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风景园林城乡规划范文

风景园林城乡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风景园林城乡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风景园林城乡规划

第1篇:风景园林城乡规划范文

1、建筑学专业: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指与建筑设计建造相关的艺术和技术的综合;

2、城乡规划专业:培养具备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参与城乡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乡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城乡规划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风景园林专业:培养具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名胜区和各类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在城市建设、园林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第2篇:风景园林城乡规划范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研究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面对的挑战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自身存在的不足。

1.学科内涵模糊。一般认为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设计领域突破了室内设计的范围,突出了以建筑为主体的区域环境设计。但是对环境艺术设计所涵盖的具体内容,学者们却各持己见。郑曙旸认为环境艺术设计包括室内与景观设计两个方向,吴家骅则将城市设计、景观和园林设计、建筑与室内设计的有关技术与艺术的问题归为环境艺术设计的范畴,尼跃红界定环境艺术设计的范围是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与居住区规划。不难看出,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已有的建筑、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专业在研究领域上有一定程度的交叉。

2.学科快速发展引发的问题。随着城市建设快速的发展,中国环境艺术设计高等教育遍地开花,无论是艺术类、综合类,还是理工类、师范类、农林类,甚至一些财经类高校也增设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办学涉及专科、本科及研究生等多个教育层次。在“大干快上”的学科发展热潮中,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暴露出了严重的问题。首先,学科理论发展滞后,缺少持续的、广泛的、系统的理论性研究,并且缺乏一些权威的学术组织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学术交流上进行指导。其次,师资力量不足,学生比例过大,有经验的教师颇为稀缺;许多教师终日疲于上课,分配在科研与实践的时间就会相应减少,影响其专业水平的提高。这些现象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二)风景园林专业成为一级学科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影响。

风景园林是一个与环境艺术设计有着密切关系的专业。在2011年新学科目录中,风景园林专业(可授工学、农学学位)从三级学科一跃成为与建筑、城乡规划、设计学等地位相同的一级学科。专业的核心内容大体是以“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为研究对象,“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提出“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并“监理设计的实现”。因为环境艺术设计与风景园林在设计范围上有重叠,所以对两个专业进行对比,有利于探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之路。

1.专业特色的对比。目前在中国高等教育中,风景园林专业多设立于工科的建筑类院校与农科的农林类院校。在建筑院校中多称之为景观学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在空间规划设计方面的能力。农林类高校的风景园林专业更加重视园林植物在专业中的基础地位。学生通过大量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认识的训练,牢固地掌握了园林植物的知识。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突出了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在学生的艺术素养、艺术技巧和艺术创作等方面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是与风景园林专业相比,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涉及室外环境领域的时间相对较短,在解决设计问题时,科学、理性的分析稍显不足,更多的时候是依赖于设计师的艺术灵感。

2.学科发展空间的对比。风景园林成为一级学科后,发展空间将更为广阔,专业划分将更为细致。同济大学刘滨谊教授在谈及对风景园林学二级学科的认识时认为“风景园林学应下设5个二级学科即风景园林理论与遗产保护、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园林与景观设计、园林植物应用、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在艺术学成为独立的门类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可以随着学科地位的提升而进一步细化专业方向。但是,面对学科体系日益完善的风景园林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室外环境领域该如何发展,如何强化自己的专业特色,如何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这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3.生源对比。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招收的生源主要是具有文科背景的艺术生,即入学考试需要加试美术。依托建筑学的景观学专业和农林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招收的学生多为理科背景。两个专业的生源相比,艺术功底较好、思维活跃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而逻辑思维能力强是景观学或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长处。但不可否认,在报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在高中期间文化课成绩比较差,为了能考上大学转而去学习的美术。因此与风景园林专业的生源相比,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弱,知识面较窄,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较弱。

二、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思考

1.凝练学科核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建设和发展中最关键的是确定学科核心,通过凝练学科核心,使专业特色更加鲜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已经实现了从室内环境到室外环境的延伸。与有限的室内空间相比,室外空间范围更加广阔,如果将这些都纳入到设计范畴之中,那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不仅无力承受这样的重担,还会与风景园林、城乡规划等专业产生冲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将研究范围限定在以建筑为主体的有限的室内外空间环境之内,即室内环境与建筑周边环境;其研究重点在于沟通室内与室外的关系,实现室内外环境一体化设计;其研究目的是解决建筑室内与建筑周边小型尺度空间的问题,为人们营造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

2.完善专业理论体系。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脱胎于工艺美术教育。因为长期以传统美术为基础的艺术文化作为主导,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科学技术理论不够重视,所以完善其专业理论体系十分必要。首先,应加大理论研究的力度,通过各种形式鼓励和促进专业理论的深度研究;其次,可以借鉴相关专业已有的科学理论作为有益的补充。只有以完善的学科框架和成熟的专业理论为基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3.建立合理的培养目标。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该扭转学校只是在培养“设计单位实习生”的理念,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全过程的设计知识与自主创新的能力作为基本目标。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逐步认识到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从方案构思到最终实现的全过程,初步建立起与各专业、各工种协调的概念,逐步积累作为设计师的基本素质。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具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中,师资队伍无论是在生师比、职称结构、学源结构还是年龄结构上都不尽如人意。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应建立一个培育高层次人才的环境;其次,组建知识结构合理、学科背景丰富的教师队伍;再次,引进和培养高水平、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5.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不仅应该具有很强的艺术创作与设计表达的能力,还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的分析与归纳能力、较强的接受新事物与新思想的能力。为了提高环境艺术设计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应提高生源质量,加大文化课成绩在综合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其次,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文化的教育,改变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错误认识;最后,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使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得到强化训练,提高设计能力。

