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乡规划行业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城乡规划;专家领衔:项目负责人;权利和义务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5-0177-02
1 前言
城乡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是指导城乡建设和发展的法定依据。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城乡规划法》的实施推动城乡规划从技术文件走向公共政策,其社会地位和法律效力大幅提升。城乡规划对于有效指导城乡建设,确保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切实提高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已成为当前规划部门和规划行业的当务之急。
提高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关键在于提高规划编制与管理的科学性,根本在于发挥城乡规划领域专家的作用和水平。2006年4月1日施行的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提出了“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工作模式,以部门规章的形式明确了专家的角色定位。2008年1月1日施行的《城乡规划法》进一步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了专家参与城乡规划制定和实施的途径和形式。目前,“专家领衔”已经成为城乡规划行业的新特色。
2 城乡规划专家领衔的必要性
2.1 城乡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的必然要求
公共政策是政府等公共部门进行社会公共管理,维护社会公正,协调公众利益,确保社会稳定发展的措施与手段。高质量的公共政策必须立足于整个社会发展,从全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公共利益出发,制定和实施各种行为规范。公共政策从形成、确定、执行到评估、修正、终结是一个不断运动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掌握足够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专家作为信息、知识和经验的相对富有者,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可以提高政策质量。城乡规划是政府调控城乡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公共政策。制定城乡规划本质上就是制定公共政策,为提高城乡规划科学性,当然需要专家的参与。
2.2 城乡规划学科综合性特点的基本要求
综合性是城乡规划的显著特点。城乡社会、经济、环境等各项要素,既互为依存,又相互制约,城乡规划需要对各项要素进行统筹安排,使得各得其所,协调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城乡规划来协调和解决的各类问题越来越多,单纯的工程技术己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城乡规划必须综合运用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理论和知识。规划工作者应具备广泛的知识,具有全面综合的能力,在工作中主动和有关部门协作配合。然而,规划编制或管理单位的规划师无论其个人水平多高,总受到专业限制,不可能是通晓所有领域和所有学科知识的全才,邀请其它相关专业的专家参与规划编制和规划决策是十分必要的。
2.3 弥补当前人事制度缺限的必要措施
我国当前的人事制度(特别是公务员制度)有着严重的缺限,最主要的是人才分类和限制过于严格,既不利于人才的成长,也不利于人才的流动,无法形成有效的岗位竞争机制。目前,城乡规划领域人才分为行政管理和专业技术两类。行政管理人才位于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实行公务员制度,对技术职称和执业资格未作明确要求。目前,各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工作繁忙,行政管理人才大多忙于日常事务,学习和研究不足,导致整体业务素质有待提高。专业技术人才主要位于规划编制、科研、教学单位,由于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和职称制度,迫使其努力学习以提高业务水,因此城乡规划领域的专家大多位于规划编制、科研、教学单位,然而专业技术人才一般无权参与行政决策。这种行政权力与专业技能的剪刀差制约了城乡规划决策科学性的提升,为了取长补短,规划决策需要邀请专家参与。
3 当前城乡规划专家参与机制的不足
3.1 规划编制重单位资质轻个人资格
当前城乡规划编制中对规划编制单位的资质要求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严格规定了甲、乙、丙级规划编制单位资质条件,明确了各自的业务范围。《城乡规划法》更对规划编制单位超越资质等级和违反国家标准编制规划作出了处罚规定,但《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规定》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均未对项目负责人资格作出规定,导致许多高资质等级的单位委派专业技术资格偏低的人担任项目负责人,无法保证规划成果水准。
3.2 专家意见对行政审批缺乏约束
《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均未明确专家审查或专家论证程序的法律地位,专家意见只是行政决策的参考意见,听从或不听从全由行政领导个人决定。由于专家意见缺乏约束力,专家会议往往流于形式,本身就得不到专家重视,专家作用自然难以发挥。有些专家论证会的举行甚至是为违规项目出谋划策,邀请专家只是为行政决策失误背书,专家对这种“擦屁股”的论证会议最为反感,大多只是应付而已。
3.3 专家参与规划决策机制不健全
当前大多数地方没有建立规范、有效的专家参与制度,对于城乡规划工作中哪些阶段要邀请专家参与,该邀请哪些方面专家参与,如何对待专家意见,缺乏制度规定。专家一般只是参与初步成果的审查,并不是对规划编制实行全过程监控。专家对规划前期条件和过程缺乏了解,无法充分掌握相关信息,难以科学、客观、公正评价方案。专家对评审后规划编制单位是否严格按专家意见修改完善方案也无从把握,难已保证意见被采纳。
3.4 专家资格界定不明确
很多数地方没有成立城乡规划专家组织机构,对城乡规划工作中应配备哪些专业的专家,什么人才具备专家资格,该将什么人纳入城乡规划专家组织都欠明确,影响专家会议的质量。许多行业的专家忙于本职工作,如不统筹安排,难以及时参加规划部门的专家会议,导致一些专家评审或论证因无法邀请到具备真正高水平的专家,常常出现以行政领导代替专家出席专家评审或论证会的现象,导致专家评审或论证会意见并不具备“专家”的水准。
3.5 专家权责不明确
目前各地尚未明确专家权利和责任,专家参加评审或论证会不过是为了完成本单位领导指派的会议任务,最多算是一种荣誉,一般不会高度重视。大多评审或论证会只是开会时
才将资料发给专家,专家对项目难以提前深入、细致的研究,往往是蜻蜒点水、浮于表面。另外,专家出席各种评审或论证会也没有责任约束,专家不发表意见或所发表意见明显错误也不负责任,顶多是有损形象而已。没有责任约束无法强化责任心,当然难以形成高质量的专家意见。
4 城乡规划专家领衔的配套措施
4.1 严格规范项目负责人制
提高城乡规划科学性首先要提高规划编制水平,而规划编制水平主要取决于规划编制单位和项目组的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因此,规划项目委托时,不但要求编制单位具备相应的资质等级,更重要的是承担具体任务的项目负责人要具备足够的能力和水平。项目负责人才是规划编制任务的真正领衔者,是确保规划水平的关键。为此,城乡规划编制应严格规范项目负责人的个人资格条件,甲级项目原则上应由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担任项目负责人,乙级项目应由高级规划师担任项目负责人,丙级项目应由注册规划师担任项目负责人,真正落实专家负责制。
4.2 专家意见应成为规划审批依据
实施专家领衔,最根本的就是要高度重视专家意见,应将专家意见作为领导决策和规划审批的重要依据,《城乡规划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充分考虑专家和公众意见,并在报送审批的材料中附具意见采纳的情况及理由”。凡规划报批材料中没有专家意见的,审批机关不得批准该规划实施。凡规划内容与专家意见严重冲突的,审批机关应要求组织编制机关重新组织审查、论证,待取得统一认识后再重新报批。如果审批机关无视专家意见导致决策失误而引发后果,应当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4.3 建立专家机构并明确专家资格
城乡规划专家组织应常设化,各地一般在政府的城乡规划委员会(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协调领导机构)下设立城乡规划专家委员会,作为政府决策的智囊机构。规委专家委员会应将城乡规划相关部门的专家全面纳入,直辖市规委专家应当有教授级高工职称,省会城市和地级城市专家应有高级工程师职称,县级城市专家应有中级职称或相应的执业资格。由于城市总体规划既要遵循上位的城镇体系规划,又要对下位城镇作出要求和规定,为了提高规划科学性、可行性,规划审查或论证会既要有上位城市的规划部门专家指导,也要有下位城镇的规划专家参与。
4.4 建立并规范专家评审会议制度
城乡规划评审(或论证)会议的地点应相对固定,时间应预先通知,便于专家安排工作。规划文件应提前(时间根据项目复杂程度确定,一般地总体规划项目提前10-20d,详细规划项目提前5-7d)交给参与评审的专家,便于专家充分了解、掌握文件内容并核对相关标准和规范。专家评审(或论证)会宜由资深专家作为“首席专家”主持会议,各部门的专家应于参会前3-5d以书面形式将审查意见提交首席专家,意见书应署名并注明联系方式。首席专家应对各部门专家意见进行归纳总结,认为不妥的应通过沟通、协商统一认识,然后出具专家评审综合意见。首席专家还应对规划成果进行审查,确保规划成果与专家意见一致。为保证专家意见客观公正,必要时应实行回避制。为防止学术专制和权力垄断,首席专家应实行轮换制。为防止权力寻租,出席专家会议的专家名单应通过抽签决定,不能由领导指定。
4.5 明确专家权利和义务
专家是各部门的精英,一般工作较忙,部门领导应为参与规划审查或论证的专家提供便利。规划审查和论证实质上是向专家咨询。政府或相关单位应给予专家一定的报酬。首席专家承担责任更大,劳动强度更大,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待遇应适当提高。专家评审或论证本身就是技术工作,参与大型或重要项目的评审或论证,可以作为专家的工作业绩和工作经历。专家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专家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公正。专家有按时提交审查意见和准时参会的义务,并应坚守职业道德。专家不恪尽职守,可以解聘;违背职业道德的应将不良行为记入档案,作为年度考核和职称评定的参考;触犯法律的还要追究法律责任。
专家领衔是城乡规划科学制定和科学决策的必然要求,为了保证专家领衔的有效开展,通过配套立法完善相关制度,明确专家职责、权利、义务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必要工作。
参考文献:
[1]陈秉钊・著・当代城市规划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一、重要意义
当前,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入关键阶段,社会利益和群众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随着我城规划建设的不断推进,各类矛盾和行政纠纷逐渐增多,涉及法律关系复杂,群众诉求渠道增多,处理难度进一步增大。当前,局机关各科、队都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加强行政调解工作的意见,切实转变观念,充分使用行政调解的工作方法,及时化解我经济发展过程中规划建设领域出现的各种争议。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委、政府中心工作,以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目标,全面推进城乡规划部门依法行政,以预防和化解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城乡规划建设和居民违法违章建设等出现的矛盾纠纷,规范和加强行政调解工作,充分发挥行政调解在防范和解决行政争议中的作用,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利益,切实解民忧、排民难、维民权、保民安、促和谐。
三、明确城乡规划行政调解工作目标
开展矛盾纠纷行政调解工作,是城乡规划行政部门最大限度地运用行政手段,化解当事人之间矛盾和纠纷,防范和减少城乡规划建设和居民违法违章建设等问题的有效途径。要确立“群众的纠纷在我这里止步”的工作目标,不把当事人往上级及诉讼渠道推。力争矛盾纠纷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0%,95%以上的纠纷化解在本级城乡规划部门。
四、定义与范围
(一)城乡规划行政调解定义
实施意见所称行政调解,是指城乡规划行政部门在履行行政职权过程中,对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因行政管理或执法监督过程产生的行政纠纷,对其自身职能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行政纠纷,积极依法进行协调和疏导,采取必要措施,促使各方当事人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一致,从而解决矛盾纠纷的方法和活动。
(二)规划局行政调解范围
(1)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因城乡规划行政部门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发生的行政纠纷。
(2)在我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城乡规划和居民违法违章建设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
(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涉及城乡规划部门职责范围的可以行政调解的行政纠纷。
五、建立行政调解工作组织
(一)成立规划局行政调解委员会
(二)成立规划局行政调解中心
六、工作职责
(一)规划局行政调解委员会职责
对单位行政调解工作进行领导,抓好行政调解规章制度的制定与落实,定期组织对主管领域、行业内的矛盾纠纷进行排查梳理、研判分析、包案调处,研究突出矛盾纠纷的调处方案,研究解决行政调解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指导、督促调解中心工作。
(二)规划局行政调解中心职责
负责接待矛盾纠纷的当事人;排查、受理、调处矛盾纠纷,对突出矛盾纠纷可邀请单位行政调解委员会成员、法官、律师(或单位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等人员共同参与调处;搞好矛盾纠纷台帐的登记整理汇总,定期向单位行政调解委员会汇报工作情况,按要求向综治维稳办报送本单位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
七、工作原则
(一)自愿原则。在各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二)合法原则。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
(三)中立原则。行政调解不得偏向任何一方,既要兼顾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要说服各方当事人互谅互让,相互理解。
(四)积极主动原则。发现本级行政机关职权管辖范围内出现的纠纷,行政调解应积极主动向各方当事人表明组织行政调解的态度,并尽量说服当事人接受行政调解。
(五)依法处理原则。对不属于行政调解范畴的纠纷以及经行政调解不能达成协议的纠纷,行政调解委员会应及时作出处理决定。
(六)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对与本机关行政管理职权有关的纠纷行政调解委员会应及时有效进行调解,不得推诿扯皮,久拖不决。
(七)人民调解优先原则。
八、调解程序
(一)人来访,争议当事人申请仲裁和行政复议申请人申请复议,城乡规划管理相对人提请维护其权利,按照局内业务分工由相关科、队热情接待、主动受理。经征求当事人意见,同意先行调解的,告知当事人到局行政调解中心进行登记,填写群众来信来访登记卡。登记卡应列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纠纷争议的事由、本人的要求等。当事人不能书写的,由接待人员按当事人口述内容填写,并向当事人宣读确认无误后,由当事人签字或按手印。
(二)行政调解中心收到当事人提交的群众来信来访登记卡,经办公室主任审查同意后,进入纠纷案件行政调解程序。
