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道路交通管理基础范文

道路交通管理基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道路交通管理基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道路交通管理基础

第1篇:道路交通管理基础范文

(截止到2013年10月底,我国机动车拥有量达2.5亿辆。其中汽车1.35亿辆,占53.9%,私家车超过8500万辆,比10年前增长13倍;驾驶人达2.75亿,是10年前的2.6倍[2]),不但使道路交通活动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休闲活动的关系日益密切,而且与公安工作的关联度也日趋增加。其突出表现在与道路、车辆或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治安案件不断上升,更有甚者,一些不法之徒往往通过道路、车辆或道路交通运输过程进行刑事违法犯罪活动。另一方面,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要求现代警察必须一警多能,特别是随着交巡警———交通警察、巡警合一的警务模式(交巡警制度是世界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成熟警察勤务模式。交巡警制度整合了警力资源,是将刑事执法、治安管理、交通管理、服务群众四大职能有机融合的新型防控体系,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脱离原始,改变粗放,走向动态警务运行模式的显著标志,必将产生强大的司法制衡力、社会治安的驾驭力、打击犯罪的冲击力)在我国高速公路和城市部分区域的推广,公安专科院校作为人民警察培养的摇篮,为保证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社会环境的需要,掌握一定的道路交通管理基本业务知识不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正是基于上述背景,学校在讨论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将《道路交通管理》课程增设为所有公安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其目的就在于,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非交通管理专业的学员也能了解和熟悉公安道路交通管理的基本知识和警务工作规范,从而促进公安高专大公安专业的建设,以及公安通用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更好地应对当前公安工作面临的挑战。

二、课程内容选择与设置

根据上述课程的性质与定位,《道路交通管理》作为公安专科院校非交通管理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一般教学课时设置为34个课时左右(周2课时),其中实训课时数达到12课时,占到总课时量的35%。在34个教学课时内,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道路交通管理》课程在内容选择上必须强调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即课程学习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必须结合不同警种在公安工作中的实际需要,完善其对交通管理基本专业知识的熟悉、了解和掌握,从而真正做到知识点学习和实战工作需要的无缝对接。根据目前我国公安工作的特点,以及交巡警体制改革的趋势,结合本课程计划教学课时的有关要求,课题组经反复讨论和教学实践后拟定,非交通管理专业开设《道路交通管理》课程,应侧重于对现行交通管理基本法律与业务知识的熟悉和了解。为此,本课程的内容选择与设置分为道路交通管理基础知识及道路交通管理警务规范两部分。道路交通管理基础知识部分,包括道路交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知识和道路交通信号与设施两个模块。通过这两个模块的学习,首先让学员了解道路交通的基本原则和执法管理的法律依据,以及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标志标线等基本知识。道路交通管理警务规范部分旨在让学员对道路交通管理警务,即道路交通秩序管理、车辆与驾驶人管理以及交通事故处理的基本内容与工作规范要求,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又可以根据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与勤务,分解为交通指挥与疏导、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交通管理执法规范、车辆管理、驾驶人管理、交通安全宣传、交通事故处理与预防等模块进行。通过上述两部分内容的系统学习,力求使学生熟悉和了解道路交通管理基本业务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规范,以“三懂五会”即:懂交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和规范、懂交通管理设施基本知识、懂交通管理基本业务,会疏导指挥交通、会查处交通违法行为、会快速处理交通事故、会识别车辆牌证、会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为教学目标。

三、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道路交通管理》课程一直以来是作为概论性的课程开设的,所以在以往的教学实践包括教材内容的取舍上,着重于一些基本知识点的概况介绍,如我国道路交通管理体质的演变、道路交通管理的对象和内容、我国道路交通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等等。这就使得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局限于教师的纯理论课堂讲授,内容上既没有针对性也缺乏重点。针对这次方案修订,在所有公安专业增设《道路交通管理》课程,如果仍采用这种老套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就会失去增设该课程的实际意义和效果。而按照“面向实战、讲究实用、追求实效”的专科教育教学原则[3],必须注重学员实战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结合过去一年的实际教学创新尝试和经验,课题组达成了共识,《道路交通管理》课程可以通过学生自学、教师重点讲授、案例分析与讨论、角色模拟演练与角色扮演、观看录像或视频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注重理论学习联系具体工作实际,突出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实战性特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具体采用哪种方法,主要结合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和不同教学对象的特点(如普通大专班学员、对口升学生源以及体改班等)有所选择和调整。从教学内容来讲,道路交通管理基础知识部分,即道路交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知识和道路交通信号与设施两个模块,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教师重点讲授的方法完成教学;车辆与驾驶人管理以及交通事故处理两个模块的内容,在引导学员自学和熟悉《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与《机动车驾驶证业务工作规范》、《机动车登记规定》与《机动车登记工作规范》以及《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与《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规范》等法律规范的基础上,采用针对具体教学案例的分析与讨论的形式加强学员对相应重点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交通秩序管理的内容,如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规范、公路巡逻民警队警务规范等内容,特别适合采用角色模拟演练的方法,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而道路交通指挥与疏导、交通警卫、交通安全宣传等内容通过观看相关的录像或视频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丰富务实更具实用性。从教学对象来讲,由于不同层次和渠道的学员,原有知识结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学习兴趣与主动性等方面的差异与不同,针对不同内容的深度与侧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做出适当调整。如针对对口升学渠道的学员,多采用角色模拟演练与角色扮演、观看录像或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体改班的学员则多采用学生自学、案例分析与讨论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教学。

