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专业入门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模式改革
培养适应我国医疗卫生发展的合格人才是当今医疗界的重中之重,解剖学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容易局限于学过的知识,不能很好的对知识进行迁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动脑、多动手是关键所在,在教学中老师要尽力做到创新教育,培养知识渊博、创新能力强、操作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在这样的要求下,还需对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1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现状
现今护理专业在教学上仍然遵从着中国几十年的应试教育传统,许多教师单纯充当着教科书知识的搬运工,将课本知识搬运到PPT,学生也容易局限于上课听到的和课本记录的内容,对知识难以融会贯通。许多学生受到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后形式化的对书本知识进行记忆,成为考试的机器,然后学校再按考试成绩区分学生优劣,这是十分片面且不合理的。近年来研究发现,学生成绩的高低只是学生部分专业技能好坏的判定标准,学生其他专业素质或是非专业素质却不是笔试能体现出来的。根据研究显示,那些死读书的毕业生在毕业后未必能有所作为,反而那些平时活泼机灵的,成绩普通的学生能在专业上取得良好成就,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十分重要,学校要将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有关机构曾对护理专业实习学生和临床的护理人员进行考察,结果显示许多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能迅速准确的选择操作部位,在操作过程中手法也不够精准和成熟,存在很多问题。在解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着重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努力突出护理专业的特色,培养出适应国家医疗发展需要,适应社会医疗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2解剖学教学模式改革方向
2.1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和改革
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很多时候取决于教学内容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具备实用性。特别是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解剖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践,教师不必部分追求教学体系的完整,而应该把重点放在理论和实际的联系中,放在学生的创新能力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生硬照搬教材知识,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会满意,也不满足当今信息时代的需求,教师应与时俱进,将最实用和最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首先,科学的教学内容要保证学生够用和会用,够用是指保证知识的全面性,给学生打好专业知识基础;会用是指要保证学生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做到融会贯通。其次,教师可以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将实验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了解解剖标本、模型和各器官的相互关系等。最后,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也应注意传授学生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要做到以上这些,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并对学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以此把握教学进度和深浅程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围绕不同的关键字进行,如肩关节就围绕“动”字讲解,肩关节是多轴运动的球窝关节,因此肌的配布比较复杂,可对其组成、特点、主要的标志性结构分别剖析;而内脏学可以围绕一个“口”字进行教学,比如消化管各个器官之间都有相通连的口,学生需要牢记这些口的特点、名称和意义等;对脉管系统的教学可以围绕一个“循”字进行,血液在心脏的驱动下周而复始定向流动,学生可以根据循环特点进行学习。
2.2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
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容易习惯性采取“填鸭式”的方式,课堂教学局限于“你讲我听”考察方式也往往局限于笔试,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把重点放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好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教师可以根据自身以及学生特点制定多种教学方法,重点是要做到理论与实践同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多样性,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脱离学生。例如解剖学教学方式的改革可以搬用临床医学专业的方法,采用导入式教学,意思是将一些临床的病例引入到教学中,学生以考试内容为基础,把重点放在临床学习的过程中。临床案例的学习可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由于所有病例都是真实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责任心的驱使也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为认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经常为了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面面俱到,没有主次之分,教师应该在临床病例的讲解中适当忽略次要内容,留待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2.3教学管理的规范
教学模式的改革想要顺利进行还要注意教学管理的规范,虽然教学模式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个学科也有自身的特点,但是课堂教学仍然具有一定的规律,课堂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目的一般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所以,课堂教学必须进行规范,在护理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的运用应当进行适时的评价,分析教学模式创新的有效性。
3结束语
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决定着人才的培养,教师上好每一节课不是简单地事情,仍然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合作和探索。只要在教学过程中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因人制宜,因时制宜,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护理人才,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就一定能够提高护理专业整体教学质量,为祖国培养出合格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杨黎辉等.“以学生为主体”在中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科技视界,2016,(3).
【摘要】目前国内和国际市场为涉外护理专业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就业环境,涉外实用护理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只有通过英语教学改革及管理的不断明确细化, 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国际化护理人才。
【关键词】涉外;实用护理人才;英语教学改革及管理