(三)行政调解中心根据纠纷争议内容,及时确定行政调解员,并将当事人的申诉材料交调解员审阅。
(四)调解中心安排调解工作人员进行前期调查取证,做好相关调查笔录。
(五)双方当事人同意调解则商定纠纷调解时间、地点和参加人,由调解中心通知有关当事人;当事人一方未按规定时间参加调解的,视为其不同意调解,按自行撤消调解处理。
(六)行政调解员主持调解,应当听取当事人陈述事实和理由,并做好调解笔录;需要再次核实有关情况的,可以向其他组织和人员调查。
(七)经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双方签订调解协议书,并由行政调解员署名确认,加盖本局印章,送达有关当事人后,行政调解书生效;当事人拒绝接收行政调解协议书的,视为调解不成。对调解不成的纠纷,由行政调解员宣告行政调解结束,并告知有关当事人根据争议性质,按法律程序分别向、仲裁和复议机关移送处理。
(八)调解结案或调解不成的案件,由行政调解中心整卷归档。对行政调解达成协议的争议案件,经当事人同意,可持行政调解协议书,向局行政调解中心申请转换争议调解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当事人不履行争议调解书的,对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九)行政调解,一般初次调解在5个工作日完成,第二次调解在20日内完成。
九、工作纪律
关键词:城乡规划;特色应用型人才;校企协同;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0;TU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7)03-0028-04
新型城镇化是新时期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策略。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内容是城乡统筹与一体化、产业升级与低碳转型、资源的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的混合利用与紧凑开发等[1],因而要求城乡规划行业积极探索推行新型城镇化的新策略。作为为社会培养、输送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高等学校,应积极进行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使得毕业生具备前瞻预测、综合思考、专业分析、公正处理等方面的能力,能够科学应对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方面的难题和挑战。
2011年黑龙江省启动了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作为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高校,黑龙江科技大学积极开展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2-3]。黑龙江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在试点改革过程中,以校企协同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积极开展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得到了社会和行业的认可和好评。
一、城乡规划特色应用型人才概念模型
城乡规划特色应用型人才,是在一般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和专业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学背景以及所处的地域环境,综合地方和区域的城乡建设发展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定位,并集中学校优势教学资源,使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在城乡规划编制、公共政策制定及建设实施管理等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比较突出,在省内外具有领先优势和影响力。城乡规划特色应用型人才的概念模型见图1。
二、校企协同的基本思想
城乡规划是以城乡建成环境为对象,以土地及空间利用为核心的公共政策[4]。城乡规划是政府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要求规划师具备较高的职业能力。一方面要求规划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及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善于应用专业理论分析解决实践中的复杂问题;另一方面,城乡规划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通过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对城市发展资源进行空间配置,并使之付诸实施的过程[5],因而要求规划师应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校企协同是提高城乡规划特色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的有效策略。校企协同的基本思想是指在城乡规划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应具备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专业核心知识和专业相关知识、现状调研能力、规划设计能力、协同创新能力等主要由高等学校来培养,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同时可以将规划师请进高校进行讲座和实践指导。学生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等方面的业务实践,包括教师的挂职锻炼在设计院和规划局等企事业单位完成,企业为学生业务实践及教师挂职锻炼提供实践平台和业务指导。校企协同的基本思想框架见图2。
三、校企协同的城乡规划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一)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教师应“会讲能做”“亦师亦工”
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城乡规划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求高等学校的师资队伍除了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前瞻的国际视野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才能胜任传授理论知识、培养具有规划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人才的教学任务,因而“双师型”队伍建设是提高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多年来,黑龙江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先后安排教师深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中建设计集团黑龙江省分公司、哈尔滨市方舟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哈尔滨市城乡规划局等单位进行挂职锻炼。通过挂职锻炼,教师“会讲能做”“亦师亦工”,教师的实践能力及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并且还能够将科技服务成果引入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以“导引课、核心课、相关课、技术课”为主线,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现代城乡规划的复杂性、综合性及专业性要求毕业生具备前瞻的预测与分析能力、综合的思考与表达能力。因而高等学校的专业课程体系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影响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同时也影响其能力结构。黑龙江科技大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进一步优化了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了“导引课、核心课、相关课、技术课”的特色专业主线。主要包括:以教师系列报告形式,开设了城乡规划导引课程,及早让学生了解专业特点和职业特点,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引导学生有目的进行学习;开设了城乡规划原理、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中外城市发展与规划史、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城乡道路与交通、城市总体规划、村镇规划、城市设计、详细规划、社会综合调查研究、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等核心课程,有效保证了专业教育与职业实践的衔接;重视城市经济学、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概论、城市公共政策、城市社会学、城市地理学等相关课程的开设,强化了学科构成的多元化,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设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城市地理信息系统(GIS)、城市b感(RS)、大学语文与写作等课程,强化了规划技术类课程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机信息自动化处理能力与公文写作能力。
(三)专业实践与专业竞赛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协同创新能力
城乡规划专业实践一般包括调研、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等方面。专业实践是培养学生现状调研与分析、设计方案的构思与深化、设计概念与思想的表达及规划管理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过程。黑龙江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重视特色应用型人才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将专业实践与设计及调研竞赛相结合,每年均组织学生参加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的规划设计和社会综合实践调研竞赛。通过参加规划设计竞赛,学生学会了以创新的视角解析设计主题的内涵,并以全面、系统的思考进行城市设计。通过参加社会综合实践调研,培养学生关注城市问题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将专业知识与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低碳城市、社会管理、公众参与等相结合的专业意识,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创新解决城市问题的能力。以2014-2015年为例,黑龙江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24名学生,在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的规划设计和社会综合实践调研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其中“小岛难载生命之重”和“足下生活圈”2份调研报告获得三等奖。
(四)采用双导师制,实现顶岗实习,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双导师制是指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实习单位,在实习期间,由学校指导教师和设计院指导教师进行双重指导把关的实习方式。设计院实习是城乡规划专业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由于设计院实习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为了提高实习的质量,分散式顶岗实习是一种有效的实习方式。由学校与企业联合,建立以设计院为核心的实习实践基地。在大学第五学年,将学生组织到设计院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学生的规划设计实习、毕业实习都在设计院完成。实习期间以项目为载体,学生通过参与设计项目,了解专业理论、专业规范和标准在实践中的应用,学会团队协作以及如何与人交流等技能。实践表明:顶岗实习,能够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和职业需求,有效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五)毕业设计选题与设计院或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提高毕业设计的实用价值与创新水平
设计院的实际项目及教师负责的科研项目,一般是目前需要解决的突出的城市问题,是新规划理念的具体应用,项目选题创新性强,有代表性。根据工作量的大小,组织学生单独或合作完成设计院的实际项目或教师负责的科研项目,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黑龙江科技大学2015届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设计为例,毕业设计选题涵盖了城镇总体规划、概念规划、城市设计、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村镇规划等方向(图3)。学生结合设计院实际工程项目和教师科研项目选择毕业设计题目,毕业设计真题率为100%,有10份毕业设计方案被设计院采纳,占32.3%。学生完成的村庄规划,强调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设计思想,突出规划的可操作性。采用村民调查问卷、村委会及村民访谈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形式,强调村民对规划的参与。毕业设计选题与设计院实际项目或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不但拓宽了毕业设计选题范围,而且有效提高了毕业设计的实用价值和创新水平。城乡规划专业的毕业设计因实用价值与创新水平高,在黑龙江科技大学毕业设计专项评估中连续多年被评估为优秀。
四、结语
城乡规划是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依据和蓝图,城乡规划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有效解决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更为复杂化、纵深化的城乡问题的能力。特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亦是城乡规划专业人才职业发展的需要。因而培养能适应新常态下城乡发展的特色应用型人才,突出城乡资源配置、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是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应该不断加强与城乡规划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校企协同,探究有效的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提高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不断推进中国城镇化质量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单卓然, 黄亚平. “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J]. 2013, 37(2): 16-22.
[2]张洪波,姜云,王宝君,等. 新时期城乡规划专业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J].高等建筑教育,2016, 25(2): 25-27.
[3]姜云, 张洪波, 王宝君,等. 城乡规划特色应用型人才基本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16, 25(1): 32-35.
