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预警系统的功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财务预警系统概述
(一)财务预警系统的概念
所谓财务预警系统,就是以财会、金融、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等作为理论基础,以企业内部的经营计划、财务报表以及与企业经营相关的重要资料为依据,建立的一个预测企业财务风险的体系,该体系的运行主要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客观研究,利用比率分析的方法研究财务数据,从而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的财务风险,并向财务相关人员发出警告。另外,财务预警系统还要督促企业管理者严谨工作,在企业财务遇到风险和挑战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为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财务预警系统的主要功能
第一,收集信息的功能。财务预警发挥作用的第一步就是要收集相关信息,包括企业间的竞争状况、与企业经营有关的产业政策、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及各类财务信息等,通过分析比较,最终判断是否预警。
第二,预知危机的功能。收集信息之后,财务预警系统再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当发现出现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不安全因素时,能及时发出预警提醒企业经营管理者及早寻求解决对策,避免风险发生给企业带来损失。
第三,控制危机的功能。财务预警系统不仅能在财务危机征兆出现时及时发出警告,而且能找到出现财务危机的原因并寻求行之有效的办法控制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第四,免疫功能。所谓免疫功能,是指财务管理系统能详细记录每次危机发生的原因、解决对策和处理结果等,并针对不同危机的不同处理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将来类此状况的再次发生提供有益借鉴。
二、国有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存在的问题
目前,财务预警系统广泛应用于我国国有企业,但是在财务预警系统给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帮助的同时,这一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适应国有企业自身的情况
在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背景下,每个企业都处于不同的行业,即便是在同一行业,不同企业也会因经营理念的不同、管理模式的不同、运行机制的不同及工作方法的不同而产生很大差异,因此,同一模式的财务预警系统对所有国有企业的应用并不具有普适性,若不同的国有企业在构建财务预警系统时采用相同的财务状况指标,则不仅不会对企业财务管理起到积极作用,而且会使国有企业原有的财务状况被破坏,造成严重损失。
(二)危机预警过程中,企业对危机预报反应迟钝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日益突出,这就要求企业对其潜在风险做出越来越快的判断,否则就会遭到淘汰。因此,企业及时获得准确警报,并能迅速做出相应的反应,这样财务预警系统才能发挥它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对危及预报反应迟钝的现象,导致财务预警系统的预报难以发挥预期的效果。
(三)财务预警系统的警示功能单一
理论上说,一个完整的财务预警系统应该具备四项基本功能,即信息收集功能、预知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功能、免疫功能。目前,部分国有企业构建的财务预警系统的运行主要是通过对会计信息系统中数据的相关分析,比较企业财务状况的实际值与预期值的差异,从而发现财务风险,然而,财务预警系统的这种运行模式并不能很好地记录每次财务风险出现的具体情况,因此也不能对每次财务预警进行有效总结。这种单一的警示功能不能满足国有企业对财务预警系统的需求。
(四)财务预警系统的后续管理工作不到位
一般的国有企业往往存在这样的错误认识:只要构建好财务管理系统并做好前期工作,那么财务管理系统就能发挥最好的预警效果。正是在这种片面不合理的认识下,国有企业相关人员在后续管理中会忽视对已处理危机预警过程的总结,这样就不能及时发现财务预警系统在使用中存在的缺陷,对危机处理过程总结的缺乏会导致预警效率不高、预警准确性偏低等问题,甚至会对企业的安全构成威胁。
三、构建国有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相关对策
(一)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符合行业特点的财务预警系统模型
国有企业要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必须立足于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合理分析企业自身发展趋势与行业总的发展趋势之间的差异为前提,建立一个高效完善的预警模型。当然,我国可以借鉴别国经验,根据行业、企业甚至部门的不同,建立分门别类的预警模型。预警系统在运行中,要根据国有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不断地完善和调整,积累经验的同时寻求提高预警准确性的方法。
(二)完善国有企业财务预警组织机构
首先要树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风险意识,明确构建财务预警系统的重要性,设立专门的财务预警组织机构或相关职责岗位,进一步具体化、规范化财务预警工作。国有企业财务预警机构的组织人员可以由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核心技术人员、管理团队及企业外部的管理专家等组成,主要负责收集相关财务信息、生产经营信息等,进行风险预测和风险控制。财务预警系统是独立于企业经营管理等部门的,但由于各个部门相互渗透、相互联系,从而全面系统的掌握企业财务状况。
(三)将财务预警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融合
财务预警系统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就是有大量信息作为基础,也就是说,必须将财务预警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融合,信息管理系统为财务预警系统提供多方面的信息,沟通财务预警系统与其他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另外,开放的信息资源库能为财务预警系统在信息收集阶段提供准确而有价值的信息。总之,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一个强有力的信息平台可以为财务预警系统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的信息基础。
(四)采用多种计量方法和指标
现阶段,定量分析是我国国有企业评价财务风险的主要指标,这种评价指标之所以能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因为其能保证评价的客观性,但是定量分析的评价指标会受到不同企业条件不同、数据获取难易度不同、成本问题及评价标准的客观性等的限制。因此,笔者建议,采用多种计量方法和指标,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另外,切勿忽视企业战略、企业信用及人力资源等非财务指标对财务风险的影响,而且现金流量指标也应引起更多的重视,通过全面分析不同方面的指标,从而保证财务风险预测的准确性。
(五)做好财务预警系统的日常维护与监管
要想保证财务预警系统能够准确高效地工作,不仅要完善该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适合国情的预警模型、健全财务风险判断的方法,而且要做好日常维护和监管工作。这一细节性的工作常常被国有企业相关管理部门忽视,因此必须引起重视,从而保障财务数据的更新速度、不断完善指标体系、适时调整预警临界值等,形成国有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正常工作的良性循环。
四、结束语
总之,财务预警系统对完善国有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保障,对企业安全经营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良好的财务预警系统可以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对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亚.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研究[N].中国总会计师,2009(2),77- 78
[2]晁静,高建来.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非财务因素探讨[J].会计之友.2011(05)
[3]朱炳婷,周雷朋.关于构建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几点思考[J].现代商业.2010(03)
[关键词]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
1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理论涵义
大量案例表明,陷入经营危机的企业很多是以出现财务危机为前兆的,对防范财务风险来说,一个较新的概念就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一个风险控制系统,它利用及时的数据化管理方式,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为依据,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等进行分析预测,以发现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以财务指标数据的形式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企业管理当局寻找导致财务风险的原因,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
简单地说,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就是充分应用企业现有的信息化系统,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对企业或集团可能或将面临的财务危机实现预测预报,同时通过信息系统的运作、分析、预报信息,做出及时有效处理的一种预警系统 。
2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功能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监测功能、诊断功能、矫正功能和免疫功能。其中前两项功能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基本功能,后两项功能则属于其衍生功能。
2.1 监测功能
对风险预先做出警报和防范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基本功能。监测就是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跟踪,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同企业预定的目标、标准、计划进行对比,对企业经营状况做出预测、找出偏差,进行核算和考核,从而找出产生偏差的原因或存在的问题。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财务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早作准备并采取对策。当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之时,能够提出警告,提醒企业经营者早日寻求对策,避免风险的发生或减少损失的程度。
2.2 诊断功能
诊断功能也是预警体系的重要功能之一。根据跟踪、监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企业诊断技术找出导致企业财务运行恶化的原因,以及企业运行中的弊端及其病根所在。
2.3矫正功能
通过监测和诊断,判断中小企业财务上存在的问题,找出病根后,就可以对症下药,及时更正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偏差或过失,使企业经营恢复到正常的轨道。一旦出现财务危机,经营者就能够阻止财务危机继续恶化下去。
2.4 免疫功能
也就是预防功能,通过预警分析,中小企业能系统而详细地记录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处理经过、化解危机的各项措施,以及反馈得到的改进建议,作为未来类似情况的参考借鉴。这样,中小企业就能将纠正偏差与过失的一些经验、教训转化成企业管理活动的规范,避免同样或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不断增强中小企业自身的免疫能力。
3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构建
3.1 中小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企业要采取任何一项措施,都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更不能缺少可行性分析。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和健康运行,离不开企业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诚信的企业文化的强力扶持。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是风险预警系统建立后能够有效运行的前提。诚信的企业文化是风险预警系统得以预报真实财务风险预警信息的保证。
