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森林防火消防演练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机构设置
(一)从年初开始就成立了护林防火指挥部,各村成立了护林防火工作小组。
(二)指挥部有专门人员负责日常工作。
二、责任落实
(一)防火指挥部成员职责明确,对村有相应联系人员。
(二)镇与村、村与社签订了护林防火责任书;镇与学校签订了护林防火责任书;综治办专门到学校宣传森林防火工作。
(三)把护林防火纳入各村的目标任务,发生一次扣3分。
(四)各村把森林防火纳入村规民约,实行村民自治。
三、日常管理工作
(一)随时到重点林区巡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并整改。
(二)逢会必讲护林防火安全工作,在重点时期专门布置护林防火工作。
(三)年初制定了护林防火工作意见,对防火工作着出全面安排部署。
(四)在重点防火时期加强了森林防火宣传。利用宣传车到各村进行宣传,发放挂历2500余幅,书写山标岩标450余幅;开展了森林防火安全演练和应急演练。
(五)完成了上级部置的各项任务,建立健全了各项森林防火体系。森林防火期间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保持24小时信息灵通。
(六)积极开展重点林区的隐患排查并责令各村进行整改。
(七)认真开展森林防火应急演练,向村社干部、扑火队员及村民讲解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知识。
四、经费和基础设施建设
将森林防火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做到按实报销。基础设施是按照上级要求进行清理准备,设立了森林防火通道,配备了消防器材。
五、森林火灾扑救工作
(一)制定了专门的扑救森林火灾应急预案,镇成立了专门的义务扑火队伍,各村成立了专门的应急分队。
一、健全组织,压实责任
为有效预防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街道成立了以主任为总指挥的森林防火工作领导组,实行街道领导、干部包村工作制,村包片领导与包片护林员责任区四至工作制。街道次召开了森林防火部署会。重点安排布署2020年清明节森林防火工作任务,xx街道办事处组织包村领导、工作人员及各村森林防火员共xx余人,深入到xx开展防灭火宣传,参与各路口的防灭火看护工作。确保清明节不发生一例火情。
二、加强培训,强化宣传
针对防火工作严峻形势,街道认真贯彻落实“谁家山上起火谁负责”的防火原则,加大森林防火工作培训和宣传力度。一是进行了森林防火应急演练。讲解了灭火器、灭火弹的操作方法步骤,又演示了消防服装的正确穿戴方法。二是全街道集中开展“文明祭扫”宣传活动。为增强群众防火安全和应急意识,要求各村、社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倡导推广家庭追思、网上祭扫、献花植树等现代健康环保的文明祭奠形式,营造良好社会风尚,消除森防潜在隐患。
三、强化措施,消除隐患
一是在重点时段强化管理。尤其清明节祭祀日,村民有燃放鞭炮、点香烧纸的习惯,各值守点工作人员全面检查祭祀物品,禁止纸质祭祀物品及火种带入坟地。各路段严格检查路边祭祀行为,禁止焚香烧纸行为,预防火情发生。街道要求各村应急分队人员全面进入临战状态,发现火情,及时处置。二是加强对重点林区和路段管理。在重点林区和路段均安置护林防火员严防死守。三是加强巡逻力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对进林区人员实行登记,从源头上预防火灾的发生。四是街道防火指挥部不定期到各村对森林防火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明查暗访,重点检查防火措施、防火预案及防火责任人落实情况等,确保森林防火落到实处。
森林防火实行政领导负责制是法律赋予各级政府的责任。我省从省到基层各级成立森林防火指挥部,实行省长、市长、县长、乡长、场长“五长”责任制,层层签订行政领导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基本做到责有人担,林有人护,火有人管。近年来,为落实总理关于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是否落实的“五条标准”的重要指示,省政府还把森林防火纳入任期政绩考核目标,作为经济“大发展”、“上台阶”的依据之一,较好地推动了森林防火的扎实开展。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不断完善和提高,一是各级政府逐级签订责任状和下达防火责任书,构起森林防火政府负全责的组织领导机构;二是林业部门把森林防火工作列入年度目标管理责任状进行考核;三是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实行领导包片负责制。在此基础上,省森林防火指挥部为确保国家及省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森林公园和重点林区的森林资源安全,推行了36个森林防火重点单位责任人上岗制度。
目前,全省已建立县以上森林防火指挥部108个,比90年代初76个增长42.1,指挥部下设办公室,配备相应专职工作人员489名。全省已初步形成了责任明确、配合密切、上下贯通的森林防火指挥体系,有效地遏制了森林火灾的发生和危害。
二、注重舆论引导形成群防群治局面
森林火灾是当今世界发生面广、危害性大、时效性强、处置救助困难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不仅无情地毁灭森林中的各种生物,破坏地球陆地生态系统,而且火灾产生的巨大烟尘还严重污染大气,直接威胁人类生存环境,影响社会安定。历史上发生的森林火灾又多系人为引发,动员和依靠全社会力量参与森林防火十分重要。我省除坚持森林防火通过省市县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森林防火重要性、紧迫性和责任感,引导全民重视参与森林防火。此外,还从形式和内容的结合上加强宣传教育。
一是突出运用标语形式的宣传:每年防火季节到来之前,层层发动、书写,更换或刷新森林防火标语,重点林区和重点森林防火单位都设有永久性的森林防火标语、碑牌。森林防火期内,在林区张贴、书写“森林防火、人人有责”,“进入林区、防火第一”等标语,警觉干群自觉遵守,使之自觉地参加到森林防火行动中来。
二是突出火源管理环节的宣传:森林火灾多是人们对火源管理不严引发的。在防火期内强化火源管理的宣传,教育广大干部群众严格执行生产性用火“五烧、五不烧”和非生产性用火“六禁止”的规定,从源头上形成严格管死管住火源制度。
三是突出正反典型的宣传不放:90年代以来,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宣传推广金寨县森林防火“传令牌”和上坟祭祖“禁火、不禁光”制度,铜陵城市消防和森林防火相结合、马鞍山平迁林区坟墓等经验。同时抓住一些引发森林火灾的典型案例公开曝光,追究责任,推动森林防火工作的开展。
四是突出联防群治目标管理宣传。我省各地积极参加省际、区际、县际间护林联防的宣传活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联防工作,检查交流联防经验,同时,划定森林火险县级单位62个,公布36重点森林防火单位名单和管理目标。
三、制订防火法规规范森林防火行为
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依法治火管火是坚持搞好森林防火的有效措施之一。1987年,省政府首次颁布了《//省森林防火办法》,规定了防火的组织领导,火灾的预防扑救及奖惩等事项。此后,省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又先后制定了《///省重点林区扑救森林火灾预案》、《//省林区野外用火管理制度》、《森林防火考核奖励暂行办法》以及《森林防火基金若干规定》,还《防止森林火灾布告》、《划分森林消防监督职责范围》、《加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的通知》等一系列规定、办法、通知。//、//等著名风景旅游区也专门制订严格的森林防火规定。这些森林防火法规、规章和制度的实施,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了法律法规依据。
每年森林防火期到来之前,各级森林防火指挥机构,超前准备并检查森林防火、清除火灾隐患。进入森林防火期,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坚持领导带班,防火办人员24小时值班,坚持每月一次的火灾统计上报。省森林防火办还坚持定时与市县开通无线电络,及时了解森林防火动态,极大地减少了森林火灾损失。
四、不断增加投入加速“四网两化”建设
按照森林防火总体规划,改善防火设施,加强基础建设是提高森林防火效果的重要一环。自1988年以来,加大了对森林防火资金的投入。除确保正常的年度森林防火事业经费外,省政府批准设立了森林防火专项基金,按每亩林地0.05元的标准多渠道从省 财政、县财政、林业和防火单位收取,每年筹集170万元。全省共投入森林防火建设资金1.5亿多元,主要用于森林防火“四网两化”建设。
一是森林火险预测预报系统。建设了以省气象台为主的皖东、皖西、皖南、沿江4片林区火险预测预报网。在防火期内,每天定时皖东、皖西、皖南、沿江四大森林防火区火险气象预报,为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提供气象依据,对于实现森林防火的目标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是林火巡护监测系统。主要是加强护林队伍建设,现有护林人4万余人。新建、改建了望台(哨)348座,添置望远境202部,使重点防火地区的火情监测了望网覆盖面达70。
三是森林防火交通和通讯系统。建成以合肥为中心的省市县及重点林场的森林防火三级通讯联络网,拥有无线电台、对讲机3302部,有线电话773部,传真机45部,林火监测终端6部。购置森林防火专用车600辆,基本保证了森林防火巡查和森林火灾扑救调度运输的需要。
四是林火阻隔系统。建设阻火隔离网,新开和维修防火道(线)2.3万公里,防火公路763公里,生物防火林带6517公里。全省生物防火林带密度达2.13米/公顷。
五是林火扑救系统建设。全省建立专业森林消防队伍110支,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366支,义务森林消防队伍3359支,共7万余人,并分层次开展了森林扑火的实战演练活动,形成了一支机动能力较强的森林消防队伍。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215个,面积4726平方米,储备各类扑火机具14万余件,提高了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
