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何谓对外直接投资范文

何谓对外直接投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何谓对外直接投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何谓对外直接投资

第1篇:何谓对外直接投资范文

通常情况下,较高的营商环境排名将获得更多的外国投资,也就意味着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引进新科技和工艺,并对实体经济也有附加的积极影响。许多政府高级官员就提议,一个经济环境的良好排名就说明其投资环境变得更加吸引外国投资者。

其实,整体营商环境和外国直接投资之间是必然有联系的。下一图格以2011 营商环境与最高排名的距离将格经济体进行分组。图中显示,最接近的最高分数的监管体制国家相比中段的国家更容易获得外国直接投资(FDI),反过来又比距离最高分数最远的国家获得更多的FDI。图表1 用不同的角度衡量FDI, 生动表明地说明2011 年最接近最高等级监管的国家获得的人均外国直接投资最高。

人均外国直接投资(FDI),2011一家大型研究机构已经开始研究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驱动力究竟是什么。在文献中的一种方式是将外国直接投资视为市场寻求(由市场经济规模和国家的位置决定)、效率寻求(又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的质决定)量、或资源寻求(由可利用的自然资源或其他战略物资所决定)。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已经衡量出这些方式和其他变量的意义。

许多研究都运用了“重力模式” 解释是什么因素导致的两个特定国家之间外国直接投资的差距。这项研究证实了一些因素,如市场规模、增长前景,与重要市场的距离,相关的劳动力素质和贸易开放度等因素,往往都是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驱动力。比如,越大规模的市场,生产中的规模经济范围会越大,最后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生产的机会就越大。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欧和东欧经济体获得大量外国直接投资大量,主要因为他们被视为进入庞大欧洲市场的绝佳切入点,并且拥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

体制和监管框架也被证明是一项影响外国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一项研究表明,司法独立和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外国直接投资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取决于所投资的行业。而另一研究发现,腐败对外国直接投资(FDI)存在巨大的威胁,它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堪比提高外资企业的税率那样的糟糕。实际上,对外国投资者的间接税收远高于许多国家的外商直接收入税,也将明显减少外商直接投资。另外,商业法规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项研究发现,创立一家外资企业的程序和仲裁制度的决策力度,对与外商直接投资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何谓“营商”?最近,根据4 年的营商环境数据研究发现一个排名更好的营商环境一定与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密不可分―较高的营商环境排名自然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指标。然而,对于那些实力较弱的经济体,比如说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就很难发现这样的特点。相比外国直接投资的收获,一个拥有更多法规的经济体反而从外国直接投资中获益更多。

在一般情况下,营商所需的法律、法规和惯例对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有重要影响。结果表明,与最高等级保持平均距离的经济体,向最高监管环境移动1 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每年对外直接投资流入量可以增加2.50-5 亿美元。这些紧密的相关性如果得到深层和完善的研究支持,将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监管环境相对温和的改善可以吸引更多外国投资。如果因果关系得到证明,相关性表明提高得分的一个百分点,将使每年对外直接投资流入量可以增加21%。

营商指标显示,对外直接投资和监管的整体水平之间存在很强的统计学联系。这种联系说明营商的数据能够反映整体的投资环境,而不是只涉及中小型的本地企业。 比如在一个领域(如国内业务)调控得当的政府往往也胜任其他领域,如外商投资。

第2篇:何谓对外直接投资范文

《意见》出台后,影响最大的还是电子商务类互联网企业。可以预见,外商投资电商企业将逐渐从外资协议控制(VIE)模式过渡至直接投资,且外资可以控股。

获准直投电商

关于电子商务的概念,目前并无法律上明确的定义。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将其定义为:电子商务是指根据信息网络公开传播的商品或服务的交易信息进行交易的活动,其核心侧重于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的网络卖家。工信部《电信业务分类目录(2013版)》(征求意见稿)将其列为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中的在线交易处理业务,即包含金融、证券交易,电子商务(商品)、服务交易公共平台服务。

外商投资电子商务类互联网企业,根据《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外方投资者在企业中的出资比例,最终不得超过50%,且外方主要投资者应当具有经营增值电信业务的良好业绩和运营经验。即外商投资电商企业不但有股比限制,而且有资格要求。但何谓良好业绩和运营经验,无论是法律还是行政法规,均未有明确的标准,这一方面为审批机关提供了寻租可能,另一方面将外商财务投资者拒之门外。因此,外国资本一般通过VIE方式进入中国电商行业。

此次《意见》的出台将产生两大影响。首先,将外商投资电商企业的股比上限放宽至55%,即外资可以控股。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在研究对外资放开投资经营类电子商务领域,不排除电子商务领域未来允许外资100%控股。其次,国务院《关于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暂时调整有关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文件规定的行政审批或者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决定》已经明确在自贸区内暂停实施 “资格要求”相关规定内容,由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因此可以预见,对于外商投资电商企业的“良好业绩和运营经验”的资格要求也将取消或者淡化,这为境外以财务投资为目的的PE、VC直接投资于电商企业奠定了法律基础。

VIE不会失宠

毫不夸张地说,VIE对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政府对VIE这种打球的做法一直予以关注,并在国家安全及反垄断方面对VIE进入增值电信行业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国家安全方面,〔2011〕6号文下发后,商务部随即颁布了《实施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规定》。该规定第9条明确协议控制属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一种形式,该条规定:对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应从交易的实质内容和实际影响来判断并购交易是否属于并购安全审查的范围;外国投资者不得以任何方式实质规避并购安全审查,包括但不限于代持、信托、多层次再投资、租赁、贷款、协议控制、境外交易等方式。反垄断方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规定,国务院制定了《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该规定明确了协议控制为并购行为并加以监管。规定第2条指出,经营者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的,属于经营者集中的范围,需要依据法律规定进行申报与批准。

