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留守儿童档案范文

留守儿童档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留守儿童档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留守儿童档案

第1篇:留守儿童档案范文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信息档案;爱心;因材施教;营造氛围

随着城镇化的大力推进,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据央视新闻报道,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有5000万。他们中年龄大一点的自己照顾自己,年龄小一点的由爷爷、奶奶照顾。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也是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下面,我就以一个教师的角度出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如何教育和管理好农村留守儿童。

一、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建立《留守儿童信息档案》

留守儿童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心理问题严重,思想品质不良,学习成绩差,安全隐患多,是学校教育的难点。因此,要建立《留守儿童信息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包括思想状况、性格特点、学习情况、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等;(2)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包括家庭住址、父母的联系电话、监护人的联系电话等;(3)针对每个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所采取的教育管理方式方法;(4)教育管理的成效及变化。班主任要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各种变化,认真填写《信息档案》。

二、用爱心去感动和教育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长期和父母分离,他们在思想、学习、心理方面存在孤独感、自卑感,生活不能自理。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关爱和帮助。只有在充满爱的环境中,留守儿童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留守儿童的班主任,我们要创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感受到在校如家的温暖。曾有一个男孩,他自卑感很强,平时不说话,上课不听讲,作业也不交,我行我素。经我详细了解,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他母亲病逝了,父亲在外打工,由爷爷照看他。我决定给他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如,平时跟他聊聊天,上课寻找机会让他发言,下课给他耐心辅导讲解,并及时发现他的闪光点进行鼓励,还送给他一些学习用品。一学期过后,他进步很大。他在周记中写道,我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老师,并且要听我的话,好好学习。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只要拥有一颗博爱的心,就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三、根据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我们要对留守儿童根据性格特点进行分类。对于“自满”“狂妄性”的孩子要采用压制的方法,适当地打击他们的自尊心、积极性,让他们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有一个“度”,超过了这个“度”,事物的发展就会走向反面。对于“自卑”“孤僻型”的孩子要采用鼓励的方法,加大情感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正确大胆地面对周围的一切。总之,要对不同性格的留守儿童采取不同形式的个性化教育。

四、开展多种活动,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第2篇:留守儿童档案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1—0027—0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这自然会活跃地方经济,带动社会发展。然而与此同时也造成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存在。

“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他们的教育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影响,也成为一个新的特殊问题。从近年来各地留守儿童的情况来看,他们心理问题严重,品质问题突出,学习成绩差,安全隐患多,是学校教育中最头疼的一件事。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努力。本文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单就从学校教育方面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一、 健全工作机制

为使留守儿童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我校成立了“留守儿童教育领导小组”,确立了“五主线教育网络”,即以“校长—教导处—教研组—学科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育主线,以“校长—少先大队辅导员—班主任”为主体的管理教育主线,以“党支部—少先大队—少先中队”为主体的学生自我教育主线,以“学校—社会—家庭”为主体的辅导教育主线,以“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为主体的辅助教育主线。并建立了留守儿童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留守儿童工作例会,总结上月工作,部署新的任务,制定落实措施。我校建立了留守儿童工作考核激励机制,每学期评选一次留守儿童工作先进个人,并把留守儿童工作考核结果纳入教师年终考核。

二、完善留守儿童档案

为了更加深入地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探讨留守儿童家庭和学校教育结合规律,各班认真摸清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档案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留守儿童个人情况,包括思想状况、学习情况、身体状况、行为习惯等;另一部分是留守儿童家庭情况,主要包括留守儿童的住址、父母的联系地址、电话、委托监护人等有关情况。

三、建立两支“”队伍

“家长”队伍由教师组成,校务会成员至少负责帮扶4名留守儿童,班主任至少负责帮扶2名留守儿童,任课教师至少负责帮扶1名留守儿童,“家长”要做到:每天一次学习辅导,每周一次与学生谈心,每个月进行一次家访,每个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哥哥”、“姐姐”队伍由学生组成,让优秀学生和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给予帮扶照顾。

四、实行“三个优先”

