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青少年教育心理疏导范文

青少年教育心理疏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青少年教育心理疏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青少年教育心理疏导

第1篇:青少年教育心理疏导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 逆反心理 成因 疏导策略

由于生理和心理的不断成熟,中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逆反心理表现突出,对其身心的健康成长产生许多负面效应和不良影响。因此,社会各界应给予关注和重视,并能正确地识别中学生逆反心理,分析原因,进行有效地疏导,从而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一、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

1. 主观原因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与其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由于该时期大脑的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思维的判断分析作用越来越明显,思维方式由单一化的思维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方向发展。青少年思维的发展和逆向思维的形成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其次,该时期青少年在性方面的发育逐渐成熟,由此而引发的性特征越发明显。正是这些意识的形成使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理应自己掌管自己、决定自己。面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有意无意地回避、反感,甚至背离。教师的谆谆教诲,家长的苦口婆心,早已被强烈的独立意识驱散。再次,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有了极大的飞跃,但其生理和心理的反常又是不平衡甚至是矛盾的。青少年对老师的教育往往不是与之同向思维而是从对立面去思考,把老师的要求和批评,把家长的督促和教诲看成是“管”“卡”“压”,看成是与自己过不去,认为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进而把自己放在与施教者对立的面上。

2. 客观原因

第一,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质和个性。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例如家长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或命令式、专断式等惯用的教育方法以及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等,这些都无形的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种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沉淀,青少年又找不到良策排解时,便在情感上对我们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说教、劝说产生抵触,在情绪上不满,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第二,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学校不良因素也是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教育指导思想的偏离和方法上的不当。教师不认真探索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教育从内容到形式的照本宣科、呆板乏味,使学生对教育产生反感或心理上的逆反。二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尊重青少年学生,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与体验,当他们出现问题时,不是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分析问题,而是一味地强调师道尊严,导致他们因对教育者本身的排斥,进而产生逆反心理。三是一些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性格、能力、成绩等方面不能客观评价,过于注重分数,对学生的一点小错就抓住不放,使学生产生“老师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想法,在情感上与老师对立、背离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四是教学内容的老化及教育方式上的灌输和填鸭方式也是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因素之一。

第三,同辈群体不良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同辈群体中不良的价值观和行为倾向则对置身其中的一些青少年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在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英雄观、出风头、唱反调等就使一些本来正常的青少年心理上被潜移默化了,再加上青少年自身心理的不稳定和模仿性,容易使其逆反心理形成。

二、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

1. 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学校要重视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要增加对图书馆和多媒体设备的资金投入,给中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要重视各项文体活动的开展,调动中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潜移默化地规范他们的行为,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班风,这种健康、和谐、乐观、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减少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出现。

2. 重视家庭教育,讲究教育艺术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和社会的不良影响是诱发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家长要不断学习,要了解学生特殊发育阶段的心理特征,勤关注,多关心,常沟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子女,平等对待子女,恰当地给子女以自,并给予指导。学校要利用家长会、电话或书信的方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向家长介绍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教育方法,防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之间出现偏差,以巩固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效果。

3. 积极开展青春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青春期是每个人身心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生理发展的成熟和心理发展的相对不成熟使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不断增多。学校应该开展青春期教育,如情感教育、人格训练、法制教育、性教育等,有效地预防和疏导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同时学校还应开没心理健康课程,使学生了解心理学和心理卫生知识;通过心理讲座等活动使中学生掌握一些调节情绪、宣泄苦恼、发泄愤怒、克服自卑、学会交往、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其人格和心理的健全发展。

4. 进行自我教育

第2篇:青少年教育心理疏导范文

文/王玲玲

摘?要:本文列举了寄宿制技校学生不良心理的具体表现和危害,通过分析其不良心理的成因,提出了技校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疏导方法。

关键词 :寄宿制技校?学生心理?教育疏导

同其他技校一样,笔者所在学校也开设了寄宿制班级,实行了全封闭式管理。在寄宿制班级的管理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突出,如果不及时加以正确疏导,不仅不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而且将给学校管理留下种种隐患。所以,加强对寄宿制技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一、寄宿制技校学生不良心理的表现

一是对新的学习环境不适应。例如,面对新的学校、新的班级、新的老师和同学产生的茫然、畏惧、抑郁、紧张、烦闷等心理。

二是对教学内容不适应。由于课程内容的改变,难度、深度的加大,学生产生了厌倦、畏难、焦虑、自卑等心理。

三是因处理不好与同学、老师、家长的关系而产生孤僻、嫉妒、多疑、怯懦心理。

四是因对青春期的不解而产生的困惑、敏感等心理。

五是与家长沟通困难。因为在学校住读,学生一个星期见不到家人,周末回家时,家长还有其他事情要忙,所以沟通时间很少,导致学生和家长之间共同语言越来越少,亲子关系趋于紧张。

二、寄宿制技校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分析

1.自身原因

青春期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从少年走向成人的过渡期,是一个人思想品质、人生观、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人格等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情感丰富,但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既像一朵即将盛开的花朵,充满无限的生命力,又像茫茫大海里的一叶小舟,随时可能找不到方向。这种难以控制的情绪和生理迅速发展带来的烦闷心情,会使青少年产生很多心理问题。

