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森林防火道路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市作为全省重点林区之一,森林防火工作线长面广,形势严峻。为有效防范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态安全,几年来,我市在森防实践中创新工作机制,在充分探索、试行的基础上,今年秋防在全市全面建立起“两个机制、五个系统”的森林防火长效机制,即:火源管理机制、防扑火保障机制,网格化指挥系统、防火通信系统、观察瞭望系统、林火阻隔系统和防火稽查系统,推动了森防工作步入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一、两个机制防控有力
为建立严格有效的火源管理机制,我市森林防火工作实行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对辖区内的火源管理及其他火灾防控工作负主要责任。加大宣传的力度,对进入林区作业的单位,严格执行审批备案制度,林区居民和进入林区的外来人员执行了联防和入山登记制度,同时严格执行检查巡护制度、封山护林制度,强化对重点部位的管理,针对重点时段采取人盯人、封山封路、死看死守等措施,严管野外火源。
健全有力的防扑火保障机制。各县(市、区)设立森林火灾应急储备资金,并列入当地政府年度预算。进入防期前,各地积极筹措资金加大防火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早落实防扑火所需资金,储备给养物资,强化扑火队伍建设,做好交通运输、气象和后勤保障服务工作,并对扑火机具、通讯器材、防扑火车辆、装备进行检修调试,有效提升防扑火保障水平。
二、五个系统筑起屏障
依托自然和人工构建的阻隔系统,对我市火险区进行网格化划分,建立起网格化指挥系统,实施网格化森林火灾预防扑救。该系统在预防方面,确保每一个区域防火责任的落实,也可凭借网格阻隔林火,实施防范。在扑救方面,可确保网格内任意一点发生火情时,科学有效调动距该点最近的扑火力量迅速实施扑救。秋防前,我市便调整完善了网格划分,在重点火险区划分市级网格12个、县级网格129个,进一步明确了扑救责任。在我市森防指挥中心、7个县(市、区)、黑河森警支队、黑河和嫩江航空护林站完成“黑河市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网格化指挥系统”的安装调试工作,并投入使用,为森林防火工作搭建了科学完善的应急指挥平台。
建立起畅通的防火通信系统。我市以提高各县(市、区)森防超短波通信网的通信覆盖率为核心,强化了通信设备建设,加大了林区移动基站建设力度,在重点林区布设移动基站,逐步实现重点火险区移动通信全覆盖。每个县(市、区)配备一部海事卫星电话、一部通信车以强化应急通信保障。
全市已建成瞭望塔91座,形成了全覆盖的观察瞭望系统。同时,加强卫星热点监测、飞机巡护和地面巡护观察。管护人员坚持昼夜巡护检查,专业扑火队明确了每名队员的巡护职责,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市森防瞭望监测工作中存在的盲区问题。
关键词 楼观台实验林场;林区道路;建设;问题;对策;陕西省
中图分类号 S7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194-01
1 陕西省楼观台实验林场及林区道路基本概况
1.1 楼观台实验林场地理资源状况
陕西省楼观台实验林场位于秦岭北麓的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1]。海拔510~525 m,地理坐标为北纬34°6′,东经108°18′。陕西省林业厅唯一直属管理的国有林场,距离西安市区70 km。南依秦岭,北濒渭水,东望骊山,西顾太白,是中国道林张本之地。总土地面积44 174.1 hm2。其中:国有林面积37 951.3 hm2,占林场总面积的85.9%。森林覆盖率为82.56%,楼观台实验林场管理体系为场部―工区―管护站―哨所四级管理体系,主要开展野生动物抢救、森林防火、森林资源管护、旅游服务等工作,在中浅山开展育苗、造林和天然次生林抚育、森林培育,实行综合培育,同时在楼观台森林公园还开展了南竹北移、空气质量检测、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多项林业科学试验研究[2]。
1.2 楼观台实验林场现有林区道路建设情况
一是防火道路。楼观台实验林场现有道路大部分为森林防火道路,路面宽度、厚度、强度等标准不高,无严格标准。二是营林生产道路。主要依靠20世纪80年代采伐、运输木材的道路为基础,主要为田峪工区的九焰路,后山原来营林、运材道路,实施天保工程后营林道路使用次数减少,大部分道路已经无法满足营林生产使用[3]。三是森林旅游道路。楼观台实验林场旅游道路主要为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内的道路、田峪景区道路,大部分道路路面宽度、厚度、强度等基础设施情况较好,平时有专人养护、管理,为森林旅游、森林研究、森林防火提供便利[4-5]。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建设标准低,道路质量差。道路路面窄、弯道多,道路修建多为非专业人士,日常养护不足,导致使用质量下降,深山区大部分道路已经无法使用。二是道路建设往往缺乏长久考虑,基本都是防火、旅游观光需求时才进行修建。三是道路总量少,道路建设基本上是在20世纪90年代前开设,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大部分道路已经损毁,从而造成道路建设资金的浪费。四是国家对林场内林区道路投资较少,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国家对国有林场大部分投资为森林资源管护费用,没有专项资金对道路进行投资,造成国有林场道路处于边缘化状态[6-7]。
3 对策
3.1 增加财政资金投入
将林区道路修建、森林资源管护、道路管护相结合,从国家层面加大对国有林场基础设施进行改善,从而实现资源管护、道路养护、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价值。增加资金投入以延长林区道路使用寿命,提高道路使用效率[8]。
3.2 保证道路建设综合效益
修建道路应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并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注意加强对地表植被的保护,保护区内一般建设森林公园,道路建设则较少[9]。
3.3 对林场道路进行专业设计
根据不同林区道路聘请专业设计人员对林场现有道路进行设计,具体根据不同区域进行道路设计,保证道路的建设与区域要求一致。同时应结合道路建设所在区域的地理状况与生态环境,综合设计,避免在地理状况复杂及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进行道路建设[10]。
3.4 加强林区道路养护
在护林防火期内组织护林员参与林区道路养护,以提高道路使用年限,夏季防汛期内对容易损毁的道路进行加固修复,提前对高填深挖路段进行边坡防护治理;合理建设排水沟等,避免水土流失,在森林公园制作道路标示,限制大型车辆进入,以保护现有旅游道路[11]。
国有林场道路建设是道路规划设计与林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的综合性问题,设计过程中要从营林生产、森林资源管护、流域建设、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12],充分体现国有林场林区道路的作用。
4 参考文献
[1] 冯书成.楼观台生态游[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2-3.
[2] 周晓虎,李成.楼观台实验林场森林生态效益分析[J].陕西林业,2011(5):37.
[3] 李建新,王卿,陈才清.林区道路建设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林业,2008(2):37.
[4] 迟富娇.陕西省楼观台实验林场护林员队伍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5(6):127-128.
[5] 涂庆丰.国有林场林区道路网的合理布局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1998(3):39-40.
[6] 邓金梅.国有林场林区道路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广东科技,2014(14):170-171.
[7] 牛永革.林区道路规划思路[J].内蒙古林业,2011(4):24.
[8] 张志伟.国有林区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5):194.
[9] 吴维,李红俊,张继红.淳安县林区道路现状与规划建设思考[J].热带林业,2015,43(1):40-43.
[10] 徐映霞,王红利.小陇山林区道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甘肃科技,2016,32(1):6-7.
