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骨质疏松健康宣教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户外运动;骨质疏松症;精神分裂症;心理健康;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0(c)-015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outdoor exercise on ment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Methods Random selection our hospital 60 cases from February 2014 to February 2016. with bone osteoporosis schizophrenia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30 cases in each group, giving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dietary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ontrol of outdoor exercise intervention group;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improvement.Results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each factor score of SCL-90 i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each factor sco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Key words] Outdoor sports;Osteoporosis;Schizophrenia;Mental health; Quality of life
近年来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正日益上升,成为严重影响我国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而精神分裂症病因尚末完全明确,目前普遍认为由易感素质和外部不良因素通过内在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而伴骨质疏松症精神分裂症发病率逐渐增加,对患者带来严重的生理、心理及正常生活等影响[1-2]。因此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对伴骨质疏松症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改善至关重要。该文主要以2014年2月―2016年2月60例患者为对象探讨户外运动对伴骨质疏松症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伴骨质疏松症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确诊,病情稳定且伴发不同程度的伴骨质疏松症。均已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者,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者,有器质性病变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者及病历资料不全者。其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51~75岁,平均(59.89±8.07)岁,精神分裂症病程3~24年,平均(15.90±5.60)年,住院时间(6.11±2.47)年,受教育年限(9.03±5.08)年;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时间、受教育年限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对照组给予常规膳食和心理护理干预,膳食调整主要增加菜品及搭配,调整荤素比例,提供肉类和豆类,以植物油烹调为主;增加动物血、内脏为原料的菜品,提高维生素A、D等,食用蔬菜品种多样化。心理护理包括心理支持法、积极引导暗示法、松弛训练法等。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户外运动干预。户外运动护理准备:安排责任护士和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的资深护理人员一起培训,熟练骨质疏松症、精神分裂症相关医学知识及运动相关知识,在掌握饮食、疾病知识宣教、心理等护理基础上,侧重户外运动指导,护理人员培训后可很好的完成示范动作,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户外运动指导方案。运动强度:患者有规律的参加户外有氧运动6月,运动频度3次/周,运动时间持续30 min左右/次,活动强度为安静时心率+(20%~30%)的安静心率,指导患者选择运动方式。运动形式:根据患者身体实际状况组织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包括户外晨跑、户外散步、太极拳、太极剑、放风筝、跳广场舞、有氧健身操、种植花卉或蔬菜等;每次将运动运动时间和完成情况向主治医生汇报,并定期随诊。
1.3 观察指标
干预前后对患者发放相关问卷进行相关调查。①心理状态参考症状自评量表(SCL-90)[3]:共90个条目,分为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每个因子1~5分,分值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②生活质量评价参考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共30个条目,包括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症状和不良反应3个维度,每个维度为0~100分,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差[4]。
1.4 统计方法
选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对比进行t检验,以P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SCL-90评分
两组治疗前SCL-90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各因子评分明显降低(P
2.2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SQLS评分
两组干预前SQLS各维度评分及总均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SQLS各维度评分及总均分明显降低(P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迁延、进展缓慢,病情反复发作,加之极易伴发骨质疏松症,社会功能下降,常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与骨质疏松症有着密切的联系,体现在:①精神分裂症可大大增加骨密度改变及骨折风险,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相关治疗药物如利培酮可对骨质造成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明显低于常人,且患者更易出现营养不良,加之其接触阳光减少、活动减少,影响体内钙的沉积,而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率高于健康人群,尤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及血清维生素D水平均低于健康人群,其晚年髋部骨折风险高于一般人群。②精神分裂症可影响机体正常骨代谢,精神分裂症患者皮质醇浓度高,可对海绵骨造成影响,进而直接抑制骨形成,减少骨沉积,同时减少肠道钙吸收,增加尿钙排出;有研究证实精神分裂症患者空腹葡萄糖耐量受损,其胰岛素抵抗、血糖、胰岛素水平较正常者高,而高血糖可导致成骨细胞功能降低;同时胰岛素缺乏影响骨吸收,导致肠钙及磷吸收减少,骨钙化受抑而引起骨质疏松等[5]。此外,精神分裂症患者运动意愿降低,运动量减少会影响骨密度及骨代谢而继发性骨质疏松,因此对精神分裂症骨密度及骨代谢的改善尤为重要。
膳食干预及康复训练干预可改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其康复训练主要为预防骨质疏松运动练习法,户外运动即为不可缺少的一项[6]。该研究两组首先均给予心理、膳食调整干预,保证充足的钙、磷 、维生素及适量的蛋白质摄入量是骨质疏松患者膳食干预原则,尤其对于中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增加钙摄入量能减缓骨钙丢失,进而减少骨质疏松的患病风险。而户外运动护理干预计划科学,方式多种样,不同户外运动强度搭配适合不同病情的患者进行锻炼,针对性、科学性强。故结果显示观察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户外运动与心理、饮食等护理联合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观察组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及总均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见观察组在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等生活质量方面均得到更明显的改善,提示户外运动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刘露[7]总结户外运动干预的机制主要包括:户外运动可调整心情、放松身心尤其肌肉放松,增强肌肉力量,保持平衡感和稳定性;可预防骨量的丢失和骨密度的减少,促进活性维生素D合成,从而促进钙质吸收,减少骨丢失等。郭宏焘[8]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给予户外负重有氧运动结合局部肌力训练干预后仰卧推举力、负重屈肘力、负重蹲起力、握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长时间进行坚持的运动能有效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情况。上述研究结论与本结论大致相符,但其研究对象多为单纯的骨质疏松患者,故户外有氧运动对伴有骨质疏松精神分裂症的干预效果与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
综上,户外运动有利于改善伴骨质疏松症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顾静莲,闵海瑛,沈颖,等.低强度运动疗法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9):2700-2703.
[2] 刘红,李和彪,徐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研究进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27(8):1074-1077.
[3] 吴文源,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J].上海精神医学,1990,(2增刊):68-69.
[4] 陈琼妮,刘莉,张丹,等.社会支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康复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1):185-187.
[5] 冒雷明,徐健,缪海燕,等.精神分裂症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5,25(4):277-278.
[6] 夏孟红,张周周.膳食干预及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9):2955-2956.
[7] 刘露.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运动干预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3,11(14):1323-1324.
