- U+ U1=U
即抵消PT二次回路压降 U的影响,使电能表端子c点的电压等于PT出口a点的电压,如同将电能表直接接到PT出口点上。从而达到了提高计量精度、减少计量损失的目的。
3.4.2应用效果
PT二次压降自动跟踪补偿器要选择通过权威电力部门的
产品型式试验合格的产品,并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型号。在投运前,必须进行现场的性能、功能、抗干扰、附加波形失真等试验,确保装置的技术指标和功能满足产品的技术要求和符合现场实际条件。
某发电单位220kV电压互感器二次电能计量回路应用PT二次压降自动跟踪补偿器,效果良好,其投运带满负载后PT二次压降测量值如下表:从下表可知,PT二次压降自动跟踪补偿器实现了矢量补偿,即实现比差和角差的补偿,补偿后的PT二次压降小于二次额定电压的0.2%,完全能满足电能计量装置管理规程的要求,达到了提高计量精度、减少计量损失的目的。
4.其他方法
4.1取消PT二次回路的开关、熔断器、端子排等:此措施可避免开关、熔断器、端子排的接触电阻造成的PT二次压降,但取消开关、熔断器设备后,计量二次回路的失去故障保护,后果严重,不宜采用。
4.2调快电能表:此措施可临时性地解决PT二次压降问题,但在开关、熔断器、接线端子上形成的接触电阻是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导体接触部位逐渐老化,其接触电阻亦逐渐增大,PT二次压降增大。同时,此措施在电能计量管理规定上是不允许的。
4.3对PT二次同路实施定值补偿:此措施与调快电能表的措施相仿,只能临时性地解决PT二次压降问题,不能实施动态补偿
四、结语
综上分析,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线路压降由二次等效阻抗和二次回路电流共同影响。这两个影响因素又随环境和工况不同而变化:二次等效阻抗又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二次电流也随二次运行方式的不同而改变。若要达到国家颁布的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和电能计量装置检验规程SD109-83的要求,必须揭示PT二次压降的产生机理,并设计补偿办法,对电压互感器的二次负荷进行补偿。
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的治理措施有降低二次回路阻抗、减小回路电流和加装补偿装置三种。降低二次回路阻抗、减小回路电流两种方法在保证二次压降原有性质的基础上,可以有效降低二次压降,但不能保证二次压降始终不大于电压互感器二次出口电压的0.25%要求;加装电压跟踪式补偿装置,可以保证二次压降始终不大于电压互感器二次出口电压的0.25%要求,但要注意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单向性的特点,确保欠补偿才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胡晓蔚.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压降对电能计量的影响.成都:《四川电力技术》,1997 .qiqi8.cn 778论文在线
陈新亮.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改造的分析.华东电力,1998
陈蕾.电压互感器二次电能表回路压降分析与测试.江苏电机工程, 2002
毕志周,曹敏,吕宏.减小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的方法研究.云南电力技 术,2000
摘要目的: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电子互动式排班,优化排班方式,合理人力配置,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方法:电子互动排班系统软件,将护士长排班法与护理人员自我排班法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电子互动排班,替代传统的护士长手工排班。系统在呼吸内科运行6个月后,对比多项护理服务质量指标,分析软件应用效果。结果:实施电子互动排班后,护理人员配置合理,患者投诉、护理缺陷均有所下降,住院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责任护士患者病情掌握度均有所提高。结论:电子互动式排班在优化排班方式、强化激励效应、推动人文护理建设、实现护理工作信息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电子排班;信息系统;优质护理服务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4.046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interactive scheduling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in respiratory 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
WEI Bin,CHI Qiu-yan
(Shandong Provinicial Chest Hospital,Jinan250013)
AbstractObjective:To use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electronic interactive schedule,optimization scheduling method,the reasonable configuration of human,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Methods:The head nurse scheduling method and nursing staff self scheduling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electronic interactive scheduling system software to replacement the traditional manual scheduling.System in respiratory medicine running after six months,compared to a number of nursing service quality indicators,analyze software application effect.
