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范文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护理专业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

第1篇:对护理专业的认识范文

摘 要 “互联网+”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生相应变化,主要表现为组织结构扁平化、管理工作数据化、人力资源管理注重交流与体验。在这样的背景下,为顺应时展要求,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实际工作中需要采取有效对策:推动组织结构柔性化、注重互联网应用、调动全员参与,并健全福利薪酬、加强培训考核。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组织结构 全员参与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的重要工作,做好该项工作对激发员工的主动性,促进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互联网+”时代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机遇,推动管理工作的转型和升级。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顺应时展趋势,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高管理工作水平,为企业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注入生机与动力。

一、“互联网+”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

“互联网+”时代指的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互联网平台,促进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进而为各行各业发展创造新的生态。它的出现,给传统行业带来深刻变更,也有力的推动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组织结构扁平化。互联网为企业领导和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交流搭建了平等的交流与沟通平台,推动组织结构向扁平化方向转变,打破了层层管控的传统管理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展便捷、有效的沟通。例如,采用微信、微博、邮件等形式开展交流,提高交流沟通速度,增强相互联系的实效性,有利于推动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提升。

2.管理工作数据化。采用数据分析方式有利于全面掌握实际情况,并且通过数据能够挖掘本质,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水平,逐渐实现管理工作的“量化”。“互联网+”时代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有利于妥善处理企业与员工、客户间的关系,也为人才招聘和管理带来变革。

3.注重交流与体验。“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更加注重与员工的交流沟通,管理方式呈现多元化、灵活性特征,更能真实、全面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通过互联网平台增进相互联系、情感交流,并得到及时反馈,有利于调动全员参与管理。

二、“互联网+”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对策

为顺应时展趋势,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应该注重管理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并采取以下有效对策。

1.组织结构柔性化。推动企业组织结构柔性化,营造尊重、个性、自由的氛围,有效满足“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例如,对企业战略进行清楚定位,并健全组织结构,合理设置工作岗位,配备员工,让他们在岗位上做出业绩。考虑企业规模、战略定位、员工数量等因素,设计符合企业需要的组织结构体系,保证组织结构形式合理。并且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严格落实责任制,建立权责清晰的组织结构。

2.注重互联网应用。“互联网+”时代给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带来全新变革,也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速度,因此,员工招聘、员工培训、员工管理等工作,都应该重视互联网的应用。例如,构建管理平台和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库,利用互联网对员工开展绩效考核和员工培训等,进而为各项工作开展创造便利。

3.调动全员的参与。在“互联网+”时代,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微博、QQ群、电子邮箱等多种途径和形式,让员工参与人力资源管理。并为企业人员资源管理工作建言献策,提出改进和完善建议,进而让全员参与人员资源管理,促进管理方式改进和完善。

4.健全福利和薪酬。构建有特色的、以能力为本位的福利和薪酬体系,可以分为管理类、技术类、市场营销类、后勤类等工作岗位,每个岗位设置逐级升高的职位序列。综合考虑员工的学历、职称、工作业绩等指标,合理确定薪酬和福利待遇,构建良好的薪酬和福利指标体系,做好考核工作,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5.加强培训与考核。利用互联网开展员工培训与考核,完善培训课程,提供丰富的培训资料,将课堂培训、视频学习、资料查阅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提高员工培训工作效率。考核工作中利用互联网有利于提高考核效率,推动考核方式创新,更为有效的掌握员工基本情况,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三、结语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提高管理水平有利于激发员工主动性,让他们为企业做出更大贡献。实际工作中应该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变化和要求,注重互联网的应用,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高管理工作水平,为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力提升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第2篇:对护理专业的认识范文

护理专业属于专业性很强的非英语专业,基于护理专业的特殊性,所要研究的护理专业课程较为繁重,因此,很多护理专业的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在护理专业中对于英语的认知没有达到相应的程度。很多学者都大胆的进行了学习策略的研究,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材也在不断地完善。其实作为基础的语言学科,英语在护理专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医学没有国界,很多前沿的医学知识都是由国外引入的,都是英文原著,而且许多医学护理方面的专业术语都是和英语密切联系的。作为护理专业的学生应该不断提高英语学习水平,从而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这能够实现护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大幅提升。

二、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分析

基于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在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下就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院校对于护理专业的英语课程教学重视力度不够。在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中,从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制定等方面可以看出,学校在英语教学方面的重视力度不够,课程设置欠缺科学性和合理性,而且英语教学中没有与护理专业进行很好的融合。许多英语教师就是僵化式的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调动起来,普遍认识不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得整体的英语教学效果较差。

(二)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缺少足够的认知,而且护理专业的学生基于对英语认识的片面性,没有意识到英语学习对于本专业学习的有效帮助,只是把英语课程作为考核项目,盲目的进行应试学习。护理专业的学生的英语水平良莠不齐,没有进行专业的测试,有些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当薄弱,无法跟上教学要求,而教师没有进行相应的教学计划调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严重打压,这些都不利于护理专业整体英语水平的提升。