目前各大医学院校、高职高专都有护理专业(含英语、日语等语种方向), 培养了大量的护理专业人员。纵观欧美各国对海外护士的要求虽不尽相同, 但基本要求却是一致的: 首先是入门的门槛要具备3年的护士学历、较高外语水平, 其次, 还要通过注册护士资格考试。因此, 强化外语,尤其是英语成为涉外护理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地沟通, 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很多英语教师的确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互动教学法、提问式教学法、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目的是在教学实践中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 使学生逐渐克服胆怯, 学会沟通, 勇于展示自我, 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尤其在高职高专的涉外护理专业护理英语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比尽如人意的地方。一方面, 由于没有把握护理全球化的趋势, 导致护理专业的护理英语教学不够重视, 投入不足,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安排等与国际标准衔接不够, 直接造成护理人才在英语能力培养上的体系不够科学和完善。另一方面, 由于长期以来受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 学生对护理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兴趣不浓, 护理英语教学中普遍重视读写能力的培养, 而忽视、听、说能力的训练, 英语综合能力不强。因此,各个护理学校结合教学实际与人才培养目标,有必要切实关注并解决涉外实用护理人才培养与护理英语教学改革与管理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一 复合型教师队伍的培训是前提。
护理英语在医学英语范畴仍属语言课,设置这门课的最终意义还是在于将语言与专业知识完美结合,更好地服务病人,因此无论是理解还是运用都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学习,要紧紧围绕“护理”这一主题。因此,要求从事护生教学的英语教师既要了解基础护理知识,又要提高涉外护理英语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同时为从事双语教学的护理专业教师强化英语能力,以复合型教师培养复合型的涉外护士。
复合型教师的培养可以有多种渠道和尝试:通过英语培训、出国培训,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护理管理人员及骨干教师到省外、国外进行必要的专题考察、学习,聘请国内外高级护理教师讲学、开展专题报告,使教师从多角度、多层次把握这门课,为教学奠定基础。还可以广开校门,向社会招聘人才,招聘在护理英语教学岗位上工作优秀的教师,以经验丰富者优先。也可以从ESP 专业[2]中吸取优异的毕业生。此外,也必要尝试性的开展全国性质的护理英语培训和考试,使教师有方向、有目的、有重点地去上课。
二 与基础阶段英语教学紧密衔接是关键。
涉外护理英语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在巩固和发展学生基础英语技能的基础上, 使学生逐渐从学习性的基础英语学习转入护理应用性技能培训,熟悉医学术语,学习并掌握英语科技文体的一般特征,掌握各种医学文献的语言风格,为英语语言听、说技能应用和获取专业知识铺平道路。这就要求英语教师采用灵活多面的教学策略。比如:课堂设计模拟英语工作环境高年级的护生已具有一定的外语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仅仅起引导和辅助作用, 一方面通过对一些疑难问题分析、解释,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遇到的障碍,同时对一些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特殊表达及构词规律、文体结构等进行总结,要求学生重点练习、重点掌握,并作为教学考核的内容。此外,根据护士需要与病人频繁交流的工作特点,以临床实习为基础,在课前假设case情景,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语言优势,角色扮演在课堂中进行情景演练。根据学生实际需要,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讲授一些公共服务口译、病例探讨分析的技巧,为学生就业需要切实做好专业储备。
三 程设计系统合理是必需。
涉外实用型护理人才需具备丰富的专业护理知识和公共英语知识,因此,按照考试课标准制定学时学分时,要考虑到课程课程衔接的两个阶段。第一段为医学名词的学习,相当于美国医学生学习专业课前必修的Medical Terminology,主要内容为系统地讲解医学名词的构成,发音和记忆的技巧等。第二阶段为护理知识阶段,其中按疾病分类编入一些贴近实践、实战练习的护理知识。因此,护理英语教材的选用要根据医学英语语言特点,以疾病分类作为章节主题编写教案。每一章所涉及相关的阅读材料最好都来自欧美科技原文读物,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水平与需要进行修改,在词汇方面频繁应用医学英语的共核词,突出医学词汇外来词多、词形长、结构复杂等特点,总结医学词汇的构词及语音规律;在语法修辞及文体方面应注意收集那些能体现各类医学文献语言风格、文体结构、含有较多具有代表性的医学英语习惯表达以及长句子、倒装结构、结构分隔现象等的文章, 并尽量采用原文。每个阅读主题设计相应的场景练习, 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大量跟护理交流实战有关的书籍和有关口译技巧的文章, 在课堂上播放欧美护理实景录像和与医疗相关的电影电视剧片断, 并在他们的课堂情景演练中考察学生的应用情况。
四 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助力。
涉外护理专业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真正能实现国际化就业渠道的畅通的重要因素。由于中外文化差异,涉外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会面临多种生活方式、多种为人处世方式和多种思维方式的冲击。要积极应对这种冲击就要大力开展跨文化护理教育。首先,要树立跨文化护理理念,加大对跨文化护理教育的重视和发展,积极开展跨文化交际等相关课程,要加大教材改革力度,尽快编写跨文化护理专用教材。
另外,进行涉外护理教育,明确专业方向和办学目的,把学生培养成毕业后能胜任涉外护理工作的高素质国际型护理人才;学校还应设立专门机构,积极争取与国外学校合作办学,开通多种就业渠道,确保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有较理想的就业去向。
关键词:《生物化学》;项目化教学设计;高职护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4-0207-02
随着国家新的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颁布和实施,高职教育被定位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面向临床、素质为主、应用为先、全面发展”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决定了《生物化学》这门护理专业的基础学科,应当根据课程特点和护理岗位的职业要求,进行以能力为本位的项目化创新改造,以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生物化学》课程的项目化改造,不仅要求在教学方法上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并注重专业、技术和实践等专业能力的训练,更要求通过课程改造的实施,培养学生在具有收集信息、独立学习、解决问题、制订计划、决策和管理、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等方面的能力,以适应当前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需要。本文以生物化学课程为例,并结合我院试行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对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化改造,通过专业调研和教学思考,分析医院护理岗位要求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将职业能力逐项分解成胜任工作的专项能力和技能,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从护理工作中收集任务,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通过项目化实施,达到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技术型”复合型人才的目的,以期作为衡量专业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尺。
一、课程设计原则
从生物化学学科性质上看,《生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技能较强、基础理论较深的课程。但作为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却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这门课程自身抽象性较强,不少学生感到难懂、难学。尤其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知识点多,课时设置又少,特别是对一些高中文科班考入的学生,在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上难度更大,这就迫切要求任课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
本门课程设计的原则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宗旨,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优化课程结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护理专业所需要的知识出发,将护理岗位要求的知识和能力与《生物化学》相关内容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制定出与真实工作环境更加贴合的项目任务,培养学生相应的职业能力和技能。
