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生心理疏导教育范文

初中生心理疏导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生心理疏导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生心理疏导教育

第1篇:初中生心理疏导教育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文教学 学生 叛逆心理 疏导

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个阶段性过程,时间多集中在初中阶段,如能给予及时、有效的疏导,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小其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家庭甚至社会带来分不良影响。初中语文作为初中教育的基础学科,知识性丰富、人文性较强,与学生身心发展联系密切,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义不容辞,且具有较大的优势。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基本原则

一是防范未然原则。初中课程设置比小学明显增多,再加上陌生的教师、同学和环境,造成一部分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很难适应,容易产生叛逆心理,特别是初二、三学生独立性越来越强,叛逆心理较为严重。语文教师要清楚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心理变化情况,切实做好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准备,防范未然。二是灵活多变原则。由于初中生具有不同的生长环境、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所以叛逆程度和表现方式也不相同,语文教师要坚持灵活多变的原则,采取针对性的疏导策略。三是科学渗透原则。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利于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内容,语文教师要将这些丰富的内容科学地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帮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心理。四是潜移默化原则。语文教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利用经典文学作品对学生经常进行思想、道德、心理、人格、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对学生叛逆心理进行有效的疏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有效策略

1.合理利用教材资源疏导学生叛逆心理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依据,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教材资源对学生叛逆心理进行疏导。如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朱自清《春》中的生机、活力,峻青《海滨仲夏夜》中的惬意、悠闲;何其芳《秋天》中的收获、韵味,老舍《济南的冬天》中的温情、温暖等,深入地感受和赞美美好的大自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大自然的多变和美好,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会在欣赏自然的过程中宣泄内心的不悦情绪。在讲授关于人间真情方面的文章时,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经典作品,品味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品味朋友之间深厚、真挚的友谊,让学生明白无论在什么时候遇到什么困难,父母都会爱他、关心他,朋友都会理解他、支持他,有父母和朋友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觉得孤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父母,这样学生内心的叛逆和压抑就容易得到很好的宣泄。在教学名人故事时,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了解名人艰难的生存境遇和曲折的求学历程,让学生明白要想取得成功就需要经历一些磨炼,不能遇到丁点儿困难就产生退缩的心理或抱怨,在一定程度上舒缓学生的叛逆心理。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有利于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资源,通过不同的角度疏导学生的叛逆心理,帮助学生尽快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2.善于利用阅读教学疏导学生叛逆心理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和家长的苦口婆心对具有叛逆心理的初中生几乎不起任何作用,语文教师可以给他们相对自由的自我空间,引导他们通过阅读大量的优秀作品,去细细品味其中的各种道理,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课文讲读之后,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和课文内容相关的一些优秀作品或流行作品,让学生进行认真的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或产生更深入的感悟和体会,然后语文教师再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效果会更加明显。除了和课文相关的这些作品,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读者》、《意林》、《格言》、《少年博览》、《探索发现》、《中学生阅读》等一些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而且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杂志以及《爱的教育》、《伊索寓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名人传》、《简・爱》、《水浒》等一些中外名著、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视野,引起学生的共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读懂爱、理解爱,读懂真善美、发现真善美,让学生的心结在理性的哲思中不断受到感化,使学生的叛逆心理得到有效疏导。

3.积极利用写作教学

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难点内容。学生通过写作,可以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对人或物的感受、内心情感的变化等充分地展现出来。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周记、作文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发现有内心孤独、与父母冷战、甚至对社会失望等不良情绪时要及时做出判断,学生出现的这种叛逆心理属于哪一程度,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同时,语文教师还可以设定一些关于理解、爱、成长、梦想、乐观、人际交往等具有积极作用的作文题目,对学生的叛逆心理做出正确的引导和指正。另外,语文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不良情绪通过写作(最常见的就是写日记、写空间或博客)的方式宣泄出来,将内心的疑惑提出来,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到有效缓解或解决。

总之,初中语文知识性丰富、人文性较强的特点,使得在疏导学生叛逆心理具有较大的优势。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课文教学、课外阅读、写作等语文教学平台,对学生叛逆心理进行有效疏导。

【参考文献】

[1] 李和明. 语文课堂中的情商调节[J]. 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10期.

