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范文

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

第1篇: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范文

所谓新经济主要是针对传统经济而言。按照西方经济理论,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一旦失业率低于6%,通货膨胀率就会急剧上升。但自1991年3月以来,美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特别是90年代后期经济增速平均超过4%,失业率降至3.9%,而核心通货膨胀率却低于2%。一些经济学家把美国出现的这种“高增长、低失业、低通胀”即“一高两低”的经济称之为新经济。

尽管经济学界对是否出现了新经济、什么是新经济以及新经济形成的原因还有不同的见解,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经济持续高增长、经济周期特征淡化、同时伴随着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是“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经济全球化、不断创新完善的金融市场特别是急剧增长的风险投资、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务实和稳健的宏观经济调控等是新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因此,电脑、通讯、网络和金融化了高新技术产业本身的发展以及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所带动的经济增长成为度量一个国家(地区)新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在信息技术的生产和应用方面比美国落后是欧盟经济存在的弱点之一。为此,欧盟提出了一系列打造新经济的措施,力争在10年内赶上或超过美国,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具有竞争力和最有活力的新经济地区。

一、欧盟新经济的发展

过去十年来,欧盟的信息技术产业出现了较快的发展,这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明显上升,到2000年,欧盟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增加值达到4930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5年的3.6%上升到4.4%,年均增长15%左右,大大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2.5%的增长水平,自1995年以来平均每年推动欧盟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但和美国相比,欧盟仍相形见绌,1995年以来,美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00年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8.3%,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来自信息技术产业的增长。从信息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来说,1996-200年,欧盟只相当于美国1990-1995年的水平,相差近5年。各成员国的情况差别较大,爱尔兰、芬兰、瑞典、荷兰和英国等国家发展较快,其中爱尔兰的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超过美国,芬兰信息技术产业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美国。

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生产率的发展。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经济增长除了资金和劳动的投入引起的增长外,其他的都叫全要素生产率,实际上是技术要素的增长率。测算表明,1995年以来,信息技术对欧盟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为每年推动经济增长约0.2个百分点,相当于美国1990-1995年的水平。

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价格下跌使欧盟的通货膨胀率降低,20世纪80年代,硬件设备、软件和通讯服务的价格平均每年分别下降1.8%、0.3%和0.2%,90年代前半期,其分别下降3.3%、0.7%和0.7%,而到90年代后半期,其下降的速度分别达到10%、1.4%和1.3%。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价格的下降使欧盟的通货膨胀率自1995年以来每年降低0.2个百分点。

新经济发展的另一个方面是信息技术产品的使用,计算机拥有量、上网人数、移动电话使用量、电子商务发展等是主要的指标。在这些领域,欧盟远不及美国,根据初步的估计,1999年,欧盟每100人均拥有计算机为20台,不到美国的二分之一;欧盟只有14%的人上网,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电子商务额约为170亿欧元,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只有人均移动通讯电话拥有量和美国持平。欧盟人均对信息技术产品的支出约为1600欧元,不及美国的一半。实证分析也表明,在欧盟,信息技术以外的部门没有因为利用信息技术而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总之,虽然,欧盟的信息技术产业出现了较快的发展,推动了其经济的增长,但从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等看,欧盟要比美国落后5年。

二、欧盟新经济落后的原因

从传统的工业化进程和形成的经济结构看,欧盟与美国同属工业发达国家,区别不大,有的国家如德国甚至比美国的工业化进程更加明显。但为什么新经济首先出现在美国而不是欧盟。对此有两种解释,一是美国在信息技术产业的生产和应用中有比较优势;二是欧盟的经济体制僵化阻碍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应用。

比较优势理论强调了不同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要素禀赋和专业化分工的作用。按照这一理论,美国在信息技术产业的生产和应用中建立了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拥有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鼓励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以及大量军工技术转为民用和军工产业的技术外溢等。人才优势是美国最主要的比较优势,美国的信息技术人员比例明显高于欧盟,在欧盟内部,芬兰、爱尔兰、瑞典等信息产业发展快的国家其受过自然科学和工程学教育的人员比例居于欧盟的前列。由于信息技术的网络效应和第一发起人效应,即使欧美在信息技术发展初期的差异很小,也可能由于研究与开发以及专业化生产的正反馈作用而使美国形成巨大的比较优势。欧美双边的信息技术贸易也说明了美国有比较优势,近几年来,欧盟从美国进口的信息技术产品占双边贸易的25%,而美国从欧盟进口的信息技术产品仅占双边贸易的6%。

经济体制差别的理论论证了欧盟僵化的经济体制束缚了新经济。首先是劳动力市场相对僵化。欧盟严格的解雇程序、高昂的解雇费用、最低工资限制、工作时间约束等各种就业保护措施和强大的工会势力使解雇工人的成本极高,抑制了企业利用节约劳动成本技术的积极性,减低了对信息技术产品的需求和应用。其次是金融体制不成熟,缺乏创新。美国实行的是股权资本主义,其发展的路径为:个人创业合伙制股份制,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风险投资在美国的出现和迅速膨胀被认为是一场金融革命和股权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它为一些极具发展潜力和成长前景但又有高风险的新兴科技企业提供投资,催生了一大批信息技术企业并使之迅速发展,英特尔和微软等都是通过风险投资而成长为富可敌国的科技巨头的。而欧盟国家多为银行债权资本主义,其储蓄大多流入资产雄厚的少数大企业,许多依赖于科技成果创立的新兴企业因其无形资产不能做为抵押品而无法得到银行贷款支持,银行也不会提供风险投资,从而限制了新兴产业的发展。此外,建立新企业的各种行政障碍、公共研究和私人研究严重分离等科研体制僵化也阻碍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三、欧盟发展新经济的举措

虽然在新经济方面,欧盟落后于美国。但欧洲具备赶上来的机会和条件,一是欧美从事新经济的企业已相互兼并和投资;二是可以利用美国现有的经验和做法;三是欧元启动以后,欧洲的资本市场发展迅速,筹资越来越方便。但欧洲必须在经济结构改革和科教两个方面行动起来。去年3月欧盟里斯本首脑会议提出了建立电子欧洲计划,并把该计划提高到和欧盟共同市场、经济货币联盟同样的高度,此外,还制定了金融服务行动计划、风险投资行动计划、欧洲研究区战略等各种计划,力争在2010年前赶上美国的水平。其发展信息技术的主要政策如下:

1.坚决实行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把物价稳定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减少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熨平经济周期性波动,从而鼓励投资和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2.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步伐,改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建立统一的电子商务法,实行统一的专利法。到2001年完全开放电信市场,2001年前欧盟境内所有学校上网,政府采购全部上网,加强网络培训,鼓励终生学习,。

