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校园教学班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校现有教职工34人,招生覆盖四村一社区。现有教学班10个,学生346名,幼儿班2个,学生57名。80载沧桑岁月,厚重了学校的文化。培养出了一大批诸如艾道淳主任等在各行各业卓有建树的优秀学子,学校先后获得“市级安全文明校园” ,区级“文明礼仪示范学校”“语言文字示范学校”“文明单位标兵”“特色教育学校”等殊荣,办学水平多次被评为区一等奖。
近年来,学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不但狠抓了学校内部管理,而且在硬件设施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随校舍改造工程同步推进的班班通设备和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为我校的教育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下面我将这项工作的具体情况给领导们做个汇报:
一、关于设施的配备情况
近两年里,在区教委、区技装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学校高标准的完成了智慧校园的建设。
1. 学校所有的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及投影仪,投入资金39万元。
2. 学校所有的教室和功能教室安装知识点测评与学习系统(畅言智慧课堂系统),投入资金20万元。
3.学校所有学科教师配备教学平板电脑,投入资金15万元。
4. 学校微机室完成了英语听说模拟考试系统的建设,同学们可以在计算机教室完成在线的英语考试,投入资金2.5万元。
以上四项,总计投入资金76.5万元。
二、关于设施的使用情况
由于我们学校地处山区,各种信息同城区比较,相对闭塞,但智慧平台的建设,将学校各自独立的资源及服务系统进行了统一,建立了一个全面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不但为老师们的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好的空间,实现了平台软件和学校硬件之间的无缝对接,有力地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具体使用情况如下:
1. 落实主体责任,实行专人管理
我校自智慧平台建立后,为了高效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学校对此项工作进行了细致的分工,明确了一名副校长分管智慧平台工作,由教导主任主抓教师培训,信息技术教师主抓技术支撑和平台维护,后勤主任负责资产管理和设备送修。
2.创新培训方式,教师学有所得
智慧校园设施刚一到位,我校及时与区技装中心和科大讯飞公司一道,就教师培训内容和方式进行了多次交流。对教师在智慧平台的使用上,进行了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全面了解教师在使用中的情况及培训需求,既有教师面上的全员培训,满足教师培训共性的需求;也有某个方面的具体指导,满足教师的操作实际,做到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机结合。
3.明确使用目标,人人参与应用
学校对全校34名教师明确了使用目标,全体教师在临空智慧教育平台上注册了账号,进行了网上的研修培训,全体教师都能在平台上下载电子教材、教学资源,学校也要求凡在教室、功能室上课,均要使用智慧平台,同时做好班班通使用登记。教师的“教、学、考、评、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均要求在平台上完成,学校进行的定期检查。
4.有效利用科研,提高课堂效益
为更有效的提高智慧平台使用效果,学校专门申报了区级科研课题《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整合策略教学研究》,把研、训、教融为一体,最大程度的提高运用水平及教学效果。目前,我校全体教师都能利用教师机上课,教师能在教室的任意角落控制教学,能有效地避免教师在讲台上挡住部分学生视线的不利因素。通过信息化教学,增强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5. 充分整合资源,做到共建共享
智慧平台实现了教学、教研资源的汇聚共享。学校有计划的将教学课件、课程设计、一师一优课、微课等资源充实完善,教师将优选后的课件、资源为己所用,避免了教师们重复制作而浪费时间和精力,并让老师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有效指导自己的教学。教师还通过空间将自己的资源进行分享。不仅能促进教师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与讨论,还可以汇聚到校本资源库或资源中心,实现资源更大范围的辐射。
6. 加大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
在教师尽力用好智慧平台的同时,学校还将智慧平台向部分有条件的家长进行开放,家长通过平台账号,与教师、孩子互动,实时地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接收学校通知信息。通过此种方式,争取了家长的积极配合,形成强大教育合力。
三、对智慧校园工作的一些建议
1.增加网络的带宽。学校现在使用的城域网由于建设年代较远,带宽只有10M,只能满足一间办公室一台计算机,一个网点。现在每个教师都需要平板下载资源,再加上教室、微机室的几十台电脑同时上课,网速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要下个资源往往要等上好几个小时。为确保使用效果,现在急需加大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对校园的覆盖范围,教室要有网点,办公室每个老师要有网点,并保障有足够的带宽进行支撑。
2.加强设备间的技术融合,促进设备的高效使用。我们要打破各种设备之间的各自为主的现象,加强各种设备的技术融合与支持,让老师们更加方便、高效地使用一体机、投影仪、平板电脑等设备来为教学服务。
3.建立设施设备的使用保障体系。当设施设备出现故障时,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排除故障,提高设备使用效果。如果一旦出现故障,迟迟没法处理,很容易造成设备的闲置。
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于第2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到我校进行慰问、指导,你们的到来不仅说明市委市政府对瑞安教育及广大教师的关心,更说明了市委市政府对我们老城区教育的支持和厚爱。你们的到来令我们玉海中心小学这所百年老校蓬荜生辉。
我们玉海中心小学前身为西南隅蒙学堂,由号称“东南第一笔”的书法家池志澂先生和乡哲洪炳锵于光绪二十八年(也就是1902)创办,至今已有1XX年历史。xx年撤镇后,学校终称瑞安市玉海中心小学。
学校现有教学班32个,学生1462人,教职员工76人。其中,1位教师获全国先进教师光荣称号,5位教师荣获了温州市师德楷模、温州市师德标兵、省春蚕奖优秀教师,2位青年教师获瑞安市十佳青年光荣称号,2位教师获温州市与瑞安市劳动模范光荣称号,14位教师获市级以上教坛新秀称号。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出“小中求全、小中求精、小中求优”“三小”办学思路,全面实行科学管理,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历年来,学校富有时代感、爱国情和地方性的教育活动,如家长学校、艺术社团、《小蕾》校报、《古诗文诵读》、《活动智慧》等校本课程均成为校园亮丽的风景线。学校先后被评为首批“全国雏鹰红旗大队”,省家庭教育先进集体,省艺术教育先进集体,省国防教育先进集体等。xx年年,学校荣膺浙江省“百年名校”100强,瑞安市仅瑞安中学、市实验小学和我们玉海中心小学3所学校。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市前列,在XX、XX学年瑞安市五年级英语科学学科教学质量监控中,学校双科综合值均名列全市第一;在XX年瑞安市毕业班语文数学学科教学质量监控中,学校语文数学双科平均分名列全市第一。为此,我校被评为XX年度瑞安市教育教学规范化a类学校和XX年度瑞安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随着瑞按城区的东移,这样一所具有一支优秀师资队伍、具有高质量的百年名校也面临着发展中的一些困难:
