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防灾减灾应急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环氧树脂,建筑防腐,施工方法
中图分类号:TS958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建筑防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在施工中必须加强防腐及施工的研讨,运用环氧树脂在建筑防腐上的应用及施工方法,建筑工程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环氧树脂的概述
环氧树脂是平均每个分子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环氧基的热固性树脂。环氧树脂以其易于加工成型,固化物性能优异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通过环氧结构改性,橡胶改性,填充无机填料,膨胀单体改性等高性能化后可以制成防腐涂料。环氧树脂涂料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最突出的是它对金属的附着力强,固化收缩率低;另外,它的耐化学药品性和耐油性也很好,特别是耐碱性非常好。
三、环氧树脂在建筑防腐上需要注意的问题
1、环氧材料的选用
环氧树脂材料的选择:水工建筑物中通常选用渗透性低、强度较好的环氧值较高的树脂。固化剂的选择:固化剂对环氧树脂的性能影响较大,水工建筑物中通常选用毒性小,便于安全生产,且成本较低的乙二胺作为固化剂。增韧剂的选择:水工建筑物中通常选用T酯作为环氧材料的增韧剂。稀释剂的选择:水工建筑物中通常选用丙酮作为环氧材料的稀释剂。水工建筑物中使用的填料一般均为水泥。
2、环氧材料已制
环氧基液配制应注意配制程序,环氧树脂一般呈胶塑状,加温以后才可稀释为糨糊状,加入增韧剂、稀释剂搅拌均匀再加入固化剂和填料拌匀。
配制环氧材料时应严格按产品使用说明的配合比要求配制。首先特别要控制好固化剂用量比例,在正阳涵利用环氧基液粘贴玻璃丝布施工中,就发生几次环氧基液正在配制过程中即固化现象,分析原因,就是因为配制时室外温度较高,固化剂添加比例偏大所致。其次要控制好增韧剂的用量,一般说来增韧剂用量越多,柔性就愈大,强度下降,热变形温度也相应下降。稀释剂和填料可根据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具体需要适当添加。
3、混凝土表面处理及锈蚀铁件表面的处理
混凝土表面处理后要求做到无水、无油渍、无灰尘及其他污物、无软弱带,保持平整、干燥、坚固、密实。金属表面要求无锈、无油污、表面保持一定的粗糙程度。正阳涵、幸福涵混凝土表面处理是先用钢丝刷进行处理,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东淝闸金属滚轮导板及封水底座采用喷砂除锈方法进行处理,处理以后效果均较好。
4、环氧材料的施工
在处理后的混凝土表面涂抹环氧材料时应力求做到薄而均匀,一般涂抹遍数以2-3遍为宜。正阳涵在处理洞身裂缝时粘贴3层玻璃丝布。在粘贴玻璃丝布时一定要先除去玻璃丝布上的油蜡,粘贴上一层玻璃丝布应比下一层宽1-2cm,以便很好压边。正阳涵在最上一层玻璃丝布表面刷涂一遍环氧水泥砂浆;幸福涵洞身刷3遍环氧煤焦油。涂抹环氧水泥砂浆时,不要一次涂抹的太厚,应分次进行。正阳涵在利用环氧水泥砂浆处理挡土墙裂缝时分了数次进行施工。
5、环氧材料的养护
环氧材料的养护与水泥砂浆的养护不同,最重要的是控制温度,夏季工作面向阳的,应设凉棚,避免阳光直射。冬季温度太低,应加温保暖。一般在20℃为宜,在养护期内应防止水侵入。幸福涵利用环氧煤焦油涂抹洞身混凝土表面和正阳涵用环氧基液粘贴玻璃丝布处理混凝土洞身裂缝均在秋季涵洞内进行施工,均达到养护温度要求。
四、环氧树脂在建筑防腐上的应用及施工方法
1、设计方案的选择
在防腐蚀建筑工程技术中,防腐蚀技术种类很多。要选对每一个建筑工程上相对应的各种防腐蚀工程的防腐蚀所用材料,怎样选取与应用防腐蚀材料哪?在应对这一问题上,选对防腐蚀工程设计方案是关键。该建筑工程的二层为有耐酸耐碱要求的水处理车间,,楼板设计为箱型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立面现浇钢筋混凝土墙的高度视需要而定)。为什么要设计箱型钢筋混凝土楼板呢?墙体一般设计为砖体结构,考虑墙体和楼板材质不同,那么他的热胀冷缩系数不同。即使是箱型钢筋混凝土楼板上微小的裂纹,对刚性防水而言也很危险的,一旦出现微小的裂纹,所有的刚性防水层在顷刻间将毁于一旦。那么给建筑物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环氧树脂、固化剂、改性剂体系几乎可以适应各种建筑工程应用对形式提出的要求,其范围可以从极低的粘度到高熔点固体。它的优点是:固化方便。环氧树脂体系几乎可以在0~180℃温度范围内固化。环氧树脂固化时的收缩性低,产生的内应力小,这也有助于提高粘附强度。环氧树脂固化过程中显示出很低的收缩性(小于2%)。环氧树脂体系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环氧树脂体系是一种具有高介电性能、耐表面漏电、耐电弧的优良绝缘材料。环氧树脂体系具有优良的耐碱性、耐酸性和耐溶剂性。具有特殊的化学稳定性能。环氧树脂体系具有突出的尺寸稳定性和耐久性。环氧树脂体系耐大多数霉菌,可以在苛刻的热带条件下使用。
2、材料的质量要求
面层选择耐酸耐碱瓷砖:150*150mm、20mm厚,瓷砖为通身都是磁质的,。,环氧树脂采用E44,固化剂采用乙二胺,填充材料采用石英粉。环氧树脂,石英粉,乙二胺、瓷砖各种材料均应复检合格,以上材料的质量均应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3、基层是关键
箱型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施工应一气呵成,不留施工缝。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到混凝土配合比、到混凝土到搅拌时间、到混凝土浇筑、到混凝土振捣时间、到混凝土养护、到混凝土成品保护。每一道工序都要按国家施工规范的要求去做。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一定达到国家验收标准。严格按钢筋混凝土楼板施工工艺去做。
防水层与主体结构基层的结合必须达到质量标准,所以必须控制好基层质量。从基层的施工到养生到成品保护必须按规范去做,它直接影响防水层质量,主体结构的表层和找平层表层的刚度,平整度,强度必须达到质量要求,,表面完善无起砂、起皮、缝隙,基层含水率合格都是保证防水层质量的关键。
也就是说,与防水材料结合的基层必须不可有膨鼓、起沙、蜂巢、木头、纸屑、污泥、小石块、也不能做在松动不牢固的表体上,原因是防水材料与基层结合不上,,建筑物本身热涨冷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施工中只有抓好施工质量,做好防患工作,才能真正成为好设计的坚强后盾,保证工程的总体质量。
4、面层是保障
耐酸耐碱瓷砖在施工前清洗干净,放到阴凉处阴干。施工时间宜在夏季。因夏季的温度是全年最高的。符合环氧树脂的施工温度。而且便于通风排除有害气体,确定铺砌前要测定30分钟内最少铺贴块数。因环氧树脂加乙二胺后它的固化时间为30分钟。铺砌前应对基层进行质量检查。合格后方进行下一道工序。耐酸耐碱瓷砖在铺砌前,应先试排铺。确定铺砌顺序和铺砌方向。铺砌顺序应有底往高,先地沟,后地面在踢脚线墙裙。铺砌方向为退着由前向后铺砌。平面铺砌块材时,不宜出现十字通缝。阴角处的立面块材应与平面块材要留出阴角处。也就是说立面块材底部应与平面块材成活平面一平。平面块材要距立面块材成活1cm的距离,只有这样环氧树脂在阴角处才能将逢勾满。
5、环氧树脂底层涂料的要求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环氧树脂在建筑防腐上的应用及施工方法的剖析,能够对建筑防腐性能进行把握,进而能够提出一些施工对策,如此方可在实际的工程中对环氧树脂进行掌控,提高建筑防腐的施工方法。
参考文献
[1]李荣俊,保耀麟,林绍基.当前我国防腐涂装工程中若干问题的讨论[ J ].现代涂料与涂装,2011
【关键词】智能视频;安防;监控;对象
0 前言
