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森林防火联动机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春节临近,各地婚丧嫁娶、祭祀扫墓等活动频繁,上坟烧纸、燃放鞭炮等火险隐患增多;加之入春后,农事生产、烧灰积肥、郊游野炊等人为火患增多,森林防火形势十分严峻。为认真做好春节期间的防火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切实增强搞好森林防火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森林防火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深化对森林防火工作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审时度势,精心部署,切实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目前,我区森林防火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地方重视不够。个别干群仍麻痹大意、心存侥幸,防火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责任落实不够。个别地方领导机构不健全,责任不明确,措施不具体,预案不科学。三是对森林防火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小孩缺乏有效监管,森林火险肇事者出现老龄化、低龄化趋势,加之林区植被丰茂、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控制重特大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比较弱,防火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各级各本文来源:文秘站 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克服困难,全力以赴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落实。
二、明确职责,全面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
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要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的防火责任区域,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决把森林防火党政领导责任制落到实处。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为本区域内森林防火第一责任人,重点地段、重点部位要落实专人看守,要签订责任书。要及时调整充实各>,!
三、强化管理,严防森林火灾事故发生
一是强化宣传教育。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防火政策法规、防控知识和火警电话,不断增强群众的防火意识。区防火办要在重点部位增设永久性防火标语,乡镇要书写不低于50幅的防火标语,要安排专人加强对老人、小孩的宣传教育和监护看管。二是严格火源管理。春节前,各地要认真开展一次防火安全大检查,全面排查隐患,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坚持重点区域不放过、重点时段不放过、重点火险部位不放过、重点人员不放过,重点区域和关键部位务必落实责任,严防死守。特别要加强对流动人员、中小学生及弱势、智障人员的管理。三是加强值班管理。要认真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通讯畅通,严密监视火情,及时、准确上报火情动态。四是充分做好防火物资设备准备。护林、扑火人员要保持良好的临战状态,乡镇、村组、林场之间要加强联系,密切配合,保证护林联防和火情联动机制的高效运转。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把扑火安全放在首位。同时,加大火案查处力度,严格按照“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责任人未受到教训不放过”的原则查清责任,逗硬处罚,做到查处一案,震动一方,教育一片。
一、领导重视,责任到位
年初我局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成立由田局长任组长、三名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股长任成员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我局与各大滑雪场签订了《县旅游景区安全生产责任状》,要求各涉旅企业增强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法制观念,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各景区结合各自实际,全部制定了应急预案,成立了旅游安全管理委员会,增加安全员。此外我局制定了详细的检查制度,对各大景区每周常规检查一次,每月重点检查一次,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周密部暑,工作到位
半年来,我局对四家景区、2家旅行社进行安全检查30余次、出动车辆3辆、40人次,重点对各雪场的索道、防护网、挡墙、雪地摩托、摩毯、托牵、蓄水池等重点部位进行安全检查,共检查出安全隐患10条,全部发放整改通知书,并督导景区整改,整改率达到100%。冬季下雪时要求景区对路面进行清扫,并联系交通局清雪车对景区危险路段进行清理,特别是冬季容易结冰打滑路段,我们及时组织人员刨冰、泼撒沙石料保证交通畅通。另外要求雪场加强雪具的正常维护,游客滑雪时要求必须佩带头盔,把危险降至最低,保证游客的人身安全。针对汛期来临,我们做好防汛工作并与检查组一起深入各景区共排查险工险段5处,并全部进行加固处理。并完善各景区警示语、标牌标识,并要求专人负责落实;对农家旅馆、各景区安全员进行了安全培训;要求各旅游景区严格建立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安全生产档案,包括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领导机构的建立、培训档案、安全生产检查档案、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记要、企业应急预案、索道日常检查档案等;结合上级文件,联系我县旅游行业实际,先后转发上级文件10多份,印发《县关于五一黄金周旅游安全工作》的通知、《县旅游安全生产实施方案》、《县旅游体育局打击非法违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县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关于切实做好春季森林防火及旅游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县旅游体育局关于做好防洪防汛的通知》《县旅游体育局防洪应急抢险预案》《县旅游体育局防洪工作预案》《县旅游体育局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县旅游体育局大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10余份,进一步增强了各旅游企业安全事故预防意识。加强值守,建立了节日期间信息沟通和事故响应联动机制,随时应对突发事件发生。
三、森林防火,落实监管
为切实加强对旅游景区森林防火工作的领导,我局成立了森林防火领导小组,并明确局行业管理股负责旅游景区防火日常工作,把旅游景区森林防火工作落实到实处,春季防火期内,我局派出3名专人到包村进行防火工作指导,帮助景区建立了防火组织,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并成立半专业扑火队。按照《森林防火条列》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各景区制定和完善了各项森林防火工作制度。另外对各景区都设置了防火检查站,配备了专门人员24小时轮流值守,实行封山禁火。
四、联合检查、确保旅游安全
我局联合质检局、安监局、消防队、交警队等相关部门共联合检查5次,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责令企业整改,能当场解决的问题,要求其立即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问题,要求企业提出整改时限,限期整改;对一时难以整改到位的问题,要求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确保安全生产。
五、提升涉旅企业标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整合旅游资源,做好“双创”工作:以万龙—密苑两大滑雪场为主,创建国家5A级景区、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规范和提升景区品牌形象。
一、总结经验教训,认清形势,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