首先,我们面临着旧城改造中办学规模不足、办学空间不足的问题。我校现有32个教学班,但在邮电南路改造中,据说学校只有27个教学班的规模,而且学校占地面积并没有多大的改变。我想,城市建设规划必须具有超前意识,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随着老城区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就业人口增多,必然对学校发展规模提出更高要求。学校作为重点基础建设,应该做到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落后。27个教学班和原有的办学空间远远不符合城市化的进程中玉海中心小学发展的规模。
其次,我们面临着邮电南路旧城改造中师生出入的安全和卫生问题。在邮电南路的拆迁过程中,由于种种困难,拆房时断时续,没有规划,给广大师生出入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我们甚至害怕哪里冷不防掉下一块石头。同时,在拆房的过程中,没有及时处理建筑垃圾,使得学校周边道路瓦砾成堆,更有甚者,有些居民干脆把这些地方当成垃圾场,使得学校成了垃圾堆里的学校。
首先,我代表学校,代表学校校委会,代表全校师生对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Xx县Xx小学环境幽雅,整洁怡人。现有40个教学班,113名教职工2200多名学生。学校设备先进:图书室、仪器室、阅览室、多媒体教室一应俱全,还配有美术室、舞蹈室、电子阅览室和活动室,每个教室配有彩电,这里是孩子们学习成长的摇篮,是孩子们梦想启航的港湾,也是教师展示自身才华、智慧的舞台。
近三年来,我校顺应时代的发展,努力更新教育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德育工作为灵魂,坚定一个信念:求真务实,创办一流学校;坚持三个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坚持三个统一: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三育人的统一,以达到养德、启智、崇美、强身、静心的目的。努力实践着我们的德育示范方向:养成教育净化学生心灵、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构建德育管理网络,做好德育工作的龙头
学校是培养人的道德情操的策源地。要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文明素质的跨世纪新人,学校必须首先强化自身科学的、现代化的德育管理,这是创建德育示范学校的前提。为此,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没有一个德才兼备的领导班子,就不可能有一所文明向上的学校。学校成立了校长负责-政教处主抓-学生干部参与的三位一体德育管理网络,政教、教务、总务三大处分别以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为重心,配合少先队大队部、年级组组成一个严密的管理体系;既责任到人,又密切合作。
精细化的管理,激发了大家的聪明才智,发挥了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使大家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聚,力往一处使,继而使全体师生员工能够协同一致,相互配合,精诚团结,形成合力。为加强领导班子的德育建设,近年来我们坚持做到“五不”:“嘴不歪”(对师生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要求全体成员树立全局观念,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眼不斜”(不门缝里瞧人,全面地看人,辩证地看人,用发展的眼光看人);“耳不偏”(不偏听、不偏信,正反面兼听);“手不长”(不,不贪占公家便宜,);“腿不懒”(要勤查、勤看、勤跑、勤转,腿不懒)。
完善和落实规章制度近年来,我校在办学思想的指引下,不断制定和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并采取目标分解,以点带面,逐步提高的办法,狠抓制度的落实。学校相继出台了《Xx小学教师师德师风考核制度》、《Xx小学教师办公制度》、《Xx小学教师考勤制度》、《Xx小学教师教育教学量化考核制度》《Xx小学教研制度》等。为了加强德育工作,学校以“养成教育净化学生心灵、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作为德育示范方向,整体规划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制定了《德育总则》做到班班有“规范”,人人有“守则”,全校的德育工作要求做到一表(即把班会列入总课程表);二专(即有专门的领导、专门的教师);三结合(即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品德课与文化课结合);四定(定计划、定原则、定内容、定考核);五化(即组织网络化、内容系统化、活动制度化、形式多样化、时间经常化)。政教、教务、后勤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各负其责。
养成教育做龙身,净化学生心灵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走进Xx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花坛中的“你的文明,滋润我的心灵”“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等等提示语,我们就是要在学生的心田里播下文明的种子,让文明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结出满园的文明之果。
以背诵,记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强化训练,进行记忆大赛,把行为、习惯方面做的好的同学树立为榜样、标兵。多年来,许多学校抓德育,忽视了“守则”与“规范”的学习,许许多多的学生不知道“守则”与“规范”的内容,而我们学校把这一活动当成我们学校的一个德育特色来抓,每个学生对守则与规范的内容耳熟能详,了然于胸。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绝大多数同学知道了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如六(6)班的卢昊同学深有感触地说:“是《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成就了我这名省级三好学生。”
强化班级管理。各班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班级管理制度》,以严格的制度一点一滴矫正学生的行为,要求班主任以自己的言行为经纬,为学生编织楷模,做到“班级无小事,事事有教育”。并实行开放型“自育”大力开展“三自”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通过三自教育,培养了学生自强、自立、自理的能力,正如五(2)班陈裕文同学的家长紧握着校长的手说:“是你们学校的三自教育,让孩子有了生活自理能力,以前孩子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现在我们大人不在家,孩子也能自己照顾自己,我们星期天上班外出也安心了。
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为了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走路,我们将学困生转化作为全校的一个系统工程和攻关项目,号召全校教师用爱心创造出养成教育的奇迹,制订了《学困生转化措施》,建立了《学困生档案》,由教师、优秀学生和学困生交朋友,结对子。如政教主任亲自带头与二(1)班的董翔宇同学结成朋友,使这个同学成了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爱劳动的好孩子,每天第一个进教室拖地,做值日,得到了师生的好评。文明的校风在点滴渗透中形成,文明之花在校园处处绽放,养成教育净化了学生心灵,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校园文化建设做龙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近年来,我们绿化、美化了校园,建起了德育室和心理健康室
