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士常识知识总结范文

护士常识知识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士常识知识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士常识知识总结

第1篇:护士常识知识总结范文

焦伟华: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

焦伟华 朱霞辉 李进男 庄洁珊 谭小卫

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同步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护理。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3年6月我院进行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同步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患者30例,术前、术后采取正确、细致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均完成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同步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术,1例出现残留结石,1例出现肝下引流液含少量胆汁,1例出现重置鼻胆管和内支架引流。结论:做好术前护理及术后监测,可解除患者的带管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同时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 十二指肠镜;同步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护理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3.014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推广普及,微创理念已贯彻整个治疗过程,腹腔镜已不单行胆囊切除,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中,腹腔镜与内镜联合的阶梯治疗已成为微创治疗规范[1,2]。目前许多外科医师更愿意接受“两步法”,先行十二指肠镜下切开+鼻胆管置入术(EST+ENBD),然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或先行LC,然后行EST+ENBD。我科室自2009年6月尝试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顺行插入导丝达十二指肠腔内,配合十二指肠镜同步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该术式改变了以往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失败后需行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的局面,解除了患者的带管痛苦,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真正体现了微创外科的优越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6月~2013年6月我科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住院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2~86岁,平均64岁。胆总管直径10~20 mm,均无EST及胆囊摘除禁忌证。所有病历术前均经B超、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CT等影像学资料确诊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术前排除合并肝内胆管结石、肝内外胆管狭窄、合并急性胰腺炎或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壶腹部肿瘤等疾病。

1.3方法在气管插管麻醉下常规建立气腹,导入腹腔镜器械,解剖胆囊三角区,处理胆囊动脉,显露胆囊管、胆囊颈部及部分胆总管,向上向前提起胆囊底部拉直胆囊管,距胆总管约20 mm处胆囊管前壁用电凝钩点灼见胆汁流出,胆囊管远端上一个钛夹阻止胆汁流入腹腔,导入带导丝切开刀于腹腔,切开刀弧度向下在胆囊管开孔处插入并送入导丝。患者头转向左侧,气管插管套管的右侧放入牙垫,插入十二指肠镜到达十二指肠降部,调整至附近,看到导丝从十二指肠穿出,由十二指肠镜治疗通道插入圈套器(或取石网篮)套住导丝头端(软、硬结合部附近),收紧圈套器后退带出导丝,沿导丝插入切开刀经入胆总管内,在“C”臂X线机监控下完成切开、取石、将单“猪尾”鼻胆管置入肝总管内,退出十二指肠镜。腹腔镜在距胆总管10 mm处用生物夹夹闭胆囊管。横断后剥离、取出胆囊,温氏孔置引流管,鼻胆管末端接引流袋,术毕。

2护理

2.1术前护理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为胆道系统较为复杂的疾病。由于患者对新技术缺乏认识,特别是二次手术会让患者更加恐惧,易使患者产生恐惧和焦虑情绪,护士应术前探视患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耐心倾听和解答患者的疑问。介绍手术的优越性、手术的大体方式和过程及医师的技术水平,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术日热情接待患者,做好保暖工作,术前准备时陪伴患者,减少患者孤独、恐惧情绪。

2.1.1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术前完善血常规、血型、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血尿淀粉酶、梅毒及HIV试验等各项化验室检查,给予心电图、胸片、B超、上腹部CT或MRCP等检查,对于年龄较大、怀疑心肺功能异常患者,需完善心脏彩超及肺功能检查等。全面掌握患者的营养状况、胆囊、胆总管结石的大小和部位,有无过敏史,做碘过敏试验。

2.1.2术前12 h禁食固体食物,8 h内禁饮。吸烟的患者,手术前应戒烟,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和咳痰的方法,鼓励患者练习平卧时小便。术前备皮,手术前应指导患者反复清洗脐部,因为腹腔镜手术进路多在脐部,脐部是腹部皮肤最不易消毒的部位,应用酒精棉球清洁脐部并消毒[3]。手术晨留置尿管,更换手术服即可手术。