第3篇:风景园林城乡规划范文

中央美术学院,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是两个“扛把子”的存在,两所学校在教育部美术学科评估中都拿到了A+,实力可见一斑。

中央美院直属于教育部,虽然不是985、211,但是在“双一流”评选中完成了“逆袭”,成功入选世界一流学科高校。

学科情况

研究生层次学科设置情况: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美术学),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美术学、设计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版画技术工作室、摄影工作室)。

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

两个专业硕士硕士授权类别,分别为: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点(美术、艺术设计)、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点。

第4篇:风景园林城乡规划范文

1美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体系中的LAAB

美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评估采用的是一种自我认证的评估方式,即认证是一个非政府性的,自愿的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体系。从机构性质上讲,LAAB是一个“专业的认证”,它实质上是一个典型的民间机构,有点类似于我国的风景园林学会。LAAB是风景园林的认证组织,是专业及专业认证机构(ASPA)协会的一员,它的设立必须得到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CHEA)的认可并且必须遵守CHEA制定的标准。CHEA将LAAB认证为风景园林第一专业课程的官方认证主体,并通过审查LAAB认证标准和过程来确保政策和程序都能满足正确的标准。所以本质上,LAAB就是美国高校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评估机构,对高校是否具备设置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资格具有绝对的决定权力。LAAB由风景园林从业者、学者、风景园林平行组织的代表和公众代表组成。风景园林平行的组织有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风景园林登记委员会(CLARB)和风景园林教育家委员会(CELA)。由此可见,LAAB在美国的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风景园林学会的设置可以参考美国的现行模式,让其在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美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评估)标准的构成

美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的标准是美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一共由7个大的认证标准组成,内部涵盖如下几个部分:1)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任务和目标;2)专业自治、管理和经营;3)专业课程结构;4)学生管理和课堂教育;5)师资配置;6)课堂的外部拓展计划;7)教学的设备和技术支持。这些部分构成了美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的标准体系,下面对上述认证标准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其中的关键内容将作单独分析。美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标准体系的首要认证标准就是学校设置风景园林学科专业需要有明确的专业任务和目标,以使全体教师、学生和学院具有共同的核心价值和基础目标①。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教育目的必须要被清楚地说明,并通过能够达成的教育目的来描述专业的基础目标是如何实现的。这点类似于我国高等院校中,农林院校、建筑类院校、艺术类综合性院校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办学基础,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办学特色首先会在专业任务和目标上有所差异。

美国风景园林认证标准体系中的第2个认证标准就是对专业的自治、管理和经营,它要求学校能够对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提供充足的财政和院系支持,并赋予相应的管理机构完成规定的任务和目标。在项目的经营上,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必须在教学机构的内部作为一个单独的、可确认的院系;另外,本专业的教育管理者要有教师委派权和相关的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管理经验。学院要能够提供有效资源来实现专业的任务、目标和目的,并支持独立系别的发展和提升。评估标准包括:1)学生和教员的工作室比例标准是否不大于15∶1;2)资金是否充足,能够支持教员和其他指导性人员进行持续性专业发展,包括支持科研发展和参加学术会议的经费、电脑和相关软件,其他类型设备以及技术支持;3)能给学生提供支持的资金是否充足,如奖学金、开展研究工作的经费等;4)能够达成专业任务和目标的人员支持是否充足。

在这个评估标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认证参数就是教师的数量,LAAB规定教职员工应当是一个有效的规模,以便完成专业的目标和目的,教导课程。达到和维持认证状态的最低要求如下。1)课程和学位的描述应包含术语“风景园林”。2)本科的第一专业课程至少包含4年的学习时间。3)研究生的第一专业课程应当包含3年的学习时间。4)全日制等值(FTE)指导性的教师满足如下要求②:a.仅仅提供一个第一专业课程③的学术小组至少有3个全日制等值的有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学位的指导老师,这些老师中至少有一个是全日制的;b.同时提供学士和硕士水平的第一专业课程的学术小组,必须有6个指导的全日制等值教师,其中至少有5个拥有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学位,且至少有2个是全日制的。5)母学院是被正式委任机构所委任的认证院校(就像被美国教育部或高等教育委任协会确认)。6)会有一位指定的项目总管负责复核中的领导和管理工作。7)一个被LAAB授权的项目将满足:a.持续性遵守认证标准;b.按照要求为年度品牌和其他费用付款;c.定期归档完整的年刊和其他要求的报告。当以上任何因素在委任时段里不再能提供,项目负责人要通知LAAB。项目负责人同时也要对任何项目发生的实际改变负责。

3美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标准中的关键标准制定

美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的标准中,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是它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这个也是我们分析的重点。第一专业学位课程包括关于风景园林的核心知识技能和运用。对于专业课程设置的任务目标,其评价标准为课程设置是否融合了期望在学生毕业时所能掌握的知识、技术、能力和价值。这个评价标准中有2点是非常重要的:1)除了专业课之外,本科第一专业学位项目将提供其他学科学习来丰富教学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文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提供给学生发展对其他领域兴趣的机会;2)除了专业课之外,硕士专业学位将会提供研究申请及学术方法的指导。项目课程覆盖了以下范围:历史、理论和批评;自然和文化系统(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公众政策和法规;各种范围的设计、规划、管理和应用(包括并不局限于人行和车行系统、下水分级和雨水管理);场地设计和实施(材料,方法,技术,应用);施工文件和管理;写作、口语和视觉传达;专业实习;专业价值观和道德观;植物学和生态系统学;电脑应用和其他先进科技技术。教学大纲的设置应该达到2个标准:一是应该包括教育目的、课程内容和将用来评价学生表现的准则和方法;二是能确定各种水准的学生能够成功完成课业①。教学大纲是为课程设置而存在的。对于课程和课程组的层面来说,该项目评价了课程组帮助学生及时完成学习目标的效率。