3、发展风险投资市场。风险投资作为创新型企业的重要资金来源对高成长性的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与美国相比,风险投资在欧洲仍处于不发达阶段。1999年,美国的风险投资额达到了330亿欧元,比上年增长150%,其对软件、通信、因特网的投资达到180亿欧元;而欧洲的风险投资额仅为120亿欧元,比上年增长70%,其对软件、通信、因特网的投资为50亿欧元,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为此,欧盟提出了风险投资行动计划,主要措施为:加快欧盟内部一体化的步伐,使跨国金融活动更加便捷,专业投资人执行统一的结算规则,改善便于企业获得资金支持的金融条件,并斥资2.3亿欧元对企业获得贷款和风险投资等进行支持;成立7贤人委员会研究加快欧盟资本市场一体化政策。

4、培养企业家精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是欧盟各成员国经济发展和就业的基础,是新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首先,鼓励企业家精神和团队精神,利用社会基金资助各种宣传和推广企业家精神和团队精神的活动,加强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创建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其次,鼓励企业进行创新,提高研发水平和产品开发能力,利用统一专利法保护创新企业的技术安全;再次,放松政府对企业在开业和营业等方面的种种限制,优化企业发展的行政管理和社会环境;第四,提供企业国际化经营和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第五,发展包括电子商务、网络、信息、老龄服务、特色旅游、社区服务等在内的技术型、经济型和社会型等新型服务业。

5、鼓励科技体系创新和技术成果的转化。创新是提高竞争力和促进就业的重要动力。在创新能力方面,欧洲远远落后于美国,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差距在进一步扩大。1998年,欧盟15国的研究与开发支出占其GDP的比重为1.8%,而美国为2.8%。同时,研究与开发力量分散,研发和成果商品化脱节,没有形成统一的科技市场。欧盟委员会已计划设立欧洲研究区,以减少研究力量的分散,鼓励研究单位和企业合作,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放宽移民政策,吸引国外的技术人才。

第2篇: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范文

通常情况下,通胀意味着经济过热,通缩意味着经济下滑。而“滞涨”是一种工业化过程中的新状态:物价上涨、经济滑坡、失业增加。听起来还真是发生在经济领域的消化不良。

“上周二纽约证交所停止交易后,华尔街一家经纪行业的副总裁查看了一下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的指示器。机器发出轻轻的唧唧声,他大叫一声:天啊,道琼斯指数又掉了16.50点。由于值钱而又热门的股票徘徊不前,股指最后收于671.54点,在94个交易日内下跌了126点。在此期间福特总统入主白宫。”《纽约时报》1974年9月1日的这篇报道中,记者也许意识到了道琼斯指数可能更严重的下跌,但他绝无可能判断出今后的将近10年中,美国股市和美国经济运行状态。

道琼斯指数没有像人们所担心的那样继续暴跌,从而带来新的一次大萧条。到1975年12月6日,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跌到了577.6点的最低点,从最高点下跌45%后企稳。人们同样没有想到的是,直到7年以后的1982年,道琼斯指数才重新回到1972年创下的千点高位。这10年,美国股市和美国经济一起没有跌入深渊,而是陷进了泥潭。这是一种从未发生过的特殊经济现象——“滞涨”。

二战之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恢复期,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美国经济进入了将近20年的高歌猛进时期。美国经济的一路走好,带来股市的一派繁荣。1956年5月12日,道指首破500点大关。1972年11月14日,道指首破1000点。 很多经济学家把美国经济走出20世纪70年代的滞涨,归根于里根上台后所实行的减税、减少政府干预等一系列新经济政策。但更加主流的看法是,技术进步才是美国走出滞涨的根本原因。

1792年,24名纽约经纪人在纽约曼哈顿下城华尔街的一棵梧桐树下订立协定,约定以后每天都来这里进行股票交易。1863年,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1882年,道与好友琼斯在华尔街一幢紧靠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大楼里创办了道琼斯公司。1896年5月26日,道第一次计算并对外公布了道琼斯工业平均数,当日指数为40.94。从此,道琼斯被当作了美国经济的晴雨表,进而成为世界经济的晴雨表。 很多经济学家把美国经济走出20世纪70年代的滞涨,归根于里根上台后所实行的减税、减少政府干预等一系列新经济政策。但更加主流的看法是,技术进步才是美国走出滞涨的根本原因。

证券经纪人长达20年的好日子看样子要结束,年经纪人心怀忧虑。“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们之中有7000多人离开华尔街到其他行业就职。一位离职的前经纪人说:我的黄金之年是1971年,那时我一年赚了3万美元,而到了1973年,我的收入降到了1万美元的水平,我不得不离开证券业”。

石油危机是股市下跌最重要的导火索,但“滞涨”并不能全部归结为石油危机的原因。股市的低迷源于经济的不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被“滞涨”缠身,当然,石油危机加剧了“滞涨”的深化。

第一次石油危机从1973年10月因第4次中东战争爆发,由于沙特等石油输出国组织向偏袒以色列的美国施行禁运,国际油价从3.01美元在2个月翻两番飙升到12美元,导致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1974年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美日的经济当年都出现了负增长。

除此之外,食品价格也由于粮食紧缺而大涨,增加了通货膨胀压力。1972 年,自然灾害席卷全球,世界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减少2.9%。1974 年世界粮食再次减产,紧缺状况进一步加剧。1973 年和1974 年,美国食品和饮料价格上涨幅度分别达到13.2%和13.7%;1978 年和1979 年,上涨幅度分别达到9.7%和10.7%。

油价和粮价的大幅上涨导致通货膨胀率前所未有地高涨,年平均通货膨胀率达到10.46%,而美国战后各经济阶段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为2.33%~3.54%。这种通胀我们很熟悉——由于国际市场能源和矿产涨价所导致的所谓“输入性通胀”。

由于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对中东低价石油的高度依赖性,石油的大幅涨价导致物价水平的整体提升。随着经济对石油涨价的逐渐适应,股市也开始快速回升,1975年道琼斯股指开始大幅度反弹,到1976年底就基本回到1973上半年的水平。但由于缺乏经济增长的支撑,一直到1982年,道琼斯指数长期在800点到1000点之间徘徊,牛市变成了牛皮市。所以,20世纪70年代,也就被称作美国版“失去的10年”。

除了石油危机和由于“水门事件”导致的美国政局危机,“滞涨”的深层次原因是美国经济艰难转型中的阵痛。二战结束后,美国拥有占当时世界总量80%以上的黄金储备,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的固定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施行。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突然宣布停止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统领二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宣告瓦解。