2.家庭原因

多数家长缺乏心理素质教育的常识,更谈不上对子女进行正确的心理教育。有些家长或者对子女骄纵、溺爱、袒护,或者放任自流,任其自由发展;或者简单粗暴,实行棍棒教育。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时得不到鼓励,就逐渐产生了孤僻、不合群、抑郁、自卑等不良心理问题。

3.学校原因

现在的技校学生,多数都是学习成绩不太好,觉得考不上大学,甚至厌学、逃学的孩子。而且现在有一部分家长和学生的思想观念还没有转变,觉得上技校比起上大学低人一等,自愧不如。很多技校学生因此产生自卑心理,在学校就是混日子,整天浑浑噩噩,过一天算一天,不积极进取。而技工院校一方面担心生源流失而不敢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放任学生自流;另一方面,多数技工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还缺少足够的师资及教育方法,导致面对技工院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束手无策。

4.社会原因

当前,大众传媒无处不在,学校实行封闭管理后,学生用手机上网成为一大特色。互联网使许多学生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与现实的社会生活不同,青少年在网上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不仅满足了青少年尽早、尽快占有各种信息的需要,也给人际交往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且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虚拟世界的这些特点,使不少学生宁可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也不愿面对现实生活,对日常学习、生活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严重的甚至导致学生荒废学业。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构成了危害。

三、寄宿制技校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与疏导

1.充分关心、爱护和安慰学生,勤做心理疏导

由于学生大多在家中娇生惯养,一旦长时间离开父母,就无法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老师要常找他们谈心,了解其想法、要求和遇到的困难,给予理解、帮助和安慰,做学生的“家长”。

2.多组织集体活动

每到闲暇的时候,住宿生想家的心情非常强烈,教师可组织体育比赛、文娱联欢、旅游、参观等活动,使学生内心充满欢乐。

3.运用宣泄的方法调控负面情绪

一部分学生由于第一次离开家过集体生活,很不适应,老师可让其家长来探望或让学生时常与家长互通电话、相互写信,也可以引导学生记日记或向老师、同学倾诉,这样能大大减轻因想家而带来的心理负荷。

第3篇:青少年教育心理疏导范文

[关键词]少儿图书馆;青少年网瘾;青少年教育

前言

青少年普遍缺少社会阅历,容易受到他人的蛊惑,再加之其具有好奇心强,爱追新求异的特点,很容易就会沾染恶习。网瘾是青少年比较常见的恶习,沾染网瘾的青少年可能会有欺骗家长、盗窃钱财等恶劣的,如果不加以管教,将来会对其造成及其严重的影响。常见的预防网瘾的方法有两种:“疏导式”和“封堵式”。本文介绍的利用少儿图书馆进行网瘾预防属于“疏导式”。

1、浅论青少年网瘾与网瘾预防

1.1何为青少年网瘾

所谓青少年网瘾,就是指青少年每天的上网时间超过8小时,且有不断增长、无法控制的趋势。当青少年染上网瘾时,其行为反常,常常出现逃学、废寝忘食、对人冷漠等问题。且为了获取上网资金,常常会出现欺骗家长、盗窃钱财等恶劣的问题。青少年由于自身社会阅历较浅,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他人蛊惑,容易出现网瘾。为了应对这一问题,青少年的监护人应该起到监督和引导的作用,要及时发现青少年的网瘾苗头,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但是,如果青少年的监护人没有及时履行监护的任务,则可能导致青少年的网瘾加剧,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1.2预防、应对网瘾的方式与方法

如何进行引导青少年积极的应对网瘾是一个重要问题,预防网瘾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封堵式”和“疏导式”,所谓封堵式,就是监护人控制青少年上网的资金,或减少其上网时间来硬性的限制其上网的时间,来避免其沾染;而“疏导式”是指转移青少年注意力的方法,通过培养青少年其它兴趣来让青少年主动的减少上网时间,已达到戒网瘾的目的。就实施难度来说,“疏导式”方法的实施难度要远高于“封堵式”,且该种方法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如果监护人缺乏经验,“疏导式”的效果可能还不如“封堵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介绍了少儿图书馆引导上网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的方式与方法,这种方法属于“疏导法”,通过少儿图书馆内众多的教育专家来对孩子进行指导,可以有效的避免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再度成瘾”的几率。培养青少年的读书爱好,让他们经常查阅各种文献资料,逐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慢慢形成乐意到图书馆来的习惯,达到远离网吧的目的。

1.3少儿图书馆对于预防青少年产生网瘾的优势

少年儿童图书馆是国家政策支持,地方提供经济支持的公益性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作为国家的公共文化教育机构,其馆藏丰富,拥有丰富的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文学、艺术、科普等文献资源,且能够提供社会监督、管理的职能,可为青少年提供学习、充电的场所[1],是实施青少年文化教育的优秀场所。少年儿童图书馆里有着浓厚的学习、文化氛围;少年儿童图书馆内的工作人员既是图书管理员同时也是青少年教育专家,他们有着丰富的教育经验,能够很好地引导和教育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有效预防青少年染上网瘾。而且,少年儿童图书馆普遍拥有独立的电子阅览室和自己的网站,属于公益性设施,不以赢利为目的,故有效的控制青少年的上网时间,避免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可为青少年提供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