伴随着视频监控技术不断完善成熟,视频监控技术有最开始的模拟系统发展到数字化监控系统情况下,现代逐渐向智能化监控系统方向发展。视频监控技术在智能化发展建设之前,监控工作全部通过人工方式实现。人还是存在一定局限性,进而无法对每一个视频监控都精确判断。为了能够降低人为因素对视频监控系统的影响,研究人员开始逐渐推动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化发展建设,借助计算机对视频监控,进而保证视频监控实时性,及时反映出视频内某些内容。伴随着社会暴力事件数量不断增加情况下,智能视频监控技术也开始逐渐在安防领域内应用。
1 智能视频监控技术介绍
智能视频监控技术也被称之为视频分析技术,实际上就是借助人工智能形式,对图像数据信息进行识别与计算。本文就列举一个实际案例对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框架进行了解。就以云安智能一体化视频服务监控服务器来说,主要由六个部分构成,分别为视频接入、流媒体转发、视频储存、视频解码拼接、视频识别、传感器。只有对视频监控技术全面深入了解之后,才能够将视频监控技术在不同领域内应用。
视频监控系统运行原理为:视频接入单元借助摄像头将视频拍摄区域内所采集到的视频数据进行整合,并且传输到图像识别单元内,对于图形内数据进行识别,将分析结果传达到传感器内,传感器在按照有关设备完成控制工作。视频接入单元所应用到的摄像图属于可见光摄像头,可以有效将红外线或者是微光摄像等技术相结合。视频监控系统核心为图像识别分析单元,主要作用是对视频图像信息实时分析整合,并且在针对性情况下将有关指令传输到子系统内[1]。
2 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在安防领域内应用
2.1 住宅小区
2.1.1 住宅安防
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在住宅安防系统内应用。住宅安防系统属于一种报警系统,主要具有煤气泄漏及消防等作用,其中最为主要的功能就是消防系统。消防预警系统其中包含控制系统,控制器就是该系统内基础设备,可以借助不同设备所检测到的数据信息,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整合。一旦住宅小区出现火宅问题时,探测设备所检测到的数据发生变化,控制系统就会对变化的数据进行分析,发出活火灾警报,并且启动住宅小区内消防设备。根据住宅小区设计要求,自动消防设备在实际应用内,具有消防联动设备,例如火灾通讯系统、泡沫灭火。住宅小区在出现火宅情况下,控制器就会发出针对性火灾信号,控制系统按照控制器所发出的信号,对控制系统进行逻辑判断。消防联动系统在运行内必须具有两种形式,分别为手动模式与自动模式[2]。
2.1.2 小区安防
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在小区安防内应用,主要包含四个子系统,分别为录像监控、巡更管理、安防报警、自动报警。其中录像监控子系统在实际应用内,可以对监控区域内有关视频信息采集整合;巡更管理子系统在应用内,可以合理对巡更人员及路线进行设计,并且记录有关数据信息;安防报警子系统在实际应用内,核心设备就是智能化图像分析器,可以对视频图像信息识别,进而向联动功能系统发送针对性数据指令。小区在今后发展建设过程中,逐渐向智能化及个性化方向建设[3]。
2.2 公共商业场所
首先,公共商业场所在产品销售过程中,专柜内产品丢失或者是盗取等问题时常发生,进而有效推动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在公共商业场所内应用。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产品一旦出现非法移动或者是盗走问题,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可以自动对该动作检测,进而作出针对性影响;其次,拥挤检测。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应用内具有视频分析功能,可以对公共商业场所内人群流动特点进行了解,从而判断公共商业场所是否存在拥堵问题。在分析之后,借助联动控制系统对公共商业场所内人流量进行灵活多样掌控;最后,滞流分析。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公共商业场所内应用,可以对不同地区内人群逗留时间进行检测,并且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一旦发生对象在区域内停留过长时间,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就会发出警报,有关人员进行处理。除了上述分析内容,智能视频监控技术还可以对公共场所内人流量进行研究。借助视频技术计算方式,为公共商业场所规划处更加合理人流通道,对公共商业场所区域划分管理[4]。
2.3 银行安防
2.3.1 ATMC安防系统
ATM机作为银行内基础设备,在银行安防有关条例内明确规定,ATM机在运行内可以自动对违规行为处理。ATM机在对视频图像分析内,必须具有智能化处理形式落实,操作平台在所采集到的视频图像整合。ATM机在施工安装内,需要提升对ATM机出钞口智能视频监控设备重视程度。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在实际应用内,可以有效提升监控系统自动性及实时性,进而应对预警处理。视频分析系统在运行内,还需要具有人脸识别技术,主要用途是为案件取证提供有关材料。ATM机在应用人脸识别技术之后,可以自动对ATM机上操作人员进行检测跟踪。一旦发生视频检测区域内人脸出现异常情况,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就会自动发出警报,对犯罪问题这有效遏制[5]。
2.3.2 银行大厅
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在银行大厅内应用流程为:视频监控单元通过摄像头这对区域内人员图像及大厅图像分离,并且对人员流动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区域人员行为跟踪,进而作出针对性反应。一旦银行大厅内出现人员斗殴情况,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就会自动发出警报,进而对银行大厅内所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进行预警。
自助银行大厅视频监控系统内,还需要具有视频诊断分析技术。视频诊断分析技术作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核心,借助流媒体服务器,将摄像头所采集到的视频图像信息处理,及时对视频质量所存在的问题,提前做出针对性应急反应,恶意破坏监控设备,严禁出现不违法行为,并且发出针对性预警机制。视频诊断分析技术在实际应用内,可以有效提升银行监控系统维护工作质量[6]。
3 结论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安防系统内应用,可以有效提升社会安防系统性能。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应用范围越加广泛情况下,视频监控技术精确性能够得到显著提升,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生活环境。智能化监控技术在各领域渗透之后,也需要不断对技术水平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刘治红,骆云志.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及其在安防领域的应用[J].兵工自动化,2009,04:75-78.
[2]孙俊迪.浅谈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2,05:21-22+25.
[3]张建雄.智能化视频监控综合管理平台的设计及应用[J].中国安防,2014,Z2:69-72.
[4]韩国强.浅谈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及其主要应用[J].计算机与网络,2014,02:62-65.