以美国强大的国力为什么难以支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一方面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产生巨额的政府开支。而与此同时尼克松之前的美国总统约翰逊总统所倡导的“伟大社会”的计划,导致美国联邦政府用于社会福利的开支急剧膨胀。花销不断扩大,但经济上的竞争力尤其是制造业的竞争力,在日本等新兴工业国的围堵下开始逐步下滑,导致出口贸易顺差不断减少。1971年5月,美国对外贸易出现了13.03亿美元逆差,这是自1893年以来美国对外贸易第一次出现逆差。之后除了1973、1975年为小额顺差外,其余年份均为逆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宣布,美国工业化的过程已经正式结束。美国需要从经济转型中获得新的竞争力。

整个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无论基础设施投资、出口还是消费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但随着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日渐减少、出口竞争力的下降,国内消费也增长乏力。总体上,由于新技术带来的产业革命未能及时衔接,是美国“失去的10年”的根本原因。“滞胀”阶段是美国“二战”后最艰难的阶段。从 1969 年12 月到1982 年12 月,美国有13 年的时间停留在滞胀的阴影下。平均每3 年多就有一次衰退,实际GDP 平均增长速度只有2.9%,而年平均通货膨胀率达到10.46%。

第3篇: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范文

一、史料选择的针对性

史料浩如烟海,典籍、图表、笔记、碑文、图画、文物、民谣等多如牛毛,而历史的教学时间却十分有限,不可能把有关材料一一列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有所侧重地取舍史料,增强历史教学的针对性。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课,不同版本的教材对课标的理解不尽相同。人民版教材把这一课分成“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美国的‘新经济’”、“战后的西欧和日本”等条目,详尽阐述了当代资本主义重要的经济政策——国家干预经济。但如果我们依据课标(课标要求: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其他版本教材,再来研究人民版的《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时就发现其材料不太全面。为了把握教学主题,有必要选择典型的材料进一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核心概念和完善知识体系。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福利制度,首先通过“主要发达国家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见下图)及西方“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要求学生从中概括战后发达国家社会福利的特点。

接着,补充撒切尔夫人的一句话“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要求学生理解“梯子”和“安全网”的含义及实行社会福利制度的必要性。在这里,材料成了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和其获取知识的途径,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史料筛选的量力性

选取史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在筛选史料的时候,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思考,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运用史料教学,并不是史料用得越多、越长就越能体现出对史料的重视。关键是史料的呈现要能说明问题。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历史教材虽说不尽完美,但大部分课程的编写、材料的配备都是比较合理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对较低年级的教学中,要充分应用教材中的史料以更好地增加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讲述“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一目时,我要求学生通读课本内容后,回答:美国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说明的实质问题是什么?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回答,学生充分认识了凯恩斯主义不是万能的,必须要调整经济政策。

接着,我要求学生阅读“知识链接”中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概括出两者的异同点,并依据“1980-1989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分析指出“削减政府开支、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

使用教材中的经典史料,对学生而言,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能让学生真正重视教材。就教师而言,省去了筛选史料的时间,使教师有时间去钻研教材和教法,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史料运用的实效性

运用史料教学,教师不能滥用史料。教师应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选用那些最具情境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发性的史料作为问题素材,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和主动创新实践能力的训练,增强史料运用的实效性。

运用史料进行教学要讲究史料利用的最大化。教学中,切忌浮光掠影,做表面文章。必须在追求深度思考上做足文章,把有限的史料用足、用透。教师应精心设计一些高质量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促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推进,提升史料运用的有效性及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史料研习的主体性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增强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教材上、课堂上、练习册上提供的史料往往都是专家、学者、教师事先编好的,学生只是被动拿来运用,而且每位学生面对的史料都没有区别,体现不出个体差异,满足不了个性需求。只有让学生自己去查找、收集、整理、阅读、理解、运用史料,才能真正提升学生在历史学习上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增强史料研习的多样性和主体性,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灵活机动的史料研习作业。如学习“福利国家”,可要求学生:

(1)摘抄“和谐社会”的重要阐述;(2)指出“和谐社会”、“小康社会”与西方“福利国家”的联系与区别。

教师运用史料教学,其意义并不只是教师把史料拿来进行解释和阐述,而是要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说明、论证,以解决具体的历史问题。只有这样,历史课堂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才能符合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以学生为本”、“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理念。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个主题,给予学生不同的材料,让他们自己去分析、推理、总结。例如有关“‘福利国家’制度的利弊”的材料:

材料一 二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摘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了重重困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来又加剧了国内的失业压力。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

——摘自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

第4篇: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北京 经济政策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3)06-0097-0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微观尺度的典型大都市功能区碳排放过程模拟及优化调控研究(41271186)。

[作者简介] 刘薇(1981 — ),女,河北迁安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研究员,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一、北京城市生态文明发展的新阶段

(一)已达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

2012年北京的人均GDP已接近1.4万美元,其中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万元,已接近富裕国家水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认为,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之间存在着非单调的线性关系。最初,随着经济的发展,由于生产和消费规模的扩大,污染水平将会上升,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生产和消费会转变为更为绿色的模式,给政策制定者更多的压力和资源来执行能减少污染的监管政策。研究表明,北京已经达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并开始向着环境改善的方向发展。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人们希望当人均GDP达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后,城市污染水平能够大幅度下降。

(二)由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向追求经济发展质量转变

经过2001~2007年GDP年均12.6%的高速增长后,自2008年开始,北京经济开始减速,到2012年,北京的GDP增速仅为7.7%,远远落后于天津和重庆(16.4%)。北京通过主动调控,向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转型。虽然经济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但发展质量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自实施汽车限购政策以来,北京机动车销量降幅超过四成,2011年比上年减少44.3%;首钢搬迁以后涉钢企业的迁出使北京黑色行业规模大幅收缩,钢材产量由2006年的1016.3万吨下降为2011年的287万吨,规模以上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由2006年的240亿元下降为2011年的仅1.6亿元。

(三)人口持续增长与资源紧缺的矛盾长期存在

到2012年末,北京常住人口已达到2069.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0.7万人。其中,在京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达到773.8万人。可以说,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北京人口增长的大趋势难以改变。这将加剧人口持续增长与资源环境紧缺的现实矛盾。水资源严重短缺是北京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北京属于资源型严重缺水型城市,为缩小水资源的供需差距,北京通过过量开采地下水、使用再生水、南水北调以及应急水等措施,使北京总供水量每年达到35亿立方米,远高于本地实际拥有的水资源,进而使北京的水资源人口承载力提高了近60%。此种水资源的供需使用方式造成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地下水严重超采。供水量中地下水占到59%左右,是在过量超采的情况下得到的。由此引发了地面沉陷、地下水资源衰减及地下水污染加剧等恶劣的环境问题。二是从其他地区调取水资源只是变相地增加了北京的人口水资源承载力,总承载力并没有增加,并且这种用水方式并不是可持续的。