2、通过少儿图书馆对青少年网瘾进行预防的具体措施

2.1优化馆藏,吸引青少年走入图书馆

青少年普遍具有好奇心强,爱追新求异的特点,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通过调整馆内资源模式,引进一些新鲜、时髦的资源,来满足青少年的独特要求。青少年对新鲜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而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对兴趣的引导可以将教育效果最大化。因此,少儿图书馆应该对读者的兴趣爱好进行详细的调查,在结合本馆内馆藏书籍的分布情况,针对性的充实馆藏,优化馆藏结构,引入一些青少年喜欢内容,精心挑选一些青少年喜爱的文献。如卡通类、文娱类书籍[2],引导青少年学习更多有意义的知识。除此之外,馆方还可以选购一些绘画版、卡通版、电视剧版的改编名著,满足部分小读者的需求。另外,类似电子出版物、视听资料、模具、玩具等非书资料各馆也可考虑引进,让读者有丰富的获取知识的途径。

2.2举办活动,进行引导

少年图书馆不同于一般的图书馆,少年图书馆不仅要提供书籍借阅、文献查询的功能,而且还要定期举办各类活动,与小读者们互动、沟通,言传身教,引导读者们进行学习。举例来说,少儿图书馆可定期举办讲座活动,邀请一些优秀的学者来馆内为读者们进行讲座。某市少儿图书馆经常举办各类讲座,近年来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对读者进行了“青少年网瘾的危害”、“好书照亮人生路”等优秀的主题讲座,还为家长进行了青少年教育讲座,为家长讲解如何更好的与孩子沟通、交流,这些讲座得到了读者们的一致好评。除此之外,少儿图书馆还可与当地青少年宫定期开展交流合作活动,开展竞赛类、科普类知识讲座,充实读者的知识,也可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2.3建立“绿色网吧”

近年来,我国多地的少儿图书馆内都设立了“绿色网吧”,科学、合理的引导青少年进行健康上网,减少青少年到社会上的网吧上网的机会,从而有效预防青少年染上网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由此可见,建立“绿色网吧”是少儿图书馆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一大利器。

结语

少儿图书馆应该优化馆藏,吸引青少年走入图书馆,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阅读兴趣。经常性的举办各类活动,适时与各类组织进行沟通交流,定期开展知识讲座,以求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少儿图书馆应该积极利用现有资源,如将电子预览室进行改进,建立“绿色网吧”,让青少年在良好的环境下健康的进行网上冲浪。进行青少年网瘾预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希望社会各界人士能够积极提出建议,引导网瘾少年早日回归正轨。

参考文献

[1]潘晓群.找回迷失网络的孩子――有关青少年网瘾的报告[J].江苏卫生保健,2014(2):18―19.

第4篇:青少年教育心理疏导范文

关键词 关注农村 留守少年 教育状况 措施及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070-02

一、永平县农村留守青少年的基本情况

围绕研究的方向,笔者在永平县11所学校抽取88名留守青少年,采用发放调查问卷、走访与教师交流等形式开展研究。经分析,留守监护情况基本分以下几种: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爷爷、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二是上代监护,即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

一、永平县农村留守青少年社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首先,父母教育的缺位;其次,监护人教育的缺位;最后,自我教育的缺位。

(二)社会教育的缺乏

1.父母期望过低和监护人的知识水平低使得农村留守青少年的学习成绩整体上要比其他孩子差;

2.父母关爱的缺失和监护人管理不到位严重影响了留守青少年的性格形成;

3.父母的长期缺位使留守青少年缺乏亲情温暖;

4.监护人对留守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介入少,使得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5.缺乏必要的管教和约束使得部分留守青少年出现了行为偏差;

6.父母的补偿教育不利于留守青少年形成健康的价值观

二、农村留守青少年社会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流动人口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务工农民不可能将子女带在身边。根源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随之产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青少年这一群体的产生。

(二)从农村家庭现状来看,教育意识薄弱和教育方式不当是两大顽症

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青少年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三、农村留守青少年社会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加大投入

从横向看,各部委应协调以尽本部门应尽的责任,如政府的公安、新闻等职能部门,应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与学校共同承担起留守儿童的教育和保护责任。从纵向来看,中央、省市和地方政府,应协调政策和统整资源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强化农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让农民工家长学会与孩子交流沟通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长对孩子独特的教育功能。政府应该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提前做好准备。有条件的农村,地方政府可为开办寄宿制学校创造条件,尽量为留守青少年提供住宿方便的同时,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等群体中得到温暖。

(二)打造充满关爱的学校环境

1.建立专门档案。不管是班级还是学校必须建立留守青少年专门档案,跟踪他们的成长过程,从而对他们生活提供必要的帮助,对他们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学校每学期要建立留守青少年情况登记表,对留守青少年登记造册,建立留守青少年的档案,以全面掌握留守青少年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生活情况、兴趣爱好等,以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和教育工作。

2.定期召开会议。不管是学校还是班级,都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留守青少年问题,要形成会议制度,通过会议形成解决留守青少年问题的决议和制度,从而保证班级、学校在决策上的“政策”支持。