1.1 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虚拟现实是人们通过计算机对复杂数据进行可视化操作与交互的一种全新方式,与传统的人机界面以及流行的视窗操作相比,虚拟现实在技术、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1]。
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目前在国内外发展较快,广泛应用于高校实践教学、企业生产加工、医学研究、军事等领域,美国的虚拟现实仿真技术代表着行业领先水平[2]。
我国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也已经利用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开展教学和实验实训方面研究与开发,广泛应用于高校的实践教学,将会对其教学模式改革起到极大推动作用[3]。国内的一些高职院校,将仿真技术软件广泛应用于三维造型设计、数控模拟加工等实践教学环节,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2 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在高职实践教学中应用研究的意义
利用虚拟现实仿真技术构建一个虚拟的实训场所和学习场景,可减少高职院校因实训设备不足而产生的影响因素。通过进一步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实训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学生学知识、练技能的浓厚兴趣,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2 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研究内容
2.1 虚拟现实仿真技术进行虚拟设计实践教学的应用研究
传统设计是设计者根据产品用户的需要,将所设计产品的结构通过图纸表现出来,经过计算或者经验认证后,再投入生产试制中进一步检验其结构设计的正确性与合理性。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在实践教学应用研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利用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开展UGCAD模块实践教学的应用研究
对于工业用户,EON Professional带有高端的CAD和3D数据格式转换模块,它通过优化,快捷地把各种CAD和3D数据转换成EON格式。其基本模块支持30多种格式,如AutoCAD,CADKEY,KGES,Maya,3ds max,LightWave,SOFTIMAGE 3D和SolidWorks等。此外,它还支持关键帧(key-frame)、自动常规校正、顶点缝合、几何/平面削减、保持UV贴图和纹理的情况下任意调节的组合贴图。
我院机械类专业实施实体建模、特征建模和自由形状建模三个模块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方便地建立二维和三维线框模型、扫描和旋转实体、进行布尔运算及建立表达式。掌握圆柱、圆锥、球、圆台、凸垫及孔、键槽、腔体、倒圆角、倒角等命令的操作。能采用逆向工程,通过曲线/点网格定义曲面,通过点拟合建立模型。还可以通过修改曲线参数,引入数学方程控制、编辑模型。
2.1.2 利用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开展MoldWizard模块实践教学的应用研究
实施MoldWizard注塑模具设计模块的实践教学研究,要求学生能进行中等复杂程度的注塑模具和冷冲模设计。掌握UG MoldWizard(注塑模具设计向导)的操作界面,熟练掌握数字化装配,中等复杂产品的分模、添加模架、镶块、滑块、电极、浇注系统、冷却系统以及选用各种标准件等有关内容。
2.1.3 利用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开展产品分析模块实践教学的应用研究
以UG软件为平台,开展UG产品分析模块的实践教学研究,分析与探索产品模型受力、受热后的变形。以模具企业设计岗位的岗位知识、能力、情感要求为课程目标,以模具产品为项目载体,以Moldflow模流分析软件为工具,按工作过程来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CAE分析方法的基本过程,为将来工作中实际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通过模拟塑料的成型过程,可以找出产生这些缺陷的原因,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塑料在模具中的成型性能也因模具的浇注系统的设计、塑料的性能、成型的压力和温度不同而不同。通过使用CAE软件分析,有助于让学生懂得如何优化其模具设计,使生产出来的塑件避免出现各种质量缺陷,优化产品设计及选取合适的注塑工艺等。
通过模流分析软件的模拟,可以很容易看到是否出现困气问题,然后根据以上改善方法,拟定初步改善方案,用模流分析进行模拟验证,得出模流分析结果,对其进行分析比较,这样就能充分利用模流分析的虚拟模拟仿真,大大节省了试模成本,这就是模流分析之所以能够得到越来越多人认可的原因。
2.2 虚拟现实仿真技术进行虚拟制造实践教学的应用研究
利用虚拟现实仿真技术,了解UG CAM的加工类型和特点;掌握UG软件在铣削加工方面应用知识;熟练掌握UG自动编程的常用命令和基本操作;掌握零件自动编程的一般步骤,并能根据零件特点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
在CAM自动编程和数控加工中,运用UG软件的仿真功能对后处理程序进行模拟,用UG数控仿真软件对加工过程进行仿真,检查优化其加工工艺的合理性,有效地提高机床的加工效率和模具加工质量。
2.3 虚拟现实仿真技术进行虚拟装配实践教学的应用研究
在虚拟仿真实训室开展模具虚拟拆装和装配的实践教学研究,包括进行产品装配建模、装配路径与顺序的设计、零件装配过程运动分析等内容。
通过虚拟实训室,开展模具结构的拆装实验,模具成型过程的运动仿真,模具知识的索引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研究。对UG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开发出模具结构认知与虚拟拆装软件系统,完成典型模具的虚拟装配等实践环节的教学。
3 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在实践教学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1 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有效地避免了高校实验实训设备不足的影响因素。学生通过虚拟实验项目的学习与训练,减少其真机操作时出现许多失误问题。
3.2 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教师利用虚拟现实仿真技术教学时,与实训室技师经常切磋技艺、探讨操作问题,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3.3 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综合实践能力和高职实践课堂教学效果。
近年来,我国的数字化信息产业得以迅速发展,且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作为信息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智能识别监控技术不仅被广泛应用到我国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同时对于各个生产、生活领域的安全也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本文通过对智能识别监控技术的概念进行阐述,并从智能视频和智能语音监控技术两方面对智能识别监控技术在安防威胁中的应用展开了具体的研究。
【关键词】智能识别监控技术 安全威胁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智能识别监控技术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全模拟系统、半数字化系统以及全数字化系统。智能识别监控系统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可以实时对个生产、生活领域内的不同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同时对于实现社会和平、稳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分别分析智能识别监控系统中的智能视频和智能语音监控技术,从而为智能识别监控技术有效地应用于安防威胁工作中提出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1 智能识别监控技术简述
1.1 智能识别监控技术的概念
所谓智能识别监控技术是指通过利用计算机对数据强大的处理功能,使系统自动地对视频源和音频源的关键信息进行抽取并分析,从而有效提高视频和音频的监控效率,从而为相关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相对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
1.2 智能识别监控技术在安防威胁中的作用
1.2.1 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在安防威胁中的作用
智能视频监控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哨位的安全威胁智能识别系统中,由于智能视频识别监控系统是基于计算机视觉系统的原理设计而成的,而计算机的视觉系统主要是通过对相应的目标进行跟踪识别,在对图像进行深入处理后,从而将更适合人眼观察的图像呈现到人们面前,因此,在该系统中,利用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对哨位监控地区的视频图像进行自动分析,可以实现对相关地区常见安全威胁的识别,例如对人员非法穿越警戒线、车辆的非法运行与停靠以及各种可能产生安全事故的潜在威胁进行检测等。
1.2.2 智能语音监控技术在安防威胁中的作用
作为智能识别监控过程中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智能语音监控技术不仅可以在视频监控技术失效的情况下,对来访人员的身份进行有效判别,同时也可以通过加强智能视频监控地区内哨位人员的交流,从而使得相关资源得以有效配置,大幅度地提高了智能识别监控系统对安防威胁的控制和识别效率。智能识别监控系统中语音识别技术的具体原理为系统通过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听写机或者与互联网相结合的语音信息查询服务系统将接受到的语音进行相应的数字化处理,并通过提取音频中的情感特征参数,并对其相应的特征值进行计算,从而通过对音频的情感类型进行有效分析来判断是否发出预警。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阶段智能语音识别工具越来越趋向小型化发展,例如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而发明的便携式语音识别仪以及语音控制工具等,其具体的原理为计算机通过将收录到的音频信息传入到服务器中断,通过相关系统在数据库中对所接收音频的情感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判断来访人员是否对小区内部人员产生威胁,这种基于计算机语音技术的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在有效保障人们人身、财产安全的同时,也对实现社会稳定产生了较为积极的作用。
2 智能识别监控技术在安防威胁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2.1 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在安防威胁中的应用
由上文可知,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在安防威胁中的应用原理为通过区域内设置的摄像机来对相关防范区域内的图像进行有效获取,同时,通过监控人员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简单编制,进而在相应的防范区域内设置一道“警戒线”,利用视频监控技术中的内部数据分析,从而实现视频监控系统的智能化。