二、课程目标定位
课程目标定位是将概括性的职业能力分析典型化,使之成为有教学实际操作意义的“行为指南”。学生在通过本课程的项目学习后,能够对六类代谢性疾病的生化机理进行分析,逐步建立对代谢性疾病的肝功能、血样及酶学等生化检验结果进行解读的能力,解释生化指标的正常范围和临床意义,分析代谢性疾病与酶、肝功能等生化指标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生化角度探索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和诊断治疗的机理,从而较好地配合医疗开展整体护理工作。在通过对护理岗位能力的分析后,获得以下三大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①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指出六类代谢性疾病的临床检查生物化学指标;②正确解读六类代谢性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结果;③解释六类代谢性疾病临床检查生物化学指标的正常范围;④解释六类代谢性疾病临床检查生物化学指标的临床意义;⑤分析六类代谢性疾病与临床检查生物化学指标的联系;⑥利用生物化学知识合理解释代谢性疾病发生的生物化学机理;⑦利用生物化学知识合理解释代谢性疾病病情变化的生物化学机理;⑧能举例说明生物化学知识在护理临床工作中的应用;⑨能结合生物化学知识对日常护理工作提出合理建议。
2.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目标:①了解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结构与理化性质、功能的关系;②熟悉酶的作用特点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③掌握常见中毒与酶、生物氧化的联系;④掌握脂类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紊乱对机体的影响;⑤掌握氨基酸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紊乱对机体的影响;⑥掌握糖类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紊乱对机体的影响;⑦熟悉肝脏在机体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素质目标。①通过对临床病案的汇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传递能力;②通过对临床病案的分析,形成对综合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的习惯,加强职业认同感,体验科学严谨的逻辑思维过程和团队合作的精神;③通过对代谢性疾病临床生物化学指标的解读,树立实事求是、对患者认真负责的态度;④通过解释生物化学指标正常范围和临床意义,锻炼护患沟通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⑤通过分析代谢性疾病与生物化学指标的内在联系,养成查阅资料和自主学习的习惯;⑥通过对病案和化验报告单的认识,体验数据和外语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⑦通过解释代谢性疾病发生、变化和诊断治疗生物化学机理,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⑧通过认识生物化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锻炼评判性思维和合理推断能力。
三、项目内容设计
学习项目内容设计是项目化课程实施的“行为手册”,是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设定具体任务将三大课程目标融会于实践操作,实现知识、技能和素质的齐头并进。
根据分析护理岗位所需技能及相关课程间的知识结构,遵循“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针对课程特点,结合护理专业及其后续课程对生物化学的要求,并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特点,精选课程护理专业针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项目分为A线项目和B线项目,A线项目主要在课堂上开展,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B线项目则是在课外开展,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撰写分析报告,制作幻灯片进行汇报。在A线项目下又分为入门项目(急性中毒患者生化机理分析,8学时)、主导项目(糖尿病患者生化机理分析,10学时)及综合项目(肝胆疾病患者生化机理分析,10学时)3个子项目。
教师借鉴其他课程项目化教学经验,根据从易到难、由简入繁的学习逻辑,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及学生所熟悉的信息和认知规律,将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病案解读指标确定指标分析(实验)病机分析后续拓展6个过程进行工作任务划分,展开教学实施。
每个子项目的设计都按照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课程主要内容、相关支撑知识、相关的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进行了详细的教学设计,并以项目成果作为佐证材料。以下是参照表1对子项目1.1进行的设计举例。
四、项目内容实施
第一堂课的教学设计,要求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对整体课程有个鲜明的印象,对课程充满兴趣。具体设计如下。
1.教师和学生相互介绍与认识,告知学生联系方式(QQ、手机、微博)。
2.课程简介:告知学生本门课程为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介绍本门课程的总体安排、课程目标、课程主要内容,强调以“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说明本门课的考核方式,如不能达到项目考核要求就不能成为人民医院护士,延长考核期。
3.情境设计:假设本班为乐山人民医院病房会议室,全班学生按4~6人的规模组成团队,作为护理工作小组,每组设有责任护理组长(负责人),教师为护士长,学生为护士;每周进行一次教学查房,查房后对患者情况进行讨论,完成任务书。
五、项目内容评价
本门课程采用项目考核法,即强调过程性考核。在项目完成后,通过对项目的验收进行结果考核,考核由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组成。对完成项目的每个过程都要适时地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含了技能、知识和素质。期末理论考核采用闭卷方式。各类考核都设计有详细的考核指标和评分表。
六、结语
基于职业能力为导向的生物化学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教学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方面的确有其独特的优势,为学生营造了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能较早地体验到职业工作过程,熟悉护士工作流程,掌握岗位工作技能,成为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项目化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体现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特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为今后从事护理岗位工作打下了基础。
生物化学课程项目化教学在实践中对教与学的能力提高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深入探讨,不断总结,才能正确并更好地运用项目教学法指导高职护理生物化学教学。针对项目化教学的顺利实践仍存在一些阻碍,可以从如下方面改进。
首先,多数护理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缺乏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在采取项目化教学初期,会出现许多不适应的现象。因此,教师在项目化教学前,必然需要在课外时间开展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激发学习积极性,并在平时对学生的训练中,不断修正学生的不良习惯,让学生“有意愿”的完成项目化教学的任务,愿意在学习中提高自己。
其次,在项目化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在图书资料或网上资料的信息搜索和反复筛选时,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这样既降低了效率,又使结果与目标相去甚远,同时,在反复筛选资料信息的过程中,会产生“厌学”情绪。如何通过指导和培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共同进步是有效改进和完善项目化教学的一个新课题。
参考文献:
[1]李凤玲,何金环,潘春梅.设计生物化学实践课程,提高学生职业能力[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45-47.
[2]邱秀芹,赵学芳,胡鹤娟.基于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护理生物化学课程改革[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10):3026-3027.
[3]黄泓轲,杨华.高职护理生物化学课程项目化改造初探[J].课改前沿,2013,(7):212.