关键词:森林;火灾成因;建议与对策
森林火灾会对森林境况产生恶劣影响,具体表现为破坏林分结构,改变林分密度和树种组成,缩短森林的更新周期。同时,火灾发生时产生大量烟雾,使森林系统和生态环境遭到毁坏,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要保护好森林资源,维护美好的生态环境,必须全力以赴地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1 林场概况
贵州省扎佐林场(以下简称林场)位于贵阳市修文县扎佐镇,距省会贵阳市市中心34km,与修文县县城相距20km,地理位置为北纬26°5′~26°40′,东经106°33′~107°4′之间,东北与息峰县、开阳县相邻接壤,西南与乌当区、白云区毗邻,全场经营范围跨越修文、息峰、开阳、惠水4县及白云、乌当2区。林场始建于1958年,主要从事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管理以及森林旅游开发利用等工作。林场交通发达,境内有黔渝铁路、黔渝公路通过,贵遵、贵毕高等级公路在这里交汇,场内分支道路分布广泛,交通十分便捷,能充分满足生产经营活动需要。
2 森林火灾的成因
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森林中可燃物的类型发生重大变化,较以前相比,森林中可燃物大量增加,目前,森林中1hm2含有的可燃物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发生特大火灾的临界条件。在此种情况下,一旦疏忽了防火管理,容易引发森林火灾,其毁灭程度将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近年来,全球气温普遍升高,森林湿润度降低,很容易引起森林火灾。再加上森林火灾突发性强,森林中的枯枝败叶大量堆积,火势蔓延迅速,导致森林火灾的防范很难控制。
森林火灾中最易燃烧的物质,如枯枝落叶、地衣、灌木、乔木等有机物质,根据燃烧情况将其分为明火和暗火2种。明火是指有可燃物燃烧,通过挥发可燃性气体产生火焰,明火的可燃性物质占森林可燃物的85%~90%,森林可燃面积较大,自身热量消耗不到全部热量的10%。暗火是指无焰燃烧可燃物,不能分解足够的可燃性气体,没有实质性火焰,一般朽木和泥炭等产生的就是暗火,暗火可燃物的总量占森林可燃物总量的6%~10%。自然火源是指自然界的火源,包括雷击火、火山爆发喷射的火星和火舌、陨石降落起火等,后两者发生的几率较小,自然火源中雷击火发生的几率最大。森林火灾由自然火源引发的较少,多数为用火不慎引起,95%的森林火灾都是人为原因造成。人为火源分为生产性火源和非生产性火源,生产性火源包括烧荒、机车喷漏火、放牧、防火线;非生产性火源包括野炊生火、取暖、用火驱除蚊虫和野兽、小孩玩火、吸烟,也有人为恶意放火。
综上所述,应当严格防范人为因素引发的火灾,提高人们的森林防火意识,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的机率,减少森林火灾的损失。采取切实有效的森林火灾抢救措施,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扑灭火势,降低火灾危害已经成为全人类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共同努力的目标。
3 森林防火的建议与对策
3.1 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力度
通过张贴标语,深入民众走访做宣传,宣传火灾的危害性、政策性和警示性,提升民众对森林防火的普遍认识,让大多数民众清楚贵阳市森林防火期的相关规定。通过走村串寨做宣传,不仅让广大民众增长了知识,还深得他们的信任,同他们建立了良好的睦邻关系,为森林防火工作赢得人心。同时,进入校园宣传森林防火,通过讲座等形式对学生普及相关知识。最后,采取多种形式对林业企业的经营者培训森林防火知识。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主动参与到森林防火行动中。
3.2 强化联动机制,加强基层防火能力建设
森林防火人人有责,必须形成广泛的社会意识。一是加强与地方政府、学校、林区小企业以及村委会联系,并与他们签订联防协议。二是积极支持地方政府森林防火工作,主要通过向他们提供扑火设备,组织扑火队参加他们的火灾抢险工作等方式,与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3.3 强化制度执行,及时有效防止森林火灾发生
一是森林防火期内,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确保通讯畅通,遇紧急情况能及时通知到位,并布控防范,应急处置。二是高火险天气,在林区内设立防火守卡点,对来往行人做好森林防火宣传工作,对携带火源或易燃易爆的行人做好台账登记。三是火险天气,要求管理干部分片负责联系指导,t望台9点前值守人员必须到岗,护林员9点前全部上山巡查,重点部位安排协勤。
3.4 强化设备检修,切实做到火险防范于未然,加大森林防火的资金投入力度
分场安排专业人员管理扑火设备,随时做好扑火设备检查检修,掌握扑火设备情况,确保扑火设备完好,以便火灾发生后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及时进行抢险扑救,有效降低灾害损失。建立森林防火的基金会,通过建设基金会,募集社会资金用于森林防火。同时,保证资金使用公开透明,资金合理使用,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森林火灾发生重点地区应该加大对森林防火资金的倾斜力度,保证资金的充足。
3.5 积极修建森林防火隔离带
(1)有机结合防火道路,积极修建森林防火隔离带,以节约林地,降低修建成本,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方便灭火人员及时到达火灾前线。(2)有机结合林地生态旅游,修建防火隔离带,尽量降低对林区植被景观的破坏程度。在距离林场较近且人员活动较多的区域减少植被采伐,以保留生态观赏景观,一旦发生火灾,便于现场修建隔离带。(3)跟当地林场生产经营相结合修建隔离带,新建的林地要重视避开修建防火隔离带的位置,减少成本,在有效防控森林火灾的同时重视人文关怀。
森林面积蓄积增加,管护任务加重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的持续推进,植被恢复造林等项目的不断落实,我县森林面积和蓄积逐年增长,管护任务越来越重。同时,森林的林种结构主要以成片竹林、针叶纯林和新增幼林为主,极易发生森林火灾。森林面积的增加和林种结构的单一化,进一步加重了森林防火任务。
生态旅游业不断发展,森林防火形势严峻。境内有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森林面积2.92万hm2。其中蜀南竹海景区幅员120km2,梅硐古(竹)石林位于梅硐镇高简村、中坪村和富兴乡向阳村。佛来山位于开佛乡佛梨村、古河镇茶林村、老翁镇俄池村三交界,有湿地松面积0.02万hm2,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景区内林木葱郁,宗教事业发展迅速,森林生态旅游业正蓬勃发展。进入景区的游人增多,火险隐患增大,森林防火形势严峻,森林防火工作任务加重。
林区人为活动频繁,火源管理难度大一是农村烧灰积肥、炼山造林等传统生产性用火、上坟烧纸祭祖和燃放烟花爆竹陋习以及林区内工程建设呈上升趋势,点多、线长、面广,管理任务十分繁重。二是节假日进入林区旅游休闲的人群普遍增加,乱扔烟头等火源监管难度大,森林火灾隐患增多。三是对特殊人群的监管难以到位,这类人员引发的火情占有相当比例。林下可燃物增多,森林火险隐患突出受农村燃料转变的影响,进入林区找柴现象稀少,林区可燃物堆积越来越多。加之由于商品林采伐的实施,散落在林区的残枝落叶增加了可燃物载量,森林火险隐患十分突出。
丘陵区林农交错,防火任务尤其艰巨我县属典型丘陵区,林中有农,农中有林,林农交错。多数农民生活在林区,有传统的刀耕火种的生产习惯,农业生产用火极有可能引发森林火灾,给森林资源的安全带来威胁,严重地威胁着林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制约了火灾的有效扑救受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林区道路不畅,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薄弱,防控森林火灾的能力不高,加之森林火情的发生逐渐向交通不便的偏远林区发展,这些区域森林成片密集,地形复杂,林区人员相对较少,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很难组织足够的扑救力量,再加上一些林区交通不便,扑救人员很难及时赶到火灾现场,导致无法对森林火灾开展及时有效的扑救。
引发森林火灾的原因
森林火灾发生都必须具备3个基本条件:可燃物(包括树木、草灌等植物)是发生森林火灾的物资基础;火险天气是发生森林火灾的外部借助因子;火源是发生森林火灾的主导因素,三者缺一不可。大量的事实说明森林火灾是可以预防的。可燃物和火源可以进行人为控制,而火险天气也可通过预测预报进行防范。久旱不下雨,温度持续偏高,湿度偏低,空气饱和差增大,水分解离,水汽蒸发加剧,土壤和各种植物成分变得干燥,再加上自然、人为等过火因素,林火极易发生。林火因雷电火、磷火自燃、泥炭发酵自燃、滚石击起火花、林木干枝的磨擦等自然火引起的火灾是极少的。自然火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发生的概率是不同的,我国自然火平均占1%左右(个别地区,如大兴安岭1965年~1977年的火源统计资料显示,雷击火高达15%),其余都是人为的原因。通过对长宁县近些年来发生的森林火灾进行统计显示,因自然火引起的林火,几乎为零,人为火占了大头。人为火,主要分为生产用火,如烧荒积肥、烧地埂、炼山等引起的林火;生活用火,如吸烟、烧灰积肥、上坟燃烧冥纸、燃放烟花炮竹、林间驱蚊等引起的林火;不法分子故意纵火。根据长宁县近3年来的林火发生统计,其中因烧荒烧灰积肥、烧地埂等不当行为引起的林火占30%,因吸烟、上坟烧纸、燃放烟花炮竹等不当行为引起的林火占70%。
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
1森林防火基础设施滞后。对森林防火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导致扑火队装备滞后,森林防火正规化、机具配置标准化、人员配置科学化达不到标准。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只能组织毫无经验的当地群众上山扑救,扑救效果差,或者把机关干部和单位职工都派往火场一线,但效果甚微。从防火扑火队伍组织上看,特别是在山区,人少分散,扑火人员很难在短时间组织到位。
2森林防火意识有待强化。个别乡镇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特殊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认识不够,责任意识不强,存在侥幸心理,厌战心态和麻痹意识,有“重扑轻防”的思想。森林防火宣传教育,野外火源管理等预防性措施不落实,超前研究不够,等到火灾发生时才采取补救措施,工作处于被动状态。造成了火灾隐患。
3工作措施落实不够到位。个别乡镇组织领导不到位,对发现或存在的问题解决不够及时,忽视宣传教育工作,没有形成群防群治的局面,监督惩戒措施不够严格,责任制落实及追究不够到位。
4野外火源管理难以到位。很多林区与村民居住生活地交织在一起,由于森林防火意识淡薄,所以出现了不按规定实行野外用火,给火源管理增加了难度。另外,有些人在林区乱扔烟头,甚至酿成火灾被追究责任后才大梦初醒。还有个别有计划、有预谋的报复性纵火行为引发森林火灾,也有一些痴、呆、傻等弱智群体和学生玩火引发的森林火灾。如此种种,造成火源出现的种类多,随机性大,加之地域广、山区小道较多等原因,很难杜绝火种上山。
主要对策
1建立完备的扑救指挥系统加大投入,把森林防火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多方筹集资金建设宜宾市一流的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完善防火组织指挥、火灾扑救、火情监测、后勤保障和交通通讯五大体系建设。同时,加强专业、半专业和兼职扑火队伍建设,全县建立三级扑火队。一是按照“以县建队、分散养兵、集中使用”的原则,依托公安消防队伍、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分别组建40人、10人和60人的森林防火应急扑救队伍。二是成立以各乡镇和万岭楠竹经营所为主的19支半专业扑火队。三是成立以村为单位的286支义务扑火队。林火的扑救必须要以武警森林部队和森林消防专业队为主,所有一线扑火队伍必须进行岗前培训,掌握安全扑火知识和避险技能,增强应对突变情况的自救能力。