在对相关安防威胁进行识别控制时,部署在系统前端的安全信息智能识别设备接入运行中的监控摄像机视频,并在对相关视频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将其传输到监控后端。在监控后端的上位机对所属监控的区域的报警规则设置完成后,安全智能识别设备将自动实现对哨位监控区域的目标检测和智能监控。在存在容易引发相关安全事故的行为时,系统将发出智能预警,监控后端报警信息接收报警信号后,对其进行相应处理,从而将相关画面呈现到系统操作和小区监控人员面前,提高其对相关突发事件的和安全事故的处理效率。
2.2 智能语音监控技术在安防威胁中的应用
智能语音监控技术在安防威胁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其告警设置方面,以住宅小区为例,系统内通过对可能产生安全威胁的音频进行分析,从而以告警的形式通知相关管理人员和住户,从而确保小区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在对智能语音监控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前,首先要明确音频识别中的一个概念,即语音的情感识别。
由上文可知通过语音识别可以获得某句音频的情感类别,但仅凭某句话的情感类别就判断是否发出预警是不可取的,因为整个智能识别监控系统对一句语音的识别时间为3-5秒钟,这样虽然可以保证系统及时地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并反馈,但由于基于这种情况下的报警情况过多,通常使得报警信息缺乏有效性和可靠性,因此,在应用智能语音识别系统进行安防威胁的识别时,需要在不影响语音报警时间的基础上,对一段时间内的多句语音进行连续识别,从而对多句语音所供同组成的情感类别进行分析,进而得出有效的情感识别结果。
3 结论
本文通过对智能识别监控技术的概念进行阐述,并对其具体的构成部分,即智能视频监控技术与智能音频监控技术的作用原理进行了具体分析,从而为智能识别监控技术在安防威胁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可见,未来加强智能识别监控技术在安防威胁中的应用力度对于保障社会生产、生活安全、实现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宋威.基于主动对象识别的监控视频系统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
[2]谢建林.广电技术在视频监控系统中的转换及应用[J].硅谷,2010,02(12):27.
[3].SVR――DVR产品发展的里程碑――“机器智能”在安防监控领域卓尔不凡[J].中国安防,2010,12(09):57-58.
[4]耿征.智能化视频分析技术探讨[J].中国安防,2007,03(15):37-49.
【关键词】 房屋建设 影响因素 质量控制
房屋建设工程的质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公共建筑到个人住所,它已经深深渗入都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因此,建筑工程的好坏已不仅仅关系到建筑公司的存亡,更关系着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很多有质量问题的建筑工程仍然存在或已投入使用,其安全性能有待商榷。由此可见,加强房屋建设的工程质量势在必行也是对建筑行业的基本要求。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必须了解影响房屋建设施工工程质量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实行各种解决措施,以此来达到控制建筑质量的目的。
一 影响房屋建设施工工程质量的几点因素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是房屋建设的基本信念,只有了解影响质量的因素,才能确保将质量摆在第一位。影响施工工程质量的因素人、环境、方法、材料和环境。在我国,目前的建筑行业以手工操作为主,这需要专业的知识技能和操作技巧。建筑材料的质量,施工工程中是否有严格的监督都会影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以下是影响房屋建设施工工程质量的几点原因:
1 前期的设计
房屋建筑在施工之前都要由专业的设计人员进行设计,但是由于设计人员在专业技术上的水平良莠不齐,在设计时不能够因地制宜,不能将设计与现实情况相结合。在这种背景下设计出的方案不仅给施工带来困难,也会给房屋带来潜在的隐患。比如说卫生间的地面没有做特殊设计、不加防水层、上下水管道不加防护套等等,这些都会引起渗透等问题。
2 建筑材料不合格
建筑材料合格与否,将直接决定建筑的好坏。在建筑行业,因建筑材料不符合要求而引起的事故数不胜数,承包单位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往往会选择购买一些劣质便宜的建筑材料来降低成本,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房屋建筑发生事故的几率。最常见的就是选购低价的水泥,不仅会影响工程质量,甚至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伤害。不符合要求的一些涂料很容易出现脱落的情况,影响室内美观。其安全性能有待商榷。由此可见,加强房屋建设的工程质量势在必行也是对建筑行业的基本要求。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必须了解影响房屋建设施工工程质量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实行各种解决措施,以此来达到控制建筑质量的目的。
3 施工队伍素质较低
在建筑领域,进行施工的工人绝大多数是在外务工的农民,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引起的。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没有文化知识的农民除了出卖苦劳力,很难在社会上立足。而建筑行业的发展为他们的就业提供了机会,作为建筑工人,不需要求他们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就造成了施工队伍素质普遍低下的现状,在施工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国家的要求来做,常常以次充好,偷工减料,造成安全隐患。质量在企业经营中永远排在第一位,而工程质量是指承建工程的使用价值,是满足社会需要所必须具备的质量特征。建筑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影响其质量的因素也多种多样,因此质量控制极其重要
4 工程造价过低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工程造价对整个工程起相当重要的决定作用。工程造价过低,会使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盲目的降低工程造价,会导致工程陷入经济危机,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购买符合要求的材料,这也是造成许多建筑团队购买低价劣质材料的原因之一。其安全性能有待商榷。由此可见,加强房屋建设的工程质量势在必行也是对建筑行业的基本要求。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必须了解影响房屋建设施工工程质量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实行各种解决措施,以此来达到控制建筑质量的目的。
5 有关部门监督力度不够
人都是有惰性的,在有人监督的情况下才会做的更好更符合要求。对于建筑行业来说,监督部门的监管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工程质量的好坏,和监督人员的管理力度密不可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监管人员监督力度不够的情况,致使施工人员也漫不经心。在施工过程中,监督人员对施工者的一些不符合要求的做法视而不见,比如说施工过程未按规定严格操作、对注意事项一知半解、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未进行严格把关等,这些都会影响建筑的质量。
6 环境的影响
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现场的技术环境和工程管理环境。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是复杂多变且范围较广的,若是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一些预想不到的气候或地理问题,而我们又不能针对这些问题作出合理的预防措施,这将严重影响工程的施工及质量。房屋建设工程的质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公共建筑到个人住所,它已经深深渗入都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因此,建筑工程的好坏已不仅仅关系到建筑公司的存亡,更关系着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很多有质量问题的建筑工程仍然存在或已投入使用,其安全性能有待商榷。
二 房屋施工工程质量控制方法
质量在企业经营中永远排在第一位,而工程质量是指承建工程的使用价值,是满足社会需要所必须具备的质量特征。建筑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影响其质量的因素也多种多样,因此质量控制极其重要,没有质量控制就没有经济效益。针对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监控的难点,控制应达到的效果是:全面、实时、有效。想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在建筑施工之前、施工之中和施工之后进行全面的监控,并在控制过程中做出适当的管理措施。以下是房屋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一些控制方法:
1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
施工人员素质低下,没有相应的技术能力,这是我国建筑行业的普遍现象。要改变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一步一步从头做起。我们要对各个施工环节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知识技能培训,并对其进行测试,实施上岗持证的规则,以此来保证相关人员的知识技能。
2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监控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施工作业技术的交底工作、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和中间形成的产品质量的控制等。分项工程开工前,主管工程师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编制技术交底。工序交接检包括工种之间交接检、总包与分包交接检和成品保护交接检。
3 加强对环境因素的调控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劳动环境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根据其特点和具体条件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
三 结论
质量是建筑的生命,质量有了保证,建筑行业才能得以永存。影响房屋建设施工工程质量的因素多种多样,解决这些问题也势在必行。房屋质量管理贯彻建筑施工的全过程,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就要从细节入手,不放过每一方面及每一个工作环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造出符合群众需要的高水平、高安全性的房屋!
