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脑卒中护理现状范文

脑卒中护理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脑卒中护理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脑卒中护理现状

第1篇:脑卒中护理现状范文

[关键词] 脑卒中;吞咽困难;康复;护理干预;综述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7-58-03

吞咽功能障碍是急性脑卒中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发生率高达29%~60.4%[1]。其主要表现为进食困难、呛咳和发音不清晰。卒中后吞咽影响到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心理、肢体、语言功能的康复,导致住院时间的延长,住院费用的增加,还可以导致食物误吸入食管,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危及生命[2]。吞咽障碍患者及时进行康复训练与综合护理干预,对于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存信心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对PSD患者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吞咽障碍的评估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明确指出,所有脑卒中患者在给予饮食前均应确定有无吞咽困难或误吸的危险。吞咽功能应由经适当培训的医护专业人员,在入院24h内用一种有效的临床方法进行评估[3]。

对于吞咽障碍的评估可以依赖临床医生在床旁进行的体格检查或饮水实验进行,也可使用某种量表,或者是使用不同的仪器设备对吞咽功能进行评估。

1.1 临床吞咽障碍筛选方法

此种方法比较简单,安全。需要临床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的采集,包括用药史,吞咽困难发生的频度,持续时间和伴随症状。吞咽相关的体格检查需要医师首先评估患者的意识水平和合作状态,并评估言语、吞咽反射和咳嗽反射,口舌以及面部肌肉的运动、力量和控制力等。

1.2 洼田饮水实验

由日本的洼田俊夫提出[4-6],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评估方

法,具体操作如下:患者一次饮30mL温开水,观察全部饮完的时间和过程。一般分5级。I级:5秒内一饮而尽,无呛咳;Ⅱ级:饮水超过外秒或分2次以上喝完,无呛咳;Ⅲ级:分1~2次喝完,有呛咳;Ⅳ级:分2次以上喝完,有呛咳;Ⅴ级:呛咳多次,不能将水全部喝完。

1.3 才藤氏反复唾液吞咽实验[7]

由日本才藤教授提出的观察患者随意性吞咽反射的简易评估方法,被检查者采用坐姿,检查者将手指放于患者喉结及舌骨处,让其尽量快速反复吞咽,观察30秒内的吞咽次数和活动度,30秒内少于3次即可认为吞咽困难。

1.4 X线检查

19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的改良吞钡实验也称为电视透视检查。它是透视仪连接在一个视频贮片记录仪或播放仪上。观察患者吞咽含钡剂或碘水的液体、浓汤、固体等不同黏稠度的食物的情况。要求患者分别采取垂直坐位,30°和60°半坐位,观察口咽传送食物的速度和食物误吸的量,能够反映出吞咽困难与患者和食物形态的关系[8]。改良的吞钡实验能够在播放仪上直观地显示吞咽的完整过程,并将其记录下来以供医师进行详细的分析,是目前公认的检测吞咽障碍的金标准。

1.5 内镜评估

患者取坐位,不适用表面麻醉剂的情况下将内窥镜经一侧鼻腔进入口咽部,先检查舌基、咽部及喉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然后让患者食用经美蓝染色的液体、浓汤及固体等不同形态的食团,观察咽时相吞咽活动的速度,记录会厌和梨状隐窝是否存在溢出物,记录误咽情况,从而确定最初的摄食情况[8]。

2 护理干预

2.1 心理护理干预

杨[9]运用达标理论强调护患双方共同参与护理过程的重要性,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实现既定的健康目标。并指出护士应当评估患者角色以及社会背景,据此提供相应的社会支持,提供个性化护理,有助于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陈卫东[10]在对294例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过程中提到心理护理的作用,他指出客观地为患者解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疑虑和对预后的担忧,医护人员应当言辞恳切,让患者感受到人性的关怀和温暖。范凤媚等[11]认为:护士通过成功案例来对患者进行宣教和说服具有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信心的积极作用。

2.2 康复训练干预

康复训练是目前治疗PSD最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间接康复训练和直接康复训练。

2.2.1 间接康复训练 间接训练(基础训练)是针对那些与摄食-吞咽活动有关的器官进行功能训练,也称口、颜面功能训练。间接康复训练不使用食物,误吸、窒息等危险比较小,所以不仅适用于轻度患者,也适用于中重度摄食-吞咽障碍患者,包括口腔周围肌肉的运动训练,冷刺激法与空吞咽,屏气-发声运动,咳嗽训练。