[2] 吴有元. 让心理健康教育之花开放在高中语文课堂[J]. 现代语文(中旬),2011年9期.

第2篇:初中生心理疏导教育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不良情绪;心理疏导

一、“心理疏导”的概念和重要性

“心理疏导”是指对人存在的各种思想、心理、行为等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科学、细致地给予启发疏导,使人如释重负,从而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满怀信心的投入新的学习、生活中。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各方面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开始意识到自己已不再是小孩了,成人感的出现是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的理解和尊重。在其思维发展方面,思维品质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辩证思维水平有限,因此看问题比较片面、偏激,遇事爱钻牛角尖。加上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一旦遇到升学压力、学习困难、人际交往受挫、家庭变故等消极刺激,很容易产生不满、厌烦等不良情绪和对抗行为,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学校开展心理疏导工作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1.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增强学生道德意识

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①畅通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渠道,确保教师能真实、客观的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有的放矢的开展德育工作。②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学生的现实开展德育工作,从他们身边的案例入手,及时解决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德育事件。③注意方式方法,做到情理交融,从情入手,以理服人。采用正面说理、榜样示范、小组讨论、辩论、社会调查、观看录像、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法,使学生乐于接受道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

2.创造条件,多形式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不仅仅是纸上谈兵,重要的是结合社会实践,联系中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要定期组织初中生进行心理教育,帮助他们认识青春期心理发生的变化、出现的新特点;提高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全面地、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看待问题,从认识层面上有效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概率。

3.加强家校联系,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

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多与家长沟通交流,指导家长对子女要确立合理的期望,期望水平要适合子女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切忌太高,不切实际,否则会引起子女的抵触情绪和反抗行为。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加强学习,提高家长素质。家长要及时调整教育观念和方法,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子女,倾听他们的心声和需要。平等以待,以朋友的身份与之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发扬民主,遇事与之民主协商,对他们的意见要给予重视,正确的要采纳,不能讥笑或压制他们发表意见。充分给予自主,孩子的事由他们自己做主,家长仅仅提提建议,做做参谋。这种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亲密的亲子关系、朋友关系,是预防和消除初中生不良情绪的有效途径。

三、教师进行心理疏导的具体策略

1.帮助学生掌握辩证思维方法,增强情绪调控力

在日常教学中应指导初中生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增强自己的情绪调控能力,遇事就能全面、客观、一分为二地看待,并善于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也可避免过激行为和对抗行为的发生。在教学中曾遇到这样一件事,在欣赏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时,随着乐曲声响起时,坐在前排的一位小男生马上大叫起来:“难听死了!”甚至肆无忌惮地将书扔在地上。班级里骚动起来,大家都无心欣赏音乐,这令我颇为恼火。但此时我如果当众批评他,肯定会引起这位学生的对抗情绪。所以就选择了课后再去找他。细纠之下,原来他当天在家因为最近成绩下滑被父母数落,就将这种不良情绪带到了课堂中来。针对以上情况,我对其进行了心理疏导: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但不是所有的情绪都可以带到课堂中来的。老师可以将自己的不开心发泄到你的身上吗?父母的管教是为了你好,也许你一时达不到他们的要求,但你可以告诉他们你一直在努力。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很多,摔书只能让你的心情更差,能解决实际的问题吗?这首曲子你可能不喜欢,老师也不会强迫你一定要喜欢,但以这种方式表现不恰当,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情绪。而音乐也许可以给你疗伤,你何不尝试一下呢?通过心理疏导,这位小男生心悦诚服地低下了头。

2.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培养积极健康情绪

初中生很难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又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结果由挫折感所产生的消极情绪不断蔓延。作为教师,应重视初中生这一阶段的特殊心理需要,对其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良情绪进行及时的疏导。