关键词:城乡规划;地方高校;学科发展;特色办学;安徽建筑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3001104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同济大学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城市规划本科专业[1]。到2015年5月,我国设有城市(乡)规划本科专业的学校有207所,其中通过评估的高校有42所①。可以看出,我国城乡规划专业发展迅速,但水平差异较大,大城市、办学历史悠久的高校发展良好,地方性、新办专业的高校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2]。为此,2013年高等学校城市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颁布了《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对城乡规划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安排、师资队伍和硬件条件等进行了要求,提出地方院校可根据本校专业特色和定位增加有关教学内容,制定专业培养方案[3]。近年来,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出了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等要求。综上所述,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如何凝练特色,将是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办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一、 城乡规划专业面临的新形势
(一)地方高校办学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开办城乡规划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以安徽省为例,目前有8所高校开办城乡规划专业,除合肥工业大学属于部属院校,其他7所高校均为省属地方高校(表1)。从办学时间看,除了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开办时间较早外,其他高校城乡规划或相关专业开办时间均小于15年。从办学背景看,5所高校是依托建筑学的工学专业,1所高校是依托地理学的工学专业,2所高校是依托农林学的工学专业。从招生数量看,年招生数量普遍在50~70人。这些高校的城乡规划专业大部分依托原有相近专业开设,不同背景的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建立自身特色,已成为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表1安徽省高校城乡规划及相关专业简表高校名称专业名称开办时间学制专业类型招生数量/年是否通过评估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19835工学60是合肥工业大学城乡规划20005工学50否安徽农业大学城乡规划20025工学60否安徽科技学院城乡规划20085工学70否黄山学院城乡规划20114工学70否安徽师范大学城乡规划20124工学30否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城乡规划20075工学60否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城乡规划20045工学100否高等建筑教育2016年第25卷第3期
顾康康,等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特色办学路径探索――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
(二)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近年来,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快速,城乡规划行业市场需求火热,毕业生就业面不断拓宽。但是随着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数量快速增长,部分城乡规划设计企业需求日趋饱和,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就业也面临了许多的困难。由图1可以看出数据由安徽建筑大学就业办公室统计。,2011―2015年,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就业率整体高于90%,但2015年降到70%。究其原因,一方面大城市就业市场日趋饱和,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面较窄,中小城市及乡镇选择较少。从就业方向来看(图2),35%的毕业生进入设计公司,25%的毕业生读研,这2个方向的毕业生占总数的60%。进入建设单位、考取公务员以及出国的毕业生分别占21%、7%和9%。就业方向以大中型规划设计企业为主导,就业区域以省内大城市和省外大中城市为主,就业选择仍相对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就业率的提升。
二、 国内地方高校特色办学案例探讨
(一)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建筑大学是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中唯一一所土建类高等学校。其城乡规划专业在办学过程中一向注重实践,实践教学共计6分(课内实验120学时,折合实践教学7.5学分),占总学分33.5%,加之所在地域为经济发达地区,其将专业实践与城市发展互动,形成了共赢局面。该校的课程设置以设计课为核心,从本科低年级到毕业设计各个环节以学生创造力培养为侧重点,围绕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下的六个研究方向,在学校的大平台课程基础上,设置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设计课、专业核心理论课,同时辅以宽基础、宽知识面的基础课与选修课程,构成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实践性强,学生除理论与设计类课程学习外,还应参加多项专业实践环节。围绕“立足首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行业,服务城乡建设”的办学定位,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生就业范围广、就业率高。良好的就业前景带来了良好的声誉,良好的声誉又吸引了良好的生源,形成了专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 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办学历史长,是改革开放后国内第三所开办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的学校。学科基于地方院校的特点,立足地域城乡发展,在山东半岛城镇群可持续发展研究、山东省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半岛蓝色经济区村庄建设研究、浅水层城市有轨交通研究、城市洪水防治研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其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特色是土地使用,在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和评价体系、城市核心功能要素配置和布局、城市建设用地变化测度和分析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山东省区域类型多样,城市发展各异,为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更丰富的空间与样本。山东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对外技术服务方面,为地方城市建设做出较大贡献,业已成为山东省城市规划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基地,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
三、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特色办学路径
(一)特色凝练
1.依托学校大土建学科优势,创造交叉方向
安徽建筑大学是安徽省唯一一所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本科高校,现有6个一级学科,在节能环保、城镇化与徽派建筑、地下工程、公共安全、先进建筑材料等重点领域,形成了多个具有影响力、特色鲜明的科研方向和学术团队。因此,依托学校优势学科,积极寻找城乡规划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方向,构建相关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是学科特色凝练的途径之一。
2.依托地方合作资源优势,创新实践教学
落实产学研合作,是提高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办学水平的重要保障[4]。“产、学、研”相结合是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的办学传统,城乡规划专业教育应把面向市场培养实际动手能力放在第一位。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同时,需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际工程设计中锻炼学生。由城市规划系、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甲级)及研究所(教授工作室)等单位共同形成了城乡规划专业教学、科研、生产互相支持的体系,在省内外建立长期、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为城乡规划专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3.依托地域文化特色,创新研究领域
徽派建筑在中国建筑文化史上独树一帜,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体现了徽州工匠的建筑设计理念和艺术风格。徽州古村落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数量最丰富的古村落群之一,其代表黟县西递、宏村是至今为止我国唯一的古村落型世界文化遗产[5]。近年来,城乡规划专业依托学院下设的徽派建筑研究所,以及学校和世界遗产地宏村同时设立的徽派建筑陈列馆,在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与课程设计中,设置了地方建筑或古村落及古建筑保护规划、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等课程作业,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徽派建筑,为弘扬徽派建筑文化、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夯实基础。我国新型城镇化政策更加重视乡村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提出通过振兴乡村和农业来解决城乡发展差距的社会矛盾[6]。安徽省农村人口多,乡村规划是城乡规划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安徽建筑大学开展大量乡村规划与研究(表2),乡村规划课程在本科生课程体系的比重日益增大,乡村规划教学与实践已成为我校城乡规划专业的一大特色。表2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乡村规划实践项目时间地点人员成果委托单位萧县新农村规划2011年7月至8月萧县20个村庄教师2人,本科生20人编制《萧县新农村规划》萧县人民政府皖北美好乡村调研2012年8月皖北6市12村教师3人,本科生6人编写《皖北美好乡村调研报告》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皖北农民及企业员工城镇化意愿与影响机制调研2013年3月皖北地区教师6人
本科生28人编写《皖北农民及企业员工城镇化意愿与影响机制调研报告》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岳西县水畈村美好乡村规划2013年11月岳西县
水畈村教师2人,本科生4人编制《岳西县水畈村美好乡村规划》,水畈村荣膺“2014年度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称号岳西县人民政府岳西县美好乡村规划2014年4月岳西县6村教师6人,本科生12人编制《岳西县美好乡村规划》岳西县人民政府宁国市美好乡村规划调研2014年7月宁国市2村教师3人,本科生12人美好乡村调研报告宁国市人民政府安徽省农民流动与宜居性调研2015年7月安徽省5县30村教师5人,本科生10人编写《安徽省农民流动与宜居性调研报告》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金寨县村庄布点规划2015年8月金寨县教师2人,研究生5名村庄布点规划(文本、图纸、说明书)金寨县人民政府海门市海州乡美丽乡村规划方案竞赛2015年8月至12月海门市
海州乡教师4人,本科生8人美丽乡村规划方案同济大学(二)课程优化
专业理论课程体系设置既注重高等教育“宽口径、厚基础”,工程教育理念的落实,同时又要适应城乡规划学科综合性、社会性与政策性发展趋势,与我国注册规划师执业制度接轨,注重以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7-9]。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以城乡规划设计与城乡规划管理两大方向为核心构筑系列课程群,其中规划设计类课程以我国现行规划体系及城镇化发展人才需求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进行区域规划设计、总体规划设计、详细规划设计及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设计能力,城乡规划管理类人才培养在设计表达类课程设置基础上增设规划政策、规划管理及规划实务类课程。实践类课程体系设置围绕规划专业“双主线、三阶段”教育过程,按专业认知规律要求分阶段设置城市认识与体验实习、建筑测绘实习、城市建设史实习、系列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
(三)就业导向
据统计,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就业以规划设计单位为主,且集中于大城市,中小城市较少。但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面向二、三线城市以及乡镇的规划人才需求将大大增加。因此,中小城市及乡镇将成为未来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的重要就业市场。此外,除了规划设计单位,拓宽就业方向将成为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例如,安徽建筑大学近年来组织的“创业之星”活动,多名城乡规划专业学生走上了创业之路,扩宽了城乡规划专业就业方向,促进了城乡规划学科发展。
四、结语
新型城镇化对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提出了新要求,地方高校由于种种限制因素不可能延续985、211高校的发展模式,只有凝练特色、错位发展才能在竞争中保有一席之地。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积极创造特色化发展道路,依靠学科和地域特色凝练教学、实践和研究内容,学科建设逐步发展创新力、提升竞争力、扩大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侯丽, 赵民. 中国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回溯与思考[J]. 城市规划, 2013, 37(10):60-70.
[2]方程. 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城市规划专业发展道路探索[J]. 规划师, 2013, 11(29):101-104.
[3]杨贵庆. 城乡规划学基本概念辨析及学科建设的思考[J]. 城市规划, 2013, 37(10):53-59.
[4]唐春媛. 地方院校城市规划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 2010, 19(4): 15-18.
[5]陆林, 凌善金, 焦华富, 等. 徽州古村落的演化过程及其机理 [J]. 地理研究, 2004, 23(5): 686-694.
[6]周岚, 于春. 乡村规划建设的国际经验和江苏实践的专业思考[J].国际城市规划, 2014, 29(6):1-7.
[7]徐岚, 段德罡. 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中的公共政策素质培养[J]. 城市规划, 2010, 34(9):28-31.
[8]吕飞, 戴锏, 路郑冉. 城市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体系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 2012, 21(4): 85-89.
[9]白淑军, 许峰. 城乡规划专业城市调研类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 2015, 24(2): 129-133.
