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校优秀管理案例范文

学校优秀管理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优秀管理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校优秀管理案例

第1篇:学校优秀管理案例范文

一、经典案例

案例之一:我校有一名年轻的女教师,专业素质不高,教学质量低下。因为教育质量不高,有许多教师瞧不起,平时很自卑,不善于交际。但是这位教师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工作服从安排,任劳任怨,领导安排的任务不推诿,不打折扣。这位教师很年轻,教师生涯还很长,被别人瞧不起造成了较重的心理负担,虽然工作有责任心,但教学质量低下,很难被教师们认可。为了把这位教师培养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我采取了这样几个措施:第一,主动沟通。我说,教师的威信是建立在责任心之上的,你工作服从安排,任劳任怨,这说明你工作责任心强,这是一名教师能否成功的最大财富。你具有这一财富,你肯定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与责任心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你有责任心,你能出成绩。第二,经常安排这位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为专业成长搭建平台。第三,学校安排有经验的教师与她结对帮扶,讲要求,定目标。经常安排同学科的教师相互听课、相互评课,相信好的课堂是打造出来的,是磨砺出来的。 第四,对这位教师所取得成绩在教师之中加以肯定,恰如其分地予以表彰。由于这位教师虚心好学,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讲课水平直线上升,已成为我校的一位骨干教师,多次被评为先进教师和师德标兵。

案例之二:我校有一名语文教师,一直是初三年级的把关教师,并且多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年轻有为,非常优秀。但是,她的丈夫身患癌症,由于家庭的不幸,经济十分困难,丈夫经常要到武汉化疗。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多方面予以关心照顾:一是学校每年都将其作为困难教师家庭予以慰问;二是给她的丈夫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三是对在治病期间的事假病假特殊处理。我们说,学校管理要重人气,学校管理是人的管理,人都是有情感的,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注意制度与情感相结合。也就是说,制度是无情的,而人是有情的,管理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必须灵活处理特殊事件,必须在管理过程中渗透情感。由于运用激励手段,这位优秀教师一直担任学校的重要岗位,是当阳市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她的事迹在《宜昌教育》杂志上进行了报道。

二、案例分析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艾柯卡说:“所谓管理,实际上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一位优秀的校长并不是要在各方面都比教师强,但是一定要有调动教师积极性的能力。激励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而且是一门高深的管理艺术。校长的激发和鼓励能够发挥教师的最大积极性,这是学校管理的成功之所在。

校长的激励并不是一定要用金钱和物质,并不是要花大钱,况且九年义务教育实施了免费教育,学校没有资金来源。校长在制定激励政策时要考虑竞争性、公平性、学校的经济能力,重点要考虑教师的需求。

一是校长要注重行为“垂范激励”。校长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学生良师,当教师楷模。正人先正己,身传胜过言教,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是校长要注重“情感激励”。人都是有情感的,教师也是有情感需求的,校长要尊重教师,要关心教师,要密切与教师之间的情感,要舍得感情投资,注意形成良好和谐的情感氛围,特别是当教师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校长要有人情味。

三是校长要注重“责任激励”。富于责任心是一个教师身上最宝贵的东西。教师是一碗良心饭,可以说,教师工作能否成功,能否取得好的成绩,能否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责任心是关键。校长在安排工作的时候要注重责任激励,要使教师得到校长的信任和锻炼的机会。实施责任制就是调动教师责任心的有效办法。

四是校长要注重“参与激励”。校长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要仔细进行调研,要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并且要求部分教师参与决策,培养他们当家作主的情感和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要让教师们自己作出承诺,并为自己的承诺而努力工作。

五是校长要注重“目标激励”。也就是在教师发展上,校长要激励教师专业成长,要为每位教师搭建成功的平台。我们说,大多数教师都希望自己将来工作得更好,使自己更具有发展潜力,校长要帮助他们建立不断超越自我的目标。

第2篇:学校优秀管理案例范文

以面向全体和谐发展为原则,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以提高办学生命力为中心,我校将全员培训、班主任培训与校本研修相整合,着力彰显“案例培训”特色,努力构建“五结合”培训模式,不断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历程,创建起学习型教师组织。

二、具体做法

下面根据“五结合”培训模式,具体谈一谈:

1.新理念培训与研读相结合——奠定教师自我发展的基础

为使新理念培训,能抓实、抓深、抓活、抓新。学校将引导教师踊跃参与“读名著,做名师”读书活动。采取必读书目(山东省五本统编教材、实施教育精细化书目)与自读书目(“教师流动书库1-3”)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倡导教师结合实际工作有针对性的读—思—行。并以“读书沙龙”为媒介,有主题有侧重的进行交流对话。

例如,近日学校将开展《教师读书十问》的专题交流,读书十问即:

1、您有优势吗?2、您会积累吗?3、您有方向吗?

4、您会选择吗?5、您有毅力吗?6、您会运筹吗?

7、您会整合吗?8、您会创新吗?9、—您会合作吗?

10、您能宽容吗?

引导教师回顾自身读书的经历,促使教师来反思,是否真正做到科学有效的读书。通过“读书沙龙”等形式使老师们产生思想碰撞,逐步达成共识,促使新理念在研读中提升。

2.新课程培训与案例培训相结合——指明教师自我前进的方向

新课程培训关键在于日常教育教学案例的研究与反思。因此,学校将以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急切解决的问题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和教育创新能力为目的,紧密围绕“案例培训”这一突破口,着力开展三个层面的案例培训,(即:文字性案例培训、视频性案例培训、实践性案例培训)真正实现“以案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的真谛。

(1)文字性案例培训

定期提供文字性案例,其或是在教师中生成的,或是文献中呈现的,其共同点就是具有典型性。我们要求教师阅读后,联系已有经验、自身教学、学校实际,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来省察、反思和评议。

例如,开学以来,学校发现一年级的老师感触颇多,日常交流中很自然的流露出来,这就是教师中生成的实实在在案例。学校立即向他们约稿,撰写典型案例,全体教师阅读、分析、评议,不断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逐步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2)视频性案例培训