需要指出的是,涉及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相关政策不会使VIE结构失宠。这是因为,首先,松绑仅针对自贸区内之的企业,在自贸区之外的增值电信业务的互联网企业尚无法适用这种规定;其次,增值电信业务中的大部分业务在股权比例及资格要求方面尚未放开,这便使VIE结构依然具有生命力,特别是在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方面。

监管冲突之惑

提到互联网信息服务,官方的定义是,通过信息采集、开发、处理和信息平台的建设,通过固定网、移动网或因特网等公众通信网络直接向终端用户提供语音信息服务(声讯服务)或在线信息和数据检索等信息服务的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非经营性实行备案制,经营性实行行政许可制。但对何为经营性,何为非经营性,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免费向公众提供信息但是通过网页链接第三方广告获取收入是经营性还是非经营性?某外资企业通过自己的网站展示并销售自己的产品,通过第三方支付渠道获取收入是否为经营性?

根据实践经验,商务行政主管部门不认为这是增值电信业务,从而会允许在其经营范围中加上“通过互联网销售自有产品”。但通信管理局倾向于认为这是增值电信业务,从而令外国投资者无所适从。所以,目前需要清晰界定经营性与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的范围,不然在实践中会引起混乱。

第3篇:何谓对外直接投资范文

衍生证券的产生与其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所谓时势造英雄。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各国经济活动平添了汇率风险。与此同时,两次石油危机和西方各国长期实行的刺激需求政策使各国普遍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的全球化又使通货膨胀得以在各国之间蔓延。通货膨胀和浮动汇率的双重困扰使各国中央银行不得不频繁借助利率政策来寻求本币的对内和对外稳定。在此背景下出现的利率自由化,使利率风险陡增。为了规避汇率和利率风险,衍生证券应运而生。

衍生证券好比一种保险工具,可以用来规避证券市场上的风险,或者在风险发生遭到损失时获得一种补偿。但衍生证券又不完全等同于保险,因为它本身也具有风险,他的风险甚至高于基础的金融工具。实际上,衍生证券是一种契约,其交易属于“零和游戏”,遵循“有输必有赢,输赢必相等”的“会计原则”。因此,衍生证券的交易实际上是进行风险的再分配,它不会创造财富,甚至不会创造虚拟资本,这是衍生证券不同于股票等基础证券的特点之一。

二、衍生证券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自从衍生证券诞生以来,给人类带来了不少麻烦,有几次更是刻骨铭心。1.巴林银行事件。1995年2月,具有230多年历史、在世界一千家大银行中按核心资本排名第489位的英国巴林银行宣布倒闭,这一消息在国际金融界引起了强烈震动.巴林银行倒闭是由于其子公司———巴林期货新加坡公司,因持有大量未经保值的期货和选择权头寸而导致巨额亏损。经调查发现,巴林期货新加坡公司1995年交易的期货合约是日经225指数期货,日本政府债券期货和欧洲日元期货,实际上所有的亏损都是前两种合约引起的。

2.国债327事件。发生在1995年的“327”国债事件,其主角就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1992年7月发行的三年期国债期货品种的代号。该品种的交割期为1995年6月。政府宣布发行1995年三年期凭证式及无记名式国库券以及“327”国债贴息消息逐渐明朗,致使全国各地国债期货市场均出现向上突破行情。2月23日,开盘即出现巨量,327品种价位由148.50上升攀至151.98,毫无疑问,市场上存在严重的违规操作,下午临收市的最后7分钟突然出现1056万合约空单。而327券本品流通量只有246.8亿元,因而引起了价格的大幅下跌,使大批投资者血本无归。之后又屡次出现的违规交易,迫使中国证监会5月18日发出了《关于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

3.次贷危机。发生在2007年的次贷危机其打击面之大,破坏面之广是前所未有的。而次贷危机爆发的源头也来自于衍生证券的泛滥。从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为了振兴美国低迷的经济,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该利率从6.5%降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美联储实行的低利率政策,使美国大量的廉价资金,涌进了房地产市场。在低利率和大量游资充斥的情况下,美国房价年均增长超过10%,并且人们对房价的预期还在不断攀升。居民对住房贷款的旺盛需求和银行转移风险的需要促使这些机构开始以贷款产生的现金流为基础发行债券,出售给投资者,从而大大拓宽了住房贷款市场的资金来源,降低了银行风险和贷款利率,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房价不断的疯狂上涨又引领着更为迅猛的次级贷款支持债券市场的扩张。在这样的背景下,“两房”直接持有和担保的按揭贷款和以按揭贷款作抵押的证券由1990年的7400亿美元爆炸式地增长到2007年底的4.9万亿美元。当利率提高房价下跌后,次贷者无力足额偿债,世界各地的投资者手中的衍生证券变为垃圾证券,一场波及世界的危机就不可避免的爆发力。

三、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

衍生证券的作用可以概括为:

1.金融衍生证券是金融市场用来防范风险、降低成本的工具。衍生金融市场作为从基础性金融工具(利率汇率股票指数等)衍生而来的金融工具(包括金融期货、期权、互换等)交易市场,其主要功能在于套期保值,避险和价格发现。发展金融衍生市场的主要目的在于形成风险转移市场,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套期保值、转移市场风险的手段。尤其在当今金融市场,利率、汇率、股价指数等基础性金融工具价格的反复变化,使金融市场的参与者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满足了人们转移和规避风险的要求,为投资者提供了对冲风险的工具。