关键词:职业情感 护理礼仪 教育 实践
所谓职业情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所具有的稳定的态度和体验。现代护理教育已把护理职业情感教育以具体的学科教育方式加以实施。其中,《护理礼仪》是护理学入门的第一课,有助于护生对职业素质的养成[1]。护理礼仪,属职业礼仪范畴,是护理工作者在进行医疗护理和健康服务过程中,形成的为公众认可的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是护士修养素质的外在表现,也是其护理职业情感的具体体现。
笔者在《护理礼仪》教学实践中,借助一定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效的职业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早期建立护理情感,正确认识护理专业。引导他们热爱护理专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2]。
1 注重学前教育 培养职业认同
目前医患关系紧张,部分媒体的负面报道,有损“白衣天使”的形象。朱洪清对203名高职护生调查显示,只有10.34%的学生因喜欢而选择护理专业。有超过半数的在校护生认为护理工作繁琐而辛苦,风险高,压力大,加之对护理专业认知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动力,导致职业态度消极。
《护理礼仪》绪论部分,教师即对护生进行职业教育,向他们介绍护理学的形成发展;组织护生观看南丁格尔生平事迹的影片;讲述王瑛、林菊英等优秀护士的模范事迹;观看教育宣传片《护士的一天》;开办护理专题讲座等,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对专业的正确认识,培养护理情感基础,使护生感到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是光荣和神圣的,平凡而伟大的,从而坚定从事护理事业的信念。
2 密切师生关系 言传身教并重
学生对护士形象的确立多数源于专业教师,专业老师的言行举止,甚至穿着打扮都会对护生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力是任何其他课程的教师所不能替代的,容易使护生产生价值认同,并自觉培养与效仿。在《护理礼仪》的教学实践中,将护士的教师对护理操作礼仪的示范及教师课堂内外的仪容、举止、服饰、言谈礼仪,可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形成良好的护理职业形象。这无疑对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护理老师应按照护理礼仪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如戴护士帽头发前不遮眉,侧不掩耳,后不过肩,护士服清洁、平整,身着白色工作裤,脚穿白色软底护士鞋,站立有姿,行走有态,落座有相,举手有礼,淡扫红唇,面带微笑,展示在学生面前,将一个端庄、文雅的临床护士的职业形象确立在学生的思想深处。
3 结合女性修养 体现护士礼仪
护理专家王瑛说过:“护理工作可以发扬女性所有的力和美。”这里所说的“力”,是女性的性别魅力和优势;“美”的含义包含着护士的礼仪。作为护士主体的女性,良好的礼仪,可以体现出护士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及知识涵养,有魅力修养的职业女性,则会更成熟、更善解人意,更能体现人文护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女生,对美的向往更甚之,在护理仪容礼仪及护理服饰礼仪中,教师通过图片及视频展示当代明星的穿着,丝巾的选择及佩戴,化妆的技巧,礼仪实训课进行形体训练等,适时引入护士服的规范穿着、护士化妆禁忌、护士的基本举止礼仪等。教师在礼仪教学中,有意识而恰当的运用描写女性与护士的词语和句子,如温柔、娴静、甜美、亲切、自信、轻盈、矫健、优雅,天使般的微笑,如拂面的春风,像青春的芳香洒落病房等。这些清丽优美的词句,有效地帮助学生强化临床护士标准的职业形象。让学生感受外在美及内心的愉悦的同时,产生对职业未来的美好向往与憧憬。
4 临床案例与反思 引感共鸣
笔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十余年,积累了一定的内、外科护理工作经验,在教学中适时贯穿理论联系实际,灵活引用临床案例。讲述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或技术上违法操作规程而导致患者致残死亡的典型案例,如护士错把酒精当肥皂液给病人灌肠,换错输液瓶,临床护患纠纷等,让学生分析其原因,激发其学习兴趣的同时,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认知,培养职业情感。使其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严谨性,增强了珍惜患者生命的护理情感、责任感。并认识到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通过规范的护理礼仪和良好的道德修养还能加强工作责任心和共情能力,更有助于减少差错事故,提升护理质量。
5 情景教学 角色扮演
在护理礼仪实训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课前精心设置护理情景,课堂上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护士与老年、孕妇、儿童等患者的语言交流,如在护理操作前、中、后的护患沟通,如对住院患者的迎接、对出院患者的送别等,寓教于乐,通过这种参与式教学,学生学会了换位思考,将言谈、举止礼仪贯穿于护患交流中,体现护理的人文关怀,通过人物角色扮演,学生尝试体会患者的心境与需求,灵活运用护士礼仪,体验丰富而细腻的护士情感。
综上所述,在《护理礼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渗透情感教育,遵循以人为本、注重实践的人文教学方法,端正护生职业态度,规范其职业行为。在以后的教学中,笔者将进一步进行有益的教学尝试,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健康咨询、社区服务、急救抢险等,使其更好地体验生活,激发职业情感,积极培养出有情感、有理想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皮慧敏.《护理礼仪》课程中仁礼教学模式的构建[J].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2012,29(2):76-79.
[2]张林红,李玉芳.护理礼仪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04(25):33-34.
作者简介:
姓名:崔芳 出生年月:1978年8月 性别:女
【关键词】护理;实习带教;泌尿外科
临床护理教学是帮助护生讲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紧密结合的要害环节,是护生获得专业护士所必需的专业技能、态度和行为的重要途径[1]。而泌尿外科护理实习具有专业性强、操作要求高、护生一时难以入门和接受的特点,给实习带教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我院是一所三级综合医院,每年要接收来自百余名不同医学院校和卫校的护生到我科实习,通过系统化、专业化、个体化的实习带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泌尿外科护理实习带教的要点总结如下。
1 充分做好带教前的准备
1.1心里预备带教老师必需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较高的慎度修养,热爱护理专业,热衷于护理教学。带教老师是实习护生接触临床实践的启蒙者,在临床教学中师德、师才、师风直接影响着护生的心理和行为,优秀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2],要求带教老师端正教学态度、耐心施教,指导护生要从细微之处着手,从传授知识预防差错事故着眼,把好带教质量关。
1.2知识预备泌尿外科带教老师不但要具有全面的基础护理知识,更应把娴熟的专业护理知识和带教技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积累护理经验,科内每年组织多次护理带教座谈会,相互交流经验,介绍教学技巧,以扬长避短,提高全科护理带教水平。
1.3制定有针对性的带教计划在每批实习护生到来之时,就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实纲要求与护生共同制定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必须有具体的授课时间,操作要求、考核细则和保证措施。