Exploration on the path of schoolrunning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in local university under new situation:
taking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GU Kangkanga, CHU Jinlonga, ZHANG Hongyab
( a. School of Architecture & Planning; b. Graduate Faculty,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Hefei 230022, P. R. China)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市城乡规划工作实际,对梳理出的影响和制约城乡规划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归类,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逐条制定整改措施。对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立即着手解决,对暂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积极创造条件,明确时限,分步实施,有效解决,确保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切实以科学的规划引领和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争当全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二、整改目标与基本原则
(一)整改目标
在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前提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新理念,按照“沿海新兴临港工商业城市、长三角产业北拓承接基地、西太平洋国际湿地旅游城市”以及实力较强的特大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和思路,加快研究和编制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尽快启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形成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新格局;进一步优化行政许可服务,致力建成“服务最优、效率最高”部门;进一步优化队伍整体素质结构,努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廉效型、法治型、和谐型的“六型”机关。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解放思想推动观念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创新,更好地破解传统的规划管理和发展模式的难题,突破束缚规划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坚持敞开胸怀,谋划未来。多渠道发动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建言献策,提出合理化建议,不断充实完善整改内容。
——坚持真抓实干,责任到人。明确整改落实的项目、责任人、目标、时限,以及措施,坚决杜绝抓而不实、抓而不紧、相互推诿的现象。
——坚持阳光监督,促进落实。通过网络、宣传栏、座谈会等方式,向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公布整改方案,接受监督,确保整改方案的落实。
三、整改落实任务与措施保障
(一)解决规划编制的超前研究不够深,编制的质量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切实加大城乡规划编制力度,提升规划的水准,全面完善全覆盖的规划体系。
——存在不足:规划编制的超前研究不够深,编制的质量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通过近年来的大力推进,已经初步构建起一整套的城市规划体系,但控规全覆盖后的成果质量,对满足依法规范管理的实际需求来说,操作性还有差距。对大市区发展战略定位还不够高,眼界不够宽,重要节点地段城市设计等重点规划的深化、推进速度不快,规划水准有待进一步提升。统筹城乡、高效组织协调市、县、区各类规划编制的力度不够、方法手段创新不足,规划经费保障和专业人才集聚还不能满足目标任务的实际需求,组织体系和务实创新机制有待加强。对城乡建设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不够,对新形势下做好统筹兼顾以及一些焦点难点问题的处置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
——整改举措:进一步加大城乡规划编制的研究力度,全面提高规划编制质量、水平,努力实现城乡规划覆盖面广、整体质量优。
积极加大规划编制力度和拓展城乡规划编制深度,有计划、有重点地落实编制计划,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覆盖的城乡规划体系,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和水平。一是研究新问题。将大市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点、难点作为城乡规划工作重心,坚持与时俱进,敏锐把握区域与城乡发展重大命题和热点、难点,确保科学性和前瞻性。要抢抓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认真组织研读,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定位,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积极发挥规划部门的职能作用,按照实力较强的特大城市目标进一步加快大市区的规划建设,努力发挥*作为中心城市在沿海开发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的城市发展战略层次,加强港城互动发展,积极拓展大市区发展空间,解决沿海不临海的问题,把*建设成为中国沿海新兴临港工商业城市、长三角产业北拓承接基地、西太平洋国际湿地旅游城市。当前在深入研读规划的基础上,做好向上对接,重点是扎实抓好城乡统筹工作,编制好试点镇规划,突出搞好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修编的对接沟通,促进市域范围内城镇体系科学合理布局。围绕2030目标年新一轮总体规划的编制,做好有关基础性工作,争取尽快启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加大战略问题的研究,重点研究城市发展战略、大市区产业结构空间布局调整、水源保护、城南新区等规划。加大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重点研究社区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土地出让的时序及房地产调控、交通停车、服务业集聚等规划。二是探索新思路。针对城乡规划薄弱环节努力创新,提高质量。研究和探索城乡规划统筹协调发展之路,协调处理好城镇与乡村、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的关系;研究和探索规划全覆盖对发展的时效作用,及时、有序协调好有关规划的修编工作,进一步完善体系;研究和探索城市特色的塑造问题,大力引进高层次单位帮助规划设计,提高策划、设计水平,邀请专家审核论证把关,抓好实施环节的细节管理。更加突出以人为本,深入搞好保护性规划和强制性要求的把关;更加突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强化规划可操作性,加强基础设施、公共配套、建设时序、产业调整、城中村改造等规划的策划。三是运用新技术。积极提高城乡规划工作科技含量、技术水平。完善市、区两级规划编研中心工作职能,整合现有规划系统的人才,加强规划设计技术工作的研究;做好测绘基础工作,为规划设计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根据近期建设规划对近期建设项目的时序进行动态控制;加强规划信息化管理工作,及时公开审批服务信息、管理信息等;建立交通评价机制。四是采取新举措。加强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提高管理水平,严格把好任务交办、技术审查、公示审批等重要环节,推动规划编制总体水平再上新台阶。全面放开规划编制市场,引进市外高资质设计单位,加强与规划设计单位的对接指导,发挥高资质设计单位的典型示范作用,提高设计水平。加强规划编制的经费保障和组织协调工作,积极申报年度规划编制经费计划,争取市规委会的大力支持,保证经费保障到位;完善专家咨询论证机制,确保规划科学合理。
——整改责任及时限:分管领导为王宏程,责任单位为规划技术管理处。在2010年前要有新的实质性的全面推进。
(二)解决创新规划服务的措施研究不深,规划对城乡建设与发展的引领作用还需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切实加强规划审批管理服务工作的研究,推动大市区规划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存在不足:创新规划服务的措施研究不深、落实不够有力,主动服务意识仍然不强,超前服务还不够。
虽然近年来我局实施了压减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时效和挂钩重点项目等一系列服务措施,但是落实上还不完全到位,突出表现在“三多三少”,即坐等企业上门多,超前介入服务少;被动服务多,主动上门服务少;一般多,个性化特色服务少。个别单位少数人员服务大局、服务发展的责任意识和主动性、超前性不强,服务态度冷淡,在政策的执行上灵活性不够,主动自觉地关心和维护群众利益还不到位,导致一些领导和基层单位、群众对规划部门工作的满意度不太高。对新的服务措施研究还不深,执行和落实上抓得还不到位,服务大局、服务发展的责任意识还不强,主动超前服务的力度还不大。特别是超前介入服务、指导不够,对市里的规划设计要求与规划设计单位主动沟通不够,客观上一定程度造成了建设单位设计工作的多次反复。
——整改举措:切实加强对规划审批管理服务工作的研究,积极推动和服务大市区规划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规划编制是基础,实施是关键。三分编制,七分管理。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城市建设的现实需要,对规划实施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按照法定程序来实施规划,积极拓展规划管理的覆盖面,健全制度,充实力量,全力服务城市建设。一是积极开展规划课题研究。开展城乡规划重点工作的调研,加强城市规划科研项目管理,鼓励全体工作人员开展研究工作。从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出发,按照控规和现代城市规划理念,对各类建筑的总平面和单体方案严格审查把关,以创新管理机制为先导,通过市外甲级设计院多方案竞选措施提升城市临街建筑品位,加快引入专家咨询审议制度,优化健全规划审批决策机制,力求新建的所有建筑都能展示时代风貌,体现*特色,打造建筑精品。当前要重点研究城市规划领域的综合交通、公交优先、控规经济性、历史文化保护、地下空间利用等方法、技术和政策,加强都市圈建设的规划协调机制、区域城际交通线网规划的实施机制等,进一步完善规划编制成果的可操作性。注意结合*实际,对规划设计要点从强制性指标体系和引导性规划要求上作深入研究,更好地在前期规划阶段把好关,为规划设计提供系统、全面的要素,为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做好科学的前期规划论证。要注意加强建筑节能减排的研究,特别是研究出台太阳能综合利用方面的政策文件。二是加强规划业务人才的培养引进。采取超常规、突破性的激励措施,大力引进高层次规划专业人才,公开招录业务人员,充实行业队伍,完善人才结构。同时,进一步强化现有规划管理和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学习先进的规划理念和经验,不断更新城乡规划业务知识,提升城乡规划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和管理水平。想方设法引进经济、社会等相关专业人才参加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不断壮大专业化规划管理队伍。三是完善配套政策措施。重新审视和反思全市城乡规划工作,积极探索城乡规划管理体制调整的方式方法,突出抓好规划系统内部机制的改革提高,结合实际,加快制定完善与新法律相配套的政策性文件、规划技术规定与实施措施等相关的制度、规范、规定,便于实际操作。同时尽快对市内现行城乡规划有关政策规定进行清理,做好衔接工作,全面构建依法行政、按制度和程序办事的标准化规划管理制度、程序框架体系。重点研究出台《市区民房规划管理办法》、《*市市区社区公共管理与服务配套设施规划建设使用管理办法》、《部门服务职能化办法》,修订《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四是适时修改完善规划公示制度。重点围绕提高规划公示的实施效果,着力推进规划实施管理的批前公示、规划许可变更的批前公示,规范公示意见的采信与反馈。按照法律规定和保护公众合法权益的需要,积极推动并完善规划听证制度。
——整改责任及时限:分管领导为孔逸忻、王绍前,责任单位为办公室、综合督查处、法规监察处和规划技术管理处。在今年10月底前要完善有关制度和工作机制。
(三)解决审批周期仍然较长,服务效能提升还不很快的问题,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改进服务,提高效能。
——存在不足:审批周期仍然较长,服务效能提升还不很快,对受大市区规划调整影响的企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的主动性不够。
基层和企业反映,规划审批慢、审批难现象仍然在一定范围存在。虽然已经采取了许多改进措施,实现全省各市规划行政审批时限最短,但客观上规划工作法定的审批环节多,周期长,对如何统筹合理安排审批事项、缩短办结时限等问题,在主观上还缺乏研究,创新不够。工作中有时存有超时办理和不够规范、细致,缺乏追求高标准、严要求的意识,不能切实做到规范化、制度化,思考问题不深入,关系协调不全面的现象。网上公众互动平台少数投诉件处理不够及时、政务公开范围不够广泛。这虽然是个别现象,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们的效能建设还不到位,反映出我们的工作与规范化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整改举措:围绕保增长促发展目标,深入推进部门特色服务,创新、完善规划行政审批运转程序和管理方法,提高审批服务效能,确保所有审批项目都在规定的承诺期限内办结。
着重抓好十项服务措施的完善和创新,边学边整强服务提效能,边整边建保增长促发展。一是优化规划审批流程。按照集中审批权、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审批程序的要求,再造审批流程,在去年已实现省内各市规划服务时限最短的基础上,对审批流程再清理,报建程序再压缩,审批时限再缩短。二是建立重点项目服务“直通车”机制。创新局领导班子、职能处室与重点企业挂钩服务制度,对市重点工程、项目和企业,实施全过程跟踪服务,定期深入企业和建设现场,主动帮助建设单位解决实际问题。针对重大招商项目、重点建设工程需求全力开通个性化、无假日服务,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三是以“四项机制”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组织保障机制。建立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局班子成员挂帅,各司其职,突出服务和效能,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内部运行机制。对重大建设项目在压缩和简化流程基础上,特事特办,即送即办,做到“一口受理、同步办理、依法合理”。外部协调机制。对涉及多部门的审批项目,及时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区级政府沟通协调,积极牵头同步办理。督促检查机制。按时汇总项目办理进度,及时跟踪检查项目推进情况,明确责任追究。四是全面实行规划审批“要素审查法”。强化审查的程序性控制,重点审查强制性规定要素,完善规范工作流程,限制自由裁量权,除需要控制的重点区域和地段外,弱化对建筑平面以及单体建筑的构图、功能、形式、色彩等的审批,严格落实审查人、审核人和审批人三级责任制。五是简化园区和高速圈外项目审批手续。对工业园区项目、高速圈外项目和临时建设项目中,凡不需要规委会研究由我局直接审批的,改原来市局、分局两级会审为分局(处室)直接审批报市局备案,简化审批程序,只要符合控制性规划和技术条件,做到随到随办,日办日结。六是进一步完善审批制度规定。在完善和落实窗口审核受理、承诺办结、联合审批、领导轮流窗口坐班和签批AB岗、一次答复二次办结等各项服务制度的同时,严格执行容积率管理、日照分析、规划变更管理等规定,进一步强化审批制度建设,加快完善制度体系,健全为企业和项目服务的长效机制。七是强化技术服务主动超前介入。整合现有规划系统的人才,超前介入重点项目,提前了解规划审批需求,明确专人上门,帮办申报材料,请专家先行审查方案,加强沟通协调,减少环节,提高一次性通过率。八是建立审批质量评监制度。定期对审批项目进行回头看,从“办事时限、工作效率、服务质量、业务水平”等方面进行评监,分层次进行逐项分析,请服务对象质询、测评,由业务处室、分局自评、互评,局领导、专家点评,根据评监情况,查找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服务、提高效率的措施和方法。九是建立城市规划专家评审委员会制度。在完善市规委会决策机制的基础上,拟研究建立城市规划专家评审委员会,赋予规划技术咨询、审查和方案评审等工作职能,完善议事制度,保证行政审批和技术审查相对分离,提高行政审批时效,集中精力服务大项目、重点项目,发挥政府决策参谋作用。十是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加强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督查小组,对所有规划审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督查,全面考察办结时限、办理质量、服务态度等。实行“每周一报”制度,在每周的局业务会办会上通报督查结果。