Results:After scheduling implement electronic interaction,the reasonable nursing staffing,complaint and nursing defects of patients,hospitalized patients satisfaction,nursing staff job satisfaction,responsibility nurses master the degree of patients were improved.
Conclusion:The electronic interactive scheduling optimization scheduling mode,strengthening the incentive effect,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istic care,and realizing the informatization of the nursing work has obtained the good effect.
Key wordsElectronic scheduling;Information system;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近年来随着我国护理信息系统的逐步完善,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制定科学、合理、人性化的排班,充分、高效地利用护理人力资源,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成为广大护理工作者的研究方向。有护理同行进行电子排班的有益尝试,指出电子排班系统花费时间少,提高了护士排班满意度和护理工作效率,促进了护理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构建[1]。2013年我院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由临床护理人员与计算机研发人员协同开发了“电子互动排班系统”软件,将分权式排班(排班者为护士长)及自我排班法(由科室护理人员自已排班)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替代传统分权式手工排班。该系统运行6个月后在提高护理质量、合理人力配置、激励护士自主性、调动护士积极性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我院呼吸内科的18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本科10名,大专8名。均为女性。职称:护士7名,护师6名,主管护师4名,副主任护师1名。2011年1月科室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采用A-P-N连续排班模式。2013年1月病区开始应用“电子互动排班”系统,替代以往的手工排班,工作时间、人员分配等排班要素与以往一致。即早(A)、中(P)、晚(N)3班,A班8∶00~16∶00,P班15∶30~22∶00,N班21∶30~8∶00。另设立办公班、治疗班各1名护士,分别负责处理医嘱、药品和物品的准备等工作,工作时间为8∶00~17∶00。人员分配为A班4~6名,其中1~2人为责任组长,P班2~3名,N班2名。
1.2系统设计方法由医院信息科、护理部、科室护理人员、软件研发人员共同设计开发。医院信息部、护理部提供人力、设备支持等负责协调工作。科室护理人员提出系统要求及建设思路,提供信息资料,指出设计方向。软件研发人员根据要求,参考资料并结合实际的开发环境,开发软件、安装、调试,最终使系统安全、便捷、实用,符合科室要求。
1.3系统功能
1.3.1系统管理系统运行后由信息部纳入全院管理维护范畴,制定管理制度,设立系统专用的管理员用户和维护用户、划分管理权限。护理部统筹排班管理,可随时查询、监督排班情况,获取质量考评所需的各项数据。护士长与本科室护理人员共同使用电子排班系统。其中护士长有信息输入、资料维护、数据核准、允许班次替换等权限;科室人员只有针对本人的信息输入权限。系统记录每个使用人员的操作日志。
1.3.2约束设置主要包括护理人员能级划分、安全排班原则和劳动法规约束等原则。护理人员根据临床能力划分为4个层级,即N1(工作1~3年内的护士)、N2(工作3~5年内的护士,或工作不满5年,但已取得护师职称)、N3(工作5~10年,或工作不满10年,但已取得护理中级职称)、N4(连续护理工作10年以上,或已取得护理高级职称)。N3、N4级人员可从事科室内所有工作,如A班责任组组长、办公班、N班、P班等负责的工作;N1、N2级人员可从事A班责任护士、N班、P班、治疗班的工作。系统允许护理人员进行等于或低于自己级别能力的护理工作,但不允许进行超过自己级别能力的工作。安全排班原则根据排班周期内患者数量和科室内实际情况,设定护理人数上下限,如每日的A班至少包含2名N3或N4级人员,P班、N班至少包含1名N3或N4级人员。劳动法规约束: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在排班周期(年、月、周、日4个级别)内限定工作时间、休息时间、班次间隔、各班班次次数等排班元素的上、下限。排班约束条件在班次替换调整时同样生效。
1.3.3排班与绩效关联设置研究科室护理人员绩效奖金分配参考因素有技术职称系数、岗位系数、班次系数、工作质量、实际工作天数,其中技术职称系数、岗位系数严格遵照医院相关规则;工作质量由护理部各项检查评分,患者反馈等共同确定;班次系数和实际工作天数则以电子排班表提供数据为依据。病区内护理人员根据临床情况和实际需要,共同协商后确定不同的班次所赋予的绩效分值。