【参考文献】
[1] 马玉亮,张爱萍.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住宅设施.2012(04)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全面预算管理 问题 建议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3年非典以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等不断改善,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也日益提升。在硬件建设不断发展的同时,软件建设似乎稍显滞后。单从预算管理方面来说,可利用的资源成倍增加,业务种类逐年增多,业务活动更深更广,这就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本文将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议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属于全额事业单位,肩负着一个地区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长期以来,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费来源主要由本级财政拨款、省级国家级专项经费与非税收入三部分构成,由于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费紧张,加之近年来国家可能将逐步取消非税收入途径,有限的经费来源将进一步缩减,因此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预算管理,合理利用有限经费十分重要。
全面预算管理的加强能够促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内部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目标的完成,能够促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内部工作的管理流程更加完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内加强预算管理,能够将收入和支出进行合理的分配,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在一定的基础上加强对各个部门的监督,从而规范各个部门的工作。预算管理制度的加强有助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社会服务的职责进行全面的考核,通过对各部门资金的流动情况和相关业务的考核,对考核结果进行绩效考评,总结出业务活动的服务效率和效果,从而更加高效合理地利用相关经费。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全面预算编制不科学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目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编制的预算,基本上还是以定额预算加项目预算来编制,部门为了自身利益往往会多报项目和夸大项目预算。此外,预算编制几乎成为财务一个部门的工作,业务部门参与度不够,造成预算与实际支出脱节。再就是财政部门为了强调预算的刚性往往严格限制预算的调整,预算一经批准便保持一年不变,与业务工作的变化不相适应。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财政保障力度不够,大部分业务经费要靠当年实现的非税收入或者上级下达的各类专项资金来保障。这些都是目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预算编制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预算约束软化
由于对编制预算缺乏科学分析和预算编制失真,无法开展有效的预算控制,使预算流于形式。其一,预算执行力度不足,缺乏约束性。部分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预算法律意识,将预算视为一个模板,一种形式,在实际工作中重实际轻预算,对预算支出项目、金额进行随意更改,不按批复下达预算执行,致使预算目标无法实现。其二,预算调整不及时。实际工作中因支出项目的变动而出现资金借用、挪用、混用现象,项目进度难与预算执行进度同步,出现超支、结余和突击花钱的现象,归根结底是由于预算约束的软化。
(三)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预算管理工作更多的是在关注资金的使用及预算执行情况,缺少对预算执行的科学性、合理性及效果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由于缺乏对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仅仅是强调结果的重要性,往往不能对预算执行的效果做出真实、客观的评价,无法给预算编制工作和预算改革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和有益的改进建议,不利于预算管理水平提高和预算管理制度改进。只以结果进行奖励而忽视了过程,导致部分工作人员为了完成目标忽视预算执行过程的规范性;同时由于绩效评价机制的不规范,会使得对人员绩效奖励产生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使得这种绩效机制成为一个空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无法被调动,原本认真工作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奖励,久而久之会使得全员缺乏工作的热情,预算的执行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议
针对影响疾控机构运行与发展的诸多现实问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进一步完善全面预算编制方法、强化预算监督力度、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一)完善全面预算编制方法
目前增量预算法、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弹性预算等是几种较为常见的预算编制方法,各个方法都有不同的长处和应用范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各预算编制方法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其中零基预算法凭借其较高的科学性和认可度是一个值得选择的方法,它能够将各项任务的重要程度进行划分,一方面使得资金得到了高效利用,另一方面也保证了资金能够在最需要的工作上发挥更好的作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逐渐改变预算编制的方法,应充分认识目前所使用的定额加项目预算的缺陷,吸收采用相对比较科学合理的零基预算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能科室和部门,应该采用零基预算法编制其支出预算,通过对这些职能科室和部门的业务范围和职责的分析研究,并且对其预算年度内所需经费进行核查,最终确定其预算目标。
(二)强化预算监督,深化全面预算管理
(1)预算编制方面的监控。对于预算编制的监督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预算编制的方法是否符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实际工作情况,方法是否正确、合理;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是否覆盖了所有的层级;编制的报表是否达到平衡,是否出现金额错误、不够详尽的情况;编制的程序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财务情况等。
(2)预算执行方面的监控。对于预算执行的监控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预算收支执行的进度是否与单位的正常工作进度相匹配;是否实现了预期的预算收入目标,是否有未预计的收入进账;各项花费支出是否有预算,预算支出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有无违规使用预算资金的现象;年终决算报表是否准确无误,是否完整可靠等。
(3)对预算的差异分析。预算的执行会随着实际工作任务的变化进行调整,会和原来的预算目标产生偏差,这就要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定期将两者进行比较,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寻找减少差异的方法,争取在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工作中汲取教训,不断缩小两者的差异。
(4)构建预算管理信息系统。造成预算约束软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合适的全面预算控制手段,因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做到全面预算管理监督的实时性、有效性,可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预算信息管理系统,对现有的业务、财务软件进行整合,构建一套能实时采集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各项数据的信息管理系统,对预算执行全过程进行监督,发现异常,自动预警,同时对相关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与反馈,从而大大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时性与有效性。
(三)建立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从各科室、部门的年度预算执行目标和实际情况出发,秉着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建立一套完善的预算考评制度,应包括的考核内容有:各科室、部门预算编制情况是否合理;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是否符合预算目标的规定范围;收入和支出预算的实行情况;各部门人员是否在预算工作方面尽了自己的责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研究制订应用预算资金评价结果的方案,加强评价机制的约束力,对有关的责任科室、部门进行监督。要使考评工作产生效力,公开、公平、公正的奖惩措施是十分必要的,要采用公平、公正、合理的考评方法,对各科室、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打分,根据得分情况进行相应的奖惩。逐步建立起“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督、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四、结束语
综上,笔者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预算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诸多问题,不利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项工作的开展。据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加大全面预算管理力度,及时完善全面预算编制方法,对预算监督力度予以强化,建立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以此促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3,(1):35-36.