方法:我们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院跌倒老年患者30例,将其发生跌倒的原因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并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结果:住院老年患者发生跌倒的主要原因有:生理因素、环境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护理因素等。
结论: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是由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预防措施不能单一化,应采取科学方法给予综合性的干预与防范,从而降低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跌倒的发生机率。
关键词:老年患者跌倒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175-01
目前,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的社会,其住院的老年患者不断增多,由于老年患者因其疾病因素的影响,加之行动迟缓,感觉迟钝,环境的改变,易在住院期间发生意外跌倒的情况。有资料报道显示[1],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跌倒的发生率达到30%,已经成为护理安全的重要隐患。本文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院跌倒老年患者30例,将其发生跌倒的原因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并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
我们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院跌倒老年患者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在59―82岁,平均年龄为71.4±3.5岁。疾病类型分为:糖尿病9例;高血压8例;慢性支气管炎3例;冠心病4例;脑血管疾病3例;骨质疏松症3例。排除标准:患者有语言障碍或智能障碍。
2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因素
①生理因素:第一,老年患者由于听觉、视觉功能的减退,不易听到或看到跌倒的有关警告信号。第二,机体在老化过程中,肌肉的强度与张力明显的减弱,运动范围在缩小,关节僵硬,骨质疏松等,致使老年患者肢体的协调能力不断下降,行动不灵活,从而使平衡的控制能力降低[2]。第三,老年患者因其神经传导功能减慢,使中枢反应的时间增长,不能够及时规避危险,从而增加了跌倒的危险性[3]。从本组病例中看出,女性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这可能同女性患者绝经后,雌激素的水平下降,致使患者出现骨质疏松与代偿性的骨质增生有较大的关系。②疾病因素: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均会出现体力下降、头晕等症状,易发生意外跌倒情况;脑血管疾病会影响患者的肌张力;反应的时间;协同运动的能力等,易造成跌倒。③药物的因素:麻醉镇痛药、抗精神病药、镇静催眠药等在临床上已经被公认为致跌倒的危险药品[4],此类药物患者服用后,可出现头晕眼花现象,造成跌倒。另外利尿药物,患者服用后,夜尿增多,若患者长期服用,会导致低血钾或高血钾症,造成患者跌倒;抗高血压药物会引发降压不良的综合征;降糖药物会引发低血糖症,均会造成患者跌倒。④环境因素:老年患者或使用助行器的患者,会因对医院环境与地面的设施不熟悉,比如:地面不平、有障碍物、潮湿、破损、地毯松动、楼梯不规则、光线不足等,均会造成患者跌倒。⑤管理因素:第一,护理人员经验不足,不能及时发现跌倒的危险因素。第二,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对跌倒风险安全防范的意识较淡薄。
3防范对策
①加强健康指导:首先护理人员应对有跌倒风险老年患者给予评估,向其讲解如何预防跌倒及跌倒后如何处理等。指导患者在卧床休息时,要将病床两侧的栏杆拉起,在清醒半分钟以后再起床,起床半分钟后再站立,站立半分钟后再行走等。加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比如:患者行走时要穿防滑、合脚的鞋子;穿脱衣裤时要坐着进行;衣裤不可过长;对躁动不安或意识障碍的患者留人陪护。②心理干预:老年患者由于长期生病,易产生悲观、绝望的不良心理,尤其在跌倒以后,更会增加恐惧的心理,护理人员要主动帮助老年患者分析发生跌倒的原因,另外也要有针对性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渡过精神上难关。③用药与生活指导:入院前部分老年患者会服用较多种类药物,对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应了解其病情与用药史,给予用药和安全评估与指导,并协助医生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药计划,尽量减少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对服用降糖药与精神类药物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协助其上床服药。对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在补充钙剂的同时,要指导其多晒太阳、食用排骨汤以及适量的运动等[5]。④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定期检查轮椅及照明设施,使其能够良好运行。确保地面清洁干燥,应用防滑地板,卫生间与走廊安装扶手,门槛位置注明红色的标识。过道内不可堆放杂物。⑤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管理:对护理人员采用健康教育讲座的方式,提高其防范的意识,使其在护理工作中,能够对跌倒因素给予准确性的判断,并且将跌倒知识宣教落实到位,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跌倒有关注意事项整理成册,供患者及其家属阅读。
4讨论
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是由多种原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所以,在护理中应从多渠道、多方面给予预防。老年患者因其器官功能的衰退,及疾病影响,加之环境的改变,易发生意外的跌倒情况。跌倒护理重在早期预防,在护理中要正确评估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给予干预,因此,在临床护理中预防老年患者跌倒的措施不能单一化,应采取科学方法给予综合性的干预与防范,从而降低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跌倒的发生机率,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老年患者的寿命。
参考文献
[1]张艳平.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高危因素及应对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05):55
[2]翟秀玲.住院患者跌倒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2(36):13―14
[3]毛沫波.血液科患者跌倒原因及防范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2012(12):1147―1148
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达到解除髋部疼痛、保持关节稳定、关节活动较好及调整双下肢长度等治疗目的[1]。适宜于部分新鲜性股骨颈骨折、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三、四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退行性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髋关节脱位等患者。2006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科共收治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73例共182髋。随访170例共179髋,收到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0例中男103例,女67例,其中9例为双髋关节病变,年龄25~81岁,平均56.3岁。疾病分为新鲜性股骨颈骨折10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25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13例15髋,股骨头缺血坏死87例94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髋臼发育不良20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7例,感染所致陈旧性脱位3例。合并高血压病40例,冠心病19例,糖尿病17例,慢性肝功能不全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7例,心肺功能不全13例,贫血10例,低蛋白血症7例,并存两种以上疾病31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进行系统体格检查,无手术禁忌证者一般入院第3天进行手术,有合并内科疾病患者进行相关科室会诊,并有效治疗,病情稳定后进行手术。新鲜性股骨颈骨折入院后即行胫骨持续骨牵引减轻疼痛,先髋、感染性脱位者均在术前进行股骨髁上持续骨牵引1周左右。