根据新一轮全员培训内容,依托区第四轮培训菜单,结合学校实情,合理点击菜单,力邀请专业人员到校与教师们面对面,实施零距离培训,从而为教师提供优质服务。

其次,还将依托区教师教育网、教师心理网、市北教育网《精品百课》库及校园网等网络平台,为教师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视频案例,开展反思实践活动。促使教师对自我教学过程中的现象、经验,甚至教训进行正确的诊断与评价、研究与分析,从而使困惑与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

(3)实践性案例培训

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目标,学校将认真执行“校本培训日”制度。积极开展“五课一条龙”活动,大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五课一条龙”即说课、上课、听课、评课、跟课为一体的实践性案例培训。本学期,学校将继续通过“百家一课”、“移植创新循环课”、“干部与课改同行”等活动实施培训。本学期,学校将启动干部指导学科,骨干教师带动青年教师,师傅帮助徒弟的“接力工程”,实行分层责任制,充分调动全体干部教师的参训积极性。合理发挥骨干教师作用,上好“引领课”。师傅帮带新教师上好“过关”课。青年教师上好“练兵”课。学校将十一月份举“接力工程,共展风采”研讨会,届时将进行优质的引路课、练兵课、过关课大展示,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技能。

3.新技术培训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创造教师互助交流的平台

学校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研修班学员的骨干作用,聘请我校刘昆老师为首席培训师,切实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开学初下发表格征集教师急需培训的内容,每月集中进行一次专题培训,带领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一课题的研究。并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互动交流,使教师人人会用博客交流,倡导有能力的教师建立自己的网页,使网上互动交流成为校本研究的新形式。学期末,学校将评选优秀博客。

4.师德培训与主题活动相结合——搭建教师通向成功的舞台

师德培训将与“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活动相结合,根据师德教育月的主题,深入开展一系列师德教育主题活动。并以“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为宗旨,精心打造“爱在陵县,情满校园”的服务品牌。

通过开展“师德信用承诺”宣誓,“牵手连心,情暖童心”结对活动,“感动你我”十件好事评选,“飞鸽送关爱,鸿雁传真情”等活动,促使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牢固树立起“以德立身,以身立教”的良好教师形象。

5.班主任培训与班级管理相结合——铺就师生沟通的桥梁

加强班主任培训是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我校将从班主任精细化管理入手,引导教师进行第二阶段培训——反思交流。以“我的班主任经历”、“我的班主任秘诀”、“我的班主任困惑”等为研讨主题,再结合每月各班月量化情况,定期召开班主任会,畅谈感悟与体会。学校还将邀请区班主任讲师团成员到校作报告,以此,切实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与实效。期末学校将评选特色班主任,进行表彰。

措施保障:

实施以校为本的校本培训工作,我校将首先借助“外托”、“内依”、“横联”、“上靠”等途径,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进一步落实我区“三三制”培训目标,实现新教师“入格”、青年教师“升格”、骨干教师“风格”的培养。

1.“外托”——组织教师们走出去听课、听讲座、参加培训等,为教师们吸纳新观念、新思想,提高业务水平创造条件。

2.“内依”——一依本校骨干教师,通过他们,开设专题讲座、师徒结对等形式进行学习、交流;二依校内正常、规范的教研活动,为教师们进行岗位练兵提供机会,具体形式有集体备课、说课、制作课件、上课、评课等。

3.“横联”——继续与兄弟学校(西二片教研联合体)进行教学交流、教研讨论工作,把本校的优秀教师推出去,把兄弟学校优秀教师请进来作经验介绍。

第3篇:学校优秀管理案例范文

【关键词】新疆 MBA教育 品牌建设

一、新疆MBA教育现状

新疆的MBA教育相对起步较晚,同时对MBA教育的理解程度也不到位,也就制约了MBA教育的发展。新疆MBA培养院校对MBA专业学位的教育指导思想,现有的MBA教育优势及MBA需求市场等诸多方面都与东部地区存在显著差距。培养模式、授课方式和市场需求存在着差距。新疆MBA教育相对沿海发达城市,地理位置偏内陆和经济发展缓慢,因此MBA教育从开始至今未实现市场化运作。MBA教育还要依托学校资源,受学校直接管理,在组织结构建设、人员配备、财务管理等方面均没有自,从而新疆的MBA教育相对内地的院校来比较,市场关注灵敏度低,经济发展走向洞察力不高,直接导致缺乏对市场需求的了解。就其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在以下几点。

(一)培养质量需要提升

MBA教育注重对学生市场化、专业性、国际化的培养。同时强调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但在新疆乃至西部地区的MBA教育中,这些方面还非常欠缺。首先,MBA教育开展过程中,每个学校课程设置多有雷同,少有自己的特色,现如今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环境变化飞快,但商学院并不能及时地按照经济发展的需求对相关课程以及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相当程度上脱离了市场发展的需求。甚至是开办MBA教育以来,课程设置、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方法都未进行过改编。如往往是课堂理论教学大于市场实践教学,传统的教育模式多于MBA案例教学。在现有开设的课程中,一部分课程还能看到普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使得MBA教育与普通研究生管理专业教育趋同,失去了MBA教育的特色。同时,具有本地特色的MBA教材匮乏。目前,新疆MBA教育使用的课本基本上是根据授课教师的经验来选择课本,由于MBA教材选择余地小,因此很多基本不符合课程设置的要求,也配有少数自编课件教材,但授课老师的课件教材质量层次不齐无法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其次本土案例匮乏尤其是质量较高的企业案例匮乏。新疆的MBA实际教学中基本都是授课老师从网上或书中选择的国外经典案例,国内的都很少,就不要说本土的案例了,但由于经济发展的差距,很多案例在环境和文化差异上就显得效果不理想。对于新疆本土案例的建设,由于新疆企业自身发展历程、规模太小与内地企业及国外企业存在显著差距,很多企业也没有合适的案例,同时也很难有效组织人力进行案例库的统筹工作。

