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古典音乐的概念范文

古典音乐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古典音乐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古典音乐的概念

第1篇:古典音乐的概念范文

一、古典音乐的简介

从文献记载来看,中国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皇帝,《吕氏春秋仲勇记古月篇》曾记,皇帝令伶伦做音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至昆仑之阴,取竹之邂谷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但是,经过无数考古学家发现,中国古典音乐的起源远远超过了皇帝所在的岁月。在河南所发现的古音乐仪器16支骨笛,据考证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可见中国古典音乐是具有悠久历史的。自有音乐的创作以来,经历无数音乐家的变更和创新,中国古典音乐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艺术体系,在世界上拥有奇特的风姿,因其古典优雅的旋律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奇异多变的演奏形式,受到世界各国音乐爱好者的推崇和喜爱,中国古典音乐文化在世界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古典音乐从其概念上讲,是区别于古典音乐的。广义的古典音乐指的是西洋古典音乐,其复杂多变的创作技巧以及蕴涵的深刻内涵,有别于民俗音乐。而中国古典音乐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它承载着中国古老的民族风俗、思想内涵和文化精髓。在中国古典音乐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在中国古典文化的指引下,音乐所体现出的是一种高雅、静谧的内在美,其中蕴含的思想是古人所谓的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二、古典音乐中的古典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音乐是利用文字来记谱的,宫、商、角、徵、羽与简谱中的1、2、3、5、6相对应,而在周代时形成七音阶,新增变徵和变宫虽然七音阶早已经形成,但是古代的音乐形式中多以五音十二律为主。在《诗经》《楚辞》以及之后的唐宋诗词元曲等,都具有相应的谱被乐队所演奏。但是,由于时代原因,演奏音乐的艺人几乎都处于社会的下层,如宫女、舞女等,因此,音乐才以文字的方式保存和流传。所以中国古典音乐是与中国古典文化紧密相连的,它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诗情画意的美,音乐体现的意境较之文学而言,增加了音律的听觉效果,更能引起人们心中的情感和共鸣。诸如《关山月》《陇头吟》《阳关曲》等众多诗词,也作为民歌而广为流传,并以琴歌的形式得以保存。但是,由于封建社会的历史特征,某些词艳曲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中生长。中国古典音乐从旋律与和声来看,是追求旋律和节奏变化的。其形式就如同旋律勾勒的中国画,清新自然。同时中国古典音乐是古人情感之音的写照,如对恋人的思念之音,对自然生命的向往之音,对祖国山河壮丽雄伟的感叹之音等,无不体现了古人心中的情愫。然而,古典音乐与古典文化相通,都蕴含着古人浓厚的山水情結,因此,古典音乐总给人一种蜿蜒动听、细水长流之感,一些琴瑟合奏或独奏中,虽然没有惊人的场面,然而却是能让人回味无穷的,在音乐中能感受到情感的交流,如遇知音般难舍难弃。而正是这样一种心灵上的艺术,使人们通过音乐能够体悟到自然之音在心灵深处的回旋和萦绕,意蕴深长,难以言表,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莫过于此。就如静水深流,意蕴在婉转流淌的同时,蕴含着不可言说的激情,平淡中透着新奇。

三、古典音乐中的意境和情感内涵

第2篇:古典音乐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跨界音乐  融合  价值观

        跨界音乐也称混合音乐,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音乐风格交融在一起的音乐形式。它的诞生为不同的音乐形态、不同的音乐风格的结合创造了条件,也为大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跨界音乐的含义可分为两层:广义上泛指任何几种音乐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音乐,狭义上则单纯指古典音乐与通俗音乐相交融的古典跨界音乐,它是跨界音乐中最流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音乐形式。跨界音乐的历史时间不长,但是它符合社会多元文化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的多样化的要求,深受大众的关注和喜爱,在世界乐坛上有着很强的影响力。

        1 跨界音乐的起源和定义

        跨界音乐的产生比较晚,大约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早出现于美国。它的产生与音乐排行榜有关,一张新唱片登榜在不同类别的音乐排行榜上即被认为是某种意义上的音乐形式的交叉,成为跨办音乐的原始模型。伴随着这种发展趋势,出现了许多跨界音乐人,如古典辣妹组合、神秘园组合、莎拉.布莱曼、马友友、陈美等等。上世纪90年代,跨界音乐在中国逐渐兴起,女子十二乐坊的二胡演绎、刀郎的老歌新唱、西洋器乐伴奏在中国传统戏剧中的使用等等正成为一种新锐时尚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跨界音乐在中国的艺术领域获得了更新的诠释。

        音乐和音乐家的跨界现象发展到今天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如何给跨界音乐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根据查看的相关资料以及所听到的跨界音乐,笔者总结为在广义上是指不种类、不同形态、不同风格的音乐相融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在狭义上是指古典音乐元素与流行音乐元素的相互交织、结合的艺术形态。“通俗地说就是将不同领域的歌唱方法、演奏方法根据需要改编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由多种音乐元素混合而成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欢迎”。[1]

        2 跨界音乐的特点

        (1)跨界方式具有广泛性性和多样性。常见的有移植、改编、引用等。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看,就是在古今中外、东西南北、雅俗文野、激进保守和乐内乐外之间的纵横驰骋、自由跨越。如中国作曲家周文中用古琴曲作为蓝本,用西洋的室内乐的编制来呈现的《渔歌》。

        (2)跨界音乐人大都具有深厚的古典音乐修养。跨界音乐人大都毕业于专业的音乐学院或受到过名师指点,这是由跨界音乐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跨界音乐脱胎于古典音乐,跨界音乐人必须有坚实的古典音乐基础,才能驾驭这些作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创新。

        (3)跨界音乐是一种嫁接,更是一种发展。[2] 跨界音乐由多种音乐形式融合而成,既不同于母本,又继承了母本的优点,是一种突破和创新。我们在以看到跨界音乐以打破传统、运用时尚元素和现代技术、融合多态风格的面孔吸引了更多不同层次的听众,形成了新的音乐演绎手法和演出方式组合。

        3 跨界音乐的分类

        (1)用古典音乐的演唱方式表现流行音乐。如“华人世界第一男中音”的廖昌永用在专辑《情释》通过翻唱王菲的《红豆》、那英的《征服》、迪克牛仔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让古典音乐走近听众、走向市场作出了积极尝试。

        (2)用流行音乐的方式演绎古典音乐。

以古典的弦乐四重奏组合“古典辣妹”为代表,“用流行音乐的形式和现代化的演出方式打破音乐的界限,将古典音乐的精粹与世界各地的声音和节奏互相结合,实现音乐的大同,把不被大多数人涉足的古典音乐展现出全新的概念。”

        (3)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交织融合。英俊潇洒、实力唱将il divo(美声男伶)为大家充分展示了这一跨办界音乐类型。他们的音乐把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完美地整合在一起,在音乐界可谓是独树一帜。