四、课程教材选用与建设

第2篇:道路交通管理基础范文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交通需求,预测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保证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具体而言,应从城市结构与土地利用、城市交通结构、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充分利用三个层次,从供给和需求量方面解决问题。因此,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城市总体规划中重要的环节,制定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也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有利于提高我国城市整体管理与文明水平,适应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

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现状

西方国家城市交通系统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建设阶段:二战后至二十世纪70年代;管理阶段:二十世纪80年代至现在。重点在公共交通系统、小汽车发展、单项交通、交通信号控制以及道路的有效利用等多方面进行交通管理规划。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相当于西方国家的60~70年代,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机动车密度还比较低。尽管如此,由机动车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也很严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体制上、行政上和技术上的问题。随着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许多城市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而且一系列先进的交通管理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被采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基本内容与方法

2.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是解决要不要管、什么时间管、怎么管、管什么地方等问题。通过规划,人们能预先知道管理策略实施后的效果,避免由于盲目管理而带来政策上的失衡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2.2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内容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应调查、搜集的资料包括:交通小区划分及小区经济、土地利用资料、交通网络结构及道路几何要素资料、历史道路交通量及流向资料、居民出行特征资料、机动车出行特征资料、货物出行特征资料、现有交通管理设施及效果资料等。在这方面,由于交通调查面广,调查工作量大,资金投入多,因此,有的城市交通规划编制单位,甚至有关政府部门领导对基础数据调查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只要在原有交通规划资料搜集的基础上,作些补充调查即可,以致于规划方案与现实脱节,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差。这是一种极为错误和片面的观点,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现状分析与问题的诊断从道路基础设施状况、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交通管理设施及现代化程度、交通秩序、交通质量及交通安全以及交通管理体制、政策、规划及宣传教育等方面对城市道路交通及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诊断。

(3)城市交通需求分析。通过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具体模型及方法将在下一节讨论),获得交通管理规划方案实施(评价)年份的各车种(客车、摩托车、公交车、出租车、货车、自行车)的OD矩阵,为后期交通规划提供规划依据和参数。

(4)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制定。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方案,往往是由多种管理策略和数种管理措施组合而成的。一般包括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如优先发展策略、限制发展策略、禁止出行策略、经济杠杆策略;交通系统管理策略,如结点交通管理、干线交通管理、区域交通管理。

3.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及发展预测。

交通需求预测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工作的基础,要做好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规划,首先要对出行进行定量预测,并对某一交通设施或系统进行分析、论证,各个路段、路口以及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都必须满足现状、近期或远期出行的交通需求,因此只有搞好流量预测才能了解该路网能否满足该城市的出行需求,并由此加以改善。

3.1出行生成预测。居民出行产生预测的目的是建立小区居民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与小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特征等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推算规划年各交通小区的居民出行发生量、吸引量。出行产生包括出行发生与出行吸引。居民出行产生预测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交叉分类法、回归分析法、生成率法、吸引率法及平均出行次数法等。居民出行分布预测是将预测的各分区出行发生量、吸引量转化为未来交通分区之间的出行交换量的过程。预测方法大体分为三类,即:增长率法、概率模型法和重力模型法。其中,双约束重力模型法在国内外交通规划中使用最为广泛。

3.2交通分配预测。在掌握各分区出行产生、出行吸引,以及出行分布情况后,即知道了各分区之间有多少出行交换量后,就可着手进行交通分配。交通分配就是把各分区之间的空间O-D量分配到具体的交通网络上。通过交通分配所获得的路段、交叉通量资料是检验道路规划网络是否合理的主要依据之一。目前,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中应用较广泛的交通分配是随机用户平衡模型(Stochastic User Equilibrium)。该模型建立了路段行驶时间与路段交通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考虑了通行能力的限制,通过反复迭代计算,直至达到要求的精度为止,最后分配出各路段上的交通量。

第3篇:道路交通管理基础范文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开始大量的应用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技术大大的提高了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效率,帮助城市健全道路交通管理体系,使城市的道路可以畅通的运行。如何更好地实现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信息化,是目前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在本文中着重阐述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城市道路交通;信息化;道路管理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技术逐渐开始兴起,信息化技术被应用在各个方面。对于一个城市来说,道路交通问题是城市建设的首要因素,因此,信息化技术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中的应用尤为重要。我国必须要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改善城市交通问题,为城市建立一个畅通完善的交通体系。

1.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的理论体系

在研究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的相关内容之前,我们必须要明确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理论体系,从而为信息化寻找到重要的理论支持,并且将交通管理的相关理论内容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全面实现城市道路交通信息化。

1.1城市道路交通信息化的内涵。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如:交通产品信息化;交通科学技术信息化等等,目前,信息化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信息化主要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信息化技术也在实现着转型,我国已经迈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因此,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在全球化的今天,信息化帮助我们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变化,提供了发展的动力。道路交通管理的信息化使我们更加便捷的处理道路交通的各项内容。通过信息化技术,我们可以及时的了解到交通路段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从而帮助交通管理者快速的赶到事故现场,进行事故的处理。同时信息化技术也使道路交通管理更加科学化,通过信息处理技术,使交通管理者分析不同事故的严重程度,然后做出不同的处理。