第4篇:何谓对外直接投资范文

关键字:经济全球化

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趋势。尽管如英国全球经济问题专家阿兰·鲁格曼所言,目前“''''全球化’一词已经被滥用”注释①,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在国际经济领域,全球化的脚步已势不可挡。在经济全球化席卷世界的浪潮中,中国如何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决定了在新的世纪里中国能否产生强大的国际竞争力,能否真正地振兴并立于世界之林。在此,我将以“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策”为题展开讨论,请老师批评指正。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学术界对何谓经济全球化,大致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全球化,甚至认为经济全球化突出地表现为世界经济的美国化;二是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等经济技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其中,第一种观点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因此我认为其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第二种观点既全面又最接近实际情况,其表现就是当今世界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逐渐融入了全球化的经济浪潮。

我认为,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应该从生产力运动和发展的角度出发,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说,经济全球化就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注释②

二、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原因及特征

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可以追溯到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和近代市场经济的建立,而经济全球化进程显著加快以致被人们所感知并为之震撼,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事情。尤其是上世纪的最后20年,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全球化的浪潮更是汹涌澎湃。注释③

(一)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原因

1、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趋同为经济全球化发展扫清了体制上的障碍

在今天的世界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只有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提高本国经济的运转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封闭经济由于缺少外部资源、信息与竞争,而呈现出经济发展的静止状态。计划经济体制则由于存在信息不完全、不充分、不对称和激励不足等问题,而导致资源配置与使用的低效率。所以,不管是传统的封闭经济,还是起源于前苏联的计划经济都不约而同地走上了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道路。由此而造成的各国在经济体制上的趋同,消除了商品、生产要素、资本以及技术在国家与国家之间进行流动的体制障碍,促成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创作了物质基础

目前的经济全球化,有着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这就是代表当代最新科技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进步,降低了企业的远距离控制成本。对于一个现代企业来说,其经济的活跃程度,表现为企业的经济活动半径,是与其所有权控制的成本呈负相关关系的。远距离控制成本,主要是信息成本。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因特网的诞生,使这种成本大幅度降低,以至于从理论上来讲,对于任何有能力进行全球扩张的企业,它的活动范围都可以达到全球各地。

3、微观经济主体的趋利动机,是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本动因

商品与要素价格在全球不同地区的差异,被人们称之为“区位优势”。区位优势的客观存在,为企业在全球范畴内的“套利”活动提供了空间。于是,便有了对外投资、技术转让以及企业生产过程的分解与全球配置。在这种微观主体世界范围内的套利活动中,跨国公司逐渐扮演了主角。这是因为跨国公司本身具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所有权优势,使跨国公司可以凭借其独有的知识产权、技术诀窍、管理战略以及资金实力:一方面,利用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的生产要素,将产品销售到价格更高的市场上进行套利;另一方面,将巨额剩余资本转向资本稀缺、投资回报率高的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本套利。而内部化优势,又使得跨国公司能够将生产和销售活动按照最有利的区位优势配置于世界各地,并将每一个分支机构及其所联系的企业在职能专门化的情况下,组成一个一体化的网络,通过在世界各地的生产、销售等活动而服务于母公司的发展战略。这样做的结果是,国际范围的分工与协作实际上变成了跨国公司内部的分工与协作。当跨国公司利用优势而大举进行全球性套利活动的时候,其客观的效应便是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4、世界范围内商法体系的趋同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统一的法律制度环境。

众所周知,主导世界的两大法系是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近年来,两大法系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互相融合与趋同发展;另外,随着贸易一体化、投资一体化的发展,国际经济组织的统一立法活动深入开展,这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创造了统一的法制环境。

(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1、贸易自由化

国际贸易障碍逐步消除,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国际贸易量迅速增长。国际贸易手段、商品标准以及合同样式逐步统一和规范。WTO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使得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化。

2、生产全球化

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宰力量,其商品生产环节分布于不同国家,并因此使相关各国间的经济关联程度提高。

3、资本流动国际化

跨国公司的发展、各国对外资管制的放松以及由投资基金和养老保险基金高速成长导致的国际游资的形成,使得资本流动性进一步加大。

4、金融活动全球化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各国相继放松金融管制,推进金融自由化,放松了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和退出本国金融市场的限制,拆除了不同金融业务的隔离墙,加快了金融业的整合。自由宽松的法律与政策环境,加上计算机、通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从而形成了时间上相互接续、价格上相互连动的统一国际金融大市场。

5、市场经济体制全球化

当今世界除个别国家外,都在为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而努力,这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统一的经济体制基础。

6、各国商法体系的国际化

如前所述,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得益于两大法系的趋同发展。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世界各国商法体系的国际化。

三、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分析

经济全球化是利是弊、利大还是弊大的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已为大家所公认,即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回避经济全球化只能带来更大程度上的落后。面对经济全球化,既要很好地把握它带来的机遇,又要趋利避害,规避它带来的风险。具体来说,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利弊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有利因素

1、可以充分地利用外资

大量外资的进入,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资本严重不足的问题,因此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以中国为例,中国外资依存度(外资投资存量与GDP的比重)1985年仅为1.55%,从1995年起保持在20%左右(1997年为24.4%)。另据资料表明,截止到2001年10月底,我国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84894个,合同外资7319.1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858.77亿美元,极大地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

2、资本的进入带来了实用技术、管理经验和企业创新精神

以实用技术的进入为例,自1994年以来,加拿大北方电信、美国IBM、英特尔、太阳微、宝洁、杜邦、诺基亚、爱立信、松下等知名公司都相继在中国成立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或实验室。

3、资本的进入有利于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通过购并当地企业实现的外资进入有助于传统产业结构改造和促进产业竞争,对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4、外资进入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根据“区位优势”理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全球内配置生产要素资源。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众多,存在劳动力超额供给和劳动力成本普遍偏低现象,外资进入得以安排大量的工资低廉的过剩劳动力从事有效就业,从而使发展中国家发展自己具有国际分工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产业。