牟园芬[12]对108例卒中后伴有吞咽困难的患者实行早期的康复训练,主要为口腔肌群训练,观察时间为半年,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以及死亡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杜爱利[13]将57例PS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采取神经内科一般护理常规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口腔、咽喉部冷刺激与空吞咽,口腔肌群运动训练,有效咳嗽训练结果显示,接受早期康复训练的患者,吞咽困难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对照组治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谭佳容[14]用带冰块的筷子或冰冻棉棒刺激患者双侧咽弓,配合舌肌训练,吞咽功能恢复有效率为95.91%。李少红[15]对治疗组患者采取直接康复训练同时结合基础的发音训练,舌肌训练和鼓腮训练,1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好转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2.2.2 直接康复训练 直接训练又称摄食训练,是指结合,食物形态,喂送方法等协助患者进食的具体方法,当间接训练获得了功能改善后,即可协助患者进行摄食训练。适用于意识清醒,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能产生吞咽反射,少量误吸能通过随意咳嗽咳出。(1)合适的:一般让患者取躯干30°仰卧位,头部前屈,头转向咽部一侧,颈部前屈也是预防误吸的一种方法,能减少食团通过咽部的时间。(2)食物的准备:对食物的选择应兼顾营养的需要,营养均衡,种类多样。适宜吞咽障碍患者的食物特征为柔软且密度均一,有适当的黏性、不易松散,通过咽及食道时容易变形,不易在黏膜上残留[14],以偏凉食为宜,因为冷刺激能有效强化吞咽反射。根据病情营养搭配饮食,低盐低脂、易消化。应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的程度选择,原则上先易后难,先稠后稀。对轻度吞咽障碍者应予半流质或软食,对于中度吞咽障碍应予糊状饮食。对于重度吞咽障碍者,由于进食量极少,又易引起窒息,导致吸入性肺炎,加重病情,易及早实施鼻饲饮食。(3)喂食方法:以少食多餐为原则,为患者喂食应当掌握合适的一口量,正常人约为20mL。对患者进行摄食训练时,如果一口量过多,会从口中漏出或引起咽部残留导致误吸,过少则难以诱发吞咽反射。一般先以少量(3~4mL)开始,然后酌情增加,逐渐摸索出适合患者的一口量。食物应尽量放在如口腔健侧后部。为使食物全部咽下,每次进食后应嘱患者反复吞咽数次[11]。周金英等[16]认为PSD患者进食时尽量取坐位或半卧位,应避免患者过度饥饿,喂食时应将食物置于健侧口腔,并将食物送至舌根部,确定食物咽下后再喂第二口,速度易慢,不可催促患者。餐后30~40min取坐位或半卧位,此期间不宜翻身扣背。另外床旁备负压吸引,进食时如出现呛咳、窒息、呼吸困难等要立即将食物吸出。(4)喂食器使用:适用于因舌肌功能障碍而不能够将食物运送到口咽部的患者,为了防止食物在口腔内滞留,可以使用50mL注射器连接软的橡胶管,将流质糊状食物直接注射至口腔后部[17],此法还有利于操作者掌握注食量。

3 讨论

PSD治法多样且疗效肯定,应当根据吞咽障碍点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当高度重视卒中后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及早进行干预,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和饮食指导[18]。但尚存如下问题:(1)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2)治法多样,但缺乏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的综合方案研究[19]。多学科管理模式下的个体化治疗是今后治疗PSD的重要方向,高金玲等[20]认为早期的多学科管理小组成员的介入,对患者的摄食-吞咽障碍功能进行及时的评估,并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包括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在内的多学科管理小组成员共同合作,护理干预和评价措施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也应当确定评价体系,规范操作标准,发挥协调和沟通作用。此外脑卒中后吞咽功能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护士并不能代替家属或者患者本身,护士充当帮助者的角色应当教会患者正确系统的康复训练方法,获得家属的信任并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家庭的支持作用[21],使得康复训练在家庭单位中得以延续,最终使患者达到自我护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蒋国敏.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综合康复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6):146.

[2] 吴航.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5(8):113.

[3] 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5.

[4] 王拥军.神经病学临床评定量表[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5:218.

[5] 朱蔚林,漆松涛.桥小脑角脑膜瘤的诊断及其治疗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6,33(1):21,24.

[6] 陈胜云,张婧,赵性泉.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的早期诊断及康复治疗[J].北京医学,2007,29(1):4-6.

[7] 高怀民.脑卒中吞咽障碍的7级功能分级评价[J].现代康复,2001,5(10):78.

[8] 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722.

[9] 杨.达标理论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10):91-92.

[10] 陈卫东.294例脑卒中患者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的护理干预研究[J].当代护士,2012(1):113-114.

[11] 范凤媚,邝志强,陈卓铭,等.系统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7):40-41.

[12] 牟园芬.早期吞咽功能训练促进卒中患者康复的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8):864-865.

[13] 杜爱利.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67-268.

[14] 谭佳容,陈昌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3(1):260-261.

[15] 李少红.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J].求医问药,2012,10(1):291.

[16] 周金英,高媛,杨娇,等.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护理干预[J].河北临床护理,2012,2(2):155-159.

[17] 甘燕玲,黄丽君.吞咽困难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7(22):2044-2046.

[18] 康晓明,张晖,刘宏久.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9):63-64.

[19] 阚保红,常静玲,高颖.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1):56-58.

[20] 高金玲,吕桂玲,宋剑,等.多学科管理小组早期干预对脑卒中后摄食-吞咽障碍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2,34(7):1097-1098.

第2篇:脑卒中护理现状范文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症; 心理护理

脑卒中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致死性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主要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仅次于心脏病和肿瘤,我国脑卒中患病率为(400~700)/10 万人,每年新发病例大于200万,卒中后生存者中85%留有不同程度残疾。40%以上为重伤残,患者往往因为生活质量、社会地位的下降以及失去工作机会等原因,均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症状,有的甚至发生抑郁症,表现为精神不振、言语减少、食欲下降、失眠、不进行积极的功能锻炼等,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笔者同过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后的效果观察,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综合心理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0 年3~9 月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状患者35 例,年龄47~72 岁,平均年龄58.6岁。35 例患者发病前均无抑郁症病史和慢性心脑血管病史。

1.2 结果

35 例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的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30 例患者睡眠质量、食欲下降、少言寡语均有明显改善,精神障碍抑郁分值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2 心理护理