曾经有这样一位女生,她将自己与老师的关系比做是“伊拉克与美国的关系”,说自己最大的爱好就是打架,她不喜欢每一位老师,经常和老师唱反调、顶嘴。是什么造成她如此的“标新立异”与“特立独行”?她因为错误的定位及缺少必要的交流沟通,在潜意识里她认为“每个老师都是一样的,都是偏袒好的学生的”,而她自认为就是个坏学生。在长期的漠视中就形成了她现在厌恶老师,甚至厌恶社会的不良情绪。心病还得心药医,本人经过反复思考,决心以自己的真诚代替厌弃和冷漠,耐心细致地做她的心理疏导工作。首先肯定她不是坏学生,了解她的思想活动和兴趣爱好,利用她很希望引起大家注意的心理,适当的为她安排一些具体工作,在课堂中多给她举手发言的机会。其次,利用班上的榜样去激励她,安排表现好的学生与她同桌,带动她为集体做好事,并及时表扬她,减轻她自认为在集体生活中不受欢迎的心理负担;再次,一旦她再出现不良情绪,也不大声训斥,总是以朋友的身份、诚恳的态度、温和的语言与她谈心,设身处地的理解她的处境和心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件事做错了,只就事论事,找出原因,分析危害,从不算老账。……由于进行了恰当的心理疏导,渐渐的你发现她不再是以敌视的目光注视你,不再与老师有敌对情绪,自我教育的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

3.帮助学生学会沟通交流,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容易引起人的情绪变化。人际关系和谐则情绪愉快心情舒畅;人际关系紧张,则心情抑郁,不利于身心健康。很多初中生由于人际沟通能力缺乏,交往常常受挫,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支持初中生与同伴之间的正当交往,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提供良好的交往环境,促进他们积极交往,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而教师应关心、了解初中生的文化倾向,有的放矢地做好引导工作,对其中存在的某些极端行为和不良思潮要做好思想转化工作。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而初中生不良情绪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疏导、纠正这种心理要将其与社会、时代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应结合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的综合因素进行疏导,以便他们用更加健康蓬勃的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 贺淑曼.《健康心理与人才发展》.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第3篇:初中生心理疏导教育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1―0028―01

初中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阶段,但是,随着初中学习科目的增多、学习内容的加深以及学习时间的增加,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也随之加强,给初中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另外,在他们的学习、生活、同学交往等各个方面也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班主任只有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对症下药,及时进行心理辅导,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并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创造条件,这也是当今社会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 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初中生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对自己的学习动机不够清楚了解,学习压力过大,畏惧考试,甚至出现厌学的心理。据相关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学习只是为了升入较好的高中,以便考上理想的大学。但有的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甚至有的认为自己学习是为了父母而学,学习不够积极主动,没有目标。当学生出现这种心理的时候,班主任就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要注意对这类学生进行特别的心理疏导。另外,随着年级不断的上升,离中考越来越近,部分学生会出现心理压力过大、神经紧绷的现象,这就需要班主任特别注重初三学生的心理状态,随时跟踪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对其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

2. 青春期方面的心理问题。由于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阶段,有的学生对青春期发育期间面临的一些问题感到不知所措,会比较害羞,有的女同学不敢抬头挺胸走路,拉开与男同学相处的距离。另外,有的学生比较早熟,出现早恋的行为,这些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都有极大的影响。针对学生青春期出现的心理问题,班主任要及时对学生开展青春期心理疏导工作,使其正确看待青春期中出现的问题,不必刻意回避,要端正自己的态度。

3. 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根据对中学生进行相关调查表明,有25%的初中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问题,主要包括和家庭成员、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不够融洽,不擅长和人交流,缺乏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另外,有4.5%的中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很难和他人愉快地融洽相处,这类学生经常给人一种缺乏耐心、不合群、爱发脾气、孤僻等不良感觉。为了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就需要对这类学生进行细致的心理疏导,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4. 学生个人情绪问题。初中生正处于从未成年向成年人过渡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性格发展比较关键,容易出现情绪化、暴躁、孤僻、依赖等不良现象,班主任在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的时候,就要根据学生情绪变化和影响的实际情况分析,考虑到情绪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调节,教会学生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二、初中班主任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的策略