5、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的完善,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化和金融深化

6、资本的进入有利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转型

资本进入带来了市场经济的博弈规则和惯例,大大缩短发展中国家从二元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转型的时间,能够加快现代经济制度的形成。实践证明,一个国家越开放,其经济转型的进度越快。

(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弊端

1、大量外资的进入容易造成债务负担,可能引发国际债务危机。如1995年墨西哥爆发了重大的国际债务危机。墨西哥经济与美国经济联系紧密,自1994年2月以来,美国连续6次提高利率,造成了数百亿美元从墨西哥等国抽走流向美国,极大地损害了墨西哥的金融和经济稳定。

2、外资进入对民族资本和民族工业冲击较大

由于跨国资本“无国籍”和无民族认同感,它不可能完全取代民族资本的功能。因此,外资的过度进入有可能挤垮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因而可能损害经济的长远发展。

3、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

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多属于夕阳产业,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要素资源的同时,把夕阳产业带进了发展中国家,给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4、跨国资本的进入增大了金融市场的投机性和风险度,容易给短期投机资本冲击较虚弱的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造成可乘之机

最明显的例子如上个世纪末发生在东南亚的国际金融危机,使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市、股市轮番暴跌,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据估算,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因汇市、股市下跌给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1000亿美元以上。受汇市、股市暴跌影响,这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

5、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充满了动荡和起伏

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范围内各国之间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发展中国家国内经济稳定与否,不仅取决于国内因素,还要受到国际因素的巨大影响。因此,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充满了变数。

6、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继续扩大。联合国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富国与穷国人均收入的比例,1960年是30:1,1990年增加到60:1,目前已扩大到74:1。全球收入最高的五分之一人口,占有全球生产总值的86%。

7、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跨国公司大量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经以多种形式影响着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各个国家的经济。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家们因此担心,当前权力正从政治家手中转向大公司的董事会会议室。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往往不是规则的制定者,所以在国家经济的让与方面,发展中国家受到的损害较大。

四、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20年对外开放的结果,中国经济已深入地融合于全球经济之中。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中国应以积极参与、合作的态度对待经济全球化,趋利避害,以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应该着重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建立健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过改革开放20年来的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已经初步形成,但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基础作用还须进一步加强。首先,要加快政府部门职能转变。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规则,真正实行政府与企业职责分开,政府只负责保证经济总量平衡和重大经济结构的布局与协调,以及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其次,要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富有生机、活力的经营管理体制,提高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创造开放、公平、竞争、有序地多元市场环境。

(二)确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型国际贸易体制

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与我国现行对外贸易体制相关的外汇、金融、投资等体制已经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但是还有很大的局限性,与经济全球化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突出的表现就是开放性不够。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以WTO的多边贸易体制为框架,以国际贸易惯例为参考,尽快建立起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开放型国际贸易体制。首先,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宏观调控体系。其次,深化企业改革,建立国有民族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第三,规范进出口管理,完善进出口商品经营管理体制,建立竞争性的投资和贸易体制。第四,强化商会职能,维持良好的国际经济合作和贸易秩序。

(三)研究和实施与国际经济接轨的经济结构调整战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生产和生产力的分配也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更大的动态的调整,国际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的发展时期。我国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规划时,必须做出与国际经济规则相适应的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其中要着重加大产业间的结构调整力度,努力提高工业和服务业比重。

(四)健全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法律保障机制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根本转变、逐步实现法治的时期,因此健全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本国法律保障机制的任务还很艰巨。加紧修补和完善我国有关涉外经济法规,建立公平合理、有序竞争的法律体系,营造良好的投资和贸易的法制环境是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

(五)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以区域经济一体化迎接经济全球化

当前,我国尤其应该注重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区域合作,注重加强与APEC的经贸联系。要善于从战略的角度去分析,把进入区域化的APEC作为我国进入全球化的一个“试验场”和“练兵站”。

综上所述,面对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中国应该采取切合本国实际的开放步骤和措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唯一正确选择。

文章注释:

注释①:[英]阿兰·鲁格曼《全球化的终结》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出版。

注释②:美国全球化理论权威、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用曾说过“中国与欧洲的丝绸之路是早期的全球化”。对此,本文认为,“丝绸之路”仅仅代表了简单的商品贸易,并没有实现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另外,当时尚未建立起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运行的全球规则。因此,经济全球化只是近年以来才出现的现象。

注释③:在“全球化”起源及发展阶段的划分上,学界存在“一阶段论”、“二阶段论”和“三阶段论”三种不同意见。本文采“二阶段论”。相关研究见盖世金,张立:《“全球化”问题研究综述》,载《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参考资料:

1.《论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作者:刘吉原载《文汇报》2001年2月20日

2.《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社会主义》原载《求是》2001年第1期

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影响和对策》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王诚

4.统计数据来源于以下网站:

第5篇:何谓对外直接投资范文

[关键词]固定汇率;浮动汇率;汇率目标区理论;资本流动;

背景:,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的说法广泛存在于国际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预期更是带来了数量庞大的国际热钱徘徊在大门外,据有关数据显示,香港外汇市场在近段时间遭受了数百亿热钱的冲击,这显然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之举。在G20国家会议中,中国代表更是首次被邀出席,而会议的主题也更为关注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中,而在此会议上,我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先生和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先生均表示人民币汇率将继续保持稳定,但中国正力图建设更具灵活性的汇率制度,显然政府部门也在经历国际相关部门对人民币汇率及其决定机制的质疑和压力之下。而近期在南美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我国主席也再次表达了上述官员的论断和看法,显然人民币汇率问题遭受的国际压力更大,引起的关注也更大。