1.2城市道路交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城市道路交通信息化体现在方方面面,根据不同的标准,城市道路交通信息化的内容划分也就不同。根据目前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系统来说,主要是以信息功能作为划分的标准,可以分为:采集类信息化系统;处理类信息化系统;资源共享类信息化系统和辅助决策类信息化系统。这些系统在信息的处理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功能,对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来说起到了多方面管控的作用。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内容丰富,覆盖广泛,形成了全面的信息网络,帮助交通管理者全方面的掌握交通信息,处理城市交通问题。

1.3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理论依据。目前,有关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的理论有很多,我国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的理论依据是十分全面的。这些理论支撑了信息化主体,使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这些理论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业务流程再造理论,业务流程再造理论主要说明了流程对于处理各项事务的重要性,只有将所要处理的事情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才能使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从而高效的完成事务处理工作。流程再造理论从流程的本质上进行了系统化的探讨,根据不同事务的轻重缓急进行事务的再次排列,像这样将所有事情打乱重新排列的方法,提高了事情处理的整体效率,实现了信息处理的高效化。其次是虚拟企业理论,这个理论是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的,该理论主要是指各个企业间构建信息化的平台,从而进行信息的共享,达到资源利用的最高化。

2.对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的思考

我国的信息化技术还处于成长阶段,和许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使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得到更好的发展。

2.1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意识。目前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的意识还不是很强,很多地方仍然保留原有的传统观念,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到位。这就导致了交通信息化设施不完善,无法实现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同时,还存在着交通管理人员的信息化专业技术不强的问题,当事故发生的时候,难以完成信息化工作。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可以不定期的举行道路交通信息化宣传活动,提高人们对城市交通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为各地区的工作人员普及信息化知识,增强信息化技能。同时需要为各地区的道路管理部门配备完善的信息化设备,确保硬件设施完善,达到国家的标准。

2.2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考核机制。我国大多数地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考核机制都存在着不健全的问题,这就导致了道路交通信息很难及时准确的收集起来,信息化也无法实现。因此,我国必须推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考核机制,建立健全评价体系,统一各个地区的评价标准,确保信息化可以有效的实施。交通管理的考核需要包括很多方面,随着信息化的推进,将信息化纳入考核标准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因此,地方政府需要完善考核体系,以信息化作为核心内容,大力发展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事业,使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得到全面的发展,交通信息可以充分的在信息系统中流通,确保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可以实现。

3.总结

信息化技术对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实现了道路交通信息化可以更加高效快捷的处理各项交通事故,帮助城市道路实现自我管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还将不断的更新信息化技术,更好的将信息化应用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中,使城市道路交通事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邢国敬.浅析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科学时代,2013.

[2]牛冠群.中山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第4篇:道路交通管理基础范文

道路交通管理是国家赋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一项基本职能,同时,也是各级政府和社会有关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危害,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是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永恒的主题。在“民生为本、立警为公”理念的指导下,研究、探索并积极推进道路交通管理社会化进程是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驾驶员协会是社会组织的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道路交通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构建道路交通管理社会化格局的必要性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平安出行的需求日趋强烈。于此同时,在城市中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加和道路建设速度的相对滞后,特别是对交通行为人安全教育工作的严重削弱,客观上给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难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各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从自身做起,加强队伍建设,更新执法理念,强化管理手段,改进工作作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然而,道路交通状况仍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关键是没有真正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施其责、社会全员参与、公安统一协作”的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新格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在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做了明确的阐述。强调了依托政府主导,建立齐抓共管的有效工作机制和组织保障机制,相关部门发挥好统筹、规划、协调和指导作用。可以说,国家对构建道路交通管理社会化新格局已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在一些地方实际落实上还有很大的差距。

笔者认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一项牵涉面广、影响力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要考虑到管理者的因素,还要考虑到被管理者的因素。两者相互依存、互为作用,辩证统一于人、车、路的有机联系之中。我们既要从交管部门的角度研究如何加强管理,又要从交通行为人的角度研究如何接受管理。只有把两者统一起来,道路交通管理社会化才会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才会有真正实现的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从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还是从保障公民人身财产安全考虑,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并推进交通管理社会化进程,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驾协在推进交通管理社会化进程中的特殊作用

机动车驾驶员协会是以机动车驾驶员为主体的社会团体;是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基本职能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机动车驾驶人的纽带和桥梁。驾协是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社会组织,具有鲜明的代表性、服务性、中介性和自律性的特点。这种社会属性决定了她的特有功能,大体可以概括为服务、维权、协调、自律等几个方面。首先,协会通过服务可以把众多的驾驶人吸引到组织中来,既减轻了交警队的负担,又给驾驶人提供了方便;其次,协会通过编印和发放学习资料、组织和进行交法培训,既配合交警队做了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又满足了驾驶人依法维护自身安全的需求;再次,协会通过组织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既丰富了驾驶员的社会生活,又密切和改善了警民关系。特别是构建道路管理交通社会化新格局的任务提出来以后,协会应当干什么和应当怎么干,也都应该做出理性的回答。如果,每一个协会都能既做交警队的助手,又做驾驶员的朋友,通过公共服务平台把分散和流动的机动车驾驶人组织起来,提供服务、实施教育、反映诉求、提高素质,那么,在道路交通管理社会化新格局中,驾驶员协会就是一支不可低估的社会力量。