(三)忽视了英语学习策略的应用。由于受到学生重视程度、教师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护理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忽视了英语学习策略的应用,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英语学习的效率和成绩。例如,很多教师不注重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不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课堂上的推广,导致护理专业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积极性不高等一系列的问题。

三、加强护理专业学生应用英语学习策略的具体实践

(一)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学习策略的应用,最主要的是通过对学生宣传、应用和实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重对学习方法的应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从而使得学生终身受益。例如,通过对学生英语归纳比较方法的引导,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鉴别能力,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改善词汇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二)紧密结合专业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护理专业英语属于专业英语的范畴,要想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必须将其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而学习兴趣则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所以要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应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后工作与交流过程中的应用范围;其次,要不断增强学生在实践中应用英语的意识,如在课堂学习、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中都可以引导学生多说英语、多用英语,这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同时,不断增强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三)加快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法。随着英语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的不断增强,传统的英语授课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时期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各种需求,因此加快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要突出护理专业英语学习的应用性目标,对原有的教学范围进行调整,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能为和实际应用能力为主,例如学生利用英语进行护理交班、协助患者进行体检、健康评估等工作方面的能力;其次,教师要增强应用课堂上的互动性,加强与护理专业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做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科学分工,将英语课堂上的更多时间留给学生,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再次,教师要提高备课的效果,做到精选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尤其是要着重培养学生在听、说、读、译等多方面实际应用能力。

第3篇:对护理专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高等院校;护理专业;流失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32-02

随着人口结构和疾病谱的改变,人们的健康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日益复杂。护理人员面对人类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健康问题,需要具备医疗预防、公共卫生、妇幼保健、老年医学、康复医学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护理工作在医学临床治疗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护理学在医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也逐步提高,社会对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不断加大,护理人员短缺成为各国都存在的现实问题。但是,在校护理专业学生和临床护理工作者的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使这种状况变得愈加显著。

一、高等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素质的现状

当前,在高校护理专业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入学前对护理专业不甚了解,选择专业时比较盲目,加之社会上对护士的传统看法对正确认识护理专业产生了消极影响,使学生缺乏热爱和从事护理专业的信念。这就给护理专业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执业活动带来隐患,造成了高等院校中每年都有护理专业的学生不能顺利完成学业或毕业后不从事护理工作的情况。英国大约有25%的护理专业的学生中途退出[1],加拿大护理学生的流失率在20%~40%[2]。已经在医院中工作的护理人员也存在流向其他职业的现象。据报道,我国有的医院护理人员的流失率达到8.9%[3],而爱尔兰政府和卫生服务部门虽然采取了各种招收政策,护士的流失率仍高达10%[4]。因此,高校在护理专业学生培养上面临这样一个任务:使护理专业的学生正确认识本专业在医疗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了解护理职业光明的就业前景,提高在校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对护理职业的热爱,稳定护理专业队伍。本文从专业思想教育、专业技能培养和职业教育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加以讨论。

二、提高高等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素质的对策

1.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护理专业。专业思想是人们对自己所从事专业的认识及看法。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专业思想会影响其日后的学习和工作。自从护理工作成为一门独立专业以来,护士经历了3种不同的社会形象即温柔、慈祥的母亲形象、拯救大众的宗教形象以及卑贱的仆人形象[5]。如今,虽然人们心目中理想的护士形象是“白衣天使”,但历史遗留的影响仍然存在,一部分人认为护士只是“伺候人”,是女人的天性,不需要训练和教育,更无需理论指导。这必然会使学生对护理专业产生误解,妨碍她们的正确选择和对待护理专业的积极态度,造成护理人员的流失。有研究显示,对护理本科生入学前专业态度进行评分,最低23分,最高73分,其中60.6%的学生专业态度评分48~63分,只有9.1%处于64~73分,说明大部分学生入学前专业态度较为一般,态度非常好的学生人数很少[6],所以,要尽早让学生了解护理职业性质,确立合理的专业态度。首先,可以通过讲座、讨论会以及在临床专业课(如内、外、妇、儿、老年护理、社区护理)的教学过程中帮助护理学生了解护理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增加专业认同感;同时,通过这些形式使学生体会到护理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压力,增强他们对临床工作压力情景的适应能力,减少专业工作中的阻力与挫折,降低摸索与尝试错误的机会,提高对生活和工作的满意度与成就感。其次,临床带教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护理职业的兴趣,体会护理工作的美感,使其努力成为一名乐于助人、富有责任感和同情心的合格护士。

2.加强专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执业能力。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医学知识的积累和沉淀是必要的,具有过硬的医学知识的护士,在工作中才能圆满完成任务,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及习惯,为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打好基础。为此,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指导其正确的学习方法。据文献报道,学生选择护理职业的动机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是护理概念,包括有从事护理工作的愿望和以前有照顾别人的经历。研究人员发现,个人以前的护理经验是学生选择护理职业的主要原因[7]。而另一研究显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适应性等方面均有较大提高[8],故早临床、多临床对建立护理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及习惯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主动地获取知识,并能够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知识体系。另外,可以成立互助小组或针对情况特殊、基础较差的同学,配备专门的老师进行辅导,从而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共同提高,不断进步,为成为一名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的合格护士而努力。