3.建立代管家长制。在各学校建立代管家长制,让老师行使家长的职能,在生活中和学习上给留守孩子更多的关心,像家长一样经常和他们促膝谈心,和他们一起游戏,让他们感受到父母般的爱。

4.开展自律自强教育。班级要成立“独立青少年小组”,学校成立“独立青少年”委员会,选用其中独立能力较强的孩子担当成员,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让留守青少年在学校、老师、同伴的引导下自己管理自己。这样,既可以增加心理倾诉渠道,增进伙伴之间的友情,又可以找到“家”的感觉,同时便于留守青少年随时请教,随时求助。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1.开辟宣传阵地。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等家庭教育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留守青少年家庭教育优秀典型,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在全社会形成重视留守青少年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

2.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建立家长联系卡、开通家长热线、定期召开家长会。有针对性地对家长和临时监护人进行系列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增强对教育的正确认识。

(四)完善优化农村社区教育环境

1.学校建立激励机制。在留守青少年中打破年级、班级界限,组建校外学习小组,由各方面表现好的高年级学生担任小组长。每个小组指定一名指导老师负责,每周组织一次集体活动,比如小组成员互相检查作业、开展校外表现评议等。

2.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对留守青少年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可由村委会牵头,联合妇联、工会、学校和派出所, 积极争取校外教育资源,建立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如可以从本地有较高威望的党员、教师、干部中聘请一批编外家长,其主要职责是做好留守青少年品行方面的教育引导工作,定期向学校反映孩子在校外的表现。也可鼓励有条件的退休教师或个人创办留守青少年托管中心,请他们帮助管理照看等。

第5篇:青少年教育心理疏导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 逆反心理 成因 疏导策略

一、初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初中生是逆反心理表现最为突出的一个年龄阶层,剖析其产生的原因,既与他们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关,也与学校、家庭、同伴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有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初中生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

初中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不是很高,抽象逻辑思维已开始占主导地位,但属于“经验型”的辩证思维还没有得到发展,虽已能独立批判地思考问题,不迷信权威,喜欢怀疑与争论,对权威的见解不轻信盲从,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但思维品质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加上社会阅历较浅,辩证思维水平有限,因此看问题比较片面、偏激,遇事爱钻牛角尖,不能全面客观、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加之初中生好奇心强烈,初中生情绪体验强烈,且情绪变化大,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行动草率。

成年感的出现是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但在多数情况下,成人和社会忽视了初中生的这种心理需要,在独立意识、独立人格的需要等不到满足、自尊心受到挫折的情况下,初中生也会产生逆反心理。

(二)家庭的影响

当代初中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的学业期望值、升学期望值普遍都很高,大大超过了他们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造成他们很大的心理压力。初中生与家长之间的代沟也是导致其逆反心理产生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原因。

(三)学校的影响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的价值取向是重物质、重利益、重现实。而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空泛教条,缺少新鲜感、时代感,教育方式单一呆板,难以适应学生的新特点,容易引起学生反感,不愿意听教师的道理讲解,拒绝接受道德教育。

此刻,教师对学生态度冷淡或缺乏热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对学生的合理要求和正当行为进行干涉,过多指责或惩罚学生,如果教师的言行不一等,均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引发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

(四)同伴的影响

初中生与同伴交往的频率已高于与父母交往的频率。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同伴文化已成为初中生判断是非曲直和行为的参照标准。而少年同伴中不良的价值观或行为倾向则令对置身其中的一些少年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五)当代社会文化的影响

当代青少年成长在市场经济时期,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和某些不健康的文化生活,如、贪污腐化、行贿受贿、执法犯法等现象,令初中生深恶痛绝但又感到无能为力,如果这些消极情绪得不到及时疏导,就会诱发初中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二、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

对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危害性要有清醒的认识,要辩证看待,科学疏导,指导初中学生建立辩证的思维模式,克服逆反心理的消极影响。

(一)掌握辩证思维方法,增强情绪调控能力

遇事要全面客观,一分为二看待,并善于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避免过激行为和对抗行为的产生。

成年人在日常生活和学科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全面客观、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之逐渐形成辩证的思维观,能正确分析和看待社会现象,也能客观地一分为二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自觉抵制或减少逆反心理的产生。

(二)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

家长要不断学习,提高各方面的素养,及时了解子女的心理发生的变化,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有效预防、消除子女的逆反心理。

家长对子女要确立合理的期望,期望水平要适合子女的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要客观了解子女的能力、智力发展情况、兴趣爱好特长等,引领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家长要与子女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和需要,平等对待 ,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这是预防逆反心理的有效手段。

(三)改善学校德育工作,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学工作方法要做到情理交融,从情入事,以理服人。 采用正面说理、榜样示范、小组讨论、社会调查、观看录像、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法,使学生乐于接受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学校思品教育的实效。教师要注意提升自身素质,防止教育失误,避免逆反心理的产生。要热情对人,关心每个学生发扬民主,倾听他们的心声,教育要求要合情合理,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事需冷静处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四)正确引导少年文化的发展

对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要正确引导,在班级中营造民主、宽容、友善、平等、向上的氛围,引导青少年建立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团结友好的群体文化。