        (4)民族与古典相整合的中国特色的跨界音乐。在这一跨界音乐形式中,谭盾的《地图》极具代表性。他将原汁原味的湘西本土音乐与现场交响乐融为一体,为我们呈现了一场传统与现代、时间与空间连接在一起的跨界音乐盛宴。

        4跨界音乐产生和存在的必然性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跨界音乐能够长期存在并迅速发展,一定有它的必然性。

        首先,跨界音乐的产生和发展符合欣赏者价值观和审美需求。人们传统的价值观认为,古典音乐等于高雅艺术,是上层社会的欣赏特权,欣赏古典音乐意味着高雅的品味和高贵的身份和地位。跨界音乐则化解了人们想显示自身的高雅品味却又缺乏对古典音乐的理解之间的矛盾,跨界音乐通俗易懂的特征使受众不同程度地产生“艺术修养较高”的自我认定,体现了受众的价值观。另外,接受群体审美需求的多样化导致了流行音乐创作风格的多样化,而吸收古典音乐元素则为多元化的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厚了创作母体,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从波切利与莎拉.布莱曼在中国演出获得的巨大成功右以看出,多元文化更加受到现代社会人们的喜爱。跨界音乐艺术正是满足了观众对古典、民族与现代等多重文化因素的需求,才受到人们广泛的欢迎和赞誉。同时,对青少年来说,欣赏跨界音乐也是一种时尚,正如何晓兵教授所说:“流行音乐的低龄消费群体真正想购买的,并不是原来意义上的音乐,而是以某种热门音乐为载体的时尚生活方式”。[3]

        其次,跨界音乐的内涵在于融合和创新。在各种音乐元素通过自我调节融合在一起的基础上,结合创作者和表演者的更新与超越,从而使其表现力更加丰富,更具广度和深度。

        第三,跨界音乐所蕴含的文化内容是跨界音乐长久发展和生存的基石。跨界音乐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概念,它所包含的音乐因素比世界上任何一种类型的音乐都要丰富,它应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极大的发展潜力。无论是不同民族或不同风格或是古典与流行、严肃与通俗的音乐都能为跨界所用,并赋予原形式以新形象,从而更加鲜活、更具有时代感、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第四,经济发展、商业利益是跨界音乐发展的又一驱动。企业的营销宣传、演艺公司的商业演出往往会选择社会上正在流行或已经出现流行趋势的音乐形式,这无疑使跨界音乐成为被选择的对象并被进一步推动发展。一些作曲家、演奏家、音乐人也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尝试对古典音乐的改编,以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这些低成本、高效益和广受欢迎的跨界形式便成了古典音乐延续和重构的载体。

        5跨界音乐未来发展的展望

第3篇:古典音乐的概念范文

2、歌词是音乐必不可少的,歌词也是音乐的“前锋”,它的文字表现突出了一首音乐的主题,就像“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歌词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养育之心,儿子对母亲的报答。歌词是吸引我们的一大亮点。歌词启发了我,有些歌词讲述人生哲理,使我心潮起伏,让我的人生修养受到了熏陶。

3、音乐不仅仅只流行音乐,古典音乐也是受人们欢迎的一个种类。就让我们敞开心思来谈谈这两种音乐的含义。

4、流行音乐,众所皆知,要让你说出几位流行歌手,就是小菜一碟,因为这些新新人类已经听惯了流行歌曲……我是流行歌曲的忠实听者,电脑里、车里……播放的都是流行歌曲,除了跟上时代,我也从中体会到创作者的良心用苦,为了让我们大饱耳福,尽力开发新的概念,创造流行、再流行的歌曲!流行音乐,一种音乐专家开发音乐最高境界的成果,换句话说,我们对崇拜的明星,不都是流行音乐的宣传者么?

5、古典音乐,音乐的另一杰作,“杰作”,也许在人们看来,根本就是——烂。我却不这么认为。古典音乐的好处——让我们了解历史。古典音乐表现的不但是一种音乐风格,从古典音乐的旋律、歌词之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历史的发展,那么,我们学习历史不仅不会枯燥,还可以走进那悠久的历史,不是吗?

第4篇:古典音乐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跨界” 艺术风格 音乐演唱

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跨界”音乐的概念,涵盖了从古典到现代,从本土到世界各个民族,并存于当今文化生活中的各种音乐形式。其分类中,通常包括“古典跨界”、“ 融合摇滚”、“乡村跨界”、“拉丁跨界”、“宗教跨界”等诸多种类,由于我们对于这些“非我”文化中的音乐品种的了解不够深入,往往将其笼统地归类为流行音乐,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跨界”音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可见,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来某些表演技巧方面的改变,但“跨界”音乐更强调的是一种音乐风格上的融合创新。其实,早在“跨界”音乐的概念传入之前,国内的音乐家已经在这方面有了一些成功的经典案例。青歌赛选手李娜成功的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美声、民族、通俗几种唱法都不能很好地将其界定,但在交响乐队的伴奏下,音乐会举办得非常成功,并被后人看做是中国歌唱家发展“跨界”音乐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在中国的声乐发展史上依然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跨界”音乐要求演唱者能够突破传统意义上自身歌唱技术流派的壁垒,将其他流派的风格和韵味融入到自己的演唱中,甚至为此部分改变原来的演唱方法。因此,完美的跨界演唱,不仅要求艺术家的创新,更要求是演唱者具有纯熟的演唱技巧。

在“跨界”演唱方面,莎拉布莱曼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也是一位非常成功的跨界歌手。她将古典唱法中整体共鸣腔体的调动、高品质的音色、连贯的连音、巧妙的花腔与流行唱法中自然声音的运用,细腻真实感情表达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将两个不同领域的音乐在优势互补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很好的展现了古典音乐的严谨与厚重,流行音乐的时尚与激情,打造了带有她个人独特标签的新的演唱风格和体系。这不仅是一种演唱能力的表现,更是一种艺术修养展示。

在莎拉・布莱曼的作品中大多采用了古典音乐的著名唱段进行改编和创作。如在《月光女神》的主题曲《水仙子》中的咏叹调中加入了独特的现代色彩,是音乐在朦胧的古典美中显现出一丝现代的光亮。又如歌曲《召唤海洋之心》,在气势恢宏的交响乐之后却是极富现代音乐色彩的电声乐,而莎拉?布莱曼美声和流行两种演唱方式的交替演唱更是诠释了“跨界”音乐的魅力。在其演唱的歌曲《告别时刻》中,前半部分采用通俗唱法中接近说话时的自然发声,同时加入了美声的弱气息的控制,用极其柔和的演唱表达内心情感,而副歌部分则用美声唱法加强气息,打开喉咙,从而表现了她完美的高音。