面对森林防火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的严峻形势,各级林业部门的领导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提高做好今年森林防火工作特殊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分析并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森林防火工作存在的问题,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和畏难厌战情绪,坚定信心,求真务实,夺取今年森林防火工作的全胜。为此,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全面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落实好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关键。各级政府特别是各级林业部门的领导一定认真贯彻落实副总理关于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的重要指示:一个地方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要真正落实,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各级组织机构落实,特别是市、县、乡三级森林防火指挥部,机构健全稳定,人员高效精干。二是责任到人。各级地方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长是本地区森林防火的第一责任人,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都要划分森林防火责任区,签订防火责任状,并经常深入责任区督促检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三是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当地林业发展总体规划。四是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五是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有关领导及时深入现场组织指挥扑救。要对照五条标准,做好"五查五看"工作,真正把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落到实处。在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中,只要有一项未达到,就是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没有落实,一旦发生较大森林火灾事故,就要按照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有关规定,追究政府和主管部门领导责任。希望大家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及时向政府主管领导汇报工作,沟通情况,当好参谋,把各项工作落实好。要充分发挥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的作用,落实其职责,作好分管责任区的森林防火工作。防火期间的重要节假日和高火险期,主要领导要坐阵指挥,真正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查,责有人担。森林防火继续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凡发生一般以上森林火灾或者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县级以上单位,年终在林业系统内,单位不能评优,主要领导个人不能评先。
(二)积极探索基层森林防火综合治理新机制。根据我省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森林防火任务重在基层的实际,为解决好目前普遍存在的"三重三轻"和"三多三少"问题,要积极探索基层森林防火综合治理的新机制。所谓综合治理,就是在不增加或少量增加投入的前提下,采取行政、法律、经济和技术相结合的手段,通过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力度,组建"三支队伍"(管火、扑火、监督),落实"三长一员"(乡镇长、村长、家长和护林员)责任,制定乡规民约,做到"三个落实"(责任落实、任务落实、措施落实),实现"三个转变"(由林业部门一家抓向全社会共同抓转变、由被动扑救向主动预防转变、由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向行政手段、法制手段、经济手段相结合转变),达到减少火灾次数、降低火灾损失的目的,使森林防火工作再上新台阶。省局今年重点抓好平山县的试点工作,并选择合适时机召开现场会进行推广。
(三)认真抓好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搞好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关键在领导,群众是基础,重点在基层。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要在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做到不留空白,不留死角。今年春防期间的防火宣传要突出抓好"五个一":即给林区每个农户送一份护林防火明白纸或护林防火公约;一、二级火险县级单位要至少装配一辆森林防火宣传车深入林区进行宣传;在进入林区的主要路口都要设置一块森林防火固定宣传标志;重点火险县县政府主管领导要发表1次以上电视讲话;林区中小学至少要普遍上一堂森林防火课。各地要在防火宣传月活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防火宣传活动,防火期不结束,宣传不停止。要把森林防火知识普及到山区乡村,普及到各家各户,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四)切实强化野外火源的管理。森林火灾虽属于自然灾害,但绝大多数都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加强野外火源管理,这是森林防火的基础。防火期内,火源管理必须以人为本,"严"字当头,严明制度、严格要求、严加教育、严肃纪律。防火期内要加强入山人员和入山机动车辆的管理,做到凭证入山,严禁携带火种进入林区。在"春节"、"清明"、"五一"等节日期间要组织人员在山头、道口、墓地,加强巡查,严防死守。要严格实行野外生产用火的审批制度,对违反用火规定的要从严处罚。国有重点林区在5级风以上天气要坚决停止一切野外生产、生活用火。在防火紧要期,地方政府要适时令,规定期,划定区,严禁一切野外用火。在重点林区主要入山 道口要增设防火检查站,关键部位要死看死守,确保万无一失。在防火期内,各级森林公安机关要把森林防火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加大林区外来人员管理,严厉查处违法野外用火和森林火灾案件,依法追究肇事者和责任者的责任。
省人大农业和资源环境保护委员会收到省人民政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浙江省森林消防条例(草案)》后,于5月8日召开全体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了审议。此前,我们就森林消防管理问题,由常委会领导带队赴吉林、辽宁、江西、福建进行学习考察,4月中旬组织力量赴杭州、宁波、温州、湖州、绍兴、衢州、丽水七市及部分县(区、市)征求意见,4月下旬又在杭征求了省级有关部门的意见。现将调研情况和审议意见报告如下: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力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是目前世界上破坏森林资源安全、威胁人类生存环境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近年来,我省森林火灾居高不下,呈上升趋势,给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1989年10月省人民政府颁布实施的《浙江省森林防火实施办法》,虽对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起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有的条款已不相适应。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加有效地防控森林火灾,制定《浙江省森林消防条例》很有必要。
农业和资源环境保护委员会认为,省政府提请审议的条例草案,总结了近年来我省森林消防工作一些好的做法,借鉴了外省森林消防立法一些成功经验,内容基本符合上位法的规定和我省的实际情况,建议提请本次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同时,对条例草案提出以下修改意见。
一、关于森林消防责任问题
认真落实森林消防责任是搞好森林消防工作的关键。调研中,各地反映,森林消防工作属于抢险救灾性质,直接关系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一项涉及面广但又很重要的社会性工作。条例草案中对森林消防责任虽已作了规定,但在各级人民政府、森林消防指挥部、森林消防主管部门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四者所承担的职能和职责上,还存在着职能重叠、交叉、责任主体不清等问题。建议条例草案进一步理顺以上四者关系,明确其职能和职责,以确保森林消防责任落实到位。
二、关于野外用火管理问题
加强野外用火管理是森林消防工作的重点,也是个难点。调研中,有的地方提出,野外用火事关群众的生产生活,一方面,随着林区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林业种植结构调整和林农耕作习惯的改变,生产性用火已由原来的集中用火转向分散用火,季节性用火转为常年性用火,堆烧用火转为随意点火;另一方面,春节、清明节、“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期间,燃放鞭炮、祭祀活动、野炊烧烤等非生产性用火增多,给森林防火带来困难。条例草案中只对森林防火期及防火期内生产性用火作了规定,对防火期外及非生产性用火却没作具体规定。为了更好地分类施治,科学管理,建议条例草案在正确处理好全年森林防火和森林防火期关系的同时,对传统、零散、随意的非生产性用火也作相应明确的规定,以便规范非生产性用火行为。