(二)培养制度引导不力

MBA教育是专业学位教育,有其特殊性。招收对象都是有较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但由于其已长期脱离学校教育,年龄较大,面对MBA招生采取的考试形式对他们来说难度太大,因此就把这些符合MBA教育初衷的目标学院挡在了MBA教育之外。因此近年来MBA教育群体的普遍低龄化已经不仅是新疆MBA存在的问题,而是全国MBA教育面临的普遍问题。虽然年轻群体的加入给MBA带来了朝气,但另一方面,他们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背景,普遍在工作中职位处于较低的层级,直接导致对相关课程理解不到位,比如领导科学、战略管理等课程,很难站在较高的层面上来统筹思考,使得课程收效在很大幅度上大打折扣。MBA教育初衷是管理精英的培养教育,是管理类人才聚集进行充电、扩充知识、开拓管理理念及管理智慧进行碰撞的教育集合。但随着扩招的开始,同时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考试通过率持续走低。

(三)教师资源匮乏

由于新疆地处中国西部地区,人文环境、经济环境、生存环境较东部沿海地区相比都没有吸引人才进入的优势,直接导致内地优秀的高校人才引进困难,同时本土培养的优秀人才容易流失,尤其是在经济领域有独特见解并具有一定影响力师资流失的更加严重。所以根据实际情况,只能将授课教师的标准放宽到副教授以上在相关领域有一定能研究成果的优秀教师。另一方面,新疆经济发展缓慢,企业和学校合作并不广泛,直接造成的问题就是,高校教师及MBA授课教师与企业缺乏联系,缺少企业的任职经历,只是局限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使得授课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理论脱离实践,讲课局限于课本不生动,较死板,与市场发展脱节,教学效果不好,从而引起学员对教学质量的担忧。这种情况不仅新疆MBA教育存在,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中国的MBA教育中。

(四)缺少当地特色的MBA品牌

相对内地的MBA教育,新疆MBA 教育起步较晚,至今只有12年的历程,知名度在全国范围内也不高,只是在新疆小有名气。目前只有三所MBA教育培养院校,规模难以成行,更不要说树立具有自身特色MBA 品牌。其次,新疆的MBA教育相对内地的院校来比较,市场关注灵敏度低,经济发展走向洞察力不高,直接导致缺乏对市场需求的了解。这些都导致了新疆MBA 培养院校对树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MBA教育品牌缺乏认识。

二、提高新疆本土MBA教育质量对策

在政府支持下培养院校提升自身优势,建立品牌MBA教育必须结合目前新疆MBA教育的发展现状,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推行符合MBA教育特色的发展模式

MBA教育是受市场运作影响较大的一种教育模式,因此,MBA教育要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就必须采用市场化的运行机制。西部地区在MBA 办学方式上,更多要利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进行,各MBA 培养院校要在人力、财物等方面给MBA 教育部门更多自,特别是在引进和淘汰师资、教师业绩考核和激励、管理人员聘用以及财务分配等方面,给予更多的灵活性。

(二)建设符合MBA 教育理念的课程体系

MBA教育不同于普通研究生教育,其培养对象首先就有别于普通研究生,这就决定了MBA教育必须市场化、国际化,具有实用性、时效性、实践性。因此MBA教育也不能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严格按照MBA教育要求,进行案例式教学,同时企业考察,行业调研贯穿于教学之中。聘请大企业高层管理者到校给MBA学员进行相关管理领域的讲座,使得学员充分从多种应用性强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启发和理念的拓展。总之,提高新疆本土MBA教育质量,必须积极开展新疆本土企业案例建设。

(三)加快新疆本土MBA师资培养

根据MBA教育的发展需要,第一,以优厚的待遇引进内地具有经济管理领域高水平博士人才或以外聘客座教授的多种模式,给MBA教师队伍填充新鲜血液,从而带动本土教师的进步;第二,外派MBA教师学科带头人去内地MBA名校进修,学习学科发展方向和新的教学理念,从而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和理念;第三,培养年轻的优秀教师,鼓励他们去攻读博士学位,同时毕业后给予重要的工作岗位和相对优厚的待遇,减少本土优秀教师的外流;第四,在MBA 教学过程中,邀请国内外专家和成功企业家参加一些如MBA 论坛、优秀企业家论坛等专题活动,以促进企业家与教师、学员之间的沟通。此外,还可聘请优秀企业家、董事、经理及高级主管担任MBA 学员的校外导师。同时提高MBA教育师资队伍的国际化程度,

(四)突破传统教育枷锁树立新疆本土MBA品牌建设

首先,我们要以自身优势定位。秉承办学理念,紧密观察市场动态,及时发现当今市场变化莫测的环境中的机遇与挑战,结合自身优势迎合目标学员的学习需求和期望,准确把握机遇,形成独特的办学风格,促进学校MBA 教育项目品牌发展,逐渐被市场认可。其次,以理念、文化定位。理念定位就是学校用自己鲜明教育理念和大学精神作为MBA 教育项目品牌的定位诉求,体现学校的内在本质。同时,将大学文化内涵融入MBA 教育项目品牌,形成文化上的品牌识别,并注重本土实践,管理、教育要凸显区域文化,使MBA教育项目品牌形象更加独具特色。最后,还要以市场来定位,因为MBA教育品牌的建立最终是要得到市场目标学员的认可。

(五)引入MBA教育认证体系

为了使得MBA教育更加规范,积极参与MBA教育认证体系对提高MBA教育质量是有积极的一面的。目前国际上的MBA教育体系认证有AACSB、AMBA、EQUIS。这三大认证体系都有不同的针对性,AACSB、EQUIS是从整体上对商学院进行评价,但AACSB主要针对MBA的教学质量和师资队伍的建设。EQUIS则是侧重于课程设置级学员毕业后的职业发展规划。AMBA则是专门对MBA专业项目进行体系评估。