(1)相对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已初步建立。我国的中小企业在经过多年市场竞争的洗礼后,其管理者已意识到加强内部组织管理对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性。管理者们有的通过加强自身学习来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有的引入职业经理人,对企业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有的企业更是通过导入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来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由此可见,一个相对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已初步建立。这一切都将对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
(2)企业内部信息化已比较广泛应用。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广泛通过信息化来改善和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小企业实施的信息化内部管理,为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提供了及时传递预警信息的平台。
(3)诚信企业文化已确立。我国中小企业打造“以诚信立业,以诚信经商”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预警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而确保预警决策处理的科学性。
3.2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
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中小企业规避财务风险的有力措施。中小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3.2.1 明确财务风险的成因和类型,确定预警范围
中小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前提是要明确财务风险的成因和类型,以确定预警范围。从我国中小企业所处环境和企业自身的情况来看,其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筹资风险,也就是企业在收不抵支的情况下出现的不能及时偿还债务本息的风险;二是现金流量风险,也就是在特定时日,现金流出量超过现金流入量产生的到期不能偿付债务本息的风险。因此,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而言,所需防范的主要财务风险是筹资风险和现金流量风险。当然也不能忽视对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担保风险、价格风险和汇率风险等的控制和防范。
3.2.2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实现筹资风险预警
中小企业要通过建立一套指标体系进行筹资风险预警。筹资风险预警要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独特的发展特点和财务风险的现状,通过分析有关财务指标来进行。一般说来,可以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企业发展潜力和财务结构5个方面来建立预警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指标虽然可以预测筹资风险,但是企业发生筹资风险主要是由于举债导致的。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股权性融资方式往往受到限制,因而大多使用债权性融资方式,其债务资本所占比重较高,所以在运用上述指标分析预警的同时,还应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比对,只有后者小于前者,才能保证到期归还本息,实现财务杠杆收益,避免大规模举债所引发的风险。同时还应考虑债务资本在各项目之间配置的合理程度,考核指标主要有资产留存收益率、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比率以及债务股权比率。中小企业只有确定合理的负债比例,形成合理的资本结构,才能提高承受财务风险的能力,促进自身平衡稳健发展。
3.2.3 通过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加强现金管理,实现现金流量风险预警
现金是企业最重要的流动资产,即使是盈利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现金支付,也可能陷入财务危机。受经济环境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自身的筹资能力往往较弱,资金使用受缺乏现金预算和有效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形成现金流量风险。为防范该风险,中小企业应通过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合理调度资金,加快资金周转,加强现金管理等途径来实现短期财务风险预警。
为实现现金的动态管理,中小企业应将现金流量、预期未来收益、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由于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会因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而发生各种各样的情况,所以,现金流量预算与实际情况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差异。为了保证预算制度的有效实施,中小企业应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监督,不断调整执行偏差,以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另外,现金管理只是一种行为,最终还要体现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中小企业应特别注意诸如现金持有比率、现金短缺率、经营现金比率等现金状况预警的敏感指标,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现金流量风险的状况和程度。
3.2.4 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设立预警指标的临界值
财务预警系统的临界值,是指企业正常运作情况下,有关指标不能突破的数值或临界区域。临界值是判断财务风险的数量标准,临界值的确定是预警系统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由于中小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即便在同一行业其经营规模也不同,其财务风险预警的临界值自然也会不同。所以,财务风险预警临界值的确定,不能简单以某行业“平均值”来代替。在确定预警临界值的过程中,企业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企业的历史水平、同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行业内优秀企业的现有利润水平、企业自身的长期规划目标等,据此确定出适合于本企业自身特点的临界值。另外,在确定临界值时,还要体现政策性和科学性,要关注整体性和协调性,要保证可调性和稳定性。
3.2.5 预警信号报警与处理机制
在日常财务风险管理中,企业应定期或动态地将预警指标与临界值进行比较,如果预警指标临近或突破临界值,就要根据具体情况发出警报,通过改变财务系统的控制参数和变量,及时调控企业的财务资源分配,使企业财务状况的异常变动状况得到控制,从而使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可以始终运行在合理的置信区间内。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设置财务风险报警系统来实现对警情的预报。在预警指标超过临界值的情况下发出警报,通知到有关部门和个人。报警方式可以多样化,如用指示灯:红——巨警;黄——中警;蓝——轻警;绿——无警等,也可以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示危险的程度。财务风险警报发出后,企业就应立即发出财务风险控制指令,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如果企业的财务风险始终很大,就会威胁一个企业的生命。企业要想摆脱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就必须预先制订预处理方案,从而削弱风险带来的消极影响,甚至可以杜绝或避免类似财务风险再度发生。
3.3 中小企业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配套措施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为企业危机的预防提供了保障,但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起来以后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采取以下配套措施来完善和确保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实施。
(1)树立风险防范观念,强化风险预警意识。树立风险防范的观念和意识是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得以成功建立并有效运行的前提。所以,中小企业高层管理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强化风险预警意识, 加强风险管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观念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在思想上对潜在的危机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实施。财务风险预警是以准确真实的内外部信息资料为基础的,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一方面能保证企业管理的有序化、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又能为预警提供准确的第一手资料,让企业高层管理者及时掌握真实可靠的财务活动信息,并对收到的预警信号做出相应的对策,将财务预警真正落到实处。目前,我国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如成本核算、财务清查、财务收支等基本制度不健全,或者基本制度虽然健全但未认真执行。因此,为保证风险预警系统的真正实施,中小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构造全方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范风险、审慎经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有效运行。
(3)不断加强人才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由于风险预警模型的大部分数据来自于财务会计数据,因此,财务数据的真实完整是风险预警机制实施的基本前提,所以,财务人员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预警机制实施的成功与否。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具有灵活的经营机制,因而财务管理方法也灵活多样。但中小企业很难吸引所需人才,导致财务管理优秀人才缺乏。同时,就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来看,企业决策权力过分集中,程序简单,无规律可循,管理行为边界不清,财务管理者穷于应付日常事务而缺乏充足时间学习和应用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财务人员素质欠佳,业务技能不过硬,不能很好地掌握现代管理方法,缺乏信息处理、分析的能力。所以,中小企业应建立相应的人才培训和再教育制度,通过培训和对外交流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处理能力和信息处理分析能力,增强其专业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其业务水准。
(4)注重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保证财务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在财务风险预警分析中定量预测确实十分必要,但是不能过分强调定量模型的重要性。诚然,财务报表是预警指标的主要来源,但有时财务风险的发生不能仅通过财务报表上的数据表现出来。所以,在预测过程中,中小企业财务人员在对量化的模型和指标进行分析的同时,还应结合诸如客户满意度、员工士气等非量化因素,甚至是靠分析人员的经验和直觉判断来作定性的分析评价,比如当企业出现过度依赖贷款、过度大规模扩张、总资产和收益急剧下降、企业股价急剧下降等情况,则预示着企业存在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只有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才能准确地预报财务风险,把风险控制在萌芽阶段。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延波,彭淑雄.财务风险监测与危机预警[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5).