在美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标准体系中,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该标准就是要考察学校是否使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能够继续从事风景园林相关职业,学生是否被证明已经掌握解决创造性问题,批判性思考,交流、设计和组织能力来让他们进入风景园林领域。也就是说,对学生能力的评价也是专业认证的一个重要的参考系数,在学业完成时,学生有资格进入风景园林相关领域工作。美国风景园林认证标准体系也十分重视对专业师资力量的评价,该标准认为全体教职员和教育人员的从业资格、学术地位、专业活动将促进和增强项目的学术宗旨和目的。因此,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应当需要合格的有经验的教职员工和其他教育人员来帮助学生们注入继续从事风景园林事业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教职员工、教育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应当有与他们的职位相匹配的证书。教职人员应当持续地参与到各项能使他们的专业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使项目更有效的活动中去(诸如学术咨询、研究、专业实践、专业服务、大学服务和社团服务)。在美国的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标准体系中,如果只有课程之内的认证标准,那将是不完整的,课程以外的拓展计划也是一个重要的认证指标。也就是说,风景园林课程必须有一项对于课程和专业机构、校友、政府、社团和大众成功互动的记录或者计划。其目的在于向学生提供学习工作机会、学术技能发展和专业引导以及财政支持。为此,开设课程项目的院系必须和专业机构、社团、校友、从业者以及大众建立有效的联系。最后的一个认证标准就是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硬件和技术支持,即全体教职员工,学生和其他人员应当能使用设备和装备、图书馆以及其他为了达到专业教育宗旨和目标的必要技术②。这方面在专业的评估中不具有独特性,因此在此不进行展开说明。

借鉴与启示

通过上文的介绍,对美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认证标准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下面将参照美国的评估经验,提出对我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进行评估的标准方面的建议,笔者将从评估模式、专业观和学科设置的角度来展开对我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评价标准体系建构的探讨。

1采用多维度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评估)模式

我国的风景园林教育历史较长,层次多样且规模庞大。要想制定出能有效统合涵盖研究生、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中职生的专业评估制度,需要采取一种多维度的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评估模式[1]。考虑到我国目前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尚未进行一级学科的评估工作,因而笔者建议借鉴美国的相关评估标准和国内的城市规划专业中的相关评估模式来开创我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评估的新局面[2]。从上文可知,美国的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认证标准体系几乎涉及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方方面面,既考虑到了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本身的特性,又兼顾了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但是,美国的模式不一定完全适合中国的风景园林教育,但其中的专业课程、学生教育和课外拓展方面的认证标准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考虑到我国现行的专业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内容过于抽象,例如仅仅将评估指标划分为师资、科研、人才培养和学科生源4大内容,缺乏专门针对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可操作性,因此,中国的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评估标准体系在具体的操作中宜采用具有宽涵盖、大弹性的多维度评估标准体系。具体来说,就是既要有适合中国国情的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任务和目标,又要有合理设置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尤其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培养制度。由于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是一门具有高度实际操作性的专业,因而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也应该成为我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评估中的重要标准参数。

2以多元化、高涵养的专业观教育为评估中心

美国的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评估标准的首要指标就是专业目标和专业任务,笔者将其放置于中国语境之中来进行理解,就是说风景园林教育一定要塑造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专业哲学。笔者相信只有将专业哲学作为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评估最为重要的评估标准,我国的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评估标准体系才具有了真正的灵魂。我国有的学者已经指出了风景园林学科专业中的专业哲学的塑造问题,并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5大专业观,即生活观、自然观、科学观、空间环境观和实践观[3]。笔者认为,这种专业观体系虽然涵盖面较广,但可操作性不足,不太适合我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评估标准的量化和具体实施。因此,在结合我国风景园林教育的前提下,借鉴美国风景园林教育专业观的基础是一种比较适宜的专业观评估标准化道路。美国的经验就是一条高度职业化的专业观教育之路,而目前我国风景园林教育实际上也是以职业化教育为主。笔者建议,风景园林教育的专业观应该是多元化和高涵养的职业化教育之路,故而在制定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评估标准时就应该紧扣风景园林教育课程体系的多元化性和高涵养性。

3倡导科学的学科划分和专业设置

要想制定一套科学完备的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评估标准体系,只将多维度的评估模式和高远的专业哲学观纳入进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评价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划分的提案基础上,提出一套完整的学科评价方案。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风景园林教育主要由研究生、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中职中专生4个教学层次构成,因此完全可以以多层次培养为中心来建构我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评价体系。就学科设置而言,在研究生教育层面,作为一级学科的风景园林学科可以下设5个二级学科: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评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与景观遗产保护、风景园林植物资源与应用,生态修复与风景园林工程技术;在本科教育层面,作为风景园林二级类(专业),设置风景园林学1个专业;在高职高专教育层面,可以设置插花与盆景技艺、园林工程技术与养护管理、园林植物生产与经营3个专业;在中职中专教育层面,设置园林专业。这样就可以在风景园林学科群理念的统领下,制定出整合风景园林学科和行业的各种资源,全面推进我国风景园林教育发展的一套学科评价标准体系。

第5篇:风景园林城乡规划范文

对建筑学专业人员来说,从事工程技术研究,尺寸界定必须要严谨,因此高等数学必修是其一。

数学专业应该也特别厉害,对将来工作或者从事专业研究也有利。

建筑学,从广义上来说,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建筑学是一门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学科。

建筑学所涉及的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以及作为实用艺术的建筑艺术所包括的美学的一面和实用的一面,它们虽有明确的不同但又密切联系,并且其分量随具体情况和建筑物的不同而大不相同。本科建筑类专业包括:建筑学专业、城乡规划专业、风景园林等专业。

高等数学:指相对于初等数学而言,数学的对象及方法较为繁杂的一部分。

第6篇:风景园林城乡规划范文

一、序言

莎士比亚曾说过:“人生就是一部作品。谁有生活理想和实现的计划,谁就有好的情节和结尾,谁便能写得十分精彩和引人注目。”踏着时光的车轮,我们已经走进大学生活,体验大学的乐趣。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已经成为在人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呢?