[2]孙小燕.对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3,(14):290.
关键词:农药减量使用;水稻病虫;防治措施
化学农药的使用一直是过去几十年水稻病虫防治中的有效手段,起初虽然有很好的成效,但慢慢的效果也就没开始时那么明显。近年来,水稻病虫发生日趋频繁,为保护农作物安全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大量的化学农药被投入使用以控制农作物病虫草发生危害,这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投入成本,同时大量农药的浪费还会造成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使病虫的抗药性增加,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业的生态发展,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稻病虫防治,科学合理的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尽量减小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进一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实现农民的粮食增产和节本增收。
1. 现阶段水稻化学农药减量使用的难点
1.1水稻害虫发生、危害逐年加重,暴发频率增加
水稻病虫会产生很多水稻病害,在这里通过对南方水稻的黑条矮缩病进行调查分析。这种病害首先在广东阳江被发现,并被报道于世;但其后并没有被重视,还不断的出现在我国广东等地,虽然我国农民对此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但还是不能有效的防治;到后来,黑条矮缩病大规模的在我国各个省份出现,使大量的水稻受到危害,给我国的水稻产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在我国的粮食安全方面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1.2水稻病虫对常用药剂产生耐药性和抗药性
长期以来,为了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农作物被施加的农药使用剂量不断增加。有的农民甚至不允许稻田里存在一个害虫,如果发现有虫,就会对水稻进行农药喷晒,使得农药使用量大大的增加。伴随着化学农药的大幅增量施用而来的是水稻害虫防治及环境等许多严重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主要表现为害虫产生了耐药性和抗药性,还有自然控制力也被极大的减弱,田间的生态系统及生物链都遭到了严重破坏,农药残留及环境污染也会给人们身体健康产生各种不利影响。
1.3科学用药技术欠缺
国内水稻种植户文化程度大部分偏低,普遍性缺乏病虫害识别、田间调查、预测预报以及科学用药技术,不能及早发现病虫害并及时作出正确判断,更不用说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极少有人受过专门的植保科技培训,病虫害防治观念落后,科学用药水平低,安全用药意识薄弱。由此带来了整体防治效果差、盲目乱用、滥用化学农药现象,防治成本大幅上升等问题。如近年来,部分水稻种植户因植保知识、技术水平有限,用药适期掌握不准确,贻误了最佳防治时问。当错过这个时间后,害虫又会继续生长起来,这样就只能继续对水稻喷晒农药,增加了农药的喷晒次数。
2. 水稻化学农药大量使用的后果
首先,没有科学指导就不能够合理有章法地使用农药。由于对农产品农药残留概念缺乏认识,过分追求和依赖剧毒农药,甚至有的农户在选购农药时,只注重农药防治效果,而不考虑农药的毒性及产生的后果。盲目使用农药,极易造成病虫的耐药性和抗药性的提高,不但造成杀虫效果不佳,而且用药量加大、防治成本增加,容易出现农产品的残留超标的现象,破坏了农田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出现了抗药性害虫;当水稻中的化学农药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之时,就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甚至我国有许多水稻由于农药含量过多,影响出口,就会导致我国出现很多经济损失。
其次,水稻化学农药中有很大部分没有起到杀虫的作用,这样就会造成大量的浪费的现象。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粮食生产量大,农作物的品种多门类全,突发性病虫害时有发生,防治压力大,各种农作物的用药需求量大。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的农药使用量每年以超过了120万吨,在国内7%的土壤都已受到了污染。2012年某县农药过量使用,浪费的情况很大,大约有20%左右的被浪费掉,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危害。
3. 化学农药减量使用的主要方法
(1)不能盲目无根据的用药,要针对不同病虫为害采取不同对策。不同的病虫,其发生为害特点是不同的,也有不同的弱点,选用对路农药才能进行防治水稻不同病虫。只有选用与环境相容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对路农药,才能做到准确用药有效的防治水稻病虫。
(2)要掌握病虫的特点,重点施药防治病虫为害的主要部位,不同病虫有不同的为害部位,重点为害部位自然是喷药防治的重点。对于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就需要对水稻的稻株中下部进行喷晒;稻纵卷叶螟、稻叶瘟应喷晒在整株的稻叶上。第二代稻秆蝇主要为害幼穗。穗瘟发生在稻穗颈节,稻曲病为害穗粒,施药部位应重点在稻株中上部。我们只有找到了病虫的重点为害部位,并针对病虫为害主要部位进行重点喷药,才能使病菌和虫体被药液充分接触到,并发挥其作用而不至于过多的浪费。从而有效防治消灭病虫害,使农药利用率得到提高,防治效果达到更好。
(3)合理控制施药次数和使用量,科学使用农药,做到精量用药。防治害虫时应达到防治指标时才施药,而不能见虫就除。施药前要分清农药用途,不能瞎用混用,更不能随意加大用量,要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规定使用量配制药液。在确保防治效果的基础上还要掌握防治方法,从而达到精准施药的目的。通过开展精准施药技术研究应用.这样才能既提高了农药的有效利用率,减少浪费,又能有效的除虫防病,减轻农药对稻米和环境的污染,生产出绿色放心的农产品。
4. 减量使用农药综合防治的优势分析
(1) 减量使用农药综合防治的这种生态农业的模式,既降低了农药残留.为持续治理水稻重大病虫发挥了应有作用,又能够使本地的生态效益不断的提高,为加快绿色植保进程奠定了基础。不少地区采用了高效和创新的生态农业模式,生态种植模式栽培模式都大大的改变和优化,不再采用以往的施用化肥和农药的方式,有效的防治了病虫害,使农作物的产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质量也有了保障,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相关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起来。
(2)采用科学的方法,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将生态农业的模式运用到实际生产中,能够使不断增加的经济效益得以实现。通过实验研究新组合特征和特性的配套的生态高效栽培技术,并且不断地筛选出优质的水稻种,提高相关农药的品质,不断减少对农药的使用量。将研究出的最优组合加以应用,实现水稻产量的增加,水稻的质量不断的提高,从而实现对稻米质量的把控,更加有效的保障水稻的价值和安全。
(3)选用高效药剂,科学用药,合理配方,实现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在生态农业的模式下,提高防效、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减少防治次数和农药使用量,避免病虫极快产生抗药性,保护自然天敌.科学处理化防与生防的关系,不断的增加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加快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促进农业的发展。
总结
当今社会,水稻作为主要粮食,其农业种植方式和相关病虫害的防治和农药使用只有不断的科学化,才能最大化的实现其经济效益。而我们对农药减量增产技术的研究和运用还远远不够,只有从现在的实际出发,减少农药用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才能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和实现水稻产量的增加,农民收益增大,创造更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今后大面积生产中具有较好的、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邢娇阳.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对策研究[ J ].经济研究导刊,2012(5).