2加大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力度要有针对性地经常开展宣传教育进村、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不能留死角,广泛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工作,使防火宣传工作做到“乡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切实增强全社会的森林防火和安全扑火意识。发挥县乡干部的宣传作用,以向农村亲友打一个电话、发一条短信的形式,加强防火警示宣传。通过宣传标语口号、警示标牌、防火宣传册、电视广播、高音喇叭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深入到各乡镇、重点火险区、森林旅游区广泛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以此增强全民防火意识,使“森林防火,人人有责”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在此基础上,要引导林农群众本着自愿、互助、互利的原则,成立各种联防、联保、联控的护林防火协会或组织,联防护林,从根本上解决护林防火力量单薄、扑火风险高的问题。#p#分页标题#e#
3强化防火组织领导责任落实为把防火责任落到实处,实行指挥长包片、指挥部成员单位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组干部和护林员包山头、地块、坟头的责任制,形成自上而下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森林防火责任体系和全方位抓防火的格局。县、乡镇、村三级逐级签订《森林防火工作目标责任书》。同时,在森林防火期内,要坚持值班制度,值班人员保持24小时开机。一旦发生火情,领导要亲赴现场指挥扑救,对因工作疏漏,管理不严,措施不力而发生大的森林火灾,且又不及时有效组织扑救、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4加强森林防火保障体系建设“十二五”期间,拟在全县林区森林防火重点区域新建和维护林区公路、便道1852.47km,新建和维修一批森林消防蓄水池,开辟竹海序景区、佛来山、梅硐古(竹)石林等全县重点林区森林防火隔离带300km。在重点林区乡镇分别建一个瞭望监测点,初步形成全县森林防火、病虫防治、野生动物保护三位一体的监测体系。同时,添置扑火工具运输车、灭火高压水泵、油锯、扑火耙等必要的森林防火工具。建设资金由县财政局牵头,县级相关部门对上争取项目和支农资金整合筹集。为确保森林防火体系重建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森林防火保障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本项目的组织实施。
5建立完善野外火源管理机制野外火源管理是森林防火的基础、最关键工作。要把野外火源管理措施落实在火灾发生之前。从抓好野外生产和非生产用火入手,狠抓野外火源管理。一是严格野外用火审批,规范农(林)事用火,实行“五严禁”和“六不烧”,“五严禁”即严禁在距林区边缘200m范围内烧草烧灰积肥,严禁在林区吸烟,严禁在林区照明用火,严禁在林区燃放烟花爆竹,严禁在林区祭祀用火。“六不烧”即未开设合格防火线不烧、未组织足够的人力和打火工具不烧、森林火险三级以上不烧、没有用火负责人和监督员在场不烧、傍晚和夜间不烧、不经批准不烧。县防火办对批准用火进行全程跟踪监督,确保用火安全。对农事生产用火的,采取“疏、堵、导”相结合的管理方法,积极向林区农民提供优质、方便的农事野外生产用火服务,把农民所需的生产用火,利用低火险时段,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防范的用火,将其疏导出来,消除大量的火灾隐患。二是县防火办建立移动手机信息平台和手机定位管理系统,及时向巡山护林员发送火险等级和护林防火信息,通过手机定位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适时监督护林员巡山护林情况,充分发挥巡山护林员在护林防火中的作用。三是加强巡查,消除隐患。高火险期和重大节假日,加大巡查密度。在高火险期的中午、傍晚是防火的重点时段,要做到中午时段不下山,死看硬守,确保万无一失。
6积极探索林火阻隔体系建设生物防火林带、防火路建设是森林防火的一项长效阻隔工程。有计划地在林区修建一定密度封闭成网的防火公路,畅通无阻地及时运送扑火队员和物资到达火场,组织地表火蔓延。要大力提倡营造生物防火林带,阻隔和控制林火蔓延。利用树种不同的燃烧性,减少林分的易燃程度,提高林木的抗火性。在造林上多营造针阔叶混交林,使针叶树冠呈不连续分布,避免树冠火的发生,利用不同生物的混生或引进真菌、微生物可促进可燃物的分解。在林地喷施菌种,可产生大量的木耳,蘑菇,分解大量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低可燃物的燃烧性,减少火灾隐患,增加林农收入。对原有的防火林带和防火阻隔带,抚育措施及时跟上,避免杂草丛生,使其失去防火功能。每年防火期开始,深入检查全县森林防火林带、防火道、防火隔离带的防预状况,督促清除林带间的杂草、枯枝、落叶等可燃物。
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冬、春季多西方北风,夏秋季多偏南风,年大风日数28-79d,平均风速2~4m/s,瞬时最大风速40m/s。区域内有9条主要河流,著名天然涌水泉10余处,较大湖(淖)4个,大中型水库3座,总计水面6918km2。在9条主要河流中,属滦河上游源流有小滦河、伊逊河等6条,属西辽河上游有阴河(英金河)、舍里嘎河等3条。社会概况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下属10个国有林场,1个狩猎场,所属58个营林区,共有干部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00余名。在林区范围内,有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所属的37个乡(镇),312个行政村,2949个自然村或居民点,55万人口,10余个少数民族。
丰富多样的国有森林资源及其生态效益
1林地树木资源木兰围场国有林区总经营面积10.27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7.93万hm2,在有林地面积中天然林33万hm2,占67.2%,活立木总蓄积434万m3,森林覆盖率为81.5%。经勘察规划,有林地共762个林班,20123个小班。在有林地面积中,防护林、用材林等五大林种齐全,但以乔木为主,在乔木树种上,又以落叶松、油松等针叶树种占优势。
2林地植物资源据近年调查成果统计,包括林地木本植物在内,各门类植物有170余科,470余属,1100余种或变种。其中大型真菌30余属,70余种,蕨类植物12属20余种,裸子植物3科15种,被子植物90余科800余种或变种,有很多品种形成了庞大的植物群落,有些属国家级或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有些属在当地稀有珍贵品种,堪称河北乃至华北植物多样性地区,实不为过。
3野生动物种群木兰围场国有林区,既然地处清王朝狩猎名苑“木兰围场”域内,历史上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勿用赘言,当年由于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状况优良,不但使野生动物得到了应有的保护与繁衍,有些品种形成了庞大种群。据近年调查成果统计,仅脊椎动物计有5纲28目78科183属323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余种,二级保护动物20余种。这在华北地区,特别是距京、津仅几百公里地方,堪称野生动物多样性最大天然动物园。
4国有林区的生态效益木兰围场国有林区经半个世纪的建设,其森林覆盖率,特别是郁闭度正可谓“无山不绿,有水皆青,四时开花,万壑鸟鸣”。在这片国土已形成树木遮天蔽日,乔灌草伴生的森林生态环境,其巨大的生态效益突出表现为京、津、唐、秦地区阻挡沙源及涵养水源方面。木兰围场国有林区,正处在我国三大沙漠之一的浑善达克沙地的前沿,据20世纪80年代监测,每年3~6月份,流动沙丘向东南的京津方向移动26.4m,现经造林固沙基本得到控制。众所周知,天津与河北唐山秦皇岛的供水主要依赖潘京口水库拦蓄滦河水系的径流。木兰围场国有林区在滦河流域的面积为6918km2,占滦河中游潘京口水库以上流域面积的21%,占滦河上游(承德市滦江镇以上)流域面积的59%。木兰围场国有林区森林植被在滦河上游所发挥的保持水土与涵养水源作用,充分证明了“只有上游山岭林草茂,才能保证下游水供应”的论断。
林区内森林防火的难度
1区内森林火灾危害的严重性真正的辩证唯物主义者对假设是直言不讳的。我们遐思,假设木兰围场国有林区发生森林火灾,乃至特大森林火灾,那所遭受的损失即不仅仅是森林树木,首先在西北大风的作用下,风助火势,火趁风威,在几个小时后,浓重的烟霾便会笼罩京、津、唐、秦的上空。其次,当地那些无萌芽更生能力的乔灌草有些品种将灭绝,大量而珍稀的野生动物未被大火烧死者,也会逃逸他乡。这样在华北北部,特别是在中国京畿辅地将失去一个生物多样性的绿色生态屏障,重建与恢复至少又需要半个世纪。上述既不是杞人忧天也不是危言耸听,请回忆近年来媒体报道在世界上发生的森林大火,即是我国兴安岭特大林火岂不也恍如昨日。
2区内森林防火的特殊难度尽人皆知,森林防火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而木兰围场国有林区又具有特殊的难度。首先,林区内的林地面积并非集中连片,而是与当地民有林和农业耕地互相穿插犬牙交错,特别是无论那个国有林场及营林区,均与当地乡、村及自然村、居民点混搭,这则给在森林防火的设施工程投资与建造中带来诸多困难与麻烦。此外当地村民在生产、生活用火上的传统习惯、也是森林火灾的隐患,如春耕前“烧秸秆”、“燎地边”、野地“烤火取暖”、“吸烟弄火”以及节日祭祀“上坟烧纸”等等。再者,从气候看,当地“十年九春旱”,雨季到来之前一直处于“天干物燥”的态势,加之含油脂高而易燃的油松、落叶松等林分占优势,岂不是“星星之火”便可酿成“火烧连营”之势。
现有森林防火的人力物力状况
1森林防火组织及专职人员在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意见》统一部署下,木兰围场国有林区建立健全了管理局(处)林场(科)营林区(股)级森林防火组织机构,并参与当地县人民政府及乡(镇)村联防组织,无论是“森防”总指挥部、现场指挥部或指挥组均制定有岗位责任制,与防火期昼夜值班制。定于每年10月1日至翌年6月1日为期8个月的森林防火期,明确规定了失职的处罚律令。林区内现有专职护林队员798名,人均护林面积138hm2,有专业消防队2支队员60名,在乡(镇)村重点林班居民点,以补缺工资形式聘任兼职护林人员500余名。
2森林防火的硬件设施现有通信指挥装备150m超短波设备一套,VSAT卫星小站一套。以水灭火专业设备消防车一辆,高压接力水泵一套,脉冲水枪20支,细水雾灭火器一台,基础设施防火隔离带220km,防火道路220km,防火检查站13个。其它防火专用工具、物资价值341万元。
打造长治久安“森防文化”的建议
1以人为本普及森防文化在这也“文化”那也“文化”的当今,伴随人类生存与发展每日离不开“火”,无论是其内涵或外延,防火则更为文化之博大精深者,其中“森林防火”(简称森防)岂不可称为文化?为森林生态长治久安,必须以人为本,在人们思想中建一条无形的防火线。为此当然需要做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如组织人员编篡《森林防火手册》或《森林防火知识读本》既可作为中、小学生“森防”课教材,又可作为对广大民众进行宣传教育、知识竞赛、编排文艺节目、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向区域外林业单位交流之用。森防标语及宣传口号,除区域外广泛征集外,还可在媒体广告进行有奖征集,无论在专设的标语牌(碑),还是借山崖石幕、桥梁可利用面、村庄墙壁(争得主人同意),均应请擅长书法者书写,或请当地书法家写后制做模版喷涂,以便阅读赏心悦目。还可以开展有奖征文活动,征集以森防为内容的《三字经》、《千字文》。在中、小学提倡以森防为主题的有奖作文、自编小报壁报。每年管理局或林场组织以森防内容为主的文艺汇演,有奖征文,有奖征集相关各类文艺节目,并深入到营林区或居民点展演。甚至每逢春节可向林区偏僻居民点义送“森防”内容的春联。#p#分页标题#e#
2以生态平衡的理念指导营林及森林防火在学术上要通过公开研讨摒弃建国以来造林营林上受苏联影响奉行那种“大木头主义”、“高密度天然整枝”、“针叶纯林”以及消灭“林窗和林间空地”等违背自然生态规律的做法。今后在营林上要突破现行木材采伐限额,加大抚育强度,特别要做到凡针叶树皆伐后,不惜成本以山杨、白桦、紫椴等阔叶树更新。凡需要打造防火隔离带之处,不能简单地以道路代之,要不惜砍伐未成林乔木,无论如何要保证防火带的宽度,根据需要实施耕翻,每年秋后必须割除灌木杂草,运至林份外处理。凡林间防火隔离带与林间道路,应与10~5月份风向相对垂直并达到一定密度,尚未达标者应尽快解决。