2.1 一般心理护理

护理及家属应与患者多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尽量满足其合理的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在交流过程中,护士及家属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分析其发病诱因,给予心理疏导、支持和鼓励,并进行疾病知识教育,使其正确认识疾病,树立信心,在良好的情绪中积极配合治疗。护士应把病人安置在设施完好,观察角度良好,色调柔和,氛围温馨的房间有利于培养患者积极良好的心态,消除郁闷和焦虑情绪。护士要态度和蔼,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关键和前提。 转贴于

2.2 对对性心理护理

对不同的患者针对患者病情发展出现的特异性、个性化的心理问题予以适当的心理护理。脑卒中的患者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包括肢体瘫痪、失语、大小便失禁等。对有肢体活动障碍或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加强基础生活安全护理,协助翻身,设床栏防坠床,指导患者进行日常功能训练及全身运动,制定个体化地护理康复计划,并做好相关知识的宣教,并随时掌握治疗效果、药物反应和并发症的观察,及时处理发生的意外情况。鼓励家属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协助其重新进入社会,并适应角色的转换,唤起心理上的愉快和满足感,减少患者压力,对疾病的恢复起到正性积极的作用。

第3篇:脑卒中护理现状范文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1(a)-0143-02

脑卒中在临床上又称为脑中风,属于一种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类疾病,患者多合并脑血管类基础疾病(例如各种原因导致的脑内小动脉狭窄或者破裂等),该类疾病具有起病急和病情进展迅速的特点,患者多由偏瘫临床表现(例如劳动力丧失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等),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而且该类疾病容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该研究对2010年1月―2013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对象来自于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8例资料,有男34例和女24例,年龄范围为50~69岁(符合正态分布资料),平均值为(59.1±12.9)岁。统计资料入选标准: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临床诊断结果符合脑卒中偏瘫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患者入院治疗时生命体征基本平稳,但是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情况,患者均知情并且同意参与该研究进行的随访调研工作。统计资料排除标准:排除精神病患者,排除同时合并其他严重的内科疾病患者。所有5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一般资料相近的原则分为两组:选择早期康复护理方法的32例为观察组,常规护理的26例为对照组。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护理期间均常规使用神经内科类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主要护理内容包括严密监视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情况;注意维持水电平衡和为患者补液;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对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并针对性处理等。观察组患者在以上护理基础上加用早期康复护理,具体方法为采用一对一的护理模式:每位患者对应一名专门的护理人员,有该护理人员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理的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护理,每天进行1次或2次,每次康复训练时间以30 min左右为宜,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可适当调整。

1.3 评分标准

评分依据为Fugl-Meyer评分量表中的评分标准,量表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维度:①生活能力方面的维度,②肢体功能方面的维度,分别在护理后3个月时和半年时各进行1次评分,以此评价不同护理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效果。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独立样该组间的平均值资料(x±s)的比较方法选择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1.1)分VS(3.0±0.9)分](P

表1 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效果比较表[分,(x±s)]

3 讨论

由该研究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3个月平均得分为(8.44±3.04)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得分情况[(3.01±0.98)分,P

第4篇:脑卒中护理现状范文

护理人员应按时为患者测血压,并做病历记录,系统观察患者的病情,避免发生心脑血管卒中,也给医生下一步治疗用药提供参考。如家属观察到患者有异常情况,应及时与医生联系,或送附近医院检查。

患者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生活规律,保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保持血压稳定;应保持良好的心境与情绪,防止情绪紧张、急躁等引发的血压升高。饮食上应该避免油腻厚味的摄入,多吃些含碘、维生素C较多的食品等,另外还要限制食盐的摄入,每日要控制在6g以下。

患者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如步行,保持120~160步/分钟;慢跑以心率≤120次/分为度,慢跑后休息3~4分,心率恢复正常;患者也可以步行与慢跑交替进行。但注意不要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以防出现猝死。

脑卒中是常见病,全国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00万,年发病率为217/10万,高于西方国家和日本;致残率为70%~80%。因此,有关社区康复需求日益迫切,在已是老龄化社会的我国,绝大多数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更多患者带着残疾回家康复,他们及其家属缺乏家庭康复知识和技能。从研究现状来看,急性期康复的研究很多,社区后遗症期康复研究还很少。卫生部已把康复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之一,而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科委把“脑血管病后三级康复治疗的研究”列为“十五”攻关课题,而社区康复护理是康复治疗的延续;家庭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使患者达到生活自理或协助自理。逐渐训练患者吃饭、穿衣、洗漱、如厕及一些室外活动,由完全照顾过度到协助照顾,直至生活自理。

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存在问题分析

绝大部分患者缺乏家庭康复训练患者遗留有多种功能障碍和后遗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依赖程度较高;部分患者的生活方式不利于康复和预防脑卒中的复发;部分患者有负性情绪;患者的自理能力存在较大缺陷;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能力较差;家庭康复环境未行相应改造。

干 预

制定“家庭康复护理方案”有4个特点,即系统化、标准化、个体化、家庭化。①系统化:根据整体护理原则进行身心两方面康复护理;根据三级康复原则进行疾病知识宣教、生活方式指导、康复环境改造。②标准化:统一规范、措施具体。③个性化:根据病程和病情决定康复重点,后遗症期是ADL:根据患者和照顾者能力决定干预频率。规律性与弹性结合。④家庭化: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家庭康复环境的改造;家庭资源的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的转介。