1.3.4工作量及绩效统计提供护理人员工作量(实际上班量数、替班数、加班数、各班次次数等)、绩效、休班(休班、公休、病休等)情况的统计查询,可选择时间段查询、内容分类查询等功能。
1.4电子互动式排班运行运行分为5个步骤:(1)由护士长将基本信息输入排班系统(人员姓名、能级、班次、各班次护理人员上、下限人数等信息),设定1个月为单位的排班周期(采用年计划、月排班、周调整、日确定原则)。系统根据护士长输入的排班信息、结合约束条件生成排班表框架。(2)由护理人员自行排班,选择工作类别、责任组组别、P班、N班上班时间等,其中责任组组别在1个周期内相对固定。选择预约本周期内休班,并在休班原因下拉框中选择休班优先级,优先级由科室人员共同协商后制定,如一级为考试、二级为预约就诊、三级为办理业务、四级为朋友聚会、外出旅游等。优先级别最高的享有优先休班权。如同一天,同等优先级的护理人员预约人数大于当日可休班人数,超过休班限额的人将无法再休班,但可进行换班或由其他人员临时加班。(3)系统对未选择的部分自动填充,补充生成完整的排班表。(4)实际执行过程中,如需进行调班或增减人员操作,则使用手动排班法。符合约束条件的调换班次,护理人员可自行调整。由换班发起人员提交申请,申请自动生成到换班接受者名下,对方进行确认后换班完成。该过程不需护士长审批干预,但系统会自动生成换班提示,护士长确认信息后消除提示。不符合约束条件的班次调换,系统无法自动进行。只能由发起者向护士长提交申请,护士长风险评估后认为可行则可审批执行,认为不可行则要采用其他人员替班或加班来完成此次调换。(5)月排班表执行后,有2天的维护期,可由护士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最终调整和核对确认,此后排班表存档不再允许改动。存档后打印出书面排班表,内容包括人员、班次、日期、绩效值等。
2结果
实施电子互动排班后,护理人员配置合理,夜班人员结构合理,急诊日、节假日等特殊时段人员充足,未出现迟到、早退、空岗等现象。对比分析2012年6~12月手动排班时期与2013年1~6月电子互动排班时期,患者投诉、护理缺陷,护理人员、患者满意度调查等各项指标,结果为:患者投诉由前期的3件降至0;护理缺陷由前期的2件降至0;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由前期的90.1%提高至98.1%。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包括绩效考核、工作分配、夜班工作满意度等12项内容)由前期的80.1%提高至97.5%。责任护士患者病情掌握度由前期的87.1%提高至97.8%。
3讨论
3.1优化排班方式,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电子互动式排班系统对工作任务、劳动法规、人力资源等约束因素综合设定,保障了排班的安全、科学、合理性,减少人为的主观因素影响,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实现了A-P-N连续排班和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临床应用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充分发挥其在新老护士合理配置、保证低年资护士工作质量、有效控制护理质量薄弱环节、降低安全隐患等方面的优势[2],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同时电子互动排班的应用推动了临床护理信息化进程,将护士长从繁琐的排班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与患者直接相关的工作中去。
3.2强化绩效考核的激励效应电子互动排班中绩效关联模块的设立,将护理人员的奖金与工作岗位、工作时段、辛劳程度、班次风险直接关联,选择班次时系统自动标注相应绩效系数,生成排班表时自动累计绩效总和,还可随时查询任意时段的绩效明细。这都使得绩效核算变得直观、公开、透明,增强护理人员的考评意识,促进主观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的提高。这与徐冬萍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执行后的排班表作为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统计的主要依据,为护理人员评优、晋级、外出进修学习提供参考依据,很大程度上强化长效激励效应,充分调动工作潜能。
3.3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理念电子互动式排班系统在护理管理者和护士之间搭建了信息沟通的平台,改变了以往管理者一人作主的强硬排班方法,显著提升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对工作分配的满意度,有利于护士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休班优先级划分,让护士对生活中多种休班因素达成共识,让排休更为合理,同时也有助于形成良好同事关系和科室氛围。相比以往“排班留言板、自主排休[4]”等方式电子互动式排班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互动式排班除可满足护士对班次的个人需求外,还可充分顾及到护士的个性特征、护理组成员间配合默契度、护患间契合度等影响工作效率的隐性因素。系统在安全约束条件下,允许护士选择合作小组成员和患者,根据自身情况作出有利于个人和患者的合理安排。如N1级护士选择自己信赖的高能级护士作为A班组长,以P班、N班为合作伙伴,来降低护理重症患者和上夜班时压力;选择与自己年龄、性格、社会背景相似的患者,便于交流沟通,从而避免投诉、争执等影响护患关系和护士工作积极性的情况出现。有助于护士缓解压力,在认同、激励、互助的氛围中快速进步。再如N3、N4级护士在经济与精神的双重激励因素作用下,主动承担危重患者护理或急诊日N班等高风险、高技术含量的班次,通过连续不断的学习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得到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