同时在近期国内关于外汇管理的制度也多次出台政策,如个人合法财产将允许换汇出境,增加出外留学生兑换外汇的限制数额,加大打击国际洗钱活动力度,加强管制外汇流动等。显然此类政策措施的出台既是对我国外汇制度的的政策调整,也同时显示我们正遭遇愈来愈大的国际压力,特别是热钱的压力。

在上述相关背景的作用下,关于人民币汇率及其制度问题也正成为国内讨论的热点,作者也将就此问题表述个人观点:

一,我国现行汇率制度的缺陷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也更为紧密,实力也进一步提高,国家影响力也在提升。国内的政策工具的使用,经济变量的变化和也正日益受国际的影响。而市场经济秩序中最核心的就是价格秩序,而在国际市场经济秩序中备受关注的因素则是汇率秩序问题,因为汇率秩序其实就是相当于国际的价格秩序。因此当我们从计划走向市场时,走向开放时,我国汇率制度也要求符合国际汇率秩序。在融合的过程中,摒弃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冲突的观点,通过检视自身汇率制度,我们发现以下现行汇率制度的缺陷或弊端:

(1)过多的资本管制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在现行的资本管制措施中,资本流出的限制比资本流入的限制大,短期的资本流入限制比长期资本流入限制要大,投入领域的外国资本流入限制要比投入实业生产领域的外国资本流入限制大。该限制可见以下数据:从1990一1996年,金融账户上反映的外国直接投资竟占资本净流入的98%。截止1998年底,短期外债只占外汇储备的35%。虽此类限制在抵御亚洲金融风暴和维持本国金融体系稳定中发挥重大的作用,但从发展经济学的两缺口模型可知国内经济的发展需要得到外国资本的支持,需要对外国资本的流入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在此过程中既需要政府对外国资本的指引,同时也需要利用市场的力量对资本进行引导,但从我国的资本限制可知,国内对外国资本主要采取行政性指引的措施,缺乏市场化的操作,不利于外国资本流入结构的优化,不能利用外资的进入促进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变和优化,同时过多的资本限制将影响外国投资者对国内投资的信心,从而使得更多的流入资本获利后短期即抽出,引起“逆向选择“问题。适度的资本管制对发展中国家是必需的,但过多的管制必然影响外国资本对本国经济发展的增长作用。

(2)强制结售汇制度的过时性和阻碍现象。首先,强制结售汇制度导致国内外汇市场的长期发展不起来,外汇调剂完全在银行间进行,市场经营主体却无法对其进行有效影响,所以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和制定是非市场化的,是被扭曲的汇率价格。在此制度下,汇率变动对国内经济变量的影响是无效率的,扭曲的汇率使得国内资源在各部门的配置不合理,作为价格信号,扭曲的汇率将导致国内外商品服务价格的失衡,使得国内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可能遭受不必要的交易成本,而这显然在微观层面影响企业的利润的得失,同时资源的无效配置,将导致在宏观层面上影响我国国内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扭曲的汇率将可能导致资本项目的震荡,洗钱活动更为猖獗。其次,由于CEPA的实行,使得国内金融体系在香港形成黑洞,更多的洗钱活动和正常的外汇兑换活动都在冲击着强制结售汇制度,同时沿海广泛存在的地下钱庄运作也是对强制结售汇制度的成效构成极大的影响。可以说,强制结售汇制度正遭遇更为猛烈的冲击。

(3)失去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严重受被盯住国家的政策和经济发展影响。由于国内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使得我国货币政策使用的有效性降低和空间的缩小,同时国内的经济环境受美国国内经济走向的很大影响。如当美国国内出现通货膨胀时,根据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外国商品服务价格的上升最终将引起本国商品服务价格的上升,从而出现通货膨胀的传导效应。当国内出现通货膨胀时,本国采取货币政策进行治理时,如采取加息政策时,而两国间利率差的增大加大本国货币升值的压力,外国资本的流入在强制结售汇制度下无疑将增加基础货币的供给(流通量),通过货币供给乘数效应的作用下,这无疑将加剧本国通货膨胀问题,那么这将导致政府面临加息与升值压力两难处境,无法通过货币政策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当美元国际汇率发生变化时,人民币汇率也将发生变化,近期美元的贬值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更为明显,使得人民币遭受更大的来自日本和欧盟的压力,同时经济结构和要素禀赋与中国类似的发展中国家也要求人民币汇率作出适当的改变。当美国的货币政策发生变化时,国内的货币政策也必须相应作出改变。前段时间国内存贷款加息行为的进行必须美联储加息幅度的影响便是证明。从上述事件可见失去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将使国内经济运转秩序和治理出现不能自主的情况。

综合上述三方面因素,我国盯住美元单一货币的固定汇率正面临着更大的困境,在广泛的冲击下,许多有知之士也开始考虑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问题。1994年以来实行的汇率制度无疑将成为过去阶段的见证,新的汇率制度将在广泛的讨论和谨慎的改革中成形。下面作者将探讨本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取向问题。

二,汇率制度选择决定的因素和我国汇率改革目标

何谓汇率制度?国外学家约瑟夫丹尼尔斯和戴维范户斯在《国际货币与经济学》认为,汇率制度就是由国家建立的,管理各国货币价值相对于其他外币价值的规则。在我国经济学家和汇率专家姜波克的《国际金融新编》著作中认为,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和汇率变动方式等所作的一系列安排和规定。可见汇率制度就是对本国货币在国际上的价值量的制定和管理问题所形成的制度。