1. 学习方面的心理辅导。班主任需要辅助学生尽快地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意识,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对学生的不良学习方法进行纠正,教会学生如何计划学习,充分运用学习策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第4篇:初中生心理疏导教育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教育管理;情感因素

教育工作与其他生产劳动最为显著的差异性,就是工作的对象是具有独立人格与思想的个体,这就注定了教育工作更具复杂性和挑战性.对于初中班主任教师而言,他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正处于青春期,教育和管理的难度更高,性格的叛逆、青春的躁动,让广大初中班主任教师工作增添了更多的复杂性.笔者在初中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充分融入情感因素,对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取得实效具有促进作用,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充分尊重学生人格,拉近师生心理距离

笔者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始终坚持尊重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家庭背景怎样,均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在班级倡导“人人平等”这样的理念,要求班级学生相互之间不能以成绩为标准看待学生,教育学生明白,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成绩滞后并不等于什么都差.通过营造良好氛围帮助班级学困生重新树立自信.另外,笔者还经常与班级中的一些特殊学生谈心,如,具有自卑、自闭心理的学生,倾听他们的想法,对他们多鼓励,帮助他们积极融入到班集体这样的一个大氛围之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二、关注学生实际困难,给予大力帮助关怀

笔者对于班级需要帮助的学生建立了专门的台账,主要分为三种类型,首先是家庭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向学校争取各种补助、单位的结对帮扶等,尤其是对于单亲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家庭学生,更是倾注了更多的关心与帮助,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减轻家庭的压力.其次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笔者倡导班级优秀生与他们结成帮扶对子,关心、帮助和鼓励他们,制定辅导计划,弥补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在班级营造相互帮助的良好氛围,促进整体学习成绩的提升.另外,对于存在自卑心理以及其他心理障碍的学生,定期与他们进行交流,并安排班级干部和他们做朋友,逐步消除他们心理上的坚冰,让集体的温暖滋润他们的心田,从而充满积极的情感,更加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之中.

三、针对校园生活热点,开展情境教育引导

初中生的世界是精彩的,学生的生活中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需要教育和纠正的因素,教师要善于抓住正反两个方面的要点进行教育引导,设置情境化氛围,提高学生思想教育成效.例如,在校园生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追求物质享受的消极思想暗流,对于这样的状况,教师不可忽视.笔者在处理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有意识地选树了几名学习刻苦、生活简朴的优秀典型,强化了正面引导.另一方面,笔者专门针对部分学生追求物质享受这一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初中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只贪图享受、追求物质消费属于一种什么样的思想与行为?初中生应当怎样正确面对物质享受问题?”学生纷纷发言,对这样的行为表达出了自己的想法,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初中生应当以刻苦学习为荣,物质条件只要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即可,笔者最后进行了点评,进一步深化了勤俭节约教育的效果,将学生的思想引入到学习之中.由此可见,结合学生校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情境式教育,能够增强学生内心体验,提高教育效果.

四、注重正面思想疏导,破解学生早恋难题

初中生早恋问题一直是广大家长与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青春期少男少女对异性的懵懂、好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精力,教师应当处理好这一问题.笔者在这一问题的处理上,采取“绝地而后生的逆向教育方法,将这一问题摆上桌面,而不是部分班主任教师那样神秘处理.笔者在班会上首先宣布:我支持大家谈恋爱.此话一出,全班哗然,笔者接着补充了一句:不是现在,是至少十年后.接着笔者从初中生未来的求学时间、人生道路选择、接触人员数量等方面进行了客观分析,让学生明白,初中阶段不是谈情说爱、收获果实的时期.笔者接下来对学生进行了初中阶段主要任务的形势教育,让学生将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将爱情的种子深藏于心底,等待将来合适的土壤、阳光、水分等齐全的时候再去发芽.另外,笔者还在班级开展了“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大讨论活动,进一步明确了初中生异性关系定位的问题,在学生中发挥了正面的思想疏导问题.这一教育方式成效较为明显,笔者多任教的班级已经多年未出现早恋引发的各种问题.