2.1.3手术前给予苯巴比妥钠0.1 g、阿托品0.5 mg肌内注射,以减少腺体分泌,降低平滑肌紧张度,具有镇静作用。

2.2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全麻术后要求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去枕平卧,防止呕吐,低流量吸氧8 h,术后禁饮食24~48 h,禁食期间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唇湿润,使患者舒适。严密观察各项生命体征、腹痛及腹胀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术后2,8,24 h检测血淀粉酶变化。因全麻插管刺激呼吸道,患者术后出现咳嗽、咳痰,应鼓励患者咳嗽,并协助其拍背排痰,必要时吸痰,常规给予呼吸道雾化处理。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减少肠粘连发生率,改善心肺功能,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加快恢复过程。术后第1天即可拔除尿管,以防止尿路感染。部分患者术后留置静脉镇痛泵,妥善固定,交代清楚注意事项,嘱疼痛加剧时可自行按压加量。

2.2.2饮食护理术后血尿淀粉酶无异常、排气即可行流质饮食,少食多餐,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正常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质、低脂肪饮食为主,宜少量多餐,禁食产气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术后腹内气体多,影响肠蠕动,还应多食富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保证大便通畅[4]。

2.2.3心理护理术后注重交流,及时掌握其心理变化与身体不适,使其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促进早日康复。因患者进行了2次手术,更需要得到医护人员及家属的关心和体贴,医护人员要多与患者交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从而降低患者的紧张度。

2.2.4引流管护理出院前行鼻胆管造影后方可拔管,带管时间较长,所以护理人员要耐心向患者解释引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得到患者的理解,防止自行拔除引流管。经常检查并妥善固定引流管,引流管在体外要做到双固定,即固定在鼻翼侧、颊部和床旁,并连接引流袋。保持鼻胆管通畅和有效引流,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状、量以助于判断病情。如引流量突然减少或引流液由黄色变为无色时,应警惕引流管堵塞,应调整,或行鼻胆管冲洗,保证引流通畅。定期更换引流袋,进行鼻胆管冲洗时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压力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如胆汁澄清,每日引流量在300~400 ml以上,无感染征象者可暂时不必冲洗[5]。腹腔引流管应妥善固定,防止脱出,保持引流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颜色、量及性质,如出现血性液体,或胆汁样液体需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一般术后2 d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5~6 d造影无结石残留后拔除鼻胆管。本组1例术后经鼻胆管造影确认结石残留,同一住院时间内经十二指肠镜取石成功。

2.2.5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术后需密切观察急性胰腺炎、上消化道出血、穿孔、胆漏等并发症,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疼痛、渗血、渗液及流脓等,切口要保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6]。本组8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血淀粉酶升高,3 d后恢复正常。本组未发现胆漏及切开引起的穿孔、出血,仅1例术后1~2 d肝下引流管有少量含胆汁液体引出,其后自行缓解。2例出现剑突下切口感染,给予及时处理,消毒液清洗后二期愈合。

2.2.6健康教育手术后1周拆线,待切口结痂自然脱落即可去掉腹部敷料,可淋浴。出院后患者应注意休息,术后2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和提重物。术后3个月内主要以清淡、低脂肪饮食为主,在胆囊切除术后可能会有大便次数增多或腹胀现象,数周或数月后逐渐减少,应向患者解释清楚。如有腹部疼痛不适,可随时返院就诊。

3结果

本组患者住院7~13 d,术后经鼻胆管造影确认结石残留1例,同一住院时间内经十二指肠镜取石成功;仅1例术后1~2 d肝下引流管有少量含胆汁液体引出,其后自行缓解;1例拔鼻胆管4 h后因括约肌功能障碍再发胆道梗阻和感染而经十二指肠镜重新放置鼻胆管和内支架引流而治愈;无上消化道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27个月,无胆管狭窄发生。

4小结

腹腔镜联合术中ERCP同步胆道取石术是一种较新的微创治疗方案,需要一个兼具较强的腹腔镜及内镜操作能力的手术团队,才能充分发挥该术式的优势,其实对一般的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也可以考虑应用本方法,以避免ERCP后LC的二次手术[7]。护理上采取是“两步法”整合,因患者感到手术压力大,从而产生恐惧、焦虑情绪,我们应该从心理上加强护理,疏导患者不安情绪,为适应新技术的开展与需要,护理人员应该加强相应知识的学习与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林建华,周杰,崔忠林.十二指肠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J].中国内镜杂志,2007,13(4):405-406,409.

[2]秦鸣放主编.腹腔镜与内镜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280.

[3]蒋素燕,项春晖.腹腔镜联合ERCP术治疗胆石症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4):44-45.

[4]林水泉,詹银初,徐建光,等.ERCP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9,7(2):153-154.

[5]言纲.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对比研究126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125-127.