根据IMF所公布的汇率制度的种类可知国际上主要存在两大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是指政府用行政或手段去定,公布及维持本国货币与某种物之间的固定比价的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汇率水平完全有晚会市场的供求决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预的汇率制度。而在这两极汇率制度间,也存在爬行盯住,汇率目标区等中间汇率制度。

在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中,姜波克教授认为存在以下四类因素:(1)本国经济的结构性特征;(2)特定的政策目的;(3)地区性经济合作情况;(4)国际国内经济条件的制约。

通过了解各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和对各汇率制度优劣性比较的,我认为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可以归纳为:

(1)本国经济基本面情况。要准确把握本国基本经济变量的情况,如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水平,就业水平等等宏观经济变量,还要关注国际贸易额,进出口贸易间的结构比例情况。当本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国际贸易额相对较大,物价水平和就业水平相对处于较好的层面时,可以选择固定汇率制度,利用固定汇率的稳定性为经济增长创造稳定的环境。

(2)本国政府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的不同偏好。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可知,当本国政府更偏好运用财政政策对国内经济进行调控时,可更多考虑固定汇率制度,反之,当本国政府更为偏好使用货币政策时,可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3)本国国内完善制度建设情况和金融体系状况。吸取拉美金融货币危机的教训,我们可以认为,当一国国内各种经济法律等市场运行的制度建设完善,国内金融体系发展稳定,外汇的配套市场发展较为完善的情况下,该国可以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反之,该国更适合于有管制的固定汇率制度。

(4)本国国际贸易情况。当该国国际贸易主要面向有限的国家时,存在比较密切的贸易往来时,为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和提供稳定的经营发展环境,可考虑与相对应国家适当的固定汇率制度,反之,可采取浮动汇率制度。

(5)本国国际融资能力。当该国在国际上保持较好的国际融资能力的情况下,本国又具备相对较强或较稳定的外汇储备和外汇收入来源时,该国有条件采用固定汇率制度,反之,该国很可能在国际游资的攻击下,无法维持固定汇率,从而走向浮动汇率制度。此类情况可见于亚洲金融风暴东南亚国家汇率制度的变更情况。

(6)本国的国际地位或地区内地位。当该国在国际上或本地区内处于强势地位或优势地位时,对周边地区影响较大时,出于国际利益协调和稳定的周边环境考虑,该国更适合保持汇率的稳定,所以该国应采取固定汇率制度,反之可采取浮动汇率。

在选择采用某类汇率制度时,每个国家都带有其特定阶段的目标。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未来所采用的汇率制度必须以下列为目标:

(1)由于我国在地区内在国际上都是影响力巨大的国家,是大国,是经济大国,国内经济发展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需要稳定的国内国外的经营发展环境,因此我们首要的汇率制度改革目标就是保持我国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2)必须充分考虑我国属于转轨制国家,许多市场经济制度建设不完善,资源价格扭曲现象明显,价格秩序等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尚未完善,因此汇率制度的改革必须以能提高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为目标;

(3)由于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长期被人为地分割,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分割,两种类型的分割一直阻碍着国内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要以新一轮的汇率制度改革为契机,解决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分割问题。显然汇率制度改革要以创造,增强上述两类市场的联系纽带的发展;

(4)由于国内过去的汇率制度经常为国际所误解,不认可乃至攻击,所以新的汇率制度改革同时被赋予以下目标任务:增强与国际的沟通,提高国际对我国实行汇率制度的认可度,汇率制度要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在四大目标中,我认为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是短期和现实目标,通过合理汇率优化配置国内资源是我国长远的目标,而第三,四目标的实现是短期目标通向长期目标的途径。因此在现阶段我国在保持汇率稳定情况下,应首先寻求完成第三,四目标,然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完成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在现实政策措施中,第一,三,四目标也是相对容易实现的,而第二目标需要更长时间更多部门的配合支持,实现难度较大,因此第二目标应是最终实现的目标。

三,我国汇率制度选择方向

鉴于我国所处实际情况,我们不能完全采用固定汇率或浮动汇率制度,固定和浮动的积极因素我们都需要。可以说我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在复杂的国内经济情况下,很难确定具体哪个汇率制度完全适合我国,虽有学者曾明确作出中间汇率制度最终走向消亡,两极汇率制度将继续存在的判断,但结合我国有关部门领导的讲话,我认为要建立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就是选择改良的中间汇率制度,在保持固定汇率制度积极因素的前提下,引入浮动汇率制度所内在的积极因素,提高浮动区间,因此我认为在未来阶段内,我国应将采用改良的中间汇率制度,而最终走向采用浮动汇率制度。

在中间汇率制度上,从前文可知,国际上主要存在三种中间汇率制度:爬行盯住,汇率目标区等。爬行盯住汇率制度可见于厄瓜多尔国内的实际应用,但此类中间汇率制度所能起到的影响范围都比较小,为大家认同的机会也不大。相反汇率目标区制度在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学者威廉姆森提出后,经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等学者进一步改进后,汇率目标区在学术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也曾引起较热烈的讨论。所谓汇率目标区制度是指以限制汇率波动范围为核心的,包括中心汇率及变动幅度的确定,维系目标区的国内政策搭配,实施目标区的国际政策协调等一整套内容的国际政策协调方案。在该汇率提出了“蜜月效应”和“离婚效应”,从而得出汇率变动模型的图形显示,得出S曲线模型。汇率目标区理论是对汇率制度可信性与灵活性的折衷。对于该汇率制度,经济学家和众多学者都认为在理论层面而言,该汇率制度的设计师相对完美的。但正如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拉尔斯斯文森所指出的“的莫大悲哀——残酷现实对美好假说的践踏”,汇率目标区理论面临着以下困境:(1)真实数据的难以获取,真实数据的获取对该理论的中心汇率和波动范围有着决定性意义,缺乏数据,中心汇率和波动范围无从确定,从而理论模型将无法正确获取;同时几乎无法从各国的数据发现支持该理论S模型的相关数据;(2)政策缺乏完全的可信度,该理论通过牺牲部分可信性获取灵活性,必然可能导致政策在投机商中缺乏可信性;(3)存在政府在浮动区间进行政策干预的可能性,而这显然把该理论置于尴尬的境地,理论目标与实际操作方法的矛盾。