[2]张开朗、谷爱娣、游树立.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建湖县的应用实践与效益评价[ J ].中国植保导刊,2011,(5):l7-21.
[3] 邹弋匕,朱志伟, 唐铁京.水稻病虫防治中农药减量使用技术的应用[ J ].广东科技,2013,22(8)
【关键词】微课 开放式教学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B-0054-02
从一定意义上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而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微课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对于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多年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实践,在分析中职学生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探索出了适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基于微课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一、基于微课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对于基于微课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学术界没有做出明确的界定。但纵观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基于微课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就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微型视频的教学活动程序和活动结构框架。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基于微课的开放式中职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教学时g较短。通常情况下,基于微课的开放式中职教学模式一般控制在 10 分钟之内,而 10 分钟也正好是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间,因此,这种短时间的学习模式更符合中职学生学习的规律。
二是教学内容简洁。基于微课的开放式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一至二个知识点进行设计,相对于 1 个课时的教学内容,该模式下的教学主题单一、内容明确,在几分钟时间内都是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阐述。
三是教学形式灵活。相比统一授课的方式。基于微课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更加灵活,教师既可以在课堂上直接播放视频让学生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手机、MP4 等移动设备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特别是对于一些难懂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反复进行学习。
二、中职教学中引入基于微课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先教后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难以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而“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主动亲自参与实践。借助于微课平台,将教学过程分为探究、反馈、提升三个阶段。首先,学生对照教学任务,根据微课教学内容,完成相关探究任务;其次,对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在平台中展示、交流探究任务的完成情况;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和疑点问题进行分析、重点讲解,进一步总结和巩固知识要点,落实学习目标。显然这种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有利于延伸和扩展学习的空间
中职学生中智能手机持有率接近100%,许多学生越来越倾向于运用手机作为载体进行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惑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微课学习,为学生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提供便利。虽然每次学习仅接受少量的新知识,但这种学习方式更加符合中职生的习惯,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使传统课堂空间和时间得到延伸和扩展。
(三)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基于微课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由于学习任务单的存在可以让学生在明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进一步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使得学困生常常担心知识点的遗漏或由于自己基础知识不扎实而跟不上的疑虑被打消,可以通过重复播放的形式,有效保证学习的效率;同时,对于优等生而言可以忽略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进行其他内容的学习,使得分层教学更加符合教学实际,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四)有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交互性
基于微课的开放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选择作品互评、课堂交流等形式与同学进行互动,将同学遇到的问题及时地反馈给教师,从而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分析教学策略,使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基于微课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实践
(一)开放式教学模式中微课内容设计
在具体设计时,除了遵循传统教学中学习目标简明、内容直观具体等要求外,还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微课内容以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为主,并且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既要求微课内容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又要保证微课的独立性。也就是说所选取的微课教学内容是有条件的,如对于一些简单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上能够用几句话将其讲解清楚,则这样的知识点就没有必要将其做成微课,例如在 Word 中如何保存文件之类的内容就没必要运用微课教学。
其次,微课内容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主。在教学内容组织安排上要改变传统书本的教学方式,运用幻灯片的形式,注意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故事性和关联性,多用图片、少用文字表述,注重教学情境的设计,在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同时组织学生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对于学生常常乏味的打字练习,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制作一份自己的个人简历,然后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学生制作的优秀的简历,通过这种教学情境的设计激发学生对打字练习的兴趣,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赶、比、超的思想。
再次,微课内容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微课设计中同样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设计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行为都要以学生的学作为出发点。不仅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动机。例如,对于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问题,首先要在微课内容中设计生活中的案例提出疑点问题,然后暂停播放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并通过提问的形式要求学生表达出学习过程中最为真实的想法,最后继续播放视频,达到总结完善知识结构的目的。
(二)基于微课的开放式教学模式课堂实施
鉴于基于微课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众多的教学优势,下面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Excel 电子表格”教学为例,探讨基于微课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实践策略。
1.课前预习阶段
大部分中职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通过基于微课的开放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感受课前预习的乐趣,为其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Excel 电子表格”授课中,笔者利用微课形式,在学习前为学生展示了各式各样漂亮的表格,列举出了大量精美的 Excel 图表,并提示这些表格是通过即⒀习的知识实现的,通过这些图片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展现了Excel 中强大的数据管理、制作图表等功能,为其课前预习活动增添更多的趣味性元素。同时,利用学习任务单和在线交流平台,全面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有针对性的教学提供依据。
2.课中指导阶段
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基础教育学校用人的需求,教师结合学生未来的工作内容,通过模拟真实的课程工作场景,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当中,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知识的实践模拟。例如,笔者在组织学生学习“Excel 电子表格”过程中,笔者给出了 A 公司中员工的出勤信息,要求学生根据出勤信息在 Excel 中输入数据,应用求和公式计算出所有员工出勤的天数,利用柱状图表示出公司员工的出勤率,并在第一时间内将该柱状图发送至教师指定的邮箱中,学生在明确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认真结合给出的微课进行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不断总结,大大提升了学习的效果。