2 做好入科时培训,使护生尽快适应实习角色
针对护生临床实习初期积极性高、好奇心强,但对医院护理工作规律和特点比较熟或相对肤浅的特点,集中进行刚前培训,讲解科室概况,护理工作规章制度,如何预防差错事故及临床实习方法与技巧等,请有带教经验的护理骨干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通过讲解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临床实习,使护生顺利实习从学校到医院、从学生到护生的角色过度。
3 具体带教是要做到系统化、专业化、个体化
3.1系统化实习生入科时,带教老师热情接待,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减少师生疏感,让她们对新的学习环境和带教老师产生一种亲切感,激发她们对实习工作的兴趣,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实习工作当中。并尽快安排时间,对实习生简介本科的专科护理知识,通过集中PPT授课,讲解系统的泌尿外科基础知识,如泌尿结石、感染、损伤、前列腺增生症、尿道下裂等疾病的原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和护理要点等,对要求把握的各种管道的护理、健康指导,以及出院指导等共性知识要重点讲解。
3.2专业化针对泌尿外科护理无菌技术要求高、专业性强,涉及患者隐私较多的特点,对学生的实习指导要更耐心细致,操作要更谨慎而规范。对专业知识,带教老师要通过一讲解、二示范、三操作实践的方法,让学生反复学习,深刻领会以达到把握知识的目的。如导尿术,虽然是一般性的护理操作,但具体到泌尿外科的到尿技术,则专业性要求更高,也是泌尿外科护理实习的重点内容,在实习指导是要做好下列几点:(1)要求护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把握其操作要领,注重事项,既不盲目粗暴的操作,也不因胆怯害羞而不敢操作。(2)重点讲解操作时如何保护患者的隐私,并告知学生,暴露患者隐私带来的后果:导尿致性征暴露,尤其是未婚患者更感到羞涩、紧张,从而产生压力而引发焦虑等应急反应,强烈的心里反应通过交感神经,是垂体――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多,从而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3]。(3)同时向学生讲解操作前和操作时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的方法:如告知患者不要紧张,要积极配合操作,假如配合不当会增加插管是的阻力,增加导尿时的不适感,指导患者插管时做深呼吸以保证导尿术顺利进行。(4)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疾病、不同的导尿目的,指导学生把握具体的操作方法:如插管的深度、留置尿管的方法、气囊注水、注气方法等。又如膀胱灌注、膀胱冲洗也是泌尿外科常见的专科操作,应将操作要领告知护生,并让她们亲自实践,体会其中的步骤,冲洗如何保持患者床单位干燥,防止被冲洗液漏湿;在持续膀胱冲洗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判断患者是膀胱痉挛,还是管道堵塞引起的尿道口不使感。
3.3 个体化
3.3.1 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指导因泌尿外科有其非凡性,会接触不同的异性患者。对性格内向胆小的学生,鼓励她们客服害羞、惧怕的心理,以增加锻炼的机会、增加成就感;对积极性高的护生,指导她们胆大、细心,切勿粗心大意,做到进益求精。
3.3.2 针对同一种疾病不同患者指导学生如何护理在病房经常碰到同样是前列腺术后的患者,拔出导尿管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现象,该过程的恢复时间有些患者长一些,有些患者要短一些。因此,有的患者及家属第一反应就是怀疑患者的手术,是否成功,经常询问医务人员“别人的手术做好了,我的手术为什么没做好”.故在科内医护人员做好对患者的解释工作及心理护理的前提下,带教老师要向实习护生具体讲解同一种疾病不同个体反应的原理、处理方法及对患者心理护理的要点。
4 做好实习评价
护理基本技术的教学功能是传播护理学的基础知识,为具体的护理实践奠定理论基础,是培养护理人员良好职业素质和规范行为准则的护士入门课程[1]。护理人员需掌握全面的护理知识,并将其广泛并灵活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然而传统的护理基本技术的教学过分依赖理论,忽略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导致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轨,学生的才能无法施展。针对这一现象,我院在护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中,提出了将实践融入到日常的理论教学中去、实践与理论一体化教学的改革方案,其区别于传统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护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实践上,利用理论指导实践,借助实践验证理论。现将我院进行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措施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2级三年制高级护理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教学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3例,实验组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法,对照组实施传统的理论教学。两组人员在性格构成比、年龄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并配备优良的教学团队,在教学和监督上实施统一化管理,定期对学员的知识量进行考核;对实验组实施新型的教学方法,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1.2.1优化教师团队
强化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意识,积极开展教学创新、职业技能和教师说课大赛,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改革;整合各个高校的教师开展教师研讨会,互相交流经验;定期对教师进行中、高端培训,保证教师知识储备量和提升新型教学技能。
1.2.2因“材”施教
根据授课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实训内容;理论授课的同时结合互联网或视频,将文字转化为图片,提高学员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水平[2]。将实践性较强的课堂搬至实验室,理论授课的同时进行现场演示,加深学员印象;课堂上增加病例分析并分小组进行讨论;老师扮演病人,学生扮演护士,要求学生主动上前询问并为“病人”进行一系列标准化服务。
1.2.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将实训安排到日常的教学中去,将学员划分为多个实验小组,每个实验过程中自行分配任务并填写任务分配表,保证每个人都参与不同的实验分工;每期实验后,由老师统一负责团队评分,指出实验过程中的错误与不足。
1.2.4建设仿真实训大楼
医院与学校共同建设实训大楼,全模拟医院布局,通过学员间角色扮演,模拟病房内的情景,分析病历、处理医患关系等。满足学员的仿真训练,增加临床经验、熟练操作技巧[3]。
1.3考核办法
两组学员在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后,接受统一的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总分100分);而两组教师则接受学员们的教学评价(总分100分)。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得出清洁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以P
2结果
2.1对照组和实验组期末理论与实验成绩的比较,详见表1.
表1期末理论与实验成绩的比较(n;χ±s;分)
2.2两组教师综合教学的评价,详见表2.