制定方案

社区护士担任干预者,康复护理理论,按照整体康复护理程序,Orem自理模式。

脑卒中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内容:①评估:除一般资料、疾病及诊疗状况、既往疾病史、家庭、康复锻炼情况外,包括生理状况(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定向力、语言表达、视野、吞咽、排泄、运动、感觉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心理社会状况、日常生活方式,患者的知识、决策及行为性自理能力,主要照顾者的知识、决策及行为性照顾能力,家庭情况(家庭一般情况、主要照顾者情况、家庭康复环境)。②诊断(护理问题的确立):初次评估后,确立主要的护理问题,分析评估资料,总结(自理缺陷、自理能力、治疗性护理需求),在康复不同阶段每次评估后确立护理问题。③计划:脑卒中相关知识宣教,脑卒中的病因、脑卒中的常见诱因及预防指导、脑卒中常见的先兆症状、脑卒中常见的功能障碍、脑卒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预防脑卒中再发的方法、脑卒中再发时的家庭应急措施、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及用药的注意事项、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锻炼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等。家庭康复训练指导,正确摆放,指导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仰卧位、俯卧位;床上活动,侧方移动、前后移动、翻身肢体按摩指导、关节被动运动、肢体的主动运动;坐位指导,坐起训练、良好的坐位、姿势指导、床上坐位、椅坐位、坐位平衡训练;站立训练,站起站立平衡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包括饮食动作训练;穿衣动作训练;清洁动作训练;排泄功能训练;如厕动作训练;床-轮椅转移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语言功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作业技能训练、辅助工具使用指导。卒中患者及其家属还应进行心理护理指导;卒中患者生活方式指导;卒中患者家庭康复环境改造指导,居室通风、消毒,家具和物品的合理摆放,患者床铺的清洁平整,祛除地面障碍物如门槛等,长期卧床患者的床安装床档,卫生间安装扶手等。社区资源转介。④实施:按方案实施,作好记录,患者和照顾者均作为干预对象,照顾者每天协助或监督。

第5篇:脑卒中护理现状范文

循证护理(EBN)是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而出现的护理学理念。国际上循证护理迅速发展为一种新的临床护理观念及方法。在中国循证护理对临床护理工作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1]。脑卒中又名脑中风,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有口角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等主要特征,大多预后不好,往往会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瘫痪,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2011年8月-2012年8月,本科针对234例脑卒中住院患者的常见护理问题,进行循证护理,取得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关于误吸性肺炎

1.1 问题的提出 脑卒中患者的误吸性肺炎发生率为20%-30%,34%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死于误吸性肺炎,合并误吸性肺炎是卒中后首月内死亡的第3大原因[2]。

1.2 循证。查询发现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症状之一,导致患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常可以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由于脑卒中患者多为老年人,即使是局灶性病变也可以引起严重的吞咽困难。误吸是口咽部分泌物或食物等异物进入声门以下气管内,是吞咽困难的症状及并发症之一[3]。

1.3 护理干预

1.3.1 重度吞咽困难 重度吞咽困难患者不能经口进食,为防止吸入性肺炎和保证患者的生理需要量,给予鼻饲。每次鼻饲后口腔护理和鼓励患者多做空吞咽动作,经治疗训练后,基本完成吞咽过程,应尽早拔除胃管,进行下一步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1.3.2 中度吞咽困难 中度吞咽困难患者进行间接和直接吞咽训练。

1.4 效果 234例脑卒中患者中吞咽困难56例,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同时采用吞咽和进食功能训练,53例患者吞咽功能基本痊愈,恢复了经口摄食,3例带鼻饲管出院。未发生吸入性肺炎。

2 关于泌尿系感染

2.1 问题的提出 泌尿系感染是老年脑卒中病人较常见的并发症,常导致死亡率的增加,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2.2 循证 查询发现原因有:老年人的膀胱变化,随着年龄增长,膀胱肌层逐渐变薄,纤维组织增生,膀胱容量减少,排尿收缩能力减弱。排尿中枢神经功能衰退,易使膀胱不能自主收缩,引起尿失禁,加上膀胱局部对细菌的抵抗能力减弱。男性前列腺增生,女性骨盆底肌肉松弛。留置导尿管等[4]。

2.3 护理干预

2.3.1 注意观察病人小便颜色及性状,勤换内衣,定时更换床单。

2.3.2 尿潴留病人导尿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做好会护理,集尿袋每天更换,每天2次安尔碘消毒尿道口,每2周更换尿管一次。

2.3.3 插导尿管者嘱每天饮2000-3000ml水。

2.3.4 随时复查尿常规,如有异常,应作尿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素。

2.3.5 尿袋应低于耻骨联合水平。

2.4 效果 234例脑卒中患者中,并发尿潴留及泌尿系感染14例,出院时泌尿系感染已基本痊愈。

3 关于废用综合征

3.1 问题的提出 脑卒中由于发病急,病情危险,在急性期为抢救生命,常常强调卧床休息,绝对制动;在生命体症平稳后,也没有及时实施康复治疗。久病卧床1-2个月后,由于活动不足,发生关节挛缩僵硬、活动不灵、肌肉萎缩、骨质疏松,有的还会发生直立性低血压,这就是很常见的废用综合症。