3建立现代化森林防火指挥与信息传递体系无论是在防火期开展宣传教育,还是一旦发生火警、火灾指挥组织扑救,必须应用现代化通训设施才能保证及时准确的信息传递。但从木兰围场林区各级森防组织以及与之毗邻的县、旗、大型林牧场联防组织实际情况看尚有待进一步配置与完善。有些人误认为有了“手机”便成了“顺风耳”,殊不知其受固定发射塔限制。近距离指挥还是超短波设备(对讲机)最灵通,当然GPS定位仪也是必须的。我国海上的每艘轮船乃至大型鱼船早已安装卫星通训设备(俗称卫星电话),作为若大的林区,在森防上配置几套LMSS,无论是车载式还是手提式均无不可。为直观火场总指挥联系当地市、县级电视台应尽快配备录像现场传输直播设备。总指挥部应设置一个特大型包括周边在内的光电配套“地形图模拟沙盘“,定会有利更直观决策与指挥。通常需要是纸质包括进深至周边必要里程的地形图,为防止境外火窜出与境内火外窜,仅靠一张“无边无沿”的示意挂图,对计算里程与沿线也无实用价值的。即使纸上谈兵也需要此“纸”,当然配备投影仪还可放大电脑所存地形图。当前各单位电脑所拷贝地形图多为仅局限于周边邻近处,真正指挥扑救林火应用价值受限。在林区要害自然村居民点所悬挂的森林防火警旗,不但要设有专人负责,而且应区分黄、橙黄、红等与中央气象台一致,颜色随火险等级而变,以向民众报警。
1.1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建立健全应对森林火灾运行机制,规范处置行为,提高处置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处置行动,把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回族自治区处置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和《市森林火灾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县境内发生的一般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置工作。
1.4在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本预案,在具体实施时,遵循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各项责任制。
1.5工作原则
1.5.1统一领导。在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分级负责、分级响应的原则,具体落实各项责任制。
1.5.2部门配合。各有关防火部门应尽职尽责,密切协作,形成合力,确保快速反应,处置得当。
1.5.3以人为本。切实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努力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和公共设施的安全,最大限度降低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
1.5.4建立健全处置突发森林火灾的有效机制。认真做好紧急应对突发森林火灾的各项准备工作,适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各项预防、扑救、保障措施得到落实。
1.5.5依靠科技。开展森林防火技术研究,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提高森林防火工作水平,加强森林防火基础建设,增强森林防火预防和扑救能力。
1.6森林防火期
根据《森林防火条例》有关规定,结合我县森林防火实际情况,我县森林防火期从每年10月1日至翌年5月31日,其中元旦、春节和清明节期间为重点防火时期。
1.7预案启动
当县内发生一般森林火灾时,由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防火办)向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副指挥(县林业局局长)或总指挥(主管副县长)报告,并提出初步应急处置意见,经指挥部领导批准后,立即启动本预案。
1.8森林防火工作责任落实
1.8.1县委、政府和县护林防火指挥部根据全县森林防火工作情况,召开全县森林防火工作会议和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森林防火工作,签订森林防火责任状,将森林防火工作纳入乡镇(场)年终考核内容。
1.8.2乡镇(场)人民政府有专人负责森林防火工作,并建立好森林防火工作台帐,内容包括会议记录、工作安排、防火宣传、值班记录、火灾扑救、处理结果等。
1.8.3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将根据全县森林防火工作形势,组织开展森林防火大检查,重点检查各乡镇(场)森林防火人员、措施落实情况。对发生森林火灾的,严格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发生重大森林火灾或出现严重失职渎职行为的,随时予以查究。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
本预案启动后,由县护林防火指挥部承担应急处置一般森林火情的各项组织指挥工作。县护林防火指挥部组成部门应快速响应,按照职责任务,积极配合做好森林火灾的扑救工作。
2.1县护林防火指挥部
2.2.1组成
总指挥:县人民政府县长
副总指挥:县人民政府主管森林防火工作副县长
副指挥:县人武部部长、六盘山林业局分管局长、县林业局局长
成员:县人武部、县监察局、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县文化旅游与广播电视局、县民政局、县农牧局、县水务局、县供销社、县交通局、县卫生局、县气象局、县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大湾乡、六盘山镇、黄花乡、香水镇、兴盛乡、泾河源镇、新民乡行政主要负责人。
2.1.2组成及职责
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调动扑火力量,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协助发生火灾的单位或个人做好森林火灾预防扑救工作。根据预案启动的需要,县指挥部临时成立森林火灾扑救前线指挥部,其组成和主要职责是:
2.1.2.1前线指挥部:
组长:县人民政府主管森林防火工作副县长
成员:县人武部、县林业局、县公安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职责:全权负责火场指挥扑救工作,防火各指挥人员协助其工作,各扑火队员无条件接受其指挥调度,落实县指挥部关于森林火灾处置和扑救的各项工作指示,现场组织指挥扑救、协调各工作组有效开展工作。主要有:
工作职责:
(1)准确掌握社情、林情、山情和火情及天气的变化;
(2)建立上下、左右畅通、及时、准确的通讯系统;
(3)及时制定可靠的扑火方案,准确下达指令,检查落实情况;
(4)正确组织扑火并确保扑火队员人身安全。
2.1.2.2综合调度组:
成员:县林业局、县气象局、县交通局、县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各乡镇人民政府
职责:全面掌握并及时报告火情信息、火场天气状况和扑救情况;协调组织各部门落实扑火力量,物资调配、通信联络、火场监测等具体处置措施。
2.1.2.3后勤保障组:
成员:县财政局、县卫生局、县民政局、县交通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职责:做好森林火灾扑救中必需生活日用品等物资供应和通讯联络工作,协调相关单位快速运输扑火队员、扑火设备及救援物资。
2.1.2.4医疗救护组:
成员:县卫生局、县医院、县疾病控制中心
职责: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森林扑救中的药品支援、医疗救护及灾后防疫等工作。
2.1.2.5宣传报道组:
成员:县文化旅游与广播电视局、县电视台
职责:按照国家对森林火灾宣传报道的有关规定,根据火情火灾处置扑救工作需要,经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审核后,适时火情信息,组织好新闻宣传。
2.1.2.6技术咨询组:
成员:县林业局、县气象局、县民政局、县监察局、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
职责:负责林火环境分析、并对火灾态势进行科学评估,提出火灾扑救方案,根据指挥部办公室授权,开展火情、火灾调查,火灾损失评估,并做好处置评价。
2.1.2.7现场督导组:
成员:县林业局、县监察局、县法院、县检察院
职责:深入火场一线,对各部门、各单位和有关人员在森林火灾处置扑救中的职责履行情况实施跟踪监督和检查,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前线指挥部和县指挥部。
2.1.2.8维持秩序组
组长:县公安局副局长
组成:县公安局、县森林派出所
职责:维持火场秩序及通往火场的道路交通秩序、确保道路畅通;控制火场肇事人员。
2.2县防火办
组成:林业局
职责:负责县护林防火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及时掌握火情信息、火场天气和扑救情况。协调组织扑火力量、扑火物资调配、通信联系、火场监测及各项具体应急处置措施的落实工作。县防火办设在县林业局,主任由县林业局局长兼任。
2.3乡镇、场
组成:乡镇领导及其成辖区域内机关负责人
职责:按照本预案制定本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进一步细化职责与任务,明确火场的组织指挥、扑火力量组织、扑火物资调配、后勤保障等工作,确保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
3、预防、预警、报告
3.1森林火灾预防
各乡镇(场)及其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应加强经常性的森林防火知识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和个人,在其经营范围内承担森林防火责任,严格控制和管理野外火源,规范野外生产、生活用火行为;加强对高火险时段和危险区域火灾隐患的检查监督,及时消除火灾隐患;有计划、有防范地组织开展农田林缘可燃物烧除,大力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和开设防火隔离带及林区防火道路;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和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防范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
3.2森林火险预测预报
县护林防火指挥部根据市护林防火指挥部的森林火险预警信号,向全县预警信息。
3.3人工影响天气
气象部门要根据天气趋势,针对重点火场情况制订人工影响天气方案,适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为尽快扑灭森林火灾创造有利条件。
3.4森林火灾报告
3.4.1当发生森林火灾时,乡镇(场)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将火情向乡镇政府、县防火办报告,县护林防火办公室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应将火情向县护林防火指挥部报告。
3.4.2在一般森林火灾扑救中,发生人员死亡1人以上3人以下或者重伤1人以上10人以下的,森林火灾扑灭后,县人民政府应正式行文上报市、区护林防火指挥部。
3.4.3当出现下列火情时,县森林防火办应立即核实情况后向市防火办报告: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上100公顷以下的,或者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的,或者重伤10人以上50人以下的。
3.4.4当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时,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应立即向市、自治区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
4、应急处置
4.1扑救指挥