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她还经常尝试与不同类型的歌手合作,丰富的表演使得艺术呈现形式更加饱满。在对莎拉?布莱曼音乐跨界风格及演唱方法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歌唱是一门艺术,更多的也是一种技巧。无论是古典歌曲,民俗歌曲,还是流行通俗歌曲,如果不建立在科学的发声和演唱方法上的话,也不会有好的效果。所谓科学的发声方法也无非就是:气息、位置、共鸣,咬字以及这几点的和谐统一。简单的来说,跨界、交叉唱法就是有效而合理的将美声、民族和通俗歌曲唱法有效的结合起来,进而衍生出有别于以往的新唱法,但是不论如何跨界或交叉,科学的发声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在经济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的形势下,音乐的发展亦呈现出了多样性的风格,“古今交融、中西合璧”的音乐有着越来越重的地位,并且能够被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符合时展的要求和大众的文化欣赏口味。古典音乐在音乐界的地位无可撼动,它是经典的传唱,而流行音乐的发展壮大也在人们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基,和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声乐艺术也在顺应着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艺术发展的潮流进行着多元化的改革。这种改革将促使更多的演唱方式摒弃彼此的成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相互交融,从而迸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

第5篇:古典音乐的概念范文

在西方,“艺术音乐”一词习惯上指用较复杂的结构和一定的创作理论创作(书写)音乐的传统以及与民间音乐(folk music)、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相对而言的一种音乐类型。CI,这类音乐的特征是注重形式风格和创作技术的复杂,与通俗音乐相比,听众要完全领会需要花费更大的努力。pl艺术音乐也称严肃音乐(serious music)或博学音乐(erudite music),主要指西方历史上的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同时也包括现当代的电子艺术音乐(electronic artmusic)、实验艺术音乐(experimental art music)和极简抽象派艺术音乐(minimalist music)以及“一些更具挑战性的爵士、摇滚音乐类型,”C3,但不包括通常被认为是通俗音乐的形式。尽管有某些作品处于艺术音乐和通俗音乐二者边界或者被包括在两种类型中,但是它们通常不同;C4I同样尽管有某些类型的作品处于艺术音乐和传统民间音乐之间,但是艺术音乐被认为和传统民间音乐不同。

在国内,“艺术音乐’一词的使用与西方一样,主要指一种音乐类型或音乐模式。主要出现在以下学者的文论中。田耀农在《民族音乐与艺术音乐的最后分野》16I一文中认为,“艺术音乐指的是人类以声音为物质材料所进行的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表达自身感受的声音世界的实践活动”,“井认为这种音乐开始出现于欧洲]2世纪,但一直到巴罗克时期才开始“真正获得和绘画、文学等其他艺术形式相等的位置”,即“]600年。以佩里(]561一]633)作曲的歌剧《尤丽狄西》的正式演出为标志,开始了艺术音乐的新时代,在经历了巴罗克]50年的积累之后,]9世纪上半叶逐渐形成了以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个人创作作品为典范’的艺术音乐模式,这里作者在强调艺术音乐在欧洲]9世纪上半叶以前的历史演变的同时,也指出了艺术音乐的“按照美的规律创造”、“非功利性”、“供人赏听”等特征。作者进一步认为,艺术音乐是一种音乐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当“艺术音乐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确立后,如同现代教育模式和科学技术一样,迅速传遍了世界各个民族或地区,就像没有必要把大学、汽车称作西方大学、西方汽车一样,也没有必要把艺术音乐的这种音乐模式称为‘西方音乐”。显然。作者所谓的艺术音乐主要指一种音乐文化模式。

杨燕迪在《音乐的“现代性”转型“现代性”在20世纪前期中西音乐文化中的体现及其反思》一文中谈到西方音乐的“现代性’转型时指出,“随着现代工业文明和城市文化在20世纪的不断成熟,音乐的品种开始明确分化为彼此有别但又相互依存的三大种类:艺术音乐、民间音乐和流行音乐。……艺术音乐以专业作曲家的创作为中心,着力于具有深刻人文思想内涵和严肃审美意趣的开掘,在音乐表现上讲究创新意识和个性追求。但其严重的危机在于,其明确的社会功能趋于减弱,对社会的文化影响力趋于衰微。另一方面,听众与新创作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趣味趋向保守,由此造成日常音乐生活中传统的保留曲(剧)目占据支配地位。”这里作者所指的“艺术音乐”也是一种与民间音乐、流行音乐相对的音乐类型,是产生于西方近代以来的“以专业作曲家的创作为中心,着力于具有深刻人文思想内涵和严肃审美意趣的开掘,在音乐表现上讲究创新意识和个性追求’的音乐类型。

张伯瑜在《中西音乐关系讨论中概念与内涵的错位》一文中认为“专业艺术音乐作为一种众多个体创作的结果主要体现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满足的是社会审美的需求”。这里作者在“艺术音乐’前加了“专业”二字,从名称上就突出其“专业’特征。作者认为,这种音乐产生于西方,即它的“中心’在西方,但在它的影响下,世界其他地区也都有了专业艺术音乐,“可以说,西方专业艺术音乐已成为人类所共有的财产,成为各国音乐文化的一部分。广泛一点说,已经是世界的了。……西方的专业艺术音乐承载着人类共有的审美因素,被世界各国人们所接受,成为了人类的共有财产,另一方面,世界选择西方专业艺术音乐时除了全盘引进,常常予以民族精神和民族音乐因素的注入。至此,它还是西方的吗?源于西方的专业艺术音乐承载着人类的共性因素,以同一种语言传递着不同的话语。”这里作者也是基于三大音乐类型而言的,和田耀农一样,更加强调了艺术音乐思维模式的普适性,

在其它一些论文中出现“艺术音乐’一词时,也有一定的所指。如杜亚雄在《数字“三”在西方艺术音乐中的象征意义》l’l中称“本文中的‘西方艺术音乐’是指由欧美国家专业作曲家创作的音乐,和西方国家中狭义的‘音乐学’(MusIc00。gy)调研的范围相一致”;高士杰在《基督教精神与西方艺术音乐传统》rTo,中的“艺术音乐’概念也是指从格里高利圣咏发展而来的由专业作曲家创作的音乐;古宗智在《“艺术音乐”的传播者一姜筑》IIIl一文中说”艺术音乐’指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作曲家创作的作品,这个概念的科学内涵虽不那么缜密,但其外延指向约定俗成,故袭用之。’等等。

以上可看出,“艺术音乐”一词在国内外的使用中虽有表述和范畴的不同,但主要指与民间音乐、流行音乐相对的一种音乐类型及其文化模式,这类音乐的主要特征是专业作曲家按照一定的理性思维模式和较复杂的理论技术创作的。这种音乐类型主要产生于。西欧]7,]9世纪,到]9世纪中叶,这种音乐的创作思维、创作手法、创作理论以及表现形式等成为一种“范式”渗透在音乐教育、音乐表演、音乐评论、音乐研究、音乐欣赏等各种音乐活动中。