五、结合学生犯罪案例,实施警示震撼教育

第5篇:初中生心理疏导教育范文

【关键词】初中 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 关系

前言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关系对于初中教学探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二者都是教育体系下两个不可或缺的构成条件,并且二者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教学目标上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何能正确的认知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区别与联系,也是眼下我们需要真正去了解、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初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与变革,当下的初中生面临的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各个程度上的心理压力逐渐增大,在这种压力下初中生很容易产生一些消极的抑郁、焦虑等心理情绪,如果任由这些情绪发展很容易对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所以有必要通过一些心理上的疏导来处理这类情绪,而传统的单单依靠传统意义上的德育是无法解决的,因为德育教育如今已经明显的倾向于思想政治教育化,忽视了平时对于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注,故而需要对初中生开展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对初中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更为显著的帮助。

二、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区别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从整体内涵上就体现了一定的差别性。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依托心理学的知识理论来帮助初中生更好的认清自我、认清世界、认清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心理健康是为了提高初中生的心理素质,教会初中生处理各项人际交往关系,使初中生积极乐观的面对当前的学习与人际交往,以便初中生面对未来有一个很好的适应过程和规划过程。本质上起到一个引导性的作用。而德育则是一种要求初中生对思想政治、道德理念形成一种良好的规范,这种规范使得初中生在思想上和政治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多的关注初中生的个人行为规范与道德规范,但忽视了初中生在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情况,也产生许多弊端。

二者的具体区别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首先是二者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学、哲学等理论为依托,而德育则是以马列主义思想为德育工作开展的重心。再者二者的教育内容与教育原则也有差别,德育本身有着强烈的阶级性和时代性的特点,有明显的政治倾向,而心理健康教育并不主要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最后,二者的教育后果不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失败可能使得初中生产生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重者可能使初中生产生轻生或自杀的念头。德育工作开展失败有可能导致初中生在日后走向歧途。

三、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联系

虽然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但也不可否认的是它们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相同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开展都是以初中生为中心,其本质上也是为了初中生日后的全面发展,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思想道德政治规范上都是为了培养、健全初中生各方面的素质,教育初衷都是不尽相同的。

2、教育途径相同

二者都是通过教育者开展相关课程来进行相关的渗透,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从具体的教育方式上看具有一致性。可以说,从本质上讲二者互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工作开展提供了前提保障,而德育工作的开展也一定程度上升华了心理健康教育。

3、教学内容有交叉性

二者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内容的开展也是具有关联性的,比如对于某些心理问题的处理上,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来引导初中生一步步解决心理上的困扰;反之在德育教学工作开展中,中初中生面对一些思想问题也是需要依托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来解决。初中生的个人思想上出现问题,也许归根结底在于其心理上的困扰;中初中生的心理上出现一些消极清雪,也许是与其个人思想的偏离有关。二者在教学内容上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对于一些问题的解决也是需要二者一起考虑的。

4、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结合

由于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无论是内容上还是教学目标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联系,并且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单一的实行德育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都不能完全满足时展的需求,那么由此可见二者的有效结合是完全有必要的。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结合是相互的,二者的教育理念应该相互融合,相互吸取对方有益的一面来运用。比如,通过心理学的原理更准确的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以此来判断德育工作的开展是否顺利,可以依托于教师在课上给同学进行心理测试的方式来完成。或者通过心理学中常用的辅导方法来辅助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如在课上进行角色扮演、开展模拟辩论赛等等方式。这样可以改变以往枯燥的德育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使得德育工作的开展更为顺利的同时,也进一步为心理健康教育打下基础。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也可以将德育教学中体现的人生观、价值观来传授给初中生,促使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结语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开展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二者对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不可或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妥善的处理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梁次红.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04)

[2]詹伟鸿.浅谈德育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J].嘉应学院学报.2004(04)