扑救森林火灾由县政府和当地乡(镇)护林防火指挥部统一组织和指挥,参加扑火的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在扑火中,各级领导要靠前指挥,随着火情趋重,扑火前线指挥机构的级别随之提高,应坚持由上至下的逐级指挥体系。驻泾武警、消防部队在执行扑火任务时,内部应设立相应的扑火指挥机构,在当地政府护林防火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部队的扑火组织指挥工作。
4.1.1进入火场扑救森林火灾顺序
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宣传报道组—综合调度组—技术咨询组—县公安局—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第三梯队—后勤保障组—医疗救护组—现场督导组
4.1.2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执行县委、县政府扑救森林火灾的决策,总指挥坐阵指挥,审议和签发森林防火令。召开县护林防火指挥部紧急会议,作好扑救森林火灾工作。
4.1.3县防火办。组织召开专业人员会商会议,提出组织人员扑救的具体方案、战术。随时与火场前线保持联系,了解火势发展情况及扑救情况。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有关成员单位及区护林防火部门报告火场最新情况,做好各参战单位的协调工作。掌握林火造成的损失、人员伤亡及救治情况、灾民的撤离及安置,做好信息的上报下传工作。
4.1.4迅速集合。前线指挥部、各工作小组、各有关扑火单位的扑火组成人员,在接到扑火指令后,必须在20分钟内在县防水指挥部指定地点迅速集结,同时,要携带好有关工作装备、设备,整装待发,不得拖延时间,以免贻误扑火战机。按职责分解至2.1.2内。
4.2扑火前线指挥部的建立
4.2.1前线指挥部的建立
4.2.1.1县护林防火指挥部总指挥或副指挥启动县森林火灾扑火预案命令后,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副指挥,要带领各小组、扑火队伍到达火场,并按前线指挥部组成人员迅速建立扑火前线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森林火灾扑救工作。
4.2.2.2选建扑火前线指挥部位置的原则:
(1)距离火场近、便于指挥的地方;
(2)便于了解和掌握火情的地方;
(3)便于集结、调动扑火队伍的地方;
(4)便于通信联络的地方、比较安全的地方。
4.2.3前线指挥部权力
发生一般森林火灾时,扑火前线指挥部有权在其辖区范围内调用各单位的灭火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和人力,决定采取砍伐林木、清除障碍物、取水、实施局部交通管制等紧急措施。
4.3扑火原则
4.3.1在扑火过程中,首先要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扑火人员、居民点和重要设施的安全,严禁老、弱、病、残及妇女、儿童参与森林火灾的扑救工作。
4.3.2在扑火战略上,尊重自然规律,采取“阻、打、清”相结合,做到快速出击、科学扑火,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4.3.3在扑火战术上,要采取整体围控,各个歼灭;重兵扑救,彻底清除;阻隔为主,正面扑救为辅等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扑救,减少森林资源损失。
4.3.4在扑火力量使用上,坚持以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和部队官兵为主,其它经过培训的或有组织的非专业力量为辅的原则。
4.3.5在落实责任制上,采取分段包干、划区包片的办法,建立扑火、清理和看守火场的责任制。
4.4扑火安全
各乡(镇)及其护林防火指挥部应高度重视森林火灾扑救安全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指挥、安全高效”的扑火原则。扑火现场指挥员必须认真分析掌握火场地理环境和火情态势,在扑火队伍行进、开设阻火隔离带和实施扑火时,要时刻注意观察天气和火势变化,预先采取防范措施,确保扑火人员安全。在扑火中要做到“三不三应”,即:进入夜间,对情况复杂的火场原则上围而不打,应组织人员开设火路,待凌晨气温低、湿度大的有利时机组织力量突击扑打;原则上不扑打火头,确需扑打时,应组织专业或半专业队伍突击扑打;在复杂危险的地形条件和火情下,原则上不动用大兵团作战,应组织精干的专业队实施突击,严防发生事故。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及其护林防火指挥部应在林区居民居住地周围,开设防火隔离带,预先制订人员紧急疏散方案,落实责任人,明确安全撤离路线。当居民点受到森林火灾威胁时,要果断采取有效阻火措施,有组织、有秩序地及时疏散居民,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4.5通讯联络措施
电信、移动、联通等通讯部门要运用现代化通讯手段,保证县护林防火指挥部与火场、前线扑火指挥部的通讯畅通,按应急通讯规定办理。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实行24小时值班,前线扑火指挥部人员应携带移动电话、车载电台、对讲机等通讯工具赶赴火场,随时保持与县护林防火指挥部、火灾现场各扑火队指挥员及所在乡、镇保持联系。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随时与县护林防火指挥部保持联系。
4.6扑火力量组织与动员
扑救森林火灾应以当地森林消防队伍、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部队等专业(半专业)扑火力量为主,分三个梯队做好扑火准备,由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就近调动,统一指挥。
4.6.1第一梯队:各乡、镇义务森林扑火队,由前线和当地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根据火情需要就近调集。
4.6.2第二梯队:由县林业局、农牧局、水务局职工组成,一旦发生火情,县防火指挥部森林扑火队立即进入临战状态,随时听候调遣进行灭火。
4.6.3第三梯队:武警、消防官兵、民兵预备役部队等,由县护林防火指挥部根据扑火需要灵活调集。
4.7信息
对有影响的森林火灾案例或重、特大森林火灾,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协调新闻单位进行现场采访报道。对有火灾事故的火情发展趋势、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等消息,由县委、政府批准后,县市护林防火指挥部进行新闻。
4.8应急结束
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时,由县护林防火指挥部根据情况决定:
4.8.1安排清理火场留守人员。火灾扑灭后,由火灾发生地指挥部安排10-20人留守清理火场,以防死灰复燃。
4.8.2撤离前集合。各扑火队(组)在队(组)长的带领下在指定地点迅速集合,清查校对人数,带好工具后报前线指挥部,以便安全依次撤离火场。
4.8.3撤离火场顺序:
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现场督导组—技术咨询组—综合调度组—后勤保障组—县公安局—前线指挥部—宣传报道组—医疗救护组
5、后期处置
5.1火案查处
发生森林火灾后,县护林防火指挥部要迅速组织林业、监察、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及时查明火因。对肇事者和有关责任人及时依法作出处理,处理结果及时上报。
5.2灾后恢复
县、乡人民政府要根据有关规定,妥善处理灾民安置和灾后重建工作,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房住、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卫生部门要组织扑火救灾医疗赶赴火场进行救治,药品监督部门要储备必要药品、医疗器械,保证救治伤员的需要。交通部门要组织本系统有关单位为运送扑火人员、救援物资和灾民等优先提供运输工具,为扑火救灾服务,对发生的费用,先运输后结算。粮食、民政部门要协助林区有关部门做好粮食、食品、衣物、帐篷等救灾物资的调配和供应。电力、水务、通信等部门应及时组织力量,对因灾受损的电力、通信等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设施,迅速组织抢修。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和个人要及时做好火烧迹地的更新造林等相关工作。
5.3火灾评估
火灾损失情况,由县林业部门负责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调查测量和统计,上报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核实后,再报市护林防火指挥部。
5.4工作总结
扑火工作结束后,要认真总结和分析火灾发生的原因和应吸取的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
6、综合保障
6.1物资储备保障
县、乡(场)护林防火指挥部应建立相应的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储备所需的扑火机具和扑火装备,以保证森林火灾的扑救工作。
6.2后备力量保障
加强各级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建立一支50人的骨干森林消防队伍,其人员从县林业局、农牧局、水务局干部职工中抽调;各乡镇(场)根据各自的林业用地面积和森林火灾扑救任务的需要,组建一支30-50人应急扑火队;要重视后备扑火力量的准备,保证有足够的扑火队伍,来应对重大以上森林火灾。各镇(场)扑火队要在县护林防火指挥部的统一组织指挥下,互相支援、积极配合、协同作战。
6.3预案演练培训
为保证本预案的实施,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应有计划地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预案的内容进行演练。县、乡两级护林防火指挥部要有计划地组织扑火指挥员、扑火队员以及林区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开展扑火技能和安全知识培训,加强实战训练和扑火演习,提高扑火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扑火作战能力。
7、附则
7.1说明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7.2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是县政府处置一般森林火情的应急措施,预案实施后由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进行管理、实施。原则上每3年修订一次,遇有重要情况变化,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修改和补充。修订后,经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全体成员会议同意后,报县人民政府实施。各乡(镇)应参照本预案,制定本级森林火灾处理预案,逐步建立和完善县、乡(镇)二级预案体系。
7.3奖励与责任追究
对在扑火工作中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的表彰奖励,依据《森林防火条例》相关规定执行;对在扑火中牺牲的人员抚恤和需追认烈士的,依据国家相关规定,由地方民政部门和部队系统办理;对火灾肇事者的责任追究,由当地司法部门依法审理;对火灾事故负有行政领导责任的追究,依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相关规定执行。
7.4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负责解释。
一、现代林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林权模式简单
林权是法律所确定对森林享有的权利,针对特殊的森林资源,存在以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反映出人们需求森林资源所创造的利益。中国的森林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或集体所有。这种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体现,已然成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制约[1]。