,还充分利用现有空间开设了舞蹈室、美术室、图书室、阅览室、多功能教、电脑室等室,更重要的是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开设了文化橱窗。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张挂上墙,广置了各种宣传牌匾和专栏;展出了师生艺术作品。教学楼内外,到处可见学校的规章制度、标语;走廊中,名人名言,伟人画像高高悬挂。校园文化到处在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滋润,如花池中的“来时给你一片芳香,去时还我一身洁净”、“花儿虽美,我的心灵更美”、“小树惹人怜,花儿让人甜”
各年级各班做了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如六(2)班的“智慧树”、五(1)班的“放飞理想”、四(3)班的“梦想舞台”等等,不胜枚举,全校40个班,异彩纷呈,精妙绝伦。
学校到处在对学生进行文化的熏陶与感染,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可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高陵县张卜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农村初级中学,地处县城东南八公里处的渭水河畔。学校创办于1964年,占地面积21256平方米,现有教学班22个,学生1300人,教师百余名。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的关怀支持下,张卜中学抢孤机遇,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推进的战略方针,使育人环境得到改善,为创市级示范学校奠定了基础。在素质教育走进新课改的浪潮中,学校领导班子团结拼搏,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实现了教育跨越式发展。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校,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管理求发展、牵手抓基础、互动创特色”的I作思路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教学宗旨,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增长。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水平的高低。张卜中学素有“优秀教师摇篮”的美誉,有一支“敬业爱岗,无私奉献,锐意革新,敢为人先”的教师队伍。学校充分发挥教学平台的作用,强化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教师认真落实教学任务,积极推进新课改的实施。建立系列化评价机制,形成了《教师、班级的评估细则》。在规范教学管理,强化教学常规督察过程中,认真落实教学“六认真”,积极提倡和逐步健全集体备课制,增强教师的大局观念,发挥教研组的集体智慧,提高各科备课质量。教研组还积极开展有目的、有计划、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教学研究活动,教研成果和课堂教学都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同时,学校积极引导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致力探求师生主动交往,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教师们还重视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注重学生个性的学习能力,使课堂气氛浓烈,效果显著。
安全工作是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关系着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在强化安全教育中,张卜中学的做法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安全管理责任制。学校成立了以李建军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政教处、保卫处牵头,校团委具体负责日常安全工作,制定“值周教师责任制”。同时,学校还经常召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在创建文明平安校园活动中,学校积极落实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活动关于“预防校园侵害,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的总体要求,学校政教处建立了《张卜中学消防安全制度》、《张卜中学教学安全制度》等制度和安全预案,以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科学的管理,务实的作风铸就了张卜中学近年来的辉煌。2004年中考获县第五名,2005年获县第二名,2006年中考雄居全县第一,连续三年重点中学上线率居全县前列,学科竞赛共有16人次获省级二、三等奖,运动会、艺术节学校均取得县总评前三名的骄人成绩。“市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县文明校园”、“县安全示范学校”、“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美誉称号尽显张中人勇于创新、锐意实践之本色。
“春风化雨润桃李,众志成城育英才”,面对新的挑战,张卜中学将强化素质教育,注重个性发展,坚持以德治校,全力以赴打造优质教育品牌,为实现张卜中学和谐发展再谱新的篇章。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校以“内涵发展强管理,特色发展促提升,文化发展重构建,和谐发展回本真”为策略,深入挖掘特有的校园文化,依托文化强区优势,以重塑龙沙品质为核心,以书法研修为突破,开发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书法校本课程。通过探索“书品+学品+人品”的“三品”育人途径,确立了“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的育人目标,以书香校园为灵魂,于细微处彰显龙沙人的教育智慧。
“学校特色发展,构建一校一品”,睿智的龙沙人在深入挖潜、找准生长点、选准突破口的基础上,率先在校园文化布局上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龙沙文化。
走进大气、典雅的教学楼,习惯坊、读书斋、人文廊、怡德苑交相辉映,楷、隶、行、草、篆潜移默化地走进孩子的心灵。浸润了翰墨书香的走廊文化,充满童真、童趣的自然文化,凝结成了独具特色的龙沙文化——和谐书香校园。
“翰墨学堂”是“书法社团”教师活动的“大本营”,更是书法校本课程开发的发源地。“书法社团”的每一位教师,以书育品,以字育爱。他们亲手装点了具有书法气息的“翰墨学堂”,徐徐展开的卷轴飘出的是水墨的清香,灯光映射下的书法作品,高华端庄。教师创作的扇面、楹联中堂、便签屏风,展满了“学堂”的每一个角落。
学校走廊的两侧,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教师的粉楷与孩子的作品成为“一校一品”的代言。学校以“一笔一画写好字,一转一折塑品行”为学习标准,融书法教育于传统文化教育、礼仪教育、艺术教育、审美教育之中,进而达到立德树人、育人无形。