[2]侯乐鹃.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j]. 财政监督, 2009(14).
[3]陈春磊,周晔.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初探[j]. 商业会计, 2005(3).
[关键词]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中图分类号] F23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6-0187-03
[作者简介] 张克友,信阳师范学院高级会计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计电算化、网络财务。(河南 信阳 464000)
一、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高校走向国际教育市场,参与国际竞争。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教育市场的对外开放,国外的教育机构可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我国教育服务,并可在教育机构中拥有相应的管理权,这势必促使我国教育市场主体更加多元化。同时,国外教育机构凭其雄厚的资金、先进的办学理念、丰富的办学经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及承诺接纳我国学生到国外继续深造,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很大,生源争夺战愈演愈烈;为推行“本地化”需要,国外教育机构高薪聘用教师,这必将加剧对教师资源的争夺。高校在加强财务管理、加快决策速度的同时,必须努力提高控制财务风险的水平。如果不加强对高校财务风险的控制,高校的成本必将提高,那么其竞争力也将随之下降。而建立和完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有利于高校消除潜在风险并使资产运转良性循环,资产质量稳步提高,这对于高校在国际教育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是至关重要的。
2.有利于高校处理好当前、长远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发展”。高校的发展也应该遵循这条准则。高校如果不能取得自身内生态平衡和自身与社会的“生态平衡”,就可能使高校与社会面临危机甚至可能给后代带来负面的影响。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上,高校要立足于本校的校情,从当前急迫需求和现实条件出发,既优先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整体发展与改革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着眼于学校现代化建设的长远发展做好中长期规划,同时利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努力把当前的需求与长远的、未来的需求统一起来,从而做出合理的行为选择。
3.有利于高校管理者树立风险意识,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方面,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有利于树立风险意识,从高校最高管理者到普通的职工都能够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高校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学校带来财务风险,所以高校所有人员,特别是领导层必须将财务风险意识贯穿于整个决策工作的始终。另一方面,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为防范财务风险,可以有效地引导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水平。
4.有利于高校获取风险报酬,避免出现财务危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高校切实感受到了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感到了来自财务风险的威胁,这要求高校不断寻找有利的投资机会,尽可能谋取超出社会平均报酬水平的超常收益,这就使得财务管理不可能也不应当回避风险。在利用风险的同时,又时刻面临着财务失败的风险,面临来自风险对高校生存的威胁。事实上,高校如果无法生存下去,其根本原因往往来自于财务风险。法律上所界定的企业破产原因是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而对于高校来说,其最终表现为:产品(毕业生)没有销路(找不到工作),带来的后果便是招不到学生,这样学校也就无法正常运转。因此,构建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刻把握学校的财务状况是避免财务危机的重要管理手段。
二、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基本功能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贯穿于高校日常活动的全过程,以高校的财务报表、财务预算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会计、金融、统计学和管理学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并预测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向管理者示警。构建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就是把风险预警机制引入高校内部,让高校、管理者和师生员工共同承担风险责任,使责、权、利三者真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涵盖了高校日常财务管理的一系列环节,它具有以下功能:
1.监测功能。对风险预先做出警报和提前防范是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也具有当风险发生后的一定的处理功能。监测即跟踪高校的日常财务管理过程,将高校日常财务收支的实际情况同预算、标准进行对比,对高校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做出预测、找出偏差,进行考核,从而发现产生偏差的原因或存在的问题。当危害高校的财务关键因素出现时,可以提出警告,让高校管理者早日寻求对策,以期降低财务风险。
2.判断功能。当财务发生潜在的危机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以及对风险因素之间的动态关系及后果进行判断,及时寻找导致高校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使管理者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制定有效措施,阻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避免严重的财务风险真正发生。
3.预警功能。根据不同的风险程度和不同的风险特征向高校领导决策层发出警报。经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当出现可能危害高校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财务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管理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同时,在某些问题上为决策者提供线索或提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输出信息能通过某些具体形式引起管理者的警觉,起到警示作用。
4.保健功能。通过财务风险预警分析,高校管理者能够系统而敏锐地发现潜在的财务危机,从而有效地避免和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有助于高校的“强身健体”。同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还能够帮助高校管理层了解财务风险发生的缘由、经过,提供解除财务风险的措施以及改善管理的建议,作为高校未来发展之借鉴。
三、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
1.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分析。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一般可以分为如下4个步骤:
(1)明确警义。即预“警”的含义,其影响指标不仅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传统的财务指标,而且还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学生就业率、招生上线率等补充指标和日常业务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等现金流量指标。一般情况下多采用目标预警系数来确定,其公式如下:R=(Xi-X0)/Xi
式中,R为预警系数;Xi为预警系数实际值;X0为预警指数目标值。
当R >0时,说明单位日常财务运行处于过度失衡状态,从而有警情;当R< 0时,说明单位财务运行处于滑波的失衡状态,也有警情;当R=0时,说明单位财务运行处于某种平衡状态,在既定的目标下没有警情。
(2)寻找警源。即警情产生的根源。从警源的生成机制看,警源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可控性较弱的警源,主要是客观条件和外部市场环境等外生警源;二是可控性较强的警源,主要是内部运行机制不协调所产生的内生警源。
(3)分析警兆。即警素发生异常变化时的先兆。在警源的作用下,当警素发生变化导致警情爆发之前,总有一些预兆或先兆。财务预警的警兆,一般是通过财务状况或现金流量的指标恶化反映出来的。
(4)预报警度。即确定警情的严重程度。现在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是功效系数法,通过确定综合功效系数的大小,设定一个警限,警限综合功效系数为:巨警≤60,重警界于60-70,中警界于70-80,轻警界于80-90,无警≥90。确定了各类警限的区间后,便可通过观测综合功效系数所在的区间监测警度,预报警情。
2.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结构。根据上述分析,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由预警信息系统、预测系统、预警指标体系、预警准则、预警对策系统构成。
(1)预警信息系统。预警的主要依据是信息,因而必须建立灵敏的预警信息系统。这是预警管理成败的关键。预警信息是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转换的结果。原始信息包括历史信息和即时信息,也包括实际信息和判断信息,还包括国内信息和国际信息以及与高校财务相关的科技经济社会信息。
(2)预警预测系统。预警预测系统的功能是对未来进行预测,主要包括:
①对现有信息的趋势预测,其预测方程是:Y=f(t)
式中,Y是预测变量,t是时间。
②对相关因素的相互影响进行预测,其预测方程为:Y=f(xl,x2,……,xn)
式中,Y是预测变量,xl,x2,……,xn为影响变量Y的一些相关变量。
③对征兆信息的可能结果进行预测。
④对偶发事件的发生概率、发生时间、持续时间、作用峰期以及预期影响进行预测。
(3)预警指标体系。预警指标体系是对预警系统活动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它是预警系统开展识别、诊断、预控等活动的前提,其目的是为了使信息定量化、条理化和可操作。预警指标体系可以分成两类:一是对潜在因素或征兆信息定量化的潜在指标;二是用于显现因素的定量化或对现状信息的定量化的显现指标。不同类型的高校,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会有所差异,但最重要的是选择敏感指标和主要指标,以便预警指标体系能真正反映高校财务活动中所面临风险的实际情况。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通过筛选,共有5大类指标: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成长能力和教学业务状况。
(4)预警准则。预警准则是一种判断标准和原则,用来决定在不同的情况下,是否应当发生警报以及发生何种程度的警报。预警准则的设置标准首先要把握适度,如果准则设计过松,则会发生漏警即对现实存在的危险无法发出正确警度;如果预警准则设置过严,则会导致误警。
(5)预警对策系统。预警对策系统是研究制定教育系统及高校财务预警机制,控制各高校的贷款规模;对高校贷款风险的评价除运用目前通用的“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指标体系外,还应建立适合高校特点的财务风险评价系统和贷款风险预警线。根据高校经费来源形成的渠道及支出的结构要素,高校的贷款风险预警线可设定为两种模型:
①贷款总额≤(学校财力资金-人员支出-日常支出)÷2×5;
②贷款总额≤(预期每年经常性收入-预期每年经常性支出+预期展期贷款额度)×预期年度年金现值系数。