三、关于森林消防队伍建设问题
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是搞好森林防火的组织保障。近年来,发生在我省重点部位、扑救比较困难、燃烧时间较长、过火面积较大的森林火灾,90%以上是由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扑灭的。但由于目前我省农村专业扑火力量不足,加上缺少必要的培训和演练,难以应对突发的森林火灾。处置森林火灾具有高度危险性和时效性,专业扑救显得格外重要。条例草案第十一条已对森林消防队的建立作了规定。为确保这支队伍建设落到实处,建议条例草案明确由省人民政府制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与管理办法。
四、关于首席消防员制度问题
建立首席消防员制度是减少火灾损失和防止人员伤亡的重要举措。调研中,不少地方提出,森林火灾扑救工作时效性和专业性强,危险性大,稍有不慎,将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首席消防员一般熟悉本地区森林植被、地形地貌,精通森林防火业务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指挥扑救火灾能力。尤其在各级党政领导负有主要责任而又不熟悉森林消防工作的情况下,当林区初现火情时,就如何加强扑救森林火灾的科学指导,听取首席消防员的意见,提高指挥的科学性,即快速出动、高效扑救、安全撤退,把森林火灾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就显得十分重要。为确保这项制度在我省有效实施,建议条例草案增加对重点林区建立首席消防员制度的有关规定。
五、关于森林消防设施建设问题
加强森林消防设施建设是搞好森林消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调研中,不少地方提出,森林消防工作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各级政府投入和支持。而我省重点林区又都地处欠发达地区,由于地方财力有限,森林消防设施相对比较薄弱,无法满足当地森林消防的需要。条例草案中对此虽已作了规定,但对欠发达地区来说仍然比较困难。为确保欠发达地区森林消防设施建设到位,建议条例草案明确由省人民政府制定森林消防救助办法,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欠发达地区森林消防的实际需要。
(一)编制目的
贯彻落实森林防火“预防为主,积极消灭”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置各项工作,确保在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时,准备充分、反应迅速、决策科学、措施有力,把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福建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发生下列情形之一,适用本预案。
1.全省持续出现高火险天气,且森林火灾不断发生,有可能大范围蔓延的;
2.24小时内本省发生30起以上,或某设区市发生10起以上,县级行政区域发生5起以上且未扑灭的森林火灾;
3.森林火灾延烧时间较长,且扑救困难或造成1人以上死亡或3人以上重伤的且尚未扑灭的森林火灾;
4.森林火灾危及重点林区或电力、通信等设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及居民居住区的;
5.火场跨越省级行政界限,火势危险性较大的;
6.火场面积较大,且有不断蔓延危险,需要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协调扑救的。
(四)基本原则
1.统一领导。在省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分级负责、分级响应的原则,落实各项责任制。
2.部门配合。各级各部门应尽职尽责,密切协作,形成合力,确保快速反应,处置得当。
3.以人为本。切实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努力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和公共设施的安全,最大限度降低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
4.健全机制。建立健全处置突发森林火灾的有效机制,认真做好紧急应对突发森林火灾的各项准备工作,适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各项预防、扑救、保障措施得到落实。
(五)预案启动
当省内出现需启动本预案之情形时,由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防火办)向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副指挥或指挥报告,经批准后,即启动本预案。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
本预案启动后,由省森林防火指挥部承担应急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各项组织指挥工作。省森林防火指挥部组成部门应快速响应,按照职责任务,积极配合做好重、特大森林火灾的扑救工作。
(一)省森林防火指挥部
在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和省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调动扑火力量,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协助地方政府做好森林火灾预防和扑灭工作。具体工作任务在本预案分级响应中另行规定。
(二)省防火办
负责省森林防火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发生森林火灾后,负责有关的综合调度,全面掌握火情信息、火场天气和扑救情况。协调组织扑火力量、扑火物资调配、通信联系、火场监测及各项具体应急处置措施的落实工作。省防火办办公地点设在省林业厅。
(三)市、县(区)人民政府
要按照本预案制定本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进一步细化职责与任务,明确火场的组织指挥、扑火力量组织、扑火物资调配、后勤保障等工作,确保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
三、预防、预警、监测、报告
(一)森林火灾预防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森林防火指挥部应加强经常性的森林防火知识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严格控制和管理野外火源,规范野外生产、生活用火行为;加强对高火险时段和危险区域火灾隐患的检查监督,及时消除火灾隐患;有计划、有防范地组织开展的农田林缘可燃物烧除,大力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和开设防火隔离带;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和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防范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
(二)森林火险预测预报
省森林防火指挥部负责会同省气象局加强全省森林火险预测预报体系建设。组织各地按照《福建省森林火险预警响应状态暂行规定》的要求,开展森林火险预测预警工作。当黄色以上森林火险预警信号时,设区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应与气象部门合作,在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栏目中向辖区播放高森林火险天气警报;当红色森林火险预警信号时,省电视台应在有关栏目中用字幕滚动播放,向全省播发预警信息;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后,气象部门应加强火场天气的监测,适时提供火场气象信息。
(三)森林火灾监测
省防火办利用卫星林火监测系统,全天候监测掌握省内林火发生及动态变化,及时制作卫星林火监测图像和监测报告,并通过省森林防火网络系统发送到基层。火灾发生地防火办要密切监视火场周围动态并及时报告。
(四)人工影响天气
气象部门要根据天气趋势,针对重点火场情况制订人工影响天气方案,适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为尽快扑灭森林火灾创造有利条件。
(五)森林火灾报告
1.当发生森林火灾时,县(市、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应将火情向本级人民政府、设区市防火办报告,并及时向省防火办报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旅游区及国家级森林公园发生森林火灾,除按以上时限向上述单位报告外,应同时电话报告省防火办。
2.当火灾扑救中发生人员重伤或死亡时,市、县(区)森林防火部门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旅游区及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部门在接到报告2小时内,应书面向本级人民政府和省防火办报告,同时迅速组织人员进一步核实情况。
四、应急处置
(一)分级响应
Ⅲ级响应
1.24小时内全省发生30起以上森林火灾且未扑灭的;
2.24小时内某设区市发生10起以上森林火灾且未扑灭的;
3.24小时内某县级行政区域发生5起以上森林火灾且未扑灭的;
4.明火延烧时间累计超过24小时未灭且扑救困难的;
5.火场边缘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或大面积生态公益林区5公里以内且未扑灭的;
6.火灾中造成1人以上5人以下死亡或3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且火灾尚未扑灭的。
出现上述情况之一的应急处置:
1.省森林防火指挥部