3.加强护理职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就业适应性。适应性是“个体克服困难取得较好效果的倾向,亦即适应能力”[9],其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就业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学习就业的适应性,可以从主动和被动两方面着手。主动方面。加大对护理专业的宣传,对于报考护理专业的学生及家长,应该着重说明这个专业学习和工作的具体情况,加深对这个专业的认识。组织考生和家长参观教学环境和实习环境,增加对护理专业的了解,使学生在入学后,很快对所学专业有了一种较全面的感性认识,从而能有的放矢地应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被动方面。可以适当安排考生面试,从对护理知识背景的了解、对生物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兴趣、学习能力、手眼协调及动手能力、专业价值观、沟通与交流、人文素养、心理素质、英语能力、身体条件及举止等方面对考生进行初步的评价,并了解其报考动机、个性心理特征、专业潜在素质等,以此为依据设定培养方案,修订教学计划,选用适宜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学生所学课程,既不会因太简单而失去兴趣,也不会因为太难而畏而不前,循序渐进,为将来的临床实习和就业做好知识储备。

总之,社会日益增加的对高水平专业护理服务的需求,给高校提出了培养大量高素质护理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同时也为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高校需要对护理专业学生从专业思想教育、专业技能培养和职业教育三方面展开工作,达到“学生有一个光明的就业前途,社会有一支高能力护理人员队伍”的双赢结果。

参考文献:

[1]Waters A.What a waste[J].Nursing Standard,2006,(20):2314-

2317.

[2]Canadian Nurses Association.Measuring attrition among students in nursing programs in Canada[J].Canadian Nurses Association,Ottawa,2003.

[3]姚小群.某市5家二级医院护理人员流失情况调查与对策[J].护理学报,2009,16(4B):10-11.

[4]McCarthy G.,Tyrrell M.P.& Lehane E.Intention to“leave”or“stay”in nursing[J].Journal of Nursing Management,2007,(15):248-255.

[5]李智,李树贞.护士形象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J].当代护士,1998,(9):21-22.

[6]姬萍,孙玉梅,官锐园,等.护理本科生入学前专业态度和社会影响因素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9,23(2):313-314.

[7]Vanhanen L.& Janhonen S.Changes in students'orientations to nursing during education[J].Nurse Education Today,2000,20(8):654-661.

第4篇:对护理专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男护生:职业生涯规划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观的改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护理工作还是以单一女性为主,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男护士因体力、精力、控制力等优势受到社会、医院青睐,需求量增加。但众多男性将护理工作视为谋生的职业而不是终身从事的事业,据文献报道男护生的流失率高达68.72%。目前护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日益受到关注,男护生作为护理专业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与其他专业不同的职业定向性和学科特殊性,本研究对平顶山学院医学院在校男护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行调查,探索适合男护生的培养模式,利用他们的性别差异,发挥他们的优势,稳定他们的专业思想,更好地服务于日趋完善的护理服务体系。

一、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从平顶山学院医学院2013-2015级护理专业学生中抽取男护生60名。共发放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56份,有效回收率为93.3%。年龄在18~24岁,其中一年级29名,二年级17名,三年级10名。本科22人,专科34人。

1.2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经过预校正,内容包括报考护理专业的原因、目前对护理专业的态度、是否参加过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指导的来源、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现状、就业态度等方面。研究中所有测试将全部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发放后,规定一定的时间内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56份,有效回收率为93.3%。

二、男护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本调查结果显示,4l%的男护生是因为觉得自己适合护理专业,第一志愿报考的,55.4%的男护生对护理专业还是比较满意的,其中本科男护生满意率50%,专科男护生满意率为58.8%,专科男护生的专业满意度高于本科男护生。只有39.2%的学生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而60.8%的学生没参加过此类的学习;学生获取职业知识的途径主要还是来自学校的学习,只有30.4%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良好,剩下的69.6%的学生对未来没有规划,也就导致了48.2%的学生毕业后不一定会从事护理行业,80.4%的学生毕业后可能会离开护理这个工作岗位。

三、建议

3.1.1加强专业思想的教育

入学教育是专业思想教育的最佳时机,应邀请护理专业教师召开新生见面会,讲解护理专业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前景,解答他们的困惑。组织观看南丁格尔生平事迹,观看非典和抗震救灾时期白衣天使工作录像等等,让护理前辈们的伟大形象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烙印,讲述一些临床一线男护士的优秀事迹,第39届南丁格尔奖章的中国藏族男护士、雪域高原的“提灯使者”巴桑邓珠的光荣事迹:另外可邀请临有成就感的男护士回母校座谈、与男护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利用他们自身的工作经验言传身教,让男护生明白,在护理领域中,男性也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引导男护生重新认识自己的专业,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热情,使其热爱护理专业,为能从事护理工作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从而增强其职业认同感。

3.1.2引导男护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第5篇:对护理专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物理课程 护理实训中心 对接 教学研究

物理是自然学科中的基础学科,物理课程是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文化基础课,肩负着传授物理知识、衔接后续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所以物理课程设置和教学应与护理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学生生活、专业和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