我们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详细分规划,清楚的认识自己,分析了解外部环境,定制适合自己的目标以及确定实现目标的步骤,严格自律,不断地提升自己,为自己的理想插上翅膀。远大的理想总是建立在坚实的土地上的,青春短暂,从现在起,就力争主动,好好规划一下未来的路,去描绘这张生命的白纸!

二、自我评估

1、个人基本情况

就读专业:景观园林设计

姓名:---性别:女

2、对自己的认识

(1)、优点:具有一颗乐观的心,乐于助人;抽象思维能力强,求知欲强;沉静认真,讲求实际,注重事实和有责任感。能够合情合理地去决定应做的事情,而且坚定不移地把它完成,不会因外界事物而分散精神。以做事有次序、有条理为乐—不论在工作上,家庭上或者生活上,重视传统和忠诚。安静、勤奋,对于细节有很强的记忆和判断。能够引证准确的事实支持自己的观点,把过去的经历运用到现在的决策中。重视和利用符合逻辑、客观的分析,以坚持不懈的态度准时地完成工作,并且总是安排有序。

(2)、缺点:适应力会比较慢,有时做一件事之前要思考很久;容易只看到事情有黑和白两种情况,而看不到中间的灰色地带;对职业而言,我的社会经验还不够丰富,个人认为看的做得还不够多。

(3)、兴趣:就个人而言,我兴趣比较广泛,喜欢交朋友,看书,了解自然科普;喜爱绘画,欣赏音乐,打篮球、兵乓球和羽毛球;乐于思考,对于新鲜,有创意的人事物都会感兴趣。

(4)、个人能力:担任过宣传委员、文娱委员等职务,在部门和班级中积累了一定组织和设计创意方面的经验,有一定协调组织、交际能力,思考细致。

三、外部环境分析

在现代,由于高度工业化,现代化和人口迅猛增长,世界各国,都面临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城市爆炸,自然环境和自然与人工环境生态系统的破坏。为了全人类的长远健康、幸福和欢乐,人类必须与他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谐相处,和明智地利用自然资源;人类社会的未来,由于人口迅猛增长和对自然资源需求不断增长的严重威胁,在此严峻局面下,仍然要保持生存环境不受破坏,自然资源不致浪费。那就需要有一种与自然系统,自然演变进程和人类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特殊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经验,这正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城市环境的绿色生物系统工程和园林艺术。因此,时至今日,风景园林依然是世界各国的热门专业。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化及生态环境成为新追求,不仅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竞相打起了“绿化牌”、“景观牌”、“生态环境牌”,一些企事业单位也越来越注重环境景观设计,使之“既要与城市环境协调,又要让员工和客户舒畅”,那些既懂得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和花卉苗木养护,又懂得“绿色经济”经营管理的人才具有广泛的就业前景。当今世界城市化和花卉产业的兴起,更促进了园林事业的发展。风景园林专业也是培养适应未来城市环境美化要求及发展花卉产业所需人才的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精神生活要求的提高,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社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社会急需大批优秀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

1、对行业的认识:

我国城市园林的由来可追溯至古代皇家园林,官宦、富商和士人的私家园林。现代意义的园林则是帝国主义侵略的结果,当时殖民者在我国开设租界,为了满足殖民者少数人的游乐活动,把欧洲式的园林传到了我国。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闲暇时间也不断增多,由于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又使人们在体力上,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力,他们迫切需要通过某种途径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娱乐活动便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了。城市现代化公园成为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人是城市的主人,因而公园设计也应以人为永恒主题。游人的活动可以增加公园的总体效果,并且成为公园景观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对专业的认识:

(1)、景观园林是综合利用科学和艺术手段营造人类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的一个行业和一门学科。是以"生物、生态学科"为主,按生态学与美学原理对局地景观的结构与形态进行具体配置与布局的过程,并与其他非生物学科(例如土木、建筑、城市规划)、哲学、历史和文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学科。

(2)、需要掌握的知识:它的基础知识包括地质学、自然地理、土壤学、气象等自然科学,生物学、植物学、生态学等生物科学;园艺学、林学等农业应用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相综合的新的绿色生物系统工程学科。它包括从古典的小面积的庭园、花园、公园等地形地貌设计,道路、建筑,叠石堆山及种植设计,一直到现代整个大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从一个小园林的设计一直到宏观的,涉及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的经营管理、农业区域的变迁与发展、大地生态的保护、城镇和大城市的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同时运用现代尖端科学技术,如航测遥感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等内容。

(3)、就业发展方向:主要就业单位包括园林局、苗圃、园林设计公司、旅游规划设计公司、风景旅游区、房地产公司以及其他建筑与环境工程、市政园林、公用事业、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等相关的行业、部门机构。毕业生也可继续攻读园林、景观、建筑、城市规划、环境艺术专业类的硕士学位。

三、自身目标

1)、短期目标2010-2013年

大一:取得计算机A级证、英语A级证,熟练掌握Photoshop、CAD、Sketchup等绘图

软件;