二、优化生态文明建设几个领域的经济政策

(一)开辟北京绿色领域新经济增长点

北京应积极寻找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水平两者的平衡点,努力提高经济收入,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下降。未来五年北京要实现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的目标,必须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开辟新的产业路径。

1. 投资政策。投资增速过快,是影响北京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问题之一。2011年,北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910.6亿元,同比增长13.3%。由于统计分类的原因,并没有关于环保产业或绿色产业投资的确切统计数据,但从北京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的比重来看(图1),北京的投资占比在全国处于上游水平却远低于广东、重庆、山西、内蒙古等地。北京以中关村自主示范园区为依托,加大金融对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尽管初步制定了节能环保产业投资政策,但从投资总额和效果来看,节能环保产业并未获得突出投资额度,也未形成相应的产业集群,也没有发挥出对其他行业的创新带动作用。

因此,北京要重点投资节能环保产业研发与创新制造领域,加大对绿色节能环保产业的投资力度,加快其发展速度。北京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目标应是供应全国的节能环保科技研发基地与设备制造基地。充分发挥北京的科技资源优势,重点支持环保设备研发产业、环保服务创新行业。逐渐形成产业规模和产业基地,进而形成产业集群,辐射带动全国的环保产业发展,服务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2. 消费政策。作为资源、能源都极度短缺的特大型城市,北京应多出台倡导低碳消费和绿色消费的优惠政策,把绿色消费作为推动全市消费可持续性增长的重要支撑。一是要鼓励出台配合绿色产业发展的消费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热水器、污水循环净化设备、节能省地型住宅及其他可再生利用产品出台税收优惠和销售补贴的鼓励措施。推行强制性产品责任制度和绿色产业的标识管理,明确从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加工、处理或销售、售后服务,直至产品回收或废弃物处理等环节的相关责任和义务。此外,消费政策要与其它产业政策相结合。二是强调绿色消费对私人的利益。要积极强调绿色消费的私人利益,而不是一味宣传绿色消费的社会环境效益。强调绿色消费对私人的利益能够较好的解决环保领域的搭便车问题。三是树立绿色消费的社会威望。突出政府绿色采购的导向性,重点选择自主创新产品、环保节能产品、绿色产品,适度提高政府公共支出性消费占全社会消费的比重;通过号召名人购买和使用绿色产品,使用绿色产品成为身份和自身优势的独特象征。

3. 出口政策。要把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相结合推动绿色贸易发展。首先,实行有差别化的出口退税政策措施。鼓励绿色企业出口绿色产品,构建以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绿色贸易结构,提升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出口贸易的核心竞争力。其次,要积极建设进口商品集散地的绿色物流基地,减少运输过程中汽车尾气、扬尘对大气的污染,噪音、震动对人体的危害,储存过程中物流事故造成有毒物质的渗漏等。物流行业应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建立全新的从生产到废弃全过程的效率化与物流循环化的绿色物流系统。

(二)实现资源价格的合理市场化

价格是影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形状和位置的最基本因素。北京应以资源价格改革为契机,通过资源合理定价,实现全民节能、节水意识的提高,进而带动相关产业如科技节水、科技节能业的发展。应加快北京市政公用事业价格形成机制改革,通过价格手段调控人口规模。尽快实行水、电阶梯价格,对低收入人口进行补贴。提高公共交通运营价格,适度逐步提高地铁和公共交通的票价,并研究对低收入人口和户籍人口的补贴政策。

(三)重视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

1. 让企业成为绿色产品、绿色技术创造的主体。北京企业应关注产品的环保水平,考虑公共利益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切实将环境保护、自我环境管理自愿纳入企业的决策要素之中,将新产品开发、设计、包装、使用服务等环节都纳入保护人类健康、生态安全的轨道;不仅要谋求经济效益的最优化,而且要谋求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的最佳结合,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协同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目标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致化。

2. 大力培育绿色技术创新市场。首先,要积极培育绿色新兴消费市场,形成绿色技术创新市场的需求方。实现绿色新兴消费市场培育要建立完善信息供给机制。其次,要用政府绿色采购撬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政府作为市场上最大的消费者,在推动全社会的可持续生产和可持续消费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政府采购清单的制定必须使供应商更加清晰政府对绿色产品的现实需求以及未来的发展计划和社会变化趋势,以便供应商长期规划企业发展,加大对绿色产品的生产投入,形成有规模的绿色产品供应商群体。

3. 建立北京绿色产业领域的技术路线图。一是要建立绿色产业领域科技发展路线图研究的组织体系,通过组织研究队伍、明确节点目标、提出任务要求、提供研究方法、组织集中研讨、进行独立评议、参与研究工作等方式,保证路线图研究制定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要明确绿色产业科技发展路线图的基本要求,集中从北京市层面考虑,分近期(2020年前后)、中期(2030年前后)、长期(2050年前后)三个阶段,描绘相关领域对绿色产业科技的需求、目标、任务、途径、预算等问题,重点刻画核心关键科学技术,总体上体现方向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建立绿色产业科技发展路线图评议机制和持续研究机制。

[参考文献]

[1] 王志华,温宗国,闫芳.北京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设的验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2):45-45.

[2] 宋马林,王舒鸿.环境库兹涅茨区县的中国拐点:基于分省数据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11(10):168-169.