表2教师综合教学评价(χ±s;分)
3讨论
实践需要大量理论知识的支撑,但理论同样需要实践来加以验证。护理是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患者治疗的成功与否、复原情况、以及日后的生活质量等[4]。因此,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全面、专业的理论知识储备量,还应掌握熟练的临床护理技巧,能灵活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操作上去。经上述实验可以看出,护理基本技术教学改革对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掌握能力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学改革后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让护理基础实务知识变得鲜活有趣,还提升了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使教学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极大的规避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学而无用”这一尴尬现象[5]。
1.1制定教学目标
首先目标制定必须明确,不能模糊不定,要清晰的表明学生想要达到的教学要求,再将护理学基础课程总目标后、而且已经熟练掌握了各种注射方法的基础之上,在制定出“注射术”教学的课堂目标,包括此课程在结束之后学生的能力该达到的具体目标、熟练掌握注射技术的知识目标、正确进行注射技术模拟操作的技能目标以及情感目标等方面。
1.2教学方法
首先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思维进行教学,先确定好课堂的目标,之后要让学生理解教学要求,之后在教学中进行明确的讲解,并且要进行示范,在进行示范中不断的给学生进行起发形式的提问,做到学生与老师的思维同步。另外联系无菌操作技术原则与护士道德要求;在学生进行练习操作的过程中,要启发学生动手、眼、脑等。然后目标教学诱导学生思维为使学生理解性叙述无菌注射术的原则,掌握各种注射术的目的、方法,让其思考:例如提出注射术都需要注意哪些原则,因为什么等等问题,并且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发言,要对学生发言后的表现给予肯定,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创造性的思维,另外在授课中,每个环节都要进口教学目标,并进行讲解、示范、测评等多个环节,进行一体化教学,在其中要恰当的穿插些多媒体课件,来实现教学过程中的最优化,以此来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中当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演示环节结束以后,指导学生进行模拟操作,这时老师要按照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查看,之后根据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因人矫正,对于学生个人提出的问题进行个人指导,集体提出的问题集体纠错并指正,当注射术课程最后1学时以5个实习小组为一单位进行回示讨论,进行二次强化正确的手法,最终通过以上制定好的知识性目标、技能型目标、情感性目标的评价,最后评价和检验学生是否合格并达到目标标准,如果出现没有达标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并进行反复示范、直到达标,这样的话学生再从中就会慢慢的掌握了正确的技能手法。
2情感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在护理教学中运用,就是将理论问题进行拟人化,通过相关的活动促使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能够调动起课堂上的学习气氛,提高教学质量,但是这种方法建议老师在教学中事先设计好教学的环节、并导演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寓教于乐。活而不乱,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丰富的想象力。那么在护理学基础的入门课程之中,绪论中以及患者出入院护理中融入了情感教育的手段,建议老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将患者在不同时段的心理反应变成问题情景,之后让学生亲身的扮演成情境中的每个角色,之后再让学生展开小组形势的讨论,让学生真心的体会到患者当时的心理感受,并了解患者的心里痛苦,这样才能学会运用亲切的语言技巧去进行做好安慰的工作,并且能做到因人实施护理工作,为不同的患者提供健康教育,提前预知协调好护患之间的关系的办法。
3个案分析法
这种教学方式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来运用案例组织学生来进行探讨和研究的,以此来到教学目标需要,在课堂上老师的讲解要非常的出色和简单易懂,这样对于学生来讲,不单单知识吸取知识技能,还是精神上的一种分享和享受,如果是老师亲身经历或是意义深刻的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理解和消化知识,令学生一生收益。那么在护理学的教学中,例如,讲到药物过敏试验的章节时,可以给学生列举一些真实的案例,如果没有按照注射的原则进行给患者试敏,或是不注意用药卫生,将会给患者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列举出这样的实际案例,学生们才会加深印象,才能了解不遵循用药原则和卫生将会导致的后果及责任的严重性,最终由案例来指导学生学习,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的,还可以列举围绕一些敏感性的药物过敏等现象在下一堂课时在进行讨论,在此加深学生们学习的印象,由原来一味的被动性学习,转换成主动性和自主性学习,因此,有计划性的进行实施案例教学,就可以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来接受课堂上的学习内容。
4结语
关键词:基层医院;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在患者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因素[1]。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人民医院是一所县级二级综合性医院,95%以上的护士均为维吾尔族,中专学历的护士占全院护士总数的90%以上,聘用护士占全院护士总数的50%以上,长期以来大家对护理风险的识别意识不强,护理工作中总是不断的重复出现一些护理缺陷,近年来,尤其是国家继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之后开展的“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护理部将风险管理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中,用于分析现存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不断加强护理风险的管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对我院2008年~2010年接到各科上报护理缺陷进行分析,总结出我院常见护理风险的潜在表现及因素。
2 护理风险的潜在表现及因素
2.1 护士的法制观念淡漠,自我保护意识差:具体表现在护士不能识别护理风险,不能预测其后果及危害性,少数民族护士在书写护理文书时,因汉语书写能力的受限,内容不够严谨,一旦发生护理纠纷,不能沉着冷静,更不知怎样取证,不懂得怎样保护自己及医院利益。
2.2 聘用护士数量增多:达到护士总数的一半多,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且缺乏临床经验,基础较差,护理质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2.3 各项核心制度未落实到位:个别护士不遵守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工作态度不严谨,马马虎虎,特别是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未认真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2.4 掌握专科知识不全面:突出表现在低年资护士临床经验不足,动手能力差,急救器械、药品使用不熟练,对危重患者潜在的护理问题、护理转归不能准确做出判断,而对患者安全构成威胁。
2.5 管理因素:护理管理监督不力,后勤支持系统不到位,护士长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执行力不足,如对新护和护生带教培训要求不严,因人员紧张,过于放手,抢救器械、药品管理松散,使用不当,未处于应急状态,高危药品未专柜放置及明显标识等。
3 防范对策
3.1 积极开展法律知识培训,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在每年第一季度的护理业务学习及每年对新护士和护生进行岗前培训时,安排全院护理人员系统的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及《护理安全管理手册》中护理缺陷管理,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对护理风险的识别力[2]。