3.课后延伸阶段
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一方面应用微课进行相关知识的总结和拓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微课进行相关内容的答疑解惑。例如在学习完“Excel电子表格”课后,笔者搜集了办公室中常用的求和函数(SUM)、平均值函数(AVERAGE)、计数函数(COUNT)、四舍五入函数(ROUND)、取整函数(TRUNC)为主要内容的专项微课在自己建立的公众微信平台上,通过一些典型实例分析,达到总结知识的目的,并从历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搜集到了 Excel 电子表格相关操作习题,要求学生课后完成,不断拓展、完善 Excel 电子表格知识结构。
综上所述,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基于微课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既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唯有如此,才能使中职教学活动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郭玲玲.开放教育中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设计――以计算机操作类课程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8)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科医师应用超声在重症监护病房对多发伤合并胸部损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于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合并胸部损伤的91例危重患者,由急诊科医师行床旁超声检查,其结果与床旁胸部X线检查进行对比,以胸部CT结果为“金标准”,判断其临床价值。结果 在91例病例中,床旁超声确诊120例次,漏诊13例次,超声确诊率90.2%;床旁胸部X线确诊85例次,漏诊48例次,X线确诊率63.9%,超声诊断胸部损伤的一致性高于胸部X线检查。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的急诊医师利用实时床边超声检查诊断多发伤合并胸部损伤比胸部X线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其快捷、高效、安全、经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多发伤;胸部损伤;超声检查; 急诊;重症监护
10多年来,美国多家创伤中心的外科医师已经成功地操作、诊断及讲述了创伤或重症患者的超声检查[1]。我国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也于2004年开展了此项业务,对胸腔积气、积液(血),肺挫伤、肺不张,心包损伤积血,腹腔积液(血),大静脉插管及股总静脉血栓的诊断方面进行了临床工作。本人2008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访学,期间在重症监护病房对91例多发伤合并胸部损伤的患者常规进行超声检查,探讨急诊科医师应用超声在重症监护病房对多发伤合并胸部损伤患者的临床价值,现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来自于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于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合并胸部损伤的91例患者。其中男76例,女15例,年龄12~85岁,平均44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55例,高处坠落24例,重物挤压7例,摔伤5例。所选病例均由急诊科医师行床边超声检查,并在行超声检查后完成胸部X线及胸部CT检查。
1.2 方法
应用机器为SSD-900便携式超声机(Aloka株式会社,日本),病人多为半卧位或仰卧位,首先将探头置于胸前壁锁骨中线约第3、4肋间,采用探头与肋骨平行的横断面(也可行矢状断面或纵断面交替进行)扫查发现有无气胸,气胸的声像图特征为“肺滑行”征及“慧星尾”征消失[2]。第二步在左胸前壁心前区观察心脏及心包有无损伤及积血情况,心包积血声像图特征表现为心包脏层与壁层的分离,内为无回声。第三步在腋后线第9、10肋间处观察有无胸腔积液(血)的情况,探头缓慢向头侧移动显示肋膈角处有无液性无回声区,当见到液性无回声后,探头从该区上缘起沿肋间逐一作斜向或横切面观察,胸膜腔积液时声像图特征为胸膜腔脏壁层分离,分离的间隙内为液性无回声区充填,并可以见到低回声的肺“漂浮”在液性无回声中间,无回声区的范围视积液量的多少而不同,在液性暗区的最大深度处定位并测量,可大概估计液量的多少。少量积液仅存在于肋膈角部,显示为壁层胸膜与脏层胸膜以及横膈之间的三角形无回声区,失血量<500mL;中等量积液为胸壁与肺组织间液区增宽达4~5cm以上,肺组织略受压失血量500~1000mL;大量积液为胸壁与肺组织间液区增宽达10cm以上,失血量1000mL以上。床边超声检查后3h内行床边胸部X片及胸部CT检查,以CT结果为“金标准”,评价急诊科医师应用超声对多发伤合并胸部损伤的诊断价值。
2 结果
本组3例大量气胸及2例胸腔活动性出血患者因病情危急行床边超声检查后直接急诊行胸腔闭式引流及开胸术,手术证实诊断无误。其余86例最终经CT确诊为气胸15例次,胸腔积液(血)62例次,肺挫伤51例次,心包积液(血)4例次,创伤性膈疝并胃破裂1例次。急诊医师应用超声诊断气胸13例次,漏诊2例次,原因为气胸量极少;诊断胸腔积液(血)58例次,漏诊4例次,均为少量血胸;诊断肺挫伤45例次,漏诊6例次;诊断心包积液(血)4例次,无漏诊;可疑膈疝1例次。在91例病例中,床旁超声确诊120例次,漏诊13例次,超声确诊达90.2%。
床边胸部X片诊断气胸6例次,漏诊9例次;诊断胸腔积液(血)48例次,漏诊14例次;诊断肺挫伤30例次,漏诊21例次;诊断心包积液(血)1例次,漏诊3例次;创伤性膈疝并胃破裂1例次漏诊。床旁胸部X线确诊85例次,漏诊48例次,X线确诊为63.9%。
本组床边胸部X片检查对气胸、胸腔积液(血)及肺挫伤的漏诊率分别达到60%、23%及42%,床旁超声的漏诊率则为15%、7%及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胸部X线片及CT检查目前仍是临床诊断胸部创伤最常用的方法,床旁摄片机的出现为危重患者胸部情况的评估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工具。但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病情危重,拍片时不能按要求行站立位拍摄,多为平卧位或半卧位,再加上床旁摄片机的功率小均可影响拍片的效果,导致其敏感性下降。本组床边胸部X片检查对气胸、胸腔积液(血)及肺挫伤的漏诊率较床旁超声的漏诊率高。胸部CT的分辨率高,能清晰的显示胸腔内的少量气体、液体及占位,对气血胸、肺挫伤、心包积血及膈疝的诊断率较高,并能准确反映气体及液体的数量,为治疗提供方案。但缺点是不能在床旁进行,需要到特定的场所,这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正在呼吸支持的患者来说要冒很大的风险,另外检查及等待结果需要一定的时间,对重症患者有可能贻误最佳抢救时机,虽然CT检查的敏感性高,但上述缺点很大程度限制了其在危重症患者方面的应用。
多发伤中约1/4的创伤病人直接死于胸部创伤,另外1/4的死亡与胸部创伤有关,胸部创伤的及时诊断及正确治疗对多发伤病人的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外越来越多的急诊医师应用超声独立对创伤进行重点评估(focoused assessment with sonography for trauma,FAST),即“FAST评估”,其范围包括胸腔及胸腔内脏器(如肺脏、心包腔及大血管)、腹腔、盆腔积液及大血管损伤等。超声仪已成为重症监护病房的标准配置设备之一。有人担心超声诊断气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Dulchavsky等医师研究表明可以成功地利用超声检查外伤患者是否存在气胸,且敏感性达到95%[3]。通过临床实践,我们总结其优点在于:①由主管医师亲手操作床旁B超,能结合病人临床表现,及时做出准确判断,并缩短诊断时间,为抢救患者的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4]。本组91例病例中,床旁超声确诊120例次,漏诊13例次,超声确诊率达90.2%,而床旁胸部X线确诊率为63.9%,超声诊断胸部损伤的敏感性高于胸部X线检查,床旁超声检查的确诊率虽略低于CT检查,但其等待出结果的时间要优于CT检查;②床旁超声检查方便快捷,便携,经济,无创,无放射性,操作时受外界环境影响小,不需要来回搬动病人及特殊,尤其对危重病人不适宜反复搬动者更显出其优点,其对急诊、创伤、心脏科和ICU危重患者的快速评估显示出良好的效果[5];③对病情变化的危重病人可以反复进行动态评估,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做出相应处理,本组有3例大量气胸及2例胸腔活动性出血患者因病情危急行床边超声检查后直接急诊行胸腔闭式引流及开胸术;④能早期发现各种并发症而得到及时治疗,从而降低病死率和缩短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的住院时间[6];⑤根据病情需要,临床医师可在B超引导下行胸腔穿刺,引流,及早清除胸膜腔积血,且引流后可动态观察治疗结果[7],本组有46例胸腔积液(血)患者在B超引导下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穿刺,引流,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重症监护病房的急诊医师利用实时床边超声检查多发伤合并胸部损伤的患者,可以及时得到患者病情的诊断信息,将之作为每天查房体格检查的重要补充,可以减少鉴别诊断的时间而立即着手进行相应的治疗,如引流、手术止血等。总之,运用床旁超声检查对胸部创伤的应用范围愈加广泛,具有快捷、高效、安全、经济的优点,比胸部X线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Dolich M,McKenney MG,Varela J,et al.2576 ultrasounds for blunt trauma[J].J Trauma,2001,50:108-112.
[2]Knudtson JL,Dort JM,Helmer SD,et al.Surgeon-performed ultrasounds for pneumothorax in the trauma suite[J].J Trauma,2004,56(3):527-530.
[3]Dulchavsky SA,Schwarz KL,KirKpatrick A,et al.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thoracic ultrasound in the detection of pneumothorax[J].J Trauma,2001,50:201-205.
[4]Ernest E.Moore,David V.Feliciano,Kenneth L.Mattox.Trauma[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261.
[5]Ma OJ,Gaddis G,Steele MT,et al.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physician erperience with the FAST examination in reducing the use of CT scans[J].Emerg Med Australas,2005,17(1):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