第5篇: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随着人们对资源需求的绝对增加以及客观资源环境的约束,资源稀缺的欠发达地区需通过采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发展经济。文章对商洛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源进行分析并提出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的建立。

随着人们对资源需求的绝对增加以及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的现实,人们对循环经济的了解、研究以及实践不断深入。“循环经济”一词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1966)。而后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形成了以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污染排放量最小化为主线,逐渐将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和可持续发展消费等融为一套系统的循环经济战略。

    在2009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商洛依据自身资源的相对稀缺以及现有工业格局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战略。而发展循环经济做大区域经济“蛋糕”,增加商洛人民收入,改善商洛自然环境,实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最大化需要足够的动力启动和支持。

1 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动力源是促进系统发生作用和持续发展演进的来源,它促进循环经济主体向循环经济系统不断发展。一是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分成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内部动力是指企业追求循环经济的经济效益目标和企业、公众、政府追求循环经济的资源、环境、幸福指数等社会效益目标;而外部效益则是指政策支持、社会监督、法制保障和技术支撑。具体来讲,在商洛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源上具体可分为经济发展动力、社会发展动力、资源环境发展动力和国际竞争环境动力四种。

1.1经济发展动力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模式,能够作为商洛实现经济增长的一种选择。商洛位于陕西东南,经济增长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所辖六县一区中有两个县为全国贫困县,在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商洛市处于经济区8市区第六位,仅排在杨凌和铜川之前,其中一区三县生产总值占经济区的2.3%;全市人均生产总值7177.5元,比经济区人均生产总值低9188.6元,只有平均水平的43.86%。主要原因在于按传统的经济理论,商洛在影响经济增长的劳动力、资本、土地以及企业家才能处于绝对劣势,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相对稀缺的资源使得商洛生产落后,走着一条传统的、低效的经济发展道路,客观上商洛有重新选择更优越的经济运行模式的内在动力。

1.2资源环境发展动力

    商洛土地总面积不大,是一个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土石山区。商洛市境内有黄河与长江的支流流过,最主要的是长江支流丹江,流量有限。2006年底耕地总资源192 114 hm2,常用耕地面积128 011 hm2,人均0.053 hm2;建设用地面积37 271.2 hm2,人均0.016 hm2。耕地资源极其有限,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资源的需求绝对增加;另一方面,商洛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其丰富但尚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据调查统计,有野生油料、纤维、淀粉、林果、中药材、化工原料等1200多种。主要矿产金、银、煤、铝、锌等,钾长石储量位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有林地1500万亩,木材蓄积量215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4%,是陕西省木材主产区之一。这些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而开发此类资源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破坏,在环境比较脆弱的条件下,选择以“3R”为理念核心的循环经济使得商洛走上快速、健康的发展道路是一种主动选择。 

2 构建商洛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支持体系

    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商洛实现跨越发展的主动出击,需要建立与循环经济发展配套的技术支撑体系、法律法规支撑体系与经济政策支撑体系。

2.1建立实施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

首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支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依托陕西省材料科学工程院商洛分院、中国商洛核桃研究所、比亚迪新能源商洛研究所以及商洛学院等科研单位,引进和培养大量具有践行循环经济发展能力的人才,鼓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企业发展模式,使企业向集约型企业发展。重点推进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中药、现代农业等领域的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率,在重点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再者构建区域创新网络,成立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信息传递、知识流动和技术转化。搭建工业经济园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区域核心竞争力。将循环经济作为产业发展的基本取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不断培育壮大循环型企业群体。选择典型企业和大型企业,根据生态效率理念,通过产品生态设计和清洁生产等措施进行单个企业的生态工业试点,引导和促使企业不断提高能源的梯级利用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水平。积极推动企业之间进行产业整合和物质能量的优化集成,延长产业链条,拓宽资源循环利用的行业和领域,推进企业尾矿、废渣、粉尘、废水、废气、余热的回收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产出效益。

2.2建立形成法律、政策支撑体系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环境抱回和防治法律体系,如2003年1月1日实施的《清洁生产法》,通过这些法律规范使得企业发展以再利用为原则,低消耗、低排放,降低对周遭环境的污染。

同时,运用价格、税收、财政、金融手段等经济政策推进商洛循环经济的发展,可以采取低息、无息和减税政策、可归还的保证金法、资源回收鼓励制度、实行排污许可证或排污权以及垃圾收费等方式对符合循环经济运行原则的行为进行鼓励,对不符合循环经济运行的行为进行限制惩罚。

3 结语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商洛在经济水平低、资源约束大、创新经济发展路径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相关政策,理清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建立循环企业、循环产业群、工业园区从点到面实现地方经济的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琴等.从循环经济的国内外实践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支撑体系的构建 [J]. 北方环境. 2003

[2] 柯金虎.工业生态学与生态工业园论析[J].科技导报,2002,(12):33—35.

第6篇: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范文

 

国发(2014)43号实施以来,我县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疏堵结合,化解存量,严控增量,取得了我县政府债务管理的突破性进展。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克服解决。

 

一、基本情况

 

我县2014年末清理甄别认定存量债务余额36503.28万元。2015年、2016年共利用政府债券资金置换存量债务9186万元,利用财政资金偿还925.3万元。2015年新增债券2000万元,2016年新增债券6530万元。预计2016年底我县政府债务余额为44108.5万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券为18216万元,银行贷款为21450万元,外债3657.45万元,应付工程款和其他债务为785.05万元。

 

从债务结构上分析,政府债券由2014年的1000万元占当年债务总额2.74%到目前18216万元占债务总额的41.3%,上升了38.56个百分点,债务结构趋于规范。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财政支出压力持续加大

 

2013年上马,于2014年,2015年陆续完工,并形成政府现时直接支出责任的公益性资本支出项目资金达13.23亿元。是2016年度我县政府债务限额的2.94倍。而今年以来可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项目的财政资金有限,财政收入仅能保工资,保运转。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

 

(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的压力持续加大

 

上级核定我县2016年度债务规模限额为4.5亿元。除去2015年存量债务3.7亿元,今年实际给予我县新增债务规模为8000万元。在财政收入只能保工资,保运转的情况下,有13.23亿元政府现时支出责任很可能形成政府债务。到时我县政府债务规模将达到17.73亿元,直接导致突破上级批准的债务限额。

 

(三)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风险防控压力加大

 

财政收入不能保障公益性资本支出项目资金,申请省级地方政府债券又受到债务规模的限制。若不能有效解决当前财政支出所面临的问题,政府债务规模将达到17.73亿元,预计为16年综合财力的86%(根据2016年1-8月份财政收入预计当年综合财力为20.6亿元)。逼近100%的风险警戒线。

 

三、原因分析

 

(一)经济结构单一,受经济周期影响大

 

我县属煤焦资源型县,经济结构单一。受经济周期和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县域经济持续低迷,财政收入连年大幅下滑。2015年我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亿元,较2014年下降了10亿元,降幅为47.62%;较2013年下降了19亿元,降幅为63.33%。造成公益性资本支出项目资金严重短缺。

 

(二)预算执行不力

 

财政收入好时政府及其部门大上公益性资本支出项目,而这些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年初一般不作建设资金预算安排,需要资金时向政府书面申请,领导批准后,财政拨付,单位作为调整预算使用。财政收入下降时因资金短缺,一些急需启动的项目无法开工,一些以前年度开工的项目多数处于停工、半停工状态,一些完工项目政府及其部门长期拖欠工程款。实在需要支付的项目资金,政府通过举债筹资支付。