一、本校高职护理专业物理教学现状

1.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物理学习现状

笔者分别从学生性别、物理理论学习兴趣、物理实验操作兴趣、物理学习对生活的用处、学生期望的物理学习课堂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一年级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女生420人,男生48人,共468人。调查物理理论学习兴趣,13.6%感兴趣,48.1%一般,38.3%不感兴趣;调查物理实验操作兴趣,54.7%感兴趣,38.7%一般,6.6%不感兴趣;调查课堂上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28.2%活跃,57.7%一般,14.1%不能;调查学生期望的物理学习课堂,89.9%例举生活实例,86.5%增加趣味知识,90.8%补充与护理专业有关的内容,70.1%增加课堂实验。

结合问卷分析、学生物理中考成绩和学生学习态度,我们发现学生基础普遍较低,厌学情绪大,但是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实验操作,希望物理课程能够与专业对接学习。

2.高职护理专业物理教师教学现状

笔者对高职护理专业物理教师进行访谈,现物理教研室教师都缺乏对护理专业知识的深入了解,要结合专业知识进行教学,教师有些力不从心。但是教研室老师始终认为基础课与专业课相结合是可行而且是必行的。如何保证物理学能紧密而有效地与专业的特点相结合,与当代物理学的发展动态及专业发展的方向相结合,进一步提升物理教学效果,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3.高职护理专业课教师意见

笔者对高职护理专业课教师进行访谈,护理专业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要学会正确使用护理临床仪器设备,要开展多种护理操作,参加各类护理技能大赛,学生能记住教师传授的操作步骤,却不明白操作的原因,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出错。因此专业课教师明确提出,学生有必要知道医用仪器设备的原理以便正常使用,这些原理是物理知识的应用,借助物理原理更深刻理解常用医疗仪器设备的使用,同时架起物理与护理专业的桥梁。

二、高职护理专业物理教材现状

目前在全国职业教育中所使用的物理教材多数难以体现职业教育的学制特色,尽管这些教材都很注重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但却忽视了职业教育教材的实用性、针对性,存在许多不足和亟待改进的问题:一是内容陈旧,质量不高,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二是缺乏特色,物理课与专业课不能很好地衔接,内容重复、脱节现象严重,有些知识过于偏、重、难,缺乏适用性;三是对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吸收与借鉴不够,忽视学生本身的素质状况和专业需求情况。

三、制定与护理专业课程对接的物理教学实施计划

物理课程的讲授内容要从学生的专业需要出发,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要紧密联系护理专业,认真分析护理专业的知识和能力需求,合理选择物理课的教学内容。

在为护理专业制订教学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到护理专业后续专业课程的研究和学生就业后在实际工作中对物理知识的需求,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体系,促进学生在后续专业课学习中对物理知识的应用和吸收,使物理的科学基础性和应用性充分展现在学生学习和工作的整个过程中。

四、围绕护理实训中心,优化护理专业物理课程教学

对于与护理专业今后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相关的设备原理,如:输液的原理、洗胃机的原理及使用、B超原理、核磁共振原理等,由于物理实验室没有这些相关仪器设备,采取多媒体进行理论讲解,这种教学模式已远远滞后护理专业的要求,当学生在今后实习、工作中真正接触到这项操作时,虽然物理课讲过,但依然感到陌生和茫然。

学校护理实训中心拥有内、外、妇、儿、五官科、急诊科等常规科室以及护理基础训练实验室,拥有B超,X射线,内窥镜等现代化的各种医疗器械和设备,护理基础训练实验室并配有多媒体投影仪,是一个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场地。

围绕护理实训中心,优化物理教学内容。根据护理实训中心硬件条件,结合校护理实训中心实际使用的现代医疗仪器和设备,重组物理课程教学内容,兼顾物理课程的性质又考虑到护理专业的特点,合理配置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淘汰、更新与实际应用脱节的内容。

五、依托护理实训中心,开展护理专业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教学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实验不仅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操作动手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是为学生创设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护理专业的物理实验课是在物理实验室进行教学,实验内容没有根据“必须、够用”的原则而开设,实验内容单调,缺乏灵活性和应用性,不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依托学校护理实训中心,深化护理专业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以护理实训中心的硬件条件为基础,结合护理实训中心实际使用的现代医疗仪器和设备,将物理课程中的若干教学内容为研究专题,以实验项目的形式,重新整合物理实验内容,编写实验指导书,运用物理原理、方法和技术,解决医学问题,开展护理物理实验的学习活动。