在中国西部大开发的经济潮流下,相信只有通过培养新疆本土的高级管理精英才是解决管理人才短缺的主要办法和途径。因此培养本土管理人才的重任就成为了新疆MBA教育培养院校的使命,为了这一使命我们将根据自身的优势,结合内地优秀的教育资源,不断规范和提升MBA教育质量,为新疆经济发展提供合格优秀的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万灵.大连理工大学MBA教育品牌建设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第4篇:学校优秀管理案例范文

一、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正努力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与此相对应的是社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尤其是工作后能够很快适应岗位、发挥所学、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的需求大大增加。因此,如何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成为职业学校面临的重大课题和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探究优秀毕业生在校成长特点及其原因,可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启迪和借鉴意义。而以该校的优秀毕业生为例,结合学校自身的一些做法谈起,则更具有现实意义。

和桥职中的职业教育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面向市场和社会的需要,在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过程中,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了一批优秀毕业生,他们爱岗敬业、忘我工作、甘于奉献,有的技术娴熟,成为企业技术骨干;有的从基层做起,成长为单位的中坚力量;有的积极捕捉和把握市场机遇,自主创业,创办了自己的实业。探究这些优秀毕业生的成长特点,能够引导和激励职业学校的学生珍惜学习机会,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努力实践,快速成长;能够启迪和影响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因势利导,提供平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更多“适销”人才。

据此,我们以和桥职中多位优秀毕业生的案例为研究载体,运用案例研究法,从人才成长的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与创造实践等方面来探析该校优秀毕业生成长的特点。

二、人才成长的内在因素方面的特点

从人才成长内在因素来看,和桥职中优秀毕业生相对于一般的中职生来讲有以下三个特点:

1. 该校优秀毕业生都具有较高目标的成就动机

大家一般都赞同这样的观点: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往往发展得越快。这里的目标与我们所说的成就动机是一致的。如果当学生在成就动机形成的初期能够确定一个适合自己情况的较高的起点,往往就会对其以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如和桥职中化工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宜兴南新建筑装潢材料厂厂长――顾鹏飞的案例中:“看似文弱却不甘人后的顾鹏飞在跨入和桥职高的校门时就暗下决心:我虽是一名职高生,但我非得在这条路上走出个名堂不可。”

和桥职中首届优秀毕业生、江苏纯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销售部商务总监――冯飞的成长轨迹:“人生当立志。志向就是一个目标,一个推动自己不断向前、不断进步、不断创造的原动力。冯飞,从少小时简单的一辆车的梦想,到工作时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再到转岗后对社会贡献的思考与实现,人生轨迹中一直是志向在引领着这位水一样含蓄、山一样沉稳的男子汉,稳健地行走在环保事业的征途上,用踏实、低调与含蓄践行着自己的人生格言:用良好的信誉为事业保驾护航,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换得一路山青水更秀。”

2. 该校优秀毕业生都具有坚韧的个性品质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许多挫折,创业者要充分发挥坚忍不拔的品性,在面临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打击时要靠坚忍不拔的精神去克服,要凭借顽强的毅力去承受失败的打击。更为重要的是,在重重的打击之下绝不丧失前进的信心和勇气,要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再一次奋勇而起。这些优秀毕业生往往个性品质坚韧、意志坚定,经受困难、忍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强。

如和桥职中优秀毕业生、乾亨物资有限公司经理汤毅,工作不到一年就失业,然后面对挫折他积极进取,寻找商机,几经周折,最后终于使自己所办的化工厂走上轨道。可见“只有勇于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才会抓住机遇,翻过困难和挫折的大山,踏上成功的大道”。

3. 该校优秀毕业生都具有诚信的道德品质

学生动机高,个性坚韧就必定成才成功吗?在案例研究中,我们发现拥有诚信的道德品质也是学生之所以“优秀”的重要内在因素。他们为人讲究诚信,工作讲究信誉,以诚信赢得口碑、赢得品牌、赢得效益。

如顾鹏飞,2004年3月他依据大量的市场调查数据,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又投资320万组建XPS生产线。半年多过去了,没有接到一笔生意。好不容易与著名企业百适公司签了一份合同,但该公司对质量要求非常苛刻,而且交货时间紧,只有4天。产品好不容易出来了,可质量却一直达不到对方的要求,成了废品,每天损失四五万元。顾鹏飞看着满仓库的废品,心急如焚,寝食难安,但他依然没有放弃,仍旧不分昼夜和技术人员进行研究、实验,终于在2004年9月13号的凌晨攻克技术难关,使产品质量达标了。可是交货日期迟了整整3天,按约他又赔偿了一笔数额不小的违约金。不过让顾鹏飞意想不到的是,当百适的有关负责人听说这一故事,尤其是亲眼见到满仓库的废品后,当场拍板:今后所有的这类产品的订单都交给他。这可是每年几百万元的业务呀!

三、人才成长的外在因素方面的特点

从外部因素来讲,中国人才学界认为,人才成长有大环境和小环境,小环境里有家庭环境、学校环境、职业环境、社区环境、社交环境。从学校环境来讲,优秀毕业生们都提到以下四个方面对他们的影响。

1. 班主任的影响因素

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教师,也是一位管理者、引导者和监督者。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生活,他的品行,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而这些优秀毕业生案例中,都谈到了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对他们产生的积极影响力。

如和桥职中2000届建筑装潢优秀毕业生、宜兴市大为装饰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钱丰祥,他最难忘的是班主任邓顺妹老师对他的教诲:“在学校的三年,老师教给你的只是为人的道德经和专业的基本功,如果想在这个行业能立足、干得好、做得靓,你还要不断地勤奋学习与敏于细节啊!”“不断学习、敏于细节”8个字从此便成了钱丰祥的座右铭并不断地伴随着他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2. 学校校风的影响因素