多年来,“习字一刻钟、书法电教课、语文写字课”的扎实开展,使学生养成了“提笔就是练字时”的良好书写习惯。每天开展“听民族音乐,写中华汉字”为主题的“习字一刻钟”活动,把凝固的线条与流动的弦律结合起来,让孩子们感受到书法线条之美、结构之美、章法之美、流动之美、和谐之美。所谓“理可顿悟,法要渐行”,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骨力、姿态、神韵、气魄”,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书写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书法学习,培养了他们“坚韧的性格、科学的审美、健康的体魄、积极的心态”,进而形成自强不息的龙沙精神。
[关键词]学校教育;信息化;实践;探索
教育信息化是评价一所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更是对外展示学校形象,连接社会,满足学生家长教育需求的重要窗口。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存在着投入不足,设施落后,效益不高等一些具体问题,从而影响教育现代化的进程。那么,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宜昌市伍家岗区李家湖小学采取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管理制度,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等多种措施,不断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运用,充分发挥了信息化在推动学校教育改革,满足师生学习需要,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系中的重要作用。
一、改造升级,满足现代教育新需求
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对教育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依托程度越来越突出。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深深感到因认识不足,技术落后,使用不便等原因,学校原有校园网站和校园网等信息化设施已经很难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欲望,更无法适应现代教育发展新要求。为此,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破解这些难题。
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学校校长牟宗斌用极具智慧的前瞻性眼光,始终坚持一手抓教师队伍建设,一手抓教育信息化建设。他认为教师是办好一所学校的第一资源,信息化是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为此,他带领校行政领导展开教育信息化调研活动,举行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座谈会,广泛征求大家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亲自主持起草《伍家岗区李家湖小学教育信息现代化建设指导意见》,全面规划,整体推进,力求在校园内部实现资源高度共享,为教学、科研、管理提供服务,为计划、组织、管理与决策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手段;支持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为教师的备课、课件制作、教学辅助讲授提供技术支撑;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让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及时、准确、方便的收集、处理、传输学校的教育教学信息,与互联网资源共享,实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紧密结合等教育信息现代化的工作目标,并提出了“硬件”与“软件”并重,开发与运用齐抓等具体要求,为全面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保证。
拟定出台《李家湖小学校园网站改造升级实施方案》,对原有校园网站的板块与内容进行重新规划和创设,保留和加强校园新闻、图说校园等师生喜闻乐见的传统版块,新增校长信箱、家教论坛等具有互动性的栏目,对学生作品、成长记录等内容全面整合为“德育之窗”,使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我为校园网站献一策”征文评比活动,动员广大师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园网站的建设中来,使校园网站的板块设置更合理,反映学校建设与发展更全面,突出师生生命成长的历程更丰富。请具有一定实力的专业公司技术人员,与学校计算机主管教师合作,对校园网站进行顶层设计打造,选择配置易维护、易升级、可扩展的配套软件,确保校园网站的高效运营,为全面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奠定了群众基础和技术保障。
借助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检查东风,对学校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网络等进行全面优化。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筹措资金100多万元,新增一个学生微机室,更换多媒体教室陈旧设备,全校22个教学班、科学实验室、音乐专用教室等功能室全部实现了“班班通”,大小会议室装上了视频会议设施,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开通了微博、微信、校校通等多个平台,创建了教研、家校交流、校园创作等多个QQ群,连接了《中国教育网》、《北京101网校》等一批知名网站,基本实现了信息化平台应用多样化、办公自动化、管理智能化、教学资源化、教研区域化、学习远程化,进一步凸显了教育信息现代化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二、 创新管理,适应师生学习新需要
学校教育信息化全面提档升级,为学校教育连接世界,教师教学借鉴名师,家庭教育联通学校教育等方面提供了可能。然而,在校园网络等具体的运营过程中,却存在着管理薄弱,技术人员缺乏,利用率不高等一些实际问题。为此,我们不断加强和改进信息化网络管理,培养本土的专业技术人才,确保校园网和校园网站的可靠、安全地运行和使用。
制定出台《李家湖小学校园网站管理办法》、《李家湖小学师生上网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以学校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科室、教研组和教学班,组织师生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相关措施,用制度规范师生的上网行为。同时,学校还制定完善了《李家湖小学教育信息现代化应急预案》,开展信息技术障碍解决办法现场演练,进一步提高了问题的应对能力,一旦出现突况,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还预留了学校信息化管理年度专项经费,为信息化设备添置、设施维修和技术升级提供了资金保障。
实行人机使用捆绑制,将教师使用的电脑进行编号注册,建立教师电脑使用档案,机随人走,谁使用,谁养护,谁负责,增强了全校教师爱护电脑、正确使用的责任心。对学生计算机课堂学习,我们实行授课时段制,通过学生上机记录卡,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实况,随时纠正学生学习使用电脑的不良行为。同时,我们还通过普法专项活动,对师生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教育,引导师生自学维护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做到文明上网,正确使用网络。