六、利用护理实训中心条件,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第6篇:对护理专业的认识范文

由于国内涉外护理专业开设时间比较短,缺乏与之相应的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及考核标准,在课程设置方面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对于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课程设置,相当部分的高校依然采用的是公共英语的教学方式;所选用的教材也以服务于公共英语教学的教材为主,缺乏学科针对性。以笔者所在的南阳医专为例,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每周4个学时,所选用的教材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英语教程》,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选取所针对的是高职高专公共英语即基础英语能力的培养,锻炼的是学生在基础英语运用方面的听说读写能力,而非针对涉外护理与英语的课程衔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这一现象究其原因在于对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育的定位不清晰,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明确,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安排,导致了与涉外护理的专业特色不相符的情况,进而使所培养的学生达不到涉外护理所要求的专业化英语水平。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在校期间通过大学英语AB级,四六级考试则更有吸引力,因为可以获得相应的证书,增加在找工作等人才竞争中的砝码。因此学生学习英语的重点放在了背单词,追求通过率而非与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的学习,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基础英语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就处在被忽视的地位。另外,学生缺乏对专业英语的认知,并未认识到涉外护理专业英语的学习与公共英语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上的不同,也未认识到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在以后的护理基础研究工作和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单纯地认为只要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夯实就足够了,不愿在英语上花费过多的精力。此外,护理英语本身学习难度较大,记忆困难,文章中复合句多,难以理解,使得部分同学产生了畏难情绪,这也造成了学生对涉外护理专业英语的学习缺乏动力。

二、英语教育师资配备缺乏专业针对性,存在重英语轻护理的现象

培养合格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在英语教育方面有两个侧重点,即通过教学一方面让学生具有护理专业的英语知识技能,另一方面让学生具有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满足涉外环境下护理工作所需的英语技能。这就要求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而且熟练掌握护理专业的相关知识,可以将涉外护理专业的相关知识与英语教学实现无缝连接。目前从事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育的师资组成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一部分老师是具有高学历的英语专业毕业,另一部分则是具有丰富临床实践背景知识的护理专业毕业,而其中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所占比例更大。这两种情况下的英语教学各有利弊: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英语基础知识比较扎实,能够从二语习得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词汇、语法、阅读、口语进行指导,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但是由于对护理的相关知识不甚了解,无法将护理专业知识融入英语教学中,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的在英语大背景下将护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护理专业毕业的英语教师对于护理方面的知识手到擒来,但是由于缺乏英语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英语的语言表达能力欠佳,无法充分的利用英语这一媒介进行护理专业知识的讲解,进而容易出现汉语化的英语教学。而以上这些对于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育是不利的。

三、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缺乏涉外护理的语境,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第7篇:对护理专业的认识范文

化学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本文对护理专业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几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以期待基础化学能更好的服务护理专业的专业课程。

关键词:

护理专业;化学;教学;整合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化学课,既是公共课,又是专业基础课。公共课是指以作为社会存在的个体必须掌握的基本的社会共同知识为标准,而不应以专业学习的“够用”为标准。专业基础课是后续专业课学习的基础,旨在让学生掌握与护理联系紧密的基础化学知识、理论的同时,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具备科学思维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为其它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1]。

1化学与护理专业的关系

1.1人体生命与化学

人体是由糖类、蛋白质、脂肪、核酸、无机盐和水等化学物质组成。人体的生命过程也是很复杂的物质变化过程,一切生理、病理现象、代谢过程都与化学密不可分。要掌握人体这一系列变化过程的本质就必须学好化学。

1.2疾病预防与化学

在疾病预防中,常用化学方法对空气、食物、饮用水等进行监测与处理,从而找到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如配制消毒剂、酒精、注射液以及以上物质的保存及使用的注意事项等都要运用化学知识。

1.3疾病诊断与化学

疾病确诊后就急需药物来进行治疗,各种药物的组成成分、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及其在体内所发生的变化和作用都与化学有密切联系。如临床上常用氢氧化铝、碳酸氢钠、乳酸钠来治疗胃病。由此可见,化学是是与护理专业紧密联系、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是专业课程的前置课程,想学好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必须首先学好化学,而现阶段的护理专业的基础化学课程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习题设置上都明显滞后,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影响基础化学的教学效果,所以必须对其进行改革,才能适应现代护理观下的教学需要。

2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基础化学教学现状

高职高专的学生大多数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排斥传统的教学观念,喜欢动手,但不善于学理论;思维活跃,但缺乏韧性;有渴望成功的心态,但是缺乏耐心;有一定的,但是缺乏实际的动手经验;接收新知识很快,但是缺乏对知识的梳理和深入的思考;自学能力较弱;缺乏自我管理、约束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让学生按部就班的学习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的课程内容,难度比较大,所需课时过多,会占用专业课课时,影响专业课程的进度。从教师的授课方式上看,多数教师一味地跟着教材走,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手段陈旧,教学方式不会变通,不能很好的融合化学知识和护理专业知识,学生听课索然无味,没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现有教材上看,基础化学教学内容繁多而广泛,许多知识的理论性太强,而实际应用价值不大,如现有教材中的杂化轨道、缓冲容量、电极电势的计算、有机化学的反应历程等知识难度太大,在进行基础化学整合时应进行删减,整合过程中应该突出重点,注意补充进与生活常识和专业课程相关的内容。经过整合,化学教学从学生听不懂、不想听转化成是能听懂的,爱听的[2]。为了更好的让化学服务于护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整合基础化学课程整合势在必行。课程整合从狭义上讲,是指一种特定的课程设计方法;从广义上讲,课程整合不仅是一种组织课程内容的方法,还是一种课程设计的理论以及与其相关的学校教育理念。为了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的护理人才,笔者遵循高职高专基础化学教学的特点,选取护理专业为研究对象,将基础化学教学内容与护理专业课进行相互融合,力争使整合后的课程既在宏观上涵盖学校教学系统的学生、内容等要素,也要在微观上涉及到认知,情感、技能能成分,让基础化学更好为护理专业课程服务。