[6]魏秀文,黎笑媚,柳镇玉.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5(7):508.

[7]吉成岗,欧阳红飞,林汉升,等.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同步治疗胆道结石的技巧[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1,28(3):167-168.

第2篇:护士常识知识总结范文

1门诊患者的特点与护理伦理

1.1门诊患者的流动性大 每日门诊的就诊量无法估计,每个患者来院看病的病因、病种、愈后各有差异。就诊人的职业、性别、年龄、生理、心理状况、对医疗的希望、需求,无人知晓。

1.2门诊患者的心理特点 患者就诊最关心的问题:自己究竟患了什么病,能否很快治愈,有什么药是特效药?希望明确诊断,得到最佳治疗方案,争取早看完早离开,最好不要住院治疗。

1.3运用护理伦理实施门诊健康教育 门诊患者的健康教育具有很大的被动性,为了掌握门诊健康教育的主动权,减少和克服被动的局面,我们运用护理伦理实施门诊健康教育。

1.3.1因人、因病、因情况实施健康教育 患者是求医而来,因而健康教育要伴随医疗活动的全过程。候诊教育可安定患者情绪,又可向患者及家属传播一些卫生科学常识,自我保健措施。针对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及他们没有意识到的重要问题,不失时机的进行必要而剪短解释、说明、指导、安慰。

1.3.2健康驾驭内容要精炼,形式新颖,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1.3.3针对患者最关心的问题,采取简洁明快的答复,以消除患者的急躁情绪。护士对患者个体或集体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时态度要和谐。

1.3.4设置固定的健康教育专栏,内容以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的防治知识为主。形式力求美观大方,内容短小字迹工整,语言通俗易懂。

1.3.5发房间健康教育处方 健康结余处方是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医院发给患者的有针对性地宣传资料,使患者通过自己阅读的方法与其所患疾病有关的知识。患者阅读时如果有不懂得问题可随时咨询门诊护士。

2门诊护理的特点与护理伦理

2.1护理管理任务重,人员分布广 护理人员分散在门诊各科室,如预检室、注射室、候诊室、消创换药室、门诊手术室等,而这些部分的护士工作又各具特色。预检护士必须具备初步分诊的能力,候诊护士应了解专科疾病知识,清创换药护士应具备外科换药技能和常识,熟练掌握消毒隔离制度,而手术的护士则应配合医生开展手术顺利进行护理工作。因此门诊护士除具有一般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外,必须强调个体素质和慎独。护士的职业道德水平必须以高尚为准绳,以自律为基础[2]。慎独修养决不是表现在一时一刻,而是应该体现在整个护理工作过程中。

2.2服务协作性强,讲求团结协作 患者来就诊时可能最先接触到预检护士,其次是候诊护士,如需要治疗还是接触到注射护士。患者在整个就诊的过程中国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护士,因此护士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沟通的技巧。每一位门诊护士都应主动服务质量。而另一方面清创换药室护士、门诊手术室护士应特别强调与外科医生的协作能力,尊重医生技术和指导争取最佳的医护合作。

2.3技术扎实过硬,作风严谨求实 注射室是执行门诊医嘱的主要部门,每日接待患者范围广,既有初诊又有复诊,既有老人又有小孩。特别是遇到老人、儿童时应该关心体贴患者,态度和蔼,做好用药宣教。

2.4尊重服务对象,减少护理矛盾 候诊工作要求护士具备丰富的知道结构及协调交流管理能力。根据斌人先后和病情缓急有计划安排患者就诊。同时要随时发现候诊患者的病情变化,对 较重要的患者应提前诊治或送急诊室处理。

3体会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患者来到医院就诊首先接触到的就是门诊护士,门诊护理工作应在护理伦理理论指导下运行。因为护士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患者,护士要带着关爱的感情不厌其烦地为其护理,治疗。同时通过学习护理伦理也可以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提高门诊护理质量。

另外,对护士进行素质教育取能得双赢的效果。做好护士的素质教育,不仅能让患者真正享受到便捷、优质的服务,而且能宣传医院,塑造医院的形象,从长远看,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在导诊过程中,必须掌握工作的主动性,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随时了解患者就诊需求和信息反馈,掌握沟通技巧,加强护患沟通,不断改进工作中的不足,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促进人类健康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3篇:护士常识知识总结范文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温馨护理