四、建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1.认清形势,更新思想观念是建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前提条件。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存在于学校以外,学校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学校面对环境变化就无所作为。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高校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预警政策和改变预警方法,从而提高高校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高校带来的财务风险。
2.增强风险意识、加强风险教育是建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关键。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高校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因此,首先,高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竞争和风险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风险无处不在,试图完全避免风险是不可能的。其次,要树立高校师生员工,特别是高校领导者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其风险教育,从根本上杜绝财务风险,保障广大教职员工利益。
3.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是建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进行的是信息再加工活动,通过对原始信息的整理、分析,向管理者提供直观、有效的决策信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必须以大量的信息为基础,这就要求强有力的信息管理组织机构向预警系统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要建立信息管理组织机构,配备必要的专业人员,要强化监管和约束,改善会计工作的环境,要明确信息收集、处理、贮存到反馈各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以及信息专业人员的职能,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4.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是建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定量分析虽然是通过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来完成财务风险预警的,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但这种方式也会受到不同高校条件差异、高校在不同时期影响因素的变化、评价时对评价指标的选择,以及高校对会计政策的选择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无法满足高校对财务风险预警的全面需要。而定性分析则是在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分析人员的经验判断,可以对定量分析的不足加以弥补。如当高校过度依赖贷款、总资产和收入急剧下降、过度大规模扩张、财务预测在较长时间不准确等情况,则预示着高校存在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为此,高校不但要通过定量分析,把握高校的发展趋势,而且要相应地结合定性分析来进行考量和判断。
5.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是建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重要保障。由于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较为严格、繁杂、工作量大,仅靠人力不能达到监控的及时性、准确性和针对性的要求。因此,必须实施计算机管理,并与财务管理系统软件衔接,进行动态监控,减少数据采集、输入过程中的错误,保证信息质量。具体实施时,我们可借助现代计算机的数据库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综合现代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手段,融数据库管理、模型管理及会计领域专家知识于一体,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使高校财务风险管理计算机化、智能化,为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五、结束语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高校的报警器,高校必须对预警指标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经常性的监控,对高校每一项重要经营决策活动带来的财务状况变化,进行预先测定,分析判断财务风险程度,为决策提供反馈信息。同时,要以现代财务理论为指导,根据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保持预警系统的先进性和有用性,淘汰不适用的指标,参考社会平均水平、行业水平、高校的特点、产业政策、本单位或同类高校历史经验,增加更能反映单位实际问题的新指标,制定出适合于本单位财务特点的预警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 Mathieu BuSiness.(2002) to words a new early warning system of financial crises (European center bank) working paper series May 2002.
[2]郭小金.捕捉财务危机早期信号,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预警管理理论[J].经济师,2004,(7).
随着退市风波的奏响,上市公司不再可能永久保持圈钱的能力。作为上市公司必须时刻监测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本文尝试将西方的财务预警系统的多变模式方法应用于我国上市公司。按建立监测与预警模型的前提条件、基本构思和意义加以论述并根据电子通讯行业上市公司的资料建立行业横向监测与预警模型。该模型用以预警企业在行业中的综合竞争能力,同时与其他企业的比较有助于企业寻找差距,进行合理的监控和预警。在横向监测与预警模型基础上,本文又论述了建立纵向监测与预警模型的方法,为今后的实证分析奠定基础。鉴于数据资料难以取得,本文未具体建立纵向监测与预警模型。
关键词: 财务预警 多变模式 上市公司
财务预警多变模式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应用
财务监测与预警是指在微观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建立预警模型,从宏观的角度综合反映企业整体财务状况和行业财务状况,并对各运行指标进行观察、识别,判定经济运行的景气状态,并发出财务的预警信号。本文是运用西方财务预警多变模式的方法,建立上市公司财务监测与预警系统,观察财务经济的运行态势,同时,微观企业可以利用此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差距并对自身的潜在危机进行预警,使企业实施财务监控、尽早发现财务与经营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成为可能。
一.财务预警系统及其多变模式的一般介绍
1. 财务预警系统的一般介绍
所谓财务预警系统,是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而对企业或集团可能或将面临的财务危机实现预测预报的财务分析系统。财务预警系统的功能主要有:(1)监测功能。跟踪企业的经营过程,监控企业日常财务状况,在危害企业的财务关键因素出现之时,预先发现警讯,从中找出偏差及偏差发生的原因,以便早日寻求对策;(2)诊断功能。根据跟踪检测,对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与行业或标准财务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导致企业财务运行恶化的原因以及企业运行中的弊端及其病根所在;(3)控制功能。即更正企业营运中的偏差或过失,使企业回复到正常的运转轨道上,挖掘企业一切可以寻求的内部资金创造渠道和外部财源,在发现财务危机时阻止其继续恶化,控制其影响范围;(4)预防功能。即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系统详细记录危机的发生、处理和解决过程,作为前车之鉴,增强企业的免疫能力。基于这些功能就要求预警财务指标具有以下特点:(1)高度的敏感性:财务危机有发生的苗头时,就能在指标上比较迅速地反映出来且能够比较灵敏地反映财务运行的主要方面。(2)强烈的预示性:这些指标必须具有先兆性,指标值的恶化能预示危机发生的可能性。(3)可靠性:财务指标本身是如实的,不偏不倚的,可以验证的,这是确保预警系统定量分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重要基础。(4)重要性和有代表性:指标反映的内容在经济活动中居重要地位,且具有同类指标的波动特征。(5)可操作性和及时性:要求选择的指标既要反映问题的主要方面又不可过于复杂,且都能及时搜集到相对可靠的指标值。(6)光滑性:指标受不规则波动因素的影响较少。
1.财务预警信息管理的含义
财务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是以企业财务信息为基础,以财务指标体系为中心,通过对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预测,及时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变化,并对企业各环节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发出预警信号,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的监控系统。
2.财务预警管理的目标
(1)提高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建立预警机制,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
(2)随时捕捉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各种管理漏洞、管理失误、重大风险和隐患,并采取适当措施,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
(3)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管理基础,发挥企业ERP、IT技术的优势,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3.财务预警系统的功能
(1)信息的收集功能。它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是否预警。
(2)监测和诊断功能。监测即跟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同企业预定的目标、计划、标准进行对比,对企业营运状况做出预测,找出偏差,进行核算、考核,从而发现产生偏差的原因或存在的问题。诊断是根据跟踪、监测的结果对比分析,运用现代化企业管理技术、企业诊断技术对企业营运状况之优劣做出判断,找出企业运行中的弊端及其病根之所在。
(3)危机应对处理功能。根据监测、诊断的结果,对症下药,使陷入危机的企业回复到正常运转的轨道上来,是企业财务预警分析的一个重要功能。
二、财务预警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
1.财务信息收集、传递系统。良好的财务预警系统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这些资料包括企业内部财务数据和外部相关市场、行业数据,并形成一个资料系统。而且这个系统应该是开放的,不仅包括内部财务信息,还包括外部相关信息。系统信息要不断刷新、不断升级,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2.财务风险分析及报警系统。高效的财务风险分析机制是财务预警系统的核心和关键。通过财务风险分析,迅速排除影响小的风险,从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财务风险分析一般有两个要素:预警指标和扳机点。预警指标是用于预测财务危机的财务指标,也就是能够有效识别财务状况恶化迹象的财务指标;扳机点是指控制预警指标的临界点,一旦测评财务指标超过临界点,应急计划则应随之启动。
3.财务风险处理系统。财务风险处理机制主要包括应急措施、补救方法、改进方案。其中,应急措施主要是指面对财务危机和财务风险,应该采用何种手段去规避,以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补救方法主要是指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改进方案主要是指如何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杜绝和避免类似的财务风险再度发生。