3.2 循证 查询资料发现:早期活动能减少废用综合症,降低卒中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有效调节神经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多数研究报告[5],无论是缺血性脑卒中还是出血性脑卒中,只要患者全身状态稳定,从发病入院时就可以床上活动,同时进行康复训练。早期活动对大多数卒中患者无害而有益,大量研究结果表明[6],早期活动并不会增加患者病死率,以早期活动为重点的早期康复训练安全可行。

3.3 护理干预 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卒中患者进行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

3.3.1 被动活动 对出血性脑卒中或急性期瘫痪较重患者不宜进行主动活动或无法进行主动活动,宜进行被动活动,首先加强护理,勤翻身,多按摩,勤翻身不但防止压疮,也改善了血液循环,至少每2小时翻身一次。按摩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又能促进瘫痪肢体功能恢复,上肢自手指开始至肩部,下肢自脚趾开始至髋关节处,每日按摩2-3次,每次10-20分钟,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被动活动。

3.3.2 主动活动 早期坐起有利于排痰,排便及进食,有效防止感染的发生,嘱患者咳嗽排痰,鼓励患者锻炼膀胱功能,指导病人练习张口,伸舌,鼓腮,吹气等动作,以改善面部肌肉运动,床上移动,搭桥,起坐训练,指导患者自行用健手握住患手做患侧肢体被动运动。

3.3.3 早期活动禁忌症 一般来讲早期活动安全可行,对大多数卒中患者无害而有益,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昏迷、神经症状进展,严重直立性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心衰、急性冠脉综合症,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暂不宜进行。

3.4 效果 早期活动促进了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调动了患者主观能动性,234例患者有效预防了废用综合症的发生。小结在实践中体会到,循证是临床护理的基础,并蕴含在临床护理之中。针对脑卒中患者我们采用提出问题,循证及护理干预过程,以人为本,对护理对象的多个层面进行系统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同时,循证护理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在循证医学实践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全过程地认识问题,全面占有资料,不断更新知识,获取最新最佳的证据,进行循证医学实践。通过循证护理也提高了我们自身的护理认识、护理管理及护理技术。

参考文献

[1] 延安.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运用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06.3.

[2] 刘再新,周树虎.吞咽及进食功能训练预防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08,48(17):96-97.

[3] 冯琼青.200例急性脑卒中后中重度吞咽困难患者的护理分析[J/OL].公文易文秘资源网,2009.5.

[4] 朴福善.老年脑卒中病人合并泌尿系感染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7:11.

第6篇:脑卒中护理现状范文

【关键词】 脑卒中; 神经内科护理; 康复护理

Clinical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the Nursing of Cerebral Apoplexy/WAN Bao-zhen,LIU Yan-wei,XU Xue-mei.//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1):060-063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the nursing of stroke patients.Method:A total of 86 cases of stroke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admission time,43 cases 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nursing care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total efficiency of care,limb movement function score,independent living ability score,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7.67%,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95.35%,the control group were 76.74%,72.09%,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Stroke; Neurology nursing;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 Hexian Memorial Hospital in Panyu Distrct of Guangzhou City,Guangzhou 5114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1.017

X卒中属于脑血管的多发病,高发人群为中老年,其具有发病急、病程延长、病情多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较大的威胁[1-2]。因此,给予脑卒中患者全面而有效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4]。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脑卒中患者越来越年轻化,而在医疗水平相对发达的今天,脑卒中患者的致死率也得到了较好地控制[5-6]。目前,临床上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即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其生活质量也无法得到提高[7]。所以,在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加入全面而细致的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痊愈有着关键的作用[8]。神经内科护理是对脑卒中患者常用的护理方式,但从以往的研究中可知,神经内科护理对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效果并不理想,而康复护理的加入,能使患者得到更贴心、更全面的护理,使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更显著地提高[9]。本研究中,给予43例实施神经内科护理干预的脑卒中患者加入康复护理,在护理总有效率、患肢运动功能评分、自主生活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上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参与此次研究的86例患者,均经过本院的CT检查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也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以上患者均为初发患者;均表现为肢体功能有不同程度的障碍;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并同意参与此次的研究。将其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患者。观察组患者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45~75岁,平均(54.58±3.69)岁;病程为1~5年,平均(3.21±1.02)年;其中,左侧偏瘫21例,右侧偏瘫2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45~75岁,平均(54.48±3.59)岁;病程为1~5年,平均(3.11±1.12)年;其中,左侧偏瘫23例,右侧偏瘫20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偏瘫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神经内科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1)健康宣教;(2)日常护理;(3)体征监测;(4)用药护理;(5)饮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康复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1)心理护理,因脑卒中在临床上属于高危疾病,治疗过程较为缓慢,因此医护人员需在患者入院时就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谈,详细告知其疾病的具体情况,增加患者的信心,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建立好良好的医患关系,耐心倾听患者的问题,为其答疑解惑,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惊慌等不良情绪[10]。(2)并发症护理,脑卒中病程延长,治疗较为缓慢,容易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医护人员应该针对每一位不同的患者进行不同的护理,首先应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防止出现因呼吸道阻塞而窒息等情况,每日记录患者的尿量及颜色,导尿管是否畅通,每日对患者的局部进行按摩护理,告知患者家属要按时帮助患者进行翻身,防止压疮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11]。(3)肢体护理,在脑卒中患者的整个护理过程中,肢体运动的康复护理是最为重要的,在给予患者患肢进行按摩(每天按摩患肢3次,30 min/次),待患者可下床进行小范围的活动时,对肢体进行系统性的训练,如坐、站、伸、曲等姿势动作,再通过电生理刺激等物理疗法来提高患者的肢体感官功能。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患肢运动功能评分(应用Fugl-Meyer来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越协调)[12]、自主生活能力评分(用Barthel指数来对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自主生活的能力越强)[13]、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80~60分为一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于患者出院前1 d进行填写)。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疗效判断标准 经过护理,病残评定等级为0级,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至91%以上为显效;病残评定等级为1~3级呈进步状态,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至18%~45%以内为有效;病残评定等级在4级以上,神经功能评分的降低幅度低于18%为无效[10-11]。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为76.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护理前后患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肢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