大二:顺利完成所有课程,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如Photoshop、CAD;还有英语四级证书。

大三:到园林公司实习,充分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同时积累经验,要注重积累经验,打好根基。

(2)、中期目标2013-2017年,成为助理景观设计师,报读本科课程,取得本科文凭,并进入对口单位,积累工作经验提高专业水平。

(3)、长期目标2017-2022年,成为景观设计师,能做出成熟的园林景观方案,积累人脉取得信誉;根据已有的基础,修读有关建筑设计的相关规定和条例,争取考一级注册建筑设计师。

四、实施方案

1)、大一到大二期间完成学业课上认真听讲,学好专业知识,在校期间多和老师、同学讨论交流;

(2)、课下努力学习,多阅读关于设计方面的书籍,除了多读,还要开阔自己的眼界,增加见识积累经验,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做到不浪费课余的时间;

(3)、广交朋友,积极参加课余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中积极与上司、同事沟通交流,锻炼自己的的交际能力。

五、结束语

对于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都是伴随着个体的不断成长而随之评估、修正,并进行反馈的,这种评估和反馈贯穿职业生涯实施的整个过程,使之更加符合个人的长期发展,更加有利于一个人聚集智慧发挥优势,取得职场的成功。

第7篇:风景园林城乡规划范文

指出了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一个地域的文化是由三个方面相互影响共同形成,分别是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社会环境,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影响并且最终形成了该地区的地域文化,进而渗透入景观设计之中,使一个地区的景观有别于其他。基于此,从这三个方面来阐述了地域文化对于景观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

景观设计;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对于景观设计的影响

自然环境如气候、地理地貌,都会限制园林建设,又会促使形成属于本地区特有的景观形式。早期人们会模仿自然建造园林,中国古典园林便模仿自然山水形成了独特的风景式园林,英国有大面积的牧场风光、地形多是起伏的丘陵,因此英国古典园林便有开阔的草地、自然弯曲的湖岸以及蜿蜒的小径,成为另一种风景园林。不仅自然界的整体面貌影响着人们的建园构想,特殊的地理地貌、气候也会影响到。意大利古典园林被称之为台地园,正是因为意大利国土中80%为山地和丘陵,园林大多建造于斜坡之上,开辟几层平台来建造园林,可以说地理地貌促使台地园成为意大利古典园林的特色之一。再比如阿拉伯国家多是沙漠戈壁,气候炎热,植被稀薄。因此伊斯兰园林多用树、建筑来营造阴影使环境凉爽,避免日光直射,营造水体同时调节小气候。因此古典伊斯兰园林便有了庭院风格。由这些例子可以得出:景观其实是一种人们对抗地域自然环境而又屈服于自然环境,用来营造舒适环境的手段,这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

2人文环境对于景观设计的影响

周维权先生说过“园林乃是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1]。”园林是以人为中心而主导建造的,人文环境对于景观设计的影响非常深远。从文化背景、思想方式到、文学、美学、哲学等,都潜移默化的渗透在园林中的各个角落。从古至今,造园的演变都是随着不同时期人们思想方式、美学、哲学等的变化而变化的。18世纪之前,古典园林大体分为规则式与风景式两种。东方园林以我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善于模仿自然,倡导“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天人和谐的境地,这是由于儒、道、释三种意识形态决定的。儒家倡导“仁”、“礼”,表现在园林中则是自然生态美与人文生态美并重;道家学说主张“无为而治”,崇尚自然并发展以自然美为核心的美学思想;释即佛家讲“悟性”,表现在园林中就是对于意境的塑造[1]。因此这几种哲学思想便引导中国古典园林走向风景式。西方园林以法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崇尚人工美,提倡规矩格律,表现为一种为人所控制的有序的美。因为西方哲学提倡人力能够影响并且可以改造自然,美是需要人力创造来实现的,人造的园林艺术是自然美的最高境界,自然只是一个提供素材的本身[2],因此西方古典园林走向规则式。世界上宗教对于人们向往的世界都有描述,基督教在《圣经》中描述古犹太人对人间理想居所是“伊甸园”;佛教对于古印度人的理想居住环境———极乐世界,在净土宗的《阿弥陀佛》经中做了描述;伊斯兰教在《古兰经》中为的信徒描述了“天园”的生活情形[2]。在这些宗教中对于造园影响最深远的便是伊斯兰教。古典伊斯兰园林庭院设置十字交叉的四条水渠,象征“水河”、“乳河”、“酒河”、“蜜河”,相交之处通常放置喷泉、水池。种植了大量的果树不仅遮阳也可以采摘,象征永远取之不尽的水果。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古典伊斯兰园林的建造大多是以“天园”为模板,可见伊斯兰文化在园林中的影响。人文环境不仅可以影响园林风格,也会影响到一个园林中的细节,包括铺砖图案,雕塑种类,颜色,照明样式,置石位置等等。由此可以看出人文环境对于园林设计是重要性。