(1)立即开通与森林火灾发生地的人民政府和森林防火指挥部通信联络,指导事发地政府及其森林防火指挥部采取有效措施展开扑救工作。
(2)必要时发出通知,部署全省森林火灾防范工作和全省森林防火令。
2.省防火办
(1)实时掌握全省火情、火场天气和扑救情况。及时向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和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情况。
(2)召集有关专家会商火情,分析火情发展趋势,研究防范与扑救措施,提出火灾扑救指挥的意见建议。
(3)按照省森林防火指挥部领导的指令,检查督促各地做好森林火灾扑救工作。
3.省气象局
及时掌握火场天气变化情况,分析全省森林火险发展趋势,并向省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
4.省广播电视局
播发省政府或省森林防火指挥部的火情通报和有关森林火灾扑救的部署。宣传报道各地重要扑火动态。
5.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
森林火灾发生后,所在地的森林防火指挥部应立即组织扑救。明火8小时后未灭的森林火灾,县级森林防火指挥部必须在火场设立扑火前线指挥部,县(市、区)人民政府主管森林防火工作的领导和包片挂点领导应到场指挥扑救;明火12小时后未扑灭的森林火灾,县(市、区)主要领导应到场指挥扑救。明火24小时未灭的森林火灾,设区市扑火前线指挥部要组建到位,设区市人民政府主管森林防火工作领导和森林防火指挥部的领导应到场协助指挥扑救。
因森林火灾造成人员伤亡时,火灾发生地的人民政府要积极开展救治工作,死难者由当地人民政府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置。
Ⅱ级响应
1.24小时内全省发生60起以上森林火灾且大部分未扑灭的;
2.24小时内某设区市发生20起以上森林火灾且大部分未扑灭的;
3.明火延烧时间累计达48小时后尚未扑灭的或受害森林面积达100公顷以上300公顷以下森林火灾;
4.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或大面积生态公益林区内发生的森林火灾,5小时后未扑灭的;
5.火场面积较大、有继续蔓延趋势且危及重点林区或电力、通信等设施的;
6.火灾中造成5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30人以下重伤以及重大财产损失的且尚未扑灭的;
7.发生在省际交界地区、危险性较大的森林火灾。
出现上述情况之一的,有关部门、单位做好第(一)款所述各项工作外,还应当做到:
1.省森林防火指挥部
(1)召开指挥部成员紧急会议,全省森林防火令,研究部署应急扑救工作。
(2)对重点地区或重大火灾扑救工作作出决策,扑火救灾的各项命令,视情指派专人前往重点地区或火场协助指挥扑救。
(3)对48小时后火势没有得到控制或需要跨区支援扑救的火场,由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副指挥率有关人员赶赴火场,建立省级扑火前线指挥部,进行现场指挥。
(4)向省委、省政府报告火灾扑救情况。
2.省防火办
了解各地火灾扑救动态,督促各地做好重点火灾扑救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并向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国家防火办公室报告情况。向省森林防火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通报火情、灾情。
3.省气象局
分析预报森林火灾发生区域未来24小时和48小时天气和火险等级发展趋势,适时实施人工降雨作业。参加省森林防火指挥部会议研究火灾扑救方案。
4.驻闽军警部队
根据重大火情、险情通报,做好扑救森林火灾的准备工作。必要时组织部队协助当地人民政府投入灭火抢险工作,并向省森林防火指挥部通报准备和投入扑火力量及进展情况。
5.省电力公司、省通信管理局
及时报告森林火灾危及重要电力、通信设施的有关情况,并协助当地人民政府做好灭火抢险工作。督促当地电力、通信部门保障火场指挥的电力供应,确保通讯联络畅通。
6.省林业厅
组织协调本系统直管的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有林场、采育场等单位参加扑救森林火灾。组织森林公安机关提前介入,加强森林火灾案件侦破,维护火场周边地区治安秩序。组织相关人员做好准备,随时参加扑火前线指挥部工作。
7.省卫生厅
做好灾区紧急药品支援、卫生防疫等各项准备,组织指导当地医疗部门对伤员进行救治,必要时组织专家进行救治。
8.省民政厅
负责协调因森林火灾造成大量灾民紧急转移的临时安置,及时下拔救灾物资,保障灾民基本生活,组织做好伤亡人员善后工作。
Ⅰ级响应
1.24小时内全省发生100起以上森林火灾且大部分未扑灭的;
2.24小时内某设区市发生40起以上森林火灾且大部分未扑灭的;
3.明火延烧时间累计达72小时后尚未扑灭且火势有进一步扩大危险的,或受害森林面积达300公顷以上,火场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4.火灾中造成10人以上死亡或30人以上重伤且尚未扑灭的;
5.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或大面积生态公益林区内发生的森林火灾,20小时后未扑灭且有继续蔓延危险的;
6.森林火灾严重威胁或烧毁重点林区、林区城镇、居民点以及电力、通信等设施,已造成重大损失的;
7.受害森林面积特大,且有继续蔓延危险,需要中央支援扑救的森林火灾;
出现上述情况之一的,省森林防火指挥部组织各有关部门、单位做好第(二)款的各项工作外,还应当做到:
1.省森林防火指挥部
(1)召开指挥部成员紧急会议。
(2)对72小时火场还未得到控制或需要跨地区支援扑救的,由指挥或副指挥率有关人员赴火场,建立省级扑火前线指挥部,进行规范化调度和科学的组织指挥。
2.省政府办公厅
(1)汇总各地扑火动态与灾情。
(2)向有关部门请求给予扑火力量、灭火物资器材、大型扑火设备以及资金等方面的支援。
3.省防火办
(1)迅速联系沟通指挥部成员单位,及时了解和通报火情。分析提出是否宣布进入森林防火紧急状态的意见。
(2)督查、反馈国家和省政府各项决定和命令的落实情况。
(3)实时掌握重、特大火场的信息情况,分析研究火情发展趋势,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4)提出遭受森林火灾危及的林区居民地、电力、通信等设施以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应急防御建议。
(5)向省政府、省森林防火指挥部以及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有关情况。
4.省气象局
加强对天气的监测和预报,根据省森林防火指挥部的要求,到重点火场开展气象现场监测预报,适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5.省林业厅
组织动员本系统的干部职工积极投入森林火灾扑救。按照省森林防火指挥部的要求,派员参加前线扑火指挥部工作。
6.省级其它有关部门
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应坚决执行省委、省政府和省森林防火指挥部有关扑火救灾的决策和部署,按照分工履行各自的职责,全力支援扑火工作。
(二)扑救指挥
扑救森林火灾由当地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统一组织和指挥,参加扑火的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在扑火中,各级领导要靠前指挥,随着火情趋重,扑火前线指挥机构的级别随之提高,应坚持由上至下的逐级指挥体系。
(三)扑火原则
1.在扑火过程中,首先要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扑火人员、居民点和重要设施的安全。
2.在扑火战略上,尊重自然规律,采取“阻、打、清”相结合,做到快速出击、科学扑火,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3.在扑火战术上,要采取整体围控,各个歼灭;重兵扑救,彻底清除;阻隔为主,正面扑救为辅等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扑救,减少森林资源损失。
4.在扑火力量使用上,坚持以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为主,其它经过训练的或有组织的非专业力量为辅的原则。
5.在落实责任制上,采取分段包干、划区包片的办法,建立扑火、清理和看守火场的责任制。
(四)扑火安全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森林防火指挥部应高度重视森林火灾扑救安全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指挥、安全高效”的扑火原则。扑火现场指挥员必须认真分析掌握火场地理环境和火情态势,在扑火队伍行进、开设阻火隔离带和实施扑火时,要时刻注意观察天气和火势变化,预先采取防范措施,确保扑火人员安全。在扑火中要做到“三不三应”,即:进入夜间,对情况复杂的火场原则上围而不打,应组织人员开设火路,待凌晨气温低、湿度大的有利时机组织力量突击扑打;扑打火头,原则上不动用群众,应组织专业队伍突击扑打;在复杂危险的地形条件和火情下,原则上不动用大兵团作战,应组织精干的专业队实施突击,严防发生事故。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在林区居民居住地周围,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或开设防火隔离带,预先制订人员紧急疏散方案,落实责任人,明确安全撤离路线。当居民点受到森林火灾威胁时,要果断采取有效阻火措施,有组织、有秩序地及时疏散居民,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五)扑火力量组织与动员
扑救森林火灾应以当地森林消防队、驻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部队等专业(半专业)扑火力量为主,组织动员当地林业职工、机关干部及当地群众等非专业力量参加扑救工作。当地扑火力量不足时,根据设区市人民政府或森林防火指挥部提出的申请,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可调动省内扑火队伍实施跨区域支援扑火。跨区扑火原则上以地方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为主,就近增援,也可视当时各地火险程度和火灾发生情况,调整增援梯队顺序。
(六)信息