2.3 两组护理前后自主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自主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自主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35%,对照组为72.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凡事讲究效率的今天,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而脑卒中患者也呈现出了年轻化趋势,脑卒中患者不仅需要长时间的治疗,还需要其家属的长期陪伴,因此脑卒中对患者及其家庭均带来了较为深远的影响[14-15]。使用康复护理干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得到提高,并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肢体康复训练,使患者的病程得到缩短,痛苦程度也能得到有效减轻,促进患者康复的同时,尽可能多地恢复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并使其再次融入社会[16-17]。在本研究中,使用了康复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7.67%,而仅使用了神经内科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给予脑卒中患者在神经内科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总有效率,神经功能得到恢复,减少了肢体瘫痪等情况,患者护理满意度高,治疗依从性也得以提高,对疾病的痊愈有着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文娟,孙利华.两种铺床法在神经内科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64-65.

[2]刘桂玲.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1):91-92.

[3]薛立景,杨淑霞,杨洁,等.康复护理在肘管综合症病人中的应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2(10):92-93.

[4]闰青,雄鹰,耿燕,等.三级康复体系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杂志,2011,12(5):24-26.

[5]王延琳.奥巴哈系统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影响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2):140-141.

[6]袁越,季红,赵军燕,等.运用现代环境护理理论管理病房环境的效果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9):673-675.

[7]刘亚琼.心理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1):148-149.

[8]蓝小燕.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住院时间及康复效果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9):1324-1325.

[9]朱玫.急性脑梗死动脉血管内再通治疗临床应用现状与展望[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5):724-725.

[10]邓志英,闫涛.血栓通辅助治疗老年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7,38(1):26-27.

[11]罗玮,刘玲.加味涤痰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2016,37(2):149-154.

[12]杨保华,韦永胜.血栓通注射液治疗高龄缺血性脑卒中对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5,44(11):1526-1527.

[13]赵毅,贾小谊,宁金民,等.血栓通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3,26(7):17-19.

[14]张志兰,侯宝国,孙金华,等.益肾化痰汤联合针刺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语言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7,38(1):10-11.

[15]孙晓峰,刘兢,李雪青.“四冲穴”阴中隐阳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36例[J].陕西中医,2015,36(7):917-918.

[16]林润,陈锦秀,冯木兰,等.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汉化及信效度测评[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4):349-351.

[17]胡雪艳,张通,刘丽旭,等.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的影响及其血氧水平依赖-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表现[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8):587-591.

[18]闫金辉,吴晓华,杨桂染,等.通窍活络化痰逐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及其机制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15,35(7):501-503.

第7篇:脑卒中护理现状范文

[关键词]社区;护理;脑卒中后遗症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12-128-03

脑卒中是一种十分危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其不仅死亡率高,且抢救成功后,患者仍会有较高的致残可能。目前,临床上将脑卒中患者病程分为三部分,即急性发作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从时间来看,此三个时期持续时间依次递增,且后遗症期可能持续数年甚至是患者终身,从治疗医疗服务层面来看,前两个时期主要在上级医院完成,而后遗症期则主要是在基层医疗单位完成。但有研究显示,相比于前两个时期,患者被动的接收治疗,患者在后遗症期,其主动参与的程度,更大的决定了治疗的效果。所以,基层社区医疗单位对于脑卒中后患者的康复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笔者实践工作经验为基础,结合循证医学证据,在2014年10月~2015年4月间我社区内的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112例中,开展了上门指导护理的病例对照研究,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4年10月~2015年4月间我社区内的112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为保证研究对象同质性,本研究制订了如下纳入和排除标准:(1)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患有脑卒中,且因脑卒中急诊人院治疗,诊断符合相关标准;(2)患者现阶段病情基本稳定;(3)患者在入院之前,无其他严重疾病,除本次外,入选研究前三年内无抢救史;(4)其家庭有主要责任照顾者;(5)有医疗保险或合作医疗支持治疗;(6)患者家属知情同意。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上门指导组和常规指导组,上门指导组56例中有男36例,女20例,平均年龄(66.5±6.8)岁,其中脑梗死患者35例,脑出血患者21例,常规指导组56例中有男34例,女22例,平均年龄(67.2±7.0)岁,其中脑梗死患者36例,脑出血患者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疾病类型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常规指导组护理方法 常规指导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干预等。