 

(三)地方政府债券资金额度不足

 

尽管新《预算法》允许地方政府适当举债,但对于县级只能通过省级政府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方式举借政府债务。2015年2016年两个年度上级给予我县的新增债券资金仅有8000万元,远不能满足政府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需求。

 

四、建议

 

(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创新经济发展

 

支持培育非煤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我县红枣产业走现代化、产业化。创新红枣系列品种,发展可储存、可运输、方便食用,营养价值高的红枣特色食品。培育我县核桃产业发展,借鉴兄弟县市的做法,发展出口产品。支持煤焦企业发展以煤为主创新产业,升级经济质量。与第一、二产业相互协调推进,发展状大第三产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贡献中的比重。把我县建设成经济平稳,发展较快的山西明珠。

 

(二)狠抓公益性资本支出项目预算管理,强化预算执行

 

编制项目预算必须服从本级政府预算。遵守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不列赤字的原则。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盲目上项目。而且编制项目预算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财政政策相衔接。有预算列支,无预算暂缓,下一年度考虑。特殊情况,经县级领导批示,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批准方可通过调整预算安排。超出预算的支出一般不应再做资金安排。对于建设周期长的项目,应当编制跨年度财务预算。对一些未纳入政府本级预算而实施项目形成债务的应当问责,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多渠道、多措施化解政府支出责任

 

对县级13.23亿元的公益性资本支出项目分类鉴别,适宜采用PPP模式的采用BOT、TOT、BOO等形式与社会资本合作实施;适宜企业化经营的推向市场;完全需要政府实施的,政府筹集资金建设。如热电联产项目可以以PPP模式化解一部分政府支出责任,再如煤气化公司完全可以推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等等。县级应当充分利用省级政府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融资,弥补当年财政预算缺口,运用这部分资金建设公益性资本支出项目。

 

(四)合理安排地方政府债券资金

 

省、市、县三级政府应当建立合理的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分配方案,根据县级政府支出责任和综合财力进行资金分配,对债务风险较小的县、市给予较高的债务规模限额,对债务风险较大的县、市给予较低的债务规模限额。通过这种办法分配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平衡县、市地方政府债券资金需求。

 

(五)强化监督

 

在债务管理上做到使用规范、公开透明、风险可控。严格实行疏堵结合、规模控制、限额管理的政策。实行债务公开,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使用公开。及时化解存量债务,谨慎举借新增债务。做好债务事前控制,事后监管的长效机制。对违规举借债务,违规使用政府债券资金的予以严肃处理。

第7篇: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范文

刚刚过去的2015年,由于中国当前的经济现状:中小企业融资难,现在已经演变成“两多两难”的问题。一方面民间财富很多,中小企业融资难,最重要的是目前投融资渠道不畅,因为现在商业银行占有了绝大部分的资产;另一方面,在相对比较少的融资里面,基本上被沪深两个交易所占据了,但沪深的门槛很高,所以中小企业无论是商业市场还是金融市场都无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引发了新三板市场的爆发,新三板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希望。

那么何为“新三板”呢?它起源于2001年“股权代办转让系统”的三板市场,最早的作用是承接两网公司和退市公司,称为“旧三板”。2006年,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进入代办转让系统进行股份报价转让,称为“新三板”,从此这个概念就诞生了,其实新三板是早在国务院批准下,当时科技部出了一个中长期科技纲要,里面提出以金融手段支持科技创新,后来在证监会、中关村管委会等几个部门的支持下做的一个试点。新三板是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是一个场外交易,及上交所、深交所之后第三家。

作为当前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最好的融资途径之一,与主板、创业板相比,新三板发行的财务门槛较低,依法设立且存续满两年,具有持续经营能力的企业,均有机会挂牌成功。

什么叫区域经济?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每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制约。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条件下,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受投入的资金、技术和劳动等因素的制约;技术经济政策对于特定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政策开始从注重公平转向注重效率,在东部沿海地区基础好、投资效益高的情况下,实行了向东部倾斜的区域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全面高涨和新的经济增长源的形成。然而,与之相伴随的区域差距的日益显现,这违背了我国和谐发展战略。由于我国地理位置、人口因素、文化科技素质、劳动力结构、劳动力管理制度、国家政策等原因造成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如何协调中国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一直是我国所追求的与前进发的方向和动力。

二、新三板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1月6日新三板公司数量共计为5607家,从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6日新三板公司实际定向增发募集资金总额高达1287.34亿元,比2014年全年的127.89亿元增长310倍。新三板市场已成为目前我国最大的证券市场。在我们看来,这似乎基本奠定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区域竞争的格局。

到2012年,国务院批准决定扩大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转让试点,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天津滨海高新区成为首批扩大试点新增区域;2013年底,新三板方案突破试点国家高新区限制,扩容至所有符合新三板条件的企业。

从诞生路径来看,新三板的企业标准相对于主板至少有两个特点:其一,从中关村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诞生的新三板,挂牌企业多数为极富技术含量的高科技企业,即便后来扩容至全部符合条件的企业,科技含量高也是其主要特征;其二,相较于主板市场上市公司,新三板企业明显在体量上要小一个层级,可以说是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的集纳地。

这样一个主要由中小微型的科技企业构成的市场,正好符合国家经济地理观察区域经济走向的诸多指标。要知道,在目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当口,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贡献了全国一半以上的税收,超过六成的GDP以及超过八成的就业岗位,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兴旺勃发,是经济增长的活力源泉。

而当我们将区域经济的一些定量分析手段引入对新三板的观察后,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预判出区域维度经济的走向。以省份、城市以及行业等属性来区分,详实的数据会告诉我们谁在进步,谁在后退,以及谁会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不过,业内人士基本有个共识,那就是新三板挂牌企业会在未来一两年内迅速突破一万家的关口,并且还会持续增长。若这样一个市场可以吸纳全国几乎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挂牌,为其发展提供融资支持,那时候的新三板竞争力报告会更具穿透力。新三板的区域分布,恰恰反映的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综合新三板挂牌公司的行业分布和地区覆盖来看,2014年至2015年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和工业,其中信息技术处于领先位置。2014年挂牌公司主要集中在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受益于区位优势,资源相对集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为领先,挂牌数量遥遥领先。而以四川、甘肃、陕西、湖南等省份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创新经济并不活跃,高新技术企业分布较为分散,挂牌数量寥寥。