三、发挥驾协作用的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

驾协组织若想在构建道路交通管理社会化格局中有所作为,必须具备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协会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吸引力和公信力;二是业务主管部门必须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目前,全国的驾协组织发展得很不平衡。有的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影响力,有的还处于初创阶段,有的甚至陷入了生存的危机。在协会自身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情况下,发挥作用就是一句空话。协会要做强做大,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是不可或缺的。

党和国家对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发挥社会组织的应有作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国务院办公厅于2007年5月还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各省、市政府也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文件。各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协会工作都很重视,有的地方把“适于行业协会行使的职能委托或转移给协会”去做,有的地方还通过“延伸服务”或“绿色通道”的形式,给协会提供了方便。这些协会由弱到强,由小到大,逐步走上了规范化轨道。毋庸置疑,凡是搞得比较好的协会,后面都有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支持。反之亦然,离开了交警队的支持,协会一天也难以生存。这里的关键是,既要全面准确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又要灵活机动地解决实际问题。

四、社会大舞台为驾协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5篇:道路交通管理基础范文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管理;规划设计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证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具体而言,应从城市结构与土地利用、城市交通结构、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充分利用三个层次,从供给和需求量方面解决问题。因此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中重要的环节,制定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也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

一、城市交通需求管理规划方案设计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是政策性管理,通过交通政策的制订与实施来影响整个城市的出行交通总量。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方案设计要包括城市交通需求总量分析与控制、城市交通结构管理与优化和道路交通运行组织三个方面。

(1)城市交通需求总量分析与控制。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加,城市交通需求总量和机动车的拥有量将会继续增长,但由于城市土地资源有限,道路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大。因此,针对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的矛盾,可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一是从城市交通系统内部结构、功能、特性出发,分析具体城市道路网络系统(包括道路、停车场等交通基础设施)所能适应的交通需求量;二是从城市交通系统发展的外部环境特性出发,分析在一定的资源约束和环境保护目标条件下,城市交通系统可能的发展规模及容许的机动车保有量。

(2)城市交通结构管理与优化。根据交通调查得到的当前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状况及未来城市交通需求发展预测结果,科学地运用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策略与管理措施,制订当前交通结构合理引导及未来交

通结构优化的政策性实施措施及发展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法及应用研究战略。在城市交通结构管理与优化过程中,通过对本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速度、车辆拥有量发展速度及车辆结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各年度各类车辆拥有量控制规模及各阶段各类车辆拥有量发展速度控制值。

(3)道路交通运行组织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组织是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主体之一,道路交通运行组织涉及到交通需求管理和交通系统管理两方面的管理措施,可结合具体的道路网络及交通流量、流向,综合运用交通需求管理、交通系统管理策略及措施(如局部区域内道路在某一时段内禁止某种车辆通行或出行、单行线、公共交通专用线、各种禁行线、交叉口转向限制等)。制订交通运行组织方案,合理组织交通流,均衡交通负荷,从而提高道路网络运输效率。

二、城市交通系统管理规划方案设计

城市交通系统管理是一种技术性管理,通过对交通管理硬件设施的建设及相应技术措施的实施,来提高交通设施容量,均衡交通负荷。道路交通系统管理措施是城市交通管理方案实施的基础,在制订城

市交通系统管理规划方案时,应根据规划方案的要求和当前管理设施的建设现状,制订出管理设施的建设规划方案。城市交通管理规划主要包括道路横断面交通设计与管理、道路交叉通设计与管理、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计与管理、交通信号灯优化设计等内容。

(1)道路横断面交通设计与管理。道路横断面是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以及分车带等部分组成,对道路网络中交通拥挤严重或根据预测在未来可能出现严重拥挤的道路路段,应进行道路横断面交通功能设计。横断面交通功能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道路的等级、性质和红线宽度以及有关交通资料,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宽度,并给予合理的布置,使道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道路交叉通设计与管理。对道路网络中交通阻塞严重或根据预测在未来可能出现严重阻塞的交叉口进行专门的交通设计,包括道路交叉口几何设计、交通渠化设计和行人过街道设计等,以提高交通阻塞地区的通行能力,缓解城市交通紧张状况。在交通系统管理规划中,应根据现状的或预测的交通量,提出道路网络中各交叉通管制方式(信号控制交叉口、无控制交叉口、环形交叉口、立体交叉口及优先管理交叉口)的选型与建设方案。

(3)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计与管理。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给道路使用者以明确的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设计及方案评价是交通管理规划过程的重要环节。规划方案的设计是在掌握现状交通信息,分析出其存在问题,并预测未来交通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规划方案评价是对未来交通运行情况的模拟过程,是建立在掌握现状及未来交通信息基础上的,通过分析交通管理措施对交通流的影响,预测交通管理措施实施下的交通运行指标,分析是否达到了管理目标。

(4)交通信号灯优化设计。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中,应对现状信号交叉口的配时效果进行检查,结合交叉口渠化设计对现状交通矛盾突出的信号交叉口信号控制形式和配时方案提出近期改进方案;根据城市道路网建设规划成果提出干道交通信号协调控制设想;并提出远景城市区域信号控制系统建设目标和分阶段实施计划。