加强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本校的技术骨干力量。我们实行“一主三副“人才培养制,即一名首席主管教师、一名主管教师,两名助手,形成教育信息化管理、使用和维护人才梯队,无论计算机老师怎样流动,都不影响学校信息现代化的运行和管理。为不断提高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定期安排他们到北京、武汉等地参加信息现代化技术学习培训,到市区信息现代化先进学校参观访问,与北京101网校建立互动关系,进一步增强了计算机教师和信息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为学校教育教学和师生的学习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同时,学校还通过环境上宽松、政策上优惠、工作上支持、职称上倾斜、服务上到位等具体措施,引进人才,留住人才,让他们学有所用,充分发挥了他们在推动学校教育信息现代化建设与发展中的聪明才智。
成立以学校党支部副书记为组长、校办主任为副组长的校园网站运营管理工作小组,将网站版块的内容落实到校办、教导处等七大部门,全权负责学校的信息与管理。我们建立信息实名制和登记制,严格信息审查制,坚决杜绝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影响学校形象的负面信息,明确了网站负责人、各版块的权利和义务,提出了信息要快、内容要新、活动要实、数字要准、语言文字要规范等具体要求,使校园网站成为学校、社会和家庭互利互动的有效平台。
三、浓厚文化,促进师生成长新平台
教育信息化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而且对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的影响,给传统的教学带来巨大的冲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拥有知识信息的垄断地位不仅被打破,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创造力,主动性更是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形成平等互利的新型师生关系。同时,教育信息化又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融合一个重要窗口。因此,如何引导教师、学生和家长掌握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成为我们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展开强大的宣传攻势,让学习应用信息技术成为一种潮流。我们在微机室、多媒体演播厅挂上“计算机学习要从娃娃抓起,信息素养要从小培养”、“ 让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师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手段”等宣传标语,在主教学上挂上“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快教育现代化发展!”等宣传横幅,并通过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宣传橱窗、校刊校报大力宣传教育信息化知识,突出在信息时代寻获信息、评估信息、应用信息的重要作用,通过“班班通”展示教育信息化的无穷魅力,努力营造人人学习信息技术,人人应用信息技术的浓厚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师生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兴趣。
推广普及基础知识,让学习应用信息技术成为一种基本能力。我们分别举办教师和学生家长计算机学习培训班,规定每天下午4:00以后为教师专门学习时间,特聘区教育装备站专家和学校信息技术首席教师为全校教师授课,现场解答老师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推出了计算机学习签到制,做到人人学习一个不漏掉,推出学习考核过关制,做到人人掌握,个个成能手,基本实现了“老年教师学会、中年教师学好、青年教师学精”包教包会的培训目标。家长培训,我们则通过家长学校平台,采取发资料,集中授课,现场操作等措施,实现包教包会的培训目标。同时,我们与“班班通”推广安装公司联合举办了四期电子白板使用培训班,根据班主任、语数外等学科教师的不同特点,确定不同的授课内容,并进行了现场互动,使全校50多名教师全部学会了电子白板的应用。
开发教育信息资料,让信息化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平台。我们成立了信息资源开发小组,分别开发了学科教学资源、教育管理资源、教师备课系统和相关网站资源,资料库的全部信息都能通过互联网络进行远程传输,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信息检索、查询、阅读和学习习惯。教学信息资料库的信息资源主要包含了静态信息、动态信息和多媒体信息等类型。静态信息包括文本、图表、图片、档案材料等常规教学和管理内容;动态信息包括有关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各种新闻、消息、时事、通讯以及各类时效性教育动态等。多媒体信息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为一体,构成了校园网多维的或虚拟真实的学习空间环境。教师充分使用网络教学资源组织课堂教学,创设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情境,在互动、网络、情境上下功夫,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丰富的教学形象,促进教学内容形式、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质疑、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助手,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着力构建课堂教学文化,让信息化成为师生的共同生活经历。我们用文化提升信息化水平,从形式走向内涵发展,备、教、批、改、辅信息化不再是常规工作的简单落实,而成为教师主动学习研究的课题,课堂教学成为对学生幸福的最大关照,课堂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经历。我们提出了“合格+风格” 的推广应用目标,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条件性知识,在课堂调整,教育机制,教学智慧的条件下,创新方法,形成各自不同风格,人人都有一手“绝活”,在校内或区内都有一定的话语权;我们进行两个专项研究,即教师巧用,学生会学,探索巧用和会学互动发展机制,营造教学相长的氛围,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组建三个教学沙龙,即语文、数学沙龙和英语教学沙龙,联合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教师,通过讲座式、茶座式,教学欣赏等多种形式开展课堂教学信息化文化的构建与研讨,做到专人担纲,定期活动、定期总结、定期考核; 我们开展四大检查评比,即课前教材与信息技术的配套准备检查评比、课中教学信息化应用实况检查评比、课后作业批改检查评比、课堂教学实际效果检查评比,通过每周常规检查,每天专班巡视,每月结果反馈,推动信息化课堂教学文化的建设,特别是在效果的检查评比上,我们除了常规性的课堂学习抽测,作业展评外,还进行了同年级、同学科不同班的教师交换教学,检验教师巧用,学生会学的效果,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热情。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学校,代表学校校委会,代表全校师生对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县*小学环境幽雅,整洁怡人。现有40个教学班,113名教职工2200多名学生。学校设备先进:图书室、仪器室、阅览室、多媒体教室一应俱全,还配有美术室、舞蹈室、电子阅览室和活动室,每个教室配有彩电,这里是孩子们学习成长的摇篮,是孩子们梦想启航的港湾,也是教师展示自身才华、智慧的舞台。