“十一五”期间,我省克服了百年不遇的低温雪凝、特大干旱等极端气候灾害的不利影响,没有发生特大森林火灾,五年森林火灾平均受害率为0.53‰,没有突破国家1‰的控制性指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今年年初我省遭受较长时间的低温雪凝灾害,不仅给全省各行各业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也造成了林区大量倒木、断木等可燃物积累增多,灾后森林防火形势不容乐观。今年以来,全省共发生森林火灾150起,过火面积8753亩,受害森林面积2186亩,损失成林蓄积6617.2立方米,幼林株数16万株,因森林火灾死亡2人。虽然经过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的共同努力,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全省森林火灾次数下降89.6%,过火面积下降96.4%,受害森林面积下降96.8%,伤亡人数下降94.1%,但据已查明的火因显示,因烧荒烧炭引发的森林火灾占60.3%,上坟烧纸引发的占14%,儿童玩火引发的占7.4。由此可见,一些地方对森林防火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野外火源管控不力,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不到位,是致使当地森林火灾频繁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我省3至4月中旬雨水相对较少,空气湿度小,西部地区有可能出现中等程度的春旱,这一时期森林火险等级相对较高,特别是省的西南部地区出现高火险的几率相对较大。除了气象条件的不利因素外,林内可燃物增多、农事用火频繁、清明期间野外火源情况复杂、旅游旺季进入林区人员激增等因素,使得火源管理难度加大。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认真汲取2008年低温雪凝灾害后及2010年特大干旱期间森林火灾高发,以及水城玉舍林场和惠水等地发生森林火灾的经验教训,对森林防火各项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将森林防火工作各项责任和措施落到实处,坚持以防为主,做到万无一失,严防森林火灾的再次发生。
二、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落实森林防火
各项责任森林防火是一项长期工作,一定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各地要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部门分工责任制,进一步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加强预警响应、宣传教育、火源管控、应急处置等工作,强化各项预防和扑救措施。特别要重点抓好乡(镇)、村(组)森林防火责任制的落实,层层签订责任状,建立健全森林防火联动机制和考核奖惩制度,真正把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落实到人,将各项工作做细、做扎实,切实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同时,按照《森林防火条例》有关规定,将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森林防火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及时足额下达森林防火经费,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森林火灾防御能力。
三、强化巡查宣传,严防死守,消除林区火灾隐患
森林防火的关键是火源管理,只有管住了火源,才能杜绝森林火灾的发生。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把控制火源放在防火工作的首位,严格控制,严防死守,大力加强火源管控。高火险期,要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地段、重点路口的蹲点守护,加强巡山密度,杜绝火种进入林区;要加大对智障、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的监护力度,逐一落实监护人的监管责任;要严格野外用火审批制度,坚决执行“气候不适不烧,无人看守不烧,未开设好防火线不烧,未做好准备不烧,四级以上高火险天气严格禁止一切野外用火”的规定;要把火源管理与可燃物管理相结合,及时组织力量清除林区受灾的断木、倒木和枯立木,消除火灾隐患;要对村寨、古建筑、文物区、油库、军事等重点设施、重要仓库的火灾隐患进行彻底排查,发现火灾隐患要责令相关单位和个人限期整改;要实行疏堵结合,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文明祭祀,严禁香、蜡、纸、烛等可燃物进入林区。同时,要认真组织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月”、“宣传周”活动,积极协调有关新闻媒体,通过电视、网络、报刊、广播、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并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张贴通告、发放入户通知单、手机短信、森林防火宣传车等宣传手段,进一步加大森林防火公益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特别要加强林区群众安全用火及森林火灾紧急避险知识的教育培训,扩大森林防火宣传覆盖面,努力使“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观念深入人心,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四、抓好预警监测和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各级林业部门要加强与气象、通信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及时森林火险等级信息,加强火情监测调度,通过卫星林火监测、瞭望台监测、地面巡护等方式,全方位、全时段进行监测,切实做到火情早发现、早处置。要及时做好扑火物资储备工作,及时对灾害损毁的设施和扑火机具进行修复和维护,要确保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各种扑火装备能够拿得出、用得上,发挥实效。同时,还要认真汲取近年来我省森林火灾扑救过程中发生人员伤亡,及2011年浙江省淳安县扑火队员死亡事故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加强扑火队伍的建设和管理,重点对扑火指挥员、参战队伍、各类专业和半专业扑火队伍,以及乡村义务扑火员进行扑火知识及安全避险技术的培训和演练,增强安全意识,提高扑火能力和安全避险自救能力。森林消防专业、半专业队伍要进行战备值班,并加强扑火预案演练,特别是高火险时段要靠前驻防、集中待命,确保一旦发生火情,能够立即启动预案,调集足够力量,实现“打早、打小、打了”。在扑救森林火灾过程中,不得组织妇女、儿童或其他老弱病残人员直接参加扑火。扑火队伍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扑火”的思想,防止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要各就各位,分工协作,积极有效地做好森林防火各项工作,全力确保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
1、认真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各学校要建立健全安全工作机构,切实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实行“一岗双责”,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市教育局与各学校签订《2013年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中心校与辖区学校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学校与部门、班级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认真落实校长、教师的安全管理责任制,确保安全工作时时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把各项安全制度落实到岗、落实到人、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各学校、幼儿园要制定各类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落实相应的应急处置救援措施,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制度的建设。定期组织中小学开展应对公共安全和自然灾害的演练活动,全面提高中小学生面对安全突发事件的自我防护能力和学校的应急处理能力,把安全工作重心放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上来,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3、严格执行学校大型活动审批制度。各学校、幼儿园组织的大型校外集体活动,必须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审批请示必须附带安全管理措施和责任人,提前排查不安全因素,制定预防的措施和应急方案。
4、加强安保队伍建设。进一步夯实安全管理工作基础,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强力提升安全工作水平、效率及执行力度;着力加强安全管理干部业务培训,完善学校安全工作机构,配齐专(兼)职安全管理干部,建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学校安全工作机制;强化门卫、安保队伍的培训及管理,严格保安聘任管理制度。
二、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
5、强化中小学安全教育。各学校、幼儿园要认真按照《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严格按规定开设公共安全教育课程,开展安全教育优质课评选活动,全面提升学校安全管理水平;要积极拓展校园安全宣传阵地,充分利用校刊、文化宣传栏、黑板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络、演讲、征文等不同形式进行,以宣传安全教育法律法规、普及安全知识为基础,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积极开展“普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禁毒”、“防艾”“交通安全日”、“安全生产月”等重要活动,扩大安全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最终使学生在校受益、校外受益乃至于终身受益。