1.2.2上门指导组护理方法 上门指导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上门指导护理项目内容,其主要包括:(1)以人户的形式,指导患者康复及患者主要照顾家属护理方法。解答其问题。(2)建立上门护理责任制,每一位患者由一位相对固定的护理人员进行随访式入门护理跟进,并建立随访档案,将每次护理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于档案内,并于患者家中保存,可供患者及家属查询及记录使用。(3)提供分阶段的上门护理内容,根据患者康复阶段的不同,要求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包括早期对于患者心理障碍的干预,稍后对于患者语言能力恢复情况的干预及对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干预,在这一过程中,要尤其注意将患者主要照顾家属纳入体系,由其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坚持完成对于患者的护理干预。(4)针对生活技能的专项护理,诸如大小便、淋浴、使用轮椅等,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康复进度,进行合理安排,并在恰当的时间点,给与患者和家属技术支持。(5)饮食及生活习惯的干预,此项内容应贯穿整个护理过程,随时解答和纠正患者及家属在饮食等生活习惯方面的疑问和误区,降低脑卒中再发风险。上述干预周期6个月。

1.3研究指标及评价方法

1.3.1两组患者康复评分的比较 本研究使用《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量表》(Barthel指数)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计分法对患者在研究周期内的脑卒中后康复情况进行分析。此量表经标准化换算后满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康复水平越佳。

1.3.2两组患者经过干预后功能康复情况的比较 本研究使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功能康复情况进行比较。包括自我照顾能力、转移能力、交流能力、社会认知能力四项。由于在干预前,无法准确测量量表中的项目,所以本研究以干预结束后的评分作为两组比较的依据。

1.3.3两组患者社区医疗服务满意度的比较 本研究使用自制的《社区社区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及主要照顾家属进行调查,调查表主要包括三项内容:医护服务态度、医护服务内容及医护人员素质评分。经标准化换算后满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对此项内容评价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经过Epidata1.10双向核查输入计算机,使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康复评分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在干预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NIHSS计分未见显著差异(P>0.05)。经过为期6个月的干预,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NIHSS计分均显著上升,与之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经过干预后功能康复情况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在干预6个月后,上门指导组患者使用FIM评分系统所得自我照顾能力、转移能力、交流能力、社会认知能力四项分值均显著高于常规指导组(P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上门指导组患者及家属在对护理满意情况的评分中,医护服务态度、医护服务内容及医护人员素质三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指导组(P

3.讨论

有研究显示,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为万分之二,其中每年有超过一百万人因脑卒中而死亡,在抢救成功的存活者中,有接近75%的患者会致残。以我国目前的医疗资源配置现状,脑卒中患者通常在病情稳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观察,功能恢复一定程度后,从医院返回社区,进行社区康复治疗,社区看法属于三级康复体系中的第三级,也是与患者接触最多,时间最长的医疗服务单位。所以,社区医疗康复的能力,直接影响脑卒中后患者的康复质量。上门指导护理是一种主动护理方式,其具有更灵活、更有针对性及更易引起患者及家属重视等优点,已在多种慢性疾病的康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针对脑卒中后处于后遗症期的患者开展上门指导护理,让患者和家属可以更容易的接受到护理服务,同时使护理人员能够更直接更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护理及健康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8篇:脑卒中护理现状范文

方法:在我院的住院病历中抽取98例曾经住院治疗并进行社区康复治疗的患者,坚持3个月或者半年的时间后检查患者的康复能力以及患者家属对社区康复治疗的满意程度。

结果:脑卒中患者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社区康复治疗之后,行为能力和活动能力显著增强,病情逐渐好转,患者家属对社区康复治疗的效果十分满意。

结论: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是十分有效的,不仅能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还能使其家属满意,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

关键词:脑卒中 康复治疗 社区服务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42-02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患病人群也在不断增加。许多脑卒中患者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不能长期住院治疗,影响了治疗和恢复的效果。这时就需要发挥社区服务在便民方面的作用,让脑卒中患者在社区接受康复治疗。这一次,我们抽取了98例接受过社区康复治疗的患者,他们和其家属对社区康复治疗是非常满意的。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在这次抽取的98例脑卒中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4例,其中,年龄介于32-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2岁。根据住院时的诊断证明我们可以知道,在这98例脑卒中患者中有14例患者患有脑出血,其余84例患者患有脑梗死。他们的住院时间普遍不长,平均住院时间为15天左右。出院后不久又都参加了各自所在社区的社区康复治疗。

1.2 方法。

1.2.1 建立了社区康复治疗的团队。由于社区康复治疗的需要,社区建立了一支带有义工性质的由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并富有爱心的人士组成的康复团队,通常被称之为“社区医生”,他们主要是负责收集整理脑卒中患者的相关资料并负责帮助、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日常看护和康复治疗。

1.2.2 心理上的帮助。脑卒中患者普遍思想压力较大,认为自己活着没意思,还给家里的亲人增添了麻烦。在这种压力之下,患者通常会变得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和过分焦虑。社区康复治疗要给与脑卒中患者及时的心理疏导,保证他们心情愉悦,能积极配合治疗,防止出现抑郁甚至是轻生的极端现象。

1.2.3 日常护理。在脑卒中患者的日常护理中,我们尤其要注意生活上的护理和药物上的使用。在脑卒中患者中有的生活不能自理或者是行动不是很方便,我们应该给他们足够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打理好个人卫生和衣食住行,同时要按照医嘱定时、定量的服用药物。

1.2.4 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要想看到明显的恢复效果,康复治疗是关键。对于卧床的患者,我们要定时的给他们进行按摩,帮助他们保持肌肉的活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机能;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我们要引导其进行走步练习,可以先扶着他们走,慢慢的转变为独立行走,恢复的速度会越来越快;社区还可以制定统一的康复治疗时间,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统一的康复治疗,便于记录和安排新的治疗内容。