三、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
1.企业财务预警管理的理论基础
(1)控制论。财务预警的最终目的是采取对策,保证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处于安全状态,财务预警必须使用控制论的原理和方法。控制分为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和复合控制,预警管理更多的要应用前馈控制和复合控制。
(2)系统论。企业是一个整体,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相联系和融合,财务管理内部的筹资、投资和运用也相互联系和融合,预警管理必须从企业整体出发,某项指标的变化和波动,其原因往往并不是单方面的,企业某一方面的警报,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应对措施。
(3)信息论。企业财务预警管理本身就是收集警报信息、处理信息、发出警报信号、提供相应对策的信息管理过程。
2.建立财务预警体系的方法
(1)建立以现金流量预算为主的短期财务预警系统
企业理财的对象是资金及其流转,就短期经营计划而言,企业能否偿还短期和即期负债,并不完全取决于账面利润的多少,而更取决于企业是否有足够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资产负债率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一般应大于净利润。准确的编制年度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在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时,还应分析预收账款、预付账款、非正常经营活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以及承兑汇票(非现金等价物)和筹集短期借款对企业支付能力的影响。
(2)建立长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建立以价值观念为基础的盈利能力、长期偿还能力、营运能力、发展潜力等为主要指标的长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要远离财务风险,首先应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加快总资产的周转速度,提高主营收入。并研究以上财务指标对企业发展的重要程度,结合管理层的意见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
3.企业财务预警与控制的程序
四、实施企业财务预警管理应做好的基础工作
1.加强信息管理,协调各子系统关系
财务预警系统必须以大量的信息为基础,这就要求强有力的信息管理向预警系统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要建立信息管理组织机构,配备必要的专业人员,要明确信息收集、处理、贮存到反馈各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以及信息专业人员的职责,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同时应当考虑不同子系统的数据传递和各个子系统对各种数据的不同要求,实现企业数据共享,使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2.控制负债比例,防范筹资风险
筹资活动是企业资金流转的起点,而过度举债也是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受市场环境变化、银行贷款利率的提高、资金运用不当等因素的影响,将会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加大、所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而产生企业筹资方面的风险。筹资风险的防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做好周密的财务分析和市场调研,避免经营和投资决策失误。第二,适度举债,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第三,防范由于“应付账款”过大,交易恶化,给企业带来的诉讼风险。
3.正确地进行投资决策,控制投资风险
企业需要正确地进行工程项目、证券投资、对外投资决策,防止发生投资亏损、现金流量出现负数、资产减值和资金沉淀的情况。在投资前进行科学的论证,合理的进行投资组合回避风险,控制风险,分散风险策略和适度的接受风险,在决策中做到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
4.加强资信管理工作,控制应收账款回收的风险
应收账款是企业资金回收的最主要方面。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慢、坏账损失多,会使企业沉淀更多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资产发生流失。因此,必须建立资信管理制度,强化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财务预警财务危机财务困境
财务预警(FinancialForecast),又称为“财务危机(危机)预警”,是从财务角度对企业进行预警,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预先告知企业所面临的危险情况,同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发现企业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以提早做好防范措施并提出相应的排警对策的财务分析系统。
1财务预警的功能
一个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具有以下五大功能:
1.1信息收集
它通过收集政治、经济、政策、科技、金融、各种市场状况、竞争对手、供求信息、消费者等与企业发展有关的信息,集中精力分析处理那些对企业经营和发展有重大或潜在重大影响的外部环境信息,同时结合企业自身的各类财务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进行分析比较。
1.2预知潜在的财务危机
经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获得财务危机的先兆信息,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财务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以减少其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1.3控制发生的财务危机
当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时,一方面财务预警系统密切跟踪危机的进展,另一方面迅速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使经营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1.4提供对策
当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时,能够提供有效的、便于操作的处理财务危机的基本对策和方法,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
1.5避免类似财务危机再次发生
财务预警系统通过详细地记录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处理经过、解决的措施以及处理的反馈与改进意见,对企业现有财务管理及经营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建议,不断增强企业的免疫能力,同时不断完善财务预警系统。
2财务预警的意义
任何企业的财务危机绝非朝夕之间突如其来,往往是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监测与危机前的种种征兆重视不够,未能及时采取措施,以至于财务危机不断恶化,最后引致危机爆发。因此,对企业的财务运营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及时发现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早察觉财务危机的信号,预测企业的财务危机,使经营者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状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预防失败,以提高管理质量。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对财务运营进行监控预警,无论从哪个立场分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1对于监控部门来说:
根据财务预警系统提供的信息,可以进行监测和预警;对于经营者来说,能够在财务危机尚未出现时或出现的萌芽阶段,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企业经营,预防失败;对于上市公司,可依据此揭示财务经营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公司经营策略,以避免沦入ST、PT的行列;对于准备借“壳”上市或买“壳”上市的公司来说,可以通过关注预警信息寻找到宝贵的“壳”公司;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根据财务预测指标的动态分析进行正确的投资选择,并在发现企业的财务危机萌芽后及时处理现有投资,避免更大损失;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可以利用这种预测,帮助做出贷款决策并进行贷款控制,防止坏账发生;对于审计人员、法律人员来说,可以据此更为准确地对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和前景做出判断,避免因未能准确披露而招致的法律诉讼。
2.2从宏观经济运行的角度而言:
自从1997年东南亚引发金融危机并迅速波及到全球以来,人们开始反思探讨造成危机的根源,各项研究表明,除了经济、金融体制和腐败等深层次原因外,引发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关的经济信息不全,缺乏必要的监测和预警机制。因此就宏观经济运行的角度而言,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的、可操作性强的危机监测预警系统十分必要。
2.3从企业所处的国际环境来看:
20世纪90年代至今,世界经济处在危机四伏、动荡不安的态势下,亚洲经济危机从本质上讲是现金流量的危机,是资金短缺的危机,造成这一危机的原因:一是公司过度负债的筹资观,二是公司盲目向高风险行业扩张和大肆推进国际化的投资观。事实上亚洲金融危机产生的经济基础是东南亚企业早已潜伏的财务风险和危机。曾经名噪一时的韩国大宇集团一夜之间神话般的破灭了,成为亚洲金融危机最迅速的牺牲品,其原因之一就是企业没有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危机并早做处理。
2.4从企业所处的国内环境来看: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竞争日益激烈,财务失败以及由此导致的破产清算已成为许多企业可能面临的问题,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适时、准确地对企业财务失败进行预测分析是市场竞争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保障。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之后,面对国外企业参与国内竞争的形势,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更成为企业以现今财务管理手段增强自身竞争力和应变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于1998年3月16日颁布了证监交字[1998]6号文件《关于上市公司状况异常期间的股票特别处理方式的通知》,要求当上市公司出现财务状况或其他异常,导致投资者对该公司前景难以判断,可能损害投资者权益的情形时,证券交易所应对其股票交易实行特别处理(Specialtreatment,简称ST)。特别处理的规定给上市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近年来,证监会对一批ST公司的处理也给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上市公司迫切需要一个可行的财务预警系统以起到警报器的作用,提醒有关方面的注意。而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普遍存在财务结构脆弱、财务控制不健全的问题,为企业的生存埋下隐患。“生存重于利润”、“预防重于治疗”的观念越来越为企业所认同,它们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居安思危、安全理财的重要性,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成为企业永续经营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张鸣,张艳.财务困境预测的实证研究与评述.财经研究,2001,12.