6、加强化学药品的管理和使用。危险化学药品的采购、存放、保管实行专人专管负责制,设立危险化学药品安全管理责任人,重点负责对学校危险化学药品的日常管理;建立严格的保管、检查、检测、库存、销毁登记制度;根据各种危险化学药品的性质、类别制作分类标签,分类摆放,严禁各类危险化学药品混装、混用;危险化学药品必须实行双锁制,严禁将危险物品保管室兼作他用。
7、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安全管理。要严格落实寄宿制学校相关文件、制度、规定,以学生安全为中心,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办法,加大对门卫、宿舍、食堂等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的监管整治力度,严格落实夜间值班、巡查和学生宿舍封闭管理等制度,认真落实学校安全管理责任,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保障学生在校安全。
8、重视师生心理监护机制建设。聘请心理学专家加强对教师的心理监护,减轻教师心理压力。要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辅导、跟踪、干预等机制作用,学校要采取一定的方式定期开展学生思想及身心健康状况摸底,逐个排查每位教师和学生,对有严重心理障碍的教师和学生予以跟踪、干预,要指定专人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并建立心理障碍师生档案,避免事故发生。
9、定期开展学校安全工作大检查。实行安全工作日志制度和隐患排查月报制度,定期对门卫、师生宿舍、教室、实验室、食堂、锅炉房等重点部位和各类电器、电路、监控设备和体育教学设施进行拉网式检查。各中小学要积极完善学校安全隐患排查台账,有条件的学校要建立相应的电子档案,对确实存在的安全隐患实施动态管理,做到:尽早发现,及时整改,不留隐患。
三、加强部门联动,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10、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各学校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综治、安监、公安、文化、城管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把综合治理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建立长效机制并坚持常抓不懈,群防群治,抓好校园周边安全稳定工作。要密切保持同公安机关的联系,保证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协调卫生、城建、工商部门对校门前流动摊点,采取外治内管相结合的办法,加以根治。协调文化、公安部门对学校附近不规范的游戏厅、网吧等进行清理整顿。要抓源头,抓根本,强化学生课间和午休期间的管理,切实提高学校的安全管理能力,切实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要健全学校治安保卫组织,落实社会治安防范措施,建立和完善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管理长效机制,努力为师生员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
11、抓好消防安全和森林防火工作。各学校要在消防部门的指导下,加强兼职消防人员培训、强化全校师生的防火安全意识,加强消防安全硬件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各类应急工作机制,形成应急处置合力。定期对学生宿舍、食堂、锅炉房、供电设施等人员集中可能发生火灾的场所进行防火安全检查。管好易燃易爆物品,保持教室、实验室等公共场所疏散通道的通畅,定期组织进行防火疏散演练,有效杜绝火灾事故发生。
各学校要继续抓好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加强师生森林防火知识教育,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等各种形式的森林防火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学生带动家长,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开展森林防火工作的良好氛围。
12、加强交通安全教育管理。各学校、幼儿园要积极与交警部门取得联系,加强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教育,规范校车安全管理。严格车辆进出校门,严禁社会车辆、家长自备车进入校内接送学生;加强交通安全教育,重点要教育师生遵守交通法规,自觉避让机动车辆,特别要教育学生拒乘非法营运车辆、超载车辆、无牌无照车辆。实行“政府主导、统一购车、公司化管理”的模式,所有校车由市宏利客运出租公司统一管理,加强对校车营运的管理。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做好校车的建档业务工作,宣传教育工作,确保校车出行安全。
【关键词】物联网;林业产业化;物联单元;智慧林业
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IOT) 是指将射频识别装置( 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 GPS) 、激光扫描器等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将各种“物品”都纳入这个网络,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能够实现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智能化的一种网络,它随着无线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现代的不断进步正在高速发展,并引起了各国的重视与支持。物联网对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加快经济方式转变的助推剂,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我省在农业,林业,环保,电力,食品等领域开展小规模试点应用,计划推广物联网技术在森林病虫害,森林防火,森林瞭望,植被生长状况,水土保持等方面推广应用。
1.黑龙江省林业产业化在物流网技术引入中存在的问题
相比国内发展较快地区,我省物联网产业本身起步就已经算晚的了,物联网产业基础和规模行因为受财政资金限制,我们无法将发达地区的经验照搬照抄,林业产业基础较弱,在森林防火中应用的物联网技术也是外购的,在高端科研技术向林业产业实际应用转化生产的对接方面明显产业化能力不足。 与发达地图相比在林业产业中的应用,我省在林业产业支持政策力度不够,省部门之间以及森工总局之间缺乏联动机制,没走形成有效的物联网林业产业规划以及配套措施,产业环境亟待优化。
1.1林业产业化与其他产业相比处在较低的发展水平,在物流网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中难度更大。林产品的生产和培育需要的环境一般处于偏远山区、而许多林产品加工的企业由于林产品饿不易保鲜性,只好采用就近原则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运输线路长、信息流通不畅;另一方面,由于林产品本身品种繁多、个体产品形状大小不一造成标准化水平低。我省提出林业产业化发展的起步较晚,底子薄,资金、技术和生产设备都很贫乏,管理水平和技术素质都达不到要求,特别是通过计算机管理林业产品培育、生产、监控、销售等方面难以普及,造成林产品市场信息处理的滞后,致使林产品物流销售渠道不畅通。正是缺乏物联网技术所需要的标准化、信息化。
1.2林业产品的散货性使其在整个流通过程中不易被追踪。物联网技术就是通过物物相连,相互感知的方式对所需林业产品进行从培育、生产过程到流通加工、销售整个流程的跟踪,但是林业产品主要是原木、林菌、林苗等大宗散货,很难做到每块木材、每个林菌、没跟山野菜的物物相连,因此在林业产业化中引入物流网就需要考虑如何确定这些林业产品的在物联网中的单元问题。这就在某种层面上增加了物联网实施的难度。
1.3林业产品的低值性,为物联网技术的实施带来一定的成本压力。费用问题也将是制约物联网技术在我国林业产业化中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相对工业品来说,林产品属于低值产品,产品本身利润非常低,而物联网技术作为新兴的信息化技术,投入较大,这必然会给林产品经营企业带来较大的成本压力,特别是在物联网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初期,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动力将不足。
2.物联网与黑龙江省林业产业化的对接对接策略
我省林业领域在推进物联网技术应用上目前仅限于森里防火,针对林业产业化如何推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虽然有远期目标,但鉴于以上分析的问题,要想直接实现物联网的普及是不现实的,而没有专门林业研发的情况下,本文通过借鉴物联网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寻求在林业产业化经营中与物联网的对接。
2.1建立自有品牌,通过加工业增加林业产品的附加值向标准化过渡
加工业是增值产业, 是整个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的关键, 要突变整个林业产业结构的性质, 就必须首先改变加工业的结构性质。对林产品进行精深加工,不仅可以促进整个加工产业链的发展,而且可以提高附加值,获取更高利润。例如山野菜、中草药的采集与加工,不单纯的通过烘干或腌制等简单加工技术的应用,而是设立品牌形象,将简单加工处理上升为精深加工,并设计美观、实用的外包装,增加林业产品的美观程度,简单的包装成本较低,而提升的利润甚至是与散装林业产品相比是翻倍的,为引入物联网技术提供资金积累。同时通过设计包装,逐步引进RFID标签技术,实现林业产品的标准化。直接引入条码技术,实现向标准化过渡。
2.2从实现林业产品的信息化向实施RFDI技术过渡