1.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中规定的重、特大森林火灾及扑火动态等信息由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其余的森林火灾及扑火动态等信息由省森林防火指挥部或授权设区市森林防火指挥部。
2.森林火灾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信息形式主要包括授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会等。
(七)应急结束
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中规定的重、特大森林火灾被有效控制后,应急处置工作是否结束,按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意见办理。其余火情在全部扑灭后,应急处置工作是否结束,由省森林防火指挥部负责决定。
五、后期处置
(一)火案查处
查处重大以上火案,省公安、监察、林业等部门应成立联合工作组,督促和协助地方及时查明火因,对火灾肇事者和渎职人员依法依纪做出处理,查处结果要及时报告省森林防火指挥部。
(二)灾后恢复
森林火灾发生地人民政府要根据有关规定,妥善处理灾民安置和灾后重建工作,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房、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电力、通信等部门应及时组织力量,对因灾受损的电力、通信等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设施,迅速组织抢修。林业部门要及时做好火烧迹地的更新造林等相关工作。
(三)火灾评估
火灾损失情况,由事发地设区市林业部门负责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调查测量和统计,并及时上报省森林防火指挥部。
(四)工作总结
扑火工作结束后,要认真总结和分析火灾发生的原因和应吸取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应及时向省政府上报重、特大森林火灾突发事件的工作总结。
六、综合保障
(一)物资储备保障
省、市、县(区)三级森林防火指挥部应根据各自的行政区域森林防火任务,建立相应的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储备所需的扑火机具和扑火装备。省森林防火指挥部要在重点林区建立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储备一定基数的扑火机具、防护装备和通信器材,以保证扑救重、特大森林火灾的补给。
(二)应急资金保障
各级处置森林火灾所需的经费,按《福建省财政厅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预案》执行。
(三)后备力量保障
加强各级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各县、市(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在重点装备30-50人的骨干扑火队伍的同时,要重视后备扑火力量的准备,保证有足够的扑火梯队,应对重、特大森林火情。各种扑火队伍要在当地森林防火指挥部的统一组织指挥下,互相支援、积极配合、协同作战。
(四)预案演练培训
为保证本预案的实施,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应有计划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预案的内容进行演练。各地森林防火指挥部要有计划地组织扑火指挥员、扑火队员以及林区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开展扑火技战术和安全知识培训,加强实战训练和扑火演习,提高扑火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扑火作战能力。
七、附则
(一)说明
1.《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中所规定的“重、特大森林火灾”是下列重要火情之一的森林火灾:燃烧蔓延超过72小时没有得到控制的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超过300公顷尚未扑灭的森林火灾;造成10人以上死亡或造成重大影响和财产损失的森林火灾;威胁或烧毁林区居民地及重要设施的森林火灾。
2.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二)预案管理
本预案是省政府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应急措施,预案实施后由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并视情及时修订报省政府批准。
(三)奖励与责任追究
对在扑火工作中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的表彰奖励,依据《森林防火条例》和《福建省森林防火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执行;对在扑火中牺牲的人员抚恤和需追认烈士的,依据国家相关规定,由地方民政部门和部队系统办理;对火灾肇事者的责任追究,由当地司法部门依法审理;对火灾事故负有行政领导责任的追究,依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及相关规定执行。
(四)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省森林防火指挥部负责解释。
关键词:雷公山;森林防火;防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S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0-0107-02
1 引言
自然保护区是许多孑遗植物的避难场所,是濒危动植物资源的保存区域,是生物多样性基因库,一旦发生森林火灾,不仅造成动植物毁灭和生态系统破坏,而且事关生态安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稳定大局。搞好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保障、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科研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森林防火工作作为保护森林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头等大事来抓,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森林火灾防控机制,认真扎实抓好森林火灾防控工作,实现2009年以来连续7年森林火灾“零”发生的好成绩,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2 保护区基本概况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于1982年6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47300 hm2。是以保护台湾杉等珍稀动植物为主的、具有综合经营效益的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雷公山保护区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是苗岭山地的主峰,最高海拔2178.8 m。地貌形态为台状高山、波状中山、脊状低中山及低山3个地貌类型。雷公山生物资源丰富,区系成分古老,珍稀树种较多,生物种类5084种。其中,高等植物2582种,大型真菌263种,列为国家频危、珍稀重点保护植物33种。动物2239种,列为国家保护动物35种。森林覆盖率86.8%。特别是成片分布的国家二级保护孑遗植物秃杉和秃杉林,是目前国内仅存3个地方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一处。
3 森林火灾现状
(1)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影响,冬季干旱少雨,火险等级持续偏高,加之雷公山保护区地形复杂,地势险峻,山峦叠障,沟壑纵横,交通四通八达,林区小道较多,流动人员增多,森林火灾防控难度较大。
(2)保护区涉及黔东南州雷山、台江、剑河、榕江4县,区内有12个乡镇34个行政村3万多人,群众生产生活用火频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林情、社情决定了保护区森林防火形势严峻,以及森林防火工作的特殊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3)入区人员增多,火源管理难度大。随着各方面宣传力度的增加,雷公山保护区知名度不断提升,进入保护区生态旅游、科学考察、科普教学实训等人员和车辆日渐增多,保护区面临的防火压力也逐渐增加。
(4)区内居住群众多,贫困面大,传统的生产方式落后,农民烧灰积肥、烧田土桔梗用火频繁,易发森林火灾。受传统习俗,清明节上坟祭祖烧纸钱、燃放鞭炮现象时有发生。
(5)森林防火监测手段滞后。保护区面积大、山体庞大、地形复杂,雷公山防火瞻望台监测仅限于部分林区范围,大多面积监测不到位,仅靠人工巡护难以发现森林火灾隐患。
(6)山火控制能力不强。基层一线扑火人员一般为保护区职工、当地干部群众,没有专业扑火队伍,一旦发生山火,经验不足,容易酿成事故。其次是人力组织困难,区内青壮劳力大量外出务工,防火人员大多老龄化,加之人员分散,扑火人员第一时间内难以组织到位。
(7)保护区山地势险峻,沟壑纵横,覆盖山区的通讯存在死角,一旦发生火情很难联系,严重影响形成合力扑救山火。
4 森林火灾防控对策