(五)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开展心理教育

多创设一些内容健康丰富、形式生动活泼适合青少年发展的学习活动场所,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隔断产生不健康思想的源头。如开展中学生夏令营活动、中学生文化艺术节,营造校园先进文化。

要加强法治建设,多开办法制讲座,组织模拟法庭,旁听司法审判,使学生减少社会阴暗面对其侵害。要定期对青少年进行心理教育,帮助他们认识青春期心理发生的变化、出现的新特点,自觉抵制逆反心理的产生。

第6篇:青少年教育心理疏导范文

在快速阅览海量的网络信息中,对阅读的信息的记忆不深,往往是对内容大概了解的状态。这种过量的未经处理的感性信息,无形中干扰他们的理性思考。长期积累感性认识,却不对其进行分析综合,弱化了理性思维,造成认识能力的钝化,必然导致了道德判断的缺失,迷失了方向,影响了良好道德行为观念的形成。这种虚拟交往的交往方式,淡化人的情感互动,诱发青少年对事物真实的情感缺失、冷漠,产生焦虑的情绪。过多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会形成强烈的心理依赖,是对自身一种意识强迫症。这种网络强迫症不断被强化,必然导致青少年的意志障碍,甚至引发精神意志危机。

二、网络文化促进品德形成

1、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素质

互联网的开放性,能使各式各样的意识形态的文化能够在网络上自由地传播。丰富的内容扩大了青少年的认识视野,给品德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而且随着政府对网络工程的重视,不断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正能量信息资源以及政策文件,为品德教育工作提供借鉴经验,促进青少年的品德教育朝着正向发展,提供保障。

2、有助于发挥青少年主体能力

互动的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品德教育平台,打造了全新的教育情景。借助网络实现互动讨论和交流,实现青少年主动参与,表达主体意识,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变革了以往通过传统的说教方式,极大地扩展了青少年品德教育空间、内容,更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

3、满足青少年心理需求

在社会节奏飞快、压力大的今天,青少年的孤独感不断增多。网络文化所具备的虚拟性和隐蔽性,给人们带来了比较自由、平等的精神空间。在网络上,青少年能比较自由地抒发自己真实情感,倾诉自身内心世界感受,表达个人思想,宣泄个人不满的情绪,回归真实自我,从而缓解压力,放松身心。

4、促进德育工作的生动化

网络的互动性使德育工作内容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单一变成多样化,使品德教育内容越来越全面充分,并且有选择性、客观性。网络文化在扩展品德教育内容的同时赋予了吸引力,使德育工作变得更具针对性。

三、学校德育工作现状

目前,学校的德育教育主要局限于课堂,组织学生听取形势报告和讨论,进行个别谈话等。德育的内容单调、形式化,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不佳,而网络能方便快捷地传递信息,快速地解开青少年关注的疑惑,实现教育的针对、有效、开放性和预见性,为青少年品德教育提供新的途径。由于种种原因,青少年不愿在老师面前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这成了德育工作的障碍,而网络能为学生提供匿名的、自由阐述观点的宽松环境,使学生表达真实思想。教师可对这些思想分析,综合对策。网络成了观察学生思想变化的最佳窗口。学校制定的传统德育模式明显滞后,它忽视了青少年对周围环境的情感体验,而且德育内容单调、抽象、枯燥乏味,很难得到青少年的认同。相反,网络却为青少年提供声、图、文、影像的内容,对青少年的品德导向影响巨大。因此,在网络条件下加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非常重要。

四、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1、鼓励使用网络

学校在政府扩大投入的情况下,积极建设网络,推动远程教育建设。鼓励和规范青少年在学校上网,尽可能地实现学生上网受到监督和指导。帮助他们如何选择健康的网站,浏览对自身成长有利的信息,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学校还可建设独具特色的校园网站、网页,有目的开辟品德教育阵地,利用这个阵地组织活动,开展讨论,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助于针对性、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2、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网络观

鼓励和宣传网络知识,提高青少年对网络的正确认识。使学生认识到网络技术双面的作用,其作用随着主体的使用而发生变化。要传输青少年的上网道德,提倡文明上网;在网上遵守我国的道德规范,强化自律和社会责任感。引导青少年建立科学的伦理道德,谢绝不文明上网行为,养成按规定上网品质。

3、更新德育内容方式

教师要改变德育观念和德育方式,实现单一向双向互动、从机械的灌输朝潜移默化渗透的转变。首先,利用网络技术提供低成本的资源,开发出比较适合本地的品德教育资源,并将资源通过网络技术形象生动地再现情景,从而达到情景交融、快乐教学。其次,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养成自教意识,形成自教素养。