如果想推广物联网技术的前提是产品的标准化,我省林业产品目前主要处于零散生产、零散销售的状况,获取产品信息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首先通过对生产区域的划分对不同生产区域的林业产品实时信息上传到云存储,根据林业产品的质量、尺寸、色彩进行分级,并包装成物联单元,引入引进RFID标签、读写器、载货车辆跟踪终端及各类传感器等产品,标准化电子标签技术,当装有电子标签的物体接近微波天线时,阅读器受控发出微波查询信号,将标签中的数据信息反射回微波天线,经阅读器内部微处理器将电子标签中的识别代码等信息分离出来。这些识别信息作为物体的特征数据被传送到 Savant系统以供处理,处理后传送到 Internet,然后再在 Internet 上利用 ONS 找到该物品信息所存储的位置,由 ONS 给 Savant系统指明存储该物品的有关信息的服务器,并将这个文件中的关于该物品的信息传递过来,从而完成与物体有关的信息查询、统计、管理等应用①。利用RFID及传感器网络技术对我省林业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进行全过程监管,通过实施产品质量责任追究制,打造我省具有竞争力的品牌。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办理股票低佣金”为你整理了这篇县气象局人影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桐庐人影工作紧紧围绕省市气象部门的工作要求,紧贴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发展服务需求,在抗旱保供水、森林防火、生态环境治理、“五水共治”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影工作基础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人员队伍素质和能力不断加强,人影服务中心建设进展顺利,现将年度人影工作汇报如下: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根据省、市人影工作部署,年初制定了人影作业周年服务工作计划。人影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人影服务中心业务常态化运行经费列入政府购买服务保障。根据省、市关于“流域水库(桐庐)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固定作业服务区”和“作业实验性外场基地”建设的相关要求,签订了跨省、区域间的《中国山核桃主产区人工影响天气合作协议》,形成了分水江流域人影作业联动机制。
二、人影安全生产和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1.人影制度落实到位。为保障人影作业安全生产,严格按照《桐庐县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实施细则》(桐政办〔2015〕43号)文件要求落实相关责任制度。3月对作业发射架进行了年检,12月完成桐庐人影“一张图”更新,人影联合作业队伍16人(森防办4人)经考核合格并报公安部门备案,各项责任制度健全,作业流程规范,未出现安全责任生产事故。
2.完成属地化作业队伍组建。在前期谋划、商量的基础上,以函的形式向固定作业站所在乡镇商请组建属地人影队伍(3个乡镇共13人),建立“1+3”作业队伍模式。在通过政审的基础上,组织参加了全市人影培训和演练观摩,对乡镇队伍进行基础知识培训和实操培训。
3.人影作业情况。全年共上报人影作业计划7次,受天气条件限制成功作业共计4次7轮,发射WR型火箭弹12枚,BL型火箭弹14枚。7月21日、8月25日在凤川街道肖岭水库10号作业点开展人工增雨作业3轮,共发射BL型火箭弹4枚、WR型火箭弹6枚;8月26日、11月19日在百江镇苎坑村3号作业点开展人工增雨作业4轮,共发射BL型火箭弹10枚、WR型火箭弹6枚。
三、年度特色工作
1.省级人影作业试验区建设
根据“五水共治”和省新时代美丽浙江“耕云”行动计划总目标,在省市局指导下,推进完成了省级人影作业试验区“一中心四平台”建设,12月完成业务楼装修;报备采购BL型人影发射架4台,完成了全固态Ka波段测云仪和MRR-2型微雨雷达的设备安装,探索开展特种观测设备资料在人影技术中的应用。
2.承办了“钱江2020”协同作业应急演练
为更好地做好夏季高频作业准备,守好防灾减灾抗旱第一道防线,7月21日,在省市人影办筹备指导下,承办了“钱江2020”人工影响天气协同作业应急演练,邀请杭州、余杭、富阳、临安、金华、湖州六支作业队伍参加,在凤川街道肖岭水库开展了3轮密集连续作业,发射火箭弹64枚。演练实现了“三个首次”,一是全省首次规模化跨地区、多队伍、密集性协同作业应急演练,制定了相关人影指导产品,检验了协同作业应急演练业务流程,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人工影响天气协同应急演练方案。二是首次启动桐庐省级人影试验基地的人影业务,开展K波段毫米波云雷达、微雨雷达等设备在人影业务中的检验应用。三是首次全面启用乡镇联合队伍和森林消防队伍开展作业,有效检验了社会化作业队伍能力,提升了作业队伍实战水平。
四、2021年人影工作计划
1.加强基础平台建设,提高作业和保障能力。按照省局文件要求和公共气象服务需求,以分水人影基地为抓手,推进作业站点标准化建设,加强人工影响天气指挥系统业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作业和保障能力。
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强化对作业指挥人员和属地化人影作业队伍的技术培训,组织参加省市级对人影作业人员的考核,不定期进行人影技术演练,对人影作业成果及时进行技术总结,不断提高人影业务水平。
3.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计划2021年增购WR型火箭弹24枚、WR型火箭弹60枚;年初开展废旧炮弹清零工作;3-5月份完成对火箭发射装置的年检工作。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及安全制度,在作业公告、作业射界图、作业空域申请、事故应急处置与上报等环节上严格把关。
4.加强部门联动,合理落实经费预算。加强与林业、电力、水利等部门的部门合作机制,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促进交流,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经费预算合理,资金分配落实保障到位,做到帐物相符。
【关键词】基层应急救援;水平;提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事故灾害和突发事件不断增加,迫切需要我们增强应急救援能力,最大限度挽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急救援是一项社会性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而消防部队作为一支抢险救援的专业队伍,具有反应迅速、训练有素、战斗力强等优势,已日益成为抢险救援的骨干力量。当前,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的要求,淄博市全面提升了全市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淄博市公安消防支队也初步形成了有警必出、有灾必救、有难必帮的救援工作机制。但是,由于市有关单位及部分县对此项工作认识不够到位,行动不够迅速,使得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开展缓慢,队伍管理模式、组训方法、响应体系和保障机制仍不健全,部分地区还未按照有关要求成立综合应急救援支队。为尽快改变这一现状,进一步加快推进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全市基层应急救援水平,现提出以下提高基层应急救援水平的工作探讨:
1.全面加强县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初步形成全市应急救援体系
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和所有市(地)级城市,已全部依托公安消防部队挂牌成立了应急救援总队和支队,90%的县(市、区、旗)依托消防队伍成立了应急救援队伍。然而,当前山东淄博的市县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还比较滞后,因此各县(区)人民政府必须对此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按照国务院有关部委及区、市有关要求,务必尽快成立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确保全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基本形成全市应急救援体系,且还应将此项工作列入全市年底工作目标综合考评体系中加以重视。
2.加强联动,明确职责,建立协作机制
近年来,我市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先后参加了自然灾害抢险、交通事故救援、危化品泄漏处置、火灾扑救、重大社会活动的消防安全保卫等急难险重任务,在营救被困群众、挽回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方面功绩卓著,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但是,从实际救援过程来看,主要是我们消防部门单方作战,应急救援队伍各成员单位缺乏联动机制,全市应急救援联动体系作用不明显。因此,市直各成员单位一定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综合应急救援保障方案,公布主要负责人员名单和联系方式,保证紧急情况下能及时到达现场并开展救援工作。消防部门要及时完善灾害事故处置预案和跨区域协同作战预案,明确公安消防部队和社会应急救援联动单位的职责任务,在最短时间内启动救援方案的实施,做好相应联动、组织指挥、通信联络、战斗编程、处置程序、行动要求和应急保障工作,并尽快报政府批准实行,确保救援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3.建立健全指挥平台,实现应急救援指挥调度规范化