2、建设资金短缺,营林方式粗放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林业的建设资金是直接影响着整个林业的生产规模、质量和效益,而目前大部分的林业发展都的建设资金投资结构都有待提高,我们的营林投资的环节不够完善,基本的建设投资资金严重滞后,而特备实在造林方面更多的是资金的一次性投放,管理环节的资金费用管理仍有欠缺,基本建设资金的不足更是影响林业生产的设备陈旧短缺,更新比较困难,这也直接影响林业的生产发展,并且目前的投资总量增长的幅度很小,这与林业的发展步伐并不协调,而导致我们的林业的发展计划任务进程缓慢,直接影响整个绿化造林、林业的产业化发展的步伐。
3、林业部门职能定位不规范,设置运作不合理
我们必须充分的意识到就目前我国的林业部门的职能定位与市场经济干戈与发展的脚步并不协调,首先,林业部门的机构职能所包括的界面太过宽泛,有些却已然不在其管辖范围内,这也就造成职能自身定位不够规范准确,出现缺位、错位等情况发生,其次,部门的职能职责了解不到位,林业的相关行政部门必须清楚解自身的相关职责并且能够很好的承担起来,而正是由于对于林业相关职责了解不清,就出现智能管理过程中的效率低下,推脱责任等问题,导致责任的广泛化,却忽视整个职能责任的主体。
二、加强现代林业规划的管理的政策
1、强化组织能力,做好教育宣传
为了加强林区周围农牧民的森林保护意识,组织机构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将林业管理作为一项常规工作,督促、落实每一项相关工作,针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开展教育宣传学习,使员工加强对林业保护的意识。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针对林业管理做好每一项基本工作,通过对管理机构对企业职员进行相关林业法律法规政策的统一学习,提高职员对林业管理的认识,强化对森林资源的保护认识,为林业未来的管理打好优秀的基础[2]。
2、完善监督制度,增强管理轨制
监督和管理是林业管理工作的两大基准。只有不断完善监督,增强管理,才能做好林业的管理工作。对于森林资源的监督,需要全面落实区域责任管理制度,这就需要建立全面的全管理机制,明确职工人员的责任,对森林资源限制采伐量达到用以达到可持续发展。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障林业管理工作的顺利施行,林业管理的工作是由林业职员的工作质量决定,所以,为达到林区的监督管理政策,林业的发展必须要完善管理机制,再由管理机制明确职工人员的职责。
3、加强资源培育和林业保护
对于林业管理,资源的培育和林业的保护是尤为重要的两项。森林是重要的资源,它可以提供木材、生物资源等多种绿色能源的林产品,对于人们群众的生活和国家建设,都是息息相关的。我国是一个缺少绿色的国家,维护生态安全是我国的首要任务。我国的一些地区,水土严重流失,土地沙化日益严重,这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加强造林的工作,是维护我国生态安全,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一大重要政策。林业保护是一个大范围的管护,森林防火、自然区和野生动物的保护等各种森林防护都属于林业保护这一大范围。首先,针对森林防火,职工人员应及时做好防火管理,做好防火道的检查,对森林周边民众做好防火演练,将火灾发生的损伤降至最低;其次,对于自然区和野生动物的保护,按照相关规定,做好资源规划,将林区的珍贵资源以及野生动物在地图上做好标示,规划区域,为保护自然区和野生动物做好坚实后盾[3]。
三、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对与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我们大致从三个方面入手: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和依法加强。首先,针对林业结构,我们应该对一些轮伐期短、丰产用的资源进行大量培育,这样,可以短期满足需求量大的市场,加强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加大新产品的开发,以改造传统产业为目的,实现合理规划林业结构;其次,明确生态与经济的关系,只有生态环境在循环使用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经济的最大化,我国应通过科学化的管理措施,实现林农结合的方式,建设一种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应共存的发展模式;最后,在法律法规的支持下,健全林业经营的管理制度、森林旅游制度等相关制度,根据行政的相关依据,规范森林企业的管理制度,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为加快我国生态建设做出贡献[4]。
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我市林业发展的主要成绩与经验
我市是__省重点林区,三县一区均为省重点山区县。全市林业用地面积807.9万亩,占国土面积的64.2%。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__复建以来,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全市人民发扬“艰苦创业、负重拼搏、开明开放、务实创新”的__精神,林业建设取得骄人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是造林绿化成绩斐然
通过坚持“不会治山治水,就不会治区”,以青山清水为本,走绿色现代化之路,到坚持“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实施“五八造林规划”、“林业二次创业”、绿色长廊等工程,加快了__造林绿化的进程。20年来,全市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89万亩,封山育林230万亩;完成高速、铁路、国省道绿色长廊线路绿化1073公里,林带建设348公里;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不断深入,相继建成双拥共建林、三八林、共青林等10多万亩义务植树基地。近几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实施了城区清溪河环境综合治理、百荷公园、平天湖景观林和沿湖外环绿化等工程,努力打造滨江山水园林城市,控制了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提升了城市品位,优化了人居环境。一个青山绿水天蓝的生态__展示在世人面前。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达697.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7.57%,林木绿化率为62.23%,森林蓄积量达2405万立方米,分别比__恢复组建时增长124.4%、100.6%、156.8%,以占全省八分之一的林地面积,培植了全省六分之一的森林蓄积量。
二是林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我市林业工业基础薄弱,__复建的时候,没有一家象样的规模企业。近几年来,在抓好造林绿化的同时,充分发挥我市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竹木加工和森林食品,竹、木、果、药、苗、菜六业并举,林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我市拥有千万元以上产值的木竹加工企业达8家,百万元以上的近70家。年产人造板等系列产品34万立方米,是建区前的30多倍,涌现了东盾木业、鸿亮竹业、秋田木业等一批省、市级重点林产加工企业,亿元企业达到3家,开发了“西山焦枣”、“历山佛桃”、“山野”茶油等省级优良品种和名优品牌;东至孝方菌业以林木“三剩物”、农产品废弃物进行合理加工利用,使全市食用菌年生产规模达7000万棒,年产1.4万吨,产值1.5亿元;石台九华药业以山茱萸为主要原材料的“六味地黄丸”享誉海外;花卉苗木蓬勃发展,共发展基地5万余亩,盆景22万余盆,千亩以上苗木基地5处,基本形成了318和206国道沿线产业集群,圃地产值达5亿多元;森林旅游正在成为时尚,九华山森林公园、牯牛降、升金湖、秋浦河漂流等一系列森林旅游产品的相继开发成功,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20__年,全市森林旅游人数与收入大幅提升。
三是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二十年来,我市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努力构建“防火、防盗、防病、防虫”等四防森林保护管理体系;认真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实现了森林资源稳定增长;切实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组建了专、兼职森林消防队伍86支,消防人员3千余人;新开和维修防火道(线)3千余公里,防火公路430公里,营造生物防火林带1700多公里。并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森林防火信息化系统管理,使森林防火综合预防和监控能力大大提高;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已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县级自然保护区1处,总面积97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7%,居全省领先水平。全市公益林面积392.7万亩,占国土面积的31.2%。森林公安坚持打防并举,先后开展了“绿盾行动”、“区域性严打整治斗争”等专项活动,有力地保护了森林资源安全,维护了林区秩序稳定。
四是林业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二十年来,我市林业机构和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市现有乡镇林业站50个、森林派出所22个、木竹检查站16个,现有高级林业工程师36人、中级职称154人。20__年市局开展了创建“人民满意基层林业站所”活动,站(所)容站(所)貌得到进一步改观,全市林业职工素质大大提高,服务意识大大增强,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林业对外形象进一步提升,林业站所呈现出一派比学习、比工作、积极向上的新气象。
五是林业效益日趋显著
随着林业建设的步伐加快,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日益显现,林业不仅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林副公共产品,也成为山区集体和林农重要的收入来源。对全市10个乡镇的调查表明:来源于林业的村集体收入占集体总收入的56%,朱备、棠溪两个乡镇分别达到91%和75%。石台县横渡镇河西村石桥步发展桃、李等经果林,人均年经果收入达到七成;丁香镇新中村的茶叶-泡桐混交模式,提高了林地产出率。据调研,新中村茶叶-泡桐混交模式,仅泡桐就可提高亩均效益400元左右。另外近5年来争取国家和省对林业投入达6.4亿元,其中直补给林农的资金达2.7亿元。林业与地方经济发展关联度越来越密切。林业建设的发展,加快了农村脱贫致富的步伐,促进和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同时极大地改善了自然生态环境,生态效益可观。据测算,全市现有森林在净化大气、涵养水源、保育土壤、森林防护等七项功能中年发挥生态效益达89.7亿元,良好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大大提升了我市的对外形象和知名度,使__成为招商引资和外来投资兴业的热土。同时为本地的名人志士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回乡创业、搞开发、兴旅游、办加工、建商贸的林业生态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拓宽了劳动力就业门路,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二、林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差距