1.2.2 手术方法 均选用硬膜外-腰麻复合麻醉,健侧侧卧位,后外侧切口,股骨头脱位后截骨再处理髋臼,选用适当大小髋臼假体,以骨水泥或生物型固定,一般男性
1.3 护理措施
1.3.1 术前护理
1.3.1.1 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均存在惧怕疼痛,担心手术效果及治疗费用等问题,因此护理人员需积极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病情、治疗方案及手术效果,减少其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1.2 积极协助患者完善各项常规检查,对患者的健康状态及手术的耐受性进行评估,全面了解患者的健康状态,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及时向医生反应。术前给予积极的生活护理,指导患者深呼吸锻炼,协助翻身,指导正确服药,正确使用便盆,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踝、趾关节屈伸锻炼,对合并内科疾病的患者给予实施个案专科护理。
1.3.1.3 督促患者搞好个人卫生,剪头发、术前洗澡,骨折行牵引患者护理人员指导家属进行床上擦澡,更换干净宽松内衣,减少手术交叉感染风险。
1.3.2 术后护理
1.3.2.1 术后去枕平卧6 h,吸氧,患肢保持中立位,防止髋关节脱位,脱位原因与术后搬动不正确、早期功能练习不得当及患者的自身条件等有关[2]。早期在患者两下肢间放三角枕,使双下肢外展,禁止术肢内旋、屈曲、盘腿。笔者体会,要保持正确,要做到“三防”:一防,防过度屈曲和伸直,术后在膝关节下垫一软枕;二防,防内旋,术后穿防旋鞋或下肢皮牵引,保持外展30°中立位;三防,防内收[3]。
1.3.2.2 观察血压状态及负压引流球引流量,保持引流球负压状态,如血压稳定及引流血性液体
1.3.2.3 术后在治疗已有的内科疾病情况下积极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1)心肺功能不全是老年人术后易出现的并发症,本组术后6 h即抬高床头30°~60°至斜坡卧位,减轻心肺负担,合并有肺部疾病患者鼓励其深呼吸、拍背、进行有效咳痰,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予以雾化吸入。(2)预防泌尿系感染的发生:卧床患者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为6%~8%,留置导尿者更易发生,术前患者均予以导尿,术后需进行膀胱训练,注意会卫生,鼓励患者多饮水,日饮水量达1500~2000 ml,起到自然冲洗膀胱的作用,尽早拔除导尿管,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率。(3)注意观察排便情况:术后患者进食少,且长时间卧床,肠蠕动功能减弱,易引起便秘,用力排便加重患者心脏负担,是引起心肌梗死的一种诱因。因此,术后给予易消化清淡食物,少食多餐,进行腹部按摩,及时应用通便药物,必要时行清洁灌肠。(4)预防压疮形成:长期受压致局部血液循环差,容易形成压疮,所以应耐心向患者解释以取得患者配合,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在受压部位垫一水垫,防止局部受压,教会患者正确使用便盆,以免便盆蹭破皮肤。(5)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由于长期卧床,血液流动缓慢,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深静脉血栓。且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达47.1%,形成的早期主要并发症是肺栓塞,死亡率高[4]。本组患者术前即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足部活动,指导和督促患者做患肢的股四头肌、外展肌、踝背伸跖屈等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3次/d,5~10 min/次。膝关节充分伸直做压床动作,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消除患肢的肿胀,增强肌肉力量,为下地做好准备。健侧肢体也适当锻炼,术后麻醉消退后即可开始进行功能锻炼,术后8 h应用低分子肝素钙。(6)抗骨质疏松治疗:女性大于50岁、男性大于60岁患者需抗骨质疏松治疗,与患者解释抗骨质疏松治疗的理由,入院后即应用降钙素,术后配合阿法骨化醇口服。
1.3.2.4 对手术后双下肢长度问题亦需重视,全髋关节置换术原则上需双下肢长度相等,但慢性髋关节脱位患者术前存在患肢严重短缩。本组有3例术前短缩超过5 cm,且为年轻患者,术后仍有1 cm左右的短缩,患者担忧术后仍有跛行,笔者充分向患者解释术后通过代偿步态可以恢复。
1.3.2.5 功能锻炼: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可开始进行踝关节屈伸,再逐渐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距小腿关节屈伸,第2天即可进行髋关节屈伸锻炼,术后48~72 h拔引流管后即可端坐床边,双膝关节置于床旁,进行伸膝锻炼,术后5~6 d即可在搀扶下下床行走,生物型固定型扶双拐不负重行走3个月,开始时需有人陪伴,防止摔倒,骨水泥型扶双拐行走2个月。
1.3.2.6 出院指导:对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让其出院后做到有效的功能锻炼和自我护理,并从以下几方面给予指导。(1)睡姿:睡觉时要放枕头在两腿中间,平卧时两腿打开,侧卧时要以患肢朝上。(2)坐姿:坐椅是要注意髋关节屈髋不大于90°,避免坐矮椅或软沙发,不应屈身向前,垫高腿或交叠双腿。(3)自行上、下床:将助行器放在健侧腿旁,向床边移动身体;将健腿移到床下,防止手术髋外旋;健肢在前,患肢在后,双手扶住助行器,利用健肢和双手的支撑力挺髋站起。(4)如厕:如厕时使用坐便器,不可蹲着,站起及坐下时要先把患肢伸直,好腿慢慢屈膝坐下。(5)正确更衣:穿裤时先健侧后患侧。退裤时,把裤头推到低过臀部,慢慢坐下,将裤推低过膝,先把健肢抽出,然后把另一边裤管抽出。(6)拣物:拣物时不能弯腰,而应向前跨出健膝,屈曲病腿蹲下拣物。(7)预防假体松动:安全康复后可适当进行体育活动,如散步、骑车、游泳,避免快跑、跳跃等对人工关节产生过度压力造成磨损的运动,并保持适当的体重[5]。
2 结果
本组170例179髋,无死亡病例出现,术后翻身时出现髋关节脱位2例,均经医生手法复位成功,术后加强护理未再脱位,出现浅静脉血栓3例,深静脉血栓1例,均经内科药物治疗及肌肉收缩锻炼好转,无切口感染,无褥疮发生。
[关键词]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护理
1发病原因
股骨颈骨折比较常见,多发生于老年人。因老年人股骨颈骨质萎缩、疏松,轻度间接外
力即可导致骨折。如果跌倒时大粗隆部先着地,暴力直接作用在大粗隆部,也可造成股骨颈骨折。因此对于老年人跌倒后,主诉髋部疼痛的都应考虑有股骨颈骨折的可能性。偶尔也可见到年轻人或儿童发生股骨颈骨折,但多需要比较严重的暴力。股骨颈骨折可能发生在股骨骨下、颈中部或基底部。
2护理措施
2.1对患者身体状况的综合评估
老年人身体状况差异大,有的患者身体较好,有的身体很差,有的老年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肺气肿等老年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
2.2做好心理护理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后,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抑郁情绪,要针对患者的不同表现做好心理护理,骨折后患者因疼痛,生活不能自理,担心从此一病不起,不久人世,又怕拖累家人,此时患者心里非常痛苦,应耐心地安慰患者,向患者介绍成功治疗现在完全康复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事例,来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要老年人的子女们关心体贴患者,帮助患者渡过难关。
2.3牵引的护理
经常巡视病房,检查牵引装置,避免扭转,使患者保持正确的牵引。牵引重量因人而异,一般为体重的1/7,并适时调整牵引重量,避免牵引力过大使骨折端发生分离错位,引起血管痉挛收缩,造成慢性血循环障碍,同时防止过小牵引力达不到复位固定的目的,而使骨折畸形愈合。牵引过程中注意保持牵引锤悬空,且牵引绳应被牵引的肢体长轴成一直线。75%酒精冲洗针眼,2次/日,10―20ml/次,由浅入深使之渗入骨钉处。牵引钢针的两端插上有盖无菌小瓶,针孔处用无菌纱布保持清洁干净,并注意观察针眼周围有无红肿、疼痛,以防感染,同时观察下肢及足跟部皮肤有无受压及异常情况,且针孔处的痂皮不可移动或变曲。骨折牵引后患者往往自诉疼痛,应及时检查骨针螺丝的松紧度、垂直度及方向是否正确,不可盲目使用镇痛剂。
2.4便秘护理
便秘的防治:患者骨折后卧床,排便习惯发生了改变,加上患者病后食欲减退,饮食量减少,很容易造成便秘,排便困难,此时应嘱患者多食纤维素含量高的易消化的食物。每日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