各县(区)、市直有关单位要加强协调沟通,加强灾害事故的预警预测、实现应急救援信息共享,达到统一指挥、科学调度目的。充分发挥119通信指挥系统的资源优势,实现与地震、交通、民政、人防、卫生等部门信息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建立包括道路、交通、水源、救援力量、专家人员、保障物资在内的基础信息数据库、灾害事故预案库并定期更新信息、研判情报和分析案例,及时预警预测本地区灾害事故。在全面调查、科学评估重大危险源的基础上,制订完善本地区应急救援总体预案和类型预案。通过预警预测,增强应对灾害事故的主动性,提高处置的针对性。各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与110、120、122报警救助系统和水、电、燃气、防汛抗旱、地震、森林防火、防空等应急救助系统实现无缝对接,实现指挥调度扁平化,确保各应急救援队伍快速反应、快速出动、高效处置,同时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建立应急救援管理机制。按照灾害事故类型和等级,实行分级响应,明确每个等级的响应主体、出动程序、出动力量和时限要求,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4.积极探索综合应急救援模式,实现应急救援资源整合效益最大化
政府要立足基层应急救援现实需要,按照“边建设、边完善,边总结”的方法,不断推进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根据“不增设机构、不重复建设”的原则和“一支队伍、两块牌子”的运作模式,在年底前,完成县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挂牌任务,并加大队站建设和装备建设投入,加强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加快推动以消防为主体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突出资源整合、力量动员、救援范围、救援效益的最大化,建立健全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专业应急力量的社会应急响应联动体制机制,确保指挥统一、行动协调、反应灵敏、处置专业、保障系统。同时围绕消防部队承担的应急救援任务,加强和改进人员编配、装备配备、预案编制、快速响应、组织指挥等工作,规范灾害事故处置和反恐处突程序,加快部队专业化、职业化进程。
5.推行“三训合一”,提高应急救援水平
要适时开展以消防为主,公安、卫生、安监、环保、气象等多部门联动的联合演练,整合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协同应急处置能力。通过岗位培训、消防支队集训与演练合训相结合的方法,使每一名队员做到“三懂一会”:即懂得应急救援一般规程、懂得应急队员行为规则、懂得相应专业常识,会操作使用综合应急救援装备。
6.结束语
面对日趋严峻的灾难形势和应急救援任务,提高公安消防部队的战斗力,是当前各种急难险重灭火救援的现实需要,更是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面对日趋严峻的火灾形势和应急救援任务,提高基层应急救援水平,是当前各种急难险重救援的现实需要,更是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李云.消防综合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的研究与探讨[J].安防科技,2011(04).
(一)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着力提高基层应急队伍能力和社会参与程度;坚持立足实际,按需发展,兼顾各地财力、物力和人力,充分依托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逐步加强和完善各类应急队伍建设,形成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的应急队伍体系。
(二)工作目标。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市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全面加强重点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普遍建立乡镇、街道、村(组)、企业等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同时,不断规范应急志愿服务组织,基本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应急队伍体系,使应急救援能力基本满足本区域和重点领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需要。
二、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建设
应急管理机构建设是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队伍建设的基础,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应急机构建设。各地、各部门要成立相应的管理指挥机构和办事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落实一至两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应急管理。各乡镇(街道)、村(社区)除成立应急机构外,乡镇(街道)要确定1-2名应急管理协管员,村(社区)要确定一名应急信息报送员。力争在年内真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保障全市应急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建立健全全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
(一)全面建设市综合性应急队伍。要以现有消防队伍为主体,其他专业应急队伍为依托,组建一支用现代先进救灾技术装备,反应迅速、技术过硬、作风顽强、精干高效的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除承担消防工作以外,还能有效执行地震等自然灾害,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安全生产事故,恐怖袭击等社会安全事件的抢险救援任务,并协助有关专业队伍做好防汛抗旱、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非煤矿山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环境污染事故、水上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由市消防大队牵头,市安监、卫生、公安等相关部门协助,市财政将对购置的必要设备和所需工作经费方面给予支持。
(二)加快建设乡镇(街道)综合性救援队伍。要指导、督促乡镇、街道加快推进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以民兵、预备役人员、保安、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为基础,组建街道、乡镇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人员不少于50人,名称为“××镇(乡、街道)综合应急救援队”。发挥他们在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中的就近优势,参与抢险救援、维护社会秩序,配合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同时发挥信息员作用,发现突发事件苗头及时报告,协助做好预警信息传递、灾情收集上报、灾情评估等工作,参与有关单位组织的隐患排查整改。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加强应急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强化应急培训,切实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应急保障能力。
市工业园区也要结合实际,以公安、城管等队伍为依托建立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
四、进一步加强全市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一)强化防汛抗旱队伍建设。针对我市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区易旱易涝的特点,市水务部门要依托水利工程管理和科技人员、公安、武警、消防、民兵、预备役人员、农技人员、村民和相关人员等组建市、乡二级防汛抗旱专业队伍,开展有关培训和演练工作,做好汛期巡堤查险、险情处置、人员安全转移和干旱紧急情况下应急供水等,做到有旱抗旱、有汛防汛。同时,合理储备防汛抗旱物资和装备,建立高效便捷的物资、装备调用机制。
(二)加强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建设。我市气象灾害频发,市气象部门在进一步抓好人工降雨、防雹、防雷等气象专业技术力量建设的同时,全面完成每个乡镇(街道)1-2名气象协管员,每个村1名气象信息员的聘任工作,接收和传达气象预警信息,收集、报告灾害性天气实况和灾情,宣传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协助乡镇(街道)、村制订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组织群众紧急避险,参与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和灾情调查上报等工作。