调研认为,我市林业建设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成绩来之不易,为现代林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生态基础和经济基础,但总体上看,与科学发展的要求,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期盼,与现代林业建设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从生态建设上看:__虽然无山不绿,但森林的质量有待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有的地方还比较脆弱,应对特大自然灾害的侵袭能力不足;大气质量还不稳定,酸雨仍然危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村庄、道路、河流、厂矿绿化水平不高;大面积的石质山地还没有得到有效治理,矿山开采对生态造成严重威胁;城市森林尚未形成,机关、学校、小区绿化管理得不到保证。森林生态建设仍需加强。
二是从产业建设上看:__林业产业纵向比有发展,但横向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林业产值总量小,20__年,宣城、黄山林业产值分别达到70.93亿元和30.65亿元,而20__年我市仅26亿元,位居全省11位,其增幅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林产加工业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链短,产业集群和自主创新能力弱,自主品牌、知名品牌不多,全市仅东盾、秋田、鸿亮、九华药业等几家规模技术含量较高企业外,粗加工、能耗高、利润低的落后企业比例较大,规模效应不明显,亿元企业仅3家,真正的产业园区和集群发展还未形成,发展林业工业任务艰巨。
三是从保护管理上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森林资源保护难度越来越大,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影响森林资源安全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加上基层基础设施薄弱,管理体制不顺,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乱运滥挖大树名木等时有发生,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威胁着森林资源的安全。
四是从体制和机制上看: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根深蒂固,现行的有关管理体制不顺,投融资体制不健全,投入不足、贷款难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成为林业发展的瓶颈。目前国家实行粮食补贴,山区林农得到的补贴和实惠很少。林业发展的机制还不活,社会办林业、林业办社会的总体格局尚未形成,同时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组建林业要素市场,实现资产评估、风险抵押等规范性政策措施出台势在必行。再加上人们对林业发展的认识存在偏差,部分人存在着“山已绿、树到户、林业部门管秩序”的片面认识,林业的发展有被边缘化的倾向。少数地方领导对林业发展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弱化,没有把林业纳入农业生态建设、农民增收、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
五是从经营管理和科技创新上看:我市林业机构健全,队伍力量过得硬,但人员年龄结构还不尽合理,知识亟待更新,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贡献率不高,森林经营的理念还没深入人心,同时林业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与新形势下建设现代林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三、发展现代林业的思路与对策
现代林业就是在现代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用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经营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现代林业的基本要求就是林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因此,发展现代林业是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__林业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只要全市上下苦干5年或更长的时间,使__现代林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典型典范,是完全有可能的。建设现代林业,其总体思路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以发展现代林业为抓手,以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加快林业工业和提升森林质量为突破口,全面打造__林业生态体系、产业体系和森林保护管理体系、林业科技支撑体系和林业服务体系等五大体系,促使林业资源增长、财政增收、生态增优、林业增效,实现__林业大市向林业强市的跨越,加速__林业崛起。
第一,要更新观念,把“生态文明”作为建设现代林业的新目标
建设生态文明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是林业建设重要战略目标,也是新时期林业工作的重要任务。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森林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生态文明的标志。在我们这个南方地区,没有森林谈不上生态,没有林业的发展,生态立市就没有根基。就__当前生态状况来看,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坚持保护和发展并重,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在生态体系建设上要着力构建“五圈一带”,一是环__800里生态圈,即沿318、206国道、325、103省道实行统一整治,对公路沿线集镇、村庄、居民点开展绿化美化和环境整治,对山场地段补缺补差,封山禁育,恢复原生植被,建设环__生态长廊。二是九华山风景名胜生态圈。就是以九华山为依托,建立起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佛教文化与生态文化相统一的天人合一的世界级风景名胜区。三是牯牛降自然保护生态圈。以牯牛降为核心,辐射周边,构建自然生态与旅游相结合的森林生态群落。四是升金湖湿地保护生态圈。大力发展生态
教育和湿地鸟类观光旅游。五是贵池老山、青阳酉华盘台、东至马坑紫石塔自然生态保护圈。一带就是依托160公里长江岸线边的江滩等营造以杨树为主的长江防护林带,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要实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第二、要加快发展,确立山区“大开发”的新思路
我们要运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和指导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发展放在首位,保护是为了发展,发展再次促进保护。林业要紧紧围绕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两大目标抓现代林业的发展,要运用现代林业理论,通过科学的森林经营,搞好森林质量提升行动,促进林分质量的提高,同时要扩大立体种植复合型经营模式,林、果、药、菜、苗、菌六业并举,提高林地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多渠道着力增加群众的收入,并以河流和国、省道为依托,形成林业示范园区,集旅游、休闲、观光、生态教育为一体,形成__独具特色的风景线。在产业体系建设上,要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以不破坏森林资源为前提,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林产工业,大力发展利用森林景观资源的森林旅游业,实现森林旅游产品国际化。
第三,深化改革,创新林业“大动脉”的新机制
林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我们要立足农村改革发展,以林改为契机,进一步创新林业体制,增强现代林业发展动力和活力。要建立与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林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一是组建林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等,及时为林业经营者提供技术服务和市场信息,满足林农在科技、市场、信息、技能培训、政策法律咨询等方面的需求。二是出台配套改革所需的相关政策,制定相关林业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办法。三是组建林业要素市场,搭建林权流转平台,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林权流转中介机构的建设,培育和完善森林资源交易市场。盘活森林资源资产,促进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
第四,开发开放,实现林业“大产业”的新发展
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扶持林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法规,增强开发开放的意识,拓宽途径,走林业大产业之路。一要加快林业园区建设步伐。林业工业项目要向园区集中,向园区聚集,最终走上工业园区化、产业集群化。立足“六大产业”,狠抓木制品加工业、人造板加工业、竹制品加工业、森林食品加工业、花卉苗木产业和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积极推行林业标准化生产,鼓励和扶持企业引进新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品升级换代,生产终端产品,打造知名品牌,真正实现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和产业链的延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发油茶等生物质能源,同时要将“林业牧业”、“林业农业”、“林业渔业”、“林业药业”、“林业饲料加工业”等开放型的产业发展起来,进而形成全面开放的大林业产业。三要加快林业基地建设步伐。林业基地是培育森林资源的基础,是林产加工业的根本。要围绕“五大基地”,扎实推进商品用材林基地、经济林基地、竹林基地、药用林基地、花卉苗木基地建设步伐,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物质保障。
关键词 植被恢复;造林更新技术;问题;建议;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
中图分类号 S759.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199-02
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是1987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原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到如今已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敬亭山的发展愈来愈好[1-2]。1999年宣城市宣州区境内首次发现了松材线虫病疫情,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行政和技术措施,减轻了该病的危害与经济损失。由于该病具有传播途径广、蔓延速度快、防治难度大的特点,加之当地气候、环境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敬亭山风景区还是于2007年发生了松材线虫病疫情。据统计,疫区综合治理的面积规模为1 001.6 hm2,除治迹地面积达341.4 hm2。植被恢复和迹地更新造林涉及宣州区3个街道和1个省属敬亭山茶场马尾松林地。