综上所述,电子互动式排班在优化排班方式、强化激励效应、推动人文护理建设、实现护理工作信息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达到了合理配置人力、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同时也是一次护理人员和计算机研发人员协力开发医用软件的有益尝试。但是电子互动式排班还处于个别科室独立应用的起步阶段,未与医院住院处、护士站、医嘱处理等系统对接,不能实现系统完全自动分析、预测工作量、生成排班框架等功能,有待于在应用中进一步完善各项功能。
参考文献
[1]陈璐,陈湘玉,八卷直一.电子排班系统的开发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2):1118-1119.
[2]唐家英.护士层级管理与APN排班在内科中的实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4):214.
[3]徐冬萍,胡柳.心脏专科医院护理人员电子绩效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20):4-6.
[4]樊迎春,陈秋洁.自主排休在护士排班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3,26(3):472.
【关键词】 胺碘酮;心律失常;护理;治疗
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时 [1]。快速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发作表现为胸闷、心慌、胸痛及呼吸困难等,严重时可引起晕厥甚至死亡。胺碘酮作为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近年来在临床上被用来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本研究就我院使用胺碘酮的74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胺碘酮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事项及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有研究对象为我院心内科2009年9月-2011年9月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74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2例,年龄28~78岁,平均年龄44±12岁。其中室上性心动过速30例,快速房颤21例,室性心动过速13例,心房扑动7例,预激综合征伴发的快速心律失常3例。所有病例均除外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慢性肺疾病、永久性房颤及药物所致的心律失常。
1.2 研究方法 持续心电监护下,胺碘酮首次剂量150mg,用5%葡萄糖20 ml稀释,缓慢静脉推注,时间>10min。观察30 min,必要时可再次静推150mg。随后静脉滴注维持,在初始6h以内以1 mg /min 速度给药,随后18h以0.5mg /min 速度给药,24h用药量一般控制在960~1600mg,静脉用药24~48h后给予口服胺碘酮600mg/d,依病情逐渐减量至200mg/d维持。
1.3 疗效标准 显效:用药后心动过速终止,恢复窦性心律;有效:心室率减慢20次以上;无效:与用药前相同。
2 结果
所有74例患者中,64例转复为窦性心律,6例无变化后经电复律治疗,4例治疗无效,总显效率为86.5%。发生静脉炎2例,经对症处理后2~3 d 缓解。1例出现轻度血压下降,收缩压
3 护理措施
3.1 一般护理措施 患者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时通常会伴有血流动力学紊乱,会出现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可让患者取平卧位,同时给予患者氧气吸入,以纠正组织缺氧状态。
3.2 用药的护理 在持续心电监护下,胺碘酮首次剂量为150mg,用5%葡萄糖20ml稀释,缓慢静脉推注,时间>10min。观察30 min,必要时可再次静推150mg。随后静脉滴注维持,在初始6 h以内以1 mg /min速度给药,随后18 h以0.5 mg /min速度给药,24 h内用药总量一般控制在960~1600mg。静脉用药24~48h后给予口服胺碘酮600mg/d,依病情逐渐减量至200mg/d维持。静脉使用胺碘酮最好不要超过3天[2]。需注意,胺碘酮配置时需用5%葡萄糖注射液,不宜用生理盐水配置,因为NaCl 溶液中的氯离子将随着苯环上碘离子的离去而取代到苯环上去,生成苯环上氯取代产物而产生沉淀,如果使用生理盐水配制可以看到沉淀物生成,静脉注射时会产生严重后果。同时胺碘酮静脉给药时对静脉血管壁的刺激较大,易引发静脉炎,因此用药时应选择粗直、易固定的血管,同时加强巡视,保持输液管道通畅,避免药物外渗,以防静脉炎及皮肤坏死的发生,一旦出现红肿或疼痛应立即更换注射血管。本研究中2例患者在使用胺碘酮过程中出现静脉炎,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