(三)加快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建设。市国土部门要加快组建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及时开展相关区域地质灾害调查及预警预报和趋势预测,提出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建设和措施;承担地质灾害应急值守、险情和灾情汇总上报;协助组织遇险人员转移,参与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和应急处置;开展地质灾害防灾知识宣传和应急处置培训。
(四)进一步强化地震应急队伍建设。市地震局在进一步扩大地震应急队伍规模的同时,加强地震应急队伍的演练培训,开展好地震监测和跨区域的联防联动,大力宣传应急避险知识。要认真吸取地震应急救援的教训,为在地震应急救援时能及时调用社会资源,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提供必要的大型设备,市地震部门应建立吊车、挖掘机、推土地、装载机、破碎镐等大型设备信息资料库。
(五)推进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市林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林业企事业单位、民兵、基层干部群众等力量作用,组建森林消防队伍。督促国有林场建立专业森林消防队伍。指导从事大面积森林资源培育的单位和个人建立消防力量。要建立与公安消防、武警部队、驻明、预备役部队的联动机制,满足森林防火工作需要。
(六)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市安监部门要会同消防、经贸委等部门,依托大中型骨干企业,采取与企业共建的方式,建立配备有较高标准专业救援车辆、装备和满足救援工作需要的各类救援物资,具有快速反应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及技术水平的应急救援队伍。根据我市实际,应分别建立1支非煤矿山应急救援队和1支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演练工作经费除在企业安全生产费用中列支外,市政府将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市安监部门还要督促非煤矿山和危险化学品企业依法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
(七)加强环境保护应急队伍建设。市环保部门要依托环境监测、监察机构专业力量,会同相关单位人员组建环境保护应急队伍,开展好环境质量监测预警,特别是加强对饮用水源地、重点污染源、辐射污染源等区域内环境的监测,开展有毒有害化学品重点污染源及污染隐患调查,积极参与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八)加强道路运输保障应急队伍建设。市交通运输部门要督促宁洛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组织国省道和县乡道养护管理部门、路政部门、公路养护工程企业等组建交通运输保障应急队伍,做好道路紧急抢通、清障保畅等任务。特别是针对我市境内高速公路里程较长,且地处江淮分水岭丘陵地带,易多雾、易路面结冰等情况,在及时督促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组织应急救援队伍抢通道路的同时,加强与公安交警、气象部门的信息沟通,提高协调处置能力。要依托重点客货运输企业组建运输保障应急队伍,完善应急运输车辆储备管理机制和征用补偿机制。
(九)强化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和水上援救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市公安部门要依托交警、消防等专业力量,组建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队伍,承担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交通管制、被困人员施救、交通疏导等工作。要建立与卫生、危险化学品、道路抢通、气象、环境保护等专业应急队伍的信息沟通和联动机制,提高快速有效处置能力。市交通、海事等部门要会同公安、水务、气象、农业、卫生、乡镇(街道)等单位和部门,组建淮河、池河流经水域及女山湖等湖泊水上救援应急队伍,开展水上搜救、打捞等应急处置工作。
(十)进一步强化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托现有卫生医疗机构相关专业人员组建卫生应急队伍,配备必要的医疗救治和现场处置设备,并开展好对乡镇(社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人员的培训,做好传染病、食物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其他突发事件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治等任务。市卫生、农委、质监、工商、商务、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加强协作,强化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做好食品安全监测预警,参与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调查评估等工作。
(十一)进一步加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队伍建设。市农业(畜牧业)主管部门要会同卫生、公安、工商、质监、林业等部门,建立由相关行政管理人员、动物卫生监督人员、动物疫控技术人员、有关专家、执业兽医等组成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队伍。市农业(畜牧业)要保持应急队伍的相对稳定,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同时加强应急监测和应急处置所需要的设施设备以及疫苗、药品、试剂、防护用品等物资储备,做好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动物的监测、封锁、隔离、扑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以及高风险人群的监测防控等任务。
(十二)进一步推进市政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建设。市主管市政、供水、排水、燃气、供热、市容的建设、城管等部门,要依托本地有关企事业单位懂技术和有救援经验的职工,分别组建市政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承担相关领域应急抢险救援任务,要充分发挥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人员在应急抢险中的作用,配备必要的应急抢险设备,做好经费保障,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应急抢修保障能力。
(十三)强化电力和通信应急队伍建设。市供电部门要依托供电和电力施工企业专业技术力量组建电力应急队伍,承担电力设施运行维护、应急抢修等任务,保障电力供应。要加强专业应急装备、交通工具配备和相关物资设备的储备,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技能竞赛和应急演练,建立区域性合作应急机制,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市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铁通公司等通信运营企业要依托专业技术力量组建通信保障应急队伍。市人防办要充分发挥城市防空警报设施和移动应急通信指挥平台优势,建立应急通信保障分队。
(十四)加强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市质监部门要依托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力量组建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队伍,承担风险隐患排查、应急救援处置等任务。拥有特种设备的企业要建立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应急能力。
各专业应急队伍的人数一般为15-50人,名称为“市××专业应急(救援)队”。其它行业、有关部门也应结合工作实际,组建专业应急队伍。
五、加强应急管理专家和志愿者队伍建设
(一)进一步充实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市民政、安监、卫生、公安等部门要建立由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以及综合管理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政管理人员组成的应急管理专家组,积极参与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对,并提出对策和建议,提高有效应对处置能力。
(二)进一步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共青团、红十字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团体组织,以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等领域为重点,在社区、企业建立应急志愿者队伍。积极支持社会民间组织建立自筹资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应急志愿者队伍或组织。鼓励应急志愿者队伍参与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应急救助和恢复重建等工作。
六、应急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和保障制度