——整改责任及时限:分管领导为孔逸忻,责任单位为综合督查处、规划技术管理处和监察室。在今年10月底前要形成有关制度和工作机制。
㈣解决依法规范管理抓得还不严,民房违法建设发现查处的快速反应机制还不十分健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监督检查,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建设行为。
——存在不足:依法规范管理抓得还不严,民房违法建设发现查处的快速反应机制还不十分健全。
规划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城乡规划法》全面实施后,对我们依法开展规划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健全完善。市区民房建设虽然从客观上讲,审批工作已经停止了10多年,居民住房矛盾比较突出,民房违法建设也多数在后街背巷,而且基本都是在节假日、夜间突击施工,速度快,隐蔽性强,发现、查处的难度相对较大,但我局主观上的原因也不容忽视,可以说,目前我局尚未建立健全有效预防、及时发现、立即查处的快速反应机制,从而形成民房违法建设发现慢、查处难、执法更难的现象,一度成为群众反映的热点、邻里矛盾的焦点、重复上访的难点。
——整改举措:切实加大规划管理执法监督的力度,创新民房规划管理办法,努力将各类建设用地和建设活动全部纳入规划管理范围。
执法监督是城乡规划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进一步依法加大城乡规划管理的力度。要利用规划监察支队机构升格的机遇,进一步健全完善执法管理队伍和机制,加强与城管、街道(乡镇、社区)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形成合力。一是严格执行规划。在各类建设活动中,做到没有规划不决策,没有控制性详细规划不供地,没有批准过的规划不招商,坚决制止和纠正规划实施中的随意性,真正达到有规划可依、有规划必依、执行规划必严、违反规划必纠。二是加大巡查力度。对大市区范围内的各类建设活动,特别是未批先建、少批多建、改变规划用途等违法行为,开展全天候的巡查,实行全过程的监察,坚决不留“盲区”,不拽“牛尾巴”。强化执法工作的强制性,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跟踪到具体项目,建立流动巡查制度,坚决遏制规划批后随意变更现象。完善与综合执法部门的协同机制,避免规划监察中出现盲区。三是完善执法程序。严格执行《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规划行政处罚的事前告知、听证公示、督促办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执法程序和管理制度,确保规划行政执法程序的合法性和适用法律条款的准确性,确保不发生行政败诉案件,赢得执法工作的主动权。四是严格责任追究。制定和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划行政许可听证等制度,特别是对违法建设管理不到位,听之任之的行为,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加以规范,落实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要加强对限制自由裁量权的研究,从制度和关键环节上加强管理,避免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保护干部职工。五是实行民主监督。创新规划审批、执法听证制度,对重要地段、重要区域、重要项目或群众关心的建设项目,主动邀请广大市民、开发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利害关系相对人的代表适时举行听证会,听取广泛的意见和建议。
——整改责任及时限:分管领导为孔逸忻、李仁俊,责任单位为办公室、法规监察处、监察室。在今年10月底前要形成《市区民房规划管理办法》等有关制度,完善好大市区规划管理监察执法工作运行机制。
㈤解决政治理论学习研究不够透彻,规划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力度、深度还需强化的问题,扎实开展机关作风建设活动,切实加强规划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存在不足:政治理论学习研究不够透彻,规划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力度、深度还需强化。
虽然长期坚持集中学习日制度,严肃学习纪律,建立学习考勤和学习成果登记等台帐,但平时对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强调的不多,组织力度欠缺,专题讨论和学习交流少。规划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提高不快,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任务的要求。虽然十分注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定,并强化制度的执行和检查,做到逢会必讲,警钟长鸣,但是抓得还不够紧、不够深,个别人员的廉政意识还不强,企业对个别人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反映,充分说明党风、行风和廉政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整改举措:扎实开展机关作风建设活动,切实加强规划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在全系统开展以“整顿作风、增强素质、优化服务、提高效能”为主题的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实行开门,公开评议。紧紧围绕群众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规划问题,按新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编印《服务指南》手册,将所有规划方面公共服务事项的办理程序、办理时限、办事纪律、收费标准、收费依据等全部向社会公开;进一步健全完善机关工作制度,完善内部工作规范,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落实机关快速反应机制,保证工作运行通畅、高效;全面推行政务公开,编制审批流程图和政务流程图,向社会公布职权项目及审批事项、公开范围等。定期开展规划集中服务活动,现场办公,搞好便民、为民服务活动。局领导带领业务处室深入基层、群众征求意见,并将为基层群众办实事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为主线,切实加强规划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定期开展集中学习,切实增强全体干部职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勇于打破工作惯性思维,创新工作方法,改进管理方式,积极服务和推进城乡建设大发展。与有关高等院校联合举办硕士专修班,提升规划业务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水平。组织开展“规划管理上水平、行风建设登台阶、违建查处有突破、审批服务争一流”大讨论,大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以目标承诺、岗位示范、责任公示为抓手,丰富机关作风建设内涵,进一步端正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不断创新规划管理方式,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开展以“廉洁从政从我做起”的廉政主题教育活动,学习廉洁从政先进典型的事迹,开展警示教育,剖析反面典型案例,增强全体党员干部廉政勤政意识。
——整改责任及时限:分管领导为孔逸忻、王绍前、李仁俊,责任单位为办公室、机关党委、监察室。在近期要开展一系列活动,创新有关机关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强化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四、组织领导与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局党组成立《整改落实方案》实施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整改落实方案》涉及的重大问题,监督检大事项进展和落实情况。各单位(处室)要将《整改落实方案》中的各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整改到位。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适时制定、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制度,对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要立即着手解决,对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要创造条件,明确时限,分步实施,积极解决,确保《整改落实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施。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逐步完善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机制
城乡规划编制体系逐步完善。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围绕“拉框架、强功能、塑形象”的城市建设思路,深化城市总体规划各方面内容。一是编制城市管线综合规划、市域给排水专项规划、城市道路竖向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南部组团和陶山镇消防专项规划,以及20*年度城市交通发展报告,为我市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服务。二是编制完成北部组团(塘下片)城市分区规划、南部组团(飞云片)分区规划、汀田东片控规、上望片控规、东山片控规、站前区控规、飞云中心区控规、飞云孙桥片控规、塘下中心区控规等,实现了分区规划和控规对主城区全覆盖的工作目标。三是编制温瑞塘河、滨江大道三期、南滨江大道等景观线城市设计,加强站前区、飞云中心区、塘下中心区等核心区城市设计,同时编制西山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林洋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和莘塍镇九里汇传统街区保护规划,充分突出显山露水的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四是转变过去城市规划重城市轻农村的作法,编制完成高楼片区和核心区概念规划、上望东片农居点建设规划、城西郊区用地规划的初步方案,重新修编了17个因受地质灾害控制影响的村的村庄规划,并全面推进“千百工程”建设,启动马屿镇江浦片连片整治,成功举办*市“千百工程”现场会,创*市“村庄整治合格村”83个、*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12个、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9个,成绩显著,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的村容村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已基本构建成宏观战略层面有城市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中观层面有分区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形象设计层面有城市设计以及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
城乡规划编制质量逐步提高。一是加强城乡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改变过去编制城乡规划过于注重空间效果,而对项目是否可行等前期研究不够深入,对规划的实施建议也只是象征性地抄抄法律条文的作法,积极探索科学的规划方法,在城乡规划编制工作中加强调查研究,如在编制高楼片概念规划和城西郊区用地规划时,注重与各类规划的协调和衔接,特别是对影响和制约城乡发展的人口、土地、水资源、能源和环境等基本要素的研究。二是完善城乡规划的主要内容。各类城乡规划编制成果都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并根据保护资源与环境、保障公共安全与基础设施有效运行的要求,分别划定“蓝线”(水系保护范围)、“绿线”(绿地保护范围)、“紫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范围)、“黄线”(基础设施用地保护范围)等“四线”。把资源环境保护、区域协调发展、风景名胜管理、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公共安全等涉及城乡发展长期保障的内容,都明确为城乡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制定严格的空间管治措施。三是积极转变城乡规划编制方式。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要求,积极转变城乡规划编制方式,运用市场竞争机制,通过招标选择规划设计单位,如编制桐浦组团概念规划,我们邀请了三家设计单位招标,提出了各种不同规划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充分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深化“阳光规划”,完成规划建设局网站建设和规划建设成果展示厅建设,采取新闻宣传、网上公示、模型展览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广大群众的意见,扩大公众参与;开展规划编制进社区村居活动,在编制城西郊区用地规划时,我们邀请浙大教授指导,同时广泛听取潘岱片区的市人大代表,企业界,村两委,街道干部,老协等意见。通过这些方式,以确保城乡规划编制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城乡规划的专业要求,又体现地方特色。四是注重规划编制新理论新方法的研究。如在上望片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中,为了科学确定地块的开发强度,从交通条件、环境条件、服务条件、安置条件、经济要求、生态要求、美学要求等方面分析研究科学确定,避免过去靠拍脑袋定指标的主观臆测,提高了规划编制的科学性。
城乡规划决策机制逐步建立。一是严格执行城乡规划修编和调整程序。对因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需对我市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作局部调整的,都提请市政府就调整的必要性充分征求同级人大常委会和政协的意见,并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报原批准机关认定。此项工作受到省建设厅领导的充分肯定。二是进一步理顺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按照《城市规划法》各级政府城乡规划行政管理权不得下放的规定,在收回新区管委会规划行政管理权基础上,逐步收回开发区管委会的规划编制、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设计条件、总平面审核等管理权,逐步实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使整个城乡规划纳入统一规划管理体系。三是强化规划规范化管理。根据国家有关强制性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先后制定出台《*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市建筑日照分析计算规则》、《*市建设工程规划专项验收暂行办法》和《工业各行业企业建设规划经济技术控制指标(试行)》等,并依法实施城市规划的“六线”管理和空间管治措施,使各类城乡规划编制、审批都严格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此外,严格执行规划审批事项分级报批规则,明确审批层级权限,按事项内容不同分别报分管局长、局长、局长办公会决定。