]9世纪中叶以后,艺术音乐的范式向世界各地传播,世界多数地区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这种音乐类型,井产生了具有本国或本地区特色的艺术音乐作品。相对而言,西欧以外的东欧、北欧和美国在]9世纪就较早地接受了这种音乐类型。112,其次是日本等现代化启动较早的国家或地区。20世纪以后,世界多数地区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开始都已不同程度的借鉴或接受了艺术音乐的文化模式。20世纪下半叶以来,“学习西方专业艺术音乐已成为世界各国人们的选择之一,如钢琴是显示受到良好音乐教育的标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含有西方音乐内晃鞣绞降囊衾盅г涸谑澜绺鞴处处可见。”这种音乐类型向中国的传人始于]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这种音乐类型的传人冲击了我国原有的音乐理论、创作方法、表演形式、音乐风格、音乐格局等,因而,我 国接受这种音乐文化的过程带有曲折性。在20世纪初和20世纪末产生过两次大规模的有关“中西音乐问题”的争论或讨论,尽管这一接受过程曲折,也无论这种接受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是好是坏,但现实是,到2]世纪初,“中国目前有九所专业的音乐学院,有数十所大学的二级音乐学院,有上百所大学或艺术学院中的音乐系,它们构成了一个庞大的音乐教育体系。然而,这个体系无论在其形成的过程中,还是在其教学模式的设计上无不受到西方专业艺术音乐的影响。””’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我国已经接受并发展了这种音乐文化模式。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无论是英语的“。rt music’还是汉语的“艺术音乐’,都是由两个词组成的短语。按照语言习惯,前面的词是“修饰语”,它的功能是对后一部分的修饰或限制,后一部分叫“中心语”,它才是整个短语的核心,即“艺术”是用来修饰或限定“音乐”的。按照这一逻辑,“艺术音乐”,实指有艺术性的音乐,虚指艺术中的音乐。那么,何谓艺术性?一般的理解是“艺术作品通过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思想感情所达到的准确、鲜明、生动的程度以及形式、结构、表现技巧的完美的程度。0C15l作为艺术组成部分中的音乐,和绘画、戏剧、舞蹈、雕刻等一样,是一个概括性的泛指概念,它包括所有的音乐,只要能被认为是音乐,那就是艺术的组成部分。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艺术类型或作品都具有鲜明的艺术性,为此,一些理论家又将艺术划分为美的艺术、流行艺术、民间艺术等几个范畴。如英国当代艺术社会学家亚历山大在其《艺术社会学》一书中就这样划分艺术。其中美的艺术中的音乐部分,正是我们前面所说的艺术音乐,包括歌剧、交响乐、室内乐等艺术性强的音乐。”尽管这样的划分就未必准确、令人信服,但至少说明美的艺术与民间艺术、流行艺术之间是有区别的。

由于艺术音乐是按照人类传统的音乐思想、音乐理论、音乐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和古代(主要是古希腊)音乐在某些方面有渊源关系,到]8世纪的“古典主义”时期,似乎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因而,人们又时常把艺术音乐称为‘古典音乐”。但是“古典音乐”一词是“泛指过去时代具有典范意义或代表性的音乐(不包括民间音乐)。有时专指西方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音乐,特别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或师法于该乐派的音乐。亦常用作现代派音乐或爵士音乐的对称。”’l“古典”一词所强调的是两个层面:“古”是指与“今”相对的时间概念;“典”指一种标准或法则。按照这一含义,“古典音乐”的基本含义应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在一定时期认为正宗或典范的音乐。应该说,这种音乐多数民族或国家都有,这一含义中的“古”字又把今天的具有古典特征的音乐排除在外了。因而,在汉语范围内,用“古典音乐”一词来称谓艺术型和审美型音乐时并不能简明涵盖其本质特征。

由于艺术音乐主要形成于西欧社会转型期,这时期产生了许多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文化运动和思想潮流,如“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启蒙运动”、“理性主义’、“古典主义”等。在这些文化运动和思想潮流的影响下,当时的文学艺术都力求反映和表现这种“时代精神’一一人类的精神、文化、思想,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等。当时的艺术音乐在题材内容上也具有严肃性、思想性和社会性等特点,所以,人们时常把艺术音乐又称为“严肃音乐”。但是,“严肃音乐’一般是从题材内容的角度对音乐所作的一个分类概念或术语。它是相对于娱乐性质的音乐而言的“泛指题材内容严肃、艺术形式严谨、在较大程度上具有认识、教育和审美意义的音乐。”这一概念强调的是音乐题材内容的严肃性与社会性,“诸如颂扬民族的光辉历史,赞美祖国的壮丽河山,讴歌崇高的革命理想。描写被压迫人民的苦难,倾诉个人的不幸遭遇等,均属严肃音乐表达的范畴。”但并不突出音乐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因而,在这一概念下,“不仅包括众多的音乐体裁,如交响曲、康塔塔、清唱剧、歌剧、舞剧、室内乐,也包括大量的民间歌曲,如劳动号子、叙事歌曲、史诗;同时包括与政治、宗教有关的典礼仪式音乐、军乐、革命歌曲、宗教音乐等。叩‘,尽管艺术音乐中的多数作品在题材内容上具有严肃性和社会性的特点,但是,题材内容的严肃性和社会性只是艺术音乐的部分“灵魂”,而不是全部。艺术音乐及其理论与形式之所以能向世界各地流传,既有题材内容严肃性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艺术音乐具有强烈的艺术性与普适的审美性及创作和表现艺术音乐的普适的理论与各种形式。此外,题材内容严肃的音乐在世界各地区和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因而,用“严肃音乐”来指称艺术音乐时,也不能准确涵盖其基本特征。

第6篇:古典音乐的概念范文

1、小学,中学,大学,直到现在,音乐一直伴随我左右,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论是快乐或痛苦,幸福或迷惘,激动或不安,都能在音乐中得到舒缓,使我原本落满尘埃的心灵得到净化。我用音乐来了解生活,感受悲欢离合;用音乐来表达热情,诉说喜怒哀乐,我用音乐来感染旁人,让他们发现美好,感悟生命。

2、谱写乐曲的是人类的心,而音乐展现的是人的心世界。音乐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聆听轻敲竹子产生的天籁之音,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3、音乐的力量不可估量,让我们都来热爱音乐吧!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音乐,让音乐为我们人类造福!