一是学习上优先辅导,各班级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由任课教师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每个留守儿童由教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二是生活上优先照顾,班级对留守儿童要做到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三是活动上优先安排,关注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在开展主题班会、联谊会、讲故事、文艺演出等活动时,鼓励留守儿童参与到活动中来,引导学生互助互爱,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

五、拓展四个关爱渠道

第3篇:留守儿童档案范文

关键词: 衡水市 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工程”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务工,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儿童远离打工的父母,其教育和成长便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因此,关爱“留守儿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衡水是个劳务输出大市,目前在外务工人员达40多万,农村留守儿童8000多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一直是外出打工父母的“心病”,是委托监护人的“头疼病”,是学校管护的“疑难病”。近年来,衡水市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紧紧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目标,认真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程”,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做了大量工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家校联系制度

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通过班主任调查摸底,掌握“留守儿童”信息,把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临时监护人情况、联系电话等都记录在册。在“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册中,定时或不定时地记录学生在校的健康情况、荣誉情况、成绩情况、评价情况等,便于学校及时与学生家庭、亲邻、朋友沟通,也便于家长、委托监护人、班主任、科任老师更加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以便对其因材施教、因时施教。枣强县妇联以学校为单位为全县留守儿童建爱心档案,要求各校对排查出的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卡,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生活现状、心理发展及父母务工状况等调研结果,进行分类梳理,实行归档管理;并建立沟通桥梁,从而夯实了留守儿童工作基础。

二、“链式救助”,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武邑县在对留守儿童调查时了解到: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县妇联提出了对留守儿童的“链式救助”的方法。“链式救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针对留守儿童家庭困难给予“经济救助”。该县对符合救助条件的留守儿童纳入“一对一”贫困儿童救助体制中,使全县89名较为贫困的留守儿童全部得到救助。二是对那些文化基础课程薄弱的儿童,指定相关学校教师对其进行“知识救助”,对留守儿童学习上关心,吃偏饭,开小灶。三是对那些缺少关爱、性格孤僻的儿童实施“精神救助”,他们在与留守儿童关系较好的同学父母中,筛选出热爱孩子、家庭和睦的父母作为留守儿童的爸爸妈妈,他们定期请留守儿童到家中做客,定期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从生活、学习上予以关心,使他们在心理上享受到亲情关怀和安全关怀。四是针对留守儿童因缺少监护,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问题,该县妇联与公、检、法、司联合对留守儿童进行法制教育和保护儿童安全教育的“安全救助”。通过四方面救助的结合,全方面地解决了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帮助他们健康地成长。

三、多措并举,关爱留守儿童

1.结对帮扶,关爱儿童。

故城县妇联要求各中小学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监护网络,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动态管理;建立留守儿童帮扶制度,要求各校充分发挥当地学生的作用,采取就近就地、年龄相仿的原则,将留守儿童与其他学生结成对子,建立班级互助互爱小组,在学习上对留守儿童给予帮助,安排校内帮扶老师,履行部分家庭教育职责。该县还成立以“家长”、“爱心妈妈”、“校外辅导员”为主要成员的社会帮扶队伍,通过多方面力量教育留守儿童。此外,各中小学还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思想沟通,开展了以“四自三远离(自尊、自立、自律、自强,远离不良嗜好、远离不法场所、远离不轨人群)”为主题的留守儿童专项教育活动,均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受到了留守儿童家长的欢迎。

2.家长,温暖留守儿童心。

针对近年来留守儿童增多,家庭教育缺失,孩子心理健康受到影响等系列问题,枣强县妇联、教文局、社区办开展了“伸出一只手,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通过各级妇联组织的积极协调,近800名留守儿童找到了家长。家长通过辅导留守儿童做功课,带他们逛街,陪他们做游戏,家访等多种方式为他们带来快乐,并与留守儿童结成长期的帮扶对子,帮助他们安心学习和健康成长。

3.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第4篇:留守儿童档案范文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175-01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亲情关爱

我国农村人口有九亿多人,而农村人口中外出打工的人数也有几亿,在外打工的绝大部分都是青壮年,他们的子女正值上学年龄,为了生存只能将子女留在老家,交给老人或者亲戚照顾。这样的孩子即使有亲戚照顾,但是毕竟不能替代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是留守儿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的主要原因。