(一)加强领导与统筹规划。各级政府是推进应急队伍建设的工作责任主体,要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要求,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全力推进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建设,积极引导、扶持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根据需要,确定本辖区应急队伍的数量和规模。市公安、国土房产、交通运输、水务、林业、气象、安监、环保,电力、通信、建设、卫生、农委等有关部门要明确推进本行业本系统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二)强化经费保障与装备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应急队伍经费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同时拓展经费渠道,按照政府补助、组建单位自筹,社会捐赠等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多元化的应急队伍经费保障体系。要加强应急队伍装备建设,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同级财政按照一定比例适当补贴。要对应急志愿者队伍开展培训和参与应急救援给予适当补助。
(三)协同配合完善应急队伍运行管理机制。各类应急队伍组成人员平时在各自单位工作,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立即集结到指定位置,在当地政府或应急现场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综合队伍、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提高应急队伍的协同应对能力。
(四)加强应急队伍的培训和演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需要,结合实际,制定应急队伍年度培训和演练计划,经常开展多种应急队伍参加、多部门协同配合的综合性应急演练,提高合成应急、有效处置的能力。要依托现有的设施和条件,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基地、演练基地、救援培训基地建设。
(五)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街道、乡镇等基层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积极性,建立群防群治队伍体系。鼓励现有各类志愿者组织在工作范围内充实和加强应急志愿服务内容,为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应急志愿服务提供渠道。把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志愿人员纳入应急救援队伍,并加强对志愿参与应急人员进行培训和管理。
来到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的大连市旅顺口区,满眼尽是绿意。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52.8%,数值与云南相当,这在中国北方地区是极为罕见的。
据了解,近年来旅顺口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持续加大造林绿化投入力度。社会各界也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生态建设中来。全区林业资源大幅增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11-2015 年,旅顺口区连续 5 年被大连市委、市政府授予“造林绿化模范区”称号,去年又荣获“辽宁省森林城市”称号,并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拉动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魅力旅顺口、生态宜居城”的品牌知名度大为提升。
绿色布局 激活后发优势
始建于清代的旅顺军港,是世界闻名的军事要塞,被誉为世界五大军港之一。曾几何时,特殊的地缘历史因素制约了旅顺口的经济发展。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旅顺口却依然静谧。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不少率先开放的地区因粗放发展而付出资源环境代价时,7年前才实现全面开放的旅顺口区却更看清了长远的发展方向。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国家战略中唯一的绿色经济区,旅顺口区利用其得天独厚的生态经济环境优势,开始全面实施绿色布局。
“党的十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将其上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大连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强造林绿化等生态建设工作的力度,加大投入。同时,明确要求旅顺口区着重在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生态建设、宜居城市建设、文化传承、民生改善6个方面走在全市前面。市林业主管部门也对旅顺口区造林绿化工作寄予期望,并给予大力支持。经常来旅顺督查生态建设工作,为旅顺口区造林绿化工作提出很多宝贵的指导意见,解决了很多实际难题。区委、区政府深刻领会中央、省、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将生态建设的使命感融入到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血液中,带动更广泛的群众,在全区形成重视生态建设、保护生态建设成果的强大民意和广泛共识。”旅顺口区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区农林水利局局长王渔林说。
推进绿色发展,重在加强科学规划与战略布局。旅顺口区第十五届党代会第一次会议提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激活特色优势资源,推动旅顺绿色经济区向质量型方向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旅顺口区森林覆盖率已由青山生态系统工程建设前的38.6%提升到现在的 44.51%,林木绿化率达到49.56%;城区绿化面积达到3万亩,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598亩;高速公路、省道、铁路、乡道可绿化里程绿化率分别达到100%、100%、98% 和 96% 以上;矿山、矿坑、裸岩植被恢复的治理率达到 96% ;水岸绿化率达 95% 以上。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出辽宁省森林城市建设标准。
2016年,旅顺口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见缝插绿,青山增色”,在全区大力开展全民植树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带动广泛的社会力量。以道路沿途、水域周边和居民社区绿化为重点,查缺补漏,增彩添色,主要增加彩叶树种和花卉类苗木,让旅顺由绿化向美化转变,治理造林绿化的盲区,提升旅顺生态环境建设水平。2017年,全区城乡计划实施见缝插绿建设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不含物业小区),城乡共200多块地,其中:城区5万平方米,涉农区域20万平方米。目前,城区已栽植苗木0.5万株,完成绿化面积2万余平方米,农村已栽植苗木17.5万株,完成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见缝插绿”工作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绿、提升品质、经济实用原则,全面提升全区城乡可视范围内的绿化、美化水平,实现城区无土地,农村四旁全绿化,彻底解决因裸致脏、因裸扬尘问题。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用王渔林的话来说,“由于领导重视、组织得力、宣传到位,义务植树活动在旅顺可谓万众一心。旅顺口区四大班子及区直机关各单位主要领导以身作则,带领广大基层干部共同植树。为了将这项工作做实,区里专门成立了见缝插绿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深化责任担当,区委书记衣庆焘、区长李军共同担任组长。将区直单位分成7个小组,配合各街道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相关部门严密组织,强力推进,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定期督查、信息报送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形成工作合力。开发区、各涉农街道与区政府签署责任状,将建设任务分解至各建设单位,确保责任到人,为造林绿化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重视生态建设,不仅体现在口头上,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每一名党员干部的日常行动中。这样既体现了干部们的工作作风,也能够形成影响力。大家想传递的理念是,生态保护理念既要‘言传’也要‘身教’,在造林绿化、保护生态方面,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
绿色行动 发起“全民总动员”
绿色发展关乎未来,推动绿色发展不能单靠政府唱独角戏,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共同行动。这在旅顺口体现得尤为明显――
每次义务植树活动的队伍中,除了党员干部,还有很多来自社会各界的青年人、学生。一位年轻的团干部在接受采访时说,“累是累,可每当走在旅顺的大街小巷,看到自己和小伙伴们亲手种下的树木,再累也是幸福的。我们希望让每个来旅顺的人,都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看到蓝天青山碧水,感受宜居城市的独有魅力!”