中图分类号:R7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3-0132-02

1 临床资料

6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38例,年龄46岁-76岁。66例患者都有眼胀痛、头痛、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前房浅,房角狭窄或关闭,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压在50mmHg以上;58例患者有恶心、呕吐症状;视力无光感4例,视力至0.4患者62例。

2 患者心理特征

多数青光眼患者性情急躁、易激惹,情绪不稳定。因眼压急剧升高,视力明显下降,害怕失明而恐惧;因剧烈眼痛、头痛导致舒适的改变;因视功能严重障碍、术后双眼包扎、生活不能自理产生焦虑情绪;因担心手术治疗效果而忧虑;因环境、人群陌生而恐惧,一些已失明的患者,以及治疗效果不佳,症状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往往会对治疗丧失信心,产生悲观抑郁心理。

3 温馨护理

3.1 心理护理

3.1.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成功的前提,由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特点,对护士的要求和期望很高,因此,护士在接待病人时,态度要主动热情、和蔼耐心专注,将温馨护理的内涵,即“八个第一”,“十四个一点”,“五主动”融入其中,尊重病人,认真倾听病人的意见和要求,用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解答患者的提问,让病人感到亲人般的关爱。

3.1.2 认真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根据患者的社会职业不同,文化背景不一,对青光眼认识程度不等,以及社会经历、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的差异等因素,从具体情况出了,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其进行诚挚地交流,给予说服、解释,做好思想工作,设法解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及忧虑心理。

3.1.3 帮助、鼓励病人建立良好的心态,让病人了解不良因素对病情极其有害,使病人学会自我调节,控制情绪,保持心情的最佳状态。对失明特别是双目失明的患者,护士要及时给予关心、支持和鼓励,加强疏导,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其尽快接受现实,面对未来生活。

3.1.4 做好解释工作。因患者起病急,情绪变化不稳定,对治疗操作中,如频繁滴眼药水,护士应给予适当的解释和引导;并在各种操作前向病人说明操作的目的,步骤及操作中可能产生的不适,操作后的注意事项,如果静脉穿刺一次未成功,应向病人致歉等,这些都大大解除了患者的恐惧心理。

3.1.5 做好术前访视工作。术前一日,护士应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及麻醉方式,术前、术中、术后注意事项,手术室位置和环境,休息和饮食等,这些都将会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3.2 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患者有畏光流泪症状,因此应准备安静、舒适、光线柔和的病房。

3.2.1 由于病人对环境陌生、人员陌生,在病房内悬挂或张贴适于病人情绪缓解的装饰画,如挂花篮、艺术画;护士亲手制作的祝福卡、温馨提示卡等,让病人感到护士为其提供的是温馨而又贴心的服务。

3.2.2 病区走廊的文化营造。制作健康知识宣传栏,包含青光眼病的相关知识,张贴优雅的图片,内容丰富、通俗易懂、赏心悦目,便于青光眼病人病情缓解后的欣赏和学习。

3.2.3 温馨护士站。布置温馨、自然,设有便民服务箱,提供笔、纸、针、线,让病人走进护士站,感觉到家一样的亲切,使病人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

3.3 个性化、多样化的健康宣教通过健康橱窗、张贴青光眼的相关知识、自护常识,制作宣传手册。

3.4 个别或集体讲解青光眼的发病诱因,治疗,疾病转归及防治常识,使其了解疾病知识,向病人说明紧张情绪、激动,能使眼压升高,眼痛加剧,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消除焦虑心理。讲解治疗中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以及处理方法等。改变患者的不良行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青光眼的复发。

第4篇:护士常识知识总结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109-01

基础护理为整体护理重要部分,是护士和患者之间进行沟通的有效桥梁,为护士观察个体病情基本途径,需分析总结现阶段基础护理存在问题,采取优质措施,提升服务质量,实现主动护理,增强护士成就感、责任感及使命感,全面提高基础护理效率及质量。此文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6年1月,纳入患者120例,总结基础护理质量提高措施及效果,汇报见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6年1月,纳入患者120例,抽签分组。60例入对照组,不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均龄(51.22±3.27)岁,范围是24-78岁,女患者为23例,37例男患者。其余60例入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措施,均龄(51.62±3.08)岁,范围是24-77岁,女患者为22例,38例男患者。组间有均衡性,无显著差异(P>0.05),且不具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岗前培训 针对新聘护士,组织岗前培训,包括护理学基础、医院制度规章、岗位职责、护理制度、护理规范及要求等,并考核上岗。科室内开展“帮、扶、带”活动,倡导年长、有丰富经验的人员带动年轻、新入职护士,提高基础护理技能和水平。