3.2 加强聘用护理人员的管理
3.2.1 把好入门关:严格聘用护士的聘用条件,优化护理队伍,一方面尽可能提高聘用护理人员的学历要求,另一方面加大聘用人员的岗前培训力度和临床带教力度。
3.2.2 加强人本管理,关爱聘用护士:对聘用护士和正式护士在绩效分配上实行同工同酬;按国家规定为其办理各类保险,保护其合法权益;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是一视同仁,遇到家里有重大事件影响工作时,护士长应及时给与关心和支持,必要时调整休息帮助他们渡过难关[3]。稳定聘用人员的思想,让其有归属感。
3.3 加强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良好的护理专业技术是防范护理医学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基础保证,对每一位新入科护士进行专业化、规范化培训与考核,使其掌握科室常见抢救器械使用方法、常见疾病观察要点及危重患者护理技术等,每季度对全院护士进行“三基”理论、操作、应急能力的考核,鼓励护士参加学历再教育,选派护理骨干外出学习、进修深造,加强专科护士的培训工作,不断拓宽理论水平,完善知识结构。
3.4 加强重点环节的风险监控,提高护理安全性:从预防压疮、跌倒、导管滑脱、危重患者交接班等重点环节入手,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结合我院住院患者95%是少数民族,遵医行为差的特性,加强耐心健康宣教,对入院患者均进行Braden评分和Morse评分,对评分超出异常的患者及早进行干预,将护理风险降到最低。
3.5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要求护士与患者交流时正确使用礼貌性、解释性、安慰性、保护性语言。认真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前的告知制度,尊重患者及家属的各项知情权、隐私权和参与权,通过细心关怀与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面对护患冲突,教育护士采取换位思考、冷处理及转移法等技巧降低护理纠纷。
3.6 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和管理:教育广大护士清醒的认识到护理文书具备的法律效应,为了方便少数民族护士书写护理记录结合新医改制度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把护士还给患者,减少护士因书写护理记录占用过多时间,实行表格式护理记录单,尽量用客观数据反映患者病情,书写时,要遵循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和完整的原则。
3.7 转变护士观念,提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意识:各科护士由原来怕讲护理缺陷变为积极报告,并能及时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问题提出来,在内部和工作流程中找原因,客观分析风险事件。进一步增强了护士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3.8 提高了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通过规范的岗前培训,定期的业务学习和考核及护士长夜查房现场指导,使护士尤其是新护士的专业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
各类护理缺陷、护理投诉、纠纷明显减少,住院患者的满意度由原来的95%提高到现在的97.2%。总之,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士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用最好的护理技术服务于每一位患者;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正确认识护理风险的职业性,对有风险的事件做到“先知道、先告知、先预防”,制定相应的措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于我们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护士要加强“双语”学习,这样才能适应医疗发展的需要,减少护理风险,避免纠纷。
4 参考文献
[1] 李晓惠,晓 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化护理杂志,2005,40(5):375.
【关键词】关怀教育;护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7-0235-02
Education theory Nodding and its impact on nursing educationNursing department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medical university
Xu Jinjiang Zhou Xiaoping
【Abstract】That students care awareness,care capacity has become one of the nursing education reform directions.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educational theory Noddings the main idea of caring and nursing care for the connotation of reference proposed.By these theories,nursing education in china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care in nursing curriculum ideas and build a caring educational models to enhance the care of teachers to reflect on educational philosophy,ect.
【Key words】caring education; nursing education
关怀(Caring)又被称为关心、关爱、关怀照护等。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人们渴望关心,呼唤建立关心型的社会。护理关怀是护理的核心能力之一,美国护理学院协会对护理本科生能力的培养中提出了关怀及其相关的关怀价值观、关怀态度、关怀行为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1]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是以关怀伦理学为基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责任、情感、关系以及相互关怀的一种伦理理论。[2]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关心孩子,教育所有孩子不仅学会竞争,更要学会关心。[3]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思想正是当今教育改革所急需的,为如何培养学生的关怀意识、关怀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1 诺丁斯的关怀教育思想
内尔・诺丁斯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哲学家,后现代女性主义课程学家的杰出代表,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她继承了教育家杜威的教育思想,接受了马丁・布伯的“我与你”,而非“我与它”的哲学思想,以教育哲学研究女性主义伦理学,并运用到教学领域中,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1.1 诺丁斯对关怀涵义的解释:米尔顿・梅尔奥夫在对关怀的讨论中写道:关怀就是帮助他人成长,帮助他人实现自我。[4]他认为关怀的主体是关怀者,通过助他、满足他人需要实施关爱。诺丁斯认为关怀的两种基本含义是[5]:其一,关怀与责任感相似,如果一个人操心某事或感到自己应该为之做点什么,他就是在关怀这件事;其二,如果一个人对某人有期望或关注,他就是在关怀这个人。诺丁斯的关怀倡导每个人要关注他人的需要,并作出反应,要培养关怀意识,才能付出行动。
1.2 诺丁斯视关怀为一种关系行为:诺丁斯的关怀是一种关系行为,是关怀者把握他人的现实性、尽可能的满足他人需要、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现的、并得到被关怀者响应的一种行为。[6]关怀者与被关怀者形成了关怀关系,A关怀B即A的意识特征是关注与动机移植,而且A做出与之相符的行为,而且B承认A关怀B。[7]正如马丁・布伯[8]认为的“关怀是相互的,在我-你关系中,此人不再是他或她,不只是他们或她们的一个样本,不只是世界的时空网格中的一个结点,也不是一个可以预期并准确描述的物体,或者可以明确说出的若干素质的拼凑物。他是独特的、连续的,他是充满苍穹的那个你。若忽视关怀、关爱他人,就生活在我-它关系中。”
1.3 诺丁斯的关怀过程是从自然关怀到伦理关怀:所谓“自然关怀”是指或多或少由深情或内心愿望自发产生的那种关怀。[9]自然关怀是人的本能,是人自觉地、发自内心的愿望,进而付出行动。但是,自然关怀能力不是天生的,也需要精心培养,才能将关怀愿望变为关怀行为。“伦理关怀”是进行伦理与逻辑的慎思,近似于康德道德取向的义务式的关怀。[10]社会呼唤伦理关怀,需要人们思考“当某人需要关怀时,我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伦理关怀的理性是培养、锻炼自然关怀的方法,最终发展为自觉的、发自内心的热衷于关怀。