鉴于汇率目标区理论的完美与不足之处的比较,我认为对汇率目标区进行改良后可以成为在未来阶段适用于我国的汇率制度。我们知道,我国所实行的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受到批评的原因不在于它的固定性稳定性,而在于它导致我国政策调整失去独立性,过多依赖于被盯住国家,从而使得我国缺乏大国应享有的自主性,在于它盯住的国家是单一的,在于它的过于僵化,缺乏灵活性。我国在现阶段所需要的正是固定性因素与浮动因素相结合的汇率制度。同时我考虑到盯住一揽子货币汇率理论不但可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性,也能避免某一被盯住国家对盯住国家过多的影响,因此我认为可以将汇率目标区理论与盯住一揽子货币汇率理论相结合而形成我国特有的汇率制度。

由于汇率目标区理论的相对完美性,所以我们是以汇率目标区理论的模型作为基本模型,从中融入盯住一揽子货币汇率理论的因素,从而形成此汇率理论的基本模型。在该模型中,我们所设计的中心汇率的公式可以借鉴有效汇率形成公式:

Ep=K(WuEu+WeEe+WjEj)+(1-K)E,Wu+We+Wj=1其中,Ep,Eu,Ee,Ej,E分别代表中心汇率,绝对购买力平价决定下的美元与本国货币的汇率比价,欧元与本国货币的汇率比价,日元与本国货币的汇率比价,本国当前与美元的汇率比价,均为直接标价法;Wu,We,Wj分别代表本国对该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在本国与美国,欧盟,日本三国的贸易总额的比重。K为市场化系数,可根据该国经济发展地位和国内经济情况而得出。如该国属于市场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意味着国内价格配置资源效率较高,价格扭曲现象不多或基本不存在,因此系数可以在0.7到0.9间浮动,如该国属于发展尚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价格扭曲现象较为明显时,该系数可在0.4到0.6间浮动,如该国属于计划经济为主的国家,该系数可在0.1到0.3间浮动。在确定基期中心汇率后,由于国家间及其内部的经济发展状况经常出现变化,各类数据也将发生变化,同时为保持汇率稳定,因此本公式所确定的中心汇率基本实现一年更新,每次更新幅度要尽量小即麦金农所指出的低频汇率调整。

选择美国,欧盟及日本为参考国主要考虑目前我国国际贸易结构和未来发展前景,以及在相当长的阶段内上述三地区将在国际经济合作及国际贸易中起更大的作用,而我国走向发展无疑将进一步深化与三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交往程度。同时由于上述三地区的货币均采取浮动汇率制度,相互间的汇率政策交叉影响较小,因此盯住该类地区更能保证我国汇率的稳定性。

之所以要设定市场化指数主要由于部分国家市场经济发展尚不完善,国内商品服务价格存在比较严重的扭曲现象,国内价格普遍较低,同时为了实现更多地出口以促进本国增长,该类国家将更为倾向于对本币币值实行低估的外汇政策,那么如不对该国进行市场化指数调整的话,根据三个参考国依据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而计算出来的中心汇率将偏低(币值增大),为了使本模型所得出的中心汇率更为接近真正的中心汇率,考虑到该类国家对本国币值进行低估的外汇政策,因此将两类因素进行综合,可使本模型所得出的中心汇率更能体现,接近真正中心汇率。而随着汇率的浮动,该国的汇率将可进一步趋向真正中心汇率。

对市场化系数的确定,可根据相似度法原理,以美国,日本,欧盟国家为参考主体(此类国家均被认为市场化程度较高),假定该类国家市场化系数为1,采用以下参考指标:商品价格受管制数目在市场商品数目中的比重;投资经营自主程度;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该国法律体系的健全性和执行力比较;行政管理机构在经济领域内权力评价比较。被评核国家通过五类指标在三年内与参考主体的比较,按比重得分,最终可得出相似系数,也即所求的市场化系数。也可参考国内学者或联合国有关委员会所制定的有关市场化系数评核体系,得出本国市场化系数。

对该模型的浮动范围的确定:

(1)根据利率平价理论,我们可知道汇率的变动取决于各国间利率差的变化,因此我们可根据此原则决定本模型汇率浮动范围。根据上述中心汇率决定采取美国,欧盟,日本三大经济体作为参考物,我们同样将采用上述三国各自利率与本国的利率差作为浮动范围的确定因素之一,假设资本完全流动,由于资本流动无固定方向,在利率差相等或极为相近时,投入哪个国家都是同等几率,所以其具体计算可作:S=MAX(&Iu,&Ie,&Ij),&Iu&Ie&Ij分别代表本国与美国欧盟日本的利率差。可知S是汇率浮动的最小范围。假如浮动范围小于S时,显然追求资本保值和增值的外国资本将进入本国,促使本国货币升值,最终迫使汇率升值超过或等于S时,国际游资才将停止资本流入,所以S是汇率浮动的最小范围;