1.2.2 制度规范学习和执行 要求护士学习护理制度规范和常识,并严格按规范执行基础护理。建立工作评价制度及体系,定期评估人员工作能力及质量,并评选出微笑护士和优秀护士等,对于不好的行为,采取批评、惩罚等予以限制[1];对于好的行为,采取物质奖励、荣誉奖励等予以促进,实现整体提高。

1.2.3 进修培养及继续教育 定期选派护理骨干去往其他医院进修学习,更新工作理念及护理观念,学习先进知识及机能,促进质量提高。指导护士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参加培训,获得新知识,提高服务质量及理念,并借鉴先进观念,实现整体护理水平提高。

1.2.4 基础护理流程细化 按时间将护理流程进行细化分级,并明确责任人。具体流程有梳头、面部清洁、穿衣、口腔护理、拍背、翻身、床单位整理、进食、导管或会阴护理、床上移动等。护士长应充分发挥管理及组织作用,调动人员,尽量满足个体需求,如洗头、买饭、擦浴、打开水等。此外,也应重视健康教育,按照个体职业、病情变化、文化水平及生活习惯等差异,给予动态、针对性教育,改善不良健康方式,保持恢复健康[2]。

从服务态度、基础知识、设备仪器、表格书写及操作技术五方面,评定比较两组质量。调查满意度,予以比较。

1.3 效果标准 满意度调查共100分,>95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 对照组服务态度(80.15±2.36)分,基础知识(77.58±2.69)分,设备仪器(79.31±2.32)分,表格书写(81.33±5.27)分,操作技术(81.25±3.26)分。研究组服务态度(93.26±3.44)分,基础知识(92.25±3.51)分,设备仪器(90.32±2.58)分,表格书写(93.22±3.39)分,操作技术(93.79±4.05)分。两组中研究组护理质量更高,有显著差异(P

2.2 满意度 比较满意度,对照组取得86.67%,研究组取得95%,两组中研究组更高,有显著差异(P

3 讨论

第5篇:护士常识知识总结范文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而精神病患者与其他疾病患者相比又有其特殊性,因此,健康教育也有所不同,一般分为入院初期、康复期、出院前期。

1 明确健康教育的目的

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是为了使他们掌握疾病的有关知识,有利于配合治疗,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康复,缩短疗程以及防止疾病复发。

2 制定健康教育的内容

将精神疾病的特点,治疗,常用药物名称、用法、作用及服药注意事项,家庭护理,出院后注意事项及预防复发等问题整理成册,使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另外还给予工娱疗和功能锻炼,生活、学习、就业行为等回归社会前的角色适应指导以及时事、卫生常识、科普知识等方面的教育

3 教育形式

进行健康教育时语言要有艺术性和吸引力,不能语言生硬,缺乏趣味性。

3.1 个别教育

由护士在平时的治疗护理或在病房巡回与病人交谈中发现问题随时给予个别指导。让病人知道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识,检查治疗的目的以及护理要点、饮食、睡眠与疾病的关系和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等。

3.2 集体教育

按月计划拟订,以授课形式从理论上阐述疾病的基本知识,注意语言通俗易懂,对认真听课及答题的给予表扬和奖励。一般一月二次。

3.3 座谈会

一般组织5~10名恢复期的,有一定自知力的病人及其家属参加,先由护士讲述目的和安排,然后鼓励病人和家属讲出内心的困惑和担心的问题,最后总结,就问题的所在给予指导。每月开展二次。

4 教育方法

根据病人的知识层次、年龄、家庭条件、生活阅历等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4.1 口头教育

是常用方式之一,包括主动和被动形式。主动形式是有计划对患者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被动形式是有针对性地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4.2 书面教育

将有关资料整理成册或卡片交给病人自己阅读或采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进行,一般适用于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病人。

5 分阶段教育

5.1 入院初期

此期患者缺乏自知力,护士应对安静合作的病人主动热情地介绍床位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病房环境、作息制度,探视制度及安全制度和病员组织等,对不合作的病人,要掌握其病情特点,摸索适当的接触方法,建立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然后再谈及病情。

5.2 康复期

此期患者的病情基本控制,自知力有所恢复,可以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可能病因、所有药物的治疗。作用和副作用、怎样配合治疗提高疗效以及不同患者需要的具体知识,进行工娱疗活动和功能锻炼等。