[2]尹侠.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的实证分析.网,2002,1,3.
关键词: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统计分析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企业在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面临更大的风险。面对激励的市场竞争,如何适应环境的改变,增强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对于企业的来说是一个现实而严峻的挑战。面对严峻的财务风险问题,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采取各种措施建立完善的、全面的风险抵御系统,从而控制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概述
(一)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含义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以企业信息为基础,利用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通过比较分析、比率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分析与监督,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偏失所带来的损失。利用财务风险预警分析,企业可以了解经营活动所面临的财务状况,从而有效地避免和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
1.确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立的原则
①相关性原则。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所选择的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反映企业内部经营活动。②重要性原则,根据企业管理的特点,重点选择可以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指标。③预测原则。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目的是可以及时检测到引起财务风险的隐性因素。④动态性原则。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不但要满足静态的剖析,还要随时监控财务运行的情况。
2.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是预警指标体系,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要注意预警指标选择的科学性及针对性。企业可以选择财务分析中有代表性的指标,如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操作能力等,通过预警指标监测和控制财务风险。
3.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包括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模型包括单变量判断模型、多元化线性判定模型和派生模型、概率模型。动态预警模型包括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等。不同的模型具有各个不同的特点,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预测模型来提高预测的准确度。
4.制定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一般包括两个要素: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预防措施是在财务危机潜伏期内,发现企业经营管理的弱点,避免财务危机的爆发。在财务危机爆发时应采取应急处理措施,控制局势的进一步恶化。
三、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定性方法在财务风险评估中的作用
企业建立的财务风险模型大多侧重于对财务指标的定量分析,评价标准主要取决于经验数据。而现代企业的管理同时关注非量化因素的影响,如企业文化,治理结构等非量化因素也将对企业财务风险产生影响。因此,忽略定性方法和非财务指标,可能造成不准确和不完整的财务风险评估结果。但定量分析方法由于受到企业之间的差异、评价的主观性及数据获取的难度等限制而难以实际应用。
(二)忽略现金流量指标的作用
企业的财务环境一般包括企业的盈利能力、规模状况、现金流量和资产结构等。当前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在指标选择上,使用最多的是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等指标,来评估企业的资产结构与质量以及盈利状况。从指标选择上可以看出,企业的风险预警系统忽视了现金流量的影响,从而降低了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预测结果。
四、政策建议
(一)健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组织机构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工作量比较大,企业应建全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构。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构主要有基础数据采集层、风险分析层和领导层。基础数据采集层的职责是收集财务风险预警需要的基础数据,收集有关企业外部的财务风险预警信息。风险分析层主要负责对基层所上报的基础数据进行分析,确定财务风险预警对象的程度,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向领导层汇报。领导层常设立在公司的董事会或企业决策机构的下属组织,主要是负责对重大的风险进行决策和考核。
(二)积极探索和运用新的财务风险分析方法
运用财务指标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时,企业不仅要注重定量指标的分析,还要考虑到定性分析和非财务指标的分析,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全面分析。例如,可以将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信息纳入到预警模型中来,实现资源共享和功能集成。同时,企业应根据市场情况及自身发展情况,适时改变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从而避免分析结果存在的偏差。相关人员应该积极探索和运用新的财务风险分析方法,不断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参考文献:
[1]蔡莉莉.浅析企业财务分险预警系统的完善.财会研究,2010.
[2]钱光明.浅论现代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构建.财会通讯,2010.