校风就是全体教职员工、学生在共同的目标指引下,经过长期共同努力而形成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一种特有风尚。校风是一所学校传统的有影响力的无形力量,好的校风启迪着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积极性,约束着人们活动的行为品德,协调着学校内部的人际关系。在和桥职中优秀毕业生的身上都可以看到“厚德砺技”的校训、“精细化管理、自主化发展、人文化培育”的管理方式在他们留下的烙印。

如钱丰祥,回忆在和桥职中的三年,他用“严”和“精”来概括:学校的管理十分严格,可就是这样的管理在他的身上打下了踏实稳重、细致缜密的“品牌”烙印;学校的教学精益求精,还常常高薪聘请校外的高级工程师来校讲课,这样精心的教学安排让他热爱上了这个学无止境而又陶冶情操的专业,更为他今后的专业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又如和桥职中2007届博耳冠名班的优秀毕业生、博耳(无锡)电力成套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苏胜超,在冠名班的学习中,他的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视野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3. 学校实践活动的影响因素

“实践出真知”“做中学”等理念都是强调实践活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只有把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习得技能的教育教学活动转变为融知识、技能及职业意识、职业习惯于一体的实践活动,才能春风化雨,使学生更好地切合社会、企业的用人要求。这些优秀毕业生也大都兴趣爱好广泛,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职业素养、挖掘自身潜能、促进终身发展。

如和桥职中首届优秀毕业生、宜兴美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殷超,在和桥职校的三年,殷伟超过得非常充实,这为他将来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刻苦学习机械专业的书本知识,系统地掌握了有关理论。他积极参加班级学校管理,成为老师和学校领导的得力助手。他多才多艺,踊跃参加班级、学校和宜兴组织的各种活动,曾获得宜兴市级的唱歌比赛一等奖、“国防知识竞赛”二等奖。

4.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

中职学校在确立教育教学总目标上要依据职业的特点和要求,把教育教学和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结合起来。就是要做到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企业抓就业,而最终学校培养的人才是不是“适销对路”,应该是社会说了算,企业说了算。因此,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是不是贯彻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是不是真正与校企紧密合作,对学生的成才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如苏胜超同学,2006年底学校组建第一批冠名班,他凭借过硬的技能和良好的素养,进入了博耳冠名班。进入冠名班后,他不仅有学校的老师为其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文化知识,有博耳公司的工程师为其传授专业知识,更有博耳公司的师傅手把手地进行技能指导,并可直接进入公司进行生产实习。

四、培养人才对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作为以培养优秀的一线技术工人为目标的中职教育而言,就应该切准“优秀毕业生之所以优秀”的内在特点,努力提升教师素养、科学化学校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外环境的影响和熏陶来促使学生职业品质的养成、职业能力的提高,从而培养更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基于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1. 加强师资建设

学校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观念,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为目标,以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为重点,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按照“用好现有人才、培养关键人才、储备专业人才”和“盘活师资存量,激发教师能量,扩大优师数量,集聚名师总量”的建设思路,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渠道,加强人才的引进及在职教师的培养。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从而以优质的师资带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以优质的师资孕育优秀的人才。

2. 加强“三职”教育

“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日益重要的动力,也是学生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学校要进一步融“三职”教育于平时的德育活动中,让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得到感悟、受到启发、激发灵感,外修技能、内修素养,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厚实的素养基石。

3. 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的有效模式,是促使学生与员工“零距离”对接的必然途径,而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建设是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一是要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领域,创新校企合作形式,提升校企合作层次,深化校企合作内涵。二是各专业尤其是重点建设专业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携手企业参与。学校要充分利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理事会为切入口,进一步明确符合就业岗位实际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多元评价体系,以此为依据改革和完善教学计划,共同和企业建立起与专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相吻合的具有中职特色和本专业特色的实习实训基地,真正让学生在毕业前就“准就业”。

第5篇:学校优秀管理案例范文

关键词: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7-0023-03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必修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但是,国家只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不统一编写教材,由学校根据自身特色、社区资源、学生特点及需求等实际情况自主设计、实施与管理。淮安市楚州区现有实验学校、乡镇中心校71所,村完小66所,教学点58个。为推进各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规范化、常态化、科学化实施,多年来,我们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以区域推进的方式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建章立制,增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规范性

一是明确课程规范。我们下发了《楚州区整体推进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意见》,制定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标准》,规定学校期初制定学年度实施总方案、年级方案、班级方案,各专题教育活动方案及学期教育活动行事历等;研究性学习课程至少包括选题指导、方案设计指导、方法指导和成果展评四个阶段;每次综合实践活动有详细方案、过程资料和活动成果;组织活动有具体分工,责任明确;指导教师对每个学生每次参与活动情况作出描述性或综合等第评价。

二是完善保障体系。我们成立了区综合实践活动中心教研组,创建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QQ群,在区教研网上开辟了“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专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实施意见》,各乡镇、学校同时建立健全组织网络,包括领导小组、集体备课组、教研组、组织协调组、安全保障和后勤组等。规定每学期集体备课、公开教学研讨分别不少于3次,活动成果展示和师生评价每学期至少1次。各区直学校、乡镇中心学校须配备1—2名专职教师,负责组织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实施和教学研讨活动等。

二、开发资源,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丰富性

一是组织资源开发。区教研室组织部分骨干教师编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案例编写以各学校的实践与探索为基础,从“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三个维度选定主题并按照年级段分别编写出20多个案例。整体设计案例选题,既与各学科教学联接,也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既涉及心理健康、远离、国防教育等新内容,也凸显学校传统项目课程化、主题教育个性化的特点,强化了校际间的交流和共享。

二是统一进度内容。区教研室要求乡镇和集团学校每学期开学前备课,参考全区性选题,立足本校实际,动态调整每学期研究性学习活动内容,按年级、班级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学期进度计划安排表。对新增的选题,由乡镇和集团学校组织骨干力量提前集体备课,形成实施意见或活动方案,再以电子文件包的形式提供给各中小学校参考或使用。各乡镇中心小学及教学点、教育集团各学校统一课程进度内容,统一执行既定活动方案,促进了区域教育均衡。