2.5褥疮的预防
患者股骨颈骨折后因手术治疗等创伤后身体衰弱不能自主活动,患者很容易发生褥疮,应加强护理,仔细观察身体受压部位皮肤情况,减少骨突处的受压,保持床铺的整洁干燥,做好皮肤的清洁护理,对皮肤受压处进行热敷与按摩,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防止褥疮的发生。
2.6呼吸道感染的防治
发生股骨颈骨折后,患者抵抗力降低,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要鼓励患者在床上做扩胸运动,深呼吸,轻微活动上身,拍背,及时咳出痰液,增加肺活量。天凉时特别要注意保暖,以防着凉,保持房间空气新鲜,地面湿式清扫,防止尘土飞扬。
2.7泌尿道感染的防治
老年人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泌尿系的感染,应做好会的清洗工作,每日消毒外阴2次,每日更换尿袋,嘱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
2.8饮食护理
由于老年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应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腐、莲子、鱼类等,并可适当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果胶成分高的食物,如水果、蜂蜜等,保持营养丰富。
2.9康复护理
老年股骨颈骨折是一种需要较长时间康复的疾病,术后康复大多在家中进行,因此要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讲解相关医学知识,遵医嘱为患者制定功能锻炼的方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负性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骨折早期:局部肿胀、疼痛明显,骨折断端不稳定,应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舒缩运动及足趾的伸屈运动,并逐渐活动踝关节、膝关节。骨折中期:局部疼痛消失,肿胀基本消退,骨折断端初步稳定,骨痂开始生长。可指导患者做引体向上运动,膝关节伸屈拉牵引锤运动,以及髋、膝、踝关节的运动。骨折后期:可用双拐下床,患肢逐渐负重。待骨折进入骨化塑形期,骨折达临床愈合。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由双拐改为单拐步行。注意要循序渐进,并保证患者的安全。
3小结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是一个致命性的损伤,常常因股骨颈骨折引起的严重并发症造成死亡,通过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到加强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有效综合护理和正确功能锻炼是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并发症,减少卧床及住院时间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许学猛.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围手术期应注意的问题的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1997,3(13):145.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护理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及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或凌晨发作、加剧。由于疾病反复发作,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但是,只要进行适当的治疗,加强预防,则症状可以消失,并保持长期相对稳定。因此,要加强哮喘的预防及护理,从而使患者能长期合理、有效地治疗,达到没有哮喘症状或仅有轻微哮喘症状的目标。
1 支气管哮喘病因与病理
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遗传因素在很多患者身上都可以体现出来,比如绝大多数患者的亲人(有血缘关系、近三代人)当中,都可以追溯到有哮喘(反复咳嗽、喘息)或其他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病史。大多数哮喘患者属于过敏体质,本身可能伴有过敏性鼻炎和/特应性皮炎,或者对常见的经空气传播的变应原(螨虫、花粉、宠物、霉菌等)、某些食物(坚果、牛奶、花生、海鲜类等)、药物过敏等。哮喘的发病机制包括: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包括:变态反应、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神经调节失常、遗传机制、呼吸道病毒感染、神经信号转导机制和气道重构及其相互作用等。哮喘患者的支气管狭窄与正常人支气管的差异。哮喘急性发作是指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其程度轻重不一,病情加重,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故应对病情作出正确评估,以便给予及时有效的紧急治疗。如果患者出现休息时即气短、端坐呼吸、讲话单个字、大汗淋漓、呼吸次数超过每分钟30次、心率超过每分钟120次、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气雾剂)后作用持续时间小于2小时、未吸氧时动脉氧分压低于60mmHg或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大于45mmHg或氧饱和度不超过90%等,这些症状或辅助检查指标只要符合一项或一项以上,就说明患者病情严重,需高度重视,应尽快开始快速、有效的治疗。
2 环境护理
环境中的过敏原是引起气道反应的主要因素,因此,应避免接触一切可疑变应原,有明确过敏原者,应尽快脱离。
1.1 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流通,温、湿度适宜。
1.2 室内不宜放置花草,不养宠物,不喷洒香水及空气清新剂。
1.3 不用羽绒制品、羊毛毯、地毯等。经常清洗床上用品。
3 饮食护理
忌食易致过敏的食物,如鱼、虾、蟹、蛋类、乳制品等。发作期宜进食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足够热量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进食硬、冷、油腻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补充水分,稀释痰液。
4 病情观察
哮喘常在夜间发作,故夜间应加强对哮喘患者的观察,注意哮喘发作的前驱症状。多数患者发作前有一些先兆症状,如咳嗽、连续打喷嚏、呼吸加快、鼻及眼睑发痒、咽痒、流泪、流速值下降等。一旦出现症状,应立即按哮喘治疗原则用药,对于控制哮喘发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 用药护理
由于吸入疗法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局部浓度高且作用迅速,全身不良反应小,常为首选用药途径。因此,正确掌握气雾剂的使用方法十分重要。在对哮喘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不仅要使患者及其家属认识吸入疗法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要让患者及其家属掌握正确的气雾剂使用方法、用药剂量及注意事项。
5.1 正确使用定量雾化吸入器
先打开盖子,摇匀药液;然后在深呼气末含住吸入器的喷嘴,头稍后倾,在开始吸气的同时按压吸入器喷药;在缓慢吸气末屏气 10 秒,使药物较小的雾粒沉降在气道远端,然后缓慢呼气。休息 3 分钟后可再重复 1 次。间隔一定的时间是为了使“第 1 喷”的药物起效后,再次喷入的药物,能够到达更远端的气道。对不易掌握定量雾化吸入器的吸入方法的儿童或重症患者,可在吸入器上加储药罐,简化操作。首先将吸入器和储药罐连接好,然后口含储药罐的吸嘴,按动吸入器,将药物喷入储药罐后呼气,然后缓慢吸气至吸气末屏气 10 秒。气雾剂可以在储药罐中悬浮 3~5 秒,所以,药物进储药罐后应及时吸入,否则将影响疗效。喷药后立即洗脸、用清水充分漱口,避免喷药后引起的干咳和可能引起的口咽部念珠菌感染。
5.2口服给药
适用于中度哮喘发作、慢性持续哮喘吸入大剂量吸入激素联合治疗无效的患者和作为静脉应用激素治疗后的序贯治疗。一般使用半衰期较短的激素(如泼尼松、泼尼松龙或甲泼尼龙等)。对于激素依赖型哮喘,可采用每天或隔天清晨顿服给药的方式,以减少外源性激素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泼尼松的维持剂量最好每天≤10 mg。长期口服激素可以引起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糖尿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肥胖症、白内障、青光眼、皮肤菲薄导致皮纹和瘀癍、肌无力。对于伴有结核病、寄生虫感染、骨质疏松、青光眼、糖尿病、严重忧郁或消化性溃疡的哮喘患者,全身给予激素治疗时应慎重并应密切随访。长期甚至短期全身使用激素的哮喘患者可感染致命的疱疹病毒应引起重视,尽量避免这些患者暴露于疱疹病毒是必要的。