4、引导青少年辨别网络信息真伪,合理游戏,合理使用网络

第7篇:青少年教育心理疏导范文

关键词 犯罪心理学 青少年犯罪 心理健康 

作者简介:李芳,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犯罪与罪犯心理、实验心理。 

中图分类号:D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12-076-02 

近年来,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率明显增加,这证明我国已经进入到另外一个层面意义上的上升阶段,国内的社会学家以及心理学界专家,对这一情况进行了着重的研究以及分析,经过数据收集以及对大量资料的分析表明,青少年冲动犯罪的因素有以下几点:第一,对社会认识的扭曲,他们认知错误,所以行为偏激,性情暴躁易怒又或者冷漠偏激,对社会好奇但是看法独特,容易被自己的某些看法以及情绪所左右,自控性差;第二,家庭教育因素,家庭教育以及家庭关爱不足,尤其是单亲家庭以及重组家庭尤为突出,因为沟通不足又或者某些家庭因素,容易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以及造成某些心理问题;第三,社会文化对于青少年的影响,当今社会酒醉金迷,某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以及社会文化现象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并加以引导后,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这种心理状态下,青少年很难得到有效的缓解,所以基于以上几点,对青少年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是必要的,因为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性会导致截然不同的后果,既可能导致犯罪,又可能波及其在犯罪过程中以及对其心态造成影响。所以,本文的主旨就是针对青少年罪犯的心理状态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的分析,同时希望能够对正在发育期的青少年以及正在服从管教期间的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教育。 

一、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在部分少管所中采取抽样的方法,将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情况的340名青少年罪犯作为研究对象。 

(二)工具 

1.青少年罪犯情况调查表、青少年犯罪资料、父母受教育程度及其职业、家庭成分以及收入情况调查分析表。 

2.犯罪青少年自我反省以及思考感受详细,其中可以包括管教情况反馈,监狱环境、监狱管教干警,管教方式,受管教之后的想法,以及对管教方式的感想,对自己罪行的弥补以及感悟等八个大的方面,并且对每个方向进行分级评分,按照四个等级进行评分,评分越高的,接受改造程度就越高。 

3.症状自量检测表:由净胜专家进行编辑翻译,内容非为九个部分,九十个项目,每项按照五个等级进行评分判定,分数越高的就表现为其心理症状越严重。 

(三)方法 

选取好参加研究的人员,引导其对每项研究内容以及研究工具的使用方法,在与测验中进行一致性测验,对各项的工具以及其测验后的不同检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对所有人进行讲解的方式,让每个接受研究的对象进行独立的表格填写,对没分表格进行信息编辑并记录到信息库,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 

二、 结果 

(一)青少年罪犯的一般情况 

年里统计如下:13-15岁的32人,占总人数的9.4%;16-20岁的196人,占总人数的57.6%;21-23岁112人,占总人数的32.9%。 

受教育程度:文盲16人,占总人数的4.7%;小学学历124人,占总人数的36.5%;初中学历152人,占总人数的44.7%;高中学历40人,占总人数的11.8%。 

其中来自农村的264人,占总人数的77.6%;来自城市的有76人,占总人数的22.4%。 

犯罪类型:偷窃256人,占总人数的75.3%;涉毒吸毒32人,占总人数的9.4%;抢劫28人,占总人数的8.2%;杀人12人,占总人数的3.5%;性罪错8人,占总人数的2.4%;其他罪责4人,占总人数的1.2%。 

不良行为:抽烟252人,占总人数的74.1%;酗酒12人,占总人数的3.5%;吸毒16人,占总人数的4.7%;28人,占总人数的8.2%;无不良行为32人,占总人数的9.4%。 

管教年限:一年期96人,占总人数的28.3%;两年期224人,占总人数的65.8%;三年期24人,占总人数的5.9%。 

(二)家庭情况 

父母职业:父亲干部的2.4%;工人的27.1%;自由职业的14.1%;无职业的56.5%;母亲干部的2.4%;公认的8.2%;自由职业的12.9%;无职业的76.5%。 

父母受教育情况:父亲文盲的5.9%;母亲文盲的14.1%;父亲小学学历的5.9%;母亲小学学历的36.5%;父亲初中学历的34.1%;母亲初中学历的41.2%;父亲高中学历的15.3%;母亲高中学历的7.1%;父亲大学学历的2.4%;母亲大学学历的1.2%。 

家庭月收入:月收入500元以下的116人,占总人数的34.1%;月收入500-1000元的72人,占总人数的21.2%;月收入100-3000元的132人,占总人数的38.8%;月收入3000-5000元的16人,占总人数的4.7%;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4人,占总人数的1.2%。 

(三)青少年犯罪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程度的相关因素 

经过多方面统计后,我们对犯罪人员进行了测验,根据以上统计以及其个人得分,我们经过详细的资料统计,并且经过青少年犯罪心理学与人口学、社会学的相关分析后论证得出结论为,通过对犯罪青年的父亲的受教育程度与以及其职业情况,家庭收入等进行融合分析,我们发现犯罪人父亲的受教育程度与青少年的犯罪心理健康呈现负相关的趋势,特别要强调的是,这里面有强迫症、抑郁、敌对、空间、偏执等精神病性的负相关,其中有超过80%的青少年遭遇过家庭暴力,这证明父亲的受教育程度越低,青少年受到的教育就越趋向于暴力,心理素质就越差。同样家庭收入以及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也会影响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程度。 (四)青少年狱中心理健康情况分析 