近三年来,我校顺应时代的发展,努力更新教育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德育工作为灵魂,坚定一个信念:求真务实,创办一流学校;坚持三个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坚持三个统一: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三育人的统一,以达到养德、启智、崇美、强身、静心的目的。努力实践着我们的德育示范方向:养成教育净化学生心灵、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构建德育管理网络,做好德育工作的龙头
学校是培养人的道德情操的策源地。要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文明素质的跨世纪新人,学校必须首先强化自身科学的、现代化的德育管理,这是创建德育示范学校的前提。为此,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没有一个德才兼备的领导班子,就不可能有一所文明向上的学校。学校成立了校长负责-政教处主抓-学生干部参与的三位一体德育管理网络,政教、教务、总务三大处分别以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为重心,配合少先队大队部、年级组组成一个严密的管理体系;既责任到人,又密切合作。
精细化的管理,激发了大家的聪明才智,发挥了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使大家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聚,力往一处使,继而使全体师生员工能够协同一致,相互配合,精诚团结,形成合力。为加强领导班子的德育建设,近年来我们坚持做到“五不”:“嘴不歪”(对师生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要求全体成员树立全局观念,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眼不斜”(不门缝里瞧人,全面地看人,辩证地看人,用发展的眼光看人);“耳不偏”(不偏听、不偏信,正反面兼听);“手不长”(不,不贪占公家便宜,);“腿不懒”(要勤查、勤看、勤跑、勤转,腿不懒)。
完善和落实规章制度近年来,我校在办学思想的指引下,不断制定和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并采取目标分解,以点带面,逐步提高的办法,狠抓制度的落实。学校相继出台了《*小学教师师德师风考核制度》、《*小学教师办公制度》、《*小学教师考勤制度》、《*小学教师教育教学量化考核制度》《*小学教研制度》等。为了加强德育工作,学校以“养成教育净化学生心灵、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作为德育示范方向,整体规划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制定了《德育总则》做到班班有“规范”,人人有“守则”,全校的德育工作要求做到一表(即把班会列入总课程表);二专(即有专门的领导、专门的教师);三结合(即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品德课与文化课结合);四定(定计划、定原则、定内容、定考核);五化(即组织网络化、内容系统化、活动制度化、形式多样化、时间经常化)。政教、教务、后勤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各负其责。
养成教育做龙身,净化学生心灵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花坛中的“你的文明,滋润我的心灵”“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等等提示语,我们就是要在学生的心田里播下文明的种子,让文明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结出满园的文明之果。
以背诵,记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强化训练,进行记忆大赛,把行为、习惯方面做的好的同学树立为榜样、标兵。多年来,许多学校抓德育,忽视了“守则”与“规范”的学习,许许多多的学生不知道“守则”与“规范”的内容,而我们学校把这一活动当成我们学校的一个德育特色来抓,每个学生对守则与规范的内容耳熟能详,了然于胸。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绝大多数同学知道了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如六(6)班的卢昊同学深有感触地说:“是《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成就了我这名省级三好学生。”
强化班级管理。各班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班级管理制度》,以严格的制度一点一滴矫正学生的行为,要求班主任以自己的言行为经纬,为学生编织楷模,做到“班级无小事,事事有教育”。并实行开放型“自育”大力开展“三自”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通过三自教育,培养了学生自强、自立、自理的能力,正如五(2)班陈裕文同学的家长紧握着校长的手说:“是你们学校的三自教育,让孩子有了生活自理能力,以前孩子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现在我们大人不在家,孩子也能自己照顾自己,我们星期天上班外出也安心了。
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为了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走路,我们将学困生转化作为全校的一个系统工程和攻关项目,号召全校教师用爱心创造出养成教育的奇迹,制订了《学困生转化措施》,建立了《学困生档案》,由教师、优秀学生和学困生交朋友,结对子。如政教主任亲自带头与二(1)班的董翔宇同学结成朋友,使这个同学成了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爱劳动的好孩子,每天第一个进教室拖地,做值日,得到了师生的好评。文明的校风在点滴渗透中形成,文明之花在校园处处绽放,养成教育净化了学生心灵,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校园文化建设做龙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近年来,我们绿化、美化了校园,建起了德育室和心理健康室
,还充分利用现有空间开设了舞蹈室、美术室、图书室、阅览室、多功能教、电脑室等室,更重要的是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开设了文化橱窗。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张挂上墙,广置了各种宣传牌匾和专栏;展出了师生艺术作品。教学楼内外,到处可见学校的规章制度、标语;走廊中,名人名言,伟人画像高高悬挂。校园文化到处在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滋润,如花池中的“来时给你一片芳香,去时还我一身洁净”、“花儿虽美,我的心灵更美”、“小树惹人怜,花儿让人甜”
各年级各班做了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如六(2)班的“智慧树”、五(1)班的“放飞理想”、四(3)班的“梦想舞台”等等,不胜枚举,全校40个班,异彩纷呈,精妙绝伦。
学校到处在对学生进行文化的熏陶与感染,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可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他有资本说这话。
近几年来,赛罕区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取得了显著的业绩,印证了赛罕区教育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与对学生的真诚热爱,谱写了教育事业的精彩华章!