2、学习自觉性差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没人管束,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的自觉性差,又得不到父母的督促、辅导和引导,因此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加之孩子本身自控能力较差,造成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发生。

3、造成性格缺陷

很多的留守儿童的性格都是有缺陷的,有的偏激,有的自私,有的内向不能和人沟通,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探究其中的原因还是由于对于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的教育和监管,长期的放任自流造成了留守儿童的性格缺陷。他们明辨是非能力差,不能正确地看待问题,容易受社会上反面现象的影响,造成一定程度的道德缺失和不良行为。比如经常说谎,爱说脏话,不服管教,打架斗殴,有些在外打工的父母为了补偿子女总是用钱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而这种方式恰恰助长了孩子追求生活享受、不思进取、懒惰散漫的思想倾向。

3、部分留守儿童心理不健康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父母的关爱,致使部分“留守儿童”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导致了部分留守儿童心理上的阴影,比如,自卑、心理承受能力差、内心孤独、怨恨社会等,这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埋下了潜在的隐患。

4、没有安全感

很多的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安全感。这就容易造成留守儿童内心的过于敏感,防范意识过强,而又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因此,很多的留守儿童在面对一些事情时总是出现一些过激行为。

另外,亲情意识淡薄也是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之一。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长时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时间长了就造成了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的淡漠,在孩子心里心情意识也就逐渐淡化了。在实际行为中这些孩子往往表现为缺乏团队意识,不懂得关心和尊重别人。

二、学校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方法探究

1、教育中要完成规定动作。

在我担任班主任期间,为了加强班里留守儿童和家长的联系,要求每一位家长每周打一个电话;每月写一封信;每月至少与班主任或科任教师通一次电话;每年回家和孩子团圆一次。我称它为四个一工程,在教育留守儿童的问题上效果非常好。

2、建立留守儿童教育档案

在农村学校的学生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较大,为了更加透彻的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以便对他们有的放矢的实施教育。我为班里了每一名留守儿童都建立了教育档案,档案里详细介绍了留守儿童的情况,并对他们的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教育措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4、注重对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

第5篇:留守儿童档案范文

[摘 要]在学校里,出现问题最多的往往是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最难实现家校联合的也是这些孩子。农村劳动力的流动,造就了这些问题。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关爱留守儿童,特别要防止过度同情,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阳光家园;成长

曾经看过一个留守儿童的作文里这样写道:“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这些话引发我们对教育的深思。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1.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导致的学习心理问题

对于那些父母都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而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劳作,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监督和关注孩子的学习。这种孩子学习上有了问题,无处求助,久而久之会导致学习方法不适用、学习无动力等问题。

2.缺乏完整的家庭氛围及亲情抚慰导致的情感心理问题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由于青春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变化,使得他们在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能够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应该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里的其他亲属或父亲、母亲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绪的长期积累,对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二、学校组建“阳光家园”

留守儿童的教育任重而道远,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要勇于承担这份重任。学校仿效于生物圈中有一种叫做“共生效应”的现象,组建了一处新的天地“阳光家园”,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快乐成长的蓝天。

1.健全档案,留下生命成长的轨迹

在“阳光家园”里,有每一个留守儿童的档案,这份档案记录的不仅有留守儿童的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而且有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兴趣特长、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等生命成长档案。阳光家园的老师要及时更新和完善档案资料,让每一位留守儿童留下生命成长的轨迹,为他们的成长指导提供有效依据。

2.开展学习互助,修正学习心理,激发学习动力

学校“阳光家园”在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后开放,在这里有专门的老师辅导留守儿童做家庭作业,了解他们的学业情况,为他们提供学习指导和方法帮助。高年级的孩子帮助辅导低年级的孩子,一些孩子的成绩也慢慢提高了。

3.每周一节心理辅导课,开设专门的心语信箱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基础上,每周加开一节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课,主要针对感悟亲恩、调控情绪、换位思考、自信心培养等方面,教会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留守儿童具有的问题,往往因人而异,团体指导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就通过“心理咨询室”或“心语信箱”可以进行个别交谈,引导他们走出心理误区。