3针对护理专业课程调查后进行的基础化学内容梳理

作为专业课程的前期的基础课程,要想改好化学课程,必须掌握专业课程需要哪些化学内容,为此笔者调研了护理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内容,对所需基础化学内容做了如下统计:3.1无机化学:物质的量及相关计算;化合物的结构及性质;离子反应;溶液的酸碱性;酸碱中和;盐类的水解;化学平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子间作用力。3.2有机化学:有机官能团的辨别;糖类、脂类、蛋白质的结构及性质;杂环化合物;对映异构。3.3分析化学:溶液的配制;溶液的稀释及溶液浓度的计算。除了以上内容上的整合外,笔者还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引入大量和护理相关的教学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各种常见药品的主要成分所属的化学物质,从而引申其性质,最后再次重申其应用以加深巩固化学知识。实例:在讲解酸碱中和的时候可引入常见胃药“胃舒平”。通过PPT图片展示“胃舒平”的主要成分为Al(OH)3,讲解从物质分类上属于弱碱,有碱的通性,所以可以中和过多的胃酸,再延伸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了实例,让书本上的印刷体可以跃然纸上,让学生更好理解和接受。

4整合后的预期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整合与改革,期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具备以下能力:独立认领与正确使用化学仪器;重点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根据实验要求,通过文献查阅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设计;描述实验现象,正确、规范地完成实验记录。参与课堂讨论,课后及时复习和独立完成作业,努力提高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参与交流和讨论,学会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表达交流学习方法。感受并认同化学在社会发展和医药研究中的积极作用,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总之,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总结、不断整合教学内容,并配以适当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护理专业化学基础知识与护理专业整合的实践研究发现,学生对所讲授的学习内容越感兴趣,对知识与技能掌握得越扎实。同时,在化学课上引入护理专业问题,也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下了坚实基础。当然,目前的整合实践仍处于初始起步阶段,要想让教学设计更加合理,教学效果更好,还需不断深入探索和反思,以使基础化学教学能更好的服务于护理的专业课程。

参考文献

[1]华美玲.关于高职护理专业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6,(11):94-95.

第8篇:对护理专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人才供求 转型 中职护理教育 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8.005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een a certain development, the delivery of a large number of qualified personnel can be competent for the job. But with the expanding of nursing education enrollment,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nursing staff culture level and actually influence the changes of nursing staff in Chin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that is, junior college and above education degree is nursing posts mainly absorb the crowd, and high school education to want to enter nursing posts have some difficulties, in this kind of situation, macro-control is ess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ursing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China,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voc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i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urriculum, adjust the personnel training orientation.

Key words talent supply and demand; transforma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development

在我国,教育的各个层次,无论是中职、专科,还是本科、研究生等均培养护理专业人才,这是由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决定的,而高校扩招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在认识各层次护理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站在人才供求的角度来重新对其定位。有的学者建议本科学历是护理或相关专业的主要岗位要求,取消高职高专院校设置此类专业,经过过渡期之后,将护理专业剔除出专业目录当中;有的学者认为护理教育应该以高职高专为主,现阶段的社会需求已经远远供广大求,因此缩减中职护理专业的招生规模是必要的。实际上,我国中职护理教育的定位和发展是否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是值得研究和商榷的,为此,本文主要从人才供求的角度出发,研究我国中职护理教育,为其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1我国中职护理教育发展状况

从2003年到2010年,中职护理专业基本上没有太大的设置点数量上的变化,1172上升至1289;毕业生从11.3万人增加到了28.2万人,增加约1.5倍;招生人数从15.9万人增加到39.6万人,同样增加约1.5倍,见表1。在中职医药卫生类招生总数当中,中职护理专业招生数的比例从27.2%(2003年)上升到41.5%(2010年);在中职总招生数当中,中职护理专业的招生数从3.7%(2003年)上升到5.6%(2010年)。由此可见,中职护理专业招生在这8年当中发展比较迅猛。

表1 2003年-2010年中职护理专业招生情况

2 我国护理人员供求变动形势分析

从1990年到2010年,我国护理人员的文化程度和规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表2。

首先,1990年的时候,我国有120万人的护理人员,其中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占比为26.8%;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员占比为71.1%;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比为2.2%。由此可见,当时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其文化程度多数集中在初中和高中,当时我国有较大的护理人员需求量,但是高等教育护理专业却缺乏对人才的培养工作,因此中职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在这个情况下就比较吃香,就业形势良好。

其次,在2000年的时候,我国有166.8万人的护理人员,其中初中以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比例有所下降,占比仅为13.0%;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员占比没有变化,仍是71.0%;大专以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比有所上升,达到16.0%;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2年,基本上等同于高中文化程度。由此可见,在2000年以后,高中以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成为了入职护理岗位的门槛。