1 敬亭山风景区概况
敬亭山风景区位于宣城市区城北,地理坐标为:东经118°37′~118°45′,北纬30°57′~31°2′,东邻皖赣铁路,南接芜屯公路,西、北与宣州区的古泉镇、养贤乡、敬亭山街道接壤。风景区总面积2 009 hm2,敬亭山属黄山山脉余脉,山势呈西南—东北走向,大小山峰60余座,拥有一峰、净峰、翠云峰三大主峰,最高峰(翠云峰)海拔324.1 m;敬亭山下部为丘陵岗地,海拔在50~100 m。该区属亚热带北缘气候类型,境内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光、热、水等气候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15.9 ℃,极端最高气温40.7 ℃,历年平均最高气温38.0 ℃;极端最低气温 -13.9 ℃,历年平均最低气温 -8 ℃。林区年均降水量1 368.6 mm,相对湿度79%,无霜期230 d。敬亭山风景区天然植被属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植被带,主要建群种有壳斗科的栎类和栗,分布枫香、黄檀、盐肤木,小乔木、灌木有山胡椒、野桐、杜鹃花、檵木,草本白茅、蕨类、竹类等,还有块状分布的南酸枣。敬亭山上部主要分布着一些樟科里面的小乔木山胡椒;中部为现存人工植被主要为20世纪70—80年代营造的国外松和杉檫混交林、毛竹林林分以及油茶林等,马尾松林木已于2010年除治完毕;下部边缘有人工营造的茶叶、板栗、桃、梨、梅子等经济树种和一些飞籽成林的香樟树。
2 植被恢复与造林更新技术措施
通过3年多的努力,除治清理出所有的马尾松、黑松病疫木,使得敬亭山留下了多处除治采伐迹地和林间天窗、空地,需要着手进行植被恢复与造林更新的工作。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地对除治迹地进行分类,做好造林更新计划与作业设计,采取人工造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封山育林等技术措施,让敬亭山尽快形成布局合理、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森林生态系统。
2.1 人工造林更新
在2009年度除治迹地中选择交通便捷、立地条件较好的2个小班建设绿化示范点,提高绿化质量与速度,加强管护措施,增强景观效果,以示范点的建设带动全面更新造林。按照适地适树,以营造小块状纯林为主,成片造林营造混交林的方法,混交方式可采取条状、块状、团状,不拘一格见缝插绿的方法。
2.1.1 树种选择。坚持适地适树与生态优先,坚持乡土树种、常绿与落叶树相结合,坚持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和森林防火的三大原则,实施绿化、美化和香化“三化”的格局[3]。依据敬亭山作为风景区的特殊性,主要选择枫香、南酸枣、香樟、木荷、桂花、望春花、紫玉兰、腊梅、杉木和毛竹等树种。
2.1.2 苗木规格。①成片造林应选择一至二年生树苗,要求选取优质壮苗、苗干粗壮通直、主根长、侧须根多、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苗木。根据《安徽省苗木标准》并结合宣州区造林实践确立各造林树种苗木规格。杉木一年生苗要求地径0.5 cm,苗高25 cm;木荷一年生苗要求地径0.8 cm,苗高60 cm,枫香、鹅掌楸、南酸枣一至二年苗木要求地径1~2 cm,苗高80~120 cm,桂花要求二至三年生的嫁接苗,地径2~3 cm。②对小块状除治迹地或林间天窗空地采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法,苗木应选择胸径在4~8 cm“小大苗”,并带土球进行补植补造。③毛竹造林、补植选择二至三年生毛竹母,胸径3~5 cm,生长健壮、枝繁叶茂、竹节正常、鞭芽饱满的竹母,取来鞭长不低于30 cm,去鞭不低于50 cm,同时去梢、留枝3~5盘。
2.1.3 造林密度。对于成片迹地造林可选择的树种有:一至二年生的枫香、木荷、香樟、南酸枣等,造林密度控制在1 110~1 600株/hm2;对于迹地零星块状补植“小大苗”的,造林密度控制在330~600株/hm2;毛竹造林密度控制在330~520株/hm2。
2.1.4 迹地清理。采伐迹地的清理应做好水保措施,不可进行全垦和炼山,实行宽带状整地方式,清理杂草杂灌,挖除树根,再开挖台地,台与台之间距离为3 m,沿等高线开挖台地,台面宽为1.2 m,深25 cm以上。保留好次要树种,例如栎树、黄檀、枫香、檫木、香樟等飞籽苗或分蘖苗。
2.1.5 整地打宕。造林台地开挖完成后开始进行打宕,打宕规格60 cm×60 cm×50 cm。宕间距为3 m,打宕时宕的位置距离台地边沿10~15 cm为宜,回宕时将表面土填入穴底,底土覆盖于表面。对于“小大苗”,整地根据土球的大小进行,毛竹整地长、宽、深应不低于100 cm×50 cm×40cm。
2.1.6 栽植。栽前对苗木根系、枝桠进行修建处理,栽植时做到苗正根舒,深浅适当(略高于苗木根颈部位),先填表土,后填心土,分层踏实,较大的苗木进行防风固定、保湿处理;毛竹母竹运输的路途和时间越短越好,远距离运输必须用稻草或蒲包包扎,保护好鞭芽和“螺丝钉”,并随时浇水保湿,栽埴时先在穴底垫上表土10~15 cm,然后解去母竹捆扎物,轻轻将母竹放入穴中,使鞭根舒展、下部与土密接,再填土、踏实,填土深度要比母竹原入土深度高3~5 cm,填土呈馒头形,以防积水烂鞭。填土踏实时,要防止损伤鞭根和笋芽,栽后浇足“定蔸水”。
2.1.7 新造未成林抚育管理。“三分造林七分管”,新造林的抚育管理对树木后期生长影响很大。新造林及时进行块状扩穴培土。造林当年抚育1次,第2~3年每年抚育2次,5—6月生长季和10—11月植物种子成熟前各进行1次。本着“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及时进行除草、扩穴、培土、施肥。深度一般在5~10 cm,做到里浅外深,不伤幼树根系为宜。
2.1.8 幼树保护。敬亭山风景区是市民周末假期休憩的好去处,游人多,会对苗木造成一些损伤。因此,首先加强宣传。通过各种途径让游人不损坏树苗,不摇晃树苗,不拔树苗;确定专人看管,禁止开垦、放牧等人为破坏;对毛竹园出笋期间的3—5月间设置防护隔离带、标识牌,夜间加强巡逻,防止偷笋或野猪拱笋、吃笋。
2.2 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具有投入少、成效快的特点[4]。对于坡度较大、海拔较高的宜林地、无立木林地和疏林地,游人不易到达的地方均可实施封育,封育类型分为乔灌型、灌木型,封育方式为全封、半封、轮封。全封封期为5年,2011年实施全封面积35.2 hm2。封山育林要以因地制宜,培育多彩多姿、季相各异的森林景观为目标,对公园内的乔木林和灌木林实行半封,对缺乏风景游赏价值的蔓藤和灌草尽早割除,然后通过局部或块状整地,在不引起水土流失的前提下,逐步补植一些耐阴能力强、又较美观的花乔木、花灌木或地被花卉,提高森林景观价值。
2.3 资金投入
多方集资,拓宽资金筹措渠道。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科技。通过广泛宣传,提高知名度,出台优惠政策,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共同开发,共同受益,加快发展。一是市、区两级政府拨款。2008—2012年市区两级直接投入共计150万元,用于林地清理和植树造林。二是林业项目支撑。达到林业项目面积起始标准的,分别纳入退耕还林专项规划造林、抑螺防病林和一般社会造林项目,补助标准3 000~5 250元/hm2,总共投入40万元。三是林权单位出资。敬亭山茶场造林21.67 hm2,从林地清理,整地打宕,购买苗木,栽植共花30余万元。四是义务植树。把敬亭山风景区纳入义务植树范畴,市区两级政府,军分区,社会团体,4年参加义务植树1万人次以上。
3 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统一规范管理。种植树苗后,没有独立的单位来实施后续培育管理,资金也无固定渠道来源。二是林地权属不统一。敬亭山风景区内存在国有、村集体、组集体多种林地权属形式。三是敬亭山风景名胜管理委员会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管理自。四是护林防火问题。防火隔离林带、护林防火基础设施、防火队伍等有待进一步建设或加强。
4 建议
4.1 组建林业专业公司
成立有责任主体的实体公司对种植好的幼林进行培育管理,施肥修剪,山上的枯死松树定期按相关规定进行清理,对各种病虫害进行防治。
4.2 完善护林防火系统
林火是森林的大敌,火灾会给森林带来毁灭性的破坏,造成的生态和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要加强火源管理,建立火情预报预测系统,杜绝火灾隐患,同时加大防火资金和灭火设备的投入,缓冲区内严禁烟火。保留原有的防火隔离带;新增山北环山石子路到“上十八”,“红四岭”,“小岭口”和山南茶场与林场村的防火道,中间修建游步道,两边营造宽10~15 m的木荷、油茶、茶叶等防火林带。在关键地段建设一批防火检查站,重点节气、防火紧要期设专人值守。
4.3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
松材线虫病对松树来说是致命的,虽然山上的马尾松、黑松已经除治完毕,但飞籽成林的幼树及许多湿地松可能也会感染。要加强松材线虫病等有害生物的检验与监测,同时加强栎树、枫树毛虫等其他病虫害的普查、防治和管理,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目前,湿地松有零星单株死亡,究其原因要进行确诊判断,提出相应措施和解决办法。
4.4 树立“大敬亭山”的思想
扩大敬亭山风景区范围,将澄江办事处的营盘山,敬亭山办事处渣溪村蟠龙山,巷口桥圆帽山,飞彩办事处的团山,铜山、铁山,养贤乡和敬亭山街道的峡石山,古泉镇麒麟山以及敬亭山茶场的伏子山纳入敬亭山范畴,形成大敬亭山林区,这样有利于完善更加完备的生态系统。加紧规划建设敬亭山环山北路,与山南水阳江大道对称,将该范围内的土地划为敬亭山风景区建设。以绿化休憩用地为主,尽量少用或不用作其他用途,确需征用,一定要在符合敬亭山总体规划的框架内严格审批,不可走许多风景区“先建后推”的老路。如只顾眼前利益,缺乏科学规划,只能使今天的建设成为明天拆迁改造的对象。因此,在规划上眼光要远,眼界要宽,决不能成为后悔的规划。山体、山脊部分只可以建游步道,不可以搭建其他建筑。对环大敬亭山区域内实施整体生态保护规划。该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已表决通过了加强环敬亭山区域生态保护的决定,以后在敬亭山核心区内,不得再搞任何形式的商业开发,“只做减法,不做加法”,让敬亭山真正造福百姓、惠泽后代、永续利用。
4.5 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坚持节能环保
严格产业准入,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产能生产企业进入位于敬亭山风景区附近的宣州经济开发园区;对已经入园的进行环保改造升级、搬迁或逐步淘汰。不能让敬亭山周边的不良环境影响到敬亭山风景区的整体生态环境。做好环境保护,加大敬亭山核心区及周边污染的防治力度,以美好乡村建设为契机,按照“垃圾入桶、柴垛入院、道路畅通、河塘清淤、栏粪出村”的总要求,实行改厕改圈工程,推广农村沼气的使用,减少垃圾污染,尤其白色垃圾污染,旅游垃圾入桶,杜绝人为破坏敬亭山环境的行为。
4.6 统一敬亭山林地所有权
林地所有权统一是个很难实现的问题,但统一后对于管理和开发利用十分有意义。调整行政区划,组建真正意义上的敬亭山风景区管委会。将飞彩街道办事处的石板桥、团山社区以及涉及敬亭山风景区的部分、澄江街道办事处的庙埠村纳入进来。尽快理顺敬亭山风景区的管理体制,将其准确定位,实现责权利的统一。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定期沟通协调,及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对敬亭山风景区植被的恢复以及该风景区的长远科学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5 参考文献
[1] 陈斌.安徽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利用探讨[J].林业调查规划,2002(3):50-52.
[2] 古新仁,刘苑秋,丁新权.基于生态恢复的城市生态公园建设探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