3.3 药物副作用观察及护理 胺碘酮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许多独特的药理性特性,为钾通道阻滞剂,同时兼有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效应 。胺碘酮负性肌力作用较小,致心律失常作用小,小剂量副基本无副作用。然而过量或长期使用胺碘酮易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肺纤维化、肝功能受损、皮肤、神经毒性及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及传导阻滞等严重的不良反应。胺碘酮是高度脂溶性药物,几乎不溶于水,因此静脉制剂采用了不同类型助溶赋形剂,现常用的为带有扩血管负性肌力作用的聚山梨醇80,因此会产生低血压效应。同时用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当心率减慢或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时,应立即停药,并观察心率变化,必要时可给予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提升心率。胺碘酮如长期应用,应定期随访,在使用前应有甲状腺功能、肝功能检测,X线胸片等记录,以便日后比较。
4 讨论
胺碘酮作为临床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需注意胺碘酮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以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应用胺碘酮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合理的选择血管,加强观察和防护,以减少静脉炎发生。正确配置药物,熟练应用注射泵,注意注射浓度和速度。用药后应注意心律、心率以及血压的变化,了解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的表现,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避免延误病情,同时应注意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及饮食指导。护士应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临床各种检查在诊治疾病过程中是一项重要手段,将1例在检查中因造影剂碘海醇外渗致左上肢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经过及时有效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
患者,女,57岁,农民。因“头晕15余年,加重三天”于2012-01-17入院。查体:T36.5℃、P92次/分、R18次/分、BP166/92mmHg,神清,言语清晰,查体合作。双侧鼻唇沟对称,张口伸舌居中。四肢肌张力正常、左侧肌体肌力5-级,右侧肌力正常。双侧腱反射(+),左侧巴氏征(±),感觉共济运动好,脑膜刺激征阴性。既往有“脑出血”十余年,遗有左侧肢体乏力。“糖尿病”病史10余年,具有服药不详。“冠心病”病史3年。有脑梗死病史3年,否认重大手术及外伤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入院诊断为: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出血后遗症、烟雾病、颅内动脉瘤。患者因行头颅MRI检查示左侧基底节区、右侧额叶脑软化灶,无法明确判断脑血管病变情况及预后,进一步行头颅CTA检查,检查过程中意外出现造影剂碘海醇外渗,致左侧上肢肿胀明显,皮肤紫绀,有广泛张力性水泡,立即予患肢制动,抬高,硫酸镁外敷,甘露醇、地塞米松消肿。并请骨科主任会诊后考虑为左上肢骨筋膜室综合征。建议手术治疗。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予2012-01-20,转入骨科,查体:神清,精神委萎,言语清晰,左上肢肿胀、淤紫,触压痛明显,未及骨擦感及骨擦音,左侧臂可见广泛张力性水泡,左手呈屈指畸形,指节末端苍白,末梢感觉减退,活动受限,左侧桡动脉搏动未扪及减弱,左上肢肌力IV级,左下肢及右侧肢体肌力正常。余无明显异常。目前诊断:左上肢骨筋膜室综合征,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2糖尿病,冠心病脑出血后遗症,烟雾病,颅内动脉瘤。立即完善术前检查,向患者家属交代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好术前准备,无手术禁忌症,拟急诊基础麻醉下行“左上肢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术。术程顺利,术后予预防切口感染、消肿、活血化瘀等对症处理,抬高患肢多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感觉及运动。予2012-01-26,16:22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左上肢减张切口清创缝合术,清创后顺利缝合左上肢减张切口,术后安返病房,予预防感染、消肿、控制血压、血糖、抗血小板、控制血脂等治疗,患者术后一周,病情平稳,切口愈合良好。2 护 理