以四川为例,根据前瞻IPO咨询服务四川团队的跟踪研究,成都经历了前些年的持续发展和累积,已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高新技术企业,这部分企业倚靠四川及整个西南地区的发展而强势崛起,迫切需要借力资本市场走向全国,让更多的优质资金、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并认知他们,从而推动企业走向另一个发展高度。如果说,IPO短期内无法满足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诉求,那么,门槛低、审核节奏快的新三板无疑给这批中小企业带来了福音。

前瞻投资顾问的统计显示,目前四川仅11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包括10家成都市高新区企业和1家双流县企业,均是2014年01月24日集中挂牌。其中,网络游戏行业的成都页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移动终端应用开发的四川长城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其他高端制造型企业,市场前景颇为乐观。而这些行业,在四川均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也潜伏着一大批优质公司,预计未来挂牌潜力将持续加大。

三、新三板的发展对于我国的区域经济机遇与挑战并存

新三板有效助推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呈现出发展迅速、投资阶段前移――VC投资规模急剧上升、加大并购投资等新特征。进而导致形成“有价无市”缺少对手盘,“无价无市”形成僵尸股、或“有价有市”,但价格剧烈波动,导致股指失真的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就要提高直接融资占比、改变社会融资结构、推进注册制迅速落地、恢复市场的基本融资功能、加快建设完善新三板、改变股权基金融资困难的现状、加大国家及地方引导基金和保险资金力度,发展FOF;

新兴行业在新三板仍占主流,除规模迅速扩张以外,新三板公司的行业分布也呈现出明显的创新特征。截至 2015年底,新三板挂牌企业以信息技术、工业和材料为主,占比为 71.4%。信息技术与工业板块占比约 60%从挂牌数量、市值、营业收入、净利润四方面比较来看,新兴行业始终占据主流地位。由此可见,新三板为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其呈现的新业态已充分反映了中国“新常态”背景下

新三板的发展目前存在四大隐患,第一是退出机制不够完善,相比于美国纳斯达克,1985年到2008年纳斯达克有18000多家上市企业,退市有13000多家,所以合理的退出机制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是缺少明星股票。据统计,新三板市值排名前十的金融类公司占八家。金融企业定增实际超过400亿,占挂牌企业比重的30%,新三板某种意义上成了一个“金融板”。而在被称作“科技股集中营”的纳斯达克,苹果、脸书、微软的市值占全市场总额的一半,都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第三是做市交易制度的不完善。目前国内做市商仅限于券商,做市商的数量也远低于纳斯达克。纳斯达克平均做市商有20家,而新三板只有四家左右。目前国内做市商主要是通过定增获取股票,获取股票的成本较低,而纳斯达克的做市商主要通过二级市场。第四,国内目前只显示做市商最优报价,不显示投资者的最优报价。

第8篇: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范文

进入兔年,股市震荡下行,债市也跌跌不休,资金紧张是根本原因。如果说上半年债基折戟多由于打新股被套或割肉引起,那么7月的城投债危机则作为导火索,直接导致债券市场无论品种优劣都被大幅抛售。

这一切在四季度发生改变。经济方面,短期内经济增长的动力不强,年内经济增长将持续走弱;通胀方面,形势得以初步缓解,四季度以及明年物价将整体回落;货币政策方面,进一步收紧已无必要,而放松的可能性也不大,整体上会维持当前力度;资金方面,目前商业银行的超储率已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央行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实际调控效果已经接近了的理论上最高存款准备金率――23%,未来再次上调存准率的可能性已不大,这也预示着宏观调控已接近尾声。综合这些因素,近一段时间的债市行情得以确认。

通常认为,债市拐点早于股市拐点到来。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大萧条,中国A股市场从2007年四季度的历史高点6124点一路下挫至2008年底的1664点;债市领先股市6个月左右即展开反弹行情,10年国债收益率从2008年中的4.55%开始一路下行至2009年初的2.67%;而股市则在2009年初才开始反弹,并一路上涨到2009年8月份的3500点附近。

在各种投资渠道均不给力的今天,由于无法断定股票牛市行情是否启动,债市无疑是资金的庇护所、投资的好标的和理财的必要配置。尤其对习惯炒股养基的人来说,这时不妨做做债基,助你更好地适应市场的脉搏。

国家财政部决定11月10日起发行2011年凭证式(四期)国债。该期国债发行总额为200亿元,发行期限截止到23日。发行当日上午9点,笔者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商业银行网点外见到很多人都在抱怨:“来晚啦,国债已经卖完了。”据媒体报道,同样的场景,在全国各地的银行门口几乎都在上演。

债券热潮为什么会来

国债申购热为什么会出现?一是通胀严重程度加剧,银行存款出现负利率,从而使得人们希望采用更有效的理财手段。二是目前正处于本轮加息周期的顶部区域,国债的发行价格显得较为诱人。

从表1可以看出,1978~2010年,33年的年均通胀率为5.18%。今年7月7日起,最新适用的1年期银行存款的利率水平是3.5%。按照现有的通胀速度和利率水平,10万元存银行,20年后将变成7.13万元。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希望采用比银行存款收益更高的国债来抵御通胀的危害。以最近发行的这次国债为例,一共发行了1年期、3年期和5年期3种面额,票面利率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的收益水平。其中1年期20亿元,票面年利率3.85%;3年期100亿元,票面年利率5.58%;5年期80亿元,票面年利率6.15%。

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的利率周期每过几年就会变动一次,且呈现较为明显的加息和减息周期,在此期间,存在明显的转折。我们在关注债市时,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这个关键的转折时点。如果是从加息周期转入降息周期的关键节点,则债券发行价格将达到高峰,这样就会出现热销场面,同时,二级市场上的债券的交易价格也不断走强。例如,目前在股市反复震荡的同时,债市交易市场已经开始发力上涨,9月底以来走出了一波小牛行情。

各主要投资品种前景看淡

目前,除了债券之外,个人比较容易接触到的理财产品主要有房产、股票、黄金、基金。事实上,现在这些理财产品都处于低谷或下跌趋势中。

房产在中国进行房产投资有3个秘诀:第一是政策;第二是政策;第三还是政策。由于中国的土地是没有私有产权的,统统归国家所有。因此,房产政策市的现象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将长期存在。这意味着,房地产行情要根本走强,需要国家给予政策支持。而目前国家对房产从紧调控的态度非常坚决,房产的低潮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将持续存在。

股票中国的股市与房地产密切相关,联动性极强,上市公司中几乎有一半属于房地产产业链。炒股炒的是预期,在房地产预期不明朗而七大新兴产业又没有有效成为支柱产业的情况下,中国股市的整体情况很难有较大的改观。虽然由于临近年底,会有常规意义上的券商“吃饭”行情出现,但这一轮行情可能仅仅只是反弹,而并非反转。在继续从紧的货币政策的预期下,股市的真正整体好转可能需要等到明年换届之后才会出现。