【关键词】财务危机预警研究 存在问题 改进建议 上市公司
随着竞争逐渐激烈,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公司管理当局、股东、债权人等相关者的利益受到很大损失,同时给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受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短的影响,我国财务预警相关研究的时间也较短,同时由于一些客观环境的限制和约束,很多问题存在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研究中。所以,为了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预警,必须强化这方面的研究。
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风险意识缺乏
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对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可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防止其合法权益被企业的“内部人”侵吞;其次,科学决策在企业中得到保证,效率得到。因为企业效率的提高是企业各方面的利益有效的保障。持股比例过于集中、所有者缺位和内部控制不力等是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的主要表现方面。对财务危机的不重视,风险意识淡薄也基本上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造成的。
(二)证券市场不规范,破产机制不健全
我国的证券市场经历的时间还比较短,与之相关的破产机制更是不健全,具有笑话意味的是我国迄今为止尚无一家证券上市公司宣告破产,以致破产不能作为研究人员为财务危机标准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使用控制样本建立财务预警模型。由于当前“ST”制度执法不够严厉,加之它也不能够很准确地代表财务危机,因此如果以此为标准展开财务预警研究,势必会影响其研究成果。
(三)预警指标的选择狭窄
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基础是指标的选择。现有的财务理论和实践经验是目前研究者进行研究的主要依据,同时已发生财务危机公司的实际情况也是参考,备选指标组也是从一系列财务指标中选择的,最后相对显著的指标再通过统计检验筛选出。通过分析,还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完善预警系统。第一,现有的财务指标利用的是资产负责表和利润表计算的,预警系统中利用的这个财务指标是权责发生制下的,忽视了更为客观的现金流量指标,对企业的财务运行状况没有真实反应。第二,现在的一些预警指标主要针对财务指标,忽视或者很少考虑非财务指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以及其内部的非财务性因素和外部的理财环境共同决定着一个企业是否发生财务危机,而预警系统的有效性也因这些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
(四)预警模型缺乏实用性
样本是财务指标模型的基础,因为财务指标是对其的相关分析建立起来的,这样样本不同可能导致最终进入预测模型的变量不同,那么巨大的差异存在于具有显著预测能力的指标便不足为奇。在许多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存在于危机发生前的财务危机企业和非危机企业之间,但因为研究者在选择样本和变量时存在差异,因此最后得到不同的预测变量。模型使用者会因为预测模型种类繁多而感到困惑,使财务预测模型的应用受到影响。并且,目前现状是研究过多的关注于建模技术、模型预测精度,对模型的实用性考虑较少,过于重视形式,过重追求判定结果的正确率,反而忽视了实际解决危机的方案。
(五)排警措施不够重视
排警措施是一个完整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必不可少的部分,目前企业需要的不仅是能够预测危机,也需要真正建立起防范财务危机的预警系统,这个系统除了能够发现企业潜在的危机,还能够对产生危机的根源做出解释,找到解决危机的方法,但是预测结果只是发现病症,分析病症, 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还是症下药。
二、对改进我国上市财务危机预警的建议
(一)加强理论研究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要晚一些,基础也更差,因此“走出去”战略是财务危机预警应该实施的,我们借鉴、学习西方先进的理论、研究成果,使他们用于我国,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逐渐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引进来”,总结发达国家经验,更新理念,创新财务危机研究,使之能更加科学地指导预警研究。
(二)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能够得以成功建立并有效运行,企业具有风险防范意识是前提。只有得到高度重视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才能真正发挥其效能,而不是作为虚设的系统。这对企业全体员工特别是管理层就有更高的更多的要求,起码思想上要保持高度警惕,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潜在的危机能够随时发现,并且及时采取措施有效消除。
(三)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融合企业各项制度
为了保护经济主体的资产完整,必须建设内部控制制度,会计资料真实、正确也是靠此来保证的,经营效益的提高也依赖于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方法、程序和行为准则必须在经济主体的内部得以建立,来促进经营方针的贯彻实施。财务预警模型中的各种指标、财务比率计算的真实性都与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健全有关。所以说,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前提,但是必须把这些制度与企业的预警系统结合起来并且可以得到一贯执行,以发挥其最大的协同作用。
(四)量化分析与非量化分析相结合
指标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是靠量化分析来确保的,但是传统的定性分析绝不能被取代,因为不同的企业条件有差异、评价标准的主观性及数据获取难度与成本会限制指标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当股价骤跌,总资产和收益急剧下降,股利大幅度削减等情况出现时就需要比量化分析更为可靠、灵敏和有效的非量化分析。竞争在不断加剧,投资规模也不断扩张,与之相应的企业面临的风险和危机与日俱增,计算一些比率,对比一些指标已经不是预警功能单纯能够实现的,系统的方法库和模型库必须随之创建,现代科学技术也应该被应用其中,比如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管理学、财务学、运筹学、统计学、模型论和各种优化技术,同时必须加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的综合应用。
(五)拓宽预警模型变量选择范围
预警变量需要重新设计考虑,现金流量方面的指标也要被合理引入,对现金流入、流出要加强监测分析。另外,非财务因素等一些非财务指标是应该考虑的,比如来自宏观和微观角度的、股权的集中程度、审计意见结果、产业相对比率,这样可以有效弥补很多滞后性的缺陷,比如其数据太依赖于会计报表的财务指标,扩大了预警系统的涵盖范围,增强预警能力。
(六)建立预警对策库
将警源监控、警情播报到辅助排警等一系列功能进行整合,就是现代财务预警系统,建立一个执行预警、排警功能的管理子系统,将它从传统预警的会计附属功能中独立出来。应急排警对策集合是在各种风险条件下的事先准备好的预警对策库,能够自动地采用相应排警对策根据预警信息性质、类型和警报的程度发出风险预报当预警信息系统发挥作用时。为了使企业能够按照提示,去寻求实际的、更实用、有效的方案,思路性、提示性的对策应该是预警对策库中所有的。
(七)根据实际情况完善财务预警模型
现有的预警模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都是国外学者依据本国公司的资料统计得出的,尽管在许多国家也具有一定的效用。现代市场上统计软件的功能日益增强,对其的开发与会计资料库也逐步建立,我们根据国外已有研究成果,再结合我国现代企业的特点,进行融合创新,建立一种预警模型,使之更适用于本公司或本行业的财务预警模型,并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随时关注评价指标,企业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才能准确及时地在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中得以显示,财务危机才能更好的得以防范。综上所述,风险防范和控制需要依赖于财务危机预警,它为企业经营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财务预警系统在我国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是由于受到多种现实条件的限制,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有待国内的学者做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琳,周心.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实证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6) .
[2] 崔学刚,王立彦,许红. 企业增长与财务危机关系研究――基于电信与计算机行业上市公司的实证证据[J].会计研究, 2007, (12) .
【关键词】 银行; 内部控制; 财务预警; 财务风险防范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金融风险的严重性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其中银行财务风险的防范就是金融风险防范中的重点之一。我国先后出台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等政策来加强对银行的监管,刘家义审计长提出了关于“审计是免疫系统”的新理念,其中就提到了要加强金融审计来防范金融风险。现有银行财务风险防范系统中,侧重于运用加强银行内部控制的手段,期初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仅仅依靠加强内部控制来防范财务风险已遇到了瓶颈,因为银行面临的环境和经营的业务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财务风险变得更加复杂。笔者在搜寻关于银行财务风险控制的文献时,发现理论、实务工作者主要从内部控制和财务预警两个方面来研究和实践。本文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主张将内部控制和财务预警两种手段结合运用到银行风险控制中,着重对两者的结合作了理论上的探讨,并阐述了两者结合的必要性。