4.与镇妇联联合,聘请有爱心、有精力、有能力的教师、公务员、离退休人员等担任留守儿童家长

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扮演留守儿童思想辅导员、情感交流员、日常行为监护员、健康成长指导员。

5.牵线举办一些亲情活动

如每个学期开展“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的活动,促进亲子沟通交流,感情融洽。同时,通过亲情免费专用电话、亲情QQ视频以及学校温馨家园化管理等有效方式全方位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角”。

第6篇:留守儿童档案范文

  

  木里县地处我省西南端,幅员面积12278平方公里,人口126268,地广人稀。全县29个乡镇,3个区工委。属于贫困地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外出务工,逐渐形成了未成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我县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有3万余人,其中统计在册的留守儿童163人,大部分集中在偏远乡镇。

   针对这一现象,自去年起,共青团木里县委联合多家单位对全县的“留守儿童”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一是以乡镇为重点,进行全面排查。二是以学校为重点,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摸底。我们发现,家长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往往处于盲区状态,家长、学校、社会三合一的教育面中,呈现明显的薄弱环节,“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不少问题。现结合此次调查,将“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集中表现

   1、据调查,留守儿童群体中,成绩较好者仅占10%。在农村,教育观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认为读书无用,很多人认为读书没有多大用处,而出去打工能省学费还能挣钱。随着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助长了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厌学情绪,从而导致学习成绩更加一塌糊涂。另一种认为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当然,有些农村留守子女的监护人教育观念还是很强的,却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无法对儿童进行学习辅导,现状堪忧。

   2、个性心理健康发育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长期的家庭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久而久之,严重影响了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个性特征上,他们常常表现为两种倾向: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

   3、价值观与人生观偏离。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心理,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一种物质补偿的方式,加大对孩子进行物质投资,这种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只局限于单纯的消费,这种消费极易形成儿童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的人生观,缺少勤俭节约的精神。

   4、犯罪与越轨现象严重。据调查,“留守儿童”违法违纪现象很严重,这些儿童逃学、旷课、不交作业,甚至沾染打架、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气。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留守家庭却无法给予,从而导致留守子女极易产生犯罪和越轨行为。另外,留守子女对年老隔代的或关系较疏远的长辈的教育往往不会很顺从地接受,而且这些长辈也可能因本身种种原因而无法对这些儿童进行行为控制和社会化教育的重担,那么就可能导致这些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

   改善“留守儿童”状况的建议

   1、构建“留守儿童”五大关护网络。发挥各方力量,在全社会形成一张覆盖到边、监护到底、关爱到位的工作网络,即: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党政组织为主体的关注管理网络;以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以群团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络;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络。五条关护网络要紧密联系,互相配合,齐心协力,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尽心尽责,营造良好环境。

  2、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档案。以学校为单位,对全部“留守儿童”的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建立了反映其进步与不足的成长记录档案,并实行动态跟踪、及时归档、分类管理、信息共通的工作程序。根据档案记录情况,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

  3、建立“留守学生之家”。通过书信、电话等形式,让“留守儿童”与家长主动沟通、经常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情况。团县委已在全县三个区工委所在地的学校成立三个“留守学生之家”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4、学校对留守儿童应进行多元化教育。学校应该增添一些课程内容和生活能力训练内容,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由于木里县地广人稀,“留守儿童”除县城几所学校外,都过于分散,大部分地方都不具备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的基本条件,给关爱计划带来不便。

   二、由团省委和香港华人置业赞助的一所“留守儿童”之家和县财政解决的两所“留守儿童”之家外,其他“留守儿童”之家目前还存在资金困难。团县委去年计划在每个乡镇建一所“留守儿童”之家,目前还在积极筹集资金。

 

 

                                      共青团木里县委

第7篇:留守儿童档案范文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__县妇联会同县政协对城内四所初中、四所小学在校留守儿童情况进行了调查。形成以下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远离父母,完全由隔代人、亲朋或寄宿在学生之家抚养监管,他们极易在心理上产生不适应感,在生活上产生不舒服感。严重的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行为上不同程度出现问题。具体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留守儿童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不足,社会教育的不力,也有其自身控制力低,对事物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及正常的人际交往等原因。