4、让我忧伤,让我快乐;让我忘我,让我心醉。有一种美妙的乐声始终诱使我去倾听,无法回避,那就是人类创造的音乐。它像黑夜里的烛光,像朗空中的明月;像清晨的露珠,像黄昏的余晖;像亲切的问候,像甜蜜的微笑;像春天里的微风,像冬日里的火炉;像初恋者的心扉。像母亲的抚摩,像久别重逢者的狂热拥抱,像依依惜别时的绵绵回望……

5、歌词是音乐必不可少的,歌词也是音乐的“前锋”,它的文字表现突出了一首音乐的主题,就像“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歌词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养育之心,儿子对母亲的报答。歌词是吸引我们的一大亮点。歌词启发了我,有些歌词讲述人生哲理,使我心潮起伏,让我的人生修养受到了熏陶。

6、音乐无处不在,白鲸在危难中听到了音乐,才冲破了北极的冰层;奶牛在音乐的感染下,才产出更多的奶;小草在音乐的陶冶下会显得更加嫩绿;就连病危的病人听到音乐也会感到好了许多。假如没有音乐就没有眼前的这些景象。

7、流行音乐,众所皆知,要让你说出几位流行歌手,就是小菜一碟,因为这些新新人类已经听惯了流行歌曲…我是流行歌曲的忠实听者,电脑里、车里…播放的都是流行歌曲,除了跟上时代,我也从中体会到创作者的良心用苦,为了让我们大饱耳福,尽力开发新的概念,创造流行、再流行的歌曲!流行音乐,一种音乐专家开发音乐最高境界的成果,换句话说,我们对崇拜的明星,不都是流行音乐的宣传者么?

8、音乐带着难得的自信和微笑在旋律中绽放,伴着电子琴曲风,每一个音符都像生命在跳跃。音乐赋予了我们太多的心灵悸动。曾经的硝烟弥漫,过眼的春光烂漫,欢腾的青春畅想,都被它用干净的声线在清晨唤醒,快乐地行走在灿烂的阳光里。

9、音乐不是文字和旋律的合作曲,它还有更深刻的一面,使我们获益匪浅。音乐影响了我,音乐是我学会了人生哲理、使我丰富了课余生活……

10、音乐,让我在悲伤时感到一丝快乐,让我在感动时潸然落泪。音乐让我知道,人世间的各种欢乐,各种辛酸,各种痛楚;音乐让我知道,只要有音乐,我就不会孤独,不会寂寞。音乐,为我的生命注入了无穷的动力。

11、是音乐课使我对音乐有了深一步的了解,是音乐能够陶冶我的情操!不仅这样,我还学到了很多很基础的音乐知识,()所有的音符像一个个跳动的精灵,是多末的活泼可爱啊!小节、段落,迂回的表达……真是让人爱不离眼,听不离耳!

12、不管怎样,音乐的魅力,使我无法摆脱,使我深深地沉醉。假使心灵是一座城堡,那音乐就是进入这座城堡的门,想要走进这座城堡,就必须打开这扇音乐之门。朋友,当你的心灵正被音乐徐徐漫过时,你是否感到正被音乐的雨露所洗濯呢?听吧,一支古典音乐正在你的耳边萦绕!一段动人而美丽的爱情故事--《梁祝》,那优美婉转的旋律打动着你的心。你发觉自己已经泪流满面。1、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个不完整的教育”。音乐是艺术最好的体现。学校为了培养我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开设了音乐课。每当音乐响起,我们就放声歌唱,翩翩起舞,这样即放松了我们的心情,又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增强了我们对美的认识。设想没有音乐,我们就得不到全面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就会缺少美感、节奏感,生活会变得枯燥无味。我们聆听音乐,鉴赏音乐,生活因为有了音乐变得多么美好!

13、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听音乐--享受;一个人,静静地走在江畔听音乐--享受;一个人,静静地仰卧在星空下听音乐--享受;一个人,静静地站在竹林里听音乐--享受。我的世界里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音乐。对我而言,也只有音乐才能有如此魅力,让我深深着迷。音乐,让我忧伤,让我快乐;音乐,让我忘我,让我心醉。

14、请不必感到惊异,因为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听吧,当一首流行音乐在你耳中跳动时,音乐已化作一个个精灵激动着你身上的每一个细胞!感觉到了吗?血液正在燃烧;听到了吗?心跳正在加剧。当你发觉自己不知不觉间跟着音乐节拍翩翩起舞时,请不要感到惊奇,因为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15、俗话说得好,世上先有千里马而后有伯乐,只有好的音乐却没有欣赏的人岂不是人生一大憾事?而通过学习音乐课,我们被证实带进了音乐的殿堂,虽然不能去演绎这些音乐,但至少我们可以试着去欣赏。

16、音乐,如同珍珠滴落玉盘,急雨敲击窗棂,手指叩击竹节,给平静的现实生活带来阵阵涟漪,让听者心里不由咯噔一声,仿佛看见了另一种生命的盛景,绚烂而美丽。那是彼岸世界的花开花落,是来自血液与灵魂最深处的悸动。这是音乐给我的感觉。人被音乐吸引是常情,但我不明白,音乐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音乐响起,大磬沉沉敲下全篇的底色,凝重里透着残酷与悲凉,充满厚重感的大鼓铺垫出山峦之巍然,它无处不在,无所不能。

17、音乐让我有很了大的收获。喝一杯白开水,听着唐磊的丁香花,那优美的旋律,将我陶醉,那不快不慢的歌词,既潮流又有些琅琅上口。音乐是一种语言的结晶,它比语言更进一步,它是一种风格表现,就如麻吉的口吃伶俐,一分钟唱500个字;像唐磊缓慢地表现其旋律。音乐以它的新潮、浪漫吸引着我们,是我们对它念念不忘、对明星崇拜。就这一点,音乐极其深刻地影响了我。音乐深深地将我的心陶冶。

18、音乐是一种很美的艺术,让人禁不住就陶醉其中,不管是优美的还是激烈的,都有震撼人心的巨大效应。好的音乐永存于世间,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

第7篇:古典音乐的概念范文

一、流行音乐课的积极作用

流行音乐中不乏积极的音乐元素,开设流行音乐课,让流行音乐的精华进入课堂,可以产生以下积极作用:

1.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通过流行音乐的鉴赏,学生的欣赏水平不仅仅是停留于听几个歌星的演唱曲目,而是对流行音乐的发展状况,音乐的曲风、类型都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丰富了学生的音乐知识。

2.一些积极向上的、富有活力的曲风,能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如《我的未来不是梦》就激励了学生认真过每一分钟,心跟随着希望在动,鼓励学生踏踏实实,有希望有理想。

3.一些声誉好的歌手或乐手,他们积极从事慈善活动,勇敢面对生活困难,有爱心、有理想,也能对学生作出良好的榜样。

二、提高流行音乐课的实效

1.首先让学生正确地了解流行音乐的概念,以及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状况

(1)流行音乐一般指结构短小、轻松活泼、通俗易懂的声乐或器乐作品。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流行音乐更多的则是指爵士音乐、地方流行音乐、摇滚乐、迪斯科音乐、探戈、伦巴等歌舞音乐、通俗歌曲和以爵士摇滚音乐的节奏手法改变的古典音乐等。

(2)中国流行音乐发展是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上海舞厅、酒吧发展起来的带有爵士风格,以伴舞音乐风格为主,如《夜来香》、《夜上海》等。由于政治原因,在改革开放前,流行音乐在中国基本是销声匿迹。直到改革开放后,流行音乐才开始在中国大陆风行,从模仿港台歌星,慢慢发展到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现代流行音乐格局。