自然保护区的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和宣传国家林业政策法规、自然保护区条例,保护森林资源和珍贵、稀有动植物资源,抓好森林防火工作,依法查处各类破坏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违法行为,促进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围绕这一职能,保护区管理局不断创新探索管护措施,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4.1 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成立雷公山保护区森林防火指挥部,由管理局局长任指挥长,四县分管林业县长任副指挥长,实行动态指挥,形成合力。保护区管理局采取领导包片,机关科室负责人包站,站负责人包林政员、护林员,林政人员包村,护林员包山头地块,做到任务明确,责任落实。辖区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包户,做到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把森林防火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4.2 早安排,早部署
每逢秋、冬、春森林防火时段,保护区管理局要主动与州政府分管领导联系,及时召开四县一区森林防火会议,安排部署森林防火工作,下发文件要求各站和辖区乡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州森林防火会议精神,紧紧围绕“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做到早安排、早部署。各基层站按照管理局的要求,及时深入到辖区各村、中小学校召开会议,落实好森林防火工作,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4.3 层层签订管护责任,将山头地块落实到人头
管理局每年要与各站、行政村签订管护责任状,同时管理站也要与行政村、护林员签订管护责任状,将山头地块管护责任落实到站、村、组、人,并将管护责任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和公益林补偿兑现依据。
4.4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制定森林防火扑救预案,加强对森林公安、林政员、护林员、村组干等消防队伍的建设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一旦发生森林火灾,能拉得出、打得响,有效控制森林火灾,最大限度降低森林火灾的损失。同时,加强护林员的管理,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对不称职的护林员及时更换,合理调整护林员的上岗时间,做到不脱岗、不漏岗,真正做到山头地块有人看管。
4.5 制定村规民约,依规治火
保护区内98%以上均为苗族,苗族是我国南方独具特色,传统文化异常丰富的少数民族之一。千百年来,苗族人民在适应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创造了具有浓厚特色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和独特的生态观。其中以当地村民为主的村规民约是苗族人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自治管理方式,也是当地社会综合治安管理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保护区管理局应结合区内民族习俗,积极协助34个行政村,广泛动员村“两委”、寨老组织群众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将预防和处置森林火灾、打击滥砍乱伐、维护一方稳定纳入约定,户主签字并各持有一份村规民约。形成谁造成森林火灾,谁违反村规民约,谁就要“洗寨”的方式,即罚120斤米、120斤肉、120斤酒请本寨男女老幼吃饭。2008年3月,西江村发生一起火警,该村寨老通过民主执行,按村规民约处置了当事人,除罚当事人“3个120”外,还责令当事人鸣锣喊寨7 d。同年10月,高岩村一小孩因玩火造成森林火灾,该村责令监护人交“3个120”给全村“洗寨”。村规民约的实施,具有民主性、合同性,还有强制性。把村规民约作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护林防火“雷公山模式”。
4.6 抓好宣传教育,营造森林防火氛围
每年进入森林防火期前,保护区管理局要坚持组织领导干部深入各乡镇、村、学校召开会议,通过张贴公告、标语、横幅、刷新固定碑牌、发放森林防火明白书、出动宣传车、早晚鸣锣喊寨和广播、层层签订责任书等各种形式,加大对森林防火的宣传力度。鼓励干部职工向各级报刊、网站、电视台投稿,充分利用其信息资源的综合性、权威性的优势,大力宣传森林防火工作,营造了森林防火舆论氛围。组织领导干部到区内中小学暑假后开学第一节课,给学生上森林防火知识,让森林防火 从娃娃抓起,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为森林防火宣传开创了新的模式。
4.7 严管重点人群和火源
管火先管人,抓好智障、老弱病残和未成年人等三类重点人群的监管,与监护人签订森林防火包保责任书,落实监管责任,把住火源关口。对防火期在林区从事作业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入口检查和落实防火责任包保制度,特别是清明节和“五一”期间,在区内各主要路口设立火源卡站24个,对入山人员严格检查,杜绝带有火种入林区。强化隐患排查,坚决杜绝防火期在田边地角、林区随意抽烟、焚烧桔杆、烧灰积肥等现象,发现违章用火坚决依法处理,消除火灾隐患,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4.8 强化值班备勤
防火期,坚持领导带班和防火办、各站、了望台24小时有人值班,确保通讯畅通,一旦发现火情或其它突发事件,迅速向保护区管理局防火办报告。做好应急各项物资、人员准备工作,消防队员防火期不假不休,随时待命,处于备战状态,确保拉得出,打得响,扑得灭。强化督促检查,在森林防火紧要期,管理局增大抽查频率,加强对各站开展森林防火督导检查,对因脱岗、漏岗、失职渎职引发森林火灾或贻误扑火时机,防火责任不落实、组织扑火不得力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4.9 推进森林防火机制体制创新
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防御工程,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完成。在加强领导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村规民约、应急方案等制度建设和物资储备、经费保障的基础上,只有不断创新森林防火工作载体,积极探索森林防火防控工作新思路,将森林防火工作放在第一位,始终绷紧森林防火弦。充分发挥区内各级党委政府作用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营造“全民参与、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才能有效地控制森林火灾的发生,才能更好地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林区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周政贤,姚茂森.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2]张华海,张 旋.雷公山国家级自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7.
[3]谢正国,等.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R].雷山: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02.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动员我局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力量,深入排查局属各单位的火灾隐患,积极采取相关手段,有效控制动态火灾隐患,杜绝源头性火灾隐患,全面消除一般火灾隐患,彻底整治重大火灾隐患,进一步夯实火灾防控基础,有效遏制火灾事故,为我局发展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今冬明春消防安全工作的领导,成立除火患保平安暨今冬明春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杨xx
副组长:陈xx
成 员:肖xx
三、工作范围和重点
(一)排查整治单位
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基层单位。
(二)排点
1、各单位办公楼、食堂、宿舍、公共娱乐场所等场所的消防器材、消防设备的配备和消防通道设置等情况排查工作。
2、木结构古建筑群的消防设施、警示标志的设置的排查工作。
3、电房配备防护工具和定时保养措施工作。
4、电器设备、夜景灯光、大型喷水设施等公用设施线路老化、漏电保护和超负荷使用情况排查工作。
5、油料、液化气、天然气、农药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物质存放、使用等按规定落实管理工作。
6、森林防火安全、防火道、路旁两侧的枯枝落叶、干草等的清理等情况排查工作。
7、所有在建工程项目消防情况排查工作。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即日起至12月25日)
各基层单位要依照方案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并在本单位进行广泛宣传、动员、部署。
(二)组织实施阶段(12月26日至2018年3月31日)
结合本单位实际,重点排查基层单位消防安全隐患,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及前期排查不到位或整治不彻底的地方加强督促检查和清理整治。在重大节日、重要活动期间有针对性开展专项检查,全面消除一般火灾隐患,彻底整治重大火灾隐患。
(三)总结阶段(2018年4月1日至4月8日)
认真总结经验做法,巩固排查成果,逐步建立火灾防控长效机制。
五、工作措施
(一)实施“全员消防”战略。各单位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对排查出的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在督促整改的同时,要报局机关备案,并充分发动干部职工参与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关键词 森林火灾;影响因素;防御措施;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 S7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7-0168-02