三、专业引领,坚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科学性

一是课题研究破解难点。首先,着力研究解决课程资源开发问题。区学科教研员主持研究省级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带动了4所实验学校,主编出版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实验教材在全市推广使用,合作编写的《节日文化》(资源包)即将出版,并积累了大量的中小学优秀活动案例。其次,以“选题指南”的形式,提供课题给学校、教师和区中心教研组成员,鼓励开展微型课题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专题研讨突出重点。首先,整体设计课程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涉及的领域广阔,内容庞杂,区教研室组织城区、乡镇各学校分片分组交流、展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情况,评选出优秀学校、年级、班级实施方案,在全区范围内展示和共享。其次,构建主要教学课型。重点研讨并构建了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指导、方案设计指导、方法指导和成果展评的课型结构,并以《家乡的淮扬菜》为主题,用4节课进行了系列展示和共享,有效地解决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怎么教”的问题。

四、典型带动,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示范性

一是创建基地学校。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着力打造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新安小学的《“新旅”文化》课程已经形成系列,内容包括“我当小小讲解员”、表演音乐剧——一群小好汉、“新旅”故事大家讲、“新旅”歌曲一起唱、沿着“新旅”足迹前进等。博里镇中心小学每年度动态微调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主题活动内容,包括手工、农民画、《春草》诗社、科技制作、国防教育、环保等,实行“双选”制,即学生“选师制”和“选科制”,把主题教育活动列入教学计划,呈现在课程表中(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几年来组织多次现场会活动并受到好评。

二是推介课程范例。充分利用“楚州教研网”, 把本区各乡镇、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特色经验做法及时上传到网站上,注意收集各级培训班(会)的优秀课程资源,推介给学校、教师,并做好解读,提出我区具体工作要求。范例推介力求示范性、系列化和可借鉴。目前已经通过网络、会议等渠道推介校本教材30多套、优秀公开课教学资源包6个、多样化课型研究包4个、主题活动设计方案63篇,另有《研究性学习·学生活动手册》正在编写中。

第6篇:学校优秀管理案例范文

本文首先阐述了管理学基础教育在现代教学的重要性,然后主要介绍案例教学在现代教育中的运用,分析管理学案例教学的优缺点,面对高职高专学生和中职学生应该如何准备案例教学让学生分析案例,如何参与讨论,教师应在讨论中扮演何种角色。最后根据实际教学的情况,从而进一步提出了面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实施案例教育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高职高专;中职;管理学;案例教学

一、管理学教育在现代教学的重要性

管理学基础是我国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的课程,也是中职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基于此,它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深化和加大高等学校和中职学校课程体系改革、促进大学生和中专学生就业与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案例教学在管理学教育中的运用

现代管理学教学中经常运用到案例教学,是一种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去参与到案例中去的教学方式,很适合用于教授管理学及其相关课程,而且不论高职高专教学还是中职教学都同样适用。但是由于在我国这方面起步较晚,多的是运用于硕士研究生和本科学生的课堂上,在专科和中职学校中运用还是较少的,这就是研究的目的,研究案例教学在高职高专和中职的运用的区别和实践。

案例教学总的来说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决策能力,它的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与学生互动式新型教学。通过对案例的学习与分析,以及在学生中的相互讨论,使得学生进入特定的管理情景和过程中,取得比较真实的管理感受,以便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从而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并丰富学生关于管理及其相关专业的背景知识,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

三、管理学案例教学的优缺点

案例教学的缺点是有些难察觉到的一些情况或因素容易在实践中忽略掉,或者说有些情况或因素很少会发生在现实,但是它又是真实存在的,一般的案例是不会涉及的。这样案例教学就有一定的不准确性,也就要求我们在推行案例教学时候也要注意不断深化理论知识的教育。

案例教学的优点是在模拟真实的情况下,帮助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吸收知识者的这个角色上从被动转化为主动,产生积极主动的行为,同时让学生体会必须掌握现实并且及时做出判断,从而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学习能力,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四、在管理学教育中,面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实施案例教育的几点建议

首先要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案例,注意案例的时效性,把握好案例的难易程度。

一般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采用不难不易的案例进行教学,主要是考虑到他们不错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束缚了他们的联想思维,因此要在平时多加强案例教学的力度,让学生的思维变的更加开阔和灵活,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面对他们,选择案例必须是真实的企业管理案例,这样学生才可以信服,产生学习兴趣。

对中职的学生,采用比较容易的案例来进行教学,是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功底较弱。不过他们的思维就比较开阔和喜欢幻想。可以选择两种案例来提高学生的管理水平和思想。一种是真实的企业案例,让他们了解社会,加强自身管理。另一种是故事型案例,以说故事方式说一个管理的道理,加强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也能够让学生理解、记忆。

其次,构建良好的案例教学结构。主要表现在编写优秀管理案例、改善教学条件、深化管理案例教学三个方面。特别是改善教学条件和优秀管理案例的编写上要加大工作力度。其中注意角色的定位和转换,学校建立鼓励案例教学的有效激励机制,才能推行案例教学、提高案例教学效果。

再次,对案例教学过程有正确的认识,加强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实施。在课中要采用正确的方法来案例教学,严忌偏离案例,而且在案例讨论中,应控制好过程,及时做点评,把重点放在学生参与的程度、案例讨论的深广度、学生实践能力的展示和提高上。

高职高专的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按照预先的思路都能很好的完成任务,主要是过程教师要控制好,大多时候让学生自己思考,必要时候做适当的点评,不要告诉学生要怎么做,而要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中职的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融入案例中,注意方法的采用,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管理案例教学在管理教学领域由来已久,是不断深入发展的一种重要的实践教学方法。不过案例教学在高职高专和中职的应用不多,对它探讨是更深入的完善管理教学,使得这门课程的教学更加灵活生动,学生也比较能够接受,其中高职高专的教学要深入案例,中职的教学要浅出案例。然而这样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相互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实施的具体办法和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相信将来管理案例教学在高职高专和中职的教学中会被更广泛、全面和更好的应用,并能取得实质的长足进展,以便为社会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变化的、高素质的、有实践管理能力的现代化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曾艳.(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第7篇:学校优秀管理案例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大范围普及,社会对经济管理学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在经济管理学教学中开展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几点加强校企合作的建议性措施。