3社会环境对于景观设计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于园林的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最明显的就是古典园林的封闭式、内向式转向为现在的开放式、公众式的公共绿地。社会大环境的发展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农耕经济为主导的社会文明,到以工业文明为主导的工业社会,再到现在以信息、网络为主导的信息时代。每一个社会大环境的改变都会引起园林的发展和新趋势。工业社会大背景下,城市人口高度密集,中产阶级崛起,人们追求自由与平等,在1857年美国中央公园诞生了,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也是近代公园的开端,园林不再是为权贵所私有的财产,而是为大众服务的公共场所。经过多种公园风格,如极简主义、表现主义、结构主义等变化,由于人类对于自然的破坏,人们更加关注生态修复,后来便产生了的生态主义。而到现在的信息网络时代,全球化的社会带来趋同性,全世界大城市的公园绿地都十分相似,因此地域主义的倡导便产生了,其实也是回到建园的初心,从当地的自然、人文、社会环境出发,建设适于本地区人们使用、社会认同具有归属感的公园绿地。新加坡是世界上公认的“花园城市”,但它也是从工业化时期环境被破坏的状况下走向了花园般城市的,这都归功于新加坡自上而下的政策也就是社会环境。1965年建国后迅速的工业化使原有绿意盎然、田园般的生活环境变成了高楼林立的水泥世界,但是新加坡政府很快意识到问题并且做出了决策[3]。20世纪70年代制定道路绿化规划,80年代引进植物、设休闲设施,90年展主题公园建立生态廊道系统,21世纪进行城市空间立体绿化。这些使新加坡的“花园城市”目标成为现实,由此可以看到社会环境对于景观行业、对于人居环境的影响力[4]。

4结语

一段时期的园林景观设计风格并不是由一个因素一蹴而就的,不单单因为自然环境或是人文环境或是社会环境,因为这三个因素本身就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而这三个因素共同形成的便是一个地域独特的文化,因此园林景观设计应是受地域限制的,体现地域特色的,为当地区人们服务的,是充满认同感、归属感的。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郦芷若,朱建宁.西方园林[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朱立珊.城市细节:新加坡城市设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第8篇:风景园林城乡规划范文

关键词:绿地系统;城镇特色;融合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一、城镇特色环境要素分析

刘集乡位于颍上县城东南20公里的颍河左岸,是秦上卿甘罗的故里。全乡境内地势高洼不平,河网水系众多,素有“五湖八岗一面坡”之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颍河大堤防护绿化和公路网绿化

颍河是我国四大水系之一淮河的最大支流,颍河是四级通航水系可以通江达海。颍河滨河绿带是安徽省绿道总体规划确定省域绿道主干线“三横”中的沿淮河绿道主干线的一部分,是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重点打造省级绿道主干线。县道032(夏杨路)呈“L”型穿越全乡。这些主要颍河和公路沿线一般分布有宽10―100米不等生产防护林带,生态和经济效益明显。

2.河流水系众多,水绿交融

刘集乡地处中国南北交界处,水系较好,刘集乡之水具有2个最主要的特征。

颍河由苏杨村西入境,由西北向东南依境而过,至甘罗村出境,长19.3千米。主要河流有老敦沟、花水涧、刘集大沟、穆岗大渠、截岗沟、民兵渠、三支渠等。

水量丰富、河网纵横是刘集乡重要的自然特征之一。刘集乡及周围河流湖泊众多,流经行政辖区除颍河外,主要老敦沟、花水涧、刘集大沟、穆岗大渠、截岗沟、民兵渠、三支渠等。其中在集镇区周边合理主要有:流经集镇区南部、东部颍河、老墩沟、穿越集镇区河流主要有刘集大沟和北部的截岗沟。集镇区周边分布的主要河流水系都直接或间接地与颍河相连接,城中有水,水中有城,构成了城水相依的优美自然景观。滔滔不息的颍水不仅是刘集乡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刘集乡的历史兴衰息息相关。

刘集乡之水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神态各异,精采纷呈。一方面,刘集乡之水具有北方之水的恢弘滂渤之气势,汹涌澎湃,一泻千里;同时,也不乏江南水乡之水的旖旎可人,其水静如处子、光彩照人;另一方面,刘集乡沟河具有平原地区河网密布,河道平直的特点,整齐划一,不差分毫,同时刘集乡一些沟河也具有山区河流婉蜒曲折的特点,峰回路转,百转千回。

3.城镇悠久的历史文脉

刘集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浑厚。刘集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春秋战国时著名政治家甘茂和少年英才甘罗均出生在刘集乡甘罗村,境内颍河堤旁有“秦上卿甘罗墓”是颍上古八景之一。颍上县旅游规划确定的甘罗智慧园项目就在少数民族村甘落村境内。

甘罗十二岁为相,是中国最年轻的政治家、外交家,作为神童智慧的化身,甘罗的故事及文化效应流传较广。另外作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改革家管子的出生地,也位于颍上。

4.良好生态资源和全国先进水平的平原绿化、生态农业

刘集乡位于南北气候过渡带上,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四季分明,为平原绿化、生态农业和林业、花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刘集乡所在的颍上县是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生态示范县、全国高标准农田林网示范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和安徽省旅游强县,这些良好基础条件为刘集乡生态绿地和特色环境的创造提供良好基础。

二、规划原则

1.注重城镇大环境绿化与城镇内部绿地系统相结合、绿化与城镇各组成要素相结合,改善人居环境、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2.深入挖掘刘集乡的历史文化特点,结合园林绿化,延续悠久的历史文脉,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使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

3.合理定位,从区域环境入手,突出地方特色,融入城市设计理念。

三、城镇绿地系统特色规划

1.利用颍河大堤和公路网构成的绿色长廊、创造城镇大环境绿化的特色

颍河的滨河绿道工程是安徽省绿道总体规划确定省域绿道主干线“三横”中的沿淮河绿道主干线的一部分,是省市县重点建设绿道骨干工程。绿道干线在刘集乡域总长约为19公里,以沿线甘罗智慧文化园和集镇南侧颍河老街生态公园为重点、以点带面,结合经济林、用材林、风景林、生态林等建设,建设休闲游憩和慢行空间,形成沿线20米至200米范围内的林带和2公里范围的高标准农田林网,在颍河大堤左侧规划形成多林种、多功能、多效益的防护林网体系,与公路绿色长廊相结合,对保护城镇生态平衡,维持生物多样性,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创造了淮北平原生态城镇大环境绿化的特色。