1.3 社区康复治疗效果的评价。这次抽取的98例脑卒中患者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社区康复治疗,都有比较明显的治疗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能力显著增强,像一些简单的上厕所,洗漱和吃饭等简单问题基本能够自理,身体健康状况明显好转;其次,脑卒中患者的精神状况大为改善,思想包袱大大减轻。经过社区康复治疗后,脑卒中患者真真切切的看到了自身情况的好转,再加上社区康复团队的不断鼓励,他们不再那么焦虑和低落,反而充满了信心。

2 结果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社区康复治疗之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而且,无论是患者还是患者家属对社区康复治疗的满意程度都大大超出了以前。详细情况请见表1。

3 讨论

现在医学界普遍认为,患病后的前三个月是治疗和恢复的最佳时期。所以,在患病后及时的进行正确、快速的治疗可以收到非常明显的效果。然而,脑卒中患者一般由于经济或者是照看不便等原因都是住院半个月时间左右,出院后回家静养,往往得不到系统、科学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导致病情治疗被耽误,错过康复治疗的黄金时期,造成终生的遗憾。而社区康复治疗的推出为脑卒中病人出院后的系统治疗提供了足够的可能性。

社区康复治疗的发展给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治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十分显著的效果。脑卒中患者经过社区康复治疗后,身体健康状况较以前有很大程度的好转,以前的那种消极、悲观、焦虑甚至是厌世的情绪得到了很大好转,可以说是身、心两方面同时见效。此外,患者家属对社区康复治疗的服务也十分满意,社区、患者和患者家属在康复治疗的问题上达成了高度的一致,相信社区康复治疗今后在对于脑卒中患者康复的问题上会继续发挥作用,大展身手。

参考文献

[1] 吴兆苏,姚崇华,赵冬.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10):12-16

[2] 周红珍,李亚杰,周春晓.脑卒中后遗症病人社区康复和预防的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10(11):56-61

[3] 毕家祥,周利民.脑卒中社区康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推广及临床评价[J].中国康复,2009(1):34-35

第9篇:脑卒中护理现状范文

关键词脑卒中家庭康复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190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脑卒中患者151例,均伴有不同肢体或语言功能障碍,神志清醒;年龄45~83岁,平均62.6±10.6岁。经我院神经专科确诊者,出院时符合出院标准,为生命体征稳定的康复期患者,女70例,男81例;其中脑梗死102例,脑出血3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住院14~50天,平均20天。

干预方法:做好常规出院指导,并定期家访和电话访问,定期返院复查等途经。了解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指导患者坚持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①首先根据病人的肌力、肌张力、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等作出针对性指导,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功能锻炼在疾病恢复中的重要性。功能锻炼以主动练习为主,被动练习为辅,是渐进过程。肌力Ⅲ级以下的患者指导其家属协助其各肢体关节进行屈曲、伸展及抬举等被动运动,活动以病人关节能耐受为度。肌力Ⅲ级以上,鼓励病人进行主动运动,并进行家庭推拿按摩、理疗等。②语言通过发音、数数、说字、词、句等训练,提高患者口唇、声带及喉头的运动能力。

饮食干预:①脑卒中病人多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根据家庭经济状况,提供合理膳食。②保持大便通畅,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如发生便秘,可作下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及适当运用药物和开塞露。

预防并发症:①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卫生宣教,介绍压疮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的一般知识,对受压处的皮肤进行按摩,定时协助翻身拍背,保持病人皮肤及床褥的清洁卫生,做到勤观察、勤按摩、勤檫洗、勤整理、勤更换等。②有计划适量地活动全身,适当户外活动,保持室内环境通风良好,以防呼吸道感染。③加强营养,调理饮食,根据患者的体质和活动程度等来调整热量的供给,以防止营养不良,影响康复。

心理干预:脑卒中患者由于躯体功能障碍,伴随着的心理改变有抑郁、焦虑、恐惧、情绪低落、急躁易怒等。其中抑郁症在脑血管疾病后情感障碍中居首位[1]。

用药指导:脑卒中病人须长期服用降压、降糖、降脂、改善脑血管及脑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药,如阿司匹林的作用是防止血小板凝聚;抗高血压药物等。向病人及家属强调按时按量服用降压、降糖等药的重要性,说明服药方法,评估药效、不良反应,并告知定时测量血压,定期复查血液黏度,血糖等的临床意义,以保证病人最大程度康复,减少复发。

结果

对151例出院3个月的家庭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肢体功能障碍135例,行为自理能力恢复80例,部分恢复18例,在恢复中3例;高血压136例,血压稳定132例。每2周随访1次,门诊随访率98%,坚持服药者占98%。

讨论

脑卒中患者发病急,病情重,病称长,患者由正常人人变成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并且心理急躁、恐惧、抑郁,给家人增加负担,所以接受现实,正确地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是家庭护理成功的保证,而护士的正确指导和家人的积极配合,是家庭护理成功的关键。因此,建立“护士-患者-家属”三位一体的家庭护理摸式尤为重要。况且,家庭干预是近年来普遍受到重视的一项心理与社会康复手段,也是目前流行的康复对策[3]。家庭护理:如对脑卒中病人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肢体推拿、理疗按摩等。

参考文献

1张小丽,陈少玫.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分析.中国研究,2006,19(6):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