一座座教学楼、公寓楼、实验楼在赛罕区拔地而起,师生进入宽敞明亮的学习环境,城区所有中小学用上了水厕。城区绝大部分中小学用上了塑胶操场,大部分学校得到硬化、美化、绿化,教学设备得到极大的补充和更新。
赛罕区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入学难、上学难得到缓解,农民工子女入学难得到妥善安置,为打造“教育强区”促进赛罕区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赛罕区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列入多项教育重点新建、改建项目。在列入前要经过反复论证,列入之后以纪要的形式下发,包括工程进度,资金来源,责任人等。工程施工中,采取指导、现场办公、召开协调会等,解决存在的问题,工程交付使用后召开现场会认真总结经验,以奖代罚,从而有力地促进校园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根据上级指示精神,赛罕区教育局把撤点并校纳入全区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的整体规划中,即“先布局,再撤点”。
1990―2009年,赛罕区教育局先后撤点并校59个。撤点并校以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扩大校均规模。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职工队伍得以优化,对促进城乡教育事业积极、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教育事业,2007年7月,赛罕区教育局开始执行“校财局管”,在教育局成立“教育经费管理中心”统筹全区教育经费,进一步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并保障了专款专用,确保了各项工作得到认真贯彻落实。乡镇中心校的人事和资产管理权也一并归教育局管理,真正实现了人、财、物在全区范围内统筹使用,合理配置,落实了“校财局管”的管理体制。使人、财、物向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倾斜,不断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水平,力促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协调发展,优质发展。
赛罕区教育局在教育的实践中体会到,只有把教育当作事业来做,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为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保障教学质量。每年招聘百余名优秀教师加入城乡学校。今年金桥新市区将建72个教学班完全中学。为发展民族教育,市政府将投入1.3亿元,对蒙古族学校、兴安路民族小学进行改扩建工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地处南陵西乡,坐落在美丽的寨山脚下,七星河畔,始建于1956年(西乡系牡丹之乡;寨山:李白三度寓居于此,留有诗作《南陵别儿童入京》)。学校文化底蕴丰厚,环境幽雅,文化氛围浓厚。学校下辖两个完小,专任教师102人,在校生1091人,本部现有教学班18个(含教学点),在校生708人,教职工44人。
近年来,县政府不断加大对我校的投入,校容校貌发生显著变化,办学条件显著提升。学校占地面积51.4亩,校舍建筑面积5828平米,运动场地面积9248平米。现有实验室1间、多媒体教室1间、图书室1间、阅览1间(图书达20000多册,生均图书27册)、计算机房1间(学生机64台、班班通14台、教师机32台,生机比达到10:1)、体育器材室1间、标准音乐室1间、舞蹈室1间、3D打印室1间、电子琴室1间、美术室1间等。互联网接入带宽达50M,教学光盘400课时以上,教学软件资源200G。学校功能室齐全、设置合理,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二、校园文化建设总体思路
(一)总体目标
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一校一品、形成特色”的要求,利用3年时间力争将学校建成为教育理念先进、校园环境优美、管理制度完善、文化氛围浓厚、人际关系和谐的山区特色学校。
1.环境文化建设: 继续完善校园整体布局,搞好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设计与建设,形成环境自然优美、室内布置整洁舒适的育人乐园。
2.制度文化建设: 继续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培育科学效能、民主参与、合理高效的管理文化。
3.行为文化建设: 继续加强“三风”建设,培育行为文明、健康高尚、严格自律的师生行为文化。
4.活动文化建设:继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传承中华文化,陶冶情操,提升素养,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
5.精神文化建设: 继续拓展校园文化内涵,构建以人为本、合乎规律、引领发展的核心精神文化。
(二)实施步骤
第一步:2019年基本创建校园表层物态文化,初步完成浅
层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第二步:2020全面完成环境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着力打
造中层行为文化,全力推进活动文化开展。
第三步:2021年深入推进活动文化,精心构建学校核心精
神文化。
三、校园文化建设保障措施
1.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学校将成立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协调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组长:程寅发 副组长:潘忠宏李中华 成员:钱立胜谢庆生丁海飞吴珊珊纪乐乐各班班主任。
2.加大宣传,营造氛围: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校园广播、板报、橱窗、会议等形式,营造浓厚创建氛围,增强师生主人翁意识,提高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
3.齐抓共管,分工协作:做好创建工作分工,明确工作责任,形成齐抓共管、主动参与、积极合作的局面,全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4. 加大投入,经费保障:经费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本着“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学校将广开渠道、多方筹措资金,最大效益提高投资效益,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四、校园文化建设具体工作