2.1 病情观察 严密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的变化,主动与患者沟通,消除顾虑,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观感受,以了解病情变化,有特殊,及时处理,并做好床边交班工作。
2.2 患肢的观察及护理 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观察左上肢感觉、运动及末梢血运是否良好。左上肢外敷料是否干燥,切口周围有无明显红肿、渗出,告知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指导协助患者握拳及左肩肘关节被动或主动功能锻炼方法。鼓励行患肢功能锻炼时要循序渐进,也不要因为怕疼痛就不锻炼,以防止患肢留有功能障碍。
2.3 心理护理 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及时为患者疏导情绪。并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给予情感支持,减少痛苦,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利早日康复。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维护
随着现代电力的不断需求,电力工程负荷不断地增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安全性、智能型水平日益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智能化为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提供了更新的技术支持,为现代电力系统智能化控制与保护奠定了基础。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使得电力系统有了更加安全的保障,能够实现电力系统故障最小化目的,实现电力系统经济性的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正向着网络化在线监控的方向发展。
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发展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能够更好的分析和论述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应用。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始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使用晶体管继电保护器并取得广泛的推广与应用。随后开发出的集成运算放大器为基础的集成电路保护逐年取代了晶体管保护器。微机保护继电保护器得到了大力推广与应用。关于发电机失磁保护、发电机保护和微机线路保护装置、微机相电压补偿方式高频保护、正序故障分量方向高频保护等也相继通过鉴定,至此,不同原理、不同机型的微机线路保护装置为电力系统提供了新一代性能优良、功能齐全、工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应用与发展正闲着电子化、网络监控的方向发展。
二、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配置
1.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继电保护主要利用电力系统中原件发生短路或异常情况时电气量(电流、电压、功率等)的变化来构成继电保护动作。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在于:在供电系统运行正常时,安全地、完整地监视各种设备的运行状况,为值班人员提供可靠的运行依据:供电系统发生故障时,自动地、迅速地、并有选择地切除故障部分,保证非故障部分继续运行:当供电系统中出现异常运行工作状况时,它应能及时、准确地发出信号或警报,通知值班人员尽快做出处理。
2.常规接地距离继电器的特点,在单相接地故障时,能正确测量距离增加领前相电压作辅助极化量和极化回路实现记忆作用,都十分有利于消除电压死区,增强允许接地电阻能力和保证反方向故障的方向性。在这种故障时的基本性能,和相间方向距离元件在相间短路时的情况相似。在单相接地故障时,能够选相,可以用作选相元件。在重负荷长线路情况下,如果整定值较大,送端母线两相短路时要失去方向性。发生两相短路经电阻接地故障时,领前故障相的元件要发生超越,等价电源阻抗与线路阻抗之比愈大时,超越愈严重;极化回路的记忆作用和领前相辅助极化电压作用更使超越增大。而滞后故障相的元件要缩短保护范围。因此,如果要利用这种继电器作距离测量元件,需要在发生两相短路接地时将领前故障相元件退出工作。
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应用现状