森林火灾是目前世界上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之一,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当今世界自然灾害之一[1-2]。森林火灾不仅直接损害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破坏陆地生态系统,还会产生碳氧化合物和烟尘,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同时影响林区生产生活和建设发展,给人民生命财产乃至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都带来了严重损失和影响[3-4]。我国是森林火灾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1950年以来年均发生森林火灾1.3万起,受害森林面积664万hm2,因灾害伤亡逾580人,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贵州省由于地理位置独特,纬度较低,海拔较高,形成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湿季节明显的气候特点,约80%的太阳辐射量集中于4—11月,70%~85%的降水量集中于5—10月,冬季降水量仅占全年的5%左右。故冬春旱现象严重,加上草木枯黄,因此从每年的11月至翌年4月极易发生森林火灾,此段期间是贵州省森林防火期。在防火期中,有60%~70%的森林火灾发生在3—4月,尤其是春耕生产和清明前后,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森林火灾是森林的大敌。加强贵州省森林火灾危害性的认识和总结护林防火经验,搞好护林防火是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5]。
现代森林防火认为,森林生物群体是由林、灌、草和其林内所有生物构成的庞大系统。该系统又与其环境诸要素构谐了更大的森林生态系统(包括人类社会),并支撑着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物系统中的任何一个要素如果受到了破环(其破坏程度超过了一定限度),森林生物系统的整体功能就要受到影响,从而也就影响了生态系统中诸要素的有序性。作为人类社会系统中的一个要素,人类需要生存、发展(有序发展)就必须依赖于森林生态系统与森林生物系统共存、和谐发展,否则人类社会就要受到威胁。故此林业建设必须“生态优先”,森林防火保护的对象必须由林木扩大到森林生物系统,乃至整个森林生态系统。
1 森林火灾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
基于系统观的现代森林防火概念,从林火系统(可燃物、氧气与热源相互作用下构成的化合反应动态过程)中林火环境(由森林可燃物、地形地貌、气象因素及野外用火习俗等要素构成)的多样性看来,笔者认为森林防火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型开放式的庞大系统。要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切实保护森林资源,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火灾的发生发展,必须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及野外用火人文环境进行科学处置。
1.1 林火环境因子
林火系统3个要素(可燃物、氧气与热源)中,除氧气因子具有普遍共性(普遍存在且都起助燃作用)外,其余2个因子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而呈现极其复杂的多样性,其呈现的不同特征构成不同的林火环境。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似的区域,可燃物(森林生物群体)、热源2个因子呈现的特征相似,故研究某地林火的发生发展,首先就必须研究分析清楚当地林火环境特征,即在当地的自然环境及野外用火人文环境背景下,可燃物、热源呈现出来的特征。
1.2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是导致火灾发生区域和发生阶段的决定背景,在不同的气候条件背景下,不同区域出现火灾的季节是不同的。关岭自治县境内气候跨越南温带、北亚热带,以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为主,年均温16.2 ℃,年均日照时数1 381.6 h,无霜期297 d,年均降雨量1 366.4 mm,相对湿度79%。其特点:一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二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分布不均);三是季节分明,雨热同季;四是多露寡照,冬春干旱、夏季多洪涝。故就贵州省而言,火灾季节一般相对稳定在冬季和春季,由于冬春季气候干燥,植被含水量低,易燃烧致灾,是林火一触即发的季节。
1.3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会导致气象要素的变化,形成局地小气候,坡向不同,空气湿度、植被含水量也不同,一般北坡比南坡空气湿度大,不易发生火灾。云贵高原山区因有山谷风的存在,白天吹谷风,林火借风势,很容易向山上蔓延;夜晚山顶吹山风,林火却又向谷底蔓延,但速度不如白天上山火。
1.4 植被类型
植被的针、阔、乔、灌、草类型与林火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一般,低矮植物区内比高大植物区内水分含量小,草本植物区内比木本植物区内水分含量小,着火点低,易发生火灾。
1.5 天气条件
天气是气候大背景曲线上的微小振动,其振动的频率与振幅的大小与当地的植燥度情况、野外用火情况产生共振,就易引发森林火灾。一是温度。气温越高时,植被可燃烧的温度也随之升高,使可燃物易燃。资料统计分析表明,气温T<-10 ℃时,一般无火灾发生;-10 ℃>T≤0 ℃时可能有火灾发生;0 ℃<T≤10 ℃时发生火灾次数就明显增多,致灾也最严重;11 ℃≤T≤15 ℃时,草木植被复苏返青,火灾次数逐渐减少。林火发生的规律不单一由温度因子决定,林火系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开放性系统,各地林火的发生的规律因当地野外用火人文环境及政府防火力度的不同而不同。二是湿度。空气湿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可燃烧物水分蒸发。当空气中相对湿度小时,可燃物失水量大,林火易发生和蔓延。三是降水。水是自然界中最廉价的灭火材料,降水量的有无或多少与森林火灾密切关联。连续干旱无雨,空气湿度减少,地表物干燥,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增大。四是风。风即空气的水平运动。水平两地气压差异越大,风速越大。大风通常在不稳定天气出现,尤其是在晴久返雨的天气,要切实做好林火的防御。因为风不但能降低林中空气湿度,加速植被的水分蒸发,而且一旦出现火源,在风的动力作用下,火借风势、风助火威,不易扑救控制,会酿成大灾。贵州省一般风速较弱,除寒潮入侵时的北风或夏季的南风比较强劲外,还有雷暴发生时的瞬间强风,但均极短暂。
1.6 野外用火人文环境
火源(热源)是林火系统三大要素之一,植被再干燥,无火不成灾,据统计99%以上林火为人为用火引起,故研究野外用火的种类、人文环境及其特点对有效防御林火尤显重要。野外用火的种类按用火目的分,可大致分为以下7类:一是生产用火。如:炼山造林,烧荒农耕,烧灰积肥、烧田地埂、秸秆清理田间卫生,进入林区耕种、运输的机械漏火、喷火、跑火。二是生活用火。如:野炊、野外烧烤充饥、吸烟乱丢烟头、赶夜路火把照明等。三是迷信用火。如:林区内上坟烧纸、烧香点烛、燃放烟花炮竹、背儿童赶夜路燃香等。四是呆、痴、憨、傻、疯人员和儿童玩火。五是旅游用火。如旅客野炊、乱丢烟头火种等。六是狩猎用火。如:林区内使枪械失火、放火围猎等。七是泄私愤或出于某种目的故意纵火。前3类用火造林灾害占森林火灾总数的95%,其中:生产用火占70%;生活用火占20%;迷信用火占5%。
2 林火防御措施
森林防火工作应采取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和综合治理的原则。
2.1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群众生态保护意识
充分利用广播、报刊、录像、宣传车、文艺演出等形式,对不同的群众群体开展不同方式的宣传教育,并狠抓进山路口及林区道路两侧的固定宣传牌、防火标语的设置工作,大力宣传有关政策和法规制度,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态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浓厚的森林防火氛围。
2.2 加强领导,落实防火责任
森林防火要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目标与任务,增强其责任感和紧迫感。制定监督、检查、考核办法,跟踪检查森林防火责任单位对制度和目标责任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
2.3 加大巡护力度,严格火源管理,做好“三个重点”工作
一是森林防火期各森林防火责任单位在重点区域增设防火检查站,对进入林区的人员进行登记,对在林区从事副业生产或林业生产的施工作业人员逐一进行了造册,依法治火,严防火种进山,并与林区内的坟主、林缘土地承包者签订了禁火责任书;二是在重点时期(防火期)加大巡护力度,严格控制野外用火;三是加强对重点人群(呆、痴、憨、傻、疯等)的监控工作,完善监护制度。
2.4 加强防火设施建设,防患于未然
利用近年国家加大对乡村级公路投入的契机,大力修建林区公路。加强生物防火隔离带的建设,实行“以林养林、以林保林”。 同时,要加强森林防火物资储备。
2.5 加强森林防火专业队伍建设和培训
由于森林火灾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各乡村应有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扑火队伍,做到林火早发现、早消灭。制定培训计划,对防火专业队伍进行培训,并组织森林扑火实战演练,做到一旦出现火情,扑火队伍能拉得出、用得上。
3 参考文献
[1] 王森.贵州森林火灾的特点及消防对策的探讨[J].贵州林业科技,1989,17(1):1-5.
[2] 董斌兴.概论现代森林防火[J].森林防火,2001(4):17-18.
[3] 李子芳,姚志荣.马鞍山地区森林火灾特点及火险预报[J].安徽林业科技,1995(2):45-46.