最后,在2010年的时候,我国有233.7万人的护理人员,其中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员占比大幅下降,约为32.0%,相较于10年之前,2010年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员占比不足一半;大专以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占比大幅度上升,达到57.0%,相较于10年之前,2010年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占比高达2倍多;提升了人均受教育年限,约为13.9年,这处于大学二年级的水平范围内。

我国对护理人员的文化层次提高要求正是基于人才市场的需求,根据现阶段人才市场供给关系,我国高等院校护理专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普通本科护理专业和专科护理专业,在2000年的时候,其招生人数只有2.0万人,但是到2010年的时候却高20.8万人,2010年的招生人数是2000年招生人数的9倍,见图1。

3 人才供求新形势下的我国中职护理教育转型发展对策

3.1 加大中职护理教育招生规模的宏观调控

在全国范围内,降低中职护理专业的招生人数是非常必要的,就特定地区而言,应该对本地区现有的护理人员进行充分、全面的考量,尤其是他们的队伍总量、知识结构、文化程度以及外来专业人才流入等等,为确定本地区中职护理教育未来发展规模提供数据支持。在最近的10年当中,在不考虑退休和减员的因素,我国护理岗位新增人员大多数情况下是大专及以上的文化程度,但是2010年中高职护理专业依然没有降低其招生比重,甚至高达46%。因此,站在全国的角度出发,降低中职护理专业招生力度至关重要,如果该地区有充足的外来护理专业毕业生流入或者护理人员的文化程度总体较高的话,非以护理专业见长的中职院校应该停止该专业的招生;如果该地区没有充足的人才流入并且本地区的护理人员文化水平程度较低的话,那么其中职院校护理专业可以逐渐减少其招生比例。例如上海市,在2010年其大专以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护理人员占比为61%,人均受教育年限13.9年,其文化水平与大学二年级水平相当,见表3。

3.2 鼓励现有开设护理专业的中职院校就近与高校联合培养高层次护理专业人才

开设护理专业的中职院校就近与高职院校的合作模式应该鼓励和提倡,这种模式既可以将高文化层次的护理专业人才向当地输送,对低文化层次护理人员的供给大大降低了,同时也就避免了后续的就业以及再教育的问。另外,这有利于降低由于缩减现阶段中职护理专业招生规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重新安置师资力量、资源废弃等等。

3.3 调整课程设置,扩宽就业面,增加就业竞争力

如果该院校的中职专业毕业生存在就业问题,那么可以通过毕业生岗位特色强化、课程设置的改变等方式来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例如,可以将部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加入到中职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当中,如针对幼儿园培养优秀的保育人员等;强化优势与特色要建立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之上,如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和当地发展特色来强化涉外护理课程、母婴护理课程、口腔护理课程、社区护理课程、急救护理课程、康复护理课程、儿童护理课程、老年护理课程等等。

3.4 积极认识人才供求新形势对中职护理教育转型发展带来的挑战

对中职护理专业招生规模的调控力度应该引起中职院校领导、教育分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提高办学质量上,在中职护理教育转型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了;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师的重任,尤其是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帮助学生科学认识中职护理教育的定位等;同时中职护理专业在校生也应该做出一些改变,例如,不断强化自己服务基层的意识,调整职业期望。同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以及扩宽知识体系,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够提高自身的求职竞争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良好素质和技能的合格护理人员,不仅可以其就业不成问题,而且还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人民。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中职护理教育的转型发展实际上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不仅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而且有利于提高对人才的利用率。当然,长时间的教育体制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这需要相关教育部门、中职护理专业院校以及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共同努力。相信本文所论述的人才供求新形势下我国中职护理教育发展转型的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海水.人才供求新形势下我国中职护理教育发展转型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4(4):351-353,354.

[2] 王雅倩.浅谈中职护理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华章,2014(24):235-235.

[3] 方玲妍.中职护理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西部素质教育,2015(6):55-55,56.

[4] 符秀华,苏传怀.适应时代要求的中职护理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分析[J].中等职业教育,2008(27):7-8.

[5] 王毯,杨建宝,傅红琼等.我国中职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文献研究分析[J].农垦医学,2015.37(3):254-257.

[6] 周英,陈沁.广东省中职护理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华护理教育,2011.8(7):325-326.

第9篇:对护理专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中职护理;医用化学;教学改革

1 前言

医用化学作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医化知识、理论及实验的基本技术等,为生化、生理及基护等后续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随着招生制度的深化改革以及生源素质的逐渐降低,我国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笔者针对现阶段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进行探讨,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 我国中职医用化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2.1 中职学生的医化知识不强 在读中职护理专业的中专生,有少部分学生成绩优秀,而多大数的学生成绩却相对较差,原因在于这些学生在初中时,文化基础较差,化学成绩不乐观。其在未被普通高中录取的情况下,选择就读中职学校。此外,少数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甚至有些学生是在父母的压力下被迫就读。多数中职学生对医用化学的认识不足,更谈不上认清医学与化学间的联系,闹不懂在读护理专业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学习医用化学知识,未认识到医用化学的重要性。因此,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医用化学的进度,导致部分学生的医化知识薄弱。