2.创造城水相依、水绿交融的滨水园林城市特色

城镇水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城市水空间,充分发挥其在现代城镇中的作用,是改善人居环境、创造城镇特色的有力手段。

刘集乡绿地系统规划以“人、水、环境”为主题,结合水空间边沿进行绿化,并与各种建筑小品、雕塑有机结合在一起,创造优美的城镇景观,同时对自然的水空间进行艺术加工,沟通截岗沟、刘集大沟等集镇区河流,建设水上公园。在颍河上开辟水上游览线,融观水、戏水、游水为一体,丰富城镇景观。以颍河大堤外的颍河老街生态公园为核心,以颍河生态景观带、截岗沟景观带和刘集大沟-老敦沟景观带为纽带,以沿带状滨河绿地镶嵌的公园为节点,以众多河流绿带连接成密布集镇区的绿色风景线,成为水、绿交融的淮北平原水乡型园林城镇。

景观规划以公园、环城公园、滨河绿带、市民广场、体育公园为重要景点,从创造优美、宜人的集镇空间出发,将“生态宜居”的设计理念贯彻到规划中,构建在生态上绿地成网、景观上水景绕城、活动上引人亲水的空间,力求塑造出一个景观标志物醒目突出、建筑形式丰富多彩、整体环境和谐优美的具有强烈地方风貌特色的综合型集镇,在景观上形成了“水为灵、绿为媒、景为心”的特色风貌。

刘集之水“浅者能行,深者莫测”;“大者千顷,小至一勺”。巧妙利用水的或动或静、或曲或直、或深或浅、或大或小等特点,把水之神态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真正体现刘集乡水之特色:澎湃之水,如颍河、颍河老街生态公园等,可临水修筑“观涛亭”,以观其势,听其声。恬静之水如甘罗智慧文化园等,可在水边建亭、台、楼、榭及垂钓区,以赏其影,幽其静;平直之河如刘集大沟、东沟、西沟可修人工泊岸,在满足其排水防洪功能的同时,显示人工力量;婉蜒之溪,如截岗沟、老墩沟等,可利用河道的自然弯曲,利用两岸绿化的遮挡,层次的深远,形成幽遂深远的景色,达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景观效果;深潭之水,如颍河之水可利用水涛及旋涡,产生海涛的联想,有如融于大自然之中;浅滩之水,截岗沟公园、工贸路公园等,理水置石并充分利用人的亲水性的特点,形成游憩活动,观赏于一体的景观。

3.创造与城镇历史文脉相结合、弘扬历史文化的特色

(1)建设甘罗智慧文化园

甘罗智慧文化园景区由“一区一岛一城一宫一带”组成,一区是综合服务区,以管理和服务类为主;一岛指智慧岛,以知识智慧为主体项目区;一城指给甘罗城,以甘罗墓祠等文化观光类产品为主;一宫指甘罗地宫,以地下探险为主题的项目区;一带是指秦河及沿岸的秦街古巷,以秦国历史文化为主题。最终目标是将甘罗智慧文化园打造成集休闲观光、休学考察、文化体验、名人瞻仰、娱乐探险、青少年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文化园。

(2)刘集老街历史文化的恢复和弘扬

颍河老街生态公园,作为旅游休闲景区和省级绿道干线节点公园,结合颍河风景带、绿道干线的建设,应当重视其景观塑造,作为集镇景观重点,打造浓厚历史文化的特色老街、休闲驿站及滨颍河景观风貌节点,成为展示刘集集镇因水而兴、因水而衰的发展历程窗口。

4.与平原绿化、生态农业和林业相结合, 形成“园中有城、城中有园”的特色

依靠城镇周围广大农村的农田、林带、农村各项绿化,利用公路、河流两侧及伸入城镇的各类绿地,与广大农村生态环境相互融合贯通。城镇园林绿化与农村绿化、生态农业相结合,与平原绿化造林相结合,发展林业,实现城镇园林化、农业生态化、农田林网化、沟河林带化、道路林荫化,达到环境的生态平衡,形成“园中有城、城中有园”的特色。

四、结语

通过对城镇特色的挖掘,充分利用城镇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行政辖域和规划区大环境绿化为基础,以集镇建成区绿化为重点,建立起城乡一体,符合现代化城镇要求的城市绿地系统骨架,塑造一个生态上绿地成网、景观上水景绕城、活动上引人亲水的空间特色,把刘集乡建成宜居、优美、生态的滨水园林小城镇。

参考文献:

[1] 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2] 李铮生.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第9篇:风景园林城乡规划范文

一、农林类院校开设《园林艺术》课程的意义

1.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度,灿烂的古代文化衍生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而园林艺术就是这众多艺术形式宝库中一个璀璨的明珠。

它与人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其类型之丰富、内容之广泛、规模之宏大、数量之众多涉及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丰富多彩的传统园林艺术文化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和物质财富。通过对我国园林艺术特别是古典园林艺术的学习,可以更好的认识和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2.园林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立体造型艺术形式,与文学、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等艺术关系密切。

我国古典园林艺术通过综合运用各种艺术语言(空间组合、比例、尺度、色彩、质感、体型)造成鲜明的艺术形象,引起人们的共鸣和联想。诸如殿的庄重、堂的豁达、亭的闲逸、榭的风雅、窗的憧憬、舫的从容、阁的潇洒,组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同时,中国古典园林虽然“宛如天开”,但它不仅是自然的镜子,也是心灵的镜子,中国园林是文人、画家、造园家和艺匠饱含对自然山水的渴望和追求,发现了山水的形象特征和内涵,掌握了构成山水美的组合规律而创造出来的,他们把这种对自然山水美的认识带到园林艺术的创作之中,把对自然山水及其美的感受予以外化[2]。正因为如此,《园林艺术》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解读对构建提高农林类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农林类院校《园林艺术》课程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教材内容陈旧。