留守儿童工作是一个涉及面广、人数众多,难度较大的工作,单靠学校或任何一方工作都不会取得好效果,而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携起手来,努力工作方能奏效。对此提以下建议:

1、党委政府是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的关键。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确保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的前提。希望各级党委政府都把此项工作纳入日程、摆上位置,加强领导。一要进一步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做到全面掌握留守儿童情况。二是制定方案,充分发挥妇联、团委、教育、关工委、公安、司法、民政等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同心合力,齐抓共管的局面,不断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推向深入。三要发动公安、司法部门行动起来,帮助清理、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如网吧、游戏厅、违法停车等。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免得使自持力差的留守儿童误入歧途。四要加强财政支持力度,帮助个别学校,如第五中学建起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因为这所学校中农村学生较多,其中留守生450人,占学生总数的35%。加之该学校离县城较远,这样做的好处是一能使留守生集中食宿,便于管理照顾。二是便于集中复习辅导。三是有利于同学间团结互助,增强集体主义意识,养成活泼开朗的健康性格。四是能够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

2、学校是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的根本。学校教育是主阵地,应起主导作用,为留守儿童创造适合发展的空间。一是要逐人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临时监护人档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二是针对留守儿童特点,强化规范养成教育。如进行精神文明方面,生存方面,安全方面,法制方面等重点培训。三是对特殊的留守儿童要在生活上、心理上格外的关心爱护,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灵上的抚慰和心理上的疏导。四是加强通讯联系。象四中那样建立学校、家长、班主任“三通”制度。特别是要开通家长热线,使留守儿童时常与父母保持联系,增进感情。五是办好家长学校。对家长及临时监督人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家教素质。

3、家庭是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的基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去掉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的观念,要树立“养不教,父母之过”的思想。第一,应努力学习家教知识,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家教方法。更新家教理念,牢固树立“先成人、后成才,不成才、也成人”的家教观。第二,应主动与孩子的老师、临时监督人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方法及策略。第三,保持与孩子常沟通。沟通的次数越多越好,交谈的越全面越细致越好。表明对孩子的关爱与希望,使孩子能理解父母的作法,增进亲情。

第8篇:留守儿童档案范文

1. 性格缺陷

由于与父母长时间不在一起生活,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会严重缺失,缺少机会与父母相互交流,导致留守儿童的性格存在一定的缺陷。

2.情感缺失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无法从父母身上学习到一些应该具有的情感,在亲情弱化的同时也导致其情感的缺失,具体表现为缺乏爱心、缺少安全感以及缺少父母的关爱。

3.难以融入社会和集体

留守儿童往往处在塑造道德素质以及塑造行为方式的较为关键的时期,然而这时候他们却并未得到社会化的培养,因此并没有真正找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导致其要想融入社会非常困难。

4.人生观的偏差

农村里的很大一部分人认为,只有通过读书,子女的生活水平才能够得以提高,社会地位也得以提高,并且认为这是唯一的途径。但是,部分家长看到一些打工者即便没有什么文化知识,也能够赚大钱,这会使这些家长存在困惑,由此认为读书无用。以上两种表现都会对留守儿童产生不良影响。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难题的策略

1.提升家庭教育技能

首先,必须转变留守儿童家长不正确的教育与培养观念,重视儿童德智体美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父母应该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上树立良好的榜样。

其次,社会必须为留守儿童与其父母之间搭建双方沟通的桥梁,使留守儿童经常与其父母进行沟通交流。务工人员单位可以通过在寝室内配备公用电话等方法来为务工人员创造与孩子取得联系的渠道;假期允许留守儿童探望外出打工的父母,并积极提供住宿条件让其亲人团聚。

最后,必须教育家长选好委托监护人,并与委托监护人定期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子女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与子女沟通交流,以免孩子产生心理障碍。

2. 提升学校教育技能

第一,学校专门为农村留守儿童建立情感档案。通过档案对留守儿童的情感状态进行跟踪和更新,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情感波动情况,并及时将留守儿童的在校情况通知给他们的父母,在父母和学校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实现学校和家庭的共同管理。

第二,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学校可以实行封闭式管理模式,这样可以加强在校留守儿童的监督和管理,减少他们的离校时间。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他们接触社会不良习气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保障孩子的人身安全。