城乡规划实施监管逐步强化。一是强化城乡规划刚性管理。对国家规定的,以及城乡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内容,都不折不扣的执行。凡是已经纳入城乡规划的“蓝线”、“绿线”、“紫线”、“黄线”管治空间的,都依法予以控制,不得另作他用。确因重大项目实施需要进行调整的,首先按规定程序调整相应的规划,按照一级规划、一级事权的原则,经批准后方可实施。二是进一步强化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管理。加强重大建设项目的选址论证和评估工作,提高项目选址的科学性、合理性,如华峰、瑞立集团新厂房项目都要求编制选址论证。同时对交通流量大的项目要求编制交通影响评估后方可审批,如市人民医院改建项目。全年共出具规划设计条件任务书112件,规划设计条件变更决定书33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47件,核发选址意见书300份,批准用地总量150公顷。
此外,基础测绘工作逐步推进。依法增设了5项测绘行政许可事项,实施测绘项目备案实施制度,强化测绘成果质量监督管理,有效地规范了测绘市场,确保了测绘成果质量,今年共检验1:500基础数字地形图17.8平方公里。完成《*市基础测绘“*”规划》报批工作,并统一全市平面坐标系统,改变过去规划建设、国土资源、房管三套坐标系统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资源整合,基础数据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城市建设事半功倍。
二、以规范秩序和强化质安为抓手,促进建设行业进一步发展
建设行业经济稳步发展。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企业在做大做强上下功夫。20*年,瑞建公司资质顺利晋升为一级企业,实现了*总承包一级企业零的突破。中瑞、*城镇房屋总承包和星宝钢结构专业承包资质晋升为二级。至此,*现有69家建筑业企业中,一级2家,二级13家,三级49家,劳务分包5家;建筑业监理企业中甲级1家,乙级3家,丙级1家;勘察设计企业中甲级1家、乙级1家、丙级2家;招投企业4家,工程造价咨询企业2家,建筑业种类、等级结构已趋向合理。同时,在宏观形势和房地产开发降温的情况下,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0.5亿,同比增长20.1%。
建设市场秩序日趋规范。加大了工程招投标监管力度,共完成建设工程招标134项,中标价12.1亿元,总建筑面积61.5万平方米,应公开招标率100%,完成工程施工合同备案207份,签订建设工程廉政责任书207份。严格项目直接发包审查工作,对限额以下公建项目、私人投资工业用房、小规模的多层旧村改造等项目的直接发包进行严格审查,全年共直接发包133项工程。严厉打击建筑市场不良行为,补充和修订《*市建设市场不良行为记录和公示暂行规定》,进一步加强对市场活动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全年共有3家施工单位被清出*市场,6家被记严重不良行为一次,2家被记一般不良行为一次。加强对外来进瑞企业的管理,实行一年一次的企业备案和一项目一登记制度,并进一步加强进瑞备案管理,在方案会审、初步设计图纸会审、施工图技术交底、施工图审查、办理施工许可证等过程进行严格监管,全年外地企业在瑞承接施工项目45个,监理项目41个。加强对建设行业检查力度,全年共开展全市建设工程中介机构检查一次,全市勘察设计单位检查一次,对存在问题的7家企业清出*市场;8家企业限期整改;1家企业暂停业务。
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稳步提高。首先,严格施工图审查制度,针对设计市场较为混乱,施工图审查单位大量出现,施工图审查制度可能流于形式的状况,对设计市场进行了整顿,外地设计单位重新按要求进行了备案,并对注册建筑师、结构师到位情况进行了监督,在初步会审,施工图交底必须有注册建筑师和结构师到场。对施工图审查单位,初步选定三家,要求这三家单位每月提供被审查设计单位设计质量,为设计市场管理提供依据,审查单位每年根据审查情况予以调整。其次,强化施工质量监管,注重日常巡查监管工作,加强基础、主体等关键环节质量监控,使工程质量处予可控状态,全年全市共受监项目157个165.58万平方米,工程总造价14.55亿元,巡查工程51个,发出施工整改单40份,监理单位整改单36份。再次,通过严格管理和鼓励创优,企业精品意识和创优意识有所增强,工程质量逐年提高,全年共创“钱江杯”工程1个(瑞建海关大楼),“瓯江杯”工程4个,“飞云杯”工程9个,创杯情况居*各县市前列。此外,对汀田镇、海安办事处、场桥办事处、阁巷办事处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居(农)民住房开展农村住房防灾能力普查,为今后全面准确掌握我市农村房屋建筑安全状况和防灾能力,为今后做好防灾工作和制定科学有效的防灾预案打好基础。
安全生产逐步深化。认真把好“三关”,即开工前把好备案审查关,开工后把好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评价关,平时把好巡查执法关的措施,并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铁网三号行动”,全年共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6次,巡、检查工地227个,出具安全整改指令书343份,提出整改意见4352条,12个工地被责令停工整改。加强源头安全生产管理,在招投标阶段,业主确定中标人后发放中标通知书前,即对企业应具备安全生产许可证,对企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现场安全生产专职管理人员等“三类人员”安全生产任职资格证书进行严格审查。出台《*市房屋建筑深基坑工程管理规定》,规定了房屋建筑深基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及深基坑支护工程方案论证办法,确保了房屋建筑深基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大力开展文明标化工地创建工作,创建*市标化工地32个,申请*市标化工地7个,省级标化工地2个。此外,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并于11月份组织了一次演练。
房地产业在调整中逐步规范。根据国八条实施细则,配合市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在调查了我市商品住宅套型面积现状情况下,提出住宅套型结构调整意见,编制了住房建设规划。同时我们积极引导房开企业开展新建住宅性能认定工作,提升楼盘品质,*康欣花园和欧瑞豪庭分别被评为建设部金牌试点和省节能示范工程。
建筑节能和建筑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积极推广建筑节能和新墙材,成立新墙材认定委员会,对新建的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全面执行节能设计规范,我市“华峰专家楼”被评为市级节能专项示范工程,“欧瑞豪庭”被评为省节能示范工程,并申请省节能示范资金,我市在新技术的应用上,走在*全市前列。此外,新墙材产品不断涌现,全市新墙材使用比例达到80.25%,今年新实行试点项目2个,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以上。
三、以有效遏制违法建设为目标,重拳出击加大违建整治力度
分类整治减少存量。结合市委市政府组织的三项专项整治工作,集中力量,在全市范围内对各类历史和现行违法建筑进行地毯式排查,摸清底子,查清隐患,针对不同类型的违法建设,分类进行整治。对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一律进行拆除;对不影响城市规划的,一律严格按《行政许可法》和《规划违法建设案件经济处罚标准》有关规定进行处罚,以切实减少我市违法建筑的存量。
加强违建拆除力度。强化巡查制度,一旦发现违法建设,立即进行制止,对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违法建设坚决予以拆除。改变以往由几个工作人员组织“拆几个洞、割几条钢筋”的方式,通过部门和乡镇联合执法、专业拆迁队参加的大规模整体拆违方式,结合“三沿整治”和“铁网三号行动”,全年我局共组织200多次拆违行动,现场拆除违法建设1508处41.45万平方米,社会影响和整治成果显著,被评为*市“三沿整治”先进集体。此外,还出台了《*市规划建设局拆除违法建筑操作程序》和《*市规划建设局规划执法应急处置工作预案》,规范了规划拆除一系列操作程序以及出现应急情况的处置办法。
疏堵结合杜绝增量。通过严格《*市工业各行业企业建设规划经济技术控制指标》和《市经营性开发项目用地规划管理暂行办法》,一方面放宽对工业项目建设的指标限制,一方面严格规范开发商项目开发行为,同时加大了对违法建设的处罚力度,提高处罚标准。通过这些政策进行疏导,有力地解决了因企业生产发展需要而铤而走险搞违建的问题,并基本上遏制了房地产项目违建的现象。
突出违建治理重点。20*年我局的违法建设管理工作,从地域角度出发,是以塘下镇为重点,而从违建类型角度出发,是以民房危房拆建和高层违建为重点。针对塘下这个重点地域众多的重点整治内容,塘下分局变压力为动力,按照“减少存量、杜绝增量”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违建整治工作。制订有力政策,在民房施工图设计、委托监理、施工批准前对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进行告知谈话制度。加强批后监管,特别是在施工初期和顶层施工期,认真核对施工图,发现违建苗头,立即组织处理。同时,加强部门协作,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对违法建筑停电、断水,特别是对高层违法建筑不予同意安装电梯,从而有效遏制了违法建设苗头。
把好案件审理关。制定出台《关于规范违法建设补办手续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同意外地机构在瑞承接房屋质量鉴定、消防专项评价业务的通知》等规定,加强案件审理的规范化建设,并对基层所(分局)上报的案件材料,在立案程序和违反国家强制性规范上从严把关,特别是侵占红线、绿线、蓝线、紫线等方面,发现问题一律予以指正和要求重新办理。同时,我局还加强了对建筑业案件的处理工作,使执法更加全面。全年共审理规划处罚公建项目248件,建筑面积47.85平方米,已办结225件,基层所办理民房案件1036件,办结977件,总建筑面积为21.23万平方米;审理违反建筑业案件44件。
四、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切实提高队伍和行风建设水平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出台《*市规划建设局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要点》和《*市规划建设局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强化责任落实,着力解决涉及建设领域的商业贿赂问题。开展第五个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制作廉政宣传牌94幅,并组织全局工作人员观看警示电教片一次,参观*市廉政书画展一次,参观浙江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成果展览一次,使广大干部职工增强自律反腐意识,构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严格责任考核,制定出台《*市规划建设局20*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办法》和《20*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明确责任分工和考核标准,将考核内容细化、量化,并与每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和评优评先相挂钩,激励和处罚相结合,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真正落到实处。此外,加强督查工作,结合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狠抓工作落实,先后八次对局基层站所和局属事业单位进行明查暗访。
强化主动服务能力。在工作中积极运用换位思考来想问题、办事情,充分从办事群众、企业的角度出发,提供最优良的服务,过去“门难进、脸难看”的衙门作风已彻底得到扭转。严格实施《关于下发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及承诺服务的通知》,将个人建房类行政许可全部下放基层所(分局),由基层所(分局)提供一站式服务,其他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进入审批中心规划建设窗口,实行一门受理,内部运作。邀请企业就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座谈,尽心尽力帮企业解决难题,并在职责范围内为星级企业、招商引资建设项目以及项目竣工投产开辟“绿色”通道,对工业项目予以优先验收。对一些整体竣工有难度的企业,还采取给予部分验收等缓解办法,根据审批中心办件统计,我局今年办事提前率达到96%。局各基层站所也都纷纷加强服务,转变服务方式,变“要我”服务、“坐等”服务和“常规”服务为“我要”服务、“上门”服务和“便民”服务,对审批项目和民房建设项目实行一条龙跟踪服务;山区群众民房拆建,联合土地、房管等部门实行上门服务;在完成本部门审批事项后,主动为群众理顺关系,告知去下一部门审批时所需材料和步骤,不让群众多走一步冤枉路等。此外,免费为山区群众建房定线放样,无偿为农民建房提供地形测绘,全年共受理农民建房无偿地形测绘申请94件,实际安排地形测绘84件,向农户提供已有测绘成果资料10份。通过我们的努力,我局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行风评议成绩位居第23位,满意率85.28%,比上一年进步了2名,连续两年跳出倒七之例,仙降和湖岭所在基层所行风评议中分别位列各自片区第1名,审批中心规划建设窗口还被评为*市十佳服务审批窗口。
重视工作。完善联络员制度,确定系统23名联络员,健全了本系统组织网络。制定《局领导接待日制度实施方案》,坚持每月15日为局领导接待日两年不间断,并由过去的一般接待改为重点接待,着重解决上访群众的实际困难和反应强烈的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处理在当地,今年来没有出现一起集体越级。全年共处理件47件,其中重要件10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一半。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规划管理体制;规划理念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城市规划主要是指对城市各项资源优化配置,使其更加适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好坏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城市规划进程的整体实施进程[2]。
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计划经济体制时期(20世纪50-70年代),由于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了城市,规划编制的目的主要是将国民计划经济落实到生产生活中。第二阶段为改革开放初期的城市规划(1978-80年代末),其目的主要是指导城市体系的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该段时期的城市规划管理为城市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本框架和发展规模。第三阶段为经济大发展时期(80年代末以来),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规划的地位和作用都得到了提升,规划开始以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管理的现代化为目标,加快城市化进程。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面对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急剧扩张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等诸多变化,就我市规划管理工作而言,问题与成绩同在。纵向比,我市的规划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配置得到了优化,城市布局合理,城市功能相对完善,有效的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但是横向比,城市管理工作还跟不上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严重制约了城市总体功能的发挥和城市品位的提升。作为规划管理工作人员而言,我们有必要对当前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寻求解决对策,本文以芒市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探索解决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问题思路,使我们的城市规划建设事业走上健康、和谐发展的康庄大道。