5.3 出院前期

患者基本康复,主要是让患者掌握如何避免疾病复发、如何调控情绪、如何适应社会的技能等,为出院后顺利融入社会做准备。并且详细向病人和家属交待服药方法及药物保管,定期门诊随访和如何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等。

第6篇:护士常识知识总结范文

20xx年在医院领导班子和护理部领导下,在医院各兄弟科室的支持帮助下,内五科全体护理人员协调一致,在工作上积极主动,不怕苦,不怕累,树立较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结合神经内科的工作性质,围绕医院中心工作,求真务实,踏实苦干,较好地完成了本科各项护理工作任务,保证了科室护理工作的稳步进行。取得了满意的成绩,现将xx年护理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护理人员在政治上认真学习邓——理论和“三个代表”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一切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加强医患沟通,用“八荣八耻”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认真开展自我批评。

二、全科护理人员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核心制度全科护理人员能够自觉遵守院内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做到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从不闹无原则纠纷,工作中互相支持,互相理解,护理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务实,克服人手少、护理任务繁重、保证正常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坚持查对制度:要求主班,服药班每日查对2次,每日护士长参加查对1次,详细核对病危,病重一级护理,测血压,各项护理,药物与治疗。并记录签字;护理操作时严格要求三查七对;严格病危病重患者,卧床患者床头交接班,并严格交接皮肤病情,治疗!加强了基础护理的落实,每日晨间护理,午间护理,为患者及时整理和更换床单元,营造整洁温馨病区。

三、注重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对护理人员进行三基培训,购买神经内科专业护理书,及时组织学习并随机考试。每月定期召开科会,组织业务学习,坚持护理业务查房,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讨论,不仅提高了她们的业务技术水平,也增强了护士对自身、对科室发展的信心。积极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医院的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

第7篇:护士常识知识总结范文

护理方面的原因及对策

观念陈旧,对护士角色认识偏差[1]:相当多的人员只注重执行治疗与分级护理原则要求,观念仍未更新,接受新知识能力偏低,不能正确认识护士角色的多元化,教育角色认知偏差,给护理开展教育活动带来了困难。

对策:从长远利益出发,作为医院管理者有责任与使命投入一定的财力和精力,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教育,还应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与学术会,使每个在职护士都能真正地了解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从思想上认识到这是护士的根本任务,真正适应新模式下护士角色的多元化。

知识受限,缺乏教育能力:新知识接受差,缺乏教育知识和技能。不了解病人教育的基本程序,不知道如何实施。

对策: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健康教育程序,按程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保证目标实现;掌握与疾病护理相关的知识,包括专科知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疾病预防、卫生保健、药理学、营养学、伦理学,医学新进展等知识;掌握护患交流技巧,知识灌输技巧,适当的教育方式、方法,获得患者的信任。护理工作者要加强自修、自学、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具备健康教育的能力。医院要重视、支持护理工作者的进修学习,创造条件参加短期培训、学术讲座。开阔眼界,活跃思路,学习健康教育理论以指导实践。

人员配置过少:现在护理人员与床位配置比例不当,护士在繁忙的工作中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详细开展健康教育。

对策:增加护理人员的配置,把护理人员从繁忙的日常杂事中解脱出来,把护士还给病人,增加与病人的沟通次数,详细有计划的做好健康教育。

患者方面的因素及对策

由于社会观念及传统思想,病人认为护士只能打肌肉针、输液、侍候人,没有知识性,所以对护士的信任度和依从性远远低于医生。

对策:护士要加强学习,丰富知识,提高素质;掌握礼仪知识,树立自己的职业形象。

对策:逐步消除偏见,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与依从性。

我国尚属于发展中国家,国民素质偏差太大,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也有差别。

对策:掌握护患沟通技巧,掌握病人心理、社会、家庭状况。有的放矢,方式恰当、灵活,因人、因时、因地、因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途径,保证有效的健康教育。

病人的健康状况、学习动机、学习方式都是影响其效果的因素。

对策:根据病人健康状况和对疾病各个阶段的反应,灵活机动,做好指导性工作,确实解决病人的需求,还要教给家属必要的知识,做好配合工作以加强教育效果。

环境因素及对策

缺乏发挥职能作用的支持条件,如:医护配合的协调性差,各项考核制度配套性差,后勤缺乏保障等。

对策:医院应做到护士的职称、学历和继续教育要求相吻合,提高各级人员的教育能力,避免人力资源浪费,管理考核方案应明确质量目标及相应的奖惩措施,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工作到位,质量提高。同时,医院应据分工差别,着眼角度不同造成的认知差异,加强医护工作的协调,并促进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加大保障供给,配合临床工作,全方位服务患者。