[3]甘昭良.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之结合[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3(06)

第6篇:初中生心理疏导教育范文

    1 初中学早恋现状的新特点解读

    1.1 网络影响中学生的早恋心理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92%的初中生有自己的网络社交账号,如“QQ”、“微信”、“飞信”,许多学生表示自己在课下比较喜欢上网,大多数时候是通过网络来倾诉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样就为初中生早恋提供了平台,许多学生通过网络来寻找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再加上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对异性比较感兴趣,遇到异性时难免会出现早恋现象。除此之外,一些学生由于受到某些不良恋爱观和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导致初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比如他们会认为早恋是一种“时尚”、一种“个性”,从而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1.2 新的通讯媒介成为学生早恋的工具

    1.3 早恋学生成低龄化趋势发展

    2 初中生早恋原因分析

    2.1 生理因素

    2.2 心理因素

    2.3 社会因素

    3 初中生早恋干预策略

    3.1 学校:鼓励男女生之间地正常交往

    3.2 父母:及时有效地进行家庭疏导

第7篇:初中生心理疏导教育范文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初中生健康成长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它有助于其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能让学生充分意识到道德的重要性,自觉追求美的事物,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另外,健康的心理品质也有利于初中生增长知识、智慧和才能,只有拥有了健康的心理品质,才能使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懈追求、勇攀高峰。

2.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刻不容缓,初中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应抓好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针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断努力,克服困难,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3.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优势和责任

班主任在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一工作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班主任工作需要充分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生活情况;其次,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庭,课上或课后,班主任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有较大的灵活度;再次,班主任与学生关系比较亲近,既是学生学习上的教育者,又是生活上的引导者。对初中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班主任的责任所在。班主任在教学工作中不应该只是传授学生知识、提升学生的成绩,同时也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充分开展德育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新世纪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班主任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方式

1.班主任应不断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素质

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班主任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学生进行感化教育,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初中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善于观察学生的行为态度,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在谈话过程中,要有亲和性、劝导性,可通过一些具体事例向学生讲述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有例可循。同时,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应注意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用自身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态度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拥有健康的心理。

2.开展班团活动,增加集体意识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团活动,例如主题班会、辩论赛、郊游或献爱心活动都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可在这些活动中培养团队意识,消除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特征,并且在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过程中释放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另外,班主任必须通过有效的班级管理来营造一种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班级氛围,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心理习惯,从而保证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3.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第8篇:初中生心理疏导教育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探析

在当前社会中,教育学是在持续进步发展的。当前社会所普及提倡的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而怎样使素质教育可以更好的融入现代教学发展中是所有老师必须关注到的情况。在初中生处于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的特殊阶段,我们须充分了解学生的这种让人难以理解的心理,并适时推广心理学教育,还要在教学课堂中缜密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情况,再将正确思路渗透进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中。

一、对当前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分析研究

当前的初中生大多是90年代后出生,其家庭也都有着比较丰厚的物质基础,而这其中的独生子女在家里的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他们大多娇生惯养,更有甚者已经被父母宠坏,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这些初中生的心理成长也在慢慢发生着变化。

1.他们都有很强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说话时往往都是盛气凌人的,在家里被娇惯得多了,而在外面却不能受到一点气,总是将自己放在高于别人的位置上,这样学生之间就很容易引发冲突,甚至不时还会出现打架斗殴的现象。常言道“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是善良的,他们只是不愿在学校受气,在家里向来以小皇帝自居,而到了学校也不会让自己受委屈。

2.学生们都处于还未完全成熟的成长阶段,但是他们却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总是想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初中生都只有十几岁,刚刚小学毕业而已,上了初中就以为自己已经长大,就不喜欢家长再管自己的事情,把自己的心理完全包装起来。他们通常还会为自己的生活感到郁闷,可是家长们却不以为然,觉得自己对孩子很了解,从而忽视了这些学生的心理成长,这本身就伤害到了这些初中生的自尊心,因此这些学生就自此产生了逆反心理,不愿受到长辈的管教。