市面上出版的介绍园林艺术的各类书籍虽然不少,但多是面对普通民众的科普教育型书籍,适合用作园林、风景园林、环境艺术、城乡规划等相关专业本科教学的教材很少。近几年,各农林本科院校最常采用的《园林艺术》课程教材便是中国农业出版社于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园林艺术》(过元烱编著)一书。但该书从1996年出版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20年,而这20年来,世界园林和我国园林发展迅速,涌现了各种新的园林设计思潮和理念,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现代园林作品。虽然该书的作者在园林艺术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但该书编著的年代过于久远,书中许多章节的内容过于陈旧,且该书主要偏重于古典园林历史、造园手法的介绍,对于现代园林发展历史、现代园林的类型、现代园林的造园理念和手法等介绍很少。而且这本书中的某些观点与现代园林行业发展的观点不太一致,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由于该书出版时间距今过久的客观原因,现代园林行业的许多热点问题也未能涉及[3]。

2.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存在重复。

由于《园林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它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内容比较多,和园林专业的其他多门课程内容有着紧密的关联和交叉。如果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未能及时沟通的话,极有可能出现课程间教学内容重复讲授,比如《园林艺术》课上会对园林基本造园进行讲解和介绍,后续的《园林规划设计》课上也会对园林基本要素进行讲授;《色彩》、《设计初步》这两门课上会进行点、线、面、形、色彩、质感等园林造型要素的介绍,而《园林艺术》课上往往也会对其进行讲授;在《中外园林史》这门课上会对园林发展历史进行详细介绍,在《园林艺术》课上也常常会有1~2个学时对中外园林发展历史进行讲授;在对道路、园林建筑、园林小品等内容的讲授上常常和《园林建筑》课的相关内容重复。类似的情况在《园林艺术》课的其他章节还会出现。不同课程间内容不必要的重叠占用了有限的专业课课时,使其他教学内容被压缩,造成有些内容学生已经在不同的课程中反复听过,有些本专业必需的知识却没有课程提及,这不仅会导致学生在听课时产生厌倦和反感的情绪,同时也容易对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造成影响。

3.教学的侧重点与农林类院校特色结合不足。

地形、建筑、植物、水体作为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在以往《园林艺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介绍完园林基本理论后,便会对这四个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进行分章节讲授,而这时很多农林类院校教师在授课内容上多是均匀分配,地形、建筑、植物、水体艺术各按1章内容讲授。而作为农林类院校的学生,他们不仅要了解园林艺术共性的内容,同时也应在植物这一现代园林最重要、最丰富多彩,同时也是唯一具有生命力和诸多生态功能的构成要素的配植上了解更多知识,掌握更扎实的技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农林类院校学生的园林艺术鉴赏力,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同时强化和突出他们的专业特色和优势。

4.评价方法单一。

课程考评是了解学生对该门课程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掌握情况的一种评价方式。所以评价方法应该科学、合理、全面。以前许多老师在进行《园林艺术》课程考评时,要么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对这门课称知识点掌握情况的标准,要么以快题设计作为评价学生掌握这门课程好坏的主要标准,这两种考评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期末考试可以比较全面的考察学生对园林艺术基本理论体系的了解情况,但不能评判学生的实际园林设计能力。而快题设计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考察学生的实际园林设计能力,但无法全面考察学生对整个园林艺术基本理论体系的了解情况。

三、农林类院校《园林艺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及时更新授课内容。

鉴于目前适合《园林艺术》课程本科教学的教材匮乏的现状,我们建议以屈永健主编的《园林艺术》(第4版)为参考教材。但授课内容又不要仅仅局限于该教材,可以在基于该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农林类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对授课内容进行适当调整,简化与其他专业课程重复或相似的内容,增加该教材中涉及较少的现代园林案例。

2.协调相关课程间的授课内容。

《园林艺术》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在这门课程中没有过于高深的理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应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积极与本学院或教研室其他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适当调整园林艺术课程中与其他专业课程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按照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必要时也可修改教学大纲),区分不同课程中这些内容的侧重点,做好与不同专业课程间的衔接,尽量避免授课内容的重复或遗漏。通过与《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任课教师的交流探讨,《园林艺术》课程上这部分内容的讲授侧重于植物配植中艺术原理的应用,而《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这部分内容的讲授上侧重于植物配置方法的介绍。

3.优化教学方法。

如前所述,《园林艺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教学工具和软件带给我们的便利,以图片和视频展示为主的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为辅,同时建立课程网站,相关授课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共享于课程网站、师生交流群或教师个人网站等。图片讲解、视频播放等教学手段的引入可以直观的向学生展示园林艺术的魅力,加深学生对园林基本理论的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例如在讲解园林造景手法时,如果教师空洞地讲解对景、障景、借景、框景、透景等造景手法概念和特点的话,学生很难理解,必然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如果通过具体图片展示造景手法的话,学生将非常容易理解园林造景手法的概念和特点。通过课程网站的在线交流栏目可非常方便的布置学生作业,进行疑难问题答疑和相关知识点讨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配合教学的内容和进度,重点章节挑选1~2个专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由教师引导进行分组讨论,其他的专题则以课前布置,课后完成作业的方式进行。专题讲授和讨论的授课方式可以引发学生对园林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学能力,进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评价方法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