【关键词】

经济学管理;校企合作模式;路径

现阶段,我国的人才市场朝着极度不平衡的趋势发展,即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广大毕业生却很难就业或者选择的职位与专业不相符,因此国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加强校企合作的教育方针。该方针旨在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符合企业用人需求,进而提升就业率。

1经管教学中进行校企结合模式的作用

1.1加强经管专业课建设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部分案例教学为辅,当然经济管理专业,也包含在其中。学生在毕业之后难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融入社会企业的难度。进行校企合作模式教学之后,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相关的经济学理论知识,还可以进入企业进行实习,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课操作能力,让学生充分了解到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类型,找到未来工作目标。

1.2实现教学内容的三个结合教学内容的3个结合主要是指,教学的内容体系改革,与现代知识,学科建设,课外实践相结合,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提供的实践机会,提升自身的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力能够更好地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提高学校的教学指导能力,为以后培养更优秀的综合型人才打下夯实的基础。

2经济管理教学中校企合作模式的路径

经济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充分了解,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实习的机会,并且还可以在实习的学生中选择优秀的人才,进而使双方达到了共赢。

2.1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委员会学校与企业之间需要在良好的沟通的前提下建立合作关系,因此就需要在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一个优秀的合作沟通平台,即成立一个专业的合作委员会。首先,合作委员会应该与经济管理学相关的企业进行沟通,在充分了解其对经管人才能力的需求情况下,合理设计教学课程与研究项目。在进行学生实践培训时,委员会可与企业进行沟通,使其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案例,并且让企业高级经济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培训,让学生切身感受不同的实践内容和企业文化。

2.2建立教学示范中心教学示范中心的建立能够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一个优秀的平台,并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基础性研究工作的落实,进而促进我国基础性产业的发展。企业在进行一部分研究时,也可利用示范中心中的现有资源进行试验,分析对比在相同条件下试验数据与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之间的差别,进而找出企业的价值提升空间,提高企业的同行业竞争力。

2.3培养定向专业人才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作后盾,而学校作为人才输出部门,其中不乏专业的优秀人才,只是学生缺乏专业的实践培训,掌握的经济管理学知识没有与实际相结合。因此企业应该看到现阶段社会的人才竞争压力,与学校进行积极合作,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加强实际锻炼的机会。企业出于人才需求原因,与学校进行合作,在学校内开展与经济管理学相关的定向培训班,吸引学生的兴趣,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才输出。

2.4加强课程创新工作目前,大部分的学校在进行经济管理学课程设定时,都按照传统的固有模式进行课程选择,设置课程时、选择课本时很少考虑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但课程学习是理论学习的基础,也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因此学校在选择课本时,应该从实际出发,确保课本的实用性;在进行课程设定时,应该充分对与经济管理学有关的企业进行调研,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需求相符合,尤其是应该听取企业的优秀经济管理人员的建议。在课程创新上,应该融入职业素养教育和职业资格考试课程,并且与企业不断进行沟通,明确其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用人标准,进而不断调整考核体系与制度,使学校的学生培养类型与企业更加贴合。

2.5“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流失对策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要参与者。要保证校企合作模式的展开,就必须建议一支工学交替的师资队伍,也就是说,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进行校企合作的前提。经济管理学中的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师不仅能够传授学生基本的学科理论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从业观,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实际技能操作培训。我国高校选择教师时,大多选择的是从学校毕业的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学历人才,这种类型的教师虽然理论知识相当丰富,当缺乏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无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就业指导。再加上学生在企业实习时企业的工作人员没有优秀的指导能力,进而无法达到实习目标。因此教师指导仍然处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位置。因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力度,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与经济管理学相关的会议与论坛,了解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而提高教师的就业指导能力。学校也可选派部分教师去企业进行顶岗,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进而丰富自身教学知识。学校还可以在社会上广纳各个专业的优秀人才,不断丰富师资队伍。在防止双师型教师流失问题上,学校应该建立相应的奖励措施,对就业指导工作进行完善且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确保其对工作充满热情和信心。

3总结语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符合当今社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不仅能够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还能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促进学校、学生、企业之间的互利共赢。目前我国的校企合作模式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多种问题,基于此,笔者提出了五点建议性措施,希望能为促进校企合作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徐绍埔.经济管理教学中校企合作模式的路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4,16122.

[2]陈勇.关于经济管理教学中校企合作模式的路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3,12362.

第8篇:学校优秀管理案例范文

学校组织开展了“问题即课题”探讨活动,要求教师们从教育教学的小事、小现象中捕捉问题、挖掘问题、解决问题。只要是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教研组成员互议后认真梳理、归纳、分析、筛选,最终可形成小课题加以研究。小课题每年向学校申报一次,学校审批后即开展研究。教研组长为课题研究主持人,其余教师为主研教师。学校现有16个教研组,确立了“多途径课外识字开发学生潜能”“数学练习的有效性研究”“小学语文两步三段预习研究”“如何在小学英语中创设情境”“让民族音乐走进课堂”“农村大课间活动初探”“美术课堂趣味教学研究”等16个小课题并按学校要求进行研究。学校每年评选,并将优秀课题向县、市级申报。

工作即研究

教育研究始于课堂,解决于课堂,服务于课堂。学校立足课堂,围绕小课题研究,扎实开展工作。

一是人人都上“小课题研讨课”。即教研组内每一位教师必须围绕小课题进行“同说、同备、同上、同评”的“四同”研讨活动。二是学科带头人上好“引领课”。通过引领,提高全体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努力打造卓越课堂。三是年轻教师上好“合格课”。实行年轻教师课堂对外开放。四是举行汇报课、展示课、竞赛课等活动。将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相结合,个人钻研与集体交流相结合,实现工作就是研究。