(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1.校园绿化美化
①完成综合楼前围墙边的绿化工作,打造成月季园,并对现有校园区域绿化进行补充完善。
②将食堂与幼儿园间“一平米”种植区打造成种植基地,并完成相应标牌设置。
③将乒乓球场边的长条地段补栽富贵竹、紫竹、斑竹、桂竹等竹种,打造成竹文化。
④对厕所区域增加桃树,补栽梨树,建成桃李园。
2.校园文化设施
①新建文化长廊:食堂绿化带边建一条长廊,解决学生就餐避雨,增添文化气息。
②综合楼前食堂边新建个亭子,改建行政楼边旧亭,完善文化设施。
③增设主题广场:在校门口围墙处安置《弟子规》文化墙,弘扬传统文化教育;在校园各处绿化带间安放石头,将核心理念书写上面,营造浓厚石文化;继续完善党建广场、雷锋墙等主题广场。
3.功能室美化
①对综合楼各功能室进行整合,外墙进行粉刷、装饰。
②继续完善各功能室设施设备,统一门牌标识。
③完善功能室制度,统一制作材料,对室内布置要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富有教育性等。
4.教室美化
①改善班级设施设备,逐步更新学生课桌,做到统一、整齐,室内物品摆放有序,地面干净整洁。
②班级布置有品位,有创意,文化气息浓厚,环境优雅富有特色。
③做好班级的绿化、亮化,适当摆放绿色植物,净化空气、陶冶情操。
5.办公室美化
①优化组合办公场所,完成对相关室内墙体粉刷、装饰,达到亮化效果。
②建立办公室制度,统一材质,上墙张贴。悬挂师生国画、书法等装裱作品,增添文化气息。
③统一安装正冠镜一面,时钟一只。
(二)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1.领导行为文化
①加强学习,解放思想,不断构建学习、创新型班子队伍;
②转变作风,求真务实,不断构建务实、高效型班子队伍;
③坚持民主,注重团结,不断构建民主、和谐型班子队伍;
④艰苦奋斗,廉洁自律,不断构建清正、廉洁型班子队伍。
2.教师行为文化
①提升教师精气神:不断强化教师责任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竞争意识和敬业奉献意识。
②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树立典型,弘扬正气,争做“四有”好老师。
③促进专业发展:加强校本研修,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搭建平台。
3.学生行为文化
①强化德育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②强化美育功能:要用先进的文化引领学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审美文化修养,形成高尚的人生态度。
③优化人际交往:创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和谐发展。
(三)校园活动文化建设
1.立足常规,持续推进校园文化活动开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持续做好日常规、周常规,扎实开展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卫生评比、“两操”活动、升旗仪式、入队仪式、路队管理、班队活动、文明创建、家校共育等活动。
2.围绕主题,深入推进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打造特色的文化气息。深入开展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不断创新形式,拓展活动内容,提高学生社团活动实效;积极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丰富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的文化氛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竞技水平,定期举办阳光体育运动会;全力落实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校内和县域资源,积极开展一平米种植、研修旅行等活动,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四)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①继续完善学校各种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体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
②继续完善民主管理机制,坚持党务、校务公开制度;坚持民主议事制度,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实施家校共建机制,发挥家长在学校管理中参与作用,不断创建教育发展新生态。
③继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内控制度,规范财务审批与重大经济活动行为。
(五)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1.校风学风建设:进一步提炼办学理念,明确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的内容,坚持“德行天下,智慧人生”的核心理念,积极营造“和谐、勤勉、求实、创新”的校风、“爱生、求精、严谨、开拓”的教风和“爱学、会学、勤学、乐学”的学风,努力构建一个团结、协助、互助、友善的人际关系,形成浓郁人文气息和学术氛围的校园环境。
发展目标:建成一所内涵深厚、品位高雅、特色鲜明的农村
现代化小学。
办学宗旨: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个性育人才。
核心理念:德行天下,智慧人生。
何小精神:以校为家(敬业精神)、(合作精神)、
敢为人先(创新精神)、争创一流(进取精神)。
校 训:敬德砺智 培爱 修体
办学特色:经典浸润童心,创新成就未来。
校 歌:《寨山之歌》
2.标识文化建设:校徽、校旗、校歌是学校精神、办学理念和办学的标志性体现,是学校历史、优良传统的高度概括,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励学生成长、沟通师生情感、凝聚学校精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校徽设计将充分体现学校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将进一步完善、规范校徽、校旗的使用,制作、美化各类宣传标牌,以充分显示学校办学思想和人文特色。
3.校史文化建设:重视校史材料收集,着手校史建设,充分利用校史、素质教育成果、科技创新成果对师生进行办学传统、爱校教育,不断积淀校史文化。
五、校园文化建设初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