黄金1971年7月第7次美元危机爆发,布林顿森林体系瓦解,尼克松政府于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从此,金价开始出现大幅度的波动。1971年7月~1980年1月,是第一轮黄金牛市。从35美元/盎司开始,金价在1980年1月达到最高价850美元/盎司,10年最大涨幅2328.57%。黄金并非永远上涨。1980年1月~1999年7月,黄金一共跌了20年。这是第一轮黄金熊市。美国黄金期货在1999年7月创下252.9美元本轮熊市最低价,20年最大跌幅70.25%。从1999年7月(特别是2001年9・11恐怖袭击,美元确立长期贬值趋势,正式宣布第二轮黄金牛市启动)到目前,是第二轮黄金牛市。第二轮黄金牛市的金价在2011年9月6日达到至今的最高价1922.6美元,最大涨幅660.22%。目前,困扰美国的最大恐怖因素本・拉登已被击毙,美元未来一段时间内有走强的可能性。因此,黄金在未来半年到1年的时间内可能将维持弱市整体的态势,再出现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基金基金主要分为股票型、货币型和债券型3种。股票型基金的走势与股市相关性很高,在股市整体预期走弱的情况下,该类基金很难有较好表现。货币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年期银行存款的有效替代品,优点很明显:取用灵活,买入之后,一旦需要用钱,则可以随时赎回,一般来说,2天就可以到账。而缺点也很明显:收益率相对不高。债券型基金的走势与债券市场的走势基本是一致的,在债券市场整体走强的情况下,该类基金可能会有较好表现。

债券投资还能热多久

第9篇: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范文

投资的目的,或追求经济效益,或获取社会效益,没有任何一个投资者公开宣称自己的付出是不需要回报的。而目前确有许多项目是盲目投资、盲目上马、没有回报甚至“烂尾”工程。因此,出于自我保护的防范意识,财务管理人员不得不研究项目策划这一很专业的问题。

一、注重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忽视分析其不可行性,导致盲目立项是造成项目没有生命力的根源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许多领导干部非常重视招商引资,特别是一般性的投资。同风险较大的证券投资相比,含有高附加值的产业及商业投资都是较成熟的行业。那些认为只要运作得好,三、五年内就会获得丰厚回报的项目,首长和专家出国转了一圈就拍板的项目,没有经过认真论证就仓促上马了。这些没有生命力的项目从根源上分析主要是:盲目追求业绩,使项目在签约时就预示了流产的可能性;忽视市场,不重研究,项目即便上马也暗藏着危机;投资人背景复杂,言而无信,致使项目开工后搁浅。以上都是不考虑项目的不可行性,自下而上层层目的都为使项目上马,对项目不可行性的分析研究无人重视。

二、预见项目的不可行性,增加风险意识是项目投资的必要前提

究竟有没有一条科学、安全的途径,使我们的主观想象与客观实际完美结合起来,使投资人的计划能够较理想的实现呢?答案是肯定的。一个项目究竟有无生命力,不是单靠主观测算就能通过的,应尽可能的提出不利因素,预见风险,并研究出对应的措施,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主要应考虑如下几种风险:

(一)重复建设风险

在长期经济短缺的条件下,尽管投资者的投资意向十分旺盛,但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却没有跟上,受地方局部利益的驱动,形成大量的非规模经济的重复建设,致使投资效益不断下降。造成这一后果既有主观原因如长期计划经济的约束,使企业习惯于听命政府的指挥,一旦企业自放开很难完全适应,反应在经济建设投资上就容易形成市场看好的项目大家一哄而起,重复投资的结果只能是回报率下滑;也有客观原因如信息不畅,缺乏周密的调查研究,待项目上马了才发现问题。

(二)投资回报风险

目前竞争激烈的市场已使平均资金利润率有逐年走低的趋势,投资项目选取度大。企业自主投资的能力和意识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当国外许多企业家对中国市场已作出科学判断并拿出决策方案时,我们还没有培养成熟一支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项目策划队伍,很多投资者是凭仅有的一点管理经验测算回报,无法顾及全国乃至全球大市场的变化,在看不清回报有几许的情况下,盲目投资,导致失败。

(三)科技支持风险

技术条件的制约,使经营风险加大。就现状而言,我国的产业化进程在世界上仍处于劣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水平都较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若没有一定的技术能力支撑,在企业自主开发和引进吸收上都无能为力,故在向新经济过渡、发展之机,企业即使上马了新的项目也会受到制约。

三、把不可行性研究报告列为计划书的重要内容,是规避投资风险的基本保证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项目投资也不例外,既然存在风险就要预先设防。必须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以避免一定的风险。

(一)转变思想观念,由侧重观察投资项目如何可行转变为观察其如何不可行

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借鉴国外的经验。由于中、外司法执行的区别,国外的法律一般执行追惩制,而我们的法律侧重规定不得涉足的范围,虽然执行的是防范制,但基本是根据假设的问题规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由此可见,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在法律规定的这样一种范围内思维,有关投资的理念反映在社会生活中就有一定程度的缺陷,带到工作中则导致狭隘、片面,只报喜不报忧,做的可行性报告程式化。如果每个决策都能按照党内“三讲”时所要求的“只能讲问题不能讲成绩”的原则去自我剖析,定会减少很多不可行项目的上马。

(二)建议有财务管理人员介入项目策划工作

过去在此问题上财务部门基本处于后期控制地位,当风险出现时这种控制已无意义,故应尽快改为财务事前预测,让财务人员参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鉴于财务部门的工作性质,财务管理人员习惯于逆向思维,从资金管理的安全性出发,运用动态和静态两种分析方法,对项目是否可行会得出更客观更精确的结论,若结论科学合理,为加大力度建议实行“财务一票否决制”。

(三)为适应加入“WTO”的需要,项目策划者应运用信息手段,在项目背景调查中广泛征集国内外市场信息,以此完善投资决策的意识和行为规则。项目投资者应具有着眼于全球性经济大市场的目光,计划书中若无此内容即可视为不可行。

(四)在项目计划书中必须列举其不可行性,并提出对应措施

各级决策部门的工作侧重点在于宏观调控,而对微观经济总是有赖于项目申报人的提示。一份片面的项目计划书很容易导致决策人失误,因此,计划书应遵循科学性、完整性、政策性和严肃性的原则,通过对其不可行性的分析,使微观投资主体的行为符合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以便于审批部门权衡利弊确定是否给予立项。

(五)建议以法规的形式作出规定,从法律上监督和保证项目不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