5.3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
讲解哮喘的基本知识,使患者及其家属明白,防治哮喘最有效的方法是立即使患者脱离变应原接触,帮助患者寻找并尽量避开变应原。指导患者识别哮喘发作的先兆和先兆加重的征象,学会发作时的紧急自我处理方法。嘱患者随身携带支气管舒张气雾剂,出现哮喘发作先兆时,立即吸入并保持平静,以减轻哮喘的发作。
1研究对象和方法
在我校2015级护理大专班中选取2个班做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对照班(52人)实施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班(50人)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科普小讲座”环节。两班学生均为参加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入学,入学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班使用同样的教材,同一位教师授课。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广泛收集素材,认真制作教学课件,设计教学环节。实验班的教学方法:①宣传教学理念:向学生讲解实施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和具体实施程序,让学生心中有数,积极配合。②学生分组:将实验班50人分成5个小组。③布置讲座主题:以系统为单位,每系统教学任务完成后,要求学生选取生活中与本系统知识有关的事例做为科普主题,形式不限,可以口头描述、可以做成PPT,也可以是科普小文章,时间长度在10分钟以内。考虑到学生一开始不熟悉这种形式,会感到无从着手,开始的两个章节运动系统和消化系统先提供给学生几个主题。运动系统是:骨质疏松、骨髓移植、枕头与颈曲的关系、人鱼线等。消化系统是:唾液的成分与效用、生活中如何保肝、酒与肝病、切除阑尾对身体有无影响、早餐与胆结石等,后面的章节就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相关的、感兴趣的主题。④资料查询,整理分析:课后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图书馆、网络收集相关资料。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主题,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⑤成果汇报:每个小组指派一个代表宣读本小组的工作成果。⑥成绩评定:当一个小组的成员发言时,其他小组打分,取平均分作为成绩。教师不参与评分,所有小组完成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主的讲授方式,当讲授到相关知识时,教师会列举出具体的事例,并分析与解剖知识的关系,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2教学效果评价和讨论
学期结束后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同一份试卷进行理论考试,考试成绩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两班的成绩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教学原则中重要的一条是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掌握知识,学会运用知识。身体作为解剖学研究的对象和人类存在的物质基础,在生活的时时刻刻、方方面面都发挥着作用,其功能的体现也随处可见,比如伤心之时泪涕俱下、牙疼之剧要人性命,这些现象司空见惯。植物人、脑死亡、骨髓捐献、骨质疏松等这些词也是屡见报端、耳熟能详,但是这些现象和名词背后的知识和原理就不是每个人都能说得清楚,要有扎实的解剖学知识做基础。此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阐述清楚与解剖学知识的关系,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将解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相联系,用解剖学知识揭示这些现象的奥秘会使解剖学知识不再枯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平时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会列举一些实例,但是这些内容由教师说出的时候,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印象不会深刻。当学生通过自己查询资料、思考、讨论获得这些知识的时候,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印象更为深刻和持久。尤其学生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晰流畅地表达出来的时候,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就更上了一层台阶。事实证明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后来应他们要求举行了一次科普讲座竞赛。再次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进行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进行学习方法的学习,才能满足终身学习的需要。善于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在浩如烟海的资料里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这个过程就是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护士以后工作的对象是病人,健康宣教、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护士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科普小讲座给学生提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巧合的是很多科普小讲座的内容就是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的内容,比如枕头与颈曲的关系等,有的学生在讲座中甚至具体到枕头的高度多少为宜,以及婴幼儿颈曲未出现前不宜用枕头等这些很细节的知识,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再比如,阑尾切除后对身体有何影响,不仅是病人关心的问题,也是学生想知道的问题。至于正确的刷牙时间、次数和方法,是很多人生活中的误区,也是口腔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最后加强了课堂互动和师生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解剖学的知识属于描述性知识,每个器官都从位置、结构、系统去描述,课堂气氛容易沉闷。实施这种教学方法后,学生课前课后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言提问,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加强。
结语
将科普引入课堂,对提高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科学精神有着[3-5]重要的作用。将科普教育和课堂教学充分融合,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教学内容,使师生及时了解医学前沿动态;引导学生掌握解剖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让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掌握解剖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普教育能力,为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突破了常规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延伸了课堂职能,深化、拓展了教学内容,巩固了书本知识。教师要对学生讲述的内容进行讲评和指导,这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教学相长。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比如要求学生讲座的主题既要涵盖学习内容,又要结合生活实际,才有现实意义;主题不要太难或是太宽泛,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中原,吴娴,高誉铭.浅析科普教育对初中物理课程学习的正迁移作用[J].大众科技技,2014,178(16):191-193.
[2]张庆祥.中医科普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中医药,2004,10(2):39-40.
[3]高明亮.论中学生科普教育中科学精神的培养[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4,9(3):64-66.