2.提高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审美情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流行音乐有不少是商业化的、格调低俗的庸俗作品,加上某些广告音乐、生活音乐、工业音乐、医疗音乐的应用和扩广,使家庭和社会的音乐生活,呈现出十分纷繁复杂的情况,良莠混杂、雅俗交织、美丑难辨。学生往往是“听而不择”,这在客观上造成不良的听觉习惯。所以老师必须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加以纠正,引导学生听些积极健康的流行音乐作品。如《让世界充满爱》、《感恩的心》、《台》、《听妈妈的话》等等,让学生明辨是非,明白什么音乐适合聆听、什么音乐应该抵制,理性对待流行音乐,而不是盲目追求流行,提高学生对流行音乐的辨别能力。

3.师生互动,让流行音乐与高雅音乐有机结合起来,找出它们的音乐共同点

中学的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欣赏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为主的教学,那么在教学中,能有效地把流行音乐元素融合起来,多进行对比性的教学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可以引用腾格尔的《天堂》作为教学内容,渐渐地引入到蒙古民歌的作品中去,韩红的《天路》引出民歌,并告诉学生许多流行歌曲的创作,都借鉴民歌的元素,如《好汉歌》大量应用了民歌《王大娘钉缸》的旋律。再如从周杰伦电影《不能说的秘密》,他所弹奏的肖邦曲目,引入古典音乐“钢琴诗人”肖邦,主要是让学生在喜欢的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古典音乐之间找出共同的音乐特点,拉近师生的距离,师生互动,共同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一句话“容纳流行,走进高雅”。

4.积极挖掘流行音乐校本课程

流行音乐是二十世纪新兴的音乐形式,到目前为止,相关的专业书籍并不多,主要是以介绍流派、歌手、乐手为主,而真正对流行音乐作品进行分析的书籍却少之又少。所以教师必须认真开展流行音乐进入校本课程这一工作,这是解决当前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

(1)重点是探究各流行音乐流派的发展状况和艺术特征。流行音乐校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应该是介绍各流行音乐流派的起源、历程、风格特征,尤其对音乐特征包括节奏、旋律、曲式、乐器等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各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如《爵士乐》中,可以包括从蓝调音乐、布鲁斯音乐、迪克西兰到摇摆乐直至爵士交响乐整个发展的过程。

(2)结合古典音乐、民族音乐进行对比性教学。流行音乐中有不少的作品结合了古典音乐、民间的元素,如周杰伦的《乔克叔叔》使用了西班牙的弗拉明戈的音乐风格,s,H,E演唱的《不想长大》使用了莫扎特的第40号交响曲的主题作为副歌的旋律,所以在教学中进行对比性教学,更能够了解古典与流行的辩证关系。

(3)组织流行音乐讲座,开展流行音乐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设几个研究性的课题,如“中学生眼中的流行音乐”、“新民乐状况调查”、“流行音乐和高雅音乐的不同之处”等等,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收集分析与流行音乐相关的信息,拓展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知识面。

5.开展课外兴趣小组,给学生一个展示音乐才华的空间

(1)组织通俗唱法兴趣小组。大多数学生在唱流行歌曲时,基本是听会而不是识谱学会,而且一味地模仿歌星的唱法,明明可以咬字清晰却故意含糊不清,没有自己的特点,而且选择不合适的作品。教师可以教他们一些声乐技巧和乐理知识,包括台风、表演、装束等,使他们在唱歌的时候,能有自己的特点,并且有中学生的朝气和模样。

第8篇:古典音乐的概念范文

许多爵士钢琴家不仅精通爵士乐,而且熟知欧洲各类古典钢琴音乐。爵士钢琴家比尔・艾文斯(Bill Evans)①和贺比・汉考克(Herbie Hancock)②的音乐,明显受到德彪西等印象派作曲家的影响。麦克柯伊・泰恩(McCoy Tyner)③、齐可・克瑞亚(Chick Corea)④的作品,能让人感受到巴托克的音乐风格。阿特・塔图姆(Art Tatum)⑤作品中的跑动音型,会使人联想到肖邦和李斯特的作品。阿特・塔图姆则经常改编古典钢琴作品的音乐片段,如他就曾截取德沃夏克的《幽默曲》和鲁宾斯坦的《F大调旋律》的音乐片段用于爵士乐。

通过试听、改编、分析和即兴弹奏,爵士钢琴家越来越精通爵士乐的音乐语汇及弹奏风格。然而,作为即兴演奏者,他们必须像作曲家一样思考,寻找可以改编、发展的音乐素材,由此形成独具个性的音乐风格。这些音乐素材虽然大都直接取材于爵士乐演奏家即兴演奏的音乐作品,不过,另外也有其它更丰富的音乐素材可以采用。

有一方面经常为大家所忽略,那就是爵士钢琴家经常采择古典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某些乐章和音乐片段,用于爵士乐语汇。尽管用爵士乐器(如贝司、鼓、萨克斯、小号)演奏古典钢琴作品会受到很大限制,但是爵士钢琴家还是融合了各种古典音乐元素,使爵士乐的音乐语汇和表演技巧变得更为丰富。

大部分的爵士乐钢琴家接受音乐启蒙教育之初,就是练习弹奏古典钢琴作品,这种经历对他们学习爵士乐具有重要意义。他们能很好地理解大小调和弦关系,能创造性地改变节奏,充分地利用古典钢琴作品中的和声技术。可以说,古典钢琴是爵士乐取之不尽的音乐素材和灵感源泉。古典钢琴家从这些音乐中获益,他们知道,在演奏中运用爵士和声与爵士和弦,能为爵士乐的即兴演奏奠定良好的基础。

爵士钢琴演奏者充分利用古典钢琴音乐的和声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成果。换言之,爵士和声为和声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19世纪初期的古典音乐,特别是在德彪西、拉威尔、斯克里亚宾和巴托克的音乐作品中,包含了丰富而有趣的和声、和声进行与多声部的音乐结构,爵士乐钢琴家均将之纳为爵士乐的创作元素,甚至在勋伯格十二音体系的作品中,已经发现了现代的爵士和声。20世纪,和声的概念继续在爵士乐语汇中发展。曼哈顿音乐学院的柳德米拉・乌列赫拉(Ludmila Ulehla)教授撰写的《当代的和声》(Contemporary Harmony-Romanticism through the Twelve-Tone row)一书,就是很好的例子。这本书脱销了很长时间,现由先进音乐出版社(advance music)再版。毫无疑问,爵士钢琴演奏者们对这本书很有兴趣。