1芒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规划管理理念、规划管理手段与时俱进,但是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芒市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
1、私人建房纠纷多。由于历史原因,芒市小宗地私人建房现象较为普遍,私人建房的在日照、建筑界线退让、建筑高度等问题上的纠纷也接踵而来[3]。
2、城市风格不突出。与很多中小城市一样,芒市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迅速扩张,但是城市的建筑设计粗糙,建筑之间不协调,建筑风格不够突出,阻碍芒市走具有边疆少数民族地域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3、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旧城改造的规划粗糙,基础设施更新不完善,这些举措给城市社会的长远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和谐的因素,是芒市城镇化道路长期发展进程中的一颗暗痈。
4、规划编制不能达到100%覆盖芒市城区。我市的西部新城、以及旧城区尚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时城市道路、给排水、绿地系统、环卫、芒市机场净空保护规划等与《芒市城市总体规划》相配套的专项规划尚未编制[3]。
5、虽然城市范围不断扩大,城市基础设施不配套、不完善,城市的医疗、教育、文化等社会资源相对困乏,城市职能不够完善,城市品位有待提高。
6、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忽略了城市建设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对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短视城市管理的作用和价值,城市建设对经济的提升作用缓慢,规划跟着建设走的现象仍旧存在。
2不良现象产生的原因
上述不良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如下:
1、规划管理工作自身的局限性。城市的规划管理工作具有长期性、动态性、复杂性等特点,无论是作为城市决策者的官员还是掌握着专业知识的专家或规划师,都无法摆脱自身角色的局限性。因为城市规划不仅专业技术要符合科学规律,还必须考虑政治、经济、社会、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及实施的可行性[4]。
2、受现行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局限。一方面是违规建设的查处程序有很多不足,从立案、调查取证、告知、申辩、做出处罚决定、处罚决定书的送达到听证程序,时间长,流程复杂。有些程序还没有履行,违法建设行为早已形成[5]。另一方面,由于市情的特殊性,例如私人建房等问题,在规划管理过程中,无明确的法律法规条例作为执法依据。
3、规划缺乏严肃性。由于规划多变,导致了人们不把规划当回事,不批自建、少批多建、先建后批、擅自扩建和不按规划要求施工的现象存在普遍,这些问题直接影响芒市特色城镇化的进程,直接影响了芒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4、规划编制专项资金不足。目前我市规划编制、测绘等费用仍有部分欠款,导致后续修建性详细规划无法按期进行,影响城市建设项目的顺利进展[3]。
5、缺乏有效的城市管理手段。城市规划管理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宏观失控、微观越位。规划管理工作人员的全部精力都用到了城市建设的具体项目上去了,陷入了开会、协调、纠纷、批项目等繁杂的业务工作中,对城市规划的发展战略研究、宏观规划参谋决策、综合服务和综合调控协作工作重视度不够,没有形成完整的主题管理体制,城市规划管理大多还是人为进行操作,没有形成统一的城乡规划管理模式;同时城市规划的经费还远不能满足需求,技术管理工作人员不足[5]。
3解决问题的思路
3.1加强规划档案动态管理,用成熟的规划理念引导城市发展
首先完善规划管理档案,加强城市规划执行的后续跟踪及服务,建立规划执行影响的追踪档案,明确影响因素,综合各方意见,科学评估及预测,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修正城市规划,为芒市城市规划管理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其次无论作为城市规划的领导者,还是城市规划的实际工作者,都应该加强学习和研究,学习借鉴优秀的、先进的、科学的城市规划理念和科学成果,并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考察分析剖析其他城市规划的经验开阔眼界,丰富城市规划的理论和经验,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提高精品意识;再次应用经营的眼光规划城市,强化城市的特色,形成高品质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城市规划理念,塑造城市品牌。
3.2要坚持因地制宜,保证循序渐进
城市规划要量力而行,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制定规划目标,对一些重大问题,要进行综合调研和讨论,不能盲目跟风,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由于我国国情特殊,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资源占用大,能源消耗多,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因此,我市的城市规划应将节约、集约的原则作为制定规划的中心,形成合理的城市功能和城市布局结构,并不断提高城市发展将来会出现的矛盾的预见性,及时缓解矛盾,从而实现城市的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
3.3丰富规划管理手段,提高规划管理效率
城市的有序管理不仅需要人治,也需要技术手段的辅助。利用GIS、GPS、RS等现代信息化管理技术,系统掌握权威、客观、准确的城市各类信息,不仅是编制各类城乡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也是相关行业开展调查统计工作的重要数据基础,为智慧城市的开展奠定基础,促进政府部门完善工作职能,转变工作方式,变被动管理到主动服务,提高工作效率。
3.4完善规划法规,健全规划法规体系
地方性法规不完善造成规划权威性受损,建立健全规划法规体系,运用法律手段,保证科学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进一步强化城市规划管理的综合协调职能[6]。,同时注意运用法制手段维护城市规划及其管理的权威,将城市规划行政执法工作提高到新水平。节制规划许可自由裁量权,遵守法定程序,严守合理性原则,逐步推行城市规划审批法制化、城市规划技术标准化,最终组成严密的管理体系,从而使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7]。
3.5理顺规划管理体制,健全规划管理机构
加强规划的管理,应理顺当前的规划管理体制,成立单独的城乡规划管理机构,纳入政府系列,统一行使规划管理权,以便更好的为城乡规划提供组织保障,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发挥区域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8],同时根据城乡规划管理需要,把城乡规划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证[9]。
3.6在城市规划中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城市规划是对特定资源进行再分配的过程,而这部分资源的分配公众有权也应当积极参与。如果不能提升公众的参与程度,以政府意志为代表的规划很可能具有一定的不公平性,进而容易激发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矛盾。建立完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制度,给人民群众以最大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让人民群众了解规划、参与城市规划。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实行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要加强规划运作的监督机制,实现规划实施的全社会、全过程、全覆盖监督;要加强规划法制建设,加快规划立法工作,建立健全规划法规和规章,保证城市规划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减少盲目性,增加自觉性,提高科学性,最终保证城市规划全民参与实施,这也是构建和谐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
4结语
新时代的规划管理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新时期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者我们要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于目前我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提出解决思路,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市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更好的促进规划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推进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王紫燕,等.浅析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
[2]张刚刚.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建议.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
[3]芒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划管理股2013年度工作总结
[4]仇保兴,等.追求繁荣与舒适――转型期间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若干策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徐得程.浅谈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性.建材与装饰.2013
[6]张晓旭.走法制化道路 加强尝试规划管理.中国建设信息,2010,(01) :56-58
[7]施凌凯.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存在问题域对策探讨.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0
一、四项主要工作
在坚持招商引资第一要务,完成协议引进项目5个,协议引资总额5.9亿;竣工投产项目1个,引资额5000万元的同时,全力推进城乡规划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规划龙头作用得以增强。
20**年以来,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快速推进,规划引导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一是计划引导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职能充分发挥。2007年底,我局即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城市发展需求,超前启动了《20**年度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编制工作。《计划》将规划愿景细化为具体项目,实现了城乡规划战略意图的贯彻,避免了项目实施的盲目和无序。二是规划引导城乡科学发展职能充分发挥。围绕高质量实现规划全覆盖的工作目标,起草并报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20**年中心城市规划编制及研究计划》,同时,我局又下发了《20**年县城及村镇规划工作要点》,对全市规划编制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目前,中心城市21项规划编制任务中,部分规划编制因总体规划修编暂缓,其余18个项目均已编制完成或正在调整完善;各县规划编制工作也在快速推进。全市城乡规划全覆盖的目标基本实现。三是政策引导城市产业发展职能充分发挥。年初即起草并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明确市区高层建筑重点发展区域的通知》,以此提升中心城市发展档次和品位。围绕进一步促进中心城市房地产业和商业发展,于10月初起草了《关于促进中心城市房地产业和商业发展的政策规定》。《政策规定》实施以来,市区商品房销售量迅速提升;大润发超市、国泰广场、XX一百三家大型商贸设施开业。四是挂钩引导新农村建设职能充分发挥。大力开展乡镇和村庄规划调研,编制并印发了《XX市农村集中居住点规划实施分类指导目录》,提出了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点的意见。同时,全力抓好全市15个康居示范试点村规划指导和服务工作,开展了对15个康居示范试点村的规划方案、建筑设计方案把关审查工作,提升了示范点建设质量和建筑品位。目前,全市已完成252个集中居住点建设规划编制任务。在规划的指导下,全市康居示范村和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快速推进。
2、改革创新工作取得突破。
20**年初,提出“致力创新突破”的总体目标,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工作力度,推动城乡规划水平的持续提升。为此,我们印发了《XX市规划局20**年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对年度改革创新工作提出了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在《方案》的指导下,各项改革创新工作深入开展。围绕精心精细服务,不断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制定下发了《免费规划报建服务实施办法》等四项制度,使规划行政许可工作方面更便民、更利民、更符合发展需求;围绕规范规划编制工作,推动规划设计招投标及规划市场管理创新,出台了《XX市规划编制项目招投标暂行管理办法》、《XX市城市规划设计市场暂行管理办法》;围绕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启动了“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总体框架编制,2.4平方公里的三维虚拟城市演示系统、元数据管理系统等三大基础平台建设,8555平方公里航测影像图、400平方公里航测影像图和市区113平方公里1:500地形图数据采集录入工作正加速推进,地下管线数据普查工作即将开展。围绕提升测绘院发展水平,拟定了改革创新工作方案,从企业内部管理、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等方面明确了改革目标,测绘院年内即将实现资质升级。围绕促进规划院科学发展,帮助企业多方开拓市场,强化内部规范性管理系统建设,确保了规划院企业经济效益和自身建设的齐头并进。预计20**年度该院合同总收入将达到1200万元,比改革前的20**年增加3倍。
3、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20**年我承担了多项重点工程牵头推进任务,经过精心组织,严格督查,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XX1897及东大街项目:完成项目三套规划方案及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积极联系,多方出击,项目合作开发单位基本确定,项目将择机启动。百栋高层推进工程:制定了市区百栋高层推进工程实施方案,确立了年内已建、在建高层建筑80栋的工作目标,并通过政策引导、督促检查、现场观摩等形式,大力推进工程进度。目前,市区已建、在建高层建筑已达到105栋,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安居工程:精心组织各片区和相关主管部门,加速推进市区蓝领公寓、拆迁安置房、廉租房等安居工程建设。目前,市区经济适用房开工建设并完成主体工程17.3万平方米,占目标任务(15万平方米)的115.3%;蓝领公寓开工建设并完成主体工程23.02万平方米,占目标任务(21.6万平方米)的1**.6%;拆迁安置房开工建设并完成主体工程39.6万平方米,占目标任务(37万平方米)的110.8%。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雪枫公园:积极配合公园管理单位,高标准推进公园维护和后续管理工作,积极服务好公园配套用地开发项目建设,科学严谨地组织好公园决算审计工作,确保公园建设画上圆满的句号。同时,还积极协助市水务局完成大运河水利博物馆选址,并积极做好规划方案编制工作;优质高效地完成了XX商检、海关大楼、古黄河滨水核心区、明城墙遗址保护等市政府实事项目规划服务工作,促进了项目的快速推进。