经验即成果

学校摒弃了传统课题研究成果的高标准,坚持课题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原则,倡导小课题研究成果形式多样化。教师教学的生动案例、个性化反思、简炼的经验论文、教学随笔等均可作为小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学校定期组织开展优秀案例、优秀成果评比表彰活动,实用性强的小课题研究成果在全校重点推介,学校呈现了“人人有课题,个个都参与”的良好教研氛围,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管理即落实

我们在课题管理中总结出了“四字法”,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一是“实”为根本。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做到三个“同步”:课题实施与资料积累、整理同步;课题实施与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同步;课题实施与成果推广同步。每学期定期开展课题研究交流活动和课题汇报工作,期末进行阶段性总结。

二是“激”为手段。为了激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气氛,我校先后制定了《酉阳实验小学课题申报制度》《课题研究资料管理办法》《课题结题管理办法》《课题研究成果奖励制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意见》等,对课题研究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对按要求完成的教师进行奖励。

三是“严”为保障。为使课题研究扎实推进,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长具体抓,教科室抓落实,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在研究中严格落实好各项制度,并把每项课题研究活动都计入学期末考核中。

第9篇:学校优秀管理案例范文

案例,深度剖析校企合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校企合作的注意事项以及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体制,为深度校企合作提供了真实案例和具体案例,从合作理念、资源共享、共同培养、合作开发、共同培养、激励机制、合作办赛等多方面校企合作的运行模式深化校企合作,达到“深度合作,互惠双赢”的校企合作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 运行模式 资源共享

1 深化校企一家的理念

经过与企业的校企合作,要重点培养领导和员工树立校企一家的理念,为了校企合作的深入,需要学校、企业领导高度重视,教育每一位企业员工、学校教师,真正关心企业的发展,关心学校的发展,真正从内心把企业、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每个人都会尽力为之工作,每个人都爱我们的企业和学校,都会积极为校企的共同发展献计献策,都会积极为我们的企业和学院做积极正面的宣传。

2 加强人力资源共享

2.1 学校派专业技术教师参与企业相关部门员工培训、考核,选派企业部门岗位需求的骨干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的运营管理工作,参与企业项目研发,为企业提供改革的合理化建议、改革方案等。

2.2 选派专业技术教师,参与企业顶岗实践锻炼,并担任适当的岗位职务,利用企业锻炼的机会直接参与企业基层工作,锻炼教师队伍培养“双师”素质教师。

2.3 企业选派专业技术或管理人员兼任学校兼职教师,安排一定量的课时,对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领导可以安排专题讲座或报告,对学生或老师开展专题讲座,每年企业选派、或学校邀请1-2名企业领导开展专题报告会。

2.4 企业定期开展专业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共同进行研讨,开展技术研讨,实践经验交流等,企业和学院教师开展专题研讨,互相学习,共同解决实践中的难题。

2.5 学生资源共享。①学院根据企业经营活动的季节特点,在第二学期以后每学期安排两周的企业机动实践课程,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密切校企合作,做到校企互惠双赢。②每年组织学生参加企业的美化绿化等类似活动,学生进校后每人在企业种植一棵纪念树,一直管护到毕业,学生毕业后可以由新生继续养护,进行树木接力管理。从而提升学生对企业的亲近感。③学生参与生产基地的环境管理,把生产基地边缘的长草区,划分给班级,由班级负责管理:培养学生爱护自己的实训企业。

3 共同制定教学人才培养方案

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经过企业调研后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和企业的相关专家、技术人员研究制定。商务管理专业请企业副总,会籍部经理或营销总监餐饮部经理座谈人才培养方案。运动技术与管理专业请运

作总监、球童主管、练习场经理座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等。

4 校企合作开发培训课件

教学资源开发中培训课件等教学资源库建设中,进行校企合作开发能够满足高职院校教学需求,兼顾企业员工培训的课件、网络课程是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内容,校企合作开发企业员工培训教材课件,合作开发针对企业一线员工培训的内容课件,合作开发高校专业教师培训课件,合作开发针对全国相同专业院校专业教师的师资培训的内容课件等对专业教学和社会服务意义重大。

5 校企共同开发工学一体的实训教材

校企合作开发针对企业一线员工培训的教材,开发适合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高职项目任务教材,融合真实的职业情景和企业人员共同完成校企合作教材的开发。学生的企业实践教学内容,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企业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派有技术特长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参与学生实训教学和管理。

6 校企共建“校企合作专业学生代表队”

为了培养精英学生,提供企业和学校的知名度,学校和企业组建一支专业技术代表队,重点培养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职业人才为目标,代表学校和企业参加大赛,企业负责为专业队聘请1-2名职业教练负责日常训练,学院选派2-3名专业技术教师共同负责专业队的训练管理,对成绩达到一定程度的优秀队员给予免费实践、比赛的机会,对在省以上级别大型比赛上取得优异成绩的队员,对其本人及教练员给予奖励。

7 企业建立优秀学生奖励机制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能力拼搏积极进取,企业设立优秀学生奖励机制,用以奖励在校期间品学兼优、学习成绩优异,有突出成绩或特长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

8 校企互设奖励机制

利用每年的企业举办的特殊时间段,进行年终表彰为学校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领导和员工,学校对其进行表彰,二是对学校领导和教师在企业运营服务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学校领导、教师,由企业对其表彰、奖励。从而调动为校企合作付出辛勤汗水的领导、员工、教师的积极性,让全体员工、教工看到一个真正的校企一家,精诚团结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

9 校企联办大型赛事活动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校企共同每年举办一次大型赛事活动,增加企业收入,锻炼企业员工的大赛工作经验,锻炼教师的赛事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赛事服务经验。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8).

[2]J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