讨 论

高质量的健康教育,具有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增强各种治疗效果的作用。随着疾病的变化,健康教育将成为一些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做好健康教育,可以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护士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取消偏见,有利于社会及患者进一步认识护理工作。

在法治日益健全、新型护患关系的今天,不能保证质量的健康教育也容易引起纠纷。我们护理人员还应提高法律意识,做到自强、自尊、自爱、自护。

健康教育作为一项新的内容应用于临床,还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自己的特色和经验。

第8篇:护士常识知识总结范文

实习过三个科室了,来到了急诊科这个与其他科室截然不同的科室,有些兴奋,又有些压力。急诊是医院最重要的窗口,不仅接诊来院的危重病人,还要收治其他医院转来的危重病人,有着急、忙、杂的特性。每一步都要走的很谨慎,生怕做错了。

来了贵科第一周便跟贾老师在分诊学习。本来以为分诊会很简单,其实不然,每一项工作都有它自己的特性和技巧。分诊负责来诊病人的分流,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初步的评估,分析、判断、计划和实施,并对分诊的结果进行评价。由于来诊的很多病人情况很紧急,病人及家属容易产生急躁、忧虑、恐惧的情绪,这就要求我们除了拥有熟练地分诊技巧以外,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敏锐的洞察力,解除患者的顾虑。理情况危急的要负责将患者转运到抢救室,并负责联系医生进行抢救。分诊的工作很零散,大到整个科室的联络工作,小到分诊台的物品管理,要求我们有强烈的责任心。在分诊上有比较特殊的,就是腹痛分诊的鉴别,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部位和症状;颜面外伤的也要注意注意区别到底应该去口腔科还是去眼科。

第二周在抢救室和输液室。抢救室在我看来是急诊的核心,工作也相当的艰巨。需要有相当熟练地抢救技巧,遇到紧急情况要能理智的分析,能很好的配合医生实施抢救。每当接收一个病人来抢救室,我们都要立刻给予心电监护、吸氧气,监测血压、建立静脉通道,抽血化验,为后续的药物治疗做好准备。应用急救药品的时候要随时记录并观察病人的病情,急救药品的作用、副作用、常规应用剂量、安全值都要掌握,不能盲目执行医嘱,要用评判性思维去看待每件事。抢救器械的使用要熟练地掌握,正确的应用,保证在抢救时能给予患者最有效的治疗以挽救生命。抢救完了要及时的补写护理抢救记录,并严密监测病情,及时处理问题。在抢救室工作还要熟悉每种急危病症的临床表现、病情变化的监测、抢救,在工作中要注意总结。

接下来的两周就是在留观室学习,留观又分两种:留观病人和住院病人,基本上留观室就相当于病房,但却有着人员杂乱,流动量大,病种多的特点。留观主要给病人提供日常的护理常规、输液、治疗、病情观察,保证病人在观察的范围内,并在病情变化时给予及时的抢救。作为管床护士要了解所管床位的病情、治疗,了解患者所需及时予以处理。

第9篇:护士常识知识总结范文

【摘要】本文首先回顾了对脑出血病人实施院前急救的情况,归纳了脑出血病人现场急救的注意要点,明确了普及急救常识以及预防知识、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转运、合理用药的重要性,目的是为提高脑出血院前急救护理水平做出贡献。

【关键词】脑出血;院前急救;护理

脑出血、呼吸系统急症、创伤、心脏急症及等急症经常需要院前急救,其中,脑出血病人状况往往出现突然,常常使人不知所措,医护人员甚至使用一些不当的急救措施,使病人的病情加重,甚至出现令人惋惜结果。由于脑出血病情变化快,严重威胁患者生命,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提倡公众进行及时呼救,通过恰当的院前急救对病人实施现场救治,并转运入院进行治疗。因此,如何正确地对脑出血病人提供现场急救应是院前急救护士熟练掌握的技能。现对89例脑出血患者实施的院前急救的情况进行回顾,对现场急救护理进行总结。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对89例脑出血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并转运入院治疗,其中女36例,男53例,年龄22~86岁,平均年龄为62岁。从病人发病到家属呼救时间间隔约为8~30分钟,我院急救人员接到呼救后3~10分钟赶到现场对病人实施了院前抢救。