三、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评价

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评价的主要目的一是分析交通管理措施如何影响城市交通结构及网络交通流;二是预测交通管理措施下的城市交通系统交通流运行指标;三是分析交通管理方案是否达到预定的管理目标,从而避免交通管理的决策失误,对管理方案的最终确定和滚动调整起决定性的作用。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案的评价过程包括:

(1)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案信息化处理。

交通管理规划方案的评价过程是借助于计算机所进行的交通仿真模拟过程,整个过程必须借助于交通系统分析软件进行。因此,首先必须把城市交通管理方案抽象为计算机能识别的信息,即信息化处理,包括道路网络信息化处理及交通管理措施信息化处理。

(2)交通管理措施下的交通流量分配模拟。

交通管理措施下的交通流量分配模拟是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核心技术。交通流量分配模拟的关键是交通分配预测。交通分配就是把各种出行方式的空间OD矩阵(由预测阶段获得)分配到具体的交通网络上。通常交通分配模型分为平衡交通分配模型和非平衡交通分配模型。

(3)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案效果分析。

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评价的指标体系取决于规划要达到的目标。对于某些局域性的交通管理规划方案(某个局部区域、某条道路或某个交叉口的交通改善管理方案)的评价,应从两个方面来评价管理方案的效果:一是对整个城市的总体交通质量改善的评价(如总体交通负荷、平均车速、平均延误、网络交通流的均衡性等几个常用指标),二是重点考虑所研究范围内的交通改善。评价指标可根据方案目标而定。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通过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来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已经为多数城市所接受。但是交通管理工作不应只是忙于解决已经出现的各种交通问题,还应站在战略高度结合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超前研究交通管理对策,即制定交通管理规划,实现长效管理。制定交通管理规划是提高交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炜,徐吉谦. 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应用[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

[2]巾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GB50220-95)(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24-26.

[3]肖秋生,徐慰慈.城市交通规划,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

第6篇:道路交通管理基础范文

关键词:道路交通;发展;现状;管理体制;运网结构;途径

道路交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其发展程度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程度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假如说道路交通经济的发展水平能够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则在很大程度上道路交通经济可以稳固国民经济的发展,相反,道路交通经济相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呈现滞后的现象,则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根据我国目前的道路交通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其发展情况不容乐观,为此必须探究有效的发展途径来改善现状。

1我国道路交通经济发展的现状

1.1道路交通管理体制相对落后

虽然近年来我国经济正处速发展的阶段,但是我国道路交通管理体制却无法跟上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在很多需求上也不能充分满足,导致实际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由于高速发展的经济造成了道路运输量的大幅度增长,但是实际的道路交通运输能力却无法满足这种大量道路运输量的需求,导致滞后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当经济发展处于疲软期时现有的交通管理体制又呈现出动力过剩的现象,起不到对刺激经济回暖的作用[1]。因此只有针对目前相对落后的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才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实现我国道路交通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1.2道路交通滞后于经济发展

除了上述的道路交通管理经济体制相对落后以外,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上相比道路交通经济发展也相对落后,虽然通过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道路交通经济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道路交通经济的发展仍然有着很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由于现有的运输网络规模十分有限,并且在运输网的利用率相对较低,另一方面缺乏先进的网络设备以及先进的运输设备,以及相关的管理水平不够先进有待改进等等,都造成了道路交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速度。

1.3道路交通不能完全融入市场经济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来看,目前我国的道路交通行业还无法满足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经济需求,不仅相应的管理体制相对落后,同时道路交通行业内存在着普遍素质较低的问题,等等这些因素都造成了目前道路交通行业无法完全融入我国市场经济的现状,这一现状也直接阻碍了我国道路交通行业的发展。为此必须针对造成道路交通行业与市场经济无法相容的因素进行逐一解决,从而实现我国道路交通行业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使得二者能够处于一个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实现道路交通与市场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2]。

1.4城市运网结构不合理

虽然我国城市化进程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也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是与此同时城市道路交通在运网结构方面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例如在大城市中最常见也是最难控制的道路拥堵问题,道路车辆的日常通行不畅,在一定程度上给道路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另外部分道路在设计上存在着一些不合理设计,不仅对于道路建设和运行方便造成了阻碍,同时也会给后期道路通行方面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方面影响道路的使用安全,另一方面也阻碍道路交通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道路交通管理措施,严重的影响了道路运输物流时效,对于城市建设也具有严重的影响,给我国道路交通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极大的制约和阻碍。

2新时期发展道路交通经济的重要途径

2.1明确道路交通经济的发展目标

在道路交通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要想让道路交通经济能够有一个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首先要实施以目标先行为原则,根据我国道路交通行业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系统性的分析,综合各项因素明确道路交通经济发展的目标,根据相关政策的指导再结合所明确的发展目标切实的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策略,并严格按照所制定的策略来开展这一段的相关工作,与此同时要做好道路交通管理的完善和改进,从而实现对道路交通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3]。

2.2增加道路交通投资资金

道路交通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道路的规划建设、道路交通的管理以及各种设备的供应,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但是目前来看我国在道路交通行业方面的资金投入十分有限,这也是制约道路交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增加道路交通投资资金方面首先要获得相关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这也是道路交通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当然要想有效增加投资资金单靠政府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应该充分发挥道路交通行业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投资和支持,只有调动社会力量才能给道路交通行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从而给道路交通经济发展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4]。