一、统一思想。增强做好防灾救灾大演练的主动性
按照政府防灾救灾大演练的总体要求,市也将开展一次规模大、范围宽、实战性强的防灾救灾大演练。开展好这次大演练活动,对我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开展防灾救灾大演练是纪念“512大地震和“全国防灾减灾日”有效形式。2012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四周年和第四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开展防灾救灾综合实战演练,既是对我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全面检验,也是对“512汶川特大地震和“全国防灾减灾日”有效纪念。通过这次大演练,不仅可以向全社会展示我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成果,同时也能有效地提振全市人民应对各种灾害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开展防灾救灾大演练是提高各级党政有效应对自然灾害能力的重要手段。全市组织开展贴近实战的全民防灾救灾大演练,通过各级党政的高效指挥,应急救援队伍的快速集结,应急救援物资的及时调运,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必将有力提高政府综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有力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应对处置各类灾害的决策指挥能力,有力增强各类专业救援队伍抢险救灾和群众防灾避险自救互救能力。三是开展防灾救灾大演练是应对自然灾害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个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洪涝、干旱、地质灾害、雨雪冰冻、持续高温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次生灾害较为严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由极端天气引发的自然灾害更是呈现出多发频发态势,较大以上的自然灾害每年发生10多起,特别是近几年来,渠江段连续发生多起特大洪灾,给我市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严峻的自然灾害形势时刻警醒我任何时候都务必增强防灾减灾责任意识,时刻绷紧防灾救灾这根弦,全力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灾害。
市坚持把防灾减灾与经济建设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二客观估价防灾减灾工作的成效和问题。近年来。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市向中、争取到综合减灾救灾项目10个。目前,防灾减灾救灾物资储备库、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等项目正有序推进,累计完成投资7100余万元。从今年起,全市还将投入2000余万元建设山洪预警系统,投入1000余万元在华蓥、邻水3区市县建设森林防火在线监控系统,这必将进一步增强我市江河防洪、森林防火的预警能力。二是地震安全性评价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建筑安全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全市城市建筑和农房建设必须达到6度抗震设防标准;对在建城市建筑严格图样审查,凡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责令限期整改;对新建城市建筑从规划、设计到施工进行全程抗震设防管理,并将关口前移,特别是加大了对重大建设、生命线工程,以及学校、医院、电力、天然气、通信等公共设施抗震设防的监管力度,有效提高了建设工程的抗震能力。同时,各地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移民搬迁、扶贫新村建设等项目,大力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农村安居工程防震能力得到提升。三是防灾减灾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不断强化。今年6月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修订完善了地震、自然灾害救助、防汛抗旱、地质灾害、森林火灾、低温雨雪等自然灾害方面的应急预案,形成了较为健全的防灾减灾救灾应急预案体系;公安、水务、林业、商务、民政、粮食、卫生、消防等部门建立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制度,不断更新应急储备物资,防灾减灾救灾物资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各地还建立了以专业队伍为基本力量,以公安、武警、消防、民兵预备役为骨干力量,以兼职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为群众力量的防灾减灾救援体系,防灾减灾救援队伍不断壮大。四是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各级各部门利用全国防灾减灾日、科技“三下乡”等活动,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杂志、宣传专栏、手机短信、知识竞赛等载体,采取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广泛宣传防灾减灾法规,大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积极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心防灾减灾工作的良好局面。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市整体的综合防灾救灾能力还不强,政府救助方面还存在协调联动不够、整合资源不力等体制机制建设方面的不足;防灾救灾基层基础工作仍较薄弱,特别是部分农村基本处于不设防状态;城乡居民群众防灾意识和防灾能力还亟待提高。为更好地防范和应对各种灾害,务必针对防灾救灾存在薄弱环节,切实抓好防灾救灾大演练工作。
常态下政府主导的全民防范非常关键,三准确把握防灾救灾工作的总体要求。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实践和国际国内大量经验告诉我有效应对突如其来的各种自然灾害。灾害来临时政府应急处置能力、公共救助能力、公众自救互救能力至关重要。特别是由于自然灾害往往是一条灾害链的起点,不仅始发的灾害本身危害极其严重,因灾害衍生的其他自然和社会灾难危害更难以预计,这就特别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具有很高的综合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全市上下务必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治高度上来,统一到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准确把握防灾救灾“预防为主、防救结合,有效施救、减少损失”总体要求,扎实抓好防灾救灾大演练工作。
二、突出重点。切实提高防灾救灾大演练的针对性
采取市、县、乡分级组织演练的方式进行。其中,一明确演练形式。这次大演练。市上在区举行,由市委、市政府统一指挥,市县乡三级联动,军警民协同参加。市级防灾救灾综合实战演练,主要模拟应对处置特大洪灾以及由此引发的地质灾害、隧道塌方和高层建筑灭火等次生灾害。各区市县要分别确定一个乡镇开展县级综合实战演练,并根据本区域内灾害防范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自然灾害防灾救灾演练。各乡镇村组、街道社区、学校、医院要分别开展以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为主要内容的逃生避险演练;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灾避灾演练。
全市主要以抗洪抢险、森林防火、矿山救援、特大地震波及和由此引发的次生灾害为重点,二突出演练内容。结合自然灾害特点和实际。以应对本区域、本行业可能出现或客观存在灾害隐患为基础,分类组织开展防灾救灾大演练。演练的场所、对象和区域上,突出以人员集中场所为重点,以城乡居民为主要对象,延伸到乡镇、街道、社区、村组、学校、医院、机关、宾馆饭店、企业等基层单位和其他社会群体,全市全域全民覆盖。对城市大型商场、批发市场、大型居民区等人员密集场所,要开展紧急疏散演练,训练逃生技能,帮助群众熟悉逃生路线,辨别逃生标识,充分体现演练的针对性。
明年4月上旬进行排练,三统一演练时间。2012年4月12日至5月12日为全市应急演练集中月。市级防灾救灾大演练与上同步。5月10日前合成预演3次,5月11日1400开始正式大演练,1800结束。其他市县和各级各类医院、学校、企业防灾救灾排练和预演,由承办单位具体组织实施,正式演练从4月中旬开始,5月上旬结束。
以矿山救护、水上搜救、地质灾害、道路交通、通信保障、电力保障、医疗卫生等为专业力量,四统筹演练人员。全市重点以武警、公安消防、民兵预备役等为骨干力量。以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等为社会力量。各地各部门要精选人员、组织队伍,加强培训、改善装备,切实提高快速反应和实战能力。尤其要通过加强日常培训演练,让参演人员熟悉演练的相关流程和具体要求,熟练操作救援设备装备,确保大演练安全顺利进行。
结合大演练的实际需要,五做好准备工作。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提前筹划安排,加强防灾救灾基础设施建设。要及时摸清所属区域内的应急设施情况,把监测预警网络是否健全、设施设备是否到位等基本情况了解清楚、掌握透彻,有计划、分步骤地作出安排,添置完善必要的装备设施;要加快建成全市统一指挥调度的应急平台体系,力争早日实现市县三级互联互通,为我市应急处突提供有力保障;要加强应急基层基础工作,特别要加强乡镇村组、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的防灾救灾基础设施建设。
抓紧启动筹备工作,六制订演练方案。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全市防灾救灾大演练总体方案要求。精心制订演练方案。方案的制订要在摸清本区域、本行业内灾害隐患的基础上,紧贴实际存在灾害隐患和最易发生的灾种,进行有针对性和实战性地演练,真正达到检验预案、完善机制、磨合队伍和提升能力的目的市政府应急办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从各行业、各部门推荐的专家中选聘5名专家,组建大演练专家顾问组,为科学规范制订演练方案、开展演练提供指导。各区市县和参加演练的基层单位分级分别制订演练方案,其中市级防灾救灾综合实战演练方案和工作方案明年1月底前完成;各区市县和基层单位演练方案明年2月底前完成。各区市县演练方案和准备工作情况,明年2月底前报市防灾救灾大演练筹备工作小组办公室。
三、强化保障。务必确保防灾救灾大演练的实效性
统一指挥。这次大演练规格高、规模大,一强化领导。时间长、任务重。各地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注重点面和虚实结合,确保大演练安全顺利进行、取得演练实效。市上成立了全市防灾救灾大演练筹备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市防灾救灾大演练面上工作和市级防灾救灾综合实战演练,研究决定演练工作重大事项。市政府应急办要从市级相关职能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大演练办公室,负责整个大演练的综合协调、方案制订、指导督促等工作。同时,市上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指挥长的防灾救灾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演练涉及的抢险救援行动。区要成立防灾救灾应急现场指挥部,贯彻落实市防灾救灾应急指挥部的决策部署和指令要求,全力配合做好市级防灾救灾综合实战演练。其他市县也要成立相应演练工作机构和指挥协调机构,及时研究、妥善解决演练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并落实工作力量和经费保障,确保大演练工作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