2 护理关怀的涵义
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科的核心和精髓。[11]护理服务的对象是病人,关系人的生、老、病、死,面临病人的痛苦、,护士关怀、尊重、满足病人的需要尤为重要,把关怀意识转变为关怀行为,将关怀融入到学习、生活、工作中,尽可能的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精神方面的需求是护理的使命。
2.1 护理关怀是一种专业关怀[12]:
Leininger是当代第一位研究关怀的护理专家,其理论重申“关怀既是护理,护理既是关怀”[13]的看法,认为关怀与护理是密不可分的。护理关怀与其他职业关怀不同,护理关怀是以促进病人健康为目的,从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多角度出发,为病人提供符合个人独特需要的护理关怀[14]。护理关怀是一种专业关怀,将护理关怀融入到临床护理实践中,提供病人生理护理的同时也兼顾病人的心理、社会支持,是病人在关爱中促进健康的恢复或安详的面对死亡。
2.2 护理关怀是一种治疗手段及措施:Orem提出自我护理理论中指出,护理关怀是护士帮助病人提高自我护理能力的治疗性护理措施[15]。其意义帮助病人恢复或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以达到健康的目的。病人由于疾病的原因,某些生理功能出现障碍,影响正常的能力,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悲观、绝望等问题,护理关怀通过帮助病人提高自理能力,发挥人的最大潜能,帮助病人恢复自强的信心,克服战胜疾病。
2.3 护理关怀是一种道德法则:Watson[16]认为护理关怀是一种道德法则既义务,以保护和捍卫服务对象的人格及尊严。护理关怀行为或措施,就是对护理对象的一种主观世界及人格的认可和尊重,从而使护理对象的思想及行为向积极的方向转变,同时护士的思想及人格也得以升华。护士接触病人的时间最多,护士有责任和义务关怀、照顾病人,即使被关怀者得到安慰、舒适,疾病的康复,又使关怀者在实施关怀行为过程中得到价值感、愉悦感,得到双赢的效果。
2.4 护理关怀是一种护理介入:杜友兰博士认为关怀、关爱是一种人性,是一种伦理的章程,是一种情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是一种护理介入。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提供病人心理的慰藉与支持,充分运用情动技巧,以“关护”为出发点,没有关爱,也就没有护理。良好的专业性的关爱,可增进人们希望、快乐,并促进疾病痊愈。[17]护理关怀是护理的主要工作,将关怀与专业的有机结合是医学人文本质最好的诠释。
3 护理关怀对我国护理教育的启示
诺丁斯认为关怀是所有成功教育的奠基石,她使当代的学校能够在这方面生机勃来[18]。在护理教育中,把人作为目的,人至上,人高于一切的理念,建立师生的相互依存、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成全,让关爱的暖流在教育过程中流淌,潜移默化的达到关怀教育效果。
3.1 关怀教育在护理课程中的渗透:新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著名科学史家乔治・萨顿[19]大力倡导以科学为基础的人文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科学和人文化结合起来,使科学人文主义化,进而使科学“更有意义,更为感动,更为亲切”。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在重视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关怀意识,让学生在护理课程教与学的过程中体验关怀,在被关爱、被关注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努力在实践中关怀亲人、关怀身边的人、关怀动物、植物及环境等。
3.2 构建护理关怀教育模式:在护理教育中建构关怀教育模式,设置关怀教育目标,以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为依托,实施关怀教育的外部行动和内心修养相结合的策略,以体验关怀,实践关怀为基础,提高学生关怀能力,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护理人才。在教学内容上,课程设置中注重多元化知识结构的需求,多方面、多渠道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活动。[20]创设关怀教育为护理必修课,包括关怀理论课和关怀体验实践课。也要注重关怀的隐性课程的建设,隐性课程是指那些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护生产生潜移默化的那部分内容,通常包括渗透在课程、教材、教学活动、班级气氛、人际关系、校园文化和家庭,社会环境中的文化价值、态度等。[21]在教学方法上,根据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22]每个学生同时具有九种智力,这使得每个学生智力各具特色,体现一定的差异,教育应该考虑学生的差异、个性化,成全学生不同的的发展目标。教学方法要灵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关怀,培养关怀意识,锻炼关怀能力,正是要有相同的情感、相同的经历,才有真正的同情。[23]在教学评价上,建立护理关怀教育自我评价、欣赏评价、他人评价,灵活的、多元的评价形式达到关怀效果。
3.3 加强教师的关怀教育思想:社会学习理论[24]认为,人的社会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是对他人的行为、态度和各种反应的模仿和认同。护理教师应该关怀、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怀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的流露,教师榜样的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学生通过对教师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评判,对关怀行为进行模仿,逐渐形成和发展自己的关怀意识能力。同时,教师也应该受到关怀,学校确立“教师第一”的理念,尊重、信任、关爱每一位教师,努力为所有教师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建构关怀的氛围是每一位教师、学生共同努力的方向[25]。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AACN).The Essentials of Baccalaureate Education for Professional Nursing Practice Waschington,DC:1998
[2] 肖巍,张娣.医学教育中的“关怀”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5):115-116
[3] 诺丁斯著,于天龙译.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0
[4~7,9~10] 内尔・诺丁斯.始于家庭:关怀与社会政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9
[8] 马丁・布伯.我与你[M].斯克里布纳出版公司,1958
[11] 刘德培,陆莉娜.必须全方位多层次地弘扬医学人文精神[J].医学与哲学,2003,24(3):5-7
[12] Leininger M.Care the essence of nursing and health[M].NJ:Charles B Slack,1984:12
[13] Leininger M.Care the essence of nursing:Cultural care diversity and universality[J].Nursing Science Quarterly,1984,1(4):175-181
[14] Leininger M. Leininger’s theory of nursing:Cultural care diversity and universality[J].Nursing Science Quarterly,1988,1(4):175-181
[15] 邹恂.护理程序入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10
[16] Waston J.Caring knowledge and informed moral passion[J].Advanced Nursing Science,1990,13(1):15-24
[17] 杜友兰.护理理论与实务的应用[M].台北:华杏出版机构出版,2002:5-6
[18] 肖巍.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10
[19] 黄丽英.医学生医疗人文关怀教育的思考[J].医学与社会,2005.5(18):58-59
[20] 朱世娜,王丽杰,刘英利.医学人文课程教学评价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8):78-79
[21] 屠大华.现代教育理证[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190-191
[22] Linda Campleel.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