2.3优化和完善道路交通管理机制

完善的道路交通管理机制是道路交通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尤其是现阶段在道路交通经济发展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更加需要优化完善道路交通管理机制来有效改善诸多因素对道路交通经济发展的影响。一方面,我们需要从理论层面来制定有效的道路交通政策作为相关的管理依据,同时要根据现实的道路交通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实际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有效的制约和规范;另一方面,我们在结构层面需要有效的针对运网结构进行优化,与此同时要加强对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

2.4对道路交通系统实现全面战略性调整

我国道路交通经济发展缓慢其关键因素在于道路交通结构方面存在着高耗能、低效率的问题,这种消耗与产出不成正比的现象严重的阻碍着道路交通经济的发展。要想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要对道路交通资源进行重新合理的分配,在此过程中必须要秉着绿色环保的经济发展理念,采取低碳环保的优化措施,从而在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前提有效提升能源利用率。与此同时也要做好道路交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最终能够保证道路交通行业在战略性调整后能够满足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关需求。

2.5加强道路交通的综合管理

由于道路交通路径本身具备牵涉广、内容多等特点,因此加强对道路交通的综合管理十分必要,一下具体举出几方面的管理措施:(1)强化网络管理。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可以通过加强相关电子仪器以及相关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等途径来实现,尤其是对于道路交通各个方面的监控要做到全方位无死角实时监控。(2)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提升素质方面一方面要注意加强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加强个性化服务培训,在不触犯相关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应尽量满足不同人群的合理性要求,从而实现道路交通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3)加强安保工作。一方面要加强从业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一些基础的技能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交通运营单位的考核力度,保证其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能够有效杜绝一切安全事故的发生,使道路交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5]。

第7篇:道路交通管理基础范文

交巡警中队作为最基层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由于受到警力不足、国省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任务繁重等客观原因的制约,对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已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强化农村派出所交通警务室建设,将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延伸到农村道路,是预防和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治本之策和必由之路。

一、加强执法培训,提高农村派出所交通警务室民警的执法水平,是做强农村派出所交通警务室的前提

“执法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的派出机构,主要承担着辖区治安、刑事案件侦破和民事调解等方面职能,派出所民警对交通管理工作接触不多,管理技能欠缺。所以,加强农村派出所交通警务室交巡警的执法业务培训,是做强农村派出所交通警务室的前提。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来提高警务室民警的交通管理水平。一是集中培训。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及相关配套法规的系统培训学习,使每名交巡警具备基本的交通管理法律常识和技能。二是岗位实践。主要采取跟班执勤的方式,选择经验丰富的交巡警带班执勤,让警务室交巡警在“学中干、干中学”,迅速积累执勤、办案经验。三是难点剖析。针对办理使用伪造证件、未取得驾驶证驾驶机动车等需要以一般程序处罚的案件,由于材料要求高,我们组织专题培训,避免出现“错案”。四是加强考评。对警务室交巡警执法办案情况定期与不定期进行检查,从中发现一些共性和个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评析和整改。

二、掌握辖区道路、驾驶人基本情况,是做强农村派出所交通管理警务室的基础

依照警务室建设要求,我们重点从基础工作入手,组织开展对辖区内的驾驶人、车辆、安全隐患、道路状况、安全设施、事故情况等基础数据摸底排查,做到全面掌握。在此基础上,分门别类建好台帐,对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规律和工作重点,明确目标。一是摸清“五小”车底数。组织交通警务室民警主动深入辖区乡镇社区、村组进行调查,掌握辖区车辆、驾驶人基本情况,加强源头交通安全监管,做到车车见底、人人见底。二是抓住“三种重点车型”和“三类重点对象”。即专业运输车、校车、摩托车“三种重点车型”,驾驶人、学生、外来务工人员“三类重点对象”,认真落实各项管理措施。三是加大道路隐患排查力度。各交通警务室积极联系辖区交巡警中队,会同安监、交通、农林、水利等部门,从“镇村道路、新建道路”入手,认真排查危险桥梁、危险路段和交通事故多发路段,并按“一患一档”要求,健全台帐,认真制订整改方案,加大交通安全隐患整改力度。

三、加强指导和引导,是做强农村派出所交通警务室的关键

农村派出所交通警务室能否紧贴全局工作,有效形成对辖区县乡道路的管控,确实起到压降道路交通事故,保障交通安全畅通,交巡警大队的指导和引导是关键。我们大队在市局的领导和支持下,积极带领警务室民警在全市道路开展了“摩托车专项整治”、“创卫专项整治”和“无牌无证机动车专项整治”等活动。从三个方面加强对农村派出所交通警务室的指导和引导。一是强化交通安全宣传。将“进农村”置于“五进”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丰富内容、形式和手段,在电视、广播、报纸上,在社区警务、村务公开栏上逐步建立起较为稳定的交通安全宣传阵地。二是强化道路秩序整治。坚持以治黑点、抓乱点、堵盲点为重点,扎实开展镇村道路显见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三是强化路面治安防控。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段道路交通治安特点,各派出所交通警务室进一步强化勤务考核,完善联勤制度,提高勤务组织的针对性。在抓好交通管理的同时,与辖区交巡警中队联手,组织开展针对性的治安整治行动。