[4]李成芳.关于加强大学生科普教育的几点思考[J].理论观察,2013,80(2):119-120.
病人安全管理是临床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病人安全已成为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住院的老年病人逐渐增多,老年人因身体各器官功能及应急反应与免疫能力日趋下降和衰退,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退化,机体的总体功能下降,加之老年病人慢性病多、病程长、病情重、用药复杂等特点,使得影响老年病人安全的危险因素大大增加,成为老年病人疾病康复的极大障碍。总结分析导致老年病人安全问题的各类因素,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管理措施,从而更有效地预防老年病人各类意外发生,降低疾病的潜在风险,能更有效地提高老年病人的护理安全管理效能。
1 临床资料:2007年~2012年共收治老年患者184例,其中发生安全问题28例,男10例,女18例,最小年龄61岁,最大年龄92岁。
2 导致老年病人安全问题的因素
2.1病人方面
2.11生理因素 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生理机能退行性变化,往往反应迟钝,行动迟缓,感觉迟钝,平衡能力下降,使发生意外事故的几率增加。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喉腔粘膜萎缩、变薄,喉的感觉减退,咽缩肌活动作用减弱,咳嗽反射与喉反射减弱而导致误吸、易噎、易呛,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疏松,易引起跌倒,约为男性的2倍。王晶等的研究显示,跌倒与餐后血压下降有关,是高龄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原因。而餐后收缩压显著下降,是老年人常见的现象。另外,步态的稳定性和平衡功能下降是机体生理功能下降的结果,它会随年龄增加而不断增加。
2.1.2 病理因素 ①老年病人患脑血管病后,肢体活动障碍,平衡能力差,导致身体适应性、协调性差,易发生意外损伤。②老年痴呆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大脑器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记忆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病性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由于病人的自理能力丧失,易导致意外损伤。③疾病使机体对药物的吸收、排泄、生物转化均有一定的影响,加上药物的副反应等会诱发跌倒,如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常会引起性低血压;抗癫痫药引发共济失调;扩血管药导致血管扩张,心排血量减少,脑供血、供氧不足而出现头昏跌倒。④老年病人多病情重、病程长,长时间卧床易导致皮肤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卧床并发症。
2.1.3 心理性因素 焦虑、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精神问题,现今社会常见的空巢现象,离退休综合证,高楼住宅综合征,使老人与外界接触机会减少,导致孤独、压抑等负性情绪,如果处理不好,则可能出现自杀、自伤等意外情况。
2.1.4 药物性因素 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与成年人不同,用药后可能产生眩晕、低血压等不良反应,也是不安全的显著危险因素。这类药物包括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抑郁药、抗心律失常药、铁剂以及任何影响人体平衡的药物。
2.1.5环境因素 当个体功能下降时,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衰老和器官功能减退,老年人常有视力模糊,四肢活动协调性差,记忆力、理解力下降,对新环境的适应性差。病区环境因素常常是导致老年人发生跌倒、损伤的重要因素。
2.1.6 其他因素 老年人酒后热水澡时间过长、较长时间卧床、久蹲大便后突然改变等情况都会引起意外损伤。
2.2设施器材方面病房灯光昏暗或直射;地面不平或有障碍物,积水,太滑;家具多棱角;病床高度不适;无床档;痤椅不稳,无扶手靠背;厕所地面湿、滑或厕内无扶手;床旁无呼叫器等。
2.3护理人员方面:告知、健康宣教不到位,缺少温馨提示等等
3健康教育
3.1制定防范病人安全问题的预案及措施
针对病人安全问题制定详细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如防范跌倒、管道滑脱、药物不良反应、烫伤等的预案及措施。以防为主,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
3.2建立病人安全问题评估制度,对新入院的老年病人进行安全问题评估,根据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评估分值,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落实有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认真做好环境的安全评估,对潜在的伤害性因素进行整改,使病房环境安全舒适。如对湿滑地面的处理、床脚轮椅的稳定性、走廊扶手、如厕的方便程度、冷热水调节等各方面的安全管理举措。病人有事能随时与医护人员联系等。
3.3建立病人安全问题免责报告制度,实现信息共享。
3.4护理人员从自身做起,做好健康宣教,告知内容尽量详尽,认知风险,管理风险,降低风险。对老年病人加强巡视,观看安全教育录像,黑板报,谈心等方式对老年病人进行安全教育,以提高老年病人自我检查和防范意识。安全有效的宣传教育和交流沟通往往会引导一些潜在危险因素向安全方向转化。对病人及直系亲属进行安全问题风险及后果的告知,清楚讲解并强调留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清家属的责任,并让家属在护理记录单或医生谈活记录上签名。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和情绪波动,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做好情绪疏导工作。
3.5 设立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 使用警字标识能提示病人注意某个安全环节,明确告知病人应注意的问题,同时也能提醒医护人员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老年病人随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调查资料显示,在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帕金森病的患病率为1.7%。照此估算,我国目前约有帕金森病患者200万人,每年预计新增约10万人。
过去,由于医学知识相对匮乏,普通群众对帕金森病知之甚少。许多老年人在出现肢体抖动、动作缓慢等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时,常将其归因于“年纪大”的缘故,没有引起重视,也没有及时去医院就诊,任由疾病发展。在医院能见到的,大多是出现了非常严重的运动障碍,甚至生活已不能自理的帕金森病患者。如今,随着科普宣传的不断深入,“帕金森病”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因手抖、动作慢来医院咨询自己是否患了帕金森病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每年“世界帕金森病日”之后的几个星期,上海各大医院的神经内科门诊总会迎来就诊“小高峰”。不少就诊者会对医生说:“医生,我发现自己的情况与报纸上描述的帕金森病的症状很像,您帮我看看,我是不是患了帕金森病?”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大家对帕金森病越来越重视了,对自己的健康也越来越关注了,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民众的科学素养有所提高。当然,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对帕金森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与大城市居民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帕金森病的健康宣教工作仍应不断加强和深入。
2 漏诊误诊情况有所改善
过去,由于部分基层神经科医生及多数非神经科医生对帕金森病了解不多,一旦遇到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很容易发生误诊或漏诊。2005年,由北京协和医院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张振馨教授牵头,北京、上海、西安三地专家共同参与完成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北京,上海、西安三地帕金森病的平均诊断率仅为47.6%,平均治疗率仅为45.1%。在偏远地区及农村,帕金森病的误诊率更高。临床上,因脖子硬、手臂僵、动作慢、易跌倒等症状去医院就诊,结果被误诊为颈椎病、肩周炎,骨质疏松,甚至脑血管病的帕金森病患者不在少数。我曾经接诊过一名帕金森病患者,他最初的症状是上臂有点僵硬、脖子有点不舒服。他以为自己患了颈椎病,便去骨科就诊。骨科医生让他拍了张颈椎x线片,发现其颈椎有退行性改变,便诊断他患了颈椎病,按颈椎病给他治疗,结果可想而知。还有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有反应迟钝、走路不稳,容易摔跤等症状。在被确诊为帕金森病前,她曾去多家医院就诊,医生给出的诊断五花八门,如骨质疏松症、腔隙性脑梗死,骨关节病等,药吃了不少,症状却越来越严重。