爵士钢琴家,例如格什温(Gershwin)、科尔・波特(Cole Porter)⑥、杰罗姆・科恩(Jerome Kern)⑦,在自己的原创作品中,经常探索新的和弦声部与和声连接。例如,德彪西的作品,在声部与和声进行方面就表现得非常有趣,这种方式就被爵士钢琴家所采用。在旋律与和声方面,他则经常放弃传统的大小调和声体系而使用多种调式。在爵士乐和声中,一个和弦通常不被看作是一组音程,而是看作调式或和弦音阶的一部分。

如在德彪西的《月光》中,我们不仅能看到一个降e小调的基本和弦,而且所有的音(除了降A)都在降e调的多里亚调式上。在降e小调中,F与降G半音之间的不协和效果,经常用于爵士乐。

有多种方式融合古典音乐元素,以形成爵士乐的音乐语汇。如果你能全面地学习和声,就可以在演奏中立刻使用他们。你可以尝试每次在一个声部,或者整个乐段进行转调,或者使用不同的音域,也可以增加声部或减少声部。除此之外,还可以把和弦看作一个单独的声部,也可以试着把整个乐句放在固定的节奏型中弹奏。在爵士乐中使用一种新的节奏,如12/8拍乐曲中使用八分音符的三连音,听起来会有非洲古巴音乐的感觉。

印象派常用全音音阶调式。德彪西的前奏曲《帆》,可以证明他对全音音阶调式很感兴趣。在全音音阶中,和声强调升四音和升五音的五级七和弦(或者升十一音)。在《版画集》中的《格拉那达之夜》,我们能看到升C音上的五级七和弦,升四级音和升五级音贯穿于整个全音阶的乐句,最后升C音解决到升F音。在这段乐章的弹奏处理上,乐段的安排以及和弦进行上可以弹奏得非常突出。而在比博普(Be-bop)爵士乐的代表塞隆尼斯・孟克(Thelonious Monk)⑧和巴德・鲍威尔(Bud Powell)⑨的音乐作品中,就经常使用全音音阶。

另外,在相同的旋律音符或乐句中,可以尝试配置不同的和声(包括根音与和弦类型)。在《雪中足迹》中,就采用AABA的结构,使相同的旋律动机反复再现。德彪西采用各种方法为D―E,E―F动机的复现,配置不同的和声,这种配置不同和声的方法可以打破常规的和声乐曲,很利于爵士乐的即兴演奏。

其他的和声配置方法在爵士乐中也很流行。在麦克柯伊・泰恩、齐可・瑞亚的音乐中,经常使用旋律的四级音、四级和弦和五声音阶的和声。这些和声方法可以追溯到巴托克的音乐,巴托克的作品已经明显受到了爵士乐的影响。

20世纪之前,音乐中和声的进行、声部和音阶同样令人感兴趣。例如,作曲家舒伯特通过转调连接各种调式的新颖方法,今天听起来仍然耳目一新。他在为一个曲调配置和声时,往往通过一个音程进行远关系转调,这种方法值得深入研究。

爵士乐钢琴家们作为即兴演奏者,必须能够即时创作旋律。古典音乐作品包含了无数的旋律和音型,其中许多音乐片段就被爵士乐钢琴家作了重新改编。爵士乐钢琴家通过采用一个小的乐段和组合大的乐段,对之稍作改编后用于爵士乐。如转移节奏重音,使用更多的切分节奏,或者使和声复杂化,上述方式均可以将古典音乐片段直接改编成为可用的爵士乐素材。

在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中,跑动音型就非常适合爵士乐的即兴演奏。《钢琴协奏曲K466》中,通过简单的F三和弦原位及其转位的进行,强调了第二拍的F大三和弦。爵士乐钢琴家通过创造性地改编这些乐句,使之能成为爵士乐元素的一部分。如果作为上面结构的F大三和弦换作不同的和声――这个和弦不是形成于和弦的根音,而是形成于和弦的扩展――那么这种琶音跑动将非常适合爵士乐的演奏。把它们变为四分音符的三连音,使节奏变得不规则;或者左手弹奏强拍,打破节奏的规律性。这两种方法会造成不同形式的切分节奏,使乐曲听起来没有强弱规律。上述调整,非常适合快速弹奏八分音符的跑动音型,而原来的十六分音符仅能在慢速或者是中速弹奏时使用。

在一个音型中重复使用同一动机超过两次,弹奏起来就像是装饰性的跑动。然而更糟的是,在即兴演奏中,音乐听起来更像是某种弹奏练习而非即兴的旋律。为避免这个问题,我们建议在乐段中插入其它的旋律,或者是在结尾处加入新的音乐素材。结尾往往是音乐的,也是听者容易记住的部分。所以,为乐曲结尾的旋律选择一种适合的音型,使之形成完整的音乐结构很有必要。莫扎特乐曲中的基本音乐结构,是半音转换音型、节奏变奏(在第2拍)、转调(在第3拍)以及扩展的结尾。

爵士乐钢琴家即兴演奏时,惯用的弹奏方式是――右手弹奏简单的旋律线,左手弹奏强调节奏的短小乐句。古典作品还有各种各样的音乐形式,它们能丰富爵士乐钢琴家的音乐语汇,以此获得比原作更丰富的表现效果。这些音乐形式包括左手及双手的音型、双手交叉的音型、八度技术以及和弦的运用。

肖邦夜曲中有适合左手弹奏的音型,这种音型适合叙事风格的音乐。在肖邦夜曲op.9/1,左手的音型可以用3/4或者是6/4拍弹奏,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的改编进行弹奏。通过不使用踏板的方法改变了原来的音型(变化了根音形成了新的和声),缩短了音程距离。这种音型也可以改编为4/4拍的八分音符的三连音。

李斯特和拉赫玛尼诺夫作品中的双手音型,能帮助爵士钢琴家们摆脱简单的旋律线条的跑动。在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中,恰恰就有这种音型。从C到C7(升11音和升5音)具有爵士和声的效果。这种两手交叉弹奏的三连音已经成为爵士乐钢琴常用的弹奏法,给爵士乐带来了许多节奏变化。

你将发现,古典钢琴作品的音乐素材在爵士乐中发生了很多变化。通过富有想象力的探索,古典音乐可以扩展爵士乐器的性能、增强爵士乐的调式感、发展爵士乐的弹奏技巧。由此可见,改编一个古典钢琴乐句,会产生一个全新的乐句和音乐风格,与单纯学习爵士乐相比,古典音乐的学习为弹奏及创作爵士乐创造了更好条件。

①比尔•艾文斯(1929-1980),生于美国新泽西,他善于运用印象派钢琴家德彪西的现代和声进行爵士乐的即兴演奏,代表作品有《We Will Meet Again》《Alone》。

②贺比•汉考克(1940年-),生于美国芝加哥,调式爵士(Modal Jazz)与融合爵士(Fusion)重要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Maiden Voyage》《Head Hunter》。

③麦克柯伊•泰恩(1938年-),生于美国费城,自由爵士(Free jazz)重要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Inception》《Live at Newport》等,1970年获得两项格莱美奖提名。