王渔林介绍,去年11月12日,旅顺口区委书记衣庆焘带领区委办党员干部、区农林水利局干部职工、铁山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郭家村村民、团区委组织的在校大学生、义工共计400余人,在铁山街道郭家村周边栽植数千株五角枫,拉开了去冬今春的全区义务植树系列活动的序幕。自此以来,仅区党、政、人大、政协及区直党政机关主要领导共同参与的大规模义务植树活动,就达10余次;区内6所高校5000余人次的青年W生、广大义工积极参加,各街道积极开展。总参加人员达2.5万人次,栽植以彩色为主的各类苗木13万株。
搞绿化、美化重在实效,今年旅顺口区造林绿化栽植的树木统一由政府调配,全部选用本地苗木,提高苗木存活率。遵循植物多样化,在尽量保留原有树木和绿地的基础上,大量增加金叶复叶槭、美国红枫、红叶桃、连翘、榆叶梅等彩色树种,丰富居民区的居住环境、提升城市绿化美化档次。开发区管委会、各街道办事处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负责安排本辖区的苗木栽植,再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选取专业绿化公司作为造林绿化定点服务单位进行管护,确保栽植苗木的存活率。
与此同时,旅顺口区还开展了“见缝插绿,美化家园”树木认领栽植活动,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与树木认建认养。通过出资、捐赠等形式参与绿化工作。由机关领导干部带头,各单位、企业、各界人士、中小学生和各界群众和志愿者自愿认养树木,并进行栽植管理。目前,全区已有44个单位、企业和1000多名个人共认养树木2800多株,栽植面积10000多平方米。
G色接力 咬定青山不放松
在旅顺口人看来,造林是基础,管护是关键。早在2013年,旅顺口区在全市率先出台《涉农区域公共绿地养护管理办法》,区政府每年拨款300万元,委托旅顺林场全面负责涉农区域主要道路两侧及可视范围内绿地养护工作。区农林水利局与区财政局、发改局、审计局组成检查验收小组,进行定期考核。
目前,全区涉农区域主要绿地管护面积300万平方米,绿地管护率达到 100%,有效保障了青山生态系统工程的建设成果。同时,严格涉林执法,做到依法使用林地,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征滥占林地等违法违规行为。在森林资源管护方面,综合运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营林措施、仿生药剂、人工干预等各种防治手段,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林业测报准确率、防治合格率一直位居全市前列。森林防火能力也得以不断加强,全区现有4支专业森林消防队,实现了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出色地完成了每年的森林防火工作任务。在城镇绿地管护方面,建立健全行政领导负责制、部门管理责任制、“三包”管理责任制以及社会参与激励机制,将绿化养护责任层层落实到部门、单位和个人,确保城市绿化管理及时到位,不留死角、没有盲区。
近年来,旅顺口区全面实施了以青山保护、道路绿化、河流绿化、矿山矿坑生态治理为重点的十大工程建设。采取重点工程建设与社会投资的方式,全社会累计投入造林绿化资金26亿多元,新植改造绿化总面积14.71万亩,新植各类苗木3282万株,投资建设规模历史空前。重点完成了旅顺南北中路绿化改造工程、郭水路―马北路绿化改造工程,全面提升了城乡各主干道路的绿化效果,全区基本形成了绿色通道经纬纵横、星罗棋布的秀美生态画卷。
山青水也绿,旅顺口区开展区内五大主干河流两岸绿化建设,将河堤与公园相结合,连片建设沿河景观带。投资3.5亿元,打造“水上旅顺”的标志性工程龙河综合治理项目,治理总长度达6.69公里,治理流域面积74.2万平方米,新建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河两岸绿化带修建的龙河公园已成为沿岸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在打造青山碧水的同时,旅顺口区执行更加严格的项目准入制度,杜绝污染增量;加强源头治理,依法淘汰“三高一低”劣势企业,坚决依法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削减污染存量;强化全域生态环境安全屏障管控,维护好来之不易的青山、碧水、蓝天。
旅顺口区三涧堡街道韩家村有一处石灰石矿,从上世纪30年代末就进行开采,2011年之前,这里呈秃山裸岩,粉尘污染异常严重。直接造成周边900余亩良田无法耕种,周围4个村6000亩菜田、果树减产减收。2011年以来,旅顺口区紧紧抓住青山系统工程的契机,全面启动了矿山生态治理工程,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成效。一期工程共计投资3.6亿元,进行矿山生态恢复及场地平整工程,共计栽植乔灌木46.76万株,绿化面积57.7万平方米;2015年,二期工程目前也已启动。青山系统工程有效拓展了该区域的发展空间,现已引进一批高质量的大项目,农业生产环境得到彻底改善,促进了农民增收。多家企业在这里投资建厂,投资规模达到了34.1亿元,为当地解决了1200人的就业问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无独有偶,旅顺口区长城街道赵家村一处垃圾和荒山形成的近千亩山坳,此时此刻也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招商引资,一个以牡丹产业为主的示范园区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经过科学规划及回填土建设,30万平一期工程目前已近完工,栽植牡丹和芍药38万株,最大树龄400年。配套绿化面积9.7万平方米,栽植各类苗木13570株,集栽10576平方米,地被652平方米。垃圾山“摇身一变成乐园”――一座起伏有致、设计独特的牡丹主题生态休闲公园即将呈现在世人面前。旅顺口区少了一个污点,即将增添一个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生态公园。
绿色底板 绘就生态新蓝图
在旅顺口,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推动着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近年来,旅顺口区“美丽乡村”建设富有成效。完成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任务,铁山街道郭家村荣获“2016中国最美村镇生态奖”,水师营街道小南村、铁山街道王家村纳入大连市美丽乡村试点。全区68个村全部完成绿化示范村建设。并涌现出了被誉为“东方白鹳保护地”的“爱鸟村”张家村,以及铁山中心小学、“护鸟志愿者”等一批爱鸟护鸟先进典型,建立了全国首个猛禽等野生鸟类专业救助机构。
旅顺口区已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中国大连(旅顺)国际观鸟大赛,今年10月还将举办以“生态旅顺,百鸟乐途”为主题的第三届观鸟大赛。每年4月的“爱鸟周”活动,更已成为全区保护野生鸟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旅顺的一项实际行动和知名品牌。
在旅顺,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正像区委书记衣庆焘在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上所说的那样,“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当下,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不容易,旅顺口区要有质量地发展,让我们的市民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大自然的恩赐和以保护为前提的精细有度的开发,使旅顺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有了“天然氧吧”、“旅游城”、“花园城”、“森林城”、“生态城”、“长寿城”、“健康城”等一系列美誉,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亚国际养生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