一、银行内部控制与银行财务预警
银行内部控制是指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银行财务预警一般从系统角度来说,方庆煌(2009)将它定义为“以银行的年度报表、经营计划等相关资料和信息为依据,利用财会、统计和金融等手段,对银行的经营活动、财务状况等进行分析与预测,以尽早发现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发出警报,督促相关方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潜在风险演变为实际损失”。简而言之,前者是对银行内部的经营活动进行不断衡量和校正,以保证银行的总体目标以及为此而制定的计划得以实现的过程。而财务预警则是通过财务方面的信息反馈于经营活动,通过提前发现异常来阻止危机的发生,其实财务预警相当于是一个警报器,需要内部控制的配合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二、内部控制与财务预警进行结合之理论探讨
要将内部控制和财务预警结合来控制银行财务风险,首先必须找到两者相结合的切入点。唯物主义认识观认为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馈于理论。财务风险的控制对银行非常重要,寻找合理、有效的风险规避方法对处于高风险领域的银行来说是长远之计。本文已在前面提出了运用内部控制和财务预警结合的风险控制系统来防范风险,以下就阐述将两者进行结合的理论依据,即解决两者进行结合的可能性问题。
不完全契约理论是内部控制与财务预警结合的先决条件。我们的社会是由无数个契约组成的,契约是社会关系存在的基础,银行也是以契约存在为前提的,如果不存在契约,便不会有银行家来经营银行,更不会有银行高风险之说了。不完全契约理论指出契约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完备的程度。由于人们生活的时空限定在对某一事物作出判断时不能做到完全理性,而只能做到有限理性;再者人们在缔结契约时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完全的,可能是信息不对称,也可能是掌握所有信息的成本过高,即不能在考虑到所有相关方的情况下订立了契约;最后一种是契约所指的对象――交易事项是不确定的,若交易事项都是模糊的,那么契约便永远不可能达到完备。基于以上3种原因,要明晰所有的产权关系非常困难,所以生活中绝大多数契约都是不完全的,而不完全契约是风险产生的根源,由于契约永远不可能完备,这样风险只能从一定程度上去防范,而不能完全根除。
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银行内部控制和财务预警都不可能完全防范财务风险,它们都只是对不完全契约的一个补充,都只能从特定的角度上防范财务风险,而不能将财务风险完全根除。再从财务风险的范围上来说,银行的内部控制系统更加侧重于防范来源于银行内部引发的风险,内部控制系统从设计、执行、发现到解决整个过程中,主要就是从内部去解决银行业务中存在的固有风险。但财务预警系统刚好相反,它更加侧重于防范来源于银行外部的风险,由于这个系统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当银行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财务预警系统就能显现出异样特征值警示风险防范人员,以便于他们在风险恶化前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重大损失。最后从财务风险的控制期间上来说,银行内部控制系统更加侧重于防范银行当前业务的风险,它主要是针对银行目前正在执行的业务,对当前银行内部运作的各个行为施加一定的控制,通过控制以防止风险的实际发生,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标。而财务预警系统主要侧重于对未来远期风险的控制和防范,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预警系统只是对未来风险的一个预测和警示,如果不另外施加行为,财务预警不能防止风险的进一步恶化。它不像内部控制系统一样可以直接控制财务风险的恶化,但它可以警示未来风险可能发生从而促使相关人员采取必要措施去规避风险,所以它只是间接防控,而不是主动出击。
系统理论为内部控制与财务预警可以有效结合奠定了客观条件。从系统理论角度分析,银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无论是内部控制还是财务预警都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功能的简单加总。同时,整体中的每一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发挥着某种特定的功能,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构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也就是说当我们研究银行财务风险时,必须研究银行内外部环境、内部控制系统、财务预警系统它们三者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和变动的规律性,最后达到优化整个银行系统结构、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的目标。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理论表明,内部控制系统和财务预警系统要最大化发挥防范财务风险的功能,都必须置于银行是一个整体的大背景下,既然它们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防范财务风险,那么就要具体分析银行内部控制的要素和财务危机的因素,在这基础上进一步确认哪些因素是内部控制所能有效控制的,哪些危机因素是内部控制无法覆盖的,而那些内部控制无法覆盖的危机要素就是财务预警系统应该关注的关键点。将内控系统和预警系统结合在一起来防范银行财务风险,既能最大化覆盖银行的风险因素,又能提高银行资源的利用效率,它们都是银行防范财务风险的不可或缺的保障系统,无论缺少哪个,银行都有可能存在风险漏洞,无法真正有效控制财务风险。
协同理论为内部控制与财务预警的有效结合奠定了主观条件。协同理论认为整个环境中的各个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银行组织中的不同系统之间也是如此。通过内部系统的协同,使银行自发地形成一种适宜于特定时空的有序结构。协同论关键在于将单个子系统的无序结构转变为整个系统的有序结构,该理论为内部控制与财务预警的结合奠定了主观条件。内部控制和财务预警在各自的领域中防范财务风险,如果它们覆盖的领域有重叠的部分,那么不仅会形成资源浪费,而且还有可能相互削弱彼此的防范能力。如果它们覆盖的领域不全,即“防范不力”,那么两者相结合不仅能够达到互补的效用,甚至还可能相互促进。
银行要提升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不能仅仅依靠加强内部控制或者健全财务预警,而是需要将两者进行协同,在特定的财务风险下,将内部控制和财务预警进行动态整合,优化银行风险保障体系的结构,这是银行能够高效率防范财务风险之关键,只有将这两个系统进行有效整合,银行才能将有限资源最大化利用,使风险保障系统发挥出最大效用,不断提高银行的财务风险防范能力。及时规避财务风险是银行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在某些关键时刻,财务风险可以决定银行的成败。协同机理运用于银行的风险防范系统,就是要将能够覆盖所有财务风险的系统在特定情况下进行动态整合和交互协同,驱动两者的协同效应,不断提高银行的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
三、银行中将内部控制和财务预警进行结合的必要性
1.银行财务风险来源广泛,内容复杂,仅仅依靠内部控制系统或财务预警系统都不能全面控制风险。随着银行业务的拓展,以前潜在的风险已经逐渐暴露出来,还有一些以前不对银行构成威胁的风险也逐渐成为银行发展道路上的障碍。目前我国银行主要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进行风险管理,初始阶段效果比较明显,也有少许银行对风险管理系统进行了创新,在加强内部控制的同时开发了银行财务预警系统,但是真正将财务预警系统运用到风险管理中的实例却很少。能够认识到将内部控制和财务预警结合来控制财务风险的银行固然好,但是多数银行还是侧重于内部控制系统,在认识上、手段上配合跟上银行业务发展对风险控制系统的高要求,风险防范系统必须对内、外部环境有及时、敏锐的反应。财务预警系统不仅可以对现有内部控制系统的不足进行及时的反馈,还可以在内部控制系统不能涉及的领域发挥它固有的优势,可以说是对现有风险控制系统的必要补充。
2.全面风险控制要求银行必须将内部控制系统和财务预警系统进行动态整合。全面风险管理要求银行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设计时,不仅要全面考虑到银行现有的风险,而且还要对各类风险进行分类管理,哪些风险是传统风险,哪些是新兴风险,哪些风险主要来自银行内部,哪些风险是来源于银行外部,在把这些问题分析清楚的基础上,就要设计能够有效控制各类风险的最佳方法,目前银行风险管理中主要有内部控制和财务预警两种方法,而两个方法各有长处和不足,若能结合使用就能相互促进。当对不同风险设计好控制方法后,就要在特定控制系统下对各类风险进行集中管理。全面风险管理要求银行的风险控制系统要能够覆盖银行当前或未来能够预测的各种风险,而内部控制系统和财务预警系统又有各自的缺陷,仅仅依靠两者之一都不能满足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这就客观上要求银行在设计风险管理系统时,应该将内部控制和财务预警结合起来,不仅可以相互补充,还可以扬长避短。
3.内部控制和财务预警固有的缺陷要求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由于银行资源有限,无法照顾到内部控制的方方面面,所以内部控制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陷,这些缺陷有些是控制成本过高而放弃设置的,有些是因为现有的管理人员无法预测到相关风险而未设置的。这时如果存在另一种手段,能对远期的风险进行预测,那么就可以弥补内部控制的不足。相同地,如果银行只设置财务预警系统而不设置内部控制,不但成本较高,因为预警系统需要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作为后盾,而且利用财务预警系统进行风险防范是一个间接的防范过程,需要配合其他的手段,而且防范速度没有内部控制来得及时。因此,内部控制系统和财务预警系统各自的缺陷客观上要求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使银行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可以最大化防范财务风险。
综合以上三大原因,银行有必要将内部控制与财务预警两个保障系统进行有效结合,利用它们共同来防范复杂的银行财务风险,尽量做到以最低的成本发挥最大的风险防范效力。
【参考文献】
[1] 徐光华.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危机预警耦合分析――一个基于契约理论的分析框架[C].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分会2010学术年会,2010.
[2] 张友棠.基于内部控制的多维财务预警系统设计[J].财会月刊,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