2.2 医用化学教材内容的不足 当前,中职护理专业所用的医用化学教材,是经卫生部进行规划的教材,其教学内容较多,而教学课时较少。此外,中职专业护理侧重于化学本身的系统性,缺乏医学联系及未结合医学的实际特点,造成学生未能体会到化学在医学中的实用价值,使其缺乏学习医用化学的兴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由于中职学校的医学课程较多、时间紧张及学制较短等,这些因素使医用化学的课时缩短。因此,针对上述情况进行分析,应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确保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顺利开展。

2.3 医学与化学的联系仍未得到完全理解 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中,注重强调医学与化学的联系,化学被作为医学专业课的基础。但目前在实际的医化教学中,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化学与医学课程的关系,并单纯认为化学只是一门独立课程。学生尚未发现化学已渗透在医学中,既使教师从中做了很大努力,结果仍未显著。其原因在于大多数的中职医化教师均毕业于师范类或综合性的学校,虽熟练掌握医用化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但相对医学与化学的关系,也尚未真正理解与掌握。

3 采取有力措施有效改进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

3.1 医用化学的准确定位 从整体的中职教育系统分析医用化学的科学地位。根据学生的生源情况,对中职医用化学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改革与完善。提高学生对医化教学的认识,在培养其升学和就业的同时,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就业。科学的准确定位既是学科与专业的统一,也是职教性的体现,唯有明确这一定位问题,才能使中职的医用化学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方向性及目标性。根据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内容为指导,适当调整文化课的教材内容,打破化学知识原本的完整性与系统性,淡化复杂的计算过程,围绕培养学生的目标,有效开展医用化学教学。因此,应突出医用化学教学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密切联系化学和医学,不断加强医用化学学科的定位思想。

3.2 深化改革中职医用化学的教学内容 医用化学教材内容的选取,是改革中职医化教学的关键点。以往的医化教学大纲,是在有限时间内尽量系统的讲授医化理论知识,这在轻视医化教学服务性的同时,还偏离当代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医化教材的内容应打破常规的系统性,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够用、必需的原则,努力为医学化学服务。在医学中应用化学知识,将两者相互结合、渗透以及依存等,一同进行讲解。比如,在讲解人体电解质与渗透压;人体体液酸碱性和缓冲溶液时,应通过化学知识的概念讲解,同时更侧重于医学的知识点讲解。本章对胶体与晶体渗透压在维系人体细胞内外水、盐及体液平衡的现象进行分析,使学生从中认识到化学对医学的重要,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以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的质量。

3.3 加强提高学生的医用化学认识 在医化教学中,将课程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密切联系,通过较多例子详细讲解化学及医学的关系,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的认识程度,利于学生掌握医学知识。由于现阶段学生尚未完全了解医学知识,因此,教师的讲解方法应能吸引学生关注,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比如,对于临床医学中常用于大量体内注射用的生理盐水,也就是0.9%氯化钠溶液。教师可对此进行提问,利用其它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代替时,是否可以注射,理由是什么?从中引出等、高、低渗溶液。以提问方式使学生进行思考,后面再根据化学理论,即溶液的渗透压加以讲解,有效说明了化学与其所学专业的联系。这种教学手段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4 拓展医化教师的知识领域 医化教师不能将自己所学知识受限于化学专业的知识上,应多了解相关的医学知识,阅读一些与医化有关的书籍,并与医学专业的教师保持密切联系,以拓展自身的知识领域,以将医学与化学的密切关联运用到课堂中。教学中多采用临床实例讲解,例如:碘的性质讲解时,多重于缺碘的临床症,生活中如何防缺碘;在讲乙醇时多引临床及医药用途。既激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3.5 注重化学的实验教学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课程,利用实验进行教学,将使学生能很好的掌握化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其在培养学生严谨工作态度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这是培养合格护理人员的关键。笔者认为除教学大纲实验内容外,可增加趣味性实验内容,即将性质揉和在实验中同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实用性。例如,趣味实验“鸡蛋变大变小”说明了高、低渗溶液的作用及半透膜的性质,学生乐于接受。

3.6 在生活中运用医用化学知识 医用化学的理论知识来自于实际生活,教师在具体的医化教学中,应将医化教学回归到现实生活中,使其返朴归真。与此同时,生活也是学生学习医用化学的根源,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伸展。教师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及再现生活等,稳步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另外,在医化教学中,应密切联系实际,创造生活情景,组织学生参加生活实践,使学生能运用其所学知识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运用生活例子进行教学,例如利用化学法除去衣物上的污迹;淡水鱼和海水鱼交换环境后能生活吗?鱼体的变化?将使学生长期保持对自然与生活的好奇及探索,使其更加了解医化与生活的关系,有效提高其的学习兴趣。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根据当前的情况而言,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是必然之势,其改革过程虽较艰难,但只要根据上述的准确定位医用化学学科、加强提高学生的医用化学认识以及注重化学的实验教学等几个方面的改革措施逐步进行,相信我国中职护理专业的改革进程将取得良好成效。

参考文献

[1]顾伟.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医用化学的教学策略[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3).

[2]章耀武.中职医用化学教学探讨[J].科技资讯,2008,(35).

[3]尹晓红.增强中职化学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