3.提升社会教育技能

在社区中建立留守儿童监管、关怀和托管制度,了解留守儿童具体生活的每个农村社区,在村小组的层面建立起有效的监管与关怀制度。由留守家庭中有劳动力的成年人组成监管关怀小组,经常性地监督和管理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行为,多跟他们沟通交流,努力与他们建立一种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外的朋友关系,鼓励他们多交朋友。

三、结语

每个留守儿童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都不太相同,由于个体以及生长环境的差异,其产生因素也是千差万别,导致大规模的留守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内因是由于留守儿童人格特征出现偏差,留守儿童的群居关系不协调:前者会使留守儿童个体产生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等人格缺陷,后者会导致留守儿童产生情感缺失、价值观错乱等问题。上述两种内在因素导致留守儿童在教育、生活大环境方面达不到正常儿童的心理需求。而外因则与留守儿童教育体系存在残缺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结构的不均衡有关,前者会导致素质教育不到位,后者会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第9篇:留守儿童档案范文

一、建立档案,了解留守儿童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说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各有不同,只有深入了解,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作为班主任需要全面了解学生,就要建立学生档案,并进行整理。学生档案不仅要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等常用信息,还需要包括他们是否是留守儿童,监护人是谁,父母在哪里打工,本人兴趣爱好是什么,本人有什么特长,本人的愿望是什么。班主任要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及其监护人,以便及时联系,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留守儿童进行分类。

二、关注细节,留意生活的点点滴滴

虽然绝大多数农民外出打工后,家庭经济能力比以前大大增强,但是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监抚人爷爷奶奶年老体弱,照顾不周,加上学生年龄偏小,他们多数不懂照顾自己的生活,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知识,而这些却是保证其身体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

三、行为上多指导,道德上常引领

首先,在班级中为留守儿童树立道德行为的榜样,对于班级中好的行为要大加表扬,并以此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对于不良行为,要严厉批评。让留守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分清是与非,对与错,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应做,从而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其次,对待留守儿童不良行为的反复现象,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多鼓励,少批评,不能挖苦讽刺。由于成长环境特殊,留守儿童不良的道德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改正过来。所以,班主任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四、加强班级建设,发挥集体作用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往往感到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的性格会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教师可通过加强班级建设来消除留守儿童的异常心理,从而达到约束行为、道德引领的效果。首先,应加强日常管理,强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划》和《中学生守则》,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做好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的语言行为,关心周围人的事,多为别人、为集体作贡献。其次,在班级中广泛开展各种活动,发挥集体作用。比如拔河、接力、篮球比赛等体育活动,培养学生齐心协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形成团结奋发的集体气氛,拉进留守儿童与同学之间的距离,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还可在班级中多开展一些有趣的比赛,如跳绳、讲故事、下棋、手抄报等比赛,让留守儿童在这些比赛中各展所长,从而树立其自信心,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五、从家长联系入手,做留守儿童情感的呵护人

(1)班主任应通过各种渠道与外出务工的父母取得联系,让他们能随时了解自己子女的情况,要求父母多与孩子联系。除了不定时打电话外,还可以多给孩子写信,让孩子在思念父母时读读父母的来信,班主任也可在班上组织学生给远在外地的父母写信,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甚至可以利用网络,让留守儿童与父母面对面地聊天,拉近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情感距离,消除其不良的心理因素。

(2)班主任还可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要求家长采取多种方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形成合力效应。甚至趁留守儿童父母在家时,组织郊外野炊活动,给他们制造感情交流的机会。

(3)班主任同时应多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交流,先了解其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如年龄、与留守儿童的关系、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情况。认真倾听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情况介绍,有针对性地向临时监护人提出科学的教育方法建议,多与他们交换意见,共同教育留守儿童。

爱护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作为班主任要努力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他们无微不至的爱,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要把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创新思路,积极探索,注重从平时生活细节、亲情体验、心理教育等各个方面加强教育引导,力争让留守儿童找回亲情、找回快乐,健康成长。笔者相信: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要我们用真诚去面对,用爱心去感受, 留守儿童也一样会拥有花样年华,在同样的天空下,同样的阳光下,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之才。

相关热门标签