近年来,为规范帕金森病的治疗,提高帕金森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及漏诊,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06年,学组制定了《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一版),并于2009年进行了修订;2009年,学组启动了一项名为“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万里行”活动,在全国40个城市陆续开展面对神经内科医生及相关学科医生的继续教育活动,以提高临床医生(包括非神经科医生)对帕金森病的认识和鉴别诊断能力。与过去相比,临床医生对帕金森病的认知程度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一旦遇到疑似帕金森病者,一般都会建议其去神经内科就诊,误诊、漏诊的情况已经有所改善。
3 早期诊断方法研发加速
目前,由于帕金森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现有的各种治疗手段均仅能控制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无法阻止病情进展,也无法治愈疾病。同时,由于人们对帕金森病的危险因素知之甚少,故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措施被证实可以有效预防帕金森病的发生。因此,对帕金森病患者而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
过去,诊断帕金森病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特别是“运动症状”,如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动作迟缓等。然而,当患者出现这些运动症状时,病变已不是早期阶段。
近年来,各国科研人员都在大力研究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如影像学检查(如头颅磁共振,PET、SPECT、超声等)、帕金森病相关生物标志物等,以便发现更早期的帕金森病患者,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目前,影像学检查(神经功能显像)已被部分大医院用于帕金森病的诊断,其临床价值已初步显现。一般地说,若影像学检查发现脑部,特别是中脑部位有异常信号或异常代谢的表现,常提示帕金森病可能。同时,帕金森病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中。2011年,由首都医科大学王晓民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我科参与的“973计划”项目《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的基础研究》已正式立项。将在今后五年中更深入地研究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寻找生物标志物和新的药物作用靶点,推动帕金森病防治干预新措施的建立。
4 “非运动症状”备受关注
近年来,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备受医学界关注。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不仅有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及姿势平衡障碍等运动症状,还存在精神障碍、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非运动性症状(NMS),如便秘、抑郁、嗅觉减退,失眠等。2008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在全国14个城市、19所医院进行的一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结果显示,10.1%的患者伴有抑郁症,45.5%的患者伴有抑郁情绪。帕金森病患者年龄越大,接受治疗时间越长,其运动情况和情感状况越差。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加重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若能在控制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同时,积极治疗其伴随的非运动症状。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研究还发现,在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出现之前,非运动症状就已存在,非运动症状对早期发现帕金森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作为《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的基础研究》的子项目,我科已于近期启动“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发生机制和早期临床预警指标的研究”,计划用5年时间,总结出各种非运动症状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的分布频率,以及这些非运动症状对预测帕金森病发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期建立有助于帕金森病早期诊断的综合指标体系。简而言之,就是观察有睡眠障碍、抑郁、便秘、嗅觉减退等症状的老年人,将来发生帕金森病的风险是多少;同时有上述两个症状的,将来发生帕金森病的风险又是多少;同时有三个症状的,将来发生帕金森病的风险是不是更高等。当然,大家也不必过分紧张,有便秘,嗅觉减退,睡眠障碍等问题并不意味着将来一定会发生帕金森病。
5 神经保护性治疗成热点
近年来,被认为具有一定的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症状作用的神经保护性药物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原则上,一旦被确诊为帕金森病,就应及早接受保护性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保护性药物是单胺氧化酶B型(MAO-B)抑制剂。有报道称,应用该类药物可延缓疾病发展(约9个月),推迟左旋多巴使用的时间。此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大剂量辅酶Q10也可能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但其疗效需进一步证实。
6 症状性治疗更注重“长远利益”
当被确诊为帕金森病以后,患者应立即接受正规治疗,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康复治疗(加强运动,如游泳、打太极拳等)、药物治疗(如神经保护性药物、症状控制性药物)和心理治疗等。由于目前所有治疗帕金森病的手段均只能改善症状,不能阻止病情发展,更无法治愈疾病,故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应更加注重“长远利益”,在“以最小剂量达到满意疗效”的基础上,强调个体化治疗,即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年龄、就业状况、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尽量避免或减少药物副作用和并发症的发生。
骨科年度工作计划【一】为了更好地发展和继承中医骨伤科专业特色,更好地为人民健康事业服务,我科以骨伤发展为重点,发挥中医骨伤专业优势,强化以病人为中心,提升中医骨伤科诊疗技术和中医药在骨伤专业的应用,根据医院发展计划,特制定20xx年度我科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国家及各上级主管部门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为指导,严格按照卫生相关部门、医院以及本科室相关诊疗规范和规定各司其职,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思想,理清发展思路,树立危机意识,把握发展机遇;通过引进和培养科室专业人员,加强先进医疗设备的购置,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二、加强医疗管理,提高医疗质量
1、我们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重点科室建设为目标,以服务质量赢市场,为求医疗质量发展,做到“四禁”、“五多”,即禁态度冷漠,禁作风推诿,禁接诊草率,禁诊疗粗心;多解释,多安慰,多理解,多温暖,多帮助,使医疗服务质量处在领先地位。
2、质控小组认真按各自的职位负责管理工作。
建立各级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方案和定期效果改评制度,使我科三级查房、会诊、讨论等各项制度得到落实,使各项医疗质量得以充分保证。
3、要经常教育医护人员明确岗位责任制的重要意义,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定期不定期检查各项医疗情况和岗位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对新上岗人员必须进行岗前教育。明确医院的各项制度和职业道德准则,并不断总结经验,扬长补短,改进管理制度。建立医疗缺陷防范措施,医疗事故防范即处理预案,实行医疗缺陷责任追究制,教育全院医务人员将医疗安全放在首位。
4、加强医疗文书的管理,使各科医疗文书标准化、规范化。
定期检查,对不足之处及时反馈,提高改进,使医疗文书的书写达到卫生部指定的要求和目标。开展知情选择活动,个体化服务,认真填写好各项知情同意书。使科室的甲级病历书写合格率达到98%,无丙级病历;处方合格率要求达到98%以上;各项辅助检查报告单达到卫生部门的要求。
三、防止医疗事故,确保医疗安全
要认真做好医疗质量考核工作,严格按医院制定的管理规范、工作制度和改评细则,开展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医疗防范措施和医疗事故处理预案及防范预案,实行医疗缺陷责任追究制,严格按医疗操作规程标准开展医疗活动。把医疗