④齐可•克瑞亚(1941年―),生于美国麻州,发行融合爵士《In a Silent Way》和《Bitches Brew》等专集而声名大噪。在后期的创作,他把电声乐器加入了爵士乐,推动了现代爵士乐的发展,代表作有《Light as a Feather》《Hymm of the Seventh Galaxy》。

⑤阿特•塔图姆(1909-1956),生于美国俄亥俄州。比波普(Be-bop)爵士的重要代表人物,作品有《Solo Masterpieces》等。

⑥科尔•波特((1891-1964),美国作曲家, 爵士钢琴家,他因创作了大量的爵士歌曲和百老汇音乐剧闻名于世。

⑦杰罗姆•科恩(1885-1945),美国作曲家,爵士钢琴家,他创作了大量的爵士歌曲和电影爵士插曲。

⑧塞隆尼斯•孟克(1907-1982),生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比波普爵士钢琴家,代表作品有《The Complete Blue Note Recordings》《London collection》。

⑨巴德•鲍威尔(1924-1966?雪,生于美国纽约,比波普爵士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作品有《The Amazing Bud Powell》。

第9篇:古典音乐的概念范文

1、音乐,是一种艺术。我认为它是所有艺术中最绚丽的,因为她可以触动我们的灵魂。当高涨的情绪得不到宣泄的时候,听听音乐,一切烦恼就都烟消云散了,而生活又变得美妙起来。

2、慢慢地,响声小了,海水似乎恢复了平静。乌云也消逝,听吧,那是海水在欢呼,“哗啦啦”,挠着小姑娘的脚丫,那孩子发出一阵清脆的咯咯声,天碧空如洗,一尘不染,显然是受过洗礼一般,一切显得庄严而肃穆。只有那淘气的浪花在琴弦上舞蹈,舞蹈……

3、音乐多么美妙的符号,很单纯的声音,但听后让人舒服,音乐五彩缤纷花花绿绿,呈现自然微妙的旋律,宛如孩子的古灵精怪。

4、音乐不仅仅只流行音乐,古典音乐也是受人们欢迎的一个种类。就让我们敞开心思来谈谈这两种音乐的含义。

5、流行音乐,众所皆知,要让你说出几位流行歌手,就是小菜一碟,因为这些新新人类已经听惯了流行歌曲……我是流行歌曲的忠实听者,电脑里、车里……播放的都是流行歌曲,除了跟上时代,我也从中体会到创作者的良心用苦,为了让我们大饱耳福,尽力开发新的概念,创造流行、再流行的歌曲!流行音乐,一种音乐专家开发音乐最高境界的成果,换句话说,我们对崇拜的明星,不都是流行音乐的宣传者么?

6、音乐不是文字和旋律的合作曲,它还有更深刻的一面,使我们获益匪浅。音乐影响了我,音乐是我学会了人生哲理、使我丰富了课余生活……

7、每晚睡前我都要听听音乐,梦幻般的乐曲令我恍如进入仙境,令我在陶醉中进入梦乡……我微微合上双眸,山林的静谧能让人沉静,轻轻吞吐着清新的空气,仿佛世间万物己无杂音,只听见乌儿飞呜,高山流水的动人天籁之音,睁开眼关掉音乐,那优美的声音仿佛还回荡在这小小的空间之中。

8、音乐让我有很了大的收获。喝一杯白开水,听着唐磊的丁香花,那优美的旋律,将我陶醉,那不快不慢的歌词,既潮流又有些琅琅上口。

9、短暂的沉默后,沉重而急促的钢琴声象战争的爆发,突然响了起来,当又一遍的和弦旋律响起,我仿佛看到了那一支支军队踏过麦田和村庄,还有无家可归的人双眼里无比的恐惧与无奈。一阵低沉的吟唱,如天籁之音传来,随着紧促的伴奏,时间仿佛倒流了DD我看到了儿童们天真的嬉戏模样,还有不时传来一阵阵天使般纯洁的微笑……然而,战争却破坏了一切,家园住所被移为平地,孩子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纯洁的眼神中透出点点忧伤……

10、有人说,如果一个人喜欢一首歌,是因为歌里有她的故事,有她想要铭记却又怕遗忘的记忆。音乐就是这样让人回味无穷,音乐,记下了我心中的倔强的伤和微微的笑,我的眼泪、我的幸福、我的沉默、我的梦想、我的思念、一切的一切,它好像都明白。

11、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沉浸于音乐世界的人心胸往往比较开阔,感情比较细腻,情绪比较平稳,更能体会别人的心情,因此比较容易与人相处。同时,他们更容易感受到生活的乐趣,热爱生活。

12、音乐紧随着节拍,开始舞蹈。时而高昂,是而低沉。大提琴在那儿唱歌,“咣咣”,小提琴在那儿伴舞,“刷刷”,钢琴的黑白键在那一刻似乎也活跃起来了,纤细的手指撞击着柔和的琴键,一高一矮,奏出一排悦耳的旋律。二胡则调动琴弦,一拨,“当”,显然那其中蕴涵着哀痛之音,但却也与其他乐器配合得天衣无缝。小鼓在手中不停地展示自己的歌喉,那声音震天地响,似乎在向天地呼喊,那一声沉闷的“咚”,预示着暴风雨要来啦!

13、静静的夜晚,听着哪有自己故事的歌曲,心碎了、落泪了,回忆着哪事。哪梦幻般的音乐世界,到底蕴藏了什么道理,节奏动感,悦耳动听,蓝调情歌,深情浓郁的唱腔,节奏动感的旋律,每一个音符都是如此饱含感情与悦耳动听,如丝绸般的。音,独具品位的触动你心。

14、流动的音符圆滑动听,伴随美妙的歌声悠扬宛转,一盘“月亮光光”,使人陶醉其中。

15、第一次听到校园民谣并不是《同桌的你》,但那朴素的歌词,琅琅上口的旋律,却让我认识了高晓松,老狼和一些我叫不上名的校园歌手。普希金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是烟云。”时光匆匆,注定一切喜悦和悲哀将告一段落,我不知道心底那一份挚爱会不会改变。

16、古典音乐,音乐的另一杰作,“杰作”,也许在人们看来,根本就是--烂。我却不这么认为。古典音乐的好处--让我们了解历史。古典音乐表现的不但是一种音乐风格,从古典音乐的旋律、歌词之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历史的发展,那么,我们学习历史不仅不会枯燥,还可以走进那悠久的历史,不是吗?

17、音乐可以充当太多真善美的角色,在生活中它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它是人类陶冶情操的良方,是文明传播的阶梯。让音乐走进每个人的心灵,去领悟那最美的真谛,感受人间真情的律动!

18、不知道是音乐如心情,还是心情如音乐!也或许音乐与心情融为了一体!人与自然也融为了一体!音乐本身就是生活--生活也就是音乐。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