4、和谐团队创建效果显著。
在全力推进各项业务工作的同时,狠抓规划干部队伍建设,和谐团队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强化服务创新,行风建设深入推进。围绕政(行)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工作目标,不断强化工作措施,重点围绕创新服务理念,出台了《XX市规划局免费规划报建服务实施办法》、《市规划局特别快车绿色通道服务制度》等四项规范规划行政服务工作的新机制、新制度,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在上半年全市民主评议政(行)风活动中,我局在15个行政执法单位中排名第五,局市政规划处在热点岗位评议中排名第二。我局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多次获得“流动红旗窗口”和“十佳窗口”表彰。二是强化和谐发展,争先创优扎实开展。围绕打造和谐社会、和谐规划的工作目标,以扶贫、双拥、等工作为着力点,以竞争考核为抓手,全力推进争先创优工作。扶贫工作中,以确立发展规划、培育致富产业、实施实事帮扶和帮扶困难户为工作重点,大力实施实施四大帮扶工程(规划帮扶、科技帮扶、实事帮扶、贫困户帮扶),已完成扶贫工作投入12万余元,较好地实现了扶贫工作目标;双拥工作中,进一步强化与驻宿广大官兵的联系沟通,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工作中,以解决群众的困难为出发点,坚持做到“有登记、有交办、有责任人、有处理、有结果、有监督”等“六个有”,充分发挥规划的协调和引导职能,帮助群众化解矛盾,处理问题,并通过采取回访、下访、约访等有效形式,深层次推进问题处理,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肯定。三是强化竞争考核,队伍建设逐步完善。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全面引入竞争考核机制,以此激发干部职工的创业热情和创优激情。完成了局机关中层干部轮岗工作,促进了业务工作交流,激发了干部职工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热情;完成了部分分局局长助理公推公选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干部队伍梯队建设,使一部分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得到充分调动;实施了部分重要岗位工作人员的公开招聘,引入了一批专业型年青人才,使得干部队伍得到了进一步充实,促进了各项业务工作和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理论学习和廉政建设
1、理论学习
坚持将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有机结合,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市委重大战略部署和方针政策,确保做到自身素质和水平的与时俱进。坚持做到“自学与制度化学习紧密结合”、“学习与交流紧密结合”,在认真抓好规划专业理论和管理知识自学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市委中心组学习活动,全面领会和掌握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制定了市规划局制度化学习机制,组织开展了党组中心组学习、办公会学法、菜单式学习等多种长期性、制度性、刚性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还坚持学以致用,加强调查研究,先后完成了《新加坡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考察报告》、《桂林“两江四湖”考察报告》、《增强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点问题研究》等多篇论文,并先后两次在市委党校组织的干部培训班上就自身学习成果及工作体会作了讲座。
2、廉政建设
始终坚持“两手抓”,积极履行“一岗双责”,作为第一责任人,全面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制度建设方面,先后组织制定了《XX市规划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XX市规划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报告制度》、《XX市规划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办法》、《XX市规划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机制进行了全面调整完善,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制落实机制和具体措施;在教育学习方面,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了“解放思想能形成,推动落实好快干”大讨论活动、到洪泽湖农场接受警示教育活动和市规划系统反腐倡廉专项警示教育活动,经常组织各种案例教育,做到警钟常鸣,确保全局干部队伍不出问题;在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方面,以廉政文化进机关、进行业活动为重点,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出台了《关于在全局领导干部中开展“读廉文、思廉政”廉文荐读活动的意见》,编制印发了11期廉文,供干部职工学习;在加强干部廉政建设方面,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开展了公开述职述廉活动,并先后组织召开了两次党组中心组民主生活会,分析研究干部廉洁自律管理工作;在落实纪检监察机构派驻统一管理方面,自觉接受监督并着力加强干部选拔任用、资金运行、国有资产运营、党务与政务公开、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等六个重点环节和部位的监督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在此基础上,本人也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报告制度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有关规定,坚持做到胸襟坦荡,对组织、对领导从不隐瞒个人任何问题。
关键词:GIS城市规划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深入应用,信息化工程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显,特别是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环节的城市信息化工程更是成为一项战略工作。在整个城市的信息化工程中,城市规划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又是重中之重,对城市规划与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地理信息系统介绍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中文译名“地理信息系统”,是国际上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它是利用现代计算机图形和数据库技术来处理地理空间及其相关数据的计算机系统,是融地理学、测量学、几何学、计算机科学和应用对象为一体的综合性高新技术。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 它能把地球表面空间事物的地理位置及其特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屏幕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这一特点使得GIS具有更加广泛的用途。同时,它具有及时、迅速、准确、完整地查询各种资料信息,实现图形与属性数据的空间查询、分析计算及编制专题地图等功能,并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资源共享等优点。完整的GIS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即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地理空间数据和系统管理操作人员、过程,其核心部分是计算机软硬系统,空间数据库反映了GIS的地理内容,而管理人员和用户则决定系统的工作方式和信息表示方式。
2 GI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2.1大、中城市应建分区规划信息系统
目前,各大、中城市已经编制或批准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二轮总体规划,编制分区规划、建立分区规划信息系统势在必行.首先从规划的层次上看,总体规划是起战略性、结构性的指导作用,总体规划图带有示意性、夸张性的成分,输入计算机后,很难用它来控制具体建设项目的定位;控制性详细规划虽然很具体,但还存在引导作用不明显、覆盖范围不全等问题;因此,需要有分区规划才能和总体规划衔接.分区规划在平衡土地使用强度和基础设施之间的比例,协调非赢利性公共设施的分布配套方面作用明显,而这些又是当前快速发展的城市里比较普遍而又突出的问题.其次,建立分区规划信息系统可充分发挥现有的通用GIS软件的功能,技术障碍小,对于日常建设管理,分区规划比总体规划更具有法律上的可操作性。
分区规划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规划分区现状概况。
(2)规划条件:①规划依据;②规划分区发展条件分析。
(3)规划目标和原则;
(4)分区规划结构和空间布局:①空间形态规划的总构思;②绿化系统规划;③分区内各功能区的布局以及用地和人口规模;
(5)土地使用规划;
(6)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7)交通规划;
(8)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9)对实施规划的建设和分期建设计划。
2.2重要地段可建城市设计信息系统
在城市建设投资渠道多样化的形势下,传统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往往难以发挥作用,需要另外的设计手段和管理手段来协调、制约各种行动.以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中心区为例,该小区为上海一个建筑密集、交通复杂、正在快速形成的商务中心区,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陆家嘴开发区管理局编制了城市设计。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再制定出规划设计条件,作为旧区改造、土地批租的法定文件,对开发商进行约束、协调.凡建筑体形体量、室外场地、地下空间、地面以上空间容易与周围环境、规划的城市功能产生矛盾的,规划设计条件可起到较明显的制约作用.规划设计条件图上有专门的线条、尺寸注记、文字注记来表达各种制约意图,还附有简要的文本.对单体建筑师来说,在制约范围内仍有较大的自主设计的余地.现陆家嘴开发区尝试把GIS和城市设计、规划设计条件结合在一起,用计算机化的图形、属性、文本来辅助管理,除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外,也为建设单位及其委托的设计院提供更优良的服务,改善投资环境.虽然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也可达到相似的效果,但是以GIS为依托,可以使城市设计和土地开发利用相结合,这是一般的CAD系统难以达到的效果。
2.3建立城市规划数据库
城市的规划就是以地理的空间数据作为其所设计和管理的基础,所以,要进行城市规划的信息系统建设就首先要建立起城市规划的数据库,从而动态地存储与管理城市的空间信息以及及各种各样的规划专题信息,最终为城市的规划提供综合性的信息服务,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起城市规划的空间分析模型,并提供决策上的支持,以实现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化和智能化。依据城市规划工作的业务性质与相关数据的结构特点,城市规划数据库主要包含3种类型的数据:基础地理信息,规划专业信息,规划文档信息。
(1) 基础地理信息:基础地理信息是进行城市规划的基础载体,它主要包括城市系列比例尺基本地形图和城市地下间信息等内容。在城市系列比例尺基本地形图中,大比例尺地形图主要指1:500和1:1000的城市全要素地形图,内容多、数据量大,是城市规划信息系统的核心数据,是规划师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依据;中小比例尺地形图主要指1:5000和1:10000的城市全要素地形图,是城市进行宏观管理与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的重要依据,用于城市规划建设的多种应用需
要;地下管线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在城市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城市地下空间信息主要是1:500和1:1000的城市地下管线综合图,它为城市地下空间的统一规划设计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2) 规划专业信息: 城市规划专业信息的主要内容包括: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规划、专题规划。用地规划、道路规划等,以图形数据力主,基本涵盖了城市规划工作的全部内容(3)规划文档信息: 规划文档信息主要包括:规划管理、用地、建设工程、报建、法规、规划设计等,以文档信息为主,是规划业务办公
流程中的重要数据,一般以数据库方式进行管理是规划部门长期积累的成果资料。
2.4 GIS 在城市规划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城市规划中要用好GIS, 需要不同的专业人员建立起共同的语言。让规划师熟悉GIS 技术是必要的。规划师本人应当对规划有深入的理解,洞察到哪些任务适合用计算机来完成,哪些不适合, 就会使GIS 的应用更加有效。当然,城市规划确有一定的特殊性, 使GIS的作用不容易发挥。因为GIS最重要的功能是数据管理、空间查询、空间分析,因此只有在需要信息管理、空间分析的地方它才起作用。
阻碍GIS技术在国内规划行业中应用的主要原因有:
(1) 基础数据的收集、供应、更新、共享往往受到体制、机制、管理的制约。
(2)在人才的培养方面,一般规划专业人员中了解GIS 的还很少,应用开发和研究的人才也不足。
(3)技术方法上,由于通用GIS专业软件并不专门针对规划市场,需要根据实际应用进行二次开发,但国内由于应用历史短,技术方法积累不足,又不能照搬国外经验,因而影响到了GIS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4)城市规划的本身局限性也限制了GIS的进一步应用。目前城市规划工作中, 对背景分析、趋势预测、论证、影响评价的要求还不严、不高, 规划专业队伍也不健全,这也对GIS的应用带来很大影响。
3 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发展趋势
(1)3S的结合及发展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RS(RemoteSensing)、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三种技术不断结合,用来提供直接的数据服务,快速追踪、观测、分析和模拟被观测对象的动态变化,并高精度地定量描述这种变化,实现大范围、可视化、短周期的动态监测效果。同时,从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不断融人了DPS(数字摄影测量)、ES(专家系统)和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实现城市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2)GIS与CAD的结合
在2O世纪90年代,CAD引领了从手绘图纸到计算机绘图的变革。通过CAD绘制的规划成果图作为GIS在城市规划中的数据源,然后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及二次开发功能,建立GIS空间及属性数据库。不但从技术方法上,而且在工作思路上,都将会对控规编制乃至整个城乡规划带来重大的影响。
(3)WebGIS的发展
WebGIS是实现GIS互操作的一条最优化途径,利用Internet技术使GIS更方便灵活地为用户服务。它实现了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具有动态性、互操作性及跨平台等优良特性,既保证了城市规划数据的现势性,同时极大丰富了城市规划内容的表现方式。
(4)三维GIS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