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从医疗终未质量评价转换到医疗全过程中每个环节质量的检查督促上来。 1、继续抓好医疗安全教育及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依法规范行医,严格执行人员准入及技术准入,加强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教育,举办医疗纠纷防范及处理讲座、培训、考试。
2、加强医疗安全防范,从控制医疗缺陷入手,严格执
行《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对于给医院带来重大影响的和考虑为医疗事故的纠纷,要进行责任追究。着重吸取经验教训。
3、从控制医疗缺陷入手,强化疑难、医源性损伤、特殊、危重、严重并发症、纠纷病人等的随时报告制度。
4、定期召开医疗安全会议,通报医疗安全事件及医疗纠纷的处理情况,总结经验。
四、强化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抓好继续教育
根据我科情况,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学以致用,按需培训的原则,在医院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选派医护人员到省内外级医院学习和培训,吸收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水平。
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要紧密结合自己的专业,通过自学、脱产学习,自觉严格的补充,增长本专业技术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掌握交叉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初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要结合本职岗位,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的职务培养,熟练掌握专业技术,参与科研,
能解决较复杂的疑难病症。通过邀请市级专家对我科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做手术、讲课等形式,提高我科业务人员的水平,不断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科室内定期安排讲课,由科主任负责。积极鼓励专业人员自学,科主任督促查阅业务笔记,并将业务学习纳入定期效评的范围内。
五、实施中医诊疗方案,规范治疗程序,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进一步优化中医诊疗方案,并实施中医临床路径,规范优势病种的治疗程序,重点掌握优势病种的治疗手段,不断总结和分析,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1、根据我科实际情况,以常见多发病为重点,参照卫生部的临床路径管理文件,遵照循证医学原则,制定骨伤科中医诊疗方案,确定重点病种:桡骨远端骨折、单纯性胸腰椎骨折及膝痹病为优势病种,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实施教育培训,提高优势病种诊疗技术。
2、建立临床路径统计工作制度,定期对进入临床路径患者进行住院人数,临床治愈率、临床好转率、临床未愈率、临床有效率等质量与安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3、定期进行临床优势病种临床治疗疗效评价,总结影响治疗的不良因素,制定诊疗方案优化改进措施。
4、总结分析影响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的的因素,不断完善和改进路径标准。
六、突出中医药传统特色,以中西医结合为方向,努力加快专科建设
突出中医特色是我科发展、建设的根本。我科将继续坚持把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的传统精华、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骨伤科的特长优势作为立科之本,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提升中医药临床疗效。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具体措施:
①充分利用和发挥中医正骨手段和小夹板固定的优势,对临床常见的肩肘腕关节脱位和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干骨折、肱骨远端各类型骨折、尺桡骨骨折等中医骨伤治疗优势病种,进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指导功能康复锻炼,在减轻病人经济负担的同时,降低了因伤致残的发生率,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做好门诊住院登记和随访工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中医诊疗手段。
②规范和完善骨科协定方的使用和管理:骨伤科已制定了科内协定方,其中接骨药水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促进软组织修复和骨折愈合的功效,主要治疗各种骨折和软组织损伤;骨关节熏洗方具有舒筋活络、消肿止痛、补益壮骨的功效,主要治疗老年性慢性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本年度将通过对各协定方疗效的观察、比较、分析和总结,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协定方的疗效。
七、总体目标任务:
1、病床使用率≥85%;2、平均住院日≤10天;3、入院三日确诊率≥95%;4、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5、三基考
骨科年度工作计划【二】在新的一年里,随着科室条件的改善,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此为契机,狠抓护理服务质量,严格落实规章制度,加强业务、技术训练,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围绕护理部总体目标,骨科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突出专科特色,打造护理品牌。
护理作为专业技术行业,应在机会与挑战中找准合适的位置,走专业建设之路是骨科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内重点培养2名责任护士对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指导工作。进一步完善功能锻炼指导的手段和方法,采取多样形式的宣教,务求达到效果。准备在XX年制定骨科常见病功能锻炼,配以彩色图画,制作成册,让病人更好的理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和方法。
二、抓好质量管理。
1、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焦点问题,设置工作重点,坚持把以"病人为中"的人文护理理念融入更多实际具体的工作细节。
2、使规范化护理质量标准落到实处,渗透、贯穿、落实到每个护士全程工作中去,使护理质量管理有章可循,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从病人的角度评价护理质量,把病人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让患者真正从质量管理中得到实惠。
三、进行规范化培训。
1、配合护理部,建立护士规范化培训。不同年资、能力的护士进行不同的培训,让大家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2、持续抓好专科知识的培训,提高护士专业素质,采取有效的学习方式如:护理业务查房、床边演示,完善业务查房的形式。让有经验的老护士为新护士讲课,传授护理经验。如遇模糊概念,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每天进行床边护理业务查房,每月进行二次业务学习,每月进行一次护理操作示范和考核,每月进行一次教学查房。
4、鼓励各位护士参加院内、外的培训,交流经验,学习新技术、新知识。
四、整理好护理流程和告知。
1、合理的护理工作流程是日常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我们在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宣教方面要有合理的工作流程,指导护士进行日常工作。计划在本科现有的工作流程的基础上,细化每个环节,真正做到符合临床工作实际、切实可行。
2、有效的护理告知是病人配合的必备工作,我们将完善入院、、治疗、特殊注意事项、专科康复的告知。
五、切实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
1、完成护士观念上的转变,把过去的"要我服务"转变为"我要服务"。提高护士的礼仪与素养,创自己的护理名牌。
2、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具体到护理行为的每一细节。
建立从入院到出院每一个工作环节的标准。
六、培养优秀的团队。
1、发科内护理人员的优点,利用其优点,指导其工作,发挥个人专长。
2、建立团队精神,要让他们在协同工作中取得成绩,充分发挥个人力量。
让每个人都参与管理,以增强其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七、做好信息的传达和文件的整理。
每次参加医院开会的第二天晨会时对内容进行原文传达,科室人员进行传达签到。对下发文件分类进行存放,以便查阅。拟指定专人对文件进行管理。努力做到思想与医院同步,积极融入医院文化建设中。
八、开展护理成本效益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