1.根据电力系统实际需求进行设备选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中,如何根据系统需求进行设备选型是继电保护技术应用的基础。首先,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应当能够履行其功能与任务。通过继电保护装置实现系统运行状况监测、实现电力系统故障自动切除等任务需求。随着现代网络监控系统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继电保护装置还应能够支持网络监控系统,实现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网络化监控需求。因此,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应用中,应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功能基本需求人手进行设备的选型。同时注重继电保护装置选择性、灵敏性、速动性与可靠性的分析与评价。选择适宜的设备型号与品牌实现继电保护装置功能,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功能应用探讨;在现代电力系统设备继电保护应用中,主要应用继电保护装置的线路保护功能、母联保护功能、主变保护功能以及电容器保护等几方面。利用继电保护装置的功能实现了电力系统输变电过程中变电站设备的保护,减少了变电站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首先,继电保护装置采用二段或三段式的电流保护,有效的预防了短路等情况是对设备的损坏。其次,母联保护、主变保护等利用继电保护装置保护了输变电设备,预防了电路故障造成的设备损害。通过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以及现代微电脑处理技术下的继电保护装置实现了自动监控、快速保护断开等功能,有效地保障了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的安全。
3.针对现代网络化需求的继电保护技术应用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应用与发展中,变电设备计算机系统也需要相应的保护功能。引入单片机、计算机技术的继电保护装置利用快速数据处理以及通信功能实现对变电设备计算机系统的保护。并利用网络通信功能模块方便中心监控人员的监控与故障信息收集。在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应用过程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促进继电保护技术发展、促进电力系统稳定供电的重点。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使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能够与中心监控系统进行连接,方便监控人员的监控与调节。
四、结语
随着现代继电保护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与技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满足现代继电保护技术应用的需求,电力企业应加快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紧跟继电保护技术发展脚步,为提高电力系统安全运行、降低故障发生时经济损失奠定基础。运用现代继电保护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技术实现我国输变电系统的自动化运行、网络化监控等目的,促进我国电力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冉小康. 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事故原因分析及处理技术[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No.21703:164.
【摘要】火力发电属于重点发电模式,在电力生产之中发挥主要的作用。发电正常稳定的运行,对于电力供应运行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想要维护火力发电厂的安全,需要优化和更新火力发电厂热控系统,增强热控保护总体的水平。因此,本文主要探索火力发电厂热控保护装置维修和维护措施,旨在给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 热控保护装置 检修 维护措施
火电厂正常稳定的运行,必须要热控保护系统作为支持。强化火力发电厂热控保护,能够有效维护电力安全生产。通过使用先进的热控保护技术,增强热控保护系统安全及稳定性。在技术层面当作切入点,优化和改善火电厂热控保护系统的作用,科学的掌控和维护电力机组的稳定运行,同时在电力生产运用过程中加以创新和升级,最大限度将热控保护技术的作用发挥出来。因此,下面进一步探究火力发电厂热控保护装置检修和维护措施。
一、热控保护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作用