四、硬件设施到位,是做强农村派出所交通管理警务室的保障

结合各个派出所的实际,在各派出所办公区域单独开辟1至2间办公用房作为交通警务室,设立接待交通违法群众的专用窗口,为警务室民警配备办公室,安装与各级交通安全管理网络连接的计算机等基本办公设备。警务室内相关工作职责上墙,办事程序、接处警和联系电话、交通警察和协管员名单等在适当位置予以公示,接受群众监督。部分派出所交通管理警务室已配备了专用交通执勤警车、锥形桶、照明灯、照相机、标志牌等装备。

第8篇:道路交通管理基础范文

首先我代表××乡党委、乡人民政府向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检查指导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乡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在各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园满地完成了1至3季度工作任务,做到无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下面我就××乡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向各位领导作个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地处昌宁县南大门,全乡总面积236.1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委员会168个村民小组25859人。辖区内省道“312”线横穿而过,全长20公里,乡村公路全长547公里。有机动车辆1456辆,驾驶员1415名。

近年来,由于乡村道路的不断改善及机动车数量的增加,随之交通事故不断上升,因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也增加,因此切实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1年来,××乡努力减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漏管失控面,把加强道路交通管理纳入我乡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好、抓落实,坚决杜绝造成群死群伤的恶通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全乡经济和谐发展,为“创建平安××,构建和谐茶乡”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主要作法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取得实效。为切实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领导,确保工作工作顺利开展,成立由乡长任组长,分管交通的武装部长为副组长,派出所、综治、宣传及十个村主任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派出所所长白中仕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派出所民警为工作人员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各村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结合辖区道路交通安全情况,制定具体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职责和目标,细化分工,充分发挥联动机制作用,确保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提高认识,切实担负起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责任。面对严峻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乡从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执政为民和服务“三农”的高度把思想统一到“创建平安××,构建和谐茶乡”的大局上来,切实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积极研究解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为把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抓好、抓实,将其列为重要议事日程。为真正把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明确责任,分别与各村、乡直各单位签定了《道路交通管理目标责任书》。在全乡范围推行兼职交通协管员制度,即由各村委会主任或支书担任辖区交通协管员,在派出所设置一名专职交通协管员,组织辖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发动群众参与各种交通安全活动。驻派出所专职交通协管员和辖区兼职交通协管员在乡道路交通安全领导小组及派出所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承担:一是按照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要求,定期组织群众学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发放交通安全宣传材料。二是排查登记辖区机动车和驾驶员基本情况及变动情况,清理登记辖区无牌证车辆和无证驾驶人员,督促无牌证车辆上牌落户和无证驾驶人员培训领证,行动中督促无牌证车辆上牌落户和无证驾驶人员;三是定期组织辖区驾驶员进行安全学习教育,传达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要求。督促其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师事务所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四是对辖区道路危险路段进行排查,并同上级预防交通事故机构报告,协调有关治理事项;五是组织有关人员在赶集日、重大活动、传统节庆和婚丧嫁娶等聚众集中时段、地点,宣讲群众不乘坐拖拉机、低速汽车等安全无保障车辆;对于不听劝告的交通安全违法人员,及时通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或派出所进行查处;六是建立交通管理基础台帐。

(三)、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群众对交通安全重要性的认识。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交通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治本之策,在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我乡结合法制宣传教育开展好道路交通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交通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国庆前夕还对本辖区内的正三轮摩托、客车、货运车辆的驾驶人员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培训,组织他们收看交通宣传光盘,××乡派出所所长领学了《道路交通安全法》,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了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为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奠定了基础;为了预防外埠车辆在本辖区发生交通事故,我乡组织人员在云保线两侧张贴交通安全宣传画,各村、各乡直单位认真履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职责,定期深系的村寨和学校开展交通安全专题辅导,讲解交通安全常识和法律法规知识,重点宣传货车、低速汽车、拖拉机和摩托车等违法载客的危害性,使交通安全宣传深入千家万户。2009年1至9月份,共出动车辆65驾次,人员163人次,出黑板报5期,张贴宣传标语2920条,深入到中小学进行宣传教育25场次,培训驾驶员177人次,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攻势。通过宣传教育,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四)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控,深入推广“丘北经验”。各村、各单位进一步落实标本兼治、疏堵结合的措施,切实加强农村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一盯一”、“一帮一”的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健全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防控网络,结合全乡实际情况,推广“丘北经验”。依靠派出所、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对全乡低速车、拖拉机、货运车车主、驾驶人在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全面的清理排查,将经常从事违法载人营运的车辆及驾驶人纳入重点管理范围,详细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实行“一盯一”、“一帮一”的“户籍化”管理制度,切实加强与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督员联系,并通过道路交通安全监督员加强对重点驾驶人的沟通联系、宣传教育和提示提醒等日常监管工作,真正将各项动态管控措施落实到具体的、活生生的社会群众及广大交通参与者身上。加强了农村道路监管工作,规范了农村道路路面行车秩序,有效推进了农村道路交通环境的和谐发展。