3.当前社会已步入网络时代,而初中生都有非常强烈的性格特点。我们已经身处信息时期,电脑、手机等信息传输工具已经相当普及,而初中生对此并不陌生,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QQ 号码,平时在一起谈论的就是网络游戏。他们都以自己知道的游戏多、自己有 QQ 号码为荣,平时喜欢在同伴面前、家长面前、老师面前炫耀自己的特长,喜欢卖弄并得到夸奖,并且他们不时还会体现自己独特的个性,经常把自己打扮得与众不同,穿衣穿鞋讲究名牌,对各类运动品牌了如指掌。初中生在网络中学到了不少知识,但同时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也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

二、在心理教学中对初中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意义深远,学生的身体健康固然要关注,但是心理的健康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家长决不能忽视对初中生心理教育,而且要专门开展课程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渗透教育。

1.对于学生的心里话要仔细倾听,提高学生在心理课堂中的发言积极性。学生还可以通过写纸条来向老师表达自己内心的实际想法、自己的学习心得、自己的生活烦恼困惑、自己对未来是如何设想的等等。而在课堂中,老师也要善于活跃气氛,使学生产生踊跃发言的冲动,并且要和学生互动起来,当课堂氛围达到相当的活跃高度,学生就会向老师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学生畅所欲言,作为老师要对学生的心理及时掌握,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好记录并耐心解答,要善于引导学生的心理。充分了解学生的心里所想是先决条件,老师要经常性地聆听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这样才可以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

2.根据学生中经常发生的事情,做好心理课堂分析工作,利用这些实际情况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明白自己现在所处的阶段、自己现在所要做的任务、自己的将来生活等。对于学生来说,给他们讲大道理肯定都听不进去,甚至不予理睬,而实际情况通常发生在学生自己身边,在学生的平时生活学习中都会遇到,精彩异常内容丰富,学生们肯定都喜欢听。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可以借助实例为学生展开细致地心理健康疏导,为学生的学习心理铺平正确的道路。

3.让学生学会团结协作,作为独生子女一般都是独行独往,而在学校有了同伴,同学之间的关系相处往往会发生摩擦,团结协作的学习在学校是一个很好的条件,可以帮助学生互相认知、互相帮助,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学习的互相帮扶。你的语文成绩好来帮他学语文,你的数学成绩差可以让对方来帮你学数学,互相帮助学习达到团结协作;可以组织拔河比赛,让班级上下齐心协力形成凝聚力;可以通过开展拓展训练营,让学生组团参加拓展训练。拓展训练对团结协作的学习是一个很好的帮助,通过拓展训练中的项目、小游戏来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完成任务目标,并且让学生将心得体会做好记录并时常翻看。

4.向学生介绍家长为孩子的一片心,可以邀请家长来校听课,让家长和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互动,通过互动让家长更加了解自己孩子的内心,也让学生多多体会父母的苦心,增加彼此的了解,增加更多的沟通渠道,学生的心理才会在家长和老师的关怀引导下更好地健康发展。

总之,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意义深远,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长发展的转折过程中,同时心理还时常发生变化。在这个特殊时期,家长和老师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教育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心理学课堂上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一定会对初中生的心理成长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其意义影响必然深远。

【参考文献】

[1]崔威,李强. 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杜绝隐性伤害 [N]. 连云港日报,2009.

第9篇:初中生心理疏导教育范文

关键词: 逆反心理 耐心 沟通 班主任 初中班级管理

班主任要对处于逆反阶段的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搞清楚逆反心理有哪些典型表现,然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管理工作。初中生德育教育要与逆反心理的下述相关特性相结合,才能取得实质性成效。

一、逆反心理的表现

1.否定一切的心理特性。

否定一切是逆反心理特性中最普遍的一种表现,具有这种心理特性的初中生对教师的教学法不屑一顾,总认为自己才是最厉害的人。他们固执己见,不肯接受正确的观念,强烈的自我意识导致其我行我素的行为。因此,针对这一逆反特性,教学者更要明确规范,将规范教育与初中生感兴趣的内容相结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润物无声”。