由于社会生产和人们平时生活用电量不断加大,电力供应更加繁忙,对于电力生产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火力发电厂工作过程中,在达到用电量要求的基础上,还要确保电力生产的安全性,知道火力发电厂发电机组运行的情况。对于所存在的问题,使用有效的方式去解决。当中,热控保护属于发电机组设备安全管理的关键步骤,可以防止因为电力生产所制造的热量损坏发电机组的设备。主要强化发电机组脆弱环节热控保护,并且实施严格的监督和控制。使用常见的热控保护技术,确保火力发电设备的稳定运行,给电力系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针对电力变电设备真实的运行状态,选择科学的检测以及检修方式,找到热控保护的重点,采取适合的手段及措施,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二、火力发电厂热控保护系统存在的问题
由于人们对于电力严重依赖的背景下,火力发电厂单机容量持续托大,进而导致热控保护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我国火力发电厂热控保护系统存在的重点问题包含,第一个是检修操作不是十分标准,没有严格的根据相应的规程开展。第二个是热控保护装置有关掌控逻辑的改进不主动,没有办法将其效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第三个是,不具备热控保护装置故障检修和维护工作应急策略。第四个是热控保护设备仪表在线运行质量水平^低。
三、火力发电厂热控保护装置检修和维护措施
(一)根据热控保护装置检修和维护标准实施有关操作
针对火力发电厂而言,因为四周环境十分复杂,所以,火力发电厂稳定运行十分容易受到大量外部因素的影响。只要在运行的时候进行不正确的操作,总体系统均存在停止运行的可能。对于火电厂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实施热控保护装置检修和维护工作的过程中,有关工作者必须要完全按照操作的标准进行,根据检修和维护制度的流程依次进行,从而避免因为误动导致系统停机的情况。火力发电厂相关热控保护检修和维护的规定有下面几点:第一点,机炉检修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里实施,同时在规定的时间里,开展大规模检修和维护,在进行机炉检修和维护工作的过程中,均需要检修仪表,注重工艺。第二点,在进行检修和维护工作之前,必须要清楚仪表工作的基本原理,选择使用合理的检修工具和零件。第三点,在开展检修维护工作之前,要求检修工作者必须要对于系统运行详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调节好有关的参数。第四点,在拆卸和清理热控保护设备零部件的过程中,其运用的工具和零部件必须要按照相应的顺序排列。第五点,拆卸零件和使用焊接导线必须要根据相应的只需同时,还要明确的标记上,防止错误使用的情况出现。第六点,在维修和校对结束之后一定要把有关参数详细的记录下来,给之后的检修和维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第七点,其使用的检修工具和设备必须要达到有关的技术要求,保证检修和维护工作能够满足相应的规定。
(二)热控保护装置控制逻辑改进
热控保护装置逻辑掌控对于火力发电厂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巨大的影响,是保证发电机组正常工作的基础上。若控制逻辑存在故障,发电机组一定会受到影响,导致热控保护设备产生拒动和误动,从而引发系统故障,我国当前对于热控保护设备逻辑控制的改进工作通常均是在逻辑控制产生故障之后才实施,这样的时候改进拥有较强的针对性,没有办法让热控保护设备罗控制功能获得完全的提高。因此,在对热点保护装置检修和维护时,检修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考虑系统多个方面的信息,在这些前提下,进一步改进系统逻辑控制,促使热控保护系统在良好的性能下,给火力发电厂提供服务,确保其稳定高效的工作。
(三)制定热控保护装置应急策略
我国逐渐试着把电气控制系统纳入到热控保护系统当中,而因为系统比较容易产生死机和黑屏以及通信断开,电源失电和模件损坏等一系列的问题,甚至会损坏热控保护设施。在这样的过渡阶段,制定有效的应急处理策略,给突况提供有利的参考和依据。在这个基础上,火力发电厂问题检验的负责工作者,还应该布置紧急问题处理演练活动,强化有关工作者紧急应变的能力,促使其在问题出现之后能够及时高效的解决问题。
结束语:通过本文对火力发电厂热控保护装置检修和维护措施的进一步分析和阐述,使我们了解到火力发电厂热控自动化技术特别重要,其必须要实施检测和维护的工作。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要完全根据图纸施工,防止产生接线不正确等一系列的问题。部分技术工作者必须要掌握有关知识,在开展检修和维护工作过程中,一定要细心,及时的找出问题,同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创新思想,增强责任心,要真正落实每一项工作,持续的改进和优化,提高每一项技术的水平,给火力发电厂正常安全生产提供基本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曹东.火力发电厂热控保护装置的检修和维护措施[J].科技传播,2016,02:114+127.
[2]李伟.火力发电厂热控保护装置的检修和维护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5:134.
[3]索玉明,缪娜.浅谈保证热控设备(装置)检修质量的方法措施[J].企业技术开发,2013,0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