(五)、加大道路交通违章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杜绝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是在交通管理工作中加强道路交通违章行为的查处力度,纠正交通违章行为。重点查处农用车、拖拉机违章载人,无机动车驾驶证驾车,驾车不戴安全帽、安全带等严重违章行为,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相结合的原则,有效地减少了交通违章行为,大大的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二是加强对云保线路段和重点时段的巡查。积极开展道路交通秩序整治统一行动,对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载人、无证驾驶、无牌行驶、未进行年检车辆、酒后驾车、超限载人和违法接送学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查纠。整治活动中,共出动警力78人次,警车18驾次,查纠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违法载人14起,处理交通违法人员15人。三是加大路检路查的执法力度。在云保线的路检路查工作中,严格按照“三严”的标准进行,即“严查、严管、严惩”,对七座以上的过往客运车辆逢车必查,坚决不放过一辆违法车辆,并对违法车辆上限处罚,为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是净化道路交通秩序。在各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开展“以路为市”治理,采取“守巡”相结合、日常管理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方式,对机动车乱停乱放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现场纠正,同时加大查处力度,从而加强规范道路停车秩序。五是建立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控网络及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兼职交通协管员制度,充分发挥兼职交通协管员人熟地熟的作用,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履行好交通管理工作,进一步夯实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基础工作,增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控力量和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第9篇:道路交通管理基础范文

关键词:道路交通 信息管理 开发

正文:

互联网时代,道路交通信息管理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信息技术作为道路交通信息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针对道路交通信息管理开发的一些现状和简单的应对措施做一个简要的论述。

一、当前信息网络社会,在当前的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 一些工作人员不能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对信息化的意识不强。

在一些道路交通运输部门中,工作人员简单地把信息化工作看作是技术工作,认为信息化工作主要依靠科技部门来管理。而业务部门也不懂得如何在道路交通信息管理中处理信息,收集信息。因此,即便科技部门出台了新的技术,但是业务部门很少介入或者根本不介入,导致道路交通信息管理不能正常实行。

2、 在信息技术时代,道路交通信息管理的开发中,信息系统整体的规划设计以及部分信息系统的功能还有待完善与加强。

在某些道路交通管理部门,信息化设备投入不足,老化的设备不能及时更换,网络接入质量比较差,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道路交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业务办理。而且,在很多基层,运政信息的综合平台应用衔接不够顺畅。

3、 当前道路交通管理中,对于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一些基层,因为硬件设备跟不上,因此出现数据采集的覆盖率低并且缺乏信息实时性;同时,一些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对于采集过来的实时信息缺乏优化定量研究以及深度挖掘,也不能及时反馈到各主要交通参与者中,不能实现实时管理。

二、信息网络社会,交通信息管理开发的对策。

1、 加强各部门的组织领导,使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交通道路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交通管理部门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信息化工作的培训,让员工充分认识到交通道路信息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各级相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建立信息化组织,并建立各类业务部门负责制。

为了应对个别工作人员对交通信息管理的运用不彻底,可以采用将信息化工作纳入实际绩效考核内容当中,应用规模的扩大可以有效改变道路交通信息管理的开发不彻底或者不足的问题。同时,道路交通信息管理系统实时安全备份、数据丢失、系统崩溃、数据丢失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等现象也会有效抑制。

2、交通信息管理的开发要依托各项现代化技术来实现,恰当地使用智能管理系统。

在道路交通信息管理体系中,对道路交通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各项相关信息都要完整和实时,在各个环节,如交通管理者、出行者、道路管理设施必须实时高效完成各种信息的交换。对于一些突发性事件,交通信息管理中心必须具备足够的快速反应能力,以及必须具有信息管理以及系统,实现信息实时采集并且及时处理,并且将信息的处理结果快速应用。只有这样,才会更好地实施智能化管理,实现提升我国交通运输能力的目的。

3、实现信息实时采集以及应急处理的有效方案。

(1)要想实现信息实时采集,我们可以加大车载GPS的使用和安装力度,这样不但可以对各个道路网的实时信息进行有效地采集,而且可以迅速汇总到交通数据库以便相关部门进行进一步的处理。GPS的安装可以有效解决实时信息数据的采集中的相关部门硬件不足的问题,也可以有效解决数据滞后性以及采集覆盖率较低的问题。

(2)对有效的实时信息,要快捷而有效地挖掘典型样本,并选择创建模板的相关的关键数据,以便获取统计周期。利用统计周期,我们可以得到优化处理交通信息的最重要的数据,有效计算车流均速周期。这样,交通管理部门便可以按照统计周期实时相关交通流量信息,以便各路段实时调整车流车速以及恰当地处理一些相关问题。随着GPS的有效安装,可以将收到的信息通过电子数据交换实时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到道路交通使用者的手中,引导他们做出相关的交通数据的判断。

在网络时代,道路交通信息管理要将ITS作为战略性的问题进行开发以及进一步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要重点关注道路交通信息网络建设以及管理,使用基础数据库进行道路各种交通量以及气象信息的数据的采集。并且,在管理中,要将全球定位系统、电子数据交换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到交通信息管理当中。

总之,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信息管理方面的需求的增加,信息管理的开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智能化的管理系统的使用越来越普及化,操作越来越系统化,对于各种道路信息的处理也更加实时以及快捷。只有有效利用道路交通信息管理网络,才能有效改变交通拥堵,实时调整各路段的交通现状,解决路况的具体问题。

参考文献:

[1]美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及现状――北京交管局赴美智能交通管理培训组技术总结报告,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