2.感情用事,不尊重事物的客观性。

具有此种逆反心理特性的学生往往不能正确认识事物,因而不能正确评判事物的价值,长此以往,自身判断是非的标准将越来越模糊。他们通常以自己的感情、感觉及个人好恶等主观因素确立对待事物的态度。班主任德育教育应从客观事物角度加强内容建设,可设置一些具体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并以实际案例进行情景再现,从而使学生明白主观评判事物的危害性。

3.逆反心理的另一面是极大的可能性。

逆反心理属于消极心理范畴。在逆反心理的驱使下,初中生对任何事物都表现出消极的态度。但从逆反心理的形成过程来看,逆反心理实质上是一种消极抵触的暂时性神经联系,教学者只要能打破这种联系,就能消除逆反心理的不利影响。另外,初中生虽然逆反心理强,但接受新事物的速度非常快,班主任除了要利用好逆反心理的反面,还应充分抓住初中生求知欲强的特点。

三、消除逆反心理要发挥好德育教育的作用

初中生的逆反心理不仅阻碍德育教育的推行,更不利于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学生在消极心理作用下懒于接受其他思想观念的熏陶,始终以自己的观念为判断标准,即使错了也浑然不知。为了使初中德育教育顺利进行,使德育教育惠及每一位学生,教师和学生应一起努力,克服逆反心理的不良影响。

1.以理服人,尊重实际。

初中德育教育要教会学生思考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杜绝片面性主观认识。消除逆反心理影响,教学者和学生之间应搭建起平等交流的平台。教师通过易接受的、民主的方式和学生谈心,告诉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支持,什么该坚决反对,并分析相应原因,使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并从心底接受它。教师在和学生的交流中,应杜绝“假大空”式的谈话,要掷地有声,说到学生的心坎里。

2.发扬教师的人格魅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应不断提升个人魅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教学者用自身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是推进初中德育教育的最有效方式。这种魅力的作用将大于任何一种说教,学生更愿意接受前者,而且在这种魅力的感染下,学生的进步是潜移默化的,是自觉性的。教学者要具备这种人格魅力,首先要拥有丰富的知识,因为知识是最能影响人的;其次,待人接物的行为方式具有个人特色且令人信服,因为这体现了教学者处理事务、解决问题的能力。

3.研究实际情况,采取差别化教学模式。

德育教育的核心是深刻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学者当众批评学生的情况屡有发生,其实,这是一种极不明智的做法。对于处在叛逆期的初中生来说,教学者更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这一阶段的学生更看重“面子”,教学者如果一味当众斥责他们,则只会使他们的逆反心理加重。因此,在批评教育过程中,教学者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差别化教学模式。

处于叛逆时期的初中生自制力相对较差,课堂上精神不集中的情况时有发生,教学者不宜指明呵斥,可以走到学生身边以细微的方式提醒他们。如有需要,教师可以在课后与学生单独交流,促其改进。

4.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是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表现,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题中之意。教学者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等一系列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主动感受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了解教学管理过程的难易,不随便否定教师的教学成果和良苦用心,从而以更积极、认真的态度面对学习,以更谦虚谨慎的心态改正错误,提高素养。

在日常班干部选举中,可实行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让学生从管理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能有效锻炼每个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管理能力。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时,可征求学生意见,并请学生对几个不同制度进行投票表决,让学生从管理者角度认识到自身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是其成长阶段中的正常现象,班主任应以平常心对待,班主任疏导学生逆反心理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包括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教育,还包括行为方式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充满困难和阻碍的工作。学生在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将逐渐摆脱逆反心理的影响,这本身是德育教育过程。因此,初中德育教育是针对中学生逆反心理开展的一场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劳伦斯・科尔伯格.郭本禹,等译.道德发展心理学――道德阶段的本质与确证.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郭本禹.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3]雷夫・艾斯奎斯.卞娜娜译.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国城市出版社,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