经过对犯罪人员提交的答案以及对犯罪人员心理情况的分析,我们综合了他们对于监狱环境、管教干警、管教刑事、管教内容、忏悔表现、狱中启迪等方面的看法,以及其精神方面的偏向于其心理分析。我们发现管教的警员与其管教方式可以有效地缓解青少年罪犯的敌对以及精神压力,干警在采用好的管教方式的时候可以减轻犯罪青年的精神压力。而犯罪青年的当前想法,与青少年犯罪心理健康呈现出正相关。这提示我们犯罪青年对于家庭以及亲人、未来、前途的思考对于心理健康有着深刻的影响。父亲的职业以及家庭状况会对未成年人有一定的启发性,对他们未来的人生有一定的引导功能。 

三、 讨论 

上述情况可以分析说明,青少年如果出现了犯罪情况,这些人一般教育水平都不是很高,并且家庭条件也都很一般,他们没有能够掌握固定的谋生手段,同时没有经过持续稳定的教育,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根本没能达到与其年龄相符的知识结构形态,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也与常人不同,不能对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控制以及调节。同时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家庭暴力现象严重,对青少年的身心发育的健康与否起着决定性的因素。因此,由于教育形式的简单以及粗暴,造成了不合理的、低文化的家庭教育方式,使得身心尚不成熟的少年容易对社会以及人生产生偏离事实原则的看法,从而产生不好的行为,走向社会的阴暗面,将会沾染上不良的习惯,例如抽烟、酗酒、吸毒和等。其实在我们看来,不难看出不良的行为习惯对于青少年犯罪有着一定的影响以及联系。同时,父母没有固定职业,家庭收入不稳定,居无定所等等一系列的生活行为以及习惯会对少年产生不好的影响,再加上,父母疏于管教以及错误的管教方式,很容易就会让青少年的心中滋生犯罪的行为,例如小偷小摸等,更甚者就会形成犯罪。在上文中调查道德75.3%的偷窃行为,就占了总比的大多数。 

同时,在上文中我们所进行的两项分析中,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犯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偏低的,同时普遍的带有负面的情绪,例如强迫、抑郁、焦虑、恐惧、偏执等等精神病性的情绪。这就从一方面表明父母的受教育情况与子女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许多青少年的犯罪行为背后都有着父母或多或少的影响。根据上文的相关分析,结合社会学,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与子女的犯罪心理健康其实是呈现负相关的。这就说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低,青少年的犯罪心理分数就越高,同时心理承受能力就越差。这个问题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热门缺乏有效的教育手段,又或者他们对于错误以及理解的能力,他们缺乏表达能力,子女很难在他们身上得到家的温暖,经常性的使得孩子感到无助与孤独,这是因为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年龄并不成熟,根据我们上文的资料,我们不难看出大部分的青少年年纪都很小,同时来自农村的也占很大一部分,这就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越早的进行教育,让他们能够懂得如何保护自己,远离违法的事情其实是很重要的。 

而根据第二项研究表明,可以看出青少年在犯罪后进入了管教当中,管教中的生活对于青少年也是有一定的压力和环境的影响的,这些都会影响到青少年未来的生活情况。在管教期间,管教的方式对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好转是有一点帮助的,同时他们对于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前途以及未来的担忧是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的。究其原因就是青少年心理不成熟,在做了错事被限制了自由以后,会对人生产生负担,对于家长亲人会有内疚的情绪,同时,对于自己未来感受都是很无奈的,并且也会对自己未来前途感觉担忧,这会增加父母的忧虑和其他亲属的忧虑。 

四、 结论 

经过上述研究得知,青少年一般在犯罪后心理健康会受到严重的变化,并且这种伤害的产生不但与青少年自身有关系,还有父母的教育有着一定关系,也与青少年自身生活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同时对于犯罪青少年目前的想法我们应该进行积极的疏导,我们应该倾向于以上几点进行对青少年犯罪心理健康的疏导,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让青少年犯罪者在回归社会的时候,心理也能回归健康,对这个社会以及自己的将来也有一个好的看法,同时,我们也呼吁从以上几点对青少年进行关心,从而减少犯罪的发生。 

参考文献: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1]杨耀防、汪鑫、夏修龙、车向新、涂明华.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需求分层整群抽样调查.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 

[2]周海宁、赵继连.当前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客观因素和预防措施.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第8篇:青少年教育心理疏导范文

心理学家认为,中学时期是一个人心理发育的特殊时期,是从儿童向成人过渡和飞跃的时期。这一阶段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容易发生吸烟行为:

一、由于脑的抑制过程发育尚不够成熟,思维能力尚未发育成熟,知识和经验尚嫌不足,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常会发生挫折。此期情绪发育不成熟,自尊心又很强,心理成熟度不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调适能力都还比较弱,因而容易受到伤害,容易出现情绪波动,产生苦恼、空虚,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促使他们从吸烟中寻求精神上的慰藉。

二、由于成人意识的增强,使他们处处模仿成人。成人的吸烟行为也自然是他们模仿的一项主要内容。他们甚至觉得学会吸烟是学做成人的第一步,不会吸烟就不算男子汉。

三、中学生心理成熟度不够,知识、经验不足,社会阅历较浅,而他们的成人意识、独立性、自尊心又使他们较少依赖父母和老师,而更倾向于同龄朋友。中学生的群体凝聚力较大,相互之间影响较大,相互帮助、相互制约、相互服从比较明显,由于自己认识问题不全面,从众心理表现更突出。胁迫于群体的压力,胁迫于“哥儿们”义气,很快就会从同伴那里学会吸烟。