2 结果

经现场急救,2例患者抢救无效现场死亡,87例患者经现场急救后转运入院治疗。

3 院前急救与护理

1.赶到现场后急救人员首先应迅速、轻柔地置病人于半卧位或平卧位,此可以有利于脑脊液循环,并且头偏向一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颅内压增高程度,而且因为颅内压增高脑出血病人常伴有呕吐症状,此可有效防止窒息现象。2. 观察瞳孔,测量生命体征。正常人的孔是等大等圆,直径约2~4 mm,对光反射灵敏。瞳孔形状不规则、扩大缩小、光发射迟钝或消失均为异常现象。3. 测量生命体征。医护人员应特别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心率、血压等体征,发现“心率慢,呼吸慢,血压高”等典型的颅内压增高的体征,警惕病人异常的高血压,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立刻协助其处理异常状况。4. 保持呼吸道通畅。松解病人衣领,通过使用口咽通气管等辅助器具来开放气道,但对意识尚清楚的病人使用口咽通气管会引起病人呕吐现象,故应当慎用。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我们对8例意识障碍患者使用了口咽通气管开放气道,护理效果明显。另外,对于病人的呕吐物需要及时清理,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5.合理转运。对于病情平稳,条件许可的可迅速转运病人,同时在转运途中使用监护仪持续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并注意病情变化,可适当约束病人,转运过程中保持平稳,以避免病人坠床。6.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疗效,遵医嘱合理用药。迅速选择粗直的血管,选择合适的静脉留置针型号,成功建立静脉通道,为药物治疗创造条件。要注意严格遵医嘱控制用药速度,避免血压下降过快而加重出血。此外还可对症处理,本组6例病人出现抽搐症状,遵医嘱予安定10mg肌肉注射,治疗效果明显。

4 讨论

普及预防知识、急救常识,通过多渠道向公众传授预防知识,是保证健康,减少疾病发生的首要途径。因此首先是要教会大家合理的生活方式以预防脑出血疾病的发生。同时让公众及时识别脑出血的前驱症状及一些急救常识,并鼓励大家使用急救医疗系统,通过院前急救再入院治疗。例如:1.在病人突发昏迷后,部分家属可能会剧烈摇晃呼叫病人,企图唤醒病人,却不曾了解这样的动作可能会加重病人脑出血。因此,应教会家属正确放置病人,保持镇静,防止窒息,及时呼救等。2.保持气道开放至关重要。由于大脑耐缺氧的能力极差,故对于这些急症病人只有保持气道通畅才能减轻缺氧状况,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疾病恶化。若不能很好的开放气道,尤其是在病人大量呕吐的情况下,其呕吐物极易吸入病人肺部,可能发生窒息现象,即使不发生窒息现象,也可能继发肺部感染而使后期治疗更为困难。开放气道的方法很多:手法开放气道、鼻咽通气管、口咽通气管、喉罩、气管插管等,选择方法时需根据病人情况、操作者的经验和能力、以及物质条件来决定。脑出血的院前急救中,观察疗效、不良反能够为医生用药提供条件,而这需要参与护理的护士有扎实的基本功。为快速、有效地实施院前急救,急诊护士必须加强“三基”训练,掌握多种急救护理技术,如徒手心肺复苏术、建立静脉通道、生命体征测量、留置针的使用等。另外,护士还应熟悉各种药物的使用,例如脑出血抢救中常用到的速尿、甘露醇、硝酸甘油、硝普钠、鲁米那、安定等,并做到严格遵医嘱使用,使用中应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病人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突发状况。3.快速合理转运。合理的转运会赢得抢救时间从而为病人赢得生存机会。对于脑出血病人的转运要注意快速、平稳,但是很多家属心存恐慌而不愿意转运,认为脑出血病人的搬动有危险。因此,急诊护士在转运前应向家属告知转运的必要性、病情的危重性和转运风险,征得家属的同意和配合,缓解家属的紧张情绪。同时在转运途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有效处理突发状况。

总之,院前急救与护理将为脑出血病人的进一步的治疗争取时间,创造机会。其中,急诊护士熟练的操作,在脑出血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起着积极有效的用。

参考文献

[1] 叶磊,邹利群,李明凤.通气管在意识障碍病人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

[2] 孙飞燕,6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7

[3] 潘玲,毛德强.急性脑血管病的院前急救和运转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