(2)考虑外汇储备对浮动范围的影响。由于政府维持和干预汇率浮动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就是外汇储备,当外汇储备充足时,意味着该国政府干预汇率变化的力量就越强,效果越明显,反之政府将无力保持汇率浮动的区间,很可能遭受攻击。而获取外汇储备最稳定的来源就是国际收支顺差,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本国国国际收支情况,如顺差300亿美元,则把该数量安中心汇率兑换为本币数量,再以兑换后的本币数量与流通中的本币数量的比例作为汇率浮动的最大允许区间,即S=本年国际贸易引致的外汇储备变动量的本币数额/M2,该数值采用该国近三年的权重值。若该国所积累的外汇储备较高也可在此基础上适当调高浮动区间。根据上述两方面,汇率浮动的最小和最大范围的确定后,本国可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在此范围内选择适当的浮动区间。显然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所确定的浮动区间是相对安全,能得到政府有力维持。

在实行上述汇率制度同时必须注意以下配套制度及基础设施的建设:(1)继续保持必要的资本管制,由于国际游资数量很大,利率变化也较为频繁,保持必要的资本限制是对本模型的保证,也是增强本制度的可信性;(2)发展外汇市场,大力发展外汇市场中常用工具和手段的建设和发展,从而提高汇率形成的市场性,增强汇率浮动的灵活性,也使国内经营主体能利用好外汇市场规避风险投机获利,促进自身稳健发展;(3)加快推进金融体系的改革,利用外汇市场的开放与灵活性,积极与国外接轨,发展自身,从而为我国汇率制度走向浮动汇率制度做好准备;(4)尽快形成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汇率制度的稳定运行,在法律基础上提高本汇率制度的政府可信性。

实行该汇率制度后,可以解决原汇率目标区理论的几个缺陷:首先,针对数据获取方面,由于在中心汇率决定和浮动范围确定的数据都比较容易收集,因此不存在数据难以获取的问题,在实践中,由于实现有限度的资本管制,该汇率制度实行也可得到政府有效的调控,从而运行风险降低;其次,实现有限度的资本管制,加强法律法规对该汇率制度的保障,可增强投资者对该汇率制度的可信性,同时我国外汇储备庞大,国际融资能力较强,且政府调控力量历来比较坚决和有力,故也可增强投资者对该汇率制度的可信性;(3)由于该汇率制度所确定的汇率浮动范围被有效缩小,所浮动的区间范围都是有稳健因素所支撑的,该区间也是安全的,同时政府调控的最大范围比该区间要大,因此汇率在此区间的浮动是政府可以接受的,也是市场作出调整的表现,政府不必在此区间内插手进行干预。

下面,我将结合上文所述汇率改革目标阐述实行该汇率制度所带来的政策效果分析:

(1)由于中心汇率的确定采用的是三个国家的权重值进行修正后的数值,因此该中心汇率可保持相对稳定,达到上文汇率制度改革的首要目标。解决固定汇率中被钉住国因素影响的问题,在此制度中,由于盯住国家是三个,其相互间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得到平衡,从而使得本国在保持汇率稳定前提下,可以有更大的空间对国内经济进行积极调控;由于本制度保持固定汇率的因素,那么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搭配中,基于我国历来偏好使用财政政策进行调控的习惯,我们仍能通过财政政策的运用从而达到最大的调控效果;被汇率制度下的中心汇率在长期中是可变的,且依据的是绝对购买力平价而得出的,因此可保证汇率能相对地反映真实价值的变化,避免固定汇率容易僵化,不能反映货币价值的缺陷。

(2)通过稳健的因素决定,根据自身国力水平,计算出比较安全的浮动区间,实行有限度的资本管制,使得本汇率制度不容易遭受投机者的冲击,保持区间稳定;实现汇率的浮动,使得外汇市场能得以真正形成,汇率的真正市场化也使得国内资源的价格体系的扭曲能得到纠正,而这将促进国内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的发展,达到汇率制度改革的第二个目标任务;外汇市场的形成,配套制度和设施的建设完善,将使得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连接更为紧密,外汇市场中的一系列投资工具和衍生工具,外汇市场与证券市场的紧密联系,无疑将密切货币与资本的联系,同时外汇市场的放开及汇率浮动的放开,将使得国内外资本等资源流动更为频繁,从而国内国外市场都将得到促进,因此这将达到汇率制度改革的第三个目标;通过适当的浮动区间的开放,我们将有效阻隔外国经济运转情况对我国所起到的传导效应,如通常的通货膨胀的国家间的传导性,货币政策也将比以往更为有效,从而保证本国内风险规避的能力增强,调控能力的多样化;

最后,由于本汇率制度是以汇率目标区理论为基础,结合盯住一揽子货币理论而作出一系列的制度性安排,这将有利于我国汇率形成的透明性,有利于投资者了解我国汇率制度运行的特征,从而这将使得国际对我国汇率制度的更为认可,透明性也将使政府的公信度在国际上得以传播,减少汇率受攻击的危险,达到汇率制度改革的第四个目标。

综述:本文通过回顾现行我国汇率制度的现状,指出了其三大缺陷后,概括提出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六大因素,并提出了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目标;提出实行改良的中间汇率制度,即以汇率目标区理论与盯住一篮子货币理论相结合而构成的模型,应用于我国,并对该模型在我国的应用进行了效果分析。

结论:充分的分析结果说明,复杂的国内外实际情况使得我国不可能完全采用固定或浮动汇率制度,在现阶段我们只能走中间道路,通过改良的中间汇率制度,促进我国汇率制度及相关市场的发展,促进经济更健康快速地发展,而分析也表明中间道路在理论上是可行的。通过中间道路的发展,通过国内经济不断发展,金融体系的完善,市场制度建设得更为完备,我们的路将通向浮动汇率制度。

参考:

世界银行报告小组,金融与增长,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约瑟夫丹尼尔斯,戴维范户斯,国际货币与金融经济学,北京:机械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