四、由于中学生心理可塑性大,容易受环境影响,尤其是受父亲和老师吸烟的影响,有些则可能受坏人教唆。女生吸烟可能有好奇和时髦感等心理因素。

如何帮助中学生戒烟?应主要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加强戒烟的法制宣传。要积极推行现有戒烟的法律和有关儿童场所、公共场所不吸烟的规定,并适时制定限制或禁止18岁以下青少年吸烟的法律,颁布学生不准吸烟的规定等,适当运用行政手段宣传戒烟。

二是加强教育。其一是文化知识、文明道德风尚的教育。据有关调查,在吸烟人群中文盲占67.8%。大学文化程度只占44.7%,文化层次愈高吸烟者愈少,可见提高青少年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修养是禁烟的基础工作;其二是加强吸烟有害于身心健康的教育,这首先要求医生要戒烟;其三是美学教育,让他们知道什么是青少年的气质、风度之美;其四是进行理想教育,使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立远大理想和目标。对青少年的教育,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科学施行,充分运用老师和同学中的优秀分子对青少年的影响力,因势利导,耐心教育。

三是心理疏导和干预。当孩子受好奇心理的驱使想吸烟,或刚开始吸烟的时候,要及时疏导,力劝他停止这种尝试。当孩子最初吸烟又咳又呛的时候,要立即抓住这有利时机,耐心讲解不能吸烟的道理。早期干预非常重要。有些家长在孩子的一再要求下会答应让孩子“尝尝味道”,“体验一下”,这是不行的。孩子吸了一次就会想到吸第二次、第三次。

吸烟一旦成瘾,戒断更为困难。心理干预要做在烟瘾到来之前。当他们受挫或情绪消沉颓丧的时候,要给他们热情的关心、鼓励和积极的心理支持,引导他们参加集体活动,以新的事物、新的兴趣转移他们对吸烟的欲望。

当小伙伴们聚在一起时,要引导他们谈论一些积极向上的话题,避免一些消极情绪。有人掏烟。要及时劝阻,要求他们互相监督,互相“从众”于不吸烟。

烟瘾的戒断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家长和老师要理解他们,帮助他们,激励他们下最大的决心,作出最大的努力。

第9篇:青少年教育心理疏导范文

大体上,在做学生心理疏导中接触的问题有:学习中遇到的挫折,情绪表现的矛盾性和人际交往的不顺心。通过班主任的耐心工作,这些学生都得到比较好的疏导,他们都恢复到心理发展比较健康的状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现介绍几个案例加以说明。

关于学习方面的心理疏导

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因此,成绩是学生最关心的话题,在学习方面的问题变成为班主任作心理疏导工作中的重头戏。很多谈话都是先从成绩说起。我班里有一个女孩子,个性很强,干什么都想做到完美,尤其是学习方面的,每一次考试,当天考完,总会求着老师先给她批卷子,如果不理想的话,登时泪如雨下,情绪连接好几天不好,总是发呆走神;倘若考好了,便若范进中举般狂喜,有一次,当她刚刚得知自己进入班级前三名的消息后,老师还没来得及对她说些什么,她就飞奔下楼,径直向IC卡电话机走去,然后远处可闻其翻来覆去地大声对着话筒道:“妈,我考了第三名!!”平时跟同学之间的谈话也是半句不离成绩和名次。对待这样的学生,工作要做细,尤其是要有耐心,从点滴做起。因此,对该生的教育,我采取的是一种逆向思维教育方式,在她成绩取得进步时,我先不表扬她,而是在她面前夸赞别的成绩不如她,但是在心理素质上比她好的同学,让她意识到什么样的学生是老师从心里所欣赏的。在她成绩退步时,我更不会劈头盖脸地把她训斥一顿,而是在她情绪稍微有所好转时,装作不经意地和她聊家常,多说一些鼓励她的话,并且借其他同学之口说老师在某某时候表扬她了。同时,在周记上,给她写些提高心理素质方面的话,以减轻她的心理压力。这样,通过我不懈却看似不刻意的努力,该同学的心态恢复了正常,并且能够在自己考不好时主动找我谈心,找出失败的原因,力求下次不会再有类似的错误。去年的高考,她正常发挥,考入了一个自己满意的大学。

关于人际关系方面的疏导

学生的人际关系包括和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同家长的关系;以及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其中,困扰学生较多的还是和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受人欢迎,为人所乐于亲近的人。就有这么一个女生,她成绩优秀,工作能力很强,课余时间,她也很同别人亲近,但她从来都不能如愿以偿。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别人都不欢迎她。她没有觉悟到,问题的关键就在与她的自私心理,她总是在为自己打算盘,她决不肯浪费时间去为他人着想,每次同人谈话时,她总要把话题拉到她自己的事情上去。和她谈心时,我没有对她的行为做出明确的批评,只是拿班里几个特别受人欢迎的女孩为例,让她自己分析一下别人成功的原因,再对比一下自己和别人交往的方式,找出差距,并且提醒她在和别人交谈时多请倾听,多从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这样,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都说,她好象变了个人似的。她自己的情绪也特别好,学习更